第一篇:《找骆驼》
《找骆驼》教学设计
箬横镇第四小学 邵芳芳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编排,让学生在辩论中明了商人的骆驼的特点及老人知晓骆驼特点的缘由;还原现场,让学生在对话表演中体会人物的说话语气及形象特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事物,会自主思考问题。教学重点:知道商人的骆驼的特点及老人知晓骆驼特点的缘由 教学难点:遇事沉着冷静;认真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们是律师”
同学们,今天是老师第一天体验当法官的日子,不料第一天就碰上了麻烦事!一位商人说一位老人偷了自己的骆驼,老人又说不是他偷的,结果商人就把老人告到法院来了。作为新上任的法官我,急需大家的帮忙啊,帮帮我吧!
1、分配任务:班级分两大组,一组作为商人的律师,另一组作为老人的律师,分别搜集证据,做好标记。
2、生边读文边标注“证据”,师巡视指导。
引导学生:商人组可通过“现场还原”的方式证明观点,老人组可通过画画证明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朗读、表演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抓关键字词来表达意思的能力,体会语文一字一词的重要性。
二、“审判进行时” 1,第一回合
法官:我呢,是个心软的人,见不得丢失了骆驼就无法很好生活的着急的商人。商人的律师,你们先发言吧!我这个健忘的法官得拿笔记一下你们的证据!(板书)生发言。(随机)(1)商人律师:
第一个证据,老人知道商人的骆驼左脚有点跛;
第二个证据,老人知道商人的骆驼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 第三个证据,老人还知道商人的骆驼缺了一颗牙齿。(2)不信,我这儿有录像证明的!请看当时的现场问答:(生表演商人与老人的对话)老人的律师们,你们承认吗?
2、第二回合
法官:老人的律师们,你们刚刚已经承认了老人对商人的骆驼的一些特点一清二楚,这还真让人怀疑啊!你们可有话要说? 生发言。(随机)(1)老人律师:
(学生一般都是用“因为。。所以。。”,师提醒“之所以。。是因为。。”的表达更符合律师发言,更加有力,让他们转化下说法试试,体会不同。)
老人是因为看见骆驼脚印右边深左边浅,所以才知道骆驼左脚有点跛; 老人是因为看见路的左边有蜜右边有米,所以才知道骆驼左驮蜜,右驮米; 老人因为是看见骆驼留在树上的牙齿印,所以才知道骆驼缺了一颗牙齿。
(2)不信?我们也有实物证明的!
生送上一片“有骆驼牙齿印的树叶”(画出来的)
三、“审判圆满结束”
1、法官:嗯,按照商人律师所言,老人确实是有嫌疑。可按照老人律师所言,说的也有理!律师们,快帮我想想办法,到底该怎么办呢? 生交流办法。
2、法官:坐着不是办法,商人你按照老人说的去找找看!不管是商人的律师,还是老人的律师,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帮商人找到他的骆驼吗? 生找骆驼,师贴到黑板上。
(事先在几个学生的抽屉里放了骆驼形状的生字词语卡片,只有一张符合商人的骆驼的特点)
3、法官:怎么找了那么多的骆驼?找错了可不好意思的!说说看,怎么才能知道谁找到的骆驼才是商人的骆驼? 生交流。(根据商人骆驼的三个特点)
4、法官:律师们,你们的观察和老人一样细致啊!
终于找到骆驼了,商人,你有什么相对老人说的?(生扮演商人表达心情:为不礼貌致歉;感谢老人的细心和思考等)老人,你被商人误会,你有什么想对他说的?
(生扮演老人表达心情:提醒商人要观察,思考并联系事物间的关系)
四、送“骆驼”
1、法官:律师们,感谢你们的帮忙,帮我度过了这麻烦的第一天!我有一样礼物要送给你们。出示:“骆驼”卡纸
开火车读黑板骆驼形状词语,读对送“骆驼”
2、总结
同学们,今天你们收获颇多啊!好多小朋友都牵走了一只大骆驼!而且,通过这节课,我们知道都是因为老人的细致观察,商人才找回了自己丢失的骆驼。
商人,以后还会因着急随意生气吗? 像他这样的情况。怎样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第二篇:找骆驼教案
[找骆驼教案]陈泰昌
课题:《找骆驼》(1课时)文是通过一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凭着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正确分析判断,使商人找到骆驼的事,说明了遇到问题要多观察,多分析,多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找骆驼教案。本文的寓意耐人寻味,引人深思。课文共11自然段,运用人物对话的形式,按“丢骆驼--找骆驼--找到骆驼”的顺序,步步深入,故事富有哲理,是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和朗读训练的好教材。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质疑探究,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并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老人的推理过程。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生字,练习用因果句式造句。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3、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过程与方法:
小组合作,勾画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理解老人为什么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教学课件
一、故事导入:
从前有一位商人,他带着一只骆驼去赶集,回家的时候路过一家客栈,于是就进去吃饭,顺手把骆驼栓在了客栈的门口。等他出来后,骆驼不见了,骆驼去哪了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找骆驼》(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请大家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句子,再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2、交流:
(1)、说说特别难读的生字,再一起来读一读(如:跛、驼、愤、啃、竟)(2)、出示:走失、指点、果然
用上这三个词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经过老人的指点,商人果然找到了骆驼。
三、借助阅读提示,明确研究重点:
1、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可以借助前面的“阅读提示”来学习课文,(出示)谁来读一读? 交流:提示中给我们提了哪两个问题? ①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②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师: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两个问题来研究课文。
四、理解课文,引导探究: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思考:①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②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分别用“~”和“--”画出来。
2、(出示表格)同桌交流。读一读,找一找,填一填: 骆驼有哪些特点? 老人是怎么知道的?(看见…)(左脚有点跛。)(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缺了一颗牙齿。)(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
3、学生汇报:,①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 a指名回答
b你从哪里找到答案的?(对话中)c角色朗读,读出商人越来越高兴的劲儿。
d当老人告诉商人:“那我可不知道。”时,商人的高兴劲儿马上抛到九霄云外了,从文中找一找这个词语(愤愤),什么意思?咱们用朗读来表示一下。②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a过渡:商人愤愤地问老人怎么会知道得这样详细,老人是怎样回答的?(理解“不紧不慢”)b指名交流。你能把它们连起来说一说吗? c理解“跛脚”(表演)和“缺牙”(选树叶)。d说话练习:(1)因为…所以…
师:a、因为老人看见路上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所以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谁也能用这种方式来说一说老人的其他发现? b、因为老人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所以就知道(骆驼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
c、因为老人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d让我们一起“不紧不慢”地来读一读第10自然段。
4、(出示看表格)老人没看见过骆驼,他观察到了--,就知道了--,你认为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用心观察、认真思考)
5、讨论:老人为什么让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如果根据漏在地上的米和蜜、骆驼啃过的树叶能不能找到骆驼?为什么?(虽然三个条件都可以作为找到骆驼的线索,但最可靠的条件是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
6、凭着老人的指点,商人找到了骆驼,文中有一个词语体现出来了--(果然)齐读最后一节,要读出“果然”的味道来。
五、角色朗读:
让我们分角色来朗读课文,再次感受老人的智慧吧!注意要读出人物的语气(着急、高兴、“愤愤”、“不紧不慢”)。
六、小结:
1、学了《找骆驼》,你有什么收获?(写在练习纸上)(当我们遇到困难时,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能解决所有的难题。)(板书:用心…,思考…)
七、主题阅读推广: 《六个矮儿子》 请学生快速阅读本文,并说说六个儿子分别是怎么过日子的? 板书设计: 16*找骆驼
脚印右深左浅--左脚破
路左边蜜右边米--驮着密和米 树叶上齿印--缺牙齿(顺着脚印找)(用心观察认真思考)认真阅读《六个矮儿子》 傅伟娣
在赵老师的这个教学设计中,我觉得赵老师十分重视学生说的训练,教案《找骆驼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规定:“中年级的学生要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说话是写话基础,而三年级又是从说到写一个承前启后的过渡时期,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很注重学生说的训练。而赵老师这一点做的很到位。如:在这一课时中,赵老师重点抓住老人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之间这个因果关系来进行说话训练,通过“因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为…”的形式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积累了语言。《找骆驼》一文记叙一个商人丢失了一头骆驼,很着急,一个老人凭着自己的观察,进行了合理的分析,推理,指出了商人丢失的骆驼的特征,最后,在老人的指点下找到了丢失的骆驼.文章告诉我们:遇事要仔细观察,勤于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本课除了落实生字教学之外,还要落实本单元的目标:提出问题.因此,针对课题和重点语段,我引导学生质疑,重点理解“为什么老人明明没有见过骆驼,却能够准确地说出骆驼的样子.”,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一,在思维训练过程中加强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在攻克本课难点“为什么老人明明没有见过骆驼,却能够准确地说出骆驼的样子.”时,赵老师引导学生质疑,提出从老人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之间,他是怎么想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丰富的想象去讨论,在此基础上进行交流.学生讨论得很热烈,思维也很活跃.但是在交流反馈时,光顾着听到他们多彩的回答,而忽略了他们在语言表达上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学生用的语言都比较口语化,很难体现语言文字的训练.我想后来的书的推荐是个很好的拓展。(镇小陈雅莉)在《找骆驼》这篇课文中,老人说出了商人走失的骆驼的三个特点。但是,在课文中并没有展开描写老人的思维过程,课文留白处为学生思维发展预留了空间。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老人是怎么知道商人走失的骆驼的特点的,再用自己的话说出老人思维的过程,用课前游戏和课中画图为学生的思考作铺垫,引导学生可以从正面推理,也可以反向推理。这一过程,既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找骆驼》这课的教学中,如果只重视让学生弄明白老人知道了骆驼的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三个特点这两个问题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一堂教授中年级学生的语文课,要让学生在语言文字方面有所感悟,有所积累,有所提升,这才是语文课语文性的体现与落实。陈小美
《找骆驼》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应具有较明显的独立阅读的性质,教师主要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学到的语文基本功,用于阅读实践,逐步培养阅读独立能力。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度课文的教学,一般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理解词句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赵老师在教学中,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感知整个故事的大致内容。接着由学生参照“阅读提示”独立阅读、思考,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抓住两个重点的问题-①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②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流,还通过朗读的方式,检查读书的效果。我觉得教师在学生学完后,可以点一点略读课文学习的一般方法.略读课文的目的之二是让我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教学略读课文时,教师就要注意抓整体、抓
关键,每一步教学都以问题开路,每一步教学都应以读为基础,做到读、思、练相结合.我觉得在赵老师的教学设计中,很好地抓住了读这个抓手,以读悟思,以思促读.较好地体现了读、思、练的结合。
《找骆驼》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应具有较明显的独立阅读的性质,教师主要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学到的语文基本功,用于阅读实践,逐步培养阅读独立能力。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度课文的教学,一般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理解词句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赵老师在教学中,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感知整个故事的大致内容。接着由学生参照“阅读提示”独立阅读、思考,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抓住两个重点的问题-①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②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流,还通过朗读的方式,检查读书的效果。我觉得教师在学生学完后,可以点一点略读课文学习的一般方法.略读课文的目的之二是让我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教学略读课文时,教师就要注意抓整体、抓
关键,每一步教学都以问题开路,每一步教学都应以读为基础,做到读、思、练相结合.我觉得在赵老师的教学设计中,很好地抓住了读这个抓手,以读悟思,以思促读.较好地体现了读、思、练的结合。(镇校陈小美)钱素娟
略读课文的功能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训练阅读、迁移能力。而《找骆驼》这篇课文的单元主题阅读是观察与发现。所以在本课的设计时赵老师特别注重了学生“因为…所以…”的说话训练,其实就是让学生通过说话训练熟知老人的观察与发现,而且还有助于学生说话能力的训练。当然,个人觉得教学时可否注意以下几条:
一、开门见山。在赵老师的设计中,以故事引入。可否直接出示故事第一句“从前有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然后再引出《找骆驼》这个故事。而且出示后还可以进行“走失”与“丢失”的区别。
二、分块教学。即第1-8节与9-11节的分块教学,前边一部分注重读的训练,重点读出商人从着急到越来越高兴的变化。从中提炼出骆驼的三大特点。后边一部分的学习可注重说的训练,重点突出商人为什么会知道的这么详细的原因。姜小为
《找骆驼》这篇课文以“找骆驼”为线索,起因、经过、结果十分清楚。课文在叙述中巧设悬念,引人入胜。开头并不急于讲明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特点的,而是讲老人详尽地描述骆驼的特征,激起读者往下读的欲望。教学重点应该是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赵伟芬老师把握的非常准确。同时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情节简单,但对话较多,可以进行角色朗读训练,略读课文,但再怎么样也不能略了读啊,赵老师在第五个环节就有这一训练,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训练,可谓恰到好处!纵观全篇设计,内容丰富,互动十足,期待课堂实效,在此真诚地说上一句:辛苦了,赵老师!大家顶起来!
第三篇:找骆驼教案
《找骆驼》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哄”“跛”意思。
2.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懂得遇到事情要仔细观察,抓住事物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3.通过学习,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教学难点:理解老人为什么能指点商人找回骆驼?学会观察——思维——判断的方法,启发学生思维、想象,对学生进行观察与思维的训练,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收集骆驼的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一、猜谜语,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脊背突起像山峰,沙漠之舟能载重。风沙干旱都不怕,戈壁滩上逞英雄。(谜底:骆驼)
2、介绍骆驼
3、谈话激趣:在沙漠里发生了一个有关骆驼的有趣的小故事,同学们想不想一起去看看?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找骆驼》。(板书课题《找骆驼》)。
二、整体感知:
1、那么,《找骆驼》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说)
2、教师追问:你能按照这样的提示来说吗?(出示)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找骆驼》这个故事讲了商人()一只骆驼,向老人(),经老人(),()骆驼的事。
这样我们就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了,你觉得这样表达是不是清晰呀。
3、读读课文,想一想: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三、细读理解:
(一)第一部分:
1、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我们读一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走失的骆驼有几个特点? 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来标画出来。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学生汇报三个特点。
谁来先给大家读一读他们的对话,然后再说说骆驼的特点?(教师板书:左脚跛;左蜜右米;缺一颗牙)
追问:“跛”什么意思?在文中呢?做一个动作告诉我?
你能用一句话说出这几个特点吗?我们是从老人的问话中知道了骆驼的三个特点。你自己再读一读,老人发问的话,你能把这三个分句连起来说成一个长句吗?
3、这位老人对骆驼的特点知道的如此详细,于是商人产生了什么样的想法?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认为老人哄他,朗读书上第九自然段)引导理解“哄”的意思及读音。是呀,身为老人没有见过骆驼,怎么回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呢?而且了解得如此详细?
4、答案就在文中,你看看在哪部分呢?(第十自然段)
(二)第二部分:
1、我们要弄明白: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我们可以有这么几种学习的方法:(1)填表:看见什么,知道什么 批画:老人看见了什么?用直线画下来。
(2)老人看见了这些现象,他又知道了什么?用曲线画下来。
2、学生自学汇报: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教师板书: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左蜜右米;牙齿印教师:你们和他想的一样吗?不一样的快来改一改。教师:我们一起来合作一下读一读,男生读看见的内容,女生读知道的内容。
3、看书、看表格、看板书自己说说老人是怎么知道这些特点的?用上“因为„„所以„„”
4、如果用上“之所以„„是因为„„”
5、自己再把这几句话读明白了!男生读看到的内容,女生读知道的内容。
6、教师指板书,看这就是老人的观察!这是通过细心的观察得到的结果。(板书:观察 结论)现在,让我们也做一回聪明的老人用动脑思考的方法想老人说的话是有道理的。
7、教师追问:
(1)老人看到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怎么就知道它的左脚有点跛?(2)看到路的左边是蜜,右边是米,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3)你们看我这有两片树叶,你觉得哪一片树叶是文中的骆驼啃过的呢?(选择答案并且说明理由)你知道了什么?怎么知道的?
教师小结:看,老人通过自己的细心观察,动脑筋思考进行了推理,(板书推理)得到了一个正确的结论。
(三)第三部分:
1、商人根据老人的指点找回了骆驼没有? 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出示句子)一读就过教师:从哪个词语,让我们一眼就能看出老人的推理是非常正确的。(果然,)那让我们在读一读这句话。(读)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老人的推理很有道理。
2、想一想,演一演
(1)快速浏览课文,骆驼走失以后,这位商人和老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态度:老人--不紧不慢 商人--忿忿不平方法: 观察 推理 没有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读出感情)
3、教师启发:说一说(言之有理即可)
看,遇到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方法就不一样。老人给商人与指点,商人也找到了丢失的骆驼。学了课文,你想对商人说些什么?我们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遇到问题,不能光着急;要冷静,要动脑筋思考)
4、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拓展应用
在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留心观察、认真思考的经历、亲身体验?如果有,试着举例说一说;如果没有,请你以后去亲身体验一下吧!
六、作业
把今天学的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七、板书设计
找骆驼
看到 知道 脚印右深左浅
路左边有蜜右边有米
啃过的树叶上 留下的牙齿印
左脚跛 左驮蜜右驮米 缺了一颗牙齿
第四篇:找骆驼说课稿
《找骆驼》说课稿
一、说教材
《找骆驼》这篇课文是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组的一篇课文。故事改编自阿拉伯民间故事。人物有两个:商人和老人。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凭着对观察到的现象的准确分析和判断,使商人终于找到了骆驼。
二、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新课标》对三年级学生的识字、阅读的要求如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用普通话、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等因此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老人是如何把帮助商人找到骆驼的。
3、体会老人是如何认真观察、仔细分析的过程。教育学生留心生活,认真观察,勤于思考。
通过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课的重点是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理解老人为什么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是本课的难点
三、说教法
有人说过:“教无定法”但是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求设计具有“弹性”的教学设计,要适当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随时调整,以满足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发展的需要因此设计本课采用的教法如下:
1、情境教学法:我班孩子共有的特点就是有好奇心、爱探索、易感染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和动态的东西所吸引,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因此在教学中以图文结合、多媒体教学等方法来创设情境辅助教学。
2、以读代讲法:在语文能力体系中,阅读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因为读书是理解课文最好的方法让学生有层次的读,尽情地读,力求读出对课文的独特感悟
四、说学法 根据常规班级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本文教学中我将努力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思考,在读读、画画、议议中整体感知文本,养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学会倾听,在共同交流中,情境交融,构建新知。
五、说教学思路
这组课文围绕“观察中的发现”这一专题组合来编排。众所周知,观察中要有发现,极为重要的就是要善于提出问题。因此,构思这一课文的教学,从语言文字学习的角度着眼,需要加强引导学生学会提问能力的培养。我以课文前“学习提示”中体现阅读方法指导的两大问题──商人走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以及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为主线展开学习。设计对以下教学环节:
第一部分:设疑导入。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一位老人虽然没有见过那只骆驼,却帮助商人找回了骆驼,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读了《找骆驼》这篇课文后,同学们就明白了。
第二部分:明确学习要求。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前的导读,明确本课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为学生今后自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三部分:围绕问题,合作探究,解答式学习。
1、学习课文1至9自然段。以“走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这一问题为主线,让学生充分的读,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训练语感,在读中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
这几段是商人与老人的对话,讲述了老人所知道的情况,理解难度并不大,因此我重在引导学生去读首先,并理解 “忿忿”的意思,以及当时商人的想法,使学生在读中体会商人的情感,从着急到高兴再到转喜为怒,并在读中体会老人的冷静沉着使学生在读文的基础上知道走失骆驼的三个特点:左脚有点跛,左驮蜜右驮米,缺了一颗牙
2、探究学习第10自然段。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根据出示的问题:老人是怎样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自读第十自然段后通过学生合作交流,运用读读、议议、画画等手段,使学生明白:遇到问题要多观察,多分析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于是我让学生读出“看见…又看见…还看见”的句式,让学生边读边说,老师板书示意,加深学生印象。最后,指导朗读老人的话,升华情感通过读、说、议,使学生理解老人之所以能做出准确判断的依据,让学生和老人一起经历着思维的过程,进一步感受老人遇事冷静,观察仔细,认真思考的思维品质。
第11自然段仅两句话,告诉学生事情的结果,我先让学生齐读,再抓“果然”一词,追问:从“果然” 一词你读懂了什么?再次体会老人的思维品质,自然学生谈谈为什么要顺着脚印去找,说说理由,也训练了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
第四部分:拓展运用
为什么老人能指点商人找回骆驼?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第五部分: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说板书
本文板书直观、形象,表现出老人思维活动的全过程,教育学生遇事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16*、找骆驼
看见
脚印右深左浅
左脚跛
又看见
左有蜜右有米
左驮蜜右驮米
还看见
叶上有牙齿印
缺一颗牙齿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得出结论
第五篇:找骆驼课堂实录
《找骆驼》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练习用因果句式说话。
3、初步培养质疑、解疑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的以及他为什么要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骆驼。
教学难点:理解老人的推理过程,知道老人想出的找骆驼的方法好在哪里。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好,大家在生活中一定丢失过东西,那时你是怎样的心情呢? 生自由说自己的心情。
师:我知道了大家的心情都很着急,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商人,他丢失了一只骆驼,心里可着急了,我们一起去帮他找找吧!师板书课题:找骆驼 生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质疑,师相机板书:(1)谁找骆驼?
(2)骆驼是什么样子的?
(3)他找到骆驼了吗?怎么找到的?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读懂略读课文,我们可以先读读课文前的提示。生自读阅读提示。
师:谁能说说提示里都要我们做些什么?
生1:说说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师在大屏幕上出示这两个问题。请学生齐读这两个问题。
师:孩子们真能干,原来提示里要我们做的事跟大家刚提出的问题大致相同,看来同学们是会读书的孩子。
师:这是一个来自阿拉伯的民间故事,请同学们先去读读课文,再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生自读课文。
师: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1:课文主要写了一位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他遇到一位老人,向老人打听,老人说出了骆驼的特点,商人找到了他的骆驼。师:说得很详细,谁能更简洁一些?
生2:课文主要写了一位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后来在一位老人的指点下终于找到了这只骆驼。
师:说得既简洁又完整,我们一起来说说。
师: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好好读读的故事,下面就请同学们在小组里分角色读一读,没有分到角色的同学就读旁白。小组合作分角色读课文。
师:现在老师想和你们一起来读一读。男生读商人,女生读老人,师读旁白。
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初步指导学生读出商人着急的语气,读出老人不紧不慢的语气。师:今天我们要解决两个问题,接下来,请大家再去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两个问题。还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跟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汇报展示。
师:我们首先看第一个问题,商人走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呢? 生1:骆驼的左脚有点跛。
生2:骆驼左边驮着面,右边驮着米。生3:骆驼还缺了一颗牙齿。
师:同学们,你们能把骆驼的这些特点连起来说一说吗,请你们试一试。生试说特点。
师:谁能完整地回答这个问题呢?
生1:商人丢失的骆驼左脚有点跛,左边驮着面,右边驮着米,还缺了一颗牙齿。师:说得非常清楚。
师:老人知道得可真够详细的,同学们,那刚才你们是从课文的哪一个部分找到这人答案的呢?
生1:是商人和老人的对话中。
师:那请两位同学分别来读读商人和老人的话吧。两位学生读。
师:从对话中你看出商人的心情怎么样?
生:我从商人说的话中看出商人是越来越高兴了。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商人说:是的,不错,对极了。
师:商人是越来越高兴了,这是为什么呀?
生1:他听到老人说得这么详细,他认为老人知道骆驼的去向。
师:很好,那么让我们再来读读老人和商人的对话,要读出商人越来越高兴的语气。男同学读老人说的话。女同学读商人说的话。
师:商人这么高兴,认为骆驼马上就能找到了,可这时候老人却告诉他并不知道他的骆驼在哪里,如果是你,你心里会怎么想?
生1:这个老头太可气了,一定把我的骆驼藏起来了。生2:等我把骆驼找出来,一定给你点颜色瞧瞧。
生3:不是你藏起来的,你怎么知道我的骆驼的特点呢? 师:不错,商人也像你们一样气愤,于是他愤愤地说: 生接读。师:接下来我们再来研究课文的第二个问题,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课文的哪个部分有答案。
生1:在老人不紧不慢说的那段话里。
师:好,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老人不紧不慢说的话吧。生齐读老人说的话。
师:不紧不慢就是不慌不忙,商人都误会他了,他为什么还不慌不忙。生1:因为商人没有藏骆驼,所以不怕商人误会。
生2:他相信经过他的指点商人能找到骆驼的,所以他不紧不慢地说话。
师:原来老人是胸有成竹啊,难怪他不着急呢?下面我们一起去做个练习,希望同学们也能胸有成竹,不紧不慢地说话。出示填一填,说一说。
因为老人看见(),所以知道(); 因为老人又看见(),所以知道(); 因为老人还看见(),所以知道()。师:最后商人找到骆驼了吗?我们一起读最后一个段落吧。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启发? 生1:我觉得老人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
生2:他不仅很会观察,而且还会动脑筋,很聪明。
师: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像这位老人一样多观察身边的事物,相信你一定会有所发现。而且遇事多想一想,别着急,只有冷静下来才能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