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记教案(高一必修)(大全5篇)

时间:2019-05-12 17:42: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安妮日记教案(高一必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安妮日记教案(高一必修)》。

第一篇:安妮日记教案(高一必修)

教学目标:

知识1.理解“运用内心独白的方法抒发感情”。2.能把握日记真实而直接地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

能力了解日记的写作特点,学会用日记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情感1.学习主人公坚贞乐观,不为命运所屈服的坚韧性格。

2.能体会安妮用生命记录下的情感和思考,了解战争对少年儿童身心的伤害、摧残,认识法西斯的罪恶。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运用内心独白的方法抒发情感”。

2.学习主人公坚贞乐观,不为命运所屈服的坚韧性格。课时安排: 两教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

一个十六岁的少女,最大的愿望是做一名记者和作家,却因为希特勒发动的一场邪恶的战争,于花季之龄死于纳粹集中营。这本日记是安妮遇难前两年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在种族歧视和战争迫害的社会大环境中,藏匿且充满恐怖的密室生活,在她朴实流畅的笔下,深深地揪动着每一个读者的心,因此,《安妮日记》不仅仅是一名成长中的少女的心灵独白,更是德军占领下的人民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

二、初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安妮是德国犹太人,为逃避纳粹大屠杀,安妮一家到荷兰避难。后来,中立的荷兰也被德军占领。从1942年7月到1944年8月,安妮等人一直躲藏在阿姆斯特丹一所房子的密室里。安妮以她14岁少女的眼光记述了这段苦难煎熬的岁月。

2、自读课文后,把文中不认识的字写在黑板的左边,认识的同学就把拼音注上去。

窒息(zhì)呆滞(zhì)沮丧(jǔ)蜕变(tuì)黯然(àn)踱步(duó)匮乏(kuì)绽放(zhàn)错愕(â)虔诚(qián)塑造(sù)荒谬(miù)冥冥(míng)霎时间(shà)襁草根(qiǎng)溴化钾(xiù)

3、积累下列词语:

神往幽默检点周遭窒息抑郁虔诚沮丧谦卑荒谬冥冥

三、文本研习

(一)解题:本文所选9则日记。

第一则是有关日记的说明,以日记为朋友,并为之取名“吉蒂”,向她诉说自己的心事。其余8则或记叙事实,或抒发感想,除了描写苦难的生活,记录所见到的战争,更多的是发自肺腑的情感和思考。

(二)快速阅读8则日记,简要概括每则日记的内容,并找出值得品味的话语,准备探讨。明确:

第2则——主要写了关于犹太人被送往集中营和毒气室的情况,写了人们在纳粹占领下的恐惧。(提出的问题:我也是德国人,但是被希特勒剥夺了国籍。

第二篇:安妮日记(教案)

苏教版高中第二册第二单元

安妮日记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能体会安妮用生命记录下的情感和思考。

2.情感目标:了解战争对少年儿童身心的伤害、摧残,认识法西斯的罪恶。3.能力目标:用日记真实而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情感。【重点难点】

1.对二战知识的了解,尤其是犹太人所受到的迫害。2.作者多战争的深层思考。3.战争给世人带来的警惕。【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黑板、粉笔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件1、2)

同学们,你们感觉外面淡淡的阳光美吗?对呀,宁静的天空下面,阳光好美。再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战争吗。如果有一天,战争就是发生在你们的身边,你的感觉战争的定义是什么呢?那么,在今天的课堂中,老师只能让大家先忘记阳光。走进一段战争笼罩下的黑暗生活,去解读一段黑暗中的心迹。那是一段关于一个女孩和一个战争的往事。那场战争发生在60年前,名字叫二战,主题是杀戮和种族迫害。那个小女孩的名字叫安妮。二、二战背景知识介绍(课件3-10)

让孩子在白骨累累的图片面前震惊,再出现战争中孩子的图片,为下文介绍作者做铺垫。

三、介绍作者(课件11、18)

天真、可爱、甜美的安妮和刚才战争的血腥形成了鲜明的视觉对比。

四、预习检测(课件19)

五、赏析课文(课件20-45)

1、整体感知。

2、阅读文本,要求划出作者心情的语句。

3、提问:文中吉缔是谁?

明确:寻找对话的对象,战胜心灵上的孤独。

4、给学生看安妮一段话,让学生思考战争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5、浏览文章,找出文中“安妮对战争的思考”的语句。

提问:如何理解“我不相信战争只是政客和资本家搞出来的,芸芸众生的罪过和他们一样大”?

补充一些关于二战中资料的图片和名家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6、浏览文章,找出文中“安妮对人性和未来的思考”的语句。

6、文中,安妮面对这样的现实,她的态度怎样?由此看出安妮的性格特征。

7、提问:如何看待安妮身上那股和年龄不符合的成熟?

补充资料让学生再次对作者生平有所了解。

8、讨论:“你心中的安妮”是什么样子?《安妮日记》的作用?最后用安妮故居前的留言来结束这个话题。

9、课堂练笔:

仿照普希金、司汤达、海明威等人的墓志铭,为安妮写一个有特色的墓志铭?

五、总结本课(课件46-51)

用一首诗歌来铭记这位伟大而不幸的犹太女孩。

六、作业

1、读了安妮的日记,你一定会有很多感触,请给前文安妮的照片配一篇200字左右的解说词。

2、你可以像安妮一样,给你的日记起个名字并向它倾吐你的心声吗?

七、延伸文本(课件52-53)

向学生推荐两部影片:一部是反映犹太人生活的,获得第71届奥斯卡影片奖的影片——《美丽人生》;一部是反法西斯战争影片,获得第66届奥斯卡影片奖的影片——《辛德勒名单》。

苏州大学附属中学:董玉叶、杨宗美

江苏省外国语学校:陈磊

第三篇:安妮日记读后感高一2021

在阅读《安妮日记》时,在大的战争背景下,我们得到更多的是一种温暖人心的东西。有一种欢快温暖的种子萦绕在每一个角落,是安妮带给周围的每一个人的。安妮说:“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安妮日记读后感高一2021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安妮日记读后感高一1

读了《安妮日记》让我深受感触。安妮身在比较富裕的家庭,她原本可以过着安宁的生活,可是在那个年代里就因为她是犹太人,所以她和她的家人不得不到处躲避纳粹的杀害,由此开始了一直隐居在公司大楼后面的一些隐蔽的房屋里面。

在安妮生活的时代里,她每天白天都要提心吊胆的过着,而我们却不用,我们什么事情都可以不管不顾,只需要舒舒服服没心没肺的生活着。不论做什么安妮永远都是轻手轻脚,更别谈大声喧哗了,这是她想都不敢想的。想想我们,与她比我们过的是多么的令人羡慕,自由,安逸我们都拥有。

从安妮的日记中,我看出了她的害怕,她将居住的房屋称作“密室”,就这个词我们就马上会联想到的就是黑暗,“密室”是四处都不透风没有一点阳光的,住在这种地方她该有多么难过。和我们差不多的年纪,我们经历的却是截然不同的,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她的那种害怕我们也许永远都不会知道是什么样的感觉。她天天必须闷在家里不可以出门,随着夜晚的降临,偷偷瞄一眼月光也是胆战心惊的事,可我们做事完全随心所欲,出家门是最基本的,我们还有散步逛街等等活动,相比较我们便会对自己的生活感觉很满足了。

安妮不敢的我们统统都敢,她要是活在我们这个时候,她该会多么开心,我想她肯定会好好珍惜所有的一切,她会做很多很多自己感觉想做又有意义的事情,绝不会糟蹋这些时光——不过这些想象仅仅只是我们强加给她的,她不可能会享有这些假如,她永远都只是生活在战争时代的女孩。她不能拥有这些假如,可是我们却可以,也许是我们的生活太过安逸,我们身边有那么多虚度光阴的人。

读完安妮的故事我开始反省,我们不该这样的,我们应该好好的把握现在自己所享有的一切,多做有意义的事情,我们不该为了一点点的小事就和同学朋友发生矛盾,做事也不该永远拖拖拉拉的浪费时间。《安妮日记》,这本书真的让我收获了很多,珍惜现在的一切,享受所有的美好时光,带着快乐感恩的心学习成长。

安妮日记读后感高一2

看完《安妮日记》,我本来平静的心情变得此起彼伏,仿佛就有热浪在我心中翻滚。

《安妮日记》是由出生在德国的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纳粹迫害犹太人期间写的。安妮一家人和范达恩一家以及一个牙科医生迪塞尔在安妮父亲办公楼房的“秘密后屋”里面艰难度过了长达两年的避难时光。在那么长的时间里,整天都可能会有窃贼和空袭警报、飞机轰炸的惊吓,让他们“避难大家庭”里本来文质彬彬的人们都变得敏感、自私并且你争我吵。但是在这样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恶劣环境里,安妮仍然不屈向上,依旧整天学习,并且写日记,和世界大战之前一样,顽强而坚定地生活着。

安妮给自己的日记本取了一个可爱的名字--姬蒂,她把日记本“姬蒂”当作朋友,是她可以倾诉的对象。安妮在日记中记录了八个人组成的“避难大家庭”在“秘密后屋”里相处的种种细节,并且记录了自己的感受与思考、自己的喜怒与哀乐、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同时也向世人展示了当时犹太人在纳粹迫害下遭受的苦难和残害,以及当时的人们对世界和平的极度的期盼和渴望。

安妮一直没有被战争、苦难和屈辱击垮,她还梦想着成为一名作家和记者,盼着有一天能在一个和平的世界里面施展自己的才能,能为人类社会做出一点贡献。她甚至希望自己即便死后仍然活着。“安妮日记”的后记介绍,16岁的安妮最后还是没有逃脱纳粹的魔爪,病死在贝尔森集中营里。但是她的日记本“姬蒂”帮助她实现了“死后依然活着”的愿望。

我们都和安妮一样希望这个世界永远和平,我们要努力学习、保家卫国,为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现在的我们在和平年代里衣食无忧,不愁穿戴不愁吃住的,已经是非常幸福了,所以更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发现生活的精彩与美好。我认为,大家都应该去看看这本书,才会懂得现在的生活是那么美好、那么快乐,才会去珍惜我们的生活。

安妮日记读后感高一3

“战争”是一个多么骇人听闻的词,听到它,人们就会联想到暴力,血腥。在纳粹登上德国政坛后,进行疯狂的种族清洗,安妮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写下了《安妮日记》。

这本日记是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在二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本个人日记,它真实地记述了她与家人以及另两个犹太家庭为逃避纳粹迫害躲在密室里而度过的长达两年的隐蔽生活。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尤其对安妮这样一个好动多话的13岁女孩。单调的饭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几年不能出门、用水和去卫生间都有非常严格的限制,而且常常担惊受怕。安妮是多么的不幸啊,她只是跟我们一般大的孩子,却只能待在密室里,不能自由自在的成长,生活。但她同时又是幸运的,在这种生活条件的磨砺下,她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忍耐,学会了以乐观的心情对待每一天,逆境是人生最大的老师。虽然她在德国纳粹的逼迫下搬进了密室,可这个单纯的小姑娘依然相信着这个美丽的世界,相信人心最终还是美好的。正如她在日记中所说:“尽管人们都有这样那样的荒谬和缺陷,但我坚信人们内心的最深处都是真正善良而美好的……”

在这些无数个黑暗的日子里,安妮迅速地成长起来,变得成熟了。她开始思考一些问题,想为祖国出一份力,同时更加向往外面的世界,可是她不得不为了逃避屠杀而继续躲在密室里,在这样的心境下,安妮愈发讨厌战争。她在日记中写道:“人为什么这么疯?”对于这个问题,所有人的心情都会感到沉重,战争让人类失去了太多太多,不只是鲜活的生命,更是人类本应该有的善良,理性以及包容。安妮的疑问让战争那丑恶的嘴脸暴露无疑。安妮在日记中并没有多少战争的描写,不提,并不代表安妮会遗忘,或许只是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语言去描写心中的无助与悲伤,也或许她不想再触及那悲愤的回忆。

《安妮日记》用另一种方式让我们领略了战争的可怕,更加深入人心。安妮曾经说:“希望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是的,她做到了,因为她的精神永远在人世间流传!

安妮日记读后感高一4

“我想活下去,即使在我死后。”——安妮 弗兰克,1944年4月4日

四壁密封,却渴望蓝天;生死一线,却坚信未来。这是我看到《安妮日记》前半部分的感觉,而当我更深入地体会这本书后,这个与我年龄相仿、天性自由的女孩,给了我更强烈的震撼。

她开朗、活泼,本该是大自然的宠儿,在自然界中自由嬉戏。但命运给她开了个大玩笑——她被迫在密室中度过了压抑、恐惧、沉默的两年,最终病死集中营。两年如影随形恐惧和沉默,这是所有人都难以承受的酷刑,但它却并没有改变安妮的天性,直到被抓走的前几天,她依旧坚信未来,充满希望,想笼中的雄鹰一样,无时无刻不在挣扎,努力脱开束缚。

她的充满理想坚定的行为与对生活细节的记叙深深吸引着我,驱使我不断往下看。但是,当我的目光停留在1944年8月1日的时候,我竟再也无法使眼睛向下看去——我很清楚,这是安妮最后的日记,写于她被捕的三天前,《安妮日记》不是小说,因此它没有导演的事先伏笔提示,每一篇日记也没有那些煽情的藻饰,只有真情的流露。我更愿意把它作为我和安妮的对话而不是像看电影一样让故事从眼前飘过。对我来说,看这本书就如同安妮坐在我对面与我聊天一般亲切。试问,当你明知道朋友即将遇难去世,你还怎么忍心微笑着听她述说自己对未来的渴望与对生命的热爱呢?我真想抓住她的衣领,摇晃她,大声对她说:“你就快被捕了!你的悲剧已经注定了!别再做白日梦了!”但坐在我面前的安妮依然在讲她的故事,依然微笑着述说自己对未来的憧憬,述说自己对盟军胜利的期待。

可怜的安妮!两年多来从未失去希望,极少在日记中吐露自己的恐惧。取而代之的是她的热烈期盼自由解放,重回大自然的热情。可是,就在自由女神快要对她展开双臂迎接她的时候,残酷的命运敲响了她小小的密室,纳粹的魔爪终于探到了她的藏身之地——密室被摧毁了,安妮进了集中营。

耶和华到最后一刻也没有向安妮伸出援手,给予她一丝怜悯。不,或许,安妮早已不需要什么怜悯了,尽管香消玉殒,但她的灵魂已经经受住了常人无法通过的考验与洗礼。她走得很远,远超过常人,她善良、开朗、无私、聪慧。她的肉体的存在已画上句号,而她的精神却永远没有停歇,依然为后人留下了意味深邃的无尽的省略……

我合上《安妮日记》,小心地把它放进书柜——那里放着我最值得敬仰珍惜的书籍。至始至终,我都没有去看安妮最后的日记。或许,在将来的某个时间,它将再次被我打开——当我可以理解死亡的时候……

安妮日记读后感高一5

1942年—1944年,战争与种族灭绝的阴云布满了天空,盖世太保的铁瓜伸向每一个无辜的犹太人,在历史上上演了一场惨绝人寰的浩劫。安妮是位犹太少女,1942年7月,由于压迫犹太人的风声紧急,他们家和另外四名犹太人到她父亲公司的“密室”躲藏。

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单调的饭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几年不能出门、用水和去卫生间都有非常严格的限制。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她所经历的一切并没有使她的心田荒芜,那里已经成为一片生机勃勃的希望的田野!安妮想成为作家和记者,可这个美丽的愿望在当时那股势不可挡的黑暗洪流下显得那么脆弱,像闪着彩光的泡沫。但是安妮仍写道:“这场残酷也会告终和平与安详会重新回来。在此同时,我必须执着我的理想。也许有一天,我能实现我这些理想!”读到此我仿佛看到一个不屈的灵魂在黑暗的密室中呐喊!

经过密室中无数个漫漫日夜,安妮由一个任性、少不更事的女孩蜕变为一名成熟的少女。在安妮的15岁生日时,安妮有了惊人的成长。她已将自己的反省提高到了社会层次,开始思考男女平等等问题了:“现代妇女要争取完全独立的权利了!”“但独立也不够,妇女还应该获得尊重!”“我谴责的是我们的价值系统,和不承认女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多伟大、多困难,同时也多美的男人!”……实现在让人难以想象的那样一个战火蔓延、人人自危、无数人倒在血泊中的时代,身居密室接近两年的十五岁少女安妮居然能真知灼见地谈起了男女平等这个深刻的社会问题!读到此处,我不禁感叹,战争能摧毁一切,唯独不能侵占一颗坚强、勇敢、自由的心!

我相信《安妮日记》会一直流传下去,控诉战争与丑恶,宣扬和平与友善,用她真挚的文笔,感动和启迪一代又一代人!

第四篇:安妮日记节选教案两篇

《安妮日记(节选)》教案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战争的残酷及其罪恶;

2.引导学生理解重要语句,体会安妮在战争和种族迫害的黑暗中从不绝望、满怀理想的积极乐观心态。

3.使学生在理清思路、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把握安妮在密室中的心路发展历程。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日记中的重要语句,体会安妮在战争和种族迫害的黑暗中从不绝望、满怀理想的积极乐观心态;

2.使学生在理清思路、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把握安妮在密室中的心路发展历程。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理清思路、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把握安妮在密室中的心路发展历程。

呈现方式:问题探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

课前一分半钟:播放自制短片及《战争与和平》配乐朗诵,使学生初步感知战争的残酷和战争话题的沉重。

师:战争与和平,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有一期《前沿故事》杂志记载,在人类近两千年的历史中,全世界彻底没有战争和冲突的时间总共只有58天。这首小诗描绘的正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二战。请大家一齐来朗诵这首小诗,用心去体会战争、珍视和平。

《和平与战争》

当第一枪打响的时候

和平就没有了

人类的牺牲就开始了

人们失去了可爱的家园

失去了亲爱的祖国

失去了朋友和亲人

脆弱的生命,被一粒粒子弹夺走

青翠的树林焦黑了

彩色的农田荒芜了

凄惨的哭喊替代了愉悦的歌声

轰鸣的炮火替代了琅琅书声

世界变成了人间地狱

师:60多年后的我们用这样的诗句来诠释战争,那么亲身经历二战的我们的同龄人又是如何认识战争、理解战争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位犹太少女安妮在二战战火笼罩下荷兰一个密室中以日记的形式记下的对战争与和平的感受和理解。

二、鸟瞰全文

师:安妮已经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同学们进入高中后的第一节英语课就认识了安妮。我们请一位同学来简单介绍一下安妮和她的日记。生:安妮是一位犹太女孩,出生于一个富裕的的犹太家庭。在安妮四岁那年,希特勒就下令排犹,因此安妮一家不得不举家迁至荷兰。然而,好景不长,1939年二战爆发,安妮又开始经受战争的摧残。安妮一家几经辗转,被迫于1942年7月躲进父亲公司建筑的夹层中。安妮日记从躲进密室前安妮十三岁生日那天就开始了。安妮被捕并逝世于集中营后,他的父亲奥托将女儿的日记整理出版。

师:(ppt生:前七则日记主要描述了纳粹占领下人们的恐惧和痛苦,特别是躲在密室中不见天日的安妮的悲惨遭遇和切身感受。后两则主要是安妮对战争与和平的一些思考,对自由的渴望和向往。

师:概括起来说,前七则日记主要记录战争的黑暗,后两则则是少女安妮在战火硝烟中的心理发展历程。这似乎对应了这一板块的主题——“黑暗中的心迹。”“黑暗中的心迹”:黑暗指„„(生齐答:战争的黑暗),心迹是„„(生齐答:安妮在黑暗中的心路历程)。那么反映战争黑暗的主要是哪几则日记呢?(生答:2、3、4则)请同学们在这几则中找找哪些句子最深刻地体现了战争的残酷和黑暗?(学生在日记中找原句,并稍作分析„„)

黑暗中的安妮的感受如何呢?(生思索后明确:第5、6 则重点记录了安妮在战争中的感受。学生齐读第5则日记,并通过原句体会描述出如孤独、苦闷、恐惧、渴望自由等感受)

三.问题探讨

师:从字里行间不难发现,安妮的文字和思想有着与她十四五岁的年纪极不相称的成熟。那么,在黑暗残酷的环境中,安妮到底经历了思想上怎样的痛苦挣扎?她对战争与和平又有怎样的认识和理解?请同学们伴着优美的旋律,重点阅读最后两则日记,试着走进安妮的心灵空间。如果在阅读中碰到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同学们可以前后两桌为一小组进行讨论。实在不能解决的,讨论结束后各组派代表提出来,咱们共同探讨。

(播放轻音乐《安妮的歌》,学生讨论,教师随机倾听,了解学生讨论情况,必要时进行点拨。)

师:好,讨论结束。请派代表将你们认为重要而又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学生提问老师视情况板书,快速解决较为简单的问题)

问题1:面对的是如此残酷的环境,安妮经常心情沮丧,为什么还“从来不绝望”?(板书“为什么从来不绝望”?)问题2.为什么安妮说“我要在混乱、苦难和死亡的基础上建设我的人生,是完全不可能的”?(板书“为什么建设人生不可能?”)

问题3:“世界虽然这样,我还是相信人在内心里其实是善良的。” 这句话怎么理解?(板书“为什么相信人内心善良?”)

师:问题已经提出,接下来我们一一来解决。

生1:(答问题1)希特勒发动了战争,同时对犹太人进行了大肆屠杀和迫害,意欲灭绝整个犹太民族,因而作为曾经是德国人的犹太族小姑娘,安妮遭受的是战争和种族迫害的双重灾难。长期躲在密室,虽然也可以在深夜收听广播,但是安妮听到的大多都是坏消息。正是如花的年纪,安妮却不但不能尽情享受阳光,还时时刻刻生活在危险之中。对此,安妮虽然“经常心情沮丧”,却“从来不绝望”,她甚至将这种生活看成是“一场有趣的探险”,将它们作为“充实日记的材料”,可见安妮具有乐观的生活态度,也就是文中所说的“愉快的性情”。她能看到自己的优势比如年轻,她对解放和和平充满了希望。

生2:(答问题2)这句话说明安妮对现实有相当清醒的认识。

师补充:在另外一则日记中,安妮说:“世界这样乱七八糟不是我们的错。我们还未出世的时候这些就开始了。”(ppt展示)可见安妮完全清楚当前的社会是纳粹造成的混乱、苦难和死亡为基础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连基本的生存都得不到保障,生命安全都时刻受到威胁,至于理想,根本无从谈起。后面“我看见世界正在变成一片荒野,我听见雷声正在接近,有一天雷霆也会将我们打死。”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尽管已经是1944年7月了,离二战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已经过了一年半的时间了,可是法西斯的势力依然存在,战争的阴霾并没有消失,安妮还能感受到“千百万人正在受苦受难”。

生3:(答问题3)“这样”是指现实的残酷和黑暗。安妮既然清楚现实的黑暗,还是固执的相信人的善良,这里可能有安妮作为一个孩子的天真纯洁,可能有他在躲藏前后得到贝普、蜜普等人的帮助的现实原因。然而,更重要的,则是安妮认清了现实,认清了自己的一切苦难和痛苦都是该死的战争造成的,只有结束战争,实现和平,她才能真正幸福和快乐,才有可能去实现她的人生理想和规划。而与此同时,她认为她必须执着于自己的理想。

师补充:正像她在另一则日记中所说的那样:“在每样东西正在被毁灭的时候,我们要尽力去坚持一种理想”(ppt展示)。

师:根据刚才同学们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我想大家对密室中安妮的心路发展历程(ppt展示)应该明了了吧: “战争黑暗-恐惧沮丧-从不绝望-执著理想-渴望和平”

四、探讨深入

师:从刚才的讨论中我们知道安妮特别渴望和平,憎恶战争,那么安妮在日记中有没有关于如何制止战争、缔造和平的论述呢?

生:在倒数第二则中安妮对战争提出了一连串的疑问,紧接着在第三段中对战争作了深刻的论述。

师:好,请一个同学来朗读第三段,其他同学思考这段话讲的是什么问题?(ppt展示“我不相信战争只是政客和资本家搞出来的,芸芸众生的罪过和他们一样大。”)

师:(一句话评价朗读)这段话的前后两句分别论述的是战争的什么问题呢?

生8:第一句讲的是战争的责任问题,安妮认为战争不应该仅仅归结于政客和资本家的罪过,芸芸众生也有罪过。

师:象希特勒这样的政客作为战争的发动者当然是罪不可恕,可是为什么芸芸众生也有罪过呢?这里的“芸芸众生”究竟是指哪些人?

生:“芸芸众生”应该是指普通民众吧。比如将大批犹太人赶进集中营和毒气室、疯狂屠杀犹太人的都不是希特勒这样的战争首领和发动者,而是千千万万来自普通民众的纳粹士兵。

师:好,这位同学不仅说明了芸芸众生是指哪些人,而且举例说明了他们的罪过表现在何处。为什么芸芸众生也有罪过,同学们还可以结合日本侵华战争来理解。日本侵略中国期间所制造的所有烧杀奸掠,也都是普通日本人干的。绝大多数日本人对那场战争不但默许,而且狂热地拥护,并参与了屠杀,亲手制造了对三十万中国人民的南京大屠杀。

师:(小结)艾米尔·路德维希谈及二战时说:“所有这些陈述,都没有涉及德国人民应当负什么罪责。”“但是在国内深入一步追究这场世界大战的罪责,就会直接指向德国人民。德国人民多年来以默许的态度对待这场罪恶,现在要想说成是无所事事的旁观者,或无辜者,这是徒劳的。”(ppt展示)

安妮认为战争不只是一小撮政客资本家出于私欲而造成的罪恶,法西斯国家的民众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ppt展示),主要是从战争的参与者、推动者的角度出发而得出的结论。

战争的罪责已经落实,安妮自然而然地转入对如何才能制止战争、实现和平这个问题的思考,并得出结论说“除非所有人没有例外都经历过一场蜕变,否则还是会有战争”(ppt展示),那么这句话又该如何理解呢?

生:“所有人”,照应了前文的“芸芸众生的罪过和战争发动者的罪过一样大”这一见解;说明要接受蜕变的是所有人,而非几个战争狂。

“蜕变”是个比喻的说法,意思是说所有人都必须进行思想意识的脱胎换骨的转变,认识到战争不仅是侵略行为发动者的罪行,也是广大侵略行为参与者和推动者的罪行。

师:(ppt展示)“在欧洲,对战争的反省具有一种全民的性质。希特勒只是一个狂热偏执的煽动者。但民众在狂热中迷失,在狂暴前怯懦,却是希特勒得以登台的背景。”

播放青少年受法西斯蛊惑而热衷于战争的短片,得出结论:

“如果人民能觉醒,认清侵略战争的真实目的,如果人民能克服狭隘的民族主义,如果大众不屈从于专制集团的利益,战争是有可能被制止的。”(ppt展示)

五、小结及拓展

无情的战争和种族迫害虽然剥夺了花季少女安妮在阳光下散步的权利,但是却无法剥夺她在黑暗中梦想和思考的权利!即使在黑暗中,安妮依然执着于自己的理想,坚信和平与安宁终会到来。就像这首歌所唱的那样:“夜半三更盼天明,寒冬腊月盼春风”。时至今日,安妮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标签,成为所有纳粹统治下的受害者的象征,甚至是所有被侵略国家受害者的象征。大家知道,因叛徒告密被逮捕的安妮在德国投降还有几周的时候死在了集中营,尸骨难觅。但是假如安妮有幸有安息之地,请为安妮写一简短的墓志铭。(ppt展示“拓展练习”)

附:板书

战争黑暗残酷 ———— 渴望和平郁闷恐惧 —— 从不绝望 —— 执著理想

教案二

《安妮日记(节选)》教案 山东垦利一中 王同亮 *学习目标:

1、能体会安妮用生命记录下的情感和思考,了解战争对少年儿童身心的伤害、摧残,认识法西斯的罪恶。

2、能把握日记真实而直接地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学习方式:

运用“问题探讨”方式进行学习。*课时:1节。

*学习内容:

一、导引:有这样一个女孩,本应是个阳光女孩,可她不能沐浴阳光,本应是花季少女,可她不能在花季里“绽放”,十二三岁的她就被德国法西斯剥夺了在阳光下散步的自由,这个女孩就是安妮·弗兰克。请同学们阅读有关安妮的介绍(见P60)„„从介绍中知道,《安妮日记》从1942年安妮13岁生日写起到1944年8月4日被纳粹党卫军发现时为止,记录了她13到15岁的心路历程。让我们设身处地,试着去感受这位小女孩在德国纳粹统治时期的非凡阅历与思考。

二、整体感知

所选的9则日记,除第一则是有关日记的说明,其余8则或记叙事实,或抒发感想,除了描写苦难的生活,记录所见到的战争,更多的是发自肺腑的情感和思考。阅读时可以先概括每一则日记的内容,找出值得品味的话语,准备探讨。

:第2则――主要写了关于犹太人被送往集中营和毒气室的情况,写了人们在纳粹占领下的恐惧。|提出的问题:我也是德国人,但是被希特勒剥夺了国籍。

第3则―― 写外面混乱的局面,人们妻离子散,生活在恐惧之中,每个小时都有成百成千的人送命。|提出的问题:“没有人能置身于冲突之外,整个世界都在战争,虽然同盟国比较顺利了,但结局还不知道在哪儿。” 第4则――写在飞机空袭时,由于自己是犹太人,不能暴露,跑向防空洞和躲在密室一样危险。|提出的问题:因为得知墨索里尼下台的消息,想到战争结束的希望,和平的希望。

第5则――写躲在密室的苦闷心情。|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星期天“是我心中真正悲惨的时候”?

第6则――写八个人躲在密室的感受。|提出的问题:在黑暗和危险中,渴望得到自由。

第7则――听说战后要征集与战争有关的日记和书信,想到外人无法想象躲藏起来的犹太人的生活。|提出的问题:不是身临其境,以后的人们能了解战时犹太人所受的苦难吗?

第8则――这一天的思考最有深度。除了对战争的性质作了进一步的思考,在感受到解放即将到来时,还憧憬了自己的未来,向往乐观向上的人生。|提出的问题: “战争有什么意义?人为什么不能和平相处?这一切破坏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不相信战争只是政客和资本家搞出来的。芸芸众生的罪过和他们一样大。”

三、问题探讨:

1、在特殊的环境里,与常人不同,安妮把日记当作了自己的朋友,她曾这样说:“没有日记,也就无我。”并且,在日记中虚拟了一个“吉蒂”作为自己的倾诉对象。她为什么这样做?

:寻找对话对象,战胜心灵上的独孤。

2、安妮身处特殊环境,有着常人无法达到的思考深度。她对战争的观察和描述,她对自由的渴望向往,她的苦闷和烦恼,都有点和十五岁左右的年龄不相称,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为什么会有和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可以请学生查阅20世纪30年代前后德国社会政治方面的资料,除了利用网络和图书馆,还可以去请教历史教师。)

:1929年安妮生于法兰克福,在她4岁的时候,她就生活在排犹的阴影下。那一年,希特勒上台,在德国掀起迫害犹太人的浪潮。安妮的父亲奥托·弗兰克被迫带领全家迁居荷兰。德国的排犹是全民性的,虽然有许多德国人不同意驱逐犹太人,但是在全民一致的行动浪潮中,这种声音很微弱。安妮十三四岁,本当生活在阳光和歌唱中,但是为了躲避迫害和杀戮,她躲进了密室,失去了自由,能否活着走出密室,能否像普通姑娘一样获得幸福和爱情,安妮比一般女孩要考虑得更加迫切。她的性格,和她所处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她对战争的观察和思考要比同龄人更加深沉。

3、安妮遭受了难以想象的痛苦,却没有想到过仇恨和报复,只希望人类永远不再有战争。她为什么这样想?她的日记里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她知道自己所遭受的苦难都是战争造成的,而报复只会增加仇恨,让战争无休止地进行下去。安妮有自己的信仰和希望,她的日记传达了对战争的憎恨的对和平的向往。

4、在第8则日记中,安妮这样写道:“战争不只是政客和资本家搞出来的,芸芸众生和他们的罪过一样大”安妮的这句话是否正确?请大家讨论。:探讨时可以注意一下习惯说法。习惯说法一般是把战争说成“政客和资本家”的利益之争。我们也习惯上把战争作为一小撮政客资本家出于私欲而造成的罪恶,而忽视了人民应当负的责任。这在安妮那样具体的受害者看来,是难以接受的。把人直接赶进毒气室或是对手无寸铁的妇女儿童开枪,在一个城市制造几十万人的大屠杀,等等,都不是政客或是资本家亲手所为,而是各个国家普通的劳动者,以及来自民众的普通士兵做出的。

安妮作为纳粹排犹的受害者,她的思考是深刻的。

补充资料:

德国和日本法西斯当政的时候,这些国家的工人和农民是支持政府的。1933年,德国150万纳粹党人中,工人和农民党员共50多万,占到三分之一以上。在有组织的疯狂屠杀犹太人的行动中,很多是来自德国社会底层的普通工人、农民和商人。

如果仅仅把战争罪恶归咎于统治阶级,就无法实现民族的反省,人民没有反思,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制止战争的再次发生。

德国著名作家艾米尔·路德维希在他的《德国人:一个双重历史的国家》中谈及二战时说:“但是所有这些陈述,都没有涉及德国人民应当负什么罪责。”“但是在国内深入一步追究这场世界大战的罪责,•就会直接指向德国人民。德国人民多年来以默许的态度对待这场罪恶,现在要想说成是无所事事的旁观者,或无辜者,这是徒劳的。”

同样,在日本侵华期间的所有的烧杀奸掠,也都是普通日本人干的,日本人对那场战争不仅默许,而且积极地拥护并参与了侵略和屠杀。日本人民不是无辜的,他们也是施害者,对这场战争,他们也是有责任的。日本人民只看到自己民族经历了战争苦难,而没有深刻认识他们给中国和亚洲人民制造的苦难。

5、在所选的最后一则日记中,安妮写道:“因为世界虽然这样,我还是相信人在内心里其实是善良的。”——对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如果安妮以自己的遭遇就此提出人的内心世界是邪恶的,那也不符合作者的思想逻辑。安妮有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希望,她相信战争的罪恶必将终止,人民也将觉醒,从她的一家在逃亡前后所获得的帮助,从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她认为正义能够战胜邪恶,善良能够战胜野蛮,这是很正常的。

6、拓展讨论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安妮最大的愿望,是做记者或作家。那么,《一个人的遭遇》中的索科洛夫呢?《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的“我”呢?请相一想,这些普通人原来的生活是怎样的,战争又是如何改变发他们的命运?

:《遭遇》中的索科洛夫原本与世无争,只想过安定的日子,然而全家死于炮火,只剩下孤身一人;《流浪》中的“我”虽然有点“另类”,但是,炮火夺去了他那握画笔的手。普通人本来都有自己的人生设计,但是战争破坏了一切,包括他们最平常的梦想。

(2)曾有人批判《遭遇》,认为它“渲染战争恐怖,鼓吹和平主义”,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本专题文章,和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战争恐怖”不是“渲染”出来的,而是客观存在,这种所谓“恐怖”更不是作家蓄意制造的。如果不让人民知道战争造成的灾难,就很难制止战争的发生。任何战争,最终的受害者都是普通民众。所以应当维护和平,尽可能地防止战争的发生,通过其他途径解决矛盾。

四、课外作业:完成《学习与评价》的有关题目。

第五篇:安妮日记读后感高一800字2021

一本日记承载了一段悲痛的历史;一本日记记录了一位少女成长的心路历程;一本日记目击报道了二战期间在德军占领下,人们的苦难生活,这就是《安妮日记》。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安妮日记读后感高一800字2021,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安妮日记读后感高一1

在安妮生活的时代里,她每天白天都要提心吊胆的过着,而我们却不用,我们什么事情都可以不管不顾,只需要舒舒服服没心没肺的生活着。不论做什么安妮永远都是轻手轻脚,更别谈大声喧哗了,这是她想都不敢想的。想想我们,与她比我们过的是多么的令人羡慕,自由,安逸我们都拥有。

从安妮的日记中,我看出了她的害怕,她将居住的房屋称作“密室”,就这个词我们就马上会联想到的就是黑暗,“密室”是四处都不透风没有一点阳光的,住在这种地方她该有多么难过。和我们差不多的年纪,我们经历的却是截然不同的,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她的那种害怕我们也许永远都不会知道是什么样的感觉。她天天必须闷在家里不可以出门,随着夜晚的降临,偷偷瞄一眼月光也是胆战心惊的事,可我们做事完全随心所欲,出家门是最基本的,我们还有散步逛街等等活动,相比较我们便会对自己的生活感觉很满足了。

安妮不敢的我们统统都敢,她要是活在我们这个时候,她该会多么开心,我想她肯定会好好珍惜所有的一切,她会做很多很多自己感觉想做又有意义的事情,绝不会糟蹋这些时光——不过这些想象仅仅只是我们强加给她的,她不可能会享有这些假如,她永远都只是生活在战争时代的女孩。她不能拥有这些假如,可是我们却可以,也许是我们的生活太过安逸,我们身边有那么多虚度光阴的人。

读完安妮的故事我开始反省,我们不该这样的,我们应该好好的把握现在自己所享有的一切,多做有意义的事情,我们不该为了一点点的小事就和同学朋友发生矛盾,做事也不该永远拖拖拉拉的浪费时间。《安妮日记》,这本书真的让我收获了很多,珍惜现在的一切,享受所有的美好时光,带着快乐感恩的心学习成长。

安妮日记读后感高一2

刚读到《安妮日记》,我以为这是一篇虚构的故事。但是,在看到后记的时候,我才知道,这真的是一位犹太少女1942年至1944年的日记,记录的很多真实发生的故事。

一九四零年,二战一触即发,德国侵占荷兰,对荷兰的犹太人进行了残酷的种族“清洗”运动,犹太人必须在醒目的地方别上一颗黄色的小星星来与其它人区分。希特勒把他们描绘成卑劣低下等民族,犹太人被德军捉去做苦力,生病也不能去看病,收到了极大的虐待,就算有好心的荷兰人想要帮他们,但看到那显眼的黄色五角星也都无能为力。

主人公安妮·弗兰克一九二九年六月十二日生于德国的法兰克福,父亲是当地颇有名望的商人,母亲则是出身贵族,家族地位显赫。安妮还有一位姐姐玛格特,她聪明善良。家庭富裕,父母关爱,可以说,安妮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在十岁之前,她无忧无虑度过了童年。但是那时候已经不太平了,犹太人四处被捕,为了安全,他们全家只好搬到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小屋”生活。在那里,除了一起生活的犹太人之外,安妮父亲手下的工作人员——克莱曼、库格勒、梅普和艾莉·沃森也知道他们居住的地方,没事的时候会去看把他们,还帮忙代购食品和生活用品。

安妮他们的生活条件很不好,每十五分钟就会响一次钟声,很潮湿,他们白天不能发出声音,不能走动,连窗帘都不能拉开,不然就很容易被发现。我认为这让生活很不好,过的躲躲藏藏。但是安妮却说,这是非常好的藏身之地,可以看出她十分乐观。

从她一开始的日记中就可以看到,她十分快乐,有很多朋友。后来,又写到和爸爸妈妈、邻居的隔阂、冲突。安妮在日记中写道“我的性格有两面,一面没大没小,嬉皮笑脸……可这一面总掩盖了我更美好,更深沉、纯洁的另一面……”安妮独立坚强,是非分明,有主见和理想,她勇敢地笑对一切,即使是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他们还是学习、庆祝节日,期待着战争结束,美好生活的开始。可是好景不长,两年不到,“秘密小屋”被发现,住在里面的犹太人全部被捉,他们服役,被杀,安妮也去世了,那时,她还没有十五岁呢!这个年纪,应该是花一样的年华,一个生命的开始,可却因为战争,却被终结了。有一句话我认为安妮说的很对“为什么人类的飞机越造越大?炸弹越来越猛?为什么人们一边把房子夷为平地一边又不知疲倦的重建家园?为什么每天要把几百万元投入战争,却舍不得投一分钱给医学研究者、艺术家和穷人呢?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有的人在忍饥挨饿,而另一些地方的食物却多的发霉腐烂呢?唉,人为什么这么疯狂!”是啊,为什么?为什么要有那么多的战争?难道,那些人看到那些无辜的同类惨死,一点愧疚感都没有吗?安妮也有自己的梦想,想要写书,不想平凡的过一生。

我敬佩安妮,她和她的日记,都是那么的伟大!

安妮日记读后感高一3

不愿去回想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那场全球性的战争,一想起它,脑中便会浮现出遍野的尸首和撕裂心肺的痛苦呻吟,我不要看到不幸的泪,不要看到绝望无助的眼神,我要听到全世界人民高声颂读渴望世界和平的赞美诗,而不是吟唱无助的咏叹调。

初涉《安妮日记》大约是在两年前吧,好奇的我与一名犹太小女孩进行了一番心灵的交流。正是这番不寻常的交流使我的心灵有了如此的震撼与触动……小女孩名叫安妮,出身在一个犹太家族,父亲是一家糖果公司的老板,因此小安妮从小就过着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然而,正值豆寇年华的小姑娘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有悲惨遭遇。希特勒发动了对波兰的突袭战,二战由此爆发,接下来便是对犹太人的大肆屠杀……无奈的安妮一家悄悄躲进了父亲公司中的一间密室,躲避战争。然而,他们最终还是被发现了。安妮一家被凶恶的纳粹党徒关进了令人窒息的集中营。但是,安妮并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她坚强,她努力。她每天在发黄的床榻上悄悄记录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信念……我坚信,这么一个对生活充满向往的'少女有理由活下去,并且活得更为出色。出人意料的是日记突然中断了,无奈的她终于含泪倒在了黑暗中,但是她的精神并没倒,坚强的犹太人顽强地生存了下来,法西斯政策倒台了,她们获得了重生……

读完整本书,我的心中漾起了莫名的感动,有为安妮的不幸而感到悲伤,也有被顽强的犹太人民的斗争精神的感动,的是对那种黑暗独裁统治的憎恶、不屑与鄙视。我悲愤,为什么有人在制造不幸,难道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战争是维护利益的仅有手段吗?我怅惘,为什么我们不能生活在一个和平的世界,就像桃花源一样,蒙太奇也好,乌托邦也罢,但那儿没有硝烟,没有战争,男女老少平等博爱,愉快地生活在一个宁静的世界,但这可能吗?是的,我敢说可能。因此,我希冀,希冀我们的世界停止战争!希冀白色的和平鸽在这方乐土抛下橄榄枝,希冀我们的人生色彩斑斓。

听,远处传来了颂读赞美诗的声音,浑厚而圆润的嗓音萦绕在我们耳际——人性的光辉!

安妮日记读后感高一4

《安妮日记》是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记述二战期间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实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战争境况对德国纳粹来说越来越紧迫,同时,他们对犹太人的大肆屠杀也在不断加剧。安妮·弗兰克随着家人躲藏到父亲公司的顶楼上,同时还有父亲的朋友万达安一家,随后又来了一位犹太医生。1942年7月,安妮刚刚过完13岁生日,他们就开始了躲藏生活,8个人在密室里生活了25个月之久。白天他们不能说话不能穿鞋不能有任何动静包括严禁上厕所,只有到晚上才能打破禁忌,他们只能依靠父亲公司的同事供给食品生活用品,和获知外界的一切。在漫长的25个月里,安妮用她的笔,用她要做个作家的梦想,支撑她记录下顶楼内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她思考战争、反犹太人主义,思考与父母的关系、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对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因为突然处于狭小的空间,突然面对每天被发现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8个个性不一的人,对于继续生存的希望有形形色色的表现,人在困境下的真实的表现———这种真实本身所传达出的信息与意义就能让所有人感受到一种使人窒息的深刻,直到最终被发现被逮捕送往纳粹集中营。

一般人总是将《安妮日记》与控诉德国纳粹的暴行或是一个小女孩的成长联系起来,但是不仅仅如此,在密室中发生的一切,“正当恶劣的环境像山一样压在人们头上的时候,我们看到,特别是成年人,是立刻调整自己的行为,想方设法顺应环境,还是在这种调整中以环境压力作为放弃理想与原则的借口?”就像万达安先生在和平时期还能帮助初到荷兰的弗兰克先生,为什么在这种绝境下却表现出极端的自私去偷孩子们的食物?这也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而13岁的安妮呢?面对死亡的阴影,她的心灵一直是平和与真挚的。安妮说:“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

所以,在阅读《安妮日记》时,在大的战争背景下,我们得到更多的是一种温暖人心的东西。有一种欢快温暖的种子萦绕在每一个角落,是安妮带给周围的每一个人的。她说:“我必须承认,坐在天窗下面,感觉到阳光照在你的面颊上,拥抱着一个可爱的男孩,有什么东西能比这个更快乐的吗?”

安妮日记读后感高一5

1942年—1944年,战争与种族灭绝的阴云布满了天空,盖世太保的铁瓜伸向每一个无辜的犹太人,在历史上上演了一场惨绝人寰的浩劫。安妮是位犹太少女,1942年7月,由于压迫犹太人的风声紧急,他们家和另外四名犹太人到她父亲公司的“密室”躲藏。

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单调的饭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几年不能出门、用水和去卫生间都有非常严格的限制。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她所经历的一切并没有使她的心田荒芜,那里已经成为一片生机勃勃的希望的田野!安妮想成为作家和记者,可这个美丽的愿望在当时那股势不可挡的黑暗洪流下显得那么脆弱,像闪着彩光的泡沫。但是安妮仍写道:“这场残酷也会告终和平与安详会重新回来。在此同时,我必须执着我的理想。也许有一天,我能实现我这些理想!”读到此我仿佛看到一个不屈的灵魂在黑暗的密室中呐喊!

经过密室中无数个漫漫日夜,安妮由一个任性、少不更事的女孩蜕变为一名成熟的少女。在安妮的15岁生日时,安妮有了惊人的成长。她已将自己的反省提高到了社会层次,开始思考男女平等等问题了:“现代妇女要争取完全独立的权利了!”“但独立也不够,妇女还应该获得尊重!”“我谴责的是我们的价值系统,和不承认女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多伟大、多困难,同时也多美的男人!”……实现在让人难以想象的那样一个战火蔓延、人人自危、无数人倒在血泊中的时代,身居密室接近两年的十五岁少女安妮居然能真知灼见地谈起了男女平等这个深刻的社会问题!读到此处,我不禁感叹,战争能摧毁一切,唯独不能侵占一颗坚强、勇敢、自由的心!

我相信《安妮日记》会一直流传下去,控诉战争与丑恶,宣扬和平与友善,用她真挚的文笔,感动和启迪一代又一代人!感动和启迪一代又一代人!

下载安妮日记教案(高一必修)(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安妮日记教案(高一必修)(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安妮日记

    上海市呼玛中学魏鸿颖 教学目标: 1、能体会安妮用生命记录下的情感和思考,了解战争对儿童身心的伤害,摧残,认识法西斯的罪恶。 2、能把握日记真实而直接地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

    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读后感 十三岁,一个花儿般美丽、青春、富有活力的时刻。但在安妮短暂的一生中却是生命尽头的一只黑手。 在安妮13岁生日后不久,因为当时正值二战,本就受特殊待遇的......

    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读后感 安妮·弗兰克是德籍犹太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人禁捕犹太人。为了躲避纳粹党的拘捕,许多犹太人都东躲西藏。在德国的犹太人安妮也是其中的一位。安......

    安妮日记(节选)[★]

    《安妮日记》(节选)学案 编制:张光伟 审定: 时间:2010-12 一、背景资料 《安妮日记》这本书的作者是长着一双大大的黑眼睛,活泼、聪明的十五岁犹太姑娘,她叫安妮·弗朗克。这本......

    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阅读测试题 一、填空: 1.一九四二年六月十四日,“我”那么早起来是因为今天是“我”的( ), 爸爸妈妈送了“我”、( )、、、( ( )。 2.“我”是( )国人,荷兰而已。姐姐叫,......

    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 亲爱的同学们、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今天有幸能站在这里大家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我觉得自己好幸福!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正值花季,多么美好灿烂的季节啊!每天清晨,当你睁开双......

    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教学目标 一、理解“运用内心独白的方法抒发感情”,能把握日记真实而直接地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 二、学习主人公坚贞乐观,不为命运所屈服的坚忍性格。 三、了解日记......

    安妮日记

    坚强与光明 ——读《安妮日记》有感 13~15岁的我们正值花季年龄。快乐地过每一天,安心地坐在教室里上课,不用担心是否有人闯进来,把老师抓走;不用担心是否在书声琅琅时,有子弹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