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链接 俺爹俺娘》教案 冀教版
《俺爹俺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焦波及《俺爹俺娘》这本书,欣赏“镜头里的爹娘”这部分的教材中提供的摄影作品,阅读与之相关的文字,从而深刻地体会儿女跟父母的真挚情感。
2、利用本单元学习的勾画、批注等方法阅读“书页中的父母”板块中节选的朱德的《母亲的回忆》,自主学习美国作家艾尔玛邦贝克《父亲的爱》的片段,感受父爱与母爱的不同。
3、阅读作家毕淑敏的《问问爸爸妈妈》的片段,通过交流卡与家长进行亲情沟通与交流,享受家庭温暖,共建和谐家庭。
4、针对文中提到的作家及作品开展关于父母亲情的课外阅读。过程与方法:
1、本单元的主题是“感谢生活中有你”,阅读链接是主题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课文内容是相关联的,所以阅读链接与课文阅读相链接,帮助学生对整个单元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并进行梳理升华,使文化主题更加丰富完整。
2、针对阅读连接的特点,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紧抓“阅读”与“链接”两方面。“镜头里的爹娘”“、“书页中的父母”这个两个版块引导学生读懂内容,有所感悟,梳理阅读方法,由阅读链接的范文作为平台在链接之上再链接,引发学生更为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由课内走向课外进行有效的阅读。““问问爸爸妈妈”这一板块为学生与家长的沟通架起一座桥梁,这次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由课堂走向生活,也让本次阅读链接的学习具有了更大的意义。
整个教学过程着意构建浓郁的文化氛围,让学生通过这个阅读链接不仅能链接到更广泛的知识,还能链接更丰富的生活,甚至是为他的人生也做一个小小的链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人间亲情,感受在亲情关爱下的幸福。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有关于亲情的文章。
一、整体回顾本单元课文,引入课题。
1、回想这个单元学过的这些课文,从中有哪些收获?出示课件
《渭城曲》、《别董大》为我们描述了送友人依依惜别之情,深深的友情、淡淡的乡愁、浓浓的不舍与牵挂……
《有个孩子叫咪咪乔》又让我们体会到了女儿与玩具娃娃深厚的情谊,让我们这些自以为是的大人们也懂得了哪怕是一个玩具也是有生命和人权的,为我们打开了平等与尊重的别样天地。
《祖父·后园·我》后园成为了“我”和祖父共同的乐园,爷孙俩在一起快乐生活的场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纸船》载着冰心对母亲的思念,驶进母亲的梦中。泰戈尔的《纸船》让童年充满了幻想,让更多孩子的纸船启航。
《金色的鱼钩》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叫友爱,什么叫无私,老班长的形象深深的定格在我们的脑海中。
……
2、总结:亲情友情战友情,篇篇皆是人间真情,由“亲情”导入课题。
二、走进文本,领悟方法,感悟真情。
解释课题:俺爹俺娘“爹、娘”这样的称谓都是从山东方言演化来的,也就是父母,我们现在都叫“爸爸、妈妈”。父母亲情在生命诞生的那一刻,已经把父母和儿女牢牢地缠在一起,面对儿女,父母满是疼爱;面对父母,儿女心存感激。出示课件
(一)学习第一板块“镜头里的爹娘”,激情展示,感悟真情。
1、简单介绍焦波及《俺爹俺娘》这部书。出示课件
焦波是我国著名的摄影师。他说:爹娘一天天变老,我舍不得爹娘走,我要用照相机把爹娘留住。留住他们的生活瞬间,也就留住了活生生的爹娘。于是,他把镜头对准了自己的父母,真实的纪录了父母相濡以沫的生活片断,借以表达一位游子在外思念爹娘的真挚情感。
《俺爹俺娘》这部书就是从焦波给爹娘拍摄的万余张照片中精选出来,并配以朴实的文字而成。
2、学生自读焦波在《俺爹俺娘》一书的开篇词。
3、观看焦波的《俺爹俺娘》一书中的精彩片段。
(1)(出示俺爹照片)这是俺爹,他有着一双倔强的眼睛,爷爷从来没有登上过泰山,俺爹就抱着爷爷的照片登上了泰山。
(2)(出示俺娘照片)这是俺娘,是一位朴实的农村妇女,她总是这么乐呵呵的,好像没有任何愁事。
(3)(出示父母在一起的一组照片)男在前,女在后,娘是个守旧的人,对爹的话总是言听计从,爹娘虽然守旧但是一辈子相互关心、相互体贴的默契合作场景还真是不少呢!爹生病了,娘就会偷偷的掉眼泪;娘病了,爹就会忙里忙外……其中有些图片让人感动值得大家品味,同学们要静静地看、静静地想,然后根据提示将看到的内容补充完整。
(4)(出示娘下地干活的照片)爹娘岁数都大了,做儿女的都心疼,但是你要问:“娘,还下地干活吗?”娘总会说:“人活着,不干活干啥!”
2(5)(出示俺娘送俺的照片)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每次我离家的时侯走到村口,我猛一回头,娘就总跟在我身后。
(6)(出示爹娘走在乡间路上的照片)就这样在这条乡间小路上,爹娘一走就是70多年。这就是我的天地,这就是俺的爹娘!
4、看到镜头里的爹娘,你一定心潮澎湃,可能被焦波的爹娘相濡以沫的情景所感动,也可能在脑海中出现了自己父母的身影,就把你最深刻的感受表达出来。
总结:今后我们在读书时可以通读全文后记录自己真实的感受,这种方法让我们的阅读更加有效。
5、同学们都被焦波的镜头里的父母所感动,那么课下同学们可以读一读这本书。出示推荐阅读的课件:《俺爹俺娘》。看完这本书后就把你最真实的感受写下来,并把你写的这段话做成美丽的卡片送给自己的父母,相信他们一定会发自内心的高兴。
(二)自主学习第二板块“书页中的父母”,交流感悟,课外延伸。
1、自读朱德的《母亲的回忆》片断。
(1)出示阅读提示的课件:围绕着“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话题,边读边勾画批注。(2)全班交流,注意:说话要有理有据。母亲是一个勤劳的人,母亲是一位朴实的农家妇女 母亲是一个好劳力……
(3)出示推荐阅读的课件:朱德总司令从他的母亲身上学会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精神,这种精神财富是朱德一生的无价之宝,一直激励着他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没被困难吓倒。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极普通的文字展示了对母亲深深怀念的挚情。课文中只出现了《母亲的回忆》一文中的一小段。同学们可以通过网络、图书查阅等各种途径查找出全文读一读。
2、学习美国作家艾尔玛•邦贝克《父亲的爱》的片段。
(1)自读课文。出示阅读提示课件:注意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出现了“父亲不懂得怎样表达爱”这句话,边读边思考:父亲到底懂不懂得怎样去爱?
(2)针对“父亲到底懂不懂得怎样去爱”这一话题全班交流,可以进行辩论,注意说话要有理有据。
(3)父爱是默默的、不张扬的……它与母爱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爱是默默的,是严厉的,是不能让人理解的……因为……;母爱是温柔的,是有些溺爱,是和父亲截然不同的……因为……
(4)总结:在进行课外阅读时,能和小伙伴们一起来阅读,遇到问题进行交流,这也是读书获取知识的好方法
(5)出示推荐阅读的课件:艾尔玛•邦贝克美国畅销书作家,被称为美国最幽默的母亲。她一生著述甚丰,作品大多有中文译本,内容多是关于家庭,父母(特别是母亲),孩子,妇女等等。她的文章香醇味美,情真意切。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找来她的文章读一读。
3出示阅读指导的课件:
1、读书时可以通读全文后记录自己真实的感受
2、可以边读边勾画作批注
3、和小伙伴们一起来阅读,遇到问题相互进行交流
(三)学习第三板块“问问爸爸妈妈”,心灵沟通,真情实践。
1、听老师配乐示范朗读毕淑敏的《回家去问妈妈》片段,提示学生:看看毕淑敏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出示课件
2、你想问爸爸妈妈什么问题,把你想问的问题填写在心灵交流卡上。然后依此与家长进行一次充分的沟通,并做好记录。出示交流卡课件
第二篇:《俺爹俺娘》影评
影像魅力下的挚爱真情
------《俺爹俺娘》影评
摘要
《俺爹俺娘》作为一部社会人文类型的纪录片,真实的记录了片中俺爹俺娘最后时光的相濡以沫,表现了爹娘对儿子和儿子对爹娘之间的亲情之爱,以及爹与娘的纯朴爱情,并透过爹娘这对普通的农民夫妇展现出中国农村里普通农民的生活状况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农村变迁和发展。该片通过极具渲染魅力的声画艺术动情的展现了亲情的伟大,并采取细节凸显真情,故事化叙述等方式细腻的表现情感,让观众在朴实平凡的情景中感受到刻骨铭心的亲情之爱。该片的不仅成功的呈现了父母亲情的伟大动人,更在于其对于当下社会引发的强烈人文关怀意义。
关键词:《俺爹俺娘》,亲情,人文关怀,声画艺术 正文:
《俺爹俺娘》是焦波用镜头记录的一部关于自己爹娘晚年最后时光的纪录片,片中还加入了大量相片和以前录像的素材,使得该片内容更为丰富,爹娘的形象也更为丰满。对于这样一部孝亲类型的社会人文纪录片,给观众带来的感受是极为深刻的,有一位资深的法国评委这样评价这部片子:“全人类只有亲情是相通的,《俺爹俺娘》能感动世界。”
亲情是除爱情之外,一个不可动摇且永恒的主题。亲情不比爱情的火热激情,但是却永远温润如玉,淡淡的温暖,恒久的温情,这是一种人类与生俱来的不可磨灭的天性。在《俺爹俺娘》这部纪录片里,用真实的镜头,客观的记录,展现了生活在中国普通农村里的普通农民夫妇与儿子之间的爱,用一种平凡的姿态呈现出世间最真挚最动人的情感,向全世界的人们展现了亲情的伟大与刻骨铭心。
一、世间真情动人,父母之爱刻骨铭心
《俺爹俺娘》的主题是亲情,这里的亲情包含了父母对儿子的爱,也包含了儿子对父母的爱,而在亲情这一大主题下又融合了父亲与母亲之间相濡以沫几十年的爱情,在这样一条情感丰富的线索链上展开了一段段动人的故事。
“在鲁中山区,与沂蒙山毗邻,住着我年迈的爹娘„„”,简单的旁白拉开了爹娘的故事。爹娘是生活在偏远农村的普通农民,生活艰苦,没有什么文化,但是却希望家里能出一个文化人,当儿子考上大学后,拿出了三百块钱给儿子置办了一套行头。在焦波看似简单的陈述中,背后负担着父母多少的艰辛。父亲在五十七岁的年纪背着木匠箱子到城里打工,为了省钱只吃黑馒头,就这样一直干了十年。这是一个父亲沉默的付出,为了儿子。所谓父爱如山,高大而稳重,沉默却伟大。与父亲相比,母亲的身影显得格外娇小,皱纹深刻的脸上总是一副慈爱温婉的神情,对于儿子的爱也相比格外温情。比如焦波在片中有一段这样的叙述,“清晨我要离开家了,天色很暗,母亲用手电为我照明,我伴着光一步一步的走着,光越来越暗,我想母亲应该回去了,我回头望去,母亲仍旧站在那里,举着手电。我哭了,这就是俺娘„”那是焦波的回忆和讲述,镜头里将当时的情景还原,在狭窄昏暗的小路上,渐走渐远的身影,缓慢的空镜,还有渐渐浮现出的母亲伫立的身影,矮小却那么动人。画面与画外音配合得如此默契,动情的音乐缓缓流淌,在昏黄的画面里交织成最为动人的情感。那幅画面能触动所以人心底那根脆弱的弦,相信那是足够另所有儿女都动容的画面。这样的画面或许大家都似曾相识,因为每个人或许都在生命的某个时刻体会到这样的心情,无论走过多少路,无论脚下的路蜿蜒了多长,当你回头,依然是父母在背后关切的照望,那时你才会发觉,所有走过的路都是父母用目光铺成,无论你走了多远,那道目光都会蜿蜒寻来。片中还有许多父母对儿子关于爱的表现,或许说,整部片子都弥漫这父母对儿子的爱,因为这部片子就是用爱拍摄而成的。
焦波说,每次回家给爹娘拍照都有一种感觉,不知道下次还能不能够给他们照相。所以他希望借由这些照片,录像来记录下父母最后的一切,一次来保存父母的记忆和生活的痕迹。这是焦波作为儿子对于父母的爱的一种表现。他希望能够留住父母,永远的留住。片中有许多他给父母拍的照片,每一张都能看出他对父母的细心关注和爱意,所以当他举办《俺爹俺娘》的影展时,感动了那么多人,让那么多观看影展的人们忍不住流泪,甚至买下当晚的火车票赶回家看望父母,因为在那些照片里大家都看到了自己父母的影子,那一刻,俺爹俺娘代表的是世间所以父母的形象,而观展人也不仅仅是普通的旁观者,更是以作为儿女的身份来感同身受。
片中除了表现爹娘和儿子之间的亲情,还从侧面间接的表现了父亲和母亲平凡而又深刻的爱情。比如母亲九十大寿那年,父亲夸母亲“又溜溜又勾勾实在好看”,拍照时还讲母亲拉得紧紧的;而爹去世后,娘并不知道消息,还一直惦念这爹„„这许许多多的细节都展现出爹娘之间深厚的感情,令人欢喜又感动。特别是在现今这个时代,这样相濡以沫的感情实在是太珍贵了,相信所有看到的人们都会感到动容且羡慕,而且爹娘的爱情在片中也使得感情自然而然的升华。
这样一部围绕着“爱”而展开的片子,表达了人间最珍贵的真情,父爱的厚重,母爱的温情,父母相濡以沫的爱情,这些美好的情感容易让观众产生共鸣,而充满人文的关怀更易触发观众心底的柔软,在观看这部纪录片时,观众不再是观众,仅仅只是儿子和女儿,透过焦波的爹娘看自己的父母。
二、影像魅力动人,声画艺术渲染真情
照片魅力动人。照片是静态的,但是照片中的爹娘却如同凝刻的雕像,伟大而恒久。照片中的父母不见得外表有多么美丽,他们的脸色甚至都布满了深刻的皱纹,一条条的纹路仿佛是他们生活几十年里艰辛的证明,但是那样的父母却代表了世间大多数农村平凡的父母形象。他们辛苦生活,不愿享受安逸,认为人活着就是要干活,他们会因为丰收而笑得开怀,抱着收获的大地瓜在照片里笑的憨厚而朴实。照片中的他们是如此真实,如此普通平凡却又让人感觉伟岸,他们的照片是天底下所有父母形象的缩影。纪录片《俺爹俺娘》中加入了大量的照片,或许是因为焦波是摄影师的缘故,他喜欢用照相的方式来展现父母,同时也丰富了片子的表现方式,而且照片的运用在某种程度上而言也起到了许多打动人心的作用,因为有些画面无法用拍摄的时候,照片便成了最好的诠释者。再者,片中出现的许多照片都令看到的人们感受深刻,那些照片里看似平凡的父母亲与自己的父母亲是那么的相似,似乎看到的就是自己的爹娘,所以那些照片就如同一根根细小的针,在观者心中轻轻划过一道浅浅的痕迹,制造出淡淡的疼痒,刺痛心底最为柔软的地方。
声音魅力感人。声音无论在哪部影片中都是十分重要的存在,在纪录片中也不例外。而《俺爹俺娘》更是将声音的魅力发挥到最大,通过声音的力量感动观众。在该片中声音主要分为旁白、同期声和音乐。
旁白在片中所占的内容并不大,但是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旁白声音低沉而温柔,似乎带着对父母的怀念之情。而且旁白的解说词朴实无华却情感深刻,而且在片中起到了联系全片线索发展,承上启下的作用,每当旁白出现都意味着情节的发展或情感的抒发,同时也有着解释说明的作用,看似平静的解说其实蕴含着暗藏的张力和涵义。
同期声在片中主要是焦波的采访叙述,爹娘的对话,以及一些其他的声音。焦波的声音在片中出现主要是他自己的一种主观倾向的态度,是他对往事的陈述,对爹娘情感的陈述。在这些声音里,都是焦波自己的情感抒发,是主观的角度,但是这些声音却很真实,因为这是他作为儿子的叙述。爹娘的声音在片中出现也不少,特别是爹的声音,给重孙女背古诗,还有在拍摄时唱歌,老人的声音并不好听,普通话也不是很标准,但是却又一种撼动人心的力量。而且老人背古诗的声音在片中出现了许多次,每次出现都有着其特殊的涵义,配合画面都给人不一样的感受。比如爹去世后,稻田里金黄的麦穗,画外音是爹背诗的声音“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段声音似乎就是隐喻爹作为普通农民辛苦一生的概括。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声音,除了自然音响外,有一个老人的画外歌声,这些浓郁的乡土气息的歌声使得全片风格更为朴实,也更贴近乡村生活。
音乐在纪录片中出现的并不多,但是也决不能少了音乐。在纪录片中对音乐的运用要求是少而精,而在该片中更是完美的体现了这一原则要求。音乐的主要作用是渲染感情,配合画面,抒发情感和升华情感。在片中最典型的就是,快结尾处,娘送别儿子时响起的一段出自《天堂电影院》里的背景音乐,将离别的感情和母亲对儿子不舍的感情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将所有的情感推向高潮。而且每一段音乐的出现都是片中感情的转折点或高潮之处,对片中表达的情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和渲染作用。总而言之,音乐在这部纪录片中的运用十分精妙且到位,让人印象深刻。
声画艺术魅力深刻。片中对声画艺术的运用十分多,也十分巧妙,有声画对位,声画对立等。比如老人唱革命老歌的歌声与乡村全景,两者结合更凸显了浓郁的乡土风情;爹去世后,出现了一幕爹背古诗的声音和麦穗田的画面,这一组画面也让人感觉寓意深刻。此外片中还有许多空镜头,空镜头配合着画外音给人多重感受,也通过这些空镜头与观众达到一种心灵相通的感受,引发观众的无限遐想。而且空镜头多在焦波进行对父母的回忆描述后出现,给人留有思索的空间,同时也对情感起到一种深化作用。比如在爹去世之后,给他办完了丧事,此时镜头切了一个夜空,似乎带着某种寓意,给人产生一种珍惜身边亲人的遐思。还有在最后,焦波对着空旷的石崖,对着苍蓝的天空,大喊呼喊爹娘的时候,出现了两个空镜头,观众眼睛看到的是日暮西垂的景象,耳边听到的是声嘶力竭两声爹娘,这是人物内心感情翻涌变换而对应物化出的画面,以此来表达内心情感的抒发,是人物的情感在镜头里的蔓延伸展,并且与观众的情感契合并产生共鸣。
三、《俺爹俺娘》故事化叙述与典型人物的代表性,及其人文关怀意义
《俺爹俺娘》作为纪录片更多了一种故事的趣味性,它的情节发展有张有弛,充满戏剧性,给人一种看故事的感受。焦波在片中的叙述起到一种故事性的引导作用,引导情节线索的发展。比如讲到父亲打工,父亲吃香蕉,家里装电话,父母金婚,母亲大寿,父亲去世等等。这些事件看似都是分离的,但是通过焦波的叙述或旁边的讲解讲这些一个个分离的小故事都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故事,加上张弛有度的节奏把握和情感的抒发表达使得故事充满戏剧性,让观者情感渗透进影片中,带着情感来感受片中的故事,也透过那些故事引发自己心底的共鸣。
爹娘作为普通农村里的平凡农民,他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们代表的是中国农村里农民的形象,也代表这父母的形象。他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都代表着广大的普通农民的精神和生活状态,也代表这广大父母对孩子的爱与付出。在这一方面来讲,爹娘的形象成了中国社会中一个典型形象的缩影。同时,透过爹娘的生活也展现出农村改革后发生的发展变迁,对于中国农村近几十年来的发展也是一个缩影的表现。比如说责任制后的丰收,家里装了电话,千禧年后过年一起看电视看春晚„„这些都是对于农村改革发展变化的反映,当然这些只是片中侧面反映的一部分。
《俺爹俺娘》最主要的还是展现亲情,展现爱,在这一方面来说它无疑是成功的,而且是极其成功。人们对这部纪录片的评价十分高,先不说它的艺术价值,它上映后对社会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作为一部社会人文纪录片,它所包含的人文关怀毋庸置疑,而且将其扩大到整个社会,在社会上激起了关爱父母孝敬父母的积极影响,人们因为这部纪录片而感受到亲情的伟大,作为儿女的感受到“子欲孝而亲不待”的无奈,于是一场纪录片引发的亲情活动由此发展且声势浩大。当然作为这样一个向上的影响是好的,这也是对《俺爹俺娘》成功的肯定。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俺爹俺娘》所带来的精神震撼是无可厚非的,它让人们逐渐冷漠的心脏开始渐渐回温,治愈着现代人逐渐缺失的温情和精神麻痹。它通过一个儿子的叙述和回忆,塑造了一代人或几代人,乃至所有的父母亲的形象,当父母逐渐老去,他们的面容一点点沧桑苍老,他们的身躯一点点萎缩佝偻,直到他们的生命终止,他们化身黄土,也依然无法抹去他们在儿女心中的记忆,无论时光怎么变换,唯一不会变的依然是父母爱着儿女的心,这份爱是永恒的,是天地间最为纯粹真挚的情感,没有任何可以超越。
时光可以漫长也可以短暂,漫长的记忆,短暂的是生命。《俺爹俺娘》用影响记录了爹娘最后的时光,将爹娘的形象化作永恒,尽管生命离去,但是魂依然保存在焦波心中,保存在所有儿女的心中。对于这样一部纪录片,它的观众最终也只有两类人:儿子和女儿。故而它能感动所以人,感动所有作为儿女的人,所以该片上映后所获得的评价都相当之高,因为它所表达的感情是全人类都共通的,是每个人都亲近且无法割舍的情感。
总而言之,《俺爹俺娘》通过真实客观的记录,鲜活典型的人物形象,精妙细腻的画面,深刻丰富的内涵,浓郁厚重的人文气息完美的展现了亲情的方方面面,表达了“爱”的最真含义,也由此获得了众人的一致好评,取得巨大成功。这部通过平凡的细节来表现不平凡的大爱的纪录片,使人们内心沉寂的情感再次爆发,让爱连通了所有人的心。《俺爹俺娘》用精湛的艺术品质给大家带来一场亲情的视听盛宴,让爱重新温暖人心,同时也在中国的纪录片史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三篇:《俺爹俺娘》影评
影视赏析论文
《俺爹俺娘》影评
《俺爹俺娘》是一部让人为之动容的纪录片。
影片只有短短30分钟,却向我们讲述了一段30年的伟大的爱情和亲情的故事和中国的农村发展历史。影片是通过图片和影像相结合的形式,主要讲述了一对平凡普通的农村爹娘感人的生活事迹。“俺爹”本来在私塾读书,却被爷爷拉出去做了木匠,由于没有文化知识,在儿子在外读书时,“俺爹”竟然拖着五十多岁的身体外出打工,在恶劣的工作环境和艰苦的饮食条件下坚持,以致身体意外受伤,但这都是为了儿子能够安心在外读书;“俺娘”则每次在我离开家的时候送我,不然就拿着手电筒照亮我前方的路;“俺爹”和“俺娘”一生都是平凡至极的农民,在田地里干活了一辈子,也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相互扶持在一起了一辈子。“我总想着用照相机来留住一天天老去的爹娘”,从第一张合影到爹娘的“金婚照”到最后的一张开心的合影,儿子焦波用那似乎看起来并不专业的照相机,记录了三十年的“俺爹俺娘”,记录了三十年来中国的真实农村。
看完本片,自己除了感动,再无其他的感情超越。影片中几处尤其印象深刻。
一、片子开头出现的两幅“俺爹”和“俺娘”的照片,黑白的照片上刻下了深深的岁月的痕迹和爹娘饱经的沧桑,可见爹娘的一生为了家庭为了孩子所付出之多。
二、几次出现的“俺爹”背诗的场景。“俺爹”和他的重外孙女一起背诗的画面和俺爹过年的时候对着摄像机背诗的场景,这都反映了“俺爹”这一代人小时候受过的私塾教育,在他的晚年仍然有着很深的影响,从而把后代培养成一个文化人而奋斗。
三、农村院子里丰收的景象和田间劳作的场景。爹娘在地里干了一辈子,却无所怨言。“人活着不干活干什么”,这是“俺娘”亲口回答的,反映了老一辈农民勤劳朴实的一面。爹抱着大地瓜和满院子丰收的粮食这都反映了当时农
影视赏析论文 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农村丰收景象,但是有处却让人深是痛心,爹娘干了一辈子努力了一辈子,却没吃过香蕉,不会用电话,我们国家一直推行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的政策却落实的不够深入。
整部影片没有那种大导演式的宽宏巨制,没有那些绚丽的色彩,有的只是一个山区农村冬天时的灰蒙蒙色彩,看起来有些荒凉,却恰恰十足的真实,真真切切的反映了农村的真实面貌。影片中的声音也是值得一提的地方,除了焦波的诉说,深沉男声的旁白、频频出现的老人唱的红歌、村子里那些自然存在的声音,都使表现的农村面貌更加真切。
简单即美。《俺爹俺娘》以极其简单的手法,按照时间的顺序,于俺爹俺娘的生活处处细节打动了我们所有人,唤醒了我们对远在家乡的父母的爱和思念。
第四篇:《俺爹俺娘》观后感
《俺爹俺娘》观后感
第一次看《俺爹俺娘》这部纪录片的时候是在大二的摄影课上。一想并不喜欢看纪录片的我却被深深的吸引住了。和我一样的还有我们两个班的同学,有些人当时就哭的泣不成声。我们那时看这部纪录片是为了学习焦波这种朴实无华的拍摄风格,但是看的过程中,却只记得“俺爹”和“俺娘”淳朴的样子和性格了。最后学到什么了,还像也都忘了。
前些日子,马老师让我们写一篇纪录片的观后感,我说实话,原本只是想随便找一篇文章充充数,交了作业就罢了。因为我实在是不大喜欢纪录片,纪录片没有电影那样跌宕起伏的剧情和华丽的画面效果,吸引我的地方实在不多。但是有一件事情突然改变了我的想法,我父亲的离世。在前不久,我的父亲因病去世了。这给了我极大地打击。我几乎每天都会想念他。正是这个原因,我突然想起了《俺爹俺娘》这部片子。于是我决定重新看看这部纪录片,算是我对父亲的一种想念吧…
当我再一次去观看《俺爹俺娘》的时候,我心里的滋味真是无法言语。一种极度的伤感充斥着我的内心。看到焦波父亲去世后,焦波跪在爹的坟头哭着说:“爹啊,儿子来看你了,儿子再也不能给你拍照了!”我也跟着掉眼泪,要知道,就在几天前,我也跪在我爹的坟前哭诉思念。这,是一种情感上的共鸣。为了写好这篇观后感,我认真的把《俺爹俺娘》这部纪录片看了很多遍。也查阅了相关的文献和资料。对于这部片子我想从情感、拍摄、数字化及营销三个角度来具体的分析。一,情感角度
这部对焦波父亲和母亲解读的纪录片不是一个凭空的幻想和回忆,而是结合焦波30年前第一次用手中的相机为父母合影留下的照片,加上后期的点点滴滴的摄像以及动态、静态画面、声音、配乐、口述综合而成。这部纪录片对这样一对老人的解读饱含深情,如今,她已经永久地记录下焦波逝去的父亲母亲,他们也成为我们心中永久的记忆了。其实这更是一本声情并茂的“生命纪念册”。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的加工,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通过对真实情况的展现引发人们的思考和认同感。就如焦波把自己的镜头对准自己的父母,展现出在山村的父母后半生的生活,在那样一个贫瘠的山村,有着这样一对朴实的父母。所以,我们都能想象的是,这部《俺爹俺娘》播出后的巨大反响。而我们在这部纪录片里边看到的《俺爹俺娘》的摄影展也引起了无比的轰动。媒体评论:“感动京城,轰动全国”“是近年来惟一让人落泪的影展”,全国各地争相邀请巡展,至今已在十几个省市、一千多所高校巡回展出,观众达百万人次,反响巨大,被教育专家称为“一百年都不过时的思想教育教材”。北京大学向全国大学发出题为:“看《俺爹俺娘》,想俺爹俺娘,孝敬俺爹俺娘”的倡议,其实这已经达到纪录片播出的效果了。
说说这部片子,片子开头一个极有磁性的男声带我们进入这个小山村。而片子从始至终都是用感情在渲染。焦波从父母生活的点滴着手,把他们在田间劳作以及父亲给小孩念诗的情景展现出来。其实,里边最感动我的一个镜头是焦波一大早,天还没亮要离开家去工作的地方,而她年迈的母亲一直送他,远远的望着儿子离开的背影。那个场景甚至让我想起了自己的母亲,每次来学校她是多么地舍不得,我不敢回头看她,我害怕自己会控制不住情绪。就拍摄技巧而言,那个时代的纪录片技术还不像现在这么成熟,这部纪录片,没有浩大的场面,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它朴实,但却震撼。没有华丽的布景,没有充裕的物质生活,它淳朴,但却刻骨铭心。
整个片子是通过焦波平常生活的视频表现的,其中也包含了他长年积累的照片。而第一人称的优势在于能使人动之以情。作者就是通过第一人称的身份把父亲和母亲的故事娓娓道来。在感情深刻之至的时候,焦波甚至哽咽,我们作为一个局外者都不能不为之动容。作者想要表现的那种爹和娘对自己的爱是那么的情真意切。其实,纪录片本来就是反映生活现实的,所以她不需要浓妆艳抹,不需要很多的修饰,拍摄技巧也不是特别强调。
这部片子以她感情和拍摄手法的“真”“善”“美”打动了无数的观众。
在感情方面,所谓之“真”,就是这部片子就地取材,不虚假,不矫揉造作,还原父母生活中的原型。比如从来不去修饰他们眼角的鱼尾纹,他们一些在我们看来很搞笑的行为,他们面对镜头的局促不安等等。所谓之“善”,我们从焦波的镜头下,还有他那一叠一叠的照片里,看到了最淳朴,最生活,最本真的一面。我们领略到山村人的可爱。所谓之“美”,是人性之美。在当今社会如此喧嚣的尘世里,在这样浮躁的大环境下,我们是一群拼命行走的人,但是,山村的父亲母亲却是能让芸芸众生敞开心扉的人,只要我们回头看一下,亲爱的爸爸妈妈永远站在我们身后支持着我们。
曾经见过许多颂扬父爱母爱的影片,有纪录片,也有虚构的故事,无一不是用父母的辛劳付出和毫无保留来打动观众。从未有这样一部片子,以儿子的角度,带着款款深情和深切的感恩,将生活中再平凡不过的细节平铺直叙来,仿佛不带任何悲喜的,又似是诉尽了人间的悲喜。这部片子记录的,是他们对文化的渴望,对生活的热忱,还有对儿孙的爱。“俺爹”和“俺娘”在六十岁之前从未拍过照片。七十五岁第一次拍电视。他们是山东农村里平凡无奇的农民。“俺爹”曾经读过四年私塾,把《论语》背得滚瓜烂熟。他有着对文化的固执的渴望和信仰。他没能成为一个文化人,但他希望他的后代能够成为文化人。犹记得“俺爹”高声朗诵“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样子,摇头晃脑,怡然自得,在重外孙女的要求下,一首又一首,仿佛要把令他骄傲自豪的“文化”,一股脑全都倒出来。他为他有文化的儿子感到骄傲,坚持他的儿子不是在照相,而是在摄影。“俺娘”在第一次拍电视的时候,枯黄僵硬的脸上能看出些微的羞涩,试图把自己藏到屋里。当他们面对镜头时,犹犹豫豫,久久徘徊,竟然连走路都不会了,他们踱着方步,脸上带着好奇而羞涩的微笑,可那笑容中又似乎透出了对儿子会摄影的由衷骄傲。
这是来自他们自身的感动,当他们作为朴实的农民,他们对于文化的憧憬令人唏嘘。
此外,还有一点不可忽视。那就是他们对儿孙的深沉的爱。当他们期盼着儿孙归家,而他们却因故无法回家时,他们反反复复整理着墙上的照片;当焦波返回的时候,娘送他到村口并目送他离开时;当他们抚育了儿子,孙子,又不辞辛劳地照看曾外孙女时;当娘晚上坐在作者床头,东拉西扯,总是不舍离开时,我们会被这两位平凡至极的老人打动。因为他们正像是我们所有人的爹娘。跨越了地域和文化,跨越了年龄和背景。所有的爹娘,都是一样地为我们忙碌着,担忧着。最后,爹走了。而娘还在。回想起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似乎最动人的,也不是什么惊心动魄的牺牲,而正是每一天都会发生的,我们习以为常的那些事情。正所谓“当时只道是寻常”。二,拍摄角度
纪录片以焦波的镜头为切入点,配合焦波的叙述,旁白和现场声,描述焦波三十年间用镜头记录父母的过程,将亲情这一主题多角度全面的呈现出来。
是怎样做到多角度和全面的呢?影片镜头叙事看似凌乱,但其实有其章法,显示出了电视策划不着痕迹,又顺水推舟的作用。仅是时间的线,就多达三条。第一条是焦波拍摄父母照片的时间线,长度跨度达30年,包括爹娘生前死后。第二条是父母养育焦波的过程,主要由焦波口述照片的故事来展现。第三条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与儿子的情感交流,比如过节,比如家人团聚,比如送别等,这条线是相对较短的,它集中在某一年。这三条线穿插,使故事情节丰富、完整、全面。凸显出真实,形成了纪录片“真实就是生命”的主要基调。
而在表现手法上又分为两种层次,焦波的镜头,和记录焦波的镜头。使得纪录片呈现的更加丰满,更加有力度和说服力,是一种“真实中的真实”,令人动容。
在镜头语言上,主要用人物特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主要用全镜头记录人物的生活环境的变化和时间的变化。以小见大,以大衬小。以固定镜头见长,符合全片温暖缓慢的基调。
这正是这部成功的纪录片策划的作用,做到了无声胜有声,用时间和镜头讲故事,感染人。但又没有过多的策划,否则会有摆拍之嫌,纪录片的策划,就是找出方向,找出每一个角度,静静地看,让主体自然的流淌出去,这样真实的情感才能流淌到观众心中。
在拍摄和制作手法方面,记得有一个场景是开始的时候,有记者拿着摄像机拍摄,父母紧张的路都走不好。而焦波在一旁开导二老,并指导他们怎么做好,走什么方位,而整个山村的妇女都围着他们在看拍摄。这部片子的导演没有把这样一段删除,反而是真实地反应到纪录片中来了。这样的手法让人们觉得整个片子都是那么的真切,观众因此更能和主人公一起进入片子体会其中的真情实感。这也谓之“真”。
其实,不管何时不管何地,想起这部片子都会泪水泛滥。虽然不是自己的父母,可是纪录片里诗化的镜头和台词却深深打动了我。留心的同学可能注意到了,纪录片里边有许多镜头是展现山村景色的。其中有太阳初升时的景色,有夕阳西下时的美。我们住在高楼林立的城市,当然想象不到那是怎样一个诗意一样的场景。而将纪录片《俺爹俺娘》的主人公放在这样一个诗化的场景下,更能提高影片的故事性,并增加影片的“戏剧性”效果。这是一种纪实手法。这种手法更能得到观众的认同感。而剧中人物,也采用静态照片导入法,以静带动,从而引出一个个触动人们灵魂的故事。故事虽小,可是却将人物塑造得很丰满,而这位农村爹妈的形象也深入人心。此之谓之“美”。
三,数字化及营销
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使影像跃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人们不仅极其容易获取影像,有了极大的影像传播自由,而且影像的内涵更具人本意义,DV影像是将视觉形象、听觉形象,时间过程、空间变化融为整体的影像构成,它能以生活自身的形态来反映生活,它能调动人自身的感官来感受影像的内涵。DV摄像机摄取的影像放在计算机网络上,更能自由地与文字、音乐、等进行多媒体组合,形成各种形式,使人类的传播方式、表述方式跃上了新的台阶,进入了我们现在面临的影像文化时代。还是由于焦波的天赋,及他的开放思路和务实精神,使他极其自然地顺应了数字化时代的影像发展,最早卷入影像变革浪潮,他是摄影界最早介入DV影像并取得成果的人,他无师自通地驾驭着超越照片影像之外的运动、过程、声音、时间、空间等元素,对“俺爹俺娘”进行了新的纪录,他的天赋尤其表现在对声音的敏感上,照片摄影,似乎是生活的静音区,创作者可以完全忽视声音的存在,然而,声音是人最原初的表达潜能,是人内心情感的载体,是世界绚丽的“色彩”,掌起DV,你要格外注意捕捉的就是声音,有完整的言语和对话段落,才有完整的形象,在焦波的DV素材里,在他自編的影片中,不仅有许多生活自然流淌的情节,还有许多完整的对话段落,比如爹娘为送礼的事的口角争吵;娘在儿子要离开时的相互对话;不但段落完整,而且显示了焦波对爹娘的独到观察,一般人会舍弃爹娘争吵的这种错节,但焦波不但纪录了,而且将它从400多小时的素材中提取出来,編在影片之中,它在表达农村老夫妻之间的情感方面,显得更加微妙。正是焦波对农村生活的熟悉,对爹娘的深厚亲情,在他三十年坚持不懈的拍摄中,使《俺爹俺娘》成了影像经典,溶入中华文化之中。
数字化,为多媒体传播提供了技术平台,在未来多媒体传播中,影像将成为核心元素,超越文字的局限性,恢复人感受信息的整体性,它与以往的媒介及文化传承的相互组合和转换,形成新的表述系统,成为人类社会新的文化景观。焦波的天赋将他带到影像文化的前卫,他的《俺爹俺娘》传播有限公司、《俺爹俺娘》网站,正在数字化的平台上探索,焦波的爹娘虽然远去了,但在他纪录的影像时空中,留下的不止是它的爹娘,还有以《俺爹俺娘》为象征的影像文化的独特魅力。
最后还不得不提及这一整个《俺爹俺娘》的媒体营销作用。焦波用一己之力用照片记录了爹娘30年的变化与情感交流过程。举办了轰动全国的画展,开展之际邀请主角“爹娘”亲身剪彩,《俺爹俺娘》摄影作品荣获首届国际民俗摄影比赛大奖——人类贡献奖。继而又拍摄了记录焦波是如何拍摄俺爹俺娘照片过程的纪录片,拍摄了600多小时的影像资料。在爹娘去世以后,他以此为资料完成了一部24集的纪实连续剧,被认为是我国第一部原生态电视剧,已于2007年初登陆央视。又趁热打铁出了作品集作纪念……这其实是一整串的感动营销,如此,焦波和焦波的爹娘算是感动了整个中国。一直吸引着人们的眼球。这才是电视策划背后强大的媒体营销,媒体策划。
第五篇:俺爹俺娘观后感
[顶] 《俺爹俺娘》观后感
中国著名摄影家焦波对家的感情,对父母的孝心!在《俺爹俺娘》中表达的淋漓尽致!
在看视频时,我哭了!而且哭了好几次!泪水来自心灵深处!其中有这样一个场景:焦波的母亲夜送焦波!她用手电筒为儿子照路!迟迟不肯离去!不知走了多远,当焦波猛的回头时发现母亲还在身后!多么伟大的母亲啊!看到这里我想起了年迈的姥姥!姥姥已八十多岁高龄了!和影片中焦波的母亲相仿!不过姥姥身体的身体就不能和焦波的母亲相比了!
我是姥姥一手带大的!所以我对姥姥的感情很深!每次回家时我都特意去看望姥姥!
上次去看她,姥姥正坐在老屋门口做棉袄!她带着老花镜,一针一线的忙活着,嘴里好像还在说着什么!我想姥姥一定是想孩子了!姥姥看到我后,立刻停下了手中的针线活!她慢慢的扶着拐棍站起来,我敢忙过去搀扶姥姥!姥姥起来后立刻抓住我的手,把我拉到了屋子里!姥姥又是忙着倒水又是给我拿吃的!好一通忙活!我告诉姥姥我什么都不吃,她却执意不听!这就是姥姥对我的爱!她不想让我挨饿!
当我要走时,姥姥坚决不同意!非要我住下!她还告诉我她正在给我妈妈做棉袄,快做好了!让我捎着!这就是我的姥姥!一位平凡而伟大的老人!年迈的姥姥时时刻刻都在牵挂着儿女们!从她的举手投足间你都能感知到母爱的伟大!
面对年迈的父母,我们能做些什么呢?请记住:父母永远不会在乎儿女送多贵重的东西!父母只想和自己的儿女聚聚!哪怕只有一天,父母都会高兴的!年迈的父母需要我们每一个儿女!
新年在即,无论你身在何方,能回家过年就一定要回去!不为别的,就为了我们年迈的父母!
父爱如山!母爱似海!我们是父母永远的牵挂!父母是我们永远的牵挂!新年快到了!祝我们的父母健康长寿幸福快乐每一天!
记得常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