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弟子规第二课父母呼教学设计
《弟子规》第2课父母呼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弟子规》第2课围绕“孝敬父母”这一行为,通过韵文、释文、拓展、故事四个板块的设计,体现出课文的文、意、理的统一。”告诉我们如何做才能符合父母的心意。韵文表意准确,通俗易懂,为学生自读自悟提供了重要的课程资源。拓展结合生活,联系实际揭示了课文内容的现实意义,又为学生的思考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体现出《弟子规》行为准则的道德素养与道德智慧的统一。
二、教学目标
1、读中习法,引导学生字正腔圆地诵读文本,对八句韵文做到熟读成诵,诵读成韵。
2、读中感悟,结合释文与故事读中理解“孝”的行为要求,从传统文明的行为准则中感悟传统道德行为对人积极影响。
3、学中反思,紧扣拓展,借助情境,学会以课文的做事准则,反思自己的行为得失,并能自觉地运用传统文明准则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
4、学中陶冶,诵读中感受古代韵文的音韵之美,内涵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话题揭义
1、创设情境,导出话题
同学们,老师现在写两个字,请你认真看。(师板书 老、子两个字)老和子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他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请看视频。(孝字的故事)
3、从这段视频中你看懂了什么?今
4、对,我们要孝顺父母,那应该怎样孝顺呢,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弟子规》里是如何说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课,父母呼。(板书课题)一起读一下课题!
(二)字正腔圆,诵读成韵 A、字正腔圆,读通韵文
1、《弟子规》是古代韵文,读文之美在于字正腔圆,老师先给大家范读一遍,请认真听。
2、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读一下吧。请注意老师标拼音的几个字的读音。开始!
3、老师来检查一下,请看这些多音字,在本课应该读那个音呢?。
4、现在让我们字正腔圆地齐读一次。
5、多种形式朗读。(齐读、个别读、男女生比赛读、小组接龙读、同桌拍手读)提出诵读要求:诵读精神饱满,咬字吐音清晰。(教师相机引导)
B、轻重缓急,读出韵味
(三)故事诠释,读文明意
1、释文结合,读文知意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通过刚才的几轮诵读,你都读懂了什么?(交流汇报)(引导学生把握孝的行为准则)
2、故事引路,据文辨义
下面,我们一起看视频《扇枕温席》,看看获得怎样的启示。
[说一说]
[1] 同学们,从这个故事中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黄香?孝顺的黄香。看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弟子规》中的哪句话?
[2] 点评: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条件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虽不需要大家像黄香那样扇枕温席,但是在冬天我们可以跟父母说多穿点衣服,免得着凉。夏天时,为满头大汗的父母擦擦汗或者倒杯茶„„见PPT。
3、情境插入,依理明义
前几天,在其他班发生了一件令人胆战心惊的事情,一个学生放学后没有跟父母打招呼就直接去了同学家,到了晚上9点还没有回家,父母及老师都担心极了,四处寻找,一直到11点钟,这个学生背着书吧回家了,父母一见到孩子眼泪立刻流了出来。
说一说:这个学生的做法对不对,你想用本节课里学的哪句话来告诉他应该怎么做。[议一议]
评析:老师根据学生的思考与辩论,相机引导,紧扣“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鼓励学生结合韵文要求,针对实例中学生的行为进行辩论,在辩论中明义。(在生活中,我们不可私自那别人的东西,如果这样做,就是道德品质有问题,父母会感到羞耻,感到伤心的。)
(四)生活介入,明理导行
1、回顾生活,明理察失
孟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明白自己的行为得失就是成功的开始。现在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用自己的事例来说一说,(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进行交流展示,在交流中引导学生真诚表达,恭敬待人,信守承诺。)
老师整理了以下几道题目,请同学们加以判断,并说出你的想法。
1、妈妈生病了,让小名去倒杯水,可小名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就是不动。()
2、小刚在犯了错,爸爸责备他时,他大声地跟爸爸顶嘴。()
3、小名放学后回到家里,没有跟家长打招呼,偷偷地一头扎在自己屋内打电脑。天色已晚,父母认为他在在学校没回来,给老师打电话询问情况。老师告诉几点下课,应该到家里了,母亲听后非常着急地到处打电话,寻找这个孩子。最后,在老师的提醒下,到孩子的房间里一看,正在网络天地“畅游”。()
4、文文很喜欢同桌的笔,于是趁同桌不注意悄悄地拿走了。()
评析:同学们说得真不错,在过去的生活中,你有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呢?反省一下自己过去的行为,如果有,我相信,学了这一课后你一定知道该如何改正了。
(五)升华题义,激励实践
1、同学们,学了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
2、师诵读感恩父母的故事。
3、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感恩父母)
4、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吴老师从初中开始就一直在外求学,当我毕业后想把父母接到身边时,发生了意外,爸爸离开了,这成了我一辈子的遗憾,所以孝顺父母不是等父母老了以后,而是孝在每一天,孝在当下
5、《弟子规》是祖国传统文明的宝贵财富之一,我们要谨记先贤的教诲,不断努力实践,在实践中传承与发扬祖国的文明,在实践中成就自己的学业与德行。让《弟子规》的行为准则成为我们的实践指南。
(六)作业巩固,内化于心
1、每天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
2、母亲节快要到了,请你为妈妈写一封感恩的信。
四、板书设计
2、父母呼
孝 老 子 感
在 恩
当 孝 父
下 母
第二篇:弟子规 父母呼(模版)
《弟子规——入出孝,出则弟 第二课 父母呼》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熟读《弟子规——入出孝,出则弟 第二课 父母呼》,体会古文韵味,初步理解这些经典话语的大意。
2、感受古人的孝敬,时刻以这些经典话语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把孝心的观念引入到小朋友的心田,学会孝顺父母,试着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3、让学生懂得要感恩父母,如何做一个孝顺的孩子。
教学重点:
体会父母为家庭所付出的艰辛,引导学生孝敬父母,在家为父母分担家务,在校尊敬老师,好好学习。
教学难点:
理解“孝”的含义,明白“百善孝为先。”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同学们,我们的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我国的古典名著对于我们做人做事的指导意义很强。
2、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请大家看大屏幕,老师给你们带来“乌鸦反哺”的故事。
乌鸦反哺
乌鸦不仅聪明,而且很孝顺父母。
乌鸦小时候,都是由爸爸妈妈飞出去找食,然后回来一口一口喂给它吃。
渐渐地,小乌鸦长大了,乌鸦的爸爸妈妈也老了,飞不动了,不能出去找食了。
这时,长大的乌鸦没有忘记爸爸妈妈的哺育之恩,学着它们的样儿,天天飞出去给它们找吃的。不管是“呼呼”地刮着大风,还是“哗哗”地下着大雨,小乌鸦一点也不怕。它从东飞到西,又从南飞到北,找到了吃的就叼回来,一口一口地喂它的爸爸和妈妈。爸爸妈妈吃饱了,它自己才吃。
小乌鸦多爱它的爸爸和妈妈啊!
教师小结:是啊,乌鸦懂得反哺,作为高等动物的我们,更应该懂得孝敬父母。今天我们学习第二单元《入出孝,出则弟》 第2课 《父母呼》,学习如何孝敬父母吧!
(板书:第2课
父母呼)
3、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第2课
父母呼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静静地听老师读,用心去感受。(出示课文)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2、请你们跟着老师美美地读一读。
3、跟着老师读了,你们是不是也想读一读呢?(全班齐读)
4、你们学过拍手歌吗?请你们跟着老师一边拍手一边读,好吗?
5、古人说得好:“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请大家用笔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再多读几遍。
6、学生自由谈感受。(能大概说就行)
三、学习《父母呼》
A、学习: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1、播放《父母呼》视频。
2、观看了动画片,我相信大家都明白了一些道理,那老师就要检查下你们刚刚是不是在认真看了。(解释这部分内容)
3、创设语言情境:
当父母呼唤我们的名字,我们应——“父母呼,应勿缓。”
(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
当父母有事向我们交代,我们应——“父母命,行勿懒。”
(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当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时,我们应——“父母教,须敬听。”
(应该恭敬的聆听。)
当我们做错事,父母责备我们时,我们应——“父母责,须顺承。”
(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请你们跟着老师来读读课文。
4、让我们再次齐声朗读——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5、读得真好,看你们意犹未尽,我想也当个观众,有谁愿意当个小老师,带着同学们读一读呢?(小老师领读)
6、是啊,我们要从小养成好的习惯,在家要孝顺父母,在校要尊敬老师,团结同学。
B、学习: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1、刚才小老师的领读真棒!同学们表现的也非常好!
现在的你们几岁呀?你们知道吗,在汉朝,有位小哥哥,名叫黄香,在他九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去世了,那时候他就懂得要去照顾他的父亲。(讲述黄香扇枕的故事)
每当炎炎的夏日到来时,黄香就用扇子对着父亲的帐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更清凉爽快,并使蚊虫远远地避开帐子,让父亲可以更舒服的睡觉;到了寒冷的冬天,(黄香)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亲的被子变得温暖,好让父亲睡起来时觉得暖和。因此,黄香的事迹传遍了左邻右舍,人们都被他的事迹感动了,纷纷称赞说:“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1、课件出示两幅图(图1:小孩为母亲洗脚。图2:小孩回家后给妈妈送苹果。)。
2、听完故事,看完图片,你们想到了课文中哪句话? 引出(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请你们齐读。(读得很正确)
3、谁来说说,平时你帮父母做过什么事?
4、说的真好!你们都是孝顺的好孩子。看,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孝顺长辈的图片。看完图片,你们是不是更想读读看文?
5、同桌自由读,请读的好的同桌站起来读,开火车读。
6、你们读的太好了,老师都忍不住想来读一读了,你们想听听吗?(范读)
C、学习: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课件出示)
1、学习了这么多孝敬父母的句子,老师还有个故事,你们还愿意听吗?
刘备教子
三国的时候,刘备临终时对儿子刘禅不放心,除了把他托付给丞相诸葛亮,还给刘禅留下了一封信来教育他。信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这就是说,不要认为小的坏事就可以胡作非为,不要认为小的好事就可以不做;只有品德良好才能让人信服。后来,刘禅在诸葛亮的辅佐下,蜀国没有出现大的失误。诸葛亮死后,刘禅开始宠信宦官,逐渐放纵自己,最终蜀国被曹魏灭掉,刘禅也成了俘虏。
2、再小的事,我们都不能擅自做主,一定要听从长辈的教导。再小的好事,我们都应该认真去做。
3、同学们,你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要私藏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如果私藏被父母或老师知道了,会让他们伤心的。
4、这些道理就是让我们知道: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男生、女生比赛读)
5、学生讨论:“你做错事时,父母是怎样教育你的?”
6、老师借用刘备的话送大家一句话:“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四、再次读文,整体感知
1、我们已经学会了左右拍手读,现在老师再教你们一种有节奏的互拍读文。
2、请一位学生上台和老师一起示范读。
3、你们喜欢这样的读书方式吗?现在我请两位同学也上台来表演读读课文。
4、同学们互拍读的真好,现在请你们听歌曲《父母呼》。
5、全班齐读课文。
6、学完课文,你们在家应该怎么对待父母呀?
(孝顺父母)(板书)
五、总结
百善孝为先,老师希望你们一定要把《弟子规》背好,在生活中要按《弟子规》中说的
那样做尊敬父母、关心父母、孝顺父母的好孩子。
六、课外作业
现在给大家布置课外作业:回家后,为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做一件好事。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七、板书
第2课
父母呼
孝顺父母
第三篇:弟子规父母呼教案
弟子规:各位小朋友,你们好。我是你们的国学老师 杨老师。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国学课堂。在上课之前呢,我们先来看一个动画片,请大家认真看哦。等一会老师有问题要问哦。
好,动画片看完了,现在问题来了,第一个问题: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举手回答(黄香)非常棒,那第二个问题是:这个动画片的主人公黄香为他的父亲做了什么事情呢?请举手回答。(第一件事情:夏天为父亲扇凉席,第二个:冬天为父亲暖被窝)对,好,小朋友们都看的非常认真,那现在老师要问了,黄香为什么要为他的父亲做这些事呀?(因为他想做)因为黄香爱父亲,体贴父亲,所以会为父亲做一些事情,我们的小朋友是不是也爱爸爸妈妈呢?(是)也会像小黄香一样去为爸爸妈妈做一些事情吗?(会)好了,这就是孝的体现。大家看看我手上的这个字,你们都认识那些部分?(给大家展示“孝”)“孝”字的上半部分是一个老字去掉一个匕,大家看“匕”像不像一根拐杖呀?那如果一个老人把自己的拐杖扔了,而孩子能够马上过来搀扶老人,这就是孝的本义。那小朋友们想想,这个孩子一定是这个老人的儿女吗?(是)(再想想,一定是吗,刚才老师讲的时候有提到这是老人的孩子吗?没有对不对,)其实呀,孝不一定是指孩子孝顺自己的爸爸妈妈,也可以是对所有老年人的一种尊敬和爱护。
好,我们刚才学习了孝字,我相信大家都想做一个孝顺的孩子,那怎么做才算是最乖的孩子呢,我们来看看弟子规里面是怎么做的吧。
1、《弟子规》是古代韵文,读文之美在于字正腔圆,大家先听听那些播音艺术家们的朗诵,请认真听。在听的过程当中呢,请同学们注意两个问题,第一呢,是请大家注意个别字的读音。边听变把不懂的字、音圈出来,加深印象。第二呢,是要注意节奏和韵律。(播放录音。
2、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读一下吧。请注意你们刚才标出来的几个字的读音。开始!
3、老师来检查一下,请看这些多音字,在本课应该读那个音呢?。
4、现在让我们字正腔圆地齐读一次
5、多种形式朗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刚才的几轮诵读,你都读懂了什么?(读懂了要孝顺父母)很好,说中了课文的中心思想。
课文的前四句主要讲了,父母呼唤我们的时候,我们应该马上答应,父母让我们去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应该马上去做,父母责备我们的时候,我们应该尽量不要去顶撞我们的父母,因为那会让我们更加生气。请第一排的同学读第一句,第二排第二句,后面的同学接上。好,大家读的非常棒,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
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刚才看的动画片中黄香的故事让你联想到了弟子规中的那句话?
(冬则温,夏则清)真是太棒了!一点就通。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哎呀,前几天,老师听说了一件令人胆战心惊的事情,一个学生放学后没有跟父母打招呼就直接去了同学家,到了晚上9点还没有回家,父母及老师都担心极了,四处寻找,一直到11点钟,这个学生背着书吧回家了,父母一见到孩子眼泪立刻流了出来。
说一说,你想用课文中的那一句话来告诉这个孩子应该怎么做?(出必告,反必面)好、现在老师有个问题,请同学抢答:
1、妈妈生病了,让小名去倒杯水,可小名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就是不动。()
2、小刚在犯了错,爸爸责备他时,他大声地跟爸爸顶嘴。()
3、小名放学后回到家里,没有跟家长打招呼,偷偷地一头扎在自己屋内打电脑。天色已晚,父母认为他在在学校没回来,给老师打电话询问情况。老师告诉几点下课,应该到家里了,母亲听后非常着急地到处打电话,寻找这个孩子。最后,在老师的提醒下,到孩子的房间里一看,正在网络天地“畅游”。()
4、文文很喜欢同桌的笔,于是趁同桌不注意悄悄地拿走了。()
好,非常棒,小朋友们都非常的认真,我们最后再来读一读这篇课文,好,现在呢,我们来学习一首歌,这首歌呢跟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有关。现在大家先听一遍。
大家说这首歌好不好听? 大家想不想学?
那有没有小朋友发现这首歌有什么秘密啊? 对,这首歌的歌词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内容。那现在我们跟着音乐来学习这首歌。
第四篇:父母呼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弟子规》学习心得张星心
同学们:
大家好!
很高兴能和大家共同交流弟子规学习心得。我今天主要围绕“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而学习。
爱要大声说出来。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爱自己的父母吗?我们知道,为了爱,我们可以付出一切,甚至生命。那我们是怎样为之付出的。
还记得我们入学的那一天吗,父母帮我们扛着行李,进入了平遥现代工程技术学校,开始了自己的高中生活,转眼间高一的学生将迈入高二,高二的学生即将走进高三,高三的学生就要离开这个学校,考上大学就要和父母一个学期见一面了。从入学到高三毕业,我们的父母为你默默付出了很多很多,而我们却把那一切当成了理所当然。学生过生日大讲排场而不顾及父母怎样辛苦挣钱;在网吧虚度年华却又期骗父母自己在好好学习;在其他同学家过夜,却不给父母打个电话,让他们焦急等待;抽烟、打架、搞对象等不文明行为让父母无脸到校;经常与父母发生争吵,拿离家出走当成要挟家长的工具等等。
同学们,睁开眼睛,站直了。短暂的心灵历程给予我们的不简单是一次回味,更是要看到现实,改变自己。我们该怎样处理自己和父母的关系呢?《弟子规》告诉我们“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其实不管是那一方面就只体现一个字“顺”。孝顺,是先顺后孝,顺,其实就是理解,就是让父母心里有所安慰。也许过去的你是让父母头疼的,但只要我们改,就是孝顺的顺。也许是你的一次进步,也许是你的一句关心,也许是你的一个行为,也许是你的每一次成长都可能成为让父母顺心的点滴。其实孝顺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一言一行这中,只要我们心中有爱,就能做出让父母顺心的事。
最后,希望我们学生都能做一名孝顺的孩子。
谢谢
第五篇:弟子规第二课教案
教材分析
《弟子规》第一章《如则孝》从许多细节对孝敬父母作了详细要求。“父 母 呼,应 勿 缓; 父 母 命,行 勿 懒。父 母 教须 敬 听;父 母 责,须 顺 承。”这一课从言语态度方面作了一些规定。注音版的韵文为认字不多的一年级同学提供了方便,准确明了的译文为理解能力不高的小朋友的自学这做了铺垫,生活化的拓展让学生觉得古文不古,生动形象的故事为学生碱性弟子规树立了榜样,体现了《弟子规》知行统一的思想。教学理念
1.直面经典,真心接触:“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由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2.加强诵读,引导想象:“凡物各自有根本,风云万变不离宗。”以读为本”的理念,上承传统教育之优秀经验,下接现代教学理论的 “活水”,采用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3.课堂开放,学科融合:“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弟子规》课程的课堂当然也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如教师尝试走下讲台,把讲台让给学生;允许鼓励有不同的理解、见地。此外,教学中要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融合。4.纵横联系,指导运用:除了指导学生掌握一般的学习步骤,学习方法外,还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方法横向的迁移运用。教学目标:
1、诵读成韵,引导学生字正腔圆地诵读文本《入则孝》;
2、读中感悟,感悟韵文中为人子女孝顺父母的做人道理;
3、激发学生孝顺之情;
4、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教学重点:
采用各种方法诵读韵文,领悟韵文的内涵。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辩证性地对待古典文化,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出示《徐庶进曹营》的故事生读后评价人物,引出“孝顺”这一话题。
2、引出学习内容,出示文本内容。
二、诵读成韵。播放音乐
今天老师要以这篇韵文作为朗读考试的内容,能把它读准的为探花,读通的为榜眼,读得有节奏的为状元。
1、自由读
2、指名读
3、师范读
4、模仿读
三、读中理解
1、生默读后交流回答
2、师随生说的板书呼、命、教、责
四、指导背诵
在教师引导下检验背诵情况:老师要看看我们体现有多少孝心,我说半句你们往下接。
五、读中感悟
1、出示课外材料“孩子1岁时,父母喊他,听到的是一声清脆的“哎!” 孩子11岁时,父母喊他,听到的是一声:“等等!”孩子21岁时,父母喊他,听到的是一声:“干”啥!“孩子31岁时,父母喊他,听到的是一声:“我忙,没办法!”孩子41岁时,父母喊他,听到的是一声:“老了还这么多事!”孩子51岁时,父母喊他,只是看着孩子说:“孩子你也——”
2、学生读后引导说感受:或者说说材料中的人物或者劝一劝他们。
3、悟中读
六、生活导行
1、插入生活情境表演:出示一些生活场景让学生说说怎么做
2、记住两个重要节日:父亲节、母亲节
七、升华主题
1、我们生活中除了孝敬我们的父母还应孝敬谁?
2、让我们带这一份孝心再读一遍课文。
八、板书设计
入则孝 ——呼 勿缓 ——命 孝 勿懒
——教 敬听 ____ 责 顺承
①、出示两则小故事,请学生根据《弟子规》韵文议一议。A、李明是一名二年级的小学生,冬天,他每天都要妈妈给他暖好被窝才肯睡,否则就大哭大闹,夏天,他则要妈妈给他打着扇才睡,上学和放学从来不跟爸爸妈妈打招呼。
B、张文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他经常集资跑出去玩,从来不跟爸爸妈妈说一声,而且做事情经常让父母担心。
②、引导学生找出与李明对应的韵文“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与张文对应的韵文“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③、在领会文意的基础上再次诵读全文。
一、教材分析:
本文出自于《弟子规》入则孝篇章。全文以“孝”为核心,特别强调从行为上照顾、考虑父母。体现“孝”乃人之本分,行之本源。教文“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说明了子女从父母那里承传血脉和家训,子女之身源自父母,不孝敬父母就失去了自身的大根本。《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但更要铭记:“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的警言。在品行上严于律己,不做无礼、违法之事。若能够以德润身,奋发向上,不让父母为我们操心、蒙羞,此为孝顺之第一步。本文拓展结合生活,联系实际,更以《庾冰教子》的故事诠释了“一瓜一果之弗贪,一丝一毫之不苟”,即是极细微的小事,也不可马虎对待,体现了言传身教的重要性;更揭示出《弟子规》乃为人子弟做人应依循的道理,应遵守的行为规范。
二、教学目标:
1、熟读教言,诵读成韵。
2、结合故事释文,理解文意,了解“孝”是为人子女的本分。
3、借助情境,紧扣主题,依文观行,将所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结合,融会贯通,运用自如,成为一个孝顺、有修养的人。
4、通过学习调动学生本性本善的德能显发,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设计理念:
本课以培养具有完美人文素养的人为最终教学目标,以探究性学习促进国学核心概念的构建,以四化为具体的教学指导思想。
本课教学将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看、说、读、悟”等方式感知“孝”的含义。本课的设计理念试图突出三个重:
一、重情境。以情境贯穿始末,层层推进,层层落实。
二、重交流。让学生孝行的知识和能力同步发展。
三、重实践。让学生多思考、探索、实践,引导学生知行合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四、教学流程:
(一)行礼——要求:揖身圆,拜恭敬。
学文前所有学生列队向至圣先师——孔子像三鞠躬。(此举是为了收敛身心,诚意正心,培养尊师向学之心。感念师恩,德泽后人。)
(二)创设情境 话题导文
1、观看故事后回答问题,提出要求:眼到、口到、心到。
《庾冰教子》——东晋大臣庾冰出身于名门,他和哥哥庾亮在当时都很有名望。庾冰曾经做过宰相,总理朝政。庾冰性情谨慎,生活简朴,对子女要求也很严格。又一次,他的儿子庾袭私自向官府借了十匹绢。庾冰知道后非常生气,狠狠地打了儿子一顿。庾冰还自己掏钱买了十匹布,让庾袭送还给官府。由于庾冰的言传身教,他的几个子女长大后都很有出息。①故事主人公是谁? ②故事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③说说你学到了什么?
2、相机引导,点题明义
根据学生回答交流中,点明事情虽小,也不能任意妄为;物品虽轻,亦不能私自藏为己用。否则,让父母担心,让父母蒙羞,不但会伤父母的心,是为不孝,更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那么如何在生活中做好为人子女的本分?如何行孝?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同走进《弟子规》第四课,一起学习前人的教诲,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
(三)熟读成诵 诵读成韵
1、自由读通教文,找出不认识的字,看注音读;可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2、师配乐范读,生感受读文节奏。
3、多种形式读文(集体读、个别读、师生配合读、男女生比读等)适时指导,相机激励
4、集体诵读,进一步强化学生读诵能力并引导学生思考文中讲的是何意。
(四)释文结合 情境插入 依理明义
1、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①释文:事情虽然很小,也不要不和父母商量,擅自做主。如果任性而为,就容易出错,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
②引申:出示情境片段
一小朋友以作弄别人为乐,趁同学坐下不注意时将他的椅子拉开,害同学跌坐在地上,结果这位同学脊椎着地,伤的很严重,造成终身瘫痪。
【说一说】
a、同学们,看了这个片段,请用心想一想,这位小朋友的行为造成了怎样严重的后果?
b、他的行为符合《弟子规》中的要求吗? c、他能不能称的上是一个孝顺的孩子呢? d、你今后在生活中将如何去做?
③师小结:
一个小小的动作,造成别人这么大的痛苦,不只是受伤的小朋友要痛苦,还有比他更痛苦的还有他的父母。看到养了十多年的孩子居然变成了这个样子,每次看,相信都是一种煎熬,对其父母也是一生的伤害。
在法律上,父母是子女的第一监护人,对子女负有重大的责任。如果子女任意妄为做错事,父母不但要承担责任,身心也会遭受痛苦,这对子女来说是不孝的行为,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所以请同学们记住:“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从而再次强调“勿擅为乃孝行”并板书。
2、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①释文:不管是家里的公用物品,还是私人物品,即使是很小的东西,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位己用。如果这样做了,父母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②引申:出示情境片段
一位小朋友在商店里看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没有钱买又想占为己有,就用了偷窃的方法来取得,结果店家装有监视器,这样的行为最后被发现而受到处罚。
【说一说】
a、同学们想一想,这位小朋友的行为对吗?为什么? b、对照《弟子规》中的教言,他做到了吗? c、同学们觉得他是一个孝顺的孩子吗? d、如果主人公是你,你将如何补救?
③师小结:
俗话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如果从小就私藏成习,长大了无论在家庭还是社会,也都可能会演化成更严重的恶习,那么缺点、过失也不可能再隐瞒。
所以私藏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就如同小偷,被别人知道,父母也会跟着蒙羞。自己有什么东西也要让父母知道,因为父母对我们子女付出的是全部的爱。如果我们对父母有所隐瞒和保留,他们知道了一定会伤心难过的。再次点明“勿私藏为孝行”并板书。
3、联系生活,实践导行
逢年过节,或者在你过生日的时候,你可能会收到一些礼物,这时的你应该怎么做?
请同学上台展示收受礼物并如何对待处理的过程,相机引导。(当亲戚朋友或是父母的同事送给你礼物的时候,一定要跟父母讲,千万不可以瞒着他们;不要以为那只是个小东西,告不告诉父母都不要紧,反正父母不会要的。要知道告知父母是对父母最起码的尊重!等到年纪稍长,你懂得自己管理自己财物的时候,父母自然会给你独立的空间。让我们谨记教导,不犯和上述小朋友相类似的错误,做一个孝顺的孩子,我们再次集体朗读本文。)
(五)放飞思想 畅所欲言
在生活中,你还能如何去表现你的孝行?
(六)激励实践 升华主题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中,以经典古籍为核心,并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崇高精神和优良美德。《弟子规》更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经典读物。是我们做人依循的标尺,行为规范的准则。我们在今后不断的学习中,不仅要多读诵,更要在生活中去行持,依文观行,努力实践,做一个孝顺、有修养的好孩子。
一、教材分析:
本文出自于《弟子规》入则孝篇章。全文以“孝”为核心,特别强调从行为上照顾、考虑父母。体现“孝”乃人之本分,行之本源。教文“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说明了子女从父母那里承传血脉和家训,子女之身源自父母,不孝敬父母就失去了自身的大根本。《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但更要铭记:“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的警言。在品行上严于律己,不做无礼、违法之事。若能够以德润身,奋发向上,不让父母为我们操心、蒙羞,此为孝顺之第一步。本文拓展结合生活,联系实际,更以《庾冰教子》的故事诠释了“一瓜一果之弗贪,一丝一毫之不苟”,即是极细微的小事,也不可马虎对待,体现了言传身教的重要性;更揭示出《弟子规》乃为人子弟做人应依循的道理,应遵守的行为规范。
二、教学目标:
1、熟读教言,诵读成韵。
2、结合故事释文,理解文意,了解“孝”是为人子女的本分。
3、借助情境,紧扣主题,依文观行,将所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结合,融会贯通,运用自如,成为一个孝顺、有修养的人。
4、通过学习调动学生本性本善的德能显发,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设计理念:
本课以培养具有完美人文素养的人为最终教学目标,以探究性学习促进国学核心概念的构建,以四化为具体的教学指导思想。
本课教学将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看、说、读、悟”等方式感知“孝”的含义。本课的设计理念试图突出三个重:
一、重情境。以情境贯穿始末,层层推进,层层落实。
二、重交流。让学生孝行的知识和能力同步发展。
三、重实践。让学生多思考、探索、实践,引导学生知行合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四、教学流程:
(一)行礼——要求:揖身圆,拜恭敬。
学文前所有学生列队向至圣先师——孔子像三鞠躬。(此举是为了收敛身心,诚意正心,培养尊师向学之心。感念师恩,德泽后人。)
(二)创设情境 话题导文
1、观看故事后回答问题,提出要求:眼到、口到、心到。
《庾冰教子》——东晋大臣庾冰出身于名门,他和哥哥庾亮在当时都很有名望。庾冰曾经做过宰相,总理朝政。庾冰性情谨慎,生活简朴,对子女要求也很严格。又一次,他的儿子庾袭私自向官府借了十匹绢。庾冰知道后非常生气,狠狠地打了儿子一顿。庾冰还自己掏钱买了十匹布,让庾袭送还给官府。由于庾冰的言传身教,他的几个子女长大后都很有出息。①故事主人公是谁? ②故事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③说说你学到了什么?
2、相机引导,点题明义
根据学生回答交流中,点明事情虽小,也不能任意妄为;物品虽轻,亦不能私自藏为己用。否则,让父母担心,让父母蒙羞,不但会伤父母的心,是为不孝,更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那么如何在生活中做好为人子女的本分?如何行孝?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同走进《弟子规》第四课,一起学习前人的教诲,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
(三)熟读成诵
诵读成韵
1、自由读通教文,找出不认识的字,看注音读;可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2、师配乐范读,生感受读文节奏。
3、多种形式读文(集体读、个别读、师生配合读、男女生比读等)适时指导,相机激励
4、集体诵读,进一步强化学生读诵能力并引导学生思考文中讲的是何意。
(四)释文结合 情境插入 依理明义
1、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①释文:事情虽然很小,也不要不和父母商量,擅自做主。如果任性而为,就容易出错,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
②引申:出示情境片段
一小朋友以作弄别人为乐,趁同学坐下不注意时将他的椅子拉开,害同学跌坐在地上,结果这位同学脊椎着地,伤的很严重,造成终身瘫痪。
【说一说】
a、同学们,看了这个片段,请用心想一想,这位小朋友的行为造成了怎样严重的后果? b、他的行为符合《弟子规》中的要求吗? c、他能不能称的上是一个孝顺的孩子呢? d、你今后在生活中将如何去做?
③师小结:
一个小小的动作,造成别人这么大的痛苦,不只是受伤的小朋友要痛苦,还有比他更痛苦的还有他的父母。看到养了十多年的孩子居然变成了这个样子,每次看,相信都是一种煎熬,对其父母也是一生的伤害。
在法律上,父母是子女的第一监护人,对子女负有重大的责任。如果子女任意妄为做错事,父母不但要承担责任,身心也会遭受痛苦,这对子女来说是不孝的行为,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所以请同学们记住:“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从而再次强调“勿擅为乃孝行”并板书。
2、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①释文:不管是家里的公用物品,还是私人物品,即使是很小的东西,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位己用。如果这样做了,父母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②引申:出示情境片段
一位小朋友在商店里看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没有钱买又想占为己有,就用了偷窃的方法来取得,结果店家装有监视器,这样的行为最后被发现而受到处罚。
【说一说】
a、同学们想一想,这位小朋友的行为对吗?为什么?
b、对照《弟子规》中的教言,他做到了吗?
c、同学们觉得他是一个孝顺的孩子吗?
d、如果主人公是你,你将如何补救?
③师小结:
俗话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如果从小就私藏成习,长大了无论在家庭还是社会,也都可能会演化成更严重的恶习,那么缺点、过失也不可能再隐瞒。
所以私藏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就如同小偷,被别人知道,父母也会跟着蒙羞。自己有什么东西也要让父母知道,因为父母对我们子女付出的是全部的爱。如果我们对父母有所隐瞒和保留,他们知道了一定会伤心难过的。再次点明“勿私藏为孝行”并板书。
3、联系生活,实践导行
逢年过节,或者在你过生日的时候,你可能会收到一些礼物,这时的你应该怎么做?
请同学上台展示收受礼物并如何对待处理的过程,相机引导。(当亲戚朋友或是父母的同事送给你礼物的时候,一定要跟父母讲,千万不可以瞒着他们;不要以为那只是个小东西,告不告诉父母都不要紧,反正父母不会要的。要知道告知父母是对父母最起码的尊重!等到年纪稍长,你懂得自己管理自己财物的时候,父母自然会给你独立的空间。让我们谨记教导,不犯和上述小朋友相类似的错误,做一个孝顺的孩子,我们再次集体朗读本文。)
(五)放飞思想 畅所欲言
在生活中,你还能如何去表现你的孝行?
(六)激励实践 升华主题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中,以经典古籍为核心,并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崇高精神和优良美德。《弟子规》更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经典读物。是我们做人依循的标尺,行为规范的准则。我们在今后不断的学习中,不仅要多读诵,更要在生活中去行持,依文观行,努力实践,做一个孝顺、有修养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