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法制教育教学计划和教案

时间:2019-05-12 17:06: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年级法制教育教学计划和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年级法制教育教学计划和教案》。

第一篇:四年级法制教育教学计划和教案

四年级法制教育教学计划

学情分析:

青少年学生是21世纪的建设者,法律素质是青少年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教学目标:

1、通过法制教育,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确保普法任务。

2、增强学生辨别是非,自觉抵制不良诱惑,自我防范能力。

课程要求:

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向学生普及法律基本常识。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

教材的重难点:

重点 ; 国家与法的相关知识。

难点 : 义务教育法的相关知识。

课程实施设想:

1、通过思品课、法律常识课、法制专题讲座,向学生进行系统的,针对性法制教育。

2、通过墙报、宣传橱窗、图片展览等阵地进行宣传教育。

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措施:

1、组织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法律知识辩论等教育活动。

2、挖掘法制教育要素,自然而有机地将法制教育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之中。

评价方法设计:

将现有法制教育与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紧密结合,争做规范学生,创规范班级。

课题:我也是名小公民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公民?什么是中国公民?

2、使学生知道公民必须享有哪些基本权利和义务。

3、知道小学生要当好国家的小主人,做一名合格的公民。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知道什么是公民?什么是中国公民?

知道公民必须享有哪些基本权利和义务。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情境导入观察导入:森林面积缩小,全不气候变暖,物种迅速减少,空气严重污染„„人类要快快重视环境问题,保护这唯一的地球,避免无可挽回的灾难。(电脑出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同学们,这是宇航员在太空看地球时发出的感叹。你们又有怎样的感叹呢?说说你的心理话。向同学们介绍你收集的资料并谈谈你的感受。

1、观察教室四周的资料。

2、展示介绍:出示收集的有关资料,上讲台进行讲解,大胆发表自己的感受。通过设置情境和收集的材料展示,引发学习兴趣和思考。交流收集的环境调查资料。我们怎么办?

二、小组交流:

1什么是公民?什么是中国公民?我们是不是公民?

2我国的公民有哪些权利和义务?找生回答。

三、出示小博士:

学生读小博士的话:

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的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我国宪法规定,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们的国家是人民的国家,同学们年纪虽小,但也都是我国的公民。《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受教育权等各项权利与自由,其中与同学最密切相关的是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四、我们参与:

小组讨论:我们怎样才能当好国家的主人,做一名合格的公民?写一写。

五、展示总结:展示作业 课堂评价:

1、提出评价要求:先自评,再互评。

2、张贴学生作业请学生自己进行讲解、互评。

3、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4、个人评定,小组交流、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的作品。

课题:我的国籍是中国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国籍?

2知道作为中国国籍的公民享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3中国国籍有什么规定?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公民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从而加强公民意识和法治意识。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

(导入新课):在座的各位,你们是公民吗?

(引出站题)

第一站

我们是公民

二、新授:

活动一 何为公民?

公民的含义和中国公民的含义

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受该国法律保护的人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语出宪法)

(由学生看书回答,并集体朗读)

三、辨一辨

活动二

公民与人民是一样的吗?(学生说说,老师概括)

说一说:什么是国籍?公民是如何取得国籍的?(学生思考后作答,得出)

国籍的含义以及公民取得国籍的方式

国籍是判断一个人属于某个国家的根据。

公民取得国籍的方式:

原始国籍: 以出生的方式取得

继有国籍: 以申请加入的方式取得

公民国籍的丧失:

自愿丧失:

自动放弃

申请解除

非自愿丧失: 得外失内

法律剥夺

想一想:根据公民取得国籍的方式,那你们知道哪些人是我国公民吗?(引出)中国公民的范围——我国社会的全体成员

1、播放一组图片,配京剧《我是中国人》(感受祖国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师:好,我来考考大家的观察能力,在图中,你看到了哪些人物?

3、生答:军人、运动员、宇航员、建筑工人,三轮车夫、环卫工人、服务员、国家领导人等。

4、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今年是我们伟大的祖国建国60周年,60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这些成绩的取得,除了党的正确领导之外,也与各行各业的人们兢兢业业、尽职尽责是分不开的,正是他们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才使我国日益走向繁荣富强。我们与图中人物相比虽然身份不同、职业不同,也还没有像他们中的某些人一样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我们和他们一样都有一个共同的社会角色,那就是中国公民。什么是公民?公民最重要的特征是什么?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公民意识呢?

师:公民与人民只有一字之差,是否是相同的概念呢?如果不同,又有什么样的区别和联系?

四、连一连

让我们看一组图片。

1、展示图

(公民与人民辨析)

(1)图中人物是否都是中国公民,为什么?

生:图中人物都是中国公民。因为我国宪法规定:凡是具有中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这就是说,不论其年龄、性别、出身、职业、民族、种族、宗教信仰等,只要具备中国国籍都是中国公民,都受到我国法律的保护。

师:大家说对不对?(板书:具有中国国籍)(2)图中人物都是中国人民吗?为什么?

生:图中人物不都是我国人民。右图那些被审判的人不属于我国人民。因为他们的言损害了国家利益或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他们的不良言行使他们和人民群众之间形成了对立的关系,是敌人不是人民。

师:大家有没有不同意见?没有,可见,公民与人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公民是个法律概念,是指具有国国籍,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人,是指全体社会成员。人民是个政治概念,是指对社会发展其推动作用的大多数。在我国现阶段是指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从范围看:公民范围大还是人民的范围大?

2、展示图(未成名公民与成年公民享有权利有区别)

(1)图中人物是不是我国公民?是,因为公民不受年龄限制。

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既然都是我国公民,为什么未满18周岁的公民不享有选举权呢?

生:因为我国法律规定,18周岁是成年与未成年人的法定界限。年满18周岁意味着生理智力趋于成熟,能对自己的行为负法律责任,所以,我国法律赋予18周岁公民以选举权。

课题:我是未成年人

教学目标:

1什么年龄是成年人?什么是未成年人?

2树立自我保护和法律保护意识及能力,敢于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3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能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会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教学重点、难点:

树立自我保护和法律保护意识及能力,敢于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什么是未成年人?什么是成年人?以什么年龄为分界?

板书课题

二:口述学习目标

自己看书,思考:什么是未成年人?什么是成年人?以什么年龄为分界各享有什么权利?未成年权益法有哪些?

三、自主学习:

我国法律规定,18周岁是成年与未成年人的法定界限。满18周岁意味着生理、智力趋于成熟,能对自己的行为负法律责任,所以,我国法律赋予18周岁公民以选举权。《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四、学生交流回答:

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受到来自哪些方面的侵害?(学)

师: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随时随地遇到来自各个方面的不同的侵害,当我们遇到这些侵害时,只有正确应对,才能保护好自己,避免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共同交流:如果你遇到了上述侵害时,会如何应对?学生交流略

刚才我们所说的这些侵害行为,都是一些相对轻微的民事侵害,可以采用这些办法来保护自己:

1、宣传法

识,进

教育。

2、协商。

3、调解。

4、借助法律的威力制止侵害。

教师补充: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在平时就应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争取做到防患于未然才对。

环节二:紧急预案

如果我们遇到了非常严重和危急的侵害行为时,又该怎样保护自己呢?我们先来看一下中学生媛媛的遭遇。

改编的中学生案例:初二女生媛媛傍晚回家路上,突遇一持刀歹徒要抢劫她的手机,为保住手机,她拼命反抗。在反抗过程中,歹徒将其连捅两刀。媛媛最终因失血过多死亡。

共同交流:如果是你,遇到歹徒正在对你行凶,会怎么做?学生讨论后回答。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正当防卫”时,教师补充进行补充:

教师补充讲解:关于正当防卫: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实施正当防卫必须同时符合以下四个条件:

第一、只有在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 第二、必须是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时候;

第三、必须是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防卫,而不能对无关的第三者实施;

第四、正当防卫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能阻止对方对自己的侵害),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五、师引导学习:

利用课余时间编一本《自我保护手册》,进一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板书设计

我是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保护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课题:遵守交通规则,安全使用家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交通安全与使用家电安全问题对我们的重要性;

2、掌握必要的交通安全和使用家电安全基础知识,确保安全;

3、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养成正确使用家电的良好生活习惯;

教学准备:

搜集一些交通图片和常见家电的使用说明书。

教学过程:

一、遵守交通规则

1、故事激趣,引入活动

放故事录音:“丁丁今年刚满七岁,可爸爸还是不放心他一个人上街,说他不会走路。”丁丁很不高兴,撅着嘴说:“谁说的,我不但会走路,而且会跑呢!不信,我跑给你看。”爸爸笑着摇着头:“我不是说你没学会走路,是说你还没学会在马路上走路。”丁丁奇怪的问道:”在马路上走路还用学吗?”爸爸点点头,说:“是的,不但要学,而且应该记住一些规定。”

这些规定是交通规则,我们应该怎样记住交通规则呢?这就是今天学习的新内容(板书:自觉遵守交通规则).2、认识交通信号灯。(出示交通信号课件)同学们,你们知道红灯、绿灯、黄灯各表示什意思吗?(学生说出后引导条理语言: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了解走路规范.(课件出示三图)

3、小朋友怎样走路才能最安全?联系身边发生的事与小朋友讨论。

①把小朋友身边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增强安全意识。

②小组讨论后得出:走规定路线,看交通指挥灯,不看书不乱跑,不爬栏不玩耍。

4、礼貌候车,学拦“出租车”。

听故事:《徐特立爷爷排队候车的故事》

②学生听后,说说应该怎样候车?(像徐特立爷爷那样排队候车,不挤不抢)

③情景表演:学拦“出租车”。(引导学生懂得:站在人行道,对车挥挥手,话语要礼貌,双方都喜欢)

二、安全使用家电

1、认一认书上呈现的各种家用电器,说一说:自己家里有哪些家用电器?各有什么作用?

2、小组交流

(1)

家用电器使用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2)把自己知道的使用电器的安全注意事项写在书本“我还知道”栏里,再说给大家听听。

(3)教师归纳:使用家电前要看懂说明书;有些家电使用时人不能离开;使用后要注意关闭电源。

3、辨析

(1)仔细看看书上的几种操作方法,评一评,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2)集体朗读“提示”内容,明确正确的操作事项

(3)评一评,自己安全使用家电吗?平时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哪些做法需要改正?

4、课外延伸:

回家与父母、家人一起阅读家电使用说明书,对照有关条目,检查自己平时操作是否正确,有哪些行为需要改进。触电的预防与急救

1、知道电压与安全电压的基础知识,了解造成触电事故的一些原因和防止触电的方法。

2.学会一些基本的发生触电事故的应急措施。3能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安全用电的基本原则。

三、回顾所学,教师总结

课题:校园安全

教学目标:

让学生知道在课间活动、体育课、参加校园劳动应该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学会防止危险的发生。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学会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爱学习、爱劳动,是充满生机的新一代。我们在党的温暖的阳光下成长,在老师的悉心哺育下一天天成熟。我们是肩负重任、跨世纪的新苗。可是,我们却经常听到一些无端横祸向我们小学生飞来的噩耗;看到一些触目惊心、惨不忍睹的灾难在我们身边发生。同学们白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学习安全知识,保证校内活动的安全是很重要的。

(二)出示四幅关于校园活动的漫画,分组讨论:

1、你们在使用学具时发生过那些危险?还有哪些不够安全的,如何防止危险?

2、课间活动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呢?

3、你们在体育课上的着装安全吗?你参加的哪些运动具有危险性呢?

4、你知道参加校园劳动时,应当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吗?

(三)学生进行选择题比赛

1.下课了,不能干什么:

①打球。②追赶打闹。③跳绳。

2.哪些东西不准带进校门:

①皮球。②三角尺。③利器、易燃物品。

3.哪种行为不对:

①跳高、跳远。②攀越围墙、滑楼梯。③翻单杠、荡秋千。

4.上下楼梯怎样行:

①右行。②左行。③左右行都可以。

师说:同学们都很聪明,那就希望同学们在学校能自觉遵守安全规则。

(四)小品:同学之间

(五)小组学习并操练自救常识。

A、参加室内活动,要牢记安全出口的标志及方位。遇到火灾不慌乱,服从指挥,保护要害,弯腰撤离。

B、人多混乱时,要靠在墙壁或固定物,加强自我保护。

(六)教师小结

学校安全人人讲,安全学校个个赞。安全知识时时记,注意安全处处提。

愿同学们乘上安全之舟,扬起生命之帆,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

课题:马路上的安全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什么是道路交通,理解遵守道路交通意义和重要性,明确每个人都要牢固的树立安全意识;明白一个人的安全每天都是从零开始的。

2、通过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能以实际行动遵守交通规则,做安全的小使者。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懂得过马路该注意的问题。

教学过程:

教师语:同学们你们每天上学、放学都要走马路;都有要经过“十字”路口和“三叉”路口,当你行进是都是否留心和注意过往的车辆;是否用心观察地形呢?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在日常生中应注意什么。

(一)学生途经情况分析。

我们班共有22名走读同学,每天上学放学都要经过马路。因此,同学们每天如掉以轻心、存在侥幸心理的话,随时都会发生交通故事的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二)在路上要注意的问题。

1、道路行驶要靠右行,都要配戴小黄帽,不能随心所欲忽左忽右,走路要眼看前方,排纵队,不能互相并排行走,更不能在路上追路、嬉戏。

2、不能追逐车辆或向车上投掷物品,如:石子、泥团、饮料瓶等,不能随便搭乘过往的车辆。

3、通过“十字”路口或“三叉”路口的同学,每次都要高度的警惕一定要做到“四个环节”即:一停、二看、三想、四通过。

4、带领全班同学到校门口的“十字”路口进行实地观察并演练。

(三)课堂发言。

1、由学生自由发言讲路上经历,让他们自己表述存有安隐患的地方。

2、请同学们自己发言相互评议谁在要路上做的好,谁做的还不够。

3、今后该怎样做。

课题:安全与我同行

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各种交通信号、标志的作用。

教学重点:

各种交通信号、标志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你在生活中知道哪些交通法规,认识哪些交通标志?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习各种交通标志。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请学生拿出各种标志。

学习其他交通标志。

二、学习交通法规,指导学生阅读

1.互相交流、介绍。

2.请学生介绍。

学生说一说各种标志的意义。

课题: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

教学过程:

问题情景设计:

怎样才能让自己生活的更安全呢?

一、教师谈话。

二、家中的自我保护。

三、学校中的自我保护。

四、外出旅游中的自我保护。

五、小结。

学习家中自我保护的方法。

学习学校中自我保护的方法。

学习外出旅游中自我保护的方法。

课题:纪律帮了我们

教学目标:

让学生明确纪律的意义,明白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

纪律的含义。

教学过程:

问题情景设计

大家知道什么是纪律吗?

一、什么是纪律?

为维护集体利益,并保证工作进行而要求成员必须遵守的规章名文。

二、与我们密切联系的法规。

纪律:学校纪律,考试纪律,集合纪律,劳动纪律等。

法律:义务教育法,国旗法。

学生理解纪律的定义。

了解与我们联系密切的法规。

课题:小学生知法守法

教学目标:

教育学生在社会上要遵纪守法,懂得要从遵纪做起。

教学重难点:

守法先从守纪做起。

教学过程:

问题情景设计

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好少年——张小强,那么他是怎样做的呢?

一、导题

二、讲述故事,激情明理。

三、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四、师生共议,明确道理。

五、学生议论,教师小结。

六、拓宽知识,深化明理。

学生听故事,讨论故事中的道理。

学生互相讨论,明确故事中的道理。

第二篇:四年级安全法制教育教学计划

四年级法制教育教学计划

四年级 黄学美

一、学生情况分析

模仿力强,接受新事物快,而且他们的性格、世界观正处于可塑性阶段。因而这一时期对他们进行行为规范,安全自救,生命历程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本学期四年级共有学生29人,他们来自大同村,这就造就了他们原来的学习基础和习惯,知识水平,思想品德等有很大差异。存在着一些不足,优差悬殊较大,存在着严重的两极分化,一部分接受能力偏低的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上课听讲走神,爱摆弄小东西,思想开“小车”,作业态度不端正,书写质量差,拖拉现象严重。总体说来,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的兴趣较高,但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还需要进一步培养。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这方面有待强化,切实维护在校学生的合法权益。使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好品德。

二、教材分析

小学法制教育要对学生进行法律启蒙教育,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向学生普及有关法律的基本常识,培养他们的爱国意识、交通安全意识、环境保护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品德。

本教材着重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教育,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守法用法意识,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使学生明辨是非,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

三、基本要求

(一)实行法制教育进课堂。保证每个学生在小学学习期间都能接受一次系统的法制教育,真正做到教学有计划、学习有教材、任课有教师、课时有保证“四落实”。

(二)在课时安排上,要与有关学科相结合,要组织学生进行测试。同时,要坚持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组织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法制实践活动。

三、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帮助学生学会保护自己。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不测与灾害;

3、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的珍贵,从而珍爱生命。

四、教学重难点:

1、向学生普及有关法律的基本常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交通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使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好品德。

2、着重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教育。学习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理论,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守法用法意识;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

五、教学措施

1、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印发的有关安全教育的各种规章制度,增强学生学习、执行规范守则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切实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

2、认真上好每一节安全法制教育课,力求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3、围绕“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这一主题,开展上学、放学安全教育。教育学生在上学或放学回家的路上,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在马路上停留、玩耍及做游戏,要沿马路边缘行走,不随意攀爬马路边的树木及后坎,不随意横穿马路。

4、将安全工作纳入班级管理中的常规工作,切实抓好班级学生的安全教育的教学工作。

5、强调课间文明休息,不在教室、过道追逐打闹,有秩序的进出教室,不随意上教学楼的二楼、三楼,不爬球杆、铁门、围墙等。

6、不能带刀或其他尖锐器物等危险物品进校,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刀、剪等,不在校园内玩水、玩火等。指导学生扫除,监督学生注意安全。

7、在日常教育活动中,随时针对一切突发事件向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同时强调学生不做危险性游戏,课间休息注意避免

运动受伤,在运动和游戏时,教育学生注意规则,按顺序进行,避免撞伤。

六、教学安排

教 学 内 容 周次 幸福的家庭 温馨的港湾 1--3 依法收养 人间有爱 5--7 区分自己他人财产 占有不等于所有增强防范意识 远离违法犯罪 12--14 依法诉讼 保护权益 15--16 保护野生动物 爱护人类朋友 17--18

8--11

第三篇:四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师:

第1课

我也是名小公民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公民?什么是中国公民?

2、使学生知道公民必须享有哪些基本权利和义务。

3、知道小学生要当好国家的小主人,做一名合格的公民。

教学重点:

知道公民必须享有哪些基本权利和义务。

教学难点:

学生知道什么是公民?什么是中国公民?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

情境导入观察导入:森林面积缩小,全不气候变暖,物种迅速减少,空气严重污染……人类要快快重视环境问题,保护这唯一的地球,避免无可挽回的灾难。(电脑出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同学们,这是宇航员在太空看地球时发出的感叹。你们又有怎样的感叹呢说说你的心理

话。向同学们介绍你收集的资料并谈谈你的感受。

1、观察教室四周的资料。

2、展示介绍:出示收集的有关资料,上讲台进行讲解,大胆发表自己的感受。通过设置情境和收集的材料展示,引发学习兴趣和思考。交流收集的环境调查资料。我们怎么办?

二、小组交流:

1、什么是公民?什么是中国公民?我们是不是公民?

2、我国的公民有哪些权利和义务?找学生回答。

三、出示小博士

学生读小博士的话:

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的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我国宪法规定,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们的国家是人民的国家,同学们年纪虽小,但也都是我国的公民。

《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受教育权等各项权利与自由,其中与同学最密切相关的是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四、我们参与:

小组讨论:我们怎样才能当好国家的主人,做一名合格的公民?写一写。

五、展示总结:展示作业

课堂评价:

1、提出评价要求:先自评,再互评。

2、张贴学生作业请学生自己进行讲解、互评。

3、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4、个人评定,小组交流、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的作品。

第2课

我是未成年人

教学目标:

1、什么年龄是成年人?什么是未成年人?

2、树立自我保护和法律保护意识及能力,敢于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3、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能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会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教学重点难点:

树立自我保护和法律保护意识及能力,敢于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什么是未成年人?什么是成年人?以什么年龄为分界?板书课题

二、口述学习目标

自己看书,思考:什么是未成年人?什么是成年人?以什么年龄为分界?各享有什么权利?未成年权益法有哪些?

三、自主学习

我国法律规定,18周岁是成年与未成年人的法定界限。满18周岁意味着生理、智力趋于成熟,能对自己的行为负法律责任,所以,我国法律赋予18周岁公民以选举权。《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四、学生交流回答

兵来将挡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受到来自哪些方面的侵害?(学生发言)

师: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随时随地遇到来自各个方面的不同的侵害,当我们遇到这些侵害时,只有正确应对,才能保护好自己,避免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共同交流:如果你遇到了上述侵害时,会如何应对?学生交流略。

刚才我们所说的这些侵害行为,都是一些相对轻微的民事侵害,可以采用这些办法来保护自己:

1、宣传法律知识,进行法制教育。

2、协商。

3、调解。

4、借助法律的威力制止侵害。

教师补充: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在平时就应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争取做到防患于未然才对。

五、紧急预案

如果我们遇到了非常严重和危急的侵害行为时,又该怎样保护自己呢?我们先来看一下中学生媛媛的遭遇。改编的中学生案例:初二女生媛媛傍晚回家路上,突遇一持刀歹徒要抢劫她的手机,为保住手机,她拼命反抗。在反抗过程中,歹徒将其连捅两刀。媛媛最终因失血过多死亡。

共同交流:如果是你,遇到歹徒正在对你行凶,会怎么做?学生讨论后回答。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正当防卫”时,教师补充进行补充。

教师补充讲解:关于正当防卫: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实施正当防卫必须同时符合以下四个条件:

第一、只有在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

第二、必须是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时候;

第三、必须是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防卫,而不能对无关的第三者实施;

第四、正当防卫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能阻止对方对自己的侵害),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第3课

遵守交通规则,安全使用家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交通安全与使用家电安全问题对我们的重要性;

2、掌握必要的交通安全和使用家电安全基础知识,确保安全;

3、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养成正确使用家电的良好生活习惯。

教学准备:

搜集一些交通图片和常见家电的使用说明书

教学过程:

一、遵守交通规则

1、故事激趣,引入活动

放故事录音:“丁丁今年刚满七岁,可爸爸还是不放心他一个人上街,说他不会走路。”丁丁很不高兴,撅着嘴说:“谁说的,我不但会走路,而且会跑呢!不信,我跑给你看。”爸爸笑着摇着头:“我不是说你没学会走路,是说你还没学会在马路上走路。”丁丁奇怪的问道:”在马路上走路还用学吗?”爸爸点点头,说:“是的,不但要学,而且应该记住一些规定。”

这些规定是交通规则,我们应该怎样记住交通规则呢?这就是今天学习的新内容(板书:

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2、认识交通信号灯。

(出示交通信号课件)同学们,你们知道红灯、绿灯、黄灯各表示什意思吗?(学生说出后引导条理语言: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了解走路规范。(课件出示三图)

3、小朋友怎样走路才能最安全?

联系身边发生的事与小朋友讨论。

①把小朋友身边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增强安全意识。

②小组讨论后得出:走规定路线,看交通指挥灯,不看书不乱跑,不爬栏不玩耍。

4、礼貌候车,学拦“出租车”。

①听故事:《徐特立爷爷排队候车的故事》

②学生听后,说说应该怎样候车?(像徐特立爷爷那样排队候车,不挤不抢)

③情景表演:学拦“出租车”。(引导学生懂得:站在人行道,对车挥挥手,话语要礼貌,双方都喜欢)

二、安全使用家电

1、认一认书上呈现的各种家用电器,说一说:自己家里有哪些家用电器?各有什么作用?

2、小组交流

(1)家用电器使用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2)把自己知道的使用电器的安全注意事项写在书本“我还知道”栏里,再说给大家听听。

(3)教师归纳:使用家电前要看懂说明书;有些家电使用时人不能离开;使用后要注意关闭电源。

3、辨析

(1)仔细看看书上的几种操作方法,评一评,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2)集体朗读“提示”内容,明确正确的操作事项

(3)评一评,自己安全使用家电吗?平时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哪些做法需要改正?

4、课外延伸:

回家与父母、家人一起阅读家电使用说明书,对照有关条目,检查自己平时操作是否正确,有哪些行为需要改进。触电的预防与急救:

1、知道电压与安全电压的基础知识,了解造成触电事故的一些原因和防止触电的方法。

2、学会一些基本的发生触电事故的应急措施。

3、能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安全用电的基本原则。

三、回顾所学,教师总结

第4课

知识改变人生

教育助人成才

教学目标:

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受到法律的保护,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教学重难点:

1、法律保护公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

2、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教学准备:

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受教育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引言:公民的受教育权受到法律的保护

1、受教育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和国家的兴衰

2、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

(1)义务教育制度保护少年儿童少教育的权利

(2)全社会都要保证少年儿童实现受教育的权利

二、法律保护公民平等的享有受教育权

1、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2、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

(1)女孩和男孩一样有平等的受教育权

(2)家长必须保护儿童的受教育权

3、什么是义务教育?

国家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

二、国家、学校保障残疾儿童和青少年受教育的权利

1、学校保护

2、国家保护

第5课

这些行为要不得---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教学目标:

不良行为习惯任其发展下去,会导致犯罪,学校的教育和斑竹是十分必要的,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有效途径。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随意旷课和私自拿别人的东西。有的学生认为旷课是自己的事,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违规行为;有些孩子和家长认为私自拿别人的东西是小事,没有认识到这时一种不良行为。这些都是坏习惯,任其发展下去

教学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预防犯罪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引言

1、坏习惯是一天天养成的2、未成年人只有从小远离不良行为,才能预防犯罪

二、不能让孩子旷课

1、对于学生逃学、教师要及时通知家长

2、家长对于学生逃学、要及时进行教育、加以制止

三、警察把学生找回家

1、未成年人不允许擅自外出夜不归宿

2、未成年人离家出走,监护人要及时查找

四、不能嫌父母和老师管的严

1、家长和教师有义务教育好未成年人

2、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放任不管是违法行为

第6课

公民的责任与义务

教学目标:

1、是学生懂得:维护公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和共同意愿;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2、公民有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公民有纳税的义务。

教学重点:

维护公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教学过程:

一、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1、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各省,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地区都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宪法》规定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

3、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个民族的团结是宪法规定的公民应尽的基本义务。

二、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1、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毛泽东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

3、任何公民不能牺牲国家利益来换取个人好处,否则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三、依法纳税是义务

1、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2、税收是国家对于社会财富的再分配。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未成年人作为国家小公民,也可能成为纳税人。

四、课后作业

手抄报——“依法纳税是义务”

第7课

父母抚养是义务

教学目标:

1、父母作为监护人,要承担很多责任;

2、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有虐待行为的,法律可剥夺其监护资格;

3、父母有管教子女的权利。

教学重点:

1、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不因父母的离婚而消除。

2、虐待是家庭中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违反监护责任的恶劣表现。

教学过程:

一、父母离婚义务在1、《婚姻法》规定,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不因父母的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有父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的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2、父母作为监护人,要承担很多的职责。

二、打骂虐待不合法

1、虐待是家庭中父母或是其他监护人违反监护责任的恶劣表现。

2、虐待主要是表现为各种对身体和精神折磨,并且是一贯性的行为。

3、父母有管教子女的权利

三、课后作业

手抄报——“父母抚养是义务”

第8课

学法、懂法、守法

教学目标:

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了解未成年人不良行为有哪些并进行预防。

教学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学过程:

一、引言:

同学们都有十一、二岁了,相信大家都会判断是非对错,可是,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未成年人因为一时的糊涂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呢?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率有增无减,面对这个沉重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深思呢?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1999年6月28日由第九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次会议通过的,1999年11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二、主要内容

1、阐述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

(1)犯罪呈低龄化趋势

(2)社会闲散青少年犯罪突出

(3)在校学生作案逐年递增

(4)犯罪的类型复杂

2、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1)社会的因素

(2)家庭的因素

(3)学生的心理因素

3、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从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开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

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

(1)旷课、夜不归宿;

(2)带管制道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9)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那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违法犯罪事实。

4、针对案例相互交流

例:湖北某缔结连发生8起家庭被盗、商店被撬案件,现场不留痕迹,作案手法高超。经侦破,这伙神出鬼没的作案团伙是由21名13岁左右的初中学生组成。这些人有的从8、9岁就染有不良习气,但又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矫正,最终走向犯罪。

请同学们针对这个案例,分组讨论并总结,最后每组推选一人发表意见。

5、教师总结: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抓好两“小”,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

三、教师寄语: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接班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生行为的准则,应努力做到。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做到:自尊自爱,注重小学生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将来我们才能成为一名遵纪守法,对社会有用的好公民。

四、布置作业

大家就本节课写一篇日记,谈谈自己学习本课的感想,你受到了哪些启发,应如何做一个知法守法的青少年等。

第四篇:四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四 年 级 法 制 教 案

教 师:

第1课 我也是名小公民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公民?什么是中国公民?

2、使学生知道公民必须享有哪些基本权利和义务。

3、知道小学生要当好国家的小主人,做一名合格的公民。教学重点:

知道公民必须享有哪些基本权利和义务。教学难点:

学生知道什么是公民?什么是中国公民?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

情境导入观察导入:森林面积缩小,全不气候变暖,物种迅速减少,空气严重污染……人类要快快重视环境问题,保护这唯一的地球,避免无可挽回的灾难。(电脑出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同学们,这是宇航员在太空看地球时发出的感叹。你们又有怎样的感叹呢说说你的心理 话。向同学们介绍你收集的资料并谈谈你的感受。

1、观察教室四周的资料。

2、展示介绍:出示收集的有关资料,上讲台进行讲解,大胆发表自己的感受。通过设置情境和收集的材料展示,引发学习兴趣和思考。交流收集的环境调查资料。我们怎么办?

二、小组交流:

1、什么是公民?什么是中国公民?我们是不是公民?

2、我国的公民有哪些权利和义务?找学生回答。

三、出示小博士 学生读小博士的话:

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的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我国宪法规定,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们的国家是人民的国家,同学们年纪虽小,但也都是我国的公民。

《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受教育权等各项权利与自由,其中与同学最密切相关的是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四、我们参与:

小组讨论:我们怎样才能当好国家的主人,做一名合格的公民?写一写。

五、展示总结:展示作业 课堂评价:

1、提出评价要求:先自评,再互评。

2、张贴学生作业请学生自己进行讲解、互评。

3、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4、个人评定,小组交流、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的作品。

第2课 我是未成年人

教学目标:

1、什么年龄是成年人?什么是未成年人?

2、树立自我保护和法律保护意识及能力,敢于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3、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能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会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教学重点难点:

树立自我保护和法律保护意识及能力,敢于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什么是未成年人?什么是成年人?以什么年龄为分界?板书课题

二、口述学习目标

自己看书,思考:什么是未成年人?什么是成年人?以什么年龄为分界?各享有什么权利?未成年权益法有哪些?

三、自主学习

我国法律规定,18周岁是成年与未成年人的法定界限。满18周岁意味着生理、智力趋于成熟,能对自己的行为负法律责任,所以,我国法律赋予18周岁公民以选举权。《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四、学生交流回答 兵来将挡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受到来自哪些方面的侵害?(学生发言)

师: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随时随地遇到来自各个方面的不同的侵害,当我们遇到这些侵害时,只有正确应对,才能保护好自己,避免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共同交流:如果你遇到了上述侵害时,会如何应对?学生交流略。

刚才我们所说的这些侵害行为,都是一些相对轻微的民事侵害,可以采用这些办法来保护自己:

1、宣传法律知识,进行法制教育。

2、协商。

3、调解。

4、借助法律的威力制止侵害。

教师补充: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在平时就应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争取做到防患于未然才对。

五、紧急预案

如果我们遇到了非常严重和危急的侵害行为时,又该怎样保护自己呢?我们先来看一下中学生媛媛的遭遇。改编的中学生案例:初二女生媛媛傍晚回家路上,突遇一持刀歹徒要抢劫她的手机,为保住手机,她拼命反抗。在反抗过程中,歹徒将其连捅两刀。媛媛最终因失血过多死亡。共同交流:如果是你,遇到歹徒正在对你行凶,会怎么做?学生讨论后回答。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正当防卫”时,教师补充进行补充。

教师补充讲解:关于正当防卫: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实施正当防卫必须同时符合以下四个条件:

第一、只有在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

第二、必须是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时候;

第三、必须是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防卫,而不能对无关的第三者实施;

第四、正当防卫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能阻止对方对自己的侵害),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第3课 遵守交通规则,安全使用家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交通安全与使用家电安全问题对我们的重要性;

2、掌握必要的交通安全和使用家电安全基础知识,确保安全;

3、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养成正确使用家电的良好生活习惯。教学准备:

搜集一些交通图片和常见家电的使用说明书 教学过程:

一、遵守交通规则

1、故事激趣,引入活动

放故事录音:“丁丁今年刚满七岁,可爸爸还是不放心他一个人上街,说他不会走路。”丁丁很不高兴,撅着嘴说:“谁说的,我不但会走路,而且会跑呢!不信,我跑给你看。”爸爸笑着摇着头:“我不是说你没学会走路,是说你还没学会在马路上走路。”丁丁奇怪的问道:”在马路上走路还用学吗?”爸爸点点头,说:“是的,不但要学,而且应该记住一些规定。”

这些规定是交通规则,我们应该怎样记住交通规则呢?这就是今天学习的新内容(板书: 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2、认识交通信号灯。(出示交通信号课件)同学们,你们知道红灯、绿灯、黄灯各表示什意思吗?(学生说出后引导条理语言: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了解走路规范。(课件出示三图)

3、小朋友怎样走路才能最安全? 联系身边发生的事与小朋友讨论。

①把小朋友身边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增强安全意识。②小组讨论后得出:走规定路线, 看交通指挥灯,不看书不乱跑, 不爬栏不玩耍。

4、礼貌候车,学拦“出租车”。

①听故事:《徐特立爷爷排队候车的故事》

②学生听后,说说应该怎样候车?(像徐特立爷爷那样排队候车,不挤不抢)

③情景表演:学拦“出租车”。(引导学生懂得:站在人行道,对车挥挥手,话语要礼貌,双方都喜欢)

二、安全使用家电

1、认一认书上呈现的各种家用电器,说一说:自己家里有哪些家用电器?各有什么作用?

2、小组交流

(1)家用电器使用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2)把自己知道的使用电器的安全注意事项写在书本“我还知道”栏里,再说给大家听听。

(3)教师归纳:使用家电前要看懂说明书;有些家电使用时人不能离开;使用后要注意关闭电源。

3、辨析(1)仔细看看书上的几种操作方法,评一评,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2)集体朗读“提示”内容,明确正确的操作事项(3)评一评,自己安全使用家电吗?平时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哪些做法需要改正?

4、课外延伸:

回家与父母、家人一起阅读家电使用说明书,对照有关条目,检查自己平时操作是否正确,有哪些行为需要改进。触电的预防与急救:

1、知道电压与安全电压的基础知识,了解造成触电事故的一些原因和防止触电的方法。

2、学会一些基本的发生触电事故的应急措施。

3、能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安全用电的基本原则。

三、回顾所学,教师总结

第4课 知识改变人生 教育助人成才

教学目标:

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受到法律的保护,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教学重难点:

1、法律保护公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

2、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教学准备:

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受教育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引言:公民的受教育权受到法律的保护

1、受教育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和国家的兴衰

2、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1)义务教育制度保护少年儿童少教育的权利(2)全社会都要保证少年儿童实现受教育的权利

二、法律保护公民平等的享有受教育权

1、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2、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1)女孩和男孩一样有平等的受教育权(2)家长必须保护儿童的受教育权

3、什么是义务教育? 国家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

二、国家、学校保障残疾儿童和青少年受教育的权利

1、学校保护

2、国家保护

第5课 这些行为要不得---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教学目标:

不良行为习惯任其发展下去,会导致犯罪,学校的教育和斑竹是十分必要的,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有效途径。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随意旷课和私自拿别人的东西。有的学生认为旷课是自己的事,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违规行为;有些孩子和家长认为私自拿别人的东西是小事,没有认识到这时一种不良行为。这些都是坏习惯,任其发展下去

教学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预防犯罪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引言

1、坏习惯是一天天养成的

2、未成年人只有从小远离不良行为,才能预防犯罪

二、不能让孩子旷课

1、对于学生逃学、教师要及时通知家长

2、家长对于学生逃学、要及时进行教育、加以制止

三、警察把学生找回家

1、未成年人不允许擅自外出夜不归宿

2、未成年人离家出走,监护人要及时查找

四、不能嫌父母和老师管的严

1、家长和教师有义务教育好未成年人

2、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放任不管是违法行为

第6课 公民的责任与义务

教学目标:

1、是学生懂得:维护公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和共同意愿;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2、公民有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公民有纳税的义务。

教学重点:

维护公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公民应尽的义务。教学过程:

一、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1、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各省,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地区都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宪法》规定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

3、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个民族的团结是宪法规定的公民应尽的基本义务。

二、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1、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毛泽东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

3、任何公民不能牺牲国家利益来换取个人好处,否则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三、依法纳税是义务

1、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2、税收是国家对于社会财富的再分配。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未成年人作为国家小公民,也可能成为纳税人。

四、课后作业

手抄报——“依法纳税是义务”

第7课 父母抚养是义务

教学目标:

1、父母作为监护人,要承担很多责任;

2、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有虐待行为的,法律可剥夺其监护资格;

3、父母有管教子女的权利。教学重点:

1、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不因父母的离婚而消除。

2、虐待是家庭中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违反监护责任的恶劣表现。

教学过程:

一、父母离婚义务在

1、《婚姻法》规定,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不因父母的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有父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的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2、父母作为监护人,要承担很多的职责。

二、打骂虐待不合法

1、虐待是家庭中父母或是其他监护人违反监护责任的恶劣表现。

2、虐待主要是表现为各种对身体和精神折磨,并且是一贯性的行为。

3、父母有管教子女的权利

三、课后作业

手抄报——“父母抚养是义务”

第8课 学法、懂法、守法

教学目标:

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了解未成年人不良行为有哪些并进行预防。

教学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教学过程:

一、引言:

同学们都有十一、二岁了,相信大家都会判断是非对错,可是,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未成年人因为一时的糊涂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呢?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率有增无减,面对这个沉重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深思呢?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1999年6月28日由第九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次会议通过的,1999年11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二、主要内容

1、阐述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1)犯罪呈低龄化趋势(2)社会闲散青少年犯罪突出(3)在校学生作案逐年递增(4)犯罪的类型复杂

2、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1)社会的因素(2)家庭的因素(3)学生的心理因素

3、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从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开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

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1)旷课、夜不归宿;(2)带管制道具;(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9)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那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违法犯罪事实。

4、针对案例相互交流

例:湖北某缔结连发生8起家庭被盗、商店被撬案件,现场不留痕迹,作案手法高超。经侦破,这伙神出鬼没的作案团伙是由21名13岁左右的初中学生组成。这些人有的从8、9岁就染有不良习气,但又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矫正,最终走向犯罪。

请同学们针对这个案例,分组讨论并总结,最后每组推选一人发表意见。

5、教师总结: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抓好两“小”,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

三、教师寄语: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接班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生行为的准则,应努力做到。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做到:自尊自爱,注重小学生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将来我们才能成为一名遵纪守法,对社会有用的好公民。

四、布置作业

大家就本节课写一篇日记,谈谈自己学习本课的感想,你受到了哪些启发,应如何做一个知法守法的青少年等。

第五篇:小学四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遵纪守法 从我做起

法 制 教 育 教 案

小学四年级

第一单元 知法守法

教学目的

通过张小强学法、知法、守法的事例,教育学生在社会上要遵纪守法,并懂得首先要从遵纪做起。

教学要点

1.学习张小强学法、知法、守法,并懂得守法首先要从遵守纪律做起。2.做遵纪守法的好少年。

教学准备

1.结合课文内容绘制挂图2幅。

2.课前搜集一些关于论述纪律与自由的格言名句。3.幻灯字幕3幅,录音机,录音带。4.学生思想状况分析:

①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对 “ 知法守法 ” 的深刻理解。②个别学生不能自觉遵纪守法。

教学过程

一、导题:

同学们,讲课之前,老师向你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在马路上行走,有人欺侮了你,你会怎么办?回答得很好,我们当中有些人表现出了一种无畏的英雄气概,但这并不是最理想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如果遇到拦路抢劫的事,我们最好能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少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八课--《知法守法》。板书课题:《知法守法》一课向我们介绍了用法律保护自己,不违犯法律的好少年--张小强,那么,张小强是怎样做的呢?请听故事。

二、讲述故事,激情明理:

1.创设情境、讲述故事。(放录音配乐,边讲边出示挂图。)2.提出问题,引导明理:问题:(投影字幕)

①当别人对小强强行搜身时,小强是怎样做的?

②小强为什么不让哥哥去报复?如果去报复后会造成什么后果? ③小强为什么能受到别人的称赞? 3.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4.师生共议,明确道理。学生议论,教师小结。

小结:①小强在被别人拦住,遭受恐吓的时候,并没有被吓倒,他勇敢地站在那里,冷静地劝说那几个人;当那几个青年强行对他搜身时,小强利用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保护了自己,指出了他们的行为触成了犯罪。假如你是小强,你这时会怎样做?说的很好,我们要用法律保护自己,首先必须知法、懂法,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必须多学法律知识,只有掌握了法律知识,才能知道什么是违法犯罪,才能在自己受到伤害时保护自己。

②是的,小强清楚地知道:如果哥哥去找他们,一定会用暴力报复他们,而使用暴力去报复人是违法的,因此小强不让哥哥去找他们。小强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避免了一场流血事件,二是使哥哥免于违法。当然这一切都是与小强知法守法分不开的。假设这件事发生在你身上,你的亲人要去报复别人,你会怎样做?假如那几个青年是你的亲人,你又会怎样做?

小结:以后,我们一定要多学些法律知识,不做违法的事。假如我们的亲人要做违法的事,一定要劝阻。如果已经做了违法的事,一定要劝说他们到公安机关自首。让我们共同努力,维护社会治安,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少年,好吗?

③小结:小强之所以受到人们的称赞,是因为他平时学习了很多法律知识,知道用法律去劝阻别人不违法,模范地做到了学法、知法、守法。

三、拓宽知识,深化明理:列举事例,强化明理。

小强是我们青少年学法、知法、守法的典范。有谁知道我们身边知法守法的事迹吗?小结:你们说的这些事迹,有很多老师也知道,他们一方面自己遵纪守法,另一方面用法律终止别人违法,虽然不是轰轰烈烈的壮举,却维护了社会的安宁,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四、对比讨论,辨析明理:(投影字幕)

① “ 少年儿童是国家的小公民,应该学法、知法、守法。” 小结:少年儿童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有权利和义务维护祖国的安定,因此应该学法、知法、守法。② “ 少年儿童天真活泼,不应该受法律的约束。” 小结:天真活泼并不是无拘无束,少年儿童的天真活泼是在以纪律和法律为前提条件下的天真活泼,所以也应以遵纪守法为先决条件。

③ “ 你准备怎样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少年。” 小结:从小学法、知法、守法,同时要运用法律知识劝阻别人的违法行为,为维护社会的安定做出贡献。

五、简单总结,激情导行: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张小强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同时,终止了个别人的违法行为,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希望你们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从小遵守纪律,长大遵守法律,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操练场 答一答

读一读

说一说

做一做

第二单元 家庭生活

教学目的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环境的熏陶。作为未成年人,同学们在家庭中享有特殊的权利,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该对你们进行家庭保护,要给予你们一定的尊重。同时,你们也要在家庭中严格要求自己,健康成长,来报答父母和其他监护人对你们的养育、保护之恩。

教学要点

1. 认识“监护人”一词,并理解其意义。2. 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

3. 明确孩子在家庭中的权力、义务,知道报恩。

教学准备

1.结合课文内容绘制挂图2幅。

2.课前搜集一些关于论述纪律与自由的格言名句。3.幻灯字幕3幅,录音机,录音带。4.学生思想状况分析:

①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对 “家庭生活”角色的深刻理解。②个别学生不懂报恩。

教学过程

一、导题:

同学们,在学习有关法律的过程中,你们经常会见到一个词,叫“监护人”。那么,什么是监护人呢?请听故事。

二、讲述故事,激情明理:

1.创设情境、讲述故事。(放录音配乐,边讲边出示挂图。)2.提出问题,引导明理:问题:(投影字幕)

①小明做的对吗,小明是怎样做的?

②小明为什么不让家长管他?如果家长不管他会造成什么后果? ③谁是小飞的监护人?为什么小飞机会变得沉默寡言? 3.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4.师生共议,明确道理。学生议论,教师小结。

三、拓宽知识,深化明理:列举事例,强化明理。

四、对比讨论,辨析明理:(投影字幕)

操练场

答一答

选一选

想一想

做一做 教学目标:

学习:新《未成年人保护法》解读教案

1、借助此次宣传和讲解工作,使学生们对即将实施的新《未成年人保护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们明确未成年人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

3、在学习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同时,使学生们懂得和理解党的惠民政策光耀人心,使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进一步促进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

教学辅助用具:

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宣传单。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同学们,大家好!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06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对原《未成年人保护法》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法律将于2007年06月01日起实施。今天我们就新《未成年人保护法》详细了解一下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内容和现实意义。

分发新《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单。

二、学习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

1、大致讲解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概貌:

a、2006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修订公布,并于2007年06月01日起实施。

b、新《未成年人保护法》共分七章: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家庭保护;第三章 学校保护;第四章 社会保护;第五章 司法保护;第六章 法律责任;第七章 附则。

2、立法原则: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3、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意义。有利于贯彻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更好地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面前,人人平等。

4、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七大亮点; a、既与国际公约接轨有体现国情; b、体现了政府为主保障儿童权利的原则: c、更加关注未成年人的健康和安全; d、关注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 e、关注特殊困境中的未成年人的; f、强化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g、明确了相关处罚措施。

5、未成年人定义:

世界各国对未成年人的标准有着不同的规定。联合国在拟订《联合国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时,曾对未成年人的概念进行过讨论,但最终未达成一致,只是规定:“未成年人,系指按照各国法律制度,对其违法行为可以以不同于成年人的方式进行处理的儿童或少年。”“未成年人人的年龄限度取决于各国本身的法律制度。”

6、未成年人的权利:

a、宪法及其他法律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的权利; b、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的权利;

①、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 ②、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 ③、对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 ④、未成年人平等的享有权利。

三、小结: 新修订的

《未成年人保护法》即将实施。当然,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需要由全社会来承担,同时,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不能过度保护,不能忽视教育,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和教育要相互结合,相辅相成。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不可能代替保护,但教育教育可能促进保护。在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的同时,也需要全社会给予其保护。

当今世界,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国家更是从“以人为本”的重要理念出发,修定出了如此一部贴近民心的新《未成年人保护法》。我们未成年人,只有以更高、更强、更远的眼光看待问题,积极努力的加倍学习,珍惜每一分在学校的美好时光,才能以知识完备和武装自己,在未来的信息化社会中让我们的祖国引领时代,这样,我们的祖国才能走向欣欣向荣,我们的伟大祖国才能走向繁荣昌盛。

谢谢同学们、谢谢老师们!

第三单元 学校教育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我国教育法是保障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的一项重要法律。能够分析自己周围有关教育和学习的有些事,判断哪些是符合教育法律的,哪些是违反教育法律的,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

能力目标

通过具体的事例、数据等说明国家如何保障公民受教育的权利;通过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进行自查、互查,检测每个人履行义务的情况,增强其履行义务的自觉性。

思想觉悟目标

结合受教育既是公民权利又是公民义务,初步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增强自己的义务观念。联系自己受教育义务的具体内容,制订自己的学习小规划。

教学重点

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应承担的最基本的义务。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我国为什么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法对我国普及义务教育有何作用?

(设计此问题的目的: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同时引出新内容。)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目前只能普及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就教育自身发展而言,中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对于提高我国的民族素质,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义务教育法为我国普及义务教育提供了法律保障:一方面确认并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另一方面又明确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在实施义务教育中的责任,要求其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它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义务教育的实施。

导入新课

材料一:教育部于2001年4月初就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作出规定,对报名参加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考生条件进一步放宽,其内容主要是:取消“未婚,年龄一般不超过25周岁”的限制,报考普通高校年龄、婚否不限;应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不再限报高等职业学校,而且可在毕业当年参加普通高考,报考普通高校本科。材料二:为了使每一位进入大学的学生都能正常完成学业,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如困难补助、助学贷款政策、奖学金政策、勤工俭学政策等。这些政策给许多家庭困难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看完这组材料,同学们有何感想?(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在今天,国家采取各种措施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利,作为公民,我们更应该自觉地履行受教育的义务。那么,具体来说,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呢?我们每个公民应当如何自觉地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呢?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三、国家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利 人民要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板书)讲授新课

1.国家采取各种措施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板书)请同学们看投影一:

材料一:据有关部门调查,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流动人口,已由群体性民工潮转向家庭型流动。由此带来的流动儿童、少年,其数量规模呈上升态势,流动人口中儿童、少年就学总是成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主要问题。教育部、公安部于1998年3月颁发《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明确要求各地要以在全日制公办中小学借读为主,同时举办专门招收流动儿童、少年就读的民办学校来保障流动儿童、少年的就学;还规定,无论哪种办学形式,均不得以营利为目的,要按照有关规定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不得高收费。

材料二:今年6月至8月间,我国长江、嫩江、松花江等地区发生特大洪涝灾害。8月初,教育部发出《关于切实做好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入学工作的通知》,要求各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灾区经济困难学生的入学问题。要求各地灾区把抗灾复学、确保9月1日按时开学,作为当前教育系统救灾中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好。抓紧整修水毁校舍,确保师生生命安全。要求做好学生工作,对经济困难的学生,实行减免、缓缴学杂费。对“三无户”(无钱、无粮、无劳力)和“倒房户”特困生,免收学费、杂费、班费。对因受灾父母双方一方死亡的学生,逐个落实帮扶。对所有受灾学生,降低收费标准,缩小收费范围,严格控制代收费,以保证学生的复学。

提问: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概括并板书。)

(1)法律保障是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的可靠保障(板书)请同学们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看教材。其目的:第一了解我国教育法律体系的构成。第二,明确教育法在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第三,明确我国教育法为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做出的规定。

(学生回答,教师概括。)

同学们回答的比较准确。通过以上几个问题,我们认识到,我国加快教育法制建设,已初步形成教育法律体系,逐步走上依法治教的轨道;教育法是我国教育的基本法,是制定教育单行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的依据,对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提供了法律根据。

接下来,请同学们思考假如你的一个同学被家长逼迫退学,你应该怎么帮他?假如你在校门口遭到搜身、抢劫、殴打,你应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发表看法,教师归纳。)

依据教育法律法规,依靠国家强制力,制裁拒绝履行法定义务的妨害教育的违法行为,依据刑法打击破坏教育的犯罪行为,能够有力地维护公民的受教育权。

为了保障公民切实享有受教育权,国家还为公民享有受教育权提供了物质保障: 请看投影二:

1996年我国财政教育经费支出为1671.7亿元,比上年的1411.52亿元增长18.43%;1997年财政教育经费为1863亿元,以上年又增长11.44%,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左右;如果今后三年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按目前的幅度增长,到2000年预计可达到10多万亿元,届时若财政教育经费支出按4%计算,总额应达到4000亿元左右。

以海南省海口市为例,海南建省十年来,海口市始终坚持“一保教育,二保菜篮子”的财政支出方略,全市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年均增长高达42.7%,远远高于经济增长和财政支出增长水平;全市按人口平均教育经费高达400元,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八五”期间,市财政用于中小学基本建设的经费达4.77亿元,占全市财政性基建投入的30%。

建省以来,海口市新建教育职工住房面积达17.2平方米,占现有教职工住房面积的69.58%。目前,全市教职工家庭人均居住面积达11平方米,住房成套率为75%,置身于教师新村,没有不为这么好的环境动情的。10年前的海口,许多学校还办在庙宇里,教育状况明显地落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而今,新建、扩建和改建的上百所幼儿园、中小学面貌焕然一新。宽敞的教室,整洁的校园,音乐室、美术室、电脑房、语音室、健身房、手工制作室、物理化学实验室、生物标本室、图书馆、运动场,一应俱全。海口的教师,在全国聘选。据说选一应十,真正落实了优中选优,教师这一行成为人们羡慕的行当,争相报名。短短几年间,全市中小学专任教师的合格率,小学、初中、高中分别达到97%、94%、70%,分别比建省前提高16、33、19个百分点。

投资的效应是,一大批中青年科研型的教学骨干迅速成长,全市范围的教育质量大面积的提高。全年全市应届高中毕业会考合格率达到91.9%,为高等学校输送的人才有了较大数量的增加;校际间的差距明显缩小,一批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跨入全市选进行列。原来落后的新海中学教学质量进入全市前三名,曾列全市50名之外的坡博实验学校,双科及格率也跃入先进行列。

学生整体素质、文明程度的提高,新组建的海口市教育局童声合唱团,荣获“全国优秀童声合唱团”的称号;海口旅游职业学校参加全国第二届职业中学美容美发大赛获两项优秀奖;二十七小学少年摄影艺术团的几十个小同学,参加两次全国性摄影比赛,就拿回23个金、银、铜及优秀奖。

提问: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从国家到地方都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增加教育投入我国财政教育经费支出从1995年至2000年逐年递增。

海口市近年来财政教育经费支出的增长也远远高于经济增长和财政支出增长水平,在此基础上,海口市改善了教师的居住条件、办学条件,使教师的素质、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这说明物质保障是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的物质基础。

(2)物质保障是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的物质基础(板书)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法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发展教育的根本大计。师资保障是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的重要条件。这是国家为公民享有受教育权提供的第三大保障。

(3)师资保障是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的重要条件(板书)目前,我国师资状况如何呢?请同学们看书第41页的有关数据。

我国大力发展师范教育,培养、培训了大批师资。据统计,目前我国各类教职工总数已达1450万人。

国家尊师重教,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大力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使教师成为最受人尊敬的职业。这在前面海口教育发展的例子中已有所体现。下面我们再以江西省萍乡市为例,说明师资保障的重要性,请看投影三: 萍乡市大力加强了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大力开展师德教育和“三讲两学”活动,提高了广大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教书育人水平。另一方面从切实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出发,努力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督促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解决教师住房、职称、民师选招等实际困难和问题。

正是由于在萍乡市营造出了这样一种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助教为乐、师以从教为荣的良好氛围,该市教育工作连年上台阶,“两基”工作多项指标居全省前列,小学入学率达99.9%,小学毕业生全部免试升入初中,小学辍学率为0.24%,青壮年非文盲率位居全省第一。

综上所述,为了保障我国公民切实享有教育权,国家采取了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等一系列措施,保障我国公民的受教育权,特别是为公民享有受教育权提供了法律保障、物质保障和师资保障,那么作为公民尤其是青少年,我们应该做什么呢?

(学生回答)

作为公民尤其是青少年,我们应该珍惜受教育的权利,为了国家的富强、民族的腾飞而刻苦学习,从法律角度讲,就是要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2.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板书)

同学们阅读教材:了解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明确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应承担的最基本的义务有哪些?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1)应当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

(2)应当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

(3)应当履行遵守学校纪律,尊敬教师,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针对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如上课迟到、不按时完成作业、破坏课堂纪律、旷课甚至中途辍学等不良现象,组织学生讨论,认识其危害,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变感想,从而树立自学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观念。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明确了国家为我们接受义务教育提供的保障,也清楚了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应承担的最基本的义务。我想同学们一定会倍加珍惜受教育的权利,更自觉地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操练场

答一答

选一选

想一想

做一做

第四单元:社会环境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基本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守法观念和法律信仰。

2、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知道如何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会场布置

1、用幻灯片打出标题。

2、将教室座位布置成矩形,让学生面对面地交流,有利于学生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感想。

教学形式

学生主持,由具体案例铺开,让学生参与讨论,发言,相互交流感想和学习体会。教学手段

小组讨论,个别发言,教师总结。教学流程

一、案例引出: 主持人宣读案例:

事情发生在某小区的住宅楼,这天正是星期日,三位初中生在四楼的楼道窗前嬉戏,甲失手将乙推出窗外,重重地从高达20米的四楼摔了下来。当时乙的脸色铁青,血从鼻孔、耳孔直往外淌。后来,乙被市医院急救车救走。

二、学生讨论:

(用幻灯片打出问题1:甲失手打伤乙,算不算违法?)

学生:我认为甲是不小心把乙碰下去的,不是故意的,所以不能算是违法; 学生:不对,如果说甲不违法的话,那乙的受伤岂不是没有人负责了吗? 学生:我也认为不应该因为不是故意的,就不违法,那这样的话,打伤了人,只要说不是故意的,不都可以逃脱法律了吗?

学生:我觉得虽说甲不是故意推乙下去的,但他的行为已经造成了对乙的严重伤害,所以他是违法行为。学生:我想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法律问题,从法律的角度而言,伤害了他人的合法的人身权利,并且达到了法律所规定的程度,就会构成违法,不管你是有意还是无意。

老师:有没有构成一定的社会危害程度是确定是否违法犯罪的重要依据。比如两人开玩笑,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没什么伤害,不是违法,但如果其中一人不注意打到另一人的眼睛上,把眼睛打坏了,达到伤残的程度,那他就是违法了,就必须承担法律责任。所以案例中的甲造成了乙从楼上摔下严重受伤,显然违法了。

主持人:乙经医院的全力抢救,虽然脱离了危险,但仍被医疗鉴定部门确定为重伤,我再请问同学们:(用幻灯片打出问题2:甲违反了什么法?)

学生:他犯了伤害罪。

学生:他的行为造成了乙的严重受伤,所以他侵犯了乙的人身权利。

老师:同学们说得很对。其实在法律上,违法行为还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两种类型,他们的区分有明确的法律条文,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严重违法行为对人或社会造成的危害比一般违法行为大。所以甲的失手造成了对乙的严重伤害,他的行为已构成了严重违法,也就是俗称的犯罪。甲违反了《刑法》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

主持人:接着幻灯片打出第3个问题:你认为案例中的甲应得到怎么的法律惩罚? 学生根据自己对案件的理解和情感的投入,各抒已见,有说罚款的,有说判刑的。老师:同学们,你们可知道,确定一个人有没有犯罪,犯了什么罪,以及应该受到怎样的制裁,不是凭感情用事,也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在法律上,都有明确的条文作为依据。

根据《刑法》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第二百三十五条: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主持人:幻灯片打出第4个问题:从这个案例中,你能够获得哪些启示? 学生:我学到了很多法律知识,知道违法和犯罪的区别。

学生:我知道一个人做错了事,即使是无意的,只要对别人造成了伤害,就是违法的,所以我以后要处事要慎重,不能做出伤害别人的事,因为伤害了别人,其实也是伤害了自己。学生:我觉得我们以后不能再与同学随意玩笑,尤其是在楼梯、阳台、马路边、河边等一些危险的地方,因为一不注意,就会有意外发生,我们不能让这个意外毁了我们的一生。

三、案例分析:

主持人:我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个小学生意外伤害的案例:

出示资料:6月17日下午3:00,连江县东岱镇某小学六年级(1)班,孩子们正聚精会神地听语文老师讲解和布置各种复习统考的题目

四、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在今后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操练场

答一答

选一选

想一想

做一做

第五单元:安全自护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提高安全意识,愿意自觉去学习《道路交通法》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2、知识目标——初步了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知道每一个公民都要自觉遵守交通法,明白交通安全重在预防。

3、能力目标——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交通法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交通法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有限,对枯燥的法律条文的理解比较肤浅,因此,本课重点以让学生了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为平台,着重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的意识和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我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现代教学理念,设计了六个教学步骤:(课件展示)创设情景,合理想象

合作交流,大胆探究事故再现,撞击情感 直抒胸臆,列举事例明白症结,入情悟理 联系实际,拓展深化

这六个步骤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构建教学内容,形成师生间、学生间多向性信息交流,构成媒体运用、学生协作学习的动态组合,从而在一课中突破重难点,完成教学任务。

1、创设情景、合理想象

依据教学需要,我首先出示真实情景:(课件展示)这是我校一学生冲下斜坡跑上马路时的情景,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其合理想象:“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这样拉近了课本与学生的距离,在感知的环境中学生有了表达的欲望,为下一步的学习搭建了平台。

2、合作交流,大胆探究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导出可能出现车祸与不可能的两种情况,并启发学生分组进行交流其原因是什么?并相机板书。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交流、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分析能力,以及让他们懂得“道路安全,防患未然”的道理,不能存有侥幸心理。教师就此揭示今天的学习主题—自觉遵守交通法。

3、事故再现,撞击情感

在学生感知、认知的基础上,为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不失时机地播放录像,(课件展示)通过这些触目惊心的场景和极有说服力的数据,学生的心灵会受到强烈的震撼,他们会感到交通事故随时都可能发生,它离我们很近,很近。

4、直抒胸臆,列举事例

在学生的情感与画面场景产生共鸣时,同学们会情不自禁的说出感受,这时教师结合画面真情告白:面对这一幕幕令人触目惊心的车祸现场,一个个瞬间消失的鲜活生命,您是否还要尝试。继而,让学生列举学校、家庭、社会中不遵守交通法或交通安全事故的实例。以此来培养其辨别能力,增强安全意识,促进良好行为道德的成长。这时,讲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就水到渠成了,从而顺利完成知识目标。同时给学生指出教材中出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已废止,现行法律是2004年5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

5、明白症结,入情悟理

俗话说:“老虎的屁股摸不得”“交通安全事故猛于虎”人们为什么还在重蹈覆辙?交通事故为什么层出不穷?教师出示事故原因统计数据,(课件展示)并着重指出90%的交通事故是与每一个人安全意识淡薄,不自觉遵守交通法有关。接着播放录像。(课件展示)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从调查统计中,从无数悲切的场景中转变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的实际,从而在生活中自觉遵守交通法。

6、联系实际,拓展深化

法制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实际。让学生在虚拟或现实中体验,促进知行的统一。这时教师再次播放开课时的画面,(课件展示)并依次导出:面对这样的情景,你给这位小学生说些什么呢?如果是你该怎么做?假如这同学真出事了,你该怎么办呢?同学们的回答,就可能会涉及到交通安全标语口号、自觉遵守交通法、交通安全保障设施、如何报警、救助等问题。教师相机出示我班学生调查统计表(课件展示)使其切实知道自己交通安全知识缺乏,改变不遵守交通法的不良习惯。法制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实际。让学生在虚拟或现实中体验,促进知行的统一。这时教师再次播放开课时的画面,(课件展示)并依次导出:面对这样的情景,你给这位小学生说些什么呢?如果是你该怎么做?假如这同学真出事了,你该怎么办呢?同学们的回答,就可能会涉及到交通安全标语口号、自觉遵守交通法、交通安全保障设施、如何报警、救助等问题。教师相机出示我班学生调查统计表(课件展示)使其切实知道自己交通安全知识缺乏,改变不遵守交通法的不良习惯。

总结:同学们,交通事故形形色色,多种多样,交通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只有自觉遵守交通法,让交通安全警钟长鸣,幸福才能与我们同在,安全才能与我们同行。

操练场

答一答

选一选

想一想

做一做

下载四年级法制教育教学计划和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年级法制教育教学计划和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年级法制教育教案1

    四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活动目标: 1、组织进行一次深刻的有意义的宣传法律的主题班会活动,进一步了解法规知识,加强同学们的法律观念,养成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的习惯。 2、认识邪......

    法制教育教学计划

    篇一:法制课教学计划为深入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实施六五普法规划,进一步加强对我校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推进学生法制教育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

    法制教育教学计划

    法制教育教学计划 按照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通过教学来完善学生知识结构,使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在工作理念上与时俱进,在工作方式手段上实现创新,在规范化、制度化方面有新进展,切......

    法制教育教学计划

    法制教育教学计划 (2006___2007)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及教育总等部委关于加强中小学专题教育的精神,推动中小学专题教育的精神,推动中小学全面、系统、扎实地开展各项专题教育。......

    法制教育教学计划

    法制教育教学计划 一、教育意义: 小学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依法......

    法制教育教学计划

    法制教育教学计划(一)为了深入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真落实《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的精神,全面实施党中央、国务院批转的“四五”普法规划,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推进......

    法制教育教学计划

    法制教育教学计划 一、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法制教育的落实为重点,以学生知法、懂法、守法为目的,结合我校实际,全面提高青......

    2015法制教育教学计划

    2015法制教育教学计划 第1篇:法制课教学计划 为深入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实施"六五"普法规划,进一步加强对我校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推进学生法制教育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