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9.1 投影 教案设计(全国优质课一等奖)
《投 影》的教学设计
课题:投影 课型:新授课
内容: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投影与视图》的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实验、探索、想象,了解投影、投影线、投影面、平行投影、中心投影的概念;
(2)能够确定物体在平行光线和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在某一平面上的投影。过程与方法:
(1)学习习近平行投影时,要弄清光线照射角度与影子的关系,同一照射角度下,两个物体的高度与影长成比例,与相似三角形建立联系;
(2)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教师同学们归纳、概括,形成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概念,并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之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探索中获取新知,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到教学与生活融为一体,使学生爱学习、爱生活,敢于探索创新,在学习中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在探索中投入更大的热情。
教学方法:小组探究法。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投影、平行投影、中心投影的概念。难点:对投影概念的准确把握,物体与投影的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手电筒、小棒、三角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许多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出示手影)。谁还愿意上来为大家表演手影?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1、手影的原理是什么?手影是一种投影现象,那么你认为投影需要哪几个要素?板书光源、物体、投影面)你能大胆猜想,说说什么是投影吗?请大家打开书P106阅读前两段。阅读后,你有什么收获?
(1)生活中有哪些投影现象?生活中的影子与刚才咱们所说的投影有什么区别? 小结:我们今天谈到的投影、投影面是一个平面,而生活中的影子可能不在同一个平面上。
(2)如果对大家所提到的投影现象进行分类,你认为应该分为几类?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针对同学的想法,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请大家分组进行讨论。
2、探究新知
(1)合作交流 探索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的定义
活动一:取一些长短不等的小棒及三角形,用手电筒去照射这些小棒和纸片。
① 固定手电筒,改变小棒或纸片的摆放位置和方向,它们的影子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
② 固定小棒和纸片,改变手电筒的摆放位置和方向,它们的影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③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小结:手电筒与物体,改变其中的一个位置和方向,影子都会发生改变。
活动二:固定投影面,改变小棒或三角形摆放的位置和方向,它的影子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结:在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当投影线与物体的夹角发生变化时,投影也随之变化,当投影线与物体及投影面的夹角为90°,投影与物体全等。
议一议:综合活动一和活动二,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结果不同? 小结:由于光源的不同,从而形成的投影也不相同。
我们把活动一中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而活动二中的投影称为平行投影,那么你说说什么是中心投影?什么是平行投影吗?大家的猜想是否正确呢?请同学打开书,看看书上怎么说?
小结:由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如灯光照射在物体上形成的投影。由平行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平行投影。如太阳光照射在物体上形成的投影也称日
三、总结:
谁能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四、理论联系实际,分组探究。
1、①小东在一路灯下行走,他的影长怎样变化?小东在阳光照耀的道路上行走,他的影长怎样变化?
②有人说,在同一路灯下,如果甲物体比乙物体的影子长,那么就说明甲物体比乙物体高.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
2、某公司的外墙壁贴的是反光玻璃,晚上两根木棒的影子如图(短木棒的影子是玻璃反光形成的),请确定图中路灯灯泡所在的位置.3、下图学校操场,你能轻松量出篮球架上AB的长吗?
学生分组探究后,各抒己见。
小结:测量篮球架的方法有很多种,大家可以留待课下继续探讨。
教案说明
一、关于授课内容的教学本质与教学目标定位
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很有探究价值的一个的教学内容。根据《课程标准》关于本节课的教学要求,以贯穿合作、创新意识和探究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宗旨,以教材的特点和所教学生的实际为出发点,特设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为:通过观察、猜想、阅读、实验、探索、了解投影、投影线、投影面,掌握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的概念。并正确区分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能够确定物体的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
技能目标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动手实验和合作交流能力,以及阅读自学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探索中获取新知,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到教学与生活融为一体,使学生爱学习、爱生活,敢于探索创新,在学习中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在探索中投入更大的热情。
二、学习本内容的基础以及今后有何用处
本章有投影和视图两个基本内容,根据学以致用的原则,最后安排了根据三视图制作立体模型的课题,投影和视图是初中教材的一个新增内容,主要是因为本章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能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图形,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本章知识是在学生已具有绘画简单三视图,并且已经掌握了相似形与位似形及初中物理中:同一时刻物高之比等于影长之比等有关内容的基础上学习的,为高中立体几何的学习及将来在机械制图、绘画等领域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诊断
学习本章内容时,手影引出投影现象,学生很容易得出投影的三要素。并且学生已具有很多生活经验,所以可以很快从生活中提取投影现象,这时容易把课本中的投影与实际生活的影子等同,而忽略了投影中投影面是一个平面,而生活中的影子不一定在同一个平面上。但通过学生交流,不难发现我们今天探讨的是投影面是在一个平面上的投影现象。在举出生活中的大量的投影现象后,很容易初步感知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区别。在学习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时,学生虽然容易得出定义,但学生不容易发现其实质:中
石河子143团花园中学
郁 红
第二篇: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社戏》教案设计
《社戏》教学设计
山东淄博张店区实验中学 赵敏丽
教学目标:
1、读出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情感味
2、品出人物描写所展现的人情美
3、悟出字里行间所表达的作者情
教学重点: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情感味和品出人物描写所展现的人情美 教学难点:悟出字里行间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渲染:
课前播放绍兴社戏的投影片,循环播放,配上一段江南社戏的乐曲,教师简要解说(设计目的:引领学生感受江南社戏的内容,为下面的文化之旅做好铺垫)导入语:
同学们,今天我将和你们共同进行一次文化之旅,作为本次行程的导游,我将竭诚为大家服务,请看:这是一座戏台,在江南这种建筑司空见惯,但惟有这座戏台与众不同,它因中国一代文豪鲁迅的一部作品《社戏》而闻名这座戏台上到底上演了一出怎样的社戏呢? 鲁迅又生发了怎样的感时情怀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历久弥漫着书香的小说《社戏》 环节一:读与感
1、你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社戏》的主要内容吗?(此环节设计目的是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学生对课文的了解,以便安排下一环节读文章的时间,并鼓励学生学会预习)
2、文章描写了一件看社戏的故事,你觉得那出社戏好看吗? 请同学们跳读课文,找出能证明这出戏不好看的句子或词语 既然这出戏如此不好看,文章的结尾是怎样写的?
(设计目的:从“不好”与“好”的反差,抓住一个问题切入点——即文章的结尾,从而突破全篇的解读)
环节二:赏与评(完成目标二“品出美”)
小说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形象,请为他们起一个绰号,并从文中找出相应的依据 示之以法:可从人物的相貌、性格、身份、职业等方面思考
(设计目的:引领学生进行人物性格的分析,赏析人物性格的纯朴和善良之美,换一种学习方式,学习《水浒传》起绰号的方式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动力,培养语文学习的能力,并让六大小组之间采用评比的方式,评比三个智多星最后归结到小说塑造鲜活人物的方法——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
环节三:品与析(完成目标一“读出味”)
找出文章中景物描写的段落,读出景物之美,景中之美
(设计目的:引领学生用朗读的方式体会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并学会用“轻、重、快、慢”的方式朗读)
环节四:辨与思(完成目标三“悟出情”)
你认为还原后的小说《社戏》一文除了表达对故乡纯朴民风和优美景色的怀念,还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设计目的: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突破,扩大学生的视野,认识鲁迅的两部代表作《朝花夕拾》和《呐喊》的区别,同时穿插背景材料补充,认识那时鲁迅的内心世界)课堂留白:三分钟让学生的思维沉静下来,思想沉淀下来,整理本节课的收获,包括情感和知识两个层面(设计目的:不要让学生在激情澎湃中戛然收尾,一定让学生跃动的心灵在课堂尾声时安静下来,让各种收获慢慢沉淀,三分钟让学生梳理自己的情感和收获,带着沉沉甸甸的收获或者一种探寻的好奇走出课堂,探索课堂以外的语文)
结束语: 走进社戏,我们看到了一幅幅五彩斑斓的画卷,走出社戏,引起我们不绝的心灵回想本次文化之旅即将结束,不知道你看过这个戏台会产生怎样的联想和感受,戏台两侧的这幅对联或许能代表我们此时共同的感受:千米画卷有社戏,万般风骨存呐喊
环节五:谢谢各位的参与,课下请大家自行浏览《朝花夕拾》和《呐喊》两部作品带来的无限风光
(设计目的:课堂永远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点,真正的语文在课堂以外,所以每篇文章一定要了解当时作者的写作初衷,并要与今天的生活共撞和共鸣,同时一定引领学生走近作者,走进历史,更要走向未来 《社戏》预习提纲
山东淄博张店区实验中学 赵敏丽
设计目的:鉴于本篇文章共有40个段落,让学生养成有目的预习的好习惯,培养超前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效率一、五“读”俱全
【一读文章】认真读文章,推荐你认为重要的生字词(字形、字音)推荐:
【二读文章】A 速读文章,用一句话文章概括文章内容
B 文章讲了那几件事?
【三读文章】 细读文章,找出标注你最喜欢的人物及故事并仔细研读,简要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他
【四读文章】文中所写的社戏并不好看,但作者在文章结尾却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 你怎样理解这段话?
【五读文章】找出文中精彩的景物描写的语句,体味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并反复朗读,用自己的声音把作者的情感展示出来
二、相关资料
1、关于社戏
A、什么是社戏? B、《社戏》中的社戏:关于社戏演出的内容,据徐淦(gàn)《鲁迅和绍兴戏》一文考证,这是绍兴戏《游园吊打》该戏叙述的是唐朝宰相卢杞陷害忠良,纵子作恶,终于被惩的故事卢杞的儿子(剧中称为恶少)带了帮困家丁到忠良朱文光家抢亲,被朱文光抓住打了一顿,直到写了服辩(悔过书)方才罢休服辩词云:恶少——抢姣姣;家丁——惹祸苗;恶少——下遭再来抢姣姣;家丁——变猪变狗变阿猫小说中被绑在台柱上的红衫小丑就是卢杞的儿子,那个花白胡子的就是忠良朱文光
另据周作人回忆,小说中所写的社戏的内容,“是绍兴戏中精彩内容之一”,„„看过的人都不能忘记,„„虽然他不曾说是什么戏文来”
2、《社戏》删减的部分
我在倒数上去的二十年中,只看过两回中国戏,前十年是绝不看,因为没有看戏的意思和机会,那两回全在后十年,然而都没有看出什么来就走了
第一回是民国元年我初到北京的时候,当时一个朋友对我说,北京戏最好,你不去见见世面么?我想,看戏是有味的,而况在北京呢于是都兴致勃勃的跑到什么园,戏文已经开场了,在外面也早听到冬冬地响我们挨进门,几个红的绿的在我的眼前一闪烁,便又看见戏台下满是许多头,再定神四面看,却见中间也还有几个空座,挤过去要坐时,又有人对我发议论,我因为耳朵已经喤的响着了,用了心,才听到他是说“有人,不行!”
我们退到后面,一个辫子很光的却来领我们到了侧面,指出一个地位来这所谓地位者,原来是一条长凳,然而他那坐板比我的上腿要狭到四分之三,他的脚比我的下腿要长过三分之二我先是没有爬上去的勇气,接着便联想到私刑拷打的刑具,不由的毛骨悚然的走出了 走了许多路,忽听得我的朋友的声音道,“究竟怎的?”我回过脸去,原来他也被我带出来了他很诧异的说,“怎么总是走,不答应?”我说,“朋友,对不起,我耳朵只在冬冬喤喤的响,并没有听到你的话”
后来我每一想到,便很以为奇怪,似乎这戏太不好,——否则便是我近来在戏台下不适于生存了
第二回忘记了那一年,总之是募集湖北水灾捐而谭叫天⑵还没有死捐法是两元钱买一张戏票,可以到第一舞台去看戏,扮演的多是名角,其一就是小叫天我买了一张票,本是对于劝募人聊以塞责的,然而似乎又有好事家乘机对我说了些叫天不可不看的大法要了我于是忘了前几年的冬冬喤喤之灾,竟到第一舞台去了,但大约一半也因为重价购来的宝票,总得使用了才舒服我打听得叫天出台是迟的,而第一舞台却是新式构造,用不着争座位,便放了心,延宕到九点钟才去,谁料照例,人都满了,连立足也难,我只得挤在远处的人丛中看一个老旦在台上唱那老旦嘴边插着两个点火的纸捻子,旁边有一个鬼卒,我费尽思量,才疑心他或者是目连⑶的母亲,因为后来又出来了一个和尚然而我又不知道那名角是谁,就去问挤小在我的左边的一位胖绅士他很看不起似的斜瞥了我一眼,说道,“龚云甫⑷!”我深愧浅陋而且粗疏,脸上一热,同时脑里也制出了决不再问的定章,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人互打,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然而叫天竟还没有来 我向来没有这样忍耐的等待过什么事物,而况这身边的胖绅士的吁吁的喘气,这台上的冬冬喤喤的敲打,红红绿绿的晃荡,加之以十二点,忽而使我省误到在这里不适于生存了我同时便机械的拧转身子,用力往外只一挤,觉得背后便已满满的,大约那弹性的胖绅士早在我的空处胖开了他的右半身了我后无回路,自然挤而又挤2,终于出了大门街上除了专等看客的车辆之外,几乎没有什么行人了,大门口却还有十几个人昂着头看戏目,别有一堆人站着并不看什么,我想:他们大概是看散戏之后出来的女人们的,而叫天却还没有来„„
然而夜气很清爽,真所谓“沁人心脾”,我在北京遇着这样的好空气,仿佛这是第一遭了
这一夜,就是我对于中国戏告了别的一夜,此后再没有想到他,即使偶而经过戏园,我们也漠不相关,精神上早已一在天之南一在地之北了
但是前几天,我忽在无意之中看到一本日本文的书,可惜忘记了书名和著者,总之是关于中国戏的其中有一篇,大意仿佛说,中国戏是大敲,大叫,大跳,使看客头昏脑眩,很不适于剧场,但若在野外散漫的所在,远远的看起来,也自有他的风致我当时觉着这正是说了在我意中而未曾想到的话,因为我确记得在野外看过很好的戏,到北京以后的连进两回戏园去,也许还是受了那时的影响哩可惜我不知道怎么一来,竟将书名忘却了
至于我看好戏的时候,却实在已经是“远哉遥遥”的了,其时恐怕我还不过十一二岁
3、鲁迅作品集相关知识: 《朝花夕拾》:这是鲁迅回忆童年往事的散文集,“朝”是早上的意思,“夕”是晚上的意思,早上的花晚上来捡,就是成年时回忆往事 《呐喊》:《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出版后得到很大回响
《呐喊》是鲁迅先生的第一本小说集
第三篇:全国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事迹材料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高新区实验中学**老师事迹材料 迎着1995年初秋的第一缕晨曦轻快地走上讲台的女孩,想起那个为了一个学生的沉默而彻夜难眠的女孩,想起伤愈归来教室里雷鸣般的掌声,想起曾经的泪水、痛苦以及欢笑和快乐„„她跌跌撞撞地一路走来,她经历了怎样的泥泞和星光„„ 课堂上的激情澎湃、神采飞扬与平时的沉默寡言、心静如水的她,往往会让你判若两人。她就是20xx年荣获山东省教学能手称号,20xx年在全国化学优质课评选中荣获一等奖的**高新区实验中学化学教研室主任**老师。笔者带着敬仰的心情采访了徐老师。她参加工作十几年来连续送毕业班,曾荣获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省首届创新实验大赛一等奖;省教学设计一等奖;省课件评比一等奖;省教改先进经验评比一等奖等荣誉称号。在教学研究方面曾参与教育部立项课题《有效教学途径的方法研究》获全国二等奖;参与省级立项课题《分点教学模式》的研究获省一等奖;撰写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化学教育》20xx年6月期上,并被选拔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化学教育教学年会交流;撰写论文获省电化教育论文一等奖;在《山东教育导报》、《数理报》发表了十几篇文章。辅导的学生多次获国家级、省级奖励,本人也多次获全国园丁奖、省优秀指导教师奖。另外,还担任国家级中西部骨干教师培训班的指导教师并受邀赴安徽师范大学作报告;被评选为省教研室跟进式教学指导团队骨干教师、省20xx暑期远程研修初中化学指导教师、**市网络教研核心组成员、**市骨干教师;市级教学能手、市农村教师全员培训指导教师、市优质课评委,多次受省、市教研员的邀请,参加编写省、市教研室组织的教辅资料《初中化学配套练习册》等书。一位青年教师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究其原因概括起来有两点:即高尚的职业品质和崭新的专业理念。
一、职业品质——认真履职,永执虚器 出身教师之家的她,虽然从小耳濡目染了教师职业的不易,却依旧无法抗拒“老师好”这声翠绿而晶莹的呼唤,将自己的未来划入了躬耕至晚,仍旧履痕未深的教育事业中。她说:“教师是我理想的不二选择,所以,自当全力以赴。而反思自身,好像唯一能安慰自己的就是“认真”二字。对待所有的事情,从不敢投机取巧,向来老老实实,甚至如履薄冰,习惯成自然,如此坚持心灵与现实的博弈,渐渐练出心劲儿、赢得了尊重,甚至常有丰厚回报——成长之喜,这更加促使自己抱定了这一宗旨。”所以,当她接到为初三学生单元导学约稿的任务时,父亲正在安贞医院做心脏搭桥。所有的稿子,都是在深夜病房的走廊里完成的,市教研室王媛老师读过,没有发现丝毫病气、怨气、戾气,反倒格外深情入味。在编写教材习题体系时,碰巧母亲又大病,同样的义不容辞,同样的陀螺时光,动笔前堆积成山的资料一点点啃过,动笔时犹可能一个时辰老僧入定般下不得半个字——是以蛛丝般暗纹引来冰河开封,是抱定出世的心志对决人间烟火的声声催促。经此一场悄无声息的砥砺,更加悟了水滴石穿的禅意„„ 她说,既知自己底子羸弱,便当知执盈器也如执虚了,那么,圣人训“开卷有益”,在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之后,给心灵施以鸡汤是很重要的事。在教学之余,读书成了她的嗜好。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她会不自觉地反躬自省;读《山路》,最佩服世间女子龙应台,会身在五万人的狂欢之所为生命之烛将灭的沈君山先生落泪,置身喧嚣之中而又独立小桥风满袖的清明;读史《明朝那些事儿》,那些湮没于历史中的繁华与灿烂,凋敝与灰暗,欢乐与痛苦,让人唏嘘,也促使自己反思,作为一名薪火相传的教师,该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是高尚些,还是流俗些?是沉默些,还是激昂些?读到弘一法师的“执象而求,咫尺千里”、“华枝春满,天心月圆”,更有至深至切的感动——佛门龙象以将逝者关怀生者,与化学中的粒子滋生万物、万物归于大同,岂非款曲相通? 谈到读书,徐老师说,教师应该是勤学不辍的。学无止境,大到教育理论、专业知识的再充电,小至一个新流行词的活学活用,都是常学常新的必修课。反思自己的经历,从各种学习中受益,是最有感触的。首先是重视各种专业研修,特别是高层次的研修,不管对教研还是教学,都将是动力十足的推进器。从一名青涩教师一直到骨干教师,自己感触最多的,就是作为一个渺小的生命个体,特别是一个身为教师的生命个体,怎样在流年暗换的必然性和引领学生成长的必须性之间,坚持心灵与现实的博弈。她在一个宽容的底色里,始终坚持独立的人格、再加上该拼就拼的行动,才能形成了“山高水长”般的职业追求。正所谓先凛于内再行于外,这和肖川教授给教师的建议:“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是同样的道理。泰戈尔说:“果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叶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这段菩提清明的话,宛若永恒的暮鼓晨钟,提醒着她永执虚器,理想之树才渐葳蕤。
第四篇:全国信息技术优质课一等奖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所说的课题是《调配自己的颜色》。(板书)
《调配自己的颜色》是福建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三册,第六课的内容。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小学六年级上学期的学生。
它是教材关于画图知识铺垫的延伸,并且贯穿着以后整个的画图知识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画图的基础之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教材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些常用工具的基本用法,初步掌握调色板、吸管工具的使用。重点是掌握利用画图的的调色板,根据色彩的原理,调配出自己满意的颜色。丰富的色彩既可以美化画面,还可以让人感受理性美的熏陶,尤其是学生在学习了新的一种绘画方法计算机画图的基本操作要领之后,学习兴趣更是被大大激发,学习热情也空前高涨,表现欲望极其强烈。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生的需要褪俏颐墙萄У亩诖说悖也派杓屏苏庖豢问保康脑谟诮徊饺醚莆栈脊δ艿氖褂茫迸嘌淖晕掖葱履芰狡鹧纳钐逖椋し⑵淝楦校卣姑览龅纳什唤鲇凶匀痪吧褂腥诵缘拿赖拢佣寡艿矫赖慕逃R虼苏饨诳问钦厦朗踅逃⑿畔⒓际踅逃退枷肫返陆逃幕贾督萄岣呖巍? 这就是我对《调配自己的颜色》一课教材的简要分析。下面,我说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试行纲要》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基于这一认识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让学生熟悉画图功能的基本操作,初步掌握对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
二、培养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
四、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
重点:通过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掌握“调色板、吸管工具的使用。” 难点:怎样根据调色原理,调出符合自己的需要的颜色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和难点,我在课前准备了电脑课件、小黑板等这些教具。
第二个部分说教法
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试行纲要》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教学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
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已经受过的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创设一个电子画展的情境(创设情境法),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自己动手,有机结合画图的各种操作(任务驱动法),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查漏补缺,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第三个部分说学法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学的宗旨不在于尽可能的教给学生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可见学法比教法更重要,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就等于拿到了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为此,本课重点采用以下学习方法。
“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第四个部分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二)步步为营,导学达标
(三)归纳总结,完成建构 具体阐述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首先展示一个美丽的电子画展情境(可用FLASH模拟一个场景),学生通过已有生活体验肯定会发表自己的评价,认识到电子画展中的作品是多么多姿多彩。最后教师抓住时机提出任务:学生自己选择图画,要求注意工具的用法。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同时复习已经掌握的操作技巧,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二)步步为营,导学达标 本环节分两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
1、学生选择图画工具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2、交流评价学生作品,教师肯定学生的成绩,小结过渡。第二层次:
1、教师指出画面内容的不丰富性,结合学生已受过的德育教育,集体讨论,引导拓展“调配自己的颜色”的意义——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展示自我风采
2、制定整合美育、德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任务:自我创作一幅体现自我个性的图画。要求对于画面设计(如内容、颜色搭配等)可利用小组协作方式来解决。遇到技术问题可通过小组讨论,向老师求助来解决。
3、集体讨论交流、评价。
这一环节是课堂重点部分,因此,(1)我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整合美术、思想品德和信息技术三大学科。任务是课堂的“导火索”,教师通过课程整合后的优点,抛出一个个任务,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从而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自我创新,达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的目的。同时使用优越有效的也是信息技术学科所特有的激励制度,为任务驱动法注入又一推动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积极性。
(三)归纳总结,完成建构
(1)学生交流学习心得,互评互助。(2)教师帮助学生输理知识,归纳总结。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最后,我说说本课教学的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节课的微型教案,是学生获取信息的视觉渠道。
我的板书是抓住学生认识过程为重点。学生学完这部分的内容后,再看板书,就可以在头脑中形成明显的脉络,既起到了突出教学重点,难点的作用,又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第五篇:全国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事迹材料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高新区实验中学**老师事迹材料 迎着1995年初秋的第一缕晨曦轻快地走上讲台的女孩,想起那个为了一个学生的沉默而彻夜难眠的女孩,想起伤愈归来教室里雷鸣般的掌声,想起曾经的泪水、痛苦以及欢笑和快乐„„她跌跌撞撞地一路走来,她经历了怎样的泥泞和星光„„ 课堂上的激情澎湃、神采飞扬与平时的沉默寡言、心静如水的她,往往会让你判若两人。她就是2011年荣获山东省教学能手称号,2012年在全国化学优质课评选中荣获一等奖的**高新区实验中学化学教研室主任**老师。笔者带着敬仰的心情采访了徐老师。她参加工作十几年来连续送毕业班,曾荣获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省首届创新实验大赛一等奖;省教学设计一等奖;省课件评比一等奖;省教改先进经验评比一等奖等荣誉称号。在教学研究方面曾参与教育部立项课题《有效教学途径的方法研究》获全国二等奖;参与省级立项课题《分点教学模式》的研究获省一等奖;撰写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化学教育》2009年6月期上,并被选拔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化学教育教学年会交流;撰写论文获省电化教育论文一等奖;在《山东教育导报》、《数理报》发表了十几篇文章。辅导的学生多次获国家级、省级奖励,本人也多次获全国园丁奖、省优秀指导教师奖。另外,还担任国家级中西部骨干教师培训班的指导教师并受邀赴安徽师范大学作报告;被评选为省教研室跟进式教学指导团队骨干教师、省2010暑期远程研修初中化学指导教师、**市网络教研核心组成员、**市骨干教师;市级教学能手、市农村教师全员培训指导教师、市优质课评委,多次受省、市教研员的邀请,参加编写省、市教研室组织的教辅资料《初中化学配套练习册》等书。一位青年教师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究其原因概括起来有两点:即高尚的职业品质和崭新的专业理念。
一、职业品质——认真履职,永执虚器 出身教师之家的她,虽然从小耳濡目染了教师职业的不易,却依旧无法抗拒“老师好”这声翠绿而晶莹的呼唤,将自己的未来划入了躬耕至晚,仍旧履痕未深的教育事业中。她说:“教师是我理想的不二选择,所以,自当全力以赴。而反思自身,好像唯一能安慰自己的就是“认真”二字。对待所有的事情,从不敢投机取巧,向来老老实实,甚至如履薄冰,习惯成自然,如此坚持心灵与现实的博弈,渐渐练出心劲儿、赢得了尊重,甚至常有丰厚回报——成长之喜,这更加促使自己抱定了这一宗旨。”所以,当她接到为初三学生单元导学约稿的任务时,父亲正在安贞医院做心脏搭桥。所有的稿子,都是在深夜病房的走廊里完成的,市教研室王媛老师读过,没有发现丝毫病气、怨气、戾气,反倒格外深情入味。在编写教材习题体系时,碰巧母亲又大病,同样的义不容辞,同样的陀螺时光,动笔前堆积成山的资料一点点啃过,动笔时犹可能一个时辰老僧入定般下不得半个字——是以蛛丝般暗纹引来冰河开封,是抱定出世的心志对决人间烟火的声声催促。经此一场悄无声息的砥砺,更加悟了水滴石穿的禅意„„ 她说,既知自己底子羸弱,便当知执盈器也如执虚了,那么,圣人训“开卷有益”,在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之后,给心灵施以鸡汤是很重要的事。在教学之余,读书成了她的嗜好。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她会不自觉地反躬自省;读《山路》,最佩服世间女子龙应台,会身在五万人的狂欢之所为生命之烛将灭的沈君山先生落泪,置身喧嚣之中而又独立小桥风满袖的清明;读史《明朝那些事儿》,那些湮没于历史中的繁华与灿烂,凋敝与灰暗,欢乐与痛苦,让人唏嘘,也促使自己反思,作为一名薪火相传的教师,该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是高尚些,还是流俗些?是沉默些,还是激昂些?读到弘一法师的“执象而求,咫尺千里”、“华枝春满,天心月圆”,更有至深至切的感动——佛门龙象以将逝者关怀生者,与化学中的粒子滋生万物、万物归于大同,岂非款曲相通? 谈到读书,徐老师说,教师应该是勤学不辍的。学无止境,大到教育理论、专业知识的再充电,小至一个新流行词的活学活用,都是常学常新的必修课。反思自己的经历,从各种学习中受益,是最有感触的。首先是重视各种专业研修,特别是高层次的研修,不管对教研还是教学,都将是动力十足的推进器。从一名青涩教师一直到骨干教师,自己感触最多的,就是作为一个渺小的生命个体,特别是一个身为教师的生命个体,怎样在流年暗换的必然性和引领学生成长的必须性之间,坚持心灵与现实的博弈。她在一个宽容的底色里,始终坚持独立的人格、再加上该拼就拼的行动,才能形成了“山高水长”般的职业追求。正所谓先凛于内再行于外,这和肖川教授给教师的建议:“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是同样的道理。泰戈尔说:“果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叶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这段菩提清明的话,宛若永恒的暮鼓晨钟,提醒着她永执虚器,理想之树才渐葳蕤。
二、专业理念——半是火焰半海水 教师的伟大在于,她是用过去的、已知的东西教学生去应对未来和未知。新课改以来,省教研员卢巍老师悉心指点,使她头脑里的这个愿望越来越强烈:要教给学生感性和理性交融的化学,她乐此不疲地奔着这个目标走。在课堂中,她特别重视解决问题策略、学科思想、人文精神的渗透。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向学生传递学科智慧。尽量让自己的课堂有高的立意,不断朝向“育人为本,胸怀天下”而努力。在日常教学中,她十分重视教学反思,努力在三维目标的预设中超越
一、落实
二、指向三。她说,一是知识技能,是最基础的最现实的东西,但是恰恰因为它的繁杂罗列,就会产生多重令人眼花缭乱的表象。常常使求学者被围困在其中泥泞得裹足不前。如果能拂去种种表象,找到一些武器能如庖丁解牛一样统率这些琐碎的知识,就是上了一层楼,正如美国课程专家艾里克森主张的,事实不是学习的目的,更应该看到它们在承载基本观念上的工具价值。只有超越事实,才能触摸到真谛。这就是构建过程方法的重要性。如果能再提升,使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感受到化学的价值和魅力、人生的价值和魅力、世界的价值和魅力,健康、积极、阳光地与自然、与社会和谐相处、共同发展。这样的教育,才散发着人性的光彩。新教材之所以强调:从生活走入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其实就在于促使学生在其感性的土壤里开出理性的花朵。只有如此,才能实现思维层次的提升,使所学的东西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怎样才能学好化学?多年的教学探索使她深知:先调用生活实例来刺激他们,再循序渐进剥离出其精神内核。所以,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深入的微观思考是化学学习永恒的主旋律,两者将并行支撑起教学骨架。正因为如此,备课时她往往要把自己放逐到感性火源和理性海洋的交际带,万般踟蹰中逼迫自己想通一条贯穿二者的通衢,那一刻满心交织着热烈与沁凉的甜蜜,仿佛看到自己耕耘的田地里又萌发了一片绿。她时常告诫自己:教师的“传道”只能显示为感染、熏陶和引导,只能显示为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学设计突出强调三维立意,正是智慧教学的三重境界。谁能登上这第三层楼,谁就能看到无限风光。所以,她尽量让自己在滚滚红尘之中保留一些“稚”、“拙”的执著品性,尽量让自己在浮华俗世之外,留存一些理想主义的教育情怀。特别是理科的教学,如何渗透人文的色彩,用感性去诠释理性,使课堂在理性的河流之上,覆以温暖动人的金色阳光,去成就教育者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梦想,使教学更接近于教育的本质。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徐老师生活上的朴素,做人上的低调,事业上的追求卓越,教学上的精益求精,铸就了一名专家型教师的卓越品质与高尚情操。相信她今后的每一次跋涉,都会有惊喜和收获——拂晓邂逅晨曦;正午闪耀阳光;黄昏流转晚霞;暗夜奉献星光„„正如化学实验中,那些不反应的结论其实和反应的结论一样富有价值,所有这一切,不分尊卑,都将成为心田的层层沃土,生命,就从中灼灼其华,放射出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