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科学下册教案 (2000字)

时间:2019-05-12 17:01: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年科学下册教案 (2000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年科学下册教案 (2000字)》。

第一篇:四年科学下册教案 (2000字)

长春市双阳区区域性校本教研 教学设计 1

一、电 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体:本单元从学生认识电荷开始,逐步形成认识电路、电流、开关、电路检测器、导体、绝缘等一系列的认知。首先从静电现象研究入手,知道电是怎样形成的,能够通过实验建立同种电荷以重点和质检的排斥及吸引现象,通过小灯泡亮了的实验研究电路相关知识,知道电是能源,能发光发热,比较串联和并联电路连接方法的不同。在此基础上交给学生日常用电安全常识,并贯穿始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的作用下电荷位臵发生变化所产生的带电现象。

2、电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3、电荷持续的定向流动就形成了电流。

4、要使电流经过导线使小灯泡发光,需要有一个完整的电路。

5、使用相同的材料,可以组成不同的电路;用不同的连接方式连接的电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6、有的物质容易导电,这样的物质称为导体;有的物质不容易导电,这样的物质称为绝缘体。

7、开关通过连接和断开电路来控制电路中的用电器。

8、电是一种能量来源,能产生光和热。

过程与方法:

1、组装简单的电路。

2、在关于电的探究活动中,进行预测、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的结果。

3、用简单的电路图表示电路的连接方式。

4、制作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

5、用电路检测器检验电路中的故障。

6、用电路检测器检验导体和绝缘体。

7、用电路检测器探究接线盒里电路的连接情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2、激发探究电的兴趣。

3、发展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本单元的的课节件事逻辑发展关系,缺一不可,但是由于是科普型题材,要重视学生的日常认知和常识性的科学认知,点的产生、静电现象和导体绝缘体的教学作为重点,电路的串联和并联,组装电路,制作开关作为活动课的体验。220伏交流电的电源很危险作为必须掌握的安全常识重点讲解。

教学难点:电路的组装和开关制作是教学难点,教师要有效分散难点,以便学生安全操作。

教学课时:9课时

教 学 设 计

学科: 科学 授课年级: 四 年级 教学时间

长春市双阳区区域性校本教研

教学设计 3

教 学 设 计

学科: 科学 授课年级:

长春市双阳区区域性校本教研

四 年级 教学设计 5 教学时间

教 学 设 计

学科: 授课年级:

长春市双阳区区域性校本教研

年级 教学时间教学设计 7

教 学 设 计

学科:科学 授课年级: 四 年级 教学时间

长春市双阳区区域性校本教研 教学设计 9

教 学 设 计

学科: 科学

授课年级: 年级教学时间 四

长春市双阳区区域性校本教研 教学设计 11

教 学 设 计

学科: 科学

授课年级: 年级 教学时间 四

长春市双阳区区域性校本教研 教学设计 13

教 学 设 计

学科: 科学

授课年级: 年级 教学时间 四

长春市双阳区区域性校本教研 教学设计 15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电》检测题

一、我能填空。

1、物质同时具有()电荷:()。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

2、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和()。

3、电路:由()、()、()、()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4、()是一种便携式电源。电池的一端是铜帽,称为();另一端是锌壳,称为()。当电池的这两端被导线直接连接起来时,就会发生()。

5、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的电。

6、一段导线和一节电池能点亮一个小灯泡,导线、电池和小灯泡就组成了一个()

7、像铜丝那样容易让()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

8、像导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

9、电路连接一般有()和()两种方法,我们家里的照明电路是用()的方法连接的。

10、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是(),所以小灯泡会()。

11、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所以小灯泡()。

12、闪电是一种()现象。

二、我能判断。

()

1、电器都是用电的器具,不需要用绝缘体材料。

()

2、用1.5v的干电池做电的实验很安全。

()

3、家用电灯都是串联起来,连接比较方便。

()

4、不能用湿抹布去擦带电的用电器。

()

5、当电池的两端被导线直接连起来时,会发生短路。

()

6、对人体来说,低于36∨的电压是安全的。

()

7、电线外面包着的塑料仅仅是为了防止电线生锈。

()

8、在户外遇到雷雨时,不要躲在树下避雨。

()

9、在家里和学校里的电线、插座的电一般都是220v的交流电。

死亡的电是(a

a

()

10、在一个完整的电路中,只有电池没有电了,灯泡才不会亮。

三、我能选择: 长春市双阳区区域性校本教研 教学设计

1、会产生触电事故,致人。、1.5v b、36v c、220v、下列各组材料中不能组成一个简单电路的是()。、一个小灯泡、一节电池、一根导线)b、两根导线、一节电池 c、一个小灯泡、一节电池、两根导线

3、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三节电池并联起来的电压是()。

a、1.5v b、3v c、4.5v

4、下列做法属于不安全用电的是()。

a、移动电器时切断电源 b、不用湿手触摸电器和开关

c、用湿布清洁电器和开关

5、下列电器中使用直流电的是()。

a、电视机 b、手电筒 c、日光灯

6、下列物体是导体的是()。

a、橡皮 b、湿抹布 c、纸片

7、当电池的两端被电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a断路 b短路 c通路

8、下列材料能用来制作小开关的是()。

a、塑料和铁片 b、塑料和竹片 c、铁片和铝片

9、电路中的小灯泡能发光是因为()。

a、有了电池 b、有了导线 c、有电流通过灯泡

10、要使电荷流动形成电流,需要具备的两个条件是(a、电源和动力 b、电源与电路 c、电路与用电器

四、我能回答:

1、我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导体有:

2、我知道生活中常见的绝缘体有:

。)

二 《新的生命》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

在本单元内容个中安排了繁殖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动物和植物都需要通过繁殖延续物种。许多动植物在繁殖方式上具有相似性,植物的花和动物的卵都要经过受精后才能产生新的生命。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花的特殊构造使它能够承担生产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务。

植物种子和动物卵的构造是与它们发育新的生命的作用相适应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与植物的果实和种子的结构是有联系的。单元教学目标:

a、科学概念:

1、繁殖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动物和植物都需要通过繁殖延续物种。

2、许多动植物在繁殖方式上具有相似性,植物的花和动物的卵都要经过受精后才能产生新的生命。

3、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花的特殊构造使它能够承担生产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务。

4、植物种子和动物卵的构造是与它们发育新的生命的作用相适应的。

5、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与植物的果实和种子的结构是有联系的。

b、过程与方法:

1、用解剖的方法观察花和种子的内部构造。

2、用适当的形式记录花的变化过程和果实的生长过程。

3、按一定顺序对雄蕊、雌蕊这样细小的结构进行观察。

4、持续观察种子发芽的变化过程。

5、经历观察卵的构造和动物卵的孵化的过程。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探究新生命产生的奥秘的好奇心。

2、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3、认识到自然界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的,繁殖对于每个物种的延续都至关重要。教学重点:本单元的课节是科普型题材,要重视学生的日常认知和常识性的科学认知,因此研究生命的繁殖过程和繁殖方法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教学课时:

长春市双阳区区域性校本教研 教学设计 19

教 学 设 计

学科: 科学 授课年级: 四 年级 教学时间

长春市双阳区区域性校本教研

教 学 设 计

教学设计 21

学科: 授课年级: 年级 教学时间

长春市双阳区区域性校本教研教学设计 23

教 学 设 计

学科: 科学 授课年级: 四 年级 教学时间

长春市双阳区区域性校本教研 教学设计 25

教 学 设 计

学科: 科学

授课年级:四 年级教学时间

长春市双阳区区域性校本教研 教学设计 27

教 学 设 计

学科: 科学

授课年级四 年级 教学时间

长春市双阳区区域性校本教研 教学设计 29

教 学 设 计

学科: 科学 授课年级: 四 年级 教学时间

长春市双阳区区域性校本教研 教学设计 31

教 学 设 计

学科: 科学 授课年级: 四 年级 教学时间

长春市双阳区区域性校本教研 教学设计 33

三 《食物》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食物为人类提供了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也为人类提供了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引导学生进人本单元的学习,让他们尝试用一种与以往不同的眼光来看待“食物”,发现食物与人体生命活动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并发现食物自身会发生奇妙的变化。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关注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学会收集相关的信息,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整理,达到认识周围世界的目的,这对学生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教学目标:

1、在研究食物的活动中,发现人体的生命活动与食物、食物营养、食物变化的关系感受事物与事物之间存在的联系。

2、.在分类、比较等活动中,参与集体的讨论和研究,学习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3、.在实验活动中,严谨细致地完成实验的设计、准备,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在研究食物的活动中,发现人体的生命活动与食物、食物营养、食物变化的关系感受事物与事物之间存在的联系

教学难点:感受事物与事物之间存在的联系

教学课时:

教 学 设 计

学科: 科学 授课年级: 四 年级 教学时间

长春市双阳区区域性校本教研教学设计 35

长春市双阳区区域性校本教研 教学设计 37

教 学 设 计

学科: 科学

授课年级:四 年级教学时间

长春市双阳区区域性校本教研 教学设计 39

教 学 设 计

学科: 科学 授课年级: 四 年级 教学时间

长春市双阳区区域性校本教研

教 学 设 计

学科: 科学 授课年级: 四

教学设计 41 年级 教学时间

长春市双阳区区域性校本教研

教 学 设 计

学科: 科学 授课年级: 四

教学设计 43 年级 教学时间

长春市双阳区区域性校本教研

教学设计 45

教 学 设 计

学科: 科学 授课年级: 四 年级 教学时间

长春市双阳区区域性校本教研

教 学 设 计

学科: 科学 授课年级: 四

教学设计 47 年级 教学时间

长春市双阳区区域性校本教研 教学设计 49

第四 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本单元属于“地球与宇宙”部分的内容,是小学科学教材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岩石是构成地球物质之一,它在工农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岩石的种类很多,本单元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探究常见岩石的特征,通过看图讨论、阅读资料,初步了解岩石是怎样形成的;还要让学生了解矿物是含有某种特定性质的石头,是构成岩石的要素。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知道常见岩石的特征,并能够识别它们;

●认识岩石有三种类型: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初步了解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形成的过程;

●认识矿物的——些性质,了解他们在工农业生产和㈠常生活中的应用; ●知道矿物质(同种物质组成)和岩石(两种或多种矿物质组成)的区别;

●知道人类活动给自然景观带来的正反面影响(开发:土地、修筑大坝、开采矿藏),理解保护岩石和矿物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会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常见的岩石,并能在观察实验中发现岩石的一些性质; ●能够用相关的分类标准(如颜色、质地、形状)对岩石分类,能查阅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形成的有关资料;

●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语言、文字、图画)记录观察结果,能够用恰当的词语描述调查、探索和观察活动(如讨论岩石和矿物的性质时用到硬度、颜色、光泽等术语); ●会用感官和工具初步认识矿物的性质;

●能调查了解岩石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能调查了解矿物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欣赏自然界岩石和矿物的美丽,产生喜爱祖国山水的美好情感;

保护好陆地物质。

●意识到岩石和矿物在工业、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作用; ●意识到人类在发展的同时,也破坏了环境,消耗了资源,我们应该教学课时:8课时 教 学 设 计 学科: 科学 授课年级: 四 年级 教学时间

长春市双阳区区域性校本教研

教 学 设 计

学科:科学 授课年级:

教学设计 51 年级 教学时间 四

长春市双阳区区域性校本教研

教 学 设 计

学科: 科学 授课年级:

教学设计 53 四年级 教学时间

教 学 设 计

学科: 科学 授课年级: 四 年级 教学时间

长春市双阳区区域性校本教研

教 学 设 计

学科: 科学 授课年级:

教学设计 55 四 年级 教学时间 教 学 设 计 学科: 科学 授课年级: 长春市双阳区区域性校本教研教 学 设 计 学科: 科学 授课年级: 四 年级 教学设计 57 四 年级 教学时间教学时间

教 学 设 计

学科: 科学

授课年级: 年级教学时间 四

长春市双阳区区域性校本教研 教学设计 59

教 学 设 计

学科: 科学

教 学 设 计

学科: 科学 授课年级: 授课年级: 四 年级 四 年级 教学时间教学时间

第二篇:四年科学下册完整教案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

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教学过程】

一、体验静电现象

1、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 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认识电荷

1、不一样的电荷(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

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的一个气球的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

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一正电荷和一负电荷)互相吸引。

2、让电荷流动起来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正静电。带静电的物

体中的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要形成电流就必须使电荷流动起来,需要具备动力,需要形成电路。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正电荷、负电荷

电荷能流动起来

教学反思:

2、点亮小灯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过程与方法:

1、连接简单电路。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日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教学重点】正确连接电路

【教学难点】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 【教学准备】

小灯泡、1.5 v的干电池、导线、实验记录单、小灯泡的剖面图或剖开的大灯泡的

实物、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当我们闭合家里的开关,电灯就会亮起来。电灯为什么会亮呢?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吗?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小灯泡吧!

二、认识小灯泡等的结构

1、小灯泡的构造(1)、小灯泡大家都看到过吧?你能画一画印象中的小灯泡吗?要求划出小灯泡的内部构造观察小灯泡。(2)、每组一个灯泡,观察小灯泡的各部分结构。(3)、交流观察结果,并对自己画的小灯泡作出修正。(4)、猜猜电流是怎么从小灯泡内部通过的?用手指画一画。

2、观察导线、电池,说说导线和电池的结构

三、让小灯泡发光

1、点亮小灯泡(1)、小组活动----连接这些实验器材,想办法使小灯泡亮起来,用手比划说说电流是怎么流动的?并做好记录,用箭头画出流动的方向。(2)、组织学生汇报:连接好的小组上台展示,并说说电是怎么流动的?它的方向是怎样的?没有连接好的也上台展示,与全班同学一起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渗透短路、断路等知识。

2、尝试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1)、还能用哪些方法点亮小灯泡,用实物图画下来哦。(2)、画出每一种连接方法的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径,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3)、把连接图贴在黑板上,在全班交流(4)、分析接亮的共同点

3、出示实物图,分析哪个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

四、安全教育

我们在课堂上使用的都是电池,电压较小,不伤及到生命,而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的、致人死亡的点,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尤其要注意。

板书设计:

2、点亮小灯泡

小灯泡 导线 电池

教学反思:

3、简单电路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臵一电池。

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过程与方法:

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2、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

3、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教学重点】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教学准备】

每小组小灯座2个、电池盒1个、1号电池1节、导线4根、小灯泡2个、记录纸若干,记号笔1支。【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连接比赛:每组一节干电池、一根导线和一个小灯泡,把小灯泡点亮。

2、讨论:我们这样用手按着来点亮小灯泡,一松手小灯泡就不亮了。是不是有点不太方便啊?

3、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提醒学生观察或回忆学校和家里的电灯是怎样安装的)

二、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学会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

1、教师逐个出示小灯座、电池盒,让学生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

2、讨论:这两个工具是干什么用的?怎么使用?

3、请一生演示电池盒和小灯座的安装,教师可以做如下提示:(1)、安装电池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2)、小灯泡是怎么装到小灯座上的?(3)、导线怎么连?(指出弹簧接线头的最佳连接方法)(说明:电池盒和小灯座的使用方法也可以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由教师直接按照教科书上提供的步骤告诉学生,不必对使用方法进行讨论。教师边讲解,学生边操作,保证每个学生都会使用。)

4、学生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5、请一组学生展示他们的连接实物图,教师介绍用简单的符号画电路图的方法。

三、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1、再提供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3根导线,让学生尝试怎样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

起来。

2、学生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来进行各种尝试,当尝试成功后,再去尝试其他的连接方法。

3、教师提醒学生将各种方法的电路图画出来,以便交流。

4、根据各小组电路的连接情况,再发给每个小组一节电池和一个电池盒,探究两节电池在电路中的连接方法,并画出电路图。

5、实验结束,小组汇报,互动交流。(交流要点:小灯泡亮了吗?用了几种连接方法?哪种方法更好?为什么?为什么不同的方法都能使小灯泡同时发光?指出电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的。)

四、活动延伸:

1、挑战:我们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和电池,让它们同时亮起来吗?

2、讨论他们的想法,使学生对电路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发展。

板书设计:

3、简单电路

电池 导线 用电器(电池盒和小灯座)

连接方法

点亮小灯泡

教学反思:

4、电路出故障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通道)。

2、电路出故障了,电流就会中断。过程与方法:

1、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

2、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精神。【教学重点】

用一种新的方法来检测电路——做一个“电路检测器”,体验科学的检测手段将使我

们更为迅速地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教学准备】

每组2-3个小灯泡、导线若干、电池、电池盒、小灯座、坏的小灯泡、没有剥皮的导线、废电池、形成断路的电池盒、一套做电路检测器的材料、一张电路检测器的挂图。【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

1、出示一个能使小灯泡发光的串联电路,让学生画出简单的电路图,并说一说电流是怎样流动的。

2、说明:小灯泡发光是因为在这个电路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回路。(板书:回路)

3、提供一个出了故障的电路,并提出问题:小灯泡为什么不亮了?引出下面的探究活动。(建议:教师可准备多个好的和坏了的小灯泡,有电的和没电的电池等材料。)

二、什么地方出故障了?

1、首先可以引导学生检查连接的方法,结合前面的学习,排除连接方法上的问题。

2、引出新的问题:为什么连接方法正确而小灯泡却不亮呢?引导学生来整理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各种原因。

(说明:这是发掘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过程。要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尽可能多地分析电路出故障的可能,并做好记录。)

三、做个电路检测器:

1、讨论,用什么办法来检测有故障的电路? 一般有下面几种方法:

①检查法:检查电路中的连接是否完好。(电池盒两端弹簧夹上的导线有没有夹紧;电池是否放好了;小灯泡拧紧了吗……)②替换法:用另外的灯泡、电池、导线等来替换电路中的材料,看看小灯泡是否能亮。

2、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按教科书中的提示做一个电路检测器。(电路检测器做法:把上节课连接过的简单电路中的小灯座上的一根导线头拆下来,另外再连上一根导线,这就是我们的电路检测器。)

3、做好电路检测器后,试试灵不灵。

4、根据教材10面的插图讲解检测电路和检测电路中各个部分(小灯泡、导线)的方法。(把故障电路的某一部分电路或某一个元件连到电路检测器的两个导线头之间,如果小灯泡亮了,就说明这部分电路或这个元件是畅通的、没有故障的,否则就证明这部分电路或这个元件不畅通、有故障。)

5、检测器检测电路故障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在检测电路时,应先把故障电路中的电池从电池盒中取出;(2)检测故障电路中的电池是否有电,应采用取出电路检测器的电池盒中的电池,将故障电路中的电池放在电路检测器的电池盒里,看看小灯泡会不会亮。

6、制定检测计划。提醒学生用电路检测器查找故障产生的原因,要边检查边做记录;最后数一数电路中一共有几个地方出故障了。

7、利用排除法进行测试,找出故障的原因,要让学生再试一次,使小灯泡重新亮起来。分组汇报。

8、强调安全事项。

电路检测器只能在实验室里检测简单电路,不能用来检测220V的电路。

9、拓展:还有其他方法查找电路中的故障吗?

板书设计:

4、电路出故障了 回路

故障 电流中断

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 1.小灯泡坏了;

2.灯座松了,没有连上;

3、4、电路检测器

教学反思:

5、导体与绝缘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有的物质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绝缘体

2、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过程与方法:

1、根据任务要求制定一个小组的研究计划,并完成设想的计划。

2、实施有关检测的必要步骤,并整理实验记录。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

2、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重要的。【教学重点】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难点】能够区分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准备】

为每组学生准备:木片、塑料片、陶瓷、纸板、橡皮、布、丝绸、皮毛、钢管、玻璃、铅笔、铜丝、铅丝、铝丝(易拉罐)、铁丝、卷笔刀、硬币、导线、插座、20种待检测的物体,一个电路检测器。一份科学检测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

1、观察简单的电路连接,说说电流在电路中是怎么流的。

2、讨论将电路中的导线剪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3、想办法重新接亮小灯泡,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金属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触在一起或把金属头和塑料皮接触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

4、讨论:为什么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金属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触在一起或把金属头和塑料皮接触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

5、讲授: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做导体;像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做绝缘体。(板书:导体、绝缘体)

二、检测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1、提问:怎样检测一块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呢?

2、预测橡皮能否通过电流使小灯泡发光,并做好记录。

3、使“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检验小灯泡是否发光

4、用两个检测头接触橡皮的两端,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5、重复检测一次,并将检测时小灯泡“亮”或“不亮”的情况记录下来。

6、得出结论:橡皮是绝缘体。

三、检测20种物体的导电性:

1、待所有的检测都完成后,各组整理分析检测的结果。

2、表达与交流:哪些物体能使小灯泡发亮,哪些物体不能使小灯泡发亮。

3、在观察的基础上对20种物体进行分类,并从分类中发现一定的规律,由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做出自己的描述。(说明:对插头、卷笔刀等复杂物体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识别,知道许多物体构成复杂,有的部分能使小灯泡发光,有的部分不能使小灯泡发光。我们常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四、讨论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措施和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哪些设施是绝缘体做的,哪些是导体做的。

2、描述绝缘材料的用处,理解各种材料的作用。提醒学生要好好保护电器设备上的绝缘体部分,注意安全用电。

3、概括: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板书设计:

5、导体与绝缘体

导体 导电性

绝缘体

安全用电

教学反思:

6、做个小开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开关可以用来连接或断开电路,控制电路中电器元件的工作状态。

2、开关有的地方需要用导体来做,而有的地方必须用绝缘体来做。过程与方法:

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学重点】观察手电筒的开关

【教学难点】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教学准备】

为每个小组准备:一只手电筒和相应的干电池,软木块(橡皮)一块、图钉两个、曲别针一个,小灯泡一个,小灯座一个、电池盒一个、电池一节,导线若干,红灯、绿灯和黄灯各1个。【教学过程】

一、观察手电筒:

1、观察组成手电筒的各种材料。

讨论:在这些材料中,有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为什么有些地方要用导体,有些地方要用绝缘体?

2、观察手电筒的构造。

思考:电池和小灯泡是怎样安装的?电路中电流的路径是怎样的?试着标出电流的路径。

3、观察手电筒的开关。

观察并操作手电筒的开关,体验开关是怎样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的。(教科书提供了一张手电筒内部构造的电路图,图中表示的是电路断开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手电筒的电路是通的,图上的开关该怎样表示?画一画电流是如何从电池的一端通过开关和小灯泡回到电池另一端的。)

二、做个小开关:

1、给每一组一个断开的电路,讨论怎样设计一个开关。重点讨论:用什么材料来做,怎样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

2、利用身边的材料,讨论并设计制作一个小开关,然后在全班展示交流。

3、利用每组准备好的材料,小组合作制作一个能交*控制红绿灯的电路。推测一下,什么时候红灯亮,什么时候绿灯亮。(活动目的:用一个开关来控制红绿灯的亮与灭。)

4、如果要在红灯变绿灯、绿灯变红灯的中间亮起一盏黄灯的话,应该怎么办?(方法:在一个开关控制两个电路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电路,用一个开关控制三个电路。)

5、交流汇报:(1)、在小组活动中发现了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2)、一共运用了几种小开关的制作方法?(3)、自己设计的红绿灯是怎样控制的,和生活中的红绿灯有什么区别?

三、延伸与拓展:

1、介绍几种不同的开关,如遥控开关、拉线开关、闸式开关、活动开关等。

2、布臵学生课后调查家里用电器的开关是什么样的,这些开关是怎样控制电路的。板书设计:、做个小开关

开关 连接或断开电路

导体 绝缘体

做个小开关

控制红绿灯

遥控开关、拉线开关、闸式开关、活动开关等

教学反思:

7、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如果电能从一点流到另一点,两点之间一定有导体连接,这两点之间就构成一个电的通路,否则就是断路。

2、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两种用不同连接方法组成的电路。过程与方法:

1、用电路检测器检验接线盒内电路的连接情况。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连接电路,并在反复观察和实验中发现不同连接方式的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勇于挑战、缤密推断的态度。

2、乐于交流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用电路检测器检验接线盒内电路的连接情况

【教学难点】能运用串联和并联两种用不同连接方法组成电路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一个电路检测器、两个四个接线头的盒子(其中一个只有一组通路,另一个有三组通路)、实验记录单;一节电池(配电池盒)、一个小灯泡(带灯座)、导线几根。【教学过程】

一、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活动一:关于第一个接线盒的研究

1、发给每组一个接线盒,观察接线盒外面的四个接线头及对应的数字标号

2、打开盒盖,看到1号和3号接线头在盒子的里面是用导线连接在一起的。

3、盖上盒盖,讨论:如何用电路检测器检验出哪两个接线头之间是通路?哪两个接线头之间是断路?

4、用电路检测器实际检测,看看检测结果是不是和前面观察到的一样。活动二:检测、推测第二个接线盒内导线的连接情况

1、发给每组另外一个接线盒,说明盒子上面的四个接线头在盒子里面是有导线连接的。不打开盒子,直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验,能知道哪两个接线头之间是通路吗?

2、学生先讨论检测顺序,然后再开始检验,并把检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3、检验完后,根据检验结果推测接线盒内的连接情况,把推测结果画在记录纸上(教材17面)。

4、各小组汇报推测结果,并讨论哪种推测是合理的。

5、打开接线盒,让学生看看里面到底是怎样连接的。

二、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 活动一:电池的两种不同连接方法

1、发给每组两节电池、两个电池盒、一个小灯泡、一个灯座和四根导线,要求学生用这些材料组装不同的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看看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2、启发思考:在不同的两种方法中,你有什么发现。

3、学生汇报后,教师作适当讲解。(串联和并联: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是3V,所以小灯泡会特别亮。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1.5V,所以小灯泡不太亮。)

活动二:小灯泡的两种不同连接方法

1、发给学生两个小灯泡、两个小灯座、一节电池、一个电池盒和四根导线,要求学生用这些材料组装不同的电路,让小灯泡都亮起来。看看能有几种方法。

2、启发思考:在不同的连接方法中,你有什么发现?

3、学生汇报后,教师作适当讲解。(说明:“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这一活动,在教学中还可以采用让学生直接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按照教科书上的电路连接方式连接电路,重点放在让学生观察两种连接方法有什么不同,观察小灯泡的亮度有什么不同上。这样做更有利于让学生发现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本质不同。)

三、拓展活动:看谁的设计最有特色

提供学生若干材料,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设计电路,比一比谁的设计最有特色、最实用。

板书设计:

7、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通路 断路

里面是怎样连接的(电路检测器)

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1、油菜花开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构成。它们能够帮助植物满足自身的需要。

2、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实的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过程与方法:

1、解剖油菜花并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的特征;

2、观察一株油菜上花的变化过程并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油菜花变成油菜荚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

获得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产生探究各种各样的花的浓厚兴趣。【教学重点】学习使用解剖的方法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特征。【教学难点】花到形成果实的变化过程。【教学准备】

演示:油菜花变化过程的图片,课件。

分组:开花的油菜植株,镊子、放大镜、胶带、剪刀,白纸、观察记录表。【教学过程】

一、引入

单元概述: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非常有趣的《新的生命》单元。本单元共有7课,我们要一起来研究植物和动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请一位同学朗读单元导语:“春天……”

出示开花的油菜植株。这是什么植物?同学们平时认真地观察过花吗?让我们一起进入花的世界吧!板书课题:油菜花开了

二、探究过程

1、观察一棵油菜。(1)、请同学们说说油菜长得怎么样?区分油菜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2)、油菜和凤仙花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这样的植物叫绿色开花植物板书:它们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构成。(3)、请同学再说出几种绿色开花植物。

2、观察一朵油菜花。

(1)、观察:从油菜上摘一朵油菜花。用放大镜观察一朵油菜花。

(2)、解剖:学习使用镊子解剖一朵油菜花。并填写“油菜花的观察记录表”。(3)、交流。

(4)、小结: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组成的。油菜花有四片花瓣。

3、观察一棵油菜的花。

(1)、一棵油菜上的花是同时开放的吗?

(2)、数数一棵油菜上有几朵花?几个花蕾?

(3)、除了花和花蕾外,油菜花谢了以后留下的部分是什么?(4)、观察一个花蕾;推测这个花蕾未来的变化。画油菜花变成油菜荚的变化顺序图。

三、小结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实的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四、布臵课外活动作业:

采集各种各样的花,下节课带来。板书设计:

1、油菜花开了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教学反思:

2、各种各样的花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在花的各部分构造中,雄蕊和雌蕊与形成果实和种子有关。

2、根据花的构造可以把花分成完全花和不完全花,有些花同时具有雄蕊和雌蕊,有些花只有雌蕊或只有雄蕊。过程与方法:

1、根据提示完成花的专题研究,能区分花的相同和不同,能将研究结果以表格形式呈现出来。

2、以报告会的形式表述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与同学进行交流。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形成自觉珍爱生命、保护花草树木的意识,有继续探究花的浓厚兴趣。【教学重点】花的专题研究。

【教学难点】分辨完全花和不完全花。【教学准备】 演示:

分组:完全花和不完全花、雌花和雄花、单性花和两性花、放大镜。【教学过程】

一、引入

回顾: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组成的。

问题:其他的花和油菜花一样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各种各样的花。板书课题:各种各样的花

二、探究过程

1、花的专题观察。(1)、小组讨论,确定研究专题,制定研究方案。(2)、交流:准备研究的内容;怎样研究;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3)、供参考的研究专题:

校园里花的种类;各种花的花瓣数量;各种花的萼片研究;花的大小;雄蕊和雌蕊;统计花的颜色;花的香臭等。(4)、研究的方法:数一数、统计、测量等。(5)、成果展现:表格、图示、文字小结等。(6)、讨论观察研究的注意事项:不采摘,不损伤花朵。

2、“花的观察”报告会。(1)、分组汇报。(2)、将研究成果进行分类,由学生自己制定标准。(3)、讨论研究中发现的问题。

3、认识完全花与不完全花(1)、观察比较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说说他们在构造上由哪些不同? 不完全花有的少萼片,有的少花瓣(如马蹄莲),有的少雄蕊或雌蕊。(2)、阅读课文,了解不完全花与完全花、雌花与雄花、单性花与两性花。(3)、判断:观察南瓜的两种花有什么不同,分别属于哪一类?观察其他的花,判断属于哪一类?(4)、推测:南瓜的雄花和雌花会怎样变化呢?

4、交流与小结(1)、通过学习,知道了花的哪些秘密?(2)、在生活中寻找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观察花的变化过程。

三、质疑拓展

还有哪些关于花的问题?

四、布臵课外活动作业: 观察更多的花 板书设计

2、各种各样的花

不完全花与完全花

单性花与两性花

教学反思:

3、花、果实和种子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果实和种子是植物开花传粉受精以后形成的。

2、雄蕊和雌蕊在形成果实和种子的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雄蕊和雌蕊有特殊的构造,使胚珠可以受精长成果实和种子。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发展比较事物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能力。

2、按一定顺序对雄蕊和雌蕊这样更细小的结构进行专题观察。情感、态度、价值观:

1、保持探究花的奥秘的欲望。乐于尝试应用学到的科学知识。

2、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教学重点】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教学难点】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教学准备】

演示:植物传粉、受精的课件或挂图。

分组:放大镜、镊子、白纸、油菜果实、油菜花和其他植物的花。【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已经观察了油菜花,还认识了各种各样的花,知道许多植物会开花、结果。开花与结果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测。

(出示:油菜花的雄蕊和雌蕊)我们还是仔细地观察一下油菜花的雄蕊和雌蕊吧!

二、探究过程

1、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1)、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更好地观察雄蕊和雌蕊呢?放大镜。(2)、教师在展示台上演示观察过程,学生归纳研究方法。A、用放大镜观察雄蕊的各部分——花丝和花药。B、把花药上的花粉抖落在白纸上进行观察。

C、再用放大镜观察雌蕊的各部分——子房、花柱和柱头。

D、用手轻触柱头,观察柱头是否有粘性。再将白纸上的花粉抖落在柱头上,看看柱头是否很容易将花粉粘住。

思考:雄蕊和雌蕊的这些构造特点与它繁殖后代的功能有什么联系?(3)、学生分组观察、轻声讨论。(4)、全班交流汇报。(5)、教师根据学生发言,适时展示蜜蜂传播花粉图和花的受精示意图或有关课件。(6)、指导阅读课文P28:雄蕊产生的花粉传播到雌蕊柱头上,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

提问:你还看到过其他昆虫传播花粉的现象吗?植物还依靠哪些力量传播花粉?

2、观察油菜的果实和种子(1)、发放油菜的果实。观察油菜的果实并按生长变化的顺序排列。(2)、小心剥开一个快要成熟的油菜的果实,观察油菜种子是怎样排列的?数数果荚

里有多少粒种子?(3)、全班交流汇报。比较各组的数据与发现。

三、总结拓展

雄蕊和雌蕊的结构。

雄蕊产生的花粉传播到雌蕊柱头上,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四、布臵课外活动作业:

查找资料,了解植物还有哪些传播花粉的方法。

板书设计:

3、花、果实和种子

雄蕊(花丝和花药)雌蕊(子房、花柱和柱头)

受精 结果

教学反思:

4、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植物传播种子有不同的方式,都是为了能将种子散布得更广,有利于繁殖后代。

2、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是有联系的。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假设。

2、利用测量、实验等方式寻找证据验证推测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

1、有探究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欲望。

2、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教学重点】观察种子传播的方式。

【教学难点】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的联系。【教学准备】

演示:椰果,水槽

分组:油菜、鬼针草、蒲公英、番茄的果实和种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回忆:在种植凤仙花的过程中,你发现凤仙花果实成熟后,种子怎样传播出去的? 板书课题: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二、探究过程

1、观察油菜散播种子的方式(分组观察)(1)、观察成熟的油菜果荚。外壳有什么特点?(2)、轻捏油菜果荚,你发现了什么?与凤仙花比较,推测一下:你觉得油菜的种子是怎样散播到远处的?(3)、油菜种子的结构特点:质量轻。(4)、油菜果荚的结构特点:干裂。

2、其他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1)、鬼针草种子的传播。回忆:上山时裤脚经常会粘上什么?结构上有什么特点?(2)、番茄种子的传播。

A、发放番茄观察。B、推测传播方法。C、讨论交流。D、类似的植物。(3)、观察随风飞行的蒲公英种子

A、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蒲公英的种子:你有什么发现? B、推测一下蒲公英是怎么散播种子的? C、设计实验验证你的推测。

D、分组设计记录表,测量蒲公英的飞行距离。E、汇报测量结果,得出结论。

F、还有哪些植物果实和种子的散播方式和蒲公英相似?(4)、教师演示:在水中漂浮的椰果。

3、你还知道哪些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

4、阅读教材。

三、总结。

水流传播 弹射传播 风力传播 动物传播

四、质疑讨论。

种子成熟后,不散播到远处,都掉落在植物近旁,会产生怎样的情况?

五、布臵课外活动作业

收集有关植物散播种子的资料。板书设计:

4、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水流传播 弹射传播 风力传播 动物传播

教学反思:

5、种子的萌发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生命,条件适宜时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始生长。

2、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3、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过程与方法:

1、进行对比实验并做记录。

2、运用感官和工具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探究种子奥妙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观察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教学难点】认识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教学准备】

分组:培养皿、镊子、小刀、放大镜、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植物妈妈利用哪几种方法将种子散播到了远处? 讨论:种子在怎样的环境下可以萌发呢? 板书课题:种子的萌发

二、探究过程

1、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首先要了解种子的内部构造。(2)、介绍实验材料。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3)、演示解剖方法。示范用镊子剥蚕豆皮的方法,强调要领:a.不要着急;b.把剥了皮的蚕豆从开口的那边小心掰开,放在培养皿中。(4)、分组研究。研究重点:种子可以分成几部分?注意比较三种种子的异同。(5)、汇报交流。(6)、认识种子的各部分(画图)。双子叶与单子叶的例举。推测:种皮、胚根、胚芽和子叶在蚕豆种子生长过程中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2、观察发芽天数不同的蚕豆种子(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种子的各部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呢?(2)、发放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3)、观察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外形。(4)、解剖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5)、汇报交流研究发现。(6)、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三、小结

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蚕豆的胚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四、质疑

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在种子结构上不同,花和受精过程也不同吗

五、布臵课外活动作业

持续观察蚕豆种子发芽的变化过程并做好记录。板书设计:

5、种子的萌发

种皮 胚(胚根、胚芽和子叶)

教学反思:

↓ ↓ 根 茎和叶↓

养分

6、动物的卵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很多动物都要产卵,卵有相似的构造,卵可以发育成动物。

2、卵孵化成动物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

3、像青蛙、鸡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过程与方法:

1、用图片与实物相结合的方法观察研究动物卵的结构特点。

2、观察青蛙卵孵化的过程;用查阅资料的办法了解小鸡孵化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乐于探究动物繁殖奥秘的兴趣,感受自然界生命的多样性和延续性。【教学重点】观察动物卵的构造。

【教学难点】经历一个饲养动物、观察孵化的过程。【教学准备】

演示:各种动物的卵,不同孵化阶段的鸡蛋。

分组:一个新鲜鸡蛋和纵切开的半个熟鸡蛋,放大镜。【教学过程】

一、引入

春天是一个繁殖的季节,许多动物是靠卵繁殖的。出示各种动物的卵。板书课题:动物的卵

二、探究过程

1、观察动物的卵(1)、出示各种各样的卵:它们有哪些不同的地方?(2)、小组观察鸡蛋、鲫鱼卵、蚕卵:有什么发现?它们有相同的地方吗?(3)、观察鸡蛋外形:

用放大镜观察鸡蛋外壳:你有什么发现?(表面很粗糙;外壳有很多小孔;壳很脆容易破。)这些小孔有什么用?(透气)。(4)、观察鸡蛋的内部

观察:打在盘中的鸡蛋:蛋清﹙蛋白﹚、蛋黄、胚﹙蛋黄上的小白点﹚、壳。纵切开的半个熟鸡蛋。汇报:(鸡蛋里面有一头是空的;蛋壳上有膜。指出蛋白、蛋黄、气室。)

推测:它们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呢?

(蛋白供给养料和水分;蛋黄提供营养;胚能发育成小鸡;气室提供氧气;蛋壳有保护作用。)

2、青蛙卵的孵化观察指导(1)、你知道青蛙卵是怎么孵化成小青蛙的吗?(2)、讨论观察方法,设计观察记录表。(3)、学习饲养方法及注意事项。透明水槽。水草。

3、小鸡的孵化(1)、观察不同发育阶段的鸡蛋,认识鸡蛋各部分的作用。(2)、小鸡孵化的条件:种蛋、温度、湿度、通风等。(3)、小鸡孵化的时间:大约3个星期。

三、小结

像青蛙、鸡、蚕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四、布臵课外活动作业: 发放青蛙卵 板书设计:

6、动物的卵

蛋白、蛋黄、气室、胚、壳、膜

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小鸡孵化的条件:种蛋、温度、湿度、通风

时间:大约3个星期。

教学反思:

7、动物的繁殖活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有的动物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有的直接产下小动物;卵生和胎生是动物产生新生命的主要方法。

2、很多动物的繁殖与绿色开花植物的繁殖有共同点,都要受精。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情景再现,了解更多动物的繁殖活动并进行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新生命的可贵,了解生命世界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教学重点】胎生动物的繁殖方式。【教学难点】卵生和胎生的比较总结。【教学准备】

分组:记录纸,纯牛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回顾:卵的构造。卵生动物。板书课题:动物的繁殖活动

二、探究过程

1、卵生动物的繁殖活动(1)、自读教材P37,思考:植物繁殖与动物繁殖有什么共同点?(2)、交流。

植物的花蕊分为雄蕊和雌蕊,雄蕊的花粉传到雌蕊的柱头,并与子房里的胚珠结合,使

胚珠受精,便形成了果实和种子。

动物和植物一样,动物也分为雄性和雌性,当雄性动物的精子与雌性动物的卵相结合,使卵受精,新的生命便开始孕育了。(3)、动物的哪些活动是在为繁殖做准备呢? 筑巢,发情,洄游,交尾,产卵,孵化等。(4)、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靠产卵繁殖的?

鸟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节肢类、软体类各举一种。

2、胎生动物的繁殖活动(1)、胎生与胎生动物。

自读教材P38,思考:什么叫胎生动物?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胎生动物? 像猫、狗、兔等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胎生。用胎生繁殖的动物叫胎生动物。(2)、哺乳。

胎生动物一般都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小动物。回忆动物哺乳的情景。观看动物哺乳的视频。观察纯牛奶。说说哺乳对新生命成长的优势。(3)、交流。

(4)、小结:人也是胎生的。

3、总结动物产生新生命的几种方式。

(1)、列表(小组活动)。动物名称,繁殖方式。(2)、汇报交流。

(3)、介绍其它繁殖方式:动物的卵胎生。(4)、了解克隆技术。阅读P39—40资料库。

三、小结

动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有卵生和胎生两种。

卵生动物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胎生动物直接产下小动物。

四、质疑与讨论(1)、教师质疑: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哪一种后代的成活率高?为什么?(2)、学生质疑。(3)、讨论。板书设计:

7、动物的繁殖活动

﹙产卵孵化﹚卵生动物 胎生动物﹙直接产下小动物﹚

哺乳

植物繁殖--﹙受精﹚--动物繁殖

克隆技术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食 物

1、一天的食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我们一天要吃很多不同的食物来保持身体的健康;

2、食物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过程与方法:

1、使用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并通过记录的方式将分类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描述;

2、通过简单的统计分析,发现一天中所吃的食物是非常丰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对食物的分类活动中细致地进行思考、筛分,将区分难度大的“混合类”食物拆分为多个食物种类;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集体的研究讨论活动,并表述自己的想法。【教学重点】

通过记录一天的食物,发现问题和规律。【教学难点】

会给多种的食物进行分类。【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进行食物记录的卡片纸(每人20张)教师准备:食物分类记录单(每组1份)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对于我们人的生长发育来说十分需要。米饭、馒头、苹果、西瓜、土豆、牛奶、鸡肉……这些都是我们常吃的食物。我们的各项生命活动都与食物有关,可是我们真的了解食物吗?从这个单元我们将集中研究食物,了解食物与我们健康之间的关系。让我们从调查 “一天的食物”来开始对食物的研究吧!(板书:一天的食物)

二、探究过程

1、记录一天中吃的食物。

以昨天为例:我们都吃些什么? 学生汇报。

(1)讨论活动:这么多食物我们该怎么来记录呢?

(2)小组记录:要求学生对一天的食物按餐别进行记录。小组汇报,师记录(或统计表)。

(3)思考:从这些汇报中,我们可以看出些什么? 一天中,我们要吃多少种食物?吃的最多的是什么食物?每餐都吃的食物有哪些? 学生将昨天吃的食物在组内交流,然后全班同学汇总。

谈话:看了我们的统计,你们有什么想法?(我们每天要吃很多种食物)

2、给食物分类 按味道分类;

按生活习惯分类; 按食物结构分类; 按食物来源分类; ……

讲解食物可以分成动物类食物和植物类食物,以及分类标准。整理卡片把动物类和植物类食物分别贴在贴板的两侧。

对照贴板数一数自己吃的食物是动物类食物多还是植物类食物多。(4)举例说说荤食、素食还可以分为哪几种?

三、小结

在对一天中食物的统计中会发现,我们一天中吃的食物是很丰富的,这里面有着不同类别的食物,摄取种类丰富的食物是我们人类进食的特点。当我们吃下这样丰富的食物后,食物会给我们提供些什么营养呢?同学们可以查阅一些资料,解答这个问题。

教学反思:

2、食物中的营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

2、人体保持健康需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3、蛋白质是构成我们身体的主要成分之一。糖类和脂肪能提供身体需要的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4、没有一种食物会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所以我们要吃各种不同的食物。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资料获取信息,丰富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的类别等方面的认识,并扩充到记录中,完善对一天中的食物的统计活动。

2、通过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对食物营养成分的认识中,感受各种营养与支撑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知道食物含有哪些营养成分。【教学难点】 能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上节课使用的“一天的食物”记录卡。

教师准备: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的分类等相关资料。脂肪的辨别实验器材:食用油、肥肉、棉签、白纸。

淀粉的辨别实验器材:淀粉、水、碘酒、滴管、小碗、含有淀粉的食物(馒头、米饭等)。

食物包装盒上的标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身体成长、发育都需要哪些营养?我们能从种类丰富的食物中获得什么呢?

二、探究过程:

1、食物含有哪些营养成分(1)讲述: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多种营养的支持。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水。下面我们分组探讨一下,每一小组选定一种来进行具体研究。

(2)分小组探讨交流(可根据生活经验知识谈谈,也可阅读课本介绍了解,还可通过查阅资料解释;交流时做好记录,选定一人代表小组在全班汇报交流。)(3)汇报交流

蛋白质是人体肌肉、皮肤、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它是构成身体细胞的基本材料,用于机体生长发育、衰老组织更新、损伤组织修补,以及各种生理功能的需要。生命的产生、存在与消亡,无一不与蛋白质有关。所以说,蛋白质是生命物质。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举例:粮食、肉、乳、蛋、豆制品、蔬菜、花生……

糖类的主要功能是供给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一般来说,人体所需要的能量70%以上是由糖类氧化分解提供的。在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中,糖类常常占80%以上,其中主要是淀粉。糖类也是细胞的组成部分,例如细胞核中染色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核糖和脱氧核糖。淀粉也是糖类。我们吃的粮食,如米、麦、玉米、高粱、甘薯等,其主要成

分都是淀粉。

脂肪俗称油脂。按来源可分动物油脂和植物油脂两大类。脂肪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含热量最高的营养物质。脂肪是由碳、氢、氧元素所组成的一种很重要的化合物。有的脂肪中还含有磷和氮元素,是机体细胞建成、转化和生长必不可少的物质。脂肪的主要功能是供给热量,其提供的热量较相同质量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糖类)多一倍。此外,脂肪还提供人体所需的“必需脂肪酸”。脂肪酸的种类很多,可分为饱和、单不饱和与多不饱和脂肪酸三大类。脂肪在人体营养中具有重要地位,人体所需总能量的1000^40%是由脂肪所提供的。

富含脂肪的食物有植物油、动物油、肥肉……

维生素也称维他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素,是人体维持正常代谢和机能所必须的一类低分子化合物。它是人体六大营养要素(糖、脂肪、蛋白质、盐类、维生素和水)之一,大多数必须从食物中获得,仅少数可在人体内合成或由肠道细菌产生。人体每日对维生素的需要量甚微,但如果缺乏,则可引起一类特殊的疾病,称为“维生素缺乏症”。因为维生素跟酶类一起参与肌体的新陈代谢,能使肌体的机能得到有效的调节。各种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人体其实是由各种元素(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的。其中很多矿物质元素为酶的必需组分,可调节多种生理功能(如维持渗透压、氧气转运、肌肉收缩、神经系统完整性),也是身体组织和骨骼生长及维持所必需的。有些矿物质(如钙、磷、钠、镁、硫、氯化物)含量较大,有些则仅含微量。人类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钻、铜、氟、碘、铁、锌、铬、硒、锰、钥。大多数矿物质(锌除外)都广泛分布于各种食品中,可以在平衡和多样化的膳食中得到充分补充。

食盐、各种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

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成年人体内的水约占体重的6000^7000,少年儿童体内的水约占体重的8000。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不能离开水。例如:营养成分经过消化后分解成的各种物质,都需要溶解在水里才能够被吸收;绝大部分废物都要溶解在水里,才能够被排出体外。水一方面不断地随着食物和饮料进人人体,一方面又不断地随着废物排出体外,身体里的水常常要保持一定的平衡,如果失去平衡,各种生理活动就会发生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2、在一天的食物中,我们能获得哪些营养

我们吃的食物中,有的一种食物可能会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但没有一种食物会具有所有的营养,因此我们应该均衡膳食。

3、找出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1)过渡:我们还可以通过实验和查阅资料的方法,亲自来找一找这些食物所含有的营养成分,那就更有趣了。教科书中设计了两个简单的实验,教我们检验脂肪和糖类;还告诉了我们寻找食物中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方法。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亲自动手做一做吧!(2)分组活动(3)汇报交流

三、小结

1、说说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2、课外继续检验食物的营养成分,制成一份常见食物营养成分表。

板书设计:

2、食物中的营养

蛋白质 人体的主要成分 脂 肪

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糖 类 维生素

调节身体机能

矿物质

教学反思 :

3、营养要均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所有营养成分,所以我们需要搭配膳食,保证营养的充足。搭配膳食营养要做到品种多样,并保持合理数量。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资料的方式,获取有用的信息,并通过自己的分析以及集体的研讨,形成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理解均衡膳食的基础上,建立健康生活的意识。

2、通过对均衡膳食的分析与研究,感受到理性思考的重要性。【教学重点】 理解并研究如何才能均衡膳食。

【教学难点】 学会合理配搭膳食营养,建立健康生活意识。【教学准备】

为每位学生准备:均衡膳食食物搭配记录表(参照教科书第48页)。教师准备:均衡膳食宝塔资料、挂图等。【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从食物中获取各种营养,这些营养必须合理搭配,才能保证我们正常生活和成长,这就是营养的均衡。(板书课题)怎样搭配膳食才能获取均衡的营养呢?

二、探究过程:

1、营养均衡的标准

(1)首先请同学们阅读教科书上的均衡膳食“宝塔”图,它可以为我们选择食物、获取均衡营养提供参考。(2)小组阅读探讨:“宝塔” 中为我们提供能量的是哪类食物?支持我们生长发育的是哪类食物?能使我们保持健康的是哪类食物?“宝塔”中不同种类食物食用量的多少,又告诉了我们什么?(3)全班交流

师小结:均衡膳食宝塔共分五层,包含我们每天应吃的主要食物种类。宝塔各层位臵和面积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

谷类:含淀粉质,少量维生素B及植物性蛋白质;全麦食物含纤维素。供应热能,补充消耗,保持体温。作为主食,自然总摄取量远高于其它类食物。

蔬菜、水果类:含丰富维生素A和C,各种矿物质及纤维素。增强抵抗能力,保持细胞健康,防止便秘。宜多吃。

畜禽肉类、鱼虾类、蛋类:含丰富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及脂肪;肉类中的铁质含量特别丰富。可助长发育,维持新陈代谢。宜适量摄取量。

奶类及奶制品类、豆类及豆制品类: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等,奶类钙质含量特别丰富。有助于牙齿及骨骼健康。应适量摄取。

油脂类:提供人体生理运行及活动所需热能,在一定限度内对身体有利,但摄取过多有害。故应尽量避免多食。

2、搭配膳食营养

为了让我们的身体保持长期营养均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应该制定什么样的膳食搭配原则?这就需要我们思考更多的条件,比如,这几天手指脱皮了,是否要增加相关的维生素;这几天运动量比较大,是否要考虑增加富含糖类的食物……在考虑到诸多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出“我的膳食营养原则”。1.荤素搭配。2.粗细粮搭配。

3.每日吃适当的新鲜水果和蔬菜。

4.最近运动量比较大,需要多吃糖类食物,补充足够的能量。5.最近手指间有一些脱皮,需要多吃含有维生素的食物。6.喝一些水;

三、课外延伸

请按自己的食谱进行实践,我们将评出“美食大师”。

教学反思:

4、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为了保证对营养的吸收,有的食物适宜生吃,有的食物适宜熟吃。

2、食物由生到熟会发生多方面的变化,其中有的变化是有利于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过程与方法

1、在加热的过程中,观察食物由生到熟的变化。

2、通过细致的观察,比较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并用文字或语言进行描述。情感态度价值观

细致认真地完成食物生与熟的比较活动。

【教学重点】 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了解生与熟的不同。【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能描述生、熟食物的变化。【教学准备】

给每组学生准备:切开的生马铃薯和熟马铃薯,两小块生鸡肉(或猪肉),酒精灯、支架、石棉网、水、烧杯、镊子。

演示实物:大米、黄豆、苹果、葡萄、黄瓜、豆角、土豆、草莓、鸡肉、猪肉、鳝鱼……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合理的食物搭配可以保证我们获得均衡的营养,而食物的不同食用方法会影响我们对营养的吸收。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有什么不同呢?不同的食物该怎样合理食用呢?就让我们今天一起来探讨探讨吧!

二、探究过程

1、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1)、出示一些食物的实物:说说哪些可以生吃?哪些要熟吃?(2)、揭示题目。(3)、举例说说生食和熟食。(4)、小结:有些食物经过烹饪后对我们的健康有利,而有的食物生吃更富有营养。

2、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1)、教师提供切开的生、熟马铃薯,组织学生分组观察它们的变化。从生到熟,食物发生了变化。食物烧熟了,与生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呢?(看看颜色变化、摸摸软硬异同、尝尝味道)(2)、汇报:马铃薯的营养会变化吗?(3、)讨论:把马铃薯烧熟了吃有哪些益处?(熟的马铃薯和生的马铃薯一样富有营养,但熟的马铃薯含有的营养成分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3、观察比较生、熟鸡(猪)肉(1)、观察生鸡(猪)肉 颜色、气味、用镊子夹住撕扯……(2)、预测:鸡(猪)肉从生到熟会有哪些变化?(3)、分组实验:用清水加热鸡(猪)肉(4)、汇报:将观察到的现象尽量用语言描述出来。(5)、讨论:烧熟的鸡肉与生的鸡肉有什么不同?生的鸡肉为什么不适合直接食用?

三、小结:

食物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在加热后会发生变化,变得容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而且熟 的食物比较松软,也容易被消化。但是食物在这样的加工过程中,营养会有一些损失。生的食物会保留自身的营养成分,特别是维生素不会被破坏。所以采用生食的方法能够减少营养的损失,但是生吃食物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

教学反思:

5、面包发霉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面包的变质发霉是霉菌大量繁殖引起的,霉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和条件。

2、通过对霉菌的培养可以进行霉菌生活条件的研究活动。过程与方法

1、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假设,并设计实验研究霉菌的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2、坚持记录霉菌的生长情况,分析、整理自己记录的数据。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霉菌的观察,拓宽观察周围世界的视野,保护并发展对事物的好奇心。

2、在对霉菌生长的实验活动中,锻炼长周期实验观察的意志品质。【教学重点】 观察发霉的面包,了解霉菌;探究面包发霉的条件。【教学难点】 观察霉菌的生长情况。【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放大镜,载玻片,有条件的学校准备显微镜;

发霉的面包(装在密封好的口袋中),干面包四小块、滴管、水、塑料袋、实验记录单(参见教科书第53页)。【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我们可能注意到食物在保存的过程中也会发生变化。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与哪些条件有关呢?

二、探究过程

1、观察发霉的面包(1)、分组观察老师提供的面包,说说你的发现? 面包发霉了!(揭示课题)(2)、怎样才能看清楚面包上霉菌的样子?用放大镜把面包发生的变化记录下来。学生讨论,小组尝试。师引导学生用牙签取一些面包上的霉菌放在载玻片,用放大镜进行观察。

(3)、汇报交流:投影仪展示各组记录单,学生代表用语言来描述你看到的霉菌的样子。

2、面包发霉的条件(1)、讨论:面包上怎么会长出霉菌?面包发霉与哪些因素有关?观察活动中得到的哪些信息能够帮助我们进行分析?还需要得到哪些方面的信息?(2)、小组探讨,作出推测(3)、全班交流:霉菌长在面包上,而离面包最近的塑料袋上并没有霉菌生长,这可能说明霉菌的生长需要面包提供养分;面包如果是放在了温暖的地方发的霉,这说明霉菌的生长与温度的高低有关;发霉的面包还是软软的,有一些水分,这说明霉菌的生长需要水分……

3、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1)、过渡:刚才的讨论只是我们的一种猜想,霉菌的生长还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请各组根据老师为你们提供的材料,你能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霉菌的生长与温度的关系?你能设计实验证明霉菌的生长与水的多少有关?霉菌的生长还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你还能用实验来证明吗?(2)、选择实验条件(3)、分组准备对比实验

4、后续观察活动

根据你的实验方法,注意每天观察记录两块面包上霉菌的生长情况,认真填写“实验记录”表,下一次上课时带上你的观察研究成果。

第二课时

一、引入

本周我们进行了几天的实验观察,记录了不同条件下面包上的霉菌生长的情况。今天我们来进行一下汇报交流。

二、交流活动

1、小组活动

整理记录,分析实验,归纳总结。各组选定代表在全班汇报交流。

2、展示交流(1)、投影仪展示小组记录表、总结,学生代表汇报(2)、相互补充,探讨交流。

师适时归纳板书。

3、小结:

面包发霉是因为在它的上面生长了一种生物——霉菌,与其他生物一样,它的生长需要获取营养和适宜的生长环境。

因为霉变过程中产生的霉菌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所以发霉变质的食物是绝对不能食用的。

三、总结评价

1、小组自评

谈谈本次观察实验活动中的收获,自身表现,合作情况…… 评出优秀观察记录员。

2、班级总评(1)、小组汇报(2)、评出优秀实验组

教学反思:

6、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食物腐败变质是微生物大量繁殖引起的。

2、微生物生长和繁殖需要空气、水分和适宜温度等条件。

3、破坏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可以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4、用冷冻、晒干、灭菌密封等方法储存食物是为了破坏微生物生长的条件。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较、观察不同食物减慢变质速度的方法,对观察的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

2、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初步的归纳和综合。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关注身边的科学。【教学重点】 了解储存食物的各种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新鲜的小鱼和腐败的小鱼(也可以是其他食品),记录单,镊子、一次性橡胶或塑料手套。

教师准备:有关食物储存的图片资料。【教学过程】

一、引入

家里的食品柜里和抽屉里常常放着一些食物,怎样能够使食物长时间保存而又不变质呢?面包发霉的实验能给我们一些什么启发呢?

二、探究过程

1、观察变质的食物(1)、小组各一份新鲜的小鱼干和干面条。讨论:你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观察?

小组观察活动,说说你发现了哪些有关小鱼干和干面条的信息?(2)、小组各一份腐败的小鱼和发馊的潮面。讨论:这条小鱼已经腐败了,可能带有很多细菌,我们怎么来观察这些腐败的物品?

指导学生观察方法(3)、汇报交流

讨论:腐败的小鱼、发馊的面条与发霉的面包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它们的变质过程非常相近,都需要温度、水分、养料等条件。)

2、储存食物的各种方法(1)、我们已经知道引起食物变质需要有一定的空气、水分和温度等条件,如果要储存一条新鲜的小鱼,可以用什么方法?

小组讨论交流,并说说运用这种方法储存食物的理由。(2)、阅读55页小资料。

出示图片和食品罐头等实物,说说为什么可以用这种方法能储存食物?(3)、你还知道哪些储存食物的方法?为什么这些方法能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4)、讨论:你还能用什么方法来储存食物?(5)、小结:

各种储存方法都是在避免或者减缓形成微生物生长的适宜环境,以此来延长食物的保鲜时间。

三、后续活动

课后收集一些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思考为什么用这种方法来储存食物? 板书设计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冷冻法 曝晒法 腌制法

储存食物的方法 密封包装法 真空包装法

高温或低温灭菌法

教学反思:

7、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观察食品的包装,可以获取这种食品的有关信息,便于我们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配料、保存方法等。过程与方法

1、根据食品的保质期、配料表等信息,正确选择适合的食品。

2、在观察食品包装信息的活动中,促进分析处理信息能力的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了解食品包装信息的活动中,加强学生关注自身健康生活的意识。【教学重点】 观察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上的信息。

【教学难点】 会比较几种食品的保质期、配料,正确选择合适的食品。【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食品包装袋若干。

教师准备:不同类型的食品包装袋,可以考虑透明与不透明的、不同材质的、透气与不透气的、奶粉袋等。【教学过程】

一、引入

无论是营养的搭配,还是食物的保存,都需要了解食物的相关信息,从哪里能够得到这些信息呢?(揭示课题)

二、探究过程

1、观察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1)、观察活动:仔细观察包装袋上的介绍,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小组观察、交流、汇报。(2)、讨论:

A.食品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种不同的包装呢? 需要避光的食物,包装一般是不透明的;怕磕碰的食物,包装大多比较硬实;肉制食品多为真空包装……

B.我们从食品包装袋上能获得哪些信息呢? 食品的名称、配料、营养成分、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要求、食用方法、生产厂家……

C.一般的包装袋上有哪几类信息呢? 食品的配料、营养成分、保质期和保存方式……

2、调查了解食品的配料

3、比较几种食品的保质期(1)、列表记录几种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2)、观察保质期最短和最长的两种食品(3)、小结

食品的生产日期有早有晚,食品的保质期有长有短,因而导致食品的新鲜程度不一样;另一方面即使是同一种食品,由于包装方式、配料的不同,保质期也会存在差异。当我们通过阅读食品包装,了解食品的原料组成、营养成分、保存方法、保质期后,我们的饮食就不再是盲目的,包装上的信息为我们科学均衡营养提供了帮助。

三、课后拓展 阅读课后《资料库》,进一步理解本单元所学知识,注意在以后的生活中科学、合理、均衡地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健康成长。

板书设计: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食品的名称 食物配料

营养成分 生产日期 保质期 储存方法 食用方法 生产厂家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岩石和矿物

1、各种各样的岩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诱发学生对岩石的原有认识,建立岩石的初步概念;岩石是各种各样的,在颜色、花纹、软硬、轻重、颗粒大小、手感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

2、岩石可以按照不同的特点分成不同的类别。

3、不同的分类标准其分类的结果也可能不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够以个人参与或小组参与为形式,获得在附近寻找岩石的亲身经历。

2、在课堂中能够综合运用感官对岩石进行直接的观察,让孩子经历观察岩石特点的活动过程,获得观察岩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并能描述自己观察的岩石。

3、能以岩石的某种特点为分类标准给岩石分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

2、从欣赏自然界中的石头美景获得美的体验,从而热爱大自然。

3、让孩子获得丰富的研究岩石的愉悦情感。教学重点:用一些标准给岩石分类。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岩石,能想出不同的分类方法。教学准备: 收集各种各样的岩石。常见的一些岩石。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提供一些典型的图片。

1、岩石是地球的主要组成部分,到处可见。你平时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岩石?

2、你玩过岩石吗?你是怎么玩的?

3、从今天开始,我们要研究岩石。出示课题:各种各样的岩石

二、探究过程

1、开个石头展览会

师:你的岩石是从哪里找到的?请简单介绍你的寻找经历。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再到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2、观察“我的岩石” 教师引导并板书:

(1)用眼睛可以观察岩石的什么?

(颜色、形状、条纹或花纹、斑点、大小等)

(2)用手怎样观察?(摸)摸可以感觉到岩石的什么?(光滑粗糙程度)(掂)可以掂一掂它是轻还是重。(轻重)(指甲划)看划痕是怎样的

(3)用鼻子闻气味?怎么闻?(靠近点、磨擦、轻轻敲打后再闻……)小结:讨论了那么长时间,我们来回顾一下刚才讨论的内容(重复观察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完善、提高观察岩石的方法,学生明确观察岩石哪些方面的特征。)

3、“我的岩石”观察记录

4、“我的岩石”观察描述

师:谁先来说说自己的观察发现!学生汇报

(要求按:我是用什么方法对岩石进行观察的?我观察到了岩石的哪些特征?)师:你们知道他观察的是哪块岩石吗?

学生根据他的描述,识别、寻找出相应的岩石。并对他的观察方法和观察结果进行补充或质疑。

三、给岩石分类

1、指导分类方法。

师:你们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吗?又将按照怎样的标准分呢? 生:按颜色、形状、光滑不光滑……

2、给岩石分类。

师:请大家在分类时思考以下三个问题:(出示分类提示)(1)、我们是按什么标准分的?将岩石分成了哪几类?(2)、我们想到了多少种不同的分类方法?(3)、不同的分类方法结果一样吗? 学生分类,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岩石分类结果。

四、小结拓展

师:下面请大家阅读资料库《岩石的成因和分类》,了解不同类别岩石在地球运动中的形成原因

1、学生阅读

2、观看有关“世界地质公园”——药泉山的录像。

教学反思:

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学生利用感官的观察和借助工具的观察获得岩石构造的感性知识;知道岩石和遇酸反应中的不同特征;根据岩石的特征鉴别岩石的种类。过程与方法:

能用多种方法观察岩石,让孩子经历观察岩石特点的活动过程,获得观察岩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并能根据岩石的特征鉴别岩石的种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进一步研究和观察岩石,学生对岩石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观察过程中不断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教学重点: 通过对岩石进一步的观察,知道岩石的特征并能鉴别它们的种类。教学难点: 根据岩石的特征鉴别岩石的种类。教学准备:

教师提供典型的三类岩石代表。放大镜,小刀,榔头,钳子、滴管、稀盐酸等。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给岩石开了个展览会,发现有的岩石用手摸上去觉得比较粗糙,有闻起来有点气味、还有的称了一下比较重。还知道了在生产和生活中被人们广泛应用的页岩、砂岩、石灰岩、砾岩、大理岩、花岗岩等常见的岩石,那么这些岩石有什么特点呢?

二、探究过程

1、进一步观察岩石

师:除了上节课我们采用的方法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观察这些岩石?(1)、学生交流反馈。(放大镜、互相撞击等)(2)、师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等方面进行观察,还可从它们的构造和组成来观察。观察中可以从岩石上弄下一些颗粒。(3)、岩石遇酸反应的实验

讲解:我们还可以通过另一个实验来认识岩石,这个实验是将一种叫“盐酸”的化学药品滴一两滴在岩石上,观察岩石有什么反应,会有什么现象发生。(教师边讲边演示滴盐酸的方法)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4)、学生观察实验,并记录在岩石观察记录表中。(5)、汇报交流观察结果,教师指导。

2、怎样识别它们

(1)、通过我们对岩石的进一步观察,知道了以上不同编号的岩石分别具有的特点,但是不知道它们是哪种岩石?请大家阅读文中的资料(P68),来识别它们并说说理由。(2)、阅读资料并与以上的观察作比较。(3)、汇报交流(存在分歧)(4)、引导学生认识岩石学家对岩石种类作出判断的方法,如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岩石薄片的成分和颗粒组成;岩石颗粒的大小和结构。(5)、阅读P69页颗粒情况图,并再次鉴别岩石的种类。(6)、学生再次鉴别(7)、汇报交流,把认同的岩石的种类名称填入记录表中。(8)、小结。

三、课外延伸

1、阅读单元资料库《岩石的成因和分类》

2、把收集的岩石进行种类鉴别并贴上标签。

教学反思;

3、岩石的组成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学生通过提供的工具和自己的观察认识常见的几种矿石。知道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过程与方法:

学生利用工具,多种途径发现岩石的成分。通过对岩石的观察,收集记录岩石的一些性状。通过阅读资料,能够确定一些描述矿物特征的标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对研究身边的矿物有浓厚的兴趣,将生活中的发现利用所学知识检索定位。教学重点: 观察几种常见岩石,了解岩石的组成。教学难点: 能描述常见的矿物。

教学准备: 花岗岩、云母、长石、石英、小刀、放大镜、阅读资料。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花岗岩是由几种不同颜色的颗粒组成的,那么这几种颗粒是什么样的?它们又是什么呢?今天这节课来研究岩石的组成。

二、探究过程

1、研究花岗岩

师:请大家拿出花岗岩,仔细观察花岗岩,我们进行小组间的竞赛,比一比那个小组发现花岗岩的秘密多。

(1)、学生进行观察活动,师巡回指导。(准备:放大镜)(2)、汇报交流。小组派一代表,参加其他组的讨论研究,交流发现所得。(3)、教师提供云母、长石、石英矿物标本。投影图片:云母、长石、石英标本(4)、学生利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它们各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交流、汇报:云母有闪亮的薄片;长石有肉红色颗粒;石英有白色透明颗粒。(5)、利用提供的矿物标本再次鉴定花岗岩的成分。

比较:花岗岩中的什么物质与这三种矿物中的哪一种矿物最为接近?(6)、学生再次观察并进行汇报。

小结:石英、长石和云母都是自然界的矿物。矿物在自然界中很少单独存在,通常都是几种混杂在一起组成岩石。花岗石就是由石英、长石、云母组成的。

2、常见的矿物

教师提供一些矿物标本,学生试着观察,进行描述两块不同的矿物标本。(描述中要求学生不是比较它们的异同,而是分别描述他们的特征。)(1)、投影:煤、硫磺、石膏、赤铁矿、方解石(2)、师解说:世界上已发现的矿物近4000种。我们身边有许多矿物制成的物品,如我们吃的盐,点豆腐用的石膏,做铅笔芯的石墨,中药用的雄黄,做首饰的金、银和钻石等。(3)、你对矿物知道什么?请大家阅读单元资料库《矿物特征卡》,了解人们是怎样描述矿物特征的。(4)、学生阅读单元资料库《矿物特征卡》。(5)、交流汇报: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描述矿物?(学生:名称、性状、用途)(6)、教师提供矿物,学生明确描述矿物着重于哪些方面后,试着模仿描述。(7)、学生制作矿物鉴定分析卡。(8)、汇报交流,教师与学生共同修正。

三、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研究我们知道了什么?

2、所有的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并能够确定一些矿物的特征。

四、课外延伸

制作自己带来的岩石矿物鉴定分析卡。

教学反思:

4、观察、描述矿物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指导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获取一些矿物颜色、条痕、软硬等方面的基本科学知识。过程与方法:

组织和指导孩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研究活动过程:经历对矿物颜色和条痕的观察和描述的过程;经历矿物互相刻划及用指甲、铜钥匙、小刀对矿物刻划进行硬度比较的描述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和推动孩子开展观察、描述矿物的活动,积极鼓励孩子在课外或校外继续开展一些研究矿物的活动。

教学难点: 能用所学方法与知识开展应用性观察、描述矿物。教学重点: 能对观察的矿物进行描述。教学准备:

准备铜钥匙、小刀、铅笔、矿物石、木头、塑料、瓷砖。老师给每一小组提供石英、长石、云母三种不同的矿物(可以自定)。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那我们会对矿物进行描述吗?今天这节一起来学习几种简单的方法。

二、提出问题,讨论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那你准备从哪些方面去观察矿物呢?如:云母、长石、石英,你准备怎样观察、描述它的特点?(1)、学生讨论(2)、交流:透明度、颜色、形状、还有表面光滑和粗糙程度、硬度、反光度、轻重、厚度、气味……(3)、在这些方面里,哪些方面你觉得最能反映矿物的本质属性?(4)、通过讨论交流确定:颜色、光泽、硬度等(5)、明确本节课的目标:观察和描述矿物的颜色和条痕及矿物软硬

三、观察和描述

1、观察和描述矿物的颜色和条痕

很多的矿物是以颜色的名字命名的,因为颜色是最容易观察到的矿物的特征,也是辨认矿物的重要依据之一。但有些矿物具有多种色彩,有些不同矿物却具有相同的色彩。投影图片:石英(不同色彩)、金矿、黄铜矿、黄铁矿

学生交流描述矿物的条痕

2、观察和描述矿物的软硬

引入:在三年级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比较材料硬度的?(1)、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的软硬。(2)、比较矿物的软硬

A、你有办法比较石英、长石、云母这三种矿物的软硬?

B、学生用互相刻划的方法实验。把矿物按从软到硬的顺序排列,并填入表中。C、汇报交流

D、你还有其他方法进行比较?

E、学生讨论确定:用指甲、铜钥匙、小刀分别在三种矿物上刻划,能用指甲刻划出痕迹的软;不能用指甲刻划出痕迹,但能用铜钥匙刻划出痕迹的较软;不能用铜钥匙刻

划出痕迹,但能用小刀刻划出痕迹的较硬;用铜钥匙、小刀都不能刻划出痕迹的硬。F、学生实验观察云母、石英、花岗岩的硬度 G、学生描述云母、石英、花岗岩的硬度

H、小结:有的同学说花岗岩硬,有的同学说石英硬,这个结果并不重要,最关键的是我们知道了比较矿物软硬的方法。有哪些方法? 生:可以矿物与矿物互相敲击、刻划。

生:也可以用指甲、铜钥匙、小刀、刻划。(3)、知道矿物的软硬在生产、生活中的意义。

四、总结

教学反思:

5、观察、描述矿物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指导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获取一些矿物透明度和光泽、矿物晶体方面的基本科学知识,鼓励孩子综合所学方法与知识开展应用性观察研究。过程与方法:

组织和指导孩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研究活动过程:经历对矿物进行透明度和光泽的观察和描述的过程。能描述有着特殊规则的矿物几何形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和推动孩子开展观察、描述矿物的活动,积极鼓励孩子在课外或校外继续开展一些研究矿物的活动。让孩子在认知水平、技能水平和情感水平等方面都有充分的发展。教学难点: 能用所学方法与知识开展应用性观察、描述矿物。教学重点: 能对观察的矿物进行描述。教学准备:

老师给每一小组提供一份材料,包括:金属、玻璃、泥土、蜡烛、丝绸、手电筒。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从哪些方面去观察矿物呢?(生:矿物颜色和条痕、硬度)

师:上节课我们经历对矿物颜色和条痕的观察和描述以及矿物互相刻划及用指甲、铜钥匙、小刀对矿物刻划进行硬度比较的描述的过程,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观察和描述矿物的方法。

2、明确目标:

这节课我来研究矿物透明度和光泽及描述特殊规则的矿物几何形状。

二、探究过程

1、观察矿物透明度和光泽(1)、观察、描述纸的透明度 A、出示(三种纸):透明纸、半透明纸、不透明纸 思考:这几种纸的透光情况一样吗?你可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又如何来描述这些纸的透明情况?

B、学生交流反馈:隔着这三种纸,观察纸下面的字;手电筒照射;对着阳光等。C、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验证 D、交流汇报(2)、学习迁移,观察几种矿物的透明度,并记录表中。提示:用矿物碎片的边缘观察其他物体。A、交流反馈 B、师小结(3)、观察矿物的光泽

师:光泽是指什么?(生:反光能力)师:你见过哪些物体有光泽?

(生:教室窗户上的玻璃;玻璃边框有光泽;墙上那个科学家的那个画框有光泽)现在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东西:金属、玻璃、泥土、蜡烛、丝绸。请你观察它们的反光情况,并按反光强弱排列。

C、观察云母、石英的光泽,看看云母的光泽跟桌上什么光泽比较接近,石英的光泽跟哪个物体的光泽相似?

D、描述云母、石英的光泽(生:云母的光泽最像玻璃的光泽;石英的光泽有点像蜡烛;石英的光泽也有点像玻璃瓶的光泽;云母也有点像金属的光泽)

小结:我们说了这么多像这个,像那个,其实这就是描述矿物光泽的一种方法,是什么方法?(生:用对比的方法描述)对了,当我们无法用很准确的语言描述时,可以找一个与它接近的东西作为参考。

2、观察、描述矿物的形状(1)、投影图片:辉锑矿、石盐、石膏、石英、方解石(2)、学生观察形状,并小组内描述。(3)、交流描述这些矿物的形状。

三、课外延伸

1、阅读单元资料库《怎样采集制作岩石、矿物标本》。

2、试着收集和制作岩石矿物标本。

教学反思:

6、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综合运用观察矿物颜色和条痕、检测矿物硬度、观察矿物透明度和光泽、查找资料等方法,研究不知名的矿物,并写出特征卡片。过程与方法:

运用一些矿物光泽、硬度、条痕等方面的基本科学知识,并综合所学方法开展应用性观察研究鉴别身边的矿物,让孩子在认知水平、技能水平和情感水平等方面都有充分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活动中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2、发展对探究矿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 能用所学方法与知识开展应用性观察并鉴别矿物。教学难点: 能对观察的矿物进行鉴别。

教学准备: 放大镜、小刀、瓷砖、不知名的矿物(每组一份)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观察和描述岩石的一些方法,现在让我们来研究一块自己身边的矿物吧?

二、探究过程

1、它们是什么矿物 ①、研究矿物的方法

A、说一说,你学习了哪些观察和描述岩石、矿物的方法? B、学生交流汇报。(用观察矿物颜色和条痕、检测矿物硬度、观察矿物透明度和光泽等方法。)

C、我们需要哪些工具帮助研究?(生:放大镜、小刀……)②、研究我们的矿物

A、猜测:打开盒子,你知道它们分别是什么矿物? B、学生猜测

C、要想知道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应该怎样做?(小组讨论)

D、学生发表意见:借助工具观察;查找资料识别;收集矿物的特征等。E、图片,师介绍地质学家鉴别矿物的方法。F、运用前面所讲的方法研究矿物。G、交流汇报

a 你发现了矿物有多少特点? b你怎么去描述这些特征呢?

c小组活动:互相描述,评一评。③、为矿物做份“简历”。

2、确定“身份”

①、阅读单元资料库的《矿物特征卡》

②、对照《矿物特征卡》鉴别它们分别属于什么矿物。说说我们是根据它们的哪些

性质做出判断的? ③、交流反馈

3、猜猜它是“谁”

请一学生描述矿物,其他人猜。

4、举例说一说

选择两种矿物或岩石,详细了解利用它们的不同特性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

7、岩石、矿物和我们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让孩子经历调查研究活动,探究生活中、身边的岩石和矿物。过程与方法

让孩子在经历查阅资料的活动过程中,增加对岩石、矿物用途的进一步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孩子初步树立起保护、利用岩石和矿物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教学重点: 理解岩石和矿物对人类的作用。教学难点: 会整理自己调查研究活动的资料。教学准备:

以小组或个人为形式,课前开展孩子调查研究生活中的岩石、矿物活动;同时鼓励孩子们带着问题从科普读物等书或网上查阅相关文字资料。教师收集相关采矿、用岩石与矿物制成的物品等图片资料或实物。教学过程:

1、课前调查研究活动。

生活、学习用品 所用岩石、矿物

2、课堂进行资料整理活动。

3、科学讨论会开始。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岩石与矿物,请你介绍一块最感兴趣的岩石或矿物,请大家猜猜它的名称。

A、说说岩石与矿物在家庭和学习生活中的应用。B、介绍岩石与矿物在其它生产领域中的应用。冶炼金属 建筑材料 生活用品 医药

4、保护我们的岩石与矿物

A、你知道岩石与矿物是怎么开采出来的吗?

尽可能让学生多说说,教师适当也可以出示矿石开采的图片,帮助学生了解。B、矿物开采完后,还有可能再产生出来吗?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提供一些由于乱开采而带来生态破坏的场景图片或录像,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C、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5、总结 教学反思:

第三篇:四年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1、骨骼

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能够通过看、摸、敲、掂等多种方法观察动物的骨头,进而了解人体骨头的内部结构。

2、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块骨头;知道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骨可以生长,骨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骨髓能够制造血细胞;知道人体的骨骼具有塑造体形、支持躯干、运动、保护内脏器官、制造血细胞、储存身体所需的某些物质等多方面的作用;

3、通过自己制作人体骨骼模型,激发学生关注人体结构、研究人体的兴趣;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骨骼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 ;意识到借助于合适的工具和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体内部的结构与组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图片,揭示课题

1.提问:同学们见过建筑工人是如何造房子的吗?建筑工人为什么预先要搭建钢筋框架呢?

2.提问:大楼建成了,原来的钢筋框架怎么不见了? 3.谈话:与钢筋框架一样,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但不是由钢铁建成的,而是由骨骼构成的。(揭示课题:骨骼)

4.提问:关于骨骼,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5.归纳学生想研究的问题,布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探究:人体骨骼系统的构成

1.谈话:骨骼隐藏在我们身体的内部,难以直接用眼睛观察,你觉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研究我们的骨骼?

2.学生交流方法。

3.实践活动:摸一摸我们的骨头,你可以感知到些什么? 4.学生汇报、交流 5.提问:你知道我们的身体里有多少块骨头吗?你能摸到多少块? 6.布置任务:把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四部分——头、躯干、手臂、大腿。分组各摸一个部分,看能摸出几块骨头。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分得清、摸出得多。(学生分组活动:摸骨数骨)

7.汇报交流活动情况,对照活动记录里的骨骼图,了解骨骼的分布。8.提问:大家摸出自己的手上共有几块骨头?

9.小结:人们肉眼看不到身体内部骨骼的结构,但X光却可以。一只手上竟然有27块骨头呢!

10.读一读:人体的骨头共有206块,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11.补充:人体内骨骼系统中的数量由年龄决定。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有275块骨,而一个成年人的身体里却只有206块骨。因为,婴儿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些骨会合并在一起。例如,婴儿刚出生时,其头盖骨分为许多块独立的骨,随着人体不断地生长发育,独立的骨合并在一起,形成了较大的头盖骨。

12.动手做:拼装人体骨骼的模型图片;

13.出示人体骨骼教学挂图,比一比:你拼对了吗? 14.小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一般共有206块骨头。这些骨头是有规律的组合在一起的。

三、体验:人体骨骼系统的作用 1.谈话:人体的骨骼具有什么作用呢? 2.学生交流讨论。

3.组织活动:体验人的骨骼有什么作用。4.学生汇报活动体验。

5.拓展:像肋骨一样保护内脏器官的骨头还有哪些? 6.小结:人的骨骼具有运动、支持躯体、塑造体形、保护内脏器官等多种作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了解人体的骨骼系统 1.活动:分组组装人体骨骼模型,说说人体的骨骼由哪几部分组成。2.思考:人体的骨骼系统有什么作用?

二、探索:了解骨头的特点 1.探索活动:发现骨头的特点。2.学生汇报交流

3.思考讨论:根据观察结果,你认为骨和石头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4.活动:说说动物的骨头是什么样子的。(建议用多种方法描述骨头的特点)

三、观察:了解骨头的结构

1.讲述:在希腊文中,“骨骼”的原意是“一个死亡了的身体”。其实,骨骼中的骨都是由活细胞构成的,骨是有生命的。

2.观察活动:提供猪的腿骨解剖实物,观察骨头的结构图,说说骨头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

3.讲解骨头的结构组成:骨密质内有一些细小的导管,将骨表面的血管和神经与骨中的活细胞连接起来。骨头中间有一种软组织叫骨髓,它能制造血细胞。4.提问:你还可以提供哪些证据来说明骨头是有生命的吗?

四、巩固拓展

1.谈话:通过两节课的学习,你对人体的骨骼有了哪些了解? 2.补充:了解人体内的另一种骨头——软骨。

3、讲述: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软骨会发生变化。婴儿的骨骼大部分都是软骨,随着人体的生长发育,大部分的软骨会被硬骨所代替。

4、讲述:当人停止发育后,大部分的软骨被骨组织完全代替。当然,还存在少部分软骨,除了鼻尖的软骨外,在我们的膝盖处还有软骨。

2、关节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活动找出人体上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能够通过多种活动体验、比较人体上各种关节的多种连接方式; 能够借助于模型、实物等了解几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的工作方式及原理。

2、知道骨头与骨头相连的地方叫关节;知道有了关节,骨可以按不同的方式运动; 认识铰链关节、旋转关节、鞍状关节、球状关节等四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

3、体会到关节在人体各种运动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认识到人体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并相互适应的;感受人体关节的神奇与巧妙,激发研究人体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揭示课题

1.投影出示机器人行走、工作的视频,观察:机器人行动起来与我们有什么不同?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2.学生交流介绍。

3.提问:人可以灵活地做各种动作跟我们身上的哪部分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呢?(揭示课题:关节)

4.谈话:关于关节,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认识关节,体验关节的作用 1.讲解:什么是关节?

2.讲述:人体的支架——骨骼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人体由许多块小骨组成,而不是一块块的大骨,每两块小骨之间由关节相连。

3.介绍:关节可以分为固定关节和活动关节两种。身体内的某些关节以某种方式连结后,骨的活动性较小,或是不能运动。我们把这些骨的连接叫做固定关节。头盖骨的骨就是由固定关节连结的,连接肋骨和胸骨的也是固定关节。人体内的大多数关节都是活动关节。活动关节使人体能够进行大幅度的运动。

4.小组活动:活动一下身体,找一找身上有哪些是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在人体图上标出来。

5.汇报交流,实践体验。

6.小结并设疑:这些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有什么作用呢?你能想办法设计实验验证一下吗?

7.谈话:如果这些自由活动的关节不能够自由活动了,会出现什么 样的情况呢?分组实验活动,体验一下,关节绑住之后做这些动作跟原来比较有什么不一样?

8.汇报实验结果,交流试验体验。

9.小结:如果没有关节,人体就会像木板一样僵硬。

四、总结拓展

1.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关节有了哪些了解? 2.思考:关节还有什么作用?

3.活动体验:将你的脚尖踮起,然后迅速将脚跟落下。比较一下,在身体挺直和膝关节弯曲两种状态下,做这个活动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3、肌肉

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肌肉的分布;能够借助于手臂活动模型了解肌肉的工作方式。

2、知道人体内大约有600多块肌肉,约占体重的40%左右;知道人体内有三类肌肉: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与功能;知道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实现的;了解手臂是如何运动的,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总是成对在一起工作,一个收缩,另一个就舒张。

3、通过自己制作手臂活动模型,激发学生对人体运动研究的兴趣;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肌肉在运动中的重要作用;了解人体内的骨骼、肌肉以及身体其他部分相互作用才能够完成各种运动,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你们有没有手和脚被冻麻的经历?那个时候你能拿住东西、做出你想做的动作吗?为什么?

2.讲述:仅靠骨骼还不能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要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必须有肌肉的参与。(揭示课题:肌肉)

二、了解肌肉的分布及类型

1.提问:我们身上哪些地方有肌肉呢? 2.学生交流。

3.利用电教资料介绍:肌肉的类型。

人体内有三类肌肉: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种肌肉的特点。4.观察人体肌肉挂图,了解人体的骨骼肌分为头颈肌、躯干肌、四肢肌。

5.小结:我们的身体上有600多块肌肉,肌肉约占体重的40%。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而实现的。

6.活动:摸摸自己的身体,哪里的肌肉最多?哪里的肌肉最少?

三、观察体验: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1.探索活动:肌肉在运动中所起的作用

(1)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一个晒衣服的弹性夹子,在2分钟内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来回夹紧、松开夹子。数一数在肌肉疲劳之前你能夹几下。

(2)休息一会儿,然后重复第1步的动作。

(3)思考、预测:如果你用另一只手重复第1步和第2步的动作,那么会发生怎样的情况呢?检验一下你的预测。

2.预测: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3.活动体验:

(1)站直后向前弯腰。用手摸后背下部和肚子及大腿的前部,感觉肌肉有什么不同?

(2)左手掌心向上,用指敲桌面。用另外一只手摸手臂的前部和手臂的后部,感觉肌肉有什么不同?再把手翻过来使劲压,胳膊各部分有什么感觉?

4.学生交流体验。

5.教师相机出示手臂活动模型,并观察教学插图,讲解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6.学生阅读资料。

7.利用视频观察解剖好的鸡翅膀,模拟手臂肌肉的工作方式。8.小结:手臂上的肌肉通过收缩或者变短、变厚来完成它们的工作。当收到来自于神经系统的指令后,肌肉细胞会收缩。因为肌肉细胞只能够收缩而不能够伸展,所以骨骼肌必须成对地工作。当一块肌肉收缩时,与它成对工作的那一块肌肉会恢复到原来的长度。

五、总结拓展

1.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与研究,你有哪些收获?对人体的肌肉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游戏:谁是木头人?

讨论:当我们不运动时,身体的哪些肌肉仍在工作?

4.骨骼、肌肉的保健

教学目标:

1、能够联系实际说出体育运动和合理膳食对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能够根据教材指导开展合适的运动保持骨骼和肌肉的健康;能够在运动过程中进行积极的预防并在出现意外受伤时进行初步的救护。

2、知道坚持体育锻炼和保持膳食平衡可以增进骨骼与肌肉的健康;知道不同的体育运动对增强体力、柔软性和耐力的效果不一样;知道穿戴适当的防护性装备、运动前做一些准备活动等可以预防骨骼和肌肉在运动中受伤。

3、训练正确的运动方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增进学生自我保健和自我防护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揭示课题

1.律动:播放《健康歌》,跟着音乐跳起来。

2.讨论:刚才的活动中我们主要锻炼了身体的哪些部分? 3.谈话:骨骼和肌肉执行着人体所必需的很多功能,因此保持它们的健康十分重要。

4.提问:那么,怎样才能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呢?

二、了解体育运动对骨骼、肌肉的影响

1.谈话: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要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必须合理地参加一些运动。

2.提问:经常参加体育运动有哪些好处? 3.学生交流介绍。

4.小结:体育运动可以增强我们的骨骼和肌肉,使人们的身体更加健康。经常运动可以改善人体的柔软性、增强心肌和肺活量,使人更有耐力,可以使肌肉发达、体力充沛。

5.谈话:各种体育运动对增强体力、柔软性和耐力的效果不完全一样。

6.思考、比较、讨论:

(1)要想提高自己的耐力,你可以选择哪些运动项目进行训练?(2)要增强身体的柔软性,可以参加哪些运动?(3)要提高体力,可以推荐参加哪些运动?

(4)哪一项体育运动对增强身体各方面能力效果比较好? 7.交流:平时你最喜欢参加哪些体育运动?你知道这些体育运动对你身体的哪一个方面有好处吗?

8.同桌一起对做一节广播体操,并讨论:这些动作对锻炼身体的哪一部分肌肉、关节特别有用?

9.交流、小结:做广播体操不仅能使全身大肌肉群、大关节、韧带等得到充分的锻炼,还能锻炼人体身体内部器官,改善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达到增强全身健康的目的。

10.拓展:武术是我国特有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其内容繁多,门派林立,表现形式多样,具有极大的健身价值。

三、了解运动中的安全要求

1.谈话:我们平时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发生骨折、扭伤、脱臼、肌肉拉伤等损伤。身边的案例:某位学

生在参加体育运动时受了伤。提问:如何在运动中注意安全、避免受伤? 2.交流运动中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1)穿戴适当的防护性装备;(2)运动前做一下准备活动;(3)遵守合理的运动规则;(4)选择安全的运动场所等。

3.活动指导:溜冰时必须穿戴哪些防护性装备?(请一生当模特,出示相关护膝、护腕、手套、头盔等,体会这些装备在活动中的防护作用)

4.总结:赛前做热身运动后,关节就会变得柔软、灵活,这样就可以帮助避免扭伤和脱臼。此外,在活动中穿戴适当的安全装备也是很重要的。头盔、护膝、垫肩、手套都可以帮助你避免受伤。同时,你还应该穿适合运动的鞋子。另外,运动前应该留意你周围的环境,如果你在特定的马路或者跑道上滑冰、跑步或者骑自行车,你就不大可能被一辆小汽车或其他人卷入到事故中去了。

5.拓展:一旦在运动时受了伤,应该如何处理呢?(1)骨骼、关节受伤如何处理?(2)如何避免肌肉受伤?(3)防护知识介绍。

四、了解营养对骨骼、肌肉的影响

1.谈话:另外,食物营养对人体骨骼、肌肉的健康也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四大营养素:蛋白质、矿物质(尤其是钙及各种微量元素)、脂肪酸(尤其是必需脂肪酸)以及维生素(如维生素A、D、C)。为了使肌肉和骨骼保持正常工作,平时需要多吃些蛋白质含量高、含钙量高的食品。

2.讨论、交流:你知道哪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吗?(具体见附录)

3.拓展:营养与健康。

五、拓展延伸

1.总结:如何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

2.延伸:身边的科学说出你和家人锻炼身体的五种方法,然后与家 人讨论对每一项活动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把它们都列出来。思考:如何将这些安全措施付诸实践呢?

第二单元

1、我们来养蚕

教学目标

1、提出有关养蚕的问题。

2、观察蚕卵和蚁蚕。

3、能够用语言和图画描述蚕卵和蚁蚕。

4、能够对蚁蚕的长度做定量测量,并记录下来。教学重点:知道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教学难点:知道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出示一块丝绸,谈话:这是什么材料?丝绸是用什么织成的?(蚕丝)蚕丝是从哪里来的?(蚕吐的)

2、询问:你们养过蚕吗?

3、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交流如何养蚕。

二、学习新课

1、师生谈话

(1)、提问:关于养蚕你最想了解些什么?

(2)、讨论:蚕和我们人类一样,也共同拥有宝贵的生命。那么在蚕宝宝出生前,要做好哪些准备?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成为称职的“蚕妈妈”?(引导学生从食、宿、呼吸、保健、安全等方面为蚕宝宝做考虑)

教学过程 备注

(3)、提问: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

2、认识蚕卵。

(1)、仔细观察蚕卵(提示用尺子测量直径,用放大镜观察蚕卵的形态)(提醒蚕卵也是有生命的,要轻拿轻放)(2)、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感官 对蚕卵进行观察,并用语言或图画的形式描述蚕卵。

(3)、谈话:把我们刚才观察蚕宝宝的过程记录下来,就成为蚕宝宝的第一篇日记。

3、认识蚁蚕

(1)、提问:刚刚孵化出来的蚕是什么样的?

(2)、看书上第19页)你认为这时候的蚕像什么?你知道这时候的蚕叫什么名字?

(3)、分组观察蚁蚕(或看有关蚁蚕的图片或音像资料)(4)、用语言描述蚁蚕。

(5)、养过蚕的同学介绍蚁蚕的有趣事情。

三、总结

1、讨论:用哪些方法记录蚕宝宝的成长过程?启发学生可以通过画像、拍照、录像、文字记录等方法为蚕宝宝做好成长记录。

2、谈话:鼓励学生坚持为蚕宝宝记日记。

2、给蚕宝宝记日记

教学目标

1、学会养蚕。

2、能够较长时间观察、描述蚕的生长和变化。

3、能够预测、比较和讨论蚕的整个生长期的外观变化。

4、能通过图画和文字表述,交流观察结果。

5、能够自主地探究关于蚕的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学重点:了解蚕在每一个阶段的生长变化。教学难点:养成把养蚕活动坚持到底的科学态度。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谈话:

你们的蚕宝宝怎么样了?我们在饲养蚕宝宝的同时还要为它们记好成长日记。(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交流观察记录

(1)了解蚕宝宝吃什么提问:蚕宝宝吃什么?如果没有桑叶,你用什么代替桑叶?

(2)实验:比较吃桑叶和莴笋叶的蚕哪个长的好。预先布置学生开展此实验。

(3)了解蚕是怎样蜕皮的谈话:蚕生长一段时间后,会有几天不吃不喝,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呢?请了解的学生介绍:怎么蜕,从哪里开始蜕皮,一生蜕皮几次皮?蜕皮后蚕宝宝有什么变化?

(4)了解蚕吐丝谈话:经过四次蜕皮以后蚕开始吐丝了,你见过吗?(5)观察蚕茧和蛹观察蚕茧是什么样的?称一称一只茧有多重?量一量蚕茧的长度和宽度。剪开一个茧子观察,再用手碰一碰

(6)观察蚕蛾讨论:剪开的茧子能活吗?(7)提问:蚕茧过几天后又发生什么变化?(8)同学介绍蚕蛾及产卵。

(9)强调为保证交配成功可以将几家的蛹放一起。

2、归纳蚕的一生

(1)蚕的一生分为几个阶段?

(2)小结并板书

三、布置作业记好观察日记,过段时间进行交流。

3、我 们 来 抽 丝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多种方法了解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对人类的贡献。

2、学习抽丝的基本方法,掌握抽丝的一般技术。

3、测量一根丝的长度。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学会缫丝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真丝织物教师课件投影、学生欣赏。

2、学生展示。利用实物展台,学生展示自带织物。

3、揭题:我们知道美观大方、华丽高贵的真丝织品是用蚕丝纺织而成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得到蚕丝呢?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了解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

(1)提问在古代,只有中国是种桑、养蚕的国家,你知道我国养蚕抽丝的传说和历史吗?

(2)小组内交流 学生把课前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剪贴成一张学习小报。

(3)集体交流

(4)小结教师讲评各组交流成果,说明华丽的真丝织物是用蚕丝织成的。

2、指导学生进行抽丝活动

(1)谈话通过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蚕吐丝结成茧,蚕茧又是怎样加工成蚕丝的呢?

(2)阅读26页课文

(3)讨论开展抽丝活动需要的材料、活动步骤、小组分工、结果预测、注意的问题等

(4)交流抽丝方法先把蚕茧表面的乱丝摘掉。接着把蚕茧放在开水浸泡10-15分钟,同时加入配好的小苏打再用小炊帚轻轻搅动,找出丝头,接着抽丝、测量、缠绕在线板上。最后记录测量结果。

(5)教师带领学生分组活动(6)汇报测量结果

(7)师生小结蚕丝是最长的天然动物性蛋白纤维,最长达3000米,是高级的纺织原料,被称为“纤维皇后”。

三、巩固总结

1、讨论:

(1)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对人类服业的贡献有哪些?(2)你是通过哪些方法知道的?

2、说一说抽丝的方法,你认为抽丝技术的关键是什么?、养蚕经验交流会

教学目标

1、讨论蚕一生的变化;

2、能通过图画和文字整理、表述、交流观察结果。

3、知道蚕及其他昆虫的一生要经过变态;

4、知道昆虫的外形特征。

教学重点:交流养蚕经验,了解蚕及其他昆虫的一生变化。教学难点:能将自己的养蚕记录进行整理、分析。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你们养的蚕宝宝都变成什么了呀?在这期间一定是收获不小,积累了不少经验吧?今天我们就来开个养蚕经验交流会。

二、学习新课

1.共同交流蚕一生的变化过程。

(1)提问:在这一个多月的养蚕活动中,你们一定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谁能给大家说说蚕都经过了哪些变化?

(2)学生翻看自己的观察活动的记录,分组讨论。(3)师生交流养蚕的发现。

(4)教师将学生的发现有重点的记录。

(5)讨论:通过大家这段时间的养蚕活动,你们发现蚕的一生要经过几次变化?

2.指导学生把蚕的一生画下来。

(1)谈话:我们知道蚕的一生要经过多次的变化,在养蚕的过程中,我们很多同学也写了养蚕日记,那么谁能用个比较简单明了的方式说明蚕的一生变化呢?

(2)看书第28页上图,书上是用什么方式来记录的?(3)讨论:那你还能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说明蚕的一生?(4)学生分组讨论。

(5)学生把蚕的一生用图画画下来,要求标明哪个阶段比较有代表 性。

(6)展示学生有创意的记录形式。

3.比较蚕蛾与蝴蝶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指出,形成昆虫概念。(1)谈话:在我们养蚕的这段时间,全班有的同学是从蚕卵一直养到产卵结束,经历了蚕的一生过程,有了很多发现,但有些同学没能完整的饲养成功,谁能说说自己这段时间养蚕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2)学生自由讨论,汇报。

(3)讲解:我们在养蚕中发现蚕最有意思的是会结个茧,出茧后于之前完全两样,这种变化过程科学上叫做“变态”。

(4)提问:你还见过哪些动物有这样的变化?(5)对照书上28页下图说说蝴蝶一生有哪些变化?

(6)讨论:蚕和蝴蝶的一生很相似,蚕蛾和蝴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7)小组讨论,进行比较。

(8)根据学生对蚕蛾和蝴蝶的比较,总结昆虫的特征,形成昆虫的概念。

三、巩固应用出示各种虫子的图片,判断:哪些虫子属于昆虫?说说理由。

第3单元

1、一切都在运动中

教学目标:

1、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2.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3.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一、集中话题

教师出示书上的图片:你们观察这副图,你觉得哪些物体在运动?你怎么知道他们在运动?

教师在这里最好能让学生用贴切的词汇来形容这些运动的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二、探索和调查

教师:大家刚才说得都非常好,给学生看一段汽车在行驶的录象。看完后让学生讨论:坐在缓慢行驶的汽车上,怎么知道汽车是否在前进。

学生的观点可能很多。教师可以不急与给予评价,让学生大胆发言,倾听学生的意见可以发现学生原本的知识构成。

教师:你们是这样认为的吗?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模拟实验。模拟实验:让学生站在滑板上进行滑动。

教师在这个时候可以提问:你们觉得谁在动?怎么动?你根据什么标准说他在动?

学生回答是因为和其他物体相比,他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教师可以设定其他参照物,如坐着的同学、黑板等,让滑板车上的学生体验出自己的运动状态。

提问,现在你觉得谁在运动?为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以此巩固参照物的概念。

教师可以增加难度:提出问题:如果参照物选滑板车本身呢? 先提问在滑板车上的学生:你和滑板车比较,你在运动吗? 学生回答没有。教师:为什么?

学生回答,因为和它相比,我自己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教师:如果再有一辆滑板车和他同时同方向同速度前进呢?在实际操作中,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这个问题。

教师可以进行一项活动:让学生三人或者四人一个小组通过用不同的参照物来说说自己目前的状态(学生可以用各种方式来运动)

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到世界上没有绝对不运动的物体。教师提问:原处的大树在运动吗?你的根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你们的参照物是什么? 教师提问,如果给你们机会到宇宙中去,你还能看见这课树的话,你觉得它是在运动吗?

学生回答:在运动因为地球本身在转动。教师: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三回顾和解释

请学生回去讨论为什么要选择参照物才能判断是否运动?并举出例子。

2、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1.会测量走路的速度。

2.能给各种物体运动的速度排序。3.会使用秒表。

4.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速度的快慢可以用一定距离中所用时间的多少来进行描述。

5.了解描述运动时还有方向的因素。6.认识一些非常缓慢的运动。教学过程

一、集中话题

教师出示书上的图片:提问:你们觉得他们四个谁运动得更快呢? 学生回答:(这里不需要学生回答的很标准,只要有运动的快慢的概念就可以了)

二、探索和调查

教师:你们所说的运动的快慢是指什么呢?让学生先来自己说说运动快慢的定义。

学生说,教师倾听。学生很有可能会说速度快,运动的就快,速度慢,运动的就慢。

教师:那么你们觉得兔子和乌龟谁的速度快呢? 学生回答是兔子。

教师:那么为什么在龟兔赛跑中它没有乌龟早到终点呢? 学生回答:因为兔子睡觉了。

教师:因为睡觉的原因,兔子浪费了什么呢? 学生:时间。

教师:对了,时间在表示运动的快慢中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让学生自己看书,找到运动的快慢到底如何表示)。

教师让学生看过后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运动的快慢是怎样表示的,并说说速度的概念。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了速度的概念。那么你们有什么办法来设计一个实验,来测量出我们步行的速度吗?

教师,要想测量出步行的速度,必需要知道什么数据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距离和时间。教师:你打算如何测量出距离和时间? 学生距离可以用皮尺量,时间可以用表测量。

教师这里可以出示秒表,告诉学生可以用这个工具来精确的测量时间,并教会学生如何使用。

教师让学生说说具体打算如何操作?要注意什么问题?否则就会影响实验结果?

学生讨论后汇报。开始实验,教师巡视。

结束后开始汇报,让学生知道每个人的速度都是不一样的,某些时候速度是可以控制的。

教师出示表格,让学生用距离和时间的定义来描述这些事物的速度。如(飞机的速度是1260千米/时,表示飞机能在一个小时中飞行1260千米)

学生描述后,进行排序。

教师让学生阅读书上的材料,要让学生明白运动是有方向的。教师让学生回去思考:我们的手指甲也在运动吗?你根据什么这样认 为呢?你能找到证据来证明吗?

三回顾和解释想办法证明月亮也在运动。

3、运动的方式

教学目标

1、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式。

2.会描述分析同一个物体运动时,同时具备的几种运动方式。3.知道物体运动的方式是各种各样的,主要有四种类型:直线运动、往复运动、旋转运动和摆动。

4.知道同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5.知道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事物的特点。教学过程

一、集中话题

由玩入境,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方式

1.教师(出示纸风车):谁会玩这个小风车? 2.学生上讲台演示风车的玩法。

3.让学生将自带的玩具在小组内相互交换着玩一玩,看看哪些玩具会运动?怎样运动的?

4.学生汇报自己玩玩具的情况,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方式。

二、探索和调查

教师:刚才玩的是玩具,小朋友们有了不少发现,老师这还有几种简单的材料(出示小木块、钢尺、橡皮筋、纸风车、单摆装置),你们想不想玩?

学生的情绪被调动后,教师让学生小组交换一下意见,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几种材料来研究。

(学生选取材料)

2.教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你们要研究的材料,想一想,怎样可以让它们运动起来?

学生小组交流一会。3.教师:马上我们就要研究了,你们觉得在研究中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小组成员要分工协作,仔细观察,做好记录等等。4.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物体的运动方式。教师适时指导,做学生探究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

5.学生汇报探究结果。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小组的探究结果,可以给物体的运动方式起名,可以用笔画出物体的运动方式,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得出物体运动的几种方式。

6.学生小组讨论:比较钢尺、橡皮筋和荡秋千的运动方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三、实践应用,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式

1.学生看课本第33页的图,了解这些物体包含有哪些运动方式。2.学生组内交流各自想法。

3.学生汇报小组交流情况,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小结。火车的运动方式是移动加转动;水轮的旋转运动,锯木头的往复运动,跷跷板是往复运动,转椅是转动。

教师和学生一起来分析比较复杂的运动方式: 教师让学生看书,并讨论。

学生开始看书并开始进行讨论,学生在讨论十教师可以不进行知道,让学生大胆的发言。

教师总结:易拉罐在直线运动的过程中还有自身的转动;竹蜻蜓在转动中还需要直线上升(或下降);老鹰在空中时而盘旋、时而向下滑翔。

飞碟还有直线运动和转动。

三、回顾和解释

教师:今天我们研究了物体的运动方式,你们发现了很多,可是研究只局限于课堂内,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物体在运动着,希望小朋友在课外继续研究。

4、小车的运动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2.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3.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4.知道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5.知道“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教学反思

一、集中话题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的运动方式,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了哪些运动方式?(学生自由说)

2.教师用小车在木板上滑动,让学生观察,问:小车的运动方式是什么?(教师引导:车轮和车厢的运动是什么方式?)

教师总结:车论的运动是转动,而车厢的运动方式是直线移动。教师出示载重汽车的录象让学生看完后提问:“你们觉得要想让汽车运动的更快和什么因素有关。

二、探索和调查

教师将学生的回答全部记录在黑板上,并提问,你们的想法都很好,都动脑筋了。那么你们觉得这些问题中你们最想研究哪一个呢?

教师提出这个问题后,可以让每个小组商量一下,统一意见后再说。学生讨论后汇报。

学生选择完成后,教师可以选择得票最多的问题一起来研究。教师,那么你们打算如何研究呢?(教师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你们的方法怎样才能让其他同学信服?怎样证明就是这个原因,而不是其他不确定的原因造成的?

(学生开始思考,这里要让学生明白只有采取“控制变量”的方法才能很好的完成整个验证过程。)

教师提示学生每次只改变一个变量,才有说服力。学生开始设计实验。教师是学生汇报实验步骤和方法,并要求学生说出在这个过程中你打算如何控制变量?教师提示学生要多做几次,防止偶然现象。

学生回答,结束后开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实验结束后,开始汇报结果。教师进行总结

三、回顾和解释

请你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证明黄豆的发芽需要水。

5、摆

教学目标:

1.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进行假设。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3.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4.能够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5.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教学过程

一、集中话题

1、教师:我手心里握着一样东西,大家想看看是什么吗?

(教师松手,手心挂着一个简易的摆)问学生: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吗? 板书:摆

2、教师:关于摆,你们知道些什么知识?(指名学生说说)

3、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摆,探究一下摆中有什么奥秘。

二、探索和调查

让学生学会测定15秒内摆摆动的次数。

(1)教师:要了解摆的奥秘,首先,让我们来掌握一项本领,学会测定摆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那摆怎样才算摆动一次呢?

教师演示:把摆拉开一个角度,松手。同时讲解:摆摆到另一面,再回到开始运动的地方我们就算摆摆动一次。

(2)讲解如何使用秒表记时。

(3)教师与学生合作:测定讲台上的摆15秒内摆动的次数。教师同 时指导,怎样减小误差。

(每组到老师处领一个摆,组内自行分工:记时员,操作摆的人员,记数员,记录员,汇报员。)

(4)学生合作测定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5)学生汇报。

2、发现问题,作出假设。

(1)谈话:同学们,你们汇报的实验结果,各组的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基本上都不同,那为什么摆在相同的时间内摆动会有快慢?摆摆动的快慢究竟与什么有关呢?请同学们观察你们的摆,作出你们的猜测。

(2)学生讨论,作出猜测。

(3)学生猜测,归结为摆的快慢与摆角的大小、摆锤的轻重、摆线的长短有关。(板书)

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1)教师:假设不一定是正确的,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证明。你们小组觉得摆的快慢与哪种假设最有可能有关,就作为你们研究的课题,设计一下你们的实验该怎么来做?并记录下你们的方案。

(2)学生讨论,设计方案。

(3)学生汇报方案,相互评点各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否科学,教师再提供参考意见,主要是怎样控制变量。

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1)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验方案,操作实验。(2)汇报结果。

(实验结果可能会出错,研究同一课题的小组如果发生冲突,让大家找一找出错的原因)

(3)教师问出错的小组,别人讲的是否有道理,有道理自己就再做一遍。

(4)汇总得出结论:摆的快慢只与摆线的长短有关。

5、研究摆摆动快慢的内在规律。

(1)分派任务:全班九组,每组选做一个15秒内正好摆动8、9、10、11、12、13、14、15、16次的摆。每次做的结果记录下来,便于修正。

(2)小组合作制作。

(3)制作完成的小组把摆挂到黑板相应次数的钉子上。(5)观察挂在黑板上的摆,有什么规律?

(6)小结:摆的快慢只与摆线的长短有关;而且摆线越长,摆得就越慢;摆线越短,摆得就越快。

6、应用

(1)教师出示一只挂钟:老师的这只挂钟走慢了,那么我们怎样做才可以让它走准呢?走快了,又该怎么办?

(2)学生讨论、汇报。(3)教师针对挂钟讲解。

三、回顾和解释

教师:这节课,我们又一次运用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研究了摆,你们获得了有关摆的哪些知识?

第四单元 无处不在的力

1、力在哪里

教学目标:

1、能够收集事例,通过物体的运动状态、形状的变化及人物感受说明生活中力的存在。

2、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力对物体的运动、形状的影响,体验力的大小。

3、会用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

4、知道力的普遍存在以及力对物体运动、形状的影响。

5、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同一物体受到不同方向力的作用。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力”是什么东西吗?在日常生活中你感觉到过 力吗?

2、听取学生回答。

3、出示P40图片,学生通过观察并回答问题。(学生合作交流后再回答)

4、师小结:力是无形的,但我们可以体验和观察到它作用到物体上时所产生的效果。

活动一:研究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谈话:要使弹子(玻璃球)滚动起来,滚的快一点或停下来,应该怎样做?

2、学生活动。

3、集体交流。

4、提问:力对物体运动有什么影响? 活动二:研究力对物体形状的影响。

1、学生拿一小团橡皮呢或面粉,朝不同方向用力,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2、学生活动。

3、合作交流。

4、问:这说明了什么? 活动三:研究力的大小、1、谈话:力是可以测量的,要精确地测量力的大小,只有用测量仪器------弹簧秤来测量力的大小。

2、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

3、强调:使用弹簧秤应注意什么? 学生自学P41下面弹簧秤的使用方法。

4、学生活动。(测量一下苹果的质量)

5、合作交流。

6、汇报。

第二课时

一、教学过程:

1、谈话: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活动四:研究力的方向

1、我们手提一桶水,受到哪些方向力的作用。引导学生分析受力方向,会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2、学生观察P42下图。

研究:①打出去的羽毛球在空中受到哪些方向力的作用?②在水中运动的帆船受到哪些方向力的作用?

3、合作交流。

4、汇报。活动五:

1、找两个力气大小相同的学生做推门表演,门为什么没动?两生向两边拉一只大箱子,箱子也为什么没有移动?

2、学生讨论,并引导学生了解到力有方向以及力的作用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二、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

2、关于力,你还有什么问题?

2、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

教学目标:

1、能够探究发现生活中弹性物体的共同点。

2、能够通过实验感受弹力的大小与方向。

3、能够做研究弹簧伸长与拉力之间关系的实验。教学重点:弹力怎样产生。

教学难点:弹簧伸长与拉力的关系。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用力改变物体的形状,或去掉所用的力,会发生什么现象。

1、学生实验:

活动一:用准备的材料研究,压弹簧、拉橡皮筋、弯尺子、捏海绵等动手操作,发现它们共同点。

2、学生合作讨论、交流。

⑴提出自己的猜测,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

⑵教师引导:施力与撤力物体的形状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活动二:学生做弹币实验。

1、教师讲清弹币活动要求。

2、小组合作弹硬币。

3、弹完后,学生讨论。

①为什么中间硬币没有动而右边硬币会被弹出去? ②上面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③学生回答后,教师可适当给予解释。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三:探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

1、学生分组设计一个弹簧与钩码多少的对比实验: ①让学生自己提出设计方案。

②然后要求四人小组讨论制定最佳方案,师巡视了解情况,作个别指导。

2、问:每增加一个钩码,弹簧的拉伸长度有什么变化和规律? ①小组讨论。②汇报交流。

3、问:①根弹簧拉伸长度的规律,挂2个钩码弹簧拉伸的长度会是多少?挂4个钩码呢?②如果无限制地将钩码挂下去,弹簧会怎样,为什 么?③学生讨论后,汇报交流。

4、学生认识和理解“弹性”和“弹力”。让学生说说什么是“弹性”和“弹力”。

活动四:研究了解生产生活中是如何利用物体的弹性。

1、谈话:生活中和生产中哪些地方运用了物体的弹性?

2、学生展开讨论、交流。

3、师引导学生观察P44图中的现象中什么物体是弹性较大的物体,谁对这些物体施力?哪些物体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去掉外力后又引起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产生了什么样的力?

4、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作适当补充?

三、课后总结:

1、问: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知识?

2、问:关于弹力,你还有什么问题?

3、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教学目标:

1、能够收集相关事例来说明重力的普遍存在。

2、能够通过实验感受到物体重力的方向、大小。

3、能够利用器物模拟出月球围绕地球转的原理。

4、能收集有关牛顿的科学故事并与同学分享。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演示苹果落地。

2、提问:看到这一现象,你想到什么?

3、谈话:当科学家牛顿看到这一现象,他是怎么想的?由此他有了一个伟大的发明。

二、引导探究

活动一:了解牛顿研究地球引力的故事。

1、谈话:关于牛顿和“苹果落地”的故事,你知道吗?给同学们讲 一讲。

2、学生讲各自收集的“牛顿研究苹果落地”的故事。

3、谈话:关于牛顿提出的两个问题:

“为什么苹果总是落到地上,而不落向天空?”

“假如苹果树非常高,一直顶到月亮,设想月亮就是棵高高苹果树上的一个苹果,它会不会落到地上来呢?”

你有什么看法? 学生合作交流、汇报。

活动二:认识重力的存在及其方向

1、谈话:牛顿经过反复思考,对此提出了令人信服的两个解释。

2、出示地球上物体重力的方向示意图,讲解牛顿的第一种解释。

3、讨论:重力的方向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重力?

4、游戏:抓尺子(或铅笔)①讲解游戏方法。②学生活动。③谈感受。

活动三:认识离心力

1、游戏:旋转装有水的瓶子。①讲解游戏方法。②学生活动、汇报。

③提问:怎样解释这一现象?

1、讨论:通过以上现象,你认为月亮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2、谈话:正是牛顿的这个第二解释,才有了今天航天事业的发展。播放火箭升空以及人造卫星绕地飞行的录像或图片。

三、总结、评价。

4、摩擦力的秘密

教学目标:

1、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摩擦和摩擦力。

2、能够设计实验研究减小运动物体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摩擦力。

3、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摩擦力的结果。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学生活动:用小拇指推砖块或把手平放在桌面向前推。

2、提问: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什么是摩擦力?

3、谈话:今天我们来认识“摩擦力的秘密”。

二、引导探究

活动一:认识摩擦现象及摩擦力

1、讨论:摩擦力是从何处产生的?摩擦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2、讲解:摩擦力。

3、提问:生活中都有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力?物体在水中或空气中运动是否产生摩擦力?

4、出示图片或放录像讲解。活动二:认识摩擦力的正负效应。

1、谈话:冬季,我们必须及时清理街道上的积雪,而当滑冰时,我们会专门冻一个冰场。由此,你想到什么?

2、讨论:你认为哪些是摩擦力的“功”?哪些是摩擦力的“过”? 出示图片,让学生辨析。

活动三:研究减小固体间摩擦力的办法。

1、谈话:当物体运动时,怎样减小两个物体间的摩擦力呢?利用桌上所给的材料,自己想想办法。

2、提问:在实验中应注意什么?强调注意事项。

3、学生活动,要求尽可能多的想出办法。

4、汇报。

5、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活动四:研究减小物体在水中受到阻力的办法。

1、谈话:物体在水中运动,怎样减小它受到的摩擦力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认识。

2、出示鲸或海豚的图片启发:为什么鲸或海豚的身体是两头尖,中间大,这有什么作用?

3、讲解实验方法。

4、学生活动,用秒表计时。

5、汇报。

6、小结。

活动五:了解流线型物体在空气中受到的阻力较小。

1、出示流线型车或火车图片,问:怎样减小物体在空气中运动受到的摩擦力呢?设计方案,并进行研究。

2、学生设计方案,教师完善。

3、学生合作交流,汇报。

4、教师小结。

活动六:了解生活中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事例。

1、提问:摩擦力的存在有时有用,有时又给人带来不便,说一说生活中都有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需要减小摩擦力?

2、学生讨论、汇报。

3、出示一组生活中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图片,让学生辨析。

三、巩固、评价

1、提问:通过两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什么?

2、提问:假如世界上不存在摩擦力,将会怎样?

5、降落伞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现有材料,设计并制作简易降落伞。

2、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

3、知道降落伞缓慢下降的原因(即增大空气阻力)。

4、初步了解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谈话:同学们在电视、电影上都见过降落伞,降落伞为什么能起到保护人或物的作用呢?它降落快慢与什么有关呢?我们今天来探究。

二、引导探究

活动一:认识降落伞下降过程中受到的各种力的作用。

1、播放降落伞下降的录像。讨论:降落伞下降时都受到哪些力?

2、汇报。

3、小结。

活动二:制作简易降落伞,并测试降落伞的下降速度。

1、观察材料。

2、提问:制作降落伞时应注意什么?

3、讲解制作方法。

4、学生进行制度。

5、测试降落伞的下降速度。①学生合作交流。②汇报。

活动三: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

1、讨论: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汇报。

3、根据你选择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

4、进行完善。

5、学生活动。

6、集体交流。

三、巩固、评价。

1、提问:通过探究,你都认识到了什么?

2、提问:关于“力”你还有什么问题?你还想知道什么?

1、调查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一个主题设计调查问卷,能够向熟人征求回答信息,能够根据回答信息得出简单的分析结论;

2、能够正确填写调查表,能够模仿教材的格式自己设计调查表;

3、能够在现场调查活动中使用某种捕虫工具和某一种观察工具。教学重难点:能够根据一个主题设计调查问卷,能够向熟人征求回答信息,能够根据回答信息得出简单的分析结论;能够正确填写调查表,能够模仿教材的格式自己设计调查表;

教 学 过 程

一、了解调查的意义

1、地球是否真的变暖了呢?你是怎么认为的,有科学道理吗?

2、要想知道地球是否真的变暖,应该怎么办?

3、科学家事怎么做的?

4、科学家通过调查发现了什么?

5、说明调查可以使我们了解在不同时间内事物发生了哪些变化。

6、你知道各种候鸟似如何迁徙的吗?

7、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法知道?

8、科学家是运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找到答案的?

9、他们是怎样来做的?

10、从下面的表格中你知道了什么?(迁徙最远的鸟是什么鸟?哪些鸟经常飞到北极?„„)教师可以用地球仪进行比划。

11、调查使我们了解到一些事物的相同和不同特征。

12、阅读课本55页的事件,看到这则消息你是怎么想的?

13、如果你是法官你会怎么去做?

14、怎样去调查呢?为什么要去检测种子、化肥、农药?

15、调查使我们完整地了解了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二、学习调查的方法

1、前面几则活动中科学家调查的方法一样吗?

2、调查有很多方法,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来设计调查问卷

3、看课本55页,然后请同学想一下你想要了解什么样的问题?你准备怎样来调查?

4、自己小组讨论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在全班进行调查。

5、交流调查的结果,全班同学点评。

6、你知道丹顶鹤是怎样生活的?请学生来给大家做演讲。

7、再请学生说说他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调查的?

8、我们不但可以通过图片资料调查问题,还可以通过文字资料调查问题,阅读课本56-57页或者亲临现场进行调查。

三、调查实践

1、请同学们自己确定一个调查问题,并讨论好这样的问题是否适合在校园内进行。

2、指导学生进行分工。

3、讨论调查需要用到什么样的器材?为什么要用到这些工具,如何使用。

4、分工进行现场调查。

5、完成调查报告并汇报

2、预测

教学目标:

1、懂得预测的含义,明白科学的预测不是胡乱的猜想,而是有根据的推论;

2、懂得科学知识、生活实践是我们进行科学预测的根据;

3、懂得即使有根据,预测也可能会有错误。教学重点:

正确认识科学的预测。教学难点:

1、能有根据地进行预测,并科学地表述预测的依据和推论。

2、能通过科学的预测,做好生活中灾害性事件的防护措施。教学过程:

一、结合时事,引出预测

1、同学们,今天是2010年的5月12日,那你们是否还记得前年的今天呢?

2、不错,今天就是汶川大地震两周年祭,(出示图片)那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是啊,虽然两年很快过去了,但提到汶川大地震,大家的心情还是那么沉重。可能许多同学想过,要是像这样的灾难我们能够提前预测到,那该有多好啊,是不是?

4、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预测。(板书课题:预测)

二、实验探究,认识预测 活动一

1、首先,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每个小组里都有一个量杯,里面已经装了一些水。现在,请大家轻轻地把它从材料盒里拿出来,放到桌面上,然后呢,在心里面把这个刻度默默记下来。

2、都记住了吗?好,那如果向里面放入两颗这样的玻璃球,大家推测一下,水位可能会怎么变化呢?

3、你是根据什么来推测的呢?

4、哦,原来你是根据已有的经验来进行了推测。(板书:已有经验)你们有不同意见吗?

5、事实到底怎样呢?我们来动手试一试,好吗?不过,在做实验前,先请同学们想一想,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6、大家考虑得都很周到,老师呢也提醒同学们注意了,咱们要等这个水面平静下来以后,眼睛平视来观察,记住了吗?

7、好,现在就动手试着把这两颗球放进去吧。

8、都放好了吗?好的,谁来说一说,你观察到什么现象了?其他小组呢,也观察到同样的现象了吗?

9、同学们,刚才我们放两颗玻璃球,水位就升高了50毫升,如果要

是再放两颗,又会出现什么结果呢?谁再来猜测一下?并说出你的根据。

10、哦,原来这位同学是根据刚才这个实验的现有证据来作的推测。(板书:现有证据)其他同学呢?也同意吗?

11、那我们的推测是否正确呢?要想知道答案,还得靠什么来验证?(实验)

12、好,就请你用刚才的方法再来试一试吧!

13、好的,如果观察到现象了,就请大家坐回原位。哪个小组先来说说你们的验证结果?其他小组呢?

14、好的,大家都已经观察到现象了,就请小组长把量杯小心地放进课桌里收好吧。

15、其实,像刚才那样,同学们凭着已有经验和现有证据,对事物或现象进行的这种有根据的推测(板书:有根据地推测),这个啊,在科学上面就被人们叫做预测。

活动二

1、俗话说得好:“实践出真知”!在这方面呢,有一位科学家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她就是珍妮。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学第57和58页中这部分有关珍妮的故事,一会再来和大家交流学习收获,好吗?

2、谁来说说她有哪些地方是值得你学习的?

3、是啊,珍妮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想成功预测就需要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活动三

1、其实,不仅是科学家的研究工作,我们的日常生活更是离不开科学的预测。

2、谁来说说,在生活中,人们都积累了哪些成功的预测经验呢?

3、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一些有关天气的谚语,谁来说几句? 活动四

1、其实,不仅是科学家的研究工作,我们的日常生活更是离不开科学的预测。

2、谁来说说,在生活中,人们都积累了哪些成功的预测经验呢?

3、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一些有关天气的谚语,谁来说几句?

三、实践活动,验证预测

1、的确,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已经总结出了很多科学的预测。我们今天也来实践一下好吗?

2、你看,现在老师两只手里各有一支粉笔,如果我把其中一只手松开,预测一下这支粉笔将会怎样?你是根据什么来预测的?

3、让我们一起来鉴证一下。(师示范)

4、这支粉笔果然摔碎了。如果老师松开另外一只手呢,粉笔也将怎样?这次的根据是什么?

5、那同学们愿不愿意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来拯救老师手里的另外这支粉笔呢?

6、好的。老师这儿呢有这样一些材料,先一起来看一下,这是„„(分别出示报纸、餐巾纸、塑料袋、气球、海绵、布块,并介绍)。

7、下面,你能预测一下,用这些材料中的哪一种来保护粉笔,可能会使这支粉笔下落而不破碎吗?

8、可以先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并想好你们选择这种材料的根据是什么?

9、好的,谁先来说说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行,请把你们小组的材料领下去。其他小组呢,也来说说你们的选择?

10、现在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方案了,下面老师就把粉笔发给你们,希望同学们在制作过程中能够小心地操作,保护好这支粉笔。行吗?如果需要皮筋的话,小组的实验盒里也给大家准备了。

11、一会我们就将在教室里来进行一个比赛,看看哪个小组的粉笔保护得最好,能够获胜?不过,老师只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所以小组里面一定要相互配合好。明白了吗?

12、好,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不过,为了使比赛更公平、公正,你觉得我们应该控制在什么样的同等条件下?看谁想得最快?

13、真好,和老师想的一模一样。

14、现在,老师给大家控制了这样一个同等高度(在教室里拉长绳)。

下面,每个小组选派一个代表把你们的制作成果带上来。

15、我们一起来鉴证一下。数三声后松手,1、2、3,放。

16、好,请你们打开看看,谁的粉笔没有碎?

17、成功预测的是哪几组呢?真了不起!同时,教师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找、拓展延伸、指导生活

1、同学们,其实在生活中,许多事情当我们预测到可能会发生的灾害时,只要像刚才那样,做好一定的防护措施,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对不对?

2、来看一下,老师这儿有四幅图。(出示图片)这几个事例,你能预测一下,他们这样做后果会怎样吗?

3、是啊,那对于这些事情,你觉得应该怎么预防呢?

4、老师这里也有一个真实的故事,一起来听一听。

5、那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6、是啊,所谓金钱有价,生命无价.可见,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对于大家在生活中能够成功预测是多么重要啊!

7、最近呢,学校发放了防灾减灾的相关科普知识,橱窗里也张贴了宣传画,老师真心希望同学们也能像这位英国小女孩一样,课后去扎扎实实地学一学,好吗?

第四篇:四年成功训练教案下册

成功训练四年级教案下册

第一单元

自由联想 【课程目标】:

1、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2、强化学生的思维流畅性。【课程内容】:

1、学生做想象训练。

2、学生交流想象成果。【教学过程】:

一、试一试

看到“毛毛虫”这个词,你会联想到什么?

把你的联想写在下面的工作纸上,时间不限,越广泛越好。

二、试一试

看到“游戏”这个词,你会联想到什么? 时空不限,联想越广泛越好。

三、品读成功加油站 关注学生的想象力之独特性。

关注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语言表达的流畅性。

第二单元

秘诀 【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健全的自我认识。

2、发展学生的自信心。

3、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学内容】:

1、学生主动参加试一试活动。

2、活动反思。

3、成功加油站。【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课程,说明要求。

二、学生在5分钟的时间内撰写游戏纲要。

三、老师提供“物品清单”。

四、交流汇报成果。

五、老师组织反思活动,学生填写工作纸。

六、引导学生学习“成功加油站”中的内容。

第三单元

倾听 【教学内容】

1、学习小组进行对话,体会各自的心理感受。

2、反思对话过程

3、成功加油站的内容 【课程目标】

1、发展学生的倾听意识

2、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学习领域:社会适应教育 课程模块:学会倾听 活动模式:分组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新授

1、师随机将学生按2人一组分成若干组

2、分别给小组的两个人“卡片1”和“卡片2”,使学生按要求做,提醒双方在对话过程中注意体会自己的心里感受 3、5分钟后交换卡片,再一次开始对话。

4、老师再一次要求同伴互换角色,同时给倾听者“卡片3”,要求倾听者严格按要求做,3分钟后拿卡片3的同学与对方互换卡片,进行3分钟对话活动。

三、引导学生反思对话过程,小组同学一起填写工作纸

四、教师总结并学习成功加油站的内容

第四单元

图画记事

【教学内容】

1、团队以图画的形式完成一件事情或一个故事的记叙。

2、反思团队合作过程

3、成功加油站中的内容

【课程目标】

1、强化团队的合作精神

2、培育团队的创造力

学习领域:社会适应教育

课程模块:学会合作

活动模式:综合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新授

1、师随机将学生按7人一组分成若干组

2、向学生说明团队的任务和应该注意的事项,团队用时间拟定记事主题。

3、团队成员分别完成自己的任务

4、团队成员一起反思游戏和填写工作纸

5、团队里组织“最优作品”评选

6、引导学生学习成功加油站的内容

三、全课总结

第五单元

评价时刻 【教学内容】

3分钟

价。

1、学生从积极方面对他人的外貌、个性和才智进行评价。

2、学生反思自我发展水平

3、学习成功加油站中的内容 【课程目标】

1、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

2、发展学生积极评价他人的意见 学习领域:自我管理教育 课程模块:自我认知训练 活动模式:分组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新授

1、随机分组(10人左右为一组)

2、小组所有成员分别对每个成员的外貌、个性和才智进行评

3、每个人记录小组给予自己的评价并反思评价活动以及自我发展的水平。

4、引导学生阅读成功加油站中的内容

三、总结全课

第六单元 创新故事 【课程目标】:

1、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2、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试一试

1、教师将学生分为5人左右一组的若干个团队。

2、针对教材中的三幅漫画,讲明团队的任务,想象接下来的漫画内容,并根据漫画创作一个“奇特”的故事。

3、团队成员一起研讨漫画故事的内容,填加一幅漫画,并根据漫画编写和记录故事概要。

4、组织团队间的故事交流,评选最佳故事,并让得分最低的小组共同表演一个节目。

三、反思

1、团队成员反思故事创作过程。

2、填写工作纸。

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成功加油站”中的内容。

五、总结。

第七单元 手结 【课程目标】:

1、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发展学生的沟通,协调意识。【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试一试

1、游戏设计

⑴老师按10人一组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⑵每个团队的所有成员站成一个圆圈。

⑶团队中的每个人先举起自己的右手握住对面人的右手,再举起左手握住另外一个人的左手,这样,所有的人的手不重复地拉在一起构成一个“手链”。

2、团队的任务:在不松开手的情况下,想办法把团队的“手链”解开。

3、游戏规则:

1、注意不能扭伤队友。

2、完成任务时最少的团队为优胜者。

三、组织学生反思游戏过程,填写工作纸。

四、引导学生学习“成功加油站”中的内容。

五、总结。

第八单元 传球 【课程目标】:

1、发展学生的领导力。

2、体验团队合作中的组织和协调的重要性。【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试一试

1、游戏设计

⑴老师按4人一组将学生随机分为若干小团队。

⑵对每个团队说明任务,在每个人只能用1个手指接触球的情况下,将球安全的传送到终点。

2、明确游戏规则

3、反思

三、组织学生反思游戏,填写工作纸。

四、引导学生学习“成功加油站”中的内容。

五、总结。

第九单元

投圈 【课程目标】:

1、发展学生的领导力。

2、强化学生对“积极激励”重要性的认识。

【教学内容】:

1、学生做“投圈”游戏。

2、学生总结反思游戏过程。

3、“成功加油”中的内容。【教学过程】:

一、老师导入课程,说明游戏规则。

二、组织学生进行游戏过程。

1、教师事先安排3个“组长”,暗中告诉他们扮演不同的“领导者”,一个是“积极鼓励”的,一个是“疯狂打击”的,还有一个“无声无息”的。

2、在将学生平均分为3个小组时,把3个“组长”分别安排到不同的小组中,同时告诉小组同学,要听从“组长”的指挥。

3、小组同时开始“投圈”游戏,组长记录小组每个人的成绩(每个人各投10次中投中的次数)。

4、在游戏时间内,小组经过一轮“投圈”以后,自主选择是否进行新一轮游戏(最后的成绩取几轮中的最好成绩)。

三、汇报成绩谈感受。1、3个小组分别汇报各自的成绩,并加以比较。

2、请每个小组出一名队员谈游戏中的感受。

3、请三个小组长说明自己事先受命扮演的“角色”以及自己的感受。

4、教师说明游戏的目的:让学生明白,不同的鼓励方式导致不同的工作效果。

四、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游戏过程,填写工作纸。

五、引导学生学习“成功加油站”中的内容。

第十单元

椅子运动 【课程目标】:

1、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

2、发展学生解决冲突的能力。

3、发展学生的执行力。【教学内容】:

1、学生做“搬椅子”游戏。

2、游戏活动反思。

3、“成功加油站”中的内容。【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课程。

二、组织学生进行游戏过程。

1、老师按学生人数制作3种指令纸,3种指令纸各占三分之一,保证每种指令分给三分之一学生。活动结束前,指令纸的区别要对学生保密。

2、操场上,老师事先在活动区域周围的3个点上确定A区、B区和C区。

3、在距离三个区域10米左右的中心,让所有学生坐在自己的椅子上听老师布置任务。老师将三种“指令”放在同一个容器(比如纸箱)中,让所有学生来抓阄。学生每个人都将得到一个“阄”,上面写着一个指令。告诉学生不要把自己的指令告诉别人或给别人看(可让学生把指令看完后放到另一个箱子里)。

4、老师说“开始”后,学生按“阄”上的指令开始行动。

5、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讨论问题。

三、引导学生按照工作纸上的问题反思游戏,学生填写工作纸。

四、引导学生学习“成功加油站”中的内容。

第十一单元

优雅的舞蹈 【课程目标】:

1、强化学生的目标管理意识。

2、提高学生策划成功的技能。

3、发展学生的执行力。【教学内容】:

1、学生做游戏。

2、学生反思游戏。

3、“成功加油站”中的内容。【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课程,说明游戏规则。

二、组织学生进行游戏过程。

1、学生按要求分组后,音响设备开始放音乐,学生参与“舞蹈”游戏。

2、一首乐曲后(或3分钟后),重新进行分组,再一次组织“两人舞蹈”。

3、合并小组,组织4人一组的“舞蹈”游戏。

4、一曲之后,学生休息3分钟;重新分组后开始新一轮4人舞蹈游戏。

三、老师引导学生反思游戏,填写工作纸。

四、老师引导学生学习“成功加油站”中的内容。

第十二单元

想办法 【活动目标】:

培养学生竖立自信意识,知道聪明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训练出来的。

【活动过程】:

一、试一试

1、如果我们把笔弄丢了,肯定要四处去找笔,这样我们才能写字。

问题:除了笔之外,还有哪些东西能用来写字。

2、想象你正在登山的途中,肚子饿了,要想办法解决挨饿问题。有哪些东西可以吃?

的!

匙!

第十三单元

搔首弄姿 【活动目标】:

使学生了解如果有人说“创造更具挑战性”,那么“模仿创造”

二、成功加油站

1、读一读

2、游戏设计

3、游戏规则

4、游戏

三、反思

如果你能把勤奋和巧妙结合起来,你就拥有了通向成功的钥

3、放松大脑想一想吧!你一定会惊奇,原来有这么多可以吃不是挑战性更强了吗?

【活动过程】:

一、试一试

1、游戏设计

全班同学按4个人一组分成若干组,每个组均站成一列纵队。

2、每个组的第一个人摆一个姿势并保持稳定,然后第二个人走到前面模仿第一个人的姿势,然后是第三个人,第四个人走到前面模仿。

3、当第一个人变成每个组的最后一个人时,第一个人再走到前面做一个新姿势,这个姿势可以和最后一个人时,第一个人再走到前面做一个新姿势,这个姿势可以和原来的完全不同,也可以稍有不同。其他队员还如从前,继续走到前面模仿。

二、反思

本单元的游戏是一个耗费体力的活动,但耗费多少体力完全取决于自己。

与同学一起反思游戏,并填写下面的工作纸。

第十四单元

毛毛虫 【课程目标】:

1、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提高学生的演讲水平。【教学内容】:

1、学生演讲

2、“成功加油”站中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试一试

1、老师给学生讲述一遍“毛毛虫”的故事。

2、按10人左右分成若干小组,明确要求。

3、小组结束后,让他们在全班同学面前讲故事。

三、评选“故事大王”

四、总结

第十五单元

创意语句 【教学目标】:

1、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二、老师引入课程后,引导学生造句并记录。

三、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创造成果,评选最佳“创意语句”。

四、引导学生学习“成功加油站”中的内容

五、总结

第五篇:2018四年下册家乡教案

第1课 省会城市长春

授课内容:省会城市长春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区。

2.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教学重点:

能够认识自己的家乡,并能够正确地向别人介绍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教学难点:

通过欣赏和观察现代建筑的图片,萌生创造自己心中的城市的理想。

教学准备: 吉林省地图,文字资料、图片以及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问:听听这首歌描写了什么?

二、谈话引导,情境导入。

是啊,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家乡在你的眼里是怎样一个地方?

在同学们的眼里,家乡是美丽的,也是可爱的。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乡都怀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每个人都热爱着自己的家乡。今天,就让我们先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对啊,吉林省使我们的家乡,那你们知道我们省的省会是什么吗?

引入课题

三、探索新知 1.读一读:长春市简介

(1)通过本资料你了解了什么?(2)我们的省会是什么呢? 2.试一试

长春作为全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与家乡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请说说自己的生活与“长春市”有联系的地方。最少要说出5个。

3.试一试

每人选择属于长春市的一个事物,用一句话来概括说明!

教学反思:

第2课、朝鲜族

授课内容:朝鲜族 教学目标:

了解朝鲜族的地理位置、天气状况、服饰特点、饮食文化、住房特点以及地热取暖的特点,学习朝鲜族人民的日常用语。能力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运用资料的能力,动手能力。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好奇心,提高学生文明礼仪的素养,渗透民族之间的理解教育。教学重点:

学习朝鲜族衣、食、住、语言的特点,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与他们所在地理位置、天气气候的关系。教学难点:

通过对朝鲜族衣、食、住、语言的认知,体会朝鲜族人民的智慧,渗透民族之间互相尊重、理解,热爱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

教学准备: 朝鲜族服饰,、朝鲜族住宅图片、文字资料、图片以及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朝鲜族服装)

1.(老师穿着朝鲜族服装来到课堂)“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服饰特点,你们看老师今天穿了哪个民族的服装? 生:朝鲜族

2.引入课题。

二、探索新知

1.你听说过朝鲜族吗?你了解朝鲜族的哪些事情?是通过什么渠道了解的?

2.今天我们来认识生活在我国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朝鲜族,他们生活在我国与朝鲜人民共和国、俄罗斯三国的交界处。这里一年四季分明,尤其是冬天特变冷,最冷的时候会在零下20多度,就像我们家冰箱冷冻室的温度。请大家看看朝鲜族自治州的冬天,如果你生活在那里,你会感觉怎么样?

读一读:朝鲜族

3.你观赏过朝鲜族的舞蹈吗?学唱过朝鲜族的歌曲吗?

总结:其实,朝鲜族不仅在美食、服饰等方面给我们的祖国增添了光彩,也为我们的国家输送了很多人才,东北的人参、鹿茸、貂皮给人们提供了宝贵的资源。这些比足以证明他们是我们56个民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期望大家可以在课下再从其他方面进行了解。

4.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从很多方面领略到了朝鲜族人民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中,顽强的生活,改变着自己的生活,创造着自己的美好生活,如果让你送他们一句话,你想对她们说什么?

教学反思:

第3课 二十四节气

授课内容:二十四节气 教学目标:

1.掌握四季分明,理解季节变化的意义。2.熟记二十四节气歌;

3.动手收集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在小组内交流,用抢答赛的形式在全班交流。教学重点难点:

熟记二十四节气歌;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有关知识。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教师制作一组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每当上课铃声响,大家都知道应该回教室上课,而我们的爸爸妈妈瞧看钟表把握好自己的上班时间,也不会迟到,可古代的人们呢?难道他们不上班,不上学?没铃声和钟表,他们靠什么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你知道吗?(请同学来回答)

对于古代没铃声,没钟表这些可难不倒我们智慧的老祖先,他们啊!为了准确的把握好时间和季节变化特意设定了二十四节气,大部分地区四季变化明显,节气就是表示季节更换的时间点,日历上写的几时几分交节就是这个意思。一年中共有二十四个这样的节气,大家想认识这些节气、了解这些节气吗? 由于节气比较多,人们为了方便记住这些节气,把它编成了诗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二十四节气歌》。二、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阅读资料: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1.通过阅读资料你了解到所谓的“二十四节气”都有哪些节气呢?

2.小组成员交流汇报

三、试一试

1.和同学交流生活中有哪些和“节气”有关的谚语或习俗呢?

2.小组内成员你交流汇报

总结: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都很出色,既记住了二十四节气歌,又学到了很多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其实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如果同学们课后的时候能主动去搜集,你一定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教学反思:

第4课 铁路

授课内容:铁路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家乡附近的火车站

2.学会在填充图中准确地填出我省主要的铁路干线及铁路枢纽。

3.应用全国铁路网的知识,结合地图选择合理的运输路线。教学重点:

能够认识到铁路上的安全问题和自我保护 教学难点:

让同学体验到没有铁路我们的家乡有哪些变化

教学准备: 吉林省地图,文字资料、图片以及视频资料、电脑课件、铁路干线填充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播放《天路》视频,教师询问是赞扬哪条铁路?从而引入课题

二、探索新知

铁路运输是一种陆地上的轨道运输方式。铁路建设是百年大计,试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家乡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1.试一试

(1)小组内交流离你家最近的火车站是哪一个?(2)离你家最近的铁路是哪一条?

2.在你看来铁路在家乡的社会发展中有什么作用? 3.假如没有铁路,假想敌额生活会有影响吗? 4.如果在发展铁路,你希望家乡的铁路有哪些发展? 5.和铁路、火车有关的安全问题有哪些?我们应该注意哪些事情?

6.读一读:吉林省铁路反战成绩及未来规划(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2)通过这段资料你读懂了什么?

教学反思:

第5课 二人转

授课内容:二人转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家乡的曲种 2.学会几首二人转。教学重点:

能够认识到二人转作为传统曲艺应该受到保护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二人转曲目,文字资料、图片以及视频资料、电脑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小调《小拜年》,同学们这首歌属于哪个曲种? 2.引入课题

二、探索新知

二人转根植与东北民间文化,属于走唱类的曲艺曲种,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僧和内蒙古本地区。

1.试一试

(1)关于二人转,你都知道那些信息?(2)你对二人转这种民间艺术有什么看法? 2.读一读:简说二人转(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阅读

(2)通过阅读资料你知道二人转大体可分为那些类? 3.试一试 京剧、评剧、黄梅戏等戏剧,在当今生活中都受到现代通俗文化的很大冲击。

你认为二人转在未来社会会有怎样的命运? 4.试一试

(1)小组内讨论“传统的戏曲艺术应该受到保护的理由”?

(2)小组内交流结果,班内讨论分享。

教学反思:

第6课 松花江

授课内容:松花江 教学目标:

1.了解松花江的发源地。

2.通过查找地图了解到松花江留的地区。3.认识松花江,并且保护松花江。教学重点:

认识松花江,并且保护松花江。教学难点:

让同学做一份手抄报“认识松花江,保护母亲河” 教学准备: 吉林省地图,文字资料、图片以及视频资料、电脑课件、松花江景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歌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大家熟悉这首歌吗?

2.引入课题

二、探索新知

家乡吉林素有“白山松水”的美誉。其中,“松水”指的就是松花江,她是家乡人民的母亲河,孕育了家乡的历史和文明。

1.读一读:松花江资料

(1)通过阅读本资料了解到了松花江有哪些发源地?(2)松花江流经那些城市? 2.试一试

(1)你的生活中,有哪些与“松花江“有联系的内容?(2)组内讨论,班级成员分享 3.动手做一做

以“认识松花江,保护母亲河“为主题做一份手抄报。要求: 1.图文并茂

2.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设计美观。

教学反思:

第7课 经济发展

授课内容:经济发展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对本课的基本知识充分理解记忆,能说出相关知识;

2.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自主解答与本课相关的问题;

3.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自主分析与本课相关的时政材料,并能解答相应的问题; 教学重点:

了解近几年来我省经济发展的状况。教学难点:

什么是我省的第三产业?什么属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教学准备: 文字资料、图片以及视频资料、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两份账本,一份是80年代妈妈的账本、一份是现代女儿的账本,通过两份账本大家看到了什么?

2.引入课题

二、探索新知

近年来,激励神的经济高速发展。与此同时,全省的经 济结构正在加快调整和完善。

1.读一读:吉林省经济保持健康稳定发展。(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阅读本文

(2)小组内交流你通过本资料读懂了什么? 2.试一试

(1)我们身边的那些事关系到“经济发展“?(2)为什么我们需要关心家乡的经济发展? 3.讨论交流

按照农业、工业、服务业分别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划分法,举例说明,家乡的那些经济活动属于第一产业?哪些属于第二产业?哪些属于第三产业?

教学反思:

第8课 吉林三杰

授课内容:吉林三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家乡名人的思想、事迹和影响,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精神。

2.激发学生热爱自己家乡、为自己家乡做贡献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家乡的名人,知道他们的事迹,喜欢家乡的优秀人物,并愿意以他们为榜样。教学难点:

学会小组合作、调查和访问的基本方法,并在实践过程中学会将自己的感受用文字或其他方法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 收集家乡名人的资料、照片、事迹。文字资料、图片以及视频资料、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的家乡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世世代代人才辈出。清末民初,在家乡吉林出现了三个人物:成多禄、宋小濂、许鼎霖,他们被称为“吉林三杰“。

2.引入课题

二、探索新知

1.读一读:吉林三杰简介(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2)小组汇报吉林三杰的事迹 2.试一试

(1)在历史上,我们的家乡有哪些文化名人?说一说他们的故事吧!

(2)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家乡有哪些文化名人?他们的活动和贡献有哪些?

3.动手做一做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或自己觉得有意义的家乡名人或榜样人的事迹资料,(通过自己的创意设计)制作成手抄报送给老师、同学、朋友友或者家人,让他们分享你的杰作。

(2)由班委成员带头全体本班学生参与设计完成一张家乡的名人手抄报,在学校的宣传窗中展示,向全校师生汇报展示活动成果。

(3)让学生到在宣传栏出一期以“家乡的名人”为主题黑板报。

教学反思:

第9课 蒙古族

授课内容:蒙古族 教学目标:

1.了解“草原骄子”蒙古民族。2.了解蒙古族独具特色的狩猎方式。3.了解大蒙古族交通民俗。教学重点:

蒙古族的节庆习俗。教学难点: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形象生动地介绍蒙古族的服饰、建筑、饮食。

教学准备: 蒙古族服饰,蒙古族歌曲、文字资料、图片以及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国家有多少个少数民族?能不能说说都有什么民族?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蒙古族民俗常识。

2.板书课题

二、引入新知

蒙古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医院,是我省少数民族之一,游牧生活的历史让蒙古族拥有“草原骄子”的美誉

1.你了解蒙古传统风俗习惯中的哪一项?是通过什么渠道了解?

2.除了这些方面,关于蒙古族的生活习俗,你还知道那些?

3.组内充分交流后,载有一名代表参与全班分享。如能辅以图片或表演就更好了!

4.读一读:吉林省的蒙古族、蒙古族的习俗 5.试一试:

观察插图,品读文字,想想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蒙古族的性格特征,你会选择那个词?为什么?

6.课后拓展: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书籍等方式搜集一些有关蒙古族的资料,留意一下身边的蒙古族朋友,看看他们生活中还有哪些民俗是我们平时所没有注意到的,请教一下他们,这些民俗有什么意义。

教学反思:

第10课 吉林市

授课内容:吉林市 教学目标:

1.了解吉林市是吉林省第二大城市有“雾凇之都”的美誉。

2.了解吉林市的丰富的旅游资源。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素有“北国江城”的吉林市。教学难点:

寻找资料了解吉林市和我们的生活那些是联系在一起的

教学准备:吉林雾凇、吉林市相对位置示意图、文字资料、图片以及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吉林省有哪些城市呢?那个城市有“雾凇之都”的美称?

2.引入课题

二、引入新知

吉林市是吉林省的第二大城市,素有“雾凇之都”的美誉,是家乡重要的旅游城市。吉林市还是国家重要的化工工业基地。

1.读一读吉林市简介

(1)通过阅读资料你了解到吉林市的地理位置是在哪?、(2)小组内交流,再由一名代表参与全班分享。2.试一试

说说自己生活中那些事是和“吉林市”联系在一起的? 小组之间比一比,看哪个组列举的最多 3.动手做一做

以小组为单位,为吉林市做一个旅游推介广告设计。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设计最优创意!

总结:吉林的冬季格外引人注目。天下独秀,神奇造化的冰雪景观更令海内外宾客心驰神往。现在正值吉林市旅游的旺季,同学们有机会可以去游览一番。

教学反思:

第11课 医药产业

授课内容:医药产业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吉林省医药工业的发展状况、产业结构、医药企业分布等知识,使学生对家乡的医药产业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教学重点:

了解家乡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教学难点:

家乡医药产业发展趋势。

教学准备: 网上查阅资料、阅读相关书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医药产业是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家乡通化市是全国有名的医药城,你知道我省的医药工业发展状况吗?家乡有哪些闻名的药业和药品.......二、引入新知

医药工业是吉林省发展速度最快、效益最好、最具有发展前景的优势产业。截止2009年末,全省共有医药工业企业322户,其中通过GMP认证的医药工业企业277户。进过多年发展,我省医药产业已形成自己扎实的基础和独特的优势。长白山区内药用资源种类达到2790余种,居全国前列,是北药道地药材的集中产地。

引导学生阅读资料了解吉林省医药产业发展情况 试一试:你家附近主要出产那些中草药?有什么功效? 你是通过什么渠道了解的?

和同学们分享一下你所了解的信息吧!

三、小结本课

教学反思:

第12课 老年人

授课内容:老年人 教学目标:

1.通过今昔的衣、食、住、行的对比,了解农村的变化。2.调查身边的老人,来了解农村的变化情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了解吉林省养老服务业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

知道我省的人口,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均收入等情况。

教学准备: 网上查阅资料、阅读相关书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让学生调查老人或通过查资料,了解近几十年来农村生活发生的变化,2.从衣、食、住、行方面调查,来引入新课。

二、引入新知

在中国,60周岁以上的公民为老年人。2013年,我国老年人口突破2亿。预计到2015年,老年人口将达到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

1.试一试

根据你的了解,家乡的老年人平时有哪些活动? 他们的欢乐来自哪些方面?他们最大的烦恼来自那些?

和同学们交流一下、2.为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政府采取了那些措施? 如果让你设计未来,为了让老年人更好地生活,你会采取哪些措施?

3.读一读:吉林省养老服务业的基本情况

三、总结:我生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养老机构信息管理系统,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了数据保障。

教学反思:

第13课 民间故事

授课内容:民间故事 教学目标:

了解家乡流传的民间故事,并让学生在故事中学到生活的常识和做人的道理。教学重点:

搜集有关吉林省的民间故事 教学难点:

知道我省的民间故事是家乡文化的珍珠

教学准备: 网上查阅资料、阅读相关书籍、走访家乡周围擅长讲故事的成年人,搜集家乡的故事。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的家乡流传着许多美丽动听的民间故事它们不仅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而且,我们还能从中学到很多的生活常识和做人的道理。

二、引入新知

1.首先我们来读一读书中“人参娃娃的故事” 2.学生讲一讲自己收集的故事。

3.和小组同学一起交流听说过的民间传说、民间故事,然后参与全班分享。

我们这节课就在这里举行故事大王评选活动。看看咱们班上谁的故事最多,谁的故事最让我们喜欢。下面我们就开始比赛,学生自愿参加。

三、学生投票选出班上的故事大王,颁发故事大王纪念品。

四、学生谈一谈听了故事的收获。

教学反思:

第14课 高速公路

授课内容:高速公路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各种交通方式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交通网络。

2.知道家乡交通方式与网络的发展与变迁。3.懂得交通与人们生活之间的联系。教学重点:

1.了解家乡各种交通方式,以及通过交通网络所提供的联系。

2.知道家乡交通的发展变化,以及给人们的生活所带来的影响。教学难点:

体验交通条件的改善对人们生活所产生的影响。教学准备: 网上查阅资料、阅读相关书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说你去北京怎么走?你知道那些高速公路?

二、探索新知

高速公路只有四车道以上、两向分隔行驶、完全口至入口、全部采用立体交叉的公路。

1.试一试

离你家最近的告诉公路是哪一条?关于这条高速公路,可以和大家分享的信息有哪些? 和家乡人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高速公路有几条? 有关发展高速公路的故事,你知道哪些? 2.交流分享

作为家乡的医院,我们对高速公路设施、设备的维护及保障高速公路的安全通行负有那些责任?

针对“告诉公路的交通安全问题”,与同学们惊醒交流 3.读一读:吉林省高速公路建设的基本情况

三、小结:从羊肠小道、坑坑洼洼到水泥路连接到千家万户,从石子路弯弯曲曲到平坦的高速公路,我们的交通连接了千家万户,连接着四面八方。家乡因交通架起了与外界联系的桥梁,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家乡会更美。

教学反思:

第15课 水稻

授课内容:水稻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水稻的发展空间 2.知道家乡水稻的主要生产区 3.家乡水稻的产品名称 教学重点:

1.了解家乡水稻的生产区,及发展空间

2.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到家乡水稻面临的问题想出对策。教学难点:

为家乡稻米做一个推介会

教学准备:吉林省地图、网上查阅资料、阅读相关书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都说民以食为天,那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吃的是什么?

2.引入课题

二、引入新知

肥沃的黑土地、甘甜的江河水、充分的日照以及昼夜温差大等自然条件,孕育了颗粒饱满、营养丰、口感软绵的家乡优质水稻。水稻是吉林省的第二大粮食作物。

1.读一读吉林省的水稻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本资料 2.试一试

在下面的吉林省地图中找到水稻主产区,用彩笔涂一涂 3.动手又动脑

“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奖项所产稻米既是大自然的恩赐,有事祖先留给我们的福祉。

让我们一起为保护家乡的稻米资源献计献策吧!如果为家乡的稻米做一个推介会,你们小组有什么好主意?

教学反思:

第16课 农民

授课内容:农民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发展与农民是密不可分的

2.感受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体验劳动的快乐。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到农民的辛苦之处 教学难点:

了解农民生活中的困难或问题 教学准备:网上查阅资料、阅读相关书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一看:出示镰刀、锄头等工具,学生看并说出这些劳动工具的用途。

2.说一说:你生活的地方有什么劳动工具(主要指农业生产工具)

3.导入课题

二、引入新知

农民是指长时期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吉林省是个农业大省,板书左右的人口是农民。

1.试一试

小组内,每人举例说明“农民”与我们自身生活的联系、每个小组总结概括“五大联系”后参与全班分享。

2.读一读(1)与“农民”有关的几个数据(2)吉林省的城镇化建设 3.试一试

(1)小组内总结“农民生活中的五大困难或问题”后,参与全班分享

(2)猜测一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可能对农民生活产生的实质影响吧!

教学反思:

下载四年科学下册教案 (2000字)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年科学下册教案 (2000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年科学上册教案(小编推荐)

    四年科学上册教案 邢雨娟农安师范附属小学 溶 解声 音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1、听听声音 2、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3、声音的变化 4、......

    四年下册小学环保教育教案

    环境教育教案 (第七周) 课题:保护我们的家园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有哪些严重的问题?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明确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

    四年《劳动与技术》下册教案

    四年级(下)劳动与技术教案 1 飞鸣板 二课时完成 教学目标:1、选择韧性比较好的薄木板(或竹片)、细绳等,学习制作飞鸣板的方法; 2 掌握制作飞鸣板的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新......

    西苑版四年下册心理健康教案

    活动14 小强该怎样做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2、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在两难的道德规范中选择合适的做法。 3、通过活动,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课:什么叫机械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分析、判断那些物品属于机械。2、能够通过对比,知道机械可以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 知识与技能: 1、知......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合集]

    第1课地 球 教学目的: 1、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 2、基本了解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和面积的大小。 3、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4、了解地球内部的基本结构。 教学重点......

    七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章 代代相传的生命 第一节 新生命的诞生 教学目标: 1.了解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了解人类的受精、胚胎发育和分娩养育的基本过程。 3.了解人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

    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完整)

    第一课时 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