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时间:2019-05-12 17:49: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实验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实验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第一篇:实验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县城关镇第三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为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布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9年级)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以及河南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主页委员会《豫教综实【2014】0001号》文件的要求,结合学校科技特色,地方特色,校本特色;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塑造“学校文化”为主线,以探究“校本综合实践活动特色”为目标,贯彻新课程理念,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组织各种研究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现制定我校综合实践实施方案。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通过课题研究了解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劳动技术和社区服务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求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主要工作任务:

1、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载体,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以非指定领域为拓展”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2、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任课老师要以布置综合实践性作业为主要形式,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

3、在校内和社区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

4、各年段要制订好学年段的活动计划,争取一学期搞出一到两个有特色的实践活动,鼓励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活动,注意活动过程中资料的积累,期末整理好资料上交教研组以备查。

5、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教师要虚心请教各学科的教师,教导处会通过有效的方式将所有教师的智慧集中起来,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协同指导。

四、具体工作安排:

1、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1)开发学校资源。一是学校的图书室进一步增添藏书量,并发挥好现有图书的功能,提高图书的流通率,建设好班级图书角,让浓浓的书香弥漫校园;二是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教会学生围绕主题在网上搜寻资料,并结合课本所学,运用软件或网络简单展现自己的成果。三是继续完善以科技、艺体教育为特色的各类专用教室和宣传阵地。四是继承好学校传统活动,办好科技节、艺术节、书画比赛、体育节。五是结合少先队系列活动,如 “班级生态角”、“感恩父母”、“我快乐我成长”等活动,丰富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2)开发社区资源。一是探究周围的自然状况,开展一些社会调查,关注环境,了解社区经济发展情况;二是积极参加社区社会活动,定期带领学生参加服务活动;三是继承和发扬社区文化特色,利用社区教育条件建立稳定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四是聘请关心学校教育而又有特长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家长担任我校的校外辅导员,定期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2、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体育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等。在实践过程中,要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大指定领域融合在一起实施,使之彼此渗透,形成整合。综合实践活动3--6年级每周开设2课时,与学校自主活动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

另外,指导老师要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充足的时间资源和丰富的校外资源指导学生以活动小组的形式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期间也可发挥校外辅导员和家长的指导作用,以保证活动的质量和学生的安全。

3、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制定好实施计划。

各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围绕提供的活动主题,确定好本班的若干综合实践活动的子课题,并围绕子课题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活动方案,以保证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

五、规范管理,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水平

1、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组织领导,由葛玉霞校长负责总目标,分管教学的副校长负责课程实施的统筹协调;教导处要专人负责,具体安排落实教学活动。要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定期召开研讨会,及时总结经验,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保证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正常进行。

2、健全相关制度。

3、学校制定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教师评价制度、经费保障制度、安全保障制度等规章制度,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逐步实现该课程实施制度化、规范化。

4、强化师资培训。

学校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队伍。要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专业培训,通过学习进修、校本教研、经验交流、成果推广等方式,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专业水平。

5、开展好教研活动。

(1)、我们将坚持每月一次的例会活动,及时分析总结工作中的得失,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不断完善提高。(2)、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制度,将课堂教学常态化,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充分利用好学生身边的综合实践活动材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中学有所获,学有所乐。

(3)、为发挥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期末前一个月我校将组织开展一次“综合实践课开放月”活动,届时每一年级推荐一位课任老师上一节教学汇报课,分3周时间完成,以促进教师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4)、认真进行总结和评价。通过校园网,力求实事求是地把每一个活动情况、过程、体会及时、全面地公布。并在此基础上,积极组织全校课任老师结合教学实践和自身的研究,撰写“一文一案”,并积极向市综合实践活动研训部及有关杂志、报社投稿。

6、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

担任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其指导任务贯穿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学生活动主题、项目确定的指导、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

(1)在活动的主题、项目的确定阶段,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基础及兴趣爱好、学生所处的特定社区背景和自然条件,引导学生确定合理的活动主题、项目。

(2)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程资源,在活动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使用视听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访问、测量等方法;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引导学生形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对有特殊困难的小组要进行个别辅导。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开发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还要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意外的安全事故发生。(3)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着重对活动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7、丰富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活动的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每一项活动主题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活动设计、资料搜集、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实验、测量、服务、制作、社会宣传、演示、表演、总结、交流、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之间的整合。

8、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的意识。评价应注意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可自评、生评和师评相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采用书面考试的方法,可采用作品(手工、劳技、科技作品、调查报告、研究性学习小论文等)评价、展示与交流、成果汇报活动、技能比赛等多种方法进行。

2014年9月

第二篇:闽侯县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闽侯县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闽侯县实验小学,位于闽侯县县城,现有学生2986名,教师142人,教师中有小学中学高级教师3人,小学高级教师57人,省、市、区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19人,师资队伍力量雄厚。学校有标准的操场、现代化的教室和各学科专用教室、禁毒室、图书楼、桃李园,特别是最近开辟了生产劳动实践区和等待增设的军事实践区、制作实践教室等,教学硬件软件设备都有利于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和应用,为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保障。为此,我们制定闽侯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一、实施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性教育四大领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以小学阶段教育目标与学生的需求、社会生活及跨学科的综合性、实践性的知识为基础,强调学科间的联系、知识的综合运用及学习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紧密结合现代生活,利用当今工农业科学技术,渗透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历史、地理、环境、科学、伦理道德等方面的丰富内容,体现实践性、科学性、知识性和时代性的特色,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贴近小学生接触的生活世界,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能促进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有效发展。

二、指导思想

根据《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有关精神,以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项目,以丰富的活动内容,灵活多变的活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动方式,引导学生在接触自然、社会的各种实践中,自主探索、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变化规律,使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促进学生基本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培养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从中积累资料,开拓视野,丰富经验。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和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2、在各种社会实践和劳动锻炼中,提高基本动手操作能力、力所能及的劳动服务能力,增强生活的自理能力,萌发探究和创新意识,培养探究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爱自然、尊重劳动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团结、合作、积极进取、克服困难等良好个性品质。

4、在浅显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习观察、记录、调查、实验等科学研究方法,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五、课程实施

(一)课时安排

每周按国家规定3个课时(微机一课时,劳动一课时,综合实践活动课一个课时)和每周两节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间。除了保证学校每周安排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各学科教学必须根据本学科的特点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并注意开发早会课和节假日等课外时间。

(二)实施机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

组 长: 陈 辉(课程总策划、协调、管理等工作)

副组长: 薛 强(负责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的运作,配合校长进行各项策划、评估和协调工作)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成员:叶晓燕、汤雪玲、陈峰、庄颖、程惠珍、程锦华(负责学生活动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并检查监督落实相关课程实施情况)、程文乾(负责设备、工具购买,农具的管理以及其他一些后勤保障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小组:

各班主任(负责班级综合实践活动制定和具体工作的实施以及科研工作)

综合实践课程的课任老师(上好综合实践课,做好相关的记录)体育、音乐、美术组及课外兴趣小组指导教师(辅导相关课程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三)实施策略

1、基本模式

确定项目(主题)——设计方案——实施方案——总结评价。

2、工作流程:

各班级(按学科)或各兴趣小组组织学生讨论选择活动项目(主题),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并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要有综合实践活动研究课题,指导教师在规定时间指导活动,期末有综合实践活动总结,展示活动成果。

3、实施措施

(1)班级综合实践活动:

时间:三、四、五、六年级按班级课程表安排每周一节信息技术课、一节劳动技术课、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

注意事项:任课教师要编写教案,并根据教案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2)各学科综合性学习课

时间:由各学科教师,根据本学科教材的特点和教学进度自行安排综合性学习时间。

注意事项:学科教案中必须有综合性学习教案。(3)校级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时间:每周三下午二、三两节

具体安排和注意事项见课外兴趣小组安排(4)各制作实践区活动:

地点:制作实践区的五个教室分置在教学楼一至五层的最西边教室。实践项目:

①手工制作室:布艺、纸艺、纸浆画、贴画、刺绣等。②茶艺室:弘扬传统文化,传承茶道经典。

③陶艺室:配置陶艺制作台等,让学生动手制作陶艺作品。④科技模型制作室:主要以“三小”、“三模”为主的实践操作活动。⑤厨艺生活吧:学习简单的烹饪技术和生活技巧。指导教师:每个教室设专职人员,负责课程开发和授课等 时间安排:课程融入班级课外活动轮流表中。把原班级课外活动轮流表中流于形式的、意义不大的、重复的项目进行整合,加入五室课程。

注意事项:上课时班主任负责带学生到教室,维持纪律,配合辅助专职人员授课。课后把学生送回班级或回家。

(5)社会公德教育区

地点:禁毒室:学术报告厅、军事体验区:

实践项目:了解毒品的危害,进行相关教育;观看科教片,或集中听辅导报告等;体验军事生活的乐趣,增强体能,培养勇敢、顽强拼搏,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等精神,养成良好习惯,形成良好性格。(待研究)

指导教师:禁毒室讲解员、个别班主任、法制辅导员 时间安排:结合各科综合性学习及传统节庆活动。(6)生产劳动实践区(种植养殖园)地点:后操场各班种植园

实践项目:主要包括种植、养殖和知识性学习了解,了解传统农业,认识简单的劳动工具,学会简单种植技能,亲身体验劳动过程、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指导教师:各班班主任

时间安排:各年段长每天有序安排本年段班级部分学生到种植园实践活动

具体实施措施:

①每班分一小块地,有一份经费(主要用于购种、购肥料等)。②聘请农技员或有经验的教师、后勤人员作实地指导和管理。③种植养殖物:简单易种的农作物、蔬菜、花卉及常见的小动物等。④每班选出种植的作物,安排一课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种植。管理可如卫生区一样,班主任安排学生管理,尽量让每个孩子都有参与的机会。可利用早操、课间、活动课等时间进行。班主任要深入田间活动,与学生一起种植,一起管理。

⑤设立成果展示区(实物或图片),分享种植成果。

⑥在对校园植物种植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基础上,让学生以观察日记、科学小论文、调查报告等形式写出自己的感悟和认识。学校每学期组织教师、学生参加一些评选活动,如学生科普小论文评比、教师论文、课题评比、作文竞赛、绘画比赛等。

⑦每学期举行一、二次以分享自己劳动成果为主题的活动,如烹饪大赛、蔬菜带回家、免费品尝学校的午餐等,让学生体验丰收的喜悦,同时把快乐带回家。

⑧学校每学期举行一、二次以科普劳动基地建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为内容的主题班队活动,由班主任负责。

⑨学校每学期评选一次“种植小能手”和“科普小专家”。⑩学校每学期评选若干个学校基地建设先进班级和若干名基地建设管理先进教师。

(7)文艺实践区(图书楼)

二层图书阅读,三四楼艺术区(科学、音乐、美术、舞蹈专用教室)(8)休闲娱乐区(桃李园)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学生课间休闲娱乐,班级课外活动内容之一。

六、课程评价

适当的评价是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水平的有效杠杆。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属发展性评价,包括对学生、教师和课程本身的评价三部分组成。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评价的过程性,倡导评价的多元性。

(一)对学生的评价

由家长、学生、教师三部分组成,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方式,以学生自评为主,他评为辅。允许学生对不满意的他评进行重新学习、实践,直到满意为止。主要评价内容为:

1、活动过程材料:活动方案、记录卡、反思卡、实验观察记录、上课笔记、学习总结、心得体会等;

2、各类活动成果:手工、劳科技作品、调查报告、体验日记、专题活动方案、获奖证书等。

(二)对教师的评价

由学生评价、教师自评、行政评价三部分组成。主要评价内容包括活动项目选择,活动方案设计(教材),活动过程组织与指导,活动效果反思总结。

(三)对课程的评价

对课程本身的评价应侧重考察课程实施之后,学生素质的有效提高和对学校素质的全面实施的有效促进。

(四)设立评价反馈“意见箱”

收集来自学生、学生协作小组以及班集体的反馈意见,课程实施小组负责整理意见,及时在小组内交流,并对专职及指导老师提出相关建议。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第三篇:闽侯县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闽侯县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闽侯县实验小学,位于闽侯县县城,现有学生2986名,教师142人,教师中有小学中学高级教师3人,小学高级教师57人,省、市、区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19人,师资队伍力量雄厚。学校有标准的操场、现代化的教室和各学科专用教室、禁毒室、图书楼、桃李园,特别是最近开辟了生产劳动实践区和等待增设的军事实践区、制作实践教室等,教学硬件软件设备都有利于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和应用,为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保障。为此,我们制定闽侯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一、实施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性教育四大领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以小学阶段教育目标与学生的需求、社会生活及跨学科的综合性、实践性的知识为基础,强调学科间的联系、知识的综合运用及学习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紧密结合现代生活,利用当今工农业科学技术,渗透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历史、地理、环境、科学、伦理道德等方面的丰富内容,体现实践性、科学性、知识性和时代性的特色,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贴近小学生接触的生活世界,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能促进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有效发展。

二、指导思想

根据《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有关精神,以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项目,以丰富的活动内容,灵活多变的活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动方式,引导学生在接触自然、社会的各种实践中,自主探索、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变化规律,使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促进学生基本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培养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从中积累资料,开拓视野,丰富经验。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和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2、在各种社会实践和劳动锻炼中,提高基本动手操作能力、力所能及的劳动服务能力,增强生活的自理能力,萌发探究和创新意识,培养探究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爱自然、尊重劳动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团结、合作、积极进取、克服困难等良好个性品质。

4、在浅显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习观察、记录、调查、实验等科学研究方法,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五、课程实施

(一)课时安排

每周按国家规定3个课时(微机一课时,劳动一课时,综合实践活动课一个课时)和每周两节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间。除了保证学校每周安排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各学科教学必须根据本学科的特点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并注意开发早会课和节假日等课外时间。

(二)实施机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

组长:陈 辉(课程总策划、协调、管理等工作)

副组长:薛 强(负责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的运作,配合校长进行各项策划、评估和协调工作)

成员:叶晓燕、汤雪玲、陈峰、庄颖、程惠珍、程锦华(负责学生活动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并检查监督落实相关课程实施情况)、程文乾(负责设备、工具购买,农具的管理以及其他一些后勤保障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小组:

各班主任(负责班级综合实践活动制定和具体工作的实施以及科研工作)

综合实践课程的课任老师(上好综合实践课,做好相关的记录)

体育、音乐、美术组及课外兴趣小组指导教师(辅导相关课程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三)实施策略

1、基本模式

确定项目(主题)——设计方案——实施方案——总结评价。

2、工作流程:

各班级(按学科)或各兴趣小组组织学生讨论选择活动项目(主题),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并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要有综合实践活动研究课题,指导教师在规定时间指导活动,期末有综合实践活动总结,展示活动成果。

3、实施措施

(1)班级综合实践活动:

时间:三、四、五、六年级按班级课程表安排每周一节信息技术课、一节劳动技术课、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

注意事项:任课教师要编写教案,并根据教案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

(2)各学科综合性学习课

时间:由各学科教师,根据本学科教材的特点和教学进度自行安排综合性学习时间。

注意事项:学科教案中必须有综合性学习教案。

(3)校级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时间:每周三下午二、三两节

具体安排和注意事项见课外兴趣小组安排

(4)各制作实践区活动:

地点:制作实践区的五个教室分置在教学楼一至五层的最西边教室。实践项目:

①手工制作室:布艺、纸艺、纸浆画、贴画、刺绣等。

②茶艺室:弘扬传统文化,传承茶道经典。

③陶艺室:配置陶艺制作台等,让学生动手制作陶艺作品。

④科技模型制作室:主要以“三小”、“三模”为主的实践操作活动。⑤厨艺生活吧:学习简单的烹饪技术和生活技巧。

指导教师:每个教室设专职人员,负责课程开发和授课等

时间安排:课程融入班级课外活动轮流表中。把原班级课外活动轮流表中流于形式的、意义不大的、重复的项目进行整合,加入五室课程。

注意事项:上课时班主任负责带学生到教室,维持纪律,配合辅助专职人员授课。课后把学生送回班级或回家。

(5)社会公德教育区

地点:禁毒室:学术报告厅、军事体验区:

实践项目:了解毒品的危害,进行相关教育;观看科教片,或集中听辅导报告等;体验军事生活的乐趣,增强体能,培养勇敢、顽强拼搏,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等精神,养成良好习惯,形成良好性格。(待研究)

指导教师:禁毒室讲解员、个别班主任、法制辅导员

时间安排:结合各科综合性学习及传统节庆活动。

(6)生产劳动实践区(种植养殖园)

地点:后操场各班种植园

实践项目:主要包括种植、养殖和知识性学习了解,了解传统农业,认识简单的劳动工具,学会简单种植技能,亲身体验劳动过程、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

指导教师:各班班主任

时间安排:各年段长每天有序安排本年段班级部分学生到种植园实践活动

具体实施措施:

①每班分一小块地,有一份经费(主要用于购种、购肥料等)。

②聘请农技员或有经验的教师、后勤人员作实地指导和管理。

③种植养殖物:简单易种的农作物、蔬菜、花卉及常见的小动物等。④每班选出种植的作物,安排一课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种植。管理可如卫生区一样,班主任安排学生管理,尽量让每个孩子都有参与的机会。可利用早操、课间、活动课等时间进行。班主任要深入田间活动,与学生一起种植,一起管理。

⑤设立成果展示区(实物或图片),分享种植成果。

⑥在对校园植物种植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基础上,让学生以观察日记、科学小论文、调查报告等形式写出自己的感悟和认识。学校每学期组织教师、学生参加一些评选活动,如学生科普小论文评比、教师论文、课题评比、作文竞赛、绘画比赛等。

⑦每学期举行一、二次以分享自己劳动成果为主题的活动,如烹饪大赛、蔬菜带回家、免费品尝学校的午餐等,让学生体验丰收的喜悦,同时把快乐带回家。

⑧学校每学期举行一、二次以科普劳动基地建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为内容的主题班队活动,由班主任负责。

⑨学校每学期评选一次“种植小能手”和“科普小专家”。

⑩学校每学期评选若干个学校基地建设先进班级和若干名基地建设管理先进教师。

(7)文艺实践区(图书楼)

二层图书阅读,三四楼艺术区(科学、音乐、美术、舞蹈专用教室)

(8)休闲娱乐区(桃李园)

学生课间休闲娱乐,班级课外活动内容之一。

六、课程评价

适当的评价是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水平的有效杠杆。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属发展性评价,包括对学生、教师和课程本身的评价三部分组成。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评价的过程性,倡导评价的多元性。

(一)对学生的评价

由家长、学生、教师三部分组成,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方式,以学生自评为主,他评为辅。允许学生对不满意的他评进行重新学习、实践,直到满意为止。主要评价内容为:

1、活动过程材料:活动方案、记录卡、反思卡、实验观察记录、上课笔记、学习总结、心得体会等;

2、各类活动成果:手工、劳科技作品、调查报告、体验日记、专题活动方案、获奖证书等。

(二)对教师的评价

由学生评价、教师自评、行政评价三部分组成。主要评价内容包括活动项目选择,活动方案设计(教材),活动过程组织与指导,活动效果反思总结。

(三)对课程的评价

对课程本身的评价应侧重考察课程实施之后,学生素质的有效提高和对学校素质的全面实施的有效促进。

(四)设立评价反馈“意见箱”

收集来自学生、学生协作小组以及班集体的反馈意见,课程实施小组负责整理意见,及时在小组内交流,并对专职及指导老师提出相关建议。

第四篇: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为了切实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商丘市梁园区王楼二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二、课程目标

1、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校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探究”、“设计”、“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他人、对自我的责任感。

2、课程内容上,我们立足于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满足他们的各种发展需求。从学校、家庭、社会生活、自然现象等入手,着眼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立志改造社会的能力。从学生的生活基础和兴趣爱好出发,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提出各自感兴趣的活动话题,归纳分类后投票筛选出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主课题。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确定各自的活动内容,自动生成了课题。活动思路为“自己确定研究对象──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汇报自己的所得所想”。教师的主导作用侧重于服务、帮助、指导。

三、课程实施

1、实施原则

(1)关注兴趣。基于学习者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有别于学科课程的一个基本标志。充分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传统学科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建立一个更接近学生真实学习世界的全新课程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确立自身存在合理性的必然选择。

(2)回归生活。综合实践活动必须最大限度地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客观上决定了这类课程在确定课程内容时必须真正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课程内容。这是综合实践活动选择课程内容时必须坚持的一条最基本的标准。

(3)立足实践。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根本的特点。需要指出的是,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4)着眼创新。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它不受学科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的限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着眼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要以培养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生活为己任,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主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具备初步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材奠定基础。

2、实施途径

研究性学习课程内容

研究性课程在内容上要注重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联系自然界、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实际问题,要有效地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紧密结合各地区和学校的实际开展学习、研究。无论学生确立的探究课题是自然问题、社会问题还是自我问题,在研究性学习开展中都应对自然、社会、自我三者作整体关注,充分挖掘研究课题所具备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自我因素,努力实现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内在整合。大概分类如下:

(1)自然环境类:主要是从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能源利用、农作物改良、动物保护、天文研究等方面与人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2)社会生活类:主要是从保护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校规章制度研究、社会关系研究、企业研究、社会管理、社团活动、人群心理、人口研究、城市规划、交通建设、法制建设、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发展、宗教研究、贸易与市场研究等与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3)历史文化类:主要是从研究历史与人的发展角度提出的课题,如乡土文化研究、民俗文化研究、,历史踪迹研究、名人思想与文化研究、校园文化研究、传统道德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研究等与个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4)个人发展类:主要是从关注个体成长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生社团研究、学生群体研究、学生消费研究、学校制度与学生成长、班级制度与文化、流行文化、时尚文化、行为方式研究、同学关系研究等与学生生活直接相关的课题。

(5)跨学科综合类:主要是从科学技术与时代发展角度提出的,与中学的学科知识有一定的联系,但主要是需要多学科参与的、有助于了解当代前沿科学的综合学习课题,如遗传与化学、纳米技术、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等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新事物的研究课题。

四、课程实施

(1)课程安排:

各年段每周一课时,若因综合实践活动教学需要集中时间则临时调课。每学期各年级拟进行三到四个综合实践主题活动,每个时间约为一个月。其余时间为方法指导课。

(2)主题确定:学生普遍关心的课题和学生的学习方法等,挑选3个适合学生开展的主题3个,自主开发一个有地方特点的校本资源主题。

五、课程评价

(1)学生评价: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多种评价方式结合,重在感受与体验、展示与表达、讨论与评价,评价将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提高、鼓励、肯定、积极和发展性评价。鼓励帮助学生为自己建立起全面完整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把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收集到的有关数据、撰写的观察记录、调查报告、研究成果等,进行“写实性”地归档,采用形成性激励评价,以使学生建立起学习的信心,并在与他人分享自己学习成果的同时,激发起终身学习的愿望。

(2)教师评价:对教师的指导方法,课程资源开发进行评价,优秀资源编入校本资源包,推荐全校使用。

七、具体实施步骤

研究学习的实施步骤

1、培训教育。由于很多都是第一次进行研究性学习,学校可通过讲座,课堂教学,网站,板报等多种形式,就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进行培训。在每次开展活动前进行安全、礼仪、法制等方面的教育。

2、选择课题。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在老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自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提倡课题的综合性、社会性、探究性、开放性、独特性;强调课题的需求性、创造性、科学性、可行性。鼓励课题形式的多样性,可以是文献研究、观察报告、项目设计、科学实验、社会调查、问题追踪等。

3、制订计划。课题小组确实研究课题后要填写课题实施方案表格,内容包括课题名称、课题背景说明、课题的意义与价值、小组成员及分工、指导老师、研究目的与计划、活动步骤、活动场地与器材申报、预期成果等。

4、搜索资料。根据计划,各成员承担自己的职责,通过图书查询、网络搜索、参观访问、问卷调查、实验记录等多种途径和渠道广泛搜集资料,建议学生做好记录,有条件的可进行录像、摄像、录音、下载等。

5、整理总结。对搜集到的各种资料,研究小组一定要进行讨论和分析,各成员都要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然后对资料做出处理,如发现缺少材料,可继续进行搜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通过不断的整理、分析、验证、提炼等,形成课题成果。课题成果的形式可以是研究报告、小论文、项目设计、实验报告、科技作品等。

6、交流评价。

各班每个课题组把自己的成果以各种方式在班中进行展示,同时学生小组展开互评和指导老师进行评定,并推荐出优秀课题参加级的优秀成果展示。活动实施的过程

1、活动前教育。学校在活动前都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安全、法制、礼仪教育。教育学生预防事故,注意自我保护;教育学生必须遵守法规,遵守实践地和社区的规章制度;教育学生礼貌待人,体现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2、内容选择与活动规划。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水平,从生活实际出发,从熟悉和关注的社会中选取活动主题和内容,并形成社会实践小组,聘请指导老师,联系好将要前去实践的地点或单位,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并在小组活动计划的基础上制订个人活动计划。将小组活动计划和个人活动计划报告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并征得他们的同意。

3、活动实施。召开开题报告会,组成活动小组,确定活动主题,明确成员职责,制订活动计划。学生必须按计划进行活动,服从实践地负责人领导,班主任和指导老师要随时关注活动的正常开展。在活动中组长要协调好小组成员及各方面的关系,各成员发挥团队精神,相互协作,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要记录活动过程和活动心得。

4、总结交流。活动结束后,小组完成社会实践的报告。个人写出活动小结及活动过程中的体会、感受等,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组织小组间的交流。形式由班级自定,可以是主题班会、墙报展览等。

5、评价考核。小组和个人提供相应的材料,由班主任和指导老师进行初步评,然后由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进行终评。

第五篇: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2018年3月

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为全面落实《中小学综合活动实践课程指导纲要》,根据西咸新区教育卫体局《关于认真贯彻执行<中小学综合活动实践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教育局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学生主动时间和开放生成,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良好的个人品质。

二、基本要求

(一)课程实施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联系自然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和相关内容的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获得参与专题研究、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切身体验,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实践技能,培养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学会合作与分享、尊重与欣赏,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生活态度,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未来,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课程的内容和实施办法 第一部分:研究性学习课程内容

1、研究性课程在内容上要注重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联系自然界、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实际问题,要有效地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紧密结合各地区和学校的实际开展学习、研究。无论学生确立的探究课题是自然问题、社会问题还是自我问题,在研究性学习开展中都应对自然、社会、自我三者作整体关注,充分挖掘研究课题所具备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自我因素,努力实现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内在整合。大概分类如下:

(1)自然环境类:主要是从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能源利用、农作物改良、动物保护、天文研究等方面与人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2)社会生活类:主要是从保护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校规章制度研究、社会关系研究、企业研究、社会管理、社团活

动、人群心理、人口研究、城市规划、交通建设、法制建设、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发展、宗教研究、贸易与市场研究等与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3)历史文化类:主要是从研究历史与人的发展角度提出的课题,如乡土文化研究、民俗文化研究、,历史踪迹研究、名人思想与文化研究、校园文化研究、传统道德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研究、东西文化比较研究、民间文学、艺术研究、影视文化研究、时尚研究等与个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4)个人发展类:主要是从关注个体成长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生社团研究、学生群体研究、学生消费研究、学校制度与学生成长、班级制度与文化、流行文化、时尚文化、行为方式研究、同学关系研究等与学生生活直接相关的课题。

(5)跨学科综合类:主要是从科学技术与时代发展角度提出的,与中学的学科知识有一定的联系,但主要是需要多学科参与的、有助于了解当代前沿科学的综合学习课题,如遗传与化学、纳米技术、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基因工程与克隆技术、产权经济、组织行为等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新事物的研究课题。

2、课程特点

(1)自主性

研究性学习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体验。教师是学生

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的教学应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开展和深化。在学习方式上表现为:学生“自由结合、自主选题、自主探究、自我评价”。(2)实践性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板块之一,说明它的特征是实践性,而且在学习内容上看,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实践、科学和生活体验的联系。因此,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3)开放性

实施主体开放(师生、专家、家长);活动时间开放(分散与集中课时双结合);活动空间开放(教室、学校功能室、校外厂企、街道、景观等);学习内容开放(学科、社会、生活、课题、活动设计……);学习手段开放(读书、上网、社会调查、实地考察、讨论等);研究方式开放(参观、访问、观察、调查、实验、资料收集);成果表达开放(论文、报告、方案、展品……)。

(4)探索性

研究性学习从研究范围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研究过程的安排、研究方法的采用、研究成果的表现,都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究”完成。

3、研究学习的实施步骤

(1)培训教育。特别是对于七年级学生,由于很多都是第一次进行研究性学习,学校可通过讲座,课堂教学,网站,板报等多种形式,就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进行培训。在每次开展活动前进行安全、礼仪、法制等方面的教育。(2)选择课题。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在老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自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提倡课题的综合性、社会性、探究性、开放性、独特性;强调课题的需求性、创造性、科学性、可行性。鼓励课题形式的多样性,可以是文献研究、观察报告、项目设计、科学实验、社会调查、问题追踪等。

(3)制订计划。课题小组确实研究课题后要填写课题实施方案表格,内容包括课题名称、课题背景说明、课题的意义与价值、小组成员及分工、指导老师、研究目的与计划、活动步骤、活动场地与器材申报、预期成果等。

(4)搜索资料。根据计划,各成员承担自己的职责,通过图书查询、网络搜索、参观访问、问卷调查、实验记录等多种途径和渠道广泛搜集资料,建议学生做好记录,有条件的可进行录像、摄像、录音、下载等。

(5)整理总结。对搜集到的各种资料,研究小组一定要进行讨论和分析,各成员都要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然后对资料做出处理,如发现缺少材料,可继续进行搜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通过不断的整理、分析、验证、提炼等,形成课题成果。课题成果的形式可以是研究报告、小论文、项目设计、实验报告、科技作品等。(6)交流评价。各班每个课题组把自己的成果以各种方式在班中进行展示,同时学生小组展开互评和指导老师进行评定,并推荐出优秀课题参加级的优秀成果展示。

第二部分:社区服务课程 社区服务课程内容

社区服务属义工或志愿活动性质,要求学生以服务者的身份参与到服务社区的各项活动领域中,多方面体验并认识服务对象,应用所学的知识,提供各种对社区有意义的服务,不断增强对他人、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包括:

1、社区宣传教育活动,如

(1)法制宣传、人口与保健宣传、环保与卫生宣传活动及系列主题宣传日活动;

(2)所在乡镇、街道居委(村委)文化管理、文化宣传,布置文化宣传长廊、展版,进行文化咨询;

(3)进行城乡科技、科普宣传活动;开展城乡文体活动;

(4)组织同学在所在乡镇、街道开展文化宣传,传播科学技术知识、破除迷信。

2、社区环境建设活动,如

(1)城乡环境卫生,城乡绿化、美化工作;

(2)负责所在乡镇、街道、村委、公园、学校等公共区域的清洁卫生管理;

(3)负责所在乡镇、街道、村委某一道路、厕所公共清洁卫生管理;

(4)担任所在乡镇、街道居委政管理助理,帮助维护街道卫生、清理牛皮癣;

(5)城市交通秩序维护活动;(6)担任所在乡镇、街道居委街道交通管理助理,协作交通管理。

3、帮贫助困活动,如

(1)进行社会福利院的“爱心接力”,为所在乡镇敬老院孤寡老人提供服务;

(2)开展扶贫捐赠活动,为所在乡镇需要帮助的老弱病残提供服务;

(3)学生假期学习或活动辅导,帮组有困难的低年级学生;(4)担任所在乡镇、街道学习困难学生校外辅导员。

社区服务的实施程序

1、活动前教育。学校在活动前都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安全、法制、礼仪教育。教育学生预防事故,注意自我保护;教育学生必须遵纪守法,遵守实践地和社区的规章制度;教育学生礼貌待人,体现我校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2、内容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从接触的生活世界出发、从熟悉和关注的社会实际中选取活动主题和内容。活动要坚持“就近”原则,注意活动的主体性、可行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等。

3、精心规划。学生必须首先联系好将要前去服务的地点或单位,制定活动计划,报告家长、班主任或指导教师,填在《学生社区服务活动记录卡》。家长、班主任或指导教师要对活动的计划与地点进行考察分析,并对服务活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社区服务活动要在家长、班主任或指导教师认可并签字表示同意的情况下方可实施。

4、活动实施。学生必须按计划进行活动,接受服务区负责人的领导。班主任或指导教师要随时关注活动的开展。在活动中组长要协调好小组成员及各方面的关系,各成员要发挥团队精神,相互协作,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每项服务活动实施过程中,学生必须认真填写《大王初级中学学生社区服务活动记录卡》,可收集一些活动相片,还应该撰写一些有关活动的经历、收获、感受或体会等内容的文章。

5、总结交流。每学年各班级安排一次社区服务活动的总结交流。交流的内容应有《大王初级中学学生社区服务活动记录卡》、相关材料证明如一些介绍活动过程和体会的文章、活动相片或录象等。交流形式由班级自定,可以是主题班会、班级网页、墙报展览等。

6、学生汇总每项社区服务活动的原始材料,把填写的《大王初级中学学生社区服务活动记录卡》及相关材料证明(如一些介绍活动过程和体会的文章、活动相片)粘贴在一起装订成《大王初级中学社区服务登记手册》上交,由学校组织考核评分。

第三部分: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的内容

1、参观、访问和调查活动、社团活动:可以郊游,参观人文景观等;可以到德育教育基地参观考察,接受思想教育(例如清明节祭扫革命烈士墓)等;可以抓住社区焦点、热点问题,进行环保、国情民情调查等活动;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验证性的调查;访问则一般以国家或地方政府机构、政府官员、特殊人物、特殊群体等为访问对象。

2、班级值周活动和校内劳动。

活动实施的过程(1)活动前教育。学校在活动前都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安全、法制、礼仪教育。教育学生预防事故,注意自我保护;教育学生必须遵守法规,遵守实践地和社区的规章制度;教育学生礼貌待人,体现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2)内容选择与活动规划。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水平,从生活实际出发,从熟悉和关注的社会中选取活动主题和内容,并形成社会实践小组,聘请指导老师,联系好将要前去实践的地点或单位,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并在小组活动计划的基础上制订个人活动计划。将小组活动计划和个人活动计划报告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并征得他们的同意。

(3)活动实施。新学期开学的第三周召开开题报告会,组成活动小组,确定活动主题,明确成员职责,制订活动计划。学生必须按计划进行活动,服从实践地负责人领导,班主任和指导老师要随时关注活动的正常开展。在活动中组长要协调好小组成员及各方面的关系,各成员发挥团队精神,相互协作,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要记录活动过程和活动心得。

(4)总结交流。活动结束后,小组完成社会实践的报告。个人写出活动小结及活动过程中的体会、感受等,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组织小组间的交流。形式由班级自定,可以是主题班会、班级网页、墙报展览等。每班推荐最好的一个活动小组参加级组的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汇报,评选出优秀活动小组参加学校举办的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汇报交流大会,并予以表彰。

(5)评价考核。小组和个人提供相应的材料,由班主任和指导老师进行初步评,然后由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进行终评,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进行学分认定,教务处完成学分登记。

四、课程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辛思敏

组员:教务处、政教处、团委、总务处负责人及学科组组长 综合实践活动由下列部门和机构进行管理:教务处、政教处、团委、总务处、备课组、班主任、科任教师,由以上相关人员或代表组成的课程学习指导中心,对学生进行指导。各部门必须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使课程实施规范化、科学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力求使课程顺利进行。

五、教学的基本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施中除应遵循一般的教学原则外,还应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特

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遵循以下原则:

1、自主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体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的教学应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开展和深化。

2、开放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创设十分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享有充分的心理安全,在时间的安排、主题的确定、方法的运用和成果的表达方面有相当大的灵活性,为学习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3、实践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有丰富材料和真实的情景,主张学生在”做中学”。学生在与境的互动中获得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这些新经验与原有的概念和技能相互作用,最终形成可应用的个性化理论、模型和技能。

4、综合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从学生身边的事物或问题出发,形成跨越诸多学习领域的活动,以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问题能力的形成。通过亲身的实践,使学生了解和关心社会,了解和探索自然的奥秘并形成综合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全员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选择,力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2018年3月

下载实验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实验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2009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在小学3-6年级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范文

    杜家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2011——2012学年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走出课本、走出教室、走出传统知识教授方式的课程。它在课程结构上,是学校、教师及学生课程“自由......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试行)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

    余姚市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余姚市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实施领导小组及职责一、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人员 组长:龚焕良 副组长:王国元、李云桥、许憬 组员:郑苗均、徐华军、潘伟锋、陈红......

    润州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继续坚持以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中心,在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中强化“研究、指导、服务”的教研职能,形成高效的教研机制,深化......

    小学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试行)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昌黎县教育局教研室 2006年3月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新型综合课程,其内容及教学方法目前正在探索和研究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 2014.8 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