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CO2实验室制法中选用原料的探究

时间:2019-05-12 17:17: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设计——CO2实验室制法中选用原料的探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设计——CO2实验室制法中选用原料的探究》。

第一篇:教学设计——CO2实验室制法中选用原料的探究

CO2实验室制法中选用原料的探究 一.提出问题

实验室制气,选择原料的条件是什么?现有稀盐酸、稀硫酸、碳酸钠粉末、石灰石。请你通过实验,选出实验室制取CO2的最好原料。二.做出假设

稀盐酸 + 碳酸钠粉末;

稀硫酸 + 碳酸钠粉末 稀盐酸 + 石灰石 ;

稀硫酸 + 石灰石 三.实验现象

稀盐酸 + 碳酸钠粉末

——

大量气泡,反应速度很快,来不及收集。稀硫酸 + 碳酸钠粉末

——

大量气泡,反应速度很快,来不及收集。稀盐酸 + 石灰石

——

有许多气泡,反应速度适中。稀硫酸 + 石灰石

——

有很少气泡,反应一会儿就停止。四.学生结论及总结

1.选择原料的条件是:价格便宜,反应速度适中,利于收集。2.实验室制取CO2的最好原料为石灰石和稀盐酸。

第二篇:《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设计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设计

课题

本课题是学生练习了实验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系统的、综合的气体制取实验,是学生具体地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学习和研究制备物质的开始.通过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思路的分析,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起到很好的作用,也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教学中通过对气体制取一般方法予以介绍,让学生对制取气体的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为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打下基础.教材分析

1、研究实验室中如何制取氧气,在实验室里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2、介绍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3、分解反应的概念.学情分析

1、学生基础较差,对化学实验还不太熟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和鼓励;

2、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及用途,对氧气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如何得到氧气,特别是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如何制取氧气还没有系统,深入地认识.3、通过前面的探究学习活动,学生对科学探究已有一些体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2、认识催化剂、催化作用和分解反应等概念.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初步学习实验探究过程.2、通过对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异同点的比较,让学生初步学会比较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催化剂的探究和阅读有关材料,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2、难点: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教学过程

本课采用“演示教学法”和“实验探究法”,要注意引导,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具准备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高锰酸钾

药匙、铁架台(带铁夹)、大试管、单孔橡胶塞、玻璃导管、胶皮管、集气瓶、水槽、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细铁丝、木条、火柴、棉花等

一、[创设情景]运动会场上燃烧的火炬,火箭的发射,潜水员带着氧气瓶在潜水,抢救危急病人,光合作用,腐烂的葡萄,引导学生回答:氧气是我们身边熟悉的物质,它跟世间万物如影随形,你对它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交流]氧气可供给呼吸,氧气可支持燃烧,氧气能使物品腐烂,氧气能发射火箭……

师:既然氧气的作用这么多,那么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得的,这一节课我们就来进行学习和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

二、探究新知

(一)和学生探讨氧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并提问氧气如何制得?

(二)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1、演示实验:[实验2-5](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给学生提供合作探究机会,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相互启迪,从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并提问,在上述产生氧气的实验中,哪一种方法比较适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理由是什么?

2、进行演示实验:[实验2-6](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了解二氧化锰的催化剂的作用(三)、学习分解反应的概念: 实验室制取氧气属于什么变化?这两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特征?与化合反应有什么区别?

1、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氧气的作用,与老师交流.学生思考、猜想并提出:空气中存在较多的氧气,能否从空气中获得氧气

2、(1)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得出后一种是较合理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已有的知识确定二氧化锰不是反应物。(2)学生观察、思考,教师引导学生由现象得出:在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可以重复使用,说明在反应前后它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三、进行讨论思考得出结论.为下面的氧气的制取做铺垫,导入课程

第三篇: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设计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课标分析:

1,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氧气。2,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氧气 3,认识催化剂的重要作用

4,初步认识常见的分解反应,并能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 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的学生实验课,它体现了新课标注重学生实验探究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从知识运用上看,氧气的制取与性质是每年中考的必考点,涉及到的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题的分值也较高,更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实验操作之一,由此看来,它在整个初中化学中都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不可小觑

学生分析:

1.初三学生生理、心理特征。

初三学生正值青春发育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且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化学又是一门新开的科目,学生很感兴趣,但是学生在实验课中,自我管理,调控能力不够。

2.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氧气的制取、性质和用途,大部分学生对氧气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实验操作进行了演示,对要求进行了讲解。并且学生对如何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已有了较深刻的印象。

3学生已有的学习能力:初三学生的思维方式逐步由形象思维转向抽向思维,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知识,通过分析、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同时我校地处偏僻的农村,学生生源比较差,知识面比较窄,动手能力差,借助实验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加强直观性,便于学生的理解。因此,教师做好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他们能够正确的完成实验,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

教学目标

知识:掌握实验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分解反应及其化合反应的区别;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教学难点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教学策略

实验探索法。教学用具

药品:氯酸钾、二氧化锰。

仪器:铁架台(带铁夹)、试管、单孔橡皮塞、导管、水槽、集气瓶、酒精灯、试管夹、药匙。

其它:火柴。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问题引入】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能否从空气中获得氧气? 【板书】

一、氧气的工业制法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问题】这个变化属于什么变化?为什么?

学生活动:答: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可以从空气中获得氧气。

答:工业制取氧气是物理变化。因为没有新物质生成

教师活动:【设问】实验室用什么方法获得氧气?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1.在试管中加入5 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2.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5 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待实验2—5的试管中没有气泡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发生的现象。此实验可以重复多次进行。学生活动:学生观察、记录、分析。设计意图:

初步认识催化剂的作用,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

【实验】分别用酒精灯同时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片刻后用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观察现象。

【小结】用酒精灯加热氯酸钾至较高温度时产生氧气。加热二氧化锰不产生氧气。学生活动:观察记录:氯酸钾是白色固体,二氧化锰是黑色粉末。氯酸钾加热至熔化后产生少量气体,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同时加热的二氧化锰不产生气体,带火星木条没有变化。象 教学意图: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和准确描述实验现教师活动:【实验】将试管内的二氧化锰迅速倒入热的氯酸钾中,把带火星木条伸到管口内观察现象。

【实验】待试管内不再产生气体时再加入少量氯酸钾并加热,把带火星木条伸入管口内观察。【讨论】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什么作用?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有无变化 火 学生活动:观察记录:热的氯酸钾中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带星木条复燃

观察记录:试管内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带火星木条,复燃。反 答:二氧化锰可以加快氯酸钾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应前反都不发生变化。【板书】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

(1)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2)加热高锰酸钾

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文字表达式。知道催化剂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起催化作用。【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

教师活动:【问题】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选用哪些仪器?

【问题】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选用哪些仪器? 【板书】 2.收集方法

(1)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2)向上排空气法(氧气比空气略重或密度比空气略大)

学生活动:答:实验室制氧气需用铁架台(带铁夹)、试管、带导管的单孔塞、酒精灯。

答: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选用的仪器有水槽、集气瓶、玻璃片。

从氧气的物理性质思考、认识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知识泊迁移能力。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知识泊迁移能力。认识物质的性质与制法的关系

教师活动:【问题】给试管中固体加热应如何操作?为什么? 【问题】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应如何操作?为什么? 【问题】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如何操作?

学生活动:答:(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后炸裂试管。(2)试管夹应夹持试管中上部。(3)导管伸入试管内要短。

(4)先均匀加热,再将火焰固定在约品处加热。试 用排水法收集完毕时,应先从水中取出导管再停止加热,防止水倒吸后炸裂管。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伸入到接近瓶底。教师活动:【问题】用排气法收集氧气时如何验满? 【问题】如何检验氧气? 【板书】 3.操作要求 4.验满方法 5.检验方法

学生活动:答: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口验满。答: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中检验。

教师活动:问题】实验室制取氧气属于什么变化?这两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特 征?与化合反应有什么区别?

【板书】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投影】课堂练习二(见附2)

【课后小结】通过本节学习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要求; 了解工业制取氧气的原理;理解分解反应。生 物 学生活动:答:实验室制取氧气属于化学变化,这两个反应都是由一种物质成几种不同物质的反应。它与化合反应不同,化合反应是几种物质生成一种质的反应。作业:

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A)二氧化锰(B)氯酸钾(C)空气(D)氧化镁 2.检验氧气的方法是()

(A)用火柴去点(B)用带火星木条接近气体(C)用鼻子去嗅气味(D)用天平称量

3.下列有关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氯酸钾受热熔化后,也不放出氧气

(B)要使氯酸钾受热分解放出氧气,必须加入二氧化锰(C)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保持不变(D)二氧化锰是一切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4.同时加热下列物质,最易放出氧气的是()(A)纯净的氯酸钾(B)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C)纯净的二氧化锰(D)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附2:课堂练习二

5.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装药品的大试管口应()(A)朝下(B)朝上(C)略向下倾斜(D)略向上倾斜

6.实验室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需将导气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这个操作应在()

(A)加热固体药品前(B)与加热固体药品同时(C)开始有气泡放出时(D)气泡连续并均匀放出时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因为比较注重学生动手做、动口讲、动笔记、动脑想,所以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了很多中下生对化学的兴趣。不足之处是没能将每个学生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因为怕耽误时间讲课,没利用好优秀学生的帮助作用

第四篇: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设计

氧气的制法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氧气的制取是学生在初中学习化学的第一次制取实验,它是建立在学习氧气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具体内容:药品的选择,反应条件的确定,反应装置的选取,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采取合理的收集方法,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采取验满的方法。

二、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并对氧气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比如: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能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知道氧气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氧气有广泛的用途。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可能会碰到的困难。为什么实验室要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以及双氧水来制备氧气?又如何选择仪器组装装置?如何进行收集和验证?催化剂是什么?怎么起作用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方法。能记住所用药品的色、态,初步学会正确书写和阅读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理解反应的装置特点、操作顺序和原理并能指出用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体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结合给出的药品和条件,进行实验装置的设计。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药品选择、仪器组装、气体收集和检验、验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操作能力,通过实验,丰富科学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重点、难点与突破策略

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难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通过实验探究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并介绍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五、教学前的准备

1.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和药品的准备。2.学生复习常见实验仪器的基本操作。3.对氧气的性质和其他物质的特性有所了解。

六、教学思路与学习活动的设计

1、情景导入:展示氧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回顾氧气的性质,引出需要纯净的氧气应该如何制取的问题?

2、出示过氧化氢溶液,叙述性质。出示二氧化锰和高锰酸钾,对二者进行认识。

3、合作探究:通过实验来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探究: A:在试管里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B:再取一试管,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而二氧化锰,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书写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用过的二氧化锰能否再用的探究:

把用过的二氧化锰中再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能否再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反复进行。从而得出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探究:

观察:高锰酸钾的颜色?加热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

完成高锰酸钾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讨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与化合反应有什么区别? 分解反应的概念:

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明确: 1. 所使用的仪器:

2. 气体发生装置和气体收集装置。3. 装置气密性检查方法:

4. 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应该放一小团棉花的原因: 5. 装配顺序和铁夹位置。

6. 操作先后:先预热后固定;先气泡均匀后收集;先撤导气管后灭酒精灯。

(4)实验室收集氧气的方法及原因: 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

第五篇:《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本课学习实验室中如何制取二氧化碳,从而总结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是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的基础并给以后制取其它气体提供了思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STS教育的思想和理论,使科学、技术与社会融为一体,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法处理】:

以学生分析、探究、实践为主,以教师提示、启发、辅导为辅。【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CO2的反应原理。(2探究实验室中制备CO2的装置。

(3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与方法。

(4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资料、推理判断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能合理使用课堂资料,并会利用这些资料设计实验方案。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寻找药品、设计装置和制取气体的过程中获取成就感,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自信心。从化学原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探究实验室制取CO2的方法,并制取CO2.【教学流程】:

课题导入-----提出问题-----搜集资料-----分析判断-----实验探究-----交流总结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多媒体、石灰水、酚酞、无色透明的塑料瓶(碳酸钠、石灰石、稀盐酸、稀硫酸、浓盐酸)。学生用具:(1)仪器:锥形瓶、烧杯、大试管、集气瓶、长颈漏斗、(带导管的)双孔塞及单孔塞、带塞子的弯导管、盛水的烧杯(代替水槽)、酒精灯。(2)药品:石灰石、稀盐酸、稀硫酸、澄清的石灰水、木条。【教学过程】:

课题导入:教师表演魔术(向澄清的石灰水中滴入几滴酚酞,将变红的溶液倒入盛有二氧化碳的无色透明的瓶中,振荡,观察现象。)

【STS理念的运用】运用趣味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引言:我们要表演好这个魔术,重要的是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怎样制取二氧化碳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板书: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我们要研究清哪些问题,就能顺利的制取二氧化碳了?(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板书记录)

我们首先需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

【STS理念的运用】这一环节运用问题讨论法,进行设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板书:

1、反应原理 点燃

[提问]:我们知道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有哪些?

高温

[回答]:

C+O2 === CO2

C+2CuO===2Cu+CO2 点燃

[提问]:这些反应能用于实验室制取CO2吗?

高温

C+O2 ==== CO材料好,反应快但不易收集

C+2CuO====2Cu+CO2

反应慢,需条件高

[设问]:还有哪些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呢?请同学们看一段短片,注意从中获得信息。

[视频]:大棚中增加二氧化碳的方法。

【STS理念的运用】通过观看视频,使学生将化学与科技、社会实际联系起来,切实感受到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信息]:含碳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常温下与酸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

[讲述]:经过多次实验探索,人们发现材料廉价易得、反应速率适中,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反应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CO

3H2CO3=H2O+CO2

总反应: CaCO3+2HCl= CaCl2+H2O+CO2(多媒体)

[过渡]:药品我们已经选定了,它们应该在什么装置里发生反应呢? 板书:

2、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

请同学们讨论,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应考虑哪些因素?(讨论时,可参考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及装置)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应如何设计?(多媒体)

设计完成后,请同学们展示自己设计的装置,讲解自己的设计思路,并讨论装置的优缺点。选定最佳的发生装置。

[过渡]:发生装置选定了,那么生成的气体怎样收集呢? 板书:

3、二氧化碳的收集装置

[提问]:同学们知道哪些气体收集方法?气体的哪些性质决定了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回答]:……

[提问]: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收集二氧化碳应采用什么方法?

[过渡]:由于同学们的出色表现,制取二氧化碳所需的药品、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都已经确定好了,下面我们就可以动手制取一瓶二氧化碳。

为了同学们能顺利操作,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

[回答]:

1、检查气密性

2、加药品(提示:药品的用量)

3、制取收集气体(提问:如何验满)学生动手实践:(教师相机指导)

【STS理念的运用】这一环节运用了小组实验法,小组合作实验可以扩大学生思维、思想的交流,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综合能力。指导学生将所学习到的知识加以运用。

板书:

4、总结反思:请同学们谈自己的收获,总结出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过渡]:同学们的收获很多,这节课我们学到的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有什么联系呢? 化学与生活(多媒体)

1、家中暖水瓶的内壁常附有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如何除掉?

2、家中蒸馒头时,发酵后的面团有酸味儿,用什么物质既可以除掉酸味又能使蒸出的馒头松软可口呢?

3、农民实行科学种田,怎样给大棚作物补充二氧化碳? 【STS理念的运用】通过联系实际生活,体现化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真正学有所用。探究延伸:

用家庭厨房中的物品设计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提示:纯碱是碳酸钠,器具可以考虑用输液器的塑料软管)写出探究实验设计报告。

【STS理念的运用】鼓励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废弃物设计微型实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下载教学设计——CO2实验室制法中选用原料的探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设计——CO2实验室制法中选用原料的探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高中化学达标课 氨气的实验室制取 教案 2013年12月24日 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 人教版化学(必修1)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节氨 硝酸硫酸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设计[5篇模版]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课例 邢湾镇中 赵雅琳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学设计方案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方案盘县丹霞镇水塘中学:唐性国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反应装置、收集方法、操作步骤、检验、验满方法。......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着重反思了以下几点:一、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加动手实践能力是学生的强烈希望和要求,也是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需......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反思

    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气体的制法,所以基本上是从零开始教学。课的容量很大,涉及反应原理,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合理选择和诸多注意点。所以本节课教学过程中,不仅采用了独立、小组或团......

    《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制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基本操作、收集及检验方法。2、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装置的设计环节提......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学方案设计的理解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学方案设计的理解 云浮市云浮中学 陈耀昌 我在讲授第六单元的课题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通过对教材的深入分析与理解和对我的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

    探究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案例设计 探究范围:人物形象、人物态度 探究过程: 一、人物形象的变化 范进身份的变化„„ 前:书生 下人 后:举人 老爷 范进地位的变化„„ 前:被统治者、被剥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