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第四单元《_美丽的校园》教案专题

时间:2019-05-12 17:33: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2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第四单元《_美丽的校园》教案专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2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第四单元《_美丽的校园》教案专题》。

第一篇:2012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第四单元《_美丽的校园》教案专题

第四单元 美丽的校园

单元综述

本单元通过对校园环境的取景、写生以及为校园环境创设雕塑、完成校园规划草图和模型的制作,加深对校园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的体验以及自己与同学、老师之间的和谐关系,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并了解相关环境、立体空间的最基本的造型语言和表现方法。本单元由二个部分的内容构成,分别是《描绘我们的校园》、《设计我们的校园》。从初中生新的学习阶段开始,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的校园,并乐于观察、表现自己的校园和校园生活。本单元涉及的知识技能分别有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取景与构图、立体构成方法等。单元课时分配建议

本单元共2课教学内容,可用5课时完成。其中:第1课《描绘我们的校园》2课时,第2课《设计我们的校园》3课时。第一课 描绘我们的校园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

校园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场所,本课学习内容的设置是基于学生对校园及校园生活的感受和喜爱,运用线描写生的画法描绘校园,在美术学习活动中体验线条的表现力,通过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校园的情感。

活动一“观察与探讨”:结合校园实景,分析探讨如何进行风景写生的取景、构图。教材呈现了视平线的高、低变化与取景构图范例。

活动二“学习与研究”:风景画是怎样表现景物空间的?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各有什么透视规律?在写生画中有什么作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是初中阶段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绘画中一个重要理论知识,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就是让学生认识到选择适合的角度来表现校园的美感,同时指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绘画透视和绘画构图知识来表现校园环境和建筑的美感。透视知识的学习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美术语言,提高学生的空间表现能力,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空间想像力,发展学生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本课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感受校园环境及建筑的美感。结合校园建筑物,学习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体验、交流等活动,指导学生运用绘画透视和绘画构图知识表现校园环境和建筑的美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绘画实践中,让学生认识到透视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会运用透视知识美化我们的生活,表现校园的空间之美,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

教学思路 <一>引导阶段

1.选择在校园中进行教学,教师带领学生游览校园环境,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校园的各个角落,注意从不同角度观察校园建筑物,对具有美感特征的场景、角度进行必要的观赏提示。

2.引导学生注意建筑物呈现的透视现象,并讨论怎样才能基本正确地表现校园场景和建筑物的透视现象。结合室外校园场景、室内石膏立方体写生,以及挂图或图片的欣赏,与学生共同研究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规律。

3.演示并指导学生用厚纸板制作取景框,用取景框或双手组合手势代替取景框的方法观察校园场景和建筑物,提示选择最佳构图的方法。

4.引导学生在对透视规律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校园场景并进行交流和讨论。通过观察,自己确认校园中最具有美感特征、印象最深、最想表现的场景、建筑物及其角度。

<二>发展阶段

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课前准备的纸盒,练习运用透视规律表现纸盒的立体形象。2.鼓励学生自由选择理想的位置和角度,大胆运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知识,在校园中进行对景写生。写生过程中应指导学生确定最佳构图、对物象主次的区别表现以及对物象简繁的必要取舍。

3.在写生过程中,应提示学生注意爱护校园设施及花草树木,并随时保持环境卫生和个人安全。

教学建议

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欣赏校园景观,或用多媒体展示校园风光图片,结合实景或作品分析讲解:平行透视又叫一点透视,通常看到物体的正面,而且这个面和我们的视角平行,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无论物体大还是小,放置在视平线上还是下视点的左还是右,都向视点消失。成角透视又叫两点透视,看到物体两个面以上,凡是与画面既不平行又不垂直的水平直线,都消失于视平线上左右两个消失点。无论物体大还是小,放置在视平线上还是下视

点的左还是右,都向视点左右的两点消失。学习透视可以让我们把物体画的更加立体、真实,体现景物的空间感。按照构图、透视原理,进行适当取舍,画一张校园线描写生画。我们一般把景物分成3个层次:近景、中景和远景。近景和中景是画面的主要景物,远景一般为次要景物。可以把景物进行适当取舍,不用把所有景物全画进去,强调突出校园环境和建筑的特点。

设置活动一:让学生分别做仰视、俯视、平视的动作,并让学生沟通看到景物角度的差异,当我们站着建筑物前仰视时,看到的景物显得更加高大,当我们俯视时,看到地面的景物更多更宽阔。不同的视角,所取景物不同。由此讲解三个名词,视点:观看者眼睛的位置。心点:画者中央视线与画面垂直的相交点,位于正常视域和视平线的中央。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设置活动二:用双手做取景框取景。构图时,一般把景物的主体部分放在画面的黄金分割线上,画面的三分之一的交互线上;同时引导学生观看校园风景速写作品,进行分析。

教学选择

第一课时(活动

一、活动二)

教学选择

(一)1.图片导入,欣赏不同的校园环境。

2.提出问题,怎样表现校园建筑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通过分析校园风景图片的构成 因素,讲解透视。

3.结合分析具体作品,理解风景写生的取景、构图。

4.组织学生讨论研究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各有什么透视规律,在写生画中的作用体现。5.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归纳总结。教学选择

(二)1.教师提问导入,请学生描述自己学校的相关场景与建筑。

2.教师带领学生在校园内实地观察。指导学生善于发现独特的角度,并将利于表现出校园的美丽环境拍摄下来。

3.分组欣赏学生拍摄的校园环境作品,小组间相互评述,发现校园环境的不同角度体现出的美感,增进对学校的情感。

4.课堂小结,学生自我评析,老师点评总结。第二课时(活动三)教学选择

(一)1.出示荷兰画家霍贝玛的作品《林间小道》,回顾透视知识。

2.教师讲解线描写生方法,通过平时和上节课的实地观察,每位同学都明确了自己要选择的表现主题景物,教师提示注意把握画面整体关系。

3.走入校园,实景写生。

4.展示学生的写生作业。总结本课学习知识点,鼓励学生的积极表现。教学选择

(二)1.教师提问导入。用一幅本校的校园风景画,以贴近学生生活环境的作品导入课堂。分析作品使用什么方法表现校园风光的。学生讨论,师生做总结,复习透视的方法。

2.利用上节课拍摄的校园风光和学生分析透视规律。教师结合作品讲解透视规律。3.利用所学习知识,运用线条简单地描绘自己拍摄的作品,并能够运用透视的规律与特点,正确地表达出所描绘的对象。

4.师生交流作品的评价意见,教师总结。

课后拓展:(1)提示学生留心观察乡村或社区环境的场景及建筑物,注意物象所呈现的透视现象,感受其美感特征并大胆进行写生表现。(2)也可在家中进行立方体静物的写生练习,以巩固所学的透视知识。(3)同学之间将平时所做的写生练习,集中在一起进行交流和欣赏评述,并在教室里开辟作品专栏进行展示。(4)平时多做一些校园环境场景写生练习,为今后校园题材的绘画创作积累素材。拓展篇:

学科发展前沿

1.关于透视教学的课外拓展的研究。(透视教学设计观.doc链接)2.关于校园风景写生的各种不同手段,如淡彩、水彩、版画、国画等。资料篇:

绘画创作:选择题材和进行艺术构思,通过某种绘画形式把自己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在平面载体上用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成为绘画创作的过程。

选材与构思: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只有认真地观察和体验生活中人和事物,选取其中印象深刻、有意义有情趣的部分,通过整理加工和提炼,进行联想与构思,才能创作出有感染力的美术作品。

讨论与交流:创作草图是美术创作过程中形象思维与创意联想的表达过程,因此同学之间进行相互交流、相互启发,非常重要。

表现与绘制:绘画作品中的内容和形式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只有选择了能够适当的表

达内容的形式,才能充分、完美的表现作品的主题,创作出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的作品。

知识链接

写生:是指以实物为对象进行描绘的作画方法,是练习绘画的主要途径。写生的对象包括静物、石膏像、风景、人物等。(奚传绩)

速写:是指用简练的表现方法,迅速地将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动态、生活场景、服装道具等描绘下来的一种绘画形式。它是培养形象记忆能力和表现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奚传绩)

透视:是指绘画中运用线条或色彩在平面上表现物象立体效果的一种方法。其方法是依据人的视觉呈现中的近大远小原理,以视点、消失线和消失点等为辅助手段,塑造出物象的立体形状。就像在生活中我们见到两条铁轨伸向远方而相交,给人以广阔而遥远的空间感。这种运用于绘画中的透视方法,在写实性绘画作品中随处可见。(夏燕靖)

《林间小道》(荷兰)霍贝玛

17世纪荷兰风景画的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描绘精细、生动,与维米尔的室内风俗画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不同的是,在处理空间方面显得更具匠心。例如,为避免构图的绝对比平衡,画家有意把村道的位置略微左移;为了显示荷兰这一近海地区的气候特征,特地将画面的地平线压得很低,使明朗的天空占据了画面的绝大部分。总之,画家从平凡的景物中创造出了富有诗意和艺术魅力的情景。(奚传绩)

风景画:原是西方绘画使用的一个概念,指以自然风景为题材的绘画。风景画一词20世纪初传入中国。中国画中的山水画大体相当于西方的风景画,但至今在中国画中习惯上仍不使用风景画这一概念。只有在西方传入的画种如油画、水彩画、水粉画中,才使用风景画的概念。(奚传绩)

第二课 设计我们的校园

教材分析:

校园是学生每天学习和生活的地方,本课学习内容的设置是由收集、欣赏优秀雕塑作品、学习制作立体造型作品、校园规划三个部分的内容构成。通过分析优秀雕塑作品与学习制作立体造型作品和校园规划模型的设计制作,启发学生积极探索利用各种艺术方法与艺术手段美化校园环境、创设人与环境的自然和谐情境,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校的情感,以及发现美、创造美的愿望,同时在活动中提高综合运用多领域知识、技能的能力。在学习活动 5

中,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强调集体协作意识,注重交流,使学生树立健康良好的审美意识、设计意识和社会服务意识,为人才素质打基础。

活动一 课时:1课时

活动一“收集与讨论”:收集、欣赏优秀的雕塑作品,讨论什么样的雕塑作品更适合我们的校园。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校园里设置的艺术品应该如何与校园环境相协调,在校园里设置艺术品应该考虑选择那些内容和形式,你认为目前我们的校园环境应作哪些改进,何处应增加何种雕塑艺术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雕塑艺术对校园空间文化塑造的意义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学习校园雕塑作品的设计应与校园整体环境相协调符合审美要求,能初步提出校园环境艺术设计的改进建议。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校园、美化校园的愿望与情感。教学思路 1.引导阶段

展示环艺雕塑的图像资料和校园环境艺术雕塑小品范作实物,引导学生欣赏并提出问题,校园里设置的艺术品应该如何与校园环境相协调?在校园里设置艺术品应该考虑选择哪些内容和形式?你认为目前我们的校园环境应作哪些改进?何处应增加何种雕塑艺术品?

2.发展阶段

走出教室,进行校园实地考察,然后交流讨论,对校园环境现状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改进实施方案,提出作业要求,设计一件校园环境艺术雕塑小品。

教学建议

积极引导学生关注优秀雕塑艺术作品的形,让学生从中借鉴、发现、综合、整理。集体考察一下自己的校园环境,讨论哪些地方需要改进?重点培养学生进行想象、探索、综合、分析及提出设计与制作方案的能力。同时应积极营造一个学生之间自由交流的氛围和空间。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把对生活的需求提升到艺术美的境界。

教学建议

(一)1.提出思考:同学们对我校有多少了解?

2.教师简述学校的发展历史,建校以来的校园建设的改变,号召学生爱校、建校。出示校园环境的图片。

3.考察校园,讨论什么样的雕塑作品更适合我们的校园。

4.组织学生讨论,写出文字的策划方案。教学建议

(二)1.引导学生欣赏优秀雕塑艺术作品。

2.考察学校的校园环境,讨论哪些地方需要增加雕塑作品的设计。3.组织学生讨论,结合校园文化,确定校园雕塑的主题、表现方式。4.深入探究雕塑艺术对校园空间文化塑造的意义以及雕塑与环境的统一。5.为下节课的纸造型作品绘制草图,写出作品表达的寓意。拓展篇:

学科发展前沿

1.环境艺术小品设计制作教学与学生现代设计意识的启蒙。

2.培养学生以艺术的眼光和审美的思维看待周围的环境。资料篇:

教学资料

雕塑:美术的主要种类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现代最常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雕、刻、塑以及现代的敲击、焊接、装配等手段,创造出具有实在体积的艺术形象的艺术形式。由于观赏者的视点、雕塑安放位置的高低和光线,以及雕塑本身采用的材料不同,可使观赏者产生不同的感觉。作为雕塑的最重要的艺术语言是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形体。按照传统的分法,雕塑主要分为圆雕、浮雕和透雕三种。但是,随着现代艺术观念的转变和现代科技的发展,传统的雕塑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导致了软雕塑、活动雕塑、多维雕塑等的出现。根据雕塑所使用的材质、表现的题材内容和雕塑的主要功能来分,常见的有泥塑、木雕、石雕、陶塑、瓷塑、金属雕塑等;从题材内容来分,常见的有人像雕塑、动物雕塑等;从雕塑的主要功能来分,常见的有纪念性雕塑和现代意义的城市雕塑等。(奚传绩)

知识链接

圆雕:是完全立体的、观众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观赏的一种雕塑。所以,圆雕所创造的艺术形象,要经得住观众从不同角度去观赏并都能给人以良好的感觉。(奚传绩)

浮雕:是在平面的底板上塑造或刻制出凸起的形象的一种雕塑。它是介于圆雕与绘画二者之间的一种艺术形式。(奚传绩)

透雕:介于圆雕与浮雕之间的一种雕塑,即在浮雕的基础上,将其背景部分镂空。有的 7

是单面透雕,有的则是双面透雕。(奚传绩)

软雕塑:又称“软艺术”。一种用线绳、帆布、皮革、塑料、纸等软性材料为主体的现代艺术。它源于达达主义。以后波普艺术、超现实主义、照相写实主义等流派中也有人采用这种艺术形式。材料的选择与手段的应用也更加多样化,特别是发展出一种用纤维材料创制的立体造型。通过变换悬挂的方式起到分隔空间、装饰空间的作用,被广泛地应用于建筑物的室内装饰。(奚传绩)

活动二 课时:1课时

活动二“体验与练习”:运用切割与结合、折叠与弯曲等方法,采用纸板、吹塑板等材料,学习制作一件立体造型作品,体验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方法。让学生自主实践各种表现雕塑作品的方法,提示校园雕塑作品的设计应与校园整体环境和学校文化理念相协调,符合审美的要求,激发学生爱校如家的情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切割与结合、折叠与弯曲等立体造型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方法。过程与方法:学习环境艺术雕塑小品的设计制作过程。结合动手制作,体验设计立体造型作品的方法与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关注校园环境的情感以及为校园的美化贡献自己的才智和力量的愿望。

教学思路 1.引导阶段

归纳学生的各种方案,分步讲解艺术品与所处环境协调统一的原则、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以及制作方法步骤。

2.发展阶段

学生进入设计制作过程,其间教师及时将有创意的作业向大家介绍,供大家借鉴。对创意构思和制作有困难的同学给以适当的指导帮助。

教学建议

教师可以采用校园雕塑小品展示导入课堂的方式,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欣赏校园雕塑小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介绍校园雕塑小品知识,教师利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环境雕塑的造型方法:具象形态,抽象形态(点、线、面),立体造型(重复、渐变、相交、切割)。教师展示课前制作的雕塑小品范样,利用厚卡纸演示制作过程。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特的雕塑作品创作思路和方法,发挥其想像力。在创作时应提倡让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选择最佳的制作手段和表现形式完成作品,最后进行雕塑作品的展示,评述、总结。让学生明白,只有艺术和生活的完美结合,才能创造出既美观又实用的作品。

教学建议

(一)1.实物导入,立体构成的制造型作品。

2.讲解纸的单形设计方法,一般用7-8厘米见方的较薄白纸,运用切口、折叠、弯曲等手法作多种方案的立体形态塑造,将平面的纸张塑造成立体的形态。

3.讲解示范纸造型的基本方法:(1)切割与结合(2)折叠与弯曲 4.学生实践,独立或合作制作一件立体造型作品。5.立体造型作品的实用意义。教学建议

(二)1.图片导入,立体构成的制造型作品。

2.讲解纸的浮雕设计方法:(1)展开法,及由一个单位形排列连接出来;(2)骨架法,即先将纸折叠出各种骨架,然后在骨架上进行切割、折曲等加工,使之产生丰富多变的立体效果。

3.立体造型的基本技巧和识图方法。4.立体造型作品练习、交流与展示。拓展篇:

学科发展前沿

中学美术教学与中学生环境审美意识的培养。资料篇:

教学资料

立体构成的纸造型:即采用纸质材料创作出许多结构奇特、形态别致的纸造型艺术作品。纸造型已成为立体艺术造型创造性思维训练十分有效的手段。纸的加工方法有以下几种: 1.折叠。这是利用纸塑造立体形最常用的加工方法。一张纸本是一个平面,经折叠就产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面,也就成了立体形。纸面有棱的起伏称为折,多层的折合则为叠,折、叠经常结合使用,所以归入一种方法。

2.弯曲。利用纸的弹性,表现纸曲面美的一种加工方法。弯曲使原本平板的纸面产生流畅悦目的曲线和圆弧的立体感。曲又可分三种:①弯曲,即将纸的两端往内推,中间部位就会凸起,固定两端即成形;②卷曲,将纸片或纸条卷在笔杆或其他圆柱体上加压定形,形成螺旋状的卷曲;③折曲,是折和曲结合使用的手法。

3.切割。切割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将纸面切割出一线缝,再配合折叠等其他处理方式产生立体的造型,另一种是直接切割(或剪)进行造型,形态又有正形和负形之分。

4.连接。纸的连接也属于加工方法的一个方面,连接方法大体也有三种:①黏合,一般用白乳胶等快干黏合剂涂于结合处使之相连;②相钩,也叫扣合。在准备互相连接的两张纸上,选择相应位置各作切口,并使之相互紧扣,形成连接;③插连,在两张需连接的纸中选择一张纸作连接处切口,另一张则剪切成纸舌,切口与纸舌的宽度要契合,将纸舌插入切口使之相互连接。(胡国瑞)

知识链接

空间:是物象存在的一种形态,具有多维的性质。作为造型艺术的语言,它是以视觉感受为特征。建筑、雕塑和环境艺术都以空间关系体现不同的效果。在绘画作品中大多以焦点透视和空气透视等方法来虚拟性地表现出空间感。(姚今迈)

维:“维数”“维度”的简称,是几何学和空间理论的基本概念。直线属一维,平面属二维,有长度、宽度和深度的空间属三维,空间加上时间的因素属四维。美术术语中的二维空间、三维空间、四维空间即由此而来。(奚传绩)

课后拓展:(1)对社区或乡村环境进行审美考察,提出自己的改造见解,并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技能进行环境艺术小品的模拟设计制作实践。(2)如有条件,请校方安排施工,将优秀作业放大为设计尺寸,置于校园中。

活动三 课时:1课时

活动三“考察、实践与展示”:1.从美观和使用功能的角度,对校园进行实地考察与分析。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画出校园规划草图。2.根据规划草图,运用本课所做的立体造型作品,组合完成校园模型。3.布置展示,邀请全校师生和家长参观、评述。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设计制作时让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营造一个学生之间自由交流的氛围和空间,选择最佳的制作手段和表现形式完成作品,培养学生进行想象、探索、综合、分析及提出设计与制作方案的能力。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尝试并感受成功,把对生活的需求提升到艺术美的境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建筑与环境,校园规划和校园模型设计制作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设计校园规划草图和校园整体模型制作,开拓学生的三维立体想像空间,训练立体造型的创意和动手制作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学习环境及学校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

作意识和综合运用多领域知识的能力。

教学思路 1.引导阶段

①引导学生讨论、想像自己校园未来的美好面貌,描述自己所见的建筑中最喜欢的一两个,从造型、布局、结构、色彩等方面进行介绍。

②展示沙盘模型设计制作欣赏图片、效果图、制作步骤图示等参考资料,介绍校园沙盘的具体制作过程。

2.发展阶段

画出校园平面布局草图,在校园平面设计草图的基础上,确定合适的制作比例,分配选择制作的内容。按小组分别进行制作,之后进行组合,从模型整体的空间、造型和色彩关系上进行修改,最后添加环境装饰,完成制作。

教学建议

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安排不同的方法或操作程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应尽量收集丰富的材料,以丰富的视觉效果、多样的信息方式、强烈的直观性来吸引学生。通过集体策划,绘制校园规划图,用容易找到的材料,全班同学一起制作一组校园模型,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最后布置展示,邀请全校同学或家长参观、评述。

教学建议

(一)1.了解学校的发展历史,实地考察校园环境。在体现学校文化的基础上,提出具体可行的设计方案。

2.学生分组合作,通过研讨,大胆提出改造设想,在小组内采用分工合作形式,画出校园环境总体规划草图。

3.书写未来校园规划畅想。

4.制作未来校园模型制作,体现学校办学理念。

5.布置校园规划展评会,与全体师生共享活动中的体验,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教学建议

(二)1.复习导入新课,我们的校园文化有哪些环境设计可以体现我们自己的特色?在校园设计中如何体现文化特色、人文特色,突出校园设计的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

2.图片展示校园环境,绘制校园规划草图。

3.具体实践,小组讨论、分工承担一项任务,如校园一角模型制作,休闲角、科技角、英语角、艺术角、雕塑、宣传展板等。

4.学生实践,教师辅导。

5.学生展示作品,谈创作体会,谈对学校文化建设的畅想。

6.教师总结,鼓励学生通过关心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大胆的创想和改造的方案,用自己的热情与爱心为设计自己的校园,希望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多关心身边的环境。

课后拓展:(1)鼓励学生关注校园环境,根据所学的环境规划与模型设计制作知识,积极提出设计方案展示自己的设计才干和能力。(2)在课堂完成的模型基础上,进一步添加必要的附属部件,完善地形、操场、绿化、景观等区域,校园整体模型更为精致、美观。(3)为模型拍照,布置模型的展示场地,邀请家长、老师和同学前来参观,共同进行欣赏、评述。拓展篇:

学科发展前沿

关于人际良好合作态度的养成与美术课堂教学关系的研究。资料篇:

教学资料

环境艺术设计:简称“环境设计”,是现代艺术设计的新领域。“环境”一词按新版《辞海》的解释,即“环绕所辖的区域”或“指围绕着人类的外部世界”。所以,对“环境”的理解有宏观(如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或乡镇)、中观(如一个社区、一条商业街、一个广场)和微观(如一幢住宅的起居室、宾馆的大堂、公园的一角)等不同的层次。因此,环境设计可以大到国土整治和城市规划,小到居室设计和公园一角的布置。总之,环境设计是人类生存空间的设计。按照现代社会对人类生存的要求,现代环境设计是要“能更自觉地营造美好、宜人的人类家园”(国际建协第20届大会通过的《北京宪章》)。这就是环境设计应遵循的基本方针。按照中国现阶段对环境艺术设计的习惯分法,环境设计大致包括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室外设计和公共艺术设计等类型。(奚传绩)

知识链接

公共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的类型之一,是指对开放性的公共空间(如广场、街道、社区、车站、机场等)所进行的艺术创造及其相关的环境艺术设计。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实际上是一种室内设计、室外设计和景观设计的综合体。之所以将它称为公共艺术设计,主要在于这一类室内设计与室外设计,除了一般意义上的环境设计外,它的核心内容是创造可供公众观赏的、具有一定精神内涵的艺术品。(奚传绩)

第二篇: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综合教案

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综合教案

第四单元综合训练

【单元导读】

本单元四篇小说兼及古今中外,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扣人心弦,内容丰富多彩,引人入胜。学习本单元,要初步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和有关知识。了解小说三要素即人物、情节、环境。能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同时,要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今中外的小说佳作,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引导学生初步掌握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另外还要积极创造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并积极主动解决问题。

【口语交际】

——说特征,猜老师

一、学习重点

了解老师的形象及特征,沟通师生感情,锻炼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口语交际指导

.要抓住老师的主要特征介绍。

2.做介绍的同学力求语言生动、形象,听介绍的同学要抓住介绍的要点,仔细分析判断,被猜者是谁。

3.用尊重欣赏的态度介绍老师,评价谁介绍的最精彩;

三、口语交际范例

老师并不很年轻了,瘦削而略显苍白的脸庞,眼;睛不大,细长细长的,总给人笑的感觉,挺直的鼻梁,嘴巴稍微往上翘,时常流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音质很好,配上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上她的课不亚于一种艺术享受,时而口若悬河,妙语联珠,时而幽默风趣,“经典”倍出,甚至我们犯了错时,她也笑眯眯地用调侃的口吻一点而过从不厉声厉色,而我们却心悦诚服。她爱听音乐,爱看小说,平时很温文尔雅,可一玩起来,也会露出天性,尤其和我们打起乒乓球来,攻势很凌厉,出球很快,令人难以招架,但扣杀不足,失误多,她不像我们的老师,而像我们的姐姐,你猜她是谁?

【口语交际练习】

.向同学介绍你心目中最崇拜的歌星或体育明星。要注意描述其特征让同学猜你说的是谁?

2.音乐课上,师生正在欣赏四川民歌《川江号子》,忽见一学生埋头大睡,老师叫醒他说:“你怎么把《川江号子》听成了《摇篮曲》?”学生面带愧色,却不失幽默的自我解嘲道:

老师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

如果你是那位学生,你解嘲的话是:

提示:1.除名星的肖像、动作外,还可夹杂自己崇拜的理由来说明。

2.合理幽默即可。

你怎么在课堂上睡觉我被这优美的音乐陶醉了或我已经被《川江号子》倾倒了。

【写作】

——写童年的故事

一、学习重点

.学会从记忆的仓库中挖掘有意义、有趣味的典型事件。

2.学会表达真情实感,学会自由地表达,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

3.掌握根据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详略。

4.鼓励学生用多种形式写作,写提纲和修改自己的作文。

二、创新作文指导

童年的生活丰富多彩,童年的世界色彩斑斓:捉迷藏、放风筝、玩过家家、数星星……你可能有过趣事,也可能干过一些“傻”事,甚至还经历过一些险事。那么,如何把你所经历过的趣事写得出奇出新呢?

首先要选择有情趣的事情,如给小花猫洗澡、偷吃奶奶的鲜桃、折断了邻居小树,打碎了妈妈心爱的花瓶等等,这些反映童真稚气的事均可涉笔成趣。当然仅仅有趣是不够的,还必须蕴含某种思想意义。这就要求我们要对准事件的情趣点,尽可能从多方面发掘,从多种角度去描绘,并辅之以必要的技巧如误会、渲染、烘托等,再现当时的情境、营造出情趣的浓烈范围使整个事件显得生动有趣。此外,还要写出自己当时融融乐趣的心理感受。这样,把自己的情感直接传导给读者,以引起读者的共鸣。

其次,要运用有情趣的语言。有情趣的语言来自对写作对象的精当描摹,并辅之运用形象的修辞,这样,才能与有趣的事、景协调一致,以充分显示之趣。如:有位同学在写“童年”时这样说:“隔壁家杜大娘去世了,大人们忙着办丧事,我和一群小伙伴商量着玩个新花样,商量结果,大家一致同意卖果子露玩,不一会儿工夫,爸爸写字桌上的颜料全变成了“枣水”、“橘子水”和“菠萝水”了。我们玩够了卖水游戏,又互相泼起水来,这个成了“关公”,那个成了“曹操”,你瞧我,我瞅你,全都哈哈大笑起来,这时,妈妈回来了,用手打了我的后背一下说:“过泼水节才能泼水。”……小作者抓住孩子们玩游戏这件事细致描摹并运用个性化口语使妙趣横生,此外运用成语、谚语、歇后语、诗句、拟声词等也可使增趣,但我们运用此类语言时要注意自然和谐,契合情境。

其三,要注意采用独特的表现形式。形式独特就是要改变以往人们常用的结构的形式而采用新的方式,如小标题式,一篇用几个新颖的小标题,或点明主要内容,或提示作者的思想感情,如《童年三部曲》一文采用了“学步、上学、追梦。”三个小标题,形象地揭示了童年成长过程新颖独特。再如可采用“摄像式”选取几个生活片断展示内容,如作文“童年趣事”镜头一:一家人包饺子,我争着擀皮儿,弄得满头满脸均是白面,全家人哈哈大笑,镜头二:放风筝,两只风筝绞在了一起,我急得直哭;镜头三:我埋下葡萄籽,期待发芽等,反映了童年的纯真可爱。

总之,我们作文时,只要选择有情趣的事件加上生动形象,充满生活气息的语言,灵活运用各种表现形式,你的一定会脱颖而出,妙趣横生。

三、片段写作练习

人们可以改变环境,环境也可以改变人……;人们的习惯可以改变,人们的观念也可以改变;学习方式可以改变,生活态度可以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改变……

请以“改变”为话题,写一篇300字以上的。可写经历、体验、可谈感受想法,也可编述故事。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写作思路:这种文题贴近生活,写作范围很广泛,可抓住时代的变化,家庭的变化,个人的变化来写,也可反映环境的变化,观念的变化,人际关系的变化等,选用典型的事例表现深刻内含,反映时代的主题,再加上形象、生动的语言和新颖的形式,那么定会独具风采,令人刮目相看。

【例文评点】

新面具隆重问世

由于心口一致而无法在各种交际场合立足,无法在竞争中获胜的朋友们请注意,在看完本广告之后,您定会心花怒放,您的生活从此也将发生重大转折。

半年来,本公司全体工作人员不辞劳苦,不分昼夜地采访了全世界数百位害人不浅且面不改色心不跳的各界人士,吸取他们的成功经验,并结合“脸皮厚,吃个够”研究所祖传的《面具经》、《如何以假脸与人接触》等书籍,采用国际领先技术,终于研制出一系列适合我国国情并能在全球推广使用的面具新技术。

朋友,你是否因老实忠厚而经常受骗?是否由于无法控制自己而让别人从你的面部表情上看出破绽?是否囚无法做到心有所想而面不改色,从而使您的公司或受损失,或倒闭?是否由于无法微笑着面对他人而得不到好人缘……好了,从今天起,您的这一切苦恼将在使用我公司生产的“损人不利己”面具后通通消失。

本公司向您郑重承诺:本面具无毒副作用,戴上之后,您可与正常人一样吃喝哭笑。由于采用了基因技术,可使本面具与原有面容水乳交融,让人丝毫看不出您是一位“二皮脸”。

本公司的宗旨是:随时对产品负责。无论出现任何质量问题,可随时与本公司联系,由销售处负责调换,无效退款。公司已向“死赚钱”保险公司投保,凡使用本公司面具对您造成人身伤害的,均可获得5143元赔偿金。

为了满足广大客户的需要,为了使更多的朋友能适应21世纪人际关系的需要,您可以直接向我公司订购各种款式的面具,以供您不同场合使用。让您用起来更方便,更称心。

在“双节”到来之际,特此推出特价大酬宾活动,各款面具均让利出售,“笑里藏刀”型、“口蜜腹剑”型、“心狠手辣”型,均以14万RmB出售,望广大朋友速来选购,莫失良机。

请各位注意,本公司本着“不赚钱”的原则,特此声明:本面具不向18岁以下的青少年出售。

地址:子虚路乌有胡同14号“不赚您赚谁”公司。

联系人:黑心人面狼

联系电话:148146

〖点评〗

这是一篇现实性较强的杂文。构思巧妙、立意新颖,以广告的形式,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面具”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且语言生动活泼,诙谐幽默,讽刺意味极强。本文寓庄于谐,意蕴深远,让人捧腹之余又回味无穷。

第三篇:人教语文四上第3单元反思

《触摸春天》教学反思

《触摸春天》是一篇简短的抒情散文,真切描写了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表达了盲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文章文笔细腻,用词丰富、优美。

在教学中,我通过引导抓住重点词句反复诵读吟咏,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和课文的人文意蕴,使学生体会生命的美好,从而思考如何对待生命,热爱生命。

一、设置情境,导入课文

在上课前,安排了一次体验性活动“假如我是一名盲人”,让学生蒙上眼睛走路、写字等,切身感受盲人生活的不便和困难。之后组织学生在班上交流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古代教育家朱熹说:“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生动、鲜活的体验性活动极富感染力,能够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认识安静

初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说说文中的小女孩安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指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既是阅读理解的起点,又是阅读理解的归宿。

在课堂上,学生纷纷把自己最先的感知表达出来,而且有理有据,如:善良(因为她捉住蝴蝶又放了它。)喜欢春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走得很流畅„„)有灵性(能够捉住蝴蝶),快乐,热爱生命,内心世界多姿多彩等等,可见学生初读课文时不但读懂了课文内容,而且做到了边读边想,有了一定的读书能力。经过老师的这一番表扬,学生思考的劲头更足了。

三、品析语言,探究体悟

刚才我们已经初步读懂了课文的内容,但这对于阅读一篇文章来说还不够,还应对文章进行仔细研读。这篇文章有很多含义深刻的词句,读时令人感到意虽尽而意无穷。下面就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找到这样的词句,多读几遍,认真感悟,并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文贵自得。叶老说:“阅读时最要紧的还是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所以我在这里细心教给学生读书批注的方法,以使他们学会读书。

学生抓住“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体会到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我给他们补充海伦·凯勒的话:“世上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有一种内在视觉,那可能是更真实的,那就是用心去看这个世界。”

一个同学又联系生活实际:很多盲人眼睛看不见,但他们的听觉、触觉等比常人更敏锐,使学生对安静的行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随着老师的朗读一起做动作,一起触摸,一起体验安静的内心感受。由于课前进行了体验性活动,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一起进入了安静的内心世界,体验到安静的独特感受。

联系安静的这一连串动作,学生对安静“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一句理解得也很丰富多彩。

四、总结收获,升华情感

“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是作者由眼前这动人的一幕所抒发的人生感悟,也是作者写这篇文章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在理解这句话时,学生联系到了自己,也联系到了身边的一些热爱生活的人,但由于阅历所限,学生对那些身残志坚,创造出生命奇迹的人不认识,不了解,这时教师适时补充:海伦·凯勒:生活在黑暗中,幽闭于盲聋哑世界里的人,毕业于哈佛大学,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贝多芬:音乐家,失去听力后创造了《命运交响曲》;张海迪:胸椎以下失去知觉,自学成才;智障指挥家舟舟;聋哑世界里的舞蹈家,《千手观音》领舞邰丽华„„听了这些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或感悟?打开心灵之窗,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悟。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抄写下来,背下来。

2、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资助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布置学生搜集资料的作业,正是基于这一指导精神。

《永生的眼睛》教学反思

讲授《永生的眼睛》这课时,总体感觉比平时要好很多,因为学生认真听了,思维也紧紧跟着我的思路在运转着,所以感觉课堂气氛很好,尤其最后游戏活动,使学生再次感受了通过捐赠给他人获得新生的美好。

课堂上学生能展开丰富联想从各个角度来说眼睛的作用,即失明给盲人带来的切实痛苦,更有甚者,学生自动联系到以前学的《语言的魅力》里的句子,将这个环节引向高潮。

但我觉得自己美中不足的就在于没有能按照现在倡导的理念,多指导学生读,有感情地读,抓住重点词句读,展开想象让学生更理解课文,与文本产生共鸣。

今后我将更塌实地做好每一天的工作。今天的不足会让我明天更完美。当然,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寻找一种明天会比今天更进步的感觉。

《生命生命》教后反思

回顾十二年的教学生涯,已参加了三次学校举行的教学策略研讨会了。这次第十五届小学策略研讨突出“学生参与”的主题,本身就贴近了真实的课堂,贴近了学生的生活。我由衷地为大道语文课迈进了真正的课堂生活而高兴。

我执教的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9课《生命生命》,本课属第五单元一类文。首先从课题来看,生命是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个沉重的话题,如何把这个人生成长中很重要的话题让十岁的孩子有所思考,有所领悟昵?我们知道不同阅历的人,不同经历的人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是大不相同的,于是我以作者的身世经历为线索展开教学。随着对作家杏林予的了解、敬仰、到对生命的感悟层层深入,从而彻底领悟了生命的不同含义。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突出了学生的参与。说到参与就要考虑到主动参与、被动参与,参与的广度和深度等问题。为了使学生很好的主动参与。课堂上我十分注重学习的自主性,问题的开放性、师生交流体现民主和平等。体现课堂生活的真实、自然,在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中使认识更深入,学习更有效。主题教育理论的滋养使我深刻体会到教师如何在课堂生活中定好位,能真正做到充分尊重学生的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并在学生需要时能适时地给予指导和点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是有效的,高效的,也能体会到课堂上弥漫着人文关怀的气息,如:学生感谢同桌的提醒,老师感谢学生的补充,学生大胆提出自己对课题中的两个“生命”的不同解释,课堂上呈现出辩论的情景„„。这种精彩的生成说明了学生的思维被焕发,被激活,说明学生真正进入了认识生命,领悟生命的学习中,课堂上学生的情绪由平静到泛起微波再到波澜壮阔和奔涌不止,这就是我们追求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这精彩来自于充分的预设,来自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认可,来自对学生独立人格的尊重,来自教师对课堂生活的理解。

任何一节课不可能完美无瑕,我们要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但我们要牢记教师的厚重沉淀,知识的广博,充分的预设,先进的教育理念才是衍生精彩的基础。

本课中“交流新发现”和“书写生命感言”的设计都体现了读与写、言与书,工具与人文,自主个性张扬与教师指导的融合。充分体现了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课结束了,我的思考和研究又开始了,如果教师们评价中说我成熟了,大气了,那要感谢我的学生们。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了,只有自己刻苦钻研,深思熟虑,力行实践过的东西才能真正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相信我以后的路会走得更坚实!

最后想提出几个问题供大家思考:

1、参与的广度与参与的人次之间的关系。

2、教师的评价语言与学生的参与深度的关系。

3、教师指导的时机与学生参与的热情之间的关系。

4、课堂所提问题对学生参与的影响:

影响参与的因素有许多,让我们共同努力,使我们每个人的课堂都能精彩纷呈,让我们都来享受充满活力的课堂给我们带来的幸福吧!

《花的勇气》教学反思

《花的勇气》这篇课文细致而又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在维也纳寻花的经过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感受:从只见绿地不见花时的失望、见到花儿藏身于草下时的吃惊,到离开前仍不见花儿冒出来时的遗憾,再到看见花的原野时的惊奇,最后被花儿的气魄所震撼,进而闪现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气!课文中不少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是教学的重点,通过对文本的研读,体会作者由物及情的变化,并能升华自己的感情是教学的难点。

我放弃了原来的抓作者心情变化这一条情感线,主要抓住花的变化过程──从美到更美展开教学,通过对含义深刻的词句的读悟,使学生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并在说话、写话中升华学生对生命的感悟。整堂课采用线性设计,层层铺垫下来,导入、过渡自然而又巧妙,在教材的处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读悟结合、学习资源的开发等方面有自己的思想与相应的策略。课上下来,觉得学生的对文本的理解和情感体验离预设的目标还是有那么一点距离,除了教材的因素和学生因素(使用老教材的四年级学生可能不适应新教材的课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能把握好机会及时地进行引领也是一个原因。例如: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教师只能简单地重复学生的回答或不应对,缺少评价和适度的指引,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只能“平面开移”而缺少“纵深开掘”。在研读重点句段时,能注重读悟结合起来,但怎样引导学生以读促悟,领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第四篇:人教四语上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第13课白鹅作者 丰子恺

1、白鹅有哪些特点?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白鹅的特点是:高傲。从“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的姿态;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叫声、步态和吃相中。它的叫声“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它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它的吃相“三眼一板”“一丝不苟”“非有一个人侍侯不可”。

2、写作特点:作者善于运用对比、反语的方法来突出鹅的特点。

如用鹅与狗的狂吠、鸭的步调局促、狗的小偷相,彰显鹅的老爷派头。还如用“我们的鹅老爷”“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贬义词来表现鹅的个性,明贬实褒,语气亲昵,可以看出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3 理解词语:

高傲:极其骄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不胜其烦:指忍受不了某种麻烦。从容:不慌不忙、镇静、沉着。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了。

大模大样:形容傲慢、满不在乎的样子。奢侈:花费大量钱财追求过分享受。譬如:比如倘若:假如侍侯:指在别人身边供使唤,照料别人的起居。窥伺:指暗中观望动静,等待机会。引吭大叫:指鹅伸着脖子敞开喉咙大叫。左顾右盼:指鹅来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东看看,西看看,一点儿也不拘谨。局促不安:形容拘谨、不自然、不安定的样子。本文指鸭子的步态急速,很不自然。三眼一板:比喻言行有分寸、有条理。本文指鹅的吃法刻板,从不改变。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文中指鹅的吃法每天都一个样,一点儿也不马虎。

扬长而去:指狗偷食后大模大样会离开,与偷食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4 “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这句话是文章的中心句,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集中概括了鹅高傲的具体表现。同时,它也是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表达自然,条理清楚。第14课 白公鹅作者俄国叶。诺索夫、本文描写了一只白公鹅的所作所为,表现了鹅的海军上将派头。课文是从白公鹅走路的姿态和平时的活动两方面写的。它走路“慢条斯理”,它的活动“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率性而为”。

2、写作特点:拟人和夸张的写法,风趣而幽默的语言。第15课猫作者老舍

1、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及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表达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猫的性格古怪表现在:它既老实、贪玩,又尽职;猫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也不吭;它胆小又勇敢。它小时候十分淘气,表现在:一是刚满月,腿脚不站不稳就爱玩游;二是稍大一点胆子越来越大,也就更加淘气。

2、词语理解:

古怪:指跟一般情况很不相同,或生疏罕见,使人觉得诧异,在本文中指猫的性格让人难以捉摸。屏息凝视:指屏住呼吸,聚精会神地看。

任凭:无论,不管。尽职:努力作好本职工作。变化多端:变化多样。生气勃勃:充满生机与活力。文中意在表现猫的天真可爱、淘气顽皮及作者的喜爱之情。

3、句子理解:

1)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任选。。。也”这组关联词,突出了猫的极其贪玩,一玩起来就要玩个痛痛快快。

2)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屏息凝视”“非。。。不可”写出了猫等老鼠的决心与耐心,突出地表现了猫扔尽职尽责。

3)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无论”用来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无论。。。也。。。”写出了猫在不高兴时极端冷漠的表现。第16课母鸡作者: 老舍

1、本文介绍了自己由讨厌母鸡到不讨厌母鸡这一思想的转变过程,歌颂伟大而高

尚的母爱。

2、赞美母爱的名言: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第五篇:人教七年级美术下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春天的畅想

单元教学总目标

本单元以对春天景色的感受与表现为媒介,学习色彩的基本知识,并从较简单的铅笔淡彩画开始,学习用色彩这种艺术语言描绘景物的基本技法;基本了解和掌握以艺术的眼光观察分析景物的方法和运用色彩表现景物的步骤;并在作品欣赏、实景写生等学习活动中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和艺术表现的美,陶冶情操,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单元课时分配建议

本单元分为2课,建议各用2课时完成教学。单元教材概述

《春天的畅想》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单元,以春天为载体学习色彩基础知识,理解色彩的心理联想,学习用色彩进行情感表达。本单元强调了观察、体验春天的色彩对人的内心情感的影响,力图使学生用色彩术语表达自己对春天色彩的感受,并尝试用水彩画的淡彩画法描绘春天,体验色彩的独特魅力。教学中应以情感为纽带,通过踏访春天、欣赏春天、赞美春天、描绘春天等一系列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启发学生观察美、创造美的欲望,理解和体验美术作品中对复杂色彩关系的处理手法,感受其产生的不同美感及对作品主题和内容的影响,逐渐丰富学生以视觉为主的审美经验,使其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现在的中学生并不缺乏发现美、表达美的勇气。本单元要引导学生挣脱难为情和不自信的心理束缚,敞开心扉畅想,张开嘴巴表达,挥动画笔描绘,直抒胸臆,表现春天,表现自我,真正实现“畅想”。基于学生兴趣、能力和需要的考虑,本单元的教学应从面向全体学生出发,使课堂尽可能的呈现开放性、互动性、主体性的局面。课堂设计应以师生双边活动和学科整合意识的体现为主,通过简单有效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充分展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为学生感受美、体验美、评价美和合作交流提供机会,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为他们创设一个抒发自己对春天、生活、大自然无限热爱的舞台。本单元结尾的“单元评价”以表格形式呈现,虽然只针对第2课的淡彩风景写生作业设置了题目,但表格中涉及的色彩问题契合了整个单元学习情况的回顾与反思,教师在指导学生自评的时候,可在表格基础上进行灵活处理,针对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作出必要的调整。第一课色彩的魅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春天色彩的感知和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学习色彩三要素、色彩的对比与调和、色彩的冷暖色调以及色彩的心理联想等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运用所学色彩知识,绘制装饰画,进行色彩构成练习,尝试用色彩表达内心的感受,领悟色彩的表现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对色彩的探究中感受色彩丰富的表现力,激发研究和运用色彩的兴趣和愿望,并自觉养成观察、分析周围色彩并勤于进行色彩表现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理解色彩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掌握色彩对比与协调的方法,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表达色彩心理联想的练习。

教学难点将色彩体验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并能基本掌握色彩应用的规律。教学方法直观感受、讨论、欣赏、观察、发现、情景、讲授、演示、比较等 评价要点

1、能否运用美术术语对所欣赏的美术作品进行评述。

2、在画装饰画的练习中能否正确运用相关的色彩知识。

3、能否以具象或抽象的形式,尝试用色彩构成来表现自己的心理感受。教学准备

教具:大自然春天景色及社会生活场景图片和视频片段,表现春天的中外艺术家作品图片,与本课知识点相关的挂图或课件,装饰画、色彩构成范作,水粉画或水彩画颜料,图画纸和画笔等工具材料。

学具:水粉画或水彩画颜料,图画纸和画笔、小水桶等。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情景导入春天到了,大自然从严冬中醒来,进入了一个色彩绚丽、生机盎然的季节。我们用怎样的色彩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春暖花开、五彩缤纷的春天的感受呢?让我们来了解色彩知识并体验色彩的独特魅力吧!展示一组表现春天的摄影作品。交流:我们生活在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里。色彩不仅能愉悦我们的视觉,更能陶冶我们的心灵。你从以上摄影作品中看到了哪些色彩?你喜欢什么色彩?让我们一起走进色彩的世界,学习色彩知识,体验色彩的独特魅力。

二、欣赏与交流欣赏油画作品《春天大水》和《菜园和花树蓬特瓦兹的春天》。小组交流:

1、描述一处景色,与同学交流你对其中呈现的色彩的感受。

2、谈谈这两幅画家作品画面色彩给你的感受。

三、处理要点

1、复习色彩三原色、对比色和类似色等有关色彩的基础知识。

2、结合图例介绍说明原色和间色。结合色相环介绍说明对比色、类似色,并通过在图片里找一找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3、色彩三要素和色调学习通过演示,使学生了解色彩三要素的含义。(1)色相:不同色彩的“相貌”。展示不同色彩,说明色相的含义。(2)明度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探究一:

A、怎样使一种颜色变浅?

B、怎样使一种颜色有规律地变深?小结:色彩通过加白或加黑会产生明度变化。(3)纯度:色彩的饱和度。探究二:怎样使一种颜色的纯度产生改变? 小结:色彩通过加白、加黑或加入其他颜色可产生纯度变化。

(4)色调:画面色彩总倾向,表达一定的情感或营造某种特定的氛围。通过欣赏不同色调的画面,使学生了解不同的色调会带给人不同的感受。

四、尝试与体验尝试运用色相、明度、纯度等色彩知识,以具象或抽象的形式画一幅色彩装饰画。

五、课堂评价

自评:请用美术语言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提高学生对色彩知识的归纳和使用功能)互评:请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进行评价。(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认知、感受与鉴别能力)师评:肯定学生作品优点,指出不足之处。(结合本课教学目标进行评价)

六、小结与拓展

教师用激励赞赏的语言总结、表扬。最后拓展: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季节,充满希望的季节,在座的同学们,正值人生的春天,希望的春天。最后提出要求,让学生们回去以后把作业整理好,按时上交。与音乐整合,合拍应唱,使每一个同学都参与进来,培养参与意识,更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学生回答,也让他们了解了绘画的几种表现形式。集体讨论,探究,发挥集体的力量。教学后记: 第2课时

一、情景导入表达内心感受的方式有语言、音乐、美术、舞蹈等,色彩是一种绘画语言。今天我们学习用色彩表达内心的感受。

二、欣赏与交流

1、不同的色彩,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联想。欣赏一组大自然景色及社会生活场景图片,引导学生探究:产生色彩心理联想的前提是什么?总结:产生色彩心理联想的基础是变化万千的大自然景色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色彩本事并无感情,我们对色彩的心理反应,是事物及其相关色彩长期对我们意识发生作用的结果,是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是对生活体验的联想感知。

2、不同的色相,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联想。出示火焰的图片,问:火焰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热,所以我们看到红、橙、黄等色相,就会产生温暖的感觉。生活经验给了我们直接的感受,于是我们把红、橙、黄等色称为暖色。探究:蓝和深紫等色,能产生何种联想?产生联想的原因是什么?

小结:由于不同颜色让我们联想到生活中不同的事物,产生不同的感觉。因此,人们把众多色彩分为暖色系列和冷色系列。

展示各种色相,师生共同分析各种色相给人的具体联想和抽象联想。

探究:以小组为单位探究色相白、褐、绿的不同心理联想。教师展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鼓励学生充分联想,教师巡回了解学生讨论情况。对于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抽象联想,教师可以穿插播放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学生可能不理解白色的纯洁、冷酷、高贵、典雅方面的联想,可以展示以下图片:白荷花——高贵、典雅;暴雪场景——冷酷、无情。师生交流探究结果。师出示不同色相的心理联想列表,予以归纳。

3、不同的明度,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

引导学生直观感受:由于颜色的明度不同而产生了轻飘和沉重的感觉。提出问题:为什么重量和大小相同的两个物体由于颜色的深浅不同而产生了不同感觉?

4、不同的纯度,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联想。欣赏纯度不同的色彩构成的作品,感受不同纯度的色彩给我们的不同感受。小结:纯度越高,硬度感、兴奋感越强,色彩鲜艳而明亮的色彩具有华丽感;相反纯度低且明度高的颜色具有明快感,纯度低且明度也低的颜色具有沉静感。

三、作品欣赏

1、分析色彩构成作品《春、夏、秋、冬》《轻、重、软、硬》。同一种构图,由于色彩组合不同,能够引发不同的心理感受。让学生综合前面的学习、分析,交流自己对作品的感受。

2、教师示范,学生谈感受。

四、尝试与体验要求:用抽象或具象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及体验。鼓励学生用心观察体验生活中的色彩,培养自身的审美情趣,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五、作业评价

下载2012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第四单元《_美丽的校园》教案专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2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第四单元《_美丽的校园》教案专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版2017-2018七年级上第四单元(5篇)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13.纪念白求恩/毛泽东 议论文的知识 一.议论文定义: 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直接表达作者见解和主张的一种常用文体。 二.......

    【教案】五年级上第四单元

    13、钓鱼的启示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

    七上第四单元教案[范文大全]

    单元教学第一环节:感悟生命 【环节目标】 1.用普通话准确、流畅的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第一课时 精读指导,感悟生命 一 、方法指导 朗读......

    五上第四单元教案

    13 在大海中永生 授课时间: 共 课时 本节课为第 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 教具准备: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点击鼠标,屏幕出现邓小平的......

    六上第四单元教案

    第 十一 册 第 四 单元 教案设计者: 黄雪云 授课者: 授课时间:第 周( 年 月 日) 班级: 13 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认识地球,学习地球的有关知识,教育学生要保......

    沪教版二年级上第四单元教案

    17 狼和小羊 执教日期:10/19 教学目标: 1.能识记本课生字10个,认识部首“厂字头”,正确书写5个生字,积累9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学习,懂得跟狼这种蛮不讲理的坏人讲道理......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第四单元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第四单元说课稿三亚市天涯中学林凯中学英语一级教师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单元主要围绕学习“询问物品的位置”这个话题而展开的多种任务型的......

    初中美术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二单元《优美校园》说课稿大全

    初中美术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二单元《优美校园》说课稿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