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大爆炸、知识信息大爆炸成为当代时代的一个特点,信息技术发展迅猛,新课改又提出新要求,因此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成为势在必行的一项紧要任务。现在各个小学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已经非常普遍,为教学改革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多媒体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契合了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导的思维特点,让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本文即是在研究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前提下,提出提升多媒体应用教学的措施,希望可以给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开辟新思路,提供新方法。
一、多媒体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作用
1、教学质量程度不过关
在各个小学,多媒体的应用已经成为“家常便饭”,没有多媒体似乎已经不能称为课堂教学,但是各个小学对于多媒体的应用却没有达到高质量的要求,大多只是简单的文字配上简单的图片,教师只是负责对这些文字和图片进行讲解,没有结合学生的需要和实际情况,使得多媒体应用粗制滥造,不负责任,认为多媒体的应用只是将图片和文字的拼凑,甚至对于图片的内容也不进行筛检,使得多媒体并没有发挥其自身的特点和功效,多媒体教学流于形式,教师对多媒体的应用没有引起重视则会使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难以展现,这样对于学生来说又回归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2、多媒体应用没有实质内容
很多教师利用多媒体,只是为了在多媒体上做一些图片,在讲课的时候让学生参照图片,进行课文的讲解。其实这样反倒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本应让学生产生想象力的课文变成了束缚的绳索。比如在进行《山行》古诗学习时候,古诗的意境本就是应当让学生自己体会的,学生会自己想象在山中坐看“枫林晚”,欣赏”枫叶红于二月花“,偏偏教师要作出图片让学生观看,反倒让学生的想象局限在了图片上,对于学生想象力的开展没有起到帮助作用。
二、多媒体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1、灵活运用多媒体导入作用
教师在教导学生学习过程中,不要将课本内容直接呈现在学生眼前,可以用一些其他的 内容导入教学,引导学生学习课文、阅读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我们在教学生《做一片美的叶子》一课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看一些图片,图片上有茂密的森林,然后对学生提问:森林里的树多不多?树都一样吗?然后再给学生看一些图片,图片上是两颗相似的树,再问学生:这两棵树是不是一样呢?之后再摆出教材上的相似的叶子,让学生看相似的叶子是不是一样,有什么不同,并提出问题:那么我们能找到两片完全一样的叶子吗?进而引出本课要学的课文,每片叶子和每片叶子都不一样,但是每片叶子和每片叶子都为大树做着自己的贡献。之后再放一些图片,图片上有工人、有农民、有科学家、有飞行员等等各种职业,再让学生分析,这些人是否一样?他们为祖国所做的贡献是不是一样?他们和叶子有什么相通之处?这样一层一层的提问便会引起学生的疑问,进而产生学习课文的好奇心,增加阅读课文的兴趣。
2、升华阅读的感情
阅读会增加情感的体验,教师可运用录像、课件等形式,营造一个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的教学情境,在这种情境中让学生体验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达到融情于景,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比如《北大荒的秋天》一课,主要描述了北大荒秋天的美丽景色,那西天的流云,清澈见底的小河,黑红黑红的高粱,金灿灿的草甸子,多么美的景象。但是这些景象很多是学生不曾见到的,甚至是第一次听说的,因此单凭想象可能很难想象那些场景。此时,如果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像等进行处理,刺激他们的感官,对他们的视觉神经、听觉神经进行刺激,便会使使学生有如临其境的感觉,领略北大荒的无限风光,感受文学语言的魅力和乐趣。
3、发散学生的思维
小学阶段引入多媒体教学之后,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到了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够以更为广阔的视野来观察周围的生活和事物,能够开创自己的思维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探索世间万事万物的规律。多媒体的应用也需要教师的思维开创,只有在不断的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中,思维的创新中,学生才会学习到对自身和生活均有益的知识,而不是死板的课本知识。因此,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也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同时可以通过在多媒体展示课文相关内容的情况下,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资料,结合自身情况完成阅读量的扩充,进行知识构架的建设,这些是我们希望学生可以做到的,也是学生以后学习中需要学生完成的。
总结:任何一件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多媒体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也是如此,运
用得当可以使多媒体发挥其最大功效,令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如果让多媒体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流于形式,则多媒体就会成为教室中的一件摆设。教师要把握尺度,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把握语文阅读的规律性、节奏性,这样多媒体的应用才有锦上添花的作用。教学相长,教师在教学中也要不断学习,不断成长,这样才能够给学生带来更丰富的知识,让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任美红.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J].学周刊,2015,21:70-71.[2]孙志超,王晓红.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15:162.[3]沙丽久.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学周刊,2015,16:39.[4]郑秀丽.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实际应用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10:92.
第二篇: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贵州省安龙县兴隆镇青龙小学 张鑫
多媒体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多媒体教学并非常规教学的全部,它只是常规教学手段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它是一种把声音、文本、图形和图像等多种媒体和计算机结合在一起的技术。正确适当的运用多媒体不仅可以使师生关系得到质的改善和提高,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从而化难为易。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欣赏美和享受美的能力,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能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让语文教学“活”起来!
一、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教师要灵活应用多媒体,为学生创造乐学环境,让学生在愉快中投入到学习中去。灵活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我运用电脑制作这样一段活动画面:①茫茫的宇宙群星璀璨。(配上优美的音乐)②旋转着的地球出来了,慢慢缩小,最后成了宇宙中的一页扁舟。(说明地球在宇宙中是渺小的)③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描述,出现晶莹透亮的球体。④伴随着音乐出现了转动着的、蔚蓝色的地球。(体现地球的美丽壮观,可亲可爱)如此导入,一下子吸引了学生,使他们既感受了宇宙的宏大浩瀚,又体会到地球的美丽壮观,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为成功的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积极情绪。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利用信息技术网络的丰富资源和综合效应,学生如身临其境,学生就能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巧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效地进行识字教学。
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每节新课都避免不了学习生字,生字的教学大都是学生看,教师讲,或是范写,迫使学生强制性地记住生字,而往往碰到生字多,笔画复杂,且有容易搞错的笔画、结构时,学生常会张冠李戴。分辨不清了,而强制性的机械识记,因缺少了感性的成份,所以容易遗忘,错字、别字就会不断出现。运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将生字的音、形、义进行有序、趣味的编排,通过编程给学生更多的感性认识和直观、亲身的体验,学生的记忆就牢固了。
1、帮助学生读注音,区分同音字。教师上课出示生字时,可事先配上生字的读音,鼠标轻按,学生就能听到正确的读音,可以跟读。要注意的地方,如:后鼻音与前鼻音,翘舌音与平舌音的字,可将这些注音的部分变色,提醒学生注意,同时还在拼音下出现相应的字。如,教学“风”时,学生跟读出示读音,并说明“风”是后鼻音,可将eng变红,此时设立热区,学生可自由点击如读成fen,则变为分,读成fong是错的,屏幕上也可出现“×”提醒学生注意。或在教学中有读音相同的字,如有“蜘、知、、只、支”,这些字都是同音但字不同,在教学读“蜘”后,也可没立热区,让学生自己去看一看,想一想,读一读,在课堂中就逐步消灭别字,同时新旧知识也得到了巩固练习。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听、看、读有了亲身体验,字就自然而然地记住了。
2、学会生字,提高识字能力。
中国的文字奥妙无穷,多一笔少一笔字义,读音就差之千里了,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对字缺乏整体性认识,遗忘率高,笔画多而繁的字识记就更差了。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设计有趣的字的图案,通过图画帮助学生记忆,这样事倍功半了,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字的间架结构,慢慢地培养识字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3、图文并茂,理解字词义。
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让他们说出一个词的意思是非常难的,有时他们明白了,可说不出所以然。在教学字、词时,可通过图画或画面的帮助,帮助学生理解,如教“劳动”一词,它是非常抽象的概念,这时教师可出示人们在果园里劳动的情景画面后,再请小朋友说说,人们在干什么?最后教师解释,刚才说的“摘苹果”、“剪葡萄”等都称为劳动,这样意思就一下子清楚了。
三、巧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小学生的听说训练是语文低段教学重要任务。而现代媒体直观形象,既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又便于教师指导学生说话。从学生刚入学,我便出示情景图指导学生看单图,说完整句子,使学生认识到一个完整的陈述句子是由谁(或什么)和怎么样(或是什么)两部分组成。然后再启发学生仔细看图,说具体复杂的句子。句子教学我多用连贯的画面,如“小女孩读书”一句话,我是这样教学的:首先打出一个小女孩在读书的简单画面,首先问:“小女孩在做什么?”答曰:“小女孩在读书。”接着问:“小女孩在什么地方读书?”答曰:“小女孩在家中读书。”再给图上加上一盏台灯,问:“小女孩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读书?”最后再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小女孩的动作神态,问:“小女孩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怎样读书?”这时学生就能够说出:“一天晚上,小女孩在家里认真地读书。”这样较具体复杂的句子。经常这样练习,学生说一句完整话的能力就逐渐得到提高。
总之,教师只有合理、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才能给原本枯燥贫贬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学生能在直观的师生互动氛围中掌握新知,活跃思维,陶冶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使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学生学习语文的乐园。使多媒体技术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出更大的威力!
第三篇:浅议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议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在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多媒体计算机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充分显示出其优势。多媒体课件以其巨大的容量、更丰富的表现形式、更直观的感受迅速得到人们的青睐。传统教学下的语文教师在备受指责的困窘中似乎看到了曙光,也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从而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PPT课件创设情境,营造一种再现课文情境的氛围,让学生在声音、图形、文字的效果下,学会理解作者的思想和运用文字的技巧。
1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有故事情节,有故事情节的文章可以通过动画展现给学生。没有故事情节的文章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制成连续的画面真实地再现给学生。让学生一边看动画一边听全文朗读。活动的画面形成了现场气氛,配以富有感染力的高水平的朗读,将无声的文字描写变为有声有色的生动画面,把学生一下子带入了故事情境中,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在情趣盎然的氛围中最佳情绪地进入课文的学习。我在教《雨后》一课时,精心设计了这样的新课导入:伴随着优美动听的音乐,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倾听课文的朗读,图文并茂,使学生一下子回到了自己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这样先声夺人,一下子扣住了学生的心弦,使他们的思维、兴趣集中到了我所设置的情境中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低年级的阅读课文,一般比较生动、有趣,情境再现十分容易。如,在教学《乌鸦喝水》时乌鸦喝水的部分时,先播放动画,然后让学生说说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书上哪一部分写出了这一画面?„„让学生带着问题或没有感知到的部分,在课文中寻找答案,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课文的学习。随着课改的深入,新课标课本所选的范文,最显着的一个特点就是在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的前提下,较多地增加了语言优美、立意新奇、境界开阔的文章。学习这些文章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思维,丰富了他们的语言。
但是教这些文章时,如果仅靠老师的一张嘴、一支笔,往往是教师口干舌燥,学生一头雾水,关键是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不够。而如果利用计算机的多媒体特性,通过有声的画面,再现生动的形象,则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体现文章的主旨,获得深刻的印象,既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审美能力。
3利用多媒体突破教学中的重点
如《美丽的公鸡》一课有个生字“啄”,是本课字形教学上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受先前所学“家”的影响,在书写时往往会漏掉一点。
于是我在教这个字时,先联系课文提问“:啄木鸟为什么不跟大公鸡比美?”学生回答“:啄木鸟要给老树治病,啄去老树身上的虫子。”我接着说“:请同学们看清楚这个虫子在哪里?”
这时将屏幕中出现的“啄”字中间那点变成小虫子,与点轮流闪烁出现。这样既形象又直观,学生书写时再也不会忘了写这一点了。
4利用多媒体突破朗读中的难点
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师不可回避的内容。语文教师不仅要充当“师”的角色,同时又要是“朗读家”和“表演家”.但是语文教师要做到这一点是十分困难的。
即使能够做到。但由于教师表现方式和方法的局限性仍然难以达到多媒体计算机的信息传递效果。但是,如果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这些问题将会迎刃而解。一方面,朗读录音是朗读大师们给予我们的优秀作品,它用响亮、清晰的语言转换了书面文字语言,恰到好处地再现了语言、节奏、格调乃至蕴含的情趣、意味,能给学生提供语言、节奏、语气和语调等方面的示范。同时,录音教材,还具有可重复的特点,因而运用多媒体来进行朗读训练,效果颇佳。另一方面,配乐朗读,可创设意境,调动情绪,对学生领悟作品内容、把握作品主题具有积极的作用。利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可以使语文教学进入一种美的意境。从内容上说,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富有理性意义的内容,无疑可以给听者带来美的享受;从形式上说,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将教与学连成一个整体,使课堂生动活泼,教学艺术化、多样化,这也是一种美的形式。它不仅可以使语文课充满意境之美,更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5多媒体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5.1适可而止
在教学中该用时就用,不该用时就不用。教师往往抱着“不怕胡用,只怕不用”的心理,强拉硬扯,将多媒体拖进课堂。有位教师在教学《一束鲜花》时,将《祝你生日快乐》一曲引入课堂。尽管“祝你生日快乐”与《一束鲜花》都涉及生日这一相同的题材,但《一束鲜花》重在表现亲情、母爱的珍贵和对母亲的怀念,;而欢快的“祝你生日快乐”则表现了生日时的幸福与愉悦的心情。细细比较,两者相去甚远。
5.2盲目“拿来”
目前,真正能利用计算机制作课件上课的语文教师并不多。在这种情形下,教师想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怎么办?当然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现在市场上、互联网上的课件很多,有心者自然可手到拿来。平心而论,在多媒体辅助教学起步的初级阶段,能主动拿来,应该是值得肯定的。问题的关键是有些教师对制作课件缺乏必要的认识。
一个成功课件是制作者在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其教学理念、教学环节安排等诸多因素设计制作而成,它不可避免地凝聚着制作者的教学习惯、教学思想、教学风格,以及他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认识等主观因素,就这个角度而言,课件是个别的,不可移植的。教学中,对象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不同,课件的内容、流程也应不同。如果忽视了这一点,盲目引进的结果只能是造成机械、僵化、缺乏个性。
第四篇: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智能平板电脑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从事英语教学十多年,突然实现了电脑走进课堂的梦想,我感觉豁然开朗。智能平板电脑将声音、文字、图画、动画、视频等形式合理组合的技术应用在课堂中,由原来单一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关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老师们都想改变以往的单向信息交流的模式,力求给学生创设出一个大信息的学习的平台,鼓励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尝试,探索创新,创造生动有趣、对多种感官形成刺激的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下面我就英语课为例,与大家交流智能平板电脑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运用智能平板电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是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小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程度也是与他们对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兴趣具有极高的相关性。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自然他们才能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陶醉于学习之中,乃至达到自我境界,形成一种期待的求知欲望。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出现,对诱发学生的情趣、产生学习的兴趣、增强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有很大的优势。同时,使教学变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生动形象,扣击学生的心弦,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出现旺盛的求知欲,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1、利用动画情境,营造愉悦氛围
教材在拼音教学内容的编排上集科学性、人文性、趣味性于一体。每一课都有一个配合字母教学的情境图,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图,指导学生观察、说话、激情,引出学习的内容。但是由于画面是静止的,刺激的强度还不能足以让学生进入情境,不能足够地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我在教学中,把情境图制作成为动画。如此时此刻,学生欢呼雀跃,情绪高涨。从动画设计的创意来看,画面要鲜艳美观,动作要精心设计,注意对象与背景形成反差,声音与音乐形成对比。这样,通过动画情境,给学生营造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的无意注意就很容易地被唤醒,觉得学习拼音有趣、有情、有意,于是每天都期待着语文课的到来。
2、看视频,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之不如知之者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就开了一个好头。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正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之一。多媒体教学有色彩鲜明、生动有趣的动画形象。它可以把象形字的演变过程简单明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如:在教学第一个汉字“日”时,屏幕上首先出现一个火红的圆圆的太阳,随着鼠标的控制,那圆圆的红太阳就演变成了一个色彩鲜艳的“日”字。学生看到这奇妙的变化,不禁兴奋地拍起手来,异口同声地说:“再来一次!再来一次!”学生的识字兴趣被激发了,这一由形象到抽象的变化,使原本抽象的汉字变得具体可感。
多媒体教学,可以烘托场面,使学生在对课文内容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加深对生字的印象,创设乐学的情境。如新课程小学语文第三册《黄山奇石》是一篇看图学文的课文,抓住黄山的三个主要景点的特征,描绘黄山的美景和奇景。课中先播放一段视频(课前结合课文内容从网上收集了很多有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仙女弹琴”的风景资料,配之幽雅的音乐),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让学生对黄山的美景有初步的感知。如先出示黄山最具代表性的“迎客松”,让学生说出画了什么?接着问:“这棵松树长在哪儿?”“这就是迎客松最奇的地方。”“那么这个‘奇’字该怎样写呢?”从看图说话、学文自然过渡到识字教学,学生兴趣浓厚,印象深刻。
3、点击四线三格,规范字母书写。
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利用动画教学笔画,分析结构,运笔示范,把比较抽象的起笔、行笔、收笔等过程直接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趣,易于理解笔画、结构等特点,便于记忆摹仿。一般生字学生都能自己分析字形理解字意,遇到难写、不易理解的字,则可以充分发挥电教优势,化难为易,使学生正确识字书写。如新课程小学语文第二册中“弓”字的笔顺和第三笔(ㄅ)不易掌握,就制作一个写“弓”字的动画,一笔笔写出来,配之笔划声的音乐,让学生认识笔顺,“ㄅ”这个笔划学生难写到位,显示这一笔时,动画速度较慢,学生看了动画,留在记忆里的痕迹就深。又如“都”、“教”、“甜”等字多笔画的难写字,可让学生跟着动画,完成书写一个个部首,再整合在一起。又如一些易写错字“绿”中的“氺”;“冷”中最后一点不要忘记;“声”中的“士”是上横长,下横短,闪动笔画或偏旁,加强刺激。在教“禾”字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先慢速播放由谷子的根、茎、穗整体形象变成“禾”字的动画,让学生观察后提问:“谷穗”变成了禾字的哪一笔?学生很容易地指出谷穗变成了“禾”字的第一笔,这样一来,“禾”的字形被牢牢记住了,不会与形近字“木”相混淆。
在多媒体课件中运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对比显示。如:好、妈、请、爸等合体字,部首是红色的、偏旁是蓝色的,鲜明的色彩,强烈地刺激着学生的感观,突出了汉字部件及其部位,较早较好地让学生感知了偏旁部首的概念。学生很快学会了利用部件识记合体字,而不是一笔一笔的零星记忆,这就简化了儿童识字的心理过程。在范写时,屏幕上可以出现一个较大的田字格,教师可根据需要调控“描红”的速度。学生跟着屏幕逐笔“描红”。书空完毕,田字格中出现的是笔画形状准确、布局合理的范字,右边是同步显示的该字的笔顺。这种比传统书本、小黑板字样更清晰、对比更强烈的范例,使学生一开始学写字就有规可循。经过这样有序的训练,学生的字一般都写得较整齐规范。
二、发挥平板电脑功能,指导细致观察,突破重点、难点 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与教学目标有关的例文,总结出写作后,应借助多媒体网络功能逐步演播学生喜爱的直观形象,从而让学生有序、细致地观察,引起积极、活跃的思维,带动具体、生动的表达。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写《拔河比赛》时,第一次放映录象软盘,意在显示拔河比赛的全过程,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当学生有序地把比赛经过叙述完整之后,再运用多媒体网络功能展示赛前准备、比赛经过、赛后场面的情景及某些特写任务的写作、表情,并且对需要重点观察的画面进行任意定镜、放大、重播等处理,为学生提供可控观察。从而让学生知道看什么、怎样看、怎样想,通过分析、鉴别,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述出比赛过程中印象最深的场面和让人最激动、最开心、最有趣的一些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这样迅速清理比赛的全过程,选择“体现意义,突出中心”的材料,知道“记一次活动”要按活动顺序观察、描写,也要抓重点细致观察、写具体。当学生通过观察知道产生“会写”的情感时,抓住契机,要求学生进行片段练习,即练习写作文的重点部分。可见,多媒体网络提供物象使观察作用大、效果好,学生写作有序,有物有情,实现了重点的突破。
三、充分发挥智能平板电脑的认知作用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教师的主要职能不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要精心策划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哪些环节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来解决语文学习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可事先设计出课件,引出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探讨来解决。由于以小组形式学习,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有不同的学习任务,因此既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特长,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所发展。同时,由于各小组之间的竞争,使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大大增强。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起,又为学生素质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引导作用。
总之,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能够冲破教材和传统教学的局限性。有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使我们的课堂达到应有的效果。
创设激趣氛围,诱发学生的有意注意
学生的注意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课伊始,或播放引人入境的音乐,或演示绚丽多彩的画面,能激发兴趣,引起学生对表达对象的有意注意。例如:我在教学My school中的句型A:Where is the library? B:It is on the second floor.指导学生写“记一次比赛活动”这篇作文时,首先通过多媒体技术,放映了拔河比赛的录象软盘,学生们随着镜头仿佛又回到了比赛之中,个个兴致盎然。接着又把这次训练要求配以有趣的动画演示在屏幕上,和大家一起审题、分析、讨论,让学生知道这是一篇写活动的记叙文,既要写清楚活动全过程,又要点面结合,写好重点部分,突出活动特色。这样,不仅创造了情境,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记忆犹新,为后面的写作做了良好的铺垫。
3、依靠多媒体网络,提高师生评改作文的效果与质量
作文指导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而作文批改更是一项需要掌握方法的工作。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网络:实物投影、电影显示、放映软盘、录象收听等,把学生写的好的或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出来,通过学生互评互改,集体评改,总结优点,给予表扬,寻找毛病,及时纠正,不但提高了修改效率,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提高了欣赏水平,而且使教师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脱出来,学生直接大面积地参与教学活动,通过斟词酌句,实现了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宗旨。
在作文教学中,我还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好作文进行编辑整理,打印成册。看者自己的作文被别人欣赏,看者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别人的认可,学生心里的高兴劲真是无以言表。有的同学一次又一次地修改自己的作文,有的同学请老师为自己的作文写上评语,有的同学精心设计了封面,还有的同学甚至制作了光盘。在一次一次的删选、整理中,在一次一次的设计、改进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了,欣赏他人的意识也增强了。
一、智能平板电脑辅助英语语音教学 拼音字母是一种抽象的符号,这就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我们传统的拼音教学,教师既教得累,学生也学得很苦。我们可以将多媒体技术与拼音教学结合起来,力求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设计
苏教版如
i u ü
一课的情境动画是这样设计的:随着优美动听的背景音乐,展现一幅夏日小河的画面,清清的河水,绿绿的水草,一只小蚂蚁在岸边要过河,可是它不会游泳,非常着急,该怎么办呢?一只乌龟游了过来,把小蚂蚁背过河去。一条鱼儿看见了,连连夸奖。如此,那么生动的画面、那么动听的音乐、那么可爱的形象,那充满人文的内容,学生一看,学习的兴趣立刻被激发出来,此时学生已经不需要教师过多地去组织教学,只需稍稍点拨,一首有趣的儿歌便脱口而出。学生喜欢哪个形象就用鼠标点击一下,这样与蚂蚁的“蚁”、乌龟的“乌”、鱼儿的“鱼”谐音形似的“i”、“u”、“ü”便从画面上跳了出来,画外音:“你想学会我吗?”、“你想和我做朋友吗?”等鼓励的语言,运用动画演示,揭示拼读规律 拼音教学中,准确拼读是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我们既要重视传统教学方法的运用,将字母读音与表音的图片结合起来,通过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迁移,如“p”的发音与“猴子爬坡”的“坡”联系起来,我们还要开发更有效的手段来突破拼读教学的难点。
口腔动画,辅助发音 在拼音教学中,由于受方言的影响,声母中的鼻音与边音、平舌音与翘舌音,韵母中的前鼻音与后鼻音,一直是教学的难点。根据它们的发音规律,研究发音的生理特征,制作口腔的纵剖面的发音动画(这些在网上都有)。学生在观察、模仿的基础上,通过动画的演示,找准发音的位置与感觉,通过练习、矫正,学生很容易地掌握发音的要领,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
动画演示,教学拼读
学生在学习拼读时要掌握声母与韵母相拼、三拼音的拼读方法与技巧。在教学声母与韵母拼读时,设计了“小猴推字母”的动画,设计中注意了推声母的速度要快,推韵母的速度要慢,然后揭示“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的拼读规则。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动画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通过练习、内化形成熟练的技能。
二、多媒体技术辅助识字教学
小学阶段有较重的识字任务,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之一。尤其是低年级,许多课时都是围绕识字展开。所以,优化识字教学,打下扎实基础,对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甚至学生的终身教育都是大有益处的。
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他们的注意具有随意性和不稳定性。这就使得苦口婆心地劝说、枯燥乏味地训练效果不佳。多媒体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把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儿童的认识能力,关系到儿童早期智力开发和一生的成长。就汉字本身来说,由于其演变历史的久远和造字方法的多样性,决定了汉字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文字,尤其对于以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为主的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多音字、形近字的频繁出现,为他们的识字学习带来了很大困难。当前小学实施的新课标语文中,每篇课文都有10到12个的识字任务,而现在的教学普遍存在着重机械记忆、重重复训练、学生学习枯燥无味、兴趣不高的现状,运用多媒体,把声、像、动画等信息引入课堂,则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小学生的感官,还可以为他们展示汉字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和规律,从而解放孩子们的学习,让洋溢着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的无意识识记代替痛苦不堪的反复训练、机械识记,提高儿童识字效率。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识字教学,是提高儿童识字效率的新方法、新途径。
1、。
2、3、多形式,巧练习,巩固识字内容。
一个汉字在学生的脑中扎下根,还必须通过反复练习,及时反馈,来强化记忆。多媒体技术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交互性。设计了程序,计算机可以成为能反馈练习的老师。这一点在学生自学时优势很大,我谈谈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几个例子。
(1)出示声旁,繁衍新字。
针对低年级学生识字记忆较快、回生也快的特点,教师可采用举一反三的练习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如出示“令”、“青”等字,分别让学生以这些字为母体,繁衍出另一字。屏幕显示两个文字框,上面是母体字,下面是新产生的字。设计动画,等学生说出新的字,移去形旁,电脑给予鼓励:“太棒了,还有吗?”学生热情高涨,思绪活跃。“令”繁衍出“领、铃、零、岭”等字,“青”繁衍出“请、清、睛、晴”等字。这样的巩固练习,扩大了识字量,又促进了自学能力的形成。
(2)相近字比较。
汉字中许多相近字,小学生用字不分语言环境,不管字义,随便就用,所以必须通过练习,强化记忆,形成正确的用字习惯。如“漂浮”和“飘浮”两个词语中的“飘”和“漂”,极易混淆。教学中可这样设计,先随图出示“漂浮”这个词语,让学生明白这个词语跟水有关,闪动偏旁“氵”,加深刺激,再让学生自己来举一些例子。接着随图出示“飘浮”这个词语,让学生明白它与风有关,是“风”旁,闪动“风”,也让学生举一些例子。最后出示几句话,让学生结合语言环境,说说要用“漂浮”还是“飘浮”。这种由图到字(词),再应用的学习过程,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并能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学习习惯。
(3)寻找错别字。我早在一年级下的时候就训练学生写话。从写一句话到写两句话,到现在写三句以上的话或段。当然在写话中,学生写错别字的数量多得惊人。尤其是学习了一段时间的字。小学生写错字,有一些字是因为还不会写,另外就是受其它字的影响,如草写成 “?”(受木影响),桌写成卓(受早影响),挖写成 “?”(受九影响),念写成“?”(受令影响)。小学生写错别字,多用音近字或声旁相同的字来代替。针对小学生犯错的原因,设计改错题,让学生做寻找错别字的“啄木鸟”的过程中,正确书写、合理用字,如出示几句话或引导学生,找出后放大错字或将别字移至别处,闪动错的笔划或用错的形旁。换之正确的字,返回原处。
(4)读字谜猜字。
这种形式是学生最受欢迎的。如:“大雨推倒一座山”———雪,“人在门中站”———闪,“一边绿,一边红,一边喜雨,一边喜风”———秋,这些字谜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发了丰富的联想,他们在猜字谜的过程中,产生了创造的欲望,要自己给新学的汉字编顺口溜。学“天”时,有的同学说:“大字上面加一横”,有的说“一人顶个二”,学“入”时,有同学说出:“人字照镜子”,还有的如:“国”———口里含块玉,“会”———人在云上站,“雷”———雨在田地上等等。这些充满稚趣的儿歌都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知识的练习。学“月”时,就有“什么时候的月亮最圆”———八月十五;“弯弯的月牙象什么?”———相继出现小船、香蕉、眉毛等图象。这样就扩大了知识面,增长了见识。配合所学汉字,教师有选择地让学生做些练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增强观察力,从而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
(5)游戏巩固识字。
爱做游戏是小学生的共性。教师利用这一点将游戏融于识字教学中。如:我在教学新课程小学语文第四册《找春天》一课中,学习到初读课文、认写生字在这个环节时,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觉得难读的字做个记号,在语言环境中识字,通过大屏幕出现生字,(点击出现生字画面),让学生边认读边交流识字方法,可以运用已掌握的方法识字,如加偏旁、去偏旁、换偏旁、熟字变形、找规律、分解字形等,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如:猜谜语、编儿歌、比动作、引用同学或家人的姓名等方法进行识记。运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充分引起学生的注意,随着孩子们大声的朗读,一个个生字完整的出现,孩子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自主的寻找出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在学完生字以后怎样能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巩固生字呢,这时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来帮助学生轻松的解决这个问题。一只只忙碌可爱的小蜜蜂,要到花园去采蜜,可是今天的采蜜要聪明的小蜜蜂才会有收获,利用奥斯韦尔制作的这个游戏,可以让孩子们利用鼠标把一只只小蜜蜂拖到花上,如果找对了和小蜜蜂身上的词语相对应拼音的花朵,小蜜蜂就会快乐的开始采蜜。如果找错了,小蜜蜂只好又飞回到原处。这样不仅加强了演示的直观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识字任务。
三、多媒体技术辅助阅读教学
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有效运用,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注入了活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精心设计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我们的多媒体课件大多由影视图像或图片剪辑而成,它可使学生置身于一种五彩斑斓、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教学环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鲸》这课时,在课的开始,有一位教师首先放了一段鲸的录像片,学生亲眼目睹了庞大的鲸在海洋中遨游的情景。“同学们,你们喜欢鲸吗?”用录像的形式激发情趣,导入新课,把学生引入情境,带着他们来到了茫茫的大西洋海底,通过电脑演示,让学生了解须鲸吃食物的温柔和齿鲸吃食物的凶猛。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课文描写的情境。接着开始提问:“你能读出鲸吃食物时凶猛的感觉吗?”在饱满热烈的情绪中,一只只手举得高高的,学习已成为学生的自我需要,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多媒体,丰富学生学习内容。
教材只是教学的凭借,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体会它所包含的思想内涵,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学习知识的本领,引导他们去阅读各类课外书籍,同时深化课内知识。这就要借助多媒体课件存储量大、功能强、操作简便等特点,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知识。
在教学《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时,学生要真切理解课文内容会有一定困难。教师可以事先搜集有关鲁迅先生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建立一个资料库,上课时让学生根据阅读需要提取相关的资料,这样就能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又如学习《海底世界》,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提供海底的真实资料,既能帮助学生深切理解课文描述的内容,又能丰富小学生关于海洋的知识。这些多媒体制作的阅读资料,既配有声情并茂的朗读,又有生动有趣的动画演示,能极大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
3、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陶冶情操
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刺激的作用。多媒体无疑为创设情景、陶冶学生的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感情变化,不失时机地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激发和陶冶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一个村庄的故事》一课虽篇幅短小,语言朴实,但寓意深刻,读后耐人寻味,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好课例。主要讲了早先有一个美丽的村庄,那里村民为了眼前的利益无节制地砍伐树木,用来盖房、造梨、做家具......日子过得还不错。然而,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林越来越少,一个雨水的季节,村庄不知被洪水卷到何方。为了让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我利用多媒体软件展示小村庄的变化过程:美丽恬静的小村庄中,树木郁郁葱葱,鸟语画香,在斧头声声重击下,一棵棵哀叫着倒下。在雨水多发的八月,凶猛的洪水咆哮而来,美丽的小村庄顷刻间被洪水吞没,洪水过后,只留下了裸露的土地„„看到美丽小村庄最终变成这样,听到阵阵斧头的重击之声,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对砍伐者的愤怒之情,对小村庄的惋惜之情油然而生,然后,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学生自然而然入情入境了,在朗读中受到感染,就唤起了他们内心深处强烈的环保意识,达到了预期效果。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课,是一封信,是一个牺牲在维和战争中的烈士的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信,在信中强烈地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
让学生细细品味课文,感悟文中悲情
A、战争使雷利永远地失去了爸爸,两年多了,他们全家一直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爸爸”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同学们快速读读全文,找出描写“爸爸”有关句段反复读一读,想想“爸爸”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他的牺牲会带给他的亲人如此巨大的伤痛?(找出有关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他是一名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的行动中壮烈牺牲了。──一位保卫和平的勇士。
生: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还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一个爱妻子、爱孩子的好丈夫、好爸爸。
生: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鲜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一位热爱和平,并用自己的生命捍卫和平的人。
生: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一个出色的人才。
B、如果你有这样一位爸爸,你会感觉怎样?有这样一位爸爸,家庭又会是什么样的?
师:可是就是这样一位捍卫和平的勇士,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才,一位可敬可爱的父亲,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作为儿子,失去了自己至亲至爱的亲人,心情会怎样呢?(无限的悲痛和无比的思念中)你是从哪儿体会出来的?能通过你的朗读把作者的这种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吗?说说你的感受吧!(自由读、指名读、同学互评)
师:(深情而激动)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父亲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作者此时的心情怎样?请大家再读“现在„„浸满了凝固的血。”这里抓住了几个细节的描写?(征衣、手表、嘴)引读:爸爸的嘴张着,他仿佛在呼唤着什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父亲心底的呼唤吧!为什么要连用三个和平?可以看出爸爸充满了对和平的渴望。(语调应逐步提高,一次比一次强烈)
师:看到大家都读得那么动情,我也想来读读这段话,好吗?同学们可以闭上眼睛,随着老师的朗读再去感受一下小作者的内心。(配乐朗读)师:你们听了老师的朗读,有什么感受?如果你是雷利,站在爸爸的灵柩前,你会怎么想,会怎么说?
生:我会说:“爸爸,你的死是光荣的,你是为和平而倒下的,我为你自豪。” B、师:爸爸倒下了,可是战争停止了吗?两年过去了,雷利仍然痛苦地看到当今世界这种悲剧还在上演,世界并不太平,你是从信中的哪个地方知道的?
课件出示: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师: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关于战争的资料,大家把资料拿出来,四人小组交流一下,看看世界上有哪些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战争给人类带来怎样的伤害。
学生交流资料。师出示课件 师:我也搜集了一些资料,这都是我们的新闻工作者冒着生命危险在战场上拍摄的真实的镜头,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心灵一定会受到强大的震撼,情感一定会受到激发。(出示课件)
教师有感情地介绍:当无情的战火熊熊燃起,房屋倒塌变成一片废墟,人们背井离乡,开始了逃难的生活。孩子失去了美好的家园,老人不能安享晚年,只能在战争中悄悄哭泣。炮火炸残了强健的身体,年轻的妇女即将被战争夺去生命。世界唯一的智慧建筑美国市贸大楼也因战争毁于一旦。看到这一幕幕的惨景,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你想说点什么?
(指名回答)我们祈盼和平,可它却像一朵娇嫩的花,一不小心就摧毁了。同学们,把你的情感通过读表现出来吧!再读世界并不太平——
师:雷利正是看到这些,他才代表所有的中国孩子,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让我们和雷利一起呼吁吧!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谁再告诉我,雷利的呼声是什么?
生: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师:这只是雷利的呼声吗?
生:这是全中国孩子的呼声。
师:这只是全中国孩子的呼声吗?
生:这是全世界孩子的呼声。
师:这只是全世界孩子的呼声吗?
生:这是全世界人民的呼声。
师:是的,这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呼声!让我们再为那些受苦受难的孩子们呼唤一次吧!
生:要和平不要战争!
师:让全世界每一个角落都听到我们的呐喊!
生:要和平不要战争!
C、导向实践,深化认识。
出示课件: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我们能够做点什么?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可以是现在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做好反侵略的准备,可以上给战乱地区的儿童献爱心,也可以给也可以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信,来发出我们的呼声。我们还可以给战争中的孩子们写信,鼓励他们勇敢地生活。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我们能不断壮大和平力量,为捍卫世界和平尽微薄之力。
师:二十一世纪已经来到,可是战争的丧钟还没有敲响,今天战争仍然充斥在世界各地,孩子们学完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思考一下,把它写下来。(生写话)抽生念所写内容
师:还有很多同学想说想写,写完后可以送给同学,还可以送给老师,孩子们,我们的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指板书)一起读:(生读“要和平,不要战争”)
师:让全世界都能听到我们中国孩子的呼声。
生:再读
师:相信全世界都能听到我们的呼声,也相信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五、课外拓展,呼唤和平。
作业:给那些深受战争苦难的小朋友写封信。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段音乐,让我们一起憧憬美好的明天。(师生共同欣赏音乐——《让世界充满爱》)
《美丽的西沙群岛》一课写的是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海底世界》一课写的是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色和丰富的物产。在这两课的教学中如果能借助多媒体技术编制集音画像为一体的课件,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所描述的神秘的境界中去,那么课堂上一定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绝好教学效果。上课时,打开电脑,啊,出现在屏幕上的是一个神奇的世界,伴随着优美悦耳的配乐朗诵,学生们仿佛置身于海底世界中,他们随着镜头欣赏了瑰丽无比的海水,丰富的水产,美丽的贝壳,各种各样的的海鱼,笨重的海龟,还有树林中的海鸟,他们似乎正在侧耳倾听海底动物的窃窃私语。学生们已经进入到了多媒体课件所带入的情境中去了,他们兴趣浓厚,思维活跃,主动探求,为下一步的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桂林山水》一课描写了桂林山水的秀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围绕着桂林山水之美,祖国山河秀丽可设计这样一个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
《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是一篇具有浓重的感情色彩的记事文章。记叙了首都人民在十里长街送别敬爱的总理的感人场面。当学到总理的灵车缓缓地开来了,人们悼念总理时,放一段录像:夜幕中,漫漫的长安街两旁挤满了前来送行的男女老幼,人们望着灵车哭泣着,灵车缓缓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奔跑。学生看完人民群众悼念总理的悲痛场面,对总理无限崇敬和爱戴之情油然而升,再带着这种感情朗读课文就容易入情入境了。
3、运用多媒体,促使学生自主探究。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若能紧扣课文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教师让学生把他们想出的好办法输入电脑演示出来,定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学生享受成功中,增添自主探究的劲头。
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捞铁牛》时,学生指出了怀丙和尚的做法中有不合理的地方,说:“怀丙和尚捞一只铁牛需要将两船泥沙铲到黄河里去,捞八只铁牛就需要把十六船泥沙铲入黄河,这样做既费事,又可能会将河道阻塞。”在教师的启发下,他们兴致勃勃,自由讨论,纷纷为怀丙和尚出谋划策,找到了更完善的捞铁牛的方法。这时候,教师让学生把他们想出的好办法输入电脑,在教师的指点下演示出来,学生的创新成果得到及时反馈。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更增添了自主探究的劲头。
4、运用多媒体,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知识是无限的,而想象力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利用多媒体课件组织教学,以特定的音响、画面全方位地刺激学生的感观,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想象力因子,开拓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在教学《荷花》第二自然段时,用课件展示荷花池的全景、近景及动听的韵律,把学生“带入”荷花池边,使他们“置身”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在音乐的旋律中感受那全开的、半开的、含苞欲放的荷花,说一段赞美荷花的话。这时学生早已步入作品的意境,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似乎与作者一起在荷花池边散步赏花。这样,有效地诱发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
《山雨》一课,学生对文中的情景不熟悉,为了能让学生感受山雨的美妙,出示一幅合适的图画,配上班得瑞的大自然音乐,把学生带入山雨中,用心感悟文中的意境。
《月光曲》一课的教学,把贝多芬的《月光曲》音乐带进课堂,感受音乐的恬静,为理解文章做好铺垫。
像《黄山奇石》《我的弟弟“小萝卜头”》《赵州桥》《五彩池》《黄继光》《迷人的张家界》《狼牙山五壮士》《“诺曼底”号遇难记》《飞夺泸定桥》《桂林山水》《开国大典》《鸟的天堂》《长征》《黄继光》《观潮》等等,这些课文都有适合的视频资料,如果能使用好,对学生理解文章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多媒体网络使作文教学如虎添翼
小学生作文感到困难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不知道写什么,既不懂得观察生活,欠缺题材;二是不懂得怎样写,缺少写作方法。所以,作文教学的着力点在于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这也是作文教学中的两个难点。而把多媒体网络运用于作文教学,有助于难点的解决,因为多么为提网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感染力和吸引力,它通过形、声、色的传递,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诱发学生的情感活动,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是学生身临其境,迸发出其强烈的写作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情景中去,从而轻松愉快主动地完成写作任务。
四、多媒体技术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运用 语言的学习重视积累,设置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件,帮助学生学习。《成语擂台赛》《有关花的诗句》,让学生在游戏的活动中,积累不同类型的大量成语。(展示)
五、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利与弊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在语文教学中带来了用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好处,它让学生更加清晰的认识了语文这一门学科,让学生能够更为简单快速的了解自己所不懂的问题,给学生枯燥无味的语文课程带来了巨大的乐趣,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去了解语文,学习语文,成了语文教学的一个很好的助手。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虽然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好处,但是它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些不好的影响。如果学生过度的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那么它很容易使的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丧失主动性,会使的学生过分的去依赖于电脑,而不会自己去思考、理解问题;还使的学生在写字方面出现很不好的现象,学生首先要把字写好,如果经常运用信息技术而字写不好那也是很不好的。所以信息技术我们在运用时一定要合理,千万不要运用过度。
第五篇: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从一堂课的设计和实践谈多媒体教学在小语教学上的应用
2017.11.13 通过培训使我认识到,多媒体技术是指运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像、视频、动画和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与控制,能实现人机交互式操作的一种信息技术。它具有集成性,控制性和交互性的特征,体现了计算机技术和视听技术两者的优势。多媒体课件通过视听结合、声像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扩大学生视野,有效促进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和高效率,有利于学生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将课堂教学引入了一个新的境界。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显得不那么应付自如了。
多媒体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而没有高素质的教师,硬件再好也是虚设。教师要运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就离不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必须有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知识和新的能力。多媒体技术并非高深莫测,可望不可及。电脑是一个高度开放的机器,只要肯钻,入门并不难,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也是很简单,完全可能实现的。多媒体教学并非常规教学的全部,它只是常规教学手段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对于语文学科来讲,使用多媒体手段来化难为易、解释疑点很重要,它可以呈现精美画面(包括文字),播放悦耳音乐,提高学生欣赏美和享受美的能力,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情感,展示电脑的奇妙,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欲望。说到底,多媒体课件主要是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语境,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我尝试在课堂教学方面运用多媒体形式,用自己设计的课件配合课堂教学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以小学语文人教实验教材第九册《圆明园的毁灭》为例,我来谈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这节课我将其作为一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育课,为了更好的达到教育目的,制作了多幅内容各异的多媒体画面。首先用动画闪现出“圆”、“明”、“园”三个字,让学生解释这三个字的字意,然后老师引出课文导语:一座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它的名字就叫圆明园。接着配合优美舒缓的轻音乐,用不同画面方向飞出的字体介绍有关圆明园的资料„„上课之初,用这种方式引起学生的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然后,在讲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时,为了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它的布局结构,用多媒体播放圆明园的空中俯瞰图和平面展示图,学生就比较容易地理解它圆明园规模宏大的布局景观。讲授圆明园的建筑风格时,让学生熟读课文后概括出圆明园的中式建筑和西洋景观各具风采大而美的特点,然后我就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它的建筑美景: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风景名胜“平湖秋月”、“武陵春色”、诗人笔下的“蓬莱瑶台”以及异域风情的西洋建筑的画图,使学生在视觉上真切地感受到了圆明园被称之为举世闻名的“万园之园”真是名不虚传。接着画面设置问题:“想想,为什么说圆明园“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然后继续播放配乐课文关于圆明园珍贵的历史文物段落,多媒体课件上展示圆明园历代珍藏的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等代表,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我在圆明园教学设计的构想中,运用这些多媒体资料进行教学,相信每个孩子通过这些形象直观的图片,在心里都要再一次赞叹圆明园的雄伟。在观看过程里,好多的孩子神情激动。我很巧妙地把新授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相结合在同一个环节里,把学生从感悟带到理解,从课内带到课外。让学生在多媒体教学中理解,在拓展中提高,在交流中升华。
最后,在理解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时,我没有过多的进行讲解课文有关内容,而是让学生观看电影《火烧圆明园》片断,再让学生谈感受,然后把感受带到课文里读第五自然段,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愤慨和仇恨的情感,然后用《火烧圆明园》电影解说词里的一段话结束本课教学,更好的渗透了“爱我中华,勿忘国耻”的情感教育。
实践证明,做这堂多媒体语文课的时间和精力的付出自然大于普通备课,但是教学效果也明显好于其他讲授方法。多媒体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对教师来讲是业务的提高也是素质的提高,对学生来说更是享受一种高层次的教学,学生在听教师讲解的同时,也看得清楚明白。这样一堂语文课,最直接地体现了多媒体技术带来的大容量、多信息和高效率。总之,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势在必行,它直接的优点表现在:
1.形象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所表现的人和物,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凭课文介绍和教师的分析往往给学生是抽象的印象,运用多媒体技术,提供形象、生动的参照物,诱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激发学生兴趣,给予体验之乐,就能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得以培养,课虽尽而意无穷。
2.创设情境,拓宽学生的视野和见闻。
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因此往往对小语教材中课文的形象、意境感受肤浅。在这种情形之下,多媒体技术则能变抽象的语言文字为具体的视觉画面,丰富学生感知,拓宽生活见闻,实现“情境教学”,从而顺利地再现课文中的事物及人物,便于学生理解作品的意境、主旨。
3.引导想象,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多媒体技术引进小语课堂教学,对丰富学生表象,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理解文章意境,理解人物性格以及创作生动形象的场景有着重要的作用。
4.孕育情感,训练和培育学生的审美情感。
小语教材中有许多要求学生体会人物内心活动的片断。如何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确定鲜明的形象,关键在于如何缩小学生与教材的心理距离。教学时,单凭词句的分析是不够的。运用多媒体光声的有感模象,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得到血肉丰满、情感充沛、形神兼备的印象,以便准确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内心世界,发挥多媒体的独特功能,诱发学生的“乐学”情绪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