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胡格教学模式-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材料之二(2018)
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材料之二(2018)
胡格教学模式:高职课堂教学生态的重构
2017-04-11 20:10:16 职业技术教育2017年2期
高淑红
摘要当前高职教学中,“以教材、教师、教室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依然存在,教与学互动缺失,评价方式知行分离已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知名职业教育专家托马斯·胡格教授及其团队创立的“胡格教学模式”,对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设计与实施、师生关系、教学评价等五个基本元素进行重新组合和调整,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职教课堂教学生态。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胡格教学模式;教学生态
托马斯·胡格教授系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知名职业教育专家,其团队独创的“能力模型+课程大纲+方法大纲”三位一体的课程和教学模式被称为“胡格教学模式”[1]。2013年12月,巴登符腾堡州教育部州立教师进修学院与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山东职业学院、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省武进职业中心校等五所国家示范(骨干)职业院校开展合作,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中引进并实施胡格教学模式,探索实践适合中国国情的职业行动导向本土化教学模式。2014年6月又与北京市交通运输职业学院开展合作,启动“中德汽车维修机电一体化专业胡格教学模式教学项目”[2]。项目启动至今,已达成了阶段性改革成果,其要义就是依据我国职业院校实际,重构职业院校课堂教学生态。
所谓课堂教学生态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必然呈现的,包括诸多课堂教学环境在内的由课堂生命体和课堂教学环境所进行的多维互动形成的综合体[3]。胡格教学模式围绕教学目标,对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设计与实施、师生关系、教学评价五个基本元素进行重新组合和调整,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职教课堂教学生态。
一、现象扫描:高职课堂教学生态存在的问题
2006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 提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要为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教育类型的不同、教育目标的差异,落实到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有所不同,但纵观当前的高职院校课堂,其教学生态和普通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几乎一致。
(一)“三教”中心依然存在
在当前高职教学课堂,教室桌椅的摆放单一化,均以讲台为中心,呈“秧田式”,抑制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拉开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而教学形式几乎程式化,教师在课前精心备课,在课堂讲授备课笔记或者课件,课程结束考核备课笔记。同样,学生学习也几乎固化。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试默写笔记。“以教材、教师、教室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严重缺乏,更不用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二)教与学互动缺失
课堂生态并不和谐,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有效激发,上课玩手机、打瞌睡是課堂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严重制约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一是课堂教学依然以知识的传授为主,忽视学生整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引导;二是追求精英教学,忽视学生的差异,忽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不能根据个体学习需要主动地开展个性化的教学与辅导。
(三)评价方式知行分离
大面积、全校性的考试仍然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评价的常态。期末考试仅仅从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来考量,“一张考卷定成绩”,学生的心理品质、个人素质和职业素养与课程实施严重分离,“重分数、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素养”的单一评价方式依然存在。
二、全新视角:胡格模式重构课堂教学生态
胡格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对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设计与实施、师生关系、教学评价五个基本元素进行重新调整和改进,实现了对传统课堂教学的超越。
(一)“行动型”教学理念确立
胡格教学模式的首要任务是转变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做到以学生为焦点,以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提升为目标。通过系统的循序渐进的培训,受训 教师获得了当前最新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在学习德国“原汁原味”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基础上,具备实施胡格教学模式的方法和技能。明确胡格教学模式的要义在于正确处理好三大关系。一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在胡格教学模式中,理论与实践被作为一个整体来传授,因此传统的“传授型告知式”教学已不适应当前高职教学的实际,而要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通过构建情境,开展协作和会话,达到意义建构的目的。二是专业能力与非专业能力的关系。胡格教学模式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意识、守时、遵纪习惯、责任意识等非专业能力,而这些却是目前专业教学中常常被忽视的内容。三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这是所有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对关系。胡格教学模式强调应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其未来所从事的职业而进行职业教育教学活动。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教学的中心,教师则成为平等中的首席”[4]。
(二)“递进式项目化”教学内容整合
胡格认为,“从学生现在的起点出发,对接现在企业对学校的要求,这是现代课堂的教学任务。”胡格模式强调以项目为载体,通过项目创设教学情境,通过项目驱动课堂教学过程。胡格教学模式打破学科体系,以项目为导向展开知识,从一个工件制作所需用到的知识、技能拓展到整个机械加工流程,这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还有利于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做中悟”。据此,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形成如下课程改革思路:一是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建立大项目教学体系;二是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以典型零件加工为载体,构建以“做”为起点的融理论与实践学习为一体的课程体系;三是注重教学设计,全方位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把学生综合素质训练放在教学首位。为此,构建了“递进式项目化”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所谓递进,就是按照难易程度,分解教学内容,实现学生能力的跃升。所谓项目,就是课程完全按照设计和制作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实物”来进行教学。第一学年为机械制造基础能力培养,项目载体为小型冲压机的设计与制作,完成基础知识及基础训练;第二学年是工艺实施专项能力培养,项目载体为搬运机器人设计与制作,完成自动控制知识学习及实施数控编程及加工,拓展工艺知识学习;第三学年是创新创业综合能力培养,项目载体为小型机器设计与制造,完成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与此同时,把学生社团类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贯穿于整个三年的学习,作为专业和非专业能力提升的重要补充。
(三)“三明治式”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三明治式”的教学设计思路。所谓“三明治式”,就是以学习心理学为基础,通过不同教学方法的有机组合,把个体学习、合作学习、集体学习融为一体,形成一个系统。从学年的教学规划,到每个月的教学计划,再到每周教学安排,和每一堂课的教学实施流程,都要进行预先细致设计。
行动导向的学习方法。单元教学设计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个阶段的要求,在每个阶段都要进行能力分解,做到“三个明确”:明确阶段学习的社会(个人)能力、方法(学习)能力和专业能力的目标;明确学习情境;明确学习方法。
学习阶段与学习方法的匹配。在课堂教学中,要把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任务解析、个体独立学习、小组协作学习、教师指导、展示讲解、学习评价要综合运用,并达到自然转换。例如,个体学习阶段的“阅读”,合作工作阶段的“小组拼图”,集体学习阶段的“讲解、讨论”等都是一个自然转换的过程,这不仅符合职业教育专业学习特点,又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四)“合作型”师生关系营造
师生关系是教学生态中最重要也是最能体现教育类型的要素。在胡格教学模式推进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曾经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应。教师的不适应主要体现在:教师对教学理念的认同,对课程改革的理解,教师工作量的增加,教师的双师素质等都是推进过程中的阻力。学生的不适应主要体现在:学生一开始对新的模式难以适应,以前形成的“等、靠、要、怕”思想一时难以改变。“等”就是习惯于坐在教室等待老师的到来,预习成为中小学时期遥远的回忆;“靠”就是完全依靠教师的指令,一旦放手让学生自学或者参与到小组学习中,就变得不知所措;“要”就是要现成答案和标准答案,缺乏质疑和创新精神;“怕”就是怕到车间进行技能训练,始终处于一种被迫无奈的状态。
胡格认为,“与学生相比,更难改变的是教师自己”。胡格教学模式的推进,不仅是一次课程改革,更是一场思想上的“革命”。一是理念的更新。学生中心、行动导向、建构主义思想等不仅要理解,更要落实到课程体系的整合、教学设计 和教学实施的全过程。二是提升设计策划能力。针对教学中和学生出现的种种问题,项目团队教师在集体备课时展开讨论,互相启发,形成解决方案。三是切实改进教学组织方式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把培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真正用到教学之中,把以“教”为中心转变到以“学”为中心上来,构建“合作型”的师生关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教师成为“导演”,学生则由“观众”变为“演员”,项目则是课堂驱动的“剧本”。
(五)“可视化”教學评价体系构建
胡格教学模式打破了过去“先学后做”的习惯,采取了高效的“边做边学”或“先做后学”的方式。课程评价也要随之改变。教学的最终标准是学习效果,学生能主动参与并提高能力是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胡格教学模式的评价注重三个方面:一是明确非专业能力的重要性。二是教师成为学习的组织者,能够关注每一个学生。三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个体。因此,胡格教学模式建立了统一的“可视化”的能力评估系统。
一是时间上的过程考核和终结性考核。过程考核的内容包括典型方案和实物;考核方式包括自评、互评、教师评定。载体是《教学实施过程记录表》,学生要评价自己的学习状态,还要回答“课堂学习效果好在哪里,为什么?课堂学习效果不理想在哪里,为什么?”等问题。
二是内容上的专业能力和非专用能力考核。载体是《实作成绩单》,分为职业素养和零件加工两部分。职业素养包括纪律、作业(质量单、随堂作业、质量分析单)、工具、现场5S等项目;零件加工包括单件零件加工和装配外观,以单件零件加工为主。每个项目都根据重要程度设计了分值,评分标准,检测手段,检测结果,最终得分。非专业能力考核内容包括沟通、团队、独立自主、责任等能力;考核方式:笔试、面试,教师分析评定。
三是“可视化”。所有考核以终结性考核为主,过程性考核为辅。教师为主,学生自评为辅。《学生自评表》和《教师综合评价表》,内容丰富且设计非常有趣,全程公开,既可看见自己的评价,也可查阅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通过“可视化”的评价,不仅有利于学生反思能力的提高,也会提升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5]。
三、长效机制:课堂教学生态重构的保障
(一)“顶天”与“立地”的关系
“顶天”是理念先行,这些理念符合当前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潮流,也与国家的政策相符,这是改革能否高起点的关键。“立地”则是依据生源实际,这是职业院校管理者青睐胡格教学模式的主要原因。胡格教授非常强调学生的“基础”,要依此为起点,对接企业要求,这是现代职业院校课堂的任务,其实也是课程改革的逻辑起点,也是改革能够成功的关键。
(二)行政推动与政策拉动的关系
行政推动就是领导重视,理顺管理体制,组建以院长挂帅、教学副院长直接负责,由教务处、学生处等职能部门配合、二级学院实施的工作机构,依此协调推动各项工作。政策拉动就是制定配套政策,以制度引导行动,才能构建长效机制。与传统教学不同,参与课程改革的教师,在教学设计及教学材料的准备上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更长的时间。比如每次教学,教师都要准备大量的资料,都要认真填写《教学实施过程记录表》等。教师的付出,都应该在分配制度和评先评优方面予以倾斜,否则改革将半途而废,难以为继。
(三)软件与硬件的关系
硬件指的是教学资源保障,这是课堂教学生态重构的重要保证。按照胡格教学模式的要求配备相应的理实一体的专业教室,并配备必要的教学辅助用具。软件指的是教学管理制度的配套,如与胡格教学模式匹配的班级人数的控制、教学管理制度修订等。例如,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实训与理论课6:4的比例,采用4节课连上、全天实训方式等,这些都对改革的顺利推进和提高教学效果有非常大的帮助。
(四)试验班与对照班的关系
有条件的院校,在组建胡格教学改革试验班的同时,遴选对比班,试验班实行教改,对比班采用传统教学。试验班和对比班在人数、学习基础、男女比例等方面尽量一致,在改革的各个阶段进行测量,获得相关数据,以利于将来对胡格教学模式的推广,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
(五)教师个体与教学团队的关系
“当前职教课改校本实施中的最大问题是师资问题。课程改革,没有教师的参与,是不可能成功的!”[6] 在胡格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要组建“结构化” 的教学团队,打造学习型组织。既要发挥每一位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更要在教学团队中发挥集体的作用,一起备课,一起研讨,共同对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互相讨论交流,及时改进教学方法,互相取长补短。
课堂教学生态的重构,必然要形成改革预设的生态性课堂。可以从三个维度考察是否达成了生态性课堂的要求:一是课堂教学是否以学生为本。项目实施以来,胡格教学模式试验班的学习秩序与学习氛围进一步浓厚,上课出勤率高,无人玩手机、打瞌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学生课后能主动完成作业和任务,自学能力有所提升。二是课堂中是否高扬生命价值,全面关注学生的成长。通过改革,学生对自身技能的自信心、自我认同感有了明显提升,在学习过程中,自身批判意识、问题意识、团队意识明显提升。三是在教学理念、课程和教学实施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是否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有所超越。胡格教学模式通过第一阶段的实施和对比,改革的成效已经初步显现,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提升,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能独立有效地完成完整的工作任务,同时养成了安全、规范、质量控制等良好的职业习惯。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学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更为融洽和谐。
第二篇: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目录
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法规及业务知识学习目录
1、黄泥河中学教师学习制度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试题
8、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实施纲要
9、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0、富源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常规管理的实施
意见
11、黄泥河中学教材、教辅征订情况
12、黄泥河中学各科课程标准
第三篇: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刘亚
纵观现在,社会、学校、家长对教师要求极高,对学生的期望值高。而反观学生却无所谓,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做教师?这是我们经常谈论的话题。有时我们自己都觉得茫然,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去教学生。我们做教师的都要为学生服务。那么怎样服务于学生呢?我觉得教师要摆正位置为学生服务,应该以平等的人格对待学生。要学生来评价。教师还要提高教学技能。要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投桃报李,我们有好的心态,学生就会心存感激。当学生学会感激之后,才会更好的回报教师,才会更好地去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的心不应是真理的仓库。我竭力要防止的最大恶习就是冷漠,缺乏热情。儿时的内心冷若冰霜,来日必成凡夫俗子。”教师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眼看原来天真活泼的、对世上万物充满热情的生命,在学校“教育”的塑造中变成只对“知识”怀有“单纯”的好奇心的“机械人”。是的,如不改变这种重智轻情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教师纵使口吐莲花,也未必能使学生“顽石点头”,教师要想在学生冷漠的心田中激起情感的连漪,必须着力培养“多情善感”的学生。代的学生越来越懂事,他们不再以为老师是权威,他们以逐渐有自己的观点。
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很平常地延续着自己的工作之路。徒有可嘉精神,这多么可悲,其实“蜡炬成灰泪始干”并不应该成为我们教师职业精神的写照。我们应该追求的职业精神是,发展学生,也发展自己;照亮学生,也要照亮自己。在工作中,我们要学会做“减法”,要减掉积压在我们身上的重压;我们要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负责,要学会团结协作。教师毕竟是不同于其他职业的。教师要有理性,必须把学生当“人”看待,这是我们的工作与其他工作最大的区别;教师要有理性,必须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道德情境,让学生在想象性的情感体验中,经历动机的冲突,情感的激荡,认识的升华。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要在平静的水面击打出浪花,只轻轻拍击一下是不行的,而应把手插入水中,用力推动,且越是持续推动,则后浪推前浪,水势汹涌。老师要在学生心头引起持久汹涌的感情“巨浪”,只轻轻“搅动”一下也是不行的。苏联教
育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必须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才能发挥高度有效的功能。因此,教师要善于晚起和诱发学生对道德现象的情感体验。我们要逐步培养学生善感的心灵,在学生真正地感动,以自觉的行动克服不良的行为。
优秀学生是相似的,“差生”却各有各的“差法”。那些好学生,你不用对他们吆五喝六,他们总是乖乖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当你面对那一个个千差万别生龙活虎的差学生,他们一旦出了点小问题,我们总习惯先对他们进行批评、写检查、惩罚……然后再对其讲道理,进行所谓的原则性的指导。其实处罚和枯燥的说理不能触及后进生的灵魂,反而拉大了老师与后进生之间的距离。所以我们要更多的关注这些后进生,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掩卷沉思,我终于明白:作为一名教师,我工作是因为我热爱这事业,我教书是为在事业追求中找到自我的价值。工作时间越长,我越应该理解幸福的含义。
第四篇: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课程改革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向我们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作为一名教师,能否在课程改革中与时俱进,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全新的学生观、教师观、质量观、评价观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观念不转变,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势必会成为实施新课程的落伍者只有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自觉更新观念,积极主动的投身于教育创新的研究与实践,才能走在课程改革的前列。
通过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我认为,做一名现代化不落伍的老师,应当积极适应素质教育要求下的角色转换,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同时,不断的充实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终身学习,不断进步,这是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也是为人教师的重要内容.
以前我的认识就是“春蚕到死丝方尽”,教师的工作的确需要奉献。通过这学期学习后,我又认为新课程中有爱心,有创意,能够扩展教学资源,对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具有更大的影响。如关于真才实学的老师。也许“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得有一桶水”的说法已经有些过时,但若将自己拥有的那桶水变成不断更新的“活水”,又有何不可?同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越来越广
没有天伦之乐,老人卧病在床,却不能侍奉左右;活泼可爱的孩子没人带,只能反锁在家。教师是凡人,不是笼罩在崇高光环中的圣人,教师不应是站在讲台上拖垮早已患病的疲惫身躯,而是充当学生含泪学习的崇高榜样;教师也不应无情地把正发高烧的子女留给年迈的父母,自己却被颂扬为舍小家、顾大家的优秀典型。依靠透支健康来获得事业上的成功,无疑是杀鸡取卵。
总之,通过这次理论学习,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做一名让领导放心、学生满意、家长信任的好教师就是要以热爱事业为核心,把热爱学生视为灵魂,在构建师生和谐关系的基础上不断进取。
第五篇: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教委组织的暑期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在认真听取了郑杰老师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后,感觉受益匪浅。纵观现在,社会、学校、家长对教师要求极高,对学生的期望值高。而反观学生却无所谓,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做教师?这是我们经常谈论的话题。有时我们自己都觉得茫然,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去教学生。读了这本书,里面的很多内容让我沉浸其中,感慨颇多。如在《一名称职的服务者》中,就是说我们做教师的都要为学生服务。那么怎样服务于学生呢?我觉得教师要摆正位置为学生服务,应该以平等的人格对待学生。要学生来评价。教师还要提高教学技能。要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投桃报李,我们有好的心态,学生就会心存感激。当学生学会感激之后,才会更好的回报教师,才会更好地去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的心不应是真理的仓库。我竭力要防止的最大恶习就是冷漠,缺乏热情。儿时的内心冷若冰霜,来日必成凡夫俗子。”教师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眼看原来天真活泼的、对世上万物充满热情的生命,在学校“教育”的塑造中变成只对“知识”怀有“单纯”的好奇心的“机械人”。是的,如不改变这种重智轻情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教师纵使口吐莲花,也未必能使学生“顽石点头”,教师要想在学生冷漠的心田中激起情感的连漪,必须着力培养“多情善感”的学生。代的学生越来越懂事,他们不再以为老师是权威,他们以逐渐有自己的观点。
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很平常地延续着自己的工作之路。徒有可嘉精神,这多么可悲,其实“蜡炬成灰泪始干”并不应该成为我们教师职业精神的写照。我们应该追求的职业精神是,发展学生,也发展自己;照亮学生,也要照亮自己。在工作中,我们要学会做“减法”,要减掉积压在我们身上的重压;我们要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负责,要学会团结协作。教师毕竟是不同于其他职业的。教师要有理性,必须把学生当“人”看待,这是我们的工作与其他工作最大的区别;教师要有理性,必须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道德情境,让学生在想象性的情感体验中,经历动机的冲突,情感的激荡,认识的升华。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要在平静的水面击打出浪花,只轻轻拍击一下是不行的,而应把手插入水中,用力推动,且越是持续推动,则后浪推前浪,水势汹涌。老师要在学生心头引起持久汹涌的感情“巨浪”,只轻轻“搅动”一下也是不行的。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必须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才能发挥高度有效的功能。因此,教师要善于晚起和诱发学生对道德现象的情感体验。我们要逐步培养学生善感的心灵,在学生真正地感动,以自觉的行动克服不良的行为。
优秀学生是相似的,“差生”却各有各的“差法”。那些好学生,你不用对他们吆五喝六,他们总是乖乖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当你面对那一个个千差万别生龙活虎的差学生,他们一旦出了点小问题,我们总习惯先对他们进行批评、写检查、惩罚……然后再对其讲道理,进行所谓的原则性的指导。其实处罚和枯燥的说理不能触及后进生的灵魂,反而拉大了老师与后进生之间的距离。而在《永不言弃》这篇文章中,作者告诉我们每个老师:“那些特别的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起来非常亲切,他的每条建议都与我们息息相关。不是讲一些生硬的大道理,而是从教师的身边出发,由一些常见的现象、普遍的观点及颇具争议的问题入手,独具观点,总能道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教师都有着指导和借鉴作用。有的文章为我解了惑:如在《要学会做减法》中我学会了如何解压,获得真正的解放;而有些文章则使我对平时教学中的点滴感悟有了更系统深刻的认识:如《学会赞美》、《关怀身边的每一个普通人》、《学会倾听》、《找到孩
子最佳的学习方式》等。特别是找到了学校新推出的管理举措的影子:如《重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以及学校近年来对教师满意度调查的重视与《提升满意度》一文中的观点不谋而合,还有注重班队合作和规范教学管理制度等理念措施都可以在书中找到。
郑校长的文字让人启迪,他说出了许多人想说又没有说出的话,说出了许多人感觉到了却没有想到的话,更说出了许多人压抑在心头却一直得不到发泄的话。总之,这些话说到了教师们的痒处、痛处、伤心处,把人一下子照亮。于是,边读边怡然自得,边读边拍案击节,边读边痛苦万状。
掩卷沉思,我终于明白:作为一名教师,我工作是因为我热爱这事业,我教书是为在事业追求中找到自我的价值。工作时间越长,我越应该理解幸福的含义。《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本书像一面镜子,真诚的表述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这本书充满了精气神,使它充满了善意,充满了真诚,充满了生命的灵气。值得我们细细地去品味,领悟它精髓所在,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