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学日记

时间:2019-05-12 17:34: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科学教学日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科学教学日记》。

第一篇:科学教学日记

教学日记

2014年3月12日 星期三 晴 《一天的食物》是小学科学四下《食物》单元的起始课,主要由“记录一天的食物”与“给食物分类”两个主要活动构成。

作为一个单元的起始课,该如何把握教学内容和确定教学目标。本节课包括“记录一天的食物”与“给食物分类”这两个活动,这两个活动之间有相辅相成,前者为后者做准备,后者对前者进行整理。从教学内容来看,本节课需要学生了解一天的食物,并对我们的食物进行分类。在确定教材中我把分类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和促使学生发展的切入点。

分类是学生在关注食物中自然而然采用的方法,而本堂课也确实是学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接触分类,因此分类的要求不必要太高,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发现分类的问题所在,充分利用生活经验对我们的食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在本堂课的学习中,学生遇到困难有二:一是如何比较完整的记录一天的食物;二是如何对记录的内容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提出分类的问题;对于前一个问题,我稍做引导即可解决,我是要求学生根据三餐来记录,按每一个食物的名称来记录等。由于食物的数量很多,如何交流和描述,如何进行整理,并且整理的内容可为下个阶段的学习利用,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确定教学策略。我在执教过程中,借助小卡片要求每个组的学生把食物名称记录在小卡片上,并利用小卡片进行摆放、粘贴、汇报,这样的方式改变了本堂课原本谈话、交流的主要形式,让学生能动起来,并且随着学生思维的发展,小卡片灵活机动的优势让学生感到有趣和有效。

二是学生分类中遇到的困难。课前估计学生分类的标准和名称更多来源于生活中对食物的分类,学生分类中存在以下几下问题:分类标准不统一;分类后的子项不是并列关系;分类后的子项有重叠现象。鉴于这样的情况,我在教学中采用三个层面的活动,逐层指导加深:

第一次分类: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分;通过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第一次分类的交流中感受到自己的分类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次分类:统一标准的分类;师生共同确定分类标准体系。让学生明确标准的层次性。

第三次分类:让学生按照统一的标准利用食物卡片粘贴汇报。展示汇报。

在本堂课中,小卡片是一项较好的教学策略,它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有助于达成“引导学生关注自己一天所吃的食物。”这一目标。它制作简便,价格便宜,操作方便,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并把几个重点探究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教学效率。

改进措施:

1.记录一天的食物时,把原来的记录纸是分散的,汇报时不能很好的反映一天的食物,用双面胶粘起来,这样汇报时就可以较方便也完整了。

2.在让学生讨论对食物进行分类前,可以先让学生观看一段超市里是怎样布置食物的,顾客是怎样通过超市里的提示进行购物的。

3.在第一组起来汇报后,原来设计是让其他组根据他们自己的食物进行再次分类,这样由于食物的五花八门,再加上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分类,对食物的认识也比较肤浅,很难对照提出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设想把第一组的食物作为再次分类的原材料,这样通过移动小卡片更便于讨论交流不同的分类方法,也能节省很多时间。

马晓娟

教学日记 2014年4月22日 星期二 晴

《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是我上的五年级上册的一堂科学课。在这一节课当中我不但修改了本课的教学结构,而且不断提升了自己对科学课教学的新理念。回顾前后教学,成功之处主要有这样几点:

1.着眼细节,体验“新课标”,给科学探究“把把脉我一开始设计这节课时,在教学设计理念中虽然也注重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得液体变化也会影响物体的沉或浮,可是在整个教学环节安排时,我仅落脚在注重知识层面的环环紧扣和思维逻辑的严密性上。我对在教学环节中的探讨“另一杯是否是盐水”的教学设计,进行了科学理念性的改变。我原来的设计只是让个别学生说说“就过去了”,后来我发觉“这一步”应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探究证明的方法。因为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科学思维的周密性。没料到这一小小的设计“变化”,让学生经过讨论,他们设计出许多我原先意想不到的很多种能巧妙地能证明出是否是盐水的方法,比如把这杯水放到太阳下去晒;再溶解一杯盐水,将马铃薯放入,看能否浮起来;“品尝”一下,用酒精灯烧剩下物质等等。这时我抓住契机让学生对这些方法进行甄别,哪些方法“不科学”,为什么? “这一节课”我要求每组学生不但要设计“实验”,而且要求确定实验时各位学生的具体分工,实验做完后该怎样做?在汇报时,我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上讲台边讲实验方法边根据组内分工演示,要求台下的学生对他们的实验过程要细心地观察和思考,并要求实验完了之后对他们不合理的地方自己提出“建议”。没料到这一课堂设计理念的改变,不但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品位,又较好的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的习惯和态度,而且还能让台下面的学生清楚明白实验的具体过程。2.深入领会教材的内涵是探究教学的必备条件。虽然我们不能将科学教材当作圣经一样去教学,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必须理解编者“这样”设计的意图。如果这个意图你认为不合理,你就可以创新改革。为什么编者在教材编排中还要学生自制一杯盐水,让马铃薯浮起来,这似乎是多余之举?后来经过“试教”,我明白编者安排这一步是让学生明白马铃薯只有在浓盐水中才能浮起来,经过实验还得出的“马铃署在盐水中会浮起来”的结论还不是很正确。在后来的教学中我较好地体现 了编者的意图。在得出液体越重,浮力越大结论后,教材安排一个糖水、清水和油三层面的实验装置,不同的物体悬浮在不同的液面上,从而说明液体轻重不同,浮力也不同。

3、教学设计要尽可能“制造”学生认知矛盾

在讲到液体的轻重浮力大小时,原来我提出先取相同的盐水和清水,要用量筒量,再用天平秤称。后来,我先让学生猜一猜,清水重还是盐水重,学生都说盐水重,然后我拿出天平秤让一学生上来称,结果是清水重(因清水多)。这样与学生原来的猜测发生了矛盾,引起了学生的认真观察和思考,学生马上发现清水与盐水不一样多这一情况。于是学生们提出了清水与盐水应一样多时才能科学地比较。这时我再让一学生上来,叫他取盐水与清水一样多,他利索地使两杯水并排等平,便走下台去。自然这种方法产生的误差较大,如何能比较精确的量得一样多,我在启发学生的时候出示了量筒,这样水到渠成。当讲到油、清水、糖水哪种液体浮力大时,学生们的猜测是油浮力最大。我在“猜测”的基础上,我将不同的物体逐一放入烧杯中,结果油的浮力最小,这与学生的原认知发生了冲突,这更引起他们的思考,为什么看起来成粘稠状的油浮力会最小,他们马上会联想到液体轻重影响浮力大小这一概念,得出油最轻,所以浮力最小。

马晓娟

教学日记

2014年5月26日 星期一 晴

《日食和月食》这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培养学生运用实验的方法认识食物的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培养探索宇宙的兴趣,难点是日食和月食现象的成因。月食和日食的形成,关键是上一节课是否真正了解了月相的形成过程,了解了月球的公转轨道。

我在上课时通过“三球仪”的演示与月相变化演示仪的演示,学生对月相的圆缺变化了解比较清晰,而且能将月球公转轨道形成了一定的空间想像,所以当学生提到月食和日食是怎样形成的时,学生的反映很快,有人愿意上讲台利用三球仪说明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操作正确,学生也能理解,这样,月球、地球、太阳三者在发生月食日食时的位置也就比较清楚,最后,通过学生操作实验:“日食、月食发生时三球位置的摆放”。学生学得很开心,又掌握了知识,使难点化为乌有。

但如何理解“月相与月食的不同,月食日食为什么只有在农历的十五和初一前后才有可能发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糊涂弄不清。月相变化是月球自身在公转过程中被太阳照亮的部分让我们看见了多少的变化过程,而月食是月球在公转的过程中,钻进了地球的影子里失去了太阳的发射光造成的;月相变化是指农历一个月里的圆缺变化,月食只在农历十五左右发生。这些问题的关键也就是理解为什么月食只有在农历十五左右才可能发生。为了让学生能尽可能多地理解这个原因,建议:在讨论“月食发生在农历十五左右,日食发生在农历初一前后”这个知识时,请学生拿着月相变化演示仪,进行月球的公转演示,教师应在一边做解说员,并根据情况提出问题,定格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马晓娟

教学日记

2014年6月3日 星期二 雨 《在星空中一》这一课是教科版六下科学宇宙单元的第六课时的内容,本课学习的重要目标是通过建立北斗七星的模型让学生客观真实地去认识和了解星座建立正确的有关星座的概念。通过本课教学我有一些自己的体会和想法。

浩瀚的星空对学生来说是那么的神秘和好奇学生对学习星空知识充满了期待现代化的生活条件和自然环境却使学生越来越远离满天的繁星学生缺乏学习本课的生活经验天文知识和空间想象能力也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

通过教学对本课的教学有了较为准确的定位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教材的编排的处理。

在本课的教科书中首先安排了了解星座这一内容介绍了星座的由来还出示全天春夏星图第二部分是建一个“星座”模型第三部分认识星座根据大熊星座中的北斗七星寻找北极星最后组织学生夜间观星。

在试教过程中我曾根据教科书的安排来组织教学但经过前两个班的教学发现这样的安排并不是非常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刚开始学生可能感到星座非常有趣但这份兴趣并没有很好的得到保持。

于是在教学中,我对教科书的环节作了一些改动从学生熟悉的北斗七星入手通过建立北斗七星的模型树立正确的星座观最后再到寻找北极星认识星座。这样由点及面的安排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有利于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2.对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

如何通过学生的“建模”过程帮助学生从平面的“星座”一步步走向“立体”的星座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星座的远近,和我们视觉上形成的平面的构图之间的关系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所没有的,更是学生理解最困难的地方,需要教师想办法突破的。

学生对星空、星座的了解是十分有限的,对组成星座的各个星球之间的关系的了解更少,学生一般也不会去关注和思考星座中各个星球之间的立体关系。

3.对建立一个“星座”模型的改进。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建立模型树立正确的星座的概念,教科书设计让学生按要求去作纸模打孔挂线吊小球。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这个环节需要非常多的时间,这样就会减少学生对模型的观察与思考的时间。在教学时我简化了制作环节。

另外学生对北斗七星在星空中的排列,一般只是停留在平面上,要一下子让学生凭空“建模”建立起立体的概念非常难,学生对为什么这样“建模”没有清晰的理解。为什么这颗星要放得远一些,为什么这颗星要放得高一些,道理在哪里,学生一知半解。

我把学生“建模”的过程,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的内在逻辑,进行分解。从认知“星星”的远近和我们视觉上形成的平面构图的关系开始,先从立体走向平面,再从平面理解立体,从而理解北斗七星的立体构成,学生的理解便水到渠成。这样更有利于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对模型进行观察与思考。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 圭塘学校 刘淑华

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现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反思谈一下。

一、鼓励学生敢问。

我认为教师首先应从教育观念上更新,采取更适合学生发挥主体性的教学模式,虽然《科学》这门课对于学生来说有的内容学生易懂也爱学 ,可有的离他们很远他们不懂就不爱学.这就要我们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宽松气氛,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的真情实感。使学生感到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一起探索,研究。若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或问题提不到要害处,教师要先给予积极鼓励,赞扬他敢于提问的勇气,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启发,让他们带着成就感体面地坐下。

其次,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解放思想,放下包袱,鼓励学生敢问,爱问。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会质疑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爱迪生 “我能孵出小鸡来吗”、牛顿“苹果为什么往地上掉”等具体事例,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善于思索探究的思维品质,使学生懂得“疑而能问,已知知识大半”、“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的道理。还要告诉学生,课堂提问不是老师的专利或某些学生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提问,也只有在大家互相质疑的过程中,自己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二、引导学生会问。

学生不会提问,是因为他们不知从哪入手,不知提什么样的问题。起始阶段,教师应注意通过示范提问,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法可循。当然,在示范提问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注意启发引导,让学生尝试提问,由易到难逐步上升。

1、从课题上质疑

教材中许多课文的课题都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探究和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如我在教学《我的大树》这课时,经课前准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针对校园内几棵大树设计了一个观察活动的体验学习过程。学生站在大树前,我看到了什么?学生以树基观察到树冠,交流信息从几条到几十条。以不同的部位,不同的季节大树的生长状态都是不同的,新叶为什么是带有黄色(新绿)树木有没有生长的敌人?树枝为什么越长越粗?有学生提及树也有呼吸,树是从哪里吸收水份的?吸到的水分又到哪里去了?„„观察使学生获得了联想又产生了疑问,其实正是疑问使学生获得了知识。直观大树,学生有了树干围圆的长度概念,继而产生了对直径的要求。大概是让学生的实际观察升华为理性的知识。树叶不同颜色、形状大小富有吸引力,学生比较全面知道一张完整的树叶构成是由几个部分组成。并在课外观察小卡片上记录,起到拓展知识的目的。

学生带着问题产生好奇,走进文本。

2、从课题的重点,难点处质疑

对课题重点、难点的质疑,既有利于学生深入探究本课主题,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一课题进行教学。

3、从矛盾之处质疑

有些课文中有看似矛盾之处,那正是编者匠心独具所在。从而悟出道理,提高认识。

4、探究小组之间的合作是否有效

有关小组活动的设计,在分工明确、目的确定的基础上,首先考虑学生思维的深度,再考虑活动的频率,绝不能高形式而丢掉本质内涵。

古人曾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变首先就是反思,只有在不断反思过程中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作为科学老师,应时刻把自己放在学生的角度,从全新的视觉来看待每一节课,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好的体验,探究的过程,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篇:科学的日记

关于科学的日记1

一天,我们玩滑板的时候,我怎么去练也不会滑,在旁边的奶奶说:“玩滑板一定要掌握好平衡力,身体平衡了才能滑起来,就不会滑倒”。我说:“奶奶,保持身体的平衡,是不是身体无论怎样摇晃,身体的重心不能摇晃”。奶奶说:“是”。

就这样,听了奶奶的话,在奶奶的指导下,我终于学会了滑板。

奶奶的话果然是对的,这是有科学道理的。

其实,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例如:人能在水中游,船儿能在水上飘荡,苹果也可以在水面上飘浮,这一切是因为水有浮力,科学道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与我们息息相关,需要我们去认真观察,思考。

在我们身边还有这么多的科学啊!

关于科学的日记2

今天中午在多媒体教室有一场精彩的魔术表演。魔术师专门到劲松小学来表演,我很感兴趣。可惜因为我们班在为六一节进行唱歌排练,所以我迟到了一会儿,好在赶上了最后一个。

只见魔术师伯伯在一个架子上放上了一顶空帽子,再蒙上一块黑布,然后他拿起黑布,突然就从布里掉下来一个“鸡蛋”乒乓球。原来空空如也的帽子和黑布在神奇的魔术师的“点化”下诞生了“奇迹”。

我们都瞪大了双眼,感到很好奇和不可思议,于是魔术师伯伯开始揭开这“无中生有”的秘密。原来乒乓球通过一根很细很细的线连在黑布上,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变魔术前展示黑布的时候,乒乓球藏在魔术师手里,但是魔术师手法很巧妙,让大家看不见他手中原来已经藏着秘密了。

魔术其实都是假的,但是每个魔术里面都蕴藏着巨大的科学奥妙啊。

关于科学的日记3

魔术也讲科学,让我们来见识下吧!

我们劲松小学的小记者聚集在多媒体教室听何老师讲科学魔术。何老师变了许多的魔术,有来去无踪影、听话的鸡蛋、剪不断的绳子里面隐藏着好多科学知识呢。

我看得最仔细的就是升降由你定。何老师拿出一个装满了水的大瓶子,里面还有个棕色小瓶。他拿着大瓶子,说:“我要让小瓶下去。”小瓶果然就往下沉。何老师又风趣地说:“你下来干嘛呀,快给我上去。”说完,小瓶听话地升到了大瓶顶部,可真神奇呀!

何老师告诉我们这个魔术的原理就是:压力与浮力的关系。小瓶子内只装了三分之一的水,所以会浮在大瓶顶部。只要轻轻捏下大瓶子,那么压力增大,留着空气的小瓶子浮力减小,就会慢慢往下沉。松开手,又会浮起来。

科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这些简简单单地小道具,做出这么有趣的小魔术,太神奇了。

关于科学的日记4

星期五上午,我们去了宁波的科学探索中心。天仿佛格外的蓝,云仿佛格外的软,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坐上了大巴车。

一下车,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座凹凸不平的房子,就像几座四分五列的小房子拼在一起,形成一座“大房子”。同学们都迫不及待想进去呢!

等了好一会儿,门终于开了。早已等不及的我们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快地冲了进去,四周全是搞不懂的科学仪器,看得我眼花缭乱。

最令我好奇的是台风体验馆。四周一片漆黑,只有屏幕是亮的。沙滩边已经涨潮了,一阵台风吹来,就好像在给沙滩妈妈吹头发,带来一片凉爽。有几个调皮的小朋友还跑到出风口去接一阵阵迎面而来的`台风。

短暂的两个小时像滑滑梯一样,过得飞过,很快到了集合的时间,大家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可是我的心还停留在了宁波科学探索中心。

关于科学的日记5

今天,妈妈正在缝十字绣,一不小心针掉地下了,妈妈焦急地说:“郑汶露快帮我找针。”我说:“可以,不过要给我一元钱。”妈妈摸出了一元钱给我,我飞快的向我家附近的小卖部跑去,买了一个磁铁蹲在地上东摸摸,西探探,很快针就被吸了上来,可我很快又有了疑问,我问妈妈磁铁为什么能吸针呢?妈妈说:“那是因为磁铁内部的电排列非常整齐,方向一致,使磁性加强。磁铁的吸铁过程就是对铁磁化过程,磁化了不同极性之间产生吸引力,铁就牢牢地与磁铁吸在一起了。”妈妈流利地回答道,我想妈妈知道的可真多,我也一定多用心去发现身边更多的知识,好给妈妈讲。

关于科学的日记6

上一周,我想吃可乐鸡翅,妈妈就去菜市场买了可乐和鸡翅。

回到家里,我看到妈妈买的可乐有点馋,就在边上磨磨蹭蹭的,妈妈看见了,笑着说:“傻丫头,想喝就打开来喝呗!那么多可乐,烧不完的。”

我听了,连忙去拧可乐瓶盖。可是,我使劲用手拧,使劲用牙咬,瓶盖就是不动。

妈妈说:“可能你的手太湿了,擦干手试试看。”于是,我把手擦干,又试了一次,可还是不行。

妈妈又让我包上抹布试试,我试了试,瓶盖拧开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我去翻书,找呀找,终于找到答案了。原来,我的手太湿了,再去拧瓶盖,摩擦力也变小了。包上抹布,摩擦力变大,瓶盖就很好拧开了。也就是说,摩擦力越大,瓶盖就越好打开,所以饮料瓶盖上都会有条纹。

看来,身边的科学还真不少呀!

关于科学的日记7

5月27日星期天 天气:雷阵雨

4月底表姐送了我一包虞美人种子,我把它种在小花盆里。每天,上学前把它放在阳台上吸收阳光,放学后给它浇水。过了几天,种子发芽了,长出了绿色的小苗,看着它一天天的长高、长密,我非常开心。

可是到5月23号给它浇水时,发现小苗枯萎死了,我很伤心。我问妈妈:“为什么它会死呀?”妈妈说:“可能是因为你每天浇水太多,晒太阳的时间太长导致的。”我心里想:下次我要注意这些问题,科学种植,一定要让它开出美丽的花朵。

关于科学的日记8

小记者活动又开起了大门,今天开启的是科学的大门,说到科学,科学里面当然有天气这一块知识,今天,科学老师给我们讲了三种自然灾害,分别是:洪水、干旱和寒潮。

洪水是大量雨水造成的,简单的来说,就是积了大量的水,地面上的净水盖受不住,就发大水了,这就叫洪水。洪水来了,那要怎样自救呢!我们可以到坚固又高的房顶,也可以学会游泳,不管洪水有多深,你总有一点希望可以游到安全的地方。

35度以上并且没有雨水为为干燥天气,寒潮天气是降温一下子达到12—16摄氏度以上的称为寒潮,这三种天气灾害给我们的生活和生产都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很幸运的是,在活动的最后,我们还参观了学校的天气站,里面有风向仪,风速仪,风向际

这次天气课真有意思,希望下次还有机会参加这么有趣的活动!

关于科学的日记9

在今年学校组织的科技节活动中,我积极参与,参加了科技小制作、科幻画、科普故事大赛、折纸飞机比赛四项活动,还阅读了《一粒种子的旅行》、《鼹鼠博士的地震探险》、《妙想科学》等科普书籍,从中学到了很多科学知识。

比如通过科技小制作,我知道了走马灯是通过热空气上升产生推力的原理旋转起来的;比如科普故事大王比赛,虽然没有被选上参加年级比赛,但我知道了彩虹是怎样形成的;比如科幻画,我通过自己的想象去预见未来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的……,我感觉科技节的活动太有趣了。

第三篇:科学观察日记

科学观察日记

科学观察日记1

9月8日 星期六 晴

强烈的阳光一缕缕透过窗户射进来,我拍拍脑袋,伸了个懒腰,心情和阳光一样开朗。绿豆发芽的实验开始了,我拿了两个扁扁的白色小盘子,中间向里凹,用牙刷把上面粽色的污垢除去后,盘子在阳光下显得亮亮的,我抽出两张纸巾,平平地盖在盘子上,拿来两颗米粒大小的绿豆,轻轻地摆在一张纸巾上,又在另一个别无二致的盘子里,分开放了两颗绿豆。我把其中一个盘中的绿豆滴上了几滴水,保持一定湿润,一干就滴,仿佛它是一个喝不饱水的孩子。

9月9日 星期日 晴

“滴嗒”我又在昨天滴了水的绿豆上滴了些水,另一组绿豆自从我昨天摆好后就再没有去管过。它现在干干的,依然和昨天一个样儿。湿润的呢?我扒下来一看,吓了一大跳!种子破了,我汗直往下掉,但也随着冒出许多问号,我除了滴水,什么也没有对它做呀,它怎么就莫名其妙地破了呢?我把它放在纸巾上百分之百没有问题,而绿豆也决不可能弱小到被水打破的程度呀,贴紧了绿豆一看,虚惊一场,而且值得庆幸,种子可根本没有破裂,是种皮破裂了,要发芽啦!

9月12日 星期三 多云

就在前天,根就冲破了种皮,冒出了一丁点儿尖尖的头,白白净净的。昨天粗粗长长的根已经展现在眼前,弯弯曲曲地在纸中穿梭着,根鼓鼓的,很饱满,似乎充满了养分。芽也已经向上探出了头,两片厚厚的绿色子叶,微微分开像朵食人花,中间娇嫩叶还像紫甘兰一样缩成一团包着呢!今天,绿豆,哦不,豆芽的根已经像女生的'长发一般扩散开来,白中还带着一团花纹般淡淡的紫色,软软的,嫩嫩的,有些还向上抬起点儿,似乎在与你招手呢!芽上的子叶完完全全向下躺着张开,一团团抱在一起的叶片更大了,而且慢慢地张开,向上延伸了。

9月14日 星期五 晴

昨天的事吓得我的脸像被揍了一顿似的,又紫又青,不知怎么回事,我下午一回家,不得了了,长出芽的绿豆一点水也没了,根干巴巴的,缩成一丝线,都变黑了,还好我立马浇上“一大盆”水挽救了它,它现在终于活下来了。经过那回死里逃生,绿芽似乎长得更快了。小苗的增长速度一天比一天快,长的部分很明显,那一对子叶变成了“紫叶”,紫得像用颜料涂过一样,一痕一痕向里凹,对称着,顶端的大绿叶平稳地展开,像一把大遮阳伞,又像一只张开的手掌,白白的茎清楚可见,枝条滑滑的,很有光泽,白中嵌着青。根生在盘中间,但身子却调皮地跑去边沿竖着了。看着可真可爱。

科学观察日记2

清明小长假,我跟爸爸妈妈一起回老家踏青、扫墓,同时也带着汤老师布置给我们的科学作业任务——寻找并比较完全花和不完全花、单性花和两性花。

“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节的前两天,都下了很大的雨,还听到了“隆隆”的雷声。但是,爸爸说科学研究一定要有严谨的态度,要有脚踏实地的精神,不能因为下雨就停下脚步。于是,爸爸陪着我,打着雨伞,在雨中寻找着我们能找到的各种花,并且认真地对照着、讨论着。

三天时间里,我在野外找到了金灿灿的油菜花、洁白的豌豆花、紫色的蚕豆花和星星点点的荠菜花,在花坛里找到了娇艳的玫瑰、大红的康乃馨、粉红的桃花,在路边的草地里发现了蒲公英的两种不同的花——开花之后的黄色小花和结果之后的白色绒球,那金黄色的`花朵我还以为是小雏菊呢!小心翼翼地摘下那雪白的小绒球,然后用力一吹,那白色的种子到处飞舞,让我想起了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也让我想起了在英国时和小伙伴一起在大草地上吹蒲公英的场景……

我对照着《科学》书中的内容,回忆着汤老师给我们讲解的知识,仔细地对这些花进行分类,我已经知道油菜花是完全花,因为在课堂上汤老师已经带我们研究过了;我还知道豌豆花、蚕豆花也都是完全花。但是我发现不完全花特别是单性花好像很难找,虽然老师已经告诉我们黄瓜花、丝瓜花和南瓜花等都是单性花,但是现在才是早春,这些植物都还没开花呢!我找了很久,后来还很仔细地把一支康乃馨的花轻轻掰开,发现在挨挨挤挤的花瓣中间,直立着三根深红色的“柱子”,这应该就是雌蕊吧?但是我后来又发现在其他的康乃馨中似乎又有看起来像雄蕊的花丝,我一下子又困惑了,康乃馨到底是单性花还是两性花呢?期待在以后上课时再听老师给我们解答吧。

爸爸妈妈也帮我在网上查找了一些资料,让我知道了所有的豆类和十字科都是完全花,这些花不需要别人帮助就能自己开花结果。还有一些瓜类的花是单性花,需要别人的帮助才能结果。我发现科学真是有意思,我有很多很多的疑问等着书本和老师来解答!

科学观察日记3

7月13日 晴

今天下午,我突发奇想要种菠菜,于是我把这想法,告诉了爸爸和妈妈,并且得到了他们的支持。说干就干,爸爸和土,我来撒种,我按照劳动书上的方法,先用手指在上面按些小坑,再把种子放在坑里,每个坑里放23粒,然后盖上一些细土,最后浇上水。(一定要注意不能浇太多,会把种子淹死的)一切OK了,接下来就是耐心的等待它发芽了。

7月16日 晴

盼呀!盼呀!经过两天的等待,我的菠菜终于发芽了,一根一根的小嫩芽从泥土里苏醒过来了,它们穿上了大自然给予它的绿衣,戴上了大地给它的出生礼物泥巴帽。

年7月17日 晴

经过了一个晚上,我发现菠菜苗又长高了许多,它们陆陆续续的脱下了泥巴帽,戴上了绿芽帽,我用尺子量了一下,高的有4cm,矮的有2cm。

7月18日 晴

今天我依旧和往常一样,去看我的菠菜,我的心情真是一半欢喜一半忧。欢喜的是,我发现菠菜已经开始长叶子了,而且最高的也有9cm长了。忧的是,有的菠菜苗长的太高,站不稳都倒下了,怎么办?我赶紧叫来妈妈,妈妈告诉我可能是没晒太阳的缘故,就像人缺钙一样,于是我赶快把菠菜苗挪到太阳地里,希望明天它们能像士兵一样,威武的'迎接我。

7月19日 晴

今天是个吉利的日子,为什么呢?因为又有许多小生命在盆中诞生了。仔细观察我发现,那些刚发芽的菠菜苗没有取掉泥巴帽,有的被种子壳夹在里面,没有见光的部分开始发黄,我采取的措施是,轻轻的把壳取掉。

7月23日 晴

今天是个好天气,可是我的心情却糟透了,因为我的菠菜有许多都夭折了。查了很多资料也没找到原因,不过我还是希望夭折的菠菜在天有灵,能够保佑那些幸存的菠菜茁壮成长。

7月25日 晴

虽然我的菠菜们,没有如我所愿坚强的活下来,让我能品尝到自己亲手种的,绿色的无公害的有机菠菜,但是我却学到了很多有关菠菜的知识,古代中国人称菠菜为红嘴绿鹦哥,《本草纲目》中认为,食用菠菜可以通血脉,开胸膈,下气调中,止渴润燥。古代阿拉伯人也称它为蔬菜之王。菠菜不仅含有大量的β胡萝卜素和铁,也是维生素B6、叶酸、铁和钾的极佳来源。

如果你的脸色不佳就请常吃菠菜吧。

科学观察日记4

我读一年级时,有一次,不小心被刺毛虫刺了一下,又痛又痒,很不好受,后来还是妈妈用橡皮胶布粘贴,将毒毛粘出,才感到好些。我就问妈妈,“这刺毛虫是从哪里来的呢”妈妈说这是一种昆虫的幼虫,是刺蛾下的卵变的。今年3月份,我校开展了“科技月”活动,恰好,我们语文课讲“蚕姑娘”课文,我知道了蚕是一种昆虫的幼虫,它的生长过程是卵—幼虫—蛹—成虫(蚕蛾),我又想起了刺毛虫。于是我在妈妈的帮助下,进行了一系列的观察和探索。

3月x日

今天,我在生物组许老师的帮助下,在闸北中学的校园里,发现了在法国梧桐树上结茧过冬的刺蛾的茧。茧多数结在较高的树枝分叉处,硬壳的颜色与树皮很像,呈长圆形,也有的茧是处在树根附近的泥土里。我们采了很多茧;我剥了几个,里面都是黄色略带有绿色的蛹,有的较硬,有的较软。我挑选了八个比较完整的茧,放在瓶子里,仔细观察,其中有七个表面是灰白色的。略有深色的条纹;有一个褐色的。硬壳靠树皮的一层是很薄的膜样的东西。

4月x日

一连好多日子,我观察了盛放在瓶子里的茧。它们都没有什么变化,仍是硬硬的.壳,呈长圆形。今天,我发现壳里的小东西一动一动的,我想大概要有变化了吧?

5月x日

昨晚,我看过的茧是好好的,没有变化,可今天早晨一看,哟,有两只黄刺蛾顶破了硬壳,从里面钻出来了。我赶紧把刺蛾分出来,放在另一个瓶子里,并放了些榆树叶子。我仔细地看了以后,发现黄刺蛾的身体与蝴蝶相比短而粗,翅膀比较厚,用手一碰就有黄色的细小的绒毛样的东西掉下来。

5月x日

留下来的空壳上有一个很圆的孔,刺蛾就是从这儿钻出来的。只过了两天,有三只黄5月x日

昨晚,我看过的茧是好好的,没有变化,可今天早晨一看,哟,有两只黄刺蛾顶破了硬壳,从里面钻出来了。我赶紧把刺蛾分出来,放在另一个瓶子里,并放了些榆树叶子。我仔细地看了以后,发现黄刺蛾的身体与蝴蝶相比短而粗,翅膀比较厚,用手一碰就有黄色的细小的绒毛样的东西掉下来。 5月x日

留下来的空壳上有一个很圆的孔,刺蛾就是从这儿钻出来的。只过了两天,有三只黄刺蛾钻了出来。我看了另外三只茧,其中的一只茧(因原贴在树上一边的壳坏了)里面是黑色的蛹,正在一动一动的。我想明天可能会钻出来了吧。

第四篇:科学小日记

数学日记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许多有趣而有意义的事情。世界之大,如此的奇妙,就等着你我去发现。

为什么我们在平常吃米饭时嚼一嚼之后会发现有淡淡的甜味?为了解决我们的好奇心,我们就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将碘伏放进米饭里会怎样?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星期四下午带着准备好的米饭和碘伏来到科学课上看看究竟会怎样。

首先我们将一些米饭平放在保鲜膜上,再拿出碘伏,有李老师用试管将碘伏吸出,滴在米饭上。看看米饭有什么反应。

一瞬间,有碘伏的米饭上,发生了变化,变成了蓝紫色。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都非常惊讶。

哈哈,其实没什么。李老师向我们解释了原因,因为米饭中含有淀粉,淀粉遇到碘伏时,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一种蓝紫色的物质。

所以我们又将碘伏滴在了,苹果、土豆、粉条、红萝卜上面,只要出现蓝紫色,就说明里面含有淀粉。

这样我们就能解释吃米饭时嚼一嚼会有淡淡的甜味了。

当米饭中的淀粉一遇到高温时,就会产生一种新物质:麦芽糖。

这下知道了米饭为什么会有甜味了吧!世界很奇妙,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只有多听、多问、多看、多想才能发现其中的奥秘。

第五篇:科学观察日记

科学观察日记

8月14日

今天我向妈妈要一点绿豆,准备利用暑假时间来泡一些绿豆,看一看它们是怎么长的。绿豆的外表是绿色的,样子是椭圆体,就像一颗颗硬邦邦的小子弹。中间好像有一条裂缝,细细的。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打开袋子,把绿豆都倒在了塑料杯里,发现塑料杯都装不下了。妈妈告诉我不要这么多,只要挑一些饱满的就可以了。于是我挑了十来颗,放在另一个塑料杯里,底下垫了一层湿纸巾,接着加入了少量的水泡着,等待绿豆发芽。

8月15日

昨天泡绿豆的水还算多,可是今天少了一些,似乎被绿豆“吃”了,只剩纸巾上的水。

只不过才一天的时间,绿豆皮掉了下来,这时的绿豆如同一粒粒“花生”。“花生”冒了一条白白的茎,显然是绿豆破“壳”发芽了。白白的豆芽儿逐渐往下长起来了,犹如一只只白色的小蝌蚪,有的“蝌蚪”尾巴长,有的“蝌蚪”尾巴长,豆芽儿究竟能长多长?我带着这个疑问继续观察

8月16日

今天,我加了一点水,一看,“蝌蚪的尾巴”长多了,有的把“绿衣裳”也脱了。豆芽儿的茎变得细长多了,尾部变红了,犹如无“洞”无“刺”的莲藕。有的把弯跷得老低,就像个“9”字;有的“尾巴”非常直,像一根细长的棍子。

我把茎的长度量一量,长1厘米左右,能长到5厘米吗?等着吧!

8月18日

我已经一天没观察豆芽了,今早起来一看呀,豆芽儿是不是加了“加速肥料”,两天之内就能“变”得这么长了?我抓起一根豆芽儿量了量,出乎我的意料——6厘米了!

咦,豆子好像变多了,原来是绿豆的皮都脱了。我把绿豆皮捡起来,增加豆芽儿的生活“空间”。有的豆芽儿很害羞,把茎“藏”在了卫生纸里;有的豆芽儿想显出自己强壮有力的一面,便把茎往远处伸。豆芽儿顶部冒出了两片叶子,是豆芽长出了子叶了吧。

8月20日

不知不觉已经过去好几天了,豆芽儿更接近莲藕了。长出来的“刺”好像是豆芽儿的须根,像大人们的胡须。

今天的豆芽儿不是“一般”的高,而是“相当”的高,平均也有7厘米,最高的9.5厘米!个个是“曲项向天歌”,两片叶子“连体儿”了,靠在茎上,像一把剪刀要剪掉豆芽儿似的。有的豆芽儿像一条蛇,伸出了“绿舌头”;有的像一只丹顶鹤,显得非常高傲„„

8月22日

今天,我发现两片子叶枯萎了,豆芽儿全“变形”了:有的根须“扎”在“土”里;有的根须像手掌;有的叶子1.5厘米,两片“粘”在了一起„„各种各样,塑料杯都堆满了。这跟以前的豆芽儿有了很大的变化:先是绿豆皮,接着发芽,然后是脱皮,后来又长根须,最后各式各样,全部变形。以前的“蛇”变成“棍子”,“小孩”变成“大人”,可有趣了。绿豆的直径先是4毫米,接着长1厘米,两天后7厘米,最后长到8、9厘米了。

下载科学教学日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科学教学日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心得日记一则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心得日记一则 上学期我任教小学三年级科学。在教学中我不断摸索各种适合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教学方法。三年级的小学生因其年龄尚小,较高年级就更显得的活泼......

    科学观察日记(合集五篇)

    科学观察日记 7月14日 今天去市场上买了一些绿豆,我准备利用暑假来泡一些绿豆,看一看它们是怎么长的。 绿豆的外表是绿色的,直径约4毫米,似球体,就像一颗颗硬硬的小子弹。中间......

    小学科学观察日记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046 【实验名称】 科学实验报告——科学观察日记 4月29日 星期六 今天,是我把生态瓶带回家的第一天。我把它放在餐桌上。弟弟看见了,异常开心,拿起鱼食飞奔上......

    科学发展观民情日记

    今天,踩着连绵细雨滋润的乡间泥土,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在两水苗族乡白石村下访时,我遇到了县委开展的“城乡一体践行科学发展、服务群众共建美好家园”活动白石村回乡工作队队......

    小学生的科学日记

    我们的科学日记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教育培研中心 xxx《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小学生天性好动、好问、好体验。为了使他们的求知欲得到保持和发展,我......

    小学生科学日记一则

    小学生科学日记一则今天,我去了“浙江省自然博物馆”,里面的东西可多了,非常有趣!一进门,进入眼帘的是许多的自然标本,最大的是鲸鲨和灰鲸龙。我喜欢的棕熊等别的动物当然就是小标......

    教学日记

    教学日记 1.李数芊对“高枕无忧”的理解:躺在枕头上没人打扰。 2.吴彤的语文老师让写十部名著,作者,国家,主人公,还不能是同一个作者,我上网搜了四十分钟才找全,吴彤说她想吐血! 3.......

    教学日记

    教学日记(1) 远歌 2012年12月4日星期二 今天我在三(3)班上《练习六》,课本要求1课时完成教学,但是我研读教材后,觉得1课时肯定无法完成,就计划用2课时完成。这节内容昨天我在三(4)班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