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5篇

时间:2019-05-12 17:14: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石柱县南宾镇灯盏小学

余文田

单元教学内容:P13-37——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口算除法、笔算除法。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它是在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2)它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遵循学生学习除法计算的认知规律安排教学内容。

2、凸显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工具。

3、加强估算,注重培养学生估算意识。

4、逻辑地呈现知识要点,精心构建认知结构。单元教学要求:

1、学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及一位数除几百几十。

2、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单元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简单问题。单元课时安排:

约十五课时

第一课时 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13-15页 教学目标:

1、学生自主探索用一位数除商是整

十、整百、整千数的除法口算方法。

2、能正确口算商是整

十、整百、整千数的除法。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重点、难点:

学会用一位数除商是整

十、整百、整千数的除法口算方法。教具、学具准备:

挂图等。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景图 引入新知

1、大屏幕出示情景图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大屏幕,图中是什么地方?你从图中都找到了什么?(2)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仔细观察后告诉老师,行吗?(3)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提出问题 引入新知(1)反馈不同的问题

(2)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不少,我们一个一个地解决,好吗?我们先解决“赵伯伯平

均一次运多少箱黄瓜”,怎样解决呢?

A、学生反馈用除法做,60÷3=20(箱)

B、那“60÷3=20”,有谁知道他是怎样算出来的呢?

二、思考交流 探索新知

1、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先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小组反馈 学生汇报:

我们是这样想的:20×3=60,那么60÷3=20。

60里有6个十,6个十平均分成3份,1份就是2个十,就是20。60÷3=20,能不能这样想:先想口诀“二三得六”。就是算60÷3=20。

我们小组的算法与我们以前学习的口算乘法差不多。先不管60里的那个“0”,算完6÷3=2,再在商20的末尾添上0就行了。

3、小结:你们能想到以前学过的乘法口算,真是太了不起了!实际上这节课我们讲的就是除法的口算,也给你们小组加一个动脑标识。(师板书课题:口算除法)

三、体验新知:

1、下面请你独自解决第二和第三个问题好吗?

这两个问题,我们也应该添上那两个字。“李阿姨平均一次运多少箱?”“王叔叔平均 一次运多少箱?”生列式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是怎样计算的,然后全班汇服。

(1)学生反馈

(2)小结:同学们在口算除法时,可以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口算。【课间活动】 伸伸手 弯弯腰 踢踢腿 跳一跳

四、拓展训练,巩固新知

1、第15页的“做一做”第2题,指名口算。

2、“做一做”第1题,生独立解决,全班反馈订正。

五、课堂小结

口算除法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算的?

六、随堂作业

第二课时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1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重点、难点:

利用表内除法的扩展灵活进行除法估算。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图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课本例2: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2、李思家4个月用电143度,平均每个月用电多少度?

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1、列式:124÷3≈ 143÷4≈

2、请学生说一说算式的意思。3 学习估算方法。

(1)124÷3≈ 如何估算?(124≈120 120÷3=40 124÷3≈40,124=120+4 120÷3=40 4÷3≈1 40+1=41)分析比较:两种方法都正确,虽有细微差异,但都接近准确值,不影响对问题合理解决。(2)学生独立估算:143÷4≈(143≈160 160÷4=40 143÷4≈40,143≈120 120÷4=30 143÷4≈30)

引导学生归纳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把被除数看成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数,除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

三、联系实际进行估算。

1、每本笔记本3元,200元最多能买多少本? 2、185人的旅游团要在“阳光饭店”住宿,每4人一间,最少需要多少间? 第1题:(1)学生独立列式估算 200÷3≈。200≈210 210÷3=70 200÷3≈70 最多能买70本。

200≈180 180÷3=60 200÷3≈60 最多能买60本。200=180+20 180÷3=60 20÷3≈6 60+6=66 最多能买66本。(2)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哪个答案合适?200元能估成210元吗?为什么?

(3)组织学生交流:只有200元,估算时不能将200估大,只能估小。第2题:(1)学生独立列式估算。185 ÷4≈

185≈200 200÷4=50 185÷4≈50 最少需要50间。185≈160 160÷4=40 185÷4≈40 最少需要40间。

(2)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哪个答案合适?185能估成160元吗?为什么?(3)组织学生交流:已知有185人需要住宿,在考虑所需房间数时,应将185看成200,这样才能保证有足够的房间。

四、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应用除法进行估算的例子。【课间活动】 伸伸手 弯弯腰 踢踢腿 跳一跳

五、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1题。学生说说题意,并说一说为什么260可以看作240或者280?

2、做一做第2题:估算 学生独立完成。

六、全课小结,学生谈体会。

七、随堂作业

第三课时 口算除法与估算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17、18练习三 教学目标:

1、能熟练正确口算商是整

十、整百、整千数的除法。

2、使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和意识。

3、培养学生的数感,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灵活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重点、难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表达估算的思路。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每个小组每人准备30根小棒。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巩固技能:

1、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直接说得数。看哪一组开得又对又快。

2、同桌一人说算式一人回答,答对的就坐下。

二、基本练习

1、做P17第1、2题

思考第2题上下三道题目之间的联系。

2、做P17第3、4题

让每一个学生说说自己的估算方法。

三、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1、第5题:说说口算的方法。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第7、8题。之后进行全班性讲评。

3、教师分析引导学生了理解第6题的题意,结合画线段图帮助学生解答。【课间活动】 伸伸手 弯弯腰 踢踢腿 跳一跳

四、课外延伸,拓展思维:

1、游戏:神算子 游戏的规则:

(1)、要求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牙签放到一起。

(2)、每抓一把牙签先数出根数。接着快速地算出该平均分给组内每个成员多少根牙签。

(3)、每人一次机会。看谁算得又快又好。(4)、最后评选出组内的神算子。

2、找规律

五、课堂总结

六、随堂作业

第四课时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教学内容:教材 P19—P20的例

1、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重点、难点: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除法算式的演算格式。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

1.口算 600÷6 27÷3 240÷8 160÷4 2.笔算 9÷3 37÷9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P19植树情境图,让学生说图意。

2.引导观察: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演)42÷2 52÷2 3.42÷2等于多少(生:42÷2=21)你是怎么想的?

三、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教学例2 :52÷2(1)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2)你们同意哪一种算法?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讨论后得出:第一种是先口算出26的,应该用第二种方法才正确。

(3)师:让我们借助小棒来验证(师生共同摆小棒,让学生讲解,若学生有困难师边演示边讲解,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说,充分说。)

师指第二个竖式,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1”,这个1是怎么来的?表示多少?指商个位上的 “6”,这个6是怎样得来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4)我们再看一看电脑是怎样算的?(电脑演示)谁愿意当小老师把电脑演算的过程再说给大家听听?(指名学生叙述计算过程)

2、教学例42÷2=21

(1)刚才我们口算,那么用竖式计算,你们会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2)比较一下,你喜欢哪一种算法?说说理由。

学生发表意见:(学生多数会喜欢地一种算法,简单、竖式短,很少有学生喜欢第二种也就是课本例题的形式)师:其实第二种方法有自己的优势,它能让大家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3)师边用电脑演示边讲解:笔算除法的计算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请哪位用第二种方法做的同学上来讲解一下。(师配合补充)(4)让学生质疑

(还会有一部分学生会提出第一种竖式也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

3、比较例1和例2笔算竖式的区别,强调:笔算除法时,如果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

4、指导看书质疑

【课间活动】 伸伸手 弯弯腰 踢踢腿 跳一跳

四、基本练习

1、练习反馈 P20 做一做 1

2、引导概括总结:从哪一位除起?商怎样写?被除数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每次除得的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

五、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完成下面的除法算式。P20做一做 2 2、请你当小医生,先诊断,再“治病”。

六、全课总结

七、随堂作业

第五课时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练习

教学内容:教材P21练习四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2、结合习题渗透事物之间是有练习的这有简单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重点、难点:

通过练习旨在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除的顺序和竖式的书写格式,练习时不但对学生计算步骤方法要充分重视,同时要培养学生书写正确、整齐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全体练习,同桌校对

2、出示课本练习题。(1)学生独立计算。(2)同桌交流。

(3)指名汇报:思考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

二、笔算练习

1、笔算下面各题。(略)

2、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出示小黑板练习题

3、请你当小医生,先诊断,再“治病”。(1)同桌交流,说说错在哪里?(2)各自独立改正。(3)全班交流。

三、解决问题

1、第21页第3题。

(1)题目提供了哪些信息?

(2)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3)选择其中一个问题解答。

(4)全班交流。

2、第21页第4题。

学生独立审题后解答再交流。

【课间活动】 伸伸手 弯弯腰 踢踢腿 跳一跳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作业

第六课时 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2页例3,练习五第1——4题。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用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有序思考能力。

2、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地探索并理解算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重点、难点:

理解掌握用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的笔算方法。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怎么办?商的最高位定在哪里?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书22页例3的情境图。

师:寒假期间,小梦和小欣兄妹俩在家整理照片。他们数了数共有238张照片,相册每页可插6张照片,问:要插多少页?

生:列式为“238÷6”。师:先估算一下“238÷6≈”。生:238≈240,240÷6=40。

生:想

(四)六二十四,接近它的前两位数“23”,所以238÷6≈40。

2、师;如何笔算? 请每个学生试算在本子上。

二、自主探究解决方法

1、试算完毕,开展“争当小老师”的活动。

在“争当小老师”的活动中,四人小组的成员自找同伴,互教互听。可对你的同伴的想法予以评价,如:“我听懂了。”“听不懂。”“你好象这个地方说错了。”“这样说会更好。”„„

2、师注意观察,巡视,发现交流好的同伴,予以表扬、鼓励。

3、全班交流。请一人当老师,教教班上的同学。可自由辩论,遇到不清楚的可要求再解释,说错的予以反驳,有好的想法可再说明„„

8(重点可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先用6除几?2个百除以6不够商一个百,怎么办?23个十除以6,商应该写在哪位上?商是几位数?)小组内评评小老师的作用有多大?你教会了谁?

4、通过观察、讨论、发现每一题的笔算过程“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探索出笔算除法的运算程序。

5、以例3为例,师生共同小结: ①先判断。商是几位数?

②除。用23除以6,等于3,3写在十位上。

③乘。用口诀“三六十八”算出商3个十乘除数6等于18个十,写在 23个十的下面。

④减。用23个十减去18个十等于5个十,5写在十位上。⑤查。检查余数5是否比除数小。

⑥放。把被除数个位上的8放下来,和余数5个十合起来是58个一。⑦除。用6除58,等于9。

⑧乘。„„(再重复上面的笔算步骤。)

让学生闭眼,回忆笔算的六步骤“①先判断。②除。③乘。④减。⑤查。⑥放„„”。理清笔算除法的运算程序。

三、问题延伸,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法。

1、解决例3延伸问题:“如果一本相册有24页,1本相册能插下这些照片吗?2本呢?”。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

生1:24×2=48>39>24。

生2:24×6=144,144<236<144×2。所以,一本相册不够,2本可以。

2、交流方法,分析得出最佳方案。

【课间活动】 伸伸手 弯弯腰 踢踢腿 跳一跳

四、基本练习,学会笔算除法的有序思考方法。

1、应用总结出来的笔算除法运算六步骤,独立完成课本第22页的“做一做”。注意先估算,再笔算。

2、请四个同学板演,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P23页第1、4题。

五、课堂总结。说说今天学到了什么?

六、随堂作业。

第七课时 练习五

教学内容: 教材P23-24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地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2、逐步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好数学的愿望。重点、难点:

通过对除数是三位数以内,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练习,加深对除法从高位算起的方法,及被除数除于除数不够商1的除法算法,并让其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听算20题乘除法练习题。

2、课本第23页第二题,看好,并用尺子连线。通过除法运算,锻炼计算能力。

3、先进行估算商是几位,然后再计算 要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估算商是几位数的?

二、解决问题

1、P23第3题(1)学生独立解答。(2)全班交流。

2、P23第6题

在学生解答第一个问题后要让学生充分思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上两题在整个过程中要同时要求格式及书写的规范,然后认真检查除法竖式的正确与否,是否漏了单位等。

3、P23第7题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要求学生综合应用乘数、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知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7题的解法有多种,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

4、P23第8题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和推理能力来解答。

【课间活动】 伸伸手 弯弯腰 踢踢腿 跳一跳

三、课堂总结

四、随堂作业

第八课时 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25页例4 10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比较、沟通等活动中理解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

2、能正确运用乘法对整除与带余数的除法进行验算。

3、培养良好的验算习惯。重点、难点:

让学生经历观察、填写、思考等学生活动,感知乘、除法的关系。初步感受可以用乘法来验算除法。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生活引入

1、出示:《寓言故事》每本5元 《科普知识》每本7元

2、如果你用100元钱买同样的书,你准备买什么,最多可以买多少本?

3、最多买多少本《科普知识》,不能口算没关系,现在请大家列竖式计算一下。

4、有没有和这个结果不一样的?那怎样检验一下大家算的对不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的验算。

二、探究新知

1、请大家四人小组讨论一下,怎样验算100÷5=20(本)学生讨论、交流 20×5=100(元)

2、这里的20、5、100在除法算式中分别叫什么?得出:商×除数=被乘数

3、那怎样用乘法验算100÷7=14(本)„„2(元)得出:商×除数+余数=被乘数

4、学生试做再上,展示学生做法。

5、小结:验算有余数的除法,把商和除法相乘以后,还要再加上余数。

三、综合练习

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得出验算方法。出示:108÷6=18 325÷7=46„„3 18×6=108 46×7+3=325 比较一下,上下两个算式 之间有什么联系?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根据第一个式子,直接写出第二个式子的得数。375÷5=75 156÷8=19„„4 75×5=()19×8+4=()

3、小结:通过上面题目的联系,请同学们说说除法验算的方法和验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课间活动】 伸伸手 弯弯腰 踢踢腿 跳一跳

四、基本练习

1、课本第25页做一做。你们验算了吗?我们要养成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

2、课本第26页第3题。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把它分成题目要求的这两类? 一般学生:算出结果再分类。

好学生:看末尾。如果是0或5能被5整除,没有余数,反之带余数。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在进行除法验算时应注意什么?

六、随堂作业

第九课时 除法验算的练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26-27页第1—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做练习,进一步熟练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

2、边练习边观察,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创新的乐趣。重点、难点:

通过一位数整除三位数的基本练习课,巩固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计算找联系

1、独立计算课本第27第1题。

教师巡视看学生计算的方法。学生演算后说说你的验算方法。

2、算一算,填一填课本第27页的第6题。为学生提供除法估算的生活事例。

3、夺红旗。这是对学生加减乘除计算能力的检验,也是避免学生相互之间的格式影响。

二、多角度思考,填()里的数

出示2()×4=104,你能在()里填正确的数吗?

请每组派代表说说你们的思考方法。(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三、解决问题

1、P26-2 这题与P21-4类似,因此让学生独立解答后再交流。

2、P26-4

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但是要加强格式方面的指导。389÷9=43(人)„„2(人)43人<45人

45×9=405(人)405人>398人 所以租9辆车够了。

3、P27-7

引导学生从份数上考虑:儿童是一份,成人是这样的2份,总共是这样的3份。儿童 就是3份中的一份。

【课间活动】 伸伸手 弯弯腰 踢踢腿 跳一跳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作业

第十课时 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28-29页例5、6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图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的计算方法。

2、通过观察、比较,弄清商中间与末尾的不同意义。

3、理解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4、能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重点、难点:

让学生理解0作为被除数时的意义及除数为0时的意思。从“以学生为主体”这个观点出发,让学生讨论得出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不断沟通乘除之间的关系。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得出规律

将书中四幅图逐一显示,并配上解说,在故事中嵌入数学问题: 1、4个西瓜,师徒4人,平均每人吃几个?

2、你说孙悟空会怎么分?

3、这时猪八戒说我来分,却偷偷的把西瓜全吃光了,4、沙僧急了,忙问:我们3人怎么分呀?每人能吃到几个西瓜?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吗? 5、0÷3=0 说明其它3人分不到了,6、做一做:0÷2= 0÷4= 0÷5=

7、讨论:0÷0= 由于这个内容不是小学时学到的,但为了让学生有个认识,所以可以略带一些,当0作为除数时,是没有意义的。

8、小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是0

9、做一做

0÷2= 0÷4= 0÷5= 0÷102384393= 0÷0= 13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6。

(1)出示例6,要求李思平均每月用电数,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吗?得:309÷3=(2)你认为这道题的商是几位数?

(3)尝试用竖式计算,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得到的?

(4)反馈,比较得出简便写法,指板演题,问为什么十位上要写0?(5)独立解决“万青平均每月用电数”,及时纠正。【课间活动】 伸伸手 弯弯腰 踢踢腿 跳一跳

三、练习巩固

(1)竖式计算:604÷2= 840÷7= 296÷4= 835÷5= 比较今天学习的与以前所学的笔算除法的联系 揭题: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

(2)判断题:书第30页,让学生在改错中巩固方法。(3)解决实际问题:第30页第4题

四、课堂小结(略)

五、随堂作业

第十一课时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有0的除法

教学内容: 31页例7(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有0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有0的笔算除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重点、难点:

被除数中间不够商1怎么办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略)

2、列竖式计算,并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760÷4 405÷2

3、被除数末尾或中间有0时怎么办?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7:星光小学832名学生分4批去参观天文馆,平均每批有多少人?

⑴读题,做什么方法,为什么做除法?怎么列式?

⑵ 832÷4=?自己列竖式算一算,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请两个学生板演 ⑶汇报:你是怎么算的?3÷4不够商1,怎么办?为什么要写0,不写行不行?还有没有不同的写法?

2、打开书31页,看看书上的两种写法,你认为哪种好?为什么?

3、小结:这两种计算的写法都是正确的,熟练后用第二种方法,可提高计算速度。【课间活动】 伸伸手 弯弯腰 踢踢腿 跳一跳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615÷3 624÷6 218÷2 525÷5 ⑴同桌任选一题列竖式计算,再同桌交换检查,说说算法。⑵请学生板演 ⑶集体订正

2、判断对错33页,第2题

⑴这些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⑵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随堂作业

第十二课时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32页例7(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运用知识迁移,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末尾有0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商末尾有0的笔算除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重点、难点:

掌握被除数末尾不够商1的笔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1、5分钟口算练习

2、列竖式计算,并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562名学生分4批去参观克隆鼠展览。平均每批有多少人?还剩几人? ⑴全班读题,题目里告诉我们什么数学信息?做什么方法?怎么列式?

⑵562÷4,请你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再在四人小组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请学生板演

⑶汇报:你是怎么算的?2除以4不够商1怎么办?为什么要商0,不写行吗?为什么?

2、小结:被除数末尾不够商1为什么要商0?

【课间活动】 伸伸手 弯弯腰 踢踢腿 跳一跳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631÷3 340÷2 704÷5 843÷6 ⑴同桌任选两题列竖式计算,再同桌交换检查说说算法。⑵请学生板演,说算法。⑶集体订正

2、改错P33-2 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错误地方。

3、奥林匹克火炬在某地传递了816米,平均每天传递了多少米?⑴独立完成后同桌说算法 ⑵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随堂作业

第十三课时 练习八

教学内容:教科书33页4至8题 教学目标:

进一步巩固被除数中间或末尾不够除时要商0的笔算方法 重点、难点:

熟练计算。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2、列竖式计算,并从中选一题说说自己的算法

218÷2 704÷5

3、游戏:比比谁跑得最快

二、综合练习

1、P33-4 学生独立解答后交流 2、643盆花平均放进5个花坛,每个花坛放多少盆,还剩几盆? ⑴读题,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板演 ⑵集体订正 3、3位老师带50名学生去参观植物园。怎样买票合算? 票价 成人10元 学生6元 团体6元 ⑴学生独立思考怎样买票合算。⑵四人小组讨论:你是怎么想的 ⑶全班汇报。

【课间活动】 伸伸手 弯弯腰 踢踢腿 跳一跳

三、数学游戏

1、每人从0-9的数字卡片中任意拿出4张,编成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题目。

2、求出商和余数

3、记下余数,作为自己的得分

4、每人重复上面的三个步骤,继续玩,看谁先得20分

5、思考:从这个游戏中你发现什么?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作业

第十四课时 整理复习

(一)教学内容:教材P35页 教学目标:

把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整理,使学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培养学生整理概括的能力。重点、难点:

系统整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

1、学生把书本从13页看到34页,看看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

2、在四人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互相补充

3、汇报: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还有什么问题?

二、练习

1、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⑴这块草地有一间教室那么大,它一天产生的氧气够3个人用,我们三年级有120人,17 要多少块这样的的草地?

⑵丁晓林家到学校有450米,他每天上学大约走8分钟,他每分钟大约走多少米? ⑶三年级的225名学生要乘5辆车去春游,如果每辆车坐的人一样多,每辆车应该坐多少人?

2、读题后学生独立思考,这三道题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

3、小组讨论: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

4、汇报: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5、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把题目的意思弄明白在去做。

三、巩固。

完成下面各题:商的位数、估算的结果、准确值

876÷3 242÷4 896÷8 644÷7 753÷5 417÷6 【课间活动】 伸伸手 弯弯腰 踢踢腿 跳一跳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作业]

第十五课时 整理复习

(二)教学内容:教材P36-37页 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并且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重点、难点:

正确熟练地计算。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估算P36-2:

⑴练习后同桌说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⑵全班指名说。

2、解决问题:

⑴有62棵树,三年级5个班去植树,平均每个班种多少棵树?还剩几棵树? ⑵P36-3

学生独立解答后再逐题分析讲解。

二、练习:

1、第4题采用竞赛计时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在一种激励的氛围种提高计算能力。783÷6 584÷5 824÷4 920÷8 720÷3 204×3 238+647 18 412—298

2、第5题:提醒学生看清题意,逐以带小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3、第6题:是计算在解决问题种的应用。而这题需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练习时,要让学生独立读懂题意,会从图中找出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合理进行解答。待学生完成后,让自己对所列出的列式作出口头表达解释,这样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

3元一根冰棍,30根冰棍装一箱,杨叔叔8箱冰棍4天就全卖完了,那么杨叔叔4天卖了多少钱?平均每天卖了多少根冰棍?

【课间活动】 伸伸手 弯弯腰 踢踢腿 跳一跳

三、课堂总结:

你觉得这个单元你学到什么?

你对这个单元的那些知识还不是很清楚? 你对这个单元还有什么问题?

四、随堂作业

【单元教学反思】: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是学生第二次学习除法知识。学生已经学习过表内除法(包括有余数和没有余数),理解了除法的意义。依据教材意图,本课要在原有基础上实现从“表内除法”到“被除数是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被除数十位没有余数或有余数)”的突破,以便学生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在教学中重点体现让学生经历从“表内除法商是一位数”到“商是两位数”的突破过程,突出问题解决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在教学设计上我找准学生的起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采用了讲授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课后有以下体会:

1、利用口算经验学习笔算。

在教学本节课前,学生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熟练,笔算大多数学生有所遗忘,会写的也写错。于是利用学生熟练的口算经验学习笔算,将口算方法、笔算的算理理解与算法的掌握紧密结合,降低新知学习的难度。

2、注重有序思考的方法。

观察平时的计算教学发现:有些学生机械模仿,有些学生会说不会做,言行不一致。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在本节课中学生虽然看不出笔算的必要性,但它是后继知识学习的基础,学生有必要理解算理,方法掌握。所以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说说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展示思考过程。

3、做、说、评、改相结合。

计算课的教学,学生也应该“知其所以然。”课堂上,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位学生动笔试一试,说一说,对做法说法相互评一评,再把错误改一改,学生学得实在些,相关能力也得到培养。

第二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统计》教学设计

石柱县南宾镇灯盏小学

余文田

单元教学内容:P38-45统计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统计”是《标准》内容中第一学段统计教学的最后一个单元。主要目的是进一步认识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本单元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同时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 1.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两种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2.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运用数据进行推断,进一步体会统计功能。3.提供丰富的素材,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单元教学要求:

1.向学生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单元教学重、难点:

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单元课时安排: 约4课时

第一课时 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页例1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认识统计图的另外一种形式横向统计图;

2.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并作出合理分析和预测,培养学生利用统计方法推测和预见未来的意识;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4.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传播信息。重点、难点:

根据统计图表作出合理的分析和预测,培养学生利用统计方法推测和预见未来的意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图意)

如果超市的王经理,现在很想知道超市上周四种品牌矿泉水的销售情况,还想知道下周该进些什么品牌的矿泉水。你有什么好办法?(统计)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出示空白的纵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2.它的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 3.根据统计表,你能完成下面这份统计图吗? 4.学生讨论并说明如何完成统计图。

5.提问:如果用横轴代表销售量,用纵轴代表不同的品牌,该怎样设计这样的统计图?

6.小组合作学习7.小组汇报

8.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完成。

你能跟同学说说完成这样的条形统计图时要注意什么?

9.讨论:如果下周要进货,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

进些?你能说说理由吗?

三、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在前几个学期,我们已经学会了收集数据 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统计,让学生理解、体验统计的展示数据、科学预测、决策作用。

四、巩固练习

课本40页第1、第4题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六、随堂作业

第二课时 矩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

教材39页例2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认识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3.让学生在学习中初步感受到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的使用条件。重点、难点:

认识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的特点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画统计图有什么作用?

2.观察统计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3.你对这个统计图的画法有什么建议?

二、探究新知

1.发现矛盾,引出新课。

A:如果让你根据统计表的数据,绘制一个学生身高统计图,你准备一小格表示多少厘米?(让学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B:师拿出事先准备的不同空白统计图,让四人小组合作画完。C:出示学生画的统计图,引导比较,发现问题。

(学生可以发现:如果每格表示较少的单位,画出的条形会很长,如果每格表示10个单位或20个单位,虽然画的格数少了许多,但是从图中很难直观地区分不同学生的身高相差几厘米。)

D:提问: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些问题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F:引出新课:出示书上的统计图。2.学看统计图,尝试画统计图。

A: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发现这个统计图和前面学的有什么不同?

B: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这样画有什么好处?

C:引导学生按照示例,把其他两人的条形补充完整。

D:引导学生讨论:在什么情形下应该使用这种统计图?优点是什么?

E:引导学生观察体重统计图,看看这个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F:学生尝试独立完成该统计图。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A:师问:根据上面两个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了什么问题?你能解决吗? B: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引导学生比较。发现哪些同学的身高、体重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同学在正常值以上? C:引导学生为这些体重超正常值的同学出谋献策。

D:师引导学生思考:在统计图中怎样一目了然地看出每个学生的身高、体重是在正常值以上还是正常值以下?(引导学生在统计图上用一条虚线画出正常值,再直观地比较。)

三、巩固练习。P40—41的练习。

四、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你对自己、同学这节课学习的表现有什么评价。

五、随堂作业

第三课时 求平均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3页例1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体悟“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2.探索求“平均数”的多种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解答。3.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能对数据分析结果作出简单的推断和预测。

4.体会“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及广泛应用,逐步具有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重点、难点:

灵活选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初步感知平均数

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平均数的信息。

2.师提问:为什么你们认为平均年龄、平均工资、人均住房面积这些都是平均数呢?能解释一下它是什么意思吗?

3.师:看来大家对“平均数”或多或少都有些了解。这节课,我们就去数学王国探索一下有关“平均数”的奥秘。板书:平均数

你想了解平均数的哪些知识呢?

4.师:看来同学们对平均数充满了好奇,一起进入迷宫探秘。

二、构建新知 1.理解含义,探求方法。

观察棋子,提出问题。师提问:看着你面前的棋子,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还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感悟“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动手操作:以小组为单位研究怎样才能使三排棋子同样多。师提问:现在每排棋子都是几个?这个数,你能给他取个名字吗? 这个平均数4与原来每排棋子的个数有什么关系呢? 3.探索求平均数的不同方法。

师:四人小组合作,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可以求出平均数,并且把你们小组独特的方法取个名字!等一下我们来评选最佳创意奖和最佳命名奖。比一比,哪个小组最爱动脑筋!

①小组活动讨论。

②汇报交流。(移多补少!先假设后均分。先求和再均分。)

三、初步应用,内化拓展。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讨论、尝试不但知道了什么是平均数,而且探索出了许多求平均数的方法。那么你们能解决有关平均数的实际问题吗?

四、课堂总结

1.你现在所认识的平均数是什么? 2.理解平均数是个虚的数。

五、随堂作业

第四课时 应用平均数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P43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体会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区别不同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这一统计学上的意义。

2.使学生认识统计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3.巩固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重点、难点:

平均数的实际意义。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师出示一杯水,告诉学生这一大杯水大约600克,而后把这杯水分别到入4个杯子中(每个杯子的水不同)提出:你们能求出这4个杯子的水的平均重量吗?

2、学生动手解决,并交流解决的方法。

二、创设问题情景,引导探究。

1、六一节,老师带了许多糖果想送给大家吃,老师给奋飞组6人共分36块,给前进组8人共分了40块,给蓝天组5人共35块,你们认为哪一组的同学分到的糖果多?怎么解决?

(1)小组织交流解决的方法。

(2)小结:象这种情况下,每组的人数不一样,不能直接拿总数来比较,而是要求出每组同学的平均数来比较。

2、出示情景图,告诉同学穿兰色衣服的是开心队,穿黄色衣服的欢乐队,引导学生观察后猜一猜:你认为哪一队的身高高?并说说理由。

3、出示统计表,组织学生收集有关数据,根据统计表估一估,欢乐队和开心队的平均身高分别是多少?并说说估的方法。

4、同桌合作,一人求欢乐队的平均身高,另一个求开心队平均身高,后比较哪一队高?

5、组织交流计算的方法与结果。

6、组织讨论:从刚才的这件事,你有什么发现? 7、小结: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三、拓展与应用

1、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要通过求平均数来解决一些问题。2、选择正确的算式:

前几天,学校举行了献爱心活动,我们班52名同学分成4组,第1组捐款192元,第2组捐款212元,第3组捐款205元,第4组捐款 198元,平均每组捐款多少元?

A:(195+212+205+198)÷52=16(元)B:(195+212+205+198)÷4=208(元)①说说你选择B的理由。

②小明从结果16元他就肯定A 是错误的,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③如果选A该怎样提问? ④比较这2个问题的异同点?

3、小明所在小组的平均身高是142厘米,小红所在小组的平均身高是144厘米。小明是否比小红矮?„„。

4、公司的平均工资。

通过以上的素材,可以让学生了解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样的数量?它提供了数据的什么信息?

四、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需要帮助的吗?

五、随堂作业 教学反思:

第三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石柱县南宾镇灯盏小学

余文田

单元教学内容:两位数乘两位数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表:

本单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它是在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二项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是在学生学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学习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做好必要的准备。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编排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首先,把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报纸(送信)、估座位、购书等。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然后,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教学目标

1.学生会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3.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在计算过程培养学生的情感与,使他们养成认真审题、书写整洁、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

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完善学生对计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使学生掌握口算、估算和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1、引导学生利用以有经验进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计算方法。

2、在学习中,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让学生主动探索,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亲自感悟和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重视口算和估算能力的发展,逐步形成技能。

4、重视对两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的回顾和整理,培养学生总结 和归纳的能力。课时安排:

8课时。

1、口算乘法。3课时

2、笔算乘法。3课时

3、整理和复习。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8页例

1、做一做,练习十四第1~4题。

教学目标: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幻灯片;把练习十四第2题制成香蕉形的口算卡片。注意补充相关的两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的题,如:32×20、13×300。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口算下面各题。

40×

460×

530×

3300×7

200×8

12×4

24×

213×3

32×3

11×5

自己选两题,说一说口算方法。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

(1)运用多媒体课件幻灯片呈现邮递员送报纸、送信的情景。

(2)请学生提出问题。

(3)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择需要用整

十、整百数解决的问题,可以是与教材上完全相同的问题,也可以是不同的。

例如:“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2.探讨口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300×10

300×30

(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4)评价。

对于学生想出的方法,尽可能板书在黑板上,方便全体同学了解不同方法的口算过程。

例如:300×10

300×9+300=2700+300=3000

100×10×3=1000×3=3000

300×30

3×3=9→300×3=900→300×30=9000

300×10×3=9000

教师点评每一种方法,强化学生对口算方法和过程的了解。同时,用点评的方式给学生以表扬、鼓励,增强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信心。

3.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其余的问题。比如:“工作10天,要送多少封信?”“工作30天,要送多少封信?”

(2)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4.探讨新的口算方法。

(1)出示:42×10

23×30

14×200

请学生思考,讨论怎样算?

(2)组织交流,并由教师评价每种方法。

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方法。例如:42×10→42个10→420;

42×10→40×10+2×10→420„„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口算方法,再次体验成功。【课间活动】伸伸手 弯弯腰 踢踢腿 跳一跳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1.完成教科书第58页“做一做”中的8道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结合订正过程,有意识地选择两、三道题让学生说一说口算过程。[小精灵儿童网站](2)引导学生总结,发现规律。

结合“做一做”中的口算,引导学生总结口算方法,发现规律。

2.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

开始做题前,提出:看哪一组的每个小朋友都能全做对。

完成后,集体订正。对全体都对的小组给予表扬,奖励小红旗一面。

3.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十四第3、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和小伙伴交流讨论。教师注意巡视,及时参与学生的讨论。

在学生完成后,请几位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4.游戏。

贴出香蕉形口算卡片,组织学生做“摘香蕉”游戏。说明游戏规则:谁算对卡片上的

题,就把香蕉摘下来。

最后,比一比哪一组摘的香蕉多。让学生体验收获的喜悦。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高

请学生谈收获。

五、安全教育

天气转热,严禁私自下水游玩和洗澡。【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教学重、难点:

探索乘法估算的方法,学会乘法估算。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40×80= 60×20 = 12×200 = 90×90 =

2、你能完成下面估算题吗? 74×7≈ 58×9≈

二、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

每排22个座位,一共有18排,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否坐下? 师:如果有10排呢? 生1:220。师:谁帮他说算式? 生2:22×10。

师:用到了哪些旧知识? 生齐:两位数乘整十数。师:如果有18排呢? 列式:22×18

师:跟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相比,这是一道什么算式? 生齐:两位数乘两位数。

师:可不可以用估算的方法呢?我们以前学过吗?(没有)。这是一个新问题。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师:以前当你遇到新问题的时候,你会怎么办? 生1:问爸爸妈妈 生2:问老师 生3:自己解决 生4:想想新办法。

师:今天我们一起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出示课件)学习卡

(一)第(1)种方法是:把 18 看成(),是估()了,而把 22 看成(),是估()了,所以估算的结果应该和实际的结果比较接近。

第(2)种方法是:把()看成(),是估()了,所以估算的结果就比实际的结果要()。

第(3)种方法是:把()看成(),是估()了,所以估算的结果就比实际的结果要()。

1、估算

24× 39 ≈ 63× 29≈ 71 × 80≈ 52× 68 ≈

2、一页有23行,每行约有22个字,一页大约有多少字? 巩固应用

丽丽想买37本连环画,每本连环画14元,丽丽大约要准备多少钱? 37×14≈

A、37×14≈370(元)B、37×14≈560(元)(10)(40)丽丽该采纳谁的建议:()

【课间活动】伸伸手 弯弯腰 踢踢腿 跳一跳 学习卡

(二)题目A 我们组采访的是()老师: 他家每月生活开支大约是()元,全年大约支出水费 元,我们是这

估算的。

题目B 我们组采访的是()学生: 他每天大约读英语单词()个,每个星期(7天)大约读英语单词 个,每个学年(40个星期)大约读英语单词 个。

三、汇报总结:

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 又有什么收获呢? 与你的同伴说一说

四、板书: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每排22个座位,一共有18排,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否坐下? 列式:22×18≈400(个)

五、安全教育

注意增减衣服,预防春夏之交疾病流传。【教学反思】

第3课时

教学内容:63页例

1、做一做,练习十五1、2题。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不进位)。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呈现例1的画面,让学生观察

用完整的话把这幅图的内容、问题说一说。

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列出算式24×12。

二、探讨计算方法

1、各组讨论:怎样计算24×12。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2、组织交流。

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方法一: 24×10 = 240 24×2 = 48 240 + 48 = 288 方法二: 2 4 × 1 2 48 „„24×2的积

„„24×10的积(个位的0不写)2 8 8

3、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课间活动】伸伸手 弯弯腰 踢踢腿 跳一跳

三、练习

1、尝试练习。

用竖式计算63页“做一做”的8道题。请几名学生上黑板板演,讲评。

2、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

四、总结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那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五、作业

六、安全教育 不要随意采食野果。【教学反思】

第4课时

教学内容:笔算乘法的练习课(完成练习十五的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能解决用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口算练习:

60×20 80×20 60×40 300×70 30×80 12×40 330×2 240×2 60×3 33×30

3、笔算: 练习十五第2题:

39×11 31×31 23×33 22×24 12×41 21×32 请6名学生上黑板板演,其他学生每题都做。讲评。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该注意什么?

4、正误辩析:

教师用小黑板出示4道计算出现错误的笔算式题,让学生判断正误,并进行改正。

二、解决问题:

1、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1)引导学生看图,获取信息。

(2)同桌互相说:把图上的意思完整的说一说。(3)独立列出算式,并用竖式笔算。(4)集体讲评。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

【课间活动】伸伸手 弯弯腰 踢踢腿 跳一跳

三、综合练习:

完成《学案》相应的练习。

四、学习总结:

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

六、安全教育

牛奶开瓶后必须在两小时内饮用完,否则不能再饮用。【教学反思】

第5课时

教学内容:65页例

2、做一做,练习十六1、2题。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呈现下围棋的画面,介绍有关围棋赛的事例或战绩。

放大棋盘,让学生观察棋盘结构。使学生了解到:围棋的棋盘面由纵横19道线交*组成。

接着,把棋子放在纵横线的交*点上,引出问题:“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点?” 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列出算式19×19。

二、探讨计算方法

1、各组讨论:怎样计算19×19。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2、组织交流。

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

3、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例如,估算的方法能很快算出大约有400个交*点,但它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要求。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课间活动】伸伸手 弯弯腰 踢踢腿 跳一跳

三、练习

1、尝试练习。

用竖式计算65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

2、完成练习十六第1、2题。

四、总结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那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五、作业

六、安全教育

碗筷使用前后要清洗干净并消毒。【教学反思】

第6课时

教学内容:笔算乘法的练习课(完成练习十六的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2、能解决用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开火车进行口算练习:

40×20 60×20 80×40 400×70 12×30 12×40 44×20 230×2 70×3 11×400

3、笔算练习(进位与不进位的对比):

23×31 33×31 43×12 11×25 23×34 54×13 39×27 17×28(1)学生笔算。

(2)请学生观察比较:上行的题目和下行的题目有什么异同?

(3)学生讨论交流:它们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不同的是上行的题目计算时没有进位,而下一行的题目需要进位。

(4)说说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4、正误辩析:

教师用小黑板出示6道计算出现错误的笔算式题,让学生判断正误,并进行改正。【课间活动】伸伸手 弯弯腰 踢踢腿 跳一跳

二、解决问题:

1、完成练习十六第3题:(1)引导学生看图,获取信息。

(2)同桌互相说:把图上的意思完整的说一说。(3)独立列出算式,并用竖式笔算。(4)集体讲评。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第8题。

第8题:在解决这道题时,是不是所有的信息都用上?为什么“每套12张”用不上?这样的题目给了你什么启示?

三、综合练习:

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5、6、7题。

四、学习总结:

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

六、安全教育

不要购买过期变质食品和三无产品。【教学反思】

第7.8课时

复习检测内容:两位数乘两位数 复习要求:

把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整理,使学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培养学生整理概括的能力。

复习过程:

一、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

1.请学生把书本从58页看到69页,看看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2.在四人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互相补充。3.汇报: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还有什么问题?

二、练习

1、口算练习:

20×60 90×30 80×80 15×20 700×30 80×40 50×70 400×20 说说你是怎么口算的。

2、估算练习:

42×18 39×11 57×28 42×12 63×47 你是怎么估算的?能有几种方法?

3、笔算:(练习十七第2题)

4、解决问题: 练习十七(3、4)

(1)读题后学生独立思考,这两道题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2)小组讨论: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3)汇报: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4)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把题目的意思弄明白在去做。【课间活动】伸伸手 弯弯腰 踢踢腿 跳一跳

三、学习总结:

1、在这一单元中你学会了什么?

2、给自己这个单元的学习态度和收获作个评价。

四、布置作业

五、安全教育

走马路靠右行走,不要横穿马路和闯红灯。【教学反思】

第四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十单元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三年级下册第十单元 《总复习》教学设计

石柱县南宾镇灯盏小学

余文田

单元教学内容:总复习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为八部分: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统计,年、月、日,面积,小数的初步认识,解决问题。复习的重点是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统计,面积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其他内容也比较重要,也要让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本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主要是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学生只要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复习。可让学生通过练习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 单元教学要求:

本册教材是第一学段的最后一册教材,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数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等得到发展,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全面达到本册教材和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单元教学重、难点:

结合学生的实际正确把握重点和难点。单元课时安排: 6课时。

第一课时 总复习一

教学内容:

教材112页 教学目标:

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重点、难点:

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教学过程:

一、自学复习书本P1-P12。

1、再次体会“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说说你还有什么问题?

二、练习教科书第112页的第1题。

1、让学生用八个方向词语说一说小清家的周围各有什么。

2、学生同桌互相说: 小清去健身园怎么走? 去医院怎么走? 去图书馆怎么走? 去学校怎么走?

3、进行小组和全班交流,结合学生表达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说一说怎样识别方向和用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看懂简单的路线图。

4、教师可以在图上加几条公共汽车路线,丰富情境的内容;也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重新绘制简单的地图,让学生描述。

三、课堂总结

四、随堂作业

【安全教育】夏季预防食物中毒

第二课时 总复习二

教学内容:

教材112-113 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正确计算题目。重点、难点:

提高计算正确率。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除法练习①除法口算。②除法估算。③除法笔算。

2、乘法练习①乘法口算。②乘法估算。③乘法笔算。

3、P116-1、2、3

二、运用计算解决问题。

1、P112-2 学生先说说表的意思,然后独立解答。

2、P113-4 重视学生对计算结果的判断和表述。

三、了解学生计算时还存在什么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所在,并通过反思自己纠正。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作业

【安全教育】不要随身携带火种

第三课时 总复习三

教学内容:

教材113-115 教学目标:

1、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复习近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进一步认识小数,理解小数的含义。熟练地比较小数的大小,能解决一般的问题。重点、难点:

进行数据分析和进一步认识小数。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统计

1、让学生分析第113页第5题中的数据,对近年来该地区沙尘天气的发展变化趋势有一个判断;让学生谈谈感想,有什么办法减少沙尘天气,使学生受到环境保护的思想教育。

2、练习:P117第5题(让学生通过分析数据,对人均消费粮食的变化趋势有一个判断。在此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供人们吃的东西越来越丰富,所以人均消费粮食越来越少。)

3、练习:P119-12通过练习,使学生对统计图和统计表的特点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二、复习小数

1、说说你对小数的认识。

2、你还有什么问题?

3、练习

①学生做第115页的第9、10题 ②练习:P118第10题

3 ③练习:P119第11题

每次练习都要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做的?都说几次为什么?

学生独立计算,后讲评。用一些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的基本含义,体会到小数与分母是10和100的分数的联系。

三、课堂总结

四、随堂作业

【安全教育】不要携带管制刀具进校园

第四课时 总复习四

教学内容:

教材 114 教学目标:

全面复习学过的时间单位和有关知识,借助表格进行系统整理时间单位,结合实例让学生体会这些单位的大小,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

重点、难点:

进一步建立时间和面积的观念。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年月日知识要点:

1、学生说说你知道的有关知识。

2、结合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①一年有()个月,有()个大月,每月有()天,分别是();有()个 小月,每月有()天,分别是()。

②二月是28天的是()年,全年是()天;二月是29天的是()年,全年 是()天;四月份有()天,合()个星期()天。

3、学生自由读,加深记忆。

二、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换算。

1、学生练习

15:30()21:00()22:45()13:05()晚上5点()下午3点()

2、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计算经过的时间。

1、不跨天:展馆每天开放时间是从8:30到16:30,一天共开放()小时

2、跨天:火车从下午3:50分发车,到第二天上午8:55到达,火车运行的时间是()。

3、练习P117-6 4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作业

【安全教育】饭后不要追逐打闹等剧烈运动。

第五课时 总复习五

教学内容:

教材114 教学目标:

复习有关面积的基本知识,复习估计给定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能够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重点、难点:

面积单位化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面积单位

1、建立面积观念

让学生结合实例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知道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举例说明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等有多大。

2、说说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3、练习

二、测量并计算面积。

1、先让学生独立估计,再合作进行测量,然后进行全班交流;让估计得比较准确的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估计的,让估计得不够准确的学生说一说误差出现在什么地方,从而提高学生的估计能力和测量的能力。

2、说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3、基本练习。

三、运用练习:

1、P118-

8、9

2、补充练习

一块长方形木板长30分米,宽10分米,面积是()平方分米,合()平方米。

一个正方形菜园,边长是6米,四周围的竹篱笆一共长()米,这个菜园的占地面积是()平方米。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作业

【安全教育】不要私自在水边玩耍。

第六课时 总复习六

教学内容:

教材115 教学目标: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联系生活实际,用连乘、连除可以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重点、难点:

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数量关系

了解学生是否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能否正确列式计算。启发、引导有困难的学生达到基本要求。注意让学生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和问题,选择正确的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不要求一个学生掌握多种方法。

二、解决问题。P115第11、12题。

1、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可以不受习题顺序的限制,想先解决哪个问题,就先解决那一个。解决问题时,如果有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问同学和老师。

2、适时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组织交流。

①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表达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学习活动。②各组推出代表向全班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独立练习。

1、一只山雀一天能吃95只害虫,一个月有(按30天算)能吃多少只害虫? 2、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共有8个小组,每个小组4个队。一共有736名运动员参加比赛,每个队有多少名运动员?

3、小强看一本320页的科技书,每天看2小时,每小时看20页。看完这本 书一共要多少天?

4、码头有一堆重4800千克的货物,2辆车6次能运完。平均每辆车每次运几千克?

5、盐官小学三年级有3个班,每班有43人,植树节每人植树5棵。一共植树多少棵?

6、蓝猫服装店今天卖了5箱童装,每箱8件,一共收入2400元,平均每件衣服多少

6 元?

让学生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和问题,选择正确的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分析讲评。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作业

【安全教育】不要乘坐违章车辆。

第五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内容:第6―――13页(比一比)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这几个部分,按知识间具有的内在联系,将第二单元分为丙个部分:一部分是比多少,另一部分是比长短和比高矮,这样化分是为了突出长短和高矮之间的内在联系,比长短是在水平面上比的,而比高矮是在垂直面上比的,但它们的方法是相通的,是相同数学思想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可以说,比高矮是比长短教学的延续。本单元体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为全册教材开了个好头,因为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社会生活的的密切联系,知道数学是有用的知识,对产生亲切感,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刚入学儿童对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并且本单元在编排上还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的特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还要给学生创造合作与交流的机会,给了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同时还体现了比较方法多样化的特点,鼓励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比较。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比多少、比长短和比高矮,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比较方法,知道多少,长短和高矮是比出来的。

2、通过学生操作、观察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语言表达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在与他人合作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合作交流的意识。

4、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曰常生活的联系。单元重、难点|

1、学会运用自己认为适用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语言表达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初步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

1、比多少„„„„„„„„„„„„1课时

2、比长短、比高矮„„„„„„„„„„„„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比多少(第6―――8页)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和精神。教学重、难点:

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好的比较方法。教学准备:

师:数字卡片一套(1―――10),小猪、小免卡片各一张,录音机 生:学具盒一个,数字卡片一套(1-10)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小朋友看一看,在我们班中,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还是一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比较多少。

板书课题:比多少

二、主动探讨,获得新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小免、小猪的卡片各一张并板书在黑板上,问:瞧,这是谁?他们俩准备去干什么?谁来猜一猜?

师:那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小猪怎么说?(放录音:小朋友,我和小免正准备去参加义务劳动呢!)小朋友,你们想一起去看看吗?

2、引导观察,初步感知 A:出示书中第6面的图画:

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有多少呢?(学生数一数)

B:问:小免去搬砖,有几只小免,有几块砖,小免和砖谁多?你是怎么知道的?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

师:这样一个对着一个,都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免和砖的块数怎么样?(一样多)用一个算式表示是:

板书: 4=

4学生书空并齐读

老师介绍等号

3、动手操作,理解新知

A:问:小免和小猪比,谁多,谁少呢?

B:学生操作:用圆片代表小免,用正方形代表小猪在桌子上摆一摆。C:学生汇报结果老师演示

师:小免比小猪多。也就是几比几多?用一个算式表示是:板书:4>老师介绍大于号,学生书空 问:你能读这个算式吗? 师:小免比小猪多还可以怎么说?

板书:3<介绍小于号 学生书空,再齐读,4、小于号与大于号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老师小结)

5、现在,你能用大于号、小于号、等号说一个算式吗?

三、巩固

1、说一说

问:请你再仔细看一看图,你还能用多或少说一句话吗?(4人小组讨论后汇报,可以不举手,谁先站起来谁就先说)

2、猜一猜

A:老师从1―――10的卡片中任选一张,请学生猜卡片上的数是几,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作出“大了”或“小了”的提示,直到猜对为止。B:指名一学生拿卡片,老师猜,方法同上。C:同桌互猜,看谁猜得对

3、填一填:

A:7○

34○9

3○3

5○8

10○1 B:2>□ 6>□

6=□

□=8

□<9

4、试一试

模拟活动:把4块同样的糖放入相应的4杯水中,让糖溶化。请你猜一猜,哪杯水最甜。你是怎么知道的,请你说给大家听。

5、学生完成第11页的1――――4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比长短、高矮

(第9――-10页,完成第12页的第5题―――第9题)教学目标:

1、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体会到长和短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3、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过程中,选择自己认这最为适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教学重、难点:在比较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长短不同的绳子、铅笔、纸条、玩具等 师准备:三个大小不同的小人卡片;二瓶大小相同的汽水和豆奶

一、情境导入

(1)问:你喜欢《神探柯南》中柯南吗?柯南抓坏人可能干呢,为什么呢?因为他观察事物非常仔细,细小的差别也能看出来。今天我们就学习他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精神,看谁观察最仔细!

二、主动探究

1、活动之一

老师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绳子,请学生认真观察:

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用一句话完整的话来描述它们呢?

2、活动之二

A: 教师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尺子,请小朋友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B:请每个小朋友拿出一支铅笔,然后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同桌互相说)

3、活动之三

师:请每个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两只小手比一比,看一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板书:一样长

4、活动之四

1、教师任意指二名高矮不同的学生上台比高矮,并请小朋友说一说:谁高,谁矮?

2、老师再往旁边一站:这时问同学:这时又是谁高,谁矮呢?我们三个人,谁最高,谁最矮?(学生随意回答)

教师小结:高矮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5、活动之五

1、比较谁喝的多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二瓶饮料,我要请二个小朋友来喝,谁想来?

先请大家比较它们的多少,然后让两个小朋友背对着大家喝,然后问其中一个小朋友:

(1)你认为自己与他相比,谁喝的多?其他朋友有什么看法?(2)小组讨论:想一想,到底是谁喝得多?为什么? 教师小结:能从剩下的水比较出谁喝得多,真了不起!

三、独立思考:(学生评价)

A:让两个学生上台比较高矮(故意让其中一个学生踮着脚)学生马上会叫:“不公平”。师:为什么不公平?让学生明白:事物比较,要在同一起点上。B:第12页的第5题―――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看一看有谁能得到一张小笑脸。

1、自我评价。

2、学生互评

3、全班进行评价。

下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