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克隆之谜》教学设计二
《克隆之谜》教学设计二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11 《克隆之谜》教学设计二
教学要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
2、学会本的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时间:两时
第一时
一、分步揭示题,激发阅读兴趣。
、板书克隆。
师:什么叫克隆?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一、二自然段,看谁最先找到答案。
2、用彩色粉笔在“克隆”二字前加上“奇妙的”三字,问:不用读全文,你们能不能知道这篇的主要内容?(这篇的主要内容是谈克隆的奇妙)
3、查字典理解“奇妙”(稀奇而巧妙)
4、克隆,奇妙在什么地方呢?让我们认真阅读文来找答案。
二、初读文,理解说明顺序。
、默读文,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毫毛例如马铃薯收获家畜饲养微生物效率
2、查字典、词典,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
(1)多音字:家畜效率(2)除“微生物”外,均由学生自学理解。
3、自读文,练习概括各自然段的意思。
小结:(1)孙悟空快速克隆自己。
(2)克隆就是无性繁殖。
(3)植物的克隆。
(4)低等生物的克隆。
()高等生物的克隆。
(6)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
(7)克隆技术与其它科技成果结合。
(8)克隆技术的其它应用。
(9)克隆技术正在展示诱人前景。
4、练习归纳要点,理解文说明顺序。
(1)把关系比较密切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想一想:本文的重点讲了哪几个问题?
A、什么叫克隆。(第一段--第一、二自然段: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繁衍后代)
B、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第二段—第三至五自然段:植物的克隆、低等生物的克隆和高等动物的克隆)
、奇妙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他的诱人前景。(第三段:第六至九自然段)、学生讨论后,教者归纳:本文中心突出,专门介绍有关克隆的知识。条理性强,先解释什么叫克隆,然后分类介绍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动物的克隆现象,最后讲奇妙的克隆具有诱人的前景。
三、作业。
1、朗读文。
2、习字册生字描红、临写。
第二时
一、复习。
、听写生词。
2、师述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回忆上堂内容。
二、精读文,理解说明方法。
、学习第一段。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么叫克隆?
(2)相互交流。
(3)讨论后,教者归纳说明方法。
A、举例子:孙悟空拔一根毫毛能变成一群孙悟空,这就是克隆。
B、下定义:克隆就是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2、学习第二段。
(1)自读第三至五自然段,同座相互讨论:这一段从哪几个方面讲自然界的克隆?用的是什么方法?
(2)开展讨论。
(3)教者归纳说明方法:
A、分类别。分植物、低等生物和高等动物三类来介绍。
B、举例子。植物的克隆就举了柳树、马铃薯、仙人掌等为例。
3、学习第三段。
(1)各自反复朗读第六至九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是怎样讲“奇妙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它诱人的前景”的?
(2)讨论后形成下列板书:
A、总说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
B、可以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品质优良的家畜。、可以挽救濒危物种,培植人体“配”。
D、概括克隆技术展示诱人前景。
(3)这一段按“总—分—总”的结构来说明问题,显得条理清楚。
四、回顾全文,归纳总结。、《克隆之谜》重点向我们介绍了什么知识?采用了哪些说明的方法?
(《克隆之谜》重点介绍了关于克隆技术方面的知识,采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等。)
2、尼觉得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五、练习。、说说克隆这项技术奇妙在哪里,文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
2、关于克隆“可以造福于人类”,你还了解哪些?
板书:
植物
无性繁殖低等生物
高等动物
7克隆之谜
培育
造福人类挽救
培植
教学反思:
http://d/artile/vie_7483htl 使用搜索引擎查找本更多相关资料: 搜索时,“标题”“所有大类”“所有小类”这几项无需选择,直接输入文题目关键的字就行!
(搜索引擎在首页左侧)返回首页>>>>>>
第二篇:《克隆之谜》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分步揭示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板书克隆。
师:什么叫克隆?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一、二自然段,看谁最先找到答案。
2、用彩色粉笔在克隆二字前加上奇妙的三字,问:不用读全文,你们能不能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谈克隆的奇妙)
3、查字典理解奇妙(稀奇而巧妙)
4、克隆,奇妙在什么地方呢?让我们认真阅读课文来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理解说明顺序。
1、默读课文,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毫毛
例如
马铃薯
收获
家畜
饲养
微生物 效率
2、查字典、词典,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
(1)多音字:家畜
效率
(2)除微生物外,均由学生自学理解。
3、自读课文,练习概括各自然段的意思。
小结:(1)孙悟空快速克隆自己。
(2)克隆就是无性繁殖。
(3)植物的克隆。
(4)低等生物的克隆。
(5)高等生物的克隆。
(6)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
(7)克隆技术与其它科技成果结合。
(8)克隆技术的其它应用。
(9)克隆技术正在展示诱人前景。
4、练习归纳要点,理解课文说明顺序。
(1)把关系比较密切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想一想:本文的重点讲了哪几个问题?
A、什么叫克隆。(第一段--第一、二自然段: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繁衍后代)
B、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第二段第三至五自然段:植物的克隆、低等生物的克隆和高等动物的克隆)
C、奇妙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他的诱人前景。(第三段:第六至九自然段)
5、学生讨论后,教者归纳:本文中心突出,专门介绍有关克隆的知识。条理性强,先解释什么叫克隆,然后分类介绍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动物的克隆现象,最后讲奇妙的克隆具有诱人的前景。[小精灵儿童网站]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习字册生字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词。
2、师述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回忆上堂课内容。
二、精读课文,理解说明方法。
1、学习第一段。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么叫克隆?
(2)相互交流。
(3)讨论后,教者归纳说明方法。
A、举例子:孙悟空拔一根毫毛能变成一群孙悟空,这就是克隆。
B、下定义:克隆就是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2、学习第二段。
(1)自读第三至五自然段,同座相互讨论:这一段从哪几个方面讲自然界的克隆?用的是什么方法?
(2)开展讨论。
(3)教者归纳说明方法:
A、分类别。分植物、低等生物和高等动物三类来介绍。
B、举例子。植物的克隆就举了柳树、马铃薯、仙人掌等为例。
3、学习第三段。
(1)各自反复朗读第六至九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是怎样讲奇妙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它诱人的前景的?
(2)讨论后形成下列板书:
A、总说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
B、可以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品质优良的家畜。
C、可以挽救濒危物种,培植人体配件。
D、概括克隆技术展示诱人前景。
(3)这一段按总分总的结构来说明问题,显得条理清楚。
四、回顾全文,归纳总结。
1、《克隆之谜》重点向我们介绍了什么知识?采用了哪些说明的方法?
(《克隆之谜》重点介绍了关于克隆技术方面的知识,采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等。)
2、尼觉得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五、练习。
1、说说克隆这项技术奇妙在哪里,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
2、关于克隆可以造福于人类,你还了解哪些?
板书:
植物
无性繁殖
低等生物
高等动物
克隆之谜
培育
造福人类
挽救
培植
第三篇:《克隆之谜》教学设计三
《克隆之谜》教学设计三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指板书“克隆”,引导学生激疑提问。
提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一、二自然段,看谁最先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理解说明顺序。
1、默读课文,自学并划出有生字词。
毫毛 例如 马铃薯 收获 家畜 饲养 微生物 效率 诱人
2、查字典、词典,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
(1)多音字:家畜 效率(2)除“微生物”外,均由学生自学交流理解。
3、自读课文,练习概括各自然段的意思。
(1)孙悟空快速克隆自己。(2)克隆就是无性繁殖。
(3)植物的克隆。(4)低等生物的克隆。(5)高等生物的克隆。
(6)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7)克隆技术与其它科技结合。(8)克隆技术的其它应用。
(9)克隆技术正在展示诱人前景。
4、练习归纳要点,理解课文说明顺序。
(1)学生归纳把关系比较密切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想一想:本文的重点讲了哪几个问题? a、什么叫克隆?(第一段--第一、二自然段: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繁衍后代)b、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第二段—第三至五自然段:植物的克隆、低等生物的克隆和高等动物的克隆)
5、学生讨论后归纳。
三、各种形式的朗读课文段落。
四、作业。指导习字册生字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词。
2、指名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课文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理解说明方法。
1、学习第一段。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么叫克隆?(2)相互交流讨论后,教者归纳说明方法。
a、举例子:孙悟空拔一根毫毛能变成一群孙悟空,这就是克隆。
b、下定义:克隆就是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2、学习第二段。
(1)自读第三至五自然段,同座相互讨论:这一段从哪几个方面讲自然界的克隆?用的是什么方法?
(2)班内开展讨论后教者归纳说明方法:
a、分类别。分植物、低等生物和高等动物三类来介绍。
b、举例子。植物的克隆就举了柳树、马铃薯、仙人掌等为例。
3、学习第三段。
(1)各自反复朗读第六至九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是怎样讲“奇妙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它诱人的前景”的?
(2)讨论后形成下列板书: a、总说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
b、可以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品质优良的家畜。d、概括克隆技术展示诱人前景。
(3)这一段按“总—分—总”的结构来说明问题,显得条理清楚。
四、回顾全文,归纳总结。
1、《克隆之谜》重点向我们介绍了什么知识?采用了哪些说明的方法?(《克隆之谜》重点介绍了关于克隆技术方面的知识,采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等。)
2、你觉得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五、练习。
1、说说克隆这项技术奇妙在哪里,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
第四篇:《天火之谜》教学设计二
《天火之谜》教学设计二
fntsize=“6”>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61
第二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文,复述文。
2、学习给文分段,并用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3、凭借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文,复述文。
教学难点:
理解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用语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堂的学习,你知道雷暴是什么吗?中国人称“雷神”。西方人叫“上帝的怒火”。
2、同学们你们是怎么认为的呢?
二、学习第二段。
1、出示第2节。雷暴到底是什么呢?--齐读
“这个谜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揭开”
2、你了解富兰克林吗?政治家,发明了避雷针
3、齐读第2节,想想这一节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4、你们想了解这个谜揭开的经过吗?自由读3--4节
思考:富兰克林是怎么做的?(请划出有关词语)请用简单的几句话来说,并想想你觉得富兰克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注意观察认真思考勇于探索大胆推测决定实验认真实验勇于实验)
、分四人小组学文,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找一找,想想为什么读一读表达出来。
6、讨论交流(读好词)早就(很早不是现在)--所以发现了--引读
(1)“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那么雷暴究竟是什么呢?观察比较
(2)大胆推测:读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很熟悉,很了解)--熟知什么?放电现象不能雷暴结合富兰克林与众不同。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是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接受的。什么意思?不值得奇怪不能接受与“推测”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不能接受?引入“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也对他冷嘲热讽”板书:习惯地冷嘲热讽)不仅……就连人们会说些什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富兰克林经过仔细观察和大胆推测反复思考决定用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4)勇于探索还表现在哪里?(在雷电交加的情况下亲自实验)(动作)
()富兰克林发现天火之谜的实验过程能读懂吗?
用朗读把你读懂的内容表现出来。他读得怎么样?
7、有感情朗读2-4节,体会人物特点。
8、同学们现在你认为雷电怎样的呢?(不是天火,不是雷神)
还怕吗?(指名原来有误解的学生回答)可是还需要注意安全
9、引出第节。齐读第节,理解“震惊”、“宣告”、“无稽之谈”板书:震惊世界
10、想象一下当时的人们会怎样说?自我惭愧夸奖富兰克林
11、有感情地朗读第节。
三、学习第三段。
1、富兰克林实验成功有何伟大意思?
2、板书:--安然无恙(理解)
3、指导朗读,想想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四、总结文。
1、齐读全文,说说主要讲了什么?
2、完成后练习4。
五、指导复述全文。
1、凭借段意,安排好复述的顺序。
2、根据板书内容提取重点词语,组织语句进行连缀复述。
3、指名上台复述,师生评议。
4、以四人为一组,轮流复述。、优选复述。
六、布置作业。
1、复述文。
2、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19、天火之谜
注意观察 认真思考 勇于探索 大胆推测
决定实验 认真实验 勇于实验 震惊世界
(友情提醒:查找本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天火)本文转载
第五篇:克隆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克隆》是“快乐读书屋”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本文紧紧围绕“科技”这一单元主题,采用倒叙的方式介绍了“克隆”的有关知识,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设计理念
语文课堂是彰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场所。略读课文正是学生主体阅读意识和阅读行为全部释放的最好载体。因此,应准确把握略读教学的尺度,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为宗旨,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克隆羊“多利”的来历,初步了解克隆是怎么回事,体会科学的神奇。
2.让学生在“快乐读书屋”中感受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3.认识8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从克隆羊的诞生,初步了解克隆技术,体会科学的神奇。
教学准备
图片、收集有关克隆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读书情境
1.(出示克隆羊“多利”的照片)同学们,你们见过这张图片吗?你对它了解多少?(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有关“多利”的情况。)
2.是啊,这确实不是一只普通的绵羊,因为它没有爸爸和妈妈,重要的是它的出生使人类的一个梦想变成了现实。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屋,来了解这一震惊世界的科技发明——克隆。(板书课题:克隆)
(“克隆”一词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而克隆羊“多利”图片的出示却能唤醒学生的回忆,在与学生的对话中,引出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用知识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读课文,检查是否能正确、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
3.指名读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通过三种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通课文的同时,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在交流中使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学习第5自然段,进一步了解“多利”的来历,知道克隆是怎么回事。
(1)轻声朗读第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不懂的词语。
(2)汇报交流对词语的理解,教师适时点拨。
预设:
①理解词语“复制”。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工具书查一查这个词语的意思。(学生查后汇报:依照原件制作成同样的。)依据词语的意思,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也用到了复制?(如:印刷、复印、录音、录像等。)
②解决词语“克隆”。在理解了“复制”这个词语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进一步了解“克隆”是怎么回事,体会科学的神奇。
2.齐读第6自然段,了解“克隆”技术的重大意义。
(在这里,把“复制”一词作为一个重点来处理,是从理解文本的角度出发,“复制”一词所承载的是课文理解的重点和难点,这一铺垫对理解“克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识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识记生字,比一比谁记得快。
2.检查识记生字情况,出示卡片认读,看一看谁记得牢。
(通过用“比一比”“看一看”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识记生字,激发学生识记生字的兴趣。)
五、超越文本,拓展延伸
1.科学是无比神奇的,它把人们看起来不可能实现的事一次次变成了现实,你知道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分别是怎样发明的吗?阅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中《看门人的魔镜》一文,思考:第一架显微镜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同桌交流、指名汇报)
2.现代科技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它伴随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揭开一个个奥秘,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就让我们多读书吧,然后把你的收获告诉大家。
(立足文本,超越文本,丰富文本内涵,促进学生有效积累,深化主题,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进一步让学生感受科学的神奇。)
板书设计
快乐读书屋
克隆
复制
细胞————“多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