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生物上册《从种到界》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从种到界》教案新人
教版
从种到界
讲课教师:
学科:生物
课时:
总课时数: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2)明确“种”是基本单位,同时生物的亲缘关系时最密切的。
3)概述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4)同学至少知道一种植物或动物在生物分类学上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表演”,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与人沟通合作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生物分类能力并应用与生活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本节学习,继续培养学生唯物辩证观点。
(2)通过对本节学习,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
(3)通过对本节学习,学生对课本图片的观察及教师的介绍,培养同学们爱护生灵、爱护地球的情感,提升自我素质。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2概述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教学难点
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2教学组织对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的阐述。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教学目的、时间分配等)
一、生物分类的单位
新知导入
一、创设情境
出示多媒体:体现学生图书馆还书的情景。
在图书馆的书柜里,有各种不同种类的书,管理员将其归类,便于同学们的借还。
二、温故知新
引导学生理解生物有类似的分类方法。
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有没有分类到具体的每一个物种?
2、有没有统一的分类方法?
三、、类比求知
讨论:假如北京朋友要寄信给你,信封该怎么写?
总结学生的讨论,进一步突出省、市、县、镇、村。
就像信封上的地址一样。引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引导学生图示:界、门、纲、目、科、属、种的关系,让一个学生板演。
讨论:把不同的生物分到不同的等级单位的依据是什么?
讨论:每一种生物在分类的七个等级单位中都有自己的“住址”吗?举例说明?
展示:马及多种动物的图片。
2、游戏求知
让17个学生分别代表图片中的17种动物,“马”站好后,依次按与“马”同属不同种、同科不同属、同目不同科、同纲不同目、同门不同纲站好。
在游戏中讨论:、说出马归属相应的属、科、目、纲、门、界。
2、与马共同特征由多到少、亲缘关系由近到远,依次是什么?
总结游戏活动,简要介绍“亚门”,归纳出分类单位由小到大共同特征越来越少,亲缘关系越来越远。
3、提升新知
讨论:植物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归属相应的属、科、目、纲、门、界吗?举例说明。
总结学生的讨论,说明微生物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归属相应的属、科、目、纲、门、界。进一步强调每一种生物在分类的七个等级单位中都有自己的“住址”,都有自己的分类单位。
讨论:在现实生活中依旧存在着“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的现象。
指导学生读书P89,让学生归纳林奈的双命名法的特点。
讨论:对生物进行分类及生物命名统一采用双名法有什么意义?
4、新知的应用
出示:学校植物标牌。
四、欣赏中归纳总结
出示多媒体话剧《动物间的对话》。
农家一小院,东墙根拴着一匹马,西墙根拴着一头牛。门口蹲着一只“老”狗。墙角处洞中有老鼠。
“牛”:马这种动物真是健美大将,还长着长尾巴,甩来甩去,多好看呀!
马被牛的夸奖感动了,竟然小跑了一圈。
“马”:谢谢牛兄的夸奖,在我们的家庭里,有比我更漂亮的。你听说过“斑马”吗?它的皮毛是黑白条纹相间的,其他特征很像我们。我们同是马属的动物。
“牛”:我倒没见过什么斑马,可驴我是见过的,和你差不多。
“马”:牛大哥,至于这个驴,虽说也有不少和我相同特征,比如第三趾发达,有蹄,其余趾均已退化,但你看它的体型可比我小多了。所以,驴不是我们马属里的动物,但却可以和我们分在同一科——马科。牛哥,这下你可明白了吧。
“牛”:照你这么说“科”比“属”大喽。那咱俩理应是同一“科”吧?
“马”:牛大哥,你看我善于奔跑,主要是我第三趾发达,其余各趾消失(或退化),你呢?
“牛”:我的前后足各具两趾,趾端有蹄,咱们长得不一样,不能划在同一“科”里。
“马”:对喽,我们还不在同一个目呢,犀牛和我们就在同一个“目”里。
“牛”:什么目?原来还有比“科”大的单位。
“马”:奇蹄目。因为趾是奇数的原故。
“牛”:那我便是偶蹄目了。原来,你们马是马属、马科、奇蹄目的动物。怨不得别人说咱们是“风马牛不相及”,还真是那么回事。
狗从门外遛进来。
“狗”:马兄弟,那你说说,我------狗,还有牛兄弟和你可都是四条腿的动物,咱们就没有一点联系?
“马”:有联系,有联系。你看,咱们繁殖后代的方式都是胎生哺乳,咱们可都是哺乳纲的动物。“纲”比“目”要大。
“狗”:照你这么说,猪、羊、兔,还有吓人的大老虎和咱们都是哺乳纲。
老鼠偷听到这儿,爬出洞。
“鼠”:哺乳纲动物肯定也包括我,原来咱们都是“亲戚”。
五、课外延伸
观看
学生联想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积极思考。
回顾《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进行分类》
讨论生物的分类方法。
指出可以将生物进行分类。
联系实际,说出自己的地址。
学生积极写出地址的单位:省、市、县、镇、村。
理解、体会生物的分类单位。
画图、板演、讨论。
讨论回答:按照生物的相似程度,共同特征的多少。
观看、书本,阅读P85-87的图表,及文字分析后讨论。
完成游戏:
“马”的外围依次站着“斑马”,“驴”,“犀牛”,“牛、羊、虎、狗、猪、兔、鼠、蝙蝠”,“蛇、企鹅、鲨、龟、蛙”。
学生回答:
1、马属、马科、奇蹄目、哺乳纲、脊索动物门的脊椎动物亚门。
2、共同特征由多到少、亲缘关系由近到远依次是“斑马”,“驴”,“犀牛”,“牛、羊、虎、狗、猪、兔、鼠、蝙蝠”,“蛇、企鹅、鲨、龟、蛙”。
理解、体会生物的分类单位。
学生阅读课本,讨论问题。回答:桃在分类上隶属梅属、蔷薇科、蔷薇目、双子叶植物纲、种子植物门的被子植物亚门。
举例说明。
学生阅读课本。
讨论、回答.使每个物种在生物分类上的位置一目了然,认识生物间的共同特征、亲缘关系,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利于对生物的保护与利用;统一命名可以减少混乱,便于学术交流。
观察,说明标牌的双名法中的种名、属名。
欣赏《动物间的对话》,体会动物间的对话。分析动物间的对话所包含的生物学含义。
第二篇: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从种到界》教学反思
一、[关于评价方式的思考]
1.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是否乐于与人合作,愿意与人交流;是否乐于思考,具有学习生物的兴趣。
2.评价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发现并提出生物问题的能力;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应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评价主体和方式的多样化:例如:在本课学生自学反馈的环节中,分为抢答和课堂小测试两部分,其中课堂小测试部分引导学生进行互评,体现评价主体和方式的多样化。
二、[关于教学过程设计的思考]
在设计本节课的过程中,重点放在让学生了解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单位及分类的依据和意义。通过设置游戏情景,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激发出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再通过抢答题和课堂小测试,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
总之,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启发学生,挖掘学生潜力,让他们展开联想的思维,培养其能力”为主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
第三篇:《从种到界》教学设计
《从种到界》教学设计
《从种到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② 明确“种”是最基本单位,同时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③说出对生物进行分类的依据,了解分类等级的意义。【能力目标】
①通过自主学习,锻炼自学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角色扮演”,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及与人沟通合作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教学中融入保护动物的思想,形成保护动物遵循自然的思想。
中公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单位,概述生物分类的依据。【难点】
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单位,概述生物分类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都有接收信件的经历,那么邮递员是怎样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你,并把信件递在你手上的呢?(联系实际,说出邮递员是依据信件上的地址找到收件人的)问题1:信件上的地址又包含着哪些信息呢?(学生积极思考,写出地址的单位:省、市、区(县)、街道、住宅、姓名等等)提出问题2:我们如何将大自然中的生物进行分类呢?
中公教育
(使学生能初步地理解生物的发展,树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食物的观点。)提出问题3:我们如何将大自然中的生物进行分类呢?(板书)(二)新课展开
同学们思考并结合课本自主学习,找到相应答案。(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在哪个分类里面表示他们的亲缘关系是最亲密的?最小的分类单位是什么?(种是最小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亲密的。)生物学家是怎样把不同生物进行分类的呢?同学们一起观看一个小资料《饿狼寻亲记》,看一看狼是怎样被分类的,他与狗、狐狸有什么关系?所有的狼都属于同一个物种吗?观看资料,同学们以生物小组进行讨论6分钟,时间到之后有各组的小组代表发表看法。
(每一只狼是一个动物个体,但所有的狼都属于同一个物种。郊狼的体型比狼小得多,但是这两种动物都具有体型较长,眶间部为显著隆起等特征,因此它们被划分到同一个属犬属。狐狸的眶间部平平缓,但他与狼、郊狼都具有颜面部较长,吻端突出,爪钝而不能伸缩等共同特征,因此被划分到同一科犬科。虎的爪锐利且能伸缩,不属于犬科,但他和狼、郊狼、狐一样,都具有尖锐的犬齿,因此它们都属于食肉目。马、兔、蝙蝠等动物与
中公教育
狼、郊狼、狐之间的差别很大,但它们都具有胎生哺乳等特征,都属于哺乳纲。而这些所有的动物都具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椎,他们同属于脊索动物门的脊椎动物亚门。)狼与郊狼、狐狸、老虎、兔子的情缘关系亲疏排序?归纳狼在分类中的位置?(郊狼>狐狸>老虎>兔子,狼这个物种在分类关系上隶属于犬属、犬科、食肉目、哺乳动物纲、脊椎动物亚门。)总结得出生物学家对生物分类的依据: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划分为种属等不同的等级。(三)巩固提高
1、同学们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演示狼、狗、郊狼、狐狸、老虎、兔子等生物,进行《饿狼寻亲记》的表演,通过演示找出之间的区别,懂得生物分类的意义即弄清不同生物群体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2、老师引导植物的每种物种也可以用同样方法归属于相应的属、科、目、纲、门、界当中。让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得到桃,在分类上隶属于什么呢?(桃在分类上隶属于梅属、蔷薇科、蔷薇目、双子叶植物纲、种子植物门的被子植物亚门、植物界。)(四)小结作业
师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中公教育
布置作业:看一看植物园当中植物的标牌,看看不同的植物在分类上的不同。
中公教育
第四篇:《从种到界》典型例题
典型例题
【例题一】在下列分类的等级中,哪个等级的植物所具有的相同特征更多()
A.属B.科C.纲D.目
【答案】 A。
【分析】因为分类方法是按照生物体的差异特征来分的,分类等级越高,它所包含的生物体间的差异越大,即共同特征越少,反之亦然。属在此四个等级中最低,因此,这个等级中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多。
【例题二】下列有关“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为生物分类学上的最小单位B.同属必同种
C.同种的雌雄个体可互相交配并产生后代,而该后代也都具有生殖能力
D.不同种之个体可用人工方法达到交配之目的,但产生之后代并无生殖能力
【答案】 B。
【分析】同属内包含有很多的种。
【例题三】下列有关生物分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的分类中,阶层愈高所包含的生物种类也愈多
B.同种的雌雄个体可以互相交配,并产生具有生殖能力的后代
C.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形态构造上的特征
D.学名以拉丁文由属名与种名组成,属名为形容词,种名为名词
【答案】 D。
【分析】学名由属名和种加词组成【例题四】有关学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种生物有时也可能会有几个不同的俗名和学名
B.学名是由两个字所组成,而前一字表示该生物的种名
C.通常种名是名词,而属名是形容词
D.属名的第一字母必须大写
【答案】 D。
【分析】属名和种加词要用斜体,属名的第一个字母用大写,命名人的名字要放在最
后用大写,正体。
【例题五】简答题:拉丁文中,Papilio是凤蝶,而erythhrocephalus则是红头的,若今天在某地发现一种新的凤蝶他的头是红色的,那么你会怎么命名?
【答案】 Papilio erythhrocephalus
【分析】学名由属名和种加词组成
第五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二节从种到界教案6.doc
从种到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2.明确“种”是最基本单位,同时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3.概述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4.同学至少知道一种植物或动物在生物分类学上的位置。能力目标
1.通过自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表演”,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与人沟通合作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3.提高学生对生物分类能力并应用于生活中。情感目标
1.通过对本节学习,继续培养学生唯物辩证观点。2.通过对本节学习,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
3.通过对本节学习,学生对课本图片的观察及教师的介绍,培养同学们爱护生灵、爱护地球的情感,提升自我素质。
●教学重点
1.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2.概述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教学难点
1.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2.教学组织对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的阐述。
●教学方法
采用“小话剧”表演的方法,结合自学式、问答式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1)选善表演的4位同学,分别扮演四种动物,即:马、牛、狗、老鼠。(2)拟定话剧表演稿《动物间的争论》。
2.学生准备:(1)被选中出演话剧的同学准备简单小道具,并进行简单排练。(2)全体同学复习有关动物特征知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利用“小话剧”,引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教师:上课前,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小话剧——《动物间的争吵》,欣赏的同时,请注意收集有关信息。老师来做话外音处理。
动物间的争吵
话外音:农家一小院,东墙根拴着一匹马,西墙根拴着一头牛。门口蹲着一只“老”狗。墙角处那一定是老鼠新打的洞„„
夏日中午,一丝风也没有,马和牛似乎都有些不耐烦了。俗话说:“风马牛不相及”。可今天,大家看,马和牛都有那么点意思。
“马”:(摆弄着四条腿,踱过来踱过去,不时还甩甩大尾巴)
“牛”:(很钦佩的自言自语)马这种动物真是健美大将,还长着长尾巴,甩来甩去的,多好看呀!
话外音:马被牛的夸奖感动了,竟然小跑了一圈。
“马”:谢谢你的夸奖,牛兄。其实,在我们的家庭里,还有比我更漂亮的。你听说过“斑马”吗?它的皮毛是黑白条纹相间的,除此之外,其他特征我们很像。
所以,我们同是马属的动物。
“牛”:我倒没见过什么斑马,可驴我是见过的,和你可真差不多。
“马”:(直摇头)牛大哥,至于这个驴,虽说也有不少和我相同特征,比如第三趾发达,有蹄,其余趾均已退化,但你看它的体型可比我小多了。所以,驴不是我们马属里的动物,但却可以和我们分在同一科——马科。牛哥,这下你可明白了吧。
“牛”:照你这么说“科”比“属”大喽。那咱俩理应是同一“科”吧?
“马”:牛大哥,你看我善于奔跑,主要是我第三趾发达,其余各趾消失(或退化),你呢?(说着举起了蹄给牛看)
“牛”:(也举起了蹄和马的蹄比)哟,我的前后足各具两趾,趾端有蹄,咱们长得不一样,不能划在同一“科”里。
“马”:对喽。如果你画画妆,头上长一两个单角,前后趾具三趾,而不是两趾,变成“犀牛”的样子,咱们便能有幸分在同一个“目”里。
“牛”:什么目?原来还有比“科”大的单位。
“马”:奇蹄目。因为趾是奇数的原故。
“牛”:那我便是偶蹄目了。原来,你们马是马属、马科、奇蹄目的动物。(很不高兴的)怨不得别人说咱们是“风马牛不相及”,还真是那么回事。
话外音:这时,马和牛的对话引起了狗的兴趣。它从门外遛进来。
“狗”:马兄弟,那你说说,我——狗,还有牛兄弟和你可都是四条腿的动物,咱们就没有一点联系?
“马”:有联系,有联系。你看,咱们繁殖后代的方式都是胎生哺乳,咱们可都是哺乳纲的动物。“纲”比“目”要大。
“狗”:照你这么说,猪、羊、兔、老鼠,还有吓人的大老虎和咱们都是同一个纲——哺乳纲?
话外音:它们的谈话吵醒了洞里的老鼠,老鼠偷听到这儿,也禁不住冒了一句„„
“鼠”:哺乳纲动物肯定也包括捕我的蝙蝠和蛇了?(说完竟遛进了洞)
话外音:一石激起千层浪,马、牛和狗便针对蝙蝠和蛇是否属于哺乳纲动物争吵起来„„
同学们,老鼠说的对吗?
(全剧终)
[抛砖引玉——确定生物的分类等级]
教师:小话剧看完了,我给同学们提一个问题:“小老鼠说了句什么话激起了动物间的争吵?”
学生抢答:哺乳纲的动物肯定也包括捕我的蝙蝠和蛇了?
教师:老鼠说的对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共同学习生物的分类等级——从种到界。先请同学们看P85~P86页的彩图内容——马是怎样被列入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的。请结合话剧内容自学。
学生:结合话剧内容,仔细观看P85~P86页彩图。寻找问题答案。教师:请回答:小老鼠的话对吗?
学生1:不尽对。从第五列图上所列动物显示,有蝙蝠,而没有蛇。说明蝙蝠是哺乳纲动物,蝙蝠也是胎生哺乳的。而蛇是卵生的,是陆地上的爬行动物,比哺乳动物低等。
学生2:比较蛇和蝙蝠,它们也具有共同特征,即都有脊柱,应同属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
学生3:像鲨、龟、企鹅、蛇、蝙蝠、马、牛、狗、鼠„„这些都有脊柱的动物,同属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
教师:很好!很对!很清楚!!
那你能明确说明马在生物分类上的位置吗?
学生:马属马种、马属、马科、奇蹄目、哺乳纲、脊索动物门的脊椎动物亚门。
教师:那“牛”呢?
学生:牛是属于牛种、牛属、牛科、偶蹄目、哺乳纲、脊索动物门的脊椎动物亚门。
教师:对极了。同学们收集信息的能力的确很强。
教师:接下来请同学们齐读P85页第一自然段。
学生(齐读):为了科学地将生物进行分类,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将生物分为植物界、动物界和其他几个界。每个界又被分为六个更小等级,它们从大到小依次是:门、纲、目、科、属、种。„„在一个门里,可能会有成百上千种生物,但在每一种里,只有一种生物(一种生物便是一个物种)。因此,“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密切的。
教师:请同学们再默读几分钟。之后,老师可要问你问题的。
学生:认真默读。
(几分钟后师生互动)
教师:请同学抢答我所提问的问题。
1.分类学上最大的分类单位是什么? 学生:界。
2.刚才的马属于哪个界?桃树是哪个界? 学生:动物界。/植物界。
3.每个界中又被分为六个更小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什么? 学生:门、纲、目、科、属、种。
4.从小到大依次是什么? 学生:种、属、科、目、纲、门。
5.分类单位中最小的单位是什么? 学生:种。
6.课本上是怎样描述种的?
学生:种是最基本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因此,同种生物的共同特征也最多。一种生物便是一个物种。包括许多个体。
7.六种分类单位中,哪个单位包含的共同特征最少?举例说明。
学生:门。单位越大,共同特征越少。如蛇和蝙蝠。都属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但它们之间共同特征就少。无论从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来看,差异很大。蛇外有鳞片,而蝙蝠体表则被毛。蛇心脏两心房一心室,体温不恒定;蝙蝠心脏是两心房两心室,体温恒定。蛇卵生,蝙蝠胎生。所以蝙蝠比蛇要高等,它们分属于不同“纲”,蝙蝠分属哺乳纲,蛇属爬行纲。哺乳纲最高等,爬行纲低等。
8.请回答生物分类的依据是什么?生物分类的意义何在? 学生:根据生物在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上的相似程度来分类。
意义在于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课堂小结]
师生互动,共同小结。老师板书,学生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了第二节„„
学生:从种到界
教师:学习了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学生接述),最基本单位是„„(学生接述),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越„„(学生接述)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越„„(学生接述)。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生物分类的单位是
A.门、纲、目、科、属、种 纲、种
B.目、科、属、门、C.属、种、科、目、纲、门 科、种
D.门、纲、目、属、答案:A 2.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 A.科 答案:A
B.纲C.属D.种
二、问答题
1.一个物种就是一个生物,对吗?
答案:一个物种不是一个生物。物种是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对有性生物,物种呈现为统一的繁殖群体,由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实际或潜在繁殖能力的种群所组成,而且与其他这样的群体在生殖上是隔离的。所以,一个物种不是一个生物,而是一个种群的概念。
2.马和驴能否繁殖后代?
答案:马和驴不是同一个物种,是同一科的的动物。可杂交,产骡,骡不育。
●板书设计
从种到界
一、生物分类单位
1.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2.最基本单位——科
二、生物分类依据
生物在形态结构上特征
三、生物分类意义
1.生物分类是了解生物多样性基础。2.生物分类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基础。
●活动与探究
1.去公园里,仔细收集不同植物标牌上的资料,记下植物的名称和分类单位。2.给桃树挂牌,写清分类单位。3.查找桃树的拉丁文写法。
●备课资料
有关种以下的分类,过去多以单位概念出发,有所谓变种(variety)、品种(sort)等。现今从种群的概念出发,则多以亚种作为种下分类阶元,也是种内惟一在命名法上被承认的阶元。亚种主要是一个种内的地理种群,或生态种群,与同种内任何其他种群有别。
1.脊索动物门(chordata)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脊索动物门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个门。它的形态结构复杂,生活方式多样,差异虽然很大,但是作为同一门的动物,它们的共性也明显。整个脊索动物门,无一例外地都具有如下主要特征:
(1)脊索(notochord)这是位于背部的一条支持身体纵轴的棒状结构,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原肠背侧的一部分细胞离开肠管而形成,细胞内富有液泡。胞液充满时,整条脊索既有弹性,又很结实,所以能起着骨骼的基本作用。脊索外面围着一层或两层结缔组织膜状物,称为脊索鞘(notochordal sheach)。低等脊索动物终生具脊索;有的类群中,脊索仅见于幼体。高等脊索动物只在胚胎期间出现脊索;成长时即由分节的脊柱(Vertebral column)取代了。
(2)背神经管(即管状背神经索dorsal tubular nerve cord)脊索动物的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呈管状,位于身体的背中线,脊索(或脊柱),就在它的下面。背神经管由外胚层下陷卷褶所形成,在高等种类中分化为脑和脊髓两部分。非脊索动物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呈索状,位于消化管的腹面。
(3)咽鳃裂(pharyngeal gill slits)低等脊索动物消化管前端咽部的两侧有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或间接地与外界相通,这就是咽鳃裂。咽鳃裂是一种呼吸器官,在低等类群中终生存在,在高等类群中只见于某些幼体(如蝌蚪)和胚胎时期,随后完全消失。
脊索动物除了具备以上三大主要特征外,还有一个次要特征。例如:心脏如存在,总是位于消化管的腹面;尾部如存在,总是位于肛门后方,构成脊索动物所特有的肛后尾(postand tail);骨骼系统属于生活的内骨骼(endoskeleton)而不是像非脊索动物那样的死物质外骨骼(exoskeleton)。
脊索动物还有一些性状,也常见于某些高等的非脊索动物门,例如后口、三胚层、次级体腔、两侧对称和分节现象等。这些共同特征正说明脊索动物是由非脊索动物进化而来。
脊索动物门分类:
尾索动物亚门:脊索和神经管只存在于幼体。成体包围在被囊中。
头索动物亚门:脊索和神经管纵贯身体全长,终生保留。
脊椎动物亚门:脊索只在胚胎发育中出现,随即为脊柱所代替。
2.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脊椎动物是脊索动物门中数量最多、结构最复杂、进化地位最高的一大类群,因而也是动物界中最进步类群。
脊椎动物虽只是一个亚门,但因其各自所处环境不同,生活方式就显得千差万别,形态结构也彼此悬殊。然而,高度的多样化并不能掩盖它们都属于脊索动物的共性,即在胚胎发育的早期都要出现脊索、背神经管和咽头鳃裂。有些种类的幼体用鳃呼吸;有些种类即使是成体,也终生用鳃呼吸,有了这几个特点,脊椎动物和原索动物有最亲近的关系就明白无疑了。但脊椎动物毕竟不是原索动物,它比原索动物高等。
3.蛇亚门(Serpentes或Ophidia)从小到极大(0.1~11 m)的穴居及攀缘爬行动物。附肢退化,不具肩带及胸骨。左右下颌骨在前端以弹性韧带相联结。眼睑不可动。外耳孔消失。舌伸缩性强、末端分叉。除南极洲以外,广布于全球。共有13个科。代表种类有:
(1)蟒科(Boidae)地栖或树栖性种类,体型为蛇类中最大者(从30 cm~11 m),是蛇类中的较低等类群。体被小型鳞片,腰带退化,尚具有退化的股骨痕迹。在泄殖腔两侧有一对角质的爪状物,即退化的后肢残迹。有成对肺。卵生或卵胎生。卵生种类中有的具有孵卵(现象)行为,母蟒借肌肉节律性收缩能升高体温,有助于卵的孵化。分布于热带及温带的某些地区。
本科种类不具毒牙,主要借将捕获物缠绕杀死,这种习性与众不同。它们主要以热血动物为食。大多数种类发展了与这种食性相适应的热能感受器——唇窝(labral pit)。
我国南方的蟒蛇为本科的典型代表。
(2)游蛇科(Colubridae)陆栖、树栖或水栖。不具退化的后肢痕迹。上下颌均具齿。上颌骨水平着生并构成上颌大部分。无沟牙(aglyphous)或后沟牙(opisthoglyphous)。卵生或卵胎生,本科种类繁多(蛇类的9/10属此),分布全球。我国常见种类有火赤链(Dinodonrufozonatum)、红点锦蛇(Elaphe rufodorsata)和水游蛇(Natrix annularis)。
(3)眼镜蛇科 陆栖或树栖。不具退化的后肢痕迹。上下颌均具齿。上颌骨一般较短。前沟牙(proteroglyphous)。尾不侧扁(与海蛇科主要区别)。分布于美洲、亚洲、非洲和澳洲。本科为著名的有毒蛇类之一,我国常见种类有眼镜蛇(Najanaja)、金环蛇(Bumgarusfasciatus)和银环蛇(Bumgarus multicinctus)。均为剧毒蛇类,主要分布于华南一带。
(4)蝰科(Viperidae)陆栖、树栖或水栖。上颌骨短而且可以活动,张口时借头骨上一系列可以动骨骼推动,能将上颌骨及毒牙竖直。上颌具有管状毒牙,或环管牙(solenoglyphous)。体粗壮,尾短。主要以热血动物为食,一般采用伏击方式毒杀后吞食。
本科分为蝰亚科和腹亚科。二者主要区别在于蝮亚科的眼与鼻孔之间具有颊窝,蝰亚科则无。在地理分布方面,蝮亚科的主要分布美洲无蝰亚科种类,蝰亚科的分布中心(非洲)不具蝮亚科种类。
蝰科主要分布于欧、亚、非和美洲等地。我国的代表种类大多在长江以南分布,如蝮蛇、五步蛇(尖吻蛇)、烙铁头(龟壳花蛇)和竹叶青。其中除蝮蛇在我国分布普遍外,均主要见于长江以南地区。
4.奇蹄目(Perissodactyla)草原奔跑兽类。主要以第三趾(指)负重,其余各趾退化或消失。指(趾)端具蹄,有利于奔跑。门牙适于切草,犬牙退化,臼齿咀嚼面上有复杂的棱脊,胃简单。齿式为。本目代表种类有:
(1)马科 马型兽类。仅第三趾(指)发达承重,其余各趾均退化。颈背中线具一列鬃毛。腿细而长,尾毛极长。门牙凿状,臼齿齿冠高、咀嚼面复杂。齿式为。
野马和野驴为本科代表。野马现存于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野驴在我国西北各省普遍分布,但数量不多,应严加保护。
(2)犀牛科 体粗壮。前后足各具三个负重的趾。头顶是1~2个单角,系由毛特化所构成,与牛角、鹿角不同。皮厚多裸露。腿短。齿式为科代表。栖于热带沼泽地,具独角。犀角为珍贵药材及饰物。
。亚洲犀牛为本5.偶蹄目 第三、四指(趾)同等发育,以此负重,其余各指(趾)退化。具偶蹄。尾短。上门牙常退化或消失,臼齿结构复杂,适于草食。除澳洲外,遍布各地,代表种类有:
(1)猪科 猪型,吻部延伸,在鼻孔处呈盘状,内有软骨垫支付,毛鬃状。尾细而且末端具鬃毛,足具4趾(指),侧指(趾)较小。具门牙、犬牙在雄兽外突或獠牙,臼齿具丘状突突(丘齿型)。齿式为农作区害兽。野猪为家猪的原祖。
。杂食,胃简单,繁殖力强。我国常见有野猪,(2)河马科 中、大型兽类。体驱粗壮,具有大而圆的吻部,眼凸出,位于背方,耳小。体毛稀缺。腿短,具4趾(指)。门牙与犬牙呈獠牙状。齿状于非洲。河马为本科代表。营半水栖生活。
。仅分布(3)驼科 头小、颈长,上唇延伸并有唇裂。足具2趾。趾裂宽大,具有厚弹力垫,负重时二趾分开,适于在沙漠中行走。体毛软而纤细(驼绒为优质保暖材料)。胃复杂,分为三室。齿式。双峰驼为本科代表。双峰驼在我国自古已被驯化役用。现今野生种类极为稀缺,栖息于中亚荒漠地区。为重点保护对象。
(4)鹿科 鹿科兽类。具4趾,中间一对较大。常具眶下腺及足腺。多数雄兽具有分叉的鹿角,鹿角的分叉结构为分类依据。上颌无门牙,臼齿齿面具新月状脊棱(月齿型),齿式为。鹿类为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兽类,除供肉用和毛皮加工外,鹿茸、麝香等均为名贵药材。我国产鹿15种,代表种类有梅花鹿、马鹿、麋鹿(四不象)和麝等,均为禁猎的珍贵动物。梅花鹿和马鹿为鹿茸的主要来源。野生种类非常稀少,必须严加保护。麝不具角,雄麝具獠牙,腹部有麝香腺分泌麝香。麋鹿是我国特产珍奇兽类,约在1900年灭绝。1866年帝国主义分子从我国盗运出的麋鹿,在国外养殖繁育。解放后,我国政府从国外运回并养殖成功。这一原产我国的珍贵动物,具有在保护区放养的广阔前景。
(5)长颈鹿科 具长颈、长腿。头顶具有2~3个不分叉并包有毛皮的角,终生不脱落。脚具二蹄。齿式为叶及嫩枝为主食。
。限产于非洲。代表种类为长颈鹿,栖于森林草原地区,以树(6)牛科 偶蹄。绝大多数雄兽具一对洞角(少数具二对)。齿式为代表种类有野牛、黄牛、羚牛及盘羊等。其中野牛、羚牛及盘羊均为我国禁猎动物。
。牛科种类中不少已被驯化成家畜,例如黄牛、水牛、耗牛、山羊、绵羊等。为肉食、毛皮及役用重要畜类。
6.蝙蝠 蝙蝠是哺乳动物中适应飞行生活中的一类,因前肢变为翼,故又称之为翼手类。这类动物绝大多数是食虫的。蝙蝠之所以能在漆黑的夜空高速迂回飞行,并能准确地猎到飞虫,是因为在它体内有收发超声波的结构。据研究发现,蝙蝠在飞行中能从喉内发出高频率的超声波。超声波在空中遇到障碍或昆虫时,能反射回来,然后传入听觉器官,再经大脑皮层分析,能迅速判别目的物。因此,蝙蝠在黑暗中飞行,也能避过障碍物或捕食昆虫。蝙蝠捕食昆虫的数量非常可观。有人从饱食后的蝙蝠胃中,取出了相当于它自身重量三分之一的昆虫。它主要捕食金龟子、蛾类等农林害虫和蚊、蚋、蝇等吸血传病的害虫。据资料记载:一只蝙蝠一夜能消灭蚊3370余只。不少国家在开展生物防治中,对蝙蝠的保护和利用都很重视。一些国家特地建造“蝙蝠塔”,招引数以万计的蝙蝠入内栖居、繁殖。入夜,塔内蝙蝠成群出动,飞向夜空,围歼各种害虫,这对保障农林生产和人畜健康起了很大作用。
7.鲸 鲸是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动物,由于适应水中的生活环境,在外形和内部结构上都发生了许多变化。它们的体形像鱼;身体一般分为三部分,即头部、躯干和尾部,颈部不明显;全身不被毛,仅在吻部有些刚毛;皮下有很厚的脂肪层,用来保持体温和减轻体重;
前肢成鱼鳍状,后肢完全退化,有水平状的尾鳍,是主要的运动器官。鲸虽然外形似鱼,但是它具有哺乳动物的特征,如肺呼吸、心脏分四室、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在雌体生殖孔的两侧有一对乳头,为皮囊所遮蔽。每一个乳腺都被一块压缩肌肉所包围,当肌肉收缩时,乳汁便有力地喷入幼鲸的口中。
鲸属于世界海洋性动物,许多国家都有专业捕鲸队,进行大规模的捕鲸活动,每年仅热带太平洋东部至少有85 000头以上的鲸被捕杀。国际捕鲸委员会正负起保护鲸类资源的责任,制定有关捕鲸的限额。目前,加里福尼亚的灰鲸、蓝鲸、座头鲸、格陵兰真鲸等已得到全面保护,许多资源保护论者提出了暂停捕鲸活动的要求,以使鲸类免遭灭绝。
8.虎 虎体型大,头圆。体长1.4~2米,尾长约1米。体呈淡黄色或褐色,有黑色横纹,尾部有黑色环纹。背部色浓、唇、颌、腹侧和四肢内侧白色,前额有“王”字形斑纹。是夜行性动物,能游泳。捕食野猪、鹿、羚羊、狍等动物;有时也伤害人。虎分布在亚洲,我国有东北虎,体大,毛色浅,产于长白山、小兴安岭等处;华南虎,体稍小,毛色深,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虎在我国是稀有珍贵的动物,有灭绝的危险。
9.小家鼠 小家鼠又称小耗子、鼷鼠,属于啮齿目、鼠科。体长约7厘米,体背面毛色由灰褐至黑褐色,腹部黄白色。四肢背面暗褐色或灰白色。栖息在住宅、仓库和田野里。穴居,洞穴分支不多,但有2~3个洞口。杂食性,以粮食为主。昼夜都外出活动,繁殖力强,每年可产6~8胎。每胎平均产仔4~6只。分布遍及全国各处。在住宅内可咬坏家具、衣物,并危害农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