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案人教版
知识与技能:
知道真菌的细胞结构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说出霉菌和蘑菇的营养方式知道真菌繁殖的方式学会用放大镜观察青霉和曲霉的形态结构,培养观察能力了解一些食用菌养殖的过程和方法真菌的结构对于真菌的繁殖,教师在前指导学生制作蘑菇的孢子印指导学生观察孢子印提出问题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63内容,从而了解真菌的繁殖方式。真菌的细胞结构以及生殖方式的特点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以及它们生命活动的特点观察能力的训练观察与思考的组织教学真菌生殖方式的特点从儿歌《采蘑菇的小姑娘》入题展示用橘皮、面包片培青霉和曲霉真菌适于生活在温暖、潮湿、有机物丰富的环境中。利用现成的有机物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
思考问题
展示交流
用放大镜观察橘皮、面包片培青霉和曲霉
小组间交流自己的具体做法,形成结论,然后班内展示:
认真观察图片,分组讨论,达成共识:
回忆细菌的主要特征,结合本节所学的内容,小组内讨论后得出结论
讨论后达成共识,并在小组内进行展示:
观察图片,分组讨论,达成共识
讨论后达成共识,并在小组内进行展示:
小结(教学反思)本节的难点是如何真正的让学生认识真菌的结构,通过自己的观察让学生自己说出真菌的结构,自己推测真菌的营养方式。因此,观察材料的准备很重要。前一周要准备好橘子皮和面包片培养青霉和曲霉,以便学生用放大镜就能容易地观察到真菌的菌丝,甚至孢子。
通过提前布置学生外时间做蘑菇孢子印来学习孢子的位置、形态和作用,这种方法学生兴趣大、印象深、堂的参与率高。老师自己要提前1周先做,在堂上和学生一起展示自己的作品,共同总结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青绿色长有孢子的菌丝呈扫帚状都是多细胞真菌,菌体是由菌丝构成的,它们都能产生孢子呈黄、黑、褐或绿色长有孢子的菌丝呈放射状
真菌
单细胞还是多细胞
单细胞
既有单细胞,也有多细胞
细胞基本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是否有成形的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
繁殖方式
分裂生殖
产生孢子,进行孢子繁殖
营养方式
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异养
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异养
类别
不同点
相同点
细胞核
叶绿体
真菌
有成形的细胞核
无叶绿体
都具有细胞壁、细胞
膜、细胞质等结构
植物
有成形的细胞核
有叶绿体
细菌
无成形的细胞核
无叶绿体
第二篇: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细菌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细菌教学设计
第四章第二节 细菌
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
1、描述出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能说出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二)技能目标
1、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等思维能力和设计探究实验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对细菌正反两面方面作用(有害和有益)的学习, 正确认识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及在自然界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细菌是生物界中一类重要的生物,了解细菌有利于更好地认识生物世界。教材通过细菌发现的过程,阐明了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这一观点。通过介绍巴斯德实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细菌的个体很小,观察它的形态需要在高倍显微镜和电镜下才能观察到,教材通过《观察与思考》让学生了解了细菌结构。与动植物细胞相比较,细菌突出的特征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细菌没有叶绿体,这就决定了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细菌靠分裂生殖,细菌的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等特点,使其几乎无处不在。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细菌在自然界中所起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2.教学重点:细菌的结构特点和营养方式;细菌和人类的关系。3.教学难点:细菌的营养方式,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
教法设想
1.直观教学法:通过课件的直观教学手段,创设生物微观世界,激起学生的感性认识,获得生动的表象,促进对知识比较全面、比较深刻地掌握和理解的教学方法。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2.目标导向法:围绕教学目标,步步激疑启思,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发现问题,使学生逐层探索获取知识。
3.推理法:培养学生学会辨证推理得出结论的方法和能力。使学生学习透过事物表象,思考、分析、研究事物内涵的方法。
学法指导
1.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解决疑难。通过讨论,学生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同时还可以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对问题的钻研精神和训练语言表达的能力。
2.观察法: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和步骤;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观察、发现问题、解决疑难,培养学生形成敏锐的观察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3.比较法:通过分析细菌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异同和内在联系,使学生对细菌生命现象的认识和理解比单纯的观察更进一步。
教学过程 导入
观察:(展示腐烂水果的图片)你熟悉这种情形吗?你能解释其原因吗? 讨论交流:细菌,一个同学们都很熟悉的字眼,但你对它了解吗?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谈谈对细菌的一些认识。
细菌是如何发现的呢?
阅读课文:请你阅读书本P58-P59的相关内容,从中你可以获取哪些重要信息? 细菌的发现
1、细菌的发现:17世纪后叶列文虎克
2、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提出巴氏消毒法)
你知道常州的品牌牛奶吗?红梅牛奶,它是利用什么样的消毒方法吗?引出巴氏消毒法,并作简单介绍。
通过阅读,你对于科学的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1、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
2、巴斯德的故事告诉我们,平时只要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勇于实践,就能发现自然界的奥秘。
从生物学的角度,细菌有什么样的形态结构呢?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观察:展示细菌的形态图,了解细菌的三种形态。细菌的形态不同,但基本结构相同,细菌的结构怎样呢?
观察:展示细菌结构图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与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总结细菌的结构的特点。
根据细菌的结构,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是怎样的?引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细菌的营养方式 异养(腐生和寄生)细菌的生殖
我们熟悉的植物是怎样繁殖的?(种子和孢子),那细菌又是怎样繁殖的呢? 观察:课件展示①细菌的生殖过程,学生说出生殖的特点:二分裂 引导学生完成技能训练,学生谈启示
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经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你能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吗?
1、炎热的夏天,食物容易腐败,但放在冰箱里的食物为什么就可以保持较长的时间呢?
2、为什么晒干的香菇、木耳比新鲜的更容易保存?
3、在我国秦朝修建长城时,建造者的食物之一是存放在罐子里用盐腌制的蔬菜,你能说出腌制蔬菜,为什么能保存较长时间的道理吗?
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导学生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细菌的生存和繁殖需要一定的条件。(水分、有机物和适宜的温度)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这两天,我们已感受到天气的寒冷,那细菌是怎样度过这寒冷的环境的呢?引出芽孢结构
观察:展示芽孢的形成过程和遇到适宜条件萌发过程。强调芽孢是细菌的一种休眠体。从生殖特点和芽孢结构,引导学生思考细菌与它的分布广泛相适应的特点。
细菌和人类的关系
通过你的细菌的了解,你认为细菌对人类有利还是有弊呢?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
1、学生交流
2、视频播放:视觉强化,让学生对细菌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让学生感受细菌对人类既有益又有害,且利大于弊。
• 学以致用:
• 某商家最近推出了一种能强力杀菌的品牌香皂,想请你对该香皂的杀菌效果做实验鉴定。你打算如何来设计这个探究实验? 提示:
1、你的假设
2、实验材料
3、你的探究方案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第三篇: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学反思
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学反思
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学反思1
这节课有几个地方我觉得处理得比较好:
1、讲到菌类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时,我把课本的示意图转化为表格,
学生一目了然,更利于理解和记忆。
2、讲菌类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的时候,先布置学生课前查阅相关的内容,
课上交流,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学生可以拓展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
3、讲共生的时候,学生会举很多课外的例子,学习气氛一下被激发,通过这些例子,学生能更加理解共生的意义。
不足之处:
课前布置查阅资料的任务,只有一小部分能自觉完成,大部分同学还是没有重视。虽然已经用了加分的股利措施,但还是无法激发大多数同学的主动性。这个与生物学科的地位有一定的关系。
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学反思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认识菌落的外观形态,辨别被细菌、真菌感染的食品和生物;
2、通过学生介绍,分析培养基的基本成分,了解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操作过程,尝试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
3、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分析实验结果,归纳适宜细菌真菌生存的环境条件;
4、根据所学知识,对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并阐述自己的论据,培养相关的科学素养;
5、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开拓创新、交流和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培养的实验操作过程、设计探究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实验方案,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2、难点:利用事实说明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课前准备
1、变质的水果等食物、发霉的食物、感染细菌和真菌的花卉
2、生长有细菌和真菌菌落的平板培养基或斜面培养基实物
3、空白培养基以及配置培养基所需要的药品;
4、放大镜
5、有条件的可配备实物投影仪
6、有条件的可组织学生兴趣小组,进行配置培养基和培养菌落的实验
教学设计
本节教学分为两课时。
课时一: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入:用肉眼可以观察到细菌和真菌吗?观察细菌和真菌的菌落引导学生产生兴趣,提供实物细菌和真菌的培养过程兴趣小组同学介绍配置培养基和接种、培养细菌的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培养基成分,总结归纳实验操作的要点我们的周围有细菌和真菌吗?如果有,它们喜欢呆在哪里?观察生活中的细菌和真菌,讨论设计探究活动方案,课后实施自己的探究方案提供实物,引导学生产生兴趣;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自己的探究方案课时二: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入: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哪里细菌、真菌比较多?学生展示探究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适宜细菌和真菌生活的条件分析适宜细菌和真菌生活的条件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归纳和总结利用现有知识预测实验结果利用现有知识,预测实验结果,并阐述自己的理由提供实验方案和结果,组织学生辩论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教师:我们大家都知道,在我们周围的环境里,存在很多细菌,可谁也没有真正看见过。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它们太小了,要用显微镜看。
教师:在我们的生物小组里,同学们却用肉眼观察到了细菌的生长。他们是怎么看到的呢?请生物小组的同学介绍一下:
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首先,我们看到的不是细菌,是细菌大量繁殖后形成的菌落。
我们先制作了培养基。我们把牛肉膏、蛋白胨、盐、琼脂和水加热混合。
教师:对不起,打断一下。哪位同学能分析一下,培养基里为什么需要牛肉膏?
学生:牛肉膏应该是营养物质。
教师:还有什么成分属于营养物质吗?
学生:蛋白胨、盐。
有的同学提出琼脂,在同学中引起了争议。经过阅读课本和兴趣小组同学的说明获得了答案。
学生:琼脂是凝固剂。
学生继续汇报:配置好培养基后必须高温灭菌,否则细菌就长得到处都是了。灭菌后趁热分装在培养皿和试管中,试管和培养皿也要灭菌。等培养基凝固后,我们将其暴露在空气里,细菌就落到培养基上,这是接种。然后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到温暖的培养箱里培养,细菌就大量繁殖形成一个个菌落。
教师:为大家展示学生们培养的细菌和真菌菌落,请同学们观察这些菌落有什么不同。
学生:有的光滑,有的长了很多毛,有的凹凸不平,有的是绿色、黑色、米色、黄色等。
教师:根据课本中的描述,你能从菌落形态、大小和颜色区分出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吗?
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指认细菌和真菌的菌落。
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细菌和真菌的菌落,那么在我们周围,那些地方细菌真菌比较多呢?各个小组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设计实验方案,限时5分钟,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方案,同学们投票选出最感兴趣的选题,中选的小组将从老师这里领取两个配置好的培养基,继续进行自己的探究实验。
学生:讨论实验方案,展示自己的设计思路,投票评选最有科学性的、最吸引人的实验方案。
教师:虽然这一次我们只有三个小组获得了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但其他同学可以利用自己家里现成的材料来培养细菌和真菌。下节课希望大家都能参与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
课时2:
教师:上节课后同学们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
案分别进行了实验,下面就请同学们将实验的结果展示给大家看看,并进行简短汇报。
学生:我们比较了厕所和食堂空气里的细菌。实验方案是:准备两个同样的培养基,一个放在厕所中央的地面上,一个放在食堂中央的地面上,打开盖暴露在空气中三分钟,盖上盖放在培养箱里培养。这是我们组的实验结果,(通过食物投影仪展示)。
我们看到在厕所里接种的培养基中,菌落数目明显高于食堂中的,说明厕所里的细菌比食堂里多。我们推断的原因是:厕所中人的粪便含有很多细菌,而且打扫的程度没有食堂里好。食堂经常用洗涤剂进行擦洗和消毒,所以细菌就比较少。
教师:分析得很好,人本身就是细菌的携带者,清洁剂和消毒剂都可以减少细菌的分布。但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虽然在厕所里接种的培养基中,菌落数目明显高于食堂中的;但如果只计算霉菌的菌落数,食堂中的霉菌菌落又明显高于厕所中的。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食堂里吃的多。营养多。
教师:可见,对真菌的生活而言,需要更多的营养物质。
学生:我们比较了教室和操场的空气里的细菌。实验方案是:准备两个同样的培养基,一个放在教室中央的课桌上,一个放在操场看台的地面上,打开盖暴露在空气中三分钟,盖上盖放在培养箱里培养。这是我们组的实验结果,(通过食物投影仪展示)。
我们看到在教室里接种的培养基中,菌落数目高于操场上的,说明教室里的细菌比操场多。我们推断的原因是:教室通风情况比较差,所以细菌比较多。
(学生继续比较了洗手前和洗手后手上的细菌和真菌;湿抹布和干燥抹布上的细菌真菌等,总结出:营养、潮湿、温暖、人类和动物的活动等条件有利于细菌真菌的分布;通风、洗涤剂、消毒剂、紫外线会减少细菌真菌的分布。)
教师:这是同学们设计的另一组实验,他们比较了学校中心花坛和学校门口大马路边的空气里的细菌。实验方案和同学们的一样:他们准备了两个同样的培养基,一个放在中心花园的草坪上,一个放在马路边上,打开盖三分钟后,盖上盖放在培养箱里培养。请同学们预测一下哪个的菌落多?为什么?
(同学们各抒己见,激烈辩论)
学生:马路边多:那里尘土飞扬,还有汽车尾气。
学生:中心花坛多,那里潮湿、很多落叶作为营养。
学生:马路边更通风细菌少。
学生:紫外线强烈,细菌不容易生长。
学生:汽车尾气是污染,对细菌的生长更不利。
学生:马路边人来人往,细菌多。
学生:中心花园还有很多蚯蚓、虫子等,身上都有很多细菌,都会散播到空气中。
教师:经过学生讨论,大多数同学认为中心花园里细菌比较多。是不是这样呢?请小组的同学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
学生:(通过投影仪展示)我们可以看到:中心花园和马路边的细菌和真菌都很多,比刚才其他同学展示的都多。两者比较起来,中心花园的细菌真菌还是明显比马路边多。理由大家都已经说了。
教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还有很多同学自己在家里利用简单的材料做了很好的实验,下面请这些同学也来展示一下他们的成果。
学生:展示自己用果冻、柑橘、面包做的探究实验。
教师:同学们爱好钻研的科学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为他们鼓掌。
教学反思
在进行新课标的教学实践中,班额过大一直是困扰教学实践的难题。课堂讨论过程中,有的学生混水摸鱼;课堂展示过程中,有的学生不听其他同学的发言,课堂时间有限,无法展示所有学生的设计。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这次讨论设计探究实验方案的时候,我就采取了竞争答辩的方式:首先是要求9个小组进行比赛,最先书写完成完整的探究计划的4个小组可以参与竞争答辩;然后要求全班同学从在参与竞争的4个小组中,投票选择2个设计科学、创意新颖的方案。这三个小组将获得教师提供的培养基。这样,小组为了尽快完成设计方案必须积极参与,分工合作;同学们为了参与评选必须专心倾听。这样就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还培养了大家的竞争意识。为了获得最有创意的方案,大家开动脑筋,精益求精,也提升了设计方案的品质。无须担心没有获胜的其他小组丧失了学习的机会,一方面大家可以轮流参与,另一方面他们可以利用家庭中的简单材料进行自己的探究实验。对于自己进行实验的同学,可在记分等方面给以各种形式的表扬。这才是真正的主动学习。
在实验结果展示过程中,以辩论的形式预测实验结果,是课堂的一个高潮。这个亮点不是我事先设计的,而是学生在课堂中自然而然发生的。“学校的中心花园和马路边”这个课题也是学生提出来的。这个课题选择得非常好,大家都直觉认为马路边很“脏”,但通过阐述理由,很多同学认识到花园的条件更适宜细菌和真菌的存活。这种通过自己的知识预测事件发展,也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素养,而通过辩论的形式,让更多的学生乐于参与,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好方法。
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学反思3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了解生态系统及细菌和真菌知识的基础之上,而进行的一节生物教学活动。是我经过多次讲课后,总结经验教训所设计,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提出播放视频,直奔主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饶有兴趣的问题去思考、探讨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实践着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然后让学生举出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自己身边的细菌和真菌使人和动物患病的例子。使学生明白细菌和真菌对人类和动植物的影响,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教学中,更注重让学生借助实物、图片、文字和视频,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组探讨根瘤等共生现象的形成机理及意义,并进一步讨论了发生在动物和人体内的共生现象及其作用。
在“评价实验方案”的技能训练中,特别注重学生对实验设计的科学性进行反思,这是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三个实验方案的评价、分析,明白了各个实验方案可行或不完善的理由,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本节课通过学生参与不同形式的多个活动,来学习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体现着新课标所倡导的学生主体参与、探究及合作式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同时,也引导学生如何去预防某些疾病,学会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学反思4
本节课设计很科学,自主阅读期间学生解决了绝大多数知识上的困惑,通过阅读后的组内帮扶、知识梳理,强化、巩固了基础知识。
本节合作交流环节重在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培养,通过问题“比较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异同”、问题“根据细菌的结构推测细菌和营养方式”培养学生比较分析能力;通过问题“假设你手上有100个细菌,其繁殖速度为30分钟一氏,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4小时后你手上的细菌数目是多少?”培养学生解读、分析数据的能力;通过问题“外科大夫手术之前,要进行严格的消毒,手术时还要戴消过毒的口罩和手套”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
存在的不足:
孢子与芽孢的区别学生自主学习时理解不够到位,通过教师精讲,能清楚孢子是生殖细胞,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但接触到实际应用问题的时候,仍不能灵活应用。
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学反思5
本节内容主要涉及的是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的方面,即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制作发酵食品以及如何控制细菌和真菌来保存食品等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极为密切,它使学生知道了我们平时吃的很多东西以及它们的保存方法 , 都是由于细菌和真菌的作用。在本章第一节已经学习了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但接触的都是它们对人类有害的一面,因此,学生不仅对本节课内容感到新颖、好奇,而且对制作发酵食品还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
本节虽然知识结构并不复杂,但从科学技术与生活实际的角度看,内容和形式不容忽视,因为它为提高同学的实践能力、体验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和机会。
本课时主要学习两方面的内容:其一为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包括演示发酵实验、制作甜酒、制作泡菜、制作酸奶。其二为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
本节课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出色完成了查阅资料、共同探究、动手实践、课件制作、表达交流等工作,由此不仅提高了同学的多方面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相互协作的精神,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课下交流和同学课上谈的感受可知,很多同学体会到:
(1) 生物学科虽然在中考课目中分数占的比例少,但在实际生活中确有用武之地。
(2)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使同学之间有了更多合作的机会,为促进同学间和谐的关系创造了条件。
(3) 这种教学方式给同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求知和实践的空间,有利于挖掘同学的潜能。
(4)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原本其他科成绩较差的同学却对生物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总之,我认为这种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以后在教学中会多多采用该教学方法。
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学反思6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了解生态系统及细菌和真菌知识的基础之上,而进行的一节生物教学活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提出“如果自然界中没有细菌和真菌将会是什么状况?”等问题,让学生带着饶有兴趣的问题去思考、探讨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实践着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然后让学生举出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自己身边的细菌和真菌使人和动物患病的例子。使学生明白细菌和真菌对人类和动植物有害的一面,并积极探讨如何防治这些疾病。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教学中,更注重让学生借助实物、图片及文字介绍,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组探讨根瘤等共生现象的形成机理及意义,并进一步讨论了发生在动物和人体内的共生现象及其作用。在此基础之上,通过课后材料“以菌治虫”,让学生知道细菌和真菌还有有利的一面。使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
在“评价实验方案”的技能训练中,特别注重学生对实验设计的科学性进行反思,这是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三个实验方案的评价、分析,明白了各个实验方案可行或不完善的理由,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第四篇: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学反思
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学反思
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学反思1
本节内容主要涉及的是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的方面,即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制作发酵食品以及如何控制细菌和真菌来保存食品等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极为密切,它使学生知道了我们平时吃的很多东西以及它们的保存方法 , 都是由于细菌和真菌的作用。在本章第一节已经学习了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但接触的都是它们对人类有害的一面,因此,学生不仅对本节课内容感到新颖、好奇,而且对制作发酵食品还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
本节虽然知识结构并不复杂,但从科学技术与生活实际的角度看,内容和形式不容忽视,因为它为提高同学的实践能力、体验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和机会。
本课时主要学习两方面的内容:其一为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包括演示发酵实验、制作甜酒、制作泡菜、制作酸奶。其二为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
本节课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出色完成了查阅资料、共同探究、动手实践、课件制作、表达交流等工作,由此不仅提高了同学的多方面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相互协作的精神,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课下交流和同学课上谈的感受可知,很多同学体会到:
(1) 生物学科虽然在中考课目中分数占的比例少,但在实际生活中确有用武之地。
(2)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使同学之间有了更多合作的机会,为促进同学间和谐的关系创造了条件。
(3) 这种教学方式给同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求知和实践的空间,有利于挖掘同学的潜能。
(4)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原本其他科成绩较差的同学却对生物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总之,我认为这种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以后在教学中会多多采用该教学方法。
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学反思2
本节课设计很科学,自主阅读期间学生解决了绝大多数知识上的困惑,通过阅读后的组内帮扶、知识梳理,强化、巩固了基础知识。
本节合作交流环节重在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培养,通过问题“比较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异同”、问题“根据细菌的结构推测细菌和营养方式”培养学生比较分析能力;通过问题“假设你手上有100个细菌,其繁殖速度为30分钟一氏,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4小时后你手上的细菌数目是多少?”培养学生解读、分析数据的能力;通过问题“外科大夫手术之前,要进行严格的消毒,手术时还要戴消过毒的口罩和手套”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
存在的不足:
孢子与芽孢的区别学生自主学习时理解不够到位,通过教师精讲,能清楚孢子是生殖细胞,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但接触到实际应用问题的时候,仍不能灵活应用。
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学反思3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了解生态系统及细菌和真菌知识的基础之上,而进行的一节生物教学活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提出“如果自然界中没有细菌和真菌将会是什么状况?”等问题,让学生带着饶有兴趣的问题去思考、探讨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实践着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然后让学生举出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自己身边的细菌和真菌使人和动物患病的例子。使学生明白细菌和真菌对人类和动植物有害的一面,并积极探讨如何防治这些疾病。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教学中,更注重让学生借助实物、图片及文字介绍,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组探讨根瘤等共生现象的形成机理及意义,并进一步讨论了发生在动物和人体内的共生现象及其作用。在此基础之上,通过课后材料“以菌治虫”,让学生知道细菌和真菌还有有利的一面。使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
在“评价实验方案”的技能训练中,特别注重学生对实验设计的科学性进行反思,这是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三个实验方案的评价、分析,明白了各个实验方案可行或不完善的理由,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学反思4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认识菌落的外观形态,辨别被细菌、真菌感染的食品和生物;
2、通过学生介绍,分析培养基的基本成分,了解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操作过程,尝试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
3、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分析实验结果,归纳适宜细菌真菌生存的环境条件;
4、根据所学知识,对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并阐述自己的论据,培养相关的科学素养;
5、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开拓创新、交流和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培养的实验操作过程、设计探究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实验方案,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2、难点:利用事实说明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课前准备
1、变质的水果等食物、发霉的食物、感染细菌和真菌的花卉
2、生长有细菌和真菌菌落的平板培养基或斜面培养基实物
3、空白培养基以及配置培养基所需要的药品;
4、放大镜
5、有条件的可配备实物投影仪
6、有条件的可组织学生兴趣小组,进行配置培养基和培养菌落的实验
教学设计
本节教学分为两课时。
课时一: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入:用肉眼可以观察到细菌和真菌吗?观察细菌和真菌的菌落引导学生产生兴趣,提供实物细菌和真菌的培养过程兴趣小组同学介绍配置培养基和接种、培养细菌的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培养基成分,总结归纳实验操作的要点我们的周围有细菌和真菌吗?如果有,它们喜欢呆在哪里?观察生活中的细菌和真菌,讨论设计探究活动方案,课后实施自己的探究方案提供实物,引导学生产生兴趣;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自己的探究方案课时二: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入: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哪里细菌、真菌比较多?学生展示探究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适宜细菌和真菌生活的条件分析适宜细菌和真菌生活的条件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归纳和总结利用现有知识预测实验结果利用现有知识,预测实验结果,并阐述自己的理由提供实验方案和结果,组织学生辩论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教师:我们大家都知道,在我们周围的环境里,存在很多细菌,可谁也没有真正看见过。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它们太小了,要用显微镜看。
教师:在我们的生物小组里,同学们却用肉眼观察到了细菌的生长。他们是怎么看到的呢?请生物小组的同学介绍一下:
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首先,我们看到的不是细菌,是细菌大量繁殖后形成的菌落。
我们先制作了培养基。我们把牛肉膏、蛋白胨、盐、琼脂和水加热混合。
教师:对不起,打断一下。哪位同学能分析一下,培养基里为什么需要牛肉膏?
学生:牛肉膏应该是营养物质。
教师:还有什么成分属于营养物质吗?
学生:蛋白胨、盐。
有的同学提出琼脂,在同学中引起了争议。经过阅读课本和兴趣小组同学的说明获得了答案。
学生:琼脂是凝固剂。
学生继续汇报:配置好培养基后必须高温灭菌,否则细菌就长得到处都是了。灭菌后趁热分装在培养皿和试管中,试管和培养皿也要灭菌。等培养基凝固后,我们将其暴露在空气里,细菌就落到培养基上,这是接种。然后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到温暖的培养箱里培养,细菌就大量繁殖形成一个个菌落。
教师:为大家展示学生们培养的细菌和真菌菌落,请同学们观察这些菌落有什么不同。
学生:有的光滑,有的长了很多毛,有的凹凸不平,有的是绿色、黑色、米色、黄色等。
教师:根据课本中的描述,你能从菌落形态、大小和颜色区分出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吗?
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指认细菌和真菌的菌落。
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细菌和真菌的菌落,那么在我们周围,那些地方细菌真菌比较多呢?各个小组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设计实验方案,限时5分钟,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方案,同学们投票选出最感兴趣的选题,中选的小组将从老师这里领取两个配置好的培养基,继续进行自己的探究实验。
学生:讨论实验方案,展示自己的设计思路,投票评选最有科学性的、最吸引人的实验方案。
教师:虽然这一次我们只有三个小组获得了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但其他同学可以利用自己家里现成的材料来培养细菌和真菌。下节课希望大家都能参与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
课时2:
教师:上节课后同学们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
案分别进行了实验,下面就请同学们将实验的.结果展示给大家看看,并进行简短汇报。
学生:我们比较了厕所和食堂空气里的细菌。实验方案是:准备两个同样的培养基,一个放在厕所中央的地面上,一个放在食堂中央的地面上,打开盖暴露在空气中三分钟,盖上盖放在培养箱里培养。这是我们组的实验结果,(通过食物投影仪展示)。
我们看到在厕所里接种的培养基中,菌落数目明显高于食堂中的,说明厕所里的细菌比食堂里多。我们推断的原因是:厕所中人的粪便含有很多细菌,而且打扫的程度没有食堂里好。食堂经常用洗涤剂进行擦洗和消毒,所以细菌就比较少。
教师:分析得很好,人本身就是细菌的携带者,清洁剂和消毒剂都可以减少细菌的分布。但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虽然在厕所里接种的培养基中,菌落数目明显高于食堂中的;但如果只计算霉菌的菌落数,食堂中的霉菌菌落又明显高于厕所中的。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食堂里吃的多。营养多。
教师:可见,对真菌的生活而言,需要更多的营养物质。
学生:我们比较了教室和操场的空气里的细菌。实验方案是:准备两个同样的培养基,一个放在教室中央的课桌上,一个放在操场看台的地面上,打开盖暴露在空气中三分钟,盖上盖放在培养箱里培养。这是我们组的实验结果,(通过食物投影仪展示)。
我们看到在教室里接种的培养基中,菌落数目高于操场上的,说明教室里的细菌比操场多。我们推断的原因是:教室通风情况比较差,所以细菌比较多。
(学生继续比较了洗手前和洗手后手上的细菌和真菌;湿抹布和干燥抹布上的细菌真菌等,总结出:营养、潮湿、温暖、人类和动物的活动等条件有利于细菌真菌的分布;通风、洗涤剂、消毒剂、紫外线会减少细菌真菌的分布。)
教师:这是同学们设计的另一组实验,他们比较了学校中心花坛和学校门口大马路边的空气里的细菌。实验方案和同学们的一样:他们准备了两个同样的培养基,一个放在中心花园的草坪上,一个放在马路边上,打开盖三分钟后,盖上盖放在培养箱里培养。请同学们预测一下哪个的菌落多?为什么?
(同学们各抒己见,激烈辩论)
学生:马路边多:那里尘土飞扬,还有汽车尾气。
学生:中心花坛多,那里潮湿、很多落叶作为营养。
学生:马路边更通风细菌少。
学生:紫外线强烈,细菌不容易生长。
学生:汽车尾气是污染,对细菌的生长更不利。
学生:马路边人来人往,细菌多。
学生:中心花园还有很多蚯蚓、虫子等,身上都有很多细菌,都会散播到空气中。
教师:经过学生讨论,大多数同学认为中心花园里细菌比较多。是不是这样呢?请小组的同学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
学生:(通过投影仪展示)我们可以看到:中心花园和马路边的细菌和真菌都很多,比刚才其他同学展示的都多。两者比较起来,中心花园的细菌真菌还是明显比马路边多。理由大家都已经说了。
教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还有很多同学自己在家里利用简单的材料做了很好的实验,下面请这些同学也来展示一下他们的成果。
学生:展示自己用果冻、柑橘、面包做的探究实验。
教师:同学们爱好钻研的科学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为他们鼓掌。
教学反思
在进行新课标的教学实践中,班额过大一直是困扰教学实践的难题。课堂讨论过程中,有的学生混水摸鱼;课堂展示过程中,有的学生不听其他同学的发言,课堂时间有限,无法展示所有学生的设计。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这次讨论设计探究实验方案的时候,我就采取了竞争答辩的方式:首先是要求9个小组进行比赛,最先书写完成完整的探究计划的4个小组可以参与竞争答辩;然后要求全班同学从在参与竞争的4个小组中,投票选择2个设计科学、创意新颖的方案。这三个小组将获得教师提供的培养基。这样,小组为了尽快完成设计方案必须积极参与,分工合作;同学们为了参与评选必须专心倾听。这样就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还培养了大家的竞争意识。为了获得最有创意的方案,大家开动脑筋,精益求精,也提升了设计方案的品质。无须担心没有获胜的其他小组丧失了学习的机会,一方面大家可以轮流参与,另一方面他们可以利用家庭中的简单材料进行自己的探究实验。对于自己进行实验的同学,可在记分等方面给以各种形式的表扬。这才是真正的主动学习。
在实验结果展示过程中,以辩论的形式预测实验结果,是课堂的一个高潮。这个亮点不是我事先设计的,而是学生在课堂中自然而然发生的。“学校的中心花园和马路边”这个课题也是学生提出来的。这个课题选择得非常好,大家都直觉认为马路边很“脏”,但通过阐述理由,很多同学认识到花园的条件更适宜细菌和真菌的存活。这种通过自己的知识预测事件发展,也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素养,而通过辩论的形式,让更多的学生乐于参与,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好方法。
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学反思5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了解生态系统及细菌和真菌知识的基础之上,而进行的一节生物教学活动。是我经过多次讲课后,总结经验教训所设计,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提出播放视频,直奔主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饶有兴趣的问题去思考、探讨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实践着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然后让学生举出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自己身边的细菌和真菌使人和动物患病的例子。使学生明白细菌和真菌对人类和动植物的影响,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教学中,更注重让学生借助实物、图片、文字和视频,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组探讨根瘤等共生现象的形成机理及意义,并进一步讨论了发生在动物和人体内的共生现象及其作用。
在“评价实验方案”的技能训练中,特别注重学生对实验设计的科学性进行反思,这是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三个实验方案的评价、分析,明白了各个实验方案可行或不完善的理由,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本节课通过学生参与不同形式的多个活动,来学习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体现着新课标所倡导的学生主体参与、探究及合作式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同时,也引导学生如何去预防某些疾病,学会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学反思6
这节课有几个地方我觉得处理得比较好:
1、讲到菌类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时,我把课本的示意图转化为表格,
学生一目了然,更利于理解和记忆。
2、讲菌类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的时候,先布置学生课前查阅相关的内容,
课上交流,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学生可以拓展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
3、讲共生的时候,学生会举很多课外的例子,学习气氛一下被激发,通过这些例子,学生能更加理解共生的意义。
不足之处:
课前布置查阅资料的任务,只有一小部分能自觉完成,大部分同学还是没有重视。虽然已经用了加分的股利措施,但还是无法激发大多数同学的主动性。这个与生物学科的地位有一定的关系。
第五篇:八年级生物上册 5.1.1 细菌说课稿 (新版)冀教版
《细菌》
说教材分析
细菌是最古老、最原始的生物,在进化的历程中处于最低级阶段。因此将《细菌》安排在本单元的最前面来学习。本章用1课时完成。其内容包括: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细菌的生活特点,如营养方式、呼吸方式和繁殖方式;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在本章的教材内容安排上,体现了由表及里,由形态到生理功能、由感性到理性再到实践的编排原则。
细菌微小,肉眼看不见,学生对细菌形态结构、生命活动没有多少感性认识,所以本章首先安排了学生活动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形态、观察细菌的结构模式图,进行细菌生殖的模拟实验,然后通过讨论,归纳总结细菌的特点。关于细菌的生活特点,从生殖方式、营养方式和呼吸方式这两方面来了解。通过对细菌的学习了解细菌分布广的特点。对于细菌对人类的关系从两方面来认识,主要是通过大量实例,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密切。并应用于实践。说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年龄削大,抽象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有一定的提高,课外知识丰富,对新事物、未知世界容易产生兴趣、求知欲强的特点,由于细菌非常微小,对于学生学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提供简单易行的图片、视频和动画演示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降低难度。还通过学生熟知生活常识,引导学生从宏观到微观的理解,并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作用。说重点和难点
重点: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细菌的营养方式、呼吸方式和生殖。难点:细菌的呼吸、细菌和人类的关系及细菌分布广泛的原因。
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自学、直观教学、比较、小组讨论等方法来实施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插入相关图片、视频和动画演示等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更加形象、直观。
说学法
遵循先学后教的原则,让学生课下自学课本,找出疑难问题,然后课上逐步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从而归纳知识要点,得出结论,掌握重难点。说教法过程
一节课应该有他的灵魂,也就是教学思想,本课的教学思想为“知识-方法-观念”层层递进,整体设计的主线为生活现象-探求新知-形成方法-情感认同-走入生活。具体的教学程序为: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学生生活经验是生物课堂丰富资源库,所以我就从生活实例出发,提出一系列问题,如在你吃饭前,妈妈总是先让你洗手去,为什么呢?你的课桌上、书上、钢笔上有细菌吗?通过这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细菌并不陌生,其实自己时时刻刻在与细菌打交道,进而又提出问题:那么你了解细菌吗?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新课教学
1、细菌的形态和结构:这部分是本节的重点。由于细菌个体十分微小,用课件显示电子显微镜下钉子逐渐放大倍数图片,使学生对抽象、微观的知识有较直观的认识。所以,我在这里设计电镜下三种不同形态细菌的图片,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归类总结,培养学生分析图形、总结归纳的能力。接下来提出了三个问题,首先提出“细菌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在课件上先让学生通过视频听讲细菌结构在呈现细菌结构模式图,最后让学生一一指认对应的结构名称,以加深学生对细菌结构的认识,培养他们的观察、表达能力。第二个问题是“细菌的结构与动、植物细胞有什么不同点?”,在这部分我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动植物细胞结构,1 然后分小组讨论比较总结三种细胞的结构不同,并填写比较表格。通过图片来解决了细菌营养特点,通过阅读了解细菌呼吸方式,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观察以及阅读能力,又突破了难点。
2、细菌的生殖:这里插入细菌的生殖过程的视频,让学生明白分裂生殖速度快。接着完成技能训练,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解决了本节的难点。通过对细菌繁殖速度快及形成芽孢的认识,减少细菌的感染,从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关于细菌和人类的关系,我让学生课外查阅资料来了解,从而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达标检测
学生积极参与归纳、总结,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接着进行练习巩固,检测基础知识学习情况,最后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做到学以致用,体现生物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