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科学《摆的秘密》说课教案
五年级科学《摆的研究》说课稿
一、说教材、学生。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只了解生活中有些物体的运动是摆动,如:钟摆、秋千、摇篮、吊床、拳击沙袋------“摆”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但他们不知道摆动这种现象背后所隐藏的科学道理。研究“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能使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激发出来。但如何控制好实验过程中变量与保持不变的量,如何收集有效的数据,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些困难的。
二、说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
推测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
进行改变摆的摆锤、摆的摆长对摆的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并且根据进行预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意识到精确测量结果的等到是需要反复测量的。
认识到在实践中细心观察发现新的问题是很重要的。对新问题有继续研究的欲望。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进行改变摆的摆锤重量、摆的摆绳长度对摆的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教学难点】
进行改变摆的摆锤重量、摆的摆绳长度对摆的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教圆满的完成本次的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法和学法。
1、教法。在本节课中我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综合本课特点,主要采用对比实验法,通过真实可靠的实验现象,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较容易分析、总结出科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小组间的相互合作,拓宽学生的视野,让教学更容易突破难点,再辅以课件教学,彰显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爱科学的情感
2、学法。与教法相适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分组实验,互相合作。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所收集来的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然后总结出科学知识。
五、说教学准备:
学生材料:每小组一个计时器、一个单摆装置(铁架台、带挂钩棉线)、重量相同螺帽三个、研究摆锤重量和研究摆绳长短的记录表各一份。
教师材料:演示一套、不同的单摆两个、课件(或准备好板书)。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流程:
引入(课前写好课题:摆的研究)
1、师:(师出示单摆)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摆”,我们通过实验知道了摆有一个很重要的特性,谁来帮大家回忆一下?(等时性)你能具体解释一下吗?
2、师出示投影记录。这是**组的记录,他们的摆一分钟接近**次,这是**组的记录,他们的摆一分钟接近**次
[=小学教学设计网-www.xiexiebang.com=]
3、现在,老师心里有个疑问:虽然我们认识的摆具有等时性,可摆和摆之间,它们的快慢都一样吗?(板书:摆的快慢)用摆做实验:
1、推测:摆的快慢你觉得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呢?
(一)改变摆锤重量的实验
15秒内摆动次数记录
原来重量 两倍重量 三倍重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有关吗?(板书:错号)
(二)改变摆绳长度的实验
15秒内摆动次数记录
原来绳长 两倍绳长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对号
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的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的摆动越快。关于摆长的研究,我们下一节课将进一步探究,大家有兴趣
总结:
通过今天的研究,你们的收获有哪些?你还想对摆进行哪些研究?
第二篇:大班科学活动:磁铁的秘密说课
大班科学活动《磁铁的秘密》说课
一、教材与目标
磁铁是幼儿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东西,许多幼儿都玩过小猫钓鱼的玩具、磁性教具等磁性物品。在玩的过程中,幼儿对磁铁的特性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比如,玩小猫钓鱼的游戏时,只有用鱼钩对准鱼的口部有铁螺丝钉的地方,才能把鱼吊起来;在玩磁性教具时,同样的两块磁铁,有时一碰就相互吸引,有时怎么都吸不住。这些有趣的现象强烈地吸引着幼儿,他们非常想探知究竟。
正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磁铁的秘密这一活动通过有趣的闯关试验,激发幼儿发现有趣的磁铁现象背后隐藏的秘,。因此,此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大班幼儿爱学、好问,他们已经不满足于知道是什么,更想弄清楚为什么,已经开始关注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他们喜欢观察、动手尝试,探究的活动越来越多。另外,大班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他们能够进行一些更加概括的思维和逻辑抽象的思维活动了。因此,针对大班幼儿的心理特征和科学教育特点,我确定以下目标:
1、在探索中发现磁铁的特性,初步感知磁性与生活的关系。
2、学习使用比较、实验的科学探究方法。
3、能动手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准备
根据教学目标,我做了以下物质准备: 1.课件,电脑。
2.磁铁人手一块,回形针、雪花片、积木、纸片、硬币(两种材质不同)、钥匙(两种材质不同)、电池(两种材质不同)、金属瓶盖等物品。
3、纸杯、动物纸偶、记录表、博士帽粘贴图片与幼儿人数相等。
三、教学与学法
根据活动的内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采用的教法主要有:
1、观察法:提供大量的直接经验让幼儿观察探索,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来发现,探索事物的现象,获得具体的经验。
2、实验法:本次活动利用闯关游戏让幼儿在与材料互动中,来参加科学实践活动,自己来发现科学规律。
3、启发引导法:幼儿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教师运用适当语言帮助幼儿来发现问题,引导幼儿解决问题.。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主要有:
1、讨论谈话法:新《纲要》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我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说一说,看一看,试一试,,相互交流,相互启发,认识磁铁的奥秘。
2、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 因此为了加深幼儿对磁铁特性的了解,我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加深体验。
四、教学过程
我采用闯关游戏层层递进的办法组织活动程序,具体流程为:
一、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前几天我发现了一座神秘的城堡,你们想一起去玩一玩吗?
米奇:欢迎小朋友们来到“迪斯尼城堡”。来到我们这里的客人都要参加我们的闯关游戏,如果能顺利闯过四关,将会获得“小博士”称号。师:你们想闯关吗?有没有信心?
二、闯关游戏,探索磁铁的特性。
1第一关:找出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播放课件)
2、第二关:用磁铁吸住塑料杯。(初步感知磁铁的穿透性。)
3、第三关:利用磁铁让动物纸偶在本子上跳舞。(进一步感知磁铁的穿透性。)
4、第四关:说出磁铁在生活中的用处(不少于五种)。
三、获得“小博士”称号,体验成功的快乐。活动延伸:
鼓励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磁铁在生活中应用的相关资料,并积极开动脑筋,合理利用磁铁的特性积极开展发明创
第三篇:五年级美术说课《飞天》教案
五年级美术说课《飞天》教案
《飞天》说课 教案 教学反思
说教材: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领域的学习内容,飞天是敦煌艺术的标志。敦煌地区约500多个石窟中,都绘有大量的飞天形象。这是在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外来飞天艺术的成就,发展创作出来的敦煌飞天形象。这些飞天的造型婀娜多姿,形态各异,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喜闻乐见。能过欣赏、表现飞天的形象,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中的表现方法,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增强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我国古代艺术作品中飞天的表现手法,感悟传统造型艺术的魅力。
2、情感目标。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增强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3、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探究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第四篇:小学五年级《摆的秘密》教学设计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应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单摆摆动的规律)和归纳概括能力(从反复实验的数据中归纳、概括单摆摆动的规律)。
3.使学生体会到:人只有认识了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规律。
三、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
(1)支架:在铁架台或木支架的横梁上安一个挂钩。
(2)单摆:3个。用细线和螺丝帽做成,细线一端在螺丝帽上系牢,另一端打一个结,使其成为一个套,能挂在支架的钩上。在3个摆中,有2个摆摆线长短相同,摆锤轻重不同(用大小不同的螺丝帽);有2个摆摆锤轻重相同,摆线长短不同。2.演示材料:带摆的钟。
3.挂图或投影片:摆钟、杂技演员荡秋千。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出示摆钟(或挂图、投影片)。2.谈话:
(1)这是什么?
(2)这(指钟摆)叫什么?(板书“摆”)
(3)钟摆是怎样动的?这种运动方式叫什么?(讲解并板书“摆动”)(4)你还看见过什么物体像钟摆一样摆动?(5)关于钟摆,你有什么问题?
3.讲述: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关于摆的秘密。(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讲述伽利略研究摆的故事
(1)讲述:摆动是一种很常见的自然现象,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早在400多年前,就对这种现象进行过研究。
(2)看课文中伽利略研究吊灯摆动的插图。(3)讲述:
有一天,伽利略来到了教堂,在教堂的大厅里,他看到一盏吊灯在不停地摆动。这件事引起了他的兴趣,他想,吊灯来回不停地摆动,这种摆动是否有什么规律呢?于是,他用脉膊计算时间,仔细观察吊灯的摆动。过了一段时间,他终于发现了吊灯摆动的规律。
吊灯的摆动究竟有什么规律呢?让我们像伽利略那样,通过观察、实验来揭开这个秘密。2.指导学生认识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
(1)讲述:怎样实验呢?(出示实验装置——单摆。)我们用这样一个装置来实验。在一根细线上栓一个重物——螺丝帽,在线的上端系一个套,通过套把线挂在支架横梁的钩上;用手轻轻推动螺丝帽,它就会像钟摆、吊灯一样摆动起来。我们把这个实验装置叫做“摆”。每个组有 3个摆,各组任意选择一个摆,把它挂在支架上,观察它是怎样摆动的,摆动有什么规律。
(2)学生分组安装、观察。(3)汇报观察结果。(多数学生可能不会观察出单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而是观察到其他一些现象,这也没有关系;如果有的学生说到这方面的问题,也很好,可以使下面的实验“师出有名”。根据学生是否观察到或说到,决定下面的实验是探究性的还是验证性的。本教案下面的内容是按学生没观察到设计的。)
(4)讲述:为了更好地观察摆动的规律,我们来观察它在一定的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我们首先观察它在30秒内摆动的次数。摆来回算一次,即摆从左边摆到右边,再从右边回到左边算一次。(为了使学生明白这个观察要点,教师肯定要边演示边讲解,然后还要让全班集体观察、出声数出摆动的次数。)
(5)学生分组观察:30秒内摆动的次数。(由教师统一计时,各组学生默数,观察2次,把观察结果记在课本中的记录表中。)
(6)学生分组观察:60秒内摆动的次数。(要求同上。)
(7)汇报观察结果:把各组汇报的数据写在黑板上,以便比较、归纳。(8)讨论:
①通过以上观察、实验,你发现摆动有什么规律?(如果学生回答不出,可再问下面的问题。)
②每个组的摆,在2个30秒内摆动的次数有什么关系?(相同。)在2个60秒内摆动的次数有什么关系?(相同。)各个组的实验结果是否都是这样?这说明什么?
(9)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可以知道,每个摆在相同的时间里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也就是说每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板书:每个摆摆动的快慢一定。)当年伽利略在教堂的大厅观察吊灯的摆动时,发现的正是这个规律。(10)指导学生填写课文中这个问题的结论。3.指导学生研究摆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1)讨论:
①在前面的实验中,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不同的摆摆动的快慢是否相同?对此你有什么问题?
②你认为摆动的快慢可能与什么有关系呢?可以相互观察一下,各组的摆有什么不同? ③要弄清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是否有关系,应该怎么办?
(2)讲述:在各组的3个摆中,选择两个摆线长度相同、摆锤的轻重不同(螺丝帽大小不一样)的摆实验,观察它们在30秒内摆动的次数是否相同。实验2次,把观察结果记在课文的记录表中。
(3)学生分组实验。(4)汇报实验结果。(把各组的数据写在黑板上。)(5)讨论:以上实验结果说明什么?为什么?
(6)教师小结:实验表明,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没有关系。(7)讨论:
①现在你认为摆动的快慢可能与什么有关系?
②要弄清摆动快慢与摆线长短是否有关系,应该怎么办?
(8)讲述:在各组的3个摆中,选择两个摆锤的轻重相同(螺丝帽大小一样)摆线长短不同的摆实验,观察它们在30秒内摆动的次数是否相同。实验2次,把观察结果记在课文的记录表中。
(9)学生分组实验。(10)汇报实验结果。(方法同上。)(11)讨论:
①以上实验结果说明什么?为什么?
②现在你知道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即什么样的摆摆动得快?什么样的摆摆动得慢?)
(12)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没有关系,与摆线的长短有关系,摆线短的摆动得快。(同时板书以上知识要点。)(13)指导学生填写课文中这个问题的结论。
(三)巩固练习1.讲述: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摆的秘密。2.提问:
(1)什么样的运动叫摆动?(2)实验用的摆由什么构成?(3)同一个摆的摆动有什么规律?
(4)摆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 3.讨论:
(1)钟摆有什么作用?(由于同一摆在相同的时间里摆动的次数是一定的,这样就可以利用摆控制钟表内齿轮转动的快慢,使钟表匀速、平稳地走动。)(2)怎样调整有摆的钟“走”的快慢?(摆锤下有螺丝,将螺丝沿顺时针方向拧,摆锤上升,相当摆线缩短,钟摆摆动变快,钟表便“走”得快;将螺丝沿逆时针方向拧,摆锤下降,相当摆线加长,钟摆摆动变慢,钟表便“走”得慢。)4.出示挂图或投影片——杂技演员荡秋千。5.提问:
(1)图中是什么?(2)你玩过荡秋千吗?
(3)几个孩子都玩一个秋千。力气大的孩子能荡得快,对不对?体重小的荡得快、体重大的荡得慢,对不对?为什么?
(四)布置作业 研究:两个荡秋千的杂技演员能在空中准确对接,不会掉下来。这是怎么回事?用实验证明。
五、教学参考知识 单摆
也称“数学摆”。由一根上端固定不能伸长的细线(线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和在下端悬挂的一个小球组成。当它在重力的作用下摆动时,六、观察实验指导 单摆实验 目的:
(1)知道同一个摆摆动快慢是一定的。(2)知道摆动快慢与摆锤轻重无关。
(3)知道摆动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摆线越短,摆动越快。
材料:铁架台、双顶丝、铁钉、40厘米摆线、35厘米摆线、30厘米摆线、摆锤(中药丸的球形塑料盒)、铁垫圈、表、铁丝。方法:
(1)同一个摆,摆动快慢是一定的。
①用铁架台、双顶丝、铁钉、40厘米摆线、摆锤、铁丝按下图装好单摆。②一个学生看表,另一学生推动摆,数30秒内摆动的次数,记录下来。③重复作一次。
④研究上面的实验结果说明什么问题。(2)摆动快慢与摆锤轻重无关。①在摆线下挂轻摆锤(中空药盒),测定30秒摆动次数。②在同一摆线下,换挂重摆锤(装满铁垫圈的中药盒),测定30秒摆动次数。③研究上面的实验结果说明什么问题。
(3)摆动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摆线越短,摆动越快。①用40厘米摆线的摆实验,测30秒摆动次数。②用35厘米摆线的摆实验,测30秒摆动次数。③用30厘米摆线的摆实验,测30秒摆动次数。
④分析三次摆动次数,有什么规律,说明什么问题。注意:
(1)摆线应当选用加力时长短变化很小的线,例如缝纫机用的轴线。(2)摆幅要小,摆角不超过5°为好。
(3)为了加大摆锤重量,也可以在摆锤内放其它物体,如橡皮泥。(4)如学生计时有困难,也可由教师统一计时。
第五篇:《热气球上升的秘密》说课
《热气球上升的秘密》
海阳市凤城街道中心小学
骆媛媛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热气球上升的秘密》。
一、说教材本课是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地球的外衣》里的第2 课。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科学要以探究为核心,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的过程。因此,本课要在学生认识了空气存在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有关空气的知识,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制作,认识到空气受热以后体积膨胀、重量减轻、会上升的性质,同时了解热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说目标
1、知识目标:指导学生认识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会上升的性质。
2、能力目标:知道科学探究要从提出问题开始,能将自己的研究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进行比较;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实验并做记录;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积极查阅资料,关心新科技、新发明对生活中的问题的重要影响,意识到要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设计意图:科学课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开放性,所以在目标上我允许不同的学生达到不同的目标,允许学生在不同的方面达到不同的程度。】
三、说教学方法。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新的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知识的学习不只是学生知识积累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的形成。它使学生要学会观察、分析和比较等研究方法,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学生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知道实验是学习科学的一种方法,逐步形成良好的探究习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者与发现者。
在课题的展开阶段,我准备引导学生紧紧围绕以探究学习为主的学习方法,当然还包括个人独立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合作探究等多种的学习方法。
【设计意图:进行科学探究的自主性是科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过程所凭借的一种基本的学习方法,应当贯穿于整个的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学习方式。采取个人探究学习,是因为科学课是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的、生活的内容,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探究。探究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去探索,发现、体验,交流,激发学生大胆猜想,产生探究的欲望。其中的小组合作探究则是本课堂最主要的学习方法,教师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要发挥恰到好处的主导作用,既不能包办,也不能不闻不问,使小组活动能民挥应有的作用,达到预定的目标。师生的合作也很有必要,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本节课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老师指导主要体现在指导内容和形式上。】
四、说教学程序。
在钻研教材研究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是教学成功的一个关键环节,我在教学活动中准备安排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活动一】课件导入,激发学生对热气球的探究欲望。
1、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观看比赛吗?都喜欢看什么比赛呢? 2、教师:老师也非常喜欢观看比赛,老师这里有张图片,我们来看一看是什么比赛好吗?
3、教师播放热气球的图片。
4、教师:同学们五彩缤纷的热气球飞上了天空,关于热气球的秘密你们知道哪些呢?
5、学生畅所欲言:
A:说说我的所见:(这时教室里马上变得热闹了起来)学生们有的说自己在同一首歌时看见会场的外面有一个漂亮的热气球;有的学生说在电视上看见过热闹的热气球比赛;有的学生说在动画片中见过热气球等等。
B:说说我的所知:(师导入)同学们,你们这样喜欢热气球,相信肯定了解不少有关热气球的知识,现在就请你来交流一下吧。
C:说说我的疑问:(师导入)同学们果然知道一些有关热气球的知识,但是热气球有许多的奥秘等我们去了解,去探索,现在就请你大胆地说出心中的疑问吧。
可想而知,学生提出的问题是琐碎无章的,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引导的作用。综合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整理和概括。大约有以下几个方面:
1、热气球的由什么组成的?
2、热气球为什么会上升?
3、热气球对我们有什么用处? „„
问题概括出来之后,我对热气球的组成对学生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后马上利用热气球为什么会上升这一问题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兴趣。
【设计意图:通过贴近实际生活的课件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教师富有激情的语言可以将课堂推至一个高兴的状态,学生的激情也将随之升温。师生之间的谈话有利于营造融合、和谐的教学环境,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主体,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原则。】
【活动二】实验探究,感知热空气的存在。
1、教师:现在我们通过实验来证明热是通过什么原理上升的好吗?教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两组实验材料。利用这些材料你能设计出什么样的实验?小组同学根据以前的猜想进行讨论如何使塑料袋升起来或使纸屑飞舞起来,拿出实验方案。
2、A组实验材料:塑料袋、火柴、蜡烛
A:我们小组设计的实验是:点燃蜡烛,把充满空气的塑料袋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看看塑料袋能不能上升。(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蜡烛能把它周围的空气烧热,把塑料袋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受热的空气就会跑进塑料袋里,如果塑料袋上升了,就说明热空气能上升。
B组实验材料:酒精灯、火柴、无底易拉罐、彩纸条、B:我们小组设计的实验是:把无底的易拉罐卷成圆筒,罩在酒精上,在圆筒的上方洒一些彩纸条,看看纸条能不能飞起来。如果能飞起来,就会像烟花一样漂亮。(师:这能说明什么?)
热空气上长升。„„
2、让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但需提醒学生注意以下三点:第一安全;第二仔细观察;第三做好记录。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实验,并给予及时的指导。【设计意图: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能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教师参与学生的实验,就有机会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充分体现了学生研究的自主性。】
3、教师:哪个小组愿到台前演示一下你们的实验过程呢?(小组展示实验)
学生分组讨论:袋子为什么会升上去?彩纸条为什么会飞舞起来呢?并汇报研究结果。
小结: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比同体积冷空气轻,就会上升。【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从提出问题开始,将自己的研究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进行比较,学会自主探究,促使学生自觉构建关于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的知识。使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和比较等研究方法,真正成为学习者和发现者。】
【活动三】知识应用,生活与实践相结合。
1、教师: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热空气会上升的原理呢?
2、小组交流,报交流结果。
3、你通过课前搜集的资料说一说热气球为人类做了哪些事情? 【设计意图:本环节将所学的知识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利用热空气上升原理的现象无处不在。】
【活动四】自由活动,巩固热空气上升的原理
1、教师:我们现在做一个小小的比赛好不好?看一看谁能让纸蛇转动又快又漂亮吧。
2、学生实验。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此次实验再次验证热空气会上升的性质,使学生对热气球的上升有更深的认识。】
【活动五】拓展活动,学会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
教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验知道了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比同体积冷空气轻就会上升的原理,也正是这一原理让漂亮的热气球升上了天空。老师希望同学们把今天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课下每人做一盏简易的“孔明灯”,看看谁做的“孔明灯”飞的最高。
(让学生课下搜集关于做“孔明灯”的相关知识。)
五、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课件的展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来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秘密的欲望。借助小组活动和信息的交流,培养他们动手动脑,合作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去探索研究,让他们体验合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
本课在学生认识了空气存在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有关空气的知识,并且通过自己亲自动手来验证热气球是通过空气受热后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的原理而上升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表达与交流——生活中应用——制作玩具的科学探究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自主性,同时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的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灵活的指导,鼓励学生不断深入开拓,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