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下半年四川省教师资格面试试讲中学语文教案(6.12)
2018下半年四川省教师资格面试试讲中学语文教案(6.12)
四川教师资格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情境模拟等方式,通过抽题、备课(活动设计)、回答规定问题、试讲(演示)、答辩(陈述)和评分等环节进行。
[中学语文学科教案]
[示例一]
初中语文《爱莲说》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品味关键词语,把握词中描绘的意象,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提高鉴赏古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难点】
学习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看这些图片上是什么花呀? 没错,就是美丽的莲花。莲花又称荷花、芙蓉、菡萏。古往今来,有许多的文人志士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谁能展示一下自己积累的古人咏荷的诗句?(接力展示)嗯,这位同学说“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下一位同学“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再下一位同学“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再下一位“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选两个即可)大家的课外积累真丰富啊!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与莲有关的文章,让我们一起走进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板书标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音频,并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解决两个词句的翻译即可。2.指名学生阅读全文,并翻译全文,概括文章大意。(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很可爱,为什么作者独独喜爱莲花呢?你从文本中找到答案了吗?快速阅读,用文中的语句来回答。
明确:“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又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小组讨论)明确:生长环境——高洁、质朴,体态、香气——正直、芳香,风度——清高
3.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开头却为什么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作用?(1)菊花有怎样的衬托作用? 明确:谁爱菊花?陶渊明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学过他的《桃花源记》,了解了他是一个“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愿意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品德高尚的人。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用菊花来衬托莲花,也是用陶渊明来衬托他自己。
(2)牡丹有怎样的衬托作用? 明确:能洁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从晋朝以来极少,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为什么?(展示牡丹的图片)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富贵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愿不愿意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呢?(不愿意)文中有一个字能体现作者的这种感情(独)4.本文的题目是爱莲说,为什么还要一再提到其他两种花呢?作者对这几种花持什么态度?有何用意?(同桌交流)明确:菊花——隐逸者——惋惜(正衬)
牡丹——富贵者——讽刺(反衬)莲花——君子者——赞美
5.纵观全文,作者仅仅是为了表达对莲花的爱吗?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明确:以莲花自比,表达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四)拓展延伸
作者用“莲花”寄寓了自己的志趣,你喜欢什么植物?请谈谈你喜欢它的原因或者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玫瑰——象征火热的爱情,爱情的美好以及对爱情的向往。)(五)小结作业
本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衬托、托物言志)写一篇小短文,表达对某种植物的喜爱以及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略
(来源于网络整理)
[示例二]
高中语文《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本文的创作背景以及掌握本文的创作意图。
【过程与方法】
通过品读重点语句,了解作者的创作特点以及要抒发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爱国青年的精神,铭记血债,不忘教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清文章思路,深入体会作者的悲愤之情。【难点】
关键语句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一系列鲁迅的作品导入本课课题。(板书标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背景介绍(1)大沽口事件
1926年3月,奉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同奉军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日本帝国主义便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指政府提出抗议,又纠合英、美、法、意、荷、比、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辛丑条约》,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结各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
(2)“三一八”惨案
1926年3月12日,冯玉祥的国民军与奉系军阀作战期间,日本军舰掩护奉军军舰驶进天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守军死伤十余名。国民军坚决还击,将日舰驱逐出大沽口。日本竟联合英美等八国于16日向段祺瑞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撤除大沽口国防设施的无理要求。3月18日,北京群众五千余人,由李大钊主持,在天安门集会抗议,要求拒绝八国通牒。段祺瑞竟下令开枪,当场打死四十七人,伤二百余人,李大钊、陈乔年均在斗争中负伤。
2.理清文章思路:给每一小节拟一个小标题。(学生阅读思考讨论,确定标题。)
明确:(1)写作缘起,纪念死者。(2)唤醒庸人,牢记血债。(3)作者认识的刘和珍。(4)刘和珍遇害。(5)刘和珍遇害经过。(6)“三一八”惨案教训。(7)惨案的意义。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可设置小组讨论)1.第一节前两段主要讲了什么事?(交代写作的原因)(1)开篇为何用如此详细的纪年?(同桌交流)明确:用“中华民国”纪年,包含了强烈的讽刺和愤慨。“民国”已经十五年了,而当局不但像历代统治者一样肆无忌惮地杀人,还杀到了手无寸铁的女大学生头上。“中华民国”已不是人民的国家;所谓的“民国政府”,只是屠杀人民的机器。他鲜明地表达出作者强烈的爱憎情感。
(2)记叙了刘和珍的哪些事迹?反映了刘和珍是个怎样的人?(圈点勾画)明确:事迹①生前爱看鲁迅的文章;②生活虽艰难,毅然预定了全年的《莽原》
怎样的人:思想进步,渴望真理。
2.“只能如此而已”出现了两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刘和珍是追求进步、渴求真理的好青年,无端遭惨杀,作者对此不能宣泄的悲与愤凝成“如此而已”四个字。运用间隔反复,表明了没有更好的形式来纪念逝者的无奈和伤痛。
(四)拓展延伸
猜想一下,接下来鲁迅会说些什么?(下堂课继续学习)(五)小结作业 预习剩余的文章。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略
(来源于网络整理)
第二篇:2018年四川省教师资格面试试讲:中学语文教学设计(5.7)
2018年四川省教师资格面试试讲:中学语文教学设计(5.7)
四川教师资格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情境模拟等方式,通过抽题、备课(活动设计)、回答规定问题、试讲(演示)、答辩(陈述)和评分等环节进行。
[中学语文《阳刚阴柔—篆刻的阳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印章的分类,以及阳文印的风格特点。【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印章作品掌握印章基本形式阴刻和阳刻的分辨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方寸之间美感,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印章的四种布局和章法以及朱文和白文两种篆刻基本形式。【难点】
欣赏与感受不同的章法体现的美感与意境。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北京奥运会舞动的北京图片,向学生介绍印章向全世界彰显了篆刻艺术之美顺势引出课题——阳刚阴柔--篆刻的阳文。
(二)欣赏印章,直观感知
1.欣赏图片教师介绍篆刻的历史演变过程 原始:陶罐压印花纹,装饰生活。秦以后:玉玺皇权象征
元明清:国画作品必有诗书画印四要素。2.教师展现国画作品,提问作品中缺少了什么? 学生回答缺少印章。
教师在作品上加印印章,由此让学生感受印章是一幅完整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3.提问印章上的文字?-----最早采用篆体字,先印再刻所以被称为篆刻。4.介绍印章的品类。
教师总结分三类:名章、闲章、肖像章(三)方寸之间,品味美感 5.欣赏朱文印,体悟阴柔之美
教师播放朱文印和白文印图片,让学生观察其不同之处。
学生回答后教师做出讲解:朱文印是保留文字,刻掉其余部分的印章,又被称为阳文印。线条细劲圆润,空白疏朗匀称。
教师带领学生欣赏朱文印,感受线条和章法布局之美。(1)平整端倪—线条粗细均匀,排布整齐大方。(2)虚实相间---密处密不透风,疏处疏可跑马。(3)穿插离合----营造中国画的美景,注重意境的表现。(4)刚柔巧琢
(四)实践练习,学以致用
教师引导学生为自己设计一枚朱文印闲章,画出印稿,大家相互交流。(五)课程回顾,小结拓展
带领学生回顾本课内容。并布置作业:赏析最喜欢的一方印章,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
五、板书设计
(来源于网络整理)
第三篇:2018下半年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音乐学科教案(6.12)
2018下半年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音乐学科教案(6.12)
四川教师资格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情境模拟等方式,通过抽题、备课(活动设计)、回答规定问题、试讲(演示)、答辩(陈述)和评分等环节进行。
[音乐学科教案]
[示例一]
小学音乐《剪羊毛》教案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完整而充分地聆听歌曲,感受源于劳动的律动,知道音乐与生活、劳动密不可分,感受劳动的快乐。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尝试角色扮演等活动,能够对学习产生兴趣,获得音乐的创造力、感受力和表现力。
【知识与技能】
学会用热情、饱满的情绪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会用热情、饱满的情绪演唱歌曲,体验劳动的快乐。【难点】
准确把握好歌曲中附点节奏型和四分休止符的演唱。
四、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打击乐器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常规发声练习,烘托课堂气氛。
(我们用最明亮的声音开始我们今天的课堂吧!)
2.教师以启发式提问的形式展开课堂,病体问同学们:“有谁会在家里经常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呢?”通过学生的回答,联系热爱劳动的主题,同时播放大草原上的风声,模拟草原场景创设情境,并顺势引入新课《剪羊毛》。
(二)欣赏歌曲
1.播放澳大利亚民歌《剪羊毛》,感受歌曲表现了什么音乐情绪。(欢快活泼)2.再次欣赏,感受歌曲的内容。
(师:这是一首澳大利亚的民歌《剪羊毛》,歌曲中的小朋友剪下了许许多多的羊毛,你们看这些羊毛像什么?白云、雪堆、丝绵等)(三)学唱歌曲
1.老师弹唱歌曲,学生小声哼唱。
(师:牧场里小朋友都唱起来了,他们的歌声都感染了老师,我也想用歌声表达愉快的心情。你最喜欢老师唱的哪一句?试着唱一唱。)2.老师弹琴,学生用“la”轻声模唱旋律,注意强弱拍和换气。3.把“la”改成唱名学唱乐谱,注意乐句的连贯。
4.教师结合课本,讲解前八后十六的附点音符和四分休止符的唱法。(解决节奏问题)5.出示节奏,练习附点音符和四分休止符。(教师示范节奏)
6.轻声填词,咬准字音,跟上节奏。
7.教师指导学生模唱带色块的旋律,说说这句与其他句的旋律有什么不同?(整篇歌曲的旋律是呈现欢快活泼地,节奏较紧凑,带色块的句子旋律节奏变宽,时值变长,唱出了羊毛的洁白。)
8.用热情、饱满的情绪,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师:就让我们用热情、饱满的情绪,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完整地演唱一遍歌曲,通过歌声以及你的表情,把我们对劳动的热爱还有自豪的心情表达出来,好吗?)9.演唱后,试着说一说你体会到剪羊毛时怎样的快乐?(体会到劳动的快乐,丰收的喜悦)(四)扩展延伸,表现歌曲
同学们四人为一小组,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第二段旋律自由编配器乐伴奏。
(1)学生分组讨论,自由展示。(2)师生评价。(五)小结作业
1.师生共同总结:受到了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体会到了劳动创造幸福的真谛希望同学们能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自己的幸福生活。
2.课下把《剪羊毛》歌曲中的描写的画面画下来。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略
(来源于网络整理)
[示例二]
初中音乐《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教案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完整而充分地聆听歌曲,感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美,拓宽音乐文化视野,弘扬民族音乐。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聆听以及小组合作探究法,学生能够进一步提升音乐欣赏能力,感受作品背后的人文内涵。
【知识与技能】
能够听辨不同的音乐主题,并感受歌曲的情绪变化。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听辨不同音乐主题、分析演唱形式,感受情绪变化,完整欣赏歌曲。【难点】
理解领唱与合唱相结合的演唱方式,并尝试哼唱歌的主旋律,理解乐曲背后的民族文化内涵。
四、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教师为同学们展示彝族的服饰和生活的照片,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哪个民族? 学生自由回答。
2.教师介绍彝族的基本概况,顺势导入本课。(二)感知歌曲
1.教师播放歌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音频,初步感受乐曲的情绪和速度。
(师:《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是我国少数民族音乐中非常著名的一首创作歌曲,谁来说一说听完之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它的速度又是怎样的呢?欢快、抒情的情绪;速度稍快。)教师提问同学们,这首歌曲中你都听到了哪些演唱形式呢?(领唱与合唱相结
合)再次聆听歌曲,并请同学们感受彝族人民的心情。(热烈、欢庆的心情)(三)探究歌曲
1.老师弹唱歌曲,请同学们根据旋律特点划分乐段,并请同学们用字母将每个乐段标记出来。(师:请同学们仔细思考一下,这首乐曲一共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两个部分。)2.请同学们将三段歌曲分别标记为A、B,引领学生分段对不同乐段展开赏析。
(1)播放乐段A,并分析其音乐主题、情绪、基本音乐要素以及主奏乐器。①这段音乐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欢快的)②请结合谱例,尝试说一说这样欢快的感受是从哪里体现出来的?(速度较快、附点节奏、前倚音的使用。)③这段音乐讲述了什么内容呢?(上下对偶的两句歌词,展现了日常生活和丰收的场景)④这里所采用的演唱形式是什么?(独唱)(2)播放并引领同学们分析乐段B。
①请同学们以说一说乐段B在情绪上和乐段A有什么不同?(情绪更舒缓了一些)②从哪里可以听出来这样的情绪变化呢?(出现了长时值节奏、音区跨度变大、演唱也更加抒情。)③这段音乐讲述了什么内容呢?(热情的挽留客人)④这里所采用的演唱形式是什么?(领唱与合唱相结合,两个声部。)(3)请同学们利用以往学习过的知识,回顾少数民族音乐中衬词的作用。(带有地方方言色彩,祈祷烘托气氛、表现情感的作用。)3.教师提完整播放歌曲,请同学们思考这首歌曲传达了彝族人民怎样的情感?(热情好客、友好;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四)扩展延伸,表现歌曲
请同学们一起听赏《彝族舞曲》,并谈一谈你对彝族音乐的印象。(1)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
(2)师生共同总结。(旋律上装饰音较多、音域跨度比较大;歌词中会频繁出现衬词;演唱形式多样。)(五)小结作业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彝族音乐作品《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认识了勤劳、热情的彝族人民,他们能歌善舞、热情好客,他们用歌声传递着深厚的友谊。请同学们课下搜集更多有关彝族生活、习俗方面的人文知识,下节课带来与同学们一起制作一个“走进彝族”的音乐手抄报。
同学们,下课!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略
(来源于网络整理)
[示例三]
高中音乐《金蛇狂舞》教案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聆听《金蛇狂舞》,感受、体验其热闹、活泼的音乐情绪,体会江南人民赛龙船的热烈场景和欢腾的情绪。
【过程与方法】
在感受、体验以及小组合作学习,在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认识聂耳及其创作特点,掌握这位革命音乐家的伟大贡献。
【知识与技能】
带感情哼唱作品,认识作品的创作手法,体会作品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反复听赏音乐作品,体会作者表达的音乐情感,认识了解聂耳及其音乐创作。【难点】
理解并掌握螺蛳结顶的传统作曲技法。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钢琴
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1.教师为学生播放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剪辑视频,并请同学们仔细留意:“视频中出现的曲子的名字是什么,你在哪里听过?”
学生自由回答。(《金蛇狂舞》)2.教师总结并追问:“这样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给现场营造了什么样的效果呢?”由此,顺势导入本课。
(二)初步感知
1.初听乐曲,乐曲表达了什么情绪?听此乐曲可以想象一幅什么样的场景?(欢腾的情绪;营造了节日氛围,表现了江南人民在节日的夜晚赛龙舟的热烈场景)2.请同学们通过以往的历史常识结合课前的预习,简单介绍聂耳生平,教师做适当总结。(聂耳,是我国30年代著名的作曲家,一生虽然短暂,但是他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创作之中,也被称为是“人民音乐家”。它的创作领域包括群众歌曲、抒情歌曲、若干电影音乐作品以及民间器乐合奏曲,代表作品《码头工人》、《铁蹄下的歌女》、《翠湖春晓》等等。)3.乐曲的体裁形式是什么?(民乐合奏曲)(三)探究学习
1.再次聆听《金蛇狂舞》,通过欣赏和观察乐谱,学生划分乐段,教师做总结。(乐曲分为几个部分?乐曲演奏主要由哪些乐器组成?全曲由三部分反复交替
组成循环结构,乐谱上已经标注了分段记号。以锣、鼓等打击乐器为主,渲染了热烈欢腾的气氛,也使乐曲民族特色更加鲜明。)2.分段听赏音乐作品。(1)分析第一段
①聆听第一段,这段音乐描述了什么场景?(比赛开始时整装待发,人声鼎沸的场面。)②带领学生哼唱旋律。(2)分析第二段
①聆听第二段,并思考:这一段在情绪上与第一段相比有什么不同?作者是如何来表现的?(情绪更加热烈,节奏更加紧凑、力度加强、速度变快。)②带领学生哼唱旋律。(3)分析第三段。
听赏第三段音乐,并思考:金蛇和狂舞分别指的是什么?(金蛇——江面上比赛的龙舟,狂舞——龙舟队争先恐后竞赛的场面。)3.探寻音乐的创作手法。
请同学们仔细聆听作品,并结合第三段的乐谱,教师弹琴,学生通过分组对唱、接龙的方式仔细展开思考:在这段旋律中你能否发现什么规律呢?这是一种什么创作手法?(乐句之间上下呼应、呈现出逐渐紧缩的形式,最终以简洁的单音结束全曲。这是我国传统音乐创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作曲手法,叫做“螺蛳(si)结顶”。)4.思考为什么运用“螺蛳结顶”这种创作手法?怎样演奏才能更准确的表达音乐情感?(“螺蛳结顶”可以很形象呈现问答句式;演奏时,一问一答要体现出一强一弱的演奏效果,形成鲜明的力度对比。整体速度稍快些,这样基本上就能把作品的整体情感准确的表现出来。)5.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得到了哪些启发?(三)拓展延伸
1.教师引导同学们了解施光南的声乐作品——请同学们欣赏《打起手鼓唱起歌》以及《祝酒歌》,并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同样被称为“人民音乐家”的两个人,为什么在音乐创作上有着不同的风格呢?
学生讨论,并自由发言。
2.师生共同总结。(两位作曲家生活于完全不同点历史时期——解放前和解放后,因此,艺术家的创作与他所处的时代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四)小结作业
1.师生用问答的形式,共同总结本课主旨。(结合时代背景欣赏音乐作品,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音乐文化)2.下节课我们以“人民革命音乐家”为主题召开一次音乐赏听会,同学们在课下整理文本及音响资料,下节课分享。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略
(来源于网络整理)
第四篇:2018下半年四川省教师资格面试试讲:初中信息技术教案(5.4)(精选)
2018下半年四川省教师资格面试试讲:初中信息技术教案(5.4)
四川教师资格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情境模拟等方式,通过抽题、备课(活动设计)、回答规定问题、试讲(演示)、答辩(陈述)和评分等环节进行。
[初中信息技术《编辑表格》 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表格,能够对表格进行修改编辑。【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引导、自主学习,学会表格的合并过程并能独立地对表格进行编辑。【过程与方法】
感知表格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会合并单元格的基本操作。【难点】
能够对单元格进行合并和调整。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老师展示各种表格,让学生观看,由此引入今天的学习内容。
老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表格的制作方法。老师这里有几张电子课程表,大家来欣赏一下。(老师展示出几张表格)同学们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同学们是不是也想做出这样美观的表格呀!我们之前已经学会了如何插入一个新表格,但是要想做出漂亮的电子课程表,这一点还远远不够。那么今天我们来进一步学习《编辑表格》。
环节
二、新课讲授 1.选取单元格(演示)老师先将操作过程演示一遍:
第一种方法:首先用鼠标将光标移动到指定的起始位置;按住Shift键;再将
光标移动到结束位置。
第二种方法:鼠标拖拽法。
学生认真观看操作步骤,并进行相应的练习。
教师继续提问:“如果我们想选取不连续的单元格,我们应该怎么办?” 学生自己操作尝试,按住CTRL键,可以选取不连续的单元格。2.合并单元格
请学生回答如何合并单元格,老师总结操作步骤:(1)右键单击选取单元格;(2)在右键菜单中单击“合并单元格”。请学生自己尝试,完成单元格的合并。分小组自主探究学习。3.拆分单元格
如何将一个单元格拆分成两个或者多个单元格? 要求学生合作探究,共同尝试操作。
老师及时给予指导,并请学生上台操作演示。演示完毕后,老师进行点评并归纳操作要点:(1)将光标移动到要进行拆分的单元格;(2)右键菜单中单击“拆分单元格”,弹出“拆分单元格”对话框;(3)选择要拆分的“行数”和“列数”,单击“确定”。环节
三、巩固提升 任务1:插入、删除行与列
如何在已建立好的表格里新插入一行(列)或多行(列)? 要求学生合作探究,共同尝试操作。
老师及时给予指导,并请学生上台操作演示。演示完毕后,老师进行点评并归纳操作要点:
(1)插入操作:右键单击单元格弹出菜单,在“插入”子菜单中单击“在左(右)侧插入列”或“在上(下)方插入行”。
(2)删除操作:右键单击单元格弹出菜单,单击“删除单元格”,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删除整行”或“删除整列”。
环节
四、小结作业 学生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掌握了单元格合并的操作方法。在课后,希望同学们利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尝试制作一张漂亮的课程表。
四、板书设计
(来源于网络整理)
第五篇:2018下半年四川省教师资格面试试讲:小学语文教案(5.8)
2018下半年四川省教师资格面试试讲:小学语文教案(5.8)
四川教师资格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情境模拟等方式,通过抽题、备课(活动设计)、回答规定问题、试讲(演示)、答辩(陈述)和评分等环节进行。
[小学语文《静夜思》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静、举、望”等生字,会写“思、床”等字,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
2.通过诵读,体会诗歌的节奏和情感。3.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感受古诗美。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会认、会写本课生字词。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谜语导入: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公布谜底:月亮。
2.揭示课题:《静夜思》。(二)陌生字词我会认
1.ppt呈现本诗的生字:静、床、光、举、望、低等,学生拼读。2.提问:细心的小朋友有没有注意到本课出现了几个整体认读音节的生字?复习整体认读音节。
(静、夜、思、是、月、疑)。
3.生字宝宝连线游戏,巩固“我会认”字词。(三)新的笔画我会写
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听,并思考:哪个生字你不会写? 出示生字:思、床。
2.教师教写笔画笔顺,强调:在田字格内进行书写。并指导要点:“思”的上下部分的位置要摆放准确。
3.描红、临写,并提醒坐姿和执笔姿势要正确。
(四)抓住重点悟情感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跟读,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提问:诗人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诗人抬头看着明亮的圆月,想到这是一家人该团圆的时候了,而自己却出游在外,引起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五)小结作业节节高
1.把诗文背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2.看看夜晚的天空,把看到的景色画下来。
四、板书设计
(来源于网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