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奇《学奕》课堂实录(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2 17:39: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周奇《学奕》课堂实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周奇《学奕》课堂实录》。

第一篇:周奇《学奕》课堂实录

学奕

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区湘机小学 周奇

教学理念:

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研读课文、探究疑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文言文初步的感受、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会三个生字,理解语句意思,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做事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背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2、简介作者,认识孟子。

3、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二、试读质疑

1、初读课文。交流对课文的印象,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点。

2、再读课文。指导学生借助课后注释和工具书,了解故事大意,并就不懂的地方自由质疑。

三、研读交流

(一)探究疑难,深入研读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1、引导学生对照注释,说说句子的意思,同时借助课件,帮助学生初步掌握理解文言文词句的基本方法。

2、相机指导学生理解“者”、“也”的含义。

4、通过反复诵读,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 “使弈秋诲二人弈„„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1、自由朗读,交流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明白几个 “之”的不同意思。

2、学习生字,指导识记书写。

3、运用成语分别概括两人不同的学习态度,了解白话文与文言文的联系,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4、指导朗读。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美。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理解交流句意,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句子的意思说明白,说顺畅。

2、指导朗读,体会文言文朗读的语气。

(二)串联全文,整体把握

师生问答,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相应的语句回答老师的提问,从而帮助学生疏通全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四、吟诵体味

1、教师配乐朗诵。

2、学生自由练读。

4、尝试背诵古文。

5、学生配乐诵读。

五、拓展延伸

1、出示“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孟子•告子》原文中未选入本课的一句话),组织理解交流,加深对课文思想内涵的感悟。

2、将《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文言小故事发到网上,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并通过网络与老师交流。

附:板书设计 学弈

专心致志,则得也!

课堂实录

学弈

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区湘相机小学 周奇

一,导入:

1,师生为好,手放松,脸上的肌肉也放松一下,想上课了吗,我们早点上好不好?好。

2,介绍孟子,五年间我们曾学过他的一个句子“生,亦我所欲也„„”(齐背)今天我们就学习孟子的《学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知道题目的意思吗?

生:知道,就是学下棋,下围棋。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注释。

师:对,看注释是我们学习的一种方法。二,试读质疑。

1,题目的意思弄明白了,我们就来这读读课文吧。初读课文。课文已经和我们第一次亲密接触了,说说你的初步印象(都是难的印象)师:第一次感觉有难度很正常,接触多了,你就会发现它很美很有意思,这样吧,周老师带着你们读好吗?音乐起,领读。

2,看来大家读得挺起劲儿,能不能自己找找那感觉?自由读。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近也,你有什么疑问?生自由提问,老师不做答。三,研读交流

1,咱们的学习就从你们的疑问开始吧,刚才有个女孩子提出来了,第一句话不明白,谁读得明白了?课件出示第一句话(亦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第一句话,结合注释理解前几个字,重点理解:者也。“也”表示语气肯定,反复诵读。

2,最后一句:“为是其智弗若与?”

刚才老师强调了一个重要的方法,那就是——看注释。同学们自己看注释,交流。

如果可以用自己的话,谁能把这句话说得更顺畅一些?评价:不仅可以学以致用,还可以活学活用。

有问就有答呀,“曰:非然也。”自由练习朗读这两句话。

指名同桌配合读对话,师生配合读对话,(师读问句,生读答句)师生配合直接朗读对话。

3,师:“为是其智弗若与?”是因为他们智力不同吗?究竟是为什么?能找出文章中的句子读出来吗?自己读。“使奕秋诲二人奕„„弗若之矣。”

(1)小组合作理解这段话的意思:总结刚才用过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就让我们用这些方法合作学习这段话。(2)还有什么疑问,尽管提出来。

生:我想说通过我们小组的交流,我们大概弄懂了这段话的意思。能大概说说这段话的意思吗?老师来起个头,从前,有两个人„„(3)伟大的发现“有很多之字”用的很多,数一数,有多少之字?能说之的意思吗?说一个两个都行,指导直到理解几个“之”的意思。生:第一个是“的”的意思

老师:不太准确,关于这里“之”的意思,同学们到初中再正式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通过理解一句话的方法理解之字。第二个之字注释有。

第三个:生:是天鹅,这个书上有注释吗?(没有)你说说你是怎么样知道的?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又一个新方法:结合上下文。继续提问题。对屏幕上的话学懂了吗?一起读读吧。

师:文言文的朗读,如果可以根据它的意思断句,把有的地方拖长一点,感觉会更好,自己再练习练习。师巡视,并和一个同学一起小声配合读。找三个同学配合读句子(分别读第一个人的表现,第二人的表现。最后的结果)分组配合读。

(4)能分别找一个成语形容他们吗?

其实你们说的成语有很多都来自古文,比如“心不在焉”,出自„„如果有人问你专心致志出自那里呢?你可以自豪地告诉别人这句话。4,我们轻松一下,看由文言文改称的动画。短短七十几个字,改编成了简单的故事,这就是古代文化的魅力。吟诵古文,想想自己是孟子,是„„

练读,配乐指名读。你们也想吟诵一番吗?想读的站起来读,自己读自己的,相信自己,你就是最棒的。

能大概背下来了吗?让我们用刚学的古文给动画配音好不好?配乐诵读。四,拓展延伸

大家感觉到了文言文学习的滋味了吗?其实原文前面还有一句:“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能自己理解一下吗?交流情况不太好,师:你们需要什么?生:注释。出示注释,学生自学,全班一起交流。

师:我对这句话有了一些改动,看能否懂,懂就自己给自己鼓掌,让我们把这句话记在自己的心中。来,一起读:专心致志,则得也,则大有可为也。五,作业:

课下看昨天告诉同学们的网站,我发了两篇短文,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网上和我交流学习古文的感受。

第二篇:用《奇奕画王》画画

课题:初识《奇奕画王》

一、教学目标:

了解《奇奕画王》的基本功能和窗口。

学会用《奇奕画王》中的绘画工具绘制简单的图像。感受国产绘画软件的便捷和优势。

二、教学重点:

会用《奇奕画王》中的绘画工具绘制简单的图像。

三、教学难点:

用《奇奕画王》中的绘画工具绘制简单的图像。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

五、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奇奕画王窗口

1、双击桌面上的快捷图标,启动《奇奕画王》软件。

2、仔细观察窗口的组成,了解各部分的名称。

3、了解窗口各部分名称。

二、认识绘画工具

利用绘画单元里的各种绘画工具,可以任意挥洒,画出漂亮图画。学用画笔工具。

1、选择蜡笔工具依次选择绘画图标,选定绘画单元的画笔工具,再在工具箱中工具图标。

2、选择适当的前景色。

3、在选项栏中设置笔头后在画板上拖动,画不同粗细的线条。

4、试一试其他画笔的效果和用法。

5、试用各种画笔。

学会其他绘画工具

1、单击文件菜单中的新建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画板的大小,新建一个画板。

2、演示公众绘画工具的使用方法。

3、同学自己试用绘画工具。

三、用图库组图

1、打开图库单元,在面板上一次添加背景、插入角色和动画。

2、保存图画。

四、认识暗房

1、打开图库,组合一幅图画。

2、打开暗房,添加浮雕效果;打开图库,设置相框。

五、学生动手制作图画。相互检查。

板书设计:

授课时间: 3月1日

课后记: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初步认识了该软件的一些基础功能,需要课下多加练习。

第三篇:《黄山奇松》课堂实录

苏教版第九册第五单元

16《黄山奇松》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到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看一看。

(出示录像)它在安徽省南部,它不仅是中国而且是全世界最美丽的一座山。它集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峨眉山之秀丽于一身。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是天上之仙翁,亦山中之圣品,许多文人墨客为之倾倒,写下了名垂千古的佳作。

你能猜出这是什么地方吗?(黄山)

对,黄山!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它的其中一绝。(板书:16黄山奇松)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同桌互查生字词; 2.小组互查课文; 3.教师抽查 4.了解文意

课文主要写了黄山的()、()、()三大名松,表现了黄山松树的奇特之处。

三、课内探究

1.自主学习

反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奇”在哪里?画出文中的重点词句,在感受深刻的地方简单写体会。

2.合作探究

小组内互相交流,要求:

1.小组长安排组员按照由4-1的顺序,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谈谈自己的看法;

2.小组成员共同推选代表,进行汇报交流。3.师生研讨

(1)迎客松“奇”在哪里?

生1: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饱经风霜”说明迎客松经历了很多磨难,所以我觉得它很奇特。

师:你知道它经历了多少年的磨难吗? 生:大约400多年吧„„

指导朗读:不是400,是800多年来,一个简单的词饱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啊,让我们一起读出它的艰辛。

学生齐读。

生2:我给他补充一下,迎客松虽然饱经风霜,可它依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说明了它生命力非常顽强,这也是它的奇特之处。

指导朗读:是啊,不知经过了多少风吹雨打,日晒雨淋,迎客松依然屹立在悬崖边郁郁苍苍,精神令人敬仰,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再读这句话。

学生再读。

生3: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我觉得它的姿态非常奇特,因为它像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显得它更加热情。

师:形象的比喻展现了它独特的姿态。

生4: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黄山那么多松树,只有它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还是整个黄山的象征,我觉得这

也是它的奇特之处。

指导朗读:三句描写迎客松的话都着重表现了迎客松的奇特,自己再读一读这三句话,读出它的奇特。(学生练习读、指名读)

(2)陪客松“奇”在哪里?

生: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绿色的巨人”突出的它高大的身姿,非常独特。

师:作者用形象的比喻来描写陪客松的奇特,这点值得我们学习。(3)送客松“奇”在哪里?

生1: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盘曲,说明它姿态奇特。

生2: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盆景”是非常美丽的,而且它是“天然盆景”未经过人工雕琢,可见它美得出奇。

指导朗读:它是如此的美丽,自己读一读,读出它的美。(男女赛读)(4)练习背诵

师:这三大名松写得如此奇特,请你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名松,将它背出来,把它留在自己的脑海中。如果能全背下来就更好了。

①学生练习背诵; ②指名背; ③按屏幕提示齐背。(5)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

过渡:像这样的奇松,黄山还有许许多多,正如第三自然段的描述,自己再认真第三自然段,你还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生1:我体会到黄山松千姿百态,非常奇特。

生2:一个省略号说明还有很多姿态没有讲出来,也说明了黄山奇松非常的美丽。

(课件出示图片)师:是啊,多美的黄山奇松啊,多美的文字啊,让我们一起看看屏幕。

指导朗读:黄山松和黄山浑然天成,美伦美奂,相信此刻,大家已经完全陶醉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之中了,让我们再来一起美美第读一读。(配乐朗读)

(6)小结

课文到这我们就全部学完了,全文通篇都在介绍黄山松的奇特,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黄山松,黄山松虽饱经风霜,却仍然展现着千姿百态将黄山装点得更加秀美,所以课文的题目才叫“黄山奇松”,所以人们才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四、拓展阅读

朗读要求:

(1)认真朗读;(2)读完后用自己的话向大家介绍文中的奇石。

黄山怪石

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的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不用说,这就是著名的“金鸡叫天都”了。

黄山的怪石还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你去给他们起名字呢!

五、课后提升

1.当一次小导游,向爸爸妈妈介绍黄山奇松;

2.搜集黄山“云海”“温泉”的图片、资料,再与同学交流。板书: 16黄山奇松

迎客松 饱经风霜

陪客松 绿色巨人

送客松 天然盆景

第四篇:《黄山奇松》课堂实录

教学过程:

师:今天这节语文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一个地方旅行,什么地方? ▲课件出示课题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班有没有人去过黄山? 你去过?

生:我去过黄山,它是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它凭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四绝”号称第一山。

师:天下第一奇山。是的,这个同学去过了黄山,留下了印象,知道黄山有四绝是----生: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既不看怪石,也不看云海,温泉,只观奇松,一起来读题---《黄山奇松》

师:读了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什么是黄山奇松? 师:马上你读课文就知道了 生:黄山松为什么奇怪?

师:这个问题你可以换个方式问 生:黄山松为什么奇 生:黄山松奇在哪? 师:你再说一遍 生:黄山松奇在哪?

师:是呀,黄山奇松奇在哪?这是一个大问题,同学们要记住。

师:不过要想去黄山看奇松,就必须过字词关,拿到一个生字词的入门券。你会读么?自由读读看。

(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誉为 卧 陡崖 玉屏楼 屹立 饱经风霜 情有独钟

师:谁来读?(指名读词)

师:非常好,词语的节奏感读得很好。你再来读。师:全班一起用这个节奏读---(生齐读生字词)师:非常棒!“卧”这个字没有词,谁来给他组个词? 生:或卧

师:这是文中的,不是词。生:卧薪尝胆

师:好一个卧薪尝胆。生:卧室

师:卧室,你有你的卧室,还有吗? 生:卧倒

师:卧倒,一种姿态,很好!

师:请大家一起来看这个词念----(指玉屏楼)

(生齐读“玉屏楼”)

师:要是你们没学这篇课文,你绝不知道这个词,课文中“玉屏楼”在这句话中,一起念— 生: 黄山最妙的观光处,当然是„„黄山决胜处的玉屏楼了。师:谁能通过这个句子了解玉屏楼

生:玉屏楼是被称为“黄山绝胜处”的地方。

师:好,请把这个句子再读一遍。

师:你知道“黄山绝胜处”是什么意思吗? 生:是黄山最妙的观光处。师:黄山最妙的观光处就是 生:黄山绝胜处 师:就是 生:玉屏楼

师:很好,我们读文章啊可以这样联系文章认真去读,词语你就能自己理解。

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我们要去看黄山奇松了,捧起课文我请三个同学带我们去看,请你带我们看仔细点,读准每个字音,读通句子。(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师:我听出来了,你们预习得很好,下面再请同学们再认真地到文章里默读课文并初步思考:黄山奇松“奇”在哪里?(学生默读课文)

二、品读课文 师::黄山奇松奇在哪里? 生:奇在它的姿态

师:请你读文中的语句。

生:黄山松奇在它的千姿百态„„

师:非常好,继续你还从哪感觉到它的奇? 生:陡崖边,处处都有它。师:哦第一节,还有谁来? 生:迎客松姿态优美„一段

生:我觉得他读多了,这里是写迎客松的形态,并不是写黄山松的。

师:同学们从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感受到了黄山松的奇,但老师要告诉你们,你们并没有找到黄山松最奇的地方,到哪去找,一起到玉屏楼去看!一起读--生: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师:我们一起到玉屏楼去看三大名松。请自由放声地读,开始--(学生自读)。师:让我们一起到玉屏楼去看看黄山奇松,谁带我们去看?(指名分段读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师:首先我们来看迎客松,请你们自由再读,这有个问题,这是一棵什么样的松?你能在这段话中挑一个词填进去吗? ▲出示填空:

这是一棵()迎客松。生:这是一棵姿态优美的迎客松。生:这是一棵充满生机的迎客松。生:这是一棵枝干遒劲的迎客松 生:这是一棵饱经风霜的迎客松。师:这个词再读一遍。(师正音)生:这是一棵郁郁苍苍的迎客松。(师正音)生:这是一棵引人注目的迎客松。师:我建议大家把第一个词带进去读--生:这是一棵饱经风霜的迎客松。师:迎客松的姿态优美在哪?

生: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欢迎宾客的到来。

师:这句话你读得好,是枝干(gàn)师:你说说看它怎么姿态优美呢?

生:它的枝干斜伸出去,就像是主人欢迎宾客的到来。师:那想不想看一看? 生:想!师:(出示迎客松图片)我们来欣赏,它的姿态优美主要是在——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来读—(生读文)

师:姿态优美,我想知道除了姿态优美还有没有? 生:虽然饱经风霜,却依然郁郁苍苍。师:大家看看图,看看是什么颜色啊? 生:绿。

师:那请你把前两句连起来读,我们来体会(指名读)

师:请你来读让我们感受迎客松的姿态优美。同学们刚刚还填了一个“饱经风霜”,谁课前查字典了?请你说说从哪看出来?是什么意思? 生:经过暴风烈雨折磨的

师:有这点意思了。还有没有?那我提一个字,这个“饱”就是充分的意思,明白了吗? 生:充分的经过风霜

师:折磨、还有人说洗礼,就是经过了很多艰难困苦的磨练叫---齐读 生:饱经风霜 师:再读

生:这是一棵饱经风霜的迎客松。

师:经过了洗礼,这棵迎客松 你觉得它有多大的年岁? 生:大约一千多年

师:同学们猜得都差不多,老师这有资料请你来看看,你们把这首诗读读就知道。生: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师:一千多年,可能经历过哪些呢? 生:暴雪、火灾、烈日炎炎。师:这就叫“饱经风霜”,生:生命力强

师:可有个词语就在课文里,你们为什么不说呢,一起说-----(充满生机)(姿态优美)。用笔画下这个词语,还有一个词语老师写下来了,你也应该用笔画下来,师:读-------(姿态优美)。你说奇不奇? 生:奇。

师:指名读这段话。师:这棵迎客送松可以作为黄山的象征么?请你们一起来读,让我们试着把这迎客松移进我们的心里,自由地读一读。(生读文)

师:看着图,不看课文来回忆一下。生:试背迎客松一段

师:这是迎客松,我们来看看陪客松,谁来读?(指名学生读)

师:谁能找个词填进去?

生:这是一棵(高大)的陪客松 师:从哪读出高大?

生:这是一棵美丽的陪客松 师:从哪读出美呢?‘ 生:这是一棵绿色的陪客松

师:是呀,这是一棵高大的绿色的陪客松,我们来读(生读陪客松一段)

师:我们来看送客松。指名读(生读送客松一段)

师:声音不大,但很有感情。再请同学来读。

(指名读文)

师:你来填: 这是一棵()的送客松。生:姿态独特的陪客松。生:天然盆景

师:我来考你一个,什么叫枝干蟠曲? 生:就是;

师:我们来看图,它向山下。刚才有同学填“天然盆景”,指的是谁啊? 生:送客松

师:天然盆景和盆景有什么区别?

生:人工培育—盆景 齐读陪客松一段。

师:谁来找个词填进去。这是一棵()的陪客松。生:高大 师:(从哪个词读出来的?巨人)翠绿的(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

师:刚才我们看完了三大名松,我们再来读读,感受一下他们的奇。他们三个在写法上有区别,你们发现没有?(指名说读)

师:谁发现了这三大名松在内容上有什么不一样?谁写得多? 生:迎客松写得多。

师:是呀,迎客松写了三句话,陪客松只一句话,送客松两句话,为什么这样? 生:迎客松是黄山的代表,是黄山的象征。师:让我们把这最有代表性的迎客松再来读一下

(生读迎客松一段)

师:所以迎客松要写得那么具体,送客松也有特点,所以写了两句话,陪客松则一笔带过。(写作方法的悄然渗透。)

师:请想一下,三大名松能代表黄山所有的松么?不能,最后一段请你来读(生读最后一段)师:第二个同学再来读

师:这地方哪个词告诉我们黄山松除了三大名松还有很多? 生:千姿百态

师:老师在黑板上写下这个词,请你在书上用笔画下。师:哪里读出了千姿百态?

生:他们或屹立、或斜出、形似孔雀。

师:我再请同学来读,你们来数数有几种姿态(生读文)师:几种? 生:八种

师:读出这八种姿态。

师:八种,离千姿百态还早着呢,可为什么说千姿百态? 生:后面有省略号,说明后面还有很多 师:是呀,省略号,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老师这有图片,你能根据图片说出他们的形态么?(出示图片)

孔雀松图片 竖琴松图片 师:这是? 生:盘龙松

师:盘龙是要盘起来,可这没有盘着,他是趴着,卧着,是----生:卧龙松

师:再来读句子,这个句子很有讲究。(指名读)

师:谁有发现?一起再来读 生:是三个分句

师:屹立、斜出、弯曲写出了松的枝干,师:这些词都写了松的姿态,可前面是用两个字,中间是一个字,最后是四个字。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变化呢?

生:让人在脑海里想象松的形象

师:一种姿态不能表达黄山松的奇,全班齐---全班齐读黄山奇松

师:这节课我们看了黄山的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一起领略了黄山松的千姿百态、充满生机,最后老师要回到这个大问题上,黄山奇松奇在哪?看黑板 生:千姿百态 充满生机。师:难道黄山松不奇么? 生:奇

师:同学们,作者在写黄山奇松的时候,写法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生:他挑选了最有特点的三大奇松来写,其他一笔带过,有详有略。师:很多人读了黄山奇松就有一个愿望,你有么? 生:想去看一看。

三、总结 全文

师:黄山无石不奇,无松不奇,在云雾中,石的形态,树的身影,婀娜多姿,若隐若现,再配上丁冬的泉水,姹紫的杜鹃花,真可谓是人间仙境,令人心驰神往。大自然的这般鬼斧神工,怎能不让我们喜爱之极、发出赞叹呢!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有机会,就让你们的父母带你们去看奇松,观云海,赏怪石,泡温泉吧!

四、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上网查找有关黄山松的资料。

板书设计:

迎客松 好客的主人

16.黄山奇松 陪客松 绿色的巨人 千姿百态

送客松 天然盆景

第五篇:黄山奇松课堂实录

黄山·奇松

第一课时

一、课前交流:未成曲调先有情

师:上课前的两分钟,林老师想和同学们交流一下。注意听好了,我说一句,你们也跟着对上一句。看看咱们五(3)班的同学反应如何。

第一句:五(3)班的同学,早上好!你们跟着对一句—— 生:(齐)老师,早上好!客人老师,早上好!

师:我只想到了你们会说“老师,早上好”,没有想到你们这么懂礼貌,还加了一句“客人老师,早上好”。

不过呀,有一点点小遗憾,什么呢?有一点点拖腔,不够干脆。好,继续。第二句:我看到五(3)同学呀,有一个感觉——你们很有精神!

(学生愣住了,对不上来。)

师:你们很有精神!想想,该怎么来对呢? 生:(齐)老师很有精神!

师:谢谢你们的夸赞!上课呀,就要有股精气神儿!我的第三句,请一个同学来和我对。我说一句心里话——今天,我能和五(3)班同学一同上一节课,我很开心、激动!

生:今天,我们能和林老师一同上一节课,我们也很开心、激动!师:这个“也”字说得好,他说的也是你们的心里话吗? 生:(齐)是!

师:请把你心里面的开心、激动,用你的眼睛来告诉我。上课!同学们好!

生:(齐)老师好!客人老师好!

二、导入新课:黄山·奇松·问号

师:今天这节语文课,林老师想让同学们轻松点,我们去一个地方旅行。什么地方呢?(板书:黄山。)生:(齐)黄山。

师:我们班有没有人去过黄山,了解黄山呀?

生:我去过黄山,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去的。黄山是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在安徽省南部,那儿的景色如诗如画。

生:我也去过黄山,印象最深的是那儿的松树都长在悬崖峭壁上,很奇特。

生:明朝的旅行家徐霞客曾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有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号称“天下第一奇山”。

……

师:是的,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这几位同学有机会去过了,留下了印象。班上还有不少同学没去过,今天这节语文课,会带你走进黄山,让你饱览它的无限风光。

刚才有位同学说黄山有“四绝”,分别是——(逐幅出示“四绝”画面和文字。)生:(齐)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不看怪石,不看云海,也不看温泉,只观奇松。来,一起读课题——

(板书:奇松。)生:(齐)黄山奇松。

师:请问,一读这课题,谁的脑海里就冒出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生:什么是黄山奇松?

师:马上你一读课文就知道了。生:黄山松为什么奇怪?

师:这个问题问得好!换个方式问会更好。生:黄山松为什么奇? 生:黄山松奇在哪儿? 师:请再说一遍。生:黄山松奇在哪儿?

(在课题“奇”字下打一个“?”。)

师:是呀,黄山奇松,奇在哪儿?这是一个大问题,同学们要记住,读完课文你要能回答清楚。

三、字词认读:正音·组词·释义

师:不过,要想去黄山看奇松,首先必须过好生字词关,拿到一张生字词的入场券。你会读吗?请看屏大幕,自由来读读。

(出示生字词:誉为 陡崖 玉屏楼 宾客 屹立 卧。)(生自由试读。)

师:谁来读?生字、词语各读一遍。(指名朗读。)

师:非常好,词语的节奏感读得很好。请再听一遍他的朗读。(生再读一遍。)

师:全班一起来用这个节奏齐读——(生齐读。)

师:这一次非常棒!没有了拖腔。请注意“卧”这个生字,谁来给它组个词语? 生:或卧。

师:注意,“或卧”是文中的一个短句子,不是词语。生:卧薪尝胆。

师:好一个成语“卧薪尝胆”。生:卧室。

师:你有你的卧室,他有他的卧室。还有吗? 生:卧倒。师:卧倒,一种姿态。很好!……

师:请大家一起来看这个词—— 生:(齐)玉屏楼。

师:要是你们没学这篇课文,恐怕不会知道这个词。课文中“玉屏楼”在这句话中,一起来读——

生:(齐)黄山最妙的观光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师:通过这个句子,你能了解玉屏楼吗? 生:玉屏楼是被称为“黄山绝胜处”—— 师:的—— 生:地方。

师:好,请把这个句子再齐读一遍。(生齐读。)

师:知道“黄山绝胜处”是什么意思吗? 生:就是“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师:请再说一遍。

生:“黄山绝胜处”就是“黄山最妙的观松处”。

师:读出来了吗?“玉屏楼”、“黄山绝胜处”、“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原来是一个意思呀。(生顿悟,点点头。)师:“玉屏楼”被称为—— 生:(齐)“黄山绝胜处”。师:就是——

生:(齐)“黄山最妙的观松处”。

师:很好!我们读文章呀,就可以这样联系着去读,词语、句子你就能自己理解了。

四、整体感知:思奇·议奇·读奇

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请三位同学带我们去看黄山奇松,请带着我们看仔细点,读准每个字音,读通每个句子。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

师:听出来了,你们预习得很好,三人的朗读,很棒!不知大家看得怎么样了?请同学们再认真地默读一遍课文,想一想:黄山奇松“奇”在哪里呢?

(生默读、思考。)

生:黄山奇松“奇”在它的姿态上。师:请你读读文中的有关语句。(生一时语塞。)

师:哦,这是你的整体感觉,说得很好!谁能在文中读出有关语句来呢?

生:最后一节,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

师:是的,这里读出了“奇”,你读的内容也就是她刚才说的整体感觉——“奇”在它的姿态上。还有吗?

生:第一节,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师:这里也读出了“奇”,奇在—— 生:奇在它生长的位置。生:生长的环境险恶。师:还有吗?

生: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生:我觉得他读错了,这里是写迎客松的姿态,并不是写黄山松的。生:迎客松也是一棵黄山松,它就是黄山奇松的代表。

师:哦,你说的很有道理。同学们从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处,都感受到了黄山松的“奇”,但林老师想提醒你们,要领略黄山松的“奇”,需要到“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去。到哪去?

生:(齐)玉屏楼。

师:来,让我们一起登上玉屏楼,去看楼前悬崖上的三大名松——(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生:(齐)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五、品读名松:品词·品句·品段 师:谁愿意为我们来介绍这三大名松?

(指名分别读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语句。)

师:下面,我建议大家一棵松一棵松地来仔细观赏。首先,我们来看迎客松。请大家再自由读读写迎客松的语句。注意,这儿有个问题——这是一棵什么样的迎客松?你能在这段话中挑一个词语填进去吗?

(大屏幕出示填空:这是一棵 ? 的迎客松。)(生自读、思考。)

师:怎么样,有自己的答案了吗? 生:这是一棵姿态优美的迎客松。生:这是一棵充满生机的迎客松。生:这是一棵枝干遒劲的迎客松 生:这是一棵饱经风霜的迎客松。生:这是一棵郁郁苍苍的迎客松。生:这是一棵生命力很强的迎客松。

师:注意,她填的是“生命力很强”,这儿没有这个词,是你自己读出来的。生:这是一棵郁郁苍苍的迎客松。生:这是一棵引人注目的迎客松。生:这是一棵代表黄山的迎客松。……

师:很好!迎客松的3句话中,你们读出了这么多词语。我建议大家把第一个词“姿态优美”,带进去一起读——

(板书:姿态优美。)

生:(齐)这是一棵姿态优美的迎客松。

师:(疑惑地)你说,迎客松的姿态优美在哪儿呢?(生默读、思考。)

生: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师:这句话你找得准,不过这个字你读错了,是枝干(gàn),不读第一声,你再读一遍。

生:枝干(gàn)。

师:你能说说它姿态怎么优美吗?(生一时语塞。)

师:哦,有这种感觉,但说不出来。谁来帮帮他?

生:它的枝干斜伸出去,就像是主人欢迎宾客的到来,让人很喜欢它。

生:它的枝干是青绿色的,还斜伸出去,就像人的手臂伸出来,在欢迎着游客的到来。师:嗯,想不想看一看这棵伸出手臂的迎客松? 生:想!

(出示迎客松图片。)

师:我们来欣赏它的姿态,主要是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

生:(齐)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师:除了这一句读出姿态优美,还有没有了? 生: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师:这句中的哪个词,让你感受到姿态优美? 生:郁郁苍苍。“郁郁苍苍”是说这棵迎客松长得枝繁叶茂,翠绿翠绿的。(出示迎客松图片。)

师:大家再看看图,它是什么颜色啊? 生:绿色。

师:文中有两个词写它的绿色。生:“郁郁苍苍”和“青翠”。

师:请你把前两句连起来读读,我们来想象迎客松的姿态优美。(指名朗读。)

师:同学们刚刚还填了一个“饱经风霜”。谁课前查字典了?请你说说“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呀?

生:经过狂风暴雨的折磨。师:有这个意思。还有没有谁来说?(没人举手。)

师:那我提示一个字,这里的“饱”就是充分的意思,明白了吗?(板书:充分。)

生:充分地经历了风霜的洗礼。生:风霜雨雪对它进行了充分地摧残。

师:折磨、洗礼,还有人说摧残,就是说这棵迎客松经历了许许多多的磨练,这就叫——

生:饱经风霜。师:再读这个句子。

生:这是一棵饱经风霜的迎客松。

师:由“饱经风霜”这个词语,你来猜猜看这棵迎客松会有多大的年岁? 生:300年。生:500年。生:800年。

生:大概有1000年了。

师:恭喜你,答对了!这棵迎客松立在悬崖上已有千年了。你要是不相信,我这里有诗为证。请自由朗读。

(大屏幕出示: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

(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师:想象一下,一千多年来,这棵“饱经风霜”的迎客松,可能经历过哪些呢? 生:冬天狂风暴雪,夏天烈日炎炎。

生:遇到干旱时,一连多少天没有一点雨,晒得枝叶都枯了。生:大雨倾盆,狂风夹着暴雨,仿佛要把迎客松连根拔起。生:山上发生火灾,迎客松在滚滚浓烟中差一点被烧死。……

师:说得太好了!这就叫“饱经风霜”!从“饱经风霜”这个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迎客松长得好。生:迎客松生命力强。

师:生命力强,用文中的那个词语来说,就叫—— 生:(齐)充满生机。(板书:充满生机。)

师:(指板书)刚才,我们看到了一棵姿态优美、充满生机的迎客松。请问,这两个词语,你在文中用笔圈画下来了吗?

(生圈画。)

师:迎客松姿态是这样优美,你说奇不奇? 生:奇!

师:它虽饱经风霜,却充满生机,你说奇不奇? 生:奇!

师:有人提议把这棵迎客松作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你同意吗? 生:同意!

师:有人提议把这棵迎客松作为整个黄山的象征,你赞成吗? 生:赞成!

师:那就请你来朗读“如今……”这一句。

生:(朗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师:请一位同学来朗读迎客松,让我们试着把这迎客松移进我们的心里。(图文并茂,指名朗读。)

师:现在请看着画面,不看课文,来回忆一下。(生试着背诵。)(下课。)

第二课时

师:上节课,我们走进了黄山,在玉屏楼前观赏了迎客松,让我们一起再来回味一下这棵黄山奇松的代表。迎客松姿态优美——

(生齐背。)

师:观赏了迎客松,接下来我们看看陪客松。谁来朗读?(指名朗读。)

师:这是一棵 ? 的陪客松。谁能选个词填进去? 生:这是一棵高大的陪客松 师:你从哪读出高大?

生:陪客松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师:是的,像巨人那样高大。还有吗? 生:这是一棵美丽的陪客松。师:从哪读出美丽呢?

生:这是一棵绿色的陪客松,又高大,又翠绿。师:远远看去,它像什么呢? 生:像巨人。

生:像一把撑开来的大伞。

师:是呀,这是一棵又高大,又翠绿的陪客松。我们边看画面,边来朗读。(生齐读。)

师:下面,我们来细细观赏送客松。(指名读。)

师:声音不算大,但很有感觉。请大家再自由放声朗读。(生自由朗读。)

师:这是一棵 ? 的送客松呢? 生:这是一棵姿态独特的陪客松。生:这是一棵枝干蟠曲的送客松。生:这是一棵天然盆景的送客松。

师:“天然盆景”这个词语填得好,但好像这个句子不通顺,少个字吧。(生沉思。)

生:这是一棵像天然盆景的送客松。生:这是一棵依依不舍告别的送客松。师:我来考你们一个词语,什么叫“枝干蟠曲”? 生:就是树的枝干弯弯曲曲。

师:“蟠曲”不仅是有弯曲的意思,还有一个环绕的意思。我们来看送客松的画面,你看,这样的枝干就叫“蟠曲”。

(大屏幕出示画面。)

师:刚才那个同学填“天然盆景”,“天然盆景”是谁啊? 生:(齐)送客松。

师:既然有“天然盆景”,那么,和它相对应的还有什么盆景呀? 生:人工盆景。生:人造盆景。

师:你知道,这天然盆景和人造盆景有什么区别吗?(出示送客松和人造盆景的对比画面。)

生:天然盆景是天生的,不要人管它。而人造盆景是靠人来培育的。生:送客松自生自灭,人造盆景有人精心照顾。

生:天然盆景长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人造盆景有人修剪,不是原来的模样了。师:那么,这天然盆景送客松,是谁培养出它的呢? 生:是黄山培养的。

师:是黄山的雨雪风霜培育了它。生:是大自然培养了它。

师:大自然培育出了它独特的姿态,枝干—— 生:(齐)蟠曲。师:游人把它比作—— 生:(齐)天然盆景。师:它向山下—— 生:(齐)长长的“手臂”。师:好像——

生:(齐)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师:你能想象一下,这好客的送客松,伸出“手臂”,好像在对游客说些什么呢? 生:欢迎下次再来黄山!生:请把黄山的美好记忆带回去!生:黄山奇松感谢您的光临!……

师:刚才我们一口气,观赏了三大名松。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好好感受一下它们的“奇”。

(指名三人朗读。)

师:同样是写三大名松,但在内容上有区别,你们发现没有?(生默读思考。)

师:谁发现了这三大名松在内容上有什么不一样? 生:迎客松写得最多。师:数一数,几句话? 生:迎客松写了三句话。

生:陪客松写得最少,只有一句话。生:送客松写得也详细,写了两句话。

师:是呀,迎客松写了三句话,陪客松只一句话,送客松两句话,为什么要这样呢? 生:迎客松是黄山奇松的代表,是黄山的象征,应该写具体。师:让我们把这棵最有代表性的迎客松,再来朗读一遍。(生齐读迎客松段落。)

师:迎客松是代表,自然就要写得最具体。送客松也有特点,所以写了两句话。而相对来说,陪客松则是一句话带过了。这就叫“有详有略”。

(板书:有详有略。)

六、品读奇松:得意·得言·得趣

师:同学们,黄山奇松就是这三大名松吗? 生:(摇头)不是。

师:还有千千万万棵黄山奇松,还等什么呢,谁带我们去看?(指名朗读最后一段,声音小了点。)师:读得正确、流利,可惜声音小了,好像黄山奇松不够多。可以请你再来朗读一遍吗?

(声音响亮。)

师:这段话中的哪个词语告诉我们,黄山奇松除了三大名松,还有很多呢? 生:(齐)千姿百态!

师:老师在黑板上写下这个词,请你在书上用笔圈画下来。这个词语我们可以换个顺序来读,跟着老师的手指来读。

(板书:千姿百态。)生:(齐)千百姿态。

师:千姿百态,就是千百种姿态,就是—— 生:姿态非常非常多。

师:请问,你是从哪里读出了黄山松的“千姿百态”呢?

生:他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

师:我再请同学来读读,你们在心里来默默地数数这里有几种姿态。(指名朗读。)师:几种? 生:八种。

师:来,一齐读出这八种姿态。一是—— 生:或屹立。师:二—— 生:或斜出。师:三—— 生:或弯曲。师:四—— 生:或仰。师:五—— 生:或俯。师:六—— 生:或卧。师:七——

生:有的状如黑虎。师:八——

生:有的形似孔雀。

师:八种,才八种呀,离千姿百态还早着呢,可为什么说“千姿百态”? 生:后面有省略号,说明后面还有很多很多。

生:不可能把所有的姿态都写出来,这八种是一个代表。

师:是呀,省略号,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老师这儿有些图片,你能根据图片说出他们的形态吗?

(出示图片,前面依次是:屹立、斜出、弯曲;仰、俯、卧;黑虎松、孔雀松。)师:这是什么松?猜猜看。生:盘龙松。

师:盘龙松是要盘起来,可这儿没有盘着,它是趴着的,卧着的,应该叫—— 生:(惊喜地)卧龙松!

师:好一棵有气势的卧龙松,它是黄山十大名松之一。再看这一棵呢?像什么? 生:像头发。

(师摇摇头,鼠标提示轮廓。)生:像竖琴。师:你见过竖琴?(生点点头。)师:的确像竖琴,它就叫—— 生:(齐)竖琴松。

师:这是一棵好大、好优雅的竖琴呀!现在,请大家再来读读文中这句话,注意,这个句子很特别。

(指名朗读。)

师:特别在哪呢,谁有发现? 生:这是一个排比句。生:这是一个比喻句。生:这句话中有三个分句。师:很好!说说是哪三个分句呢?

生:第一个分句是“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第二分句是“或仰,或俯,或卧”。第三个分句是“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

师:谁还有自己的发现?

生:前面是直接写黄山松的姿态,后面“状如黑虎”、“形似孔雀”是一种比喻的写法。师:没错!这是你的发现。请大家再注意三个分句之间的字数变化。生:前面是用两个字,中间是用一个字,后面是用四个字。(大屏幕字体泛红。)

师:是吗?我们来读读看,前的分句,两个字的词语是—— 生:(齐)屹立、斜出、弯曲。师:中间的分句,一个字的词语是—— 生:仰、俯、卧。

师:后面的分句,四个字是—— 生:状如黑虎、形似孔雀。

师:这些词都是在写黄山松的姿态,前面是用两个字,中间是用一个字,最后是用四个字。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变化呢? 生:让人在脑海里想象出不同的黄山松的形象。生:告诉我们黄山奇松真的是千姿百态。

师:怎样写出它的千姿百态来呢?先两个字一写,再一个字一写,再打比方四个字一写。显然,光是一种写法是不能表达黄山松的千姿百态,于是,作者一变,再变,三变。这句话写得真的是太妙了,让我们再齐读一遍。

(生齐读。)

七、感悟写法:代表·详略·变化

师:(指板书)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观赏了黄山的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一起领略了黄山松的千姿百态、充满生机。最后,林老师要回到课题中的这个大问题上来,你说黄山奇松奇在哪儿呢?看看黑板,说一说。

生:黄山奇松就奇在它们千姿百态、充满生机。

师:黄山奇松,名副其实!读完课文,你觉得作者在写黄山奇松的时候,有哪些写法值得我们学习呢?

生:他挑选了最有特点的三大名松来写,而其它奇松则一笔带过。师:这叫选择有代表性的事物来写,三大名松就是黄山奇松的代表。(板书:有代表性。)

生:还有写三大名松时,有详有略,迎客松写得最具体,陪客松则一笔带过。师:前面已经说过,这叫有详有略,突出重点。

生:最后一节,写黄山松千姿百态时,作者的写法一变、二变、三变,很有意思。师:是的,句式的变化,很有味道。《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中,选择有代表性的事物来写,值得我们学习!三大名松,写得有详有略,值得我们学习!写黄山松千姿百态,句式一变、再变、三变,值得我们学习!

八、结束语:相约黄山观奇松 师:很多人读了《黄山奇松》这篇课文后,心中会涌起一个愿望,你有吗? 生:想去黄山看一看。生:想亲眼看看黄山奇松。生:想到玉屏楼,看看那三大名松。……

师:同学们,黄山离咱们南京只有三百多公里的路程,假期中要是有机会,可以跟家人到黄山游玩,去身临其境地感受一下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下课之前,让我们记住这个美好的约定——相约黄山,相约黄山奇松!

(下课。)

下载周奇《学奕》课堂实录(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周奇《学奕》课堂实录(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黄山奇松课堂实录和反思

    《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能力研究》 《黄山奇松》教学实录 秦都区马庄中心小学 白露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2、学会本课的5/7......

    个案追踪计划(周奕)(五篇范文)

    个案计划 大三班 周奕幼儿姓名:林奕辰 幼儿性别:男 幼儿年龄:6岁 一、幼儿情况 林奕辰是中班差进来的一个男孩子。记得他第一天来到我们巧虎班,他就显得很顽皮、很好动。他总在......

    永恒的雷锋精神(周思奕)

    永恒的雷锋精神 秭归县实验小学三(4)班周思奕指导老师:贾艳华雷锋叔叔是我们大家心目中的好榜样,从小我们就在“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的歌声中长大。雷锋叔叔的乐......

    课堂实录:《夸父逐日》(周益民)

    课堂实录:三年级阅读课《夸父逐日》(周益民) 周益民,江苏省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教师,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本堂课是周益民在第十一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上的示范课。第十一届中国儿童阅......

    课本剧 学奕范文

    课本剧《学弈》 剧情:弈秋教两童子下棋。童子甲专心致志,童子乙想着射天鹅。全国围棋大赛,师傅让两童子对弈。结果胜出者在全国大赛中夺魁,回来谢师恩,童子乙有惭色,决心改正。(一......

    学奕读后感[范文大全]

    学奕读后感范文(精选9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奕读后感......

    学奕说课稿

    《学奕》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大营镇中心校的靳艳玲,我今天说的是北师大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学奕》,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和学......

    学奕教案

    《学奕》导学案 安定区李家堡中心小学郭建川 学习目标: 1、学会三个生字,理解语句意思,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做事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