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实录:《夸父逐日》(周益民)

时间:2019-05-12 22:21: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堂实录:《夸父逐日》(周益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堂实录:《夸父逐日》(周益民)》。

第一篇:课堂实录:《夸父逐日》(周益民)

课堂实录:三年级阅读课《夸父逐日》(周益民)

周益民,江苏省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教师,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本堂课是周益民在第十一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上的示范课。第十一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暨2015年度“阅读改变中国”颁奖典礼由中国教育新闻网、南京市栖霞区委宣传部、亲近母语研究院共同主办。本届论坛主题为:儿童阅读可以分级吗?

周益民: 同学们,上课!

金陵中学仙林分校三(7)班学生: 起立!老师您好!

周益民: 同学们你们好。各位同学,我相信同学们已经听说过很多很多的神话故事,老师首先想考考各位同学,请大家看词语猜神话,我看谁反应快?有一个大鸡蛋被劈开。

学生: 是盘古开天。

周益民: 同意吗?同意的话我们就要鼓掌或者点头或者微笑。我们继续看,天空、黑洞、五色石。

学生: 是女娲补天。周益民: 真棒。下一个:八月十五,仙药,飞翔。

学生: 是嫦娥奔月

周益民: 最后一个小鸟,衔石子,东海。

学生: 是精卫填海。

周益民: 同学们,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嫦娥奔月,精卫填海,这些都是我们中国古老的神话故事,从我们的祖先流传到现在已经有几千年了,我们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就是听着这样的故事长大的,这样的故事就一辈一辈的流传下来,今天我们就用这种古老的方式,耳朵听、嘴巴说,一块来说一个古老的故事!谁来读读这个故事的名字。

学生: 夸父逐日

周益民: 一起说。什么叫逐日呢?刚才这个小女孩读的时候已经把逐日的意思给解释了。

学生: 追逐。

周益民: 追逐什么?就是追逐太阳,逐是追赶的意思,所以《夸父逐日》也经常说成是夸父追日。老师来给各位同学讲这个故事,我讲完请同学来讲这个故事。听仔细了!

周益民: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巨人名叫夸父,夸父坐在地上就像一座大山,他一站起来脑袋就能碰到天上的云彩。夸父的两条腿很长很长,一步就能跨过一座大山。

周益民: 一天早上夸父想去追赶太阳,他跑的可快了,一眨眼就跑出去一千多里,他跑呀跑呀,一直追到太阳落山的地方。红彤彤的太阳就在跟前,他伸出手臂想一把抓住太阳,就在这时候,他觉得喉咙干的直冒烟,于是他俯下身子一口气喝光了黄河里的水,他又转过身去了,一口气喝光了渭河里的水,可是他觉得还不解渴,就转身朝北去找水喝。

周益民: 他走呀走呀,渐渐的他停了下来,他实在是太渴太累了,轰隆一声,倒在地上!第二天早上太阳升起的时候,倒在地上的夸父已经变成一座大山,在山的南边有一片茂密的桃林,那是他的手杖变成的。树上结了很多又大又甜的桃子,那是夸父送给像他一样勇敢的后人。

周益民: 故事讲完了,听完这个故事,有没有哪个同学想说点什么?

学生: 如果夸父倒在地上,他应该是平着摔的。

周益民: 因为夸父是巨人,跟平常人不一样。

学生: 可是他又没有站起来。

周益民: 他不站起来坐在地上就像一个大山,所以这才叫神话,很神奇,还有哪个同学想说点什么的?

学生: 我觉得夸父坚持不懈,我们都要学习他这种精神。

周益民: 你真会提炼。刚才我们听了这个故事,咱们怎么来讲好这个故事呢,讲故事的前提是记住故事,周老师先给各位同学一个小小的建议,我们讲故事先要厘清大结构。我们来看一看这个故事,一开始故事介绍了什么,还记得吗?

学生: 介绍夸父是个巨人。

周益民: 对,夸父长的又高又大是个巨人,接下来夸父要干什么。

学生: 他突然有一天想追日了。

周益民: 接下来又讲什么了?他去追太阳,红彤彤的太阳就在眼前。

学生: 他非常的渴,于是喝干了黄河里的水,又喝干了渭河里的水,可是他还是觉得很渴,于是又往北走去找水喝。

周益民: 好,这小姑娘记的真牢。最后讲什么了?

学生: 夸父走了一会太渴了,倒在地上变成了一座大山。周益民: 对,他的手杖就变成了桃林,刚才我们同学对这个故事记的很牢,这个故事先介绍巨人夸父,追赶太阳,口渴喝水,手杖变成了桃林,这就是故事的大结构,咱们要讲好故事,除了要记住大结构以外,还要说清小细节,一起说。下面老师再把这个故事讲一遍,这回我们同学要听清小细节,如果你觉得自己也能讲这个故事,下面就和老师一块轻声来说这个故事。

周益民: 下面哪个同学来说说你记住了哪个小细节?

学生: 我记住了夸父手杖变成的桃林,树上结出的桃子是留给像他一样勇敢的后人的。

周益民: 这个小姑娘记住了这个细节,还真不错,还有哪个同学记住了哪个细节?

学生: 我记住了夸父是极渴的,是一口气就喝光了黄河的水,又喝光了渭河的水。周益民: 夸父真是个巨人。

学生: 我记住了夸父跑的很快,眨眼间就能跑一千多里。

周益民: 对,他是个巨人,真快,脚步真大。

学生: 我记得夸父他的腿很长,然后他一步就能跨过一座大山。

周益民: 又高,又大腿又长。刚才我们的同学记住了很多小细节,这些细节让我们觉得这个故事真神奇,这就是神话的特点,下面周老师要请各位同学,你们来讲这个故事。我有三点提示。

学生: 1,请1号同学组织。2,按12345的顺序,每人讲一部分,注意要说清小细节。3,一名同学讲,三名同学听,同学讲完再补充。

周益民: 看明白了吗?课前我们已经分了一二三四组,现在一二号同学向后转,现在按照12345的顺序来讲,1号同学是临时小组长,请你组织,开始轻轻的讲。

学生: 同学们好,我们小组给大家讲个故事叫《夸父逐日》。

学生: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巨人名叫夸父,夸父坐在地上就像一座大山,他一站起来脑袋就能碰到天上的云彩。夸父的两条腿很长很长,一步就能跨过一座大山。

学生: 一天早上夸父想去追赶太阳,他跑的可快了,一眨眼就跑出去一千多里,他跑呀跑呀,一直追到太阳落山的地方。红彤彤的太阳就在跟前,他伸出手臂想一把抓住太阳,就在这时候,他觉得喉咙干的直冒烟,于是他俯下身子一口气喝光了黄河里的水,他又转过身去了,一口气喝光了渭河里的水,可是他觉得还不解渴,就转身朝北去找水喝。

学生: 他走呀走呀,渐渐的他停了下来,他实在是太渴太累了,轰隆一声,倒在地上!第二天早上太阳升起的时候,倒在地上的夸父已经变成一座大山,在山的南边有一片茂密的桃林,那是他的手杖变成的。树上结了很多又大又甜的桃子,那是夸父送给像他一样勇敢的后人的。

周益民: 小组长,最后你应该问同学们,我们小组的故事讲完了,同学们有什么建议吗?你继续来说。

学生: 同学们,我们的故事讲完了,你们有什么建议吗?

周益民: 请大家注意他们有没有说清小细节,你们想对某一位同学点评也可以。

学生: 我想点评1号同学,她的小细节说的有点不清楚。应该先说她坐下,再说站起来,再说腿子很长,一跨可以跨过一座大山。

周益民: 我注意到刚才1号同学在说的时候,2号、3号有一点委屈,你们为什么委屈?

学生: 她讲的太多了,我就讲了一点点。

周益民: 你们觉得四名同学哪个同学把细节说清楚了,或者是不够清楚,想补充一点。

学生: 我点评2号,因为1号讲的多了,2号也就稍微往后拖了一点,而且就觉得她还有点不好意思。

周益民: 2号同学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1号同学讲的有点拖了,3号同学的内容其实是没有准备的,但是她讲的还是比较流畅,是不是?

学生: 是。

周益民: 你们这边派出一个代表,对刚才同学们对你们的点评作出一点反应,要不要表示感谢。

学生: 谢谢同学们的点评。

周益民: 也谢谢咱们四位同学,掌声欢迎他们回到座位!这个故事非常古老,在我们祖国的大地上到处都在流传,各地的人都在讲着这个古老的故事,他都是用着自己地方的语言来讲,比如说咱们南京的老师讲这个故事是用什么话来讲的?

学生: 南京话。

周益民: 同学们,《夸父逐日》这个故事,最早出现在一本叫《山海经》的书里,这是一本神奇的书,很多熟悉的神话在这本书里边都有记载,咱们再看看《山海经》里边是怎么说这个神话的。

周益民: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这一则短文是在初中语文课文里,你们能读的这么流畅真是不容易,我们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同学们,可以小声的把这个故事说一说。

周益民: 现在问题来了,夸父为什么要去追赶太阳呢?咱们同学来猜一猜,是什么原因?

学生: 因为他觉得很好奇。

学生: 他想跟太阳做个朋友。

学生: 没事做。

学生: 因为他感觉自己很高,就想跟太阳比高。

学生: 夸父不喜欢黑暗,喜欢明亮,所以想追赶太阳。

学生: 找对象。

周益民: 我们同学有很多很多离奇的想法,这个太有意思了,我翻遍了书籍,找到了四种说法,但是我觉得这四种说法,比起我们同学刚才那些想法来说黯然失色,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还是来听一听,我邀请四位同学来介绍这四位说法。

学生: 说法一:有一天夸父忽然发誓他要去追赶太阳,要和太阳赛跑。

学生: 说法二:夸父看到每天早上太阳从东边升起,傍晚从西边落下,夜里人们什么也看不见,他想把太阳搬到地上来,让人们白天黑夜都可以看到光明。学生: 说法三:夸父看到每天太阳从东边升起西方落下,接着就是漫长的黑夜,他心想每天夜里太阳躲到哪里去了呢,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他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学生: 说法四:有一年天气非常炎热,太阳像个大火球照着大地,烤死了庄稼,河流也慢慢干了,夸父说这太阳太可恶了,我要抓住它,让它听我们人们的指挥。

周益民: 这四种说法,再加上同学我们想的说法,你最喜欢哪种说法,夸父为何逐日?

学生: 我最喜欢第四种说法就是夸父是因为太阳晒死了庄稼,晒死了树木,还有人因为太阳太热了,人们生病了,夸父想让太阳听人们的话,他是为人们着想的。

学生: 我喜欢第二个说法,夸父是想他自己喜欢光明,可能人类也喜欢光明,然后他就想把太阳弄在地上,可以让人们得到光明。

周益民: 这个故事流传到现在,每个人跟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不同夸父的形象。说到这儿,我想各位同学你们现在心里面肯定也有着自己的夸父的想象,闭起眼睛,你的眼前现在是不是也浮现出一个夸父,他长什么样,出现了吗?好,睁开眼,我这儿有几位画家所画的夸父,你看看哪个形象用你所想的最相似,这是古书上所画的夸父。非常遗憾,我们这儿还少一位女性的夸父。我们看到不同的画家心里面有不同夸父的形象,但是不管是什么形象,你们发现没有,都有相似的地方,有共同的地方。学生: 夸父都拿着手杖。

周益民: 对,仗化桃林,离不开手杖。

学生: 他们都在追赶太阳。

周益民: 对,夸父在追,这个追就追了几千年,一直在追。

学生: 夸父都是要快碰到太阳,但是还没有碰到。

周益民: 同学们,夸父在追赶太阳,其实就是在追赶什么?他在追赶太阳就是在追赶......学生: 追赶光明。

周益民: 明亮,光明,意思一样,还有谁?追赶太阳,追赶光明,这是夸父自己内心的......学生: 夸父追赶太阳,就是他内心的梦想,就是在追赶内心的梦想。

周益民: 我们掌声送给她。今天我们说了很多神话,一开始我们就提到,咱们的祖祖辈辈,一辈辈传下来古老的故事,我们回头再来看一看,我们同学一起来读。

学生: 盘古开天,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大禹治水。周益民: 开天,填海,补天,奔月,逐日,治水。有什么感觉?

学生: 感觉我们普通人是做不到的。

学生: 谁会信以为真呢?不就几个字么?

周益民: 也就是说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样的事情可能吗?

学生: 绝对不可能。

周益民: 根本不可能,永远不可能,既然是永远不可能,绝对不可能,这样的故事为什么几千年来一直流传呢?就像刚才同学说的,明明我们不相信,明明不可能的,我们怎么还能一辈辈的流传,我们今天课堂上还要来讲,谁来谈一谈。

学生: 因为这些神话故事都是说的精神。

周益民: 就像我们刚刚说夸父逐日是一个外形上的巨人,他更是一个精神上的巨人。

学生: 我觉得因为有精神是因为越努力工资就越高。

周益民: 你今年多大? 学生: 我今年8岁。

周益民: 我看您像38岁、48岁,思想比我还要成熟。我们同学一起再来读。

学生: 盘古开天,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夸父逐日,大禹治水。

周益民: 时间的关系今天这堂课就上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第二篇:周益民教学片断

无法预约的精彩

周益民

教学片段:

《鹬蚌相争》的故事学起来可真带劲,孩子们诵读着,表演着,乐不可支。

奇怪的是,每逢这种时候就分外活跃的小常今儿个怎么似乎游离在外? 我正待悄悄过去看个究竟,他已经高高地举起了小手。

“老师,我觉得课文有问题!”语气是那样的兴奋,“你看,书上写鹬威胁蚌说:„你不松开壳儿,就等着瞧吧。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没有了水,你就会干死在这河滩上!‟你想呀,鹬的嘴正被蚌夹着呢,怎么可能说话呀?”

“是呀是呀,这样想来下面也有问题。下面课文又写蚌得意洋洋地对鹬说:„我就夹住你的嘴不放,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吃不到东西,你也会饿死在这河滩上!‟蚌正夹着鹬的嘴呢,怎么说话呀,一开口不就让鹬拔出嘴了吗?”其他同学受到启发,也有了新的发现。

这不就是新课程提倡的“生成性资源”吗?我接着他们的话题:“同学们不迷信书本,善于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想法,真是好样的!这样吧,大家就这个问题小小组讨论讨论。另外,还可以参阅老师课前发下的这则寓言的古文。”

室里立刻安静下来,片刻之后成了唧唧喳喳的一片。

“我同意刚才几位同学的意见,课文这样写不妥。” “我觉得那不能怨编者,古文就那样写着呢,课文是根据古文改编的。”

“不对,古为今用,可并不是照搬照用,不正确的也要修正。”

“要我说,课文是寓言,你想想,鹬也好蚌也好,其实哪

会说话呀,那是人们借这么个故事说明道理呢,所以我觉得课文这么写是可以的。”

“我不同意,尽管是寓言,想象也要符合实际情况呀,譬如总不能说鹬夹住蚌的嘴吧!”

我乐了:“这叫要符合事物的物性特点。”

“同学们讨论得真热烈,也很够水平。不过咱们不能光停留在发现问题上,我建议,同学们一起动动脑来改改教材,再动动手给编辑叔叔写封信,如何?”

“好——”一致通过。

下面是“柠檬酸”小小组的一封信。敬爱的编辑爷爷:

您好!

您组织编写的语文课本真是太棒了!这一本本语文书就像一艘艘小船,带着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每次新学期开学发新书,我们总是抢先翻看语文书。

今天上《鹬蚌相争》时,我们觉得有个地方有点欠妥。我们读到“鹬威胁地说”和“蚌得意洋洋地说”这部分内容时,脑子里闪出了疑问:蚌用外壳把鹬的嘴夹住,鹬怎么能说话呢?而蚌一旦说话,鹬不就可以趁机拔出嘴巴逃走了吗?我们想是不是可以这么改:

“鹬用尽力气,还是拔不出来,便狠狠地瞪了蚌一眼,心想:哼,等着瞧吧,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干死在这河滩上吧。蚌好像看透了鹬的心思,得意洋洋地想:哼,我就夹住你的嘴不放,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吃不到东西,你就会饿死在这河滩上!”

编辑爷爷,您觉得我们的想法有道理吗?

海门市实验小学四(6)班

柠檬酸小小组

正想着为这次讨论画上句号时,又有一位学生要求发言:“我觉得我们刚才的讨论有问题。鹬的嘴被蚌夹住了确实不能说话,可是蚌就不一定了。它是软体动物,嘴应该在壳里,也许不用开合壳就能说话呢!”

呵,链接到生物学上了!“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我问。

“上网或去图书馆查资料。”

“请教自然老师去。”

“不,设法弄只蚌来自己观察。” 呵呵,看来这一课还没结束呢!

评析:课堂是教师、学生互动交往的场所,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如果无视课堂中与学生的不断对话、调适,将课堂囿于严格的封闭状态,则必然违背了课程的终极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构课堂教学的运行机制。其实,教师们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预设的教学计划同课堂的真实情境之间经常性地存在着某种偏离。我们以为,这些“偏离”正是学生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等“儿童文化”的外显,正是学生与文本教材碰撞出的自我解读,其中不乏有价值的成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智慧正在催放,情感正在撞击,视界正在敞亮,这是比任何设定的所谓知识的目标更为可贵的资源。教师若能敏感地捕捉住其中有价值的因素,“为学习而设计教学”,通过富于智慧的教学策略重构教学,定会生长出较之“知识”更具再生力的因素。也惟其如此,“豁然开朗”、“怦然心动”、“悠然心会”、“浮想联翩”这种美好的境界才会在我们的课堂孕育成长。

教学《鹬蚌相争》一课时,我就遭遇了这种状况。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课堂实境并未如我所料地进行,于是,我干脆抛弃了原先预设的方案,而是基于课堂学生即兴生成的问题,以此为生长点,鼓励学生向“权威”(教材)挑战,进而帮助学生完善教材,让他们体验思考的快乐。在这种充满探究意趣的平等对话活动中,课堂不断生成新的问题,最后并未形成一个“标准”,而是就再一次生成的问题引导学生走向课外。我以为,教学就是这样,它没有明确的终结点,它起始于学生的真实问题,结束于学生产生的新问题,在从一个问题走向另一个问题的过程中完成自己的使命。

第三篇:周益民《半截蜡烛》实录

片段一:

师:请同学们各自轻声读读伯诺德夫人的话(“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想想应该强调什么字眼。(学生各自试读)

生1:(将“亮”字重读)我觉得应该突出“亮”字,因为只有强调油灯比蜡烛亮,才有可能巧妙地把蜡烛换下来。

生2:(将“灯”字重读)我觉得应该强调“灯”,因为只有突出了“灯”,才能吹熄蜡烛。

生3:(将“瞧”字重读)强调“瞧”字是为了吸引德国军官的注意。

生4:(将“先生”重读)我觉得也可以强调“先生”,这样做可以不使德国军官起疑心,似乎有礼貌的样子。

师:同学们的朗读处理都很有意思,都有各自的理由。不过,尽管咱们的处理方式不同,但有一点其实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

生: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保住那半截蜡烛。

生:都是为了避免敌人的怀疑,巧妙地熄灭蜡烛。

师:说得对。只要我们的朗读处理都是围绕这一点的,那么就都是允许的。下面,请你们想着这个目标,按照自己的处理方式各自朗读这句话。

片段二:

师: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同学们,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

生:(脱口而出)是小女儿杰奎琳。

师:有不同的观点吗?

(学生开始沉思)

生:我认为杰克也有功劳。

生:还有母亲呢。

师:现在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是杰奎琳,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杰克、母亲也功不可没。同学们,要说服对方,就必须占有充分的根据。想想,根据在哪里?

生:在课文中。

师:还是逐字逐句读吗?(生摇头)学习得讲究方法。请大家快速读相关的部分,寻找到需要的内容后,再仔细琢磨。同学间也可以商量商量。

(学生读书、思考、讨论)

生1:我认为最后的成功应该是全家人的贡献。你想,儿子杰克在当时的情形下,如果不是那样“从容”,不就会引起敌人的怀疑吗?

生2:还有妈妈呢。她也是表现得那样镇定,一开始是“轻轻”把蜡烛吹灭。

生3:还有,一开始妈妈从厨房取出了一盏油灯,这样,后面小女儿杰奎琳才有可能取走蜡烛。

生4:我觉得还有一点不可忽视。课文最后说小女儿正当“踏上最后一级台阶时,蜡烛熄灭了”,多危险呀!那么是谁赢得了这一点时间呢?是妈妈。她在一开始就试图用油灯替换蜡烛,轻轻吹熄了蜡烛。师:大家前后联系起来思考,非常好。我觉得我们还可以想得更远一点。

生:两个孩子都还小,在敌人面前为什么能这样镇静呢?我想,那是在母亲长期的影响形成的。生:再说,把情报藏在蜡烛里这个绝妙的主意本来就是母亲想出来的。

师:同学们都说得非常有道理。但是,如果没有最后杰奎琳的灵活应变,后果不还是不堪设想吗?能不能有一个恰当的说法,既提到全家人,又突出杰奎琳。

生:全家人都为保住情报站做出了贡献,小女儿杰奎琳起了关键作用。

生:情报站的保住是全家人齐心协力的结果,小女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片段三:

师:同学们,如果我们把这个故事改编成一部电影,你觉得出现最多的镜头该是什么?闭起眼睛想想。生1:是那半截蜡烛。蜡烛是贯穿整个故事的,蜡烛牵动着大家的心。

生2:我觉得是墙上的一面钟,“滴答滴答”的声音一直在耳边回响,伯诺德夫人和两个孩子的心越来越紧张。

生 3:我眼前总是闪过的是德国军官的阴险的眼睛。伯诺德夫人总觉得他们似乎发现了蜡烛的秘密。师:你们都是出色的导演。虽然镜头不一,风格有别,但我感觉你们的意图都是一样的,能说说吗?

生1:我们都是为了渲染一种紧张的气氛。

生2:我们都是为了突出当时的危险,表现人物的紧张。

评析:

阅 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物我回响交流的过程”。由于各人经验、体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对话”的结果必然也不会完全相同。那 么这一过程中如何提升“对话”的质地?其间是否还需要教师的控制?尊重学生的主体体验是否就意味着可以任意解读文本?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命题。

综观周老师教学这课的三个片段,会察觉教者“对话”教学理念在行为操作中的有力跳动与良好把握。片 段一和片段三其实透视了多元解读的辨证性。“应该强调什么字眼”“觉得出现最多的镜头该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意味着学生个体理解的丰富的非预期性与创造 性,这正展示了他们各具风格的思维特征与阅读视野。然而,“哈姆雷特”再多样也决不会变成“林黛玉”。因此,这种多元解读又并非没有任何制约的纯个体主观 心理的反应,而是主观心理与文本隐蔽信号等的一种契合,带有一定的客观性。周老师显然注意到了这一点,两个片段中,在学生交流各自的理解后,教师分别作了 这样的引导:“尽管咱们的处理方式不同,但有一点其实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虽然镜头不一,风格有别,但我感觉你们的意图都是一样的,能说说吗”。显 然,这是教者的有意之为,旨在通过一种价值的引领让学生领悟文本对话中“主观”与“客观”的辨证规律。

片段二中,教者选取了学生关注的一个对话切 入点:到底是谁挽救了情报站?潜隐的两种观点被有效激活,引发了认知冲突,这就促使“对话”牢牢生长于学生内心的需要。这种“对话”表现出鲜明的“多维 度”“多层次”的丰富性。学生在“说服对方”的过程中,不断跟文本“亲密接触”,寻求根据。与此同时,生生之间的碰撞、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有力地推动着对 话的不断深入。

“对话”中教师的角色如何定位?可以看出,周老师的实践是着力于学生思维的不断拓展、学习策略的适宜点拨以及学习状态的真诚激励,这些都伴随着“对话”进行的始终。

就在这种立体、丰富、多元、辨证的自主“对话”中,学生的智慧获得了开发,经验获得了共享,认识获得了提升,语言获得了发展,情感获得了陶冶。

第四篇:特级教师周益民《半截蜡烛》教学片段评析

特级教师周益民《半截蜡烛》教学片段评析

江苏省海门市实验小学

周益民执教 北京清华附小特级教师

窦桂梅评析

片段一:

师:请同学们各自轻声读读伯诺德夫人的话(“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想想应该强调什么字眼。

(学生各自试读)生1:(将“亮”字重读)我觉得应该突出“亮”字,因为只有强调油灯比蜡烛亮,才有可能巧妙地把蜡烛换下来。生2:(将“灯”字重读)我觉得应该强调“灯”,因为只有突出了“灯”,才能吹熄蜡烛。生3:(将“瞧”字重读)强调“瞧”字是为了吸引德国军官的注意。

生4:(将“先生”重读)我觉得也可以强调“先生”,这样做可以不使德国军官起疑心,似乎有礼貌的样子。

师:同学们的朗读处理都很有意思,都有各自的理由。不过,尽管咱们的处理方式不同,但有一点其实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

生: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保住那半截蜡烛。生:都是为了避免敌人的怀疑,巧妙地熄灭蜡烛。

师:说得对。只要我们的朗读处理都是围绕这一点的,那么就都是允许的。下面,请你们想着这个目标,按照自己的处理方式各自朗读这句话。

片段二:

师: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同学们,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 生:(脱口而出)是小女儿杰奎琳。师:有不同的观点吗?(学生开始沉思)

生:我认为杰克也有功劳。生:还有母亲呢。

师:现在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是杰奎琳,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杰克、母亲也功不可没。同学们,要说服对方,就必须占有充分的根据。想想,根据在哪里?

生:在课文中。

师:还是逐字逐句读吗?(生摇头)学习得讲究方法。请大家快速读相关的部分,寻找到需要的内容后,再仔细琢磨。同学间也可以商量商量。(学生读书、思考、讨论)

生1:我认为最后的成功应该是全家人的贡献。你想,儿子杰克在当时的情形下,如果不是那样“从容”,不就会引起敌人的怀疑吗? 生2:还有妈妈呢。她也是表现得那样镇定,一开始是“轻轻”把蜡烛吹灭。

生3:还有,一开始妈妈从厨房取出了一盏油灯,这样,后面小女儿杰奎琳才有可能取走蜡烛。

生4:我觉得还有一点不可忽视。课文最后说小女儿正当“踏上最后一级台阶时,蜡烛熄灭了”,多危险呀!那么是谁赢得了这一点时间呢?是妈妈。她在一开始就试图用油灯替换蜡烛,轻轻吹熄了蜡烛。

师:大家前后联系起来思考,非常好。我觉得我们还可以想得更远一点。

生:两个孩子都还小,在敌人面前为什么能这样镇静呢?我想,那是在母亲长期的影响形成的。

生:再说,把情报藏在蜡烛里这个绝妙的主意本来就是母亲想出来的。

师:同学们都说得非常有道理。但是,如果没有最后杰奎琳的灵活应变,后果不还是不堪设想吗?能不能有一个恰当的说法,既提到全家人,又突出杰奎琳。

生:全家人都为保住情报站做出了贡献,小女儿杰奎琳起了关键作用。生:情报站的保住是全家人齐心协力的结果,小女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片段三:

师:同学们,如果我们把这个故事改编成一部电影,你觉得出现最多的镜头该是什么?闭起眼睛想想。

生1:是那半截蜡烛。蜡烛是贯穿整个故事的,蜡烛牵动着大家的心。生2:我觉得是墙上的一面钟,“滴答滴答”的声音一直在耳边回响,伯诺德夫人和两个孩子的心越来越紧张。生 3:我眼前总是闪过的是德国军官的阴险的眼睛。伯诺德夫人总觉得他们似乎发现了蜡烛的秘密。

师:你们都是出色的导演。虽然镜头不一,风格有别,但我感觉你们的意图都是一样的,能说说吗?

生1:我们都是为了渲染一种紧张的气氛。

生2:我们都是为了突出当时的危险,表现人物的紧张。

评析:

北京清华附小特级教师

窦桂梅评析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物我回响交流的过程”。由于各人经验、体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对话”的结果必然也不会完全相同。那么这一过程中如何提升“对话”的质地?其间是否还需要教师的控制?尊重学生的主体体验是否就意味着可以任意解读文本?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命题。

综观周老师教学这课的三个片段,会察觉教者“对话”教学理念在行为操作中的有力跳动与良好把握。

片段一和片段三其实透视了多元解读的辨证性。“应该强调什么字眼”“觉得出现最多的镜头该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意味着学生个体理解的丰富的非预期性与创造性,这正展示了他们各具风格的思维特征与阅读视野。然而,“哈姆雷特”再多样也决不会变成“林黛玉”。因此,这种多元解读又并非没有任何制约的纯个体主观心理的反应,而是主观心理与文本隐蔽信号等的一种契合,带有一定的客观性。周老师显然注意到了这一点,两个片段中,在学生交流各自的理解后,教师分别作了这样的引导:“尽管咱们的处理方式不同,但有一点其实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虽然镜头不一,风格有别,但我感觉你们的意图都是一样的,能说说吗”。显然,这是教者的有意之为,旨在通过一种价值的引领让学生领悟文本对话中“主观”与“客观”的辨证规律。

片段二中,教者选取了学生关注的一个对话切入点:到底是谁挽救了情报站?潜隐的两种观点被有效激活,引发了认知冲突,这就促使“对话”牢牢生长于学生内心的需要。这种“对话”表现出鲜明的“多维度”“多层次”的丰富性。学生在“说服对方”的过程中,不断跟文本“亲密接触”,寻求根据。与此同时,生生之间的碰撞、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有力地推动着对话的不断深入。

“对话”中教师的角色如何定位?可以看出,周老师的实践是着力于学生思维的不断拓展、学习策略的适宜点拨以及学习状态的真诚激励,这些都伴随着“对话”进行的始终。就在这种立体、丰富、多元、辨证的自主“对话”中,学生的智慧获得了开发,经验获得了共享,认识获得了提升,语言获得了发展,情感获得了陶冶。

第五篇:益民小学学校工作总结

益民小学学校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教育工作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全体教职工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认清形势,切实减负,把握机遇,改革创新,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素质教育得到了全面推进,主要取得了以下成绩。

一、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教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保证。”因此,我校一直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程来抓。为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我们认真做了两件工作:一是构建一个促进教师奋发学习、开拓进取建树成才的优良环境及其运行机制;二是加强了教育、教学科研力度,提高教育、教学的“科技”含量,在教科研中培养教师。

1、构建优良环境。

(1)努力搞好教研活动。本学期,我们多次进行了教学研究活动和教科研活动。这些活动无疑为我校教师提供就近学习的好机会,并大大提高我校的教学水平,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积极选送教师外出学习。我们先后派王雅琴、高瑞珍、张燕妮等教师到外地学习,带回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改动态,不但在校会上认真传达,而且通过上示范课,使全体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明确教改的方向性,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3)鼓励中青年教师及时“充电”我们的教育目前最大的弊端是:“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培养明天的接-班人”。要改变这一现状,关键在于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方法,树立新观念。为此,我校多次组织教师学习课改理念;学习新课程 标准;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使全体教师更新了观念,转变了教与学的方式。

(4)选订多种专业报刊杂志。专业报刊杂志是教师学习学科专业理论、实践经验的重要信息来源。我们在发动教师积极订阅外,学校还选订多种专业报刊杂志,为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提供充沛有力的借鉴力量。

2、以课题促教研,在教科研实践中培养教师。

我校已有一批青年教师茁壮成长,初具问鼎教科研的能力,但要让他们脱颖而出,真正实现“零的突破”我们肩负的担子还是十分沉重。为此,我们加大教科研的力度,在教科研实践中培养教师。具体的做法是:

(1)以课题促教研。本学期我校语文教研组小学语文“探疑求新、主动发展”教学模式的研究,数学教研组的小学数学“问题—建模—应用”教学模式的研究,在这两个课题的带动下,全校教师的教科研热情高涨。

(2)同心协力为教学、教研。我们益民小学的领导和教师基于“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责任感,全校上下齐心协力,为了共同的目标,团结得像兄弟姐妹一样。一位老师参加教学能力竞赛,全校教师都来相帮,自动聚集在一起,帮助备课、听课、评课……,大家都认为,这不是某个教师个人的事情。正因为此,我们的教师如虎添翼,教研成绩十分喜人。

二、健全学校管理制度,抓好教育、教学质量。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力。提高教学质量既是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又是学校工作的归宿。本学期,我们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管理制度,基本达到了“依法治教”。

1、优化对教师教学过程的管理。

(1)备课管理:要求教师严格按创新教案的备课格式备课,备课栏目齐全,做好面上文章。建立课前教案检查制度,规定超前备课。

(2)上课管理:规范教师教学常规,保证学生活动时间,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要求教师精讲到位,优化教学方法。并鼓励教师形成自己风格的教学模式,优化学法指导,并建立课堂评估制度。

2、优化学生学的过程管理。

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我们主要做法是:

(1)重视学生预习自学能力培养。

(2)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

(3)开展学生互帮互学活动。

3、加强领导,科学管理。采用定期或随机检查的方式,由学校领导小组进行考核评价,作为考核教师素质和能力的依据之一。

通过实施以上管理,教师认真教,学生刻苦学,我校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学校各方面工作正常开展。本学期,我校接受了市教育局的教育检查,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和认可,正是对此最大的说明。

三、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

跟同类学校相比,我校的教学设施比较落后。为此,本学期我们,投入大量的资金改善办学条件,美化校容、校貌,添置教学设备。

1、为解决寄宿生住宿条件,我们为住校生添置了床单、门帘、洗漱、清扫等一系列生活用品,使学生住的舒心踏实。

2、对校舍室内外墙壁进行了装饰、刮泥、使校容校貌焕然一新。

3、对教室门、窗、玻璃、课桌椅进行多次检修,为学生学习提供较舒适的学习环境。

四、以少先队为主阵地,培养校园精神。

1、抓规范,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学校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切入口,开展“三项竞赛”,使每个班级形成良好班风、学风。

2、开展各种活动,丰富课余生活。为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我们开展了全校性的文体比赛,还开展了“讲故事比赛”等,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的舞台,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增长了才干。

五、切实做好寄宿管理,免除学校、家长的后顾之忧。

我校现有寄宿生80人,均来源于周围的十几个山村,分布十分零散,这给规范管理带来不少难题。

1、强化管理。我们建立了“学校领导亲自抓,宿管员主要负责,值日、值周老师认真督促,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科学管理体系,制订出一系列寄宿生规范制度,并做好落实。

2、定期召开“两会”。即寄宿生家长代表会和寄宿生座谈会,让寄宿生及家长了解学校管理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使寄宿管理更上一个台阶。

六、安全工作,警钟长鸣。

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我们始终把这一工作放在首位,落到实处:

1、成立安全领导小组,落实安全责任制,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职责,责任到人。

2、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及季节特点,制定安全制度,切实做好防范措施,并经常进行安全教育和宣传活动,培养学生安全意识。

3、定期、不定期检查校舍设施,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及时进行整修、更换,防范于未然。

4、做好安全月报工作。

通过努力,我们园满实现了师生平安的美好愿望。

以上是我们一学期以来所抓的几件主要工作,其他方方面面工作也都能按上级指示精神执行完成。我们自认为这一学期的工作成绩是喜人的。但也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我们坚信:通过全体教职工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益民小学的明天一定更加辉煌!

益民小学

2012年12月30日

下载课堂实录:《夸父逐日》(周益民)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堂实录:《夸父逐日》(周益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益民堂整改报告

    磴口县益民堂药店文件 磴益药发[2014] 12号 关于对我药店GSP认证中存在的不足 整改情况的报告 巴彦淖尔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在2014年9月19日的GSP认证检查中,对我药店进行了......

    民政工益岗工作总结

    民政工益岗工作总结 2010年初,我被聘在XXXX民政助理员的工作岗位协助做好民政工作,一年来,本人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业务部门的指导下,立足岗位实际,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2013年度述职报告(康益民)

    2013年度述职报告芦洲综治办专职副主任 康益民2013年一年来,在县委政法委、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组织的关心和同志们的帮助下,本人认真履职,扎实工作,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

    XX村益民书屋推荐材料

    XX村益民书屋推荐材料XX村益民书屋自2011年开办以来,得到了村内百姓的大力支持,村民对知识的渴望非常强烈,图书借阅率达到了25%。 我村益民书屋的图书管理员经过统一科学化培训......

    述职报告(管益民)

    述 职 报 告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 2010年即将过去,回顾一年来的工作,真是有很多的感慨,现将我去年的工作在这里做如下总结,请各位领导、同志给予批评指正,本人将诚恳接受任何......

    益民饭店服务员规章制度

    益民饭店服务员规章制度 1.准时上下班,不得迟到,早退和旷工,如有违反,按相关规定处理。 2.请假提前三天告之领导,请假条一天前送到,必须由本人或亲属送达,病假当天须寄交病条,医院证......

    益民物业公司简介及业绩

    山东省益民物业公司简介及业绩泰安市益民物业公司隶属于市房管局,具有山东省物业 管理二级资质证书,拥有员工余人,其中高级工程师人,工程师、经济师、会计师等各类中级人员 人,各......

    介 绍 潘益民

    介 绍 信永春县公安局: 兹有贵县居民潘益民(身份证号:***037,家庭住址:永春县蓬壶镇丽里村19号)在我矿务工,因从事爆破相关工作需贵局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望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