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课文、教案、简介(熊海滨)

时间:2019-05-12 17:52: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诗两首》课文、教案、简介(熊海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诗两首》课文、教案、简介(熊海滨)》。

第一篇:《古诗两首》课文、教案、简介(熊海滨)

简介:

熊海滨,小学特高级教师、南昌市名师、省级学科带头人、全国首届小学作文教学中青年名师、教育部课改先进工作者,现任江西师大附小副校长。

从教十八年,潜心教学研究,逐步形成“朴实灵动、情满课堂”的教学风格。2006年3月执教的《学写新闻报道》获中央教科所举办的全国小学作文教学大赛第一名;2006年10月执教的《少年闰土》,在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竞赛活动中荣获一等奖;执教的《草原》、《我敬佩的一个人》等12节阅读、作文教学课作为全国中小学教改实例向全国及东南亚地区播放;曾应邀赴北京、广州等数十地讲学,取得较好效果。

撰写的《为有源头活水来》、《简洁丰满 突破创新》等数十篇文章发表于全国小语核心期刊;撰写的《素质教育新教案》、《阅读新视窗

贝贝妮奇奇卡的语文之旅》等各类教辅用书近百万字;担任多个杂志社的小语版特约编辑;参与编写幼儿教育丛书,字数达10万字以上。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9课《古诗两首》

乞 巧

林杰

xiāo

xiāo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嫦 娥

李商隐

zhú

云母屏风烛影深,xiǎo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我能背诵这两首古诗。

让我们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资料袋:

乞巧节是古人非常喜欢的一个节日。传说那天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因为织女心灵手巧,人间的女子希望能在这一天向织女乞取智巧。乞巧的方式很多。有的在那天晚上,登上事先搭好的彩楼,对着月亮,用五彩线穿九孔针,先穿好的叫得巧,后穿好的叫输巧。有的在那天中午的阳光下,放一碗水,把绣花针放在水上面,根据碗底针影的样子,确定是得巧还是输巧。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教学重点:读中悟诗、悟中读诗。教学难点:在诵读中体会诗歌的情感。教学准备:

1.阅读《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的故事。2.表示喜悦、孤寂、畅想的音乐。教学过程:

一、看图猜故事,揭示课题

1.依次播放民间故事,生逐一猜出。师小结出民间故事往往表达出人们的美好愿望的特点,并指出今天要学的两首古诗就和“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有关。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文,读通读顺

1.生自由、大声地把诗读上两遍。提醒学生:读第一遍时,可以借助拼音和注释,把每个字音读准;读第二遍时,要注意诗句的停顿,争取把诗念通顺。2.学后交流:(1)指名读《乞巧》,注意正音。再指名读,注意诗句停顿。比较“宵”和“霄 ”,师结合生的回答揭示形声字的规律。全班齐读《乞巧》。(2)指名读《嫦娥》,评价字音(注意“屏”和“应”是个多音字)、停顿后全班齐读。

三、切题导入,学习《乞巧》

1.从《乞巧》的题目导入,结合课后资料袋明白“乞巧”。2.继续借助课后资料袋弄懂全诗大意。

3.借助“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理解并读好第一、二行诗。4.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理解第三、四行诗。(1)想象乞巧的场面。

(2)创设“乞巧”情境,链接古诗《七夕词》和民间《乞巧歌》,让学生充分感悟。5.读、背《乞巧》。

四、故事引入,学习《嫦娥》

1.指名简单说说“嫦娥奔月”的故事。听了这个民间故事,你觉得嫦娥后悔的是什么?指导读好第三、四行诗并链接《把酒问月》和《蝶恋花·答李淑一》进一步体会孤独。

2.创设凡间女子孤独情境,在想象、品味中读好第一、二行诗。3.感受诗人心境,再读《嫦娥》。

五、整合升华,回扣特点

1.比较两首诗的相同点,在相同中整合两首古诗。2.布置作业:阅读、积累古诗和民间故事。

第二篇:古诗两首草课文教案

教材简说

本课是唐代和宋代诗人写的两首描写春天的诗,内容和观察角度不同,但都能看出作者用心发现的特点,《草》是一首咏物诗,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教学本课,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大家从小到现在一定会背不少诗吧,今天我们就来比比谁会背的多,指名背古诗,不能重复。

二、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

(2)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3)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读音。注意“荣”不要读成yóng;“宿”是多音字,在本课读sù;“疏”要读翘舌音。(4)小组内相互检查认读情况。

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1)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2)如果班上有姓徐的同学,或者有的同学认识姓徐的人,就请他教大家识记“徐”这个了。

3.组词识字。如,宿,住宿、宿舍。

4.以熟字带生字识字,如,离—篱、味—未。

5.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本课9个字要写的字中平翘舌音的字较多,翘舌音;追(zhuī)烧(shāo)荣(róng);平舌音:菜(cài)宿(sù)。建议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

(2)观察发现。本课的9个字包含了五种结构,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独体字:未

左右结构:枯、徐、烧

上下结构:宿、菜

上中下结构:荣

半包围结构:追、店

(3)重点讲解。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宿:宝盖不宜太宽。

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汇报学生查找的资料,了解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情况;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的诗《小池》。

二、朗读感悟

2.学生自读古诗,借助插图感知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和朗读的节奏感。教师随机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如,结合“岁月、岁岁平安、辞旧岁”等词语理解诗中的“岁”(“年”的意思),结合“奔走相告”、“走马看花”等词语理解诗中的“走”(“跑”的意思)。

3.教师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1)读《草》的第一行,语气舒缓,表现野草的茂盛和草原的辽阔;第二行突出“枯”、“荣”,感觉野草一年一度的枯槁和茂盛;第三行语调稍扬,显示野火的无情和野草的顽强;第四行语调平稳有力,表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2)《宿新市徐公店》的前两行是几笔淡淡的素描,朗读时语调可平稳柔和,快慢有致,渲染农村宁静、柔美的环境气氛;第三行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奔跑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行“无处寻”读得慢而稳,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4.引导学会感情朗读,体会诗人情感,培养想象力。

(1)朗读《草》时,脑子里要浮现出野火焚烧枯草和春天野草复生的画面。

(2)朗读《宿新市徐公店》时,想象:金黄的菜花,淡雅的花香,扑蝶的儿童在菜花丛中东找西寻,分不清哪是黄花,哪是黄蝶。

5.朗读两首古诗,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感情。

6.利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给第二首诗编个故事。

三、积累运用

1.练习背诵两首诗。

2.读读记记《草》原诗后四行的内容。

3.抄写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四、实践活动

“我知道”展示交流活动。

1.展示交流自己知道的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资料。

2.背诵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写的关于春天的诗。

3.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剧。

第三篇:古诗两首教案

课题

古诗两首

课型

讲读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12个生字,学写10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会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培养说话、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2.品味优美的语言,积累好词佳句,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

3.略优美的自然风光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一首简单的古诗,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提问: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情景?

2.揭示答案:描写了白鹅在水中畅游的情景。

3.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古诗这种表达方式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首古诗。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重点指导“尽、更”这两个多音字的读音。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出生字生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生词。

3教师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楼、黄、层、照、炉、烟、川、瀑、布”这些生字时,可以结合图片。同时对多音字和形近字进行区分并组词。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依:右边横不宜过长,捺要舒展。

尽:横折略向上斜,下面两点上下对齐。

层:尸竖撇拉长,“云”的第二横稍长。

照:上部左右宜紧凑,四点底排列整齐。

炉:左窄右宽,“火”最后一笔变成点。

烟:“因”外框要正,里面“大”宜小。

川:第一画是竖撇,中竖稍短,右竖长。

易错提示:

层:上面不要多加一点。

照: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炉:右部不要漏写一点。

(3)多音字。

尽jìn:尽头、山穷水尽 jǐn:尽管、尽 早

(4)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娄:楼(楼房)——搂(搂 抱)

户:炉(炉 火)——护(保 护)

圭:挂(倒 挂)——桂(桂 花)——娃(娃 娃)

层:三层楼、一层灰、一层雪

(5)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古诗(播放音频),熟悉古诗及朗读节奏。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认识作者。王之涣(688—742),盛唐时期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

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

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3.释题。明确:鹳雀楼,旧址在山西省永济县。因常有鹳雀在那儿栖息,所以人们把这座楼取名为“鹳雀楼”,楼共三层。一天,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眺望落山的太阳、奔腾的黄河,想得很多,就在楼上写了《登鹳雀楼》这首诗。

4.“登”还可以说登什么?

明确:登山、登陆、登门、登高、登记等。

5.说说哪些词不懂,借助图画理解“白日”“依”“尽”,借助工具书理解“欲、穷、更”。

明确:白日:太阳。依:依傍。尽:消失。欲:想要。穷:最大化,达到极点。更:再。

6.同学们,你们觉得太阳什么时候离山近呢?

明确:太阳落山的时候。

7.这首诗主要写什么?

明确:登上鹳雀楼看到的景物和产生的想法。

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诗中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明确:傍晚。

2.指名说一二句诗意。明确:傍晚太阳依傍山峦落下,滔滔黄河水朝着大海汹涌奔流而去。

3.看到如此壮丽的景象,诗人产生什么想法?明确: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最后两句诗是什么意思?暗示了什么道理?

明确:意思:要想看到更多更远的景物,就必须再上一层楼。道理:要想拥有更多的知

识、更大的成就,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

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和高瞻远瞩的胸襟,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

五、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诗人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要想看得远必须站得高。我们要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多学习一些知识、本领,开阔眼界。

六、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设计

登鹳雀楼

登楼观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景、想象登高抒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寓情于理气势磅礴

第四篇:古诗两首教案

古诗两首

①草

1.会认2个生字,会写3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简单表达古诗的大概意思;能背诵课文。

4.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懂得要像小草一样的不怕困难,顽强不屈。

1.生字的认识与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2.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

课件

一课时

^

一、导课阶段,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上一课中刚刚讲到《找春天》,而且我们大家也都各自找了一下春天,我发现啊,大家找到的春天都不一样,都很有自己的特色。

在古代的唐朝,有一位诗人叫白居易,他也找到了春天,并且作了一首诗《草》(出示课件),现在就让老师带大家到唐朝,看看白居易找到的春天的草是怎么样的!(PPT播放配乐诗朗诵)

二、讲授新课

1初读课文,注意字词发音。

好了,现在大家把语文课本翻到第5页。我们刚才已经听了配乐诗朗读,那现在我想要听听我们的小朋友能读得怎么样?所以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读一下这首诗,但老师有个要求:在朗读时,借助课文的注音,自学生字,争取把诗读得既正确又通顺。等一下老师会叫几位同学来朗读一下,看谁读得更好。好,开始吧。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在大家朗读的时候,老师也仔细地观察了一下大家,大家读得都很棒。这样吧,我先请几个同学来读一下,大家都来当一回小老师,看看这位同学有没有什么字发音不太标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请三到四位学生朗读,学生在读音上可能犯的错误有平、翘舌音混淆,前、后鼻音混淆。并请其他学生来纠正其发音上的错误。)看来同学们都读得不错,学得也很好,刚才有同学已经指出了第二句诗中的“岁”是平舌音,“荣”是翘舌音(出示课件),确切地说“荣”在发音的时候我们的舌头是向上卷起来的。下面大家跟老师来读一遍,要注意老师是怎么发音的。“岁”(领读),“岁”(学生跟读),“荣”领读),“荣”学生跟读)。

大家读得很好,“烧”这个字是怎么读的呢?(课件)(请同学回答)这个字读shāo,是翘舌音,“吹”(黑板板书),这个字也是翘舌音,读chuī(黑板板书),下面这两个字的读音大家也跟着老师来读两遍,“烧”(领读),“烧”(学生跟读),“吹”(领读),“吹”(学生跟读)(重复三遍)

不过最后在这里老师还要强调一下“野火烧不尽”的“尽”是前鼻音,而“春风吹又生”的“生”是后鼻音。

好了,那么现在我们大家就来一起读一下这首古诗,要注意刚才我们提出的发音注意点。

(学生齐读古诗)

很好!很好!大家果然很厉害!但现在老师有个问题,第二句中有两个“一”,它们是怎么发音的呀?老师有点不明白了,有谁愿意告诉我呢?(明确两个“一”的读音,两个“一”的发音是不同的,前一个读yí,是阳平,也就是第二声,而后一个读yì,是去声,也就是第四声。)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遍录音朗诵。

既然我们已经认识了诗中的生字,那现在我们就要自己来朗读一下了。我请同学们一位一位地来朗读,看看哪个小朋友读得准确、比较有感情,比较有特色。

(请五到六位学生朗读课文)2 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下面我们大家来一起把这首古诗读一遍,老师也和大家一起读。(全班齐读)

老师这里有几幅图片,我们大家首先来看一下,然后再联系古诗,我们来讨论一下这首古诗的内容是什么,白居易诗人给我们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草的情景呢?(出示课件图片)

大家可以借助课文后面的注释和有关的参考资料,试着说一说诗的意思。如果有什么地方不懂也可以相互讨论一下,解决不了的话等一下我们大家一起来帮忙。听明白了吗?开始吧!(学生讨论)

既然已经解决了我们同学提出的问题,那我们就要来讲讲诗中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幅图了。老师在把刚才的几幅图再放一遍,大家开动脑筋,等一下我请同学回答。

(播放PPT,并请学生分别讲一下这四句诗的大概意思。然后请学生做总结。)

(原野上长满了茂盛的野草,这些草年年都是秋冬枯萎了,春夏又茂密地生长,野火只能烧掉草的茎、叶,它的根还在,来年春天,草儿又重新发芽生长。)

春天一到,野草又重新长出来了,这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啊!小朋友,野火烧得这么厉害,野草的茎和叶都被烧光了,可是第二年的春天,春风一吹,小草又齐刷刷地生长出来了。大家觉得这些小草怎么样?(引导说出小草生命力顽强)

你喜欢这些小草吗?为什么呢?(学生回答)

是的,小草有顽强的生命力。而写这首诗的诗人白居易就是要赞美草的这种精神。那同学们说我们要不要学习小草的这种精神呢?

(学生回答“要”)

很好,我们要学习草顽强的精神,不怕挫折。那我们最后再来用赞美的语气来朗读一下这首诗。

(学生朗读)

很好,我们已经一起学习了这首诗,现在老师想请大家用自己的话来说一下诗的大意,虽然我们刚才也讲到了,但我更想知道大家是怎么来理解这首诗的,大家可以讲讲这首诗或是你刚才读诗时想到的。

(请学生回答、交流思想)3 练习背诵,完成练习。

很好!老师听出大家不同的想法了!有的同学为我们讲述了小草的坚强的生命力,有的同学赞美了小草,也有同学说要学习草的这种顽强的精神!

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好不好?(朗读训练:分男、女同学读——个人读一全班齐读——跟着音乐读)(好!)

4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游戏做完了,我们又要开动脑筋了,大家来看PPT,看哪位小朋友能够站起来告诉我空格上应该填什么,而且发音要准确喔!(请部分学生背诵古诗)

看来大部分同学都已经会了,那诗中的生字我们也都认识了,会写了吗?现在我要来考一考大家,请大家看PPT。(利用PPT出示生字)

这些字该怎么写呢?大家认为这些字可以用什么办法记住呢?我们来讨论一下吧,四个人一个小组,每个同学都把自己的好方法和同组的小朋友交流一下,等会儿我们再请同学到讲台前来介绍自己组的方法,这样好不好啊?

(学生讨论,增强对书写汉字的认识。然后请学生介绍自己讨论的结果,集思广益。)

大家想到的方法可真多呢,有些老师都还没有想到呢。大家都已经想出了那么多的好方法,那现在大家在自己的田字本上写写看,然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换看一下,比比看,看哪位同学写得最好。

三、总结新课

我们今天学习了《草》这首诗,了解了诗中的意思,初步知道了小草这种小植物虽然不起眼,可它那顽强的意志、顽强的生命力是非常值得我们欣赏的。我们也要像小草那样,遇到困难要有顽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

四、延伸拓展

1阅读课本第7页的“我知道。” 2关于白居易的小故事。

白居易远赴京城投靠一位朝中大臣,献上一首诗,并告之名字叫白居易,大臣一听则说:京城居之不易。又读了《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不觉叫好,好一个“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凭这首诗,京城居之易矣。从此“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成为了千古名句流传下来。

五、布置作业

我们已经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了,今天大家回家之后要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关于描写春天的成语,明天上课的时候我们大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成语,比比看谁找得又多又好。

在新课标教材中,《草》这首诗被安排在语文二年级下册,对二年级下的学生来说,这首诗还是较简单的,教学过程的主要重心是放在理解和朗读这一部分,所以我将教学重点主要是放在了这一部分。但我同时也十分注意学生在字、词发音上的问题,毕竟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而言,准确地说普通话是相当重要的。

由于第一课是《找春天》,于是我就借用“找春天”为话题来导课,引出“草”,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那些草的图片也给课堂增加了美感。

“教学的艺术在于唤醒、诱导和激励。”在教学中,我遵循二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做到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和同学互相讨论来得出结论、认识。在设计每个教学环节时也注意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规律,将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

② 宿徐市徐公店

1.会认5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口述古诗所描绘的情景。4.借助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田野春光的美好和农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生活的美好感情。

领悟《宿新市徐公店》所描绘的情景。

借助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田野春光的美好和农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生活的美好感情。

PPT。

一课时

一、导入

1(播放PPT)你们听,春姑娘正迈着轻盈的步伐向我们走来,她轻轻地拂过我们的脸庞,带来了清新,掠过那枝头,增添了新绿,她又把纤手一挥,装扮了五彩世界,渐渐地,她已来到了我们身旁,向我们展示了她的妖媚与生机。

2“美丽”似乎成了春天的代名词,所以历代诗人都把对春天的喜爱化作了一首首诗篇,你记得哪几首有关春天的古诗?

学生交流:《咏柳》《江南春》《游园不值》„„

3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板书:宿新市徐公店]

二、解题。

1解题。

⑴谁来读一下课题?

⑵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宿:住宿。新市:地名。今湖州市德清县,新市镇。徐公店:姓徐的人开的店。

“公”是对年长人的尊称。

(3)读了题目,你觉得缺了什么?(主人公)2介绍作者。

杨万里,南宋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被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语言通俗明畅,自成一家。

三、初读课文

1出示全文,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来到乡间感受春的气息。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停顿。

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指名读诗并正音。lí luî 篱落

3听听别人又是如何吟诵此诗的。(听录音)4让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一起朗读此诗。(齐读)

四、精读感悟

1学法指导:我们平时学习古诗经常用什么方法? 2像写景的古诗我们一般采用图文对照的方法来学。

3请大家自己图文对照想想诗中所表现的情与景,然后同桌相互交流。4交流:诗人漫步田间,看到了什么景象? 学习第一、二句:

⑴交流诗意。

⑵“篱落疏疏”就是疏疏落落的篱笆。

⑶“小路”是诗中哪个字?(“径”:“曲径通幽”就是诗中“一径深”所描绘的意境。)

⑷“一径深”:蜿蜒的小路静静地、幽幽地向远方延伸。

⑸“未成阴”:“未”就是没有,树头的花儿落了,树叶还没长得很茂密,“未成阴”就是没有形成树阴。(点明时间:暮春)

⑹谁能再为我们描述一下这幅画面,其余同学想想这幅画面让诗人感受到了什么?

教师引导:稀疏的篱笆,枝头的新绿,小路静静地、幽幽地伸向远方,一切都显得那么幽静。[板书:幽静(深远)]

⑺谁能把作者的所见所感读好?让我们也走进这幽深的春景中,与诗人一起陶醉。(齐读)

学习第三、四句:

⑴导入,正当诗人为眼前的春景陶醉时,什么又引起了诗人的兴趣?

⑵交流诗意。

⑶你能体会儿童当时的心情吗?从哪里体会到的?[快乐(追,嬉戏);着急(急走,快跑);失望、沮丧(无处寻)] ⑷当诗人看到眼前儿童追蝶的情景,他感受到了什么?[板书:童趣(喜爱、回忆)] ⑸谁能把这充满童趣的画面及诗人的喜爱之情读好?(指名读、齐读)

5配乐朗读

我们读诗,往往要透过文字的表面意思感悟诗人的情感,诗的意境,让我们再次用心领悟诗人对幽静的春景,充满童趣的追蝶画面的喜爱之情。(指名读,齐读)

6谁已经把此情此景记在了心里?(指名背,齐背)

7自由讲诗意,老师归纳。

(稀疏的篱笆旁边一条小路长长地伸向远方,树上的花落了,树叶还未长茂盛,没有形成树阴。儿童匆匆忙忙地追赶黄蝶,黄蝶飞入菜花中,再也找不到了。)

五、写话

1诗的语言洗练精当,同时也留给读者无尽的想象,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你从诗中看到的感悟到的联想到的写下来。(放音乐)

2交流。3评价。

第五篇:古诗两首教案

古诗两首

一、授课时间

二、课题:25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

三、学习目标:

1.学习第一首古诗中的生字,会写本首古诗中的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懂得要热爱家乡。

四、学习重点:识字写字

学习难点:体会情感

五、学习方法:感情朗读

六、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 1.出示课文插图,简述图意 2.揭示课题。3.播放录音

(二)自由朗读,初步感悟]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读,互评 3.质疑,同学互答

(三)熟读成诵,入情入境 1.范读,模仿朗读 2.多种形式读,读出感情 3.配乐练习读 4.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5.多种形式读,评议 6.试着背诵

自由背

同桌互背

有感情诵读

(四)认读生字,指导书写 1.集体认读生字,游戏形式巩固 2.出示要写的字

.观察交流指导练习

(五)拓展练习

.“我”回到了故乡,见到了亲人会说些什么? 第二课时 三

学习目标:

1.认识第二首古诗中的生字,会写其中的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感情 3.懂得珍惜友情

四、学习重点:识字写字 学习难点:体会感情

五、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说说他们在干什么?谁送别谁呢? 诗人离开时的心情怎样 ? 2.揭题,读题

(二)自由朗读,初步感悟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学习要认的字

.指名读,开火车读 3.同桌互读课文,互帮

(三)熟读成诵,入情入境 1.试着按节奏读,指名读

2.有韵味读,读出诗人与朋友依依不舍的心情 3.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读后的感受 4.多种形式朗读

5.自由背诵,自我表现背诵

(四)书写指导 1.出示要写的字,认读 2.指名读,说说识计方法 3.范写临摹 4.练习写字

(五)拓展活动

.诵读表演

教学反思: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领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下载《古诗两首》课文、教案、简介(熊海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诗两首》课文、教案、简介(熊海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诗两首》教案 文档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说 本课是唐代和宋代诗人写的两首描写春天的诗,内容和观察角度不同,但都能看出作者用心发现的特点,与本组教材主题非常吻合。 《草》是一首......

    古诗两首教案

    《草》、《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荣、尽、宿、徐、篱、蝶”6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教学过程 《草》:1.谈......

    古诗两首教案(合集)

    一、赠刘景文 第一课时 一、回忆导入,明确主题 1、四季更迭,秋天已然悄悄地来到我们跟前。关于“秋天”,我们以前学过不少课文,你还记得吗?(学生背诵相关片断) 2、总结自己对秋天的......

    古诗两首教案

    《古诗两首》教案 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胜利东小学 张玉芬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 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 3. 体会钓鱼孩......

    古诗两首教案

    洞庭湖风光的多媒体课件(也可用投影片代替)、配套朗读磁带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 3、多媒体出示......

    古诗两首教案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一, 课堂导入: 1.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首送别的乐曲《送别,长亭外》。(播放) 2.同学们,欣赏完这样的一首送别的乐曲中,能否想起几首学过的送别古诗或诗句......

    古诗两首教案

    25.古诗两首 设计理念: 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体味古诗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古诗因时代久远,语言精炼,表达简洁,意蕴深长,学生的领悟是有限的。学生对古诗的主题......

    古诗两首教案

    29古诗两首 一,图片导入。 同学们知道这两幅图片中所蕴藏着的神话故事吗?——生答:牛郎织女、嫦娥奔月。你能简单说说这个故事的大体内容吗?看来这两个故事的内容已经深深烙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