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放三年级数学同课异构总结
解放学校三年级数学备课组“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为了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有效开展,本组教师认真地钻研教材,积极讨论,坦诚的交流,有效地总结,使本次“同课异构”活动真正落到了实处,让大家受益匪浅,现总结如下:
一、教师精心设计教学预案,认真实施课堂教学。
为了上好本次同课异构课,我组教师多次坐在一起仔细研读教材,分析学情,确定了教学内容为《小数的初步认识》。大家认为,学生在学这部分知识前,已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我们紧紧围绕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研究教法、学法,确定教学的异同点,每位教师在钻研好教材的前提下,设计一个教学方案,再互相提出修改意见,最后各自确定一个教学预案,做好实施教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八位教师,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入手创设情景,降低教学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天上课的老师是根据教材利用米尺上的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来引导学生探究小数的意义。但学生不常用米尺,所以在理解小数的意义方面还有待加强。第二天的老师就吸取经验教训,把难理解的米尺换成易于接受的元角分,运用学生熟悉的元角分的知识来帮助学生突破“小数的意义”这个难点。这次活动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本次活动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在“同课异构”的很多“同”的要求下,凸现出多元各“异”的教学魅力,迸发出异彩缤纷。
二、教师授课风采各异,形式多样,使人耳目一新。
八位教师,演绎不同的风采,却展现相同的精彩,精彩有目共睹,感受因人而异。“同课异构”听评课活动的本身属性决定了授课教师风采形式的多样化。每位教师在备课时都秉着“立足教材,优化教材,超越教材”的理念,广泛搜集资料,深入研讨教材,整合资源,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让人感受到了不同的授课风格,在鉴赏中寻找差异,在比较中学习特性。
此次活动的亮点有:
1、突出了常态化课堂的“实”。所有老师都没有“花架子”,都是根据“以学定教,当堂达标”的要求,力求扎实、精讲多练。
2、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与思考,主动体验。采用了合作学习,独立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与人合作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更大的提高。易玉香、谭芳、杨军三位老师的课,特别重视把创造、总结的机会都给了孩子,老师只起了个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孩子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让学习也变得生动有趣!
3、所有老师都重视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注意培养学生的课堂常规和思维能力。龙高昂、李真林两位老师尤其注重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4、课堂上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的特点,大部分教师都能立足生活,将学生熟悉的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调动学习热情。教材中米尺设计较为抽象,不能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以元、角、分来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是很恰当的,易于学生接受。
5、每位教师对所讲的课都做了充分的准备,收集、查找了很多资料,并能精心准备各种教学所需教具、课件、小黑板等。
6、授课语言精炼、自然流畅。李真林、卢新果老师语言的经典幽默,谭社梅、谭娇萍老师课堂语言亲切又富有激情。
三、值得反思的一些问题:
1、个别教师的激情不足,整节课语言平淡,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过少。
2、有的教师对重难点的突破不够到位,学生独立做题时错误率高。
3、课堂上有些讨论性的问题才刚刚展开就急于匆匆收场,有的学生根本还没有来得急思考,有些流于形势。
4、评价语言和形式还应多样化。
共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处理方法,本组老师各自演绎了同样精彩的课堂教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永恒的追求,作为新课标下的教师让我们对“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多些关注,多些思考!
解放学校三年级数学备课组 2011年5月11日
第二篇:三年级数学同课异构教学总结
三年级数学同课异构教学总结
三年级数学同课异构教学总结1
为增强校本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集体备课效益,有效构成教师的群体合作学习,促进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本期三年级数学备课组按学校要求,认真进行了《找规律》(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的同课异构教学。这次同课异构教学,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追求异曲同工的境界。为了上好这两节课,我组教师反复钻研教材,认真设计好两种教学方案并实施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确定教学内容和目标
按照数学教研组安排的三年级数学同课异构教学时间和我们的教学进度,我组确定了教学内容为《找规律》。我们多次坐在一起仔细研读教材,分析学情。大家认为,学生在学这部分知识前,在二年级上册已学习了乘法的意义与乘法口诀,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学生有了这些基础,就可以利用已有知识说明整十数乘整十数的算法。然后观察教材每组中的三个算式,找出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在仔细研读教材以后,我们提出了如下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找出计算的规律。
2、能熟练进行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认真设计教学预案,实施课堂教学
为了上好本次同课异构课,我组教师紧紧围绕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研究教法、学法,确定教学的异同点。在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算式找出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掌握乘数是整十数乘法的方法上下功夫。每位教师在钻研好教材的前提下,设计一个教学方案,再互相提出修改意见,最后各自确定一个教学预案。做好实施教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在星期五上午认真实施了课堂教学。课后教研会上,数学组的同仁们积极踊跃地对两节课进行了点评。既肯定了两节课的成功之处,同时也提出了积极的改进建议。使我组教师受益匪浅。听课的老师们认为:两节课的.相同之处是:
1、教学目标相同。
2、教学方法基本相同。都是先引导学生探索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再运用规律进行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
3、在教学中都注意体现算法的多样性。
4、都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两节课同中有异,切入点侧重点不同。不同之处是:
1、引入新课不同,在课堂教学中,一位老师从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课题。结合“5.12”大地震创设献爱心捐书的情境,既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又将数学新知识巧妙地引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另一位老师从复习已有知识引入课题。先让学生口算,说出计算方法,为学习新知识打好基础。由复习引入新知,带着疑问走进课堂。
2、引导学生观察找规律的方法不同。一位老师放手让学生找规律,另一位老师指导细一些,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观察找规律。
3、练习设计不同。一位老师注重分层练习,另一位老师注重基础练习。两节课异中有同,两节课都是为了让学生找出规律,理解和掌握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及时总结,深刻反思
在为期两周的同课异构课教学活动结束后,我组教师及时总结,有了的深刻反思。同课异构让我们都得到了进步,都从别人的课堂中学到了自己所没有的东西。都有了一种如果再来上,我会怎么上的共识。反思这两节课,成功之处是:
1、两位老师都重视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采用多种策略进行计算,让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与思考,主动体验。
3、都采用了合作学习,独立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与人合作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更大的提高。
4、在教学中都体现了教师是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权,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观察、比较、探索、小结中学会了新知。
值得思考的问题:学生在找规律时对每组中三个算式的观察只停留在表面上,把扩大10倍、100倍说成依次多一个0,没有深入到实质问题上。教师应多指导学生用较规范的语言表达想法,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另外,在解题时,教师应注意扩大学生的发言面,多让一些学生发表看法,多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获取新知。这些问题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三年级数学同课异构教学总结2
为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有效开展,本组教师认真地钻研教材,积极讨论,坦诚的交流,有效地总结,使本次“同课异构”活动真正落到了实处,让大家受益匪浅,现总结如下:
一、教师精心设计教学预案,认真实施课堂教学。
为了上好本次同课异构课,我组教师多次坐在一起仔细研读教材,分析学情,确定了教学内容为《小数的初步认识》。大家认为,学生在学这部分知识前,已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我们紧紧围绕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研究教法、学法,确定教学的异同点,每位教师在钻研好教材的前提下,设计一个教学方案,再互相提出修改意见,最后各自确定一个教学预案,做好实施教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八位教师,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入手创设情景,降低教学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天上课的老师是根据教材利用米尺上的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来引导学生探究小数的意义。但学生不常用米尺,所以在理解小数的意义方面还有待加强。第二天的老师就吸取经验教训,把难理解的米尺换成易于接受的元角分,运用学生熟悉的元角分的知识来帮助学生突破“小数的意义”这个难点。这次活动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本次活动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在“同课异构”的很多“同”的要求下,凸现出多元各“异”的教学魅力,迸发出异彩缤纷。
二、教师授课风采各异,形式多样,使人耳目一新。
八位教师,演绎不同的风采,却展现相同的精彩,精彩有目共睹,感受因人而异。“同课异构”听评课活动的本身属性决定了授课教师风采形式的多样化。每位教师在备课时都秉着“立足教材,优化教材,超越教材”的理念,广泛搜集资料,深入研讨教材,整合资源,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让人感受到了不同的授课风格,在鉴赏中寻找差异,在比较中学习特性。
此次活动的亮点有:
1、突出了常态化课堂的“实”。所有老师都没有“花架子”,都是根据“以学定教,当堂达标”的要求,力求扎实、精讲多练。
2、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与思考,主动体验。采用了合作学习,独立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与人合作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更大的提高。易玉香、谭芳、杨军三位老师的课,特别重视把创造、总结的机会都给了孩子,老师只起了个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孩子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让学习也变得生动有趣!
3、所有老师都重视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注意培养学生的课堂常规和思维能力。龙高昂、李真林两位老师尤其注重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4、课堂上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的特点,大部分教师都能立足生活,将学生熟悉的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调动学习热情。教材中米尺设计较为抽象,不能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以元、角、分来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是很恰当的,易于学生接受。
5、每位教师对所讲的课都做了充分的准备,收集、查找了很多资料,并能精心准备各种教学所需教具、课件、小黑板等。
6、授课语言精炼、自然流畅。李真林、卢新果老师语言的经典幽默,谭社梅、谭娇萍老师课堂语言亲切又富有激情。
三、值得反思的一些问题:
1、个别教师的激情不足,整节课语言平淡,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过少。
2、有的教师对重难点的突破不够到位,学生独立做题时错误率高。
3、课堂上有些讨论性的问题才刚刚展开就急于匆匆收场,有的学生根本还没有来得急思考,有些流于形势。
4、评价语言和形式还应多样化。
共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处理方法,本组老师各自演绎了同样精彩的课堂教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永恒的追求,作为新课标下的教师让我们对“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多些关注,多些思考!
三年级数学同课异构教学总结3
为了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师基本功训练,培养研究型教师群体,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组特制订《小数的初步认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教研活动要求为指导,紧紧围绕教育教学这一生命线,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积极推进我镇教育教学工作健康发展,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加速教师专业成长,推进本组教研工作的新局面。
二、工作思路
本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做到四个结合:与学校教学常规相结合;与学科组教研活动相结合;与校本教研相结合;与课题研究相结合。落实具体时间,落实课题,落实活动资料,早布置,勤检查,集中展示。
三、活动目的意义
同课异构意思是同一节课同一课时的内容由不同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由于老师的不同,所备所上的课的结构、风格,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这就构成了不同内容的课。
“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多维的角度,迥异的风格,不同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华,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讨,从整体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加速教师专业成长,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参加人员
李真林、龙高昂、谭社梅、卢新果、易玉香、谭娇萍、杨军、谭芳
五、措施与方法
1、制订实施方案。根据“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实施方案精神,对本年级数学教师进行全面动员,组织教师进行同课异构活动并及时制订实施方案和计划安排,并组织实施。
2、本次“同课异构”活动人员由解放学校三年级所有数学教师组成,制定详细具体的学科同课异构活动方案,并于5月6日前公布。组织实施本年级级同课异构活动时,真诚邀请其他年级同学科教师听课并指导。
3、认真组织活动。要根据本数学备课组的计划安排,认真组织教师进行“同课异构”活动,通过说课、听课、评课、反思等环节对整个活动进行展现,真正使“同课异构”成为集体备课、校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组长要做好材料的整理存档。
活动可参照以下流程进行。
(1)选定课题由本备课组教师共同选定同一个课题。
(2)个人教学设计教师潜心研读教材,广泛收集资料,教师根据自己教学风格及学生特点设计可行教学设计。
(3)“同课异构”实践阶段以上课(听课)、评课(说课)形式进行。
(4)课后集体评议课上完后,同备课组教师进行集体评议,对课的特点及教师对教材解读、处理等进行探讨、互动交流,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再提高。
(5)总结与反思。由执教教师写一篇教学反思连同教学设计和课件一同上交校级活动组织。
4、活动过程。结合本备课组的实际情况,计划按以下几步完成:
(1)计划每次活动的活动时间、活动地点、课题内容、参与教师
(2)结合活动安排,备课组汇总制表,下发到各年级,适时组织教师参加观摩指导。
六、时间安排:
5月10日:
第一节李真林第二节龙高昂第三节谭社梅第四节谭娇萍
5月11日:
第一节卢新果第二节易玉香第三节杨军第四节谭芳注:
1、本次活动时间两天,共安排8节课,每天上午上4节课,下午评课。
2、执教教师的教学设计讲课后一同上交学校教研室。
第三篇:七年级数学同课异构总结
七年级数学同课异构教学活动总结
第十五周七年级数学进行了复习课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复习课题是《相交线与平行线》,由潘华、陈莉、张习忠、曹晋国、任梅香、杨红红、他英霞七位教师授课。在课堂教学中,七位教师采取了不同的施教策略,体现了教师的个性化教学风格与教学特色,充分展示了个人风采,体现出了较高的综合素质。他(她)们能够较好地把握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并超越教材,能够熟练使用各种媒体设备,独立制作课件和精心设计有效的课堂活动,且运用灵活、恰当,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任梅香老师分析思路清,对学生引导有方。在课堂学生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在交流中升华。这一既丰富扩展了相交线的内涵,又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互动意识。他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总结。同时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整节课中是学生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课堂容量大。
潘华老师以正确理解相交线概念和平行线性质和判定为重点,在教学中采用了四段八步教学模式,注重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并教给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体验中收获、在研讨中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获得充足的体验和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在整节课中,潘老师始终是学生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及时评价,提高了课堂效率,陈莉老师在本节课教学中本着挖掘教材、把握内涵、激活教材、高于教材的宗旨,整节课中始终贯穿着重学的理念,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使学生品赏数学知识的摇篮,亲历解决数学过程,从而体会成功的快乐并感受数学之美。
张习忠在课堂中做到了精讲精练,注重了学困生的培养和兴趣的提高,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课堂气氛活跃。
杨红红老师课堂设计恰当,选题层次分明,由易到难,在课堂中教师引导分析到位。
曹晋国老师在课堂中小组活动运用效果好,对知识点的讲解详细认真,他英霞老师课堂容量大,教师点拨时机恰当,小组活动好,教师满怀激情,有节奏感。
整个教学活动中,有些教师课堂缺乏激情,模块结构不明显,对课堂的知识把握不够好,导致不能完成本节课的内容,教师讲解多,学生活动时间少,小组建设运用不好,学困生照顾不够。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应以学生为主体,以真实的课堂情景为教学素材,用“活”教材,将静态教学内容转化为动态探究过程,让学生有主动学习、亲身体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平台”,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过程。同时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或多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游戏等有趣的课堂活动,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激活课堂。我们将努力做到:求真务实、踏实工作、有效教学,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内涵,提高自己的素养,上出精彩的每一节课。“关注常态课堂,聚焦有效教学”这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永远不变的追求。
第四篇:数学同课异构总结
课堂创新
一年级数学“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12月7日城关镇实验小学组织一年级数学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全体数学教师及校领导听了一年级教师郑艳欣、刘淑霞、边少帅的同课异构课《9加几》一课,下午主任、全体数学教师开教研会,评这几位老师的课。首先几位教师发表自己的见解,接着集体讨论。最后主任总结。
刘忠利:几位教师课堂把握不错,体现本课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特别是刘淑霞老师的课,利用情境图,自己剪的小红花,让学生了解信息和问题,让学生动手摆小棒了解9加几计算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动口、动脑,培养了小学生身心发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和青燕: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教学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对学生的启发、点拨恰到好处,与学生的交流亲切自然,驾驭课堂的能力让人佩服。设计的情境有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注意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的形成和发展,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主任:首先小学生的课堂要有童趣,比如游戏,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激化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在新授课教学中,采用多媒体的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很直观、形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给学生试听的美的感受,又能吸引学生的
注意力。在教学9加几时采用小组合作、鼓励引导学生多种算法,如9﹢5可以数一数;可以画一画;还可以用学具摆一摆。用9先加1再加4可以(凑十法)。追求的是学生个体方法的多样化,它是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发展。“算法多样化”教学关注的不仅仅是计算本身,也不仅仅是各种各样的计算方法,更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张扬个性,只要学生愿意互相交流,老师就给他们时间和机会,交流结束时,同桌之间任选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互说。教学中,老师都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合作能力、以及积极动脑的学习习惯。在复习巩固中郑艳欣老师采用小兔找家的游戏,每位学生都拿到了写有算式的卡片,在教室的四面墙上,贴上6幅小兔的房子的画,在老师的口令下,唱着儿歌去找自己的家。这时老师适时地提醒小兔们拐弯时要小心,靠右行、保安全。培养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在找到家时,还要请兔妈妈查一查有没有走错路的小兔。假如还有没找到家的小兔,请大家帮助它。在小兔找家的游戏中,教育了学生在有困难时要互相帮助、巩固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体现学生在玩中学,学得开心。游戏和数学作为两项人类活动具有许多共同点,他们是相互渗透、相互统一的关系。游戏一直伴随数学学科的成长和发展,并促进了数学的发展,它还对数学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游戏教学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教学的本质,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全面发展。在整节课中,学生有动、有静;有学、有乐,充分体现了信息技
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优势,教师该放手时就放手,该点拨时要及时重点点拨,不是总是扶着学生走。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老师们深深感到,这次“同课异构”精彩纷呈,评课活动更是有着别样的收获!同课异构激活了教师的思维,点然了教师的教学热情,引领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教 导 处 2012、12、8
第五篇:三年级数学同课异构活动小结
三年级数学《搭配中的学问》同课异构活动小结
本学期,我校为有效提高广大教师的科研水平,扩大参与度,精心组织了以备课组为单位,全员参加,同上一节课,共研一节课为主要形式的同课异构活动。我们三年级数学备课组的各位教师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这一项活动中,我们选取了本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中的学问》作为教学内容。大家在备课、听课、上课、研讨、写教学反思这每一个环节中都一丝不苟,力求发挥自己的最高水平。通过活动我们发现同一学年同学科的教师讲授同样的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的教学设计呈现出了不同的教学效果。每一位授课的老师在活动中各显其能,作了多彩的课堂展示,可以说是精彩纷呈、各有千秋,呈现了课堂教学的多样化。通过一个学期的教研活动,大家在每一次的研磨中,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同时教学科研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可以说是收益良多。
首先“同课异构”本身属性决定了授课教师风采形式的多样化。让人感受到了不同的授课风格,在鉴赏中寻找差异,在比较中学习特性。如;黄贞媛老师的课堂在朴实中见真情,灵活中促情感。整节课,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心灵交流,老师能和学生融为一体,让孩子的思维得以扩散。能感受到她真的用心在讲课,整个课堂很大气,教态自然大方;范霞老师的课,最大的特点就是重视创设有实际意义真实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观察和交际的兴趣;张熹老师在学生交流之前有明确的要求,交流之中适时指导,更重要的是能把自己的发现及发现的过程讲给同学听,她不仅以自身的热情感染学生,激起学生交流的欲望;冷亚军老师则把课堂完全交给了学生,教师语言少而精,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自主表达,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郭圣华老师课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教师和学生表演配合默契,使课堂有真实感。
其次,在课后的研讨中教师进一步得到了对自己课堂教学情况及行为的反思。在这之前的教学活动中,大家的教学活动基本处于固步自封的状态,每日上课老三样,久之发现学生上课无精打采,总是一种风味的教学,已经让学生提不起兴趣。教学的有效性是必须让学生有兴趣地参与,才能最大化地实现。而绝大多数的公开课大多都是不同年级相互听课评课,或是同一年级上的不同内容,总有时会由于对教材不了解,而出现评课不到位的情况。这样一来,这样的教学研究活动的实际价值就打了折扣。通过同年级共上一个内容,由于大家都对这个课题进行了自己的研究,并把研究付诸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它的实效性。人言“横看成岭侧成峰”,同一个人上课,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在活动中我们把它及时写在听课评析表上,再通过课后及时研究讨论,这些思维的交流与碰撞产生了极大的能量。人们常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确如此,在陈说中,大家对《搭配中的学问》这一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关键、教法、学法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提升了自己对教材的处理和分析能力,通过表述和聆听,大家在辩中学习,上课教师在聆听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为自己今后教学的提升找到新的启示与突破口。
通过这学期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大家深切地体会到课堂教学是个性化的艺术,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也许对于学生对于课堂来说是无效甚至是有弊端的,只有通过老师们的共同研讨,集思广益,我们才能发现自己设计的不足,让有效的教学过程占领课堂。“同课异构”让我们在听与评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在批判继承先行者的基础上再做教学设计,在对许多问题的研讨中,取得比较一致的认识,并从异中领悟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最终达到激发内在潜能,张扬个性,从而追求异中有同、同中求异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