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7:23: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第一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第一节圆柱第一课时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了解圆柱侧面展开不同情况,沿高展开的长方形时与圆柱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研究,使学生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2、圆柱侧面展开长方形时与圆柱关系。

教学难点:

1、高的认识。

2、圆柱侧面展开长方形时,与圆柱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圆柱模型,卡纸做的长方形(长10 cm,宽5 cm),小棒(可用筷子代替),备用剪刀若干,三角板。贴有商标纸的圆柱。

学生:

1、每组一个有包装纸的圆柱模型,直尺。,2、练习题卡纸。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课题

1.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这是我们已经研究过的立体图形,谁还记得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特征?

教师:以前我们过的立体图形有哪些?它们都有什么特征?

学生1:有长方体和正文体

教师: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投影,问,他们有什么特点? 学生2: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的组成;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或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每组对面相等,长方体的12条棱分为三组,每组都有等;正方体6个面都是正方形,而且大小相等,12条棱也都相等。

学生3: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设计意图】用长方体、正方体的相关知识引出圆柱体的学习,体现了立体图形知识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为接下来的小组合作学习提供方法上的指引。

2.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形状设计不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你们看(课件出示):

(1)这些物体的形状不再是以前我们学过立体图形长方体或正方体,那么,他们形状有什么特点呢?

(2)如果把这些物体的形状画下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课件演示:从实物图抽象出圆柱图形。

3.小结: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体,也叫圆柱。

揭题: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圆柱体。(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

(二)扩大视野,寻找生活中圆柱体。

1、课件出示:生活中,你都见过那些圆柱体呢?

2、课件出示:下面那些图片是圆柱体?

让学生回答,加强圆柱体与生活的联系。

小结:生活中,我们周边有很多圆柱体,但圆柱体有什么特点? 你知道吗?引出对圆柱体特征的学习。

(三)动手操作,探究圆柱的特征

1.小组合作:探究圆柱各部分的组成和特征。

教师:那么圆柱究竟是怎么样的呢?它有什么特点呢?(课件出示合作要求,同时板书:圆柱的组成)

(1)请同桌为小组,拿出你们所带的圆柱形物体,观察看一看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小组合作,准备发言。(2分钟后发言)

学生:我们知道了圆柱有3个面组成。上下2个面,形状是圆,我们叫做圆柱的底面;(教师板书:2个底面,圆),圆柱周围的1个面,是个曲面,我们叫做圆柱的侧面。(1个侧面 曲面)(2)观察、比较圆柱底面的特征。

学生:圆柱的两个底面都是圆,大小相等。(板书:面积或大小相等)

教师:你是怎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的?

预设:剪出来比较、量直径计算、画在纸上倒过来观察是否重合。(分别请学生演示验证)用哪种方法验证最简单?

(3)感知圆柱侧面的特征。

教师:圆柱周围的面有什么特征?与底面有什么不同?(板书:曲面)再用手摸一摸。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有利于增强学生直观感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柱的特征,通过多种方法的展示验证拓宽学生思维。

(4)小结:通过观察和测量,我们知道了圆柱体有3个面,2个大小一样的底面,形状是圆,1个侧面,形状是曲面。(课件出示圆柱和相应的名称)(5)观察模型,复述特点,加深印象,教师:分别指一指手中圆柱的底面、侧面,并说出这些面的特点。(齐读 板书)

2.学习圆柱的高:

(1)、两个圆柱体模型,观察这两个圆柱高低一样吗?

学生生:两个圆柱高低不同

教师:我们可以说,这两个圆柱的高不同

引导:哪段距离表示圆柱的高?请看屏幕,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就叫圆柱的高。(板书:圆柱的高,两个底面之间距离)

(课件出示: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教师:圆柱的高在哪些地方可以找到?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上显示圆柱中心的高 虚线标出。

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教师:你能在你的圆柱上指出这条高吗?(圆柱中心的高,指不到)

面对无数条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教师说明:为了方便一般测量侧面上的高)

教师:请看这样画一条线段是它的高吗?(三角板斜放)

预设: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应该垂直于两个底面。在我们的生活中,圆柱的高还有其他的说法。

(课件演示)你看:一口水井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深”,一个1元硬币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厚”,水管也是圆柱形的,它的高还可以叫“长”。

【设计意图】把抽象的立体图形还原于生活原形,更好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以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好铺垫。

(5)小结:圆柱特征。

教师:现在谁来完整的说说圆柱有什么特征(看板书)?

(三)练习巩固

1.教材P18做一做第1题。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应名称。

2.教材P20练习三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校对答案,不是圆柱的说说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和特征,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游戏拓展,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

1.出示一个硬纸板做成的长方形(长10cm,宽5 cm),用长尾夹将其10 cm的长固定在小木棒上。

教师:这个简易的玩具跟我们今天所学的圆柱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可以快速地转动木棒,看看会发生什么奇迹?

学生:转动起来是一个圆柱。(出示课件,帮助理解。)

教师:是怎样的一个圆柱?你能用具体数据来描述一下吗?(底面半径为5 cm,高为10 cm的一个圆柱)

2.如果我把这个长方形5cm长的那一边夹住后再转,转出来的圆柱跟刚才的一样吗?

想象一下:这又是一个怎样的圆柱?(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

出现的圆柱和你想象的大小一样吗?和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什么物体大小差不多?

3.同一个长方形,为什么转出来的圆柱不同?

如果有一个长方形长是150厘米,宽是30厘米,快速旋转,会形成一个多大的圆柱?学生回答,课件出示:油桶。

4.考考你:教材P18做一做第2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柱,即长方形的一条边快速旋转,形成圆柱形状,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通过想象、用手势比划大小、联系实际生活中的物品,最后看圆柱辨长方形,层层递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和感想?

板书设计:

第二篇: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1

一、学习目标:

1、学习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并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侧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二、学习重点:

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学习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学习过程:

(一)、旧知复习

1、圆柱有几个面?分别是xx、xx和xx。

2、底面是xx形,它的面积=xx 。

3、侧面是一个曲面,沿着它的高剪开,展开后得到一个 xx形。它的长等于圆柱的xx,宽等于圆柱的xx。

4、一个圆形水池,直径是5米,沿着水池走一圈是多少米?

(二)列式为

1、圆柱的侧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指的是什么?

(2)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等于圆柱的侧面积。因为长方形的面积= xx,所以圆柱的侧面积= 。

(3)侧面积的练习

求下面各圆柱的侧面积。

①底面周长是1.6m,高0.7m。 ②底面半径是3.2dm,高5dm。

小结: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必须知道圆柱的 xx和xx这两个条件,有时题里只给出直径或半径,底面周长这个条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在解题前要注意看清题意再列式。

2、圆柱的表面积

(1)圆柱的表面是由和组成。

(2)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圆柱的表面积=

(3)圆柱的表面积练习题

一顶圆柱形厨师帽,高28cm,帽顶直径是20cm,做这样一顶帽子需要用多少面料?(得数保留整十平方厘米)

分析,理解题意:求需要用多少面料,就是求帽子的。需要注意的是厨师帽没有下底面,说明它只有个底面。

列式计算:

①帽子的侧面积=

②帽顶的面积=

③这顶帽子需要用面料=

小结: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如计算烟囱用铁皮只求一个侧面积;水桶用铁皮是侧面积+一个底面积;油桶用铁皮是侧面积+2个底面积。求用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

3、巩固练习

一个圆柱底面半径是2dm,高是4.5dm,求它的表面积。

4、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什么知识?

圆柱的侧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

五、教学结束:

布置学生课下复习本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级下册的《圆柱的体积》,我教此内容时,不按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采用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实践中体验,从而获得知识。对此,我作如下反思:

一、学生学到了有价值的知识。

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发现,得到的知识是“活”的,这样的知识对学生自身智力和创造力发展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所有的答案也不是老师告诉的,而是、学生在自己艰苦的学习中发现并从学生的口里说出来的这样的知识具有个人意义,理解更深刻。

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方法。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强调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学生动手实践、观察得出结论的过程,就是科学研究的过程。

三、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传统的教学只关注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学生的学习只是被动地接受、记忆、模仿,往往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思维根本得不到发展。而这里创设了丰富的教学情景,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经历了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分析整理、合作交流等过程,发现了教学问题的存在,经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理解和掌握了数学基本知识,从而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本节课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不足之处是:由于学生自由讨论、实践和思考的时间较多,练习的时间较少。

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2

一、设计理念

新一轮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

二、教学策略

1.创设生活情景,激励自主探索。

2.创建探究空间,主动发现新知。

3.自主总结规律,验证领悟新知。

4.解决生活问题,深化所学新知。

三、教材分析

《圆柱的表面积》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包括圆柱的侧面积和圆柱的表面积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例3是说明圆柱的表面积的意义,给出圆柱表面积的展开图,让学生了解圆柱表面积的组成部分。例4是让学生运用求圆柱表面积的方法求出做一个厨师帽的用料,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让学生了解进一法取近似值的方法。

四、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运用公式计算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五、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求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六、教具准备:

圆柱表面积展开模型电脑课件

学具准备:

易拉罐、白纸壳、剪子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励自主探索

在导入新课时,老师用孩子们喜欢喝饮料的爱好创建生活情景:“同学们爱喝饮料吗?”“爱喝。”“给你一个饮料罐,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了很多问题,“有的问题以后在研究,今天我们来解决用料问题。假如你是一个小小设计师,要设计一个饮料罐,至少要多少平方米的铁皮?”

(评析: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实际,因此,用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去创设情景,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使其自主地积极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二)创设探究空间,主动发现新知

1、认识圆柱的表面积

师:我们先来做一个“饮料罐”(出示模型)薄纸壳当铁皮,你们想怎么做?

生:要卷一个圆筒,要剪两个圆粘合在圆筒的两边就行了。

师:用什么形状的纸来做卷筒呢?(有的学生动手剪开模型)

生:我知道了,圆筒是用长方形纸卷成的!

师:各小组试试看,这位同学说的对吗?

(其他小组也剪开模型,有的得到了长方形,有的得到了平行四边形,有的得到了正方形。)

师:还有别的可能吗?如三角形、梯形。

生:不能。如果是的话,就不是这种圆柱形的饮料罐了。

(评析:学生能拆开纸盒看个究竟,说明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学生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完成了对圆柱各部分组成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2、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师:我们先研究把圆筒剪开展平是一个长方形的情况。“求这个饮料罐要用铁皮多少?”这一事件从数学角度看,是个怎样得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思考、议。

生A:它是圆柱体:两端是同样的两个圆,当中是长方形铁皮卷成的圆柱。

生B:求饮料罐铁皮用料面积就是求:

圆面积X 2 +长方形面积

生C:必须知道圆的半径、长方形的长和宽才能求面积。

生D:我看只要知道圆的半径和高就可以求出用料面积。

师:我们让这位同学谈谈他的想法。

生D: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相等,长方形的宽与高相等。

所以只要知道圆的半径就可求出长方形的长,也可求出圆的面积。

师随着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三)自主总结规律,验证领悟新知

让学生就顺利地导出了圆柱的侧面积计算方法:S = 2 πr h

师:如果圆柱展开是平行四边形,是否也适用呢?

学生动手操作,动笔验证,得出了同样适用的结论。

(评析: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由学生得出结论,又让学生验证,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地展示自我,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

(四)解决生活问题,深化所学新知

师:大家谈得很好,现在小组合作,计算出“饮料罐”的铁皮面积。

生汇报。

师:通过计算,你有哪些收获?

生E:我知道了,圆柱的则面积等于地面周长乘以高,圆柱的表面积等于侧面积加上底面积和的两倍。

生F:在得数保留时,我觉得应该用进一法取值,因为用料问题应比实际多一些,因为有损耗,所以要用进一法。

(评析: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发现问题,交流解决。)

课件出示例四,读题明题意,学生试做,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第16页第七题,学生试做,全班交流。

讨论:如果一段圆柱形的木头,截成两截,它的表面积会有什么变化呢?小结,谈收获。

八、板书设计

S表面积=S侧+2S底

=2πrh+2πr

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3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后,在充分理解了表面积的含义的基础上展开的。教材中选用了许多来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通过想象和操作活动,使学生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在操作中经历“圆柱侧面积”的探索过程,体会圆柱侧面展开图的长和宽与圆柱的有关量之间的关系,获得求“圆柱侧面积”的方法。

【学生分析】

学生的学习水平有差异,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有的学生不知道怎么求圆柱侧面积,不会把曲面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或是有的同学已经知道怎么求圆柱的侧面积,但不能结合实验操作清晰地表述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学生对动手操作较感兴趣,通过探索操作活动,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观察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概念。

2、探索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

3、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

4、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具准备】圆柱体纸盒、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圆柱形纸盒。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体,谁来说一下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2、不错,今天我们来继续研究圆柱,出示圆柱,观察大屏幕,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圆柱的底面半径是4厘米,高是10厘米)

3、现在我们如果来做一个这样的盒子,你会想到什么数学问题?

4、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柱的表面积”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观察圆柱,想一想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

总结:圆柱所有面面积的总和就是圆柱的表面积。

(2)动手摸一摸,感受表面积。圆柱表面积包含哪几个部分?(两个底面面积+侧面面积)

(3)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两个底面积+侧面积)

(4)圆柱的底面积很容易求出,但侧面是一个曲面,它的面积怎么求?你有什么想法?想象一下,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怎么样的图形?你有什么想法。

2、侧面积

(1)小组合作:

请各个小组沿高把它的侧面展开,研究一下这个问题,验证你的猜想。

(2)学生汇报

(3)教师总结演示。

(4)推导圆柱侧面积公式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圆柱的高,用字母表示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也可以写成:S侧=C×h,如果已知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高为h,侧面积公式变形为:S侧=2πrh

3、表面积

(1)总结表面积公式

怎么求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上底面积+下底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侧面积。

(2)共同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要制作这个盒子至少需要多少平分米的包装纸?

侧面积:2×3.14×10×30=1884(cm2),底面积:102×3.14=314(cm2),表面积:314×2+1884=2512(cm2 )

三、巩固练习

1、现在我们自己尝试来算一算这两个圆柱的表面积。

过渡语: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许多有关圆柱表面积的问题,请同学们看屏幕,要解决下列问题,需要求圆柱体哪几部分的面积。

2、设计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底面直径为4分米,高为5分米,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铁皮?

4、一台压路机的滚筒宽1.2米,直径为0.8米。如果它滚动10周,压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5、如果一段圆柱形的木头,截成两截,它的表面积会有什么变化呢?

、总结收获

同学们我们来回顾一下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请记住同学们善意的提醒,这节课就上到这!

五、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

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表面积= S侧=C×h=2πrh S表=2πrh+2πr2

底面积×2 =2πr2

”的探索过程,体会圆柱侧面展开图的长和宽与圆柱的有关量之间的关系,获得求“圆柱侧面积”的方法。

【学生分析】

学生的学习水平有差异,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有的学生不知道怎么求圆柱侧面积,不会把曲面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或是有的同学已经知道怎么求圆柱的侧面积,但不能结合实验操作清晰地表述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学生对动手操作较感兴趣,通过探索操作活动,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观察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概念。

2、探索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

3、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

4、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具准备】圆柱体纸盒、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圆柱形纸盒。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体,谁来说一下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2、不错,今天我们来继续研究圆柱,出示圆柱,观察大屏幕,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圆柱的底面半径是4厘米,高是10厘米)

3、现在我们如果来做一个这样的盒子,你会想到什么数学问题?

4、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柱的表面积”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观察圆柱,想一想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

总结:圆柱所有面面积的总和就是圆柱的表面积。

(2)动手摸一摸,感受表面积。圆柱表面积包含哪几个部分?(两个底面面积+侧面面积)

(3)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两个底面积+侧面积)

(4)圆柱的底面积很容易求出,但侧面是一个曲面,它的面积怎么求?你有什么想法?想象一下,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怎么样的图形?你有什么想法。

2、侧面积

(1)小组合作:

请各个小组沿高把它的侧面展开,研究一下这个问题,验证你的猜想。

(2)学生汇报

(3)教师总结演示。

(4)推导圆柱侧面积公式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圆柱的高,用字母表示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也可以写成:S侧=C×h,如果已知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高为h,侧面积公式变形为:S侧=2πrh

3、表面积

(1)总结表面积公式

怎么求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上底面积+下底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侧面积。

(2)共同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要制作这个盒子至少需要多少平分米的包装纸?

侧面积:2×3.14×10×30=1884(cm2),底面积:102×3.14=314(cm2),表面积:314×2+1884=2512(cm2 )

三、巩固练习

1、现在我们自己尝试来算一算这两个圆柱的表面积。

过渡语: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许多有关圆柱表面积的问题,请同学们看屏幕,要解决下列问题,需要求圆柱体哪几部分的'面积。

2、设计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底面直径为4分米,高为5分米,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铁皮?

4、一台压路机的滚筒宽1.2米,直径为0.8米。如果它滚动10周,压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5、如果一段圆柱形的木头,截成两截,它的表面积会有什么变化呢?

四、总结收获

同学们我们来回顾一下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请记住同学们善意的提醒,这节课就上到这!

五、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

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表面积= S侧=C×h=2πrh S表=2πrh+2πr2

底面积×2 =2πr2

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4

一、学习目标:

1、学习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并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侧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二、学习重点:

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学习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学习过程:

(一)、旧知复习

1、圆柱有几个面?分别是xxx 、xxx和xxx。

2、底面是xxxx形,它的面积=xxx。

3、侧面是一个曲面,沿着它的高剪开,展开后得到一个xxx形。它的长等于圆柱的xxx,宽等于圆柱的xxx。

4、一个圆形水池,直径是5米,沿着水池走一圈是多少米?

(二)列式为

1、圆柱的侧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指的是什么?

(2)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等于圆柱的侧面积。因为长方形的面积=xxx,所以圆柱的侧面积=xxxx。

(3)侧面积的练习

求下面各圆柱的侧面积。

①底面周长是1.6m,高0.7m。 ②底面半径是3.2dm,高5dm。

小结: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必须知道圆柱的xxx和xxx这两个条件,有时题里只给出直径或半径,底面周长这个条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在解题前要注意看清题意再列式。

2、圆柱的表面积

(1)圆柱的表面是由xxx和xxx组成。

(2)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圆柱的表面积=xxx

(3)圆柱的表面积练习题

一顶圆柱形厨师帽,高28cm,帽顶直径是20cm,做这样一顶帽子需要用多少面料?(得数保留整十平方厘米)

分析,理解题意:求需要用多少面料,就是求帽子的xxx。需要注意的是厨师帽没有下底面,说明它只有xx个底面。

列式计算:

① 帽子的侧面积=xxx

② 帽顶的面积=xxx

③ 这顶帽子需要用面料=xxx

小结: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如计算烟囱用铁皮只求一个侧面积;水桶用铁皮是侧面积+一个底面积;油桶用铁皮是侧面积+2个底面积。求用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

3、巩固练习

一个圆柱底面半径是2dm,高是4.5dm,求它的表面积。

4、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什么知识?

圆柱的侧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

五、教学结束:

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5

设计说明

1.在情境中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本设计在教学伊始,有效利用教材提供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讨论中发展形象思维,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学生建立了圆柱的表面积表象的同时抛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意识。

2.在操作中渗透转化思想。

转化思想是数学学习和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本设计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使学生经历用自己的方法把圆柱的侧面化曲为直的过程,体会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所形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有关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观察、推理中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实际操作中体会转化思想,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3.在应用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设计重视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相关的问题,使学生在分析、思考、合作的过程中完成对圆柱表面积的不同情况的探究,提高分析、概括和知识运用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纸质圆柱形物体剪刀长方形纸板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设疑导入

1.说一说。

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谁能和大家说一说?圆柱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和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2.想一想。

课件出示情境图:做一个圆柱形纸盒,至少要用多大面积的纸板?(接口处不计)

师:要制作这个圆柱,你首先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至少用多大面积的纸板”是一个关于什么数学知识的问题?

3.汇报。

小组合作,观察、讨论:求至少要用多大面积的纸板就是求圆柱的上、下底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之和。

4.交代学习目标,导入新课。

师:圆柱的上、下底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之和也叫圆柱的表面积,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有关圆柱表面积的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培养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在观察、讨论中初步感知圆柱表面积的意义,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活动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圆柱的展开图,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2、探索和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相应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圆柱体的表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

圆柱体侧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活动一:

教师出示喝水用的杯子,提问是什么形状?

进一步告诉学生,这个杯子的底面直径是4厘米,高是10厘米米,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思考并提出数学问题。

活动二:

1、教学圆柱体表面积的意义

教师:求“做一个这样的圆柱形杯子,至少需要多少纸铁皮”实际上是求什么?

学生通过思考得出:求需要多少铁皮,也就是求圆柱体的表面积。

教师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观察手中的圆柱体,想一想圆柱的表面积包括哪些面的总面积?

概括:圆柱的两个底面面积加一个侧面面积就是圆柱体的表面积

板书:侧面积+一个底面积×2=表面积

2、引导学生探究圆柱体侧面展开图

⑴设疑:我们已经会求什么面的面积?还有什么面的面积不会求?

⑵引导:想一想,能否将这个曲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

⑶小组合作进行探究。

⑷小组汇报交流研究成果。

3、探究圆柱体侧面积计算方法

教师:请各小组研究一下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哪些部分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想一想圆柱的侧面积应该如何计算?

在学生交流、比较,完善,形成结论: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教师:你能求出做这个圆柱形杯子需要多少铁皮吗?

学生通过讨论明确解题思路:求需要多少铁皮,就是求这个圆柱的表面积。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然后尝试独立完成,并进行交流。

活动三:

课件出示闯关题,让学生进行抢答。

活动四:

1、请同学谈收获

2、教师小结:

今天同学们的表现让我感到很高兴:面对新的问题,不是等着老师讲解,而是自已想办法进行问题转化,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知道吗?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思考方法,学习数学很需要这种知识迁移能力,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同学们继续发扬。

活动五:

布置作业:教科书五十页自主练习的第1题。

第三篇: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山东省济南市经十一路小学 刘震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教研室 张绪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P10—12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通过学生自主研究,使学生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丰富其学习数学的积极体验。【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圆柱的侧面与它的展开图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圆柱体、硬纸、剪刀、胶带、圆规、直尺、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渗透学习方法。

师:(出示长方体的模型),我们在认识长方体时主要认识了它的哪些方面? 生:长方体的组成,就是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师:正向大家所说,我们在认识一种几何图形时,通常研究它的两个方面:即它的组成和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这种方式研究一种新的立体图形。

【评析】用长正方体的学习方法来研究圆柱体,体现了研究方法的一致性,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图片引入,探索圆柱的特征。1.课件引出研究问题。

师:屏幕上的这些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的?(课件出示:比萨斜塔、客家围屋、立柱、蜡烛、水杯等)

(课件抽出圆柱的几何模型)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圆柱的认识。(板书课题)2.结合实物,初步探索圆柱的组成。

师:研究圆柱,我们先要研究圆柱的组成,每个人都有一个圆柱形的物体,请大家用手摸一摸,看一看,援助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学生独立观察、操作)

生1:圆柱有三部分组成,两个圆和一个周围的面。生2:两个圆的面积相等,生3:圆柱有无数条高。

师:你能给大家指一指圆柱的高在哪里吗?(学生指)

教师划一条侧面上的斜线,这是圆柱的高吗?为什么?两个底面圆心的连线是高吗?高有多少条?

师:大家的观察很仔细,确实圆柱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两个圆和一个曲面,并且两个圆的面积相等,在圆柱中,两个圆叫圆柱的底面,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圆柱有无数条高。(板书)

3.设置问题障碍,深化特征的研究。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圆柱是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侧面组成的,是不是任意两个完全相等的圆和一个侧面就一定能组成圆柱呢?(不是)我这里有两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圆和一个侧面,他们能不能组成一个圆柱呢?(不能)

圆柱的底面和侧面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手中的学具进行研究。汇报1:

生1:圆的大小和侧面的粗细一样。

师:大家的感觉没错。可是老师总感觉底面圆和侧面之间的关还不够具体,谁有办法能让大家很容易的看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再次进行小组合作。汇报2:

组1:我们可以把圆柱的侧面剪开,把它展开后就变成了一个长方形。这样它们就都成了平面图形,就容易进行比较了。

师:这个小组的同学把侧面剪开变成了长方形,是沿哪里剪的?(圆柱的高)这样就把侧面这一曲面转变成了平面。板书:化曲为直 在以前的学习中,还有哪些知识也用到了这一方法?

生2:学习圆的周长时我们也是用到了这一思想。

生3:学习圆的面积时我们也是用到了这一思想,把原转化成了近似的长方形。师:大家的想法很有创造力,那展开后的长方形和底面圆之间有什么关系? 组2:现在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

师:大家把剪开的圆柱体再围起来,验证一下这位同学的结果。(学生操作)还有其他发现吗?

生4: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师:现在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展开后的长方形和圆柱的关系?

生5: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板书:

师:请同位两个用本子作学具互相说一说。

4.课件演示,建构圆柱的特征。

【评析】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的思维层层推进,使学生的操作经验内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丰富了对圆柱特征的理解。在比较圆柱的侧面和底面圆的关系时,教师适时地启发学生联想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公式推导中所用的思想、方法,潜移默化中教会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运用特征,解决问题。

师:刚才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发现了圆柱的基本特征。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一张长方形纸(长62.8厘米、宽31.4厘米),你能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做一个以这张长方形纸为侧面的圆柱吗?请大家先讨论应该怎样去做,有了想法后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组1:我们组是利用长62.8厘米求出了底面圆的周长也是62.8厘米,62.8÷3.14÷2=10厘米,所以底面圆的半径是10厘米。用圆规画出了两个圆。粘起来就做成了一个圆柱。

组2:我们是把31.4厘米作为圆柱的底面周长,求出底面半径是5厘米,用圆规画出了两个圆做成了圆柱。

师:请大家把做成的圆柱举起来互相欣赏一下。虽然两个小组做成的圆柱形状不同,但他们都用到了今天所学的圆柱的基本特征:圆柱由两个完全相等的圆和一个侧面围成的,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大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评析】圆柱体的制作,引导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既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巩固练习,夯实基础。

1.下面的图形哪些是圆柱?请标注来。

2.折一折,想一想,能得到什么图形,写到括号中

【评析】有效的练习,既巩固了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四篇: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具准备:

投影仪、图片、一个圆柱实物.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式.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都学过哪些几何体呢?

学生活动:思考作答

[生]长方体、正方体.

教师活动,鼓励学生列举现实中的实例.

[师]那同学们看下面的几个生活中的例子:

(教师使用投影仪放映图片:圆柱电池、蜡烛、岗亭等)

教师提问:大家思考一下,上面这些物体都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呢?

二、讲授新知

1.认识圆柱

[师]从上面的图形你发现它们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呢?

[生甲]上下两个面都是圆形.

[生乙]上下两面中间类似个桶状.

[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它们就类似这样的图形:

[师]归纳出这样的图形,我们就称为圆柱.

(教师板书:圆柱)

2.圆柱的组成

[师]观察圆柱,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

拿出准备好的圆柱,学生观察,思考.

[生丙]上下两个面

[生丁]两面之间是个曲面.

教师活动,拿着实物给学生演示圆柱的各组成部分:

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底面;周围的面叫做侧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3.圆柱的特征

学生分组活动,每人拿一个圆柱,观察、动手:

①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么特点.

②用笔画一画,上下底面积有什么特点.

③用双手摸侧面.

教师明确: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4.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师]想一想,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状?现在我们动手做个实验进行探究.

学生分组活动,把圆柱把地面剪下来,然后沿侧面剪开,然后把它展开.

[生]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

[师]那长方形的长、宽与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活动,继续探究.

教师总结: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三、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圆柱体有哪些特征?

四、随堂练习

1.指出下面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指出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圆柱.

3.用硬纸作一个圆柱,然后量出它的底面半径和高.

板书设计: 圆柱的认识

一、导入 圆柱的特征:

长方体、正方体

二、新课

三、练习

圆柱:

圆柱的组成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需一课时讲授;主要内容是对圆柱的初步认识以及圆柱的组成与特征,教学时首先通过学生以前所学的几何体导入课题,再通过实物展示得出圆柱的概念,最后通过观察发现圆柱的特征,以及动手实验得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一些关系;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空间概念的培养.

教 学 反 思

侯小国课堂教学情境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课堂教学活动。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达到既定的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每一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可让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我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你帮爸爸、妈妈买过东西吗?想买一本标价是11元的书,你准备怎样付钱?想怎样简便地把钱付清又不用营业员找钱,你有好办法吗?然后请代表说说看。”这样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日常买东西付款的方法再现,让他们议一议,说一说初步建立十进制的体会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这样联系学生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就会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喜欢数学。

二、加强直观,创设情境

有位名人曾经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精心设计知识的呈现形式,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当学生弄清周长的含义后,我首先出示了一个用铁丝围成的圆,让学生自己动脑求出圆的周长,学生发现只有把铁丝剪断、拉直就可以测量圆的周长,即“化曲为直”的计算方法;接着我又让学生计算手中硬纸片圆的周长,他们有的沿圆的一周贴上透明胶带,有的用绕线的方法,还有的把圆滚动一周又可以测出圆的周长;然后指着黑板上画的圆,问:“你们能求出它的周长吗?”“有”,我启发说:“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数学家祖冲之就发现了,我相信同学们经过研究后一定也会成为当代的祖冲之。”同学们研究的兴趣一下子被激活了,纷纷投入到探索研究之中。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故事是儿童的第一需要。因此,教师的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创设情境。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编制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借助多媒体通过图像的形色、声光的动态感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师运用三维动画技术,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孙悟空拿着一把米尺问猪八戒:“你能用这量出我的金箍棒多长吗?”猪八戒拿起米尺边量边数:一米、二米、三米„„量到第四米时,猪八戒犯难了,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表示呢?此时教师暂关机,利用常规教学手段,指名一生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长度,让其他同学人人动手,用直尺量一量桌面的长度,都会遇到猪八戒遇到的问题:不够一米或不够一尺的长度该怎样表示?使学生认识到生活实际中确实存在着这些问题,怎么办?以引起急于解决的悬念,激励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进行推测和猜想,让学生通过实践自己去拓展数的范围。此时教师认真设置问题,组织

学生广泛讨论自己的见解,同时教师要耐心听取学生的看法,保护、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讨论之后,教师边评价小结边开机,画面上出现孙悟空指着猪八戒的脑袋说:这就要用到分数。你想知道什么叫分数吗?这样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了教学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有更多机会表现自我,课堂上要多给一点时间和空间,尽量让学生多说、多想、多做、多让学生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

授之以渔

侯小国

走进了新课程,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我们教师共同关注的焦点。下面的一则故事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有个渔人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人们尊称为“渔王”。然而“渔王”年老的时候非常苦恼,因为他的三个儿子的渔技都很平庸。于是他经常向人诉说心中的苦恼:“我真不明白,我捕鱼的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们为什么这么差?我从他们懂事起就传授捕鱼技术给他们,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告诉他们怎样织网最容易捕捉到鱼,怎样划船最不容易惊动鱼,怎样下网最容易请鱼入瓮。他们长大了,我又教他们怎样识潮汐、辨鱼汛„„凡是我常年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经验,我都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了他们,可他们的捕鱼技术竟然赶不上技术比我差的渔民的儿子!”一位路人听了他的述说后,问:“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们吗?”“是的,为了让他们得到一流的捕鱼技术,我教得很仔细很耐心。”“他们一直跟随着你吗?”“是的,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我一直让他们跟着我学。”路人说:“这样说来,你的错误就很明显了。你只传授给了他们技术,却没有传授给他们教训,对于才能来说,没有教训与没有经验一样,都不能使人成大器!”

渔夫的苦恼不正是我的苦恼吗!为什么我认真地备课,辛辛苦苦

地上课,教学重难点千叮咛万嘱咐,学生却不领情呢?新课程标准为我指明了方向。英语课程标准中新增加的内容有学习策略、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创新精神、中西方文化差异、健康的人生观、终身学习等,特别强调人的发展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的情感态度,强调文化交际意识以及健康的人生观。今后教学我主要从学习策略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入手。

一、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策略

21世纪的文盲不是那些没有知识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有效的学习策略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质量,有利于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高效地掌握知识、培养技能以及形成高尚的品德,还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学习策略的掌握与自己学习策略的生成,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创新。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学习策略的训练,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意识地尝试和使用学习策略,观察学生的学习策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咨询,不要轻易地否定学生的学习策略,更不能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想这就是“授人以渔,终身得鱼”的道理吧!

二、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给学生一个空间,让学生自己往前走。学生有自己的思考余地,顺着他们喜欢的方向前进,他们才会不自觉地坚持走下去。就像人类需要改善居住的环境,大的房子活动空间就大,就更加舒适、自由。孩子更加向往自由,更喜欢无拘无束。

2、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教师在课堂上要创造条件,学生知道说什么、做什么,不知不觉地感知和操练。例如:

3、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找答案。学生本来是勤学好问的。让他们自己通过各种方法、手段、途径找到问题的答案,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

4、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而问题的答案不确定,这就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总结。自己解决不了的事和别人商议、讨论,增加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为他们走上社会适应社会的复杂性提供了保障。

作为教师,我们要注意的是: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赖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死抓学生,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学生将来的传统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给掌心的沙子留点空间,也许就不会有沙子从指缝漏掉了。

学习心 得

侯小国

通过这次师德师风的各种形式的学习,让我感慨颇深。我对自己的过去做了深刻反省,深入反思。

一、自身存在的问题

在师德师风推进年整改活动中,认真做好师德心得体会、学习阶段总结,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做到学以致用,用理论指导自己工作。并认真对照自己的言行,进行了深入的自查自纠,从根本上杜绝严重损害师德师风的行为,树立起良好师表形象和教育形象。然而,在师德师风方面仍然存在着缺陷和不足:1.专业知识不够完善,教育技术技能依然需要继续学习改进。2.教育事业不够坚定,遇到困难不能知难而进,有时有任其自然的松懈思想。在教学实践中不能放手地开展工作。3.对学生的思想及原有素质等动态了解得还不够,因此在解决学生的一些问题上不能得心应手。

4.加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可持续发展的潜力还不够。5.进一步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即自身的素质建设。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针对以上不足,仔细审视、深刻反思,究其原因。我认为应该归结为:在教学活动中缺乏自主创新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在以往的学习和实践中轻视政治理论学习,在生活与事业中缺乏理想信念,没有过多强调道德修养与品行陶冶等问题,虽然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个人认为不够坚定。

三、整改措施

对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和加强学校常规管理的要求,特为自己拟定以下整改措施:

1.专业知识和教育技术技能方面

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要树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与时俱进,紧跟当代知识和技术的反展步伐。要做好这一点,我必将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将教育技术与专业课程更好的整合在一起,让学生能从身边、从生活中学习,并且教会他们如何更好的学以致用。

2.教育思想方面

在开展师德师风推进年活动之前,我对教育事业认识的不够彻底,思想意志不够坚定,可能会存在“教书匠”的自我称谓。既然学习了教师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我就应该有了新的认识,所以在今后的教育事业中,我一定会做到: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坚守岗位,尽心竭力,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都会锲而不舍,执著追求,锐意创新,一丝不苟,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进一步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敬重自己从事的事业,专心致力于事业,千方百计将事情办好。

3.师生情感方面

一位成功的教师更多的是注重与学生情感的融合。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更加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克服自己的不良情绪、杜绝不良的行为。对学生的人格保持尊重,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要关注学生的全

面发展,和谐发展;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独立性、创造性,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发展。平时注重心灵的沟通,让我和每一位学生都感到身心愉悦、心灵舒展。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会时刻做到关心学生,把握学生的心理动向,因材施教。

4.自身方面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精湛的业务素质,“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具有一桶水”。业务不精的教师只能是误人子弟。所以在今后的教学活动和实践中,我会进一步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拓展自己的视野,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用科学的发展观来看待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到学高为师,终身学习,时刻受教。

5.“德”“风”方面

教师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常言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身正品端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对一个教师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教师的思想、意识、品德、行为仪表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首先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而在今后的教育事业当中,我会注重自己的素质培养,真正做好学生的楷模。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内外在兼修,努力做一名受人尊敬的教师。

总的来说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爱岗敬业,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把学生、学校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在平时生活中,保持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端正的行为作风,给学生、给社会做个良好的典范。

第五篇:《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圆柱体。

2.认识圆柱的侧面及展开图,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

3.通过观察、发现、交流,让学生体验自主探究,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掌握圆柱的特点,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建立圆柱的空间观念。教学准备:关于立体的多媒体课件、圆柱体的模型。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初步感知圆柱体。

(1)课件演示:旋转门的图片。

(2)引导联想:旋转门旋转起来会形成什么形体? 预设:旋转门转起来会形成圆柱体。

(3)提出要求:请你将长方形或正方形的一条边粘在小棍上,快速搓动,看看形成的是什么形体?

(4)演示交流。2.揭示课题并板书。(板书:圆柱的认识)

二、借助实物,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活动,探索圆柱体的特征。1.借助实物,认识圆柱的特征。

(1)寻找生活中的圆柱体,初步感知圆柱体的特征。提问:在生活中你发现那些物体是圆柱体的? 预设:茶叶桶、胶棒、楼梯铁柱······

提问: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圆柱体是什么样的。预设:有两个圆形、光滑、能滚动······(2)借助实物,初步认识圆柱体的特征。

提出要求:看一看,摸一摸手中的学具,并结合教材例1,在小组内说一说圆柱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表面上有什么特征。

(3)通过练习题检测学生的自学的成果,并相机指导,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提问:圆柱的特征你发现了吗?老师要通过几小题来检测一下同学们是否真正掌握了这部分知识。

(4)出示填空题,指名回答。

①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②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③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

提问:你是怎么知道两个底面完全相等的,你能用你喜欢的方法证明一下吗?(预设:画—剪—比;量直径计算;画在纸上倒过来看是否重合)板书:圆柱体

2个底面——完全相同的圆

1个侧面——曲面

(5)判断下列图形是否是圆柱体,试着说明理由。使学生巩固对圆柱体特征的理解。

1.下列图形是否是圆柱体?试着说明理由。(×)(×)(×)(×)(×)(√)

2、认识圆柱的高。

(1)出示两个不同高度的圆柱。提问:这两个圆柱有什么不同? 追问:圆柱的高矮和什么有关系?

预设:圆柱的高矮与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有关系。追问:你觉得什么是圆柱的高呢? 预设;①学生动手在模型上指出高的所在;②两个底面之距离。

(2)课件出示并讲解: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为了方便一般测量侧面上的高。

(3)提问:请你在你的圆柱模型上画几条高,并测量他们的长度。还能不能再画一条,长度又是多少呢?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圆柱的高有什么特征吗? 预设: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长度相等。

(4)课件出示放置不同位置的圆柱,指出它们的底面、侧面、高。

通过本题是学生明白:不管如何放置,高都是指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而不是圆柱的离地高度。

(5)课件出示圆柱上画的四条不同的高,判断哪几条才是真正的高。

3.下图中用h表示的线段,是否是圆柱的高呢?ohhhho 通过本题巩固学生对圆柱的高的理解。

(6)提问:在生活中圆柱的高还有其他的说法吗? 硬币的高叫(厚)钢管横着放高叫(长)圆柱形的水井高叫(深)

3、整体认识圆柱体的特征。

提问:现在谁来完整的说一说圆柱有什么特征?

4、探究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图。(1)认识侧面展开图。

提问:圆柱的侧面是个光滑的曲面,如果把它剪开猜想一下会得到什么图形呢? 预设: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提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剪开圆柱的侧面。学生演示,并说明自己剪开的方法。同时强调如果沿着折线或者曲线剪开还会得到不规则的图形。(2)探究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思考:剪开侧面后得到的图形与圆柱有什么关系吗?把这个图形重新包在圆柱上,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演示。

预设:长方形的长=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圆柱的高;

平行四边形的长=圆柱底面周长,平行四边形的高=圆柱的高。(3)出示底面周长和高相等的圆柱体。

提问:把我手中这个圆柱侧面沿着高展开能得到什么图形呢? 预设:长方形

正方形

验证猜想:请学生动手剪开侧面。

提问:在什么情况下,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 预设:柱的底面周长=高

(4)提升认识:看来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可能会得到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

三、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课件出示)

1、下面是同一个圆柱的展开图,说一说每个图形是怎样展开的?

下面是同一个圆柱的展开图,说一说每个图是怎样展开的?

2、填空

(1)把圆柱体的侧面沿着它的一条高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宽等于圆柱的()。(2)()和()相等的圆柱的侧面展开是正方形。

(3)一个圆柱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体的高是12.56厘米,那么圆柱的底面周长是()厘米。

3、下面哪个图形是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图?

下面哪个图形是圆柱的展开图?26.2843343432022(√)(×)()×

四、课后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认识了圆柱,你能谈谈有哪些收获吗?

下载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体的基本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圆柱体。 2、通过观察、操作,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交流、合作,......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红石学校 尹旭明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九年义务教育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圆柱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圆柱体;认识圆......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建设小学 陈惠丽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圆柱体;认识圆柱的侧面及展开图,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 2、进一步让学生体验......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推荐]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P10—1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发展......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圆柱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各部分名称,以及圆柱的展开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探索,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判断......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9~31页的内容,练习七第1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2、从实际生活入手,培养......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小学 罗逊毅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10~12页。 教材分析:《圆柱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