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藏在名画里的猫》教学设计(定稿)
《藏在名画里的猫》教学设计
正安县乐俭乡辽远小学
何育薇
【教学类型】
图画书阅读教学
【设计意图】
《藏在名画里的猫》讲述一群猫在欣赏名画时发现画中没有猫的形象,一只具有绘画天赋的叫菲莉西玛的猫便在各幅名画里添加上了猫的形象。这一举动在猫界引起轰动,菲莉西玛一举成名,但成名后的菲莉西玛感到很累,觉得默默无名才是生活的真实状态,它回到自己的小家,画自画像,重新过回平淡的生活。
孩子都喜欢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导入可用谜语导入,能激起孩子们的兴趣。这本绘本的深层含义比较隐约,学生不易理解,因此教师需要更用心的引导。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绘本中出现的名画。
2、关爱身边的小动物。
3、体会平淡才是生活的真实状态,出名或引人注目并不适应每一个人,甚至反而会给生活增加不必要的负担。【课前准备】
绘本中的名画图片(《梵高的椅子》、《庭院中的女人和小孩》、《热带雨林之虎》《收割季节里的一餐》《侍女》),《藏在名画里的猫》绘本,《藏在名画里的猫》幻灯片。【课堂时间】
40分钟。
【教学活动】
一、导入。
游戏导入,猜谜语:有根圆柱子(鼻子),挂着两个小钩子(嘴巴),旁边各有一个黑珠子(眼睛),下面摆着细棍子(胡须),住在一间圆房子(头),屋顶两个尖窗子(耳朵),猜猜是什么小动物。教师一边说一边让学生猜,如果猜不出来,教师便画在黑板上。
同学们,猫咪是大家都非常喜欢的小动物,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猫咪的影子。可是,大家看这几幅名画,你看见猫咪的影子了吗?(出示名画幻灯片,简介名画。)
对,我们没看见,但是一会儿我们就能看见了。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绘本故事就是《藏在名画里的猫》
二、新课。
1、教师出示《藏在名画里的猫》幻灯片封面,讲解封面。(1)讲解作者、译者。
(2)质疑《蒙娜丽莎》中猫从何而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和兴趣。
2、教师播放绘本,逐页讲故事,学生倾听故事,感受乐趣。讲完第16页后,设疑:猫们惊叫,“看啊,看啊,终于看到了!”他们看到了什么?
讲完第20页后,设疑:猜一猜,猫画家菲莉西玛在看见《收割季节里的一餐》这幅画后,会在画里什么地方加上一只猫。
讲完第24页后,设疑:猜一猜,猫画家菲莉西玛在看见《侍女》这幅画后,会在画里什么地方加上一只猫。
3、启发思考,交流感悟。
听完了这个故事,同学们想一想,猫画家菲莉西玛为什么不再在名画里画猫了呢?平凡与显目哪一个会使人们更幸福呢?
三、课外延伸。
听了这个故事后,你最想对猫画家菲莉西玛或者别的猫说点什么?(可说课写)
第二篇:幸福藏在糊涂里
幸福藏在糊涂里
有两个落水者,一个视力极好,一个患有近视。两个落水者在宽阔的河面上挣扎,很快就筋疲力尽了。突然,视力好的那位看到了前面不远处有一艘小船,正在向他们这边漂来。
患有近视的那位也模模糊糊地看到了。于是,两人便鼓起勇气,奋力向小船游去。游着游着,视力好的那位便停了下来,因为他看清了,那不是一艘小船,而是一截枯朽的木头。但患有近视的人却并不知道那是一截木头,他还在奋力向前游着。当他终于游到目的地,并发现那竟然是一截枯朽的木头时,他已离岸不远了。视力好的那位就这样在水里丧失了生命,而患有近视的那位却获得了新生。
有两个患有癌症的病人。一个人耳朵灵便,从医生的谈话中听到,他们只能活三个月时间了。于是,他整天郁郁寡欢,结果还没到三个月就死了。另一个人的耳朵有些背,别说偷听医生的谈话,就是你跟他直接说,他都听不大清。奇怪的是,他不但活过了三个月,到现在已是两年过去了,他还好好地活着。
在美国,有两家同样大小的公司,它们的总裁一个叫罗伯特,一个叫史蒂夫。罗伯特是一位精于算计的人,凡事都比别人看得长远。因为他早就预测到了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所以他决定将公司解散,还能给自己和员工们留一些生活费,不然到时肯定会负债累累。
史蒂夫不是一个善于算计的人。他憨憨地认为,未来永远是无法预测的。他觉得自己的公司只要能够生存一天,他就一定要让它支撑下去。结果,他的公司竟然奇迹般地度过了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
人生中,很多事不知道的比知道的好,不灵通的比灵通的要好,不精明的比精明的要好。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难得糊涂。其实,人生本来就是糊涂的,所有的快乐和幸福都藏在糊涂中,一旦清醒了,可能所有的快乐和幸福也就跟着烟消云散了。
第三篇:幸福藏在糊涂里。
两个落水者,一个视力极好,一个患有近视。两个落水者在宽阔的河面上挣扎,很快就筋疲力尽了。
突然,视力好的那位看到了前面不远处有一艘小船,正在向他们这边漂来。
患有近视的那位也模模糊糊地看到了。于是,两人便鼓起勇气,奋力向小船游去。
游着游着,视力好的那位便停了下来,因为他看清了,那不是一艘小船,而是一截枯朽的木头。
但患有近视的人却并不知道那是一截木头,他还在奋力向前游着。当他终于游到目的地,并发现那竟然是一截枯朽的木头时,他已离岸不远了。
视力好的那位就这样在水里丧失了生命,而患有近视的那位却获得了新生。
有两个患有癌症的病人。一个人耳朵灵便,从医生的谈话中听到他们只能活三个月时间了。
另一个人的耳朵有些背,别说偷听医生的谈话,就是你跟他直接说,他还听不大清。奇怪的是,他不但活过了三个月,到现在已是两年过去了,他还好好地活着。
在美国,有两家同样大小的公司,它们的总裁一个叫罗伯特,一个叫史蒂夫。罗伯特是一位精于算计的人,凡事都比别人看得长远。
因为他早就预测到了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所以他决定将公司解散,还能给自己和员工们留一些生活费,不然到时肯定会负债累累。
因为他分析到,在2008年,美国有30%的公司要倒闭,像他现在这样的小公司,肯定在那30%之中。
史蒂夫不但不是一个善于算计的人,甚至还给人一种愚笨的感觉。他憨憨地认为,未来永远是无法预测的,就算你将世界上最完美的计划放在他的面前,他也不会相信,因为未来还没有真正到来。
他觉得自己的公司只要能够生存一天,他就一定要让它支撑下去。结果,他的公司竟然奇迹般地度过了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
最终,会算计的人将公司解散了,而不会算计的人,却将公司比以前办得更红火了。
人生中,很多事不知道的比知道的好,不灵通的比灵通的要好,不精明的比精明的要好。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难得糊涂。其实,人生的很多快乐和幸福都藏在糊涂中。
第四篇:三年级名画欣赏 教学设计
三年级名画欣赏
教学设计
教者:卫凯
一、设计意图:
长期以来,我们小学的美术教育活动几乎是以“绘画为主、手工为辅”的格局一统天下。但随着我校美术课题研究的深入,我深深地认识到美术欣赏活动也是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以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本次课程改革,要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来划分学习领域。因此,本《标准》划分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 四个学习领域。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欣赏·评述”这一学习领域则更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纲要》中也指出:“小学生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这与我园的美术课题总目标的第一点“感受生活”不谋而合,而这个“艺术”,我想也包括名画作品。因此,在上学期,我有针对性的选择了一些米罗、毕加索、马蒂斯的作品张贴在绘画活动室,来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体验。但我们小朋友看了都说是鬼画鬼脸,成效不是很明显。因此,在本学期,我就有目的地组织了幼儿进行名画欣赏,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开拓他们的视野,培养幼儿对艺术作品敏锐,激发他们潜在的创造力。
这次欣赏活动我选择了
名画欣赏:《五牛图》
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名画作品中笔墨的形象和色彩,并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特色。
2、大胆想象,积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初步运用大师的手法尝试作画。
三、教学准备:
教具:名画《五牛图》,学具:毛笔,墨汁,宣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画家韩滉,引发兴趣。
《五牛图》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宰相韩滉。他与当时另一位以画马著称的画家韩干一起被后人称为“牛马二韩”经过了1500多年,唐代纸本绘画的真迹流传到今天的已寥寥无几。韩滉的《五牛图》成为现存中国纸本绘画的第一孤本。
(二)出示名画,引导欣赏。
1、《五牛图》,是韩滉最为传神的作品。五头健硕的老牛,在这位当朝宰相笔下被“人格化”了,它不是一幅简单的动物画,而是画家借这五头牛来比喻自己兄弟五人,以牛的任重温顺的品性来表现自我内心注重实际、任劳任怨的情感,被后人称为“神气磊落,稀世名笔”。
2、《五头牛》中所描绘的五头牛,中间是透视精确的一头黑牛的正面,其余四头都是侧面,有探身吃草的红牛,有昂首前行的花牛,有回顾舐舌的黄牛,还有沉稳健硕的棕牛。五
3、五头牛神态各异、造型准确、形象生动。在这幅画中,画家的用笔粗简而富有变化,敷色清淡而稳重,恰当地表现了牛的筋骨和皮毛质感,色调真实自然,尤其是牛的姿态真切生动,具有一种浑厚朴实的风格。韩滉高超的绘画技巧使画中的五头牛栩栩如生,形成一种独特艺术风格,体现了唐代绘画水平的高超。
4、另外,这幅图是画在白色麻纸上,这在流传下来的唐朝绘画中是罕见的。
5、《五头牛》的珍贵之处在于中国古代留存到今天的绘画作品多为花鸟人物,以牛入画并且如此生动的,堪称孤品。
(三)听音乐、感受。
(四)教师提出要求,学生绘画。
1、临摹画作
(五)展示学生作品并讲评。
名画欣赏:《初踏黄金路》
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名画作品中的形象、构图和色彩,并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特色。
2、大胆想象,积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初步运用大师的手法尝试作画。
三、教学准备:
教具:名画《初踏黄金路》,学具:木板、颜料等。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画家李焕民,引发兴趣。
李焕民(1930.10—)北京人。
擅长版画。
1947年入国立北平艺专。1951年毕业于中央美院美干班。
历任《新华日报》美术编辑,四川省文联党组书记,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美协副主席,一级美术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作品《藏族女孩》、《初踏黄金路》,《高原峡谷》获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
(二)出示名画,引导欣赏。
1、多美好的一幅画,这幅画什么地方最吸引你?是鲜艳的颜色,还是人物的动作?你发现了画面运用了几种颜色?什么地方的颜色深沉?什么地方的颜色明亮?
2、让我们来看《初踏黄金路》。这幅画描画收获的季节,丰收的场景扑面而来——一片黄金般灿烂的色彩!
3、看!在阳光下,在一层层麦浪中,一队藏族妇女过来了,她们牵着背驼青稞的牦牛由远渐近。前面的两位藏女身着民族服装正一前一后地沿着弯曲的小路走来,她们身姿矫健,步履轻盈。负重的牦牛跟在她们的身后。
4、你注意到臧女和牦牛行进的路线是“之”字形了吗?画家为什么会采用“之”字形路线来表现道路伸向远方呢?
5、《初踏黄金路》是套色木刻版画,它看似是对照着景象去画,其实画家在如实描画的同时也把生活中美好的东西表现了出来,表达一种美好的寓意。从画面中你能感受到藏民喜悦的心情和画家对藏族人民的深厚感情吗?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三)听音乐、感受。
(四)教师提出要求,学生绘画。
1、临摹画作
(五)展示学生作品并讲评。
名画欣赏:《夯歌》
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名画作品中的形象、构图和色彩,并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特色。
2、大胆想象,积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初步运用大师的手法尝试作画。
三、教学准备:
教具:名画《夯歌》,学具:彩笔、画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画家王文彬,引发兴趣。
王文彬(1928.3—2001)山东青岛人。
擅长油画、壁画。
现任中国青年硬笔书法家协会终身会员,东方书画家协会会员,当代华裔书画家海联会理事,华夏京都书画艺术研究院客座教授,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博学会员.1948年首创套色石版年画《生产之前》在解放区广泛发行,入选首届文代会美展。
建国后任山东人民出版社美术科主编
(二)出示名画,引导欣赏。
1、天空骄阳似火,水利工地的大坝上一群姑娘正在劳动。她们在做什么呀?她们在打夯!夯即砸实地基用的工具或机械,有木夯、石夯、铁夯等。打夯就是用夯把地基砸实。打夯可是一项繁重的体力劳动,不仅需要很大的力气,而且还要多人的相互配合,通常都是由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来做。而这幅作品表现的却是姑娘们打夯。请你仔细观察,她们各自是什么动作,为什么有的人身体向后倾斜。夯歌,是打夯时为统一劳动节奏唱的号子。看,伴随着欢快的劳动号子,随着红衣姑娘双臂举起,另外四个姑娘一齐向外用力拉动,夯砣被高高地拉举起来了,一下,又一下,夯砣一次次地被举起、夯下,那种劳动中最紧张最激烈的瞬间被画家生动地展现了出来。
2、从姑娘们的表情上一点也看不出辛苦疲惫,她们身体矫健,英姿飒爽,她们在劳动中乐呵呵的,她们以劳动为自豪为快乐
3、在远处青黛色的群山前面是一大片黄色的土坡,阳光下耀眼的黄土与姑娘们身上的红绿花衣裳,浅紫蓝的天空共同构成一个暖暖的色调,加上五位姑娘灵动身姿的烘托,整幅画显得既热烈又欢快。
(三)听音乐、感受。
(四)教师提出要求,学生绘画。
1、画上你最最熟悉的家乡的田野的景象(可以是水稻田、麦田等田野里的景物)。
(五)展示学生作品并讲评。
名画欣赏:《鲁昂的塞纳河风光》
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名画作品中的形象、构图和色彩,并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特色。
2、大胆想象,积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初步运用大师的手法尝试作画。
三、教学准备:
教具:名画《鲁昂的塞纳和风光》,学具:彩笔、画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画家莫奈,引发兴趣。
法国大画家莫奈是一位一生都在表现自然美景的风景画家,他喜欢物体在阳光中颤动的感觉
(二)出示名画,引导欣赏。
1、当红彤彤金灿灿的太阳照在身上时我们是什么感觉?你注意观察过阳光照射在水面上,或透过树叶投射在地面上的样子吗?有的画家可是仔细地观察研究过的,不信吗?让我们来看看《鲁昂的塞纳河风光》这幅油画吧。
2、塞纳河是法国第二大河流,鲁昂是处在塞纳河下游的一座城市。画家画了处在鲁昂这一段的塞纳河两岸的风光。
3、阳光透过树的枝叶投射在河岸上,地面出现了大大小小的色块。仔细看看,这些色块有什么不同。偏黄的色块,是阳光照射着的地面;偏淡紫色的色块,是阳光照射时枝叶投在地面上的影子。抬头看逆光中树的枝叶呈现出深褐色,在它们的衬托下,天空显得格外晴朗。
4、在阳光照射下塞纳河清澈的河水变成了温暖的黄色。一艘艘船静静地停靠在两岸,它们也在享受阳光的温暖。岸边高高低低的房屋在灿烂的阳光中一闪一闪的,多有意思啊
5、为什么画家没有把河水、房屋、河岸画成相似的一种颜色呢?原来画家就是想通过变幻的颜色来表现阳光照耀下塞纳河充满变化的奇妙景色。你想到了吗?
5、你喜欢这幅作品吗?建议你在阳光明媚时走到树荫下,走到波光粼粼的小河边,亲自感受一番吧!
(三)听音乐、感受。
(四)教师提出要求,学生绘画。
1、画上你最最熟悉的家乡的田野的景象(可以是水稻田、麦田等田野里的景物)。
(五)展示学生作品并讲评。
名画欣赏:《童年的回忆》
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名画作品中的形象、构图和色彩,并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特色。
2、大胆想象,积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初步运用大师的手法尝试作画。
三、教学准备:
教具:名画《童年的回忆》,学具:彩笔、画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画家张夫荣,引发兴趣。
你喜欢到大自然中游玩吗?画家张夫荣把见过的植物和动物汇集在这幅画中,把童年美好的记忆和愿望用油画的形式记录了下来。
(二)出示名画,引导欣赏。
1、快来数一数,画面上有多少我们认识的小动物?近处有呱呱叫的青蛙,美丽的“花大姐”,勤劳的蜜蜂;远处有唧唧渣渣的喜鹊妈妈在喂小宝宝。茂密的树叶深处,一只猫头鹰静静的等待着„„这让我们联想到墨绿色的密林深处还隐藏着更多的小动物,等待着我们和它们玩耍。画面上到处都是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叶子,偶然出现叶子之间的缝隙又画满了各种动物,满满的画面虽然只是大自然的一角,但我们已经从中体会到了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和奇妙无穷。这种把画面安排得很满的构图强烈地刺激着我们的眼睛,给我们广阔的想象空间。
2、想一想,去掉画面上的一些植物或动物会是什么效果,那样还能表现出画家的情感吗?
(三)听音乐、感受。
(四)教师提出要求,学生绘画。
1、画上你最最熟悉的家乡的田野的景象(可以是水稻田、麦田等田野里的景物)。
(五)展示学生作品并讲评。
名画欣赏:《舞蹈的女孩》
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名画作品中的形象、构图和色彩,并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特色。
2、大胆想象,积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初步运用大师的手法尝试作画。
三、教学准备:
教具:名画《舞蹈的女孩》,学具:彩笔、画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画家高更,引发兴趣。
高更,法国著名印象派画家
(二)出示名画,引导欣赏。
1、想一想,去掉画面上的一些植物或动物会是什么效果,那样还能表现出画家的情感吗?
2、你看到这幅画上大块大块平涂的颜色块吗?这是高更作画时喜爱的一种表现技巧,他把轮廓线画的非常清晰,色彩也不再是照搬现实生活的“灰色调”,而是添加进许多自己喜欢的色彩。在他以前,大多数画家都是模仿自然,所以他的这个特点与众不同。小女孩们为什么这样高兴地跳舞?她们喜滋滋的表情泄露了心中的秘密,再看她们胸前带着的美丽小红花,她们也许是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或者是父母的称赞,才这样快乐地翩翩起舞。一只路过的小狗被她们的喜悦心情感染了,似乎也要与她们共同起舞。画面中大片的金黄色让我们感受到温暖的阳光,此时你的心情是不是也像小女孩一样明亮欢愉?
(三)听音乐、感受。
(四)教师提出要求,学生绘画。
1、临摹画作
(五)展示学生作品并讲评。
名画欣赏:《星月夜》
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名画作品中的形象、构图和色彩,并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特色。
2、大胆想象,积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初步运用大师的手法尝试作画。
三、教学准备:
教具:名画《星月夜》,学具:彩笔、画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画家梵高,引发兴趣。
梵高,荷兰著名画家
(二)出示名画,引导欣赏。
1、你观察过夜晚的天空吗?仰望着夜空,你有过什么感受呢?凡·高的这幅《星月夜》将他对美妙星空的感动表达了出来,画里奔放的线条和色彩充满了生命的跃动,诉说着凡·高内心炙热的情感。
2、在凡·高的这幅画里,闪烁于蓝色夜空中的星辰格外夺人眼目。每一颗大星星、小星星回旋于夜空中,星云宛如一条巨龙不停地蠕动和回旋着,新月也形成一个漩涡。这星空就像是被巨大的涡流所搅动,无比壮观。星空下,柏树像一股巨型的火焰,由大地的深处向上冒出;山腰上,细长的教堂塔尖伸向天空。画面上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运动着,在夜空中绽放出艳丽的色彩„„与其说《星月夜》描写的是夜晚的景物,不如说它是凡·高内心世界里的宇宙景象,他把对庄严而神秘的浩渺苍穹的敬畏之心表现得淋漓尽致。
3、认真欣赏《星月夜》,你会有更深的体会。凡·高粗犷的笔触是具有风格和令人赞叹的。弯曲的长线和破碎的短线的连续使用,让画面流动起来,具有舞蹈一般的自然韵律。旋转的笔触构成的星云漩涡由左至右顺时针地卷涌着,仿佛能够把整个天空和大地给吞噬了。在构图上,躁动的天空与平静的山丘和村落形成对比。左边的柏树向空中延伸衬托着天空,以获得结构上的微妙平衡。试想,如果没有这棵升腾的柏树,画面是不是没有那么精彩了呢?
全画的色彩以冷色调蓝色为主,深蓝的天空中又渗入一些白色、黄色条纹。星星和月亮的黄色光芒占据画面大部分的空间,是星空里的主角。仔细观察一下,在黄色的光芒中还有山丘的绿色,那正是为了让整个画面协调起来而故意做的呼应。
(三)听音乐、感受。
(四)教师提出要求,学生绘画。
1、临摹画作
(五)展示学生作品并讲评。
名画欣赏:《昼锦堂图》
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名画作品中笔墨的形象和色彩,并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特色。
2、大胆想象,积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初步运用大师的手法尝试作画。
三、教学准备:
教具:名画《昼锦堂图》,学具:毛笔,墨汁,宣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画家董其昌,引发兴趣。
明代有许多擅长画山水的大家,董其昌就是其中一位。
(二)出示名画,引导欣赏。
1、这幅《昼锦堂图》跟唐寅的《落霞孤鹜图》一样也有典故出处:董其昌根据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昼锦堂图》中的意境,描画了宰相韩琦隐居的山水胜景。两幅画虽然都有名人名篇做典故,但意境却大不相同。《落霞孤鹜图》意境高远而清旷,而《昼锦堂图》境地平远开阔,山浸水泽,林木茂盛,一片生机盎然的新秋景象。
2、这片明艳的山水吸引着我们走进画中,身临其境地欣赏“从画中右边起伏的山冈一路走过来,山势渐渐平缓,走到山脚,丛树环绕之间有几间屋舍,屋舍前临平湖,背倚翠峰,环境清幽。如此美景,画中却并没有一个人物出现。老宰相是在昼锦堂里会见宾客呢,还是已经乘船周游山水去了呢?
3、董其昌选择了开阔的横向构图描绘美景,这种构图更让人心境平和。全图无墨线勾勒,纯以颜色写出,即以柔润的笔调替代硬线勾皴,用温雅的情怀替代庄严的气象。画中的山石都先用重色勾皴,再敷上颜色,显得浑朴醇厚而灵动;丛树或以墨色渍点,或以重色簇勾再敷上颜色,使得整个画面有一种夕照的光感,颜色浓重,尽显静穆淡泊的风致。
(三)听音乐、感受。
(四)教师提出要求,学生绘画。
1、临摹画作
(五)展示学生作品并讲评。
名画欣赏:《大涤草堂》
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名画作品中笔墨的形象和色彩,并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特色。
2、大胆想象,积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初步运用大师的手法尝试作画。
三、教学准备:
教具:名画《大涤草堂》,学具:毛笔,墨汁,宣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画家傅抱石,引发兴趣。
中国画坛有“南北二石”的说法,指的是齐白石和傅抱石两位大画家。传说清初石涛曾请八大山人朱耷作画,八大山人画成《大涤草堂》寄赠,后来此画杳无影踪。傅抱石敬仰石涛个性飞扬的创造精神,也崇拜石涛画中水墨淋漓的韵致,因此画了这幅《大涤草堂》,表达他对石涛的纪念。
(二)出示名画,引导欣赏。
1、在这张画里傅抱石用浓淡不同的墨画了四五株粗壮挺直的樗树,它们错落有致地排列,其中一棵矗立于画幅正中偏右,树身已空,遍体疤结,树顶朽断,但却枝叶繁茂,茁壮的枝杈直贯画幅两边。老树根深,顶天立地,隐喻了石涛的人品和画品。远景中部偏左边的三棵大树和左边的山石相连,画幅的左下部是掩映在树丛及矮竹中的茅屋,茅屋的布帘半挑,一位老翁在凭栏远眺,又似乎在仰天长叹„„徐悲鸿为这张画题了八个大字:“元气淋漓,真宰上诉”,又用小笔题款:“八大山人大涤草堂图未见于世,吾知其必难有加乎此也。悲鸿欢喜赞叹题”,以此赞赏傅抱石的艺术精妙。
2、傅抱石的绘画个性突出,气魄雄健,淋漓酣畅,豪放洒脱,具有强烈的民族特点和时代感,开启了现代金陵山水画派的新风。
(三)听音乐、感受。
(四)教师提出要求,学生绘画。
1、临摹画作
(五)展示学生作品并讲评。
名画欣赏:《德尔夫特风光》
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名画作品中的形象、构图和色彩,并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特色。
2、大胆想象,积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初步运用大师的手法尝试作画。
三、教学准备:
教具:名画《德尔夫特风光》,学具:彩笔、画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画家维米尔,引发兴趣。
这幅画真实得如同一幅摄影作品,维米尔就是这样一位画家:从日常生活中寻找题材,风格精确写实,构图及其严谨。画面优美,情感含蓄,总能流露出一股令人感动的宁静气氛。
(二)出示名画,引导欣赏。
1、德尔夫特是荷兰的一个城镇。这幅画中,棉团一般的积云慢慢地在天空中浮动,厚厚的能够遮天蔽日,阳光一会儿被挡住,一会儿又露了出来,使水面、岸上及疏疏密密的古老建筑忽明忽暗变化不定;暗红、紫绿的树团儿和亮黄的屋顶交错在一起,给人一种奇特美妙的印象。画家以侧面取景为主,可以看到建筑物的两个面,这样使建筑物更加饱满,更有立体感。斜斜的屋顶,尖尖的顶塔,让我们充分感受到欧洲建筑的风格。
2、河水流淌,渔船靠岸,人们悠闲,风光美好,画家自上而下地一层层描绘景物,蓝天白云的比重占画面的一半以上,这种构图方式,使画面感觉更开阔,更通透。同时,大片的蓝天与白云也为这幅作品平添了许多宁静祥和的气氛。画家将舒畅婉约而又宁静的异国城市风光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三)听音乐、感受。
(四)教师提出要求,学生绘画。
1、临摹画作
(五)展示学生作品并讲评。
名画欣赏:《海边戏水的孩子》
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名画作品中的形象、构图和色彩,并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特色。
2、大胆想象,积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初步运用大师的手法尝试作画。
三、教学准备:
教具:名画《海边戏水的孩子》,学具:彩笔、画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画家索罗亚,引发兴趣。
西班牙人民赋予索罗亚“阳光画家”的美誉。为什么说他是“阳光画家”呢?想一想,阳光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二)出示名画,引导欣赏。
1、是否就像画面中描绘的这样:耀眼的阳光照射在男孩身上。健康黝黑的小男孩身上湿漉漉的,泛着白光,皮肤的颜色真实得就仿佛我们伸手可以触摸到他,我们甚至感觉到了男孩身上的温度。波光粼粼的海面带给我们丝丝凉爽,画面中到处散发着阳光的活力。三个孩子的眼神聚焦在画面的左下角,海水中究竟有什么,这样吸引他们?远处有一个小孩的身影似乎在海中寻找着什么,他那么小,画家是有意把他画小的吗?这个孩子小小的身影让我们感到大海真大呀,画家用这种方法表现出海的大和人的小。索罗亚不仅在这幅画中画灿烂的阳光,他的每幅画都表现出了光的明快和生命的活力,所以人们才会称他为“阳光画家”吧。
2、《海边戏水的孩子》是一幅逼真的油画作品,作品不仅给我们带来了阳光,同时也带来了海风的凉爽。
(三)听音乐、感受。
(四)教师提出要求,学生绘画。
1、临摹画作
(五)展示学生作品并讲评。
名画欣赏:《寒江独钓图》
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名画作品中的形象、构图和色彩,并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特色。
2、大胆想象,积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初步运用大师的手法尝试作画。
三、教学准备:
教具:名画《寒江独钓图》,学具:毛笔,墨汁,宣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画家马远,引发兴趣。
马远出身于绘画世家,绘画功底深厚。在传统绘画的基础上,马远的艺术成就却能独辟蹊径,自成一家。他以山水画最为突出,兼画人物、花鸟,他所画的人物有轩昂娴雅之气。《寒江独钓图》是他的代表作。
(二)出示名画,引导欣赏。
1、马远一改五代、北宋以来的“全景式”构图,而采用以偏概全的取景方式,小中见大,只画一角或半边景物来表现广大的空间,有点类似我们今天摄影中的特写镜头,因此被人称为“马一角”。这幅《寒江独钓图》是马远构图技巧最成功的范例之一。
2、《寒江独钓图》画的是一叶扁舟漂浮在江面上,一位渔翁独自坐在船头垂钓。除四周寥寥几笔微波外,其余全为空白。在画面上我们已经看不到山水,但整个画面却被一种无形的山水紧紧包围着,使人物与山水更紧密地结合。大面积的留白,加强了主题的生动性,画家尽可能滴省略了细枝末节,只细绘了渔翁身后低矮的船舱上搭放的蓑衣、斗笠,以表明人物身份,连人物也只是描绘了一个侧面。画家通过对人物动态的精准把握,衬托出人物在江天空旷的苍茫中孤寂萧索的意境,使画面具有强烈的空间感,达到突出近景的艺术效果。
(三)听音乐、感受。
(四)教师提出要求,学生绘画。
1、临摹画作
(五)展示学生作品并讲评。
名画欣赏:《蓬莱瓦兹的加莱山坡》
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名画作品中的形象、构图和色彩,并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特色。
2、大胆想象,积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初步运用大师的手法尝试作画。
三、教学准备:
教具:名画《蓬莱瓦兹的加莱山坡》,学具:彩笔、画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画家塞尚,引发兴趣。
塞尚除了在户外写生之外,还用大量的时间到博物馆去向古代大师学习。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成为一名划时代的、承前启后的大画家。后来的很多现代主义画家,都从塞尚那里受到启发,所以塞尚也被人称为“现代绘画之父”。
《蓬图瓦兹的加莱山坡》是法国画家塞尚创作的很多风景题材油画作品中非常著名的一幅。
(二)出示名画,引导欣赏。
1、这幅作品描绘的是蓬图瓦兹河边的山坡风景,一切都显得那么安静且有序:近景的几株大树几乎贯穿整个画面,这使得画面看上去非常平稳;蜿蜒的小路和道路旁的房屋,把我们的实现一直引向山坡之上,天空所占的面积非常小,是的视线更容易集中在画面的中心。与传统写实的画家不同,他总是以概括性的形体来表现事物,塞尚作品中没有进行任何字节的描绘,这使得整幅画看上去十分紧凑。
2、塞尚描绘这张作品时用了大片深浅不一的绿色、褐色、土黄色变现郁郁葱葱的山坡,屋顶的橙色和强的白色以及河水和天空少量蓝色点缀其中。塞尚决不会抄袭自然的颜色,而是经过自己理性的分类和整理,然后再决定每一笔的颜色。大面积的绿色统领了整个画面,黄色和橙色的搭配是画面在对比中求得了和谐,少量的白色像一首曲子里的高音让整个画面变得亮。
3、(三)听音乐、感受。
(四)教师提出要求,学生绘画。
1、画上你最最熟悉的家乡的田野的景象(可以是水稻田、麦田等田野里的景物)。
(五)展示学生作品并讲评。
名画欣赏:《喂鸽的女孩》
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名画作品中的形象、构图和色彩,并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特色。
2、大胆想象,积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初步运用大师的手法尝试作画。
三、教学准备:
教具:名画《喂鸽的女孩》,学具:彩笔、画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引发兴趣。
(二)出示名画,引导欣赏。
1、少女和白鸽在一起让你联想到的是什么?虽然世界各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各有差异,但他们都视纯真的少女和洁白的鸽子为美好事物的象征,许多画家也都用少女和白鸽表现自己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愿。
2、这幅《喂鸽女孩》,画面中间是一位身穿白衣的少女,她一手扶窗另一手将手中的谷物撒向脚边的白鸽。除了少女的白衣白裙,在画面中你还能找到白色吗?对了,白色的鸽子与衣裙产生了呼应,给人一种纯洁宁静的美感。少女低头微笑着,可以看出她是多么喜爱这些象征和平的白鸽,同时让我们看到这位少女纯洁的心灵。画面中的三只白鸽一只正张开翅膀飞翔,另一只正准备叼食,第三只抬头欣赏着白衣少女优美的姿态,斑驳、破旧的篱笆和屋顶上的一只黑白喜鹊,更加让我们感受到人与动物共处的和谐快乐。生活在这样美好环境中,一切都是和谐而自由的。
3、如果将画上女孩穿的白衣换成其他颜色好不好?如果不是拖地长裙,是短裙好不好?为什么呢?
(三)听音乐、感受。
(四)教师提出要求,学生绘画。
1、临摹画作
(五)展示学生作品并讲评。
名画欣赏:《少女与小鸟》
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名画作品中的形象、构图和色彩,并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特色。
2、大胆想象,积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初步运用大师的手法尝试作画。
三、教学准备:
教具:名画《少女与小鸟》,学具:彩笔、画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布格罗,引发兴趣。
谁家的女孩这样漂亮?她那透彻的眼睛吸引着我们。难怪人们说布格罗这位画家最善于画孩童的形象。
(二)出示名画,引导欣赏。
1、画面中漂亮的女孩多专心啊!她在和小鸟说话吗?从她那闪耀着光亮、满是期待的眼神中,好像完全明白小鸟的心思。你能猜出女孩在想什么吗?整幅画面光线都集中在小女孩的脸上和上身,其他地方的颜色暗暗的,形成强烈的明暗对比,突出了小女孩洁白的上衣和可爱的笑脸,让我们想到此时的女孩一定因小鸟的陪伴快乐而满足。
2、这幅画画面构图稳定,小女孩身上穿的轻盈洁白的纱织上衣和厚重的蓝色裙子在色彩和材料质感上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我们对这个小女孩更加难以忘怀。
(三)听音乐、感受。
(四)教师提出要求,学生绘画。
1、临摹画作
(五)展示学生作品并讲评。
名画欣赏:《喂鸽的女孩》
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名画作品中的形象、构图和色彩,并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特色。
2、大胆想象,积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初步运用大师的手法尝试作画。
三、教学准备:
教具:名画《喂鸽的女孩》,学具:彩笔、画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引发兴趣。
(二)出示名画,引导欣赏。
1、少女和白鸽在一起让你联想到的是什么?虽然世界各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各有差异,但他们都视纯真的少女和洁白的鸽子为美好事物的象征,许多画家也都用少女和白鸽表现自己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愿。
2、这幅《喂鸽女孩》,画面中间是一位身穿白衣的少女,她一手扶窗另一手将手中的谷物撒向脚边的白鸽。除了少女的白衣白裙,在画面中你还能找到白色吗?对了,白色的鸽子与衣裙产生了呼应,给人一种纯洁宁静的美感。少女低头微笑着,可以看出她是多么喜爱这些象征和平的白鸽,同时让我们看到这位少女纯洁的心灵。画面中的三只白鸽一只正张开翅膀飞翔,另一只正准备叼食,第三只抬头欣赏着白衣少女优美的姿态,斑驳、破旧的篱笆和屋顶上的一只黑白喜鹊,更加让我们感受到人与动物共处的和谐快乐。生活在这样美好环境中,一切都是和谐而自由的。
3、如果将画上女孩穿的白衣换成其他颜色好不好?如果不是拖地长裙,是短裙好不好?为什么呢?
(三)听音乐、感受。
(四)教师提出要求,学生绘画。
1、临摹画作
(五)展示学生作品并讲评。
名画欣赏:《颐和园风景》
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名画作品中笔墨的形象和色彩,并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特色。
2、大胆想象,积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初步运用大师的手法尝试作画。
三、教学准备:
教具:名画《颐和园的风景》,学具:毛笔,墨汁,宣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画家周思聪,引发兴趣。
周思聪是我国著名的女国画家,《颐和园风景》又名《万寿山一角》,就是她创作的一幅中国画作品。
(二)出示名画,引导欣赏。
1、颐和园具有“中华第一园林”之称,周思聪是怎么表现颐和园的呢?看,她凭着自己扎实的绘画功底,运用潇洒娴熟的笔墨技巧把独特的人工景致与自然风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她取居高临下的视角,将亭台水榭,曲径回廊尽收眼底。一条小路由画面右下角的亭子延伸向左上方,过了小桥,古建筑折向右上方;在正面上方三分之一处,一条小路又向左上方延伸至画外。这种构图,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立体感,也从视觉上给人以丰富的层次感,使整幅作品更加饱满。
2、中国画不易表现景物的立体感,但画家周思聪淋漓尽致地把它表现出来了,她遵循“每画一笔,都努力使感情专注于笔端”的创作精神,把飞檐陡峭的亭台楼阁,古香古色的雕廊画柱,甚至那些灰瓦、木栏等都细腻地画于纸上,把颐和园内蜿蜒曲折的小道和古香古色的建筑、完美地呈现于我们的眼前,放眼望去,层层叠叠的参天树木烘托出了这里幽静而深远的环境氛围。
(三)听音乐、感受。
(四)教师提出要求,学生绘画。
1、临摹画作
(五)展示学生作品并讲评。
名画欣赏:《游春图》
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名画作品中笔墨的形象和色彩,并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特色。
2、大胆想象,积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初步运用大师的手法尝试作画。
三、教学准备:
教具:名画《游春图》,学具:毛笔,墨汁,宣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画家展子虔,引发兴趣。
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下隋代的画家展子虔,以及他的代表作《游春图》。展子虔的山水画创立新意,成就卓著,是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绘画大师。
(二)出示名画,引导欣赏。
1、《游春图》是现存最早的山水卷抽画。画面生动地描绘了在明媚的春光里,游人在山水中纵情游乐的场景。画中湖波粼粼,山峦劲秀,各种花树点满山野,桃红柳绿,相映成趣。人物虽小如豆点,却生动传神,活灵活现。山上有骑马的游人,水中游乘船的妇女,瀑布前面有桥,还有远山近坡,形成了鲜明的层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画中人与山的比例恰当,远近关系、前后层次以及空间关系等都处理得较为妥帖,与自然形态已经非常接近了。
2、我们看到,这幅画中的山水不再是人物的陪衬,而变成了画面中的主体,人物只是作为点景出现。《游春图》已经具有早期独立山水画的体貌,整个画面具有与自然景物的空间关系相适应的“远近山水,咫尺千里”的画面效果,标志着中国山水画已走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中国绘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在色彩上,该画运用了浓重的青绿填色,作为全画的主调。这种浓重的青绿色调,正是春天自然景色的特征。更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画山石树木只用线勾而无皴法,在画面上以青绿色为主调,并且运用青绿的厚重色彩勾勒、填色的技法,经过后世不断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艳丽端庄的“青绿山水”,成为中国山水画中一种独具风格的画体,对推动绿水青山的画法起了重大作用。
(三)听音乐、感受。
(四)教师提出要求,学生绘画。
1、临摹画作
(五)展示学生作品并讲评。
第五篇:二年级名画欣赏 教学设计
二年级名画欣赏
教学设计
教者:卫凯
一、设计意图:
长期以来,我们小学的美术教育活动几乎是以“绘画为主、手工为辅”的格局一统天下。但随着我校美术课题研究的深入,我深深地认识到美术欣赏活动也是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以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本次课程改革,要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来划分学习领域。因此,本《标准》划分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 四个学习领域。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欣赏·评述”这一学习领域则更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纲要》中也指出:“小学生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这与我园的美术课题总目标的第一点“感受生活”不谋而合,而这个“艺术”,我想也包括名画作品。因此,在上学期,我有针对性的选择了一些米罗、毕加索、马蒂斯的作品张贴在绘画活动室,来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体验。但我们小朋友看了都说是鬼画鬼脸,成效不是很明显。因此,在本学期,我就有目的地组织了幼儿进行名画欣赏,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开拓他们的视野,培养幼儿对艺术作品敏锐,激发他们潜在的创造力。
这次欣赏活动我选择了
名画欣赏:《赶集》
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名画作品中笔墨的形象和色彩,并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特色。
2、大胆想象,积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初步运用大师的手法尝试作画。
三、教学准备:
教具:名画《赶集》,学具:毛笔,墨汁,宣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黄胄,引发兴趣。
黄胄画作线条是主要依据之一,擅长中国人物和动物画,尤以画新疆人物和驴著称。人物画善于运用速写的表现用法抓住人物特征,线条流畅有力,风格奔放,生活气息浓郁。动物画除驴外,他还常画牛、马、骆驼、狗、鸡等,造型准确生动
(二)出示名画,引导欣赏。
1、骑着驴儿去赶集,是我国西北地区特有的一种生活情景。
2、大家知道吗,画驴可是画家黄胄的一绝。看,《赶集》画中的小毛驴造型准确,老实憨厚中透着机灵,真是人见人爱呀。驴背上坐着两个新疆小朋友,老爷爷步行赶驴,远处还有骑驴赶集的人。
3、画面上人物服饰特征鲜明,人物表情和动作刻画生动传神,栩栩如生。画中笔墨概括简洁,线条流畅有力,轻松活泼,好像一幅一挥而就的速写,去掉了许多烦琐的细节,弱化了明暗和体积感,突出了人物的生动性。鲜明、单纯的色彩与墨色配置起来,强烈艳丽,既有传统意味又富有现代观念。
4、纵观这幅画,那灵动的笔墨、充满动感的人物造型、生动饱满的构图、奔放的风格、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使人耳目一新。
三)听音乐、感受。
(四)教师提出要求,学生绘画。
1、画一幅“赶集”的作品
(五)展示学生作品并讲评。
名画欣赏:《荷花水鸟图》
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名画作品中笔墨的形象和色彩,并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特色。
2、大胆想象,积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初步运用大师的手法尝试作画。
三、教学准备:
教具:名画《荷花水鸟图》,学具:毛笔,墨汁,宣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朱耷,引发兴趣。
朱耷,也叫“八大山人”,是清朝初年的画家,清初“四僧”之一。他在绘画上手笔纵放,造型夸张,不泥古法,他的作品有着强烈的艺术个性,影响了后来“扬州八怪”等众多的艺术家。
(二)出示名画,引导欣赏。
1、用墨是中国传统书画中很具表现力的要素,笔上蘸墨的浓淡干湿,落在纸上也呈现出不同的效果。对于大写意的花鸟画而言更是如此,往往疏疏几笔,就能够传神达意,可谓神奇。
2、这幅立轴《荷花水鸟图》是清朝初年画家朱耷的写意花鸟作品,简练而酣畅淋漓的笔墨,寥寥数笔就描绘了一幅池边小景:两条长长的线条是荷花与荷叶的杆;六片墨块点下去,就成了一片侧面向下的饱满的荷叶;线条轻轻勾勒出鸟与石的轮廓,再用浓墨淡墨稍稍渲染,鸟和石头就生动了起来。
3、朱耷在这幅画里做到了言简意赅,形神兼备。
4、在朱耷的笔下,鸟儿不是春光花影中欢快的鸟,而是与枯木竹石相伴的孤鸟;画面的构图惊险怪诞而又显空灵;画中的虫鱼鸟兽经过夸张变形和拟人,呈现出奇特的表情。
(三)听音乐、感受。
(四)教师提出要求,学生绘画。
1、画一幅荷花水鸟画
(五)展示学生作品并讲评。
名画欣赏:《红色的和谐》
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名画作品中笔墨的形象和色彩,并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特色。
2、大胆想象,积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初步运用大师的手法尝试作画。
三、教学准备:
教具:名画《红色的和谐》,学具:彩笔、画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马蒂斯,引发兴趣。
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法国著名画家,野兽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版画家。他以使用鲜明、大胆的色彩而著名。21岁时的一场意外,令马蒂斯的绘画热情一发不可收拾,偶然的机缘成为他一生的转折点。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好像被召唤着,从此以后我不再主宰我的生活,而它主宰我。”
(二)出示名画,引导欣赏。
1、《红色的和谐》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2、画中人物只有一个,身着黑色上衣围白色围裙的妇人,她像在整理餐桌,一大片热烈的红色在她身前身后一桌子和墙壁都是红色壁纸和桌布,上面画有花花草草的图案。画面上还有些什么呢?桌上摆放着水果、蜡烛等,桌旁有两把黑色椅子,窗外有模糊的树木、草地和房子。
3、你觉得画家描绘的重点是什么?人物、物品都在同一个画面上。
4、这幅画画的情景和我们现实中见到的情景有很大的不同,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你会感觉到画面没有什么立体感,你不能找到光线的来源。要知道我们住的房子是立体的,光线使得房间里的东西显得明明暗暗。画中的墙壁和桌子的红色连成一片,给了我们“平”的而不是“立体”的感觉。
5、那画家又是如何把墙壁和桌子区分开来的呢?原来他是画了一条细小的黑色的桌子轮廓线。
6、画家马蒂斯在作品中运用强烈的色彩对比,运用图案组合,使得画面和谐温馨。
(三)听音乐、感受。
(四)教师提出要求,学生绘画。
1、临摹这幅画
(五)展示学生作品并讲评。
名画欣赏:《蒲公英》
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名画作品中笔墨的形象和色彩,并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特色。
2、大胆想象,积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初步运用大师的手法尝试作画。
三、教学准备:
教具:名画《蒲公英》,学具:毛笔,墨汁,宣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吴凡,引发兴趣。
吴凡画画儿总是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寻找题材,《蒲公英》在1959年德国莱比锡国际书籍艺术展览会版画比赛得了金质奖章,之后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了
(二)出示名画,引导欣赏。
1、版画因为印刷方式不同,分作黑白木刻版画,套色木刻版画和水版水印套色版画等种类。四川版画家吴凡创作的这幅版画就是木板水印套色版画。
2、吴凡画画儿总是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寻找题材,所以他画中的情景总能让我们似曾见过,感觉熟悉和亲切。这幅《蒲公英》创作的灵感源自一个偶然的场合,他看到一群孩子在欢快地吹蒲公英玩,感人的情景引起他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于是他构思创作了这幅作品。
3、为了突出小姑娘吹蒲公英的天真形象,只画了小姑娘和她割草时挎着的小篮子、镰刀。画中的墨色虽然不多,但浓淡搭配很有趣,使得画面既有版画特有的刻印效果,又有了国画的水、墨、彩交融的趣味。
4、你观察一下,画面左下角画家的签名和印章,是不是使画面显得平稳了?
(三)听音乐、感受。
(四)教师提出要求,学生绘画。
1、临摹这幅画。
(五)展示学生作品并讲评。
名画欣赏:《悄悄话》
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名画作品中笔墨的形象和色彩,并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特色。
2、大胆想象,积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初步运用大师的手法尝试作画。
三、教学准备:
教具:名画《悄悄话》,学具:毛笔,墨汁,宣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王有政,引发兴趣。
王有政,陕西国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代表作《悄悄话》获五届全国美展二等奖,《捏扁食》、《倦旅图》分别获六届、七届全国美展铜奖。《王有政画集》由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发行。
(二)出示名画,引导欣赏。
1、你对谁说过悄悄话?看来童年的经历在画家王有政心里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2、画面中一个小女孩趴在爷爷的肩上小声说着话,爷爷为了听清孙女的声音竭力的后仰着上身,孙女在和爷爷说什么呢?
3、我们从爷爷手上正在编制的藤筐可以看出,老爷爷是一位淳朴的劳动者,在那个时代老爷爷可能从来没有上过学。小孙女背着书包,背在身后的手中拿着的书本告诉我们她是刚刚放学回到家,也许他在和爷爷说今天的学习成绩,也许在告诉爷爷学校发生的新鲜事,总之说的内容是孙女的小秘密。
4、你会把秘密对谁说呢?他一定是你最亲近的人吧。
5、画面背景有一棵长满枝杈的老树,透过粗细不均、深浅不同的树枝,隐约可以看到一个窑洞,这就是爷爷和孙女的家。
(三)听音乐、感受。
(四)教师提出要求,学生绘画。
1、画上你最最熟悉的家乡的田野的景象(可以是水稻田、麦田等田野里的景物)。
(五)展示学生作品并讲评。
名画欣赏:《四使图》
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名画作品中笔墨的形象和色彩,并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特色。
2、大胆想象,积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初步运用大师的手法尝试作画。
三、教学准备:
教具:名画《四使徒》,学具:彩笔、画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丢勒,引发兴趣。
慕尼黑旧美术馆和慕尼黑新美术馆都收藏有国外艺术家的作品,德国艺术家的作品主要是藏品。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丢勒是德国人的骄傲,他是一位可以与达·芬奇、拉斐尔相媲美的伟大艺术家。慕尼黑旧美术馆里就藏有他的一幅不朽名作《四使徒》。
(二)出示名画,引导欣赏。
1、《四使徒》是由两幅作品组成的双联画,左幅画的是站着的、身着红衣的年轻的圣约翰和正低头看书的年迈的圣彼得,右幅立着的是手捧经书神色威严的圣保罗和满脸络腮胡须的圣马可。
2、丢勒巧妙地通过衣着、神色、动作、眼神和体态,把这四位使徒的不同性格特点表现出来,象征着艺术家对公正、智慧和真理的理解。
3、慕尼黑旧美术馆和慕尼黑新美术馆位于德国慕尼黑市中心偏北的一处绿地中,属德国州立美术馆,是德国引以自豪的绘画宝库。
(三)听音乐、感受。
(四)教师提出要求,学生绘画。
1、画四个不同衣着、动作、神态的小朋友,方式与这幅名画相同(对莲画)
(五)展示学生作品并讲评。
名画欣赏:《驼队》
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名画作品中笔墨的形象和色彩,并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特色。
2、大胆想象,积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初步运用大师的手法尝试作画。
三、教学准备:
教具:名画《驼队》,学具:毛笔,墨汁,宣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吴作人,引发兴趣。
吴作人(1908—1997.4.9)安徽泾县人。
擅长油画、中国画、美术教育。是继徐悲鸿后中国画坛的又一位领军人物。
(二)出示名画,引导欣赏。
1、你见过骆驼吗?有人说骆驼是沙漠之舟,可见骆驼是人们穿越沙漠的必备交通工具。如果你牵着骆驼走进沙漠时,你就会发现骆驼是沙漠行路最忠实的伴侣。
2、画面中描绘的就是一支长长的骆驼队伍艰苦地穿越沙漠的场景。用你学到的近景、中景、远景来分析画面,你发现这幅画的特点了吗?最远的骆驼你还能看得清楚吗?这幅画中的近景和远景非常清晰,远景中的骆驼最终缩小成了一个个小小的点。
3、这是什么样的画法?画家利用近大远小的表现方法,让我们感觉到了沙漠的无边无际,使得整个画面真实而且空间感极强。近景一头骆驼在仰天长叫,另一头骆驼则目视前方。
4、画家吴作人在描绘骆驼脖颈处的长毛时,充分利用中国画水墨在宣纸上渗化的效果,把厚实的毛茸茸的感觉表现得淋漓尽致。骆驼的四肢有深有浅,这是画家运用了水墨独有的墨色变化技巧,将骆驼的四肢清晰地呈现了出来。
5、此时你闭上眼睛,能看到这幅画面吗?一幅优秀的绘画作品,其中某一处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后提到这幅作品时,它能立刻闪现出你脑海中,这就足够了。
(三)听音乐、感受。
(四)教师提出要求,学生绘画。
1、画一幅骆驼的画,注意近大远小的运用
(五)展示学生作品并讲评。
名画欣赏:《早晨》
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名画作品中笔墨的形象和色彩,并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特色。
2、大胆想象,积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初步运用大师的手法尝试作画。
三、教学准备:
教具:名画《早晨》,学具:毛笔,墨汁,宣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方人定,引发兴趣。
方人定(1901-1975),现代著名书画家。幼名四钦,复名士钦,广东中山市沙溪人。广州法政专门学校及广东法官学校高等研究部毕业,后专攻美术。1923年入春睡画院,师从高剑父习画,主张国画革新。1929年获比利时万国博览会金奖。擅人物、花鸟、山水、书法。1938年赴美游历,开画展。历任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美术部教授、广东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常务理事、广州市政协常委等。著有《方人定画集》。
(二)出示名画,引导欣赏。
1、在这幅画里一切东西都画得非常细腻柔和,充满了甜蜜的感觉,这就是中国工笔画的特点。
2、画面中一位姑娘正在花园中梳妆,你能看出这是一天的什么时间吗?时间的秘密就隐藏在盛开的鲜花中。
3、花园的竹篱笆上很多喇叭花,这种花只在早晨天刚亮的时候开放,画家巧妙地将“早晨”这个时间表现在景物中。有的喇叭花完全盛开,有的则只打开了一半,有的还只是尖尖的花苞,画家观察得多么仔细,描绘得多么真实。
4、梳妆的姑娘眼睛往下看,面带微笑,是什么使她这样和蔼而且温情?原来是母鸡带着一群小鸡正在欢快地吃着它们的“早餐”。想必姑娘也被这景象所感动。
5、中国工笔画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这样的绘画方法你还在其他地方看到过吗?
(三)听音乐、感受。
(四)教师提出要求,学生绘画。
1、认真细致地画一幅人物画
(五)展示学生作品并讲评。
名画欣赏:《纺织女工》
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名画作品中的形象、构图和色彩,并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特色。
2、大胆想象,积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初步运用大师的手法尝试作画。
三、教学准备:
教具:名画《纺织女工》,学具:彩笔、画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委拉斯贵支,引发兴趣。
走进普拉多美术馆,你一定会目不暇接,因为身边到处都是大师的精品,尤其是西班牙艺术大师的作品尤为全面,其中就有西班牙艺术的代表人物委拉斯贵支和戈雅的馆藏珍品。
委拉斯贵支虽然身居高官却能平易近人,真诚地关注普通劳动者的命运。
(二)出示名画,引导欣赏。
1、他的《纺织女工》画的是挂毯陈列室侧间五名正在默默纺纱的女工,画家表现了她们的朴素、善良、勤劳及工作时的优美姿态。
2、外间的陈列室,挂着纺织女工们已织好的美丽壁毯,几位贵妇正在观赏。辛勤劳作的纺织女工和欣赏挂毯的贵妇们代表了两个不同的阶级,形成强烈的反差。
3、壁毯上的画面、贵妇观赏的场景及纺织女工工作的场面,形成了几个错落的空间,让人难辨画里画外,可谓神奇。
(三)听音乐、感受。
(四)教师提出要求,学生绘画。
1、画上你最最熟悉的家乡的田野的景象(可以是水稻田、麦田等田野里的景物)。
(五)展示学生作品并讲评。
名画欣赏:《哈萨克牧羊女》
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名画作品中形象、构图和色彩,并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特色。
2、大胆想象,积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初步运用大师的手法尝试作画。
三、教学准备:
教具:名画《哈萨克牧羊女》,学具:彩笔、画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董希文,引发兴趣。
董希文,1932年考入杭州浙江大学土木系,次年考入苏州美术专科学校。1939年到越南,同年回国。1942年赴重庆,次年去敦煌艺术研究所临摹壁画。1946年在兰州举办“董希文敦煌壁画临摹创作展览”,同年到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任教。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1952-53年任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起稿组组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第2届全国政协委员。逝后在中国美术馆及拉萨举办遗作展。出版有《长征路线写生集》、《董希文画辑》、《董希文画集》等。发表论文《从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谈到油画中国风》、《素描基本练习对于彩墨画教学的关系》等。
(二)出示名画,引导欣赏。
1、欣赏《哈萨克牧羊女》,你会最先看到一名好像正在翩翩起舞的哈萨克少女。
2、对,画家重点刻画的就是这个穿着传统服装的美丽的牧羊女。被羊群围绕的她右手抱着一只小羊羔,左手提着一只深色的罐子。远处,淡蓝色天空上飘着几朵彩云,天空下山峦叠嶂起伏,连绵不绝。宽阔的大地上点缀着一座座尖顶毡房,骏马在远处奔跑着,牧民在劳作,这片高山牧场充满了勃勃的生机,哈萨克人民的生活多么的自由、宁静啊!
(三)听音乐、感受。
(四)教师提出要求,学生绘画。
1、画上你最最熟悉的家乡的田野的景象(可以是水稻田、麦田等田野里的景物)。
(五)展示学生作品并讲评。
名画欣赏:《哈萨克牧羊女》
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名画作品中形象、构图和色彩,并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特色。
2、大胆想象,积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初步运用大师的手法尝试作画。
三、教学准备:
教具:名画《哈萨克牧羊女》,学具:彩笔、画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董希文,引发兴趣。
董希文,1932年考入杭州浙江大学土木系,次年考入苏州美术专科学校。1939年到越南,同年回国。1942年赴重庆,次年去敦煌艺术研究所临摹壁画。1946年在兰州举办“董希文敦煌壁画临摹创作展览”,同年到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任教。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1952-53年任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起稿组组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第2届全国政协委员。逝后在中国美术馆及拉萨举办遗作展。出版有《长征路线写生集》、《董希文画辑》、《董希文画集》等。发表论文《从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谈到油画中国风》、《素描基本练习对于彩墨画教学的关系》等。
(二)出示名画,引导欣赏。
1、欣赏《哈萨克牧羊女》,你会最先看到一名好像正在翩翩起舞的哈萨克少女。
2、对,画家重点刻画的就是这个穿着传统服装的美丽的牧羊女。被羊群围绕的她右手抱着一只小羊羔,左手提着一只深色的罐子。远处,淡蓝色天空上飘着几朵彩云,天空下山峦叠嶂起伏,连绵不绝。宽阔的大地上点缀着一座座尖顶毡房,骏马在远处奔跑着,牧民在劳作,这片高山牧场充满了勃勃的生机,哈萨克人民的生活多么的自由、宁静啊!
(三)听音乐、感受。
(四)教师提出要求,学生绘画。
1、画上你最最熟悉的家乡的田野的景象(可以是水稻田、麦田等田野里的景物)。
(五)展示学生作品并讲评。
名画欣赏:《落霞孤鹜图》
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名画作品中笔墨的形象和色彩,并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特色。
2、大胆想象,积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初步运用大师的手法尝试作画。
三、教学准备:
教具:名画《落霞与孤鹜图》,学具:毛笔,墨汁,宣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唐寅,引发兴趣。
被誉为“江南才子”的唐寅,字伯虎,是明中期吴门画派四大家之一,(二)出示名画,引导欣赏。
1、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曾写过“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诗句,在这幅《落霞孤鹜图》中,明代画家唐寅用画笔精彩地表现出了这样的意境。
2、纵览整幅画面,我们可以看到山崖巨石陡峭险峻,石上杂树丛生,山坳间草木葱茏;在山崖下一处亭阁中,一位雅士正侧身独坐眺望。亭台掩映于扶疏垂柳间,真让人感觉仿佛走进了画中,自己也变成了画中的雅士,坐在了亭阁中。亭阁矗立在江边的石崖上,视野开阔高远。朝前方望去,落日的余晖洒在江面上,水天一色,晚霞里隐约有一只飞燕掠过已不见踪迹,远处高耸的山崖在将要减弱的光线中变成剪影。四周一片寂静,只有江水哗哗流淌的声音„„你是不是通过踪迹的想象感受到了更多的景致呢?
3、其实这都归功于唐寅的构图:画面右边山石亭台的“实景”与左边秋水长天、落霞孤鹜的“虚景”相映衬,从而在给出一个既有环境的同时又给观者留有想象的余地,真可谓让人可据可游,意在画外!
4、唐寅不仅是营造画面意境的高手,在笔墨、用色上也是技艺超群。画中的亭阁用笔工整,细致入微,连桌上的花瓶与古书都能清晰可辨;柳枝用笔紧劲连绵,柳叶布置则疏密得宜,树干造型各具形态;崖石的皴法显得缜密秀润。
(三)听音乐、感受。
(四)教师提出要求,学生绘画。
1、模仿绘画。
(五)展示学生作品并讲评。
名画欣赏:《骑羊》
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名画作品中的形象、构图和色彩,并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特色。
2、大胆想象,积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初步运用大师的手法尝试作画。
三、教学准备:
教具:名画《骑羊》,学具:彩笔、画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戈雅,引发兴趣。
斗牛士是西班牙人心目中的英雄,戈雅年轻时就曾是一名斗牛士。骑羊却很少听说,这难道是画家戈雅美丽的梦想吗?
(二)出示名画,引导欣赏。
1、我们见过骑马、骑牛、甚至骑驴,但骑羊却很少听说,这难道是画家戈雅美丽的梦想吗?不,这是西班牙的孩子成长中最快乐难忘的事情。西班牙的斗牛活动世界闻名,斗牛士是西班牙人心目中的英雄,戈雅年轻时就曾是一名斗牛士。儿童们最崇拜英雄,他们模仿成年人的举动来证明自己的勇敢,不过画中少年斗的不是牛而是羊。
2、看,画面中的这位少年穿着当时斗牛士的服装,雄赳赳、气昂昂,从他的表情你能了解他此时的心情吗?他一手用力拉着绳子,另一只手举起了皮鞭,他脸上的自信告诉我们,他已经征服了这只不听话的大黑羊。
3、画家不仅看到这些细节,而且把它们画了下来,展现在我们眼前。在墨绿色的背景衬托下,红衣少年更加活灵活现,好像在对我们说“看!我是不是最棒的斗士?”
4、你曾经为自己童年时做的事情感到骄傲吗?想一想当时你的动作表情是什么样的呢?你会把它画出来吗?
(三)听音乐、感受。
(四)教师提出要求,学生绘画。
1、画一幅 骑马或骑牛的画,注意细节的刻画和色彩的相互衬托
(五)展示学生作品并讲评。
名画欣赏:《清洁工人的怀念》
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名画作品中笔墨的形象和色彩,并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特色。
2、大胆想象,积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初步运用大师的手法尝试作画。
三、教学准备:
教具:名画《清洁工人的怀念》,学具:毛笔,墨汁,宣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周思聪
卢沉,引发兴趣。
周思聪和卢沉是一对著名的夫妻画家,都擅长水墨人物的绘画。
(二)出示名画,引导欣赏。
1、周恩来总理深受我国人民爱戴,画家选择用总理和清洁工人握手的情景来体现周总理和普通民众之间的温暖情谊。在《清洁工人的怀念》这幅画中,画家把总理和清洁工的形象描绘得惟妙惟肖。
2、画面中周总理握着清洁工人的手亲切交谈,两个人物的形象占据画面的三分之二,画家以浓墨表现出周总理伟岸的身姿,清洁工人微微前倾的体态很好地表达了人民和总理之间平等友好的关系。背景空旷,画家用简洁的笔法施以淡墨,对人物形象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
3、画家在画面左下角作了一个长长的提拔,以表达人民对总理的还念之情。“在这夜深人静的街头,谁想到总理握着俺这拿帚把的手,‘同志,你辛苦了,人民感谢你。’说得俺心中暖,热泪流„„”
(三)听音乐、感受。
(四)教师提出要求,学生绘画。
1、临摹画作
(五)展示学生作品并讲评。
名画欣赏:《太湖鹅群》
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名画作品中的形象、构图和色彩,并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特色。
2、大胆想象,积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初步运用大师的手法尝试作画。
三、教学准备:
教具:名画《太湖鹅群》,学具:彩笔、画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吴冠中,引发兴趣。
吴冠中,著名画家,20世纪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
(二)出示名画,引导欣赏。
1、江南有美景,有景必有湖,湖光清澈,鹅群游弋——这就是你面前展开的《太湖鹅群》
2、画面大部分描绘的是一整群白鹅在湖中游弋、觅食的场景。白鹅橙色的脚蹼与头冠为什么在这里显得格外的红呢?这都是蓝色湖水的功劳,蓝色与橙色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在湖水的映衬下脚蹼与头冠就显得格外鲜艳了。
3、近处的白鹅有的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有的分开,疏密对比得当。远处的白鹅白茫茫连成一片,中间闪烁着鹅冠的点点橙红,看上去非常素雅漂亮,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唐朝诗人骆宾王7岁时写的《咏鹅》这首诗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多像对这幅画的描述啊!远处的湖面有一艘渔船,船篷中的点点火光和船上支杆晾晒的衣服,让我们知道这就是养鹅人的家。
4、想一想画面的白鹅都聚在一起,没有分开好不好?湖水的颜色如果加深或者变浅,画面效果会是什么样的?
(三)听音乐、感受。
(四)教师提出要求,学生绘画。
1、画上你最最熟悉的家乡的田野的景象(可以是水稻田、麦田等田野里的景物)。
(五)展示学生作品并讲评。
名画欣赏:《威尼斯的运河》
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名画作品中形象、构图和色彩,并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特色。
2、大胆想象,积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初步运用大师的手法尝试作画。
三、教学准备:
教具:名画《威尼斯的运河》,学具:彩笔、画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透纳,引发兴趣。
有这样一位画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海洋风景作品,他专心描绘大海的光色和空气的变化,云彩和风雨的活动。在一个狂风大作的日子,为了观察风暴中的海景,这位画家竟冒着生命危险,让别人把自己绑在桅杆上长达四个小时。这位对艺术如此执着的画家就是英国人透纳。
(二)出示名画,引导欣赏。
1、透纳非常注重对自然景色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特别钟情于对光、水的色彩表现。在晚年的时候他曾到过意大利的著名城市威尼斯。威尼斯可以说是一座水上的都市,河流贯穿着街道,交通工具则是各式各样的船只。威尼斯奇妙的景象激发了画家创作的灵感,特别是那儿的纵横运河,傍水的街景以及云霭烟雾所产生的奇妙色彩都使他流连忘返。
2、《威尼斯大运河》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创作出来的。蓝天上的白云映照在河面上,往来穿梭的船只在运河上缓慢而行,河岸两边耸立着整齐的建筑。看!水中的建筑物、船只的倒影呈现出变化着的各种色彩。
3、你看了这幅作品后对威尼斯有什么样的认识?你喜欢画面的什么地方呢?
(三)听音乐、感受。
(四)教师提出要求,学生绘画。
1、画上你最最熟悉的家乡的河流
(五)展示学生作品并讲评。
名画欣赏:《五牛图》
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名画作品中笔墨的形象和色彩,并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特色。
2、大胆想象,积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初步运用大师的手法尝试作画。
三、教学准备:
教具:名画《五牛图》,学具:毛笔,墨汁,宣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画家韩滉,引发兴趣。
《五牛图》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宰相韩滉。他与当时另一位以画马著称的画家韩干一起被后人称为“牛马二韩”经过了1500多年,唐代纸本绘画的真迹流传到今天的已寥寥无几。韩滉的《五牛图》成为现存中国纸本绘画的第一孤本。
(二)出示名画,引导欣赏。
1、《五牛图》,是韩滉最为传神的作品。五头健硕的老牛,在这位当朝宰相笔下被“人格化”了,它不是一幅简单的动物画,而是画家借这五头牛来比喻自己兄弟五人,以牛的任重温顺的品性来表现自我内心注重实际、任劳任怨的情感,被后人称为“神气磊落,稀世名笔”。
2、《五头牛》中所描绘的五头牛,中间是透视精确的一头黑牛的正面,其余四头都是侧面,有探身吃草的红牛,有昂首前行的花牛,有回顾舐舌的黄牛,还有沉稳健硕的棕牛。五
3、五头牛神态各异、造型准确、形象生动。在这幅画中,画家的用笔粗简而富有变化,敷色清淡而稳重,恰当地表现了牛的筋骨和皮毛质感,色调真实自然,尤其是牛的姿态真切生动,具有一种浑厚朴实的风格。韩滉高超的绘画技巧使画中的五头牛栩栩如生,形成一种独特艺术风格,体现了唐代绘画水平的高超。
4、另外,这幅图是画在白色麻纸上,这在流传下来的唐朝绘画中是罕见的。
5、《五头牛》的珍贵之处在于中国古代留存到今天的绘画作品多为花鸟人物,以牛入画并且如此生动的,堪称孤品。
(三)听音乐、感受。
(四)教师提出要求,学生绘画。
1、临摹画作
(五)展示学生作品并讲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