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特岗教师真题
河南省 2014 年特岗考试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请在没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后的括 号内,不选、错选或者多选,改题无分。
1、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A、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B、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世界力量 C、走中国道路,弘扬航天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D、走中国道路,弘扬国际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解析】 A
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关于教育改革的总体部署是()A、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B、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C、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D、推进管办评分高 【解析】 A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是()A、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河南华图教师招聘考试研究中心 咨询电话:0371——87096515 2 乘华图翅膀 圆教师梦想 B、自由平等 公正 法制 C、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 D、自由 民主 诚信 法制 【解析】 B
4、教育的基本着眼点是()A、传授知识 B、发展智力 C、人的发展 D、社会发展
【解析】 C 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
5、直接制约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是()A、生产力 B、科学技术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
【解析】C 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性质和方向,经济制约教育的发展水平。
6、奠定班级授课制理论基础的代表性著作是()A、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河南华图教师招聘考试研究中心 咨询电话:0371——87096515 3 乘华图翅膀 圆教师梦想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 D、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解析】B
7、“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涵盖三个维度,它们 是()A、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B、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技能、专业能力 C、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D、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情意 【解析】C
8、教师不顾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采取拔苗助长的做法,违背了儿童身心 发展的()A、顺序性 B、不均衡性 C、差异性 D、统一性
【解析】 A 拔苗助长违背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9、按学科制定的、体现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的指导性文件 是()A、课程计划 B、教学计划 C、课程标准 D、课时计划
【解析】C 课程标准是教学计划的分学科展开。
10、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利用学习资料生成意 义的过程, 这符合()A.行为主义学习观 B.人本主义学习观 C.新行为主义学习观 D.建构主义学习观 【解析】 D
11、采用问卷、访谈等方式搜集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的科研方法是()A.调查法 B.行动研究法 C.观察法 D.实验法 【解析】A
12、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的德育原则是()A.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解析】A 疏导原则又叫循循善诱原则。
13、良好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是()A.明确的共同目标 B.一定的组织结构
C.共同生活的准则 D.成员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解析】 A
14、根据自己的生物钟安排学习活动属于学习策略中的()A.认知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解析】B 资源管理策略中的时间管理。
1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的理论依据是()A.二因素理论 B.三维结构理论 C.三元智力理论 D.多元智能理论 【解析】 D
16、小学生有错误行为时,家长便限制他看动画片,不让其从事有趣的活动,属 于()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解析】 C
17、通过集体讨论,使思想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效果的创造性训练 方法是()A.发展思维训练 B.头脑风暴训练 C.推测与假设训练 D.自我设计训练 【解析】B
18、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认为,7—11 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解析】C
19、指导学生使用“我能应付这个考试”“成绩并不重要,学会才是重要的”等 正向的自我对话以缓解考试焦虑的方法是()A.全身松弛训练法 B.系统脱敏法 C.肯定性训练法 D.改善认知法 【解析】D 20、动作技能练习到一定阶段时,会出现进步暂时停止或下降难以有所提高的现 象是()A.定势现象 B.迁移现象 C.退步现象 D.高原现象 【解析】D 高原现象的定义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判断下列命题正误,正确的请在题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解析】√ 2、2014 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打造富强河南、文明河南、平安河南、美 丽河南。()【解析】√
3、新手老师备课就是把教学内容写成详细的文字教案。()【解析】×
4、以农村教师为重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促进我国教育公平的措施之一。【解析】√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解析】√
6、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解析】√
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解析】√
8、当前的教学设计越来越倾向于从关注“学”向关注“教”转变。()【解析】×
9、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最终目标是帮助教师减轻教学工作量。()【解析】×
10、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范畴包括教师义务、教师良心、教师荣誉。()【解析】×
11、维果斯基认为,好的教学应当先于发展,引导发展,其实质在于创造最近发展区。【解析】√
12、学生参加课外活动要体现自愿原则,活动应以小型为主。()【解析】√ 课外校外活动最主要的组织方式是小组活动。
13、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实现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是课 堂导入。()【解析】×
14、教学中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来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称为比较。()
【解析】× 变式
15、态度与品德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榜样的行为而习得。()【解析】√
16、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解析】√
17、学生为了得到老师或父母的奖励而努力学习的动机是内部动机。()【解析】× 附属内驱力
18、举一反
三、闻一知十是典型的学习迁移。()【解析】√
19、中学阶段同辈群体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解析】√
20、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解析】√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1、城市学生杜某,大学毕业通过招教考试成为一名乡村教师。在认真备课、反 复试讲后,他心情忐忑的走上讲台,刚做完自我介绍,一男生突然站起来说道: “老师,我们条件不好,学习基础又差,你会喜欢我们吗?”杜老师没有回答,微笑地看着他问:“你会不会嫌弃自己的家人?”男生马上回答:“当然不会,一家人怎会嫌弃呢。”老师转向全班同学郑重地说:“我既然成了同学们的老师,大家就成了一家人,我当然不会嫌弃你们了。同学们只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却没 有看到自己的长处,我们农村孩子朴实、能吃苦,只要我们共同努力,都会成为 优秀学生的。老师喜欢你们,看好你们!”这一开场很快抓住了孩子们的心。请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角度对该教师的做法进行分析评价。【参考答案】
(1)杜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道德规范中的爱岗敬业。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要求 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志存高远,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认真负责,认真 备课上课,认真辅导学生。案例中的杜老师能够认真备课,反复试讲,获得学生 欢迎。符合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2)杜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关爱学生。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尊 重学生人格,爱护学生,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要有耐心,不讽刺,挖苦,不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杜老师照顾到农村学生的自尊心,当他们是自己的家 人,不嫌弃学生条件差基础差,做到了关爱学生。
(3)杜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教书育人。教书育人要求教师遵 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 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杜老师通过与学生的回答,不仅仅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还通过自己的言行,教 会学生做人的道理。
(4)杜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为人师表。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坚 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 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案例中的杜老师,与学生亲如一家,带领学 生挖掘农村孩子的优点,通过自己的表率作用,让农村学生学会自信自强。2.某教室在教文言文《强项令》时,提了一个问题:“语文题目中的‘强项’是 什么意思?”学生根据语文的注释,马上回答是“硬脖子”的意思。为了让学生 对比古今词义的区别,老师有追问:“‘强项’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这 个问题一下子吧学生问懵了,课堂上出现了冷场的局面,教师接连问了几个学生 都没答出来,课后,老师进行了认证的反思。第二天给另一个班上课时,该老师 及时改变了提问策略。在学生找出“强项”在课文中的意思之后,教师请学生们 思考:“请问你们有什么强项?是什么意思呢?”学生想了想说“是‘长处’的意 思”于是,教师请学生们思考:“请问你们都有什么强项?”一个学生答到:“我 的强项是打乒乓球。”教师接着问:“那么,你所有的‘强项’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想了想说:“是‘长处’的意思。”于是老师再次请大家思考:“‘强项’ 在古代海域和相待汉语中的词义有什么差别?”学生们纷纷举手病给出了正确的 答案。(注:教学对象为七年级学生)请运用有关教学理论对此案例进行分析评价。【参考答案】 教学原则角度:
(1)启发式教学。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 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 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中老师通过对学生的 逐步询问和引导来得出问题的答案,符合了启发性性原则的要求。
(2)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案 例中老师根据学生实际知识经验,采取了有针对性的引导。
(3)量力性原则。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 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案例中老师很明显依据了学生已有的接受程度,改变了相 应的引导策略,符合了量力性原则。新课改的角度答题:
新型的教学观(两个过程,两个重于);
教师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对待教学上,强调引导,帮助,启发); 学生观(学生是教育活动主体);学习观(自主、探究学习))四.讨论题(本大题共 1 题,15 分)请结合学科教学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参考答案】
在学校情境中,大部分问题解决是通过解决各个学科中的具体问题来体现 的,这就意味着结合具体的学科教学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必要的,也是可行 的。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
(1)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知识记忆得越牢固,提取也就越快、越准确,成功地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记忆和提取的方法,鼓 励学生运用这些方法。
(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只有深刻领会和理解的知识才能牢固地 记忆和有效地应用,因此,教师要重视概括、抽象、归纳和总结,应用同质不同 形的各种问题的变式来突出本质特征,加强学生对不同类型问题的区分和辨别,提高其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水平。
(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问题解决通常是综合应用各种知识 的过程,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是保证正确解决问题的基础。为此,教师要有意识 地沟通课内外、不同学科、不同知识点之间的纵横交错的联系,完善学生的知识 结构。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有效的思维方法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地解决 问题。教师既可以结合具体学科内容,教授一些身体技能、构思技能等,也可以 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开设专门的思维训练课。
(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教师在教授思维方法时,应将头脑中的思维方 法或思路提炼后外化出来,给学生示范,并要求模仿。学生通过这种学习,可以 逐步掌握各种思维方法,将教师的经验内化成自己的经验,充实自己的认知结构。3.提供多种练习机会
应避免低水平的、简单的提问或重复的机械练习,防止学生埋没于题海之中,应 考虑练习的质量,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时段等来精选、设计例 题与习题,充分考虑练什么、什么时候练、以什么方式练、练到什么程度、如何 检验练的效果等。还要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化,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 性,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变通性、灵活性和广泛性。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运用一定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 养成主动解决问题、主动提问和质疑的习惯。另外,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观察 能力,对发现问题会有很大帮助。
(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多 角度、尽可能多地提出假设,且不对这些想法作过多评判,以免使学生的思路过 早地局限于某一方案。
(3)鼓励自我评价和反思。要求学生反复推敲、分析各种假设与方法的优劣,对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价。
五、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 1 题,15 分)请根据多提供的教学材料和学生情况,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1.教学材料,把八年级思想品德《诚信的智慧》。
诚信的品德是高尚的,诚信的要求是确定的。但做到诚信的具体条件优势非常复 杂的,我们对诚信的理解应与具体的情境结合起来,在显示生活中做出诚信的正 确选择。
对人诚实于尊重他人的隐私,王万相互关联且尝尝发生冲突。面对这一两男选择,我们应该正确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以诚待人,以信交友”是人际交 往的基本准则,我们应当恪守诚实的品德;另一方面,尊重隐私又是待人坦诚的 前提,是维持良好关系,有效沟通的基础,尊重他人的隐私,未经本人同意不得 将其公开,也是我们在交往中应有的品德,当两者发生冲突是,我们要结合具体 情境,坚持原则,权衡利弊,按照实际情况妥善处理。
诚实和说谎是水火不相容的,做诚实的人就不应该撒谎,然后,我们生活的环境 是负责的,人的思维方式、欣慰方式也不是直线式的,在特定的交往情境中,有 时需要我们隐瞒事情的某些真心,说些“善意的谎言”,但这不是出于个人“私 立”,而恰恰是维护对方利益的需要,从根本上说,三姨的谎言并不违背诚实的 道德。
诚信原则的核心是善,尽管诚信问题上有各种负责情况,但只要我们正确理解诚 信,于人为善,出以公心,永不自欺,我们的就能拥有诚信的智慧,做一个诚信 的人。【参考答案】 【课型】新授课 【课时】1 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知道诚信的内核是善,并努力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现实案例的分析,提高学生对诚信的正确认识。
3、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生活中的诚信,明白诚信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学生对诚信的正确认识。
【教学难点】理解诚信的必要性,并努力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导入环节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 3.15 是什么日子吗?那么它的 真正意义是什么呢?”。学生作答,教师总结,经商需要诚信,那么做人更需要 诚信,从而引入课题——《诚信的智慧》。
二、探究新知
共同欣赏《徙木立信》的视频片段,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古人的诚信。学生欣赏完视频后,教师引导学生畅谈观赏感悟。
学生分组展示课前所搜集诚信的相关素材,并结合自己的资料进行解释。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作答。
学生展示小组成果后,老师进行总结,并给学生展示与诚信相关的名人名言 图片,虽然经历过不好的事情的出现,但扔坚持自己的行为准则——诚信为本,之后共同得到结论:在我们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遭遇不同的关于诚信的问题,这 些都是我们成长经历中不可或缺的,希望这些能够帮助同学们认识诚信的真正含 义。
三、拓展延伸
教师创设生活中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情境,请学生利用今天所认识的知识来 解决各事件。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请学生畅谈本节课所学知识与收获。最后,播 放《友谊地久天长》歌曲,并简单迁移,结束本课!【板书设计】 诚信的智慧 智慧 诚 + 信
六、作文题(40 分)阅读下面的材料,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诗词除 外,文体不限。
2014 年 3 月 17 日晚,周口市郸城县秋渠一中校长张伟连续工作三个昼夜,银过 度劳累突发脑干出血,经全力抢救无效,不行去世,年仅 42 岁,从教 20 年来,张伟同志始终奋斗在农村教育教学第一线,他常说“干教育是个良心活,我献身 教育一生无悔”,作为一名教师,他承担两个学科以上的教学任务,爱岗敬业,知识渊博,教学艺术性强,深受学生喜爱,作为一名校长,他以身作则,科学管 理,把一所落后的乡村中学办成了远近闻名的模范学校,他甘于清贫,面对高薪 聘请不为所动,他被广大师生和群众誉为“践行焦裕禄精神的好校长”“写上心 目中的好老师”
第二篇:2014特岗真题(范文)
2014年湖南特岗语文回忆版真题
一、选择题5个。
1.读音有误2.有错别字3.有病句4.文学常识5.教育学
二、诗歌鉴赏江城子(苏轼)1.词上片侧重写——,下片侧重写——2.选择题(赏析诗歌有误的一项)
三、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1.解释有误2.与“而”字意思相同3.翻译
四、现代阅读。《改变命运的一分》①办公室只剩下秦老师一个人的时候,门被推开了一条缝,像贼一样探进一颗瘦小的脑袋。脑袋的拥有者向办公桌怯怯地走近,怯怯地叫了声:“老师。”
②“查分数吧?你59 分,全班就你不及格。”秦老师尽量控制自己的音量,努力展示她温和的一面。根据惯例,每次考试结束后办公室门口总会挤满迫不及待的学生,现在这个小男孩是班上最后一位来查分数的学生。
③“老师,能不能,能不能……”把“能不能”呢喃了好几遍,小男孩才很难为情地抬起那一直比脖子还低的头,一张脸像被涂满了红墨水,细得像丝线一般的声音哆嗦着穿过秦老师的耳膜,“能不能给我的作文加上一分?”
④“加分?这不好。作文打分得严格对照评分标准。”秦老师摇了摇头,面带歉意地笑笑,“你不用太放在心上,不及格老师不骂你就是了,以后认真些,争取期末拿个高分。”⑤“可我妈……她会用竹鞭抽我的。”小男孩带着哭腔,双手习惯性地往头顶挡,有竹鞭已经临头的感觉。秦老师沉默了,她理解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当然也不希望学生因贪玩而考试不及格,可管教孩子也犯不上动竹鞭。是不是给他加上一分?秦老师有点犹豫不决,她做事一向很讲原则,可偏偏长着颗女人心。
⑥不经意地瞧小男孩一眼,正迎上他瑟缩的眼神,秦老师的心猛然一震--在孩子晶莹的泪光中,在恐惧的战栗后面,清泉般的童真悄然流淌。哎!毕竟,他还是个孩子,心还非常嫩。
⑦“你看这样好不好?”秦老师灵感一闪,立刻以温暖的目光笼罩小男孩的全身,此刻小男孩正微张着嘴,星星般的双眼涌动着期盼。“我在总成绩上给你加一分,但不是送,是借,要还的,期末你给我一还十,怎么样?”
⑧“行,期末还你。”小男孩咬了咬嘴唇,迈开脚步逃跑似的走出办公室。背后传来秦老师柔和的声音:“要好好念书,不要再旷课去捉青蛙摸小鱼……”
⑨因为一直惦记着那十分“高利贷”,同时也由于对秦老师心怀感激,所以小男孩在此后的学习中非常刻苦。期末,小男孩的语文取得98分的好成绩,被扣去10分,还有88分。于是学校给小男孩颁发了一个,一个学习成绩进步奖。这是小男孩上学三年来第一次获奖。他紧紧抱着奖状和奖品,小男孩发现秦老师正温和地对自己微笑,挨妈妈的竹鞭都不哭的小男孩,竟一下子热泪盈眶。
⑩后来,小男孩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中学,几年后又上了大学,成为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
⑾再后来,他成了某集团公司的老总,捐出了许多钱建设家乡,而且每年回家乡都不忘去看望他当年的语文老师秦老师。
⑿这是我的一位老总朋友的亲身经历,至今他向我们讲起这一分,仍是激动不已,因为他知道,是秦老师当年。
五、1.教育心理学,2.案例分析(1.从各方面点评日记2.写评语和建
议)
六、作文
第三篇:特岗真题
09年河南特岗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
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C)
A发展B全面协调可持续C以人为本D统筹兼顾 2.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B)A遗传B学校教育C环境D家庭教育 3.心里断乳期是指(C)
A幼儿期B儿童期C少年期D青年期 4.“举一反三”、“闻一知十”是指(B)A定势B迁移C应用D技能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考核的机构主体是(B)
A教师所在地的政府机关B教师所工作和服务的学校C教师所在地的教育行政部门D教师所在地的教育督导机构 6.教师在教学中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来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成为(A)A变式B反例C正例D比较 7.持久性心境低落为(B)
A焦虑症B抑郁症C强迫症D恐怖症 8.教师的根本任务(A)
A教书育人B教学C班级管理D道德教育
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教育具有(C)A创造性B广延性C长期性D示范性
10.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跟草去”强调教师的(C)A合作精神B友爱精神C奉献精神D自律精神 11.孔子代表作(A)
A《论语》B《学记》C《理想国》D《大学》
12.个人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某种欠缺而为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是(B)A 学习动机
B 学习需要
C学习兴趣
D学习期待
13.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C)A 谈话法 B演示法
C讲授法
D讨论法
14.在学业成功与失败归因中,内在的、可控的、不稳定的因素是(A)A努力程度 B能力高低
C 运气好坏
D 任务难易
15.个体成功地完成某一项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D)A气质
B 性格
C兴趣 D能力
16.新课改提出初中课程的设置是(C)
A综合课程为主 B分科课程为主 C综合和分科课程相结合 D综合实践活动为主 17.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D)
A个别教育
B建立学生档案
C了解和研究学生 D组织培养班集体 18.中学阶段影响学生人格的主要因素是(A)A 教师
B 家长 C 自我D 同伴
19.一个人遇事举棋不定,犹豫不决是意志缺乏(C)A 自觉性
B自制性
C 果断性D坚持性 20.学校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A)
A 师生关系
B 上下级
C 同事关系
D 同学关系
二、判断题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升学率是衡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唯一标准。(×)3.男女智力总体水平大致相等,但智力结构有差异。(√)4.负强化和惩罚在本质上是相同的。(×)5上课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6.依法执教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然要求。(√)7.“勤能补拙”充分说明力因素对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8.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个教育法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9.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总是一致的。(×)
10.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11.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来影响受教育者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12.新课程倡导研究性学习,所以应抛弃传统的接受性学习。(×)13.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14.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15.学习室由反复经验引起的,它所引起的行为及行为潜能的变化是暂时的。(×)16.高创造者必须具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17.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是一种发展性评价方法。(√)
18.某中学开设了线条画、垂钓技术等课程供学生自愿选择,这是地方课程。(×)19.农村留守儿童出现问题应归咎于家庭,与学校无关。(×)20.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方面。(√)
三、案例分析
1.某重点大学毕业生小李,在公开招聘中以优异的成绩被聘为某初中老师,刚上班时,他虚心向同事请教,认真备课,努力把握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工作高度负责,教学效果好,在期末的评定中成绩优越,但随着工作的熟悉与
社会交往的增多,便越来越不重视备课和对教学环节的把握,开始变得浮躁,他认为:“教师上课就那么回事,我备好一遍课可以用好多年!”
上学期学生评教,小李排名倒数。校长找其谈话,她还不以为然:“我重点大学毕业生,难道还教不了初中生?” 之后,他把对校长和学生评教的不满都撒到学生身上,上课时对不专心听讲或成绩差的学生或挖苦讽刺或罚站,甚至赶出教室。
试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分析这位教师的行为。
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应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
2.某初二(3)班的许多学生,在一次考试中,因成绩不理想而情绪低落,教师里失去了往日的欢快和活泼。班主任为缓解这种气氛,带领学生去溜冰。学生一次次摔跤一次次又站起来,丝毫没有沮丧和气馁。班主任就借机告诉学生:“学会溜冰尚且需要经过无数次的摔跤才能成功,更何况复杂艰苦的学习呢?”于是学生们放下心理包袱,信心十足的又投入学习中。
结合教育学理论分析案例。
从德育的原则来看: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从德育方法来看:实际锻炼法。
四、论述 1.一个中小学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养?
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心理素养。
2.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景,运用启发式教学。
五、作文
题目:教师,我所向往的职业
要求:观点正确,语言通顺
1.下列理论体系中那个不属于中国特色的神会主义理论()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 D.科学发展观 2.中国的基本政治体制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 C.群主立宪 3..三农是指()
A.农业、农村、农民工问题 B.农业、农民、农村教育问题 C.农业、农村、农民
文体不限800字以上
11.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是()二.判断题
1、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2、《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做出了到2020年教育的具体目标和要求。()
3.情绪智力即情商,是影响人体成功的重要因素。()
4、教学是一种传授知识的活动。()
5、创造力并不是少数人才有的,是每个人都有的潜能。()
6、不会进行教学反思的老师,就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7、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
8、素质教育是促进个体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9、认知方式认知风格是指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认知方式有好坏之分。()
10。德育必须从提高道德认识开始。()
11.„的均衡性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
12.学校或教育机构对学生具有教育和管理权,学生有被管理和接受教育的义务。()
13.智力影响学习的发生,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和质量。()三.案例分析
1.李老师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并张贴。对一个学生说“这次你又是倒数第一,总是影响班级成绩。你真是没救了!” 请用教师职业道德来评价李老师的行为。
2、王老师在讲《土地》这篇课文时“我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然后,才又收住缰绳,缓步回到眼前灿烂的现实中来。”一个 学生说“野马怎么会有缰绳”王老师没有备课,就对学生说“难道秦牧还会错吗”学生的脸涨得通红,班级的气氛顿时凝固了。请用教育原理分析。
四、论述题。
1、论述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应该怎样适应这些规律。
2、简述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并说出你以后的工作中需要怎样培养学生的能力?
五、作文
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对河南人具有的精神总结为“三平”: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的责任感。通过对三平精神的理解,结合教师的职业,写篇文章。800字左右。2011年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一、单选题
1.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
A.70周年 B.80周年 C.90周年 D.100周年 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A.物质前提 B.主导作用 C.发展动力 D.决定作用 3.“活到老学到老”反映了现代教育特征是()A.终身性 B.公平性 C.大众性 D.未来性 4.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是()
A.及时性原则 B.前瞻性原则 C.预见性原则 D.科学性原则 5.创造力的核心成分是()
A.创造性人格 B.创造性思维 C.创造性技能 D.创新意识
6、教师上课时,一边讲授,一边板书,一边观察学生是利用了()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
7、利用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电影电视等手段进行教学的直观类型是()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语言直观 D抽象直观
8、记忆效果最好,精力耗费上最经济的学习程度为()A50% B100% C150% D200%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制定机关是()
A国务院 B国家教育部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0、教学设计最先考虑的问题是()
A教学目标 B教学内容 C教学方法 D教学环境 11对于任性的学生应着重培养其意志品质的:()A自制性 B、自觉性 C、果断性 D、坚持性
12“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3、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得出的智力理论是:()
A、二因素论 B、层次结构论 C、三无结构论 D、多元智力论
14、课外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群众性活动 B、自发活动 C、小组活动 D、个人活动
15、面对问题情境,学生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却常常出错的认知形式是:()A、深思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场依存型 16.注重学生探究态度和能力的培养的课程类型是()A研究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基础型课程 D实践型课程
17.具有英语基础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学习德语的现象疏于学习中的()A定势 B正迁移 C记忆 D负迁移
18.对同一类型的问题寻找不同类型的答案可以培养学生具有()A活动性 B独创性 C目的性 D交通性
19.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方法是()A说理法 B榜样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
20.对于不敢真实表达自己真实感情想法的学生,有效地行为改变方法是()A肯定性训练 B全身松弛训练 C系统脱敏法 D改变认识法
二、判断题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2.中原经济区被正式纳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3.义务教育是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质生源的教育。()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发展“十二五”规划的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5.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6.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的规范效力及执行方式都是相同的。()7.素质教育就是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8.最早从理论上论述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9.能力的发展与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是不同步的。()10.人在激情状态下认识和自信能力会减弱,所以总做错事情。11.学生的学习是以获得直接经验为主要任务的。()12.讲授法是注入式的方法,问答法是启发式的方法.()13.学会调适是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
14.受教育权利是儿童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是一项合法权利。()15.定势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活动准备状态。()
16.气质影响人的活动方式与效率,是一个人选择职业的依据之一。()17.从抵制不良行为看,惩罚不利于良好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18.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涵义是只要求“生活世界”,不要求“科学世界”。(19.教师对学生的表扬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的正诱因。()20.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强化了教育评价的甄别与选择功能。()
三、论述题
(一)请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请结合实际谈谈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案例分析题
(一)小刘以优异的成绩应聘为某中学特岗教师,她一到岗能够认真讲课,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她还运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手段,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她的课很受学生欢迎。但是,她不能容忍学生不认真听讲,对个别不认真听课的学生经常采用罚站,甚至不许进教室听课等方式惩罚他们。请运用教师职业道德的知识来对刘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评价。
(二)小明上小学时因经常把麻雀、青蛙、蚯蚓等待到教室而被老师批评和惩罚,上初中后他仍然经常把小动物带进教室,班主任发现后没有批评他,还在班里成立了动物兴趣小组。他非常激动,向班主任表示了决心,半年后,小明在班主任的引导下,通过对动物的探索活动,懂得了学好各门功课的重要性,并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逐渐改掉了散漫的习惯,学习有了很大进步,他完成并发表了《蚯蚓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的小论文,还在全市昆虫标本制作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请运用教育学的有关理论对班主任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评价。
五、作文题
“今天你感到幸福了吗?” “幸福”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它不仅体现了个人的人生追求,更成为各级政府的施政目标。幸福在哪里?究竟拿什么来衡量?请围绕“幸福”这个话题,自选题目,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10niandaan
1、A
2、A
3、C
4、B[解析]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所说的意思是钥匙和锁是一一对应的,正如每个学生一样,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都有自己的特长和缺点,教师在施教的过程中要针对每个学 生的情况,不同学生区别对待,故本题所说的意识的因材施教。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5、A
6、D[解析]新课程改革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列为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是通过学生亲身实践,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 题,从而获得知识,拓展能力,培养情感。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方式主要有调查研究、访谈、上网搜集材料和讨论等等,这种学习方式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式”学习方式,它体现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学习方法和生活体验,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成为生活的主人。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7、D
8、C[解析]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自己的发现活动而获得知识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在发现学习中,教师鼓励学生通过自己发现概念与原理来学习,新信息的学习主要 是学生自身努力的结果。布鲁纳认为,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是,把知识转化成一种适应正在发展的形式,以表征系统发展顺序,作为教学设计的模式,让学生进行发现 学习。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9、A
10、A
11、C
12、B[解析]教育学和心理学作为教师必备的知识,是教师走上讲台更好教学的依据和支持,但是他不是教师教授学科的本体知识即学科专 业知识,所以,教育学和心理学是教师的条件知识。所以,本体的正确答案为B。
13、B
15、A
16、B
17、A[解析]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 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学正是可以通过对学生的教育,发展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同时教学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最主要的形 式。所以,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式是教学,其他的方式都不是最主要的途径。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
18、A
二、判断题
1、对[解析]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Expo 2010),是第41届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在中国上海市举行。此次世博会也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上海世博会 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为主题,总投资达450亿人民币,创造了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记录。
2、错[解析]《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确定了90年代我国 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提出了2000年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
4、错
5、对
6、对
7、对
8、对
9、错[解析]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理解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认知方式表现为一个人习惯于采 取什么方式对外界事物进行认知,它并没有好坏的区分。
10、错[解析] 德育有一般顺序是从认识开始,但德育又具有多种开端,知情意行都可以作为开端。
12、对
三、案例分析
1、答题参考要点:
本题可从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包括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的觉得来切入回答。《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中对关爱学生的具体表述是关心爱护全体学 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规范中对教 书育人的表述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 生的唯一标准。考生可从这两个方面去答题。
2、答题参考要点
本题可从两个方面对案例进行分析:
(1)从课上学生主导性的发挥上去解答。教师在这个案例中没有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并且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挫伤了学生对学习的好奇心 和求知欲。从新课程改革中师生的关系以及对新课程下的教师观和学生观中提取相关内容进行回答。
(2)教师没有注意到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特征。案例中的学生可能还不能抽象出思维的野马的具体比喻。教师应趁时机先向学生解析这个难 点,之后学生就不会难于理解了。
(3)教师授课前的备课的重要性。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对课文的内容及学生的思想水平有所了解。在备课的时候教师要设想到这个是学生会有疑 问的地方,也是这篇文章的一个理解的难点。教师应该提前准备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讲解。
四、论述题
1、论述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应该怎样适应这些规律。参考答案要点:
顺序性和阶段性 不平衡性 稳定性与可变性 个别差异性 互补性
2、简述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并说出你以后的工作中需要怎样培养学生的能力? 参考答案要点:
遗传与营养 早期经验 教育与教学 社会实践 主观努力
五、作文 参考思路:
本作文可划分为对特岗教师思想层面和实践层面相结合的文章类型。文章开篇可说明教师岗位崇高的地位和理想,中间部分可按题目中的三平精 神进行感想和实践的阐述,最后上升到教师事业的使命和自豪感上。首尾呼应即可。本文章的考核点在于对考生如何认知教师岗位而提出的。尤其是特岗教师的特殊 岗位形式,更要求特岗教师有一种对职业的热爱和心理的认同感。11niandaan
一、选择题
1.C[解析]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正式建党,所以2011年正好是90周年。
2.B[解析](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老师。影响人发展的后天因素中,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而教育,从逻辑上讲也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但它是影响人的发展的自觉因素,是可以控制的特殊因素,与那些产生自发影响的环境因素相比,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3.A[解析]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
4.D[解析]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1)方向性原则;(2)客观性原则;(3)科学性原则;(4)教育性原则;(5)民主性原则。5.B[解析]创造力是以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以非智力因素为动力,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各种能力的一种综合力。6.C[解析]注意的稳定性是个体在较长时间内将注意集中在某一活动或对象上的特性。与之相反的注意品质是注意的分散。个体的需要和兴趣是注意稳定性的内部条件;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性,是注意稳定的外部条件。
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里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一般成人能同时把握4—6(3-7)个没有意义联系的对象。注意的广度随着个体经验的积累而扩大。同时,个体的情绪对注意的广度也有影响,情绪越紧张,注意广度越小。
注意的分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心二用”,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同时指向不同的对象的特点。如一边看电视,一边打毛衣。注意分配的条件是,同时进行的活动只有一种是不熟悉的,其余活动都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
注意的转移是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注意的转移要求新的活动符合引起注意的条件。同时,注意的转移与原先注意的强度有关。原先的注意越集中,转移就越困难。
7.B[解析]模像即事物的模拟性形象,它是实际事物的模拟品,而非实际事物本身。所谓模像直观即在对事物的模像直接感知基础上进行的一种直觉的能动反映。例如,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的观察和演示,均属于模像直观。
8.C [解析]研究证明,过度学习能提高保持的效果,减少遗忘。所谓过度学习是指在学习进行到刚刚能回忆起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学习。一般来说,过度学习所用时间以150%为效果最佳。这样既不浪费学习时间,也能取得好的保持效果。
9.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于1995年3月18日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号公布,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制定的第一部教育基本法,这是我国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它的颁行,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全面依法治教的新时期。10.A [解析]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11.A [解析]意志的自制力就是指能够完全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意志品质。与自制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任性和怯懦。任性的人自我约束力差,不能有效调节自己的言论和行动,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常常为情绪所支配。怯懦的人胆小怕事,遇到困难或情况突变时惊慌失措,畏缩不前。
12.B[解析] 对学生是引导而不是牵拉;是鼓励而不是压抑;是启发而不是灌输。引导而不牵拉, 师生关系就融洽;鼓励而不压抑, 学习就轻快;启发而不灌输, 学生就会思考。师生关系融洽, 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 这样的教师可以说是善于启发诱导的了。《学记》要求教师既要善于向学生提出问题, 又要善于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
13.D[解析] H·加德纳(1943-)美国心理学家,学习理论家,教育学教授。加德纳在心理学领域最有影响的是他的多重智力理论,它对传统的智力理论提出了批评。他认为人的智力至少包括七种类型:语言智力(即学习和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数理-逻辑智力(即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的能力)、视觉空间智力(即凭知觉识别距离、判定方向的能力)、音乐智力(即对音律感受、欣赏、表达能力)、身体-运动智力(即支配肢体以完成精密作业的能力)、人际交往智力(即与人交往且能和睦相处的能力)以及自我认识智力(认识自己并选择自己生活方向的能力)。”加德纳的思想对美国进步教育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智能的结构》出版后的15年里,多重智力理论被广泛地运用于美国的课堂教学中。在
14.C [解析]小组活动是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外活动小组以自愿结合为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校的具体条件而组成,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经常性活动。小组活动主要包括:①学科小组。②技术小组。③艺术小组。④体育小组等。
15.C[解析]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有些儿童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这种认知方式被称为沉思型认知方式。题干所指的是冲动型认知方式。
16.A[解析]本题的解答属于典型的题支和题干有相符内容的题目。大家看,题目中的“探究态度”和题支A项中的“研究型”一词意思相关,所以选项选A。这是最常见的出题方法。出题人当然不能让选项和题干有完全相同的词语,于是这样“含蓄型”的便是大多数。
17.B [解析]定势是一种就有的习惯对新行为获得的影响,英语知识不是习惯,因此不是定势。记忆是一种能力与这道题目无关。在心里学里,迁移一次的意思就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符合本题所述的意思。
18.B[解析]活动性是指让学生参与某种亲身的体验。目的性的培养属于旧课程思想方法,新课程不再提倡目的性,因此 该题不能选该项。交通性适合正确答案相关的迷惑选项。本题所述是培养学生独创能力的方法,因此选B。
19.D [解析]该题四个选项是四种德育方法。说理是讲道理培养道德观念。榜样法是引导学生像某个榜样人物学习,而陶冶法是使学生在某种情感体验中不知不觉的接受某种道德观念。锻炼法是使学生参与实际的活动,苍耳学会到的实践,本题所述是学生参与社区活动,因此选D。
20.A [解析]全身松弛训练主要是用在学生压力较大需要放松时,系统脱秘法是心理学常用的方法,但是主要是帮助人去掉某种不好的习惯,表达想法和感情需要鼓励,因此是需要对学生进行肯定性训练即可,所以选A。
二、判断题 1.√ 2.√
3.×[解析]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4.√ 5.√
6.× [解析]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区别:执行方式不同:教育法规的执行是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后盾的,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不得违反。而教育政策的执行方式主要是依靠行政力量或党的纪律,运用号召、宣传、教育、解释、动员等方式贯彻实施,其强制力是有限的
7.×[解析]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不可能什么都会,学生也不可能什么都要学,什么都学好。8.√[解析]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是“班级授课制”的真正奠基者。他在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一书中,对班级教学的实践作了总结和归纳,并对班级教学的特点、功能、应用等问题,第一次从理论上作了概括性的阐述和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教学的理论基础。9.√
10.×[解析]激情:一种强烈的情感表现形式。往往发生在强烈刺激或突如其来的变化之后。具有迅猛、激烈、难以抑制等特点。人在激情的支配下,常能调动身心的巨大潜力。
11.×[解析]教学中学生获得的知识既有直接经验,又有间接经验。就学生的认识任务而言,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大量地接受间接经验。
12.√[解析]讲授法是教师运用语言系统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有一定的局限性,即以教师活动为主,不易发挥学生的积极和主动性,容易形成注入式教学。谈话法又叫问答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师生间的问答对话而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方法,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13.√[解析]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第一是学会调适。学会适应就是要矫治错误的行为,养成正确的适应行为,使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就是要消除人际交往障碍,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第二是寻求发展。就要引导学生认清自己的潜力与特长,确立有价值的生活目标,负起生活责任,扩展生活方式,发展建设性人际关系,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良好的社会功能,过积极而有效率的生活。这两个目标中,学会调适是基础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调适性辅导;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
14.√[解析]我国的《义务教育法》为了使儿童受教育权利落到实处,作了切实的规定。要求: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设置小学、初级中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要求家长或者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15.×[解析]定势是长时间解决相仿问题形成的思维及行动习惯,所以定势在解决新问题时,可能会因遇到相仿的问题而快速解决,也可能会遇到不同类型的问题,采用老办法而遇到更大的困难。因此定势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16.√[解析]在各种实践领域中,气质虽不起决定作用,但它对人的工作方式有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工作效率,因此在职业的选择上,考虑气质因素是十分重要的。
17.×[解析]从抑制不良行为的角度来看,惩罚还是有必要的,也是有助于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当不良行为出现时,可以用两种惩罚方式:一是给予某种厌恶刺激;二是取消个体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等。
18.×[解析]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强调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涵义是由过于注重“科学世界”转向更多地关照“生活世界”,并不是不要求“科学世界”
19.√[解析]诱因可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当个体因趋向或接受它而得到满足的诱因称为正诱因;如果个体因逃离或躲避它而得到满足,这种诱因称为负诱因。诱因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例如,对学生而言,教师的表扬是正诱 因,斥责是负诱因。
20.× [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要求: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教育评价的功能有:导向功能、鉴定功能、监督功能、调节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
三、论述题
1.请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答: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在学习教育教学活动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观
教育者持有不同的教育观、不同的师生观,会培养出不同的学生。
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在管理上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的专制型师生关系,具有等级主义,必然导致学生的被动性和消极态度,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学生的人格得不到尊重,学生的自有意见与自主思想得不到重视。
进入现代社会,信息来源多元化,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育领域,教师要由原来的知识拥有者和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引导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树立新型师生观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和基础。(二)树立教师威信
教师的威信包括威望和信誉两部分。教师通过自身高尚的品德、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水平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能使人心悦诚服的力量或敬畏的影响力才算是教师的威信。教师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要注意以下方面:(1)要有良好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品德修养(2)要对学生严格要求
(3)要拥有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学技能。(三)善于和学生交往
传统的应试教育忽视了师生交往中以育人为目的的真正学习,造成师生交往意义的失落。师生之间的矛盾,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互相不理解造成的,其根本原因是彼此沟通太多。作为教师,要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真正做到理解学生,欣赏学生,善待学生。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在交往活动中是民主的。(四)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的意见
民主与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缩小师生间的心理差距,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需要。要民主并不是抛弃权威,而是要在民主和权威之间选择一个比较好的平衡点,这样可以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都要有充分的民主意识,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积极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2.请结合实际谈谈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二)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教师可以设置适当的作业难度,激发学生的动机水平。(三)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心理学研究表明,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的进步与努力即使给予表扬和奖励,以激发更多的学习动机。(四)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在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的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一般而言,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
四、案例分析题(一)答案要点
(1)小刘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道德规范中的爱岗敬业。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志存高远,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认真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辅导学生。案例中的小刘老师能够认真备课,认真讲课,获得 学生欢迎。符合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2)小刘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职业道德中的终身学习。终身学习要求老师不断拓展业务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小刘老师入教后一直努力积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创新和发展自己的教学。符合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要求。
(3)小刘老师的做法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爱国守法。爱国守法的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的职责权利。而小刘老师让不认真听课的学生罚站,这是体罚,侵犯了学生的人身尊严权,另外,她甚至不允许不守纪律的学生听课,这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违反了《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要求。
(4)小刘老师的做法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关爱学生。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人格,爱护学生,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要有耐心,不讽刺,挖苦,不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而小刘老师他让学生罚站,并且不让学生听课都违背了这一职业道德的要求。(二)答案要点
教师职业作为专门性的职业,不仅仅需要学科专业素养,更重要的是需要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者持有不同的教育观、不同的师生观,会培养出不同的学生。
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在管理上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的专制型师生关系,具有等级主义,必然导致学生的被动性和消极态度,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学生的人格得不到尊重,学生的自有意见与自主思想得不到重视。本案例中小明的小学班主任老师没能理解小明的行为而一味的进行批评和惩罚,使得小明的行为得不到强化,从而影响了小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进入现代社会,信息来源多元化,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育领域,教师要由原来的知识拥有者和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引导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树立新型师生观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和基础。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因材施教的教师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所以现代教师要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真正做到理解学生,欣赏学生,善待学生。本案例中小明初中班主任在课外活动中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对所感兴趣的科目进行探究式学习,进而迁移到各门功课中,发现学习的重要性,使得学习有了很大提高。
同样的学生,不同的教师,会培养出不同的学生。所以,现代教师要懂得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素质和潜能的挖掘。
五、作文指导
第一,从立意的角度来看,关于“幸福”的理解,一定要是健康和积极的价值观,一种正面的引导方式,比如:为别人服务是幸福的;逆境也是一种幸福。这样的话,文章的整体立意和深度就有了。
第二,切入点问题,关于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比如:父母健康,社会稳定,家庭和睦,既可以是生活中的琐事让你感到幸福,也可以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让你觉得幸福。
第三,作为教师招聘考试的作文题目,如果能结合教师这个职业谈幸福,谈自己选择这个职业的感受,可能更为贴切,但是这个主题忌千篇一律,写这个主题时一定要有创新点。结合自身的真实情况和感受去写,会更真挚和感人。
第四篇:教师特岗真题
本试题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专生作答时,须将所有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班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题卡的相应位置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1.为班级授课制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的教育家是()。A.赫尔巴特 B.杜威 C.夸美纽斯 D.洛克
2.关于教育起源问题有多种观点,其中教育心理起源学说的代表人物是()。A.马克思 B.孟禄 C.沛西•能 D.上帝
3.教育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是教育的()。A.显性功能 B.隐性功能 C.正面功能 D.负面功能 4.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领域的根本特征是 A.有专职教师 B.有专门的场所 C.有目的的培养人 D.有特定的教育对象 5.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
A.主体地位 B.边缘地位 C.主导地位 D.从属地位 6.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A.教师 B.学生 C.课程 D.教育质量
7.强调课程的内在逻辑,以有组织的科学内容作为课程组织基础的课程类型属于()。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核心课程 D.综合课程 8.最早提出对班级教学进行改造的是()。
A.“特朗普里制” B.“道尔顿制” C.“哈利斯制” D.“巴达维亚法” 9.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源于()。A.早期训练思想 B.“泛智”教育思想 C.和谐教育思想 D.“知识即道德”的传统思想 10.在教学和学习后进行的评价是()。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发展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11.班级领导者是()。
A.班主任 B.学生干部 C.校长 D.教师 12.班级组织的形成经历的第一阶段是
A.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 B.团体要求与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 C.团体要求架构内的矛盾 D.团体要求与团体文化之间的矛盾 13.在教育与发展的关系问题上,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的人是()。A.皮亚杰 B.埃里克森 C.维果茨基 D.奥斯贝尔 14.在奥苏贝尔看来,最低层次的意义学习是()。A.发现学习B.命题学习C.概念学习D.表征学习
15.在熟练地学会骑自行车以后,再学骑三轮车就会觉得比较别扭,这种现象我们把它称为()。A.顺向正迁移 B.顺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逆向负迁移 16.自发的、以适应自然为特征,主要掌握个体经验的学习是()。A.广义的学习B.狭义的学习C.动物的学习D.社会的学习17.道德意志的品质不包括()。
A.自觉性 B.敏感性 C.果断性 D.坚持性 18.个体对自身行为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A.成就动机 B.归因 C.认知失调 D.自我效能感 19.从性质上看,心理健康教育包括()。A.发展性教育和心理健康维护 B.发展性教育和补救性教育 C.补偿性教育和心理素质培养 D.发展性教育与心理素质培养 20.引起教育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直接原因是()。
A.教育法律规范 B.教育法律事实 C.教育法律行为 D.教育法律事件
21.从我国公民具有的受教育权利来看,我国公民接受高中以上各级类教育的权利属于()。A.基本权利 B.人类权利 C.非基本权利 D.自然权利
22.在教育法规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的基本法律是()。A.《未成年人保护法》 B.《教育法》 C.教师法 D.《义务教育法》
23.只能由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制定的是()。
A.教育法律 B.教育行政法规 C.地方性教育法规 D.教育规章
24.社会组织、学者和报刊对有关法律所进行的法理性的、法制宣传性的解释,一般属于()。A.正式解释 B.法定解释 C.学理解释 D.有权解释 25.属于最严厉的一种行政处罚的是()。A.申诫罚 B.财产罚 C.行为罚 D.人身罚
26.根据《义务教育法》第16条和《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七章的规定,“侵占、挪用义务教育经费的”行为,依法应当追究()。
A.行政责任 B.民事责任 C.刑事责任 D.违宪责任
27.我国《教育法》、《教师法》规定的教师申诉制度和受教育者申诉制度,属于()。A.刑事诉讼中的申诉制度B.民事诉讼中的申诉制度 C.行政诉讼中的中诉制度D.非诉讼的行政申诉制度 28.作为教师所具有的一项最基本的职业权利是()。A.教育教学权B.学术自由权C.学生管理权D.获取劳动报酬
29.在教育职业活动中,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判断教师教育行为是非善恶的具体标准的是()。A.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B.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C.教师职业道德范畴D.教师职业理想
30.《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明确规定:“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这属于以下哪项内容?()。
A.爱国守法B.爱岗敬业C.关爱学生D.教书育人
二、判断简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请到断每小题的正误,在答题卡上题号后的括号内,正确的划上“√”,错误的划上“×”。无论正误,均说明迢由 31.实用主义教育学注重以教师为中心。32.教师职业角色形成的最后阶段是角色认同。
33.教育法规的遵守是法的他律性实施,具有很大的强制性。
34.不管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是否其有因果关系,行为人都耍承担法律责任。35.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比其他职业道德更其典范性和示范性。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36.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37.简述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荃本策略。38.简述班级组织的个体化功能。39.简述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40.简述形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41.简述法律救济的特征。42.简述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3.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题卡的相应位置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1.为班级授课制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的教育家是()。A.赫尔巴特 B.杜威 C.夸美纽斯 D.洛克
2.关于教育起源问题有多种观点,其中教育心理起源学说的代表人物是()。A.马克思 B.孟禄 C.沛西·能 D.上帝
3.教育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是教育的()。A.显性功能 B.隐性功能 C.正面功能 D.负面功能 4.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领域的根本特征是 A.有专职教师 B.有专门的场所 C.有目的的培养人 D.有特定的教育对象 5.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
A.主体地位 B.边缘地位 C.主导地位 D.从属地位 6.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A.教师 B.学生 C.课程 D.教育质量
7.强调课程的内在逻辑,以有组织的科学内容作为课程组织基础的课程类型属于()。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核心课程 D.综合课程 8.最早提出对班级教学进行改造的是()。
A.“特朗普里制” B.“道尔顿制” C.“哈利斯制” D.“巴达维亚法” 9.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源于()。A.早期训练思想 B.“泛智”教育思想 C.和谐教育思想 D.“知识即道德”的传统思想 10.在教学和学习后进行的评价是()。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发展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11.班级领导者是()。
A.班主任 B.学生干部 C.校长 D.教师 12.班级组织的形成经历的第一阶段是
A.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 B.团体要求与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 C.团体要求架构内的矛盾 D.团体要求与团体文化之间的矛盾 13.在教育与发展的关系问题上,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的人是()。A.皮亚杰 B.埃里克森 C.维果茨基 D.奥斯贝尔 14.在奥苏贝尔看来,最低层次的意义学习是()。A.发现学习B.命题学习C.概念学习D.表征学习
15.在熟练地学会骑自行车以后,再学骑三轮车就会觉得比较别扭,这种现象我们把它称为()。A.顺向正迁移 B.顺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逆向负迁移 16.自发的、以适应自然为特征,主要掌握个体经验的学习是()。A.广义的学习B.狭义的学习C.动物的学习D.社会的学习17.道德意志的品质不包括()。
A.自觉性 B.敏感性 C.果断性 D.坚持性 18.个体对自身行为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A.成就动机 B.归因 C.认知失调 D.自我效能感 19.从性质上看,心理健康教育包括()。
A.发展性教育和心理健康维护 B.发展性教育和补救性教育 C.补偿性教育和心理素质培养 D.发展性教育与心理素质培养 20.引起教育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直接原因是()。
A.教育法律规范 B.教育法律事实 C.教育法律行为 D.教育法律事件
21.从我国公民具有的受教育权利来看,我国公民接受高中以上各级类教育的权利属于()。A.基本权利 B.人类权利 C.非基本权利 D.自然权利
22.在教育法规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的基本法律是()。A.《未成年人保护法》 B.《教育法》 C.教师法 D.《义务教育法》
23.只能由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制定的是()。
A.教育法律 B.教育行政法规 C.地方性教育法规 D.教育规章
24.社会组织、学者和报刊对有关法律所进行的法理性的、法制宣传性的解释,一般属于()。A.正式解释 B.法定解释 C.学理解释 D.有权解释 25.属于最严厉的一种行政处罚的是()。A.申诫罚 B.财产罚 C.行为罚 D.人身罚
26.根据《义务教育法》第16条和《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七章的规定,“侵占、挪用义务教育经费的”行为,依法应当追究()。
A.行政责任 B.民事责任 C.刑事责任 D.违宪责任
27.我国《教育法》、《教师法》规定的教师申诉制度和受教育者申诉制度,属于()。A.刑事诉讼中的申诉制度B.民事诉讼中的申诉制度
C.行政诉讼中的中诉制度D.非诉讼的行政申诉制度教师所具有的一项最基本的职业权利是()。A.教育教学权B.学术自由权C.学生管理权D.获取劳动报酬
29.在教育职业活动中,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判断教师教育行为是非善恶的具体标准的是()。A.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B.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C.教师职业道德范畴D.教师职业理想
30.《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明确规定:“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这属于以下哪项内容?()。
A.爱国守法B.爱岗敬业C.关爱学生D.教书育人
二、判断简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请到断每小题的正误,在答题卡上题号后的括号内,正确的划上“√”,错误的划上“×”。无论正误,均说明迢由 31.实用主义教育学注重以教师为中心。32.教师职业角色形成的最后阶段是角色认同。
33.教育法规的遵守是法的他律性实施,具有很大的强制性。
34.不管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是否其有因果关系,行为人都耍承担法律责任。35.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比其他职业道德更其典范性和示范性。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36.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37.简述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荃本策略。38.简述班级组织的个体化功能。39.简述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40.简述形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41.简述法律救济的特征。42.简述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3.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4.试述教育法规与教育道德的关系 28.作为教
第五篇:特岗教师复习资料历年真题
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是:()(2012年辽宁省)A.《学记》B.《论语》C.《大学》D.《礼记》
【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以简赅的语言、生动的比喻,系统地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
2.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实践活动是()。(2009年吉林省)A.教育B.教学C.管理D.科研
【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实践活动。3.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课上,某老师把学生回答的关于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2010年湖南省)A.巩固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直观性原则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4.在自然情境下进行的,比较灵活且适用范围较广的一种观察方法是()。(2008年山西省)A.教育实验观察B.严格控制的观察C.全结构式观察D.教育现场观察 【答案】D。5.贯彻新课程“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的是()(2012年安徽省)A.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要求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新课程改革提出“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6.“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老师的基本专业要求涵盖三个维度,它们是()(2014河南省)A.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B.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技能
C.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D.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 答案:C 7.在教育对象问题上,提出“有教无类”主张的是()。(2008山西省)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
【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孔子提倡“有教无类”,弟子达三千之众。8.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近年安徽省)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B.知识、情感、意志 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9.位于我国教育法体系的第一层次,以宪法为依据定制的基本法律是:()(2012辽宁省)A.教育法B.教师法C.义务教育法D.高等教育法
【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我国的教育法体系由纵向4个层次和横向6个部门构成。教育法位于我国教育法体系的第一个层次。它是以宪法为依据制定的基本法律,主要规定我国教育的基本性质、地位、任务、基本法律原则和基本教育制度等。部门教育法位于我国教育法体系的第二个层次,教育行政法规位于教育法体系的第三个层次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教育行政规章位于教育法体系的第四个层次。
10.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利用学习资料生成意义的过程,这符合()A.行为主义学习观B.人本主义学习观C.新行为主义学习观D.建构主义学习观 【答案】D。1.“教育一定要成为一种学业,否则无所希望”,“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否则决不能成为一种有系统的学问”。这正是()的“教育学”思想超出他的前人和同代人的地方。(2009年吉林)A.培根B.夸美纽斯C.康德D.赫尔巴特
【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在康德看来,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2.“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心发展的()(2012年辽宁)A.阶段性规律B.顺序性规律C.不平衡性规律D.差异性规律
【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性。顺序性要求要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A中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C中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它要求要抓住儿童发展的关键期。D中差异性是指年轻一代在兴趣、爱好、意志、性格等方面存在着个别差异,要求我们因材施教。
3.使用“失败是成功之母”、“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名言导入新课的方法是()(2014年辽宁)A.引趣式B.激励式C.直接导入式D.故事式 【答案】B。
4.奠定班级授课制理论基础的代表性著作是()(2014年河南)A.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D.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答案】B。5.目前世界范围内,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2009年河南)A.个别教学B.小组教学C.班级授课制D.复式教学 【答案】C。6.下列说法中,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修订)规定的是()(2012年安徽)A.国家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收取学杂费B.义务教育实行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为主的管理体制 C.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启发式教育等教育教学方法 D.对违反学校管理体制的学生,学校经教育无效后,可以开除
【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义务教育不收学杂费,学校不可开除违反学校管理体制的学生,义务教育实行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的管理体制。
7.“十年离别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这是一种()。(2009年吉林)A.再认B.有意再现C.直接再现D.间接再现
【答案】D。中公专家解析:间接再现是指通过中介性联想方能唤起过去的经验,“称名忆旧容”,这是通过名字间接再现旧面孔。
8.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真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指的是()(2014年辽宁)A.生理发展B.心理发展C.认知发展D.均衡发展 【答案】B。9.小学后期、初中时期学生的学习动机是()(2010年吉林)A.学习兴趣B.赢得地位C.得到物质奖励D.获得同学赞赏
【答案】D。中公专家解析:儿童后期、少年期即小学后期、初中时期的学习动机已由渴望受到长辈的赞赏为主转向赢得在同伴群体和集体中的赞赏为主。
10.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而著名的教育家是()。(2009年河南)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德莫克里特 【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苏格拉底是最主要的代表。
1.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主导性的因素是()。(近年安徽省)3 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措施D.教育内容
【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教育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教育活动的主导因素。2.阅读、写作、运算技能是()(2012年安徽)A.运动技能B.动作技能C.策略技能D.心智技能
【答案】D。中公专家解析:心智技能也称认知技能或智力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智力活动方式,如阅读技能、写作构思技能、观察技能等。
3.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提出这一观点的学者是()。(2008年山西)A.弗洛伊德B.华生C.桑代克D.巴甫洛夫
【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这是一种典型的内发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4.()发明了发现学习法。(2010年湖南)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凯洛夫D.布鲁纳
【答案】D。中公专家解析:布鲁纳的著名论点任何学科都可以以理智上忠实的形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儿童,而理智上忠实的形式应适合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因而儿童发现学习是一种最佳的学习方式。
5.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是()(2013年河南)A.团队活动B.课外校外活动C.品德课和各科教学D.班主任工作
【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学科教学
6.在教学中不断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突出本质属性的方法称为()(2009年河南)A.变化B.改变C.变式D.突出 【答案】C。7.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2010年河南)A.上课B.备课C.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D.作业的布置
【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8.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认为动物界已存在教育,也有教师与学生,并把动物对其幼子的爱护、照看当成教育,这种理论是:()(2012年辽宁)4 A.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B.教育的社会学源论C.教育的实践起源论D.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答案】D。中公专家解析: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教育的生物起源论者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指导,把教育的起源归之于动物的本能行为,教育过程即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过程,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沛西·能。
9.根据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统一的规律提炼出来的教学原则是()。A.系统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量力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对教学与考试关系理解错误的是()(2012年安徽)A.学生的负担很重,考试考什么学校就教什么无可厚非 B.学校教学方式不需要与考试的测量方法完全一致
C.就统一的纸笔测试而言,学科教学内容有些可测,有些不可测 D.考试结果为教学提供了反馈
【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考试内容和教学内容应该围绕教学大纲制定。2.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2012年辽宁)A.总结学习经验B.有意义的接受学习C.开发智力D.学习间接经验
【答案】D。中公专家解析:学生认识的任务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种,但主要以间接经验为主。3.学习者用来调节自己的注意、记忆、思维等过程的技能就是()(2009年河南)A.学习策略B.认知策略C.学习方法D.元认知 【答案】D。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呈现问题的不同方式将影响个体对问题的解决,这是()(2013年河南)A.知识经验B.定势C.问题表征D.心理准备
【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问题表征就是问题呈现的不用知觉方式。5.程序教学的基础是()心理学。(2010年湖南)A.构造主义B.认知主义C.行为主义D.实用主义
【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程序教学认为学习是形成行为库中本不存在的行为,是通过刺激-反应-强化一步步实现的。它的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6.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决定,认为个人只是教育加工培养的对象,教育的目标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文化教育的公民观点的是()。(2008年山西)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形式教育D.实质教育
【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的目标在于发掘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社会本位论的观点是教育的目标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文化教育的公民。
7.采用问卷、访谈等方式搜集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的科研方法是()(2014年河南)A.调查法B.行动研究法C.观察法D.实验法 【答案】A。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论述强调的学习动机类型是()(2012年安徽)A.内部动机B.外部动机C.社会交往动机D.自我提高动机
【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会知识的不如勤于学习的,勤于学习的不如喜欢学习的。它体现的是学习兴趣的内部动机的作用。
9.在教育史上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拘教育家是()。(2009年吉林)A.孔子B.孟子C.墨翟D.荀子 【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出自《论语》。10.作为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的教育学者是()。A.杜威B.卢梭C.赫尔巴特D.夸美纽斯
【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赫尔巴特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1.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式称为()(20009年河南)A.说服法B.榜样法C.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D.锻炼法 【答案】B。2.当人们从暗处来到光亮处,刚开始会觉得目眩,看不清周围的东西,过一会视觉才能恢复正常,这一过程叫做()(2012年辽宁)A.暗适应B.明适应C.前摄抑制D.倒摄抑制 【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题干是明适应现象。3.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近年安徽)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B.知识、情感、意志 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在自然情境下进行的,比较灵活且适用范围较广的一种观察方法是()。(2008年山西)A.教育实验观察B.严格控制的观察C.全结构式观察D.教育现场观察 【答案】D。5.个体对挫折的反应和应对取决于()(2010年河南)A.对挫折的认知B.情境C.个体的性格D.对结果的预期
【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对挫折的认知决定着我们对待挫折的态度和反应。一个人如果对挫折的认知是积极的,那么他的挫折反应就会相对积极。相反则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6.人在看书时,用红笔划出重点,便于重点阅读,这是利用知觉的()(2012年安徽)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
【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在知觉事物时,对外来刺激有进行选择性加工的能力。当面对众多的客体时,知觉系统会自动地将刺激分为对象和背景,并把知觉对象优先地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用红笔划出重点利用的是知觉的选择性。
7.个体道德的核心部分是()。(2010年湖南)A.道德认识B.道德观念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
【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道德认识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认识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它是个体道德的核心部分。
8.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2009年吉林)A.颞叶B.枕叶C.布洛卡区D.顶叶
【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视觉中枢位于枕叶内,听觉中枢位于颞叶内。9.我国中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是()(2012年辽宁)A.教研组B.学年组C.教导组D.教研室 【答案】D。10.对同一类型的问题寻找不同类型的答案可以培养学生具有()(2011年河南)A.活动性B.独创性C.目的性D.交通性
【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活动性是指让学生参与某种亲身的体验。目的性的培养属于旧课程思想方法,新课程不再提倡目的性,因此该题不能选该项。交通性适合正确答案相关的迷惑选项。本题所述是培养学生独创能力的方法,因此选B。
1.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2009年吉林)7 A.白板说B.做中学C.儿童中心主义D.实质教育派
【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把教育的重心从教师、教材那里转移到儿童身上。2.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构成了()(2012年辽宁)A.预习方法B.教学方法C.复习方法D.评价方法
【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题干所指是教学方法的定义。
3.利用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电影电视等手段进行教学的直观类型是()(2011年河南)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语言直观D.抽象直观
【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模像即事物的模拟性形象,它是实际事物的模拟品,而非实际事物本身。所谓模像直观即在对事物的模像直接感知基础上进行的一种直觉的能动反映。例如,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的观察和演示,均属于模像直观。
4.在教育对象问题上,提出“有教无类”主张的是()。(2008年山西)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
【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孔子提倡“有教无类”,弟子达三千之众。
5.考察被试个体差异,用于衡量被试相对水平,用于以选拔为目的的测验是()。(近年安徽)A.常模参照测验B.标准参照测验C.目标参照测验D.团体参照测验
【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被试在常模参照测验中的成绩必须放到所在团体中,以被试在该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来评估其能力水平,这一团体即为常模团体。
6.教育的基本着眼点是()(2014年河南)A.传授知识B.发展智力C.人的发展D.社会发展 【答案】C。7.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教育。A.希腊B.埃及C.斯巴达D.雅典
【答案】D。中公专家解析:古代雅典教育以培养身心和谐的公民为教育目的.教育方法灵活、人性化。8.大学英语等级考试是一种()测验。(2010年湖南)A.常模参照性B.标准参照性C.总结性D.发展性
【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测验结果转化成标准分数成绩,属于标准参照性测验。
9.马克思主义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2009年河南)A.理论联系实际B.做到因材施教C.实现教育机会均等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答案】D。10.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起()(2012年辽宁)A.主导作用B.主体作用C.客体作用D.指导作用
【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新课改中学生和老师地位的变化包括学生是主体地位,教师是主导地位。1.与建构主义理论观点一致的是()(2012安徽)A.学习不依赖于学习者以前的经验B.学习过程是自己对意义的理解过程 C.学习是接受知识D.学习者必须建构起自己的意义
【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依赖于学习者以前的经验的,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意义的过程,学习者并非必须要建构自己的意义。
2.小学生有错误行为时,家长便限制她看动画片,不让其从事有趣的活动,属于()(2014年河南)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消退 【答案】C。3.()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2010年湖南)A.上课B.教学C.工作D.交往
【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上课是教师教学的一种形式。4.位于我国教育法体系的第一层次,以宪法为依据定制的基本法律是:()(2012年辽宁)A.教育法B.教师法C.义务教育法D.高等教育法
【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我国的教育法体系由纵向4个层次和横向6个部门构成。教育法位于我国教育法体系的第一个层次。它是以宪法为依据制定的基本法律,主要规定我国教育的基本性质、地位、任务、基本法律原则和基本教育制度等。部门教育法位于我国教育法体系的第二个层次,教育行政法规位于教育法体系的第三个层次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教育行政规章位于教育法体系的第四个层次。
5.衡量人的品德的主要标志是()。(2008年山西)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答案】D。中公专家解析:道德的知、情、意、行四个环节最终应落实到行动上。
6.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应根据个人的本性铂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这是()的观点。(2009年吉林)9 A.宗教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个人本位论D.文七本位论
【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精神性需要来制订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
7.()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的出现在教育史上是一大进步。(2010年湖南)A.课堂教学B.复式教学C.开放教学D.电化教学
【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课堂教学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可以大规模地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一位教师能同时教许多学生,扩大了单位教师的教学能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使全体学生共同前进。
8.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依据是()(2009年河南)A.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B.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
C.课程设置的要求D.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 【答案】C。9.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近年安徽)A.培根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赞科夫
【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的泛智教育思想,那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10.教师上课时,一边讲授,一边板书,一边观察学生是利用了()(2011年河南)A.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稳定性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
【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注意的稳定性是个体在较长时间内将注意集中在某一活动或对象上的特性。与之相反的注意品质是注意的分散。个体的需要和兴趣是注意稳定性的内部条件;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性,是注意稳定的外部条件。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里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一般成人能同时把握4—6(3-7)个没有意义联系的对象。注意的广度随着个体经验的积累而扩大。同时,个体的情绪对注意的广度也有影响,情绪越紧张,注意广度越小。
注意的分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心二用”,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同时指向不同的对象的特点。如一边看电视,一边打毛衣。注意分配的条件是,同时进行的活动只有一种是不熟悉的,其余活动都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
注意的转移是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注意的转移要求新的活动符合引起注意的条件。同时,注意的转移与原先注意的强度有关。原先的注意越集中,转移就越困难。
1.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实践活动是()。(2009年吉林)10 A.教育B.教学C.管理D.科研
【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实践活动。2.教师职业道德高低的试金石是()(2013年河南)A.教书育人B.为人师表C.热爱学生D.严谨治学
【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是关爱学生,也是评价其高低的标准。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属于()。(2009年湖南)A.人本主义B.行为主义C.建构主义D.新行为主义
【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皮亚杰认为,发展就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的一种建构过程。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2012年辽宁)A.德育工作B.后勤工作C.管理工作D.教学工作
【答案】D。中公专家解析: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5.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2008年山西)A.《论语》B.《理想国》C.《学记》D.《大教学论》
【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6.下列关于课程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2012年安徽)A.教师和学生不是课程资源B.学校可根据地域性特点、学校传统和优势自主开发地方课程 C.凡是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都可以作为课程资源 D.对教师而言,课程资源指的是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从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来看,凡是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谐发展的资源都应该加以开发和利用。
7.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2009年河南)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B.人本位价值取向
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答案】C。8.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而著名的教育家是()。(2009年吉林)11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德莫克里特 【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苏格拉底是最主要的代表。9.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理的教育家是:()(2012年辽宁)A.布卢姆B.夸美纽斯C.赫德巴特D.卡特尔
【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在西方教育史上,赫尔巴特第一次明确、系统地提出并论证了“教育性教学”的思想,在《普通教育学》一书的绪论、“教学”、“教学的结果”等章中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这个问题,他把教学作为道德教育最基本的途径和手段,并强调说:“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这个概念,正如反过来,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一样”。在赫尔巴特看来,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或者品格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10.良好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是()(2014年河南)A.明确的共同目标B.一定的组织结构
C.共同生活的准则D.成员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气氛 【答案】A。1.提出北京大学“囊括大典,网络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收”的方法方正的教育家是:()A.蔡元培B.黄炎培C.陈鹤琴D.陶行知
【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蔡元培提出了北京大学“囊括大典,网络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收”的方法方针。
2.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2009年河南)A.有意义接受学习B.有意义发现学习C.发现学习D.探究学习【答案】A。3.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近年安徽)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 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 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 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答案】D。中公专家解析:(1)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2)从课程任务的角度,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3)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4)从教育阶段的角度,可分为幼儿园课程、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5)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可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等。
4.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具有七种基本需要。在这些需要中,最基本的是()。(2010年湖南)12 A.安全需要B.归属与爱的需要C.生理需要D.认识和理解需要
【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生理需要是处于最低层次的,是最基本的需要。
5.以下属于赫尔巴特著作的是()。(2009年吉林)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人的教育》D.《教育漫话》
【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夸美纽斯创作了《大教学论》,福禄贝尔创作了《人的教育》,洛克创作了(教育漫话》,《普通教育学》是赫尔巴特的著作,它的吐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6.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2008年山西)A.自由发展B.自我发展C.自愿发展D.自动发展
【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7.“活到老学到老”反映了现代教育特征是()(2011年河南)A.终身性B.公平性C.大众性D.未来性
【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
8.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的发展特征的教育是:()(2012年辽宁)A.素质教育B.愉快教育C.生本教育D.生存教育
【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规定:“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9.贯彻新课程“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的是()(2012年安徽)A.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要求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新课程改革提出“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10.苏格拉底法又称为()。(2010年湖南)A.问答法B.发现法C.讲授法D.雄辩术
【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苏格拉底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苏格拉底法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
1.“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2009年吉林)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建国君民”主要是指政治方面的内容,因此这句话反映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2.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礼服人、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改变学生品行中不良特征的方法,指的是 A.说理教育法B.行为观察法C.情境教学法D.榜样示范法
【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说理教育法是通过改变学生认知进行的德育方法。3.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2010年湖南)A.观察力B.想象力C.思维力D.创造力
【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思维是人类智力的核心因素。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通过思维能力反映出来。
4.下列说法中,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修订)规定的是()(2012年安徽)A.国家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收取学杂费 B.义务教育实行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为主的管理体制 C.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启发式教育等教育教学方法 D.对违反学校管理体制的学生,学校经教育无效后,可以开除
【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义务教育不收学杂费,学校不可开除违反学校管理体制的学生,义务教育实行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的管理体制。
5.作为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的因素是()。(2008年山西)A.遗传B.环境C.教育D.主观
【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6.终身教育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是()。(2010年湖南)A.保罗•朗格朗B.罗杰斯C.索尔蒂斯D.布鲁纳
【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终身教育这一专门术语,最早是由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于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三届促进成人教育国际委员会会议上首次提出的。
7.“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心发展的()(2012年辽宁)A.阶段性规律B.顺序性规律C.不平衡性规律D.差异性规律
【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性。顺序性要求要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A中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C中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它要求要抓住儿童发展的关键期。D中差异性是指年轻一代在兴趣、爱好、意志、性格等方面存在着个别差异,要求我们因材施教。
8.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2010年河南)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多党合作
C.君主立宪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答案】D。9.学生学习了“杠杆”的概念,知道了杠杆的力臂原理,而后他们学习滑轮,知道定滑轮实质上是一种等臂杠杆,这种同化模式属于()。(2009年吉林)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学习D.组合学习
【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学生学习了“杠杆”的概念后,将杠杆的力臂原理归八了自己的认知结构,然后学习滑轮,将滑轮的原理归入到了已知的力臂原理,这是一种下位的学习。
10.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第三阶段的道德或道德推理()。)(2008年山西)A.以惩罚和服从为定向B.以相对的快乐主义为定向
C.以人际和谐或好孩子为定向D.以遵从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为定向 【答案】C。判断题
1.教师高雅的生活情趣由物质条件所决定。()【答案】×。中公专家解析:教师高雅的生活情趣是由精神世界所决定的。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的权利。()【答案】√。3.中小学教师要将《教师专业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答案】√。4.《教师教学课程标准(试行)》强调教师要成为反思性实践者。()【答案】√。5.与学校相比,家庭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更重要的场所。()【答案】×。中公专家解析: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学校、社会、家庭形成合力共同发展,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家庭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建构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
6.教师教学时需要配合使用正例和反例,学生年龄越小越应该多用反例。()【答案】×。中公专家解析:学生年龄越小,越应该多用正例。7.儿童期的智力已经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转向理论型转化。()【答案】×。中公专家解析:儿童期的智力未达到成熟,应该由具体形象思维转向抽象逻辑思维。8.在操作技能的形成中,过度学习的量越大越好。()【答案】×。中公专家解析:过度学习50%效果最好。
9.教育评价依据其评价主体可分为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答案】×。中公专家解析:教育评价依据评价主体分为自我评价和外部评价,依据评价目标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10.德育起于道德知识教育,终于道德行为。()【答案】×。中公专家解析:道德教育可以从知、情、意、行任何一个环节开始。11.中等难度试题的区分度比较高,难度为0.5的题目,区分度最大。()【答案】√。12.认知方式是指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有好坏之分。()【答案】×。中公专家解析:认知方式不同,个体选择信息加工的方式不同,但并不影响对信息的处理,所以说认知方式没有好坏之分。
13.德育必须从提高道德认知开始。()【答案】×。中公专家解析:德育的一般顺序是从道德认知开始,但德育又具有多种开端,知情意行都可以作为开端。
14.城乡师资力量的均衡性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答案】√。中公专家解析:提倡教育的公平性即要实现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民主化要求在教育过程中全体学生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这意味着要对社会弱势群体学生给予特殊照顾。平衡城乡师资力量体现了这一要求。
15.学校或教育机构对学生具有教育和管理权,学生有被管理和接受教育的义务。()【答案】√。中公专家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以及学生的权利和义务有明确的规定。
16.所谓依法执教就是依罚执教。()【答案】×。中公专家解析:依法执教就是依罚执教这一观点是传统教育的一大弊病。在义务教育阶段,一些教师在执教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歧视、侮辱、体罚学生的现象,主要就是对依法执教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依法执教是对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指对学生的依罚管理。
17.2007年我国已经全面免除了农村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答案】√。中公专家解析:我国200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18.以个人喜好为基础,带有明显情绪色彩的若干自发结合在一起的联合体是非正式群体。()【答案】√。中公专家解析:非正式群体是人与人在交往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情感自发产生的,它的权利基础是由下而上形成的,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并以此作为行为的依据。非正式群体又称作非正式团体。
19.作家、艺术家进行艺术构思、塑造典型人物式艺术形象,使用的是创造思维。()【答案】×。中公专家解析:作家、艺术家进行艺术构思、塑造典型人物式艺术形象,使用的是创造想象。创造想象是指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发明创造、文学家塑造新人物、构造故事情节、科学家的新的研究方案和设计等,都是创造想象的过程。而创造思维是以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20.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心理学家是毕生。()【答案】×。中公专家解析: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心理学家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艾宾浩斯用无意义音节作为实验材料,第一个对遗忘规律做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得出遗忘曲线,发现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华生是美国心理学家,是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
21.素质教育就是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16 【答案】×。中公专家解析: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不可能什么都会,学生也不可能什么都要学,什么都学好。
22.最早从理论上论述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答案】√。中公专家解析: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是“班级授课制”的真正奠基者。他在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一书中,对班级教学的实践作了总结和归纳,并对班级教学的特点、功能、应用等问题,第一次从理论上作了概括性的阐述和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教学的理论基础。
23.能力的发展与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是不同步的。()【答案】√。24.人在激情状态下认识和自信能力会减弱,所以总做错事情。()【答案】×。中公专家解析:激情是一种强烈的情感表现形式。往往发生在强烈刺激或突如其来的变化之后。具有迅猛、激烈、难以抑制等特点。人在激情的支配下,常能调动身心的巨大潜力。
25.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转化为自己的信念并付诸行为的活动。()【答案】√。1.智力影响学习的发生,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和质量。()【答案】×。中公专家解析:智力不影响学习的发生。
2.为完成一种教学任务,教师可以同时选用几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答案】√。中公专家解析:根据每一堂课具体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即使是同一种教学任务,教师也可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传授新知识,可采用讲授法;复习和巩固知识,可采用练习法。
3.班级授课制的特点可以用“班”“课”“时”三个字来概括。()【答案】√。中公专家解析: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点:(1)以班为单位集体授课,学生人数固定;(2)按课教学;(3)按时授课。
4.现代教学论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教就是为了不教。()【答案】√。中公专家解析: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在于建构学生主体,“教”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教”,即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5.课程计划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并颁布的,对某门学科的教学作出统一要求和规定的重要文件。【答案】√。中公专家解析:考生要注意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概念的区别。6.教师威信实质上反映了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答案】√。中公专家解析: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它实质上反映了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成功扮演教育者角色、顺利完成教育使命的重要条件。
7.柏拉图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论述了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问题。()【答案】×。中公专家解析:亚里士多德首次论述身心和谐发展教育。8.新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区别主要在于二者的知识量不同。()【答案】×。中公专家解析: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主要区别不在于其知识量的多少,而在于知识表征方式的根本不同。
9.效度指测验结果的前后一致程度,表示所测试分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答案】×。中公专家解析:题干所述的是信度,效度指测验的正确性。10.某小学生上早操时被同学推倒摔伤,学校不用负责任。()【答案】×。中公专家解析:该事故应该由学校承担相应的责任。
11.班级物质文化体现在教师墙壁的名言警句、板报、班级舆论以及班风等方面。()【答案】×。中公专家解析:以上具体的几个方面属于班级的精神文化方面。12.在教学过程中,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要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答案】×。中公专家解析:教学过程中应以学习的间接经验为主,间接经验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13.新课程改革强调的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课外活动。()【答案】×。中公专家解析: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课程,应该在教学计划之内。14.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答案】√。
15.运用实际锻炼法眼球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情理相融。()【答案】×中公专家解析:运用说服法眼球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情理相融。16.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体现了教师团结协作的精神。()【答案】×。中公专家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教育做根本的目的是让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而不是别的东西,当一个人通过教育尽管只是渊博,但是连一个最基本的人的品质都缺乏,那么他的整个教育都是失败的;我们每天去学习很多的知识,但只有我们学会了做人,才能真正的掌握其他知识,才能使知识对社会有所用。这句话的本质是要求我们去做一个真正真正的人,这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我们做其他一切的基础。与教师团结协作的精神没有关系。
17.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有利于实现新型教学方式,变革传统教学结构。()【答案】√。18.苏格拉底的教育方法称为产婆术。()【答案】√。中公专家解析:苏格拉底经常采用的“诘问式”的形式中,以提问的方式揭露对方提出的各种命题、学说中的矛盾,以动摇对方论证的基础,指明对方的无知;苏氏自比产婆,从谈话中用剥茧抽丝的方法,使对方逐渐了解自己的无知,而发现自己的错误,建立正确的知识观念,他的教育方式被形象的成为“产婆术”。
19.教导主任对各个任课教师起联系和纽带的作用。()【答案】×。中公专家解析:对各个任课教师起联系和纽带作用的主要是班主任。教导主任是管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内当家”,具体负责本校的教育、教学、教务等方面的组织管理工作。
2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答案】√。
21.中原经济区被正式纳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答案】√。22.义务教育是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质生源的教育。()【答案】×。中公专家解析: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发展“十二五”规划的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答案】√。24.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答案】√。25.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的规范效力及执行方式都是相同的。()【答案】×。中公专家解析: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区别:执行方式不同:教育法规的执行是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后盾的,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不得违反。而教育政策的执行方式主要是依靠行政力量或党的纪律,运用号召、宣传、教育、解释、动员等方式贯彻实施,其强制力是有限的。
1.访谈法最适合了解外显行为,而通过外显行为,可以发现行为背后的原因。()【答案】×。中公专家解析:观察法更适合了解外显行为,访谈法更适合了解对象的深层看法。2.教师享有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的权利。()【答案】√。
3.《大教学论》一书的作者是巴班斯基.()【答案】×。中公专家解析:《大教学论》一书的作者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巴班斯基是苏联教育家、教学论专家,是最优化教学理论的代表。他的代表作有《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方法论基础》等。
4.劳动分工、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对立的产物是人的平均发展()【答案】×。中公专家解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指出,劳动分工、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导致了人的片面发展,而不是平均发展,他从分析现代工业的革命变革中,指出了现代社会的生产力必将要求消灭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对立和各种职业的固定分工,使人的全面发展成为可能。
5.1902年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巴普洛夫在经典条件作用的实验------狗的消化腺分泌反应试验中发现了条件发射现象。()【答案】√。中公专家解析:俄国生理学家巴普洛夫进行了经典条件作用的实验------狗的消化腺分泌反应试验,实验中中性刺激(铃声)与无条件刺激(肉)多次结合,最终成为条件刺激,引起狗的条件反射。
6.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答案】√。中公专家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七条规定: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7.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答案】√。中公专家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建立正常晋级增薪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8.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答案】√。中公专家解析:本题是对时事的考查,考生平时应多关注国家大事。9.《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作出了到2020年教育具体目标和要求。()【答案】√。中公专家解析:2010年6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政治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10.情绪智力即情商,是影响个体成功的重要因素。()【答案】√。11.教学是一种传授知识的活动。()【答案】×。中公专家解析: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所以说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活动,也包括学生的学习活动。
12.创造力并不是少数人才有的,是每个人都有的潜能。()【答案】√。中公专家解析:每个人都有创造力,只是被开发的程度不同而已。13.不会进行教学反思的老师,就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答案】√。中公专家解析: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形成和培养自我反思的意识以及自我监控的能力。
1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答案】√。中公专家解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面对全体学生,主要是针对正常学生。15.素质教育是促进个体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答案】√。中公专家解析:传统教育更偏重于部分学生,而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16.教师教育就是师范教育。()【答案】×。中公专家解析:教师教育是对师范教育的发展,不仅包括职前的师范教育,还包括入职教育和在职培训。
17.道家的教育主张“行不言之教”。()【答案】√。中公专家解析:道家主张消极教育,行不言之教。18.学生的学习是以获得直接经验为主要任务的。()【答案】×。中公专家解析:教学中学生获得的知识既有直接经验,又有间接经验。就学生的认识任务而言,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大量地接受间接经验。
19.讲授法是注入式的方法,问答法是启发式的方法。()【答案】√。中公专家解析:讲授法是教师运用语言系统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有一定的局限性,即以教师活动为主,不易发挥学生的积极和主动性,容易形成注入式教 19 学。谈话法又叫问答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师生间的问答对话而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方法,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20.学会调适是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答案】√。中公专家解析: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第一是学会调适。学会适应就是要矫治错误的行为,养成正确的适应行为,使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就是要消除人际交往障碍,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第二是寻求发展。就要引导学生认清自己的潜力与特长,确立有价值的生活目标,负起生活责任,扩展生活方式,发展建设性人际关系,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良好的社会功能,过积极而有效率的生活。这两个目标中,学会调适是基础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调适性辅导;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
21.受教育权利是儿童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是一项宪法权利。()【答案】√。中公专家解析:我国的《义务教育法》为了使儿童受教育权利落到实处,作了切实的规定。要求: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设置小学、初级中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要求家长或者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22.定势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活动准备状态。()【答案】×。中公专家解析:定势是长时间解决相仿问题形成的思维及行动习惯,所以定势在解决新问题时,可能会因遇到相仿的问题而快速解决,也可能会遇到不同类型的问题,采用老办法而遇到更大的困难。因此定势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23.气质影响人的活动方式与效率,是一个人选择职业的依据之一。()【答案】√。中公专家解析:在各种实践领域中,气质虽不起决定作用,但它对人的工作方式有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工作效率,因此在职业的选择上,考虑气质因素是十分重要的。
24.从抵制不良行为看,惩罚不利于良好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答案】×。中公专家解析:从抑制不良行为的角度来看,惩罚还是有必要的,也是有助于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当不良行为出现时,可以用两种惩罚方式:一是给予某种厌恶刺激;二是取消个体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等。
25.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涵义是只要求“生活世界”,不要求“科学世界”。()【答案】×。中公专家解析: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强调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涵义是由过于注重“科学世界”转向更多地关照“生活世界”,并不是不要求“科学世界”
多项选择题(2009年吉林)
1.教育测量的功能有()。A.诊断B.评价C.选拔D.就业指导
【答案】ABCD。中公专家解析:教育测量可以对个人的能力倾向、知识范围、兴趣特长、职业价值观、个性特征等进行测量,帮助个人定位、选择合适的职业。
2.知觉的基本特征有()【答案】ABDE。
3.从课程制定者或者管理层次的角度,课程可分为()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D.显性课程
E.隐形课程 【答案】ABC。中公专家解析:DE是按照课程存在形式划分的。4.适合小学开展的劳动活动有()A.社会公益性劳动B.自我服务性劳动C.勤工俭学劳动D.学工劳动
E.学农劳动 【答案】ABDE。中公专家解析:勤工俭学是中学阶段开展的劳动活动。A.知觉的选择性B.知觉的整体性C.知觉的主体性D.知觉的恒常性E.知觉的李理解性
5.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教的心理活动B.学的心理活动C.教与学的互动机制D.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E.学校情景 【答案】ABC。6.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是()。A.重视个别差异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C.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D.重视能力的培养 【答案】ABCD。1.在操作技能形成的局部动作阶段,所需要的内外部条件是()A.示范B.讲解C.反馈D.练习E.动觉 【答案】ACDE 2.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育内容,这“三艺”是指()。
A.四书B.文法C.修辞D.辩证法 【答案】BCD。3.下列属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的有()。A.桑代克B.华生C.斯金纳D.布鲁纳
【答案】ABC。中公专家解析:布鲁纳是认知主义心理学家。4.中小学主题教育的主要形式有()A.主题班队会B.主题报告会C.主题座谈会D.主题系列活动E.主题教学活动
【答案】ABC。中公专家解析: 主题教育常见的形式有主题班会、主题报告会、座谈会、辩论会、参观访问等。
5.青春期常见的消极心理表现有()A.烦恼B.孤独C.表态D.偏激E.压抑 【答案】ABDE。6.学生能否体验到应激而产生考试焦虑,取决于他们()A.认知评价B.人格倾向C.个人经历D.试前准备E.抱负水平【答案】ABCDE。1.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包括()。
A.幼儿教育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 【答案】BCD。中公专家解析:这三项均属于我国学校教育层次的分类。
2.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分是()。A.认知领域B.日常生活领域C.情感领域D.动作技能领域
【答案】ACD。中公专家解析: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包括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3.学习策略包括()A.认知策略B.资源管理策略C.计划策略D.元认知策略E.内化策略 【答案】ABD。4.学习的本质属性是()A.变化是持久的B.变化既是外显的行为也是内部的心理结构 【答案】ABCD。
5.研究性学习包括()A.人与政治关系领域B.人与自然关系领域C.人与社会关系领域D.人与文化关系领域 E.人与自然关系领域
【答案】BCD。中公专家解析:研究性学习的领域包括:自然、社会、文化、自我等领域。6.教师的教育素养包括()A.教育理论B.教育思想C.政策水平D.教学能力E.教育技巧 【答案】ABD。7.想象的特点有()A.形象性B.超前性C.流行性D.典型性E.独特性 【答案】ABD。8.《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A.学费B.校服费C.住宿费D.杂费E.伙食费 【答案】AD。中公专家解析:《义务教育法》第二条规定。C.变化是经验引起的而非生理成熟、药物或疲劳D.学习是经验的获得过程E.具有先天遗传性
9.我国中学班级管理的特点主要有()。
A.管理过程的教育性B.管理目标的一致性C.管理对象的特殊性D.管理方法的多样性
【答案】ABC。中公专家解析:我国中学班级管理的特点,主要包括:管理过程的教育性、管理目标的一致性、管理对象的特殊性、管理工作的广泛性。
10.意志品质包括哪些方面?()A.自觉性B.果断性C.坚韧性D.自制力
【答案】ABCD。中公专家解析:意志品质包括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四个方面。1.布鲁纳认为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A.动机原则B.结构原则C.程序原则D.强化原则
【答案】ABCD。中公专家解析:布鲁纳认为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是: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和强化原则。
2.我国心理学家主张把学生的学习分为()几类。
A.道德规范的学习B.知识的学习C.技能的学习D.行为规范的学习
【答案】BCD。中公专家解析:我国心理学家根据学习活动的内容和结果,将学可分为三类:技能的学习、知识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3.教导主任是中小学校长领导教导工作的重要助手,其主要职责有()A.组织管理教学工作B.领导班主任工作C.组织教师进修学习D.组织与领导学生的课外活动 E.负责教务管理工作 【答案】ABCDE。4.课堂教学效果的组成有()A.课堂教学目的B.课堂教学气氛C.师生双方活动状态D.教学目标达成程度
E.学生学习效果 【答案】BCDE。5.中小学教师职务设()A.高级教师B.一级教师C.二级教师D.三级教师E.实习教师
【答案】ABCD。中公专家解析:我国《中小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明确规定了中小学教师的职务层级,包括高级、中级(一级)、初级(二级和三级)。
6.班主任工作内容有()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学生家长工作D.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E.结合学习任务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答案】ABCDE。7.《教育法》规定,受教育者应当履行的义务有()A.遵守法律法规B.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C.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D.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E.保持身心健康 【答案】ABCD。中公专家解析:《教育法》第四十三条。8.教师的威信表现为()A.工作水平B.知识水平C.工作态度D.工作作风E.教学能力 【答案】BCDE。9.构成动机的主要成分是()A.归因B.成就动机C.诱因D.需要E.评价 【答案】ABCD。10.下列属于内部感觉的有()。A.肤觉B.平衡觉C.嗅觉D.运动觉
【答案】BD。中公专家解析:内部感觉是指感受内部刺激,反映机体内部变化的感觉,主要有机体觉、平衡觉和运动觉。肤觉和嗅觉属于外部感觉。
案例分析题
1.【2011年河南】小刘以优异的成绩应聘为某中学特岗教师,她一到岗能够认真讲课,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她还运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手段,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她的课很受学生欢迎。22 但是,她不能容忍学生不认真听讲,对个别不认真听课的学生经常采用罚站,甚至不许进教室听课等方式惩罚他们。
请运用教室职业道德的知识来对刘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评价。
答案(1)小刘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道德规范中的爱岗敬业。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志存高远,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认真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辅导学生。案例中的小刘老师能够认真备课,认真讲课,获得学生欢迎。符合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2)小刘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职业道德中的终身学习。终身学习要求老师不断拓展业务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小刘老师入教后一直努力积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创新和发展自己的教学。符合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要求。
(3)小刘老师的做法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爱国守法。爱国守法的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的职责权利。而小刘老师让不认真听课的学生罚站,这是体罚,侵犯了学生的人身尊严权,另外,她甚至不允许不守纪律的学生听课,这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违反了《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要求。
(4)小刘老师的做法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关爱学生。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人格,爱护学生,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要有耐心,不讽刺,挖苦,不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而小刘老师他让学生罚站,并且不让学生听课都违背了这一职业道德的要求。
2.【2008年山西】一位教师告诉学生,他们必须完成一篇关于某一特定题目的学术报告。这篇报告必须有10页纸,打印出来,双倍行距,而且报告中必须包含至少10篇参考文献;必须在三周内单独完成,并且只能在图书馆或者家中完成。
问题: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本案例中外部控制是否很强?如果是,表现在哪些方面?
本案例中外部控制很强。外部控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任务的设置上,必须完成一篇关于某一特定题目的学术报告,任务强制性比较强。(2)从完成的形式上,学术报告也有确定的标准,如10页纸、打印、双倍行距等。(3)从完成任务的时间上,必须在三周内完成。(4)从完成的内容上,报告中必须包含至少10篇参考文献。(5)从完成的条件上,必须单独完成,只能在图书馆或者家中完成。从案例的“必须”和“只能”上可看出,外部控制是起绝对作用的,自我调节的作用似乎不太明显。在这个案例中,外部控制和自我调节的关系不密切。
3.【2012年安徽】有人认为:看看教材,翻翻教参(教学参考书),写份教案就是备课。你对这种观点有何看法?谈谈怎样备课。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备好课是教好课的前提,是教师钻研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活动。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教师要写好三种计划:学年(学期)教学计划、课题(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4.【2011年河南】小明上小学时因经常把麻雀、青蛙、蚯蚓等待到教室而被老师批评和惩罚,上初中后他仍然经常把小动物带进教室,班主任发现后没有批评他,还在班里成立了动物兴趣小组。他非常激动,向班主任表示了决心,半年后,小明在班主任的引导下,通过对动物的探索活动,懂得了学好各门功课的重要性,并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逐渐改掉了散漫的习惯,学习有了很大进步,他完成并发表了《蚯蚓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的小论文,还在全市昆虫标本制作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请运用教育学的有关理论对班主任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评价。
教师职业作为专门性的职业,不仅仅需要学科专业素养,更重要的是需要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者持有不同的教育观、不同的师生观,会培养出不同的学生。
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在管理上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的专制型师生关系,具有等级主义,必然导致学生的被动性和消极态度,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学生的人格得不到尊重,学生的自有意见与自主思想得不到重视。本案例中小明的小学班主任老师没能理解小明的行为而一味的进行批评和惩罚,使得小明的行为得不到强化,从而影响了小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进入现代社会,信息来源多元化,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育领域,教师要由原来的知识拥有者和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引导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树立新型师生观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和基础。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因材施教的教师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所以现代教师要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真正做到理解学生,欣赏学生,善待学生。本案例中小明初中班主任在课外活动中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对所感兴趣的科目进行探究式学习,进而迁移到各门功课中,发现学习的重要性,使得学习有了很大提高。
同样的学生,不同的教师,会培养出不同的学生。所以,现代教师要懂得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素质和潜能的挖掘。
1.【2014年河南】某教师在教文言文《强项令》时,提了一个问题:“课文题目中的‘强项’是什么意思?”学生根据课文的注释,马上回答是“硬脖子”的意思。为了让学生对比古今词义的区别,教师又追问:“‘强项’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学生问懵了,课堂上出现了“冷场”的局面,教师接连问了几个学生都没有答出来。课后,教师进行了认真的教学反思。第二天给另一个班上课时,该教师及时改变了提问策略。在学生找出“强项”在课文中的意思之后,教师请学生们思考:“请问你们都有什么强项?”一个学生答道:“我的强项是打乒乓球。”教师接着问:“那么,你所用的‘强项’是什么意思呢?”学生想了想说:“是‘长处’的意思。”于是,教师再次请大家思考:“‘强项’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词义有什么差别?”学生们纷纷举手并给出正确的答案。(注:教学对象为七年级学生)请运用有关教学理论对此案例进行分析评价。
案例中的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呈现了两种效果不同的教学情境,这其中体现了启发诱导、循序渐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1)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来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要求教师首先要设置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参与其中。案例中这位教师第一堂课中的问题“‘强项’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出现了课堂“冷场”的局面,这是由于没有引起学生们的兴趣,而在教学反思后的第二堂课上,学生们能够紧跟问题思考,最后“纷纷举手并给出自己的答案”,这说明学生们的积极性被成功的调动了起来,证明教师的启发有了效果。
(2)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教学,即必须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进行教学。案例中第一堂课中教师的问题之所有没有得到学生的回应,正是由于他直接把难题摆了出来,没有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导致的;改进后的第二堂课中,教师先问了容易的问题,学生们作出回答之后再一步步的引导到目标问题。这样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们自然而然就理解了老师的问题。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来理解和掌握知识。这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案例中的教师在第一堂课中的问题没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正是因为“强项”这个词被单独拿出来直接让学生作解释,学生无法联系已有的经验。而到了第二堂课,教师先问了“你们的强项是什么?”当学生说出了自己的强项是打兵乓球之后,教师再让学生来思考刚才说的“强项”是什么意思。这样一来,成功的让学生将理论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因此他们很快就明白了这个词的现代意义,接下来也就可以成功的与课文原意对比了,收好了很好的效果。
(4)新课程强调教师要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案例中的老师通过教学反思之后,把第一次上课当中效果不好的环节进行了修正,第二次课上在相同的环节处理上就得到了很好的效果。这说明该教师的教学反思是积极有效的,我们都应该经常通过教学反思来改进我们的教学。
2.【2009年吉林】某女士反映,转学还不到一学期的10岁儿子小雷跟过去比好像换了个人。以往由于喜欢做小动作,小雷没少挨老师的骂,结果看到老师就害怕,不得不转学。到新学校后不久,雷在上课时又忍不住做起了小动作,被老师发现了。新老师什么也没说,只是微笑着轻拍了一下他的背,便继续上 24 课了。以后,每次新老师走过小雷身边,如果小雷没做小动中老师就会对他微笑并点头表示赞许。很快,小雷改掉了坏习惯,还爱上了学习,自信大增。
问题:从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来分析这位新老师的教育方法。
小学生身高、体重处于两次增长高峰期之间,是指对稳定的发展时期。他们的有意注意已开始发展,但无意注意仍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小学生情感的不稳定性以及不善于控制的特点也很突出,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还是依据他人的要求评价自己。这些都是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的发展特点。
上面这位新老师正是正确认识到了这点,并机智地运用这个特点来引导小雷,既纠正了他爱做小动作的缺点,又不伤害他的自尊心。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更为重要和紧迫。
3.【2010年湖南】新学年开始了,一位充满工作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为了给学生们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在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教室充满了生机。
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
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过于精心布置的教室反而会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和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力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1.【2012年安徽】以下是两位老师对同一名学生写的操行评语:
评语一:该人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有时迟到,有时不按时交作业,成绩较差,在清洁卫生活动中表现还算积极,与老师的期待有较大差距。
评语二:“你热心参加集体活动,能配合体育委员参加工作,对班长的工作也能大力协助和支持,很好地履行卫生委员的职责,受到好评。在学习方面,主观上想努力,但力度不够,成绩尚不够理想,希望进一步学习学生行为规范,力争在各项实践活动中,得到更好的锻炼,在学业方面得到更大进步。
请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评价这两则评语,并谈谈写评语应注意哪些问题。
(1)第一条评语生硬,提的缺点较多,对学生的优点不重视,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第二条评语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优点和特长,在肯定之余提出合理的批评,并给出建议,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2)操行评定是教师对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等进行的综合评价,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以积极肯定的语气来写,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用建议的语气写出学生的不足之处,让学生看到老师对他的期望。
2.【2010年河南】王老师讲秦牧的《土地》一文时,对其中精彩段落动情地高声朗诵:“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的地方,收起缰绳,回到眼前灿烂的现实。”话音刚落,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野马怎么会有缰绳?”王老师毫无准备,不耐烦地说:“秦牧说的会错吗!”学生脸涨得通红,欲言又止。班里的气氛也一下子紧张起来。
请根据教育学相关知识分析王老师的做法。
在教学中,教师的教依赖于学生的学,学生的学离不开教师的教,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的学习动机、兴趣、意志等都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是统一的、相互促进的。只有教师、学生两方面互相配合,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教师的作用,忽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案例中王老师没有顾及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挫伤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另外,教育情境是不断变化的,教师不断面临挑战,这些挑战可能来自内部也可能来自被教育者,可能是好奇却远离目的的提问,也可能是非善意的挑剔,或是中断教育活动的纪律事件等。因此,教师需要“教育机智”。教师应能根据学生即发的、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25 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教育机智是教师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是教师娴熟运用综合教育手段的能力。该案例中王老师的表现也可以说是因其缺乏“教育机智”。
3.【2008年山西】张老师是个让领导头疼的人物,他总是挑领导的“不是”。学校工作有时难以避免出现一些问题,张老师就抓着不放。张老师的教学业务水平高、工作能力极强,在学校里很有影响力。学校交给他的工作他都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学生信任、家长放心,但他那股直冲冲的傲气让人难以接受。学校该实习了,王校长按惯例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副校长、教务主任依次排列,最后考虑到要有个能干的组员,于是请到了张老师。张老师爽快地答应了,并讲到了自己对实习的设计,听得王校长一个劲地点头。最后张老师提出条件:“要我干,我一定干好,但要给我一定的权力。”最后,王校长考虑再三,终于同意了他的要求,任命他为实习小组副组长。他果然不负众望,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问题:根据以上案例,你认为张老师向校长提出给予权力的要求是否正当?
(1)张老师的要求是正当的。校长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给予张老师一定的权力,让他担任实习小组副组长的做法是正确的。
(2)这里涉及领导用人原则的问题。领导用人要用人不疑,并用其所长,重在使用,注意责、权、利的结合。
(3)案例中的张老师是学生信任、家长放心的老师,对这样业务成熟的教师,领导要适当给予一定的权力,这样既利于教师积极性的发挥,更利于工作的完成。
1.【2014年河南】城市学生杜某,大学毕业通过招教考试成为一名乡村教师。在认真备课、反复试讲后,他心情忐忑地走上讲台,刚做完自我介绍,一男生突然站起来说道:“老师,我们条件不好,学习基础又差,你会喜欢我们吗?”杜老师没有回答,微笑地看着他问:“你会不会嫌弃自己的家人?”男生马上回答:“当然不会,一家人怎么会嫌弃呢。”老师转向全班同学郑重地说:“我既然成了同学们的老师,大家就成为了一家人,我当然不会嫌弃你们了。同学们只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却没有看到自己的长处,我们农村孩子朴实、能吃苦,只要我们共同努力,都会成为优秀学生的。老师喜欢你们,看好你们!”这一开场很快抓住了孩子们的心。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角度对该教师的做法进行分析评价。
杜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的要求,值得赞扬。(1)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要爱岗敬业,这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不得敷衍塞责。案例中的杜老师“认真备课、反复试讲后”,才“心情忐忑地走上讲台”,说明他对待工作的态度十分认真,对自己要求严格;并且从他回答学生的话中,可以看出他真心热爱自己的工作,做到了爱岗敬业。
(2)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要关爱学生,这是师德的灵魂。这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案例中杜老师面对学生的问题,他郑重的态度和他真诚的回答都表现出了他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我既然成了同学们的老师,大家就成为了一家人,只要我们共同努力,都会成为优秀学生的。老师喜欢你们,看好你们!”这些话语无不透露着杜老师对学生们的慈爱,同时又蕴含着对学生们的要求和期望,正是严慈相济的生动表现,体现了浓浓的师爱。
(3)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要教书育人,这体现了教师的天职。“育人”是教师职业劳动的本质,通过“教书”的途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教师工作的根本目的。因此教师须对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案例中杜老师针对自认为“条件不好,学习基础又差”的学生,先用对家人的感情来让学生体会自己的一片赤诚,接着又夸奖他们“农村孩子朴实、能吃苦”来打消学生们的自卑心理,最后还鼓励学生们努力学习,这“很快抓住了孩子们的心”。显然杜老师的一番话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自信,有了信心,就迈出了通向成功的第一步,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
2.【2012年辽宁】张红从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应聘到实验初中任教,刚刚参加工作,张红踌躇满志,决心要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学生,她非常认真地准备了上课的资料,上网查了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但没有想到第一节课就出现了问题,自己准备的内容只讲了半个小时就讲完了,剩下的时间老师和学生都无所事事。特别是讲课中和学生交流也遇到了障碍,自己的讲课方式学生适应不了,单一的 26 教学方法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毫无疑问,这是张红备课出现了问题,为了上好第一节课,你认为张红应该怎么办?
张红虽然非常认真的准备了上课的资料,并上网查了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但张红可能没有好好分析教材内容,没有总结、归纳出教材的重难点,没有去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情况,而且,在课前,可能并没有仔细思考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理解教学内容;再加上第一次上课,难免会有些紧张,语速会加快,自顾自的陈述完教学内容,而没有精力去察看学生的反应情况。因此,在课堂上就出现了问题。
为了上好第一节课,我认为张红应该着重从这几方面入手:
1.仔细地分析教材,从教材的内容、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入手进行分析,要明确一堂课下来,学生能掌握、学会哪些东西,有什么样的收获;
2.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理特点,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与心理特征如理解能力如何,设想学生在学习这节内容会有什么样的困难;
3.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情况,要思考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教学内容; 4.最后,一定要在上第一节课前自己先模拟几遍,把教学内容说熟了,想象下课堂场景,克服紧张胆怯的心理,控制好教学时间,多设想在课堂会出现的一些问题。
通过这几个方面的准备,相信张红老师在第一节课的表现就会更好的。
3.【2010年湖南】一位家长在星期一发现儿子上学时磨磨蹭蹭,于是追问是怎么回事,孩子犹豫了半天才道出实情。原来在上个星期二早上,班主任老师召开全班同学会议,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3名坏学生,因有两名同学在最近违反了学校纪律,无可争议地成了坏学生;而经过一番评选,第三顶坏学生的帽子便落在儿子头上。这个9岁的小男孩,居然被同学选出了18条罪状。当天下午年级组长召集评选出来的坏学生开会,对这三个孩子进行批评和警告,要求他们写一份检查,将自己干的坏事都写出来,让家长签字,星期一交到年级组长手中。
该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没有表示什么,签了字便打发孩子去上学了。随后,她打通班主任的电话,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班主任说:你的孩子是班上最坏的孩子,这是同学们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来的。当她质疑这种方法挫伤孩子的自尊心时,老师却回答自尊心是自己树立的,不是别人给的,并说他们不认为这么做有什么不对,其目的也是为了孩子好。
自从这个9岁的孩子被评选为坏学生后,情绪一直非常低落,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逃学。问题:请用相关的德育原则对该班主任的做法进行评判。
该班主任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评选了3名坏学生,其用意是想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引以为戒,以此对学生进行教育。但这种做法违反了德育原则中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致使消极因素增长。
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育中因势利导,长善救失,运用各种形式,不断强化和发扬学生自身积极向上的一面,抑制或消除落后的一面。
1.【2009年吉林】有一个四年级的班级,是学校有名的乱班,打架成风,一些学生动辄舞棍弄棒,乱打一气。课堂纪律混乱,上课怪叫起哄、爬桌子、翻窗户成了一些学生的嗜好。曾有一青年教师上课时被学生乱起哄气哭了,发誓再也不上这班的课。曾刚是班上有名的“调皮大王”,打架时,只要他一挥手,其他人就会蜂拥而上。而曾刚家长对他唯一的办法就是痛打,但曾刚也有优点就是爱劳动,有组织能力。班级同学之间不团结,正气不能抬头,也有少数同学 希望好好学习,对班里的现象不满,但敢怒不敢言,怕受那些捣蛋的同学的报复,班级干部软弱无力。班级学习成绩差,是同年级中平均成绩最差的班级。
根据以上情况,如果你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上这个班的语文课,你应如何着手进行工作,改变这个班的面貌?
如果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我会做好如下几项工作。(1)深入调查研究,摸清情况,对症下药。
(2)做好班集体工作,特别是班干部的培养工作。支持和鼓励他们积极大胆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特别是对曾刚的教育工作。要以一分为二的观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27 要寻找和点燃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他们向好的方面转化。曾刚有一定的组织能力,爱劳动,可以让他参加班级工作,创造条件,使他的优点得到发挥,缺点错误得到改正。
(4)有计划地开展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增强师生、同学的情谊,创设班内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培养优良班风,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精神,培养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义务感和荣誉感(5)做好家长工作,尤其是做好曾刚家长的工作。
(6)教好自己担任的语文课,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并以此为起点,加强与任课教师的联系,教育学生学好各门功课,搞好班级学习,提高班级学习成绩。
2.【2010年河南】某镇小学四年级语文老师李老师在一次期末考试后把学生成绩张贴到教室后面的小黑板上,并把最后一名叫到了办公室,进行了严厉的训斥:“你每次都考这么少,拖了班里的后腿,影响咱们班的进步,真是没有救了!”
请根据教师职业道德相关内容分析李老师的行为。
(1)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师高尚道德品质的表现。热爱学生首先要理智地爱,不溺爱、不偏爱;其次要无私地爱,一视同仁;再次,爱与要求相结合。而材料中的李老师对成绩不好的学生持歧视的态度。
(2)师爱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境因素。学生在遭受挫折时,教师的爱给他们以自信;在遇到困难时,教师的爱给他们以勇气。教师的爱具有神奇的力量,能使学生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和幸福感,是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但是材料中李老师显然没有认识到师爱的重要作用,其做法很可能适得其反。
(3)在小黑板上公布学生的成绩,这一做法欠考虑。我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
3.【2010年湖南】沉默寡言。天赋高,判断力健全,记忆力强。文字通顺,作风正派,有时不太用功,神学有成绩,虽然尝试讲道不无热情,但看来不是一个优秀的传教士。语言知识丰富,哲学上十分努力。
问题:以上是黑格尔老师的评语,请谈谈这些评语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应该怎样给学生写评语? 黑格尔老师的评语,以比较艺术的方式,让学生知道其缺点与不足,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进步。评语以平静的语气,力求写出这个人来,遵循了以下三个原则:(1)写给学生看。(2)写出这个人。(3)写这个人的新起点。
给学生写评语应运用发展的眼光,通过鼓励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对学生的发展和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认同,使学生形成健康的目的和正确认识自我,以更好地把握自己未来的发展。
简答题
1.简述系统脱敏法的几个步骤。(2009年吉林)(1)进行全身放松训练。
(2)建立焦虑刺激等级表。焦虑等级评定以受辅导学生主观感受为标准,排在最前面的是仅能引起最弱程度焦虑的刺激。
(3)焦虑刺激与松弛活动相配合。
2.简述桑代克的三条主要的学习律。(近年安徽)(1)准备律。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如果学习者做好了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应(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学习者就能比较自如地掌握学习的内容。
(2)练习律。对于学习者已形成的某种联结,在实践中正确地重复这种反应会有效地增强这种联结。因而对教师而言,重视练习中必要的重复是很有必要的。另外,桑代克也非常重视练习中的反馈,他认为简单机械的重复不会造成学习的进步,告诉学习者练习正确或错误的信息有利于学习者在学习中不断纠正自己的学习内容。
(3)效果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定律。桑代克认为学习者学习某种知识以后,即在一定的结果和 28 反应之间建立了联结,如果学习者遇到一种使他心情愉悦的刺激或事件,那么这种联结会增强,反之会减弱。他指出,教师尽量使学生获得感到满意的学习结果显得尤为重要。
3.简述如何预防学习疲劳。(2012年辽宁)(1)防止过重负担,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2)建立与执行符合卫生要求的作息制度;
(3)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适当注意休息和营养。
4.经验的保持是变化的,其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009年湖南)首先,保持的内容在数量上会发生变化,一般来说,随着时间的发展,保持量呈减少的趋势。其次,保持内容在质量上也是有变化的,原识记内容中的某些细节,特别是不太重要的细节趋于消失,保持中的内容通常比原识记的内容更为完整、更有意义,保持中的内容将原识记的内容的某些特点夸张、突出,使之更具特色。
5.请列举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2008年山西)(1)大规模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提高了效率。
(2)能保证学习活动循序渐进,并使学生扎扎实实、有条不紊地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3)能保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4)把教学内容及活动加以有计划地安排,特别是通过课的体系、分工合作,从而实现教学的高速度。(5)学生之间互相观摩、启发、切磋、砥砺。
(6)它在实现教学任务上比较全面,从而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6.简述教师的思维特征。(2009年吉林)(1)逻辑性。要求教师在考查问题时要遵循严格的逻辑顺序,有充分的逻辑依据,从而得出更准确的结论,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创造性。要求教师在解决问题时,能将已有的知识和信息加以发散思考,得出新知识。教师思维的创造性表现在对已有知识的再创造、对传统思维模式的改变、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造教育教学的艺术等方面。
1.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2009年吉林)(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2.简述教师应如何形成和维护自己的威信。(2012年辽宁)(1)要有良好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品德修养;(2)要对学生严格要求;
(3)要拥有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学技能。3.什么是素质教育?(2008年山西)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力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
4.现阶段,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什么?(2012年安徽)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5.简述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区别。(2009年湖南)首先,陈述性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目前,学校教学传授的主要是这类知识。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其次,从心理表征看,陈述性知识主要以概念、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进行表征,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进行表征。
6.德育的途径有哪些?(2008年山西)(从知、情、意、行四个角度作答)(1)思维训练法:以道德知识的学习和道德思维能力的提高为主要目标的德育方法。
(2)情感陶冶法: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道德情感与心灵的熏陶、教育的一种教育方法。
(3)理想激励法:以适当方式促进学生形成道德理想、道德信念,从而进行道德教育的方法。(4)行为训练法:通过道德实践和奖励、惩罚等方式进行道德教育,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5)修养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提高道德上的自我修养,从而提升道德水平的教育方法。1.科技发展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2009年湖南)(1)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2)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3)科学技术改变了教育技术。
2.为什么说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近年安徽)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这一时期,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发育和定型的关键时期,是一个人从不成熟到基本成熟、从不定型到基本定型的成长发育时期,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特别旺盛的时期。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身心各个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可能性,在他们身心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各种特征都还处在变化之中,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3.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2008年山西)(1)生物遗传因素:①生物遗传因素;②病菌、病毒感染;③脑外伤或化学物质中毒。(2)社会环境因素:①早期教育与家庭环境;②生活事件与环境变迁。
(3)个体心理因素:①心理冲突。压力最大的“趋-避式冲突”;②特殊的人格特征。4.简述卢梭的教育思想。(2009年吉林)(1)在天性与教育的关系上,卢梭主张性善论和感觉论。他认为人性本善,只是被现存的环境和教育破坏了。因此,教育的责任就是要培养社会环境下的自然人。卢梭认为知识来源于人的心灵中存在着的认识世界的感觉,所有的一切都是通过人的感而而进入人的头脑的人最初的理解是一种感性的理解,然后形成理性的认识,所以孩子们不成熟、不完善的感官需要通过教育加以逐步提高。
(2)卢梭认为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即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自然教育”就是服从自然的法则,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进程,促进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教育。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长、身心和谐发展、能自食其力、不受传统束缚、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代新人。根据年龄阶段的分期,卢梭提出,在不同时期所进行的教育是不同的。在婴儿期,主要是进行体育。在儿童期,主要是进行感觉教育。在少年期,主要是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在青年期,主要是进行道德教育。
(3)卢梭在《爱弥儿》中表达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他主张培养“自然人”,主张儿童亲身活动,提倡家庭教师实施教育,主张给儿童以自由。另外,卢梭又是一个对新的社会制度充满幻想的思想家。他设想理想国家中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忠诚的爱国者,学校教育由国家掌管,不能按教育对象的贫富分设学校和课程,要求儿童受同样的教育。对受教育者,即使不能完全免费,国家也要给予补贴。教师需由本国公民担任。体育是教育里最重要的部分。
5.假如你是班主任,应从哪些方面开展班级管理工作?(2012年安徽)30(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了解和研究学生、有效地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建立学生档案、操行评定、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个别教育工作、班会活动的组织。
6.简述影响社会知觉的特点。(近年安徽)(1)认知者本身的特点。主要包括认知者的经验、认知者的性格和认知者的需要。
(2)认知对象本身的特点。认知对象本身的特点是指该对象对于认知者所具有的价值及其社会意义的大小。
(3)知觉的情境方面。在社会知觉中,除去知觉的主体、客体之外,知觉的情境也具有重要作用。(4)逻辑推理的定势作用。定势在对人的知觉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对陌生人形成初步印象时,这种作用特别明显。
1.简述美育的任务。(2009年湖南)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美育的任务包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审美创造力和塑造完美人格。
2.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2008年山西)(1)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
(2)学生的学习是按教育目标进行的,是在有计划、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情况下进行的。(3)学生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是被动的。3.怎样进行概念性知识的教学?(2012年安徽)(1)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2)合理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3)充分利用“变式”;(4)正确运用语言表达;
(5)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中。4.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主要有哪些?(2009年吉林)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刺激物的特点,包括刺激物的强度、强度对比关系、活动与变化以及新异性,这是客观方面;二是人本身的状态,包括人的需要和兴趣、情绪状态、知识经验,这是主观方面。
5.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策略有哪些?(近年安徽)(1)把各个独立的教学内容整合起来;
(2)强调简单的知识技能与复杂的知识技能、新旧知识技能之间的联系;(3)注重学习原理、规则和模型等方面的重要性;(4)对学生应用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予以鼓励。6.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2009年吉林)(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7.举例说明“感觉适应”。(2008年山西)感觉适应是感受器在刺激物的连续作用下,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现象。
例如:游泳时,刚刚跳进水中会觉得水很冷,不久这种感觉就消失了,这是皮肤感觉对温度的适应。论述题
1.论述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2009年吉林)31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于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主要包括师范教育、新教师入职辅导、在职培训、自我教育等方式。
师范教育是教师个体专业化的起点和基础,是建立在教师的专业特性之上,为培养教师专业人才服务。
新教师入职辅导是由有经验的导师进行现场指导,是向新教师提供系统而持续的帮助,使之尽快转变角色,适应环境。
在职培训主要是为了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为在职教师提供的适应于教师专业发展不同阶段需要的继续教育,以引导教师掌握不断涌现的现代教育理论,培养教师研究教育对象、教育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辅之以计算机知识、现代的教育技术手段。
自我教育就是专业化的自我建构,主要有经常性的自我反思、主动收集教育改革信息、研究教育教学中各类事件、自学教育教学理论、积极感受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等。教师自我教育是专业理想建立、专业情感积淀、专业技能提高、专业风格形成的关键。
2.联系实际谈谈教师应如何调控课堂气氛?(2013年河南)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上占优势地位的态度和情感的综合状态,它具有独特性,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课堂气氛,同一课堂也有可能呈现不同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可以分为三类:对抗的、消极的和积极的课堂气氛。对抗的课堂气氛是失控的课堂气氛,学生反应过于强烈和兴奋,消极的课堂气氛中学生过于紧张或懈怠,这两类课堂气氛都不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是需要避免的。作为教师,应当适当调控课堂气氛,使课堂中呈现出积极的课堂气氛,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具体来讲,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调控课堂气氛:
(1)转变教师领导风格。在教学中,相对于权威型和放任型的领导风格的教师而言,民主型的教师更容易和学生交往,同时能够聆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在民主型教师的带领下,班级更容易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我以往的教学经验使我知道,作为一名教师,除了对学生严格要求外,还应该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举例)。。只有这样,才是一名民主型的教师,才能受到学生的尊敬,学生才能在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讲,保持积极的课堂气氛。
(2)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应适当、适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影响课堂气氛。教师对学生过高或者过低的期望都会影响学生对于课堂情境的反应,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接受学生的意见,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期望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师对课堂上学生的不同反应给与不同的反馈,及时表扬和鼓励学生,通过目光、手势和语言等方法向学生表达老师的积极关注,其次,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应有差别,对于不同期望的学生,教师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并进行激励性、发展性的评价,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最后,教师应采用启发式教学,破除教师中心和书本中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学生的问题应耐心和用心回答,保护学生好奇心,传达教师的合理期望,从而鼓励学生积极学习,维持良好的课堂氛围。
(3)建立和谐的课堂人际关系。在教学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积极课堂气氛形成的基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应做到民主平等和关爱学生,和学生多沟通,多交流,不仅在课堂上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还应该对课堂上表现不佳的学生进行了解和研究,通过谈心、聊天或家访的方式去关爱学生,满足学生的需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其次,在教师的带领下,和学生共同制定班级纪律,选出班干部,并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促进班集体的形成。再次,教师应和其他任课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和校外的教育力量、学生的家庭一起,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教育,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学生与教师、家长、社会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建立起积极的课堂气氛。
(4)应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正确教学方法的选用,目前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实验法等,不同学科的任课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科的特点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多采用新课改倡导的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来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努力学习32 科学文化知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积极课堂气氛的形成,是教师调控课堂气氛的另一重要途径之一。
3.试述一堂好课的基本特征有哪些。(2008年山西)第一,目的明确。确定教学的目的要注意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要把目的确定得切实可行、具体清楚,能够真正对学生的学习起导向作用,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能紧紧围绕实现教学目的而进行。
第二,内容正确。一方面是指教师讲授的内容、呈现的材料必须是科学的、正确的,不能与科学结论或公理相悖;另一方面是指教师的讲授、概念的定义、原理的结论是准确、有条理和符合逻辑的。
第三,方法恰当。课堂上使用的方法应符合教材的特点、学生的特征,并能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条件,帮助学生顺利地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第四,组织得好。整节课的进行基本符合课时计划的设计,各个部分进行得有条不紊,一环扣一环,始终能够保持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能够机智地处理各种偶发事件。
第五,积极性高。教师和学生都能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之中,教师能引导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智力活动,整个课堂活动都能表现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积极性。
1.儿童身心发展有哪些基本规律?教育应如何遵循这些规律?(2010年河南)(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人的发展的顺序性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教育工作要遵循这种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同时应注意前后相邻阶段的衔接。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心理学家据此提出了发展关键期的概念。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对个体某一方面的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成效,并能充分发挥个体在这一方面的潜力。错过了关键期,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甚至永远无法补偿。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互补性告诉我们,发展的可能性有些是直接可见的,有些却是隐现的,培养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根据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选择适宜、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
2.教师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应做好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工作,必须有意识地改变与学生沟通的方式方法。论述在沟通方式上教师应注意什么。(2008年山西)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产生教育效能的首要条件。只有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师生情感才能和谐融洽,才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在沟通方式上,教师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
(1)学会了解。了解学生是师生沟通的首要条件,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性格、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等。
(2)面对现实。要接受学生进入青春期的现实。青春期是一个风暴期,某些过激行为是正常的表现。作为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帮助其解决成长中的困惑。
(3)爱心感化。与学生沟通的内容方面,爱心比讲道理更为重要。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以自觉地、主动地沿着教师指导的方向迈进。
(4)平等对待。教师应热爱每一位学生,不能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好坏、行为端正与否而区别对待,而是应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5)倾听。倾听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同时学生在倾诉后也可以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学生觉得自己得到了教师的重视和理解,精神上就会得到支持和鼓励。
(6)态度和蔼。教师的态度投射在学生心灵上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和善的态度会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而更加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引导。
3.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如何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2010年河南)33 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1)遗传与营养。遗传素质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和自然条件。但是遗传只为智力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要使智力发展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性,还需要社会、家庭与学校教育许多方面的共同作用。
(2)产前环境和早期经验。胎儿出生之前生活在母体的环境中,这种环境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出生后智力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另外,从出生到青少年时期,是个人生长发育的时期,也是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
(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对年青一代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学生通过系统地接受教育,不仅要掌握知识、技能,而且还要发展能力和其他心理品质。
(4)社会实践。人的各种能力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最终形成的。离开了实践活动,即使有良好的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能力也难以形成和发展起来。
(5)主观努力。环境和教育的决定作用,只能机械、被动地影响能力的发展。如果没有主观努力和个人的勤奋,要想获得事业的成功和能力的发展是根本不可能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1)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
第七章 德育
1.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是()。
A.教育者受教育者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C.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
【答案】C。该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德育过程的结构”,考生须准确记忆。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相关知识点: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 2.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B.教育者与德育方法C.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的差距 D.受教育者与教育者
【答案】C。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的差距。相关知识点: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3.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一原则是()。
A.导向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教育一致性原则 【答案】B。这里主要体现了德育的疏导原则。本题正确答案为B。相关知识点:我国中小学主要的德育原则
第六章 教学
1.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A.讲授法B.讨论法C.谈话法D.指导法
【答案】C。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巩固旧知识谈话法或检查知识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较易于集中学生的注意,激发积极的思维活动,提高教学效果。在各科教学中,特别是小学和初中阶段广泛应用。
相关知识点:常用的教学方法
2.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A.教学B.课外活动C.生产活动D.社会劳动
【答案】A。本题考查考生对教学过程概念的理解,教育目的要通过教学过程才能实现,所以,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相关知识点:教学过程的本质
3.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A.外部分组B.内部分组C.设计教学法D.道尔顿制
【答案】A。本题的考点是“分组教学”。外部分组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年龄编组,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的差别进行分组教学。
相关知识点:分组教学的概念
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
1.“师者,人之模范也”,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的特点。A.复杂性B.示范性C.创造性D.长期性
【答案】B。这句话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的特点。相关知识点:教师劳动的特点
2.“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反映了我国法律所规定的少年儿童合法权利中的()。A.受教育的权利B.受尊重的权利C.安全的权利D.生存的权利 【答案】A。这里考查的是学生受教育的权利。
3.关于师生关系的理论中,“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A.赫尔巴特B.裴斯泰洛奇C.杜威D.夸美纽斯
【答案】C。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现代学生观和现代教师观的代表人物”。“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杜威,而一度盛行的“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相关知识点:师生关系的两种对立观点
第三章 教育目的与制度
1.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人主张教育目的的()。A.泛目的论B.个人本位论C.无目的论D.社会本位论
【答案】D。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主张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强调社会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相关知识点:有关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
2.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要规定所需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二是要规定所要培养出的人的()。
A.质量规格B.社会价值C.发展方向D.发展速度
【答案】B。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
相关知识点:教育目的的结构
3.社会对教育所要成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检查和规定是()。A.教育目标B.教育目的C.教学目标D.教学计划
【答案】B。该题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和教学目标这三个概念的辨析,考生在复习的时候应注意理解清楚。教学目标应该是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体现出来的,而教育目的是规定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标准的,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相关知识点: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规律
1.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是一种()。A.外铄论的观点B.内发论的观点C.多因素论的观点D.反映论的观点
【答案】A。洛克的“白板说”强调外部环境对个体的作用,是一种外铄论的观点。相关知识点: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2.“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的依据是人的身心发展的()。
A.阶段性B.差异性C.顺序性D.不均衡性
【答案】B。该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考生须准确理解记忆四个规律的内涵。差异性是指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就是指根据个体的差异性采用适合每个个体的教育方法。
相关知识点: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3.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强调的是哪一因素对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A.遗传B.环境C.教育D.主观能动性
【答案】B。“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意指环境完全左右人的行为,就像生长在麻丛中的蓬草,会长得很直,失去原来的形貌;而混在黑泥中的白沙,也会变黑。可见,这是环境对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关知识点: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1.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改造,在做中学”的教育家是()。A.布鲁纳B.赫尔巴特C.杜威D.杨贤江
【答案】C。该题考查主要的教育家及其所对应的理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改造”是杜威的主要教育观点。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
2.在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A.《论语》B.《学记》C.《孟子》D.《大学》
【答案】B。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育学的发展”。考生一定要准确记忆在教育学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著作及其人物。我国春秋末年出现的教育文献《礼记•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
3.教育与()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一个重要原理,也是现代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A.社会生活B.科学技术C.生产劳动D.经济建设
【答案】C。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强调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