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凇(第二课时)(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2 17:07: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雾凇(第二课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雾凇(第二课时)》。

第一篇:雾凇(第二课时)

读文字美景,品语言魅力

——《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江苏省泗洪县实验学校 刘浩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

3、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激发 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教学准备:有关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严寒的季节里,走进吉林,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 的风景,那就是雾凇。(出示课件1齐读课题:

23、雾凇)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诗 情画意的美,同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出示课 件2)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吉林,去感受这美丽奇特的雾凇。

二、学习第一、三自然段,精读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

1、欣赏雾凇奇观。(课件3出示雾凇图片,学生欣赏)师:老师有个要求,大家边看边想,这些图片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或句子? 以开火车的方式交流:千姿百态、美丽动人、晶莹夺目、银光闪烁、冰天雪地、心旷神怡、美不胜收、洁白无瑕、人间仙境、粉装玉砌、琼枝玉树„„

2、是啊,多美的雾凇啊!那么课文中是怎样来描写雾凇的美的?自由地读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有关句子。(课件4出示第一段内容)

(1)谁来读读,课文中是怎样描写雾凇的?(学生读句子)

(2)课件5出示“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a、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句话,其他同学思考,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雾凇的美了?

b、指名说,老师在课件5上把“洁白晶莹、银光闪烁” 点击成蓝色。c、要想把这些词语读好,就要一边想刚才的画面一边读,读出词语的感情色彩。谁来读这两个词语?(指名个别读

。)d、你读得真美!回到句子中,你们能把雾凇的美丽读出来吗?自己先练练。e、这么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谁来试试?指名读。(老师听出来了,你读得真好!)(谁也能像他读得这么美?2—3人朗读,评读,赛读。)(3)雾凇不但洁白晶莹、银光闪烁,而且是绵延了十里江堤,难怪作者要说“这就是闻名全国 的吉林雾凇——

(板书:奇观)谁知道“奇观”的意思?(奇观:指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 的事情。)“奇观”在本课中是说——

(雾凇是雄伟美丽而有罕见的景象。)谁来把句子读一读?读出你的理解。(4)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小节,边读边想像,再次感受它的美。(齐读)

3、课文除了从色彩、光泽这两方面写出了雾凇的美丽动人之外,最后一段还用一个词写了 它的姿态呢。

(1)快速读一读,找出是哪个词?

课件6出示:千姿百态(齐读)

“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各不相同。)你能给它找个近义词吗?(形态各异 婀娜多姿 姿态万千)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众多的姿态,边看边想像,看完后说一说它们像什么。(课件7显示几 组雾凇姿态的画面)

交流:你看到了哪些姿态?它们像什么?(交流。)这里老师只是出示了几幅图片,其实雾凇还有很多很多的姿态,请你再想像一下,雾凇还 会像什么?(再交流。)

请你用这样的句式把刚才同学讲的连起来说。(课件8出示): 吉林雾凇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真是千姿百态!

(2)吉林雾凇真是千姿百态。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 情不自禁地赞叹——

指名说,课件9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①“情不自禁”是什么意思?(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②你们见过梨花吗?什么颜色?(洁白、雪白)联系课文想想:这里的“梨花”比喻什么呢?(比喻雾凇)

③此时此刻,那一棵棵、一行行的松枝、柳树在一夜之间,披上了洁白晶莹的霜花,就像 雪白的梨花那般美丽。难怪人们会情不自禁地赞叹——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让我们饱含赞美之情,齐读最后一段。(课件10出示第三段内容)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想不想知道这千姿百态的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呢?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哪一句话概括地写雾凇是怎么形成的?

交流,课件11出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 而成。

①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雾凇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严寒季节、饱和水汽、遇冷凝结)

板书: 凝结

(严寒季节)雾气 ———— 雾凇(饱和)遇冷

2、齐读这句话。读了这句话,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

3、雾凇形成是有先后顺序的,根据你们提出的问题,按照雾凇形成的先后顺序学习课文。课件12出示: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下面的问题: ①雾凇是在什么季节形成的? ②松花江上为什么有雾气? ③当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这雾气有什么变化? ④雾气是怎么凝结成雾凇的?(2)划出有关句子。(3)然后小组交流讨论。

4、交流汇报,指导朗读,体会雾凇的形成。

(1)雾气是在什么季节形成的?

“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或“严寒季节”。(2)松花江上为什么有雾气?

“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 度左右。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齐读。

(3)当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这雾气有什么变化?

课件13出示: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 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

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觉得这雾气怎么样?(浓)是的,雾气非常浓,达到了饱和的状态,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涌向、笼罩、淹没、模 糊)

再齐读这句话,体会雾气的浓。

。(4)雾气是怎么凝结成雾凇的呢?

(课件14出示)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齐读。小结:这个过程就叫“凝结”。再读这句话,想一想雾气是怎样镀在松针、柳枝上的?圈出有关的词语。

(根据回答,在课件14的句子上给“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词语下加圆点)

“慢慢地”——写出了什么?(凝结的速度慢)指名读句。“轻轻地”——写出了什么?(样子轻,悄无声息)女生读句。“一层又一层地”——说明什么?(雾气不断,逐步结成)男生读句。

(5)请你选择用“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来写一句话。

(出示课件15 练习:请选择用“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来写一句话。)谁来把你写的句子读一读?

(6)假如把这三层意思用三句话来写:(课件16出示)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这蒸腾的雾气,轻轻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这蒸腾的雾气,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齐读。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了雾凇慢慢地、逐步形成的情形。)课文中作者只用一 句话,把雾气凝结时的情形写得既具体生动,又十分精炼。

(课件17出示: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请你慢点、再慢点,轻点、再轻点,细细地多读几遍这句话,用心体会雾凇的形成。(个 别读,评读。)让我们再来体会一下。齐读。

(7)这些词和句子告诉了我们雾凇是那样悄无声息地、慢慢地逐步凝结而成的,需要一个 漫长的过程。课文中有一句话更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 引读:最初,逐渐,最后。

(课件18逐步出示)像银线、银条儿、银松雪柳的图片。再引读:最初,逐渐,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雾凇的样子。齐读。

5、作者观察得多细致、多耐心啊!正是由于作者经过了长时间的耐心、细致地观察,才发 现了这个奥秘。当他发现了松花江畔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时,他心情怎样?(惊奇、兴奋)让我们带着喜悦之情齐读第二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 过渡:三九寒天,雾凇就这样慢慢地,悄悄地形成了。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 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让我们再次漫步长堤,感受那奇观。

课件19出示:雾凇的全景,人们伴着音乐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雾凇奇景。(图片、音乐)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雾凇奇景,此时此刻——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欣赏了雾凇奇特的景象,而且了解了雾凇形成的过程,吉林雾凇真不愧是闻名全国的自然奇观!

六、布置作业。

(课件20出示)仿照本课雾凇形成过程的写法,按照下面的提示写一段话。现在,已进入冬天,多数的早晨都有浓雾。请你认真观察清晨的景色,写一写浓雾给 树木、花草、建筑物穿上外衣的景象。

七、板书设计:

23、雾凇

凝结

(严寒季节)雾气—————雾凇(奇观)

(饱和)遇冷

第二篇:雾凇(第二课时)

《雾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景色之奇以及雾凇形成之奇,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3 教会学生运用描写颜色和形态的方法描摹景色,准确运用动词的方法揭示事物的变化过程,体会描写事物变化注意先后顺序的重要性。学会用“慢慢地、渐渐地”词语造句。

重点难点: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这晶莹夺目的雾凇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齐背第1段。

2、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来形容雾淞?

(千姿百态、美丽动人、晶莹夺目、粉妆玉砌、心旷神怡、美不胜收、洁白无瑕„„)

二、精读第三自然段(出示图片、音乐)

1、过渡:瞧,十里江堤黑森森的树木,一夜之间变成一片银白,你能说说你看到的雾淞是什么样的吗?(指名回答)

2、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你也来赞美一下,好吗?

出示:吉林雾凇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真是千姿百态。

3、那漫步在松花江畔的人们又是怎么赞叹它的呢?(生回答)(出示“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4、你说得真好,老师感受到你欣喜惊讶的感情了,同学们感受到了吗?

5、让我们一起去漫步松花江畔,感受一下这如诗如画的美景,齐读一下第三小节,好吗?(齐读)

6、看来同学们已经深深地喜爱上雾凇这奇特的自然景观,这完全得益于作者优美的语言,让我们把这有没得语言永远留在记忆中。(练习背诵)

三、精读雾凇形成

过渡:吉林雾凇的奇观很美,但令五洲四海慕名而来的无数中外宾朋感到奇怪的是:这闻名遐迩的自然奇观——吉林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呢?(板书:形成)仔细读读第二自然段,认真体会雾凇的形成之奇。

1、老师这有两个思考题,谁来读读?(指名读题)

a、什么是雾凇?(用“---”表示)

b、雾凇形成的过程是怎样的?(用“﹋”表示)

同学们先自己在课文第二节中找找答案,然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一下。

2、你们找到答案了吗,谁来说说雾淞是怎样形成的?

(1)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

(2)从这句话中你能发现雾凇形成具备哪两个条件吗?(饱和的水汽、遇冷而凝结)

“雾”雨字头说明与水汽有关,“凇”是两点水,和温度低、寒冷有关,雾凇的名字就暗示了它的形成条件。

出示图片:雾凇就是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在树枝树上所形成的冰花。(3)我国北方吉林冬季的室外气温常常低至零下三十摄氏度,这就符合了雾凇形成需要寒冷的条件,那这“过于饱和的水汽”有是从何而来呢? a、“从当年12月至„„阵阵雾气。”

这些过于饱和的水汽能遇冷凝结吗?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b、“每当夜幕降临„„树木被雾气淹没了。”

两个前提条件都符合了,也就可以形成雾淞,而且他们形成的过程也是非常美的。

3、老师请同学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读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出示“每当„„灯光、树影模糊了„„镀上了白银。”)你看到了吗?

4、是的,雾越来越浓,蒸腾的雾气受冷后凝成的冰晶把松针、柳枝裹了一层又一层。但是这个过程的速度是很——慢的

(1)你是从哪些词感受到它的慢的?(指名回答)(2)你能把这种缓慢的过程读出来吗?先自己试一试。谁想来读一读?(指名读)

好的,我们一起学着他的样子来读一下!(齐读)

(3)同学们,就是这样,雾气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在这过程中,雾凇先是什么样的,慢慢变成什么样,最后又是什么样的?

5、谁来读读这句话的?(出示句子:最初像银线„„银松雪柳了。)(指名读)

6、你觉得他哪些地方读美了,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7、读这句话应该读出语气的变化,先是轻轻的,缓缓的,后来就变成欣喜的语气了,谁再来试试?

8、这么美丽的雾凇原来是这样形成的啊,我们再给大家介绍一下好吗?(出示第二小节)

9、小结:雾凇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形成的过程又如此奇妙美丽,难怪作者说它是„„(闻名全国的奇观,板书)

三、指导赏背

1、同学们,《雾淞》这篇课文虽然很短,但却把雾凇的美丽写得如此淋漓尽致。大家想不想把它印在脑子里?那就请大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或一段,背给大家听。

2、谁愿意来和大家分享你喜欢的语句?

四、总结全文

雾凇的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大家以后如果有机会,可以去亲身体会一下。

我们祖国风景优美,资源丰富,名山胜水数不胜数,像我们学过的《九寨沟》,还有和吉林雾凇并称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的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等,老师希望大家回去阅读一些介绍祖国名胜的文章,课后和同学们一起来交流,好吗?

五、作业设计

1、背诵全文。

2、小练笔。

请选用其中的词语说一段话,描绘一处雾景或雪景。笼罩 凝结 模糊 弥漫 洁白晶莹 蒸腾 缀满 缭绕 淹没 琼枝玉树

板书:

雾凇 形成的条件: 饱和的水汽 遇冷凝结

形成的过程: 缓慢、神奇

第三篇:雾凇第二课时

雾凇(第二课时)宁海小学乔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课文、看图片、讨论交流感受雾凇的美以及形成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重点难点: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老师想让大家先看几个词:

屏显“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

1、我们来读一读,边读边想:这几个词使你想到哪些画面?

2、学生描述。

4、树挂就是„„(引导说出课题)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将继续随作者一道,去吉林,去细细品味、感受雾凇那独特的韵致。

二、精读感悟

(一)奇观

1、课前老师还搜集了一些图片,作为礼物,送给大家。不过,老师有一个要求:大家边看边想,这些图片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或句子?

2、播放图片(配乐)师解说:三九严寒,北国大地万木萧条,可当你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见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松树和柳树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银菊,排排雪浪,十分壮观.3、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什么?

4、大家说的真好,积累的词汇真多。是啊,雾凇真美啊!真乃一大(奇观)!(板书:奇观)

“奇观”的“观”就是“景象、样子”,那“奇观”是指什么样的景象呢?(少见的、罕见的、希奇的等)[小精灵儿童网站]

5、那吉林雾凇究竟“奇”在哪?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画出有关的词语。

刚才同学们读得十分投入,老师相信大家一定会把自己内心最美的感受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向同学汇报,雾凇有哪些特点?

(1)多

a、“十里长堤”(大约5000米,都是雾凇,真多啊)还有哪个词可看出雾凇多?“缀满”

B、指名读,读出雾凇的多。(评:这么多的雾凇,真是壮观!)

C、小结:雾凇的奇观在它的多,再读读,你还会有新的发现。

(2)美

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雾凇的美了?“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美丽动人”等。(相机板书:美)

这么美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谁来试试?(指名读)

(3)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来到了松花江畔,看到了这美丽的雾凇。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段,共同来感受它的多和美,好吗?齐读。

(4)小结:雾凇真是一幅美丽而奇妙的画卷啊,难怪作者要说它是奇观。

让我们再一起美美地读读这段话吧!(朗读感悟雾凇的美。)吉林的雾凇与别处的雾凇还不同,它比别处的雾凇形态大得多,被称作空气净化器,科学家还可以根据它出现的规律还预知来年的气候情况。它是大自然赐于我们人类的礼物,是当之无愧的——(奇观)

(二)形成

1、看到这么美的雾凇,你也许会问:“为什么我们这里没有?只有吉林的雾凇闻名全国呢?”想知道答案,请大家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

出示思考题:

(1)雾凇的形成需要哪两个条件?

(2)雾凇是怎么形成的?

2、生自由读书,教师巡视。

3、读后同桌两人讨论交流这两个问题。

4、交流汇报:

(1)谁来说说,课文的哪句话是写雾凇形成的原因?

(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

(2)从这句话中你能发现雾凇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板书:水汽、遇冷、凝结)

什么叫过于饱和的水汽?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水汽就是雾气,过于饱和就是雾气特别充足,特别多。)

出示“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读好这一句,注意断句。

(4)这些过于饱和的水汽是怎样遇冷凝结而成的呢?哪些句子是描写遇冷凝结这一过程的?(指名读)

(5)通过同学们的朗读,老师深深地感受到松花江畔雾气很浓,但是,有雾气就能形成雾凇吗?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我国的三峡水库同样有饱和的水汽,但在它附近为什么不能形成雾凇呢?(没有一定的低温)

吉林并不是我国最寒冷的地方,为什么其他更冷的地方没有雾凇呢?(没有饱和的水汽)由此看来,雾凇的形成需要饱和的水汽和-30℃的严寒,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如此壮观的雾凇,是不是一下就形成了呢?(当然不是)

5、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蒸腾的雾气受冷后凝成的冰晶把松针、柳枝裹了一层又一层,才能形成雾凇。它不是一时一刻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慢慢形成的过程,是一个渐变的过程。(1)你是从哪些词感受到它是很慢的?

课件展示: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重点字词注上红色符号)

在“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下加着重号。)这些词和句告诉我们雾凇是无声无息地、慢慢地逐步凝结而成的,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课文中的哪句话更进一步地说明了这一点?(引 读:最初_____,逐渐______,最后_______。)

①镀:说明每一层都很薄,要形成壮观的雾凇需要很长时间。

②慢慢地:说明雾凇形成的速度慢。雾凇大约要经过八到十个小时才能形

③轻轻地:说明雾凇形成时轻柔无声。雾凇形成时人们正在熟睡,是察觉不到的,等到早上推 开门一看,才发现一夜之间世界已是一片银装素裹。

④一层又一层:第一层的时候,好像在黑黑的树枝上撒了一层盐,继而盐一层层的撒得更多,到最后树木完全变得洁白通透了。

(2)你能把这种缓慢过程读出来吗?先自己试一试,指名读。

随着这雾凇的慢慢形成,这景观也越来越美,你的心情是不是也越来越兴奋和欣喜?我们在读这句话时应该读出语气的变化,先是轻轻的,缓缓的,后来就变成欣喜的语气了,谁再来试一试?(指名读)出示:“最初是银线,逐渐变成了银条,最后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作者观察多细致、多耐心啊!正是由于作者经过了长时间耐心细致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个奥秘,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

齐读: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这个过程就叫“凝结”)

(3)下面我们不看书,看着屏幕上的提示,能不能把雾凇的形成过程说出来。(先自由练,然后齐读)

屏幕出示:每当夜幕降临,气温(),这雾气便(),(),笼罩着()。树木()。渐渐地,()、()。这蒸腾的雾气,(),(),()、()。最初(),逐渐(),最后()。

(三)赞叹

1、过渡:经过一夜的工夫,美丽的雾凇奇观终于形成了,想不想亲眼去看一看?(再次播放图片)

2、正因为雾凇是如此的美,才引得人们情不自禁地赞叹(引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了解这句诗吗?梨花是什么时候开?(春天)吉林雾凇就有“冬天里的春天”之称。这句诗原本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描写雪景的,作者引用在这里来写什么?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在这里更表现出了雾凇的壮美和蓬勃的生机,非常贴切。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学着恰当地引用一些好的句子,一定会为你的文章增色不少。

3、多么令人神往的地方啊!我们不能亲眼见到它,就让我们借助语言文字来感受它,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评:你读得真好,老师感受到你欣喜惊讶的感情了。

4、如果此时你是一个正漫步在松花江边的一个游客,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这美丽的雾凇,你会怎么赞美这美景呢?

5、看来同学们已深深地喜爱上雾凇这奇特的自然景观,这完全得益于作者优美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优美的语言永远留在记忆中。让我们再一次朗读全文,去领略课文优美的语言文字,去想象奇特的雾凇美景,去掌握雾凇形成的科学知识吧!

6、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一起领略了吉林雾凇的美丽与奇特,了解了它形成的过程,更懂得了只有经过长时间耐心细致的观察,善于思考,才能从大自然中探索到更多的奥秘,发现更多的美。今后,希望大家也能像作者一样,从大自然中、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惊喜!

三、课堂延伸:我是小导游

假如你是吉林人,此时来了一批游客,你准备如何向客人介绍家乡的雾凇?

a)分组讨论交流。b)一组推选一名代表介绍。c)评议。

四、布置作业。

1、为吉林雾凇设计一条广告语,看谁设计的最好。例如:

1、大家快来呀,去吉林看雾凇。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真是大自然创出最纯美的奇观!

赞美: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见“!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

2、仔细观察一下清晨霜冻的景色,并注意太阳出来后,霜逐步 化解的过程,仿照本课写法,作一次小练笔。

板书:

23、雾凇

多、美

晶莹洁白

银光闪烁

形成:水汽——遇冷——凝结——奇观

千姿百态

琼枝玉树

第四篇:雾凇(第二课时)

雾 凇(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

3.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背诵古诗《题西林壁》《望洞庭》《忆江南》

2、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优美,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你却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它仪态万方、独具丰韵,让络绎不绝的中外游客赞不绝口;漫步江堤,四周银装素裹,仿佛把人们带进如诗如画的仙境之中。它就是——吉林雾凇。

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吉林,去欣赏神奇、壮美的吉林——齐读课题

二、精读感悟

(一)形成奇特 A、形成条件

1、师:吉林雾凇之所以被称为奇观,它奇在哪呢?请你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问题的答案(板书:形成)

2、师:哪句话准确概括了雾凇的形成(第一句)。

3、师:谁来读这一句?(指名读)

师:在这句话中,告诉我们雾凇形成需要两个条件。同桌讨论一下:这两个条件是什么?

师:第一个条件是空气中要有过于饱和的水汽,就是要有很多的水汽;

第二个条件是在“严寒季节”“遇冷凝结”,说明气温要很低。师:一句话就说清楚了,既简洁又严密,这叫概括写。齐读这一句,感受一下概括写的这种语言特色。

师:光这样概括写能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要想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还得具体写,所以作者在下面作了具体的描述,请你仔细读读下面的文字。吉林松花江畔是怎样具备这两个条件的?老师给你一个学习提示:学习提示:(1)从哪里看出松花江畔有过于饱和的水汽?划出相关的句子。(2)松花江畔的气温又是怎样的?

4、生交流

出示句子:“ 从当年12月至„„阵阵雾气 „„淹没了。”

这雾气用一个字形容?(浓),两个字形容(饱和)你是从哪些动词看出雾气之浓?划出来

“弥漫、随风飘荡、涌向、笼罩、淹没” 谁愿意读读这些词语的?(指名读)

点评:弥漫:雾气可真大呀!能再大些吗?老师听出来了,三九严寒、大地冰封,其他地方冰冻三尺,而松花江沿岸到处是雾,真是雾气弥漫呀!

涌向、笼罩:是呀,夜深了,人们都进入了梦乡,只有雾气象笼子一样把十里长堤完全罩住,一片大雾茫茫。让我们一起读好这几个词语!

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话的?

5、师:可是有了饱和的水气还不行,他们能遇冷凝结吗?(能)

师:你又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零下30摄氏度)

师:零下30摄氏度额多冷呢?课文开篇就告诉了我们。(三九严寒,大地冰封)

师:你还知道哪些形容冷的词语?

生:滴水成冰、冰天雪地、冰冻三尺、天寒地冻„„ B、凝结缓慢

1、这些雾气遇冷后又是怎样凝结成雾凇的呢?请你闭上眼睛,听老师来读一读,听完说一说你的感受(范读)

2、你从这句话体会到了什么?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先自己试一试,谁想读?

3、这雾气一下子就这么多吗?出示“渐渐地......”

从哪些词知道的?(渐渐地、慢慢的,轻轻的,一层又一层的)师:从这些词语你感受到雾凇的凝结的过程是快、还是慢?

师:我们就在这江边,雾气渐渐地涌向我们,笼罩了我们,淹没了我们,站在浓雾中,我们像是在哪儿呢?(仙境中)

师:就请你读出这飘飘欲仙的感觉中,(指生再读)

4、请同学们翻开课后习题4,你也能用上“渐渐地”、“慢慢地”或“轻轻地”说上一句话吗?(带着这样的感觉再读这句话)

5、你们读的这段话,有一个动词概括雾凇形成的神奇,哪个字?(镀)

“镀”是个动词,见过什么叫镀吗?(轻轻地涂)

(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的)C、奇特自然

1、(出示图片)这蒸腾的雾气多么像一支神奇的画笔,在静寂的夜晚悄悄地、精心地画着,“镀”着,让人不禁好奇,是谁画出了这一幅美丽的图画?(大自然)

2、大自然是一位能工巧匠,这些都是他的杰作(出示图片),无所不能的大自然开辟出壮丽的山河,也能雕刻出如此细腻的凇花,你有什么相对这位能工巧匠说的吗?(自由练说)

3、瞧,在这位能工巧匠的手下,毫无生气的树木变了,(出示填空题:最初像_____,逐渐变成_______,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_______。)指名回答

4、多么美丽的吉林雾凇,多么神奇的大自然,我们再给大家介绍一下好吗?(出示第二小节)

过渡:松花江畔的银松雪柳是壮美的,他的形成过程也是十分有趣的,难怪作者说它是闻名全国的——奇观下面就让我们去感受这美丽奇特的雾淞!(播放视频)

(二)景色奇丽 A、色彩美

1、多美的雾凇啊!你想用怎样的词语来形容它呢?自读第一自然段

指名回答,(出示:晶莹洁白,银光闪烁,美丽动人)从这些词语中你感受到雾凇美在什么地方?(板书:色彩美)

过渡:雾凇有着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那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奇观,它奇在哪?(景色奇)。

2、这么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好吗?(女生朗读)

4、小结: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在那三九严寒,大地冰封的时候,松花江畔的雾凇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B、姿态美

过渡:同学们,欣赏雾凇奇观还很有讲究呢!当地有俗语叫:“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看落花。”也就是说,观赏雾淞的最佳时间是——清晨。瞧,清晨的松花江畔,寒风吹拂,雾气缭绕,只见洁白晶银的霜花缀满枝头,晶银闪亮,把大地点缀得繁花似锦,(多幅图展示)看了这几幅图,雾凇各有各的姿态,你想到一个什么词?(千姿百态)

1、你可以用上这样的句式来赞美雾凇吗?

出示:雾淞真是千姿百态啊,有的像______有的像______还有的像______。同桌讨论一下

(出示图片):这些树都不是树了,都成了美玉,玲珑剔透,令人心旷神怡。这真是——师引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2、人们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说出这句话?(惊喜)从哪看出?(标点“!”)

3、谁愿意来读一读的!老师感受到你欣喜惊讶的感情了,同学们感受到了吗?让我们一起来赞叹一番!(齐读这句话)

4、看到此情此景,我们的前国家主席江爷爷也不禁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出示)此时,你若是一位吉林人,该是什么样的心情,带着骄傲自豪的心情,齐读第三自然段

三、说一说

其实就在我们周围,只要我们仔细观察,也有许多自然景观很富有情趣。比如说雾景、雪景。课件出示:一组雾景景图片。请你在下面的词语中选用几个说上一段话,描绘这雪景或雾景。

出示:凝结 笼罩 淹没 蒸腾 洁白晶莹 模糊 缀满 缭绕 弥漫 琼枝玉树

四、总结

雾凇的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但这仅仅是我们祖国名山胜水中的一处,像我们学过的《九寨沟》,老师刚讲的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都是大自然的杰作,是祖国的瑰宝,最后,让我们在奇丽的雾凇奇景中结束今天的学习。板书设计:

雾凇

形成之奇

奇观

第五篇:雾凇第二课时

雾凇

—-苏教版四上《雾凇》(第二课时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了解吉林雾凇的奇景和形成的原因及过程。2.借助课文有关资料,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

3.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可以仿照课文写几句话。教学重点:感受雾凇的美丽和形成过程的奇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 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雾凇》,说说雾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洁白晶莹的雾凇、银光闪烁的雾凇、千姿百态的雾凇)

2、这节课我们来研究雾凇是怎样形成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描写雾凇形成所需条件的句子。二.品读课文,体悟雾凇的形成过程

1.课件出示:朗读课文,思考:雾凇形成需要哪些条件?找出相关的句子画下来。

生自由读文,画句子。

出示句子: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齐读。指名读。

师:需要哪些条件?(①严寒季节②过于饱和的水汽③遇冷凝结)课件出示:①严寒季节②过于饱和的水汽③遇冷凝结

师:什么叫过于饱和的水汽?(预设:非常多的水汽)(师:空气中的水汽我们肉眼是看不到的,只有当这水汽越来越多时,达到过于饱和了我们会看到白茫茫的,这就是雾)

2.我们的冬天也有过于饱和的水汽,为什么看不到雾凇? ①严寒季节,到底得有多么冷?书上怎么说的?

②课件出示:从当年12月到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四摄氏度左右。

(预设:当年12月到第二年的2月。为什么这是严寒?一年中最冷的几个月。还有什么地方告诉我们这是严寒?零下30摄氏度。一个数字告诉我们到底有多冷。“三九严寒”练习九九歌“三九四九不出手”)

3.师:严冬季节,有了饱和的雾气,遇冷之后立刻就凝结变成雾凇了吗? 请你自由朗读,思考问题。

课件出示: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

自由读,指名读。

你有什么感受?(预设:这几句话都是描写雾的,感觉雾越来越浓,越来越大)把你的感受写在书上,不动笔墨不读书。

课件出示:读句子,画出表现雾气变化的动词,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生自由读文,画词。

(预设:弥漫、笼罩、淹没、模糊)【这个难点该怎么突破呢?是不是直接说有这几个词读出了雾气是越来越浓就行呢?】

师:“涌”也说明了雾多,还能感受到这雾是不断制造出来的。“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这句话中没有出现雾字。你是怎么看出来描写雾的?(模糊看不清,有雾才会模糊不清。)用渐渐地说个句子。

些词语准确的描写出了雾气的变化过程。东北有句民谚叫“夜看雾”说的就是这个景色。

过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雾气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请自由朗读。

4.课件出示: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 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①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雾凇)

②雾凇形成需要八到十个小时,第二段只写了八句话。但是你读了这八

话之后,感觉是不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文中哪些词表现了这个漫长的形成过程?

打开书读一读,画一画。写下自己的感受。(预设:慢慢地、轻轻地、一层有一层、最初、逐渐、最后。)

(慢慢地:说明雾凇形成的速度慢。雾凇大约要经过八到十个小时才能形 轻轻地:说明雾凇形成时轻柔无声。雾凇形成时人们正在熟睡,是察觉不到的,等到早上推 开门一看,才发现一夜之间世界已是一片银装素裹。棵棵杨柳宛如玉枝垂挂,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多么美丽)

谁能读好这种感觉?指名读。(老师似乎感受到了这个过程,真是太慢了。。。)((读这句话应该读出语气的变化,先是轻轻的,缓缓的,后来就变成欣喜的语气了。)③这三处的雾凇一样吗? 分别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不一样?

(预设:不一样。银线、银条、银松雪柳,她们是逐渐形成的)

课件出示图片。指导朗读。评价: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银松雪柳的画面。

最初、逐渐、最后,生动的描写出了雾凇形成过程中形态的变化,这就是一个过程。我们在描写一种事物的变化过程时,就可以用上它。

④把“镀”换成“涂、抹、画”合适吗?(镀体现出一层一层,有一个过程)镀:说明每一层都很薄,要形成壮观的雾凇需要很长时间。一个“镀”字生动的写出了雾凇的形成过程。

再来读读这两句话,体会雾凇形成的过程。

三、模仿课文,描写雪的形成过程

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该如何描写一种事物的形成过程,请同学们 观看视频,仿照第二自然段,将下雪的过程写清楚。

四、总结

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我们欣赏了吉林壮观美丽的雾凇,并了解了它的形成过程。知道了“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希望同学们以后有机会能够走进吉林去一睹雾凇的神采。板书设计:

雾凇

过于饱和的水汽 遇冷凝结

五、布置作业 学做小导游,向爸爸妈妈介绍吉林雾凇。

下载雾凇(第二课时)(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雾凇(第二课时)(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雾凇 第二课时5则范文

    23.雾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初步感受雾凇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并尝试背诵。 3.体味科学小品文用词之精妙,感受语言的......

    《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风景那边独好 ——《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榆次区什贴小学梁林凤 【教材分析】 《雾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七册的第22课的内容。这是一篇描绘吉林雾凇美景的文章。......

    23、雾凇设计第二课时

    23、雾凇 一、教材分析: 《雾凇》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瑰丽而奇特的景象,并说明了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全文共三个自......

    《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佚名 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之精妙,《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汇编)

    《雾凇》教学设计 预设流程: 一、听写词语,复述课文 1、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第23课,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2、下面听写几个词语。 (1)报完词语后,出示学生的默写:洁白晶莹 银光闪烁......

    《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雾凇》第二时教学设计 fntsize="6">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自仪征漫网站 点击数:124 柳州市岩村路小学韦红艳 教学目标: 、了解吉林雾凇的形成,欣赏奇特而瑰丽的雾凇景观。2、......

    雾凇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 二 课 时教学内容:精读课文,理解课文课时编号:072 教学目标:1、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2、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

    《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5篇)

    雾凇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和形成过程。 3、欣赏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丽和奇特,使学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