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雾凇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篇一:雾凇优秀教学设计公开课
雾 凇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之精妙
3、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了解雾凇的形成、感受雾凇形成之美
三、教学过程:
导入语:同学们你喜欢旅游吗?你知道我国有名的四大自然景观吗?课件出示(山清水秀的桂林山水、神奇壮丽的长江三峡、天下第一奇观的云南石林、还有洁白晶莹、美丽动人的吉林雾凇)板书:雾凇。(注意,跟老师一起写课题。“雾”和“淞”都是形声字,“雾”上面是?? “凇”字是两点水加一个松树的松。)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气而美丽的风景。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银,排排雪浪,十分壮观。
目标导航自学自强
一、自主学习,扫清障碍。正面学习,自主思考。
一读:
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2、读顺全文,长句间注意停顿。
3、小组长带领着组员朗读词语,小组内检测词语。
二测:
检测词语:夜幕降临 摄氏度十里长堤 淹没 模糊凝结
大地冰封 凝结 淹没 模糊 雾凇 缀满 镀上 缭绕 琼枝玉树 检测句子:
1、“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2、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儿,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三思考:什么是雾凇?
二、反面质疑 交流辩论
过渡:雾凇那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奇观)板书
1、抽生汇报什么是雾凇?
屏显雾凇图(师口述)看,它像气势磅礴的落雪,又象梨花缀满了枝头,把神州装点得分外壮丽。多美的雾凇啊!
2、大家边看边想,这些图片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或句子?
(千姿百态、美丽动人、晶莹夺目、粉状玉砌、心旷神怡、美不胜收、洁白无瑕??)
3、这些描写雾凇的词语都很美,要是把他们放在句子中读就更美了。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三自然段,选择一个自然段写上串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映示:1,3自然段)读好了吗,我们来比一下看谁读得最美。
抽生评价,超越。
过渡:孩子们的撰写的串词非常优美,孩子们的朗读和点评非常到位,让我感受到:松花江畔十里长堤上黑森森的树木一夜之间变成一片银白,棵棵杨柳宛若玉枝垂挂,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多美美丽的奇观啊,它是怎样形成的呢?
合学共商 互助双赢
1、小组合作朗读,勾画出雾凇形成的过程的语句。
2、小组内讨论,找到句子,用自己的话归纳并说一说“雾凇是怎样形成的?”
3、抽生汇报回答。老师相机板书:
温差---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
银线—银条---银松雪柳
4、师总结:
这些词和句告诉我们雾凇是无声无息地、慢慢地逐步凝结而成的,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课文中的哪句话更进一步地说明了这一点?
(引读:最初_____,逐渐______,最后_______。)
作者观察多细致、多耐心啊!正是由于作者经过了长时间耐心细致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个奥秘,当他发现松花江畔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时,他会怎样呢?那么,你能把这段话读好吗?(指名读、齐读)
1、清早,(),()。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便会()地赞叹:这真是“()呀!
2、(),()。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的霜花()了枝头,在()下,(),美丽动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
自由背,指名背,齐背。
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中午赏落花”,大家以后如果有机会,可以去亲身体会一下。本学期里,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描写祖国自然景观的课文,象《泉城》、《九寨沟》等,下面还有一位诗人挥动他的毫笔写下了雪淞美景。
出示唐代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齐读。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总结:同学们,雾凇的美,美在壮观,美在奇 绝。难怪1990年前国家主席江泽民爷爷到吉林视察,在观赏了美丽动人的雾凇奇观后感慨万千,于是题词赞扬,(出示多媒体)“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
我们祖国风景优美,资源丰富,名山胜水数不胜数,像吉林雾凇这样的自然奇观更是不少,老师希望大家回去向家人介绍吉林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同时阅读一些介绍祖国名胜的文章,课后和同学们一起来交流,好吗? 篇二:雾凇优秀教学设计公开课
雾 凇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之精妙
3、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了解雾凇的形成、感受雾凇形成之美
三、教学过程:
导入语:同学们你喜欢旅游吗?你知道我国有名的四大自然景观吗?课件出示(山清水秀的桂林山水、神奇壮丽的长江三峡、天下第一奇观的云南石林、还有洁白晶莹、美丽动人的吉林雾凇)板书:雾凇。(注意,跟老师一起写课题。“雾”和“淞”都是形声字,“雾”上面是?? “凇”字是两点水加一个松树的松。)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气而美丽的风景。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银,排排雪浪,十分壮观。
目标导航自学自强
一、自主学习,扫清障碍。正面学习,自主思考。
一读:
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2、读顺全文,长句间注意停顿。
3、小组长带领着组员朗读词语,小组内检测词语。
二测:
检测词语:夜幕降临 摄氏度十里长堤 淹没 模糊凝结
大地冰封 凝结 淹没 模糊 雾凇 缀满 镀上 缭绕 琼枝玉树
检测句子:
1、“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2、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儿,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三思考:什么是雾凇?
二、反面质疑 交流辩论
过渡:雾凇那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奇观)板书
1、抽生汇报什么是雾凇?
屏显雾凇图(师口述)看,它像气势磅礴的落雪,又象梨花缀满了枝头,把神州装点得分外壮丽。多美的雾凇啊!
2、大家边看边想,这些图片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或句子?
(千姿百态、美丽动人、晶莹夺目、粉状玉砌、心旷神怡、美不胜收、洁白无瑕??)
3、这些描写雾凇的词语都很美,要是把他们放在句子中读就更美了。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三自然段,选择一个自然段写上串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映示:1,3自然段)读好了吗,我们来比一下看谁读得最美。
抽生评价,超越。
过渡:孩子们的撰写的串词非常优美,孩子们的朗读和点评非常到位,让我感受到:松花江畔十里长堤上黑森森的树木一夜之间变成一片银白,棵棵杨柳宛若玉枝垂挂,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多美美丽的奇观啊,它是怎样形成的呢?
合学共商 互助双赢
1、小组合作朗读,勾画出雾凇形成的过程的语句。
2、小组内讨论,找到句子,用自己的话归纳并说一说“雾凇是怎样形成的?”
3、抽生汇报回答。老师相机板书:
温差---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
银线—银条---银松雪柳
4、师总结:
这些词和句告诉我们雾凇是无声无息地、慢慢地逐步凝结而成的,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课文中的哪句话更进一步地说明了这一点?
(引读:最初_____,逐渐______,最后_______。)
作者观察多细致、多耐心啊!正是由于作者经过了长时间耐心细致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个奥秘,当他发现松花江畔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时,他会怎样呢?那么,你能把这段话读好吗?(指名读、齐读)
1、清早,(),()。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便会()地赞叹:这真是“()呀!
2、(),()。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的霜花()了枝头,在()下,(),美丽动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
自由背,指名背,齐背。
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中午赏落花”,大家以后如果有机会,可以去亲身体会一下。本学期里,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描写祖国自然景观的课文,象《泉城》、《九寨沟》等,下面还有一位诗人挥动他的毫笔写下了雪淞美景。
出示唐代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齐读。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总结:同学们,雾凇的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难怪1990年前国家主席江泽民爷爷到吉林视察,在观赏了美丽动人的雾凇奇观后感慨万千,于是题词赞扬,(出示多媒体)“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
我们祖国风景优美,资源丰富,名山胜水数不胜数,像吉林雾凇这样的自然奇观更是不少,老师希望大家回去向家人介绍吉林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同时阅读一些介绍祖国名胜的文章,课后和同学们一起来交流,好吗?
《雾凇》教学设计(2013-11-12 20:56:57)分类: 个人资料
篇三:雾凇优秀教学设计公开课
雾 凇
泊里中心小学 李岩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之精妙
3、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了解雾凇的形成、感受雾凇形成之美
三、教学过程:
导入语:同学们你喜欢旅游吗?你知道我国有名的四大自然景观吗?课件出示(山清水秀的桂林山水、神奇壮丽的长江三峡、天下第一奇观的云南石林、还有洁白晶莹、美丽动人的吉林雾凇)板书:雾凇。(注意,跟老师一起写课题。“雾”和“淞”都是形声字,“雾”上面是?? “凇”字是两点水加一个松树的松。)
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气而美丽的风景。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银,排排雪浪,十分壮观。
目标导航自学自强
一、自主学习,扫清障碍。正面学习,自主思考。
一.读:
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2、读顺全文,长句间注意停顿。
3、小组长带领着组员朗读词语,小组内检测词语。
二.测:
检测词语:夜幕降临 摄氏度十里长堤 淹没 模糊凝结
大地冰封 凝结 淹没 模糊 雾凇 缀满 镀上 缭绕 琼枝玉树
检测句子:
1、“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2、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儿,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三.思考:什么是雾凇?
二、反面质疑 交流辩论
过渡:雾凇那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奇观)板书
1、抽生汇报什么是雾凇?
屏显雾凇图(师口述)看,它像气势磅礴的落雪,又象梨花缀满了枝头,把神州装点得分外壮丽。多美的雾凇啊!
2、大家边看边想,这些图片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或句子?
(千姿百态、美丽动人、晶莹夺目、粉状玉砌、心旷神怡、美不胜收、洁白无瑕??)
3、这些描写雾凇的词语都很美,要是把他们放在句子中读就更美了。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三自然段,选择一个自然段写上串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映示:1,3自然段)读好了吗,我们来比一下看谁读得最美。
抽生评价,超越。
过渡:孩子们的撰写的串词非常优美,孩子们的朗读和点评非常到位,让我感受到:松花江畔十里长堤上黑森森的树木一夜之间变成一片银白,棵棵杨柳宛若玉枝垂挂,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多美美丽的奇观啊,它是怎样形成的呢? 合学共商 互助双赢
1、小组合作朗读,勾画出雾凇形成的过程的语句。
2、小组内讨论,找到句子,用自己的话归纳并说一说“雾凇是怎样形成的?”
3、抽生汇报回答。老师相机板书:
温差---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
银线—银条---银松雪柳
4、师总结:
这些词和句告诉我们雾凇是无声无息地、慢慢地逐步凝结而成的,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课文中的哪句话更进一步地说明了这一点?
(引读:最初_____,逐渐______,最后_______。)
作者观察多细致、多耐心啊!正是由于作者经过了长时间耐心细致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个奥秘,当他发现松花江畔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时,他会怎样呢?那么,你能把这段话读好吗?(指名读、齐读)
1、清早,(),()。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便会()地赞叹:这真是“()呀!
2、(),()。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的霜花()了枝头,在()下,(),美丽动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
自由背,指名背,齐背。
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中午赏落花”,大家以后如果有机会,可以去亲身体会一下。本学期里,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描写祖国自然景观的课文,象《泉城》、《九寨沟》等,下面还有一位诗人挥动他的毫笔写下了雪淞美景。
出示唐代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齐读。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总结:同学们,雾凇的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难怪1990年前国家主席江泽民爷爷到吉林视察,在观赏了美丽动人的雾凇奇观后感慨万千,于是题词赞扬,(出示多媒体)“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
第二篇:雾凇优秀教学设计公开课
雾 凇
泊里中心小学 李岩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之精妙
3、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了解雾凇的形成、感受雾凇形成之美
三、教学过程:
导入语:同学们你喜欢旅游吗?你知道我国有名的四大自然景观吗?课件出示(山清水秀的桂林山水、神奇壮丽的长江三峡、天下第一奇观的云南石林、还有洁白晶莹、美丽动人的吉林雾凇)板书:雾凇。(注意,跟老师一起写课题。“雾”和“淞”都是形声字,“雾”上面是„„ “凇”字是两点水加一个松树的松。)
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气而美丽的风景。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银,排排雪浪,十分壮观。目标导航 自学自强
一、自主学习,扫清障碍。正面学习,自主思考。一.读:
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2、读顺全文,长句间注意停顿。
3、小组长带领着组员朗读词语,小组内检测词语。二.测:
检测词语:夜幕降临 摄氏度十里长堤 淹没 模糊 凝结 大地冰封 凝结 淹没 模糊 雾凇 缀满 镀上 缭绕 琼枝玉树 检测句子:
1、“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2、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儿,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三.思考:什么是雾凇?
二、反面质疑 交流辩论
过渡:雾凇那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奇观)板书
1、抽生汇报什么是雾凇?
屏显雾凇图(师口述)看,它像气势磅礴的落雪,又象梨花缀满了枝头,把神州装点得分外壮丽。多美的雾凇啊!
2、大家边看边想,这些图片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或句子?
(千姿百态、美丽动人、晶莹夺目、粉状玉砌、心旷神怡、美不胜收、洁白无瑕„„)
3、这些描写雾凇的词语都很美,要是把他们放在句子中读就更美了。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三自然段,选择一个自然段写上串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映示:1,3自然段)读好了吗,我们来比一下看谁读得最美。抽生评价,超越。
过渡:孩子们的撰写的串词非常优美,孩子们的朗读和点评非常到位,让我感受到:松花江畔十里长堤上黑森森的树木一夜之间变成一片银白,棵棵杨柳宛若玉枝垂挂,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多美美丽的奇观啊,它是怎样形成的呢? 合学共商 互助双赢
1、小组合作朗读,勾画出雾凇形成的过程的语句。
2、小组内讨论,找到句子,用自己的话归纳并说一说“雾凇是怎样形成的?”
3、抽生汇报回答。老师相机板书: 温差---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 银线—银条---银松雪柳
4、师总结:
这些词和句告诉我们雾凇是无声无息地、慢慢地逐步凝结而成的,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课文中的哪句话更进一步地说明了这一点?(引读:最初_____,逐渐______,最后_______。)
作者观察多细致、多耐心啊!正是由于作者经过了长时间耐心细致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个奥秘,当他发现松花江畔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时,他会怎样呢?那么,你能把这段话读好吗?(指名读、齐读)
1、清早,(),()。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便会()地赞叹:这真是“()呀!
2、(),()。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的霜花()了枝头,在()下,(),美丽动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
自由背,指名背,齐背。
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中午赏落花”,大家以后如果有机会,可以去亲身体会一下。本学期里,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描写祖国自然景观的课文,象《泉城》、《九寨沟》等,下面还有一位诗人挥动他的毫笔写下了雪淞美景。
出示唐代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齐读。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总结:同学们,雾凇的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难怪1990年前国家主席江泽民爷爷到吉林视察,在观赏了美丽动人的雾凇奇观后感慨万千,于是题词赞扬,(出示多媒体)“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 我们祖国风景优美,资源丰富,名山胜水数不胜数,像吉林雾凇这样的自然奇观更是不少,老师希望大家回去向家人介绍吉林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同时阅读一些介绍祖国名胜的文章,课后和同学们一起来交流,好吗?
第三篇:雾凇教学设计
《雾凇》教学设计
执教者:曹颖
第一课时
一、课程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走近一个奇妙的自然现象,来齐读课题。(教师板书课题)请大家拿出笔跟着老师一起把这个课题写一遍。(雾是上下结构,上面的雨字要写得扁一些;凇是两点水,松的撇捺要写得舒展一点。)2.有同学知道“凇”的意思是什么吗? 两点水通常与什么有关呢?(冻)
幻灯片出示:云雾或水气凝结而成的冰花
二、初读课文
1.相信同学们课前都进行了预习,现在老师和大家一起来交流一下本课中的生字词。幻灯片出示:
十里长堤
寒风吹拂
雾气缭绕 琼枝玉树
洁白晶莹
缀满枝头 树挂
饱和水汽
遇冷凝结 弥漫雾气
夜幕降临
摄氏度 淹没
树影模糊
镀上白银 指名学生读,开火车读。
同学们词语读得很好,但是词语还要放到具体的语境当中去读,下面大家来挑战一下,看看这些段落你还能不能读好。2.指导学生读好长句 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指名学生朗读,提醒学生读出停顿,读出感情。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同学们读得非常好,下面老师奖励大家来欣赏一组雾凇的美景。(播放一组雾凇美景图)
三、再读课文
1.请大家自己再把课文自由朗读一遍,请你找出雾凇形成的条件,用笔画出来。板书:严寒季节
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
遇冷凝结 2.大家都找出来了这三个关键的条件。
我们先来严寒季节这个条件,你能在文中哪些地方找到,用笔画出来。(三九严寒、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零下30摄氏度等)
3.我们再来看“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这个条件,有同学知道“饱和”是什么意思吗?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饱”在字典中的意思。幻灯片出示:
① 吃足;无饥饿感,跟“ 饿 ” 相反:饱餐一顿|酒足饭饱|吃得饱,穿得暖。② 使满足:大饱眼福。
③达到最高限度;充分:充足|饱学之士|饱经风霜。
那么“饱和”的“饱”就是达到最大限度,也就是空气中的水汽达到了最大限度。我们想想平时生活中有哪些这样的现象呢?(澡堂里的水汽,可乐摇晃后瓶内的水汽)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文中哪些地方显示出空气中有过于饱和的水汽的,请你再读第二自然段,用笔画出关键词,这些词表明空气中有过于饱和的水汽的。学生交流。教师依次板书:
弥漫
随风飘荡
涌向
笼罩
淹没 模糊
4.从这些词我们可以看出空气中的水汽已经达到了最大限度了。看黑板,你还能从这些词中感受到什么?(程度越来越深,雾气越来越浓)下面我们一起把空气中水汽变化的过程齐读一下。
四、布置作业 1.课后熟读课文 2.听写本课的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词,指名读。
十里长堤
寒风吹拂
雾气缭绕 琼枝玉树
洁白晶莹
缀满枝头 树挂
饱和水汽
遇冷凝结 弥漫雾气
夜幕降临
摄氏度 淹没
树影模糊
镀上白银 2.请一个学生回忆雾凇形成的条件。
严寒季节
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
遇冷凝结
3.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空气中饱和水汽的变化过程,雾气越来越浓。下面我就要来看看大自然这个魔术师是如何变出神奇的雾凇的。
二、精读第二自然段
1.雾气是怎样遇冷凝结成雾凇的?
幻灯片出示: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请学生朗读,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这个过程就叫“凝结”。
2.雾气是怎样镀在松针上、柳枝上的?圈画出有关词语。慢慢地(凝结的速度慢,是个缓慢的过程)轻轻地(凝结是个无声无息的过程)
一层又一层地(雾气不断,逐步凝结而成)
教师总结:作者只用一句话,运用上这几个词语,把雾气凝结时的情形写得既生动具体,又十分精练。
3.作者仅仅写到这里就结束了吗?
幻灯片出示: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这句话写出了什么吗?
最初、逐渐、最后-----雾凇形成有一个缓慢的过程 银线、银条、银松雪柳----雾凇的美,过程很奇特。4.齐读第二自然段,读出雾凇形成过程的神奇。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第三自然段
1.同学们,假如此时此刻你站在松花江边,你会看到怎样的雾凇奇观呢? 出示: 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你还能想到其他词语来形容这个美丽的场景吗? 出示:
玉树凌空
琼花烂漫
朵朵银菊
排排雪浪
轻盈洁白
玲珑剔透
清秀典雅
婀娜多姿
2.面对这样的场景,松花江畔的人们是怎样赞叹的呢? 出示:
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学生齐读。
同学们,你们见过梨花吗?是什么颜色呢?
“梨花”比作雾凇,这些洁白晶莹的霜花就像雪白的的梨花那样美丽。让我们再次饱含感情地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1.朗读全文
2.搜集有关雾凇奇特景象的资料。
第四篇:《雾凇》教学设计教学
《雾 凇》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观赏一种独特的自然景观——雾凇,(师板书,并强调“凇”的写法。(我们要注意,淞是两点水旁,不要写错了。)大家想看吗? 2.整体感知
看了之后觉得雾凇怎么样?
师:“这么美的雾凇让同学们赞叹不已,此时,你们一定有很多的词要送给雾凇,谁来? 3.学习生字词
课文也有很多好词呢!让我们一块来读读这些词吧。(屏示生词)二.精读感悟
1.同学们说的都很好,看来大家对雾凇都很喜爱,你知道这个奇观是什么地方的吗?(出示课件)谁能告诉我“奇观”是什么意思?
那么我们课文中又是怎样描写雾凇的呢? 请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你觉得吉林雾凇有什么特点?(大屏幕出示第一自然段)多 美
读了这段话,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雾凇景象之奇特的?
刚才同学们说到雾凇多而美的特点,那你能够通过朗读表现这种多而美的特点吗?
⑴指名读 ⑵齐读
听了他的朗读你感受到雾凇的特点了吗?你从哪里感受到的?(他抓之了重点词语,并读得很有感情)2.你们说的这些老师也感受到了。多么美丽的雾凇啊!这种奇观是怎样形成的呢?现在请大家看大屏幕。(大屏幕出示学习要求)
指名读要求:①雾凇的形成需要哪两个条件?
②为什么在吉林能形成怎么壮观的雾凇呢? ③吉林雾凇形成的过程是怎样的?)
自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大屏幕上的问题,然后同桌交流答案,看你们的答案是一致的吗?谁的答案更好?
3.提问:雾凇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你们找到了吗?谁来说说?(出示)
从这句话中你能发现雾凇形成的条件吗?(什么是饱和的水汽? 凝结是什么意思?)4.为什么在吉林能形成这么壮观的雾凇呢?
(1)学生回答(出示课件)这一部分符合哪个条件呢?哪个词具体体现出了水汽的饱和?(弥漫)(2)出示课件
这几句话又符合了哪个条件呢?
师补充:从丰满水库排出的水,水温大约在4摄氏度左右,江水乘载着巨大的热能缓缓流经市区,大约在夜里十点钟左右,松花江上开始有雾气,继而越来越大,越来越浓,大团大团的白雾从江面上滚滚而起,不停的涌向两岸。
(3)这时雾凇开始形成了。那么雾凇的形成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出示:雾凇的形成是个_______的过程。)5.你从哪里体会出它是一个渐变的过程的呢?
慢慢地:写出了什么?(说明雾凇形成的速度慢。雾凇大约要经过八到十个小时才能形)这个词语应该怎么读?(语速要慢)
②
轻轻地:写出了什么?说明雾凇形成时轻柔无声。雾凇形成时人们正在熟睡,是察觉不到的,等到早上推开门一看,才发现一夜之间世界已是一片银装素裹。这个词语应该怎么读?(语气要轻)
③ 一层又一层:第一层的时候,好象在黑黑的树枝上撒了一层盐,继而盐一层层的撒得更多,到最后树木完全变得洁白通透了。
谁能读好这一部分?看谁能读出感觉(要抓住重点词语来读)
这些词和句子告诉我们雾凇是无声无息的,慢慢地凝结成的,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课文中的那句话更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
引读:最初------,逐渐-------,最后------------。
④银线——银条——银松雪柳:一夜之间松针柳枝有了变化,棵棵杨柳宛如玉枝垂挂,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晶莹多姿。这种渐变的过程也是一个美的过程。
这些词和句告诉我们雾凇是无声无息地、慢慢地凝结而成的,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课文中的哪句话更
形象的说明了这一点?(引读:最初————,逐渐————,最后————。)能把这些词读好吗?谁来试试?指名读。
听了他的朗读你体会到雾凇的美了吗?你们都体会带了,那你们能让我也体会到吗? 生齐读
5读得多好啊!听了大家的朗读,我仿佛已经置身于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看到雾凇在我的面前形成,欣赏着这雾凇奇观,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
6.大家说的都太棒了,引得老师也想赞叹一番了,你想知道老师是怎样赞叹的吗? 雾凇,你让我感受到“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
老师为什么说“冬天里的春天”呢?你从课文中可以找到答案吗?(课件出示)
什么是千树万树梨花开?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
这一句话写出了雾凇的什么特点?
在课文的第五小节里还有一些词也写出了雾凇的这些特点,你能找到这些词吗?
理解“寒风吹拂”:天气这么冷,人们不呆在家里,躲在被窝里,却一大早就在松花江边漫步,也间接说明了雾凇的美。
正因为雾凇是如此的美,才引得人们情不自禁地赞叹(引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7.令人神往的地方啊!我们不能亲眼见到它,就让我们借助语言文字来感受它,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生齐读
我越来越觉得听大家读书也是一种美好的享受了。
这么美丽的雾凇,却还有人不了解它,现在老师想聘请大家做一回广告策划,为吉林雾凇设计一条广告语,看谁设计的最好。
第五篇:《雾凇》教学设计
《雾凇》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理解雾凇形成的原因和经过。
3.感受雾凇奇景的壮美,激发学生探求大自然奥秘的欲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感悟,感受到雾凇的美。
三、教学难点:
雾凇是松花江畔特有的奇景,江南的小孩子从未见过,更无法通过语言文字的感悟而理解。因此,根据这一学情特点,理解雾凇形成的原因和经过是本文的难点。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雾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雾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请你说?(很美、美丽动人、奇特壮观、千姿百态……)是呀!雾凇这么美、这么神奇,真不愧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二)学习课文内容,感受雾凇的美、奇。1.吉林雾凇它究竟奇在哪儿,美在哪儿?
①打开书,认真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描写雾凇美的句子。②(学生画好后,师提醒学生:同学们,我们要学会品读词句,画出句子后要反复读一读,在你认为最能说明雾凇美丽的词语后面加上着重号。想一想:透过这些词句,你能体会、感受到些什么? ③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谁先来说?)
(1)“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a.“洁白晶莹”能说得具体些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说得动情!棒极了!(引导认识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十里长堤”、“缀满”我仿佛看到了松花江畔的两岸都是雾凇,霜花缀满枝头,那情景真是壮观呀!这么美的情景,你能把它美美地读出来吗? b.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①让我们连起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一段,争取把雾凇的神奇和美丽读出来。觉得读得不错后再读给同桌听,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取长补短。②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待会儿要请你来评的。③组织同学评议。(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评,还可以让评的学生读一读)(同学评议:我觉得他读的,特别是把,我仿佛看到了。④下面就请你(评议的同学)来读,老师给你配上音乐,相信你会读得更棒!读得真好!为他鼓掌。
⑤同学们,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那神奇、美丽的雾凇,你们想不想亲眼看一看那雾凇?(欣赏雾凇图片,师范读)⑥下面我们一起读,通过你们的朗读把雾凇的美表现出来。过渡:你还找到哪些描写雾凇的美的句子?
(2)“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我从“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感受到了雾气形成雾凇是个很轻、很慢、也是个很美的过程。
这句话的确写出了雾凇很美,除了现在我们可以用肉眼看到的颜色、形态外,我们还可以有更多的体会。待会儿老师将带领大家细细品味这段文字。
(3)“清早,寒风吹拂,雾气缭绕。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我从“千姿百态、琼枝玉树、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个词感受到雾凇形态万千,觉得她很美。
点评:同学们真会读书!一下子就抓住了关键词说出了雾凇的美,真棒!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这么美的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自然段。1.先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然后找出概括说明雾凇形成的句子。你找的哪一句?
(出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①这句话用极其准确、科学的语言概括说明了雾凇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这一段的总起句。像课文第二自然段所采用的“先总后分”的写作方法在以后的习作中要经常运用。
②再读这句话,你脑海中产生了哪些疑问? a.“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哪来的? b.“水汽遇冷是怎样凝结而成雾凇的?”
③要想解决这两个问题,就必须细细地去读第二自然段中的其他句子,老师也整理了一份补充资料,它可以帮助你们更好地解决疑难问题,了解雾凇的形成过程。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读第二自然段,当然别忘了也要读读老师提供给你的资料。
读完以后,你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到四人小组里讨论讨论。④全班交流。
(1)谁来说说“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哪来的?
a。(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样,松花江在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b。对,这阵阵雾气就是课文前面提到的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雾气缭绕的情景。
(2)还有谁来汇报自己的学习收获?“水汽遇冷是怎样凝结而成雾凇的?
a。雾气遇冷凝结形成雾凇是很奇妙的,想看一看吗?(播放flash,定格在“大片的银松雪柳的”图片上。)看了雾气遇冷凝结形成雾凇的过程,你有什么感受?这么奇妙的景象能不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b。指导朗读。①谁先来读?
(点评:我觉得这雾气凝结的过程读得不够慢、不够轻,注意了,它是“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谁再来读?
②点评:听了你的朗读,老师听出了一种特殊的美感、奇特的感受,雾气很慢很轻地笼罩到树木的上面,把我们带入了一个飘飘欲仙的境界。谁再来读这句话?读得太棒了!再接下去读。
老师觉得“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要是能读出变化来,那就更好了!还有没有谁想读这里的第二句话?
③此时,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多么令人感到新奇(在奇字下加点)、兴奋呀!一起来读这段话。
2.现在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把雾松形成的神奇过程说一说吗?(出示: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二月间,松花江湖水经过水电站发电机组后温度就有所升高,再顺流而下,这样,江面上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雾气随风飘荡,笼罩着十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雾气、、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逐渐像,最后。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音乐起)师引读:“清早,寒风吹拂,雾气缭绕。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齐读)“”
(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②同学们,这句话是人们在观赏了雾凇后发自内心的赞叹,此时此刻,那一棵棵、一行行的松枝、柳树在一夜之间披上了洁白晶莹的霜花,就像雪白的梨花那般美丽。人们看到这美丽奇特的景观,怎能不由衷地发出赞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齐读)③让我们饱含赞美之情齐读最后一段。
④雾凇仅仅就像盛开的梨花吗?还像什么呢?(出示图片)现在请你拿出笔来,展开想象,以“吉林雾凇真美”为开头写几句话,来描绘这些琼枝玉树的姿态,赞美这大自然的杰作,赞美这美丽的雾凇。你可以用上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的一些词语写其中的一种,也可以写几种。为了便于同学们写话,老师将连续不断地播放一些画面,大家可以先看看想想,然后动笔写。⑤播放配乐的画面,学生动笔写话。
⑥刚才,老师看了一下,同学们写得非常美,谁愿意把写的读给大家听?(提醒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描绘也很精彩!让老师领略到了雾凇的神奇和美丽!
(五)、拓展
1.1990年1月9日,江泽民爷爷去吉林观赏了雾凇后也题词赞叹这一伟大的奇观。
显示“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
2.同学们,自1991年起,每年的一月,吉林省都要举办“中国吉林雾凇冰雪节”。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再过几天,吉林的雾凇冰雪节又要开幕了,课后请同学们到网上搜索搜索,同时关注新闻、媒体的介绍,你会了解更多有关雾凇的知识吧!老师先给同学们推荐一个网站,同学们可以从这个网站中了解到许多有关雾凇的知识!(http://
(六)、布置作业:
大自然中像雾凇这样的奇观还有很多,课后搜集资料,准备开展“大自然的奇观”的语文实践活动。
四、学习第三段
吉林雾凇闻名全国,吸引了众多的游客。清早,寒风吹拂,雾气缭绕,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出示“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 1.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同学们想欣赏一番吗?
2.多美的雾凇呀!你能结合刚才看到的画面告诉大家“琼枝玉树”的意思吗?
3.让我们一起再来看看这众多的姿态,这一次要一边看一边想象这些琼枝玉树的姿态都像什么?
4.同学们都被陶醉了,现在请你拿出笔来,展开想象,以“这儿的琼枝玉树真美”为开头写几句话,来描绘这些琼枝玉树的姿态,你可以用上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的一些词语写其中的一种,也可以写几种。为了便于同学们写话,老师将连续不断地播放这些画面,大家可以先看看想想,然后动笔写。
5.播放配乐的画面,学生动笔写话。
6.交流:刚才,老师看了一下,同学们写得非常美,谁愿意把写的读给大家听?(提醒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评价:
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7.这句话是人们在观赏了雾凇后发自内心的赞叹,此时此刻,那一棵棵、一行行的松枝、柳树在一夜之间披上了洁白晶莹的霜花,就像雪白的梨花那般美丽。人们看到这美丽奇特的景观,怎能不由衷地发出赞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齐读)让我们饱含赞美之情齐读最后一段
五、拓展 1.1990年1月9日,江泽民爷爷去吉林观赏了雾凇后也题词赞叹这一伟大的奇观。
显示“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学生齐读)雾凇,这大自然的杰作,使人陶醉,令人赞叹.让我们再次赞美它!(学生再次齐读)2.自1991年起,每年的一月,吉林省都要举办“中国吉林雾凇冰雪节”。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再过几天,冰雪节就要开幕了,课后请同学们到网上搜索搜索,同时关注新闻、媒体的介绍,你会了解更多有关雾凇的知识!老师先给同学们推荐一个网站,同学们可以从这个网站中了解到许多有关雾凇的知识!(http://
(六)、布置作业:
大自然中像雾凇这样的奇观还有很多,课后搜集资料,准备开展“大自然的奇观”的语文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