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数学导学案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案
五年级数学导学案3 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案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使学生知道奇数、偶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能举出生活中的数,再判断是奇数还是偶数
2、培养类推能力及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教学重点: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教学难点:
1、掌握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
2、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预习学案
1、预习已经学过的知识 1)你能找出2和5的倍数吗?
2)根据你写出的2的倍数,想一想怎么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呢?
2、预习新知识
(1)、观察2的倍数,看看他们有什么特征?(2)、什么是偶数,什么是奇数?
⑶、根据你写出的5的倍数的特征,看看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三、导学案
1、检查预习学案1。引导学生发言,教师总结,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可以根据倍数的含义进行判断,但比较慢。我们可以根据数的特征来进行判断,今天我们来学习2、5的倍数的特征。
2、检查预习学案2。
(1)、先小组交流、讨论,得出统一的结论。
(2)、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结论,最后得出: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3)、教师总结,检验:让学生说出几个较大的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检验。
3、检查预习学案2(2).(1)、先说给小组的同学听,然后由组长对他们进行评价。(2)、做小游戏
①站立活动:请学号是奇数的同学起立,再请学号是偶数的同学起立。思考:有没有两次都站起来的?有没有两次都没有站起来的?
②抢数活动:让一名男生代表和一位女生代表上台抢奇数和偶数,其余学生可以在下面指挥。
然后让学生思考零是奇数还是偶数?讨论后明确零是偶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奇数和偶数有贴身的认识,对奇数和偶数的特征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3)、比较奇数和偶数的特征,完成下面的填空:、①偶数的个位上是
②奇数的个位上是
(4)、认识自然数的分类。我们可以把自然数怎样分?
先让学生小组内讨论一下啊,然后试着画一画。
自然数
奇数 偶数
最后得出
自然数中,除了偶数就是奇数(5)、小组合作学习5的倍数的特征 教师检查预习内容
2、(3)
小组讨论后明确:个位上是5或0的数是5的倍数。让学生进行验证。
【教后反思】
四、课堂检测
⑴小组内的同学说一个数,让其他同学判断是不是2或5的倍数。⑵教材第17页做一做第一题。集体订正。⑶其他练习
小结:同学们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有哪些?
五、课后作业
写一篇数学日记,写一写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2、5的倍数的特征
24 106 208 90 60 35 15 130 65 95 280 525 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个位上是0的数是2和5的倍数
第二篇:《信息及其特征》导学案
《信息及其特征》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包括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真伪性和不完全性并能举例说明;
2、培养学生通过直接观察法获取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2、利用历史典故,成语故事等,由学生自己讲述,锻炼表达能力,实现知识共享,拓展知识面,丰富文化内涵;
3、通过布置课后的学习和实践,鼓励学生联系实际,进行课外拓展学习,同时又为后面章节做好准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合作意识;
2、通过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整合知识,归纳分析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勇于展示个人风采的勇气。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二、学习过程:
1、预习情况交流
人类生活离不开信息,烽火告急、结绳记事、信鸽传书
1、什么是信息?
2、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3、信息有哪些特征?
2、新课导学
【探究1】信息的基本含义
1、从课本图1-1“校运动会上的加油口号”,你能看到些什么,这些都是信息吗
2、什么是信息?(从课本上的例子总结)
3、分小组讨论一下,提取出我们生活中的“信息”(多举几个例子)【小结1】
维纳:提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香农: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指的是有新内容或新知识的消息。
钟义信:认为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也就是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状态和方式”。
通俗的说:信息用语言、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声音、情景、表情、状态等方式传递的内容。【探究2】信息的基本特征(1)信息的载体依附性
学习材料:同学们的座右铭,交通信息依附手势、信号灯,文字信息依附报纸、电脑等。
活动展示:请用几种不同的载体表达“我现在心情很好”这一信息。
学习小结:信息是不能独立存在的,它总是以某种形式(如、、、、等)表现出来,并依附在一定的 载体上,这就是信息的载体依附性。(2)信息的价值性
学习材料: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
朝鲜战争前,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推销一份秘密报告,其主题词只有7个字,要价150万美元。美国国防部认为是敲诈,不予理睬,结果“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战争结束之后,国防部才想起那份报告,要来一看,追悔莫急。那7个字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信息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信息的时效性
学习材料:天文台发布的卫星气象图
学习小结:信息的效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降低,会渐渐失去效用,这就是信息时效性。
(4)信息的共享性 学习材料: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引交换一下,我们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
活动展示:传纸(信息)游戏
学习小结:信息的交换是双方都享有被交换的同一信息,而且可以被,这就是信息共享性。
这样的例子还有:。(5)信息的真伪性
学习材料:《三国演义》中有关“蒋干盗书”的故事说:在赤壁之战时,蒋干从周瑜处偷走了人家事前伪造好的蔡瑁、张允的投降书,交给曹操,结果曹操将二人斩首示众,致使曹操失去了仅有的水军将领;最后落得“火烧三军命丧尽”的下场。
学习小结:信息常常因为某些原因形(变)成“伪信息”,这就是信息真伪性。
这样的例子还有:。
3、训练与检测
1.某医院的多名医生和护士,在为一名垂危病人做手术时,通过一些医疗监视设备时了解病人的心电图、血压等情况,从而分工合作,各施其职,最后成功挽救了病人的生命。我们知道,信息的特征有:①载体依附性;②价值性;③时效性;④共享性。在这个事例中,体现了信息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对于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信息是可以处理的B.信息是可以传递的
C.信息是可以共享的 D.信息可以不依附于某种载体而存在3.“我有一种思想,你也有一种思想,大家彼此交换,我们就有两种思想甚至更多” 这体现了什么()?
A.物物交换
B.信息的时效性 C.信息的价值性
D.信息的共享性
4.张三拿了一张 1998 年广州市的旧地图去找广州的某个地方,结果费了很多时间还是没有找到。这个案例说明了信息的()。
A.传递性
B.时效性
C.价值相对性
D.真伪性
5.信息是通过载体传播的,信息具有()和可处理性。
A.依附性 B.公开性 C.多样性 D.普遍性
6.2001年7月13日晚10时,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在莫斯科宣布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这一喜迅立刻通过电视、网络、报纸传到世界各地。以上情况属于信息的()特征。
A.真伪性和传递性
B.传递性和可依附性 C.时效性和价值相对性
D.可处理性和可存储
三、预习任务布置:
搜集身边的、生活中的常见问题,了解人们是如何利用信息为生活、生产服务的。
第三篇:《倍数和因数》教学案
小学生夏季安全常识
一、交通安全
1、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须靠右行走。横过马路(街)或通过十字街道时,要看左右两个方向,确认没车后,快速通过。
2、不在马路上踢球、跳皮筋、打闹、玩耍,不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
3、上学要结伴而行,不要过早过晚单独行走,不做危险活动,避免意外伤害。
二、用电安全
1、不要用湿手、湿布触摸、擦试电器外壳,更不要在电线上晾衣服或悬挂物体,不要随便插拔电器。
2、发现绝缘层损坏的电线、灯头、开关插座要及时报告,请专人检修,切勿乱动。
3、一旦有电器设备引起火灾或发现有人触电时,要迅速切断电源,并立即报告老师、家长或其他人员实施抢救。
4、远离高压带电体。不要接触电杆掉下的电线,不要攀爬变压器平台,不要攀爬电讯发射塔、高压输电塔,不要在高压电线下放风筝、钓鱼等。
三、学校及路上安全
1、不在教室里打闹,不翻越围墙,不在走廊上追逐嬉戏,身体不靠栏杆,更不用力拉扯挤扛栏杆。
2、严禁学生将棍棒、管制刀具等尖利物品带入校园。
3、上学路上,若遇歹徒抢劫、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等人身伤害、伤病的情况时,及时向学校、家长报告,并就近向成年人求救。
4、严禁私自到海边游泳,以免溺水事故发生。
5、上学放学途中,要远离施工等危险地,以免不慎发生危险事故,雷雨天,需家长护送,不要到树下避雨。
四、饮食卫生安全常识
1、学生不要购买、食用三无食品饮品,不食用过期变质食品。
2、不暴饮暴食冷冻、生硬、油炸等小滩游贩兜售的无卫生保证的方便、垃圾食品,更不能喝酒。
3、严禁私食别人的瓜果蔬菜,以防中毒,放学及时回家。
五、消防安全常识
1、不随身携带烟花、爆竹、火柴、打火机等易燃易爆物品,生火时不要用汽油、柴油和酒精等引火。
2、不吸烟、不玩火,尤其是在加油站、加气站等易燃易爆场所,按操作规范正确使用液化天然气。
六、防止其它有意伤害常识
1、防止坏人绑架拐卖儿童。
2、坏人实施不同侵害,方法各不尽相同。如:问路,帮助找人,帮助找东西等。谎称孩子的家人受伤、生病住院或者称是家长的同事、朋友,有紧急情况,代替其来接孩子。
3、留守儿童及监护人更要加强安全和防范意识,以免受到坏人的伤害。
第四篇:[五年级数学]2、5、3倍数的特征
2、5、3倍数的特征
临朐县辛寨镇辛寨小学 姜洁
教学内容:课本P17----P19 教学目标:
1、掌握2、5、3倍数的特征,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
2、能运用奇数、偶数以及倍数的特征进行判断。
3、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2、5、3倍数的特征,奇数和偶数的概念及运用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揭示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2、5、3倍数的特征。
2、培养态度:在学习新课之前,老是想考考你们,你们知道三月五号是什么日子吗?(学习雷锋日)同学们,我们一定要向雷锋同志学习,做祖国新一代的好孩子。为了迎接三月五号的到来,学校即将组织一次文艺汇演,老师绞尽脑汁想了这三个节目,每项节目,我们可以选派多少人去参加呢?
3、导入新知:交谊舞可以选派多少人呢?-------2人,4人……-------为什么不选3人?-------必须一对一对的
-------你可以用一个乘法算式来表示吗?--------从中你发现了什么?那圆圈舞呢? 二|、学习新知:
1、操作:请你在百数表上圈出2 的倍数和5的倍数,并完成探究卡。
2、展示:小组展示探究成果:2的倍数的特征(同时教学偶数和奇数)、5的倍数的特征、你还发现了什么?
3、探讨:2和5的共同倍数的特征。
4、练习:青蛙过河、找出四个偶数开头的四字成语、我说你做、火眼金睛(探究卡二)。
5、新知:那叠罗汉可以拍多少人呢?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完成探究卡三,请先猜想再验证。
6、练习:小法官、我说你做
三、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拓展
111......11()是3的倍数。()里填什么 ?
共有2011个1 板书: 2、5、3倍数的特征
2的倍数
偶数
偶数+偶数 5的倍数
奇数
奇数+偶数 2、5的共同倍数
奇数+奇数 3的倍数
第五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探索活动:3的倍数的特征》导学案教学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探索活动:3的倍数的特征》导学案教学案
3探索活动:3的倍数的特征导学案设计课题 探索活动:3的倍数的特征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学生的自主探究是获得新知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本节课中,3的倍数的特征是学生探究的核心,为了使学生的探究落到实处,取得应有的成果,教学设计如下: 1.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结论。
教师要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例如,在猜想、验证环节,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想,再小组验证,最后交流得出结论,使学生实实在在地经历这一认知过程。2.适时引导,提高探究的效率。
在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可能会受到前面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影响,还按照以前的方法去探究,当学生在探究无果,陷入迷茫的时候,适当地加以引导,提醒学生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从而为学生的探究指明方向,提高学生探究的热情,获得探究的成就感。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百数表 计算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6分钟)1.用3,4,5这三个数分别组成是2,5的倍数的三位数。说一说你是怎样组的。
2.用这几个数能组成3的倍数吗?
1.在练习本上将组成的数写下来,并说一说是怎样组的。2.汇报组成的数及组数的方法。
1.下面哪些数是5的倍数?哪些数是2的倍数? 20 48 29 30 545 485 352 76 361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5分钟)1.引导学生猜想: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2.组织学生汇报猜想结果。
3.组织学生在百数表中圈出3的倍数。4.指导学生观察3的倍数,找出其特征。5.组织学生分小组做实验讨论、研究、汇报。
(1)要求学生用计算器分别算一算15,27,36,54,56,68,84这些数是不是3的倍数,并做好记录。
(2)师生共同总结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6.验证结论。
找几个数验证所得的结论是否正确。
1.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想法。2.汇报猜想结果。
(1)个位上的数能被3整除。(2)个位上的数是3,6,9。„„
3.小组合作,在百数表中圈出3的倍数。
4.小组合作,观察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交流自己的发现。5.各小组汇报自己的结论。
(1)3的倍数有15,27,36,54,84。(2)明确3的倍数的特征。
6.同桌之间互相说数,判断所说的数是不是3的倍数。2.下面哪些数是3的倍数? 5 6 18 25 27 36 41 3.填空。
100以内3的倍数有()。4.在下面的数中圈出3的倍数。28 45 53 87 36 65 17 54 5.用0,3,5,6这四个数中的三个组成三位数,分别满足下面的要求。(数字不重复使用)(1)同时是3和5的倍数:()。(2)同时是2,3和5的倍数:()。
三、巩固练习,应用知识解决问题。(15分钟)1.完成教材36页“练一练”1题,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判断的。
2.按要求写数。
(1)是3的倍数的最大两位奇数。
(2)同时是3和5的倍数的最大两位奇数。(3)是3的倍数的最大两位偶数。
1.在教材中完成练习,并说出自己的判断方法。
2.自主根据3的倍数和5的倍数的特征写数,然后交流。6.请同学们各自判断父母的电话号码是不是3的倍数。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4分钟)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批注
板书设计
探索活动: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数。
3的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