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怎么渗透美育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么渗透美育
美育对美好心灵的塑造有着较大作用,而且也与提高学生创造力有密切联系。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数学,充分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创造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应转变观念,做到课前挖掘教材美、课上释放数学美、课后延伸数学美,提高数字教学质量。
在一些学生心目中,数学是一门枯燥乏味的课程,特别是伴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逐渐淡漠,有些甚至开始厌恶数学,原因是,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把数字美的一面传播给学生。数学家罗素认为: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具有至高的美。其实,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数学的数字、符号、公式、算式、图形、表格、方程、解题方法、思路等都是美丽而具有创造性的。
什么是小学数学美育呢?就是将美学贯穿到小学数学教育中,优化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数学教育之所以能够接纳美育,就是因为美育中蕴含着我们当前数学教育所缺乏的、却能更好服务数学教育的有益成分。所以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结合数学内容充分展示数学美,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教育熏陶。
一、小学数学教学与美育
既然在小学数学中蕴涵着众多美的因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美育不仅是需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1、加强美育教育,促进学生在愉快气氛中学习数学。
我们知道,整个小学阶段,学生思维发展总的趋势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美育是一种形象教育,它所凭借的感性材料本身,就是知识的重要来源。美育以美的形象育人,符合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美育,不仅不会妨碍数学教学,相反能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促进数学教学的顺利进行。数学教学中美的形象运用,绝不仅限于算式美,图形美等,在多数情况下,重要的是教师的教学艺术,要求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讲解,巧妙的启发,优美的板书去创设一个美好的教学情景。这种美的教学情景,能使学生的识记能力,思维能力,欣赏能力活跃起来。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美育对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重要的。
2、加强美育教学,充分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心理因素主要是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习惯等。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问题,不再是单纯依靠智力因素,还应该把眼光放到具有极大潜能的非智力因素上。而审美教育,则为我们充分开发非智力因素开辟了广阔的途径。让学生明白正确的学习目的非常重要,但正确的学习目的树立,不能依靠空洞说教,特别对少年儿童来说更是这样。而审美教育则能启迪孩子的心灵,从而达到精神上的升华。结合数学中美的形象进行潜移默化教育,能形成学生最佳的学习动机。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劳动,劳动是美的本源,当教师带领学生经过智力活动认识这一规律,解决了这个难题以后,学生就会感知数学美的愉快和享受。这种报偿,又会反过来推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美育的这种感染力,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热爱和动力,很多学生会因此爱上数学。美育教学能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和以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数学家们孜孜不倦埋头于数学和符号的海洋,深深地迷恋上数学,他们在数学中发现美是吸引他们的重要因素。但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受生活经历、知识水平、审美能力的限制,面对审美对象往往很难形成理想的审美感,很难把审美客体的真正含义充分体味出来。因此,对于小学数学中的简洁与灵巧的美,对称与和谐的美以及深刻丰富的内在美,学生很难自发地去发现它们,这就需要教师深入挖掘这些美的内容,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学生从抽象符号中看到美的现象,从逻辑推理中领略到美的韵力,让他们在数学中感知数字内蕴特有的美。因此,教师应对数学教学提出问题并认真研究,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发现数学美并把它传递给学生。
美育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也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很多教师经常会因学生的作业不整洁、字迹潦草、格式不规范而感到苦恼。在审美教育推动下,这些问题可以得到圆满解决。努力培养学生做到薄本整齐,字迹工整,计算正确,格式规范,使批阅作业成为一种美的享受。因此,教师要从实施美育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达到教书育人,使学生终身受益的目的。
3、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素质。
创造美是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美的事物能唤起学生愉悦,亦可以激发学生创造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实施美育来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破旧立新,是反映学生智力水平的重要指标。近代法国大数学家彭加勒说过:“任何形式的创造无非是一种选择,然而选择是可以多种多样的,对美的追求是一个重要动机。”彭加勒的这一论断在高深的科学研究中是正确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是正确的。例如,在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经常训练学生给应用题补充条件和问题,对于一道缺少条件或问题的应用题,学生会给出各式各样的填法,这正说明学生是在对美的追求中,发展了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再如,讲平面图形的计算公式时,启发学生把平行四边形割补成长方形来计算,把三角形拼接成平行四边形来计算,把梯形拼接成平行四边形来计算等,就是一种创造美的过程,这种创造美的追求必将大大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长此以往,学生在美的熏陶下,就会不满足于一般的学习方法,而是刻意追求解法的优化而发展创造力。另外,小学数学中的思考题以及数学课外活动的某些资料,同样是培养创造美感、发展学生能力的好教材。例如,三阶幻方绝妙的排列规律,一笔画的奥秘,韩信点兵的诀窍等,无不以它诱人的美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励他们去追求、去创造。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美育。
新课程以其课程内容的综合性、课程功能的发展性、学生学习方式的自主性等为小学数学美育的实施创造了良好条件。数学教师应抓住机遇,努力实施数学美育。
1、教师要树立全面的美育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没有审美教育就没有任何教育。因此,审美教育不只是专门学科的任务,它在不同程度上蕴涵于各学科之中,贯穿于教育的整个过程,数学也不例外。但是,目前大多数小学教师认为数学中根本就没有什么美,对美育怎样与数学结合持怀疑态度。教师必须改变以往这种对美育的片面认识,而树立数学学科教育也是实施美育途径之一的观念,进而明确在数学教学中进行美育的重要意义,自觉地将自己纳入美育施教者的行列。
2、课前充分挖掘教材的美育因素
数学教材中的美无处不在,特别是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之后,各地对小学数学教材都进行了重新修订。目前的小学数学教材博古通今,形式新颖,更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美是数学教材中固有的,数学教师应善于用美的眼光审视教学内容,去挖掘、整理、显示出教材中的数学美,并根据学生的审美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处处创设美的氛围,寓美学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事实证明,凡对自然美与艺术美有追求的学生,一旦剖析了数学中的美,往往令他们在对数学美的赞叹中,提高学习数学的热情,逐渐领悟到数学如同诗一般的简洁、对称、和谐和奇异之美。
3、课堂上善于把握美的创造
美育必须是在一种和谐、轻松的教学环境中,引导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下感受、鉴赏美,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因此,教师的责任不只是单纯地传授给学生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课堂教学要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达到数学美与课堂教学的和谐统一。
首先,教师要树立美的形象。教师往往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和学习的榜样。这就要求教师做到朴素整洁而不呆板,活泼开朗而不轻浮,热情大方而不故作,善良和蔼而不怯懦,谦逊文雅而不庸俗,给学生一种慈爱与热爱生活的健康美。
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史料、数学广角等素材追溯、开拓数学美。古今中外著名的数学家,虽然所处年代不同,国籍不同,各人经历也不同,但他们都充分体现出为探寻科学真理而不懈追求的美德。他们生平的事迹,尤其是不怕挫折的拼搏精神,爱国奉献的敬业精神和相互协作的精神,都是极好的美育教材。
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动手实践,体会数学创造之美。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鉴于此,在学具的制作和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渗透美育,即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或操作来体验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多少并不是第一位的,最重要的是学生是否掌握了数学的精神。数学的精神是学习数学、发展数学和应用数学的根源所在,而这种数学精神的培养过程就是数学美的创造过程,数学美的创造是数学美的升华。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经常采用“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规律去体验美,欣赏美,形成对数学美的规律性认识。
数学学科是一门奇妙而高深的学问,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得当,就能使学生尽可能地发现数学中蕴含的美,让孩学生一开始就在轻松快乐中学习知识,做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
第二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
实施素质教育离不开美的教育,而美的教育部仅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气质,高雅的情趣,而且能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结构,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全面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我认为挖掘和提炼新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可以使我们深入把握整个小学数学知识体系,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从以下三点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
一、挖掘教材,引导学生发现美
在数学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美育因素,现行的数学教材正确处理了数学学科特点与儿童认知规律、德育与智育、教与学、减轻负担与提高素质等方面关系,把数学的抽象美、符号美、数的神奇美、数的和谐美和概括美、猜想美、浓浓的时代生活气息美、开放灵活美等融入在里面。例如,竖直线意味着刚直、挺拔,横直线意味着平稳、开阔,曲线给人以优美、柔和的感觉,圆形具有完满、流转的美,矩形有刚劲、整齐、对称之美,正三角形具有平稳、安定之美等等。教师在教学生学习图形的同时,如果能够说明这些图形、线条的特点和它的象征意义,就能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受到审美教育。如:在教学生认识长正方形时,可让学生动手操作,用长正方形摆他们喜欢的东西,并且让他们说说是如何摆的。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想象能力,同时也让他们认识到了图形美的另一面。
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如果把120米看作单位“1”从分数意义的角度,或用解工程问题的方法怎样来解答这道题呢?这一下,学生的
思维又活跃起来,经议论、尝试和思考,学生的解法又增加了几种
二、在情景教学中体现美感
在小学各科的教学中,都需要情境教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尤其需要情境教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很幼稚,对事物充满好奇感,适宜在“玩”中学习数学。教师应创设种种情境与机会,如小学一年级在教学1——10的数字时,教师可根据数学特点,出示图画,如:小棒
1、鸭子
2、耳朵
3、叉子4,看到这些图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下被调动起来了。再如:根据某一教学目标,设计出一个总体的教学情境,让教学始终贯穿在情境中,学生既学的快乐,对知识点掌握的还牢靠。数学源于生活,必须融于一定的生活情境之中。又如:第一册教材《统计》一课中,利用多媒体创设出大象伯伯过生日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小组分工合作,来数一数大象伯伯家来客人的情况,从而得出来了哪些动物,哪家动物来的多,哪家动物来的少,渗透出统计知识。这样选择和设计与当今学生的生活密切相联系的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处理,将画面、声音等于一体,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把这一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内容,把学生带入新奇的境界之中,学生由“奇”而生“趣”,由“趣”而生“惑”,心生疑惑,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美。
三、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探究,深化审美体验
在“数学活动中感受美、欣赏美、体验美”是数学课程标准所积极倡导的重要理念。数学教学要在数学知识和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桥
梁,使数学中美的因素得以体现。大家都知道,仅仅凭借对美的事物的感知,所得的美感只停留在表面和潜层,是不深刻的,必须在感知美的过程中产生相应情绪体验,才能通过各种美的体验和品评鉴赏深化对美的形象认识与感知,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所以要精心的组织好真切的体验活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
如在《认识物体》时,我设计了“摸一摸,说一说”的游戏。把操作活动和表达结合起来,让学生摸一个物体并说出它的名称,也可以先给名称再去摸出相应的物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通过这种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良好习惯,并在美的气氛中体验美的乐趣,享受美的快乐,在美的陶冶中主动、生动的发展,达到理性感知和情感活跃的和谐一致。数学的美育功能正是这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我们有数学的美去营造更强烈的美育氛围,去塑造一代美的人,创造一个美的世界。
第三篇: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
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
―――成都市人民北路小学.曾利
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各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的培养,是学校实施美育的基本途径。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担负着美育任务,在教学中渗透美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知理解和欣赏数学美,既能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又能得到情感和美的培养。
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善于用心挖掘小学数学中美育的因素,还要善于探寻美育的途径。下面就粗浅地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渗透美的教育。
一、利用教材中彩色插图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激发学习兴趣。现行小学数学教材,特别是低年级教材,插图版面,数量较多,且彩版印刷的图画清晰,色彩鲜艳,画面形象可爱,这些插图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而且还能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受到美联社的教育。特别是刚入学校时,打开数学课本,一幅色泽鲜艳,形象生动的新年入学图跃入眼帘,小学生们顿时感到“好美啊!”这首先就让他们感到兴奋和激动,直接感受到图画中呈现的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周围事物的美,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对学习生活的兴趣。其它如认识10以内各数的主题图、例题、应用
题背影插图的设计都很美,教师利用这些插图进行辅助教学,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数学产生热爱,并转化为学习数学的动力。
二、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从而在教学中渗透美育。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其美育因素不象艺术那样外显和鲜明,因此,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挖掘小学数学中的美育因素,是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原前提和关键。例如可让学生在对图形的认识中,感受到不同图形的形式的美,在几何图形中,长方形具有对称、稳重之美,正方形具有刚劲、宏伟之美,圆具有柔和、流畅之美,等腰三角形具有平衡、庄重之美,而所有的对称图形则具有匀称、平衡、稳重之美。学生在对这些知识的学习中,不仅了解到这些图形的特征,还产生了欣赏美的一种愉悦的感受。又如,数学的数字和符号,它们既是科学的,又是艺术的。十个记数符号0、1、2、3、4、5、6、7、8、9,它们在不同数位上就代表不同的数值,用这十个数字与位置结合,就能写出一切自然数,而“+”、“-”、“×”、“÷”、“=”、“<”、“>”这些数学符号更是形式简单、内涵丰富,能清楚精确地表示计算方法和数量间的关系。通过对这些数学和符号的认识,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简洁与精致的美。
三、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在教学中渗透美育,陶冶美的情操。
教学中,教师善用教材内容中的美的因素,对教学环节进行精心的设计,不仅能使学生更好、更牢地掌握数学知识,还能使
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例如,在教学“对称图形”时,就可在课前设计观察引趣和课后设计运用提高两个小环节。课前教师出示美丽的蝴蝶标本、红艳艳的枫叶,问学生:这些昆虫、树叶好看吗?它们的形状有什么特征?学生被这鲜艳的色彩,美丽的图案吸引住了,都说:很美,它们的形状都是对称的。接着出示“天平”、“剪纸图案”,问: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美吗?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类对称图形,研究它的特征和运用,学会画美丽的对称图案,并进行评选,学生积极性很高,发挥了各自的创造性,在运用中继续巩固了所学知识,进一步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陶冶了美的情操。
正如罗素所说:数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具有至高的美。只要我们用心地挖掘,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培养的途径还有许多。
第四篇: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
刘丽君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二节课。
案例背景
我国数学家徐利治认为:“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审美能力,即能增进学生对数学美的主观感受能力。” 数学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数学的结构、图形、布局和形式无不体现数学中美的因素。当然不少人也认为数学枯燥无味,认为学数学的人满脑子是数码和符号,做事像一加一等于二一样刻板,不懂艺术不懂美。的确数学不像音乐、绘画那么直观,怎样能与美联系起来呢?作为课程实施主阵地、主战场的课堂教学将是渗透美育的重要途径,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巧妙地把美育融入其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加课堂的生动性,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得到美的享受,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呢?
案例描述
“同学们,你能将卡通人物放在图片你认为最合适的位置,让图片看起来最美吗?上来摆一摆吧。”(多媒体课件演示)
对于这个生活中常见的摆放问题,学生觉得很容易,于是马上就有很多人举手要求上台摆一摆,我叫了班级里2位不大爱发言成绩不是很好的同学上台进行了尝试。结果一位学生将卡通人物放在了正中间,另一位则将其放在中间偏右上一点的位置。
(摆放结束)“这两位同学的摆放如何,美吗?”
对于美,大家都有不同的认识,因此老师的话刚一完,立刻就有学生举手回答:“我认为第一位同学的摆放比较美,很对称。”
接着又有一位学生提出了自己对美的理解:“我认为这两位同学的摆放还都不够美,应该放在图片的右下方的位置比较好些,而且摄影老师也说了这样的取景比较好一些。”
学生这学期正好在学摄影,但能将摄影与数学联系起来,也还有点出乎意料,然而这对我们教师来说应该是高兴的,于是我马上让这位学生将卡通人物摆在了相应的位置,让大家来看,这样摆放感觉如何呢,这时,部分同学开始小声的说:“对哦,看起来比较舒服呢。”接着,我乘机追问:“这样摆看起来比较舒服,那这里有什么数学知识呢?”这样学生的思维就被拉到了数学上来,而且他们的兴趣丝毫没有减少,反而开始高涨起来。
接下来,老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学习资料任选一个五角星,测量五角星上C点到A、B点的距离。并计算一下ACAB和BC
AC的值分别是多少,它们相等吗?
(通过测量,学生齐声回答):“0.6,相等。”“这个式子有什么特点呢?”从而得出“黄金分割”的定义。教师并指出:“以后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我们可以计算出黄金分割比
51
2512ACAB是。”我的话刚一完,就有一学生疑惑的举起手:“为什么会是呢?是哪里来的呢?”于是,很多学生也开始好奇起来,开始追根问底,疑惑不解。对此,我本想不会有学生提问才是,不是都说以后会说的吗,知道就行了啊,可是毕竟学生是提出这个问题了呀,讲还是不讲呢,不讲学生肯定会失望,看来是非说不可了。“我们如果设AB=2,AC=x,那么BC=2-x,所以由AC
ABBC
AC得到,x22x,以后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可以2
解得x=51。所以黄金比是
始轻松起来。512。”通过解释,学生开始明白,课堂的气氛也因此开
这样,再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体现,即在乐器和建筑上的应用。
然后提问:“你会作出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吗?”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了黄金分割的意义。那么怎样作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
“如果我们假设”,我刚想说下去——“线段AB=2,那么只需在这条线段上构造长度为51的线段。”
居然有个学生打断了我的话,说“老师,我们可以先假设线段AB=2,再在上面画出51的线段就可以了哦。”此时,我还真觉得不对劲,居然有学生抢我的台词,这不是很要命嘛,有点惊讶,但也心里确实也佩服这位学生。课后我回想上课的内容,才知道,原来是在向学生介绍为什么黄金比是
是意外的收获。
又有一位学生起来:“那就先做出5再减去1就可以啦。” 学生继续思考,并嘀咕着“怎样做出5呢?”
马上又有位学生起来:“可利用在数轴上表示一个实数的方法,构造Rt△。”
大家表示赞同:“对哦,做个直角三角形”
这位学生继续回答:“使得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是1和2就可以了。”
就这样,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唱一答的解决了我抛给的问题,还居然让我当了一会隐形人。
下面,借助多媒体展示课后随堂练习中找黄金分割点的另一方法。(边演示边讲述)并让学生回答“你能说说这种做法的道理吗?”学生开始思考起来,慢慢地部分学生开始交流,接着就有人举手,我叫了其中的一位学生上台讲讲他的思路,让他也当一次老师。结果这位学生精彩的回答赢得了大家的肯定,同学们都鼓起掌来。课堂气氛一下子又活跃起来。
最后,“昨天大家已经收集了一些有关黄金分割的资料,现在你也上来‘说一说生活中的黄金分割’,跟同学们一起分享好吗?”学生都纷纷举手要求回答,此时,我知道接下来的讲台应该交给大家了。让我也来当回学生吧。课堂中学生的讨论非常的精彩,举了很多生活中黄金分割的例子,比如:人体上的肚脐,眉毛等,健康饮食上,工业上原料的配置等等。通过交流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原来也是这么的美,感觉意外之余,增加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原来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
案例评析
人们常说:“成功的教学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数学的教学过程不仅仅是学生个体的512时,学生知道方法,可以设整条线段长为2,这真
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而且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特殊审美过程。而“黄金分割”(即有名中外比)是古希腊人在探求美感产生的数字化规律,体现了人类对美的追求,是美的原则。
1、数学美,美在来源于生活
数学家乔纳森·戈兰也说过:“数学不仅仅是数字,它更是艺术。在没有被表达出来之前,大多数数学观念不是建立在逻辑的基础上的,而是直觉与美。”于是我就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来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你能将卡通人物放在图片你认为最合适的位置,让图片看起来最美吗?”让学生再现生活中美的体验,感受生活的美。也正是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让学生联系到摄影知识,感受数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课后,还有很多学生围着老师说:“老师,这是数学课吗?怎么像在上语文课呢!”
2、数学美,美在与艺术的紧密联系。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在活动中发现新知,在应用中进一步理解新知,在理解基础上再探其作法,最后进行生活拓展”的总体思路。通过测量五角星来让学生经历了尝试、操作、探索等体验过程,调动学生积极学习,使学习数学成为每个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内在需求和追求。力求做到课堂的结构美;在教学方法的形式上,主张千变万化,给学生神美形也美的感受,从动手体验操作到学生的主动探索到最后的学生相互交流。在教学手段上,利用了多媒体平台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如这节课的引入,利用flash课件就可以让学生再现生活片段使得课堂教学更加形象,更加直观;另外,在学生的“说说生活中的黄金分割”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快速的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大家了解,一些漂亮的图案都能很生动的演示出来,使得同学们的讲解更加精彩。
3、数学美,美在意料之外
数学史家M.Kline说“一个精彩巧妙的证明,精神上近乎一首诗”。教学中,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意外情况。对此,如果教师能因势力导,巧妙地化解矛盾,将会使教学魅力平添,美不胜收。在本课的教学中就发生了意料之外的问题:一个是在教学的开始,学生将数学摄影联系在了一起,结果很好的达到引入的目的;另一个是在讲黄金比值时,学生的刨根问底让我们不得不给出合理的解释,可正是这意外的提问解释,将给后面的黄金分割作图的探索打下了基础,才出现了学生“抢”老师的话并进行深入思考讨论的过程。这些让我们知道在课堂上机智也是一种美。
4、需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1)有些落后的农村没有多媒体怎么办,学生回家如何查阅资料呢?即使是教师介绍,学生能很直观的感受到吗,对于美的体验能到位吗?对此,《课标》也指出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于条件不允许的地区要尽可能的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我认为应尽可能通过其他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感受,比如引入中的摆一摆可以拿一盆花让学生在窗台上摆放,同样也可以达到感受美的目的。
(2)对于黄金分割学生都很感兴趣,因此课前的准备都很充分,都很认真的上网查资料,可是我们的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让每位或大部分同学来介绍他们的资料,最后也只能是建议他们把资料拿给同学、老师课后进行交流,这样会不会打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呢。对此,《课标》也指出我们要给学生创设不同的平台让学生得到充分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因此,我想是否可以设立一个课外讨论小组供交流呢。
随着科学的发展,数学越发艺术化,艺术也越数学化。它俩似乎曾经在山脚下分手,又
将在山顶上汇合,数学上的真与艺术上的美是统一的。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数学教学的美育功能,不仅可以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还可以获取知识,开发智力,促进“德”、“智”的协调发展。
第五篇:小学数学美育渗透
美丽的感动----小学数学美育渗透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对学生实施美的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享受美、从而形成美的心灵、美的灵魂。
一、趣味之美
数学的美,质朴,深沉,令人赏心悦目;数学的妙,鬼斧神工,令人拍案叫绝!数学的趣,醇浓如酒,令人神魂颠倒。因为它美,才更有趣,因为它趣,才更显得美。美和趣的和谐结合,便出现了种种奇妙。
例如,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直角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活动《有趣的放大镜》。首先问问学生有没有使用过放大镜,说一说它有什么作用。学生很容易知道,放大镜可以把物体放大。接着电脑出示一个角,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这是一个什么角,学生得出这是个直角。然后,学生用电脑中的放大镜工具将这个角放大,可以放大若干倍,引导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很自然地想到:角变大了。这时,教师并不急着给予评价,而是引导学生再用三角板比一比,量一量,又发现了什么?这时,学生都感到惊奇,争先恐后地说:“还是个直角嗨!”有的学生瞪着大眼睛看着我说:“好神奇噢,放大镜不能把角变大。”有的学生还试验了几次呢,发现还是直角。学生之间窃窃私语着,他们在这种愉快轻松的环境中感受到了数学的趣味之美,引导他们在数学王国中去探索、去遨游。
二、形象之美
高度抽象的数学知识,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享受到喜悦,产生美感,教师就应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尽可能的选择一些直观教学手段,尤其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使数学中的美看得见、摸得着,从而触动学生的情趣,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总之,数学美的魅力是诱人的,数学美的力量是巨大的,数学美的思想是神奇的。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应该作为一种美的承载物来感染和启迪学生的心灵,让孩子们的人格更美好,懂得关怀,懂得关注多彩的生活。我们应把数学课堂变成师生寻找美的源泉,让学生沐浴在数学美的阳光中,把一道难题看作是自己喜欢吃的冰淇淋,让数学成为自己喜欢的动画片,解决问题的步骤是在播放一种思维的动画片,学生在感受数学美的同时,也在感受着数学带来的欢乐。我们更应让我们的教育变成美的神话去感染每一个孩子的心灵,给孩子们造就一个个美丽的数学心灵,享受数学的美丽,让数学课堂一次次生成美丽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