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大的麦穗教案Microsoft Word 文档
《最大的麦穗》(苏教版12册)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散文,富有哲理。叙述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到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课文叙事简洁,说理深刻,围绕“最大的麦穗”,按照“事情起因→经过结果→即事明理”的顺序安排结构。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本课学习的难点和重点。设计理念: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性,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学生在研读过程中交流探究,读懂课文,明白道理。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节。
2.能前后联系,领悟最后一节语言文字,明白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错失良机的道理。
3.能联系实际,谈谈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这句话的理解。教学重点、难点:
着重领悟苏格拉底说的话,体会弟子们所悟出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
1.时光荏苒,转眼已经到了公元2012年的春天,春天是美丽的是迷人的。(请同学说说有关春光的成语或诗句,相机出示“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古希腊堪称西方文明的发源地,那里曾诞生过许多世界级的哲学大师,苏格拉底便是其中一位(出示苏格拉底的资料)。今天,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穿越时光的隧道去和2500多年前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进行对话,去聆听他的教诲、去触摸他的智慧、去感受他的哲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最大的麦穗》(板书课题)
二、品味探究 感悟内涵
(一)自主探究,感悟文本。
潜心读课文,与苏格拉底和他的弟子对话、交流,定会有所收获。
1.学生人人自由朗读课文,圈画读写批注。
2.学生带着问题再读书,边读边做批注,将思考的结果、自己的心得体会写在书旁。
3.谈谈你对苏格拉底的看法,从文中找出依据。大学者苏格拉底教育学生有哪些独到之处呢?他的教育方法对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 请同学们再次自由读课文。(生边读边思考)
(二)交流展示,内化文本。
1.文中几处描写最大的麦穗?请一处一处地告诉大家。(生展示)
2.既然是苏格拉底的一节课,那么就一定有他的教学任务,在这节课上苏格拉底交给学生什么任务呢?
(出示:“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3.如果你就是苏格拉底,给学生提要求,既要让他们听得清又要让他们记得住。那该怎么读呢?
(1)从苏格拉底的话中你读出了什么呢?
(2)苏格拉底告诉弟子们“只许进,不许退”这意味着什么呢? 4.弟子们领了任务,走进了麦田。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3、4两自然段。
(1)阅读要求:用“——”画出弟子们摘麦穗时的表现的句子,思考你从中体会出什么?可作简单的旁注。
(2)你从“埋头”、“低着头”、“挑挑拣拣”等读出了什么呢?(生展示,师相机讲解并品读)(3)出示:“你们已经到头了。”
这是一句对人生的提醒,这是一句对人生的顿悟。(生读两遍师再用不同语气读)
(三)研读重点句,升华主旨。
1.这是2500年前的话语,穿越了时空,飞进了我们的课堂,也惊醒了弟子们。
(生读出第三次出现麦穗的句子“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1)如果你就是那最大的麦穗,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2)如果你就是苏格拉底弟子中的一员,你又会怎么说呢? 2.面对弟子们的表现,苏格拉底有什么想法。请大家自由读读他说的话,就能体会出。
出示苏格拉底的话: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1)自主地研读,你能领悟到大师的教诲吗?(2)再默读,苏格拉底仅仅是在讲摘麦穗吗?
3.过渡:苏格拉底用摘最大的麦穗这件小小的事来教育学生们,含蓄地告诉学生们一个很深刻的道理,他的学生听懂了吗?(1)“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读后你能领悟到什么呢?
“最大的”指远大的理想,我们应该追求。“眼前的一穗”指摆在眼前的机遇或任务。
“实实在在”就是抓住眼前的机遇,完成当前的任务,才能不会错失良机。
人的一生应该有远大的理想,当遇到机遇时就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这次机会,如果东张西望,就会错失良机。
(2)苏格拉底教育弟子们不是直接告诉他们一个道理,而是让他们亲自实践、体会,最后悟出人生的道理。那么你觉得苏格拉底的这节课是什么样的课呢?
(师相机板书:小体验 大道理)
(3)在人生中抓住眼前的机会很重要,所以我们要和苏格拉底的弟子们一起牢记大师的教诲。
过渡: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仅是2500多年前的苏格拉底教诲我们要抓住眼前的机遇,还有很多的大师教育我们要善于抓住机会。(出示)名言警句: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
——(英 生物学家)达尔文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
——(法 文学家)巴尔扎克
许多人对待机会,一如孩童在海滩那样:他们让小手握满了沙子,然后让沙粒掉下,一粒接一粒,直到全部落光。
——(英 人文主义学者)托马思 莫尔
三、喜谈收获,当堂反馈。
1、苏格拉底是(国家)的一位大学者。课文《最大的麦穗》就是讲的他让弟子们
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
2、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
四、超越文本,拓展思维。1.选择一题练习。
(1)如果你见到苏格拉底的学生们,你想对他们说什么,请写下来。
(2)最后一段话,使你想起了生活中的哪些事,请举个具体的例子写出自己的体会。
板书设计: 最大的麦穗
眼前的一穗
(要抓住机遇)最大(实实在在)
第二篇:最大麦穗教案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及文中重点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中感悟的能力和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4、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凭借课文语言材料,领悟必须善于抓主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并能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与感悟。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想问你们你们最佩服哪位老师2、、、、好,我也给大家介绍一位老师,一位我非常非常佩服的老师——苏格拉底
3、有谁认识他吗?简介苏格拉底———(西方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是和孔子齐名的,被并称为全人类的导师!他从不给学生现成的答案,善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特别强调教学方法不拘一格,他教书的时候,总是用反问反驳的方式,教授学生们接受他思想的影响!举例——有人问他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偷盗、说谎,你看,他从来不告诉他们答案,却让他们学会自己思考
4、我佩服他的原因,正在于他是一名出色的老师,善于结合身边的事物来启发学生,他很少像我们一样,坐在一起在课堂里上课,他经常带着他的弟子们周游世界,一个广场,一片田野,甚至是一条河流都可能成为他和弟子们的课堂,可以说他的课堂,是在太阳底下的,不像我们在天花板地下,话说呀,有一天他带着他的弟子们出去了,来到一块麦地边,于是这块麦地就成了他和弟子们的课堂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麦地呢!我们来读一读:、、、、、二、品读交流,体验哲理。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争取弄清上面的问题。
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品读第一句话。
“那正是大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
这就是读书的乐趣,就这么短短的一句话,好多同学抓住了那几个词儿,眼前就仿佛看到了一片金黄,看到了丰收,看到了农民伯伯的笑容和汗水!读书就要这样,语言文字能够让我们产生更多的想象。●品读第二句话。
“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1.谁想读第一句话。2.指导朗读,评价朗读。
3.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苏格拉底向弟子们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摘一个最大的;二是只许进不许退。突出分析“只许进,不许退。”(要求弟子们一直往前走,没有回头重新选择的机会)
4.那让我们一起来把这句话读一下。●品读第三句话。
1.谁愿意来读一读苏格拉底说的第二句话呢?“你们已经到头了。”
2.指导朗读。(1)苏格拉底是怎么说这句话的呢?(2)你能试着说一下吗? 3.他的弟子是怎么走到尽头的呢?请同学们用心地朗读第三、四自然段,动脑去思考,动手划出写弟子们摘麦穗时表现的词句,4.那你们觉得他们的表现如何呢?从哪可以看出?
(“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态度犹豫,不能当机立断。同时也失去了很多的机会。)
(“弟子们问你埋头向前走”“„„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摘麦穗很认真,但眼光不够开阔。)
(“总认为„„总以为„„”——总把希望寄托在未来,不能立足眼前,把握住现在,在不知不觉中一再错失良机。)
5.有了刚才的理解,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在脑海里想象出弟子们摘麦穗的情景,让我们将弟子们的表现朗读出来。(指名读)
6.当你刚刚还在寻找麦穗时,突然听到“你们已经到头了”你们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7.齐读第5自然段,来感受一下弟子们的这种心情。(弟子们失去良机、一事无成,无比惋惜。)
8.弟子们如梦初醒,他们醒悟了什么呢?
过渡:面对两手空空的弟子,苏格拉底进行了开导,说了这样一段话(出示)●品读第四句话。
“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1.愿意读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
2.请同学们自己再来认真地读一读这一句话,看看能读懂什么?
3.苏格拉底仅仅是在讲摘麦穗吗?师引说:他是在用麦地比作——(人生)麦穗比作——(机会)
4.那同学们能不能具体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呢?
5.那这里“有一穗是最大的”与“最大的一穗”是不是同一穗呢?
(第一个“最大的”指的是整个麦地里确实存在着一粒最大的麦穗,它是客观存在的,是绝对而言的;第二个“最大的”指的是弟子们在麦田里所能见到的,所能把握住的那粒最大的麦穗,它是主观感觉,在人们的头脑里,心里,是相对而言的)6.指导朗读。这段话含义深刻,那么苏格拉底在说这段话时语气怎样呢?读一读体会一下,看看“说”字前可以加什么词? 7.齐读这一段话。
三、循循善诱,赏析文本
A“只许进不许退”——没有重新选择的机会。
B“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态度犹豫,不能当机立断。
C“„„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摘麦穗很认真,但眼光不够开阔。
其中:辨析“拣”和“捡”的区别
D“总认为„„总以为„„”——总把希望寄托在未来,不能立足眼前,首先抓住“现在”。
E“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读好这句话)弟子们失去良机、一事无成,无比惋惜。
F“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 „„
生:
1虽然弟子们两手空空,但从师傅的话中弟子们一定受到了教育。在人生路上,即使错失了良机,我们也不应叹息。
2虽然麦地里有一穗是最大的,我们也应该追求,但未必马上能碰到它。3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4“最大的”指远大的理想,我们应该追求。5“眼前的一穗”指摆在眼前的机遇或任务。
6“实实在在”就是抓住眼前的机遇,完成当前的任务,才能不会错失良机。7人的一生应该有远大的理想,当遇到机遇时就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这次机会,如果东张西望,就会错失良机。
重点讨论: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与体会。
师:是的,你很会概括!苏格拉底虽然只讲了三次话,但他讲得少、引得巧、点得妙,效果好。他不愧为一位大学者!请你们自由交流各自的读书体会,好吗?
生:我从中体会出一个道理:时间一去不回头,机会失去难挽留。我们要好好地把握每一次机会。
生:课文启示我们,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把握住现在,就掌握了未来。
师:你朴实的话语中蕴涵着深刻的道理。
生:人的一生仿佛是在麦地中行走,人人都在追求一个最高的理想,犹如在麦地中寻找那一株最大的麦穗。如果好高骛远,不能脚踏实地,到头来只会落得两手空空。
师:你的感受很深刻,语言很流畅!
生:我认为,人的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抓住面前的每一次机会却是最重要的。因为,通向理想的道路是眼前的每一次机会铺成的。
师:理想是需要的,现实是客观的,理想和现实的完美结合才是重要的„„
„„
四、总结课文,喜谈收获。
师:
1、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收获?
2、在座的各位同学肯定也有远大的目标,能把你们的目标告诉大家吗?
3、假如未能如你所愿,你该如何抉择呢?
4、齐读最后一句话。
5、人的生活态度决定了他的人生,相信同学们学完这篇课文,听了苏格拉底的话一定会有收获,让我们再来读一下这段话,„„
师:(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走进了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殿堂,聆听了哲学家苏格拉底的谆谆教诲,懂得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把握住现在,也就掌握了未来。人人都收获了一株“最大的麦穗”,咱们不虚此行!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好好利用它,记住,机会不会来敲第二次门。在此,老师送给大家两句名言,让我们共勉:(1)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达尔文)
(2)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巴尔扎克)(3)许多人对待机会,一如孩童在海滩那样:他们让小手握满了沙子,然后让沙粒掉下,一粒接一粒,直到全部落光。——托马斯·莫尔
五、选择练习,拓展思维。
1、把文中最喜欢的语段摘抄下来。
2、完成课后练习,背诵最后一段。
板书:
最大的麦穗 追求理想 把握机遇
第三篇:《最大的麦穗》教案(要的)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这才识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上课之前,老师想和大家分享一句名言: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苏格拉底。(学生齐读)其实,这句名言的背后有一个故事:在苏格拉底风烛残年的时候,他想点化平时看起来很不错的助手,他把助手叫道床前边说:“我时日不多了,想找一个接班人,这个人一定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必须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助手听过话后,便竭尽全力四处寻找,领来一位又一位到苏格拉底面前,可都被苏格拉底婉言谢绝了。就这样,半年后,苏格拉底就要告别人世了,助手很惭愧说:“我对不起您,令您失望了!”苏格拉底失意地说“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确实你自己,最优秀的是你自己,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给丢失了。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助手听后很后悔,自责了整个后半生。听完这个故事后,我们再把这句名言读一读。(指名读)谁能结合刚刚这个故事说一说感受。(生谈感受)
2.这个故事的道理是意味深长的。今天,让我们跨越时空的隧道,与2500年前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进行对话,去聆听他的声音、去触摸他的智慧、去感受他的哲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最大的麦穗》(板书课题)
二、反复诵读,品味内涵。
(一)尝试读、展示读,感知文本
师:上节课之前,同学们都已经做了一些充分的预习。那么,老师想聆听同学们的美妙读书声,看谁读的既准确流畅,又饱有情感。愿意展示一下自己吗?
生读一二自然段。
师:你读的很有自信,自信的本身就是一种实力。谁还想读读?
生读一二自然段。
师:读的怎样?老师在提要求的时候,语气应该怎样?
(这一次朗读,“最大的”、“只许进,不许退”强调得很清楚,也很自然。)(生读)。师:真为你高兴,你读得真好!
师:刚刚是老师所提的要求,那学生又是怎样做的?谁来读读三、四、五自然段?(生朗读课文的第三、四、五小节。)师:读的怎样?应该怎样读? 生分析如何读,再指名读。师:谁还想来读? 生读。
师:苏格拉底看到弟子们两手空空,一无所获的走到麦地的尽头,他是怎样开导弟子的呢?课文的第6节将留给平时读书机会较少的同学朗读。
师:你们很诚实,也很勇敢。表面上看来读书机会是老师给予的,实际上是自己争取的,希望你们珍惜自己争取的读书机会。(站起来的学生都读得很投入,很卖力气。)师:课文还剩最后一节,这次读书的机会还剩下一次,如果你愿意就请站起来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
(二)探究读,赏析文本
师过渡:人们都说,朗读是交流,默读是思考。那么,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带着这样的问题与课文对话:
出示:1.苏格拉底教育学生有什么独到之处? 2.他的话语中你读出了什么?
3.他的弟子如此学习对你有什么启发? 4.你最欣赏哪句话?能结合实例谈谈吗? 相信你肯定会有美丽的收获!交流: “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知道了摘麦穗结果。原因是„„)
体会弟子们摘麦穗时眼光不够开阔,这样是找不到最大麦穗的。“„„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
体会弟子们摘麦穗时犹豫不决,不能当机立断。
“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 虽然弟子们两手空空,但从师傅的话中弟子们一定受到了教育。在人生路上,即使错失了良机,我们也不应叹息。
虽然麦地里有一穗是最大的,我们也应该追求,但未必马上能碰到它。
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最大的”指远大的理想,我们应该追求。“眼前的一穗”指摆在眼前的机遇或任务。
“实实在在”就是抓住眼前的机遇,完成当前的任务,才能不会错失良机。
人的一生应该有远大的理想,当遇到机遇时就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这次机会,如果东张西望,就会错失良机。(相机板书:把握机遇)师:谁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人的一生,只能进,不能退,时间、机会过去了,就没有了。
师:你又联系了上文来理解,很好。生:人生是美好的,但应是实实在在的。
生:找麦穗就是抓机遇,应先抓住身边的,再追求美好的。生:追求美好的精神是可贵的,尽管达不到,但我无怨无悔。生:课文启示我们,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把握住现在,就掌握了未来。
师:好一个“把握住现在,就掌握了未来”,你朴实的话语中蕴涵着深刻的道理。
生:人的一生仿佛是在麦地中行走,人人都在追求一个最高的理想,犹如在麦地中寻找那一株最大的麦穗。如果好高骛远,不能脚踏实地,到头来只会落得两手空空。
师:你的感受很深刻,语言很流畅!生:“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让我懂得,人应该有远大的理想,但也要注意现实。师:理想是需要的,现实是客观的,理想和现实的完美结合才是重要的„„(相机板书:追求理想)
生:我们要善于捕捉机遇,如果不能抓住今天,就不能拥有明天的辉煌!
三、总结课文,喜谈收获。
师: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生活中的事例,师随机出示名人名言。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达尔文
只垂青(重视)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她的人——查理·艮科尔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巴尔扎克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兴致勃勃地一同走进了《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的殿堂,我们徜徉其间,我们留恋往返,不知不觉当中我们发现自己变了,变得聪慧,更加更加自信。
今天,人人都收获了一株“最大的麦穗”,咱们不虚此行!
四、选择练习,拓展思维。
1、把文中最喜欢的语段摘抄下来。
2、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
最大的麦穗 追求理想 把握机遇
第四篇:16最大的麦穗教案
《最大的麦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初案)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散文,富有哲理。叙述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到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课文叙事简洁,说理深刻,围绕“最大的麦穗”,按照“事情起因→经过结果→即事明理”的顺序安排结构。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本课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因此,要通过反复地朗读课文,抓主要的问题去理解,在此基础上,有效提取学生已由的经验,让孩子用自己的经验去感悟文中的道理。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语言材料,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3、能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与感悟。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联系实际,理解“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意思。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入题,自然过渡
1、这节课,我们继续快乐地行走在这块麦地中,聆听苏格拉底智慧的语言,去寻找那--(齐读课题)最大的麦穗
2、在弟子们寻找最大的麦穗的过程中,苏格拉底说了三句话,找出来读一读。(投影出示)
3、有人说:哲学家的语言是深邃的语言,是精辟的语言,是智慧的语言。今天我们就从这三句话入手,去领略这位哲学大师的智慧。
二、解读第一句话“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1、指名读
2、你们听懂苏格拉底的话了吗? “只许进不许退"”背后有什么深意。
3、苏格拉底会以怎样的语气跟弟子们说这一句话呢?出示: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4、同学们,如果你就是苏格拉底的弟子,请你仔细读读第一段,然后体会一下,当时的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弟子会有什么难处?)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的?从第一段中找出理由来。(多媒体出示:那正式大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指导朗读好这句话,指名朗读,评价哪里读得好,为什么要这样读。
5、教师指着板书问:同学们,假如你就是苏格拉底的弟子,你觉得怎样才能圆满完成苏格拉底交给你的任务。(让学生畅所欲言)
三、解读第二句话 “你们已经到头了。”
1、苏格拉底说这话时,弟子们完成任务了吗?他们表现如何?
2、苏格拉底用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敲响了弟子的警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想象苏格拉底的心情。投影出示:苏格拉底_________说:“你们已经到头了。”(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
3、弟子们如梦初醒,说说“如梦初醒”的近义词,想想弟子们明白了什么?
4、弟子们不能完成任务,是因为他们没有认真对待吗? 仔细读读课文的有关内容,看看苏格拉底的弟子们是怎样去寻找那个最大的麦穗的。
(1)自读,并划出描写弟子们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句子。边读边想象,学会抓住重点的词语圈圈划划,并从这些圈划的词语中说说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2)指名学生回答。(引导导学生从“埋头、低着头、摇了摇头、又摇了摇头”等词体会)(3)指导朗读,要读出这些感受来。(指名读--评价--自由练读--在指名读)
5、我能理解弟子们此刻的心情,他们“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固然我们可以像小麦一样为他们感到惋惜,但我觉得弟子们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善意的提醒,我们能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他们刚才的表现提一些建议吗? 6小结送上培根的名言:人在开始做事前要像千眼神那样察视时机,而在进行时要像千手神那样抓住时机。
四、解读第三句话“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1、苏格拉底是怎么对弟子们说的呢?投影出示,以不同的语气指名读
2、明确两个“最大的麦穗”不同的含义
3、醉翁之意不在酒,苏格拉底仅仅在说“麦穗”吗?还在说什么?如果麦地是我们的人生,麦穗是机遇的话,苏格拉底的话还可以怎么说?投影出示: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在______里肯定有_____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_________就是你们刚刚______的。”
4、现在你还认为弟子们走出麦地,手中空空如也吗?他们收获了一个重要的人生道理。这就是„„
五、解读最后段落:“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齐读
2、体会分号的用法,麦穗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呢?体会双引号的作用
3、理解“最大的麦穗、饱满的麦穗、眼前的一穗”不同含义
4、再读几遍,看看这里哪句话在你心中占据的分量越来越大?突出显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样的道理苏格拉底直接跟弟子们说了吗?潜移默化间给弟子影响,这种教育方法可以用哪一句诗形容。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明白道理,真是一个高明的老师!
5、老师示范理解:我的追求是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今天对我来说摘取最大的麦穗就是认真上好这堂课,只有上好每一节课,把握住身边的每一次机会,脚踏实地地干好每一件事,我才能离我的追求更近!你能联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6、指名联系实际理解。(教师点评)
7、创设情境,多反复诵读:“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六、欣赏名人名言,感悟内化。
1、欣赏有关“机遇”的名人名言,再次体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道理。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曾经有过的错失良机的事。
七、总结、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同学们,走出那金灿灿的麦地,回首今天的快乐智慧之旅,想想自己的所得所获,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会怎么说?
2、写一段“与机会失之交臂”令自己遗憾深深的往事,细致刻画自己的心理活动。
3、课外搜集、创作有关“机遇”的名人名言,送给那些需要提醒的人。
4、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板书设计:
16、最大的麦穗
最大的麦穗 眼前的一穗
远大的目标 抓住机遇 把握当前
第五篇:《最大的麦穗》优秀教案
《最大的麦穗》优秀教案范文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散文,富有哲理。叙述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到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课文叙事简洁,说理深刻,围绕最大的麦穗,按照事情起因→经过结果→即事明理的顺序安排结构。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本课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因此,要通过反复地朗读课文,抓主要的问题去理解,在此基础上,有效提取学生已由的经验,让孩子用自己的经验去兑换文中的道理。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这才识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启发谈话: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有一天,他让他的学生们到麦地里去找最大的麦穗,想通过这件事教育他的学生们,那么,学生们是怎样摘最大的麦穗的?苏格拉底想教育他的学生懂得什么呢?
二、自由轻声读课文: / 8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争取弄清上面的问题。
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读得不准的字音。找出下列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词语的意思。定夺:对事情做可否或取舍的决定。
嘲笑:用言语挖苦、取消人。
苍老:这里指声音显得老态。
错失良机:错误地失去了良好的机会。
四、自主阅读,发现问题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发现问题,动笔画画。
2、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所提问题。
3、学生提出问题,请学生自己将有价值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在问题后面注上自己的名字)
4、师生梳理本课讨论问题:A.、为什么弟子们用心地挑挑拣拣结果却两手空空地走出了麦地?B、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小麦嘲笑弟子们什么?C、为什么苏格拉底要求弟子们只许进,不许退?D、为什么最大的一穗就是弟子们刚刚摘下的?
五精读课文第一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一段,想一想苏格拉底与弟子们说话用了什么样的语气。
2、指名说,你认为可以填上什么词,为什么?可填严肃、不容置疑,理由是苏格拉底的话特别是只许进不许退是命令式的,没有商量的余地。
3、指导读这一段。
六指导书写。
七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 8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习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虽然但即使也造句。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领悟必须善于抓主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并能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与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我们穿越2500多年的时光隧道,与苏格拉底和他的弟子们一同走进《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殿堂,与大师对话、交流,让我们徜徉其间。
二、学习课文:
1、潜心读课文,与苏格拉底和他的弟子对话、交流,定会有所收获。对话要有根有据,让我们先对苏格拉底和他的弟子做番研究。
2、学生人人自由朗读课文,圈画读写批注。
3、学生带着问题再读书,边读边做批注,将思考的结果、自己的心得体会写在书旁。
4、我们与苏格拉底零距离接触,倾听他的声音。谈谈你对苏格拉底的看法,从文中找出依据。大学者苏格拉底教育学生有哪些独到之处呢?他的弟子如此学习对人有什么启发呢?
阅读交流预设:
A只许进不许退没有重新选择的机会。
B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态度犹豫,不能当机立断。
C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摘麦穗很认真,但眼光不够开阔。
D总认为总以为总把希望寄托在未来,不能立足眼前,首先抓住现在。
E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读好这句话)弟子们失去良机、一事无成,无比惋惜。
F重点讨论: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与体会。
师:是的,你很会概括!苏格拉底虽然只讲了三次话,但他讲得少、引得巧、点得妙,效果好。他不愧为一位大学者!
请你们自由交流各自的读书体会,好吗?
生:我从中体会出一个道理:时间一去不回头,机会失去难挽留。我们要好/ 8 好地把握每一次机会。
生:课文启示我们,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把握住现在,就掌握了未来。
师:你朴实的话语中蕴涵着深刻的道理。
生:人的一生仿佛是在麦地中行走,人人都在追求一个最高的理想,犹如在麦地中寻找那一株最大的麦穗。如果好高骛远,不能脚踏实地,到头来只会落得两手空空。
师:你的感受很深刻,语言很流畅!
生:我认为,人的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抓住面前的每一次机会却是最重要的。因为,通向理想的道路是眼前的每一次机会铺成的。
师:理想是需要的,现实是客观的,理想和现实的完美结合才是重要的5、我们读书可以质疑大师,你也可以向大师挑战。
交流:
A美中不足:第六节苏格拉底直接告诉弟子们答案,而《哲学家的最后一课》哲学家没有直接告诉,而是让学生自己感悟。
B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可以改为苏格拉底让学生找相对大的麦穗,不一定找最大的麦穗。
6、苏格拉底的弟子虽然没有找到最大的麦穗,但是经历了一次体验,聆听了一次教诲,由此禅透了深刻的人生道理。
出示:
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里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A自由读这段话,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B指名读。
C说体会。
D最大的麦穗和眼前的一穗有什么联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E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于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F让我们将这段话铭刻在我们心中,练习背诵。
7、激情总结,回味无穷
时间过得匆匆,我们兴致勃勃地走进了《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殿堂。我们徜徉其间,我们留恋忘返,突然间,我们发现自己变了,变得更加聪慧,变得更加富有。因为我们明白了:抓住机会,把握当前。
三、联系实际,升华理解
1、请学生结合实际谈谈对文章的理解。/ 8
2、请学生将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想、体会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并写下来,部分同学写到黑板上。
3、读学生写在黑板上的自己的名言。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抄写最后一段话。
附板书:
24最大的麦穗追求
眼前的一穗
实实在在 5 / 8 / 8 / 8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