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开课教案六年级可能性
公开课教案 第八单元
可能性 题目:可能性(第1课时)
执教教师
吴桂英
时间:2014.12.11 学习内容:第93页例
1、例2,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二十三第1~3题。学习目标:
1.通过实践操作,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2.进一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知道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3.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感受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难点:感受不确定现象,讨论比较简单的用一个数来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学习过程:
一、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学例1。(1)摸球游戏。
教师:出示袋中有3个相同的球,分别标上数字1、2、3。从袋中任意摸出一个。可能摸出几号球?(2)猜一猜。
学生:可能摸出1号球、2号球或3号球。有3种可能的结果。
(3)同桌试一试:验证每个号球出现的可能性。一共摸10次,将每次摸出的结果记入下表,然后再说说自己的想法。计算摸出每号球的次数占总次数的几分之几。(4)反馈明确:从袋中摸出每个号球的可能性是相同的,可能性是1/3。(5)课堂活动第1题:游戏。
明确:取的次数越多,得分就越接近,胜的可能性就越接近,获胜可能性是1/2。(6)教师小结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2.教学例2。
(1)转盘游戏:出示一个大的转盘在讲台上。(要求每次转动1圈以上。)任意转动有红、黄两色的圆盘。指针落在红色区域、金黄色区域的可能性那个大?将指针落在红色区域、黄色区域的次数记入下表。
(2)游戏:转动转盘,指针落在哪个区域的可能性大?你有什么方法具体表示出这个可能性的大小?
(3)学生独立思考,再集体交流、评议。圆盘上的红色区域占整个圆盘的几分之几?我们就可以用1/2这个分数来表示指针落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所以说指针落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是1/2。就是说当我们转动圆盘若干次,指针落在红色区域的次数有一半。那么指针落在黄色区域可能性是(),指针落在蓝色区域的可能性是()。
(4)教师小结:可能性的大小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
二、运用新知,巩固提高
1、袋中有大小相同的8颗玻璃珠子,其中1颗红色珠子,3颗蓝色珠子,4颗白色珠子。小丁从袋中任意摸出1颗珠子,可能是()色,可能是()色,可能是()色;摸出蓝色的珠子的可能性比摸出红色珠子的可能性(),比摸出白色珠子的可能性(),随意摸出1颗珠子,是红色珠子的可能性是(),是蓝色珠子的可能性是(),是白色珠子的可能性是()。2、10张相同的卡片,记有数字0,1的各5张。甲、乙两人轮流任取1张(取回后,和匀后再取),取出1得 1分,0不计分。两人取相同次数后,谁得分多谁胜。你认为甲、乙谁获胜的可能性大?可能性是多少?
3、知识拓展:历史上数学家抛硬币实验情况,从下表你能看出什么?
三、学生质疑,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一谈你有哪些收获?
四、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三第1~3题。
五、家庭作业:课堂活动第1、2题。
板书设计:可能性
可能性的大小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
从袋中摸出每个号球的可能性是相同的,可能性是1/3 指针落在红色区域可能性是1/2 指针落在黄色区域可能性是1/4 指针落在蓝色区域可能性是1/4
第二篇:公开课教案 《可能性》
《可能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上册104-105页例
1、例2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猜想、试验、推理等数学活动,初步感受和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学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教学重点:体验、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能对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正确判断。教、学具:课件 1号盒子 2号盒子 红球、绿球若干。
教学模式:创设情境,问题定向--活动体验,深入探究--联系生活,综合运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问题定向
看动画片,猜一猜哪只小动物跑得快,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创设有趣的情境,学生一开始就满腔热情地投入,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二、活动体验,深入探究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我们今天的学习就从摸球游戏开始
(一)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一定”的。出示1号盒子(盒内全部是红球)
1、观察:1号盒里面装着什么颜色的球?
2、猜想:随意摸一个,能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学生思考之后指名猜想:红球)
3、试验:同学们实际摸摸看
师追问:接着摸下去,还会是什么颜色的球?(学生摸球后,教师引导描述结果)
4、推理:盒子里全部是红球,随意摸一个,一定能摸到红球。这件事的发生是一定的。师板书:一定
(二)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可能”的。
出示二号盒子(盒内有红球和绿球。)
1、观察:盒子里有什么颜色的球?(红球和绿球)
2、猜想:随意摸出一个球,可能摸到什么颜色球?(红球,绿球)
3、试验:学生摸球。(学生摸球后,教师引导描述结果)
4、推理:因为盒子里有红球也有绿球,所以摸出的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绿球。这件事的发生是不确定的,结果有两种可能。师板书:可能
(三)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可能”的。
1、推理:通过刚才的两次摸球,同学们想一想:从二号盒中能摸到
黑球吗?(指名推想并说出理由)
2、结论:盒子里没有黑球,不可能摸到黑球。这件事情的发生是不可能的。师板书:不可能
师:我们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纷繁复杂,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一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可能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可能的,接下来我们就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实验、验证与交流的数学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猜一猜,摸一摸,说一说,等一系列有趣的活动中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四)、探索交流,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课件出示例2,图文并茂)
下面哪些现象一定会发生?哪些现象可能发生?哪些现象不可能发生?(要求:“一定”画√,“可能”画○,“不可能”画×。)
1、地球每天都在转动。
2、我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东西。
3、三天后下雨。
4、太阳从西边升起
5、吃饭时,人用左手拿筷子。
6、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1)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按要求判断。(2)合作交流
组内交流:一定要说清自己判断的理由。
组际交流:比一比,看谁判断准确,理由充分。
(设计意图:分析判断六组生活现象,通过具体的情境感悟和大量的生活事例,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不确定现象和确定现象的体验。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与同伴交换自己的看法,学习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三、联系生活,综合运用
1、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情一定会发生,哪些事情可能发生,哪些是不可能发生的?
{设计意图:练习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生活”为依托,让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构建鲜活的数学课堂。}
2、判断下面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1)花是香的。
(2)月亮绕着地球转。
(3)石狮子在天上飞。
{设计意图:此时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新知识,教师提供一些综合性的题目,对知识进行强化巩固。}
3、按要求给盒里的图形涂色。(1)摸出的一定是粉色的。(2)摸出的不可能是蓝色的。(3)摸出的可能是黄色的。
{设计意图:枯燥的练习以游戏的形式进行,使练习活动充满了快乐的,浓郁的生活气息,使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落到了实处,同时,练习具有层次性,具有开放性,第一题只有一种涂法,第二题、第三题有多种涂法。发展了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与深刻性。
4、转盘游戏,拓展延伸。
四、全课总结,活学活用
师生对话:我们希望时间能停下来这是不可能的,但这节课一定会成为老师美好的回忆,将来我们有可能还会在这里一起上课。
板书设计: 可 能 性
一 定 可 能 不 可 能
第三篇:公开课教案《可能性》
新苑小学2010——2011学第一学期公开课教学设计
新苑小学2010——2011学第一学期
公 开 课 教 学 设 计
2010年10月 新苑小学2010——2011学第一学期公开课教学设计
可
能
性
新苑小学——刘霞
教材分析:
“概率”是“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课程标准将其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内容。由于概率的知识是比较抽象的,三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时有一定的困难。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的不确定现象,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感受“确定事件”、“不确定事件”时,只要让学生能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就可以了,不必要求学生使用有关术语进行解释。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经历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能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具有一定的求实态度和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初步感受。
1、讲故事。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个有趣的故事。新苑小学2010——2011学第一学期公开课教学设计
在古代欧洲的某国,一位奴隶冒犯了国王。国王大怒,决定将奴隶处死,奴隶被关进了死牢。按照该国当时的法律,死囚在临刑前还有一次选择生死的机会,那就是由大法官拿来一个盒子,盒子里有两张纸条,分别写着“生”和“死”。如果摸到“生”则生,如果摸到“死”就死。你们认为这个奴隶摸纸条会出现什么结果?
师:对,大家用了一个词:可能。就是可能摸到“生”,也可能摸到“死”,两种结果都有可能。
师:可是这个昏庸的国王一心要让这个奴隶死,于是派人偷偷地把盒中写有“生”的纸条拿掉,换成了“死”字,而大法官并不知道。这下,奴隶的命运会怎样呢?
师:看来大家都替他担心了,两张纸条上全都写着“死”,任意摸一张,必定是“死”字,看来这个奴隶一定死,不可能生了。
师:别急,听我往下讲。有个好心的知情人把这个情况悄悄地告诉了奴隶。这个奴隶想了一夜,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临刑前,当大法官把盒子拿来要奴隶选择“生”“死”时,这个奴隶拿起盒中的一张纸条,看也不看,猛地吞进肚里,在场的人全惊呆了。同学们,你们猜一猜,他的命运又会怎样呢?
师:大家说得太好了。因为他吞了一张纸条,剩下的是“死”,吞下的当然就是“生”了,他不可能死了。
2、小结。
故事里的奴隶经历了“可能生,也可能死”,到“一定死”,最后是“不可能死”的过程,是他用智慧赢得了生命。新苑小学2010——2011学第一学期公开课教学设计
3、引入课题。
生活中的事情就像故事中的一样,有些我们不能肯定它的结果,有些就可以肯定它的结果,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板书课题:可能性)
二、操作活动,体验感悟。
1、确定现象的体验。
师:我们先来玩一个摸棋子的游戏,好吗?
游戏准备:老师给每组准备了两个盒子,分别是一号和二号。请同学们按要求放棋子,先请每个小组1号同学拿5个红棋子放到一号盒子里;再请每个小组2号同学拿2个绿棋子,3号同学拿2个黄棋子,4号同学拿2个红棋子,同时放到二号盒子内;老师再给每个小组的二号盒内放入2个蓝棋子。
提出问题:先想一想,从哪个盒子里一定能摸出红棋子?
师:大家都认为从一号盒子里一定能摸出红棋子,那想不想动手摸摸看?
教师提出活动要求:请每组1号同学拿起一号盒子,摇一摇,闭上眼睛摸出一个棋子,记住自己摸出的棋子颜色后,把棋子放进去。接着2号同学也按同样的要求做,之后再传给3号同学,以此类推。
学生活动后让多个学生说说摸出棋子的颜色。
师:你们摸出的棋子都是红色的。如果再摸,会是什么颜色的呢?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呢?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因为一号盒子里全部都是红色的棋子,所以摸 新苑小学2010——2011学第一学期公开课教学设计
出的棋子一定是红色的。(板书:一定)
师:哪个盒子里不可能摸出绿色棋子呢?先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说说。
小组交流后全班进行交流,教师小结:大家说得很好,一号盒子里只有红色的棋子,当然不可能摸出绿棋子了。(板书:不可能)
2、不确定现象的体验。
师:哪个盒子里能摸出绿色棋子呢?
师:大家都认为是二号盒子。我们还是动手摸一摸来验证一下吧。和刚才的要求一样,请每组1号同学拿起二号摇一摇,闭上眼睛摸出一个棋子,并且记住自己摸出的棋子是什么颜色,再把棋子放进去。依次传给2号、3号同学„„
活动后进行交流:你们摸出绿色棋子了吗?先请一个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师:这组同学有的摸出绿色棋子,有的摸出的却是红色、黄色、蓝色的。那其他同学呢?
引发思考:从刚才摸棋子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有这么多的发现。大家都用了“可能”这个词(板书:可能)。从二号盒子里可能摸出绿色棋子,为什么说“可能“摸出绿色棋子呢?
小结:很好,从二号盒子里能摸出四种绿色的棋子,有四种情况。我们对摸出的棋子是什么颜色不确定,这时就要用哪个词来描述?
师:二号盒子里可能摸出绿棋子,还有可能摸出什么颜色的棋子呢? 新苑小学2010——2011学第一学期公开课教学设计
3、感悟提升。
师:你们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一定”“不可能”“可能”吗?
三、联系生活,加深理解。
师:刚才有的同学举了一些例子来说明什么是“一定”“不可能”和“可能”。(课件出示课本第105页例2)例2是几种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的现象,就让我们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判断,并说说理由吧。
帮助审题:你们看明白了吗?第一幅图画的是什么符号?表示什么? 师:对,地球每天都在转动,是“一定”,用“√”表示。“不可能”用“×”表示,“可能”用“○”表示。下面就请同学们在课本第105页完成其他内容,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活动后全班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分歧,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吗?老师专门就中国的出生入口做了一项调查,请大家看资料:
中国每年出生的人口是1100万左右。把这个数据具体到天数,中国每天出生的人口是2.08万,如果精确到秒,中国平均每4.15秒就有一个小公民出生。
师:哇!的确是非常惊人。同学们,4.15秒只是眨几下眼的工夫,我国就有1个新生儿出生。你们想想全世界每秒该有多少新生儿出生呀,每天就更多了。那么每天都有新生儿出生是“一定”的吗?
师:看来大家都能判断出哪些事件一定发生,哪些事件可能发生,哪些事件不可能发生。生活中像这样的事情很多,你能用“一定”“不可能”或“可能”说一说吗? 新苑小学2010——2011学第一学期公开课教学设计
四、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1.涂一涂(课本练习二十四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设计涂色方案,学生涂完后在全班展示。2.说一说
(1)师:新年快到了,我们班正筹备新年联欢会,会上每个小组要表演一个节目。节目类别有跳舞、唱歌、朗诵、相声、小品和其他等六类。各小组想准备哪种类型的节目呢?
师:看来想唱歌的小组比较多,可每种类型的节目都要有,怎么办呢? 师:那就听大家的意见,抽签决定吧。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来抽签,还有一个要求,抽签前要用今天学过的知识说一句话。
学生抽签,并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来描述抽签的情况,教师适时引导、评价。
(2)师:如果还是六个签,要想昂每个组的同学都不可能到小品,怎么办?(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小品换成唱歌)要想让每组同学不可能抽到朗诵,又该怎么办?(根据学生的回答把朗诵换成唱歌)
师:现在再让各组抽签,情况会怎样?
师:看来可能性也是有大小的,下节课我们会继续学习。
五、回顾反思,总结评价。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010年10月
第四篇:六年级公开课教案
感恩之旅
授课老师:陈玲
感恩概念界定
以“感恩”为主题的心理健康课。“感恩”可以说是一个宗教概念,也可以是一个道德概念,我们开设心理健康课自然是从道德的角度来确定主题的,但是不同年龄的学生在道德认知上会有明显的差异,对“感恩”的理解也自然有天壤之别。就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感恩”只是停留在“爸爸妈妈这么辛苦,我要听他们的话,长大了要报答他们”的层面上,这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孝”的概念,即“善事父母曰孝”。“孝”是一种道德规范,是可以靠教育和灌输来养成的;而“感恩”则是一种情感的体验,是一种心灵的震撼,是“灵魂最深处的一种感动”,它要靠生活的积淀以及精神的升华才能逐渐领悟并达到心灵中的某一种境界。
设计思路
心理健康课课的设计能否达到教学目标取决于:课前,心理老师教师是否把握了学生的身心问题。课中,环节设计是否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课后,延伸活动是否能渗透于生活。若要实现目标,就要遵循“发现—改善—提高”三步走的步骤。
教学目标:1、2、3、让学生感受到父母对我们的爱 在实际生活中,学会感恩,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让学生及时感恩,唤起学生对父母的感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在实际日常生活中,学会感恩
教学准备 :若干A4的白纸,图片,歌曲:感恩的心、天亮了教学过程
一、暖身操
1、游戏坊
师:同学们,很高兴,每周一次的心理健康课以这样的形式和大家分享,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同学们拿起你们桌子上的白纸,然后按照老师指导语一起做,首先大家把白纸左右对折,在对折,折痕要明显点,接下来打开这张纸,然后沿着折痕撕,但是不要完全撕下来,接下来,在这个四个条子中分别写出最疼
爱你的四个人的称呼,好,大家都写好了,请听老师说,假如你这些最亲最爱的人乘坐在你驾驶的一条小船上,小船在茫茫的大海中行驶,突然遇到了危险,在毫无办法的情况下,必须让一个人下船,这意味着下去的这个人就得死去。这个选择由你来做,这或许有些残忍,但生活有时就是瞬息万变,有些事我们必须面对。
你首先让谁下船,就把代表他那条纸张撕掉,代表的是他将永远离去。现在大家在很艰难的情况下,作出选择。可是狂风又来了,意味着又得一个人下去,请再做出艰难的选择。
剩下两个人了,我知道同学们的心里很难受,但不得不这样,命运有时就会跟我们开玩笑,又是狂风大起,大家请再做一个选择。现在留下的人是谁?
2.学生谈感受
生:父母
师:那我想请问同学,你做这个活动的的心情如何,来。XX同学来说说你当时的心情
生:很难受。(大约提问两个同学)
师小结:老师刚上大学的时候,我的导师让我们做这个活动时,我和你们的心情一样,特别是我们的老师让我们把最后两张也要撕去的时候,我记得全班同学都哭了,我老师印象最深的是:我们宿舍六个人,下课不是直往食堂冲,而是拿起电话给自己的父母打电话。所幸的是,刚才只是一个游戏,我们的父母还在,还在爱着我们。那这节课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探讨关于父母的话题,进行一次感恩之旅。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暖身活动,把学生关注点引导到父母身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引出本节课主题:感恩之旅(对父母的感恩)
二、揭示主题:感恩之旅
1、感受爸爸妈妈深深的爱
(1)读几则报道(并附上图片)
1999年在贵州发生的缆车事故中,缆车以疯狂的速度坠落,在撞击地面的一瞬间,潘天琪、贺艳文夫妇同时举起两岁半的儿子潘子浩,结果夫妻双双遇难,儿子却安然无恙。
在南京发生的“7.31”空难事件中,在清理现场时,人们发现有为叫贡红梅的年轻妈妈双手紧紧抱着9个月的婴儿,在20多个幸存者中,婴儿伤势最轻。
当年唐山大地震人们在清理废墟时,发现一位母亲割破自己的血管用热血哺育怀抱中的婴儿。
1999年在贵州发生的缆车事故中,缆车以疯狂的速度坠落,在撞击地面的一瞬间,潘天琪、贺艳文夫妇同时举起两岁半的儿子潘子浩,结果夫妻双双遇难,儿子却安然无恙。(师讲述并播放韩红的歌曲天亮了)
同学们读过后有什么感受。(小组讨论,小组长代表全班交流)
师小结:在危难的时候,父母总是毫不犹豫地把生存的机会留给孩子,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这就是父母的爱,一种无私奉献的爱。听着别人的故事,总会让人联想到自己的,就像我们在街角听到一首歌曲,我们会莫名的驻足,歌词让我们回忆起某年的一段往事。我相信此时此刻,同学们内心回忆起你们的父母和你们的点点滴滴。
设计意图:通过几个关于父母保护子女感人的报道,唤起学生对自己父母的回忆,让学生感受到父母对子女深深的爱。
三、爱的天平(给爱一个衡量的比较标准)
请看我们的屏幕,上面画有一架天平,它就叫做爱的天平。有的同学可能会 问老师:“为什么叫做爱的天平啊?”因为这架天平不是称普通的东西的,而是衡量父母的爱到底有多重。我们让天平的一边装父母为我们做的事,天平的另一边装我们为父母做的事,看看天平会出现什么情况?接下来就请每个同学回忆过去一个月内,“爸爸妈妈为我做的事”和“我为爸爸妈妈做的事”
师:同学们看看天平会往哪边倾斜?看到这样一架天平,你感受到什么? 师 小结:当我们睁开好奇的眼睛,第一个看到的便是爸爸妈妈的笑脸在我们逐步成长过程中爸爸妈妈给予的更是牵肠挂肚的爱正如刚才同学们所说的,爸妈的爱藏在一顿顿的饭菜中,藏在一次次的接送中,藏在你生病时的担忧里,藏在你进步时的欣慰里。爸爸妈妈为我们做的事可以说是不计其数,又何止在我们看到的、以为已经很多的这些呢,正是他们精心呵护让我们的生命如此健康和美丽。同时同学们也感受到了:父母给予我们的总是太多,我们为父母做的又总是太少了。所以今天,老师就借这个课给同学们充分表达的机会,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
设计意图:通过爱的天平,把爱这种抽象的东西给量化了,通过这种比较:让学生明白父母对我们沉甸甸的爱。
四、感谢您,我亲爱的爸爸(视屏材料公益广告为妈妈洗脚)
1、师:大家看完材料认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a.小男孩在做什么
b.他为什么这么做
c.妈妈的反应是怎么样的d.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为父母做什么呢?
师小结:其实我们的父母并不需要做什么轰轰轰烈烈的事情,只要像视屏中的小男孩一样,一个小小事情就可以让我们的父母露出很开心的笑容。有的同学
会说我现在还小,这些事情要等到长大后来做,老师小时候也这样想,后来我长大了上大学,一年回去两次,而现在,我在长乐工作,而我的爸爸妈妈在家乡。他们需要的我的时候,我都不能陪伴,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所以我们要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日子。
设计意图:通过公益广告视屏,小男孩给妈妈洗脚,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用行动去表达对爸妈的感恩之情,并让学生要及时感恩。
五、看文字图片,爸妈伴我成长(背景音乐:感恩的心)并且看完用最简洁的语言说一句最想对爸妈说的话(即感恩宣言)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文字图片以及歌曲,强化学生的感恩情感,并通过感恩宣言的形式对学生的情绪做一个处理。
六、特别行动:为父母建立档案(备用)
1、父母的身高?
2、父母的体重?
3、父母喜欢的颜色?
4、父母穿几码的鞋子?
5、父母的生日?
6、父母最喜欢说的口头禅?
7、父母最喜欢吃的菜?
8、父母最开心的事?
课堂总结: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无价的,也不是用一节课就能表达得出来的。今天惊喜地感受到同学们对父母的爱,这份爱不但需要表达,还需要在生活中,为父母尽孝心,希望同学们把父母档案建好,在父母需要时,给他们一个惊喜,相信他们肯定会很开心的。
设计意图:将想法付诸行动。
第五篇:青岛版六年级上册《可能性》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可能性》教案
----九龙街道杨庄小学 巩莉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摸球游戏--可能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能够列出简单试验中所有可能的结果; 3.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过程目标:通过“猜想-实验-验证”,经历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探究过程。情感目标:1.感受可能性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培养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与竞争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教学难点:通过“猜想-实验-验证”,经历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探究过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扑克牌。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引出课题“可能性”
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休的照片并讲述一休的故事。
师:国王嫉妒一休的聪明与勇气,处处为难一休。有一天,国王把一休关进了死牢。按照法律规定,死囚在临刑前还有最后一次选择生死的机会,那就是大法官拿来一个袋子,里面装着“生”和“死”两张纸条,一休摸到“生”则可以生还,摸到“死”便会被国王处死。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一休摸纸条会出现什么结果? 生1:一休可能摸到写有“生”的纸条。生2:他有可能会摸到写有“死”的纸条。(师板书:可能)
师:可是国王偏偏想让一休死,于是国王派人偷偷拿走了袋子写有“生”的那个纸团,换成了一个写有“死”的纸团。
师:这回,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一休摸纸条,结果会怎么样? 生1:一休一定会摸到写有“死”的纸条。(师板书:一定)
生2:一休不可能摸到写有“生”的纸条。(师板书:不可能)师:一休难道就真的没救了么?其实生活中有许多一定发生、可能发生、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生活中的可能性,相信通过学习,我们一定能救出聪明的一休。
(板书课题:可能性。)
【设计意图:一个一休的故事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并用一个疑问促使他们思考,做到在玩中学,学中玩。】
二、游戏探索——理解“可能性”
(一)一定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玩一个你来抓牌我来猜的游戏,比比谁最会玩!师:游戏规则:
1.请4位同学上台,一人抓一张拍; 2.抓完后放回,摇匀。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神奇的袋子,里面装着好多扑克牌,你们随意从中抓一张牌,我一定能猜出它是什么颜色,你们信不信?
生1:信!生2:不信!
师:让我们拭目以待。哪四位同学想上台尝试抓牌?好,请abcd四位同学。师:我猜是红色。生:对了!第二位同学
师:我猜是红色。生:对了!······
师(故作疑惑状):这是怎么回事呢?怎么摸出来的都是红色的?谁来猜一猜?
生:我猜这个袋子里装的都是红色的扑克牌。师:为什么?
生:因为每人摸出的都是红扑克牌。(验证袋子里的扑克牌)
师:因为袋子里装的都是红色的扑克牌,所以大家摸出来的都是红扑克牌。那如果我们继续不停地摸下去,会怎么样呢?
生:我们一定能摸出红扑克牌。
师:有没有可能摸出其他颜色的牌呢? 生:不可能。
师:所以,从这个袋子里抓出红色的牌是确定的。一定不能摸出黑色的牌也是确定的。
(板书:确定的)
(二)可能的
师:同学们,你们也准备了和老师一样的袋子,现在就让我们在小组内来进行摸牌游戏。
每组准备了一个袋子,装有红、黑两色扑克牌。让学生有顺序的摸,摸出了什么颜色的,分别记录在老师课前给大家发放的探究一统计表上。(师巡视,参与)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你们发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生:有的同学摸出红色的,有的同学摸出黑色的。
师:你们是用的什么方法来记录你们的数据的? 生:用的数字123 师:有没有同学用的其他方法呢? 生:我们用的画正字的方法
师:你是怎么想到用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的呢?
生:因为我们班以前唱票的时候就是用的画正字法,很实用,方便。师:特别好,善于将数学课堂外的知识迁移的课堂上,非常好。
师:那么,哪位同学又能告诉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有的红色,有的黑色?谁来猜猜看?
生(猜测):里面有红色的扑克牌,也有黑色的扑克牌。师:(验证)我们来验证一下大家的猜测,把袋子里的扑克牌倒出来看一下。师:如果我们继续这样摸下去,会怎么样呢? 生:(推理)可能摸到红色的,也可能摸到黑色的。师:摸到红色牌或者黑色牌是不确定的(板书:不确定)
(三)可能性有大有小 师:现在我们的袋子里全部都是三张红色牌三张黑色牌,另外老师还提前给大家发放了三张红色的牌,现在把这三张牌再加进去,再摸牌会有什么样的情况呢?
生:可能摸到红色,也可能摸到黑色? 生:我猜应该摸到红色的可能性更大。(板书可能性)
师:哦~这是我们的猜测,让我们一起验证一下吧。每组抓牌十次,记录抓牌结果在探究二统计表中。
师:请同学们每组代表汇报自己组内的统计结果,老师填总得统计表: 生:一组红色几次,黑色几次 ······
生:这个探究活动告诉我们,虽然事情的发生的不能确定的,但是可能性有大有小,哪个颜色的牌多,哪个可能性就大。
师:请同学们观察我们的全部总统计表,如果单独看一个小组的数据,是不是有时候不能得出我们的结论,这个事情告诉我们当我们在研究一个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时,应使用尽量多的统计数据,这样才比较准确。
(四)拯救一休
师:我们学了这么多的本领,别忘了一休还在生死线上,现在我们就来救一休,谁有好办法呢?(学生汇报各种方法。)
师:我们来看看一休的方法.有个好心的知情人把这个情况偷偷地告诉了一休。一休想了一个晚上,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来破解国王的毒计。临刑前,当大法官把袋子拿来,要一休选择“生”、“死”时,一休拿起盒中的一张纸条,看也不看,猛地吞进了肚里,在场的人全都惊呆了。大法官着急了,其他大臣说别急,看看袋子里剩下的是什么,就知道他吃的是什么了。
三、走进生活——应用“确定、不确定”
(一)看谁说的快
1、地球每天都在转动()
2、我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儿东西()
3、三天后下雨()
4、太阳从西边升起()
5、人用左手拿筷子()
6、地球绕着太阳转()
7、把一个铁块放入水中,铁块沉底。()
8、春天来了,草绿了,花开了。()
9、我期末考试数学考100分。()
10、苹果是红色的。()走进生活——应用“可能性大小”
(一)看谁说的快
1、微乎其微()
2、难于上青天()
3、大海捞针()
4、十有八九()
5、万无一失()
6、百发百中()
四、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师:生活中还有许多的可能性,需要大家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去发现。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设计“猜、做、辩、玩”这四个方面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同时调动了学生动脑、动手、动眼、动口,多种感觉器官密切配合,协调活动,在学到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更让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发挥。不过在第二环节做游戏的时候可能会无法控制课堂纪律,这是我将要注意的方面。
五、课后作业
师:1.完成课后习题二三题;
2.学有余力的同学课后思考,从一副去掉大小王的扑克中随机抽取一张牌,是红色的可行性是多少,可不可以尝试用分数表示,如果是红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