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七律长征》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2 18:51: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七律长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七律长征》》。

第一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七律长征》

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执教:朱洪波

[设计理念]

新的课程理念提倡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书面文字、观看音像资料、选择和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这个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本教案依据课文自身的特点,在开发教学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方面做出尝试,在教材的许多疑难处,引导学生思考,补充大量相关的信息资料,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深化情感。[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背诵全诗。3.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重点难点]

弄懂诗中所有词语的意思,从中领会全诗表达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慨。

读出全诗的节奏和韵脚,增加对诗这种体裁特点的感性认识。[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长征背景。教师准备:搜集视频、图片等制作课件。[课时安排] 一教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揭题导入,了解七律

1、知道毛泽东是谁吗?

毛泽东是我国第一代领导人核心,是我国著名的革命家、外交家、诗人,今天我们就学习他写的一首诗《七律长征》。读读课题,发现了什么?七律是诗体名,它有什么特点?打开课本,数数总共几行?每行几个字?

2、这样的诗叫做——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每一首诗是8行,每一行7个字,第2、4、6、8句最后一个字需押韵。

3、关于长征,大家课前都做了预习,谁来说说。(生交流)若让大家用一个字形容长征历程会用?(难)长征途中红军历经了许多磨难,这是一条漫漫长征路。回顾那段峥嵘岁月,二万五千里长征,谱写了多少

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二万五千里长征,造就了多少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二万五千里长征,又留下了多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那么,如此丰富深厚的历史内涵,在长征即将结束的前夕,一代伟人毛泽东写下了诗史上这首著名的七律《长征》。风云历史,浓缩成一首诗。今天我们就顺着伟人的笔迹,去触摸长征的风景。现在再来读一读课题,你会怎么读?

(深情):七律长征(缓慢):七律 长征

(设计意图:揭题导入,认识诗人毛泽东;介绍长征;了解七律,建立知识结构。)

二、朗读感知,了解内容 1.细读三遍诗。

学法渗透:有一句老话:“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看看革命老前辈。”请同学一定要好好地读读这首诗!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三遍。第一遍注意诗中的生字词,争取把它读得字正腔圆。后两遍争取读通顺,读出诗句内部的停顿。听明白要求了吗?请认真读。2.指名读诗,正音。

好,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听?你来。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当中的4个生字,看他有没有念错。

来,谁来给他一些建议。请你举个例子读给他听听,好吗? 你能再综合同学们的建议,更好地把这首诗再读一次吗? 3.齐读:让我们一起把这首诗读出来。(出示,生字显红)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设计意图:从有目的地自读三遍,再到指名读、指导再读、齐读,让全体学生都能把诗读通读顺;从诗题的味道,再到学生读诗的味道,教师范读的味道,学生再齐读的味道,让全体学生都在初读全诗的基础上得到了充分读诗的机会。)

三、自主探究,明确诗意

1、默读,静思大意。

读得好!书读到这儿,老师有个要求了:联系书上的插图以及查阅过的各种资料,再次默读《长征》,想一想,这首诗大概什么意思。思考完后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说说读懂的,提出疑惑的并一起尝试解决。(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那句诗?(生试着说说意思)哪些地方还不理解呢?预设:

(1)a “逶迤”与“磅礴”的理解。b“腾细浪”与“走泥丸”的理解。c “云崖暖”和“铁索寒”意思。d“万水千山”虚指,如“万言千语、万险千阻”。(2)若学生提问为什么过金沙江的时候毛泽东觉得是暖的,过大渡河的时候觉得寒呢时将第五部分提前。

3、明确诗意: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眼里只不过是翻腾着的小细浪,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看来也不过是脚下滚过的小泥丸。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滔滔江水拍击着高耸入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根根铁索,使人寒意阵阵。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加令人喜悦的是翻过了千里积雪的岷山,个个笑逐颜开。

四、深入探究,感悟体会 1.体会“远征”。

这里有段资料,让咱们特别留意一下这段话中的这几个数据。(引读)在短短一年时间里,红军穿过了——11个省 翻过了——12座大山 跨过了——24条长河

行程——二万五千里(点击课件出示红军长征路线图)这就是红军走过的行程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如果把这条线路拉直,那就跨过了半个地球呀。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远征。

2、透过资料我们明白“远征难”,那毛泽东是如何透过这56个字告诉我们远征难呢?你从哪里知道?

(“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金沙水拍”“大渡桥横铁索寒”“岷山千里雪”等。)(播放长征途中的课件)1934年10月,毛泽东率领8.6万红军,踏上了漫漫的长征路。这一路走来,除了偶尔巧渡金沙江的喜悦外,更多的是面队飞夺泸定桥的那种惊心动魄。在红军过草地的时候,他们几乎已经弹尽粮绝,他们吃的是草根和树皮,脚下是吞噬他们生命的沼泽地。在红军走过这漫长的征途的时候,八万六千人只剩下八千人……这一切都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这段征途的“难”。

面对这样重重的困难,红军有没有被吓倒?(没有)用诗中的一个词来说——不怕(师板书:不怕)指导读:坚定地说——不怕 铿锵有力地说——不怕

3、是的,不怕,因为他们坚信胜利就在前方,坚信一切困难都将被踩在脚下。这一切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无所畏惧、豪迈、乐观……)

4、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

5、看着地图,读着毛泽东的诗,我们感受了 “远征难”。但是,作为红军的领路人,作为人民的领袖,毛泽东仅仅是在向我们介绍“远征难”吗?(不是)他还想表达什么情感?从哪知道?

预设:A从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体会出毛泽东还想表达红军不怕长征的艰难与危险。

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的不怕与只等闲(板书)

师:什么对他们来说只等闲?在红军的眼里,那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只不过是什么?(那磅礴的乌蒙山也只不过是一个滚动的小泥丸;那逶迤的五岭只不过是大海里的一个细浪而已。)

从这儿咱们感受到,诗人毛泽东还想告诉我们不怕,带着这样的感受来一起读一读这句诗。

B从“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中体会到他们到达之后的喜悦心情,你能感受到他们为什么而喜悦?

让我们带着这份喜悦的心情齐读这两句。

(设计意图:透过远征难且不怕,让学生体会到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自主钻研文本的空间。)

五、探究重难点

1、自由读全诗,想想还有哪里不太明白?(交流)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行诗中,诗人用了一对反义词,能不能找出来?(板书:暖寒)为什么过金沙江的时候毛泽东

觉得是暖的,过大渡河的时候觉得寒呢?咱们先来了解当时的两个故事?

3、课件出示巧渡金沙江的故事,生自由读。

如果你是其中一员,回想我军巧计渡江,你会怎样?这个“暖”字,正是军民一家亲的暖,是不费一兵一卒取得胜利的喜悦。就让咱们把笑容挂在脸上,一起再体会体会。齐读。

4、可是为什么过大渡河的时候,诗人要用一个“寒”字呢?(1)来看一看这段录象。(师播放课件)

(2)写话: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如果说暖是喜悦的心情,那这个寒指的是什么?

是啊,每当毛泽东回忆起飞夺泸定桥的场面时,感到的是胆战心惊,是寒彻骨的悲痛。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5、男女生分读,体会诗人不费一兵一卒就取得胜利的喜悦和感受诗人的痛心。

6、师(引读):1935年10月,毛泽东同志亲笔写下了这首诗,并且亲自在八千战士面前朗诵了这首诗。七律长征—— 齐读全诗。

7、尝试背诵

7、小结:如今“长征”已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频频使用的一个词语,那就是要不停步,要前进,前进,更前进。恰如我们学习的长征,万里长征只迈开了第一步,同学们任重而道远。

(设计意图:此环节多处及时为学生提供视频,创设直观情境,容易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产生共鸣。)

六、布置作业,延伸继续

1、课外阅读《沁园春 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清平乐六盘山》《忆秦娥 娄山关》

2、写一写对长征的认识和感受。

(设计意图: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拓展学生的视野,使语文走向生活。一堂课是结束了,但那仅仅是学生学习的中点,而不是终点。拓展性作业的设计将这堂课的句号改成了省略号,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让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认识那些感人至深的情感,或许能给他们带来一生的启迪。)[板书设计]

20、七律·长征

不怕

远征难

万水千山 只等闲

乐观、无所畏惧

第二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七律长征》说课稿(写写帮整理)

《七律 长征》说课稿

说课人:九江小学

何细庆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说课内容是《七律 长征》,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及教学过程等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共编排了4篇课文,《七律 长征》是第一篇。这首诗歌,深刻表现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堪称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尽管长征胜利已过去六十多年,但长征精神仍然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闪烁着璀璨的光芒。教材选编这首诗的目的有二,一是让学生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二是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课标中对5、6年级诗歌阅读提出明确要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据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认识“礴、丸、岷”等三个生字,会写“丸、崖、岷”等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第三点同时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对于当代小学生来说,长征不过是一个遥远的故事,他们对红军长征中英勇事迹缺乏切身感受,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为理解第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诗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本课教学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初读全诗,交流收获,理解诗意;第二课时品读诗句,体会情感,拓展延伸。

二、说教法

教学中我采用了课前搜集资料法,质疑问难法,合作交流法,同时采用现代教学手段,配合板书与板画,并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则根据课文特点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朗读感悟等方法展开学习。

三、说过程

本课教学共分四个环节完成 1.交流资料,初读诗歌。

上面说道,小学生对毛泽东和长征的了解不是很深。因此,课前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增进对长征、对毛泽东的认识十分有必要,而且这与课标中查找运用资料的要求是相符的。上课伊始,我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了解到的长征中的故事,在学生说出几个故事之后,教师顺势接过话题:同学们刚才讲的都是长征中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用诗歌这种形式来表现长征的课文。它的作者是谁,你了解他吗?引导学生读诗,交流对毛泽东的了解、对七言律诗特点的了解,同时提出读不懂或有疑问的地方。这一环节学生围绕课文交流资料,既分享收获的喜悦,又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起点,以便对后面的教学进行有效的调控。

2.细读诗歌,理解意思。通读全诗之后,请学生结合注释,尝试说说诗歌大意。在这里重点理解“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等词语,例如,在理解难点句子“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时,我利用图片、板画等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五岭山脉连绵起伏,乌蒙山气势雄伟。接着出示练习题“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让学生说说前半句把什么比作什么,后半句把什么比作什么,通过小练习,体会比喻的精妙,想象的奇特,进一步体会红军长征的“难”以及红军战士 “不怕难”的乐观精神。

3.品读诗句,体会情感。

体会诗歌情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此环节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三种方式进行体会:一是,假设自己就是一名红军战士,把心放在情境中,设身处地去联想,自己会遇到哪些艰难险阻,又是如何对待的?二是抓住“暖”“寒”等关键词句进行体会。三是通过反复的诵读去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怀。我首先播放歌曲《长征》,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红军在长征中遇到不仅是自然环境之难,还有敌军的围追堵截之难,更有党中央内部分裂之难,真是难上加难!“而不怕远征难”又是何等的英雄气概!在理解难点句“金沙水拍云崖暖”时,我讲解红军将士不费一兵一卒巧渡金沙江的故事,学生很容易体会到一个“暖”字将红军战士的喜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学习“大渡桥横铁索寒”播放红军飞夺泸定桥视频,让学生直接感受战斗场面的激烈与悲壮,从而领悟“寒”字所包含的种种感情。此处教师不着一字而境界全出。在学生有所感悟之后,及时引导他们将这种感受融入到朗读中去,而且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4.拓展延伸,超越课堂。

在学生深入体会诗歌情感之后,我及时出示1935年10月7日,毛泽东和红军将士登上万里长征最后一座主峰——六盘山主峰,写下的另一首词《清平乐.六盘山》(出示)“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引导学生课外诵读,将语文学习由课堂之内延伸到课堂之外。一方面进一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和毛泽东诗词斗志高昂的风格,另一方面进行诗词积累,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及语文素养。

最后谈谈板书,“板书是浓缩的教案”,在这份板书中,将诗中关键词语列出,简洁明了,同时将远征之难同红军战士不怕难形成鲜明对比,对学生理解诗歌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限于水平,我的课还存在诸多不足,敬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谢谢!

第三篇:五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教案

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八单元的第一篇文,齐读题《七律·长征》。

二、了解背景,走进长征、提问:之前预习过文,说说本文在格式上与之前学过的文有何不同?——七言律诗。

2、说说你了解的七言律诗,师作补充——七言八行,分四联,句尾押韵。齐读题,注意停顿。

3、自读书后资料袋,说说哪些数字触动了你?感受到了什么?

4、对于长征你还有哪些了解?生简单介绍。(学习方法:搜集资料、了解背景)

三、初读诗歌,感知长征

、自读全诗,读准字音。

2、出示“远征”、“逶迤”、“磅礴”、“岷山”,齐读生词。

3、指名朗读全诗,注意停顿,学生评价。

4、全班齐读。

四、细读品味,深入长征

(一)学习首联、自读全诗,找总领全文的句子——

1、2句。

2、指名朗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红军历尽千难万险。从哪看出?——“万水千山”。

3、出示长征地图。翻过一座座山、越过一条条河,这真是诗中说的?——“万水千山”。这么多艰辛用了文中哪个词概括?——“远征难”。

4、提问:面对这样的重重山水,红军战士怕了没有?——不怕。哪里体现他们不怕、不放在心上?——“只等闲”。什么意思?——只当做平平常常的事。、拓展于谦、许光达含有“等闲”的诗句。

6、提问:将粉身碎骨、烈火焚烧、万水千山都“只等闲”,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大无畏精神。

7、指名读、齐读1、2句。

(二)学习颔联、默读诗文,找找红军都把什么看做“等闲”?想想都是怎样的画面?

2、“五岭逶迤”

(1)提问:“五岭”指什么?——五座山。(学习方法:阅读书下注释)

(2)提问:这些山都是什么样子?——“逶迤”。解词。

(3)提问:你眼前出现怎样的画面?——一座接一座的山,连绵不断。

(4)出示图片,想象你就站在五岭上,有何感受?

()提问:这样连绵不断起伏的山脉在红军看来就如同什么?——细小的波浪,比喻。

(6)指名读3句,齐读。

3、“乌蒙磅礴”

(1)出示图片,这是哪?——乌蒙山。你能想到哪些词?——危峰兀立、高耸入云。文中哪个词最能概括?——“磅礴”。

(2)提问:红军怕了吗?——“走泥丸”。如此雄伟磅礴的山脉,在红军眼里,只不过如同泥丸一样,你感受到了什么?——无畏、乐观主义精神。

(3)指名读4句,齐读。

(4)连绵不断的五岭、陡峭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算得了什么?齐读首联。

(三)学习颈联、提问:还有哪些写出红军不怕远征难,讲困难看做“等闲”?——“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2、提问:这两句诗里有一组对比强烈的词是什么?——“暖”和“寒”。

3、观看大渡河视频。战争是何等惨烈、惊心动魄!所以文中用哪个字来概括?——“寒”。

4、学生介绍巧渡金沙江的故事。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说“暖”了吗?——心中自豪、喜悦。

、指名读、6句,齐读。

6、写话练习:想象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还会遇到什么困难?

7、可是滚滚的金沙江、汹涌的大渡河,在红军眼中又算什么?齐读首联。

(四)学习尾联、跨过大江大河,只要再越过?——白雪皑皑的岷山,胜利就遥遥在望了。

2、提问:此时红军战士是什么心情?——“更喜”、“尽开颜”。

3、提问:要知道翻过雪山更艰难,为什么还说“喜”呢?——战胜困难和胜利的喜悦。

4、齐读7、8句。

五、回归全文,升华长征、提问:长征如此艰难,但红军英雄们却以“开颜”的心情收篇,这是什么样的精神?——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

2、聆听歌曲《长征》,闭目回味,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毛泽东是什么形象?

3、配乐指名朗读全诗,齐读,齐背诵。

六、拓展延伸,学习长征

出示另外两首毛泽东在长征途中的作品《忆秦娥·娄山关》和《清平乐·六盘山》,后做简单了解。

板书设计:

2、七律·长征

万水

远征难

只等闲、尽开颜

千山

逶迤

无畏、乐观主义

磅礴

第四篇:五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并会写“逶、迤、磅、礴、丸、岷”。能正确读写“逶迤、磅礴、泥丸、岷山”等词语。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背诵文。

3、启发学生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难点:

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图片、教学安排:两时

第一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并会写“逶、迤、磅、礴、丸、岷”。能正确读写“逶迤、磅礴、泥丸、岷山”等词语。

2、了解长征这段历史以及本的写作背景。

3、指导学生正确通顺地朗读文。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前预习情况。

前我们在家里收集有关长征的资料,这节我们先来交流一下自己了解了哪些长征的相关知识,也可以讲述你收集到的长征时期的故事。

(教师补充介绍长征资料,还可以让学生借助P8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对长征有进一步的了解:红军长征的大致路线是:瑞金→突破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夹金山→穿过草地→陕甘会师)

二、红军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年10月到达了陕北根据地,这时,毛泽东主席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七律长征》。(教师板书题)

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感受诗人的伟大情怀。请同学们先来自己读读这首诗,要读准生字的读音,注意诗歌的朗读特点。

(一)学习本重点生字

1、给下列字注音

逶迤(ēií)磅礴(pángbó)岷山(ín)

2、解释词语。

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二)我们已经学过不少诗歌,谁来说说这首诗有什么特点?应该怎么读呢?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本首诗的特点:“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要押韵,三四五六句要对偶,必须一韵到底。

(三)我们了解了这首诗的特点,现在再来读读,争取读得准确通顺。

三、这首诗写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时刻,它表达了什么内容?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我们再来读读全诗,想一想这首诗的大意。如果遇到自己难理解的诗句,可以在旁边画个“?”。

(一)想好的同学,可以在小组里和学习伙伴交流。

(二)哪个小组愿意把自己组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

全诗大意: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三)了解了全诗的大意,我们现在能不能把这首诗读得更好呢?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

四、布置作业:

1、书写本的生字和字词。

2、继续熟读文。

第二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深入理解诗句,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

3、背诵文。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难点:

体会二、三句诗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上节,我们初读了《七律长征》这首诗,并了解了全诗的大意,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了解这首诗中蕴含的情怀。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首诗。

二、全诗虽然仅有6个字,却向我们展示着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我们能不能再读读诗句,并结合自己了解的外知识,说说诗中描写了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哪些艰险经历?

(五岭山险峻、乌蒙山高耸、天险金沙江、大渡河险恶、千里大雪山。)

三、面对长征路上的这些艰难险阻,红军战士们又是怎样对待的呢?

(一)我们再来读读诗句,抓住重点词句感受红军战士的精神。

重点理解:

1、高大险峻的五岭山和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如同小小的“细浪”、“泥丸”,这一大一小的对比,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概。明是写山,暗写红军,反衬对比,十分巧妙。

2、红军巧渡金沙江和勇闯大渡河在长征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战斗,展示了红军的足智多谋和英雄气慨。“寒”字用来烘托沪定桥自然环境的险恶,反衬红军战胜艰险的英雄形象。“暖”字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这一寒一暖的对比,很巧妙。

3、征服大雪山这一壮举,更是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勇往直前。“更喜”两字,不仅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下的乐观主义精神,还体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

(二)体会得多好啊!能把我们的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练习感情朗读)

(三)在长征途中,红军战士遇到的艰难险阻不计其数,你还能说出哪些事例吗?

(补充红军长征的影片资料:寒冷和饥饿、渡过草地无人区等)

(四)是啊,无论红军战士遇到怎样的艰难,他们都不会退缩,从哪句诗句中能让我们感受到红军的大无畏气概?让我们大声读出来;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四:“远征难”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红军“不怕”“只等闲”,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七律长征》这首诗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会背的同学可以背诵。

五:总结: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不仅在军事战斗史上创造了奇迹,而且也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象征。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文。

2、阅读或观看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书和电影电视片。

第五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交流平台

系统复习总结回顾(第8单元交流平台)

本学期就要结束了,回顾一学期的语文学习情况,我收获很多。通过学习课文,我积累了很多好词好句,其中我最喜欢的语句是《 》这一课的中这一句 ;我还特别喜欢《 》这一课中的这一句

因为这一句还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有了这样的感悟:

在八个单元的“词语盘点”中,最容易错的有这些词语:

。我在本学期学到了一些阅读与写作的方法,养成了做读书笔记的习惯。通过第一单元“

”的学习,我知道了 ;通过第二单元“ ”的学习,我学会了 ;通过第三单元“

”的学习,我了解了以下说明方法:

;通过第四单元“ ”的学习,我得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例如《 》一课,就让我懂得了

。通过第五单元“

”的了解与学习和阅读资料,我知道了这一单元分为“ ”和“ ”两大版块,在这一单元中,我了解了、、等知识。通过第六单元“ ”的学习,我看到了父母与孩子之间人之常情的感动,我知道了父母的辛苦。通过第七单元“ ”的学习,我了解了中国过去的 和现在的。通过第八单元“ ”的学习,我学会了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本学期我还在课余时间阅读了《 》《 》《 》等书,我觉得醉心阅读使我受益匪浅,有如下好处:多读书可以、多读书可以、多读书可以。我还通过观察班上成绩好的同学,发现他(她)们有以下好的学习习惯:、、。本学期我进行了多次小练笔。这些大大提高了我的习作水平。这些鲜活的人物是作者通过仔细的观察和精练的语言才描写出来的。我们一定要向作者学习,平时认真观察身边点滴的小事。处处留心皆学问。其实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学习、在收获,收获着一些不经意发现的价值,只要我们能把自己收获到的记录下来,相信收获的果实将是丰硕的,收获的知识将是无穷无尽的。我对本学期我的语文学习的自评是:

下载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七律长征》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七律长征》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作文

    庄严的升旗仪式 每个星期一的早上我们向阳路小学都要举行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参加升旗仪式的有校长、副校长和全校师生,学生们都穿着整洁漂亮的校服,分班级排队入场。 长......

    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交流平台

    风雨将春天送走了, 飞雪又把春光迎来。 正是悬崖结下百丈冰柱的时节, 但仍然有花枝俏丽竞放。 俏丽但不掠春光之美, 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告。 待到山花开满大地时, 梅花就在花丛......

    《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教案 编写:仇恒亮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2、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重点......

    七律长征

    《七律 长征》案例 及反思 福利二校 张素雪 教学案例: (1)情境导入任务驱动 边演示课件(音乐:《长征组歌》中的《大会师》乐曲 图片 五岭山脉、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

    七律长征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2、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 1、重点:关键字词的......

    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赏析 1 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七律·长征》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杰作。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

    七律 长征

    《七律 长征》教学反思 《七律 长征》是毛泽东同志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

    七律长征

    [课前预习]: 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上课时讲述你所了解的长征。 2.借助工具书及注释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解题。 1、师:回顾那段峥嵘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