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7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情境建立连加、连减的数学模型,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会进行1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
2.在具体的情境中提高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形成团结协作意识。
3.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理解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教学准备】小棒、小正方体、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出示野餐全景图
谈话:花果山里热闹极了,小朋友也来这里野餐,和小猴们成了朋友,今天,小猴子们又邀请请小朋友们参观跳水表演,你们想去看一看吗?
谈话:小朋友们们快看花果山到了。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找一找都有哪些信息?(多媒体呈现花果山图片)
预设:
第一幅图上有4个小朋友有5只小猴;第二幅图上有7个小朋友有4只小候;第三幅图上有9个小朋友还有2只小猴……(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小朋友感兴趣的的情境,更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算法比较,分析比较
(一)探究连加
1.课件演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提出问题。
谈话:看,有几个小朋友在野餐?(多媒体演示4个小朋友在野餐)又来了几只?(多媒体演示来了3个)瞧,这2个小朋友贪玩,来迟了吧?(演示又来了2个)
谈话:你能将小朋友来参加野餐的过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原来…先…又…)
谈话:根据刚才的这些信息,哪位小朋友会提个问题考考大家?(引导学生提出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的问题)
2.引导学生列式
谈话:要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参加野餐?你们会列式计算吗? 学情预设:学生欣赏的角度不同,列出的算式也可能不同。预设1:学生列的是分步算式。
谈话:听他说得多清楚呀,用我们学过的加法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真了不起!设想2:学生列的是综合算式。
板书:①4+3=7(个);7+2=9(个)②4+3+2=9(个)或4+2+3=9(个)3.探究、理解含义
(1)指名学生说说第一种方法两个算式的意思。
(2)师:结合图,说说算式中的4、3、2、9各表示什么意思呢?
谈话:老师看到小朋友们还列出了4+3+2=9(个)和4+2+3=9(个)这两个算式,老师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谁能来告诉老师?
谈话:看这两个算式与以前学过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你来给这个算式来取个名字?像这样三个数或三个数以上的数加在一起叫做连加。(板书:连加)
谈话:你会读这一道连加算式吗?(指名学生读)4.交流算法。
谈话:5+2+1=8,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板书:从左往右)
(二)探究连减 1.情境演示
师:小朋友们都到齐了,小猴们的表演开始了。(多媒体出示小猴跳水图)2.合作探究
谈话:小朋友,看了这幅图,你会编个数学问题来考考大家吗?(学生先同桌交流,再回答。)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原来…先…又…)
谈话:要求还剩多少只小猴,你会列式吗?(板书:5-1-2=2)结合图,说说算式中的5、1、2、2各表示什么意思呢?
追问:为什么这里要用减法呢?要-1再-2呢?
谈话:你能给这个算式起个名字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连减”)真不错,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连减”。
提问:你会读这一道连减算式吗?(指名学生读)
学生一起完整地读出课题“连加 连减”。
谈话: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想一想,这道题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谈话:请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如果他说对了,请你夸夸他,如果他说错得不够好,请你帮帮他。
全班交流,小结连减得计算方法:计算连减题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用得到的结果减去第三个数。
3.初步小结:今天认识的两个新朋友,连加连减。都是按怎么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板书:从左往右)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旧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感受今天的加法算式和以前的相比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连加。课题引出后,并不是死板的讲述运算的顺序,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编写算式,并自己去计算,这样学生的兴趣非常高,我借此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计算的,采用自主探索,大胆尝试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建构连加的计算顺序,很自然的引出了计算的顺序问题。
三、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谈话:夕阳西下,小猴们的表演结束了,小朋友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花果山,今天小朋友们一起学会了很多的新知识。现在,老师还想考考我们小朋友知识学得怎么样呢。小朋友们,我们来接受挑战吧。
1.教师摆,我来说
学生看教师操作过程分别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1)师先摆4根小棒,再摆上2根小棒,又摆上3根小棒。(2)师原来有10个小正方体,先拿走2个,又拿走5个。
反馈:为什么要4+2+3=9?它表示的是什么意思?4、2、3、9各表示的是什么意思?(10-2-5=2同前)
2.看图讲数学故事
出示图片,学生根据图片讲数学故事。根据故事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第1题是对知识的巩固,体现出学生对连加和连减两种知识的理解,从而感受到教师引领学生经历了探究的过程的价值;第2题是开放的题目通过让学生看图画编故事增强了题目的趣味性和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四、全课总结,回顾整理
谈话:今天我们学习了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是从左到右,还学会用连加连减来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课后还可以找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连加连减来解决的,比比谁找得多!
学生从三个方面谈自己的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所学知识,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活动经验的同时,提升了梳理、概括知识的能力。
第二篇:《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际情境建立连加、连减的数学模型,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会进行1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提高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形成团结协作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教学难点: 理解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天天口算)
学生看着屏幕口算:4+1= 5+2= 5-2= 8-2 = 10-4=
5+3= 7+1= 6-2 = 7+3= 6-6=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1、探究连加
(1)课件演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师:看,有几只小鸡在吃米?(多媒体演示5只小鸡在吃米)又来了几只?(多媒体演示来了2只)瞧,这只小淘气贪玩,来迟了吧?(演示又来了1只)
师:你能将喂鸡的过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原来…先…又…)
师:根据刚才的这些信息,哪位小朋友会提个问题考考大家?(引导学生提出求一共有几只小鸡的问题)
(2)列式。
师: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
学情预设:学生欣赏的角度不同,列出的算式也可能不同。设想1:学生列的是分步算式。师:听他说得多清楚呀,用我们学过的加法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真了不起!设想2:学生列的是综合算式。板书:①5+2=7 7+1=8 ②5+2+1=8或5+1+2=8••
(3)探究、理解含义。
①指名学生说说第一种方法两个算式的意思。
② 师:结合图,说说算式中的5、2、1、8各表示什么意思呢? 师:老师看到小朋友们还列出了5+2+1=8和5+1+2=8这两个算式,老师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谁能来告诉老师?
师:看这两个算式与以前学过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你来给这个算式来取个名字?像这样三个数或三个数以上的数加在一起叫做连加。(板书:连加)
师:你会读这一道连加算式吗?(指名学生读)(4)交流算法。
师:5+2+1=8,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板书:从左往右)
2、探究连减。(1)情境演示。
师:不一会儿,小鸡都吃饱了。(多媒体出示小鸡跑走图)(2)合作探究。
师:小朋友,看了这幅图,你会编个数学问题来考考大家吗?(学生先同桌交流,再回答。)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原来…先…又…)
师:要求还剩多少只小鸡,你会列式吗?(板书:8-2-2)结合图,说说算式中的5、2、1、8各表示什么意思呢?
师:为什么这里要用减法呢?要-2再-1呢?
师:你能给这个算式起个名字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连减”)真不错,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连减”。
师:你会读这一道连减算式吗?(指名学生读)学生一起完整地读出课题“连加 连减”。
师: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想一想,这道题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请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如果他说对了,请你夸夸他,如果他说错得不够好,请你帮帮他。
(3)全班交流,小结连减得计算方法:计算连减题时,先把前两
个数相减,再用得到的结果减去第三个数。
3.初步小结:今天认识的两个新朋友,连加连减。都是按怎么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板书:从左往右)
三、联系情境,应用拓展
师:夕阳西下,小男孩跟着妈妈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奶奶家,小朋友们跟着他们也一起学会了很多的新知识。现在,小男孩的妈妈还想考考我们小朋友知识学得怎么样呢。小朋友们,我们来接受挑战吧。
1.打开书本72页,完成做一做。
反馈:为什么要4+3+1=8?它表示的是什么意思?4、3、1、9各表示的是什么意思?(10-3-5=2同前)
2.师:(课件出示跳绳图和小燕子图、汽车图和小猪吃西瓜图)请小朋友观察,这图中都有些什么,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如何解答!
3.计算连加连减。
4.填上数,使横行、竖行的三个数相加都得 9。
四、全课总结,延伸课外
今天我们学习了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是从左到右,还学会用连加连减来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课后还可以找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连加连减来解决的,比比谁找得多!
五、板书设计
连加 连减
5+2+1=8 从左到右计算
8-2-2=4
第三篇:10以内数连加连减(教案)
10以内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2.初步培养学生连续看图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正确计算连加、连减式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10 以内的加减法。
全班学生开火车口算。
2.看图列式计算。
有几只小鸡在吃米?又走来几只小鸡?求一共有几只小鸡?怎样列式计算?
出示:
为什么用加法?(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就要把吃米的3只小鸡和又走来的2只小鸡含并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在吃米,走了几只?求还剩几只?怎样列式计算?
出示:
为什么要用减法?(要求还剩几只,就要从整体5只里面去掉走了的2只小鸡,所以用减法计算。)
同学们对于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就要应用它进一步学习新知识。
二、指导探索:
1.教学连加
(1)理解连加的意义
有几只小鸡在吃虫子?走来几只?一共是几只?你是怎么算的?(3加2等于5)又走来1只,现在一共是几只?你是怎么算的?(5加1等于6)
如果把这幅图连起来看,应该怎样叙述它的意思呢?(引导学生叙述题意:有3只小鸡在吃虫子,走来2只小鸡,又走来了一只小鸡,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
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谁会列式?你是怎么想的?有和他想法不一样的吗?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老师板书:
教师范读算式:3加2再加1等于几。
学生齐读算式。
说明:在一个算式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相加叫连加。(板书:连加)
连加的算式怎样计算呢?下面我们就一起研究这个问题。
(2)研究算法:
能直接算出结果吗?结合这道题的意思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先算 再算。
板书:
学生自己叙述 的计算过程。
(3)练习:(出示“做一做”中的第一道题)
学生摆学具并列式计算。
订正时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算的?
2.教学连减
(1)理解连减的意义
一共有几颗星星?剪去了几颗?还剩几颗?你是怎么想的?(8减3等于5)又剪去了几颗?现在还剩几颗?你是怎么算的?(5减1等于4)
如果把这幅图连起来看,就是有8颗五角星,先剪去了3颗,又剪去了1颗,求还剩几颗?
谁能自己再叙述一下这幅图的意思?(在学生独立叙述的基础上指名叙述图意。)
要求还剩几颗?怎样列式?
板书: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你知道这样的算式叫什么算式吗?(板书:连减)谁会读这个算式?
(2)研究算法
结合题意,互相说一说怎样计算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理论上归纳出:先算,再算。
板书:
学生练习说 的计算过程。
(3)练习。(出示“做一做”的第二题)
学生摆学具并列式计算。
订正时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算的?
三、巩固练习:
1.看算式摆学具:
出示: □
□
让学生用学具摆出这两道题,要求边摆边叙述题意。
2.独立完成练习十二的第1题和第7题。
第四篇:100以内的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 100以内的连加连减》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笔算连加、连减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算式。
2、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连加、连减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用竖式计算 45+17 80-59 指名板演,并说一说用竖式计算加法和减法时注意什么?
2、口算下面各题
2+4+3= 30+40+20= 2+30+5= 70-30-20= 17-7-5= 14-9-2= 提问:在计算连加、连减的算式时,要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二)揭示课题:连加 连减
(三)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探究连加
1、出示例1图,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
(1)师:在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
(2)师:根据你看到的,你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只纸船)
学生复述图意,指名说,同桌说,齐说。
2、尝试列式。
师:要知道一共有几只,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加法)为什么?
(1)随生答板书:(1)19+27 46+26
(2)19+27+26或27+26+19 26+19+27 3尝试竖式计算:
师:,你准备怎么计算算出来的?(生先讨论,再尝试)
师:(启发)这是一道三个两位数连加的算式,想一想,要先算什么?19+27能口算吗?竖式该怎么列?接着要算什么?又该怎么计算?(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
汇报板演,组织交流学生的计算方法,如果只出现第一种,师引导孩子继续想第二种竖式书写方法,如果两种都有,两种方法一一理解每一步算得什么
4、比较两种算法,哪种更便捷? 探究连减
出示试一试 90-25-28= 提问:这是一道怎样的算式?计算时,要先算什么?
谈话:在用竖式计算时,竖式可以怎么写?自己先在下面试一试,再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是怎样算得。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
反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三 巩固练习基础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直接在书上填写,并说说怎样用竖式计算连加 连减的,两个竖式连写时,要注意什么 提高练习
2、想想做做第3题
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
(1)师:在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
(2)师:根据你看到的,你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复述图意,指名说,同桌说,齐说。
2、尝试列式。
师:要知道一共有几人,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加法)为什么?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
反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3、想想做做第4题
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1)师:在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
要求一共摘了多少个?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 反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师:还剩多少人?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减法)为什么? 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
反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四)全课总结、延伸课外
师:今天,怎么计算连加和连减呢?指出:像今天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在我们的身边也经常可以看到。比如,小朋友们一起到操场上去跳绳,先去了几个,又去了几个,然后又去了几个,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不就是连加吗? 作业设计:课作书2页第2题
第五篇:100以内的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2.通过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及书写工整、规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连减式题.
教学手段
投影片、有条件的可采用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式引入
1.(出示图片连加 连减)教师叙述例1的已知条件.
2.提问:
(1)听完老师的叙述,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2)根据这些已知条件,可以提出一个什么问题呢?
(3)待学生回答后,完整的出示例1:
同学们到西瓜园里摘西瓜,第一组摘了28个西瓜,第二组摘了34个,第三组摘了23个.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
(4)要求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你准备怎么列式?
二、新授
1.教学例
1(1)提问引导
①观察,这道题有什么特点?
②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③这道题的数比较大,口算起来比较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2)分组讨论三种方法的优劣
要求:
①先分小组讨论这道题的计算方法(你们组准备怎么做).
②把本组讨论出的方法做在练习本上.
③如果一个组讨论后得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可以都记录下来.
[讨论过程中,重点提示学生:
①首先,在别的同学发言时,要认真地倾听同学的发言,找出其他同学的优缺点.
②其次,在听完别人的发言后,要善于给同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③要善于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习.学习别人的好方法、好思路、好习惯等.]
方法一:
对比三种方法,选择最优方法
问:谁来说说,这三种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
[方法一:
优点:
1、同学们比较熟悉这种竖式的书写方法.
2、在计算过程中,难度较小,不易出错.
缺点:
1、费时间.
2、这两个竖式不太好安排格式,如果写不好,容易显得很乱.
方法二:
优点:
1、写起来会比第一种方法省点时间,少写了一个62,竖式由两个减少到了一个.
2、这个竖式写起来会比较美观.(相对于第一个竖式而言)
缺点:
容易丢掉第二步的加号.
方法三:
优点:
1、更省时间.
2、计算时比较简单,只要一位一位的计算就可以了.
缺点:
1、在计算的过程中,容易丢掉进位.
2、对于一些计算不熟练的同学来说,计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师:这三种方法各有各的优缺点,在同学们自己做题时,可以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最省时的方法.
(5)小结:
问:做完这道题,大家有什么收获?
2.教学例
2(1)直接出示例2
52-20-18=
(2)对比
问:这道题与例1有什么不同?
例1:是一道连加的两步式题.能得到三种不同的算法.
例2:是一道连减的两步式题.只能用例1中的前两种方法.
(3)师生、生生多边交流
问:这道题怎么算最好?
[ 用两个竖式计算最保险;第一步口算,第二步用竖式算.]
(4)小结:哪一步如果能口算,就可以口算,在计算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三、巩固练习
四、总结、质疑、发展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1.大家有什么收获?
2.还有什么问题吗?
3.除了同学们总结出来的方法,你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
五、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