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游戏在幼儿教学中闪光
让游戏在幼儿教学中闪光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高尔基曾说过:“儿童通过游戏,非常简单,非常容易地去认识周围的世界。”那么,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又如何发挥游戏的作用?
一、激发儿童对游戏的兴趣
游戏具有情趣性、虚构性、具体性的特点,它符合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它是幼儿特有的活动。我们在组织幼儿游戏活动时,首先注意从兴趣入手。
(一)因人而宜,激发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幼儿在成长阶段,虽然喜欢游戏,但由于个性差异,他们对游戏的乐趣也不尽相同,如果用同一标准去开展,对活动能力强的小朋友与活动能力差的小朋友会有不同的影响。差些的可能达不到要求,强些的可能觉得太简单,都会产生无兴趣的效果。因此,我们在开展游戏活动时,注意幼儿的个性差异,因人而宜,因材施教,让每个儿童对游戏都保持很浓的兴趣。
(二)满足幼儿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游戏的乐趣
《纲要》指出:“满足幼儿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尽量创造条件,让他们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晨间活动时,小朋友被花坛边的小蜗牛吸引住了,又好奇又专心,兴致勃勃地捉小蜗牛玩,我们何不借助幼儿对小蜗牛的兴趣,组织一次活动,引导幼儿全面认识蜗牛呢?于是,我们设计了一份完整的活动计划,并进行了实施。活动1.引导幼儿对蜗牛产生的兴趣,让幼儿知道蜗牛生活的环境及外形特征。2.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蜗牛的生活习性及用处,使幼儿知道蜗牛和人和动植物的关系。3.组织幼儿画蜗牛。
(三)创设游戏,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幼儿的游戏除了引起情绪上的愉悦外,往往会有不少新的发现,所以,我们应该创造条件,提高机会让幼儿游戏,让他们用橡皮泥搓元宵、包饺子、捏小兔,做帆船、飞机;让他们用火柴盒粘贴家具、组合音响、立交桥;让他们用各种废纸盒制作机器人,建造楼房等。因为,即使是最简单的操作与拼搭,也有助于幼儿智力的开发和体验创造的快乐。
二、利用角色游戏,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
学习社会交往本领,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幼儿塑造良好的个性。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决定了幼儿的道德认识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用简单的说理并不为幼儿欢迎和接受,教师的指令对幼儿也只起到短暂的约束作用,通过角色游戏,幼儿会逐步感受和了解社会生活中的道德规则,学习并遵守一定的道德规则。
比如:在玩“乘汽车”游戏中,一开始教师就强调“乘汽车”的游戏规则,结果幼儿玩游戏时,蜂拥而上,游戏无法进行,只得停下来。这个时候,教师乘机让幼儿讨论:游戏为什么会停下来?怎样才能顺利进行游戏?幼儿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最后达成一致见解:因为没有排队,没有秩序,所以游戏才做不下去,只有排好队,有秩序地玩,才能玩得开心。这样,秩序的要领自然而然地就在幼儿的脑中形成了。利用经验迁移,使幼儿了解到秩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而通过游戏过程中大家有秩序地上下“汽车”,也进一步把这种道德转化成行为方式,这样幼儿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遵守秩序。
三、开发游戏资源,建构幼儿游戏的物理环境,让幼儿感受到游戏的乐趣
幼儿园游戏中的物理环境,包括游戏时间、游戏场地、游戏材科等,只有对以上三点进行充分开发利用,才能发挥游戏活动的教育作用。
(一)游戏时间
时间是开展游戏活动的重要保证,充足的游戏时间是幼儿游戏的首要前提。为了把游戏时间归还孩子,我们从幼儿园一日生活制度上对游戏时间给予保证,并在具体实施中严格执行,做到不占用,不打折,确保幼儿有充分的时间开展各类游戏活动。为了保证游戏的经常开展,我们还安排了上、下午各有一次教育活动和游戏时间,这样,既有利于游戏和教育活动有机结合,又保证了游戏的经常开展。为了使幼儿在游戏中自由愉快地选择主题、内容、同伴、玩具,在组织形式上,我们采用了有主题的游戏,小型多样的游戏和幼儿自由游戏相结合的方法,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尽情地享受游戏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二)游戏场地
场地是幼儿游戏活动必备的空间条件。我园占地面积较大,活动室宽敞、明亮,但为了给幼儿提供更广阔的活动空间,我们又开辟走廊、平台、草坪等作为游戏的场地,同时,幼儿园还为幼儿准备了沙地及各种体育器械,为保证幼儿的户外游戏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游戏材料
游戏材料是幼儿开展游戏活动的物质支柱,幼儿园游戏离不开玩具。尤其在当前游戏活动成为幼儿园基本活动形式的前提下,幼儿学习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的物化,以物为媒介。所以,现代游戏的开展既要适当引进先进的玩具材料,又要注重开发和自制日常游戏所需的各种玩具、学习。
第二篇:让游戏在幼儿教学中闪光
游戏-------孩子
子长县幼儿园杨静
内容摘要: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是幼儿的天性。前苏联的阿尔金称游戏为“儿童的心理维生素”。幼儿游戏蕴藏着幼儿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自然性等特点在游戏中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这是游戏的本质所决定的。那么,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又如何发挥游戏的作用呢?通过自己的工作实践,摸索、总结出利用各种游戏的方式,帮助和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游戏激发
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高尔基曾说过:“儿童通过游戏。非常简单,非常容易地去认识周围的世界”。作为幼儿教师的通常都有这样的感受:游戏时,幼儿的认识、记忆、思维、有意注意等状态都是较其它的时候好,这是因为在松弛、欢快的游戏情境下,更容易激发幼儿的主动性、想象力和创造欲;这是因为一个尚未实现社会化的幼儿,在使自己适合一个按成人的兴趣、习惯和思维方式组成的社会的过程中,不可能象成人那般有效地得到情感和智慧上的满足,而只能在自己的世界——游戏中得到满足,在没有任何强制关系的背景中,实现自己的愿望,从而达到情感和智慧上的平衡。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活动,它具有自主性、趣味性、虚构性、社会性和具体实践性等特点。游戏可以巩固和丰富幼儿的知识,促进其智力、语言等各种能力的发展。所以游戏是幼儿普遍喜爱的活动,也是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形式及幼儿教育中采用最广泛而又最重要的教育方式,它不仅接近幼儿生活,带给幼儿快乐,而且还能使其人格得到应有的尊重,使其各种心理需要得到体验,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健康发展。那么,如何充分发挥游戏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呢?
一、利用角色游戏,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学习社会交往本领,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幼儿塑造良好的个性。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决定了幼儿的道德认识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而简单的说理并不为幼儿欢迎和接受,教师的指令对幼儿也只是起到短暂的约束作用。通过角色游戏,幼儿会逐步感受和了解社会生活中的道德规则,学习并遵守一定的道德规则。比如:在玩“乘汽车”的游戏中,一开始我有意不强调“乘汽车”的游戏规则,结果幼儿玩游戏时,蜂拥而上,游戏无法继续进行,只得停下来。这时,我乘机让幼儿讨论,游戏为什么会停下来?怎样才能顺利进行游戏?幼儿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最后达成一致见解:因为没有排队,没有秩序,所以游戏才能做不下去,只有排好队,有秩序地玩,才能玩的开心。这样,秩序的要领自然而然地就在幼儿的脑中形成了。接着,我又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人们乘公共汽车时不排队,没有秩序会怎么样? 幼儿有的说:“大家挤来挤去,谁也上不去”。有的说:“会上得很慢。”还有的说:“会挤伤人”。利用经验迁移,使幼儿了解到秩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而通过游戏过程中大家有秩序地上下“汽车”,也进一步把这种道德认识转化成行为方式,这样,幼儿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遵守秩序。针对幼儿出现的具体问题,设计并指导幼儿游戏,通过游戏,帮助幼儿克服自身存在的缺点。比如:有些 幼
儿天性好动,坐不住,责任感差,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可有意地让他们扮演责任性强的角色,如医生、交通警察等角色,从而锻炼他们的坚强性,培养他们忠于职守的优良品质。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学到交往的本领。首先,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必须互相协作;其次,幼儿在游戏中扮演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医生、司机、售货员、战士、等角色,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和他人交往。通过游戏过程中的冲突和合作,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学习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理解和处理问题,不断体验着成功与失败、体验着自由与规则,体验着过程与结果,不断地从他人身上印证自己,求证自我的存在,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丰富并完善着自己人格的内涵,学习并尝试进行交往。
二、在教学中,利用游戏,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内容趣味性加强。在教学中,幼儿园教师都会使出浑身解数,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其中,最简便、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使用游戏的方法。比如在一次公开课教学中,语言活动——“记得牢”一课,开头时我就用游戏的口吻:“小白兔跳跳到我们家作客,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礼物,我们看一看它给我们带了什么礼物?” 利用语言增加神秘感,一下子就紧紧抓住了幼儿的注意力,而整个过程中,又用“变魔术”、“击鼓传花分礼物”等游戏手段,使幼儿在饱满愉快的情绪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达到了学中有玩,玩中有学的目的,效果非常好。使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教学不仅适用于语言活动,同样适用于其它活动。比如在我设计执教的“5的序数”一课,采用“森林里开运动会请小朋友去当裁判”的形式,把幼儿带到游戏情境中去,既然是“裁判”,必然要对小动物各项比赛的名次做出判断,这样幼儿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轻松地学习并理解了序数的概念,学习兴趣浓厚,效果也非常好。同样的,不管在哪门学科中,只要能恰当地使用游戏的方法,都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特别是中小班的教学,更离不开游戏,因为中小班的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有意注意差,对枯燥的学习内容不感兴趣,只有游戏,才能使学习过程充满乐趣,富有情趣。
三、利用操作游戏、创造游戏,开发幼儿的智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幼儿的游戏除了能引起情绪上的愉悦外,往往会有不少新的发现。就说吹肥皂泡吧,勤于思索的孩子就会纳闷儿:为什么泡泡一定是圆的呢?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漂亮色彩呢?这时,教师就可以不失时机地向孩子介绍一些有关科学道理。这样,当孩子发现自己的好奇竟同科学道理结合在一起时,心理就会得到极大的满足,会进一步激发他们去思考,去探索科学的奥秘。幼儿在游戏时往往还会有美的创造。如他们在折叠糖纸、粘贴树叶、制作玩具、搭积木等过程中都能显示出自己的智慧。另外,变废为宝的成功又使他们的自信心得到加强。所以,我们应该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幼儿去游戏,让他们用橡皮泥搓元宵、包饺子、小兔、做帆船飞机;让他们用火柴盒粘叠家具、组合音响、立交桥;让他们用各种废纸盒制作机器人,建造楼房。因为即使是最简单的操作与拼搭也有助于幼儿智力的开发和体验创造的欢乐。
总之,游戏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就像事业、工作、具有意义,这样就要求作为幼儿教师必须细心地观察、积极地想办法,为幼儿游戏创造条件,科学地指导幼儿游戏,巧妙地利用游戏进行科学教育,充分
发挥游戏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不断地积累、总结、指导幼儿开展游戏的经验。
我国著名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孩子们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往常孩子们在幼儿园时,游戏常常由我们老师来精心安排,孩子则只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被动的机械的听从调动,在我们看来,似乎是在组织游戏活动,而在孩子们的心里,却只是在完成我们布置的任务,并不觉得是在进行游戏活动。如何使游戏真正成为孩子们自己的游戏,如何在游戏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他们玩什么,怎样玩,玩多久等等,这就需要我们放开手,给予他们自由发挥潜能的机会。
自己选择“今天玩什么”。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地进行的活动,所以我经常问孩子们:“今天你们想玩什么游戏呀?”孩子们会争先恐后的发言,玩保铃球、纸盒造型、瓶瓶罐罐总动员、七巧板等。这么一问,孩子们会觉得:游戏是我们自己的,我们可以选择玩自己喜欢的游戏。他们选择的游戏,可能是一些无太多乐趣的游戏,也可能是一些已经玩了又玩的游戏,但却是他们所钟爱的。因此,我们就可以,就应该尽可能去满足他们游戏中学习的欲望。也只有通过他们自己选择后,他们才会玩得尽兴,学得开心,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自己选择“怎样玩,如何玩”。游戏都有规则,有的是明显的规则,有的是隐藏的规则。游戏的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也可以在孩子选择了“今天玩什么”后,再来问问:“你们想怎样来玩这个游戏呢?”此时,他们会提出各种各样的规则要求,有的是合理的,有的则是不合理的。当一个游戏提出多种玩法时,我们可以让他们去试一试,在试过之后他们就会自己得出一个结论——“这样玩是最好的”。例如:玩“瓶瓶罐罐总动员”时,幼儿提出了很多种玩的方法,有的可以一个一个套在一起,幼儿可以把它们一个搭起来等不同玩法。”通过实践,孩子们提出的规则要求没办法完成或是很难完成时,我们也要让他们去试一试,在试过之后他们自然而然又会得出另一个结论——“这样玩是不行的!”。实例证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让孩子们自由地选择了行为方式,才能真实的表现他们的心理状态,反映他们的发展水平,毫无拘束的表露他们的思想感情,表现出他们头脑中所想到的一切。
自己选择“用什么玩”。孩子对游戏材料的要求,主要不在于他们的外表形象,而在于这些材料是否能成为玩具,是否能利用这些材料能够进行游戏。游戏材料虽然是代替品,但孩子们对他们还是有一定要求的。他们常常自发的就地取材,周围有什么样的材料,就拿什么作材料。如拿各种纸盒来搭高楼大厦、火箭、机器人等等。后来在游戏中,我发现他们还用别的东西,如各种瓶子和盒子等。所以任何一种事物在孩子手中,都可以想象成游戏中的玩具,只要给孩子想象的空间,他们的创造力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如果孩子们在玩游戏时,我们不必强加一些要求给孩子,束缚他们的思维力、想象力,要相信孩子的选择,相信孩子的是非判断能力。
自己选择“什么时候玩,玩多久”。游戏最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最为幼儿喜爱,最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所以孩子们常常玩了还想玩,总也玩不够。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在游戏前先问问:“你们愿意什么时候再玩这个游戏?你们还
想玩多久?”让他们自己选择合适的时间来继续玩。例如:和孩子们“玩纸盒造型”的游中获得了乐趣,玩过之后还想继续玩。这时,我就提出:“这个游戏很好玩。你们还想什么时候再玩?”孩子们说:“我们想明天再玩一次。”第二天,我遵守约定和孩子们再玩了一次,这次他们表现得比上次还积极,游戏气氛比前次还要浓。玩过之后,他们就再也没有要求重玩。实践表明,只要你遵守了,孩子就会遵守,这也从客观上加强了孩子的时间观和责任感。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是能让幼儿获得快乐的、满足需要和愿望的、自发的、不同寻常的一种行为。幼儿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游戏是促进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儿童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品质发展能够得到更快地发展。
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是幼儿的需要,而不是成人强加的逼迫性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也不是成人愿望的执行者,他们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来玩游戏的,教师应该从全方位的角度去看待幼儿的游戏自主权,让幼儿自己确定想玩什么、怎么样玩、和谁一起玩、在什么地方玩等等,幼儿是游戏的主人。
总之,撒开手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独立自主的去选择游戏的方式方法、规则要求、角色材料,能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展游戏过程中,教师做到“放”、“导”结合,会让幼儿更深地体会“玩中学”、“学中玩”的快乐,从而也会体现出游戏是幼儿基本活动的真谛
第三篇:让游戏在幼儿教学中闪光56555
BBV让游戏在幼儿教学中闪光
让游戏在幼儿教学中闪光
临泽县板桥镇西柳小学:刘建华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游戏不仅给幼儿带来了快乐,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各方面能力,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是每个幼
教
工
作
者
都
非
常
熟
悉的道
理
和
时
刻
努
力的目
标。
内容摘要: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最显著的特色之一,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游戏是占有特殊地位的重要活动,是幼儿园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方式,是幼儿获得快乐的原动力。那么,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又如何去指导幼儿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让他们去展示自己的舞台呢?
本文通过自己的工作实践,摸索、总结出利用各种游戏的方式,帮助和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游戏 激发、1、我们共同认为对于不同年龄特征的幼儿要用不同的方法来指导游戏。如:小班的幼儿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特别喜欢模仿周围的人和事,因此幼儿在游戏时我们要时刻注意观察幼儿,当孩子对新的玩具和游戏不感兴趣时,我们就拿孩子不感兴趣的那些玩具和游戏去让他们玩,这样就会引起孩子模仿的兴趣,对幼儿起了暗示性指导的作用。
2、如:中、大班幼儿,我们可以作为一个参与者、发问者、倾听者解决问题的帮助者的身份去指导幼儿游戏。如果幼儿在游戏中需要教师参与,我们扮演一个角色参与幼儿游戏中,通过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在游戏的过程中我们要为幼儿提供一段时间让幼儿把游戏中的过程体验、有创意的想法及做法等讲出来,通过幼儿之间的讨论,引导幼儿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分享经验。我认为不同游戏主题的指导方法是不一样的,我们要根据每一种游戏特点及幼儿需要指导游戏。
3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而不是成人强加的逼迫性活动。教师应该从全方位的角度来看待幼儿的游戏自主权。让幼儿成为游戏的真正主人,幼儿有权决定游戏中的一切,诸如游戏的主题、玩具、材料都要以幼儿的需要和兴趣为出发点;游戏的情节、内容应该是幼儿自己经验的再现;游戏中出现的矛盾、纠纷要以幼儿的方式方法来解决;游戏中的环境布置也是幼儿自己的事情;游戏中的规则是根据幼儿的游戏需要确定的,而不是外界强加的,这样幼儿才愿意自觉遵守;游戏中只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愿望和想法与玩具材料发生互动,才能使活动的方式方法具有灵活性,才有可能使幼儿真正产生兴趣和自主体验,才能使幼儿以自己的方式、速度将外部经验内化成自己的经验。才能使游戏成为幼儿喜欢的活动,发挥游戏的有效性,不流于形式。因此,教师应该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让幼儿主动控制活动进程,自主决定活动的方式方法,而不是按成人规定的或演示的方式方法来操作。教师在指导游戏时,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干预,更不能包办代替或导演幼儿的游戏。
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是自身能力和经验的表现,相对于现实生活中处处受到成人的保护和牵制而言,游戏是幼儿独立驾驭的世界,在游戏中,幼儿只是为好玩而玩,幼儿有权决定在游戏中玩什么、怎样玩、和谁一起玩、在什么地方玩,等等,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是提高游戏有效性的关键。、一、让幼儿成为区角环境的主人
1.让环境发挥重要的教育功能。
环境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日渐受到幼儿教师的重视与利用,逐渐由美化功能走向前台,成为“第三位老师”,通过与幼儿直接对话,发挥着显性的指导作用。
当我们发现幼儿对折纸、剪纸等活动充满兴趣与探究欲望时,因势利导,在创设区角时,把“美工创意区”一分为二,设立了两个小区角:“纸的魔术”和“创意长廊”。在 “纸的魔术”区角墙面上除了展示幼儿的作品外,还张贴了许多幼儿感兴趣的折纸、剪纸、手工制作等步骤示意图,让孩子们随时能“看图作业”。这些步骤图除了美化区角环境外,更充当着“指导教师”的角色。“数字小火车”既是数学区环境的一部分,更是可供幼儿操作的墙面游戏材料。墙面上的小火车造型可爱、色彩活泼,每节车厢之间由红、蓝两色箭头连接(红色箭头表示逐一增多,蓝色箭头表示逐一减少),火车头里的小司机笑脸盈盈,仿佛在邀请小朋友快去参与游戏。这一游戏有两种玩法:第一种玩法是两名以上的幼儿共同操作一列小火车,孩子们先猜拳,赢的一方获得一次插卡的机会,如果插卡正确则获得一颗星,游戏结束后根据统计结果评出优胜者;第二种玩法是两名幼儿各操作一列小火车,在规定的时间里,比赛谁“载”的“乘客”(数卡)多。
“数字小火车”游戏让孩子们在紧张、有趣的比赛氛围中,巩固了数概念(顺数与倒数),更从中体会到无数的快乐和挑战成功的满足感。在多人游戏中,他们自然而然地学习、积累着倾听同伴的需要,关注同伴的游戏行为,检查游戏的结果等
2.重视幼儿反作用于环境的自主性。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教师只注重“让环境说话,让环境作用于幼儿的行为,而不重视幼儿反作用于环境的自主性,结果未能使幼儿与环境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互动。”
主题活动“拥抱春天”开展过程中,孩子们对用柳条编花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向老师提出“我们也想编”,我们在满足孩子们愿望的基础上,提出“还有什么可以编?”“你想怎样编?”等问题挑战幼儿,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究欲望,他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了各种各样可供穿、编的材料,如:柳条、稻草、窗纱、鱼网等,我们又陆续投放了彩色纸条、花绷、针线、皱纹纸条、竹篱笆、娃娃头、小动物等材料,和孩子们一起生成了新的区角:“五彩编编梦”。孩子们在自己创设的新区角中愉快地游戏:有的用稻草编轿子;有的用皱纹纸条给娃娃编小辫,给小老鼠编尾巴;有的用吹塑纸条编彩席;还有的在用鱼网做成的大绷子上穿彩色卡纸条„„
经验。
一、利用角色游戏,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学习社会交往本领,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幼儿塑造良好的个性。
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决定了幼儿的道德认识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而简单的说理并不为幼儿欢迎和接受,教师的指令对幼儿也只是起到短暂的约束作用。通过角色游戏,幼儿会逐步感受和了解社会生活中的道德规则,学习并遵守一定的道德规则。
比如:在玩“坐火车”的游戏中,一开始我有意不强调“坐火车”的游戏规则,结果幼儿玩游戏时,蜂拥而上,游戏无法继续进行,只得停下来。这时,我乘机让幼儿讨论,游戏为什么会停下来?怎样才能顺利进行游戏?幼儿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最后达成一致见解:因为没有排队,没有秩序,所以游戏才能做不下去,只有排好队,有秩序地玩,才能玩的开心。这样,秩序的要领自然而然地就在幼儿的脑中形成了。接着,我又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人们乘公共汽车时不排队,没有秩序会怎么样? 幼儿有的说:“大家挤来挤去,谁也上不去”。有的说:“会上得很慢。”还有的说:“会挤伤人”。利用经验迁移,使幼儿了解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而通过游戏过程中大家有秩序地上下“汽车”,也进一步把这种道德认识转化成行为方式,这样,幼儿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遵守秩序。
针对幼儿出现的具体问题,设计并指导幼儿游戏,通过游戏,帮助幼儿克服自身存在的缺点。比如:有些 幼儿天性好动,坐不住,责任感差,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可有意地让他们扮演责任性强的角色,如医生、交通警察等角色,从而锻炼他们的坚强性,培养他们忠于职守的优良品质。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学到交往的本领。首先,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必须互相协作;其次,幼儿在游戏中扮演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医生、司机、售货员、战士、等角色,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和他人交往。通过游戏过程中的冲突和合作,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学习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理解和处理问题,不断体验着成功与失败、体验着自由与规则,体验着过程与结果,不断地从他人身上印证自己,求证自我的存在,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丰富并完善着自己人格的内涵,学习并尝试进行交往。
二、在教学中,利用游戏,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内容趣味性加强。
在教学中,幼儿园教师都会使出浑身解数,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其中,最简便、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使用游戏的方法。比如在一次公开课教学中,语言活动——“记得牢”一课,开头时我就用游戏的口吻:“小白兔跳跳到我们家作客,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礼物,我们看一看它给我们带了什么礼物?” 利用语言增加神秘感,一下子就紧紧抓住了幼儿的注意力,而整个过程中,又用“变魔术”、“击鼓传花分礼物”等游戏手段,使幼儿在饱满愉快的情绪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达到了学中有玩,玩中有学的目的,效果非常好。使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教学不仅适用于语言活动,同样适用于其它活动。
比如在我设计执教的“5的序数”一课,采用“森林里开运动会请小朋友去当裁判”的形式,把幼儿带到游戏情境中去,既然是“裁判”,必然要对小动物各项比赛的名次做出判断,这样幼儿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轻松地学习并理解了序数的概念,学习兴趣浓厚,效果也非常好。
同样的,不管在哪门学科中,只要能恰当地使用游戏的方法,都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特别是中小班的教学,更离不开游戏,因为中小班的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有意注意差,对枯燥的学习内容不感兴趣,只有游戏,才能使学习过程充满乐趣,富有情趣。
三、利用操作游戏、创造游戏,开发幼儿的智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幼儿的游戏除了能引起情绪上的愉悦外,往往会有不少新的发现。就说吹肥皂泡吧,勤于思索的孩子就会纳闷儿:为什么泡泡一定是圆的呢?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漂亮色彩呢?这时,教师就可以不失时机地向孩子介绍一些有关科学道理。这样,当孩子发现自己的好奇竟同科学道理结合在一起时,心理就会得到极大的满足,会进一步激发他们去思考,去探索科学的奥秘。
幼儿在游戏时往往还会有美的创造。如他们在折叠糖纸、粘贴树叶、制作玩具、搭积木等过程中都能显示出自己的智慧。另外,变废为宝的成功又使他们的自信心得到加强。
所以,我们应该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幼儿去游戏,让他们用橡皮泥搓元宵、包饺子、小兔、做帆船飞机;让他们用火柴盒粘叠家具、组合音响、立交桥;让他们用各种废纸盒制作机器人,建造楼房。因为即使是最简单的操作与拼搭也有助于幼儿智力的开发和体验创造的欢乐。
总之,游戏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就像事业、工作、具有意义,这样就要求作为幼儿教师必须细心地观察、积极地想办法,为幼儿游戏创造条件,科学地指导幼儿游戏,巧妙地利用游戏进行科学教育,充分发挥游戏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不断地积累、总结、指导幼儿开展游戏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年4月
2、学习贯彻新《纲要》推进幼教改革进程 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江苏省幼教研究会 2002年12月
3、刘延海《集体教学中幼儿主动学习的表现》 《学前教育》 江苏省教育报刊社 2002年2月
第四篇:让游戏在幼儿教学中闪光之心得体会 向宏
让游戏在幼儿教学中闪光之心得体会
吉首市民族实验学校第二附属幼儿园
向 宏
内容摘要: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是幼儿的天性。前苏联的阿尔金称游戏为“儿童的心理维生素”。幼儿游戏蕴藏着幼儿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自然性等特点在游戏中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这是游戏的本质所决定的。那么,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又如何发挥游戏的作用呢?本文通过自己的工作实践,摸索、总结出利用各种游戏的方式,帮助和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关键词:游戏激发
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高尔基曾说过:“儿童通过游戏。非常简单,非常容易地去认识周围的世界”。作为幼儿教师的通常都有这样的感受:游戏时,幼儿的认识、记忆、思维、有意注意等状态都是较其它的时候好,这是因为在松弛、欢快的游戏情境下,更容易激发幼儿的主动性、想象力和创造欲;这是因为一个尚未实现社会化的幼儿,在使自己适合一个按成人的兴趣、习惯和思维方式组成的社会的过程中,不可能象成人那般有效地得到情感和智慧上的满足,而只能在自己的世界——游戏中得到满足,在没有任何强制关系的背景中,实现自己的愿望,从而达到情感和智慧上的平衡。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活动,它具有自主性、趣味性、虚构性、社会性和具体实践性等特点。游戏可以巩固和丰富幼儿的知识,促进其智力、语言等各种能力的发展。所以游戏是幼儿普遍喜爱的活动,也是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形式及幼儿教育中采用最广泛而又最重要的教育方式,它不仅接近幼儿生活,带给幼儿快乐,而且还能使其人格得到应有的尊重,使其各种心理需要得到体验,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健康发展。那么,如何充分发挥游戏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呢?
一、利用角色游戏,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学习社会交往本领,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幼儿塑造良好的个性。
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决定了幼儿的道德认识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而简单的说理并不为幼儿欢迎和接受,教师的指令对幼儿也只是起到短暂的约束作用。通过角色游戏,幼儿会逐步感受和了解社会生活中的道德规则,学习并遵守一定的道德规则。
比如:在玩“乘汽车”的游戏中,一开始我有意不强调“乘汽车”的游戏规则,结果幼儿玩游戏时,蜂拥而上,游戏无法继续进行,只得停下来。这时,我乘机让幼儿讨论,游戏为什么会停下来?怎样才能顺利进行游戏?幼儿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最后达成一致见解:因为没有排队,没有秩序,所以游戏才能做不下去,只有排好队,有秩序地玩,才能玩的开心。这样,秩序的要领自然而然地就在幼儿的脑中形成了。接着,我又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人们乘公共汽车时不排队,没有秩序会怎么样? 幼儿有的说:“大家挤来挤去,谁也上不去”。有的说:“会上得很慢。”还有的说:“会挤伤人”。
利用经验迁移,使幼儿了解到秩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而通过游戏过程中大家有秩序地上下“汽车”,也进一步把这种道德认识转化成行为方式,这样,幼儿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遵守秩序。
针对幼儿出现的具体问题,设计并指导幼儿游戏,通过游戏,帮助幼儿克服自身存在的缺点。比如:有些 幼儿天性好动,坐不住,责任感差,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可有意地让他们扮演责任性强的角色,如医生、交通警察等角色,从而锻炼他们的坚强性,培养他们忠于职守的优良品质。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学到交往的本领。
首先,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必须互相协作;其次,幼儿在游戏中扮演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医生、司机、售货员、战士、等角色,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和他人交往。通过游戏过程中的冲突和合作,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学习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理解和处理问题,不断体验着成功与失败、体验着自由与规则,体验着过程与结果,不断地从他人身上印证自己,求证自我的存在,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丰富并完善着自己人格的内涵,学习并尝试进行交往。
二、在教学中,利用游戏,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内容趣味性加强。
在教学中,幼儿园教师都会使出浑身解数,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其中,最简便、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使用游戏的方法。
比如在一次公开课教学中,语言活动——“记得牢”一课,开头时我就用游戏的口吻:“小白兔跳跳到我们家作客,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礼物,我们看一看它给我们带了什么礼物?”
利用语言增加神秘感,一下子就紧紧抓住了幼儿的注意力,而整个过程中,又用“变魔术”、“击鼓传花分礼物”等游戏手段,使幼儿在饱满愉快的情绪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达到了学中有玩,玩中有学的目的,效果非常好。使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教学不仅适用于语言活动,同样适用于其它活动。
比如在我设计执教的“5的序数”一课,采用“森林里开运动会请小朋友去当裁判”的形式,把幼儿带到游戏情境中去,既然是“裁判”,必然要对小动物各项比赛的名次做出判断,这样幼儿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轻松地学习并理解了序数的概念,学习兴趣浓厚,效果也非常好。
同样的,不管在哪门学科中,只要能恰当地使用游戏的方法,都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特别是中小班的教学,更离不开游戏,因为中小班的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有意注意差,对枯燥的学习内容不感兴趣,只有游戏,才能使学习过程充满乐趣,富有情趣。
三、利用操作游戏、创造游戏,开发幼儿的智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幼儿的游戏除了能引起情绪上的愉悦外,往往会有不少新的发现。就说吹肥皂泡吧,勤于思索的孩子就会纳闷儿:为什么泡泡一定是圆的呢?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漂亮色彩呢?这时,教师就可以不失时
机地向孩子介绍一些有关科学道理。这样,当孩子发现自己的好奇竟同科学道理结合在一起时,心理就会得到极大的满足,会进一步激发他们去思考,去探索科学的奥秘。
幼儿在游戏时往往还会有美的创造。如他们在折叠糖纸、粘贴树叶、制作玩具、搭积木等过程中都能显示出自己的智慧。另外,变废为宝的成功又使他们的自信心得到加强。
所以,我们应该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幼儿去游戏,让他们用橡皮泥搓元宵、包饺子、小兔、做帆船飞机;让他们用火柴盒粘叠家具、组合音响、立交桥;让他们用各种废纸盒制作机器人,建造楼房。因为即使是最简单的操作与拼搭也有助于幼儿智力的开发和体验创造的欢乐。
总之,游戏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就像事业、工作、具有意义,这样就要求作为幼儿教师必须细心地观察、积极地想办法,为幼儿游戏创造条件,科学地指导幼儿游戏,巧妙地利用游戏进行科学教育,充分发挥游戏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不断地积累、总结、指导幼儿开展游戏的经验。
2010年9月13日
第五篇:让爱心在教学中处处闪光
让爱心在教学中处处闪光
张易镇张易小学:樊立武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
默读着新《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身为担负着教书育人重任的一线教师,我深深地认识到,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要当好一名教师,就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爱得专心致志,爱得无私无畏!
教坛几载风雨,我懂得了热爱学生是建立平等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任何教育的结果,都是伴随着一定的师生关系产生的,其结果的好坏有时受师生关系好坏的影响,不同的师生关系往往导致不同的教育结果。今天的学生需要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而要做到此点,师生关系的建立必须是“民主型”的。因为在民主型的关系中,由于师生之间注意协商、沟通,关系比较和谐,学生的情绪就会轻松愉快,有个良好的学习心境。在他们所认同的目标或要求的指引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都高。反之,若师生关系是“专制型”、“放任型”的,则会带来学生情绪上的紧张或放任,造成内心烦躁、恐惧等,在这种情况下就不会有高效的学习,学习效果也不会好。这种 情况,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所揭示的:“儿童从导师方面受了无情的言语和鞭鞑,他的心里,就充满了恐怖,恐怖立刻占据了他的整个心理,使他再也没有容纳别种印象的空隙了。”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进行多方面的互动,会产生种种矛盾。倘若教师没有尊重,关心和热爱学生,即没有与学生沟通关系的法宝“博爱之心”,学生就不会把其视为亲人,视为可倾吐心声解决困惑的朋友,学生也就不会感受到亲人般的关爱和保护。要真正化解这些矛盾是不可能的。有时由于偏见,可能会产生学生对教师的“好心”的误解。教师要走出这种爱的误区,就要注意以正确的方式去体现对学生的尊重、爱护和关心,就能为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很好地化解矛盾。因此说,热爱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
其次,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学生的成长不只是阳光、雨露、面包和开水就能完成的。他们需要一样与植物和其他动物所不同的东西——这就是火热而真诚的心。中国有句古话:“爱人者,兼其屋上之鸟。”老师对学生的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教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因此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教师关心学生,就能载起我们教育界称之为严格要求的那条很难驾驭的小舟。没有这种关心,小舟就会搁浅,用任何努力 也无法使它移动。教师热爱学生有助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有利于创造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有利于……而这一切,都是做好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
下面谈谈我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
1、理智公正
在教育中,我对学生的爱是理智的,而不是盲目、冲动的。盲目的爱缺乏是非感,无明确的目的性,不能有力地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不能有利地抑制和消除学生自身的不良因素。在教育中,我对学生的爱是正直、公正、坦荡、无私的,不是偏狭、庸俗的。因权势而爱,因门第而爱,因金钱而爱,这种爱会败坏社会风气,污染学生纯洁的心灵。如果我们希望学生成为有热爱美好事物而仇恨丑恶等行为的真正公民,我们就应当真诚地对待他。
2、不挖苦学生
当学生做错事时,我耐心开导,不挖苦、不训斥,不拿大话威胁恐吓。不体罚与变相体罚。如有的学生因作业没写好,或没有按我的要求去做的,我不会让学生写上十遍、二十遍,而是单独找他谈话,帮他找出原因。学生犯错更不能用心罚。“心罚”即对学生内在心理和精神的惩罚,它是与体罚相对应而言的。比如,有的教师说学生“你生来就不是读书的料,还有脸往这儿坐。”“你怎么会这么笨!”……这种心罚侮辱了学生的人格,刺伤学生的自尊心,伤害他们 的情感,损伤了他们为人的尊严。大家想想,学生真的遇上这样的老师日子该多难过。所以,我们应爱护学生。维护其自尊心,尽量避免对学生造成伤害。“老师的生命是一团火,老师的生活是一曲歌,老师的事业是一首诗。”……有关对教师以及教师职业的赞美之词确实不胜枚举。但我们应常常进行一些反思,思考一下我们的行为是否与之相符。
3、严爱结合
现实中往往爱好学生易,爱差学生难。我就要求自己不仅要爱“小天鹅”,还要爱“丑小鸭”。采取学生能够理解、接受的方式对待学生,即严爱结合。首先,我善于在尊重关爱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其次,我善于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去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友爱,努力创条件,使他们获得成功,并且做到爱得得体、严而有理、有度、有方与有恒。
当老师就要热爱学生,这种爱是艰难的,是无保留的。爱是人间最美的花朵,爱是心灵之弦,是最悦耳的鸣响,但仅有爱是不够的,一味的爱和一味的宽容可能会结出事与愿违的苦果,爱应与适当的教育结合起来,教育学生向好的方面发展,这才是老师在付出真爱后的效果,也是老师在教育中追求的真谛!
尊重个性 关爱学生
张易镇张易小学:樊立武
通过对新《义务教育法》的学习,我体验较为深刻的是第四章第二十九条“教师在教育学生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记得有一次我去上课,当我叫到一个同学时,其他同学的表情怪怪的,我一询问,一个最爱讲话的同学马上说:“她从不笑,脸苦苦的,叫她……”还没等他说完,我就明白了。再看看那个同学,她低下了头。这时我知道无论我用什么语言来安慰都无法抚平孩子那受伤的心灵。所以在平时我非常注意我的语言,从不用语言来挖苦学生。用真诚和全身心的爱走进学生的心灵,在教育学生时,我讲究方式方法,常常做到三思而后行。
面对那后进的、犯错误的学生,我放平心态,用发现的目光来看待学生。即使在最难教育的学生面前,我也信心百倍,透过学生气人的一面,看到他可爱的一面,看到他的热情上进。就像我班的宋洋,他的学习成绩不理想,纪律表现也不是很好,但他却有好的一面,教室的桌椅脏了,不用你叫,他马上去擦。所以每次他犯错时,我总是先表扬他的这个优点。后来他成了一个遵守纪律的好学生。
不同的家庭环境、不同的遗传基因造就了每个孩子不同的个性。有的孩子听话懂事,有的孩子聪明伶俐,有的孩子则固执不听话,还有的孩子更是成天调皮捣蛋……在教育时我根据学生的特点,注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施因材施教,并注重对学生个性发展的正确引导。班上有一位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喜欢讲话,于是我总是去提醒和制止,但效果很差。一天课上,我在分析练习册,发现这位学生在偷偷地喝水,而练习册却一片空白,只字未动。我压制心中的火,没有批评他,只是没收了他的水瓶,接着继续讲我的课。下课后,我把他领到办公室,没有发火,很温和地询问了没做作业的原因,然后对他说:“不知道你是什么原因选择上课在喝水,或许你是真的渴了,但是你想一想,假如每位同学都象你这样,我们的课堂会变成什么样子?你也不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了,已经是二年级的学生了,现在想想你刚才的行为,觉得难为情吗?”这位学生满脸通红地点点头。我接着又说:“你是个很聪明的学生,我相信以后类似的事情不会再发生了,是吗?”这位学生点点头。等到中午休息的时候,这位学生主动地拿着补好的作业来让我检查。从这以后,他在课堂上的表现好了很多,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现在的学生相当一部分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往往不能站在他人的角度替他人做善意的考虑。这些特点往往使学生不能与他人友好相处,独来独往。我常常以“学会包容”“宽 以待人”“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处事之道来对学生进行教育,但是具体到学生应该怎样去做,我始终不去强迫学生接受我的想法,而是充分尊重学生自己的想法与意愿,让其在内心试着去协调自我。我班有个学生,学习成绩优良,可是任性、好发脾气却十分严重:菜不合他口味他就倒掉,同学不小心碰了他一下,他就大喊大叫。我知道后把他找来,心平气和的和他谈话。几次下来,他慢慢地学会理解他人了;学会了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了,现在已具备了一定的责任感。
这几件事给我的触动很大,让我意识到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作为老师要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只有在平等的氛围中进行交流,学生才能真正意识到自身的错误,教育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老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因此我们一定要用仁爱之心和宽容之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