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精品《沁园春·长沙》教案1

时间:2019-05-12 18:16: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自制精品《沁园春·长沙》教案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自制精品《沁园春·长沙》教案1》。

第一篇:自制精品《沁园春·长沙》教案1

《沁园春·长沙》

一、导入课文

上课前我先作个调查:喜欢读小说的请举手……多得很;喜欢读诗歌的请举手……少得可怜。很多同学不喜欢读诗歌,其实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样式,也是很高雅的文学样式,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之美称。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希望同学今后能多读一点诗歌,培养自己的“纯正的文学趣味”。特别是古典诗词,更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很耐咀嚼。毛主席就是一位古典诗词的爱好者,他的一生,不仅是在临窗伏案时,就是在戎马倥偬之间也不断地默诵吟咏,写诗填词。据中南海毛泽东图书管理员统计,毛泽东生前认真批注、圈画过的诗词总计在1590首以上,一般性的阅读、欣赏至少在2000首以上,凭记忆手书的有117首,其中许多长篇叙事诗泱泱大国的文化甘露,浸润、哺育了毛泽东这位诗风雄奇的伟大诗人。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今天我们有幸来欣赏学习这“伟大诗篇”中的一篇——《沁园春〃长沙》(板书课题)

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关于“词”的一些知识: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大盛于宋,随着金元北曲的盛行而衰亡。它原本是配合音乐曲调的歌辞,在发展过程中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起初是称“曲子”“杂曲子”“曲子词”,后来也称作“乐府”“长短句”或“诗余”。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某些词牌的命名与创作之始内容有关联,但后人倚声或依谱继作,则不一定受此限制。可以赋词牌本意,也可以撇开词牌本意自由发挥。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的区别,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的多少来划分的。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词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代表词人是苏轼、辛弃疾;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2、《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东汉明帝女沁水公主的园林,后为外戚窦宪所夺(见《后汉书》)。《沁园春》词牌,相传由此得名。据《词谱》载,《沁园春》双调,114字。上片13句,四平韵;下片12句,五平韵。《沁园春〃长沙》中长沙是题目。

二、整体感知

师:现在我们来听一下这首词的朗诵!

三、明确学习目标

师:这首词我们重在“诵 读、领会、品味、鉴赏”(板书)

四、写作背景介绍

师:这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毛泽东32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代。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已经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和革命的大好形势,追忆昔日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据《湖南全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日刊》载:“毛先生泽东……去岁回湘养疴,曾于湘潭衡山一带,从事农民运动……后为赵恒惕所知,谋臵先生于死地。先生闻讯,间道入粤。”

五、学习全词

下面请一位同学读注(1)——这是这首词的背景。开头三句……诗歌的语言跳跃性很大,为了增强美的韵律和美的情趣,语序往往倒装,而且有些成分省略了,要靠想象把诗意串合起来。哪个同学按调整好正常语序,把三句有大意说一下?

生:在深秋时节,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看着湘江滚滚北去。师:“独立”能否改为“站立”、“直立”“独站”?

生:不行。“独立”不仅表明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慨。

师:对,联系当时的背景,军阀赵恒惕正在通缉毛泽东。诗人身处险境却能“独立寒秋”,坦荡从容。唐朝柳宗元有一首《江雪》的绝句,谁还记得?

生:“千山……,万……,孤……,独……。”

师:背得很好。这是柳宗元政治改革失败逅被贬永州,身处逆境写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与恶势力决不妥协的心志。柳宗元是“独钓寒江”,毛泽东是独立寒秋,境相似,但封建士大夫与革命家的胸怀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柳宗元整个诗的意境带着隐逸,而这首诗确是豪情万丈。

师:所以一个人,他的价值来自于哪里?来自于他站在什么样的纬度上看问题。把自己摆在哪个位臵。站在车里面,看到前面的一个车的尾巴;站在车顶上,看到两个车;站到楼顶上,看到一条车龙。你会发现,再堵的车,从上面看,它还是一个比较有序列的。所以,有没有序列或者怎么看一个事情,来自于你如何从不同的高度来看。毛主席说的“山舞银蛇”,这就从宇宙上看这个大地的,所以他的那种气魄,就呈现在这里了。你的心胸和气魄会决定你人生的成就。回到咱们的课文,品完这三句诗,大家脑海中会出现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独立寒秋图”。

师:我们往下看,诗中一个“看”字,一直控制到哪里? 生:万类霜天竞自由。

师:对,一共七句,这在古诗词中叫“一字领起”,俗称“领字”一般上下阙各一个。初中阶段学过的《沁园春〃雪》上阕的领字是哪个? 生:望。

师:对。也是控制七句直到“欲与天公试比高”。这里诗人都看到哪些秋景?我请一位朗诵水平高的同学来读一下。(生1读“看万山红遍……万类霜天竞自由”7句)师:哪位同学能读得更好一些?(生2再读)

师:个别地方处理得还不够理想。“看”是领字,要稍顿,以下几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最后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是哲理概括,要有彻悟、慨叹之情(师范读此7句)。现在大家再齐读一下这7句(生齐读)。这几句视角变化和写景顺序极有特色。前两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诗人是怎样看的? 生:放眼望去。

师:对,是“远眺”,你能摹仿一下吗?(生摹仿)这写得是“远景”。接下来两句“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诗人的视线又怎样? 生:收回来。师:这是“近视”,这写的是“近景”。“鹰击长空”怎样看?写的什么景?

生:“仰视”,写的是“高景”。师:“鱼翔浅底”怎样看?写的什么景? 生:“俯察”,写的是“低景”。

师:真是“远近高低各不同”啊!现在请同学们设身处地,体会诗人独立橘子洲头,饱览大好秋色时的情景,把观赏这些秋景时的神情、动作连起来想一下,或表演一下。咱们班谁的表演能力最强?(生上台演示)毛主席的“手”该怎样放?是倒背好,还是插腰好? 生:插腰。

师:“视角 “的转换是快点好,还是慢点好? 生:慢点好。

师:对。是兴味盎然地品味观赏,而不是急匆匆地走马观花。你刚才视角转换得就太快了点。神态自然、从容,有点伟人的气度。现在同学们展开想象,最好是闭目冥想,把诗人所描绘的秋景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在“大脑荧屏”上放映出来。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黑格尔说:“想象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想象力是创造的核心与前提,世界各国都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现在看谁的脑海中绽开的想象的花朵最美丽,谁具备这种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可分四步:第一步“勾勒形态”,将群山、层林、江水、船只、雄鹰、游鱼……的轮廓勾勒出来;第二步“染上色彩”,把黑白荧屏变为彩色荧屏,火红的枫林、蓝天碧水……看谁的脑海里的色彩更鲜艳,更丰富,更美丽;第三步“使画面动起来”,秋风送爽,吹动满山的枫叶,像熊熊燃烧的烈火,江水缓缓流淌,大小各式的船只争相竞发,雄鹰在蓝天翱翔,游鱼在清澈的水底自由轻快地嬉戏;第四步,“让画面更细致、逼真”,在脑海中来几个特写镜头,譬如船只耀眼的白帆,游鱼的细鳞,水底的沙石……同学在自己的“大脑荧屏”上看到了这一切了吗?嗅到秋的气息了吗? 生:看到了,感觉到了,嗅到了。师:好。在这几句中,哪几个动词用得好? 生:染、击、翔。师:“染”为什么好/ 生:用了拟人手法。

师:对。其实古人早就用过“染”这个词,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就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名句,这漫山遍野像火一样的枫林,很容易使用权人联想起什么? 生:让人联想起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

师:是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万山红遍”,大有燎原之势。“击”改“飞”可以吗?

生:不好。“击”能显示出雄鹰展翅奋飞、搏击天空的强劲有力,“飞”太一般了。

师:说得好,这位同学的语言感悟力较强。“翔”改为“游”好像更准确一些,鱼儿怎能像鸟儿一样飞翔呢?

生:“翔”写出了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动得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师:说得好。“浅底”并非真的水浅,而是清澈见底,显得水浅。你想,蓝天倒映在碧水中,看上去鱼儿像在天空中游动,在天空 中游动不是很像飞翔吗?古人就有“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名句。你们看,毛泽东用词是多么精妙,多么生动传神。据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毛主席写作时,常在屋里踱来踱去,时而凝眉沉思,时而昂首吟哦,时而坐下来写几句,又摇摇头,把纸揉成一团……次日清晨,工作人员发现纸篓里已装满了大半。”毛主席这种苦心孤诣、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铸炼语言的精神,值不值得我们学习? 生:值得学习。

师:最后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由眼前景物一下扩展到世间万物,并作了哲理性升华。既然世间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斗争中获得生存自由,那么做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特别是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不是更应该“竞”自由吗?这实际上是对被压迫人民的一种什么? 生:号召和呼唤。

师:对,如同说:饥寒交迫的奴隶要起来为生存的自由而斗争。同学们看,毛泽东笔下的秋景,给人的总体感觉是什么? 生:绚丽多彩,生机盎然。

师:是的,绚丽蓬勃,充满生机(板书)。古人写秋多怨秋、悲秋,把秋写得萧杀悲凉,清冷惨淡,什么“自古逢秋悲寂寥”“万里悲秋常做客”“秋风秋雨愁煞人”等等。

如果是一个悲观消极的诗人,就算他同样的时间站在橘子洲头,看到同样的景观,恐怕会生出山如人意懒/石似我心空/水流无情/逝者如斯/黄叶飘零/生命终结/苍蝇孤独地盘旋/小鱼无力地漂流/好一个树倒猢狲散/飞鸟各投林。事实上,作为一种传统或文化积淀,我国历代文人一般都有悲秋情结。

师:那么毛泽东笔下的秋为何如此绚烂多彩、充满生机呢?为何如此与众不同呢?(生沉思)。这与一个人的什么有关? 生:与气度、胸襟、性格、身份有关。

师:毛泽东最与众不同的是什么?他是一介普通书生吗? 生:不是。他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杰出的政治家。师:是的,他有经天纬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的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笔文人,所以他的诗词也不同凡响,充满豪华情壮志。古人云:“诗的品评地意境的高下,而说明书境的高下又决定于人的品格的高下。”最后诗人笔锋一转,出人意料地提出一个巨大而严肃的社会问题——“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诗人面对广阔的宇宙思绪万端,深沉地思索,禁不住向苍茫大地发问:谁来主 你的荣衰沉浮?“主沉浮”是什么意思? 生:主 国家的命运,掌握民族的前途。

师:这是全诗的“诗眼”。这样上阙通过“写景提出”“谁主沉浮”(板书)的问题。下面齐读一遍上阙。师:上阙提出“谁主沉浮”下阙是怎样回答的呢?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百侣”与上文的哪个词呼应? 生:独立

师:对,“橘子洲”是青年毛泽东与同学战友(……)常来浏览的旧地,风物景观非常熟悉。旧地重游,回忆往昔那不寻常岁月值得回忆的太多了。同学们初中阶段学过《沁园春〃雪》,词牌相同——字数、句数也应相同。哪位同学能参照《长沙》的下阙格式,把《雪》的下阙背诵一下?(生背)《雪》下阙的领字是哪一个? 生:惜

师:对,它领起七句,到“只识弯弓射大雕”。据此推断这首词下阙的领字是哪个? 生:恰

师:对。一直“领”到哪里? 生:粪土当年万户侯

师:也是七句,请一同学读这七句。(生读)

师“恰”应稍顿一下,突出其领字作用。以下几句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生齐读)

“恰”——正值,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华,风采才华旺盛勃发,革命青年们意气风发,正强劲有力,他们指点江山。江山指什么? 生:国家大事

师:指点就是评点、关心;并且写出激励昂扬的文字,宣传真理,蔑视权贵,把大军阀、大官僚视若粪土。这几句是回忆往事来抒情(板书)用以“回答”(板书)“谁主沉浮”。可能有同学问:为什么这几句就能回答“谁主沉浮”呢?谁能解释? 生:这些青年有能力、有才华主宰国家命运。

师:有道理。方才同学们背诵的《雪》时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所谓马上打天下的人物,不什么诗人用一个“惜”字将他们全部否定了呢? 生:因为他们“略输文采,稍逊风骚。” 师:武功尚可,文治才华就差多了;成吉思汗更是“只识弯弓射大雕”的一个武夫,更不值一提,更谈不上风采。“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些人物都过去了,要数真正的能主沉浮的风流人物,还要看现在。“风流人物”指什么人? 生:能文能武的杰出人物、英雄豪杰。

师:是的。那么现在的这首诗所列举的包括诗人在内的革命青年,都是些什么人物?

生“风华正茂,书生意气——的才华,有能力,能文能武的风流人物。

师:对,这样人不主沉浮,谁主沉浮?天不降大任于斯人,更与何人?所以说下阙通过抒情,巧妙地回答了“谁主沉浮”这一重大问题。可能有同学又要问:下阙为什么不直截了当地回答呢?如说“知识青年担当重任,仁人志士主宰沉浮”这样不是更明白易懂吗?(笑问)我这两句诗比毛泽东的诗怎样? 生:诗味不浓,像口号不像诗。

师:“稍逊风骚”是吗?诗歌宜形象,忌抽象。这也是一切艺术的共性,毛泽东曾说过“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象散文那样直说。”我这两句诗就太白、太直。所以不像诗。最后三句“曾记否,到中注击水,浪遏飞舟?”多么大的气魄,这么大的气魄当然能主沉浮。毛泽东青年时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鸿浩大志,革命气慨何其大!一代革命青年以天下为己任,乘风破浪、鼓帆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气概豪情跃然眼前!所以下阙抒发的感情是? 生:“慷慨激昂”(板书)师:我们齐读一下全诗,要感情充沛,气势高昂。(生齐读)(若时间多,可分角色朗读:(领):起句,(男):万……,层……(女):漫……,百……(男)鹰……,鱼……(合)万……(领)怅……[下阙同]

背诵全诗。

第二篇:1《沁园春 长沙》教案1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沁园春·长沙》《忆秦娥·娄山关》教案1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词的常识,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1.合作学习,把握词的内容和写作思路,揣摩词中的意象,体会词的意境。

2.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赏析诗词的语言,探究这两首词是如何做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高度统一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毛泽东的伟人情怀,感受词人豪放雄奇的风格。

教学重点

1.体会¨《沁园春·长沙》是如何通过特定的意象表达诗人豪迈的情感的。2.分析《忆秦娥·娄山关》是如何做到以景传情、景情并茂的。教学难点

把握词的意象,品味词的语言,体会词的意境。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

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文学。

“你是最了不起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全不在话下,谈笑间,钟山风雨一派蒙情礴看重,战地的黄花。”你知道这首诗里所写的诗人是谁吗?(毛泽东!)

赏鉴诗词的方法

1、诵读领会,感知内容

2、知人论世,体味意境

3、运用联想,借助想象

4、品味语言,分析技巧

词:又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的分类:按字数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词有词牌,又称词调。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

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写作背景

长沙是毛泽东青年时期学习生活、革命活动的中心,他在此先后长达十三年之久。这首词写于1925年。这一年,革命形势日趋高涨,农民运动蓬勃开展。毛泽东直接领 导了湖南的农运,建立了农民

协会,创建了党支部,1925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

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读准字音

沁园春:

橘子洲:

百舸:

怅寥廓:

苍茫:

携来: 百侣:

峥嵘:

稠:

挥斥方遒:

遏: 朗诵

欣赏这首词的朗诵录音。在听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朗读的节奏并正音(舸、寥廓、峥嵘、稠、遒、遏)。

刚才我们听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能感觉到作者的豪情壮志。请大家推荐一位班上朗读能力最强的同学为我们现场倾情表演。

理解字词,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长沙》是一首记游之作,它的突出特点是塑造了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读这首词就要从整体感受抒情形象人手,理清思路。请同学们默读圈点,找出塑造“我”的形象的关键词。

立、看、怅、问、携、(写景述怀)忆、记。(言事抒情)小

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下阕:回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也形象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

谁主沉浮?——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全词主旨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沁园春 长沙》一词,通过对湘江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壮志豪情。

写法分析 情与景的交融

壮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象征)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

豪情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象征)波澜壮阔的革命潮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象征)争取自由的革命理想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象征)勇往直前的革命斗志 语言赏析

1、妙字生辉,极富表现力。

例(1)、一“立”一“看”,一“怅”一“问”,一“忆”一“记”,互相联缀,环环相扣,上下贯通,前后呼应,起承转合,异常自然。

2、映衬对照,形象鲜明。万山红遍-漫江碧透——颜色的对比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指点江山-激昂文字——动作的对照 同学少年-万户侯——明比

万类霜天竞自由-人民被压迫(未点明)——暗比

拓展引申

2、比较阅读:《沁园春 长沙》与《天净沙

秋思》在写景上有什么异同? •都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佳作。

•《沁园春 长沙》 形象——物大、量多,色彩绚丽;写景顺序——由远而近,由静而动,由仰视到俯视;思想感情——开朗昂扬、积极进取,热爱自然,寄托了革命豪情;

•《天净沙 秋思》 形象——物小、量少、色彩黯淡;写景顺序——由近及远,侧重静态;思想感情——清冷凄凉、孤独无依,对亲人的无尽思念。

课后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自选词中一景,发挥想像,画一幅写意图。•

3、收集毛泽东的诗词,诵读体会。《忆秦娥·娄山关》 背景资料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朗读全词,疏通文意 内容解读

1、上片中,为我们展现了几幅画面。(作者选取了哪些几个意象)西风凛冽,天宇辽阔,雁声嘹唳,寒霜铺地,残月如钩。

2、诗句赏析:若将首句的“西风”换成“东风”,“长空”换成“天空”,好不好?词中的“雁”与“月”这两个意象的选取有什么意蕴?

不好,“西风”给人以苍凉的感觉,与当进行军的环境相符,”长空“写出了“天空的辽阔”。

雁:作为中国传统诗词中的原型意象,包含两种含意:一比喻信函,一是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月: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是故乡与团圆的。

3、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肃穆苍凉

紧张凝重

4、这种气氛环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呢?

词中前两句虽然只是景物的描写,但景中有人,既曲折地表现了红军披星戴月、跋涉风霜的战斗生活,又含蓄地刻画了红军在艰苦的环境里不畏严寒、不怕困难的英雄气概。

(侧面描写法)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第三篇:1、沁园春·长沙·教案

【背景资料】

一、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据《湖南全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日刊》载:“毛先生泽东„„去岁回湘养疴,曾于湘潭衡山一带,从事农民运动„„后为赵恒惕所知,谋置先生于死地。先生闻讯,间道人粤。”

二、补充注释

《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东汉明帝女沁水公主的园林,后为外戚窦宪所夺(见《后汉书》)。《沁园春》词牌,相传由此得名。据《词谱》载,《沁园春》双调,114字。上片13句,四平韵;下片12句,五平韵。【示范教案】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了解《沁园春 长沙》的写作背景。2.了解词的发展简史。

3.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训练学生诵读能力。

2.着重训练学生抓准词中意象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1.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情的热爱。

2.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珍惜今天的一切,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以乐景写哀,景中寓情,情中显志。从词中可以感受到词人的心情是惆怅的,写的又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词人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美好的。原因在于越写山河的壮丽,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词人正是在这不一致中突出了强烈的革命精神。当然,这里面也含有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2.对比手法的运用。

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3.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漫”字、“争”字、“击”字、“翔”字等都极为准确精当。【解决办法】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

2.补充古诗文(小说、戏剧)中学生能懂的例子作佐证。3.精讲必要的历史知识。【学生活动设计】

1.课外提前准备:注音,细读注解,反复读,完成预习作业。2.课堂随教师诵读——美读——成诵。3.观看多媒体。4.自由讨论。【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课内美读成诵。

2.通过抓住主要意象来把握内容大意。

二、诵读 背诵

1.抽查学生朗读,教师点评。2.教师范读或放录音。3.全班诵读,背诵。

三、简要交代写作背景 1.指导阅读词前说明文字。2.对下阙有关内容的解说。

这首词写于1925年深秋,大约是毛泽东同志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活动的中心广州时。毛泽东同志从1911年至1925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这期间,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都是影响世界形势的巨大变革。这样的岁月,如历史群山中耸峙的一座又一座峥嵘高峰。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粪土当年万户侯”。

在这一时期,毛泽东同志在长沙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和湖南自修大学,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等军阀的活动。特别是创办《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湖南地区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四、带着练习二,就“意象”问题作必要的点拨

“意象”是意中之象,即融人了词人情思的形象。本词的上片描写了一幅湘江秋景图,通过寒秋、霜天(气候)、万山(层林尽染)、湘江(碧透,百舸争流)、飞鹰,游鱼(万类竞自由)等意象,形象地表现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深切感受。

词用最凝炼的语言塑造形象,表达感情和思想。把握意象,可以从释句入手,释句则应从理解字面意思入手,抓住富有表现力、含有丰富意蕴的关键词、句来分析,尽量做到抽象的诗句、词句能够阐释,含蓄的句子能够解释。在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把握意象,还应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凭着联想和想象,补充字面所没有或作者有意省略的细节,揣摩语句的言外之意,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并感受之,领略之,品味之。

研究型拓展(多媒体字幕)

1.把这首词和《舶沁园春 雪》作比较,自选角度,写300至400字赏析短文。2.把《沁园春 长沙》和王安石的《桂枝香》作比较赏析。

附1: 桂 枝 香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掉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豪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四。附2:板书设计: 万山 峥嵘岁月

意象 湘江 看 作者:“立”于“寒秋” 忆 同学少年 战斗 万类 中流击水 精神 附3:参考资料 周汝昌 《词的欣赏》 曹雄飞 《诗歌鉴赏的要点和步骤》

第四篇:《沁园春·长沙》教案 1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课题

沁园春·长沙

教材依据

人民教育出版社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 现代新诗 《沁园春·长沙》p3-4 指导思想

本节课教学以听读——品读——诵读贯穿教学始终,在听读中感受诗歌的节奏,体会诗歌的音乐美,建立初步的印象;在品读文本中通过对语言的品读,突破课文的重点难点教学;在诵读中感知诗歌情感的变化,加深对新诗的内容理解和感知,以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让学生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设计理念

本节教学结合高一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活动。整个教学设计以朗读教学为主线,通过初读教学,让学生整体感知诗歌的脉络结构和内容,锻炼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其次,通过品读语言教学,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再次,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展开联想,背诵全文;最后通过拓展延伸教学,在对比之中,去朗读,去品味诗歌,增强对诗歌的感受能力。

教材分析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篇是必修1第一单元现代新诗中的开篇之作。本单元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就是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同时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作品中蕴含的感情。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认识到朗读是诗歌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逐步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在语言品读中,去理解的,去感悟,去品味情感。

本文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学情分析

作为高一年级的新学生,虽然在初中接触学习过一些篇目新诗,但对于新诗的学习还只是停留在背诵应付考试上,鉴赏诗歌缺少有效的方法,因此在教学时,将朗读作为重点和核心,目的让学生通过朗读来学习诗歌,在朗读中去品味语言,去鉴赏诗歌情感。学习本节课文可以为必修教材中诗歌鉴赏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让学生进一步学习诗歌奠定基础。本课学习,既是一个引子,又有一个例子,对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诗歌能力有所提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把握新诗与现代诗歌的概念,通过对意象的认识,初步进行诗歌鉴赏。2.学会和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1.在朗读中,学会如何朗读诗歌。

2.反复诵读诗歌,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人蕴涵于作品中的情感。3.背诵诗歌。情感价值与价值观

1.感悟诗人博大的情怀,体会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2.感悟青年树立志向对人生成功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反复吟读,体会诗歌语言,领会作者情感。教学难点: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分析。教学方法:诵读、讨论、探究。教学时数: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秋天是一个这样的季节?(收获,丰富,多愁,充满想象„„)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写了许许多多的有关秋的诗歌,以此来表达他们对秋的理解和感悟,同学们你们了解的诗词有哪些呢? 例如: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二、初读诗歌,感悟诗歌。1.点名学生朗读(两个),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认清字形。2.教师范读,学生标记节奏、语调升降。

3.学生听读朗读mp3,欣赏作者书法作品《沁园春 长沙》,再次感悟节奏、语调。4.学生有情感地朗读全词,注意节奏、语调、抑扬顿挫。5.学生归纳上下阙诗歌的内容。

学生:上阙:描写湘江秋日美景图。下阙:回忆往昔峥嵘岁月图。

三、品读诗歌

1.学生朗读上阙词,回答问题。

师:上阙词描写了秋天的景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有什么作用? 生:寒秋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都突出秋天的景象。生:点明了作者写作的时间。师:还写了哪些秋天的景物?

生: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师:“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师:说一说诗歌中意象及其特点。

生:山

鱼 生:在山的描写上,用“万”字突出山之多,“红遍”说明秋天景物之广,颜色之深。也突出了秋高气爽,作者才能看得远,看得清楚。师:这里的“万”能否改为“满”? 生:不可以,“万”突出山之多,有连绵起伏的意思,而“满”只是表示一座山,没有层次感,没有深度。

生:森林描写上,用“层”突出森林树木重重叠叠,面积之大,用“尽染”突出森林树木全都被染成了红色,说明秋之深,秋韵之广阔,秋味之浓厚。生:描写江时,用“漫”字突出了江水势之大,“碧透”突出了江水碧绿清澈,这为下句的“百舸争流”做好了铺垫。

生:舸时,用“百”字,这里是虚指,说明船只极多,数量之大。“争流”突出船只航行速度级极快,也说明水流的湍急。

师: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好,那谁再能说一说下两句中“击”字能不能改为“飞”,“翔”字能否改为“游”字? 生:“击”字准确地形容了雄鹰展翅奋飞,搏击长空之强劲有力,而“飞”只是一个动作,一种状态,缺少力度。鱼儿本在水中游,一个“翔”字,却写出在空中游,写活了这一景象,开拓了一种新的审美想象空间。

师:诗歌的鉴赏应该从诗歌的语言入手,精准理解诗歌的语言,大家所说的非常好。师:“万类”指的是什么?

生:万类:指一切生物。这句是说万物都在秋光中竞相自由地生活。师:这些描写句在观察角度在有什么不同?

生: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是由远及近,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是由空中到地上。

师:每一首诗歌就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大家试用散文了语言对上部分内容进行描写,写一段话。

(学生展示略)

师:如何理解“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个“问”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生: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消长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这一“问”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

师:说一说上阙诗中如何表现作者的感情的? 生:即景抒情,触景抒情。一看一问。2.学生朗读下阙词,讨论下列问题。学生分组讨论。

(1)上阕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怎样回答呢?(2)“同学少年”是个怎样的特征?

(3)鉴赏“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小组讨论后,学生展示。

学生1:通过写“忆”的词句是回忆往事以“抒情”的方式回答“谁主沉浮?”回忆往昔的生活的回顾。

学生2:同学少年的特征: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他们是一群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革命青年。这些人意气奔放,才华横溢,关心国家命运,斗志旺盛,蔑视权贵,敢为天下先,是未来国家的主人,是国家的主宰。学生3:“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一种勇当中流砥柱,敢于阻挡一切困难去革命的豪情壮志,表现了诗人以天下为已任、忧国忧民的广阔崇高的心境 师:播放诗歌写作背景PPT。

师:诗歌是抒情的,诗歌是言志,请用抒情的语言写一段话。(学生展示略)学生诵读下阙词。

3.学生在背景音乐下,朗读全词。

四、拓展阅读。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阅读提示:《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于1936年(丙子年)2月在山西省石楼县留村所创作的一首词。诗词分上下两阕,上阕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下阕由毛泽东主席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

1.学生朗读全词。2.品味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情感。

3.思考“同学少年”和“风流人物”的关系。学生交流过程略。

五、小结。

诗歌学习,最好的方法就是:反复朗读,理清思路,展开想象,品味语言,知人论世。

六、学生背诵全词。

七、作业。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湘江秋日美景图

一看一问

色彩绚丽

气势宏大 往昔峥嵘岁月图

一忆一记

革命精神

豪情壮志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以听读——品读——诵读为线索贯穿教学始终,在听读中,先让学生感受,构建初步的感悟。教师范读,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语调,标画语调的变化。在听诵读mp3时,再次感受诗歌的节奏,体会诗歌的音乐美,建立对诗歌的初步印象;在品读文本中,仍然以朗读为主,上阙诗词通过对语言的品读,对意象的理解和把握,进行炼字训练,感悟和理解诗歌语言,以及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结合理解进行写作训练。下阙重点让学生展开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加深对诗词内容和情感的把握,让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的作用,从而达到时突破课文的重点难点教学;在拓展阅读中,结合另一首词《沁园春 雪》进行对比教学,一方面形成对比,另一方面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对鉴赏诗歌方法的运用和借鉴,仍然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诗歌语言和情感,加深对新诗的内容理解和感知,以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让学生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垫。

虽然教学效果较好,但在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改进的地方,值得深思和研究,新诗教学中的问题还很多,现状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我相信只要不断的深挖教材,进行教学研究,改进教法,一定会在新诗教学上取得好的效果和成绩。

附原文: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第五篇:苏教版沁园春长沙教案1

沁园春长沙教案

教学目标

1、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通过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2、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革命气概。

教学难点

1、从意象的角度了解关于湘江秋景和少年同学的描写。

2、领会浪遏飞舟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

1、语言品读法。通过朗读、品读、诵读,体会词中意象,把握词作情感。

2、比较法。如对《沁园春 雪》《沁园春 长沙》的比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他是领袖,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他更是诗人,他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梅花瑞雪,战地黄花,如血残阳,神采飞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今朝的风流人物,他就是伟人毛泽东。让我们追寻伟人的足迹,再回长沙,走进领袖的宽阔胸怀,走进诗人的崇高心灵。

二、背景介绍

1911—1925年,毛泽东在长沙学习、生活、从事革命活动长达十三年,这期间发生了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和共产党成立等,他与何叔衡、蔡和森等人创立新民学会,领导长沙学生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建立湖南共产主义小组。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诵读欣赏

1、结合欣赏毛泽东手书《沁园春 长沙》,听朗读录音。

2、学生结合注释自由朗读,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诵读提示:上片“看”字、下片“恰”字都是领字,两字后要稍停顿,突出领字作用。“看”字所领7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万类霜天竞自由”要读出彻悟、慨叹之情。“恰”字所领7句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

抓住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如“万”“遍”“漫”“争”“击”“翔”字,体会其作用,抓住点明人物、时间、和地点的词语,如“独”“立”“洲”,把握“看”和“忆”等起贯穿全词作用的词语,展开联想与想象,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领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力求背诵全篇。

(二)整体感知

1、思考:这首词描述了几幅画面?可以根据内容给各幅画加个小标题吗?讨论、明确:

描述了四幅画面: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四、再读课文,诗歌鉴赏

(一)写壮景,抒豪情

1、研习“湘江秋景”图(“看”字所领的7句)

提问:词人是怎样变换视角描绘眼前这大好秋色的呢?

明确:远眺: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静)

近观: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静、动)

仰视:鹰击长空(动)俯瞰:鱼翔浅底(动)

总写:万类霜天竞自由

小结:远近结合,总分有序,动静交错,红绿辉映,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

2、研习“中流击水”图(最后三句)

品读“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想象词人当年曾和同学旧侣,在激流中奋臂划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挡了飞速前进的船舶的情景。

讨论:“中流击水”这一情景蕴含着词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采取象征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以天下为己任,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气概豪情,含蓄地回答了上阕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

(二)对比手法的运用

词中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

2、“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 主要是动作的对比

3、“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与明处对比

4、“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

(三)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有表现力。

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用“击”而不用“飞”,准确的表现了鹰的矫健身姿;用“翔”而不用“游”,精当的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神态。

(四)景中寓情、情中显志

《沁园春 雪》上阙描绘北国风光,下阙评古论今,抒发壮志豪情。

这首词上阙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通过寒秋、霜天(气候)、万山(层林尽染),湘江(碧透、百舸争流),飞鹰、游鱼(万类竞自由)等意象,形象的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深切感受,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有谁来主宰的问题。下阙回忆了往夕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与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的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的给出了“谁住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中国的革命青年。

(五)比较分析

1、背诵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思考:《沁园春雪》中的“风流人物”什么人?《沁园春长沙》中的“同学少年”可算是“风流人物”吗?为什么?从此可见,本词上、下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明确:《沁园春 雪》中的“风流人物”是指才华出众,品格超群,对历史发展有巨大影响的杰出人物,英雄豪杰。《沁园春长沙》中的包括词人在内的“同学少年”正是这样的人物,他们意气风发,风华正茂,关心国家命运,富有斗争精神,正是中国革命队伍的“中流砥柱”。词下阙通过写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同学少年,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同学少年,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同学少年,艺术地回答了上阙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这样,上下两阙浑然一体,天衣无缝。

2、分析毛泽东《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讨论、明确:这首诗写出了毛泽东年轻时期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主宰国家命运、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

五、结束语

朗读《诗人 领袖》

你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一行。常于马背上构思,便具有了战略家的目光。战地黄花,如血残阳,成了最美的意象。

有时潇洒地抽烟,抬头望断南飞雁,宽阔的脑际却有大江流淌,雪天更善畅想,神思飞扬起来,飘成梅花漫天的北国风光。

相信你是最严肃的诗人,屈指数算,一首气势磅礴的诗,调动了半个世纪的酝酿。轻易不朗诵,天安门城楼上只那一句,便成了世界的诗眼,嘹亮了东方!

六、作业与练习

赏析《重阳》《北戴河》

下载自制精品《沁园春·长沙》教案1word格式文档
下载自制精品《沁园春·长沙》教案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苏教版沁园春长沙教案1[合集]

    沁园春长沙教案 教学目标 1、 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2、 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背诵课文。教学重点 1、 通过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2、......

    沁园春长沙 教案(大全)

    沁园春.长沙教学目的 1、 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 抓住关健词语,理清思路 3、 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感受毛泽东早年的博大情怀和 教学方法:朗读――鉴......

    沁园春长沙 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案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字词 2、作者作品介绍、背景知识 3、理解熟背全词 过程与方法:1、整体把握,领会本诗,理清思路,抓住关键词 2、分析研读,准确把握诗意 3......

    精品教案 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目标 1、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 1、通过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2......

    沁园春长沙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案 [教学目的] 以《沁园春•长沙》词为依托,拓展比较,充分领略、感受毛泽东诗词境界壮阔,气魄宏大,乐观豪迈的风格和伟人的胸襟气度。 体味诗歌用词的妙处, [......

    沁园春长沙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案 常平中学侯艳教学目标: 1、 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培养诗歌的鉴赏能力。 2、 理解思想情感,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

    沁园春长沙最新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案 教学目标 1、 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2、 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背诵课文。教学重点 1、 通过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2、......

    沁园春长沙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①品味关键词语,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②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 重点及难点:①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境界。 ②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