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习作一》教案
口语交际•习作一
学习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2.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3.根据交流的情况,选择一项进行习作。
4.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课前准备
录有虫叫、鸟鸣等自然界声响的磁带;绘有动植物生活场景的图片。
或看书或咨询,收集一些自然界的有趣的现象。
第一课时
一、温读文章,牵情入课
①学生浏览课文,回想单元学习主题。
②课文为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的一个个侧面。关于大自然,你肯定还知道很多,你想跟大家介绍什么?
指名两三个同学作比较详细的介绍。
①四人组同学互相交流,并选出最值得推荐的准备在全班交流。
②各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
二、移情自然,极尽想象
①语言描述:火海之中集体大逃亡的蚂蚁,一只树虎被树胶粘住后,其余树虎轮流喂食;东北狼为了保全狼崽的生命而宁愿自己暴露在猎人枪口下„„
课件出示相关情景:墙角的爬山虎、蔷薇花,柴房里的织网蜘蛛,风中的小草;浩瀚的大海,无垠的沙漠„„
假如,你就是它们或它们当中的一员,在你的身上会发生哪些有趣的、动人的、令人惊奇的故事呢?请放飞你想象的翅膀,作、天马行空的神游吧。
②同学们闭上眼睛,趴在桌子上作三分钟的神游。(可以边想边自言自语。)
③睁开眼睛自言自语:说一说刚才在自然王国中所游历的经过。
三、同桌互述,分享奇趣
①教师作要求阐述:把你在自然王国里所看到的景象、经历的事情以及独有的感受讲给同桌听。
②同桌相互叙述,分享故事和乐趣。
有能力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向同桌提出所讲故事的某些不足,可以帮助同桌修改故事。
四、全班交流,分享评价
①协作小组推荐本组成员中讲的最好的同学来叙述游历自然王国的经历。
②其余同学认真倾听,相互评价。
评价围绕以下问题展开:他的故事最令你感兴趣的什么地方?哪一点你最欣赏,最值得你学习?是不是运用了联想与想象,融入了自身的感受?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第二、三课时
一、选择片段,尝试习作
①同学们,你们现在就是神奇的自然王国中一员了,你们就是那可爱又顽强的蚂蚁,那孤独又友善的老蜘蛛,那从地上到天上又到地上走一遭的小水滴。来,拿起你们的笔,把你们经历中最精彩的片断写下来。
②学生尝试创写片断,教师巡视,寻觅优秀的作品,发现值得提醒的问题。
先写好的同学自己通读一遍,发现问题并自我纠正。同桌之间可以相互交流。
二、佳作赏读,交流评价
①老师发现,在同学们的笔下,那花鸟虫鱼,那风雪雨霜都成了鲜活的生命。现在请几位同学把他们的作品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用心听,想一想他们为什么能写得这样好。
②请作者一一上讲台朗读他们的片断。
③师生共同评议。教师适时引导评价。
三、着手修改,比照赏析
①相信刚才的欣赏与评价,对大家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请同学们拿起笔,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②教师进行巡视与指导,发现经过修改后有很大改善的典型。
③请“修改典型”(第一个环节上来交流的同学除外)上台朗读自己前后不同的语句或片断并简要解释这样修改的原因。
④教师口头叙述刚才巡视发现的有严重缺陷的病文(为了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选择教师口头叙述的方式来开展评价)。请同学们来谈谈看法,提出修改良策。
四、小组合作,互评互改
①在四人小组内互相通读自己的作文,相互提出优点、缺点及修改意见。
②各自修改。
③互相将修改前后的语句或片断读一读,肯定修改的可取之处。
第二篇:六年级语文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一》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一》
教案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难忘的‘第一次’”。让学生讲讲生活中许许多多的“第一次”。如,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走夜路,第一次养小动物,第一次去野营,第一次登台表演,第一次获奖,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去外地旅游……进行这一话题的口语训练,一是让学生从令人难忘的第一次的事情中受到启示,感悟人生道理,二是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想想自己所经历的印象深刻的“第一次”,从中筛选出难以忘怀、对自己有启示的事情。进行口语交际时,可以先采用小组交流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相互询问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并说说自己得到的启示和感悟到的人生道理。
然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可采用竞赛、评选的方式进行。各小组推选出代表,说说自己的“第一次”,说完以后“答记者问”。在整个交际过程中,体现在情境中交流和双向互动。教师注意从口语表达、交际态度以及思想感情等方面加以指导,达到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本次习作,安排了三个方面的内容,要求学生从中选择其中一个内容进行习作。
第一个内容是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以《难忘的“第一次”》为题写一篇习作;第二是选择你有所感触的事物写一写;第三是看漫画《假文盲》,写感想,题目自己定。习作可采用如下环节进行:
一、明确要求
本次习作的要求是写清楚事情的经过或事物的特点,写出从中获得的启示或感悟;观察漫画,把作者的意图和自己的想法写下来,题目自定。
二、写前准备
根据本次习作要求,可让学生自选习作内容,确定习作对象,认真回忆,仔细观察,做到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三、写前交流
全班可围绕下列问题进行讨论:你选择了什么习作内容?你准备从几个方面来写清楚事情的经过或写出事物的特点?你准备采用怎样的方法表达你所获得的启示、感悟和想法?如果写《难忘的“第一次”》,学生可以思考:“第一次”经历了哪些过程?可以按什么顺序把“第一次”的经历写清楚?运用什么表达方法写出自己获得的启示?
四、习作指导
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组文的写作特点,可以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为例,谈谈作者是怎样把事情的经历写清楚的,或把事物的特点写鲜明的,运用了怎样的方法表达了自己的感悟?如,《桃花心木》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阐明了“不只是树,人也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的人生哲理;《顶碗少年》运用了首尾照应的写法,作者通过难忘顶碗少年,难忘顶碗少年的演出,突出了他从这场演出中受到的启示。
习作指导后,学生可以现场练写。
五、互相评改
写完以后,同学之间互相评改,通过评改,让所写事情的经过更清楚,特点更突出,获得的启示更深刻。评改时,可先分小组相互评改,教师巡回相机指导,重点引导“写清楚事情的经历”“写出事物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感悟”等方面。然后各小组推选优秀的习作在全班展示,相互学习,共享习作的喜悦。
第三篇:六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习作三》教案
口语交际•习作三
教学目标
1.通过辩论会能认识到人要讲诚信,但有时候也需要善意的谎言。
2.提高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
3.善于用敏锐的双眼发现真情,体会人间处处有真情。
4.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诚信与善意的谎言故事
2.搜集生活中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揭题
《论语》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曾子和他的妻子上街之前,小孩哭闹着也要跟着去,他不让小孩去,他妻子就哄着说,我们回来杀猪拿猪肉给你吃,因为小孩贪吃,这样就敷住了小孩跟路的想法。回来之后,曾子说不能欺骗小孩,我要把这只猪杀了给儿子吃。
你们同意曾子的做法?意见发生分歧,我们这节课就开一次辩论会: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
[评:用一个故事抛砖引玉,打开学生话匣子。]
二、自学学习提示,明确要求,确定自己的观点
正方:人要讲诚信,不能说谎
反方:生活需要善意的谎言
辩论的要求:
1.用普通话辩论,语速不宜太快,语言表达要清晰
2.要说清楚自己的观点,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
[评:开门见山,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明确正反两个观点以及辩论要求,是很有必要的。]
三、自由练说或小组交流
按要求进行准备,组内交流
四、全班分成正方、反方两组,临时调整座位进行辩论
辩论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用事实说话,事实胜于雄辩
2.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以理服人
3.运用反问,增强语气
4.辩论时说话要文明礼貌、得体大方、机智敏捷而又不失诙谐幽默
选定主持人一名,将全班同学分成两组,调整座位
一个找不到母亲的小孩,你肯定会骗他说:妈妈一会就来了.....肯定不会说你妈妈不要你了
一个得了绝症的人,家人肯定会骗他:你很快就会好起来的.....肯定不会说:你等死吧
我们在丛林里迷路了,我们会互相欺骗:没事。很快就会出去的......肯定不会说:我们完蛋了,等着喂野兽吧
注:教师此时应成为辩论会主席,进行调控、指导,辩论中的优点及不足之处。
[评:辩论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畅快欲言的同时,注意进行适当的调控和指导,让学生明白辩论不是争吵,而是要用事实说话,使对方心悦诚服才是。]
五、教师总结,达成共识
诚信是美德, 是大前提, 社会应该弘扬诚信,时时讲诚信,事事讲诚信,做到诚信从我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个人做起,不论大小长幼,进而形成良好的诚信环境,营造强有力的诚信氛围,诚信很重要,但是有些场合还是需要善意的谎言。
六、评选三名“辩论小明星”
第二、三课时
一、交流谈话,情境导入
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帮助。孩子你曾经帮助过别人?感受到陌生人对你的关爱?请说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这节课我们就将体现人们互相关爱的事情写下来,再修改成为佳作。
二、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读文中习作提示。
2.交流习作要求和注意事项:
(1)写体现人们互相关爱的事情。
(2)写前先构思。
(3)运用环境、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抒发真情实感。
三、挖掘记忆,交流构思
1.指名学生交流。
2.学生评议,补充。
(如,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帮骑车受伤的你看病;未曾谋面的朋友以书信、电子邮件、贺卡等方式成为你学习、生活上的良师益友;)
四、回顾本单元课文,小结写作方法
通过事件刻画人物,从而表达真情
注意刻画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
恰如其分的环境描写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语言平实,感情真实。
五、习作取题,试写初稿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3.找喜欢的伙伴修改。
六、朗读赏析,交流评议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朗读赏析。
2.学生交流评议。
3.教师点评。特别要肯定习作中运用环境、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抒发真情实感的地方
七、再次修改,誊抄习作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规范地抄写在作文本上。
第四篇:六年级语文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一
口语交际·习作一
教材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难忘的‘第一次’”。让学生讲讲生活中许许多多的“第一次”。如,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走夜路,第一次养小动物,第一次去野营,第一次登台表演,第一次获奖,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去外地旅游„„进行这一话题的口语训练,一是让学生从令人难忘的第一次的事情中受到启示,感悟人生道理,二是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本次习作,安排了三个方面的内容,要求学生从中选择其中一个内容进行习作。
第一个内容是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以《难忘的“第一次”》为题写一篇习作;第二是选择你有所感触的事物写一写;第三是看漫画《假文盲》,写感想,题目自己定。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围绕“难忘的‘第一次’”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能抓住重点,内容要真实,叙事要具体,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要适当;听他人说话时要认真耐心、尊重对方,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根据习作提示,从三个内容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围绕所选内容的写作要点分段表达,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
重点、难点:
重点:叙事具体。
难点:要说出从“第一次”中受到的启示,感悟到的人生道理。
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中,已经从文章及日常生活中对生活有所感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学会总结,获得更多的人生感悟。让学生学会总结生活感悟,并能流利地组织语言与他人交流,并付诸文字。
教法与学法:
课下细致观察与课上指导交流相结合,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相结合 教学准备:
1.留心观察周围的普通事物,想想它们有什么特点,看看能否从它们的身上得到启示或有所感悟。
2.搜集自己喜欢的一两幅漫画,想想画家的创作意图。
教学时间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现在已是12.13岁的少年,从你们呱呱坠地到现在,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许许多多个“第一次”,例如,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单独睡觉,第一次得奖„„这许许多多个“第一次”, 就像一个个脚印,记录下我们成长的经历。今天,我们来一起说说自己的“第一次”好吗?
2.学生朗读要求。
3.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经历过的“第一次”,师及时板书,以拓展学生的思路。
二、创设情境,唤醒记忆
1.提出问题:在这么多的“第一次”中,你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是哪一个呢?为什么这个“第一次”你忘不了呢?
2.学生选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进行口语交际。
(1)明确说话要求
①交流时要说清楚“第一次”的经过。
②要说出自己当时的真实感受或得到的启示。
③也可以说说现在对当时“第一次”的看法。
(2)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准备。
三、课内交流,取长补短
1.小组交流:组内的同学依次讲述自己的“第一次”,每个组员讲完后,其他组员及时评价,可以质疑,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2.各组选派一两个同学在全班交流,每交流完一个,师生及时评议、质疑。教师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习惯。
四、拓展延伸,课外交际
1.课后,与其他同学或者你的伙伴交流自己的“第一次”。
2.放学回家,把自己印象深刻的“第一次”(可以是自己说的,也可以是同学、伙伴说的)讲给父母听,也可以请他们讲讲自己最难忘的“第一次”。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谈话导入,明确要求
1.上节课,我们交流了自己印象深刻的“第一次”,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不仅有难忘的“第一次”,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平平凡凡的小事,如果我们留心观察、细细感受和品味,我们同样也会从中获得感悟和启示。
2.指生朗读习作要求,明确本次习作要求。
(1)可以记写自己“难忘的‘第一次’”,要写清楚经过和启示。
(2)可以学习《手指》一文的写法,选择生活中的一个使你有所感触的事物,要写清楚事物的特点和从中得到的启示。
(3)可以描写一幅漫画的内容(可以是书上的这幅,也可以是自己带来的),要写清楚图意和自己的想法。
二、自选内容,分组交流
1.学生各自选择自己习作的内容,思考写什么,怎么写?
2.根据所选择的习作内容把学生分组,组内交流习作内容,其他组员及时质疑评价,提出意见或建议。
三、全班交流,拓宽思路
1.每一个内容选择2.3名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要求尽可能把内容说具体。
2.师生评议:评议要点:
(1)是否按照具体的要求抓住了重点。
(2)表述是否具体、流畅。
(3)启发或感悟是否真实。
四、再次明确习作要求,学生习作
1.再次明确写作每一个内容的具体要求。
2.写作内容要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学生各自习作。
4.修改草稿。自己或同学互相修改写作草稿。
5.誊写习作,努力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第三课时写作讲评
一、小结习作,提出任务
1.总结本次习作总体情况,并表扬习作优秀,进步明显的同学。
2.提出评议重点:
(1)是不是把事情的经过,事物的特点,漫画的图意写具体了。
(2)是不是真实的写出了自己的启示、感悟和想法。
二、欣赏佳作,师生互动
1.欣赏佳作片断,共同评议。(选择3―4位学生的习作片断,进行欣赏,说说值得学习的地方,指出其中的不足。)
2.赏析两篇学生的整篇佳作,共同抓住上面两点评议。
三、小组交流,互议互评
1.自读习作,互相指出优点和不足。
2.各自修改,继续完善习作。修改中,提醒如语句、标点、字等也要修改;订正老师和同学对修改提出的意见。
四、拓展练习,强化运用
1.一滴露珠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片绿叶可以显示大地的生机,一件平凡的小事常常使我们因有所感悟,受到启发而难以忘怀。今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就一定会有许多感动、启示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2.把自己的习作重新修改一遍后,誊抄后张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课后反思:
第五篇:六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习作一》导学案
口语交际·习作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2.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3.根据交流的情况,选择一项进行习作。
4.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教学重点:
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教学难点:
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课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任务一: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一”各板块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2.师生共同确定每一项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
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想象自己是大自然中的一员,然后把看到的、想象到的和感受到的说清楚。走进音响世界:说说自己听到的各种各样奇特的大自然的声音。
回顾暑假生活:主要向大家说说自己暑假游览的风景名胜及自己的感受,特别说说在游览欣赏过程中的联想和想象。
任务二:分块讨论,组内交流
1.学生自选某一方面内容,按要求进行准备。2.同桌或分类进行组内交流。任务三:示范带动,交流评价
1.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交流。
2.选择同一项内容的同学合作向全班汇报。为增强趣味性,选择第一项的同学可戴头饰合作交流。
3.评议。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
第二、三课时习作
任务一:交流谈话,激趣导入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交谈兴很浓,仿佛自己走进了神奇的大自然,并融入其中。同学们也有了写的欲望,想把自己的独特感受写下来。
这节课我们就来加工整理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选择其中的一项,展开联想和想象,然后写下来,一定能成为一篇佳作。任务二:选材命题,明确要求
(1)选择话题,确定材料。
选择“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走进音响世界、回顾暑假生活”三个话题中的一个,确定写作材料。暑假生活有很多可写的内容,这次主要以浏览风景名胜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为主。
(2)大胆构思,精巧命题。
简单交流本组课文的题目,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师生共同讨论出一些题目: 我是一棵××树 小树与鸟的对话 雪的自述 大自然的声音 蟋蟀在唱歌 听雨 游××× „„
(3)习作要求。(投影出示)
学习本组课文的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写景的文章,注意选取独特的视角,放飞想象的翅膀。
记事的文章,注意有顺序地把事情的经过记叙详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记叙清楚,语句通顺,感情真切。任务三:试写初稿,进行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3)组内互读互改。任务四:朗读赏析,交流评议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教师作适当调整,分三大类由学生朗读,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学生交流评议。
(3)教师点评。特别要肯定习作中体现出的“独特感受”,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任务五:再次修改,誊抄习作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