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下 地理 南亚 教学反思 李一平(模版)
南亚的教学反思:
1、在备课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要明确具体的教学方法;这样在讲课时效果会更好。
在备课时因南亚地形特点课本中没有具体文字表述,所以因明确在讲解这个问题时要通过学生练习课本P42页活动,学生回答后从而得出南亚分为北部、中部、南部三大地形区的特点,教师总结。采用这种方法便于学生理解和识记这个教学重点,而地理课中这种情况非常多,在今后的备课中一定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方法,将课堂练习的答案运用到教学中去,这样才能最终提高课堂效率。
2、本节课中南亚的气候特点“一年分三季”为教学重难点,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主要要了解掌握雨季、热季的风向,以及热、雨、凉三季的具体时间。同时需要详细记忆南亚的主要农作物及分布地区,分布地区在记忆的过程中难度较大,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图文结合的方法加深记忆。
3、对于这节课中“宗教与社会 人口与经济”等问题,采用先学、提问、教师归纳最后小结的方式基本上能够将这些问题解决。特别是宗教问题,要牢记起源于南亚的宗教,和其主要分布国家地区。
4、以后教学中安排的教学内容要适中,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在以往的教学中安排的内容过多,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理解、练习实现知识的内化,没有真正的的掌握课本内容
5、课堂练习要讲解并和教学内容相联系
课堂练习要少而精并有针对性;学生做完后,教师一定要详细讲解并和授课内容相联系。讲练相结合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运用知识,而且能使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从而真正发挥课堂联系的作用。
6、授课过程中将课本内容和地图相联系,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图,在大脑中建立初步的地图概况。
比如在本节课中,讲解南亚的范围及国家时,老师先讲一遍等学生稍作消化后由学生复述;学生读南亚国家时,每读一个就用手在地图上指出其具体的位置,教师要认真监督。这样才能将教学内容和地图相联系并逐步培养学生认图识图的能力。:
7、还剩下一些时间,可以让学生预习下节课的内容为上好下节课内容打下基础。
第二篇:地理课文《南亚》课堂教学反思
由“西游记”引出来天竺,之后我问学生天竺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古印度”,学生齐声的回答。然后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南亚在世界的位置,本节课有两个主要内容:南亚的地形和南亚的气候。
在讲到地形的时候: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印度河是在印度这个国啊?学生齐声回答:“是”
“是吗?大家仔细看一下”
“哦,不是”
在讲到气候的时候,可以联系我们开封的气候,这样学生可以容易理解。
讲到人口和经济的时候,我说印度人口在过20年超过我国,学生欢呼声一片。
本节课唯一有点小小的遗憾就是:
就是这节课的课堂练习题没有当堂处理完。我感觉还是把本节课安排两个课时比较好。
第三篇:南亚教学反思
《印度》教学反思
刘金凤
印度是初中地理第七章第三节内容,是世界地理的基础章节。印度是南亚地区重要的国家。本节有四个重要内容: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水旱灾害频繁;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发展中的工业。印度在古代文明、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及人口增长等方面的地理特点与我国具有可 比性,极具借鉴意义。
在地理教学中有关天气、气候的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知识,大部分学生学起来会感到十分困难,因此我把印度的季风气候作为本节课的难点。我设计了两个与印度季风气候的成因有关的表格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这个问题。本课的另一个重点是印度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通过读图分析学生能很好的掌握主要农作物的分布于地形、降水之间的关系。由于紧张,在实际教学中,照成只顾我自己完成教学任务,完全忘记与学生互动,事先准备好的讨论题也没有展示出来。学生进行只是独立思考,并没有进行小组讨论。
课后对我课上的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有以下几点:
1.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间,我发现自己对学生的情况估计不足,学生对于关于印度的一些知识了解的不多,而且他们阅读地图的熟练
度也比不高,今后应该注重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
2.这节课最大的不足之处我觉得在于没有将学生调动起来,我自
己讲的东西太多,而学生动手做的太少,有很多知识点其实是可以让
学生通过阅读地图、与同学交流并思考后自己得到的。
今后应该大胆
放手,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3.对我触动最大的是课堂经验不足,没有将老师该有的气度、形
象表现出来。更深层次讲,自己能够自由发挥的东西很少,缺乏逻辑
系统的整理和规划,今后不仅要丰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还要多借鉴
前辈的教学经验。
第四篇: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2.2 《南亚》
2.2南亚(1)
一、课型:新授课
二、课时安排:第1课时
三、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能力:
1.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能在图上填出南亚的国家和主要城市。2.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3.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㈡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中国主要邻国的知识内容。
四、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2、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
2、教学难点:
1、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2、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
五、教学方法: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六、教学用具:教学挂图、板图、多媒体复习提问上节课主要内容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提出问题:请同学说说你了解的西亚。(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教师提示从位置、地形、资源、宗教四方面谈)
(二)导入新课:
以历史故事传说引入新课内容。
中国古代发明了指南针后,非常注重对外的交往,有丝绸之路、有郑和下西洋、有鉴真东渡、也有我们从小就听遍了的唐僧取经——也就是历史上的玄奘西行。而玄奘和尚的目的地就是天竺也就是古代印度。找了解这些历史故事的学生为全体学生简单介绍,提高兴趣。板书课题:第二节 南亚
(三)教授新课:
1、南亚次大陆
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南亚次大陆名称的由来
让学生通过读图找出印度(南亚)地理位置:(通过板图及一连串的问题启发学生。)
位于亚洲的南部,西临阿拉伯海、东临孟加拉湾,南被印度洋包围。北回归线穿过中部。指出南亚的范围:包括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马尔代夫群岛。
印度次大陆。强调次大陆的概念不同于大陆或岛屿,而是“相对独立” 主要国家、城市:
印度——新德里 巴基斯坦——伊斯兰堡 孟加拉国——达卡 尼泊尔——加德满都 锡金——甘托克 不丹——廷布 斯里兰卡——科伦坡 马尔代夫——马累
2、地形特征
通过分析地形图,着重强调四个主要地形区及分布特点,还可以与北美洲联系(顺时针旋转90度)指导学生按照(平均海拔高度、相对高度、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特点)的方法分析地形特征。利用书上练习,讲授解题思路与技巧。
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 中部是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 南部是德干高原 补充黑板简图
完成书上练习进行读图、析图训练。
(边看边画,加深印象。锻炼学生读图的能力。)
3、河流在地图中找出南亚两条主要的河流——印度河、恒河
在黑板简图中绘出大体位置、形状指导学生读图分析,通过阅读南亚地形图,并对照南亚地形图分析河流的流向、发源地、注入的海洋和流经国家。
(四)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五)作业:配套练习
(六)板书设计:
南亚(1)地理位置 地形特征 河流特征
(七)教学后记:
第五篇:七年级地理下《日本》教学反思
日本是与我们一衣带水的邻国,在历史上日本曾经做过对不起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事,因此这节课除了要完成教学目标以外,还要渗透德育和情感教育。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日本的国花——樱花、国家象征——富士山、传统服装——和服。使学生对日本初步感知。
2、通过对地理位置的分析明确日本是一个多地震的火山的国家,此处介绍日本先进的防震能力。也要向学生说明在汶川地震中日本也给予帮助,展开搜救。要让学生知道历史已经过去,中日两国人民应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并用多媒体课件显示在野外,家庭,商场,剧场等场景对学生进行防震训练。让学生选择如果地震来了该怎么做,如果选错了就会有石块掉下来,画面生动有趣,学生兴趣盎然。
3、依托教材中对日本的位置、地形、文化等方面的分析,进而达到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即“加工贸易经济”这一经济发展的方式,这种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经济的方式,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4、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我们都知道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1937年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1941年又发动太平洋战争;1945年战败投降。我们对日本帝国主义深恶痛绝,但宽容和博大是我们中华民族千载不变的优良传统。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但也不能永远活在历史中,要想使我国经济发展赶上发达国家步伐,就要与其他国家建立友好关系,向其学习先进经验,共同合作,共同发展。
5、日本既是经济强国,又是资源小国。它掠夺世界海洋资源、把污染企业建在发展中国家,进口我国的一次性筷子等也值得我们深思。要让学生知道保护本国资源的同时,也要保护全球环境,从而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学习和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