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上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2 18:13: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教版四上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教版四上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篇:苏教版四上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5、给江主席献花

教学要求: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7个生字,绿线中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词的意思。会用“秩序井然”“爱抚”’造句。能按照提供的段意给课文分段。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戴江主席和热爱祖国的感情。教学重点

通过一些动作细节描写的句子、词语,体会香港同胞在回归祖国这一刻的急切、激动和兴奋之情。教学难点

第九自然段中的反问句和第十自然段中的打比方的句子。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能按照提供的段意给课文分段。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当你看到这个课题时,你想知道什么?调动学生质疑

“我”在何时、何地给江主席献花?为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

(1)遇到生字要看看拼音,多读几遍,记住了再往下读.(2)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的生字词及难懂的句子。

2、检查自学掌握情况。

(1)生字词掌握情况

(2)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3)注意“秩、耻”是翘舌音,“董、姜、眶、狂”是后鼻音,“频、毯、吻”是前鼻音“颊”不要读错

(4)出示长句子:

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伯伯/就站在我的身旁。

我/就像一个失散多年的孩子/重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顿时感到/一股暖流流遍全身。

自读、讨论,标出停顿符号。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师生评议。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完成部分问题

(2)按照段意给课文分段。

(3)出示课后的段意,四人小组讨论。

(4)交流、讨论。

第一段{1-7}节:“我”和欢迎的队伍冒雨在机场等待江主席。

第二段{8-11}节:“我”给江主席献花,感到很幸福。

第三段{12}节:“我”忘不了这一天。

四、指导写字

(1)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说说哪些字比较难写,应注意什么?

(2)讨论。

“启、毯”半包围结构,注意确定字的重心。毯:毛的竖弯钩要展开,包住里面的炎。“秩、频、耻”左右结构,左右等宽。

“董”上下结构,上小下大。

(3)学生用钢笔描红。作业设计

1、有感清地朗读课文。

2、查找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资料。

板书设计:

我给江主席献花

? 在哪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戴江主席和热爱祖国的感情。会用‘秩序井然”’“满面春风”造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戴江主席和热爱祖国的感情。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词。

2、指名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思考;人们是怎样等待中央代表团的?“我”又是怎样等待的?

(2)从“我”和董建华伯伯的交谈中,你了解献花的人了吗?(3)回答上面问题,同时指导学生抓住“兴高采烈”,“秩序井然”“又是......又是......”、“顾不上......”等词,理解“我”和人们冒雨等待江主席的急切心情。

用“秩序井然”造句。

(4)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有关句子,在读中体会“我”冒雨等待给江主席献花的兴奋、激动的心情。捧着、“又是„„又是”、顾不得

(5)指名分角色朗读第三至第七自然段,通过读董建华伯伯和“我”之间的对话,了解“我”的情况。指导学生从文字中得到有关信息

2、学习第二段

(1)指名朗读第八自然,理解“沸腾”的意思。这里说人群“沸腾”了,为什么?

(2)指导朗读,读好“来了!来了!”和“立刻沸腾起来”。江主席“满面春风”什么意思?用“满面春风”说句话。

(3)自读第九自然段,写了几层意思?{三层}(4)在“回归”的日子里,......激动万分呢?体会反问句让学生体会香港人在洗刷了百年耻辱之后回到祖国怀抱的欣喜若狂、激动万分的心情。

改写句子,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区分、比较不同的情感。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九自然段。

(6)指名朗读第十自然段,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

(7)自读第十自然段,思考下面的问题,画出有关词语。

“我”给江主席献花时有哪些动作?“我”的神情怎样?这说明了什么?

江主席是怎样对待“我”的?这说明江主席怎样?画出有关词语。——和蔼可亲

出示句子:

我就像一个失散多年的孩子......暖流流遍全身。(这个打比方的句子,深切感受香港同胞的欣喜和幸福。)

板书:热泪盈眶 情不自禁

(8)自由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三、学习第三段

1、课文结尾说;“1997年6月30日,我永远忘不了这一天。”这是为什么?

2、指导朗读。

四、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全文字里行间洋溢、充满着“我”及香港人民一种什么感情?

板书;爱戴江主席 热爱祖国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造句。满面春风、秩序井然

3、查资料;“七子之歌”。板书设计

5我给江主席献花

等待 兴高采烈 秩序井然

爱戴江主席 热爱租国

6、天安门广场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结合有关词语理解句子。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清天安门广场各建筑物所在位置。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通长句子;结合有关词语理解句子。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吗?谁能说说北京有哪些让你难忘的地方?随着学生的回答,投影北京部分照片。引入:北京是我国的首都,那里有很多名胜古迹,很多人到了北京都回去天安门逛一逛,今天,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去参观天安门广场。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学,提自学要求:

(1)借助课文注音把课文读正确,尤其是长句子和带生字的句子要反复多读几遍,看清生字字形,读准生字字音。

(2)把生字词画出来多读几遍,尝试理解,不懂的词可做上记号。(3)标出段落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1)认读生字词。

(2)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政、式;泽。读好四字词语

3、默读课文,想想每一节说了什么意思,指名说 思考哪些段落的意思相近,可以合并成一段

第一段(第1节)交代了天安门广场的位置和特点。

第二段(2—3节)介绍了广场上雄伟壮丽的建筑物。广场上有哪些建筑?能不能画出相关示意图。

第三段(第4节)写了天安门广场特殊的政治地位。

第四段(5—6节)着重写了天安门广场上的两大突出景观。

三、指导写字

1、讲解字形。

泽:左右结构的字,左边小右边大,右上的部分写得扁一些,撇捺延展开,下边的是两横,下横长一些。栋:右边不是东。

2、学生描红、仿影。作业布置:

1、画出天安门广场相关建筑示意图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6、天安门广场

北京——首都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自然段。知道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1、理解广场为什么令人向往。

2、理解“五星红旗和旭日一同升起”这句话的意思。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默写生字词

2、请一位同学介绍天安门广场的建筑物方位

领袖宣告纪念碑

政府 沸腾 博物馆 雕梁画栋尽收眼底

姹紫嫣红曙光 晨曦旭日 辉煌

二、第一自然段。

1、出示填空:天安门广场位于(),它是()、()的城市广场。

2、自由读一读

辨析:宽广、宽大、宽阔

说说它们之间的区别。

汽车在()公路上穿梭往来。

()的会议室里,整整齐齐的排列着四百张椅子。

()的田野一望无际。

三、学习第4——6自然段

1、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

(2)“向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全国各族人民“无比向往”“天安门”? 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话。理解“无比向往”

(3)“象征“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

(4)看图激情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豪的语气。

2、指名读这一自然段,读出庄严、自豪的语气。

3、指名读5、6自然段,其他同学你认为天安门美在哪?划出有关句子,自己品味一下。雕梁画栋汉白玉华表蟠龙花纹格外挺拔 播放视频看到国旗缓缓升起,你心理有什么感想?

品味“五星红旗与旭日一同升起”——“五星红旗”不仅是指国旗,还代表着中国

看到天安门广场这么美好的景象,这么热闹的场面,同学们你的心理又感到怎样?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自豪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看到这么美好的景象,这么热闹的场面,同学们心理感到怎样?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读这一段? 指名读,齐读。

一、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1、再看天安门广场视频,你想说些什么?

2、齐读全文 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词语

2、用“翩翩起舞”“沸腾”造句。板书设计:

6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 新中国的象征

纪念碑 五星红旗与旭日同升 纪念堂 雄伟壮丽

博物馆 人民大会堂 非凡

7、徐悲鸿励志学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常用词语。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通长句子。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徐悲鸿的《奔马图》引出作者,提问:徐悲鸿为什么会画得这样好呢?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课文去了解一下徐悲鸿是如何成为一名绘画大师的。

2、板书课题。7徐悲鸿励志学画

3、理解课题:(1)“励志”:励,激励;志,志向。“励志”,为了实现某一志向而激励自己刻苦努力。

(2)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那现在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设疑 过渡: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他是怎样学的呢?我们来看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提自学要求

(1)借助课文注音把课文读正确,尤其是长句子和带生字的句子要反复多读几遍,看清生字字形,读准生字字音。

(2)把生字词画出来多读几遍,尝试理解,不懂的词可做上记号。(3)标出段落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1)认读生字词

(2)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注意平舌音:租、错;翘舌音:认、省;前鼻音:倦、犯;后鼻音:仰、省

三、说说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四、默读课文,思考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3节)讲徐悲鸿立志成材,要为中国人争气。第二段(4—6节)讲徐悲鸿励志勤学苦练。

第三段(7—8节)讲徐悲鸿以优异的成绩轰动画界,改变了外国学生的偏见,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六、指导写字

1、教师讲解字形。

倦: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右边的第七笔为横折钩,不要封口。

2、学生描红、仿影。作业布置:

1、了解徐悲鸿的成就

2、查找一些勤奋刻苦的俗语谚语。

3、书写字词。板书设计:

7、徐悲鸿励志学画

第一段(1—3节)

第二段(4—6节)第三段(7—8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2、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教学重难点: 能感情朗读课文,读懂徐悲鸿是怎样刻苦学画的。理解“真正的中国人”的含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

1、整体感知:徐悲鸿为什么立志学画?他是怎样励志学画的?结果怎样?分别用哪几个自然段来写的?

2、学习第一段(1~3节)

(1)学生读文,思考:激励徐悲鸿立志的起因是什么?外国学生对他的态度怎么样?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徐悲鸿的表现又是怎样?(2)指名回答。

(3)说说徐悲鸿立下的志向是什么(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4)理解话中的“他们”指的是谁,是怎么说的。“就是„„也”说明什么(5)指导感情朗读第二节。

(6)过渡:外国学生的话多么让人气愤!我们再来看第三节。(7)指名读第三节,理解“真正的中国人”指的是什么样的人?

3、学习第二段(4~6节)

(1)导读:为了让外国人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从此,徐悲鸿——第四自然段

(2)理解比喻句:“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从哪里看出“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3)指导朗读第四节

(4)过渡:徐悲鸿是怎样奋发努力的呢?请学生默读5、6两节,画出徐悲鸿奋发努力的词句。(5)学生交流:“每逢„„就„„”说明他放弃了一切休息时间;

“画呀,画呀,常常„„一整天”说明他画得很多,画的时间很长; “潜心”说明他画得很投入,很认真;

从第6节体会他生活的清苦都是为了学画。——有骨气,你能有哪些成语赞美一下徐悲鸿哪?(6)指导感情朗读。

三、复述课文

1、理清第二段的构段方式。总——分(学画、生活)

2、练习复述第二段。

3、指名复述。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徐悲鸿立志学画的原因,知道了他是怎样刻苦学画的,那么,他到底学得怎样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作业设计:

写一个小片段——总——分 板书设计:

7、徐悲鸿励志学画

每逢„„就„„

潜心

一间

一杯

两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懂得外国学生“震惊”的原因。从而明白“功夫不负有心人”和“有眼不识泰山”。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继续精读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

2、徐悲鸿奋发努力,不知疲倦的练习绘画,结果如何哪?出示有关作品,请同学谈谈对徐悲鸿的了解。

3、这么好看的画,谁敢说不好?那这时那个看不起徐悲鸿的画家看到了,是怎样对徐悲鸿说的? 指名回答,出示句子 “有眼不识泰山”理解

4、现在,徐悲鸿用事实像外国人证明——中国人了不起,为祖国争了光。5难怪说他“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练了什么功夫?怎样? 相机理解“优异”和“轰动”的意思。为什么说他是个有心人?

6、也难怪把外国学生震惊了。“震惊”是什么意思?那个外国学生为什么震惊?外国学生前后的态度有什么改变?

4、指导感情朗读。

三、总结课文

(1)徐悲鸿学画为什么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2)感情朗读全文。

四、指导复述课文

1、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从这些词语你感受到了什么?

2、轻声读课文,边读边记在不同时间里发生的事情:1919年春天 一天从此 三年过去了

3、分组练习复述。要求: 态度大方、声音响亮、尽量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词。

4、指名复述。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第四题。课外朗读一些名人故事。板书设计:

7、徐悲鸿励志学画

1919年春天 一天 从此 三年过去了

8、虎门销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个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1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和拒毒品的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读懂课文,理解销烟的主要经过。懂得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简介人物,揭示课题。

谈话导入:通过对第七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当时外国人看不起中国人,是因为那时我们国家落后,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国外大量向中国贩卖鸦片。有这样一位名人,他也像外国人证明中国认不识好欺侮的。

课件出示林则徐。这副图上人物是谁?你了解他吗?师补充介绍林则徐。

2、揭题。虎门(简介地点)销烟(事件,了解“烟”——鸦片的危害,为理解销烟的伟大意义做铺垫)

1、学习“销”字,结合课文,思考在文中的意思。还可以找到它的同义词——“毁”。(教写,并组词、描红)

2、探究: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自读课文了解内容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做记号,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三、学习生字 检查自学

1、出示第一组生词:

销毁、历史、虎门寨、水泄不通、、盐巴、林则徐、短斤缺两、分外、一担石灰 收缴 烟渣 嚣张“分”“担”多音字,引导孩子组词,理解 理解:水泄不通。说话 2出示长句。

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礼台下,一侧/是身着朝服的/文武官员,另一侧/是应邀前来观看的/外国商人。(“着、朝、应”的读音、注意停顿,不读破句。)

二、朗读课文,分清脉络

1、分节指读与齐读相结合,师生评议。思考: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大致经过是怎样的?

3、理清文脉。: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三段。第一段(1)交代了虎门销烟的时间。

第二段(2——5)具体写了虎门销烟的经过,并生动地描述了群情沸腾、人心大快的激动场面。第三段(6)写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三、指导写字,掌握字形。

1、出示生字。朗读。

2、分析字形结构。弄清“史”的偏旁部首“口”。

寨:上中下结构的字,中间的三横写得紧凑些,注意长短的变化,撇和捺要舒展开,下边的部分左右是两点。

毁: 左右结构的字,左上的“臼”扁一些,左下的“工”最后是提,右边是“没有”的“没”右半边。

3、“销、值、毁、侮”左右结构,结构要匀称,笔画要紧凑。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4、抄写生字。作业设计:

熟读课文,重点了解销烟的经过。

成语积累:写出与“水泄不通”意思相近的成语。(风雨不透、密不透风)、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虎门销烟

地点 事件

销----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描写动作的话。

2、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

1、把握全文。说说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值得纪念 伟大壮举)深入理解:值得纪念:不同寻常,值得我们记忆、牢记。伟大壮举:雄壮、气势大。

2、自学课文。

文章哪些地方表现了此次事件的不同寻常、气势盛大呢?

自读2——5小节,把你认为能表现这些方面的句子画下来,也可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想。(1)读中感悟。

根据学生在自学中划出的句子,边指导朗读边理解感悟。场面壮观、隆重。

A.人多,人们心情迫切,体现此举是正义之举,深得民心。

一大早从各地闻讯赶来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把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B.隆重。„„彩旗林立;身着朝服的文武官员,„„外国商人„„。C.指名复述第2小结的内容,注重突出场面的壮观隆重。(2)经过堪称“壮举”。

A.用简洁的词语说说3-5小节的内容:下令——销烟——结果。

B.下令。从“礼炮轰鸣、群情沸腾、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等词语中体会销烟的“壮”。

C.销烟。(首先让学生说说销烟是分几步进行的。(第一步:撒盐巴;第二步:抛鸦片;第三步:倒石灰。)

具体写出销毁鸦片的步骤为了什么?这说明林则徐事前对销烟工作做了周密安排,反映了他销烟的坚定决心。文中用了:先„„再„„然后,写出了先后顺序,谁能用上这几个词,交代一件事的经过?

D.引读: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先向„„,再把„„,然后把„„。顿时„„。E.出示第四小节。

说说读时你想到了什么?引导感受此举的大快人心、顺乎民意,联想当时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深入体会中国人民爱祖国、抗外侮的感情和斗志。(3)成果堪称“壮举”。

朗读第四小节,你认为应该读好哪些词语?

通过朗读指导,引导学生从“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等词语上感受此举战果之大。(4)感受意义深远。

A.看图,脑海里再现当时情景。说说自己的感受。

B、在感受中国人民昂扬斗志、爱祖国、抗外侮的激情的基础上,朗读第六小节,读好“沉重打击、不可欺侮”等词。

三、指导复述课文。

指导复述课文。让我们再次感受虎门销烟的伟大壮举。1.方法提示:理清每一节的要点,看板书提示。2.学生各自练习——同桌练习——指名复述。

四、总结全文、互谈感受、情感升华。作业设计:

1、用“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2、向家人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板书设计:

虎门销烟 观看的人多面广

值得纪念 伟大壮举 仪式隆重

销毁量大

习作2 教学目标

(一)先简单地写自己姓名、年龄、在哪所学校上几年级,再选取自己相貌、性格、爱好等说说。最后和同学们交流、评议。

(二)能够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把自己各方面有顺序地说出来。

教学重难点:

抓住典型事例,具体描述,写出自己的特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自己的照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把你认为最可爱的那张照片带来了吗?好,那你能看着照片介绍一下自己吗?

学生在自由观察照片,提示:抓住自己外貌最有特点的方面,要与众不同呀。投影出示照片,指名回答。看看说把自己介绍的最像。

那请同学们再想一想,你的性格怎样?平时喜欢静或喜欢动,还有爱好是什么?(如看书、画画、体育等等),还有自己最特长的是什么?(如体育、舞蹈等)

学生各抒已见——好朋友给提意见。

教师小结:每个同学都熟悉自己,如果能把你说的写出来,大家一听作文内容就知道是你,那么你就成功了。板书:习作2

二、准备习作。

1、朗读习作要求:明确习作训练的要求:一简单写出自己的姓名、年龄、在哪所学校上几年级。

二、重点写自己的相貌、性格、爱好、特长等。

三、能根据习作内容,给文章定个题目。

四、作文写完后,认真修改。根据要求,自己练习——说外貌,夸特点 同位互说,指名说

集体讲评——注意事件的具体。2、3、4、三、学生书写。

同学们想不想让更多的人认识自己呀?告诉你一个好办法——写下来。下面就把你刚才说的写下来吧。

注意点:按照我们刚才说的顺序,先写外貌,再写特点。

板书设计: 介绍我自己 外貌 特点

第二课时

一、书写习作

二、自助修改:自读,互读

三、指名朗读,讲评

四、誊写作文。

作业布置:朗读作文给父母听。

练习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比较简洁的语言写出自己家的住址和走法,并画出示意图,养成处处留心的好习惯。

2、了解自家附近的地名和由来。教学重难点:

养成处处留心的好习惯。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

1、学第一部分。

(1)创设情景:开学了,新换的班主任老师要去家访,请同学们各自下一下家庭住址,并写一写从学校到自己家的走法。我们先来看看小芳是怎样写的。(2)学生自由读题。

(3)看了示意图,你能找到小芳的家吗?指名说说。

(4)如果你是小芳,从家走到学校,你能帮她说说走法吗?同桌练说。(5)班级交流。

2、教学第二部分。(1)审题,明确要求。

(2)小组讨论:怎样写住址才能让人明白?写从学校到自己家的走法要注意些什么?

(3)班级交流。

(4)教师小结:写住址要写清楚区域名称的大小顺序,先写大的,再写小的,要把住址写具体,别人才能找到你的家。写走法时要弄清方向,必要时可以用数据具体说明,语言要简洁通顺。

(5)如果自己的家离学校很远,怎么办呢?再次组织学生讨论。例举班级同学实例,指导学生。(张子慧——杨氏大酒店、棉织厂)如果离家比较远,可从大家都知道的而且离家比较近的标志性建筑写起。

(6)和好朋友交流自家的住址,方便邀请好朋友来家玩。(7)自己写写家庭住址和走法,并画画示意图。(8)交流。

3、教学第三部分。(1)审题,明确要求。

(2)教师适当介绍一些地名的由来和古今的变迁。老师出示一些徐州地名的由来

(3)学生互相交流课前找到的资料。

作业布置:回家给自己的父母说说回家的路径。板书设计:

处处留心 走法

示意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记8个成语和两句名言。

2、练习写钢笔字。教学重难点:

熟记8个成语和两句名言。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

1、熟记成语。

(1)审题。

(2)指导。学生自由读成语,同桌互读成语。

指名朗读,纠正读音。

理解成语意思:你知道了哪个成语的意思?(学生交流后,老师对学生不理解的适当讲解。)

小结:这几个成语都是歌颂英雄人物的高尚气节的。

(1)练习背诵。

(2)你能用上这里的几个成语来赞美我们本单元课文中的一些爱国英雄吗?

2、诵名人名言。

(1)现在我们来学习两位历史人物的名言。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练读,纠正读音。

(4)理解名言的意思。

第一句的意思:自古以来人活在世界上,谁能不老,谁能不死?留得这颗赤诚的心光照史册。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二句的意思是:一面要致力于读书,一面也要关心国家大事,两方面要紧密结合。

3、学生自由练习朗读和背诵。

4、反馈。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通过谈话让学生明确练字的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发现它们都有共同的偏旁“木”。可是在不同的位置要发生变化。

(3)指导书写“寨”。

3、练习

学生按照要求认真练习描红、仿影和临写,教师进行个别辅导,注意保持安静,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写字。辅导时,还要注意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写字姿势。作业设计:

背成语和名言。板书设计:

练习2 以身许国 碧血丹心

嫉恶如仇 大义灭亲

敢怒敢言 忧国忧民

横眉冷对 浩气长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向爸爸妈妈得体的介绍自己朋友的情况。

教学重难点:

得体地介绍自己的朋友的情况。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审题。

1、上节课我们和好朋友交流了各自的家庭住址,并邀请他们到自己家做客。那么第一次把朋友带到家中,应该怎么样向爸爸妈妈介绍他的情况呢?

自己读题目要求。

2、指导

(1)四人小组讨论,你准备向爸爸妈妈介绍朋友的哪些情况?怎样介绍?(2)交流。

教师指点:我们可以交流一下朋友的姓名、年龄、爱好等自身情况,和你之间曾经发生的事情,还有他的家庭情况,做客原因等。(3)那么做为好朋友,你第一次到同学家做客,你该注意些什么呢?集体讨论。

(4)介绍朋友,指导选材。

你在生活中肯定结识了许多的朋友,这些朋友中有些我们都不认识,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好朋友吗。

(5)提出要求:自由读口语交际训练要求,你知道了什么要求。(6)小组交流:你准备向大家介绍哪些小伙伴(7)讲伙伴,指导交际

为了让大家了解你的小伙伴,请你把这位小伙伴的姓名、性别、年龄、与自己的关系,他做过的什么事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讲给大家听。

3、组织大家评议,肯定优点,提出修改的地方

4、小品表演。

表演,练习对话:学生三人一组,自由搭配练习。愿意上台表演的就上来表演。生活之中处处观察——观察同学们观看时的样子

5、评议、选最佳角色:大家认真观看别人的表演,提出自己的意见。作业布置:向你的父母介绍一位好朋友 板书设计:

介绍我的朋友

名字 爱好

家庭情况

做客原因

第二篇:四上语文 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四上语文 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

《巨人的花园》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提示道理。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童话在主人公的安排、表达方法的选择等方面的特点;二是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教学难点是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我在教学中安排了扮演童话人物对话,想象画面,推测主人翁的心理活动等,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遨游童话的乐园。

片断一

师:这是个霸道、自私的巨人,如果遇到了这位巨人,你会对他说什么? 生:巨人先生,你不觉得孤独么,不感到荒凉么?严寒可能冻住了你的心。生:巨人伯伯,果子要大家吃才甜,美丽的花园要大家共享才会快乐。生:巨人大叔,人需要交往,只顾自己,会得自闭症的,打开花园吧!让春天回到你的身边。

师:说得真好,你们的话语会不会像春风一样吹入巨人的心中,让他发生变化呢? 生:是一个孩子让他明白了一切,发生了变化。【教学反思】

当学生已经走进了《巨人的花园》这个童话故事里,学生对故事里的巨人这个童话人物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心里已有了许多想法,学生急切想表明自己的观点,这时创设一个情景,为学生提供一个释放心灵的平台,更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调动学生的兴趣。[片断二] 师:同学们都对这个小男孩很感兴趣,我们来仔细读一读重点写小男孩的第8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小男孩面对巨人的叱责,可能会说些什么?同学们再读读9、10、11自然段。(分组讨论)。想一想,巨人听了小男孩的话又会说什么?然后用对话的形式模拟小男孩和巨人的对话。

生(甲):我扮小男孩。生(乙):我扮巨人。

生(甲):伯伯,您的脸色很不好。您一定感到孤独、荒凉。是啊!长期生活在狂风大作、雪花飞舞的环境中,谁都会是这种感觉。您的花园里长期是这种情景,可花园外的村子里可不是这样的,您想过原因吗? 生(乙):没有,是啊!为什么我的花园里没有春天呢?怎么会没有春天呢? 生(甲):伯伯,花园是您的,您固执地把自己锁在花园里,即使花园再美,您一个人独享,久而久之,最终只能孤独、烦闷。打开花园吧!春天就在您的身边。

生(乙):噢,是这么回事呀,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

生(甲):伯伯,您看,你把围墙一拆,孩子们来了,春天也就来了。生(乙):我明白了,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哈哈…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真是幸福啊!

【教学反思】

学生不光读童话,还在读的基础上编童话、演童话。虽然只是一个对话练习,但学生一定要在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完成,这样的安排,不仅激发了学生深入阅读课文的欲望,更激发了学生参与表演欲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对话练习中,学生说的不管是课文中的原话,还是学生根据意思想象的话;不管说得多,还是说得少,只要能说就行。不作过高的要求,让每个学生都能说,都有机会说,学生在角色转换中,和童话人物零距离接触,更进一步体验了童话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此项活动中,学生尽情想象,真切地感受到童话的魅力。

层层深入--深度解读文本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许美娟

《巨人的花园》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讲述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非常生气,于是便在花园四周筑起了高墙,将孩子们挡在了花园外面。从此,花园里一片荒凉,直到听了一个小男孩的话后,巨人才醒悟到快乐要和大家分享才是真正的快乐。

课文中的巨人,他的言语是粗鲁的,举止是冷酷的,但不能简单将其定位为批判的对象,通过教学的引导,我们需要在学生的心目中播下宽容、理解、同情的种子,而不是让他们成为冷酷的审判官。为了让学生对文本有这样深度的解读,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以下几个层次的引导,层层深入,使学生抵达文本的内核、情感的内核、人性的内核:

一、感受花园的美丽。细读文本开始,我让学生快速默读1、2自然段,画出描写花园美丽的词句。学生在“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白雪一片”的画面想象中感受着花园的美丽、迷人和芬芳,又在美读中体味着词语的韵味,景色的优美。

二、认识花园的寒冷。在美读了1、2自然段后,我用这样的导语引入:“多么美丽的花园呀,可是它突然就陷入了常年的寒冬中,究竟有多冷?寒冬又有多长?你们能从文中找出那段话读一读吗?”学生很快找到了第6自然段,通过对“北风呼啸”、“刺骨”、“狂风大作、”、“瑟瑟发抖”等重点词语的理解,感受花园的寒冷、萧条。

三、体会巨人的自私。同一个花园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呢?我引导学生细读3到11自然段,画找体现巨人任性、冷酷的句子。学生抓住三次描写巨人的呵斥语言和一个冷酷行动的重点词句,体会到了巨人的任性、冷酷、自私。

四、感悟巨人的孤独。巨人的任性、冷酷换来的仅仅是寒冬吗?我继续引领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学生从课文的6、7自然段中读到了巨人孤独、寂寞、冷清的内心,我及时让他们想象:“此时,巨人的心里在想些什么?”,“你对巨人又有什么样的感受?”除了指责、愤怒,同情、宽容的种子也在学生的心田上悄悄地播下了。

五、领会幸福的真谛。“巨人最终明白花园变化的原因了吗?”在这个问题的主导下,学生通过想象小男孩眼神中的话语,又联系第9自然段巨人的话语,读懂了巨人的醒悟。我又马上追问:“巨人又是怎么做的?”“他拆除的仅仅是高高的围墙吗?”将学生的感悟提升到人心的高度。最后,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帮巨人修改告示牌内容的读写练习,既训练语言的运用,又让学生体会到了这则童话揭示的道理,领会了幸福的真谛。

本课的阅读,我带领学生走过了“美丽-寒冷-自私-孤独-幸福”五个层次,从而深刻地解读了文本,课文的三维目标也在相互交融中有效达成。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在课堂中我试图把学生带入文本,带入作者的心灵。因此,我把指导学生朗读作为重点,让学生带着忧伤,带着对大树的同情深深的去体会,去感悟。因为方法到位,大胆放手,课堂基本达到了自己想要的那种境界。

“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在最后3个自然段的学习中,我提出问题:小鸟深情地注视着油灯的火苗,然后为火苗唱起了去年的那支歌。那是什么歌,你能知道吗? 有的学生说:“大树啊,大树,我们是好朋友。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我们之间的友谊天长地久。”有的学生唱:“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朋友不曾孤单过,一声朋友你会懂。还有伤还有痛,还要走还有我。”…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说,有的唱,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上完课,我觉得学生感受很多,收获很多。“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深层感悟,还将是我继续努力的课题。

《去年的树》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鸟儿和树之间的真挚情谊。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我确立了两个重要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小鸟和大树之间深厚的友谊,初步体会到诚信的可贵.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入情入境,为了更好地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是非常必要的.我知道,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就是在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中展开的.而要想读好课文,首先就要让学生走进课文中的种种角色,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学初始,我就逐步引导课文中小鸟的三次问话的语气,让学生们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时的焦急与艰辛,越来越明朗.这样,渐渐的,孩子们走近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

课堂教学的高潮我设计在小鸟面对着灯火,唱起了去年唱的歌。这里三个自然段文字很简单,却给了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这里既是情感的暴发点,更是情动辞发指导学生练笔的训练点。最后我还在这里安排了一个想象说话的环节,语文课堂应是听说读相结合的。学生交流后,感慨很多,很出乎我的意外。

一堂课下来,我觉得两个教学目标比较切实地完成了。学生能很快地理解、分析课文中的词句,并感受到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种种情感。但课后,我仔细想了想,认为今后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反思如下:

1.重视整体把握和时间的安排

对要进行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先进行估计,想想这一个步骤可能会用去多长时间,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会有意识的,有序地进行教学,保证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2.重视学生平时的朗读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并不是一次课堂就能够提升起来的,这些既要包括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包括平时的积累,所以,以后我还要更加关注学生的读书情况.《幸福是什么》教学反思

上完了这一课之后,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1、我原先想用多媒体播放《幸福拍手歌》导入,让学生说说听了后的感受,但是这个对四年级学生要求过于简单,后来我换成先板书“幸福”,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想法,并联系刚过完的国庆长假谈谈期间幸福的事是什么。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去思考,同时又训练学生说话,效果更好一些。

2、当找出重点句并理解幸福的真正含义时,虽然我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自己对幸福的看法,但是仅仅让学生明白了只有付出劳动,做对别人有用的人,才是幸福的,没有让学生质疑:难道仅仅只有劳动才能带来幸福?对重点句的理解挖得不够深。

3、最后一个环节是出示了一些关于幸福的名人名言。有雷锋的、警察的、作家毕淑敏的…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这些名人名言确实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幸福的真正含义,感受到身边的幸福并决心更好地珍惜它。但我没有趁热打铁让学生把自己对幸福的感受写下来,使读写分离。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反思

我上完童话《小木偶的故事》后,感觉心情特别愉快。这篇童话故事趣味性强,学生理解课文并不难。因此我在教这课时,采用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课下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把小童话讲给爸爸妈妈听,要求他们把听后的感觉写出来。

三、课堂上分角色读课文,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四、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积累词语,丰富语言。

五、展开想象,续编故事。其中,我感觉最有特色的地方是:“积累词语”这一环节。因为这课表情的词特别多,所以我安排了让学生划词、读词、理解词、运用词来达到积累运用的目的。我把“板着脸、笑嘻嘻、愤怒、亲热、温柔、痛苦、伤心、着急、委屈、生气、龇牙咧嘴、嘟嘟囔囔、可怜巴巴、放声大哭”板书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读词,以边读边做表情动作来理解词,最后以选词说话达到运用的目的。其次是续编故事,这一环节真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张延飞的设计是这样的:有一天小木偶又遇到了小红狐,一把抓住了它的尾巴说:“小红狐把书包还给我!”小红狐说:“你这毫无表情的小木偶,不用说拿了你的书包警察不管,就是打你一顿,不会哭的的你,谁也不会同情你。”这时小木偶非常气愤的说:“狡猾的狐狸,现在我成了多种表情的人了,你再狡猾警察也不会被你骗过了。”看到小木偶的样子,狡猾的狐狸夹着尾巴逃跑了。穆小学这样说的:"有一天,肚子疼的小木偶,被鸡妈妈看见了,二话没说就去给小木偶找医生了。赵小雨说、乔金诺等等他们各有各的说法。我感觉很好,在这样的教学中,既轻松又收效好,我的解释已经显得多余。这一节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度过,连我也被他们丰富多彩的表情所感染,如果每一节语文课都能这样轻松愉悦,又何愁学生不爱学语文呢?

第三篇:2013苏教语文四下第二单元a卷

3.第二单元测试A卷

一、【字词百花洲】(23分)

1.看拼音写词语,要写的规范,端正,整洁。

shēngshūtúànɡǎnchùcuīcù

()()()()jiānɡùcǎnhuòjiàoxùnjūnyún

()()()()

2.比一比,再组词。

幼()瞧()疏()矩()幻()焦()蔬()拒()

3.给下列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1)鲜为人知:A、新鲜B、鲜美C、鲜明D、少()

(2)漫山遍野:A、水满外溢 B、到处都是 C、不受约束 D、广阔()

(3)微不足道:A、细小轻微 B、计量单位 C、精深奥妙 D、衰落()

4.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填空。

()()了了寻()问()

无()不()()尝辄()

囫囵()()()光()影

天()酬()()能生()

(1)小明在阅读《三国演义》时一目十行。结果,对

书中的内容,在回答老师有关“三国”的问题时总是。

(2)那天,我从杭州回来,父母便要问我那里的景色如何。我说:“由于时

间紧迫,我对于西湖的印象只是,要我详细描述,有些困难。”

(3)在学习上,我们遇到问题时就要,即便遇到掌握的内容

不能,还应该勤加练习,这样就能。有道是“”。上天就是偏爱于勤奋的人。

5.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空。

如果„„就„„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不但„„而且„„

(1)()困难很大,()我们有决心完成任务。

(2)()森林能蓄水,()我们称森林为“森林水库”。

(3)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4)()不付出辛勤的汗水,()不会有收获。

二、【句子大观园】(24分)

1.根据要求写句子。

(1)瓢泼大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2)的风筝地飞上了天空。(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

(3)今天的天气真凉,(把句子写具体)

(4)照样子,把下列句子写生动。

例:小溪叮咚叮咚地唱着歌儿向前奔去。....

① 夏夜,萤火虫在飞。

②一阵风吹来,小草在摆动。

2.排列句序,将序号填在前面的括号里。

()相传,有一次,孔子带领他的学生到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的庙堂

朝拜。

()随后,他吩咐学生拿水来注入欹(qī)器实验,果然和他说的一样。

()久而久之,欹(qī)器逐渐被一些催人奋进、戒骄戒躁的话语所代

替,而且也不只局限于放在座位的右上侧了。这就是座右铭的来由。

()庙堂里陈列了许多祭器,其中有一种祭器学生不认识,就问孔子,孔子说:“这是欹器,是用来盛酒的。当它空腹时,是倾斜的;当

倒满酒时,它就会倒下,酒全部流出来。当年齐桓公把它放在座位

右侧来警戒自己不要骄傲自满。”

()最初的座右铭,是一种叫做欹(qī)器的祭器。这说法是怎样来的呢?

()后来,孔子也请人做了一个欹(qī)器置于座位右侧,用来提醒自

己要谦逊,不骄傲,不自满。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苹果里的五角星》使我们从中受到启迪——创造力来源于。

(2)《最佳路径》向我们介绍了世界建筑大师为迪斯尼乐

园设计路径的故事,着重记叙了他从一位年老的葡萄园主

“,”的卖葡萄的方法上受到启发,产生了“,”的路径设计策略,最终被评

。为世界最佳设计的过程。故事给你的启示是

三、【阅读锦绣宫】(23分)

(一)从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虽然头是尖尖的,但总是开不快。而有(园园圆圆)的大头的鲸,却常常能轻而易举地超过海轮。这是什么原因呢?科学家们仔细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型)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体”,而“流线体”放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后来,工程师(模仿模拟)鲸的形体,(改造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1.将括号中不正确的字、词划去。

2.“轻而易举”的意思是:思与它相近的词:、。

3.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

(二)第一次

马路旁的人行(xíngháng)道比马路要整整高出一台阶,而他简直还没.

满一周岁。

他长着两条细长的小腿,此刻这两条小腿却怎么也不听使唤,老是哆哆嗦嗦

地„„但两条腿的主人——小男孩想从马路上登上人行道的愿望却十分(强烈猛烈),而且信心十足。

瞧,那只穿着好看袜子的小脚已经抬了起来,踩在人行道的边沿上,但孩子

还没下决定登上第二只脚,有那么一会儿他就那么站着;一只脚在人行道上,而另一只脚还在原处没动。

然而小孩又收回了跨出的那一步,他似乎在积蓄力量,小男孩就这么站着,既不前进也不后退,只是固执地注视着自己前进的前方。

“还小呢,刚刚能走路,就能跨台阶?”路旁的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啧了

啧嘴说,“做大人的要帮他一把。”

而孩子的妈妈并没有伸出手去,只是微笑着(鼓舞鼓励)说:

“自己上,小乖乖,自己上。”

“加油!加油!”路旁的小姑娘喊道。

终于孩子的两只脚都站到了人行道上,小胖脸同时(绽开、裂开)了笑容。

“好一个登山者!”胡子爷爷幽默地说。他摸摸孩子的头:“一开头有困难,但坚持就能胜利,祝贺你成功。”

1.划去文中括号里不合适的读音和词语。

2.用“”画出人物的语言,写出周围人对男孩跨台阶的不同态度。

老奶奶的态度:;妈妈的态度:

小姑娘的态度:;胡子爷爷的态度:

3.文中小男孩拿下的第一个高地是。

4.小男孩的妈妈为什么不帮上孩子一把?

5.读了《第一次》你想到了什么?联系生活实际,写一段读后感。

四、【习作畅想岛】(30分)

在“雏鹰争章”活动中,你们班里在阅读、表演、礼仪、守纪等方面表

现突出的同学肯定不少,哪些同学能获得这些奖章呢?请你推荐一人,也可

以自我推荐,要写清为什么要推荐他(她)。要突出主要事迹,做到有详有

略。

第四篇:四上语文第二单元拼音

第二单元

班级

姓名

一、看拼音写汉字。

jūnyún

chónɡdié

kònɡxì

yèbǐnɡ

chùjiǎo

hénjì

()

()()()()()

zhújiàn

xiūxiǎnɡ

zhùzhái

yǐnbì

yǐncánɡ

xuǎnzé

()()

()()()()

zhùzhǐ

dònɡxué

róuruò

sōusuǒ

qīnɡxié

pínɡtǎn

()

()()()()()

bātǔ

kuānchǎnɡ

yǐnrénzhùyì

háobùkěxī

suíyùérān

()()

()()()

jiāolónɡ

shènzhònɡ

nínɡjìnɡ

jìnɡmì

háofànɡ

wúliáo

()()()()()()

ǒurán

zhǎnxīn

piāoyí

qīnɡyì

zīliào

zhènɡjù

()()()()()

()

ɡúwǔ

kǎozhènɡ

qǐyuán

zhàokāi

jiǎshuō

zhèndònɡ

()()()()()()

zuòwòbùān

xiāomóshíɡuānɡ

bùkěsīyì

()

()

()

jīnɡshendàzhèn

wǎnɡfèixīnjī

hàorúyānhǎi

()

()

()

第五篇:四上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四上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5、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

教学目标:

1.完成并检查预习任务。

2.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学到的观察方法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并认真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的诗句。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10

一、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二、预习任务设计:

1.查找有关资料或工具书,了解苏轼、陆游的生平及作品2—3首。

2.尝试自读,理解两首诗。

(1)借助字典读准字音。

(2)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试着讲一讲每首诗的意思。

(3)有不理解的地方记录下来,准备上课质疑。

(4)朗诵自己查找的课外古诗。

总结、评价学生自学检查的情况,肯定和鼓励学生的进步,激励学生自己读书的积极性。

三、根据理解朗诵两首古诗

1.学生试读,注意把诗的节奏和对诗的理解读出来,师生评价。

2.采用齐诵、唱诵、表演诵、轮诵等方式读古诗。

四、读后理解、学生质疑

1.读完后再说一说自己最新的理解,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2.师生共同归纳、整理。有的问题师生即时解决;有的可在学习中解决。

五、欣赏诗句、体会意境、品味情感

1.看图想象,这两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把想象到的景色用自己的话简单的说一说。

3.把自己想象到的内容画出来,然后到讲台前作展示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

4.师生共同评价,看学生是不是把诗中的景象、作者的感受画了出来。

六、朗读古诗、体验情感

1.把自己的想象和体会融入到诵读之中,促使自己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七、默诵古诗、谈读后的感受

1.谈读诵的方法和体会。

2.说对诗句内容的独到见解和感悟。

八、相互交流、介绍自己查阅的诗

1.小组交流苏轼和陆游的诗并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2.摘抄其他同学找到的好诗。

第二课时11

一、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采用“古诗接龙”的方式,复习以前学过的描写景色的诗。

二、学习《题西林壁》

(一)设问置疑、思考哲理

1.诗人的观察地点和观察角度有哪些变化?你认为诗人所见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可先让学生找出“横”“侧”“远”“近”“高”“低”这几个表示地点转换的字,然后再想象景色的变化。

2.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3.结合学过的《画杨桃》一文或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包含了什么道理?小组交流汇报。

(二)变换角色、交流认识

1.扮演苏轼,可问其他同学“读了这首诗有什么感受?”

2.做一次采访者,可问苏轼“为什么写这首诗?”

3.老师引导: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同学和身边的事物呢?结合生活实际回答。

三、学习《游山西村》

(一)朗读古诗、升华情感

1.陆游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看到“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感受到农人纯朴、田家盛情,表达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2.你是通过那个字感受到农人田家的盛情的?由此你想象到了什么情景?

(二)用优美的语言具体描绘想象到的情景

1.美酒加盛情让人沉醉;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柳荫深深,鲜花簇簇让人迷恋;前行的路就在这美景之中。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陆游眼中的景色。

2.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举例子说一说。

(三)配乐朗诵《题西林壁》、《游山西村》以及课外写景的诗。

1.老师范读、指名试读,指导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四)自己出一期手抄报。

要求:选取学过的两首写景古诗,为其配上合适的图画,同时还要把自己想象到的内容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在手抄报上。

6、爬山虎的脚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3、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1、实地观察爬山虎。

2、写观察爬山虎的日记。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12

一、导入新课:

1、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2、导语:

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5课《爬山虎的脚》。

3、对课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

三、出示学习目标、自读。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开火车拼读、纠音。(字形重点:隙、漾)

2、解释生字词。

五、默读、思考: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2、分段。

3、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情况、汇报。

六、教学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

(1)这一段讲了什么?

(2)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

2、提问

七、教学第二段(第2自然段)

1、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什么?(满墙的叶子)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

2、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

(1)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从哪个词看出来?

(2)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1、2自然段?

(3)讨论、归纳: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

3、重点指导朗读第3、4句。

4、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试背第2自然段。

5、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最好。

八、质疑。

九、做练习3

板书设计:

6、爬山虎的脚

刚长出:嫩红--→嫩绿

叶子

长大了:绿得新鲜一顺儿朝下均匀

第二课时13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练习3(投影片出示)

二、导入课文:

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我们就带着问题来学习第三段。(出示学标)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默读;用~~划出爬山虎脚的句子,这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提问、出句子投影,齐读。

3、指名在已画好的爬山虎上添画脚,要求学生在几种彩色粉笔中,选择正确颜色画脚。

以课文为根据,对照学生在黑板上画的爬山虎的脚,评议。

请学生到黑板前用课文的语言讲述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位置、形状和颜色,全班说。

4、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5、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那么形象具体,说明了什么?课文哪个词语突出了这一点?(注意)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

2、听录音,请同学们合上眼睛,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3、多媒体显示、理解。(一棵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4、用“▲”划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

触--→巴--→拉--→贴

5、齐读

6、抓住重点词,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自己说、提名说。

7、指导朗读

8、作者写爬山虎的脚“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行吗?为什么?讨论、汇报。(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越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9、多媒体再显示(一棵--→满墙的爬山虎)。

10、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四、教学第5自然段

1、根据课后练习1(3),轻声朗读。

2、同桌讨论、汇报。

3、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人注意的是叶子,可是作者却能把隐藏在叶子间的脚写得这么具体详细,说明了什么?(观察细致、耐心)

五、第三段总结:

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先讲它的生长位置、形状和颜色,再讲它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最后讲触着墙与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有何不同。

六、质疑

七、评议学生的一篇观察日记。

八、课外作业:

1、根据平时对校内紫荆树的观察,自己确定一个意思来写片段;

2、你将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这个意思。

板书设计:

生长位置、形状、颜色

爬山虎的脚

触--→巴--→拉--→贴

触着墙←-→没触着墙的。

7、蟋蟀的住宅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耐烦、宽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3.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4.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课前准备:

在课前观察蟋蟀和它的巢穴,增加一些感性认识。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14

1、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2、听两组(4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

3、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以概括和理解。例如:

隐蔽——青草丛中隐蔽着一条倾斜的隧道。

干燥——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

不深不宽——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

弯曲——顺着地势弯弯曲曲。

平台——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

4、找出描写蟋蟀住宅样子的句子(段落),找出叙述蟋蟀修建住宅过程的段落。

5、重点默读第五—七自然段,想想蟋蟀的住宅有哪些特点。有些特点,课文直接告诉了我们;有的特点,要联系上下文。

6、画出蟋蟀住宅的剖面图(或简单的示意图),再指着图介绍住宅的特点。

7、用自己的话把蟋蟀住宅的特点完整地说一说(蟋蟀的住宅具有这样一些特点:形状像隧道,是倾斜的、弯曲的,九寸深一指宽;它修在向阳的地方,干燥;有出口,出口处有平台;内部墙壁光滑,地面平整,简朴、清洁、卫生)。

第二课时15

1、运用上一节课认识的有关课文的表达方法,说说课文是怎样介绍这些特点的(用数字说明、打比方介绍、用拟人方法叙述)。

2、怎样概括说明修建住宅的经过呢?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呢?认真阅读相应段落。

3、一是写动工时间(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二是写怎样挖掘(可以让学生找出表现蟋蟀挖掘动作的词语,用了哪些工具,体会挖掘的不易);三是不断整修(“今天做一点,明天做一点”“即使在冬天„„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

4、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可从三个方面去体会:一是用比较的方法,把蟋蟀和别的昆虫进行比较(第二自然段),别的昆虫“临时”藏身,“不费工夫”,蟋蟀“慎重选址”,“自己挖掘”,说明蟋蟀不肯随遇而安;二是把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过程的艰辛与挖掘工具的简单联系起来思考,体会蟋蟀吃苦耐劳的精神;三是找出课文赞扬蟋蟀的语言,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情感。课文中直接称赞蟋蟀住宅的句子有三个。第一句在文章的开头:“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第二句在课文第三段“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第三句在第七段末:“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在朗读中,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体会作者对这种精神的敬佩赞扬的思想感情。

5、要注意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讨论:作者是怎么观察蟋蟀的,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6、课后,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方法,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抓住特点,写一篇短文。或者搜集有关小动物的资料,办一份手抄报,在同学中交流。

8、世界地图引起的发现16 教学目标:

1、认识七个生字,能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运用信息技术,帮助收集资料,理解课文,交流感受。

4、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揭题

出示世界地图,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九十多年前,有一个科学家就从中发现了一个大秘密,一个地球的秘密。

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找答案。

揭题,读题

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理解新词,初步感知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自学反馈

学生读生字,正音,齐读。

小组交流问题,组内不能解决的记录下来。

师生交流理解大意

课文讲了哪位科学家?

他有什么发现?引导读第5段,质疑。

他是怎么发现的?引导读第2段,打出世界地图,学生对照理解。质疑。

他有什么证据证明?引导读第7段,这些证据是如何获得的?交流,说明了什么呢?

现在,大家是否已经清楚了魏格纳发现的地球的秘密。

一起观看大陆漂移动画,看完说说你的感想。

大家来交流一下我们搜集资料的收获。

小组交流,专人汇报。

结语

大自然、地球、宇宙中未知的秘密还有许许多多,有待于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只要我们勤于观察,勇于探索,就像——魏格纳。

写感受

在网络平台上完成,互相点评。

课外作业

熟读课文,将文中的好词好句摘录下来。

感兴趣的话再去收集资料,了解更多知识。

语文园地二

学习目标:

1、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并敢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在交流中能就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请教,与人商讨。

2、能把自己的所观所感不拘形式地写下来。注意表现出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自己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4、能发现细心、长期观察的乐趣所在。

5、能背诵“日积月累”部分。

课前准备:

1、提前一段时间布置学生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2、准备“爬山虎”图片。

第一课时17

◆读读写写

1、检查读音,交流识记方法。

⑴自由读记,读中正音。

⑵交流难记字形识记方法。

2、取长补短,再次识记。

3、按组听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

⑴住宅住址隐蔽隐藏

⑵洞穴倾斜平坦宽敞

⑶均匀重叠空隙痕迹

⑷引人注意毫不可惜随遇而安

◆读读记记

1、读中正音。

⑴指名读词,随时正音。

⑵按顺序齐读。

⑶同桌互读,一人随机、快速地指点,另一人读。

2、解释说话。

⑴提出不懂词语,共同交流解疑。

⑵自由选择几个词说一段话。

◆我的发现

⑴出示“爬山虎”的图片,自主观察,交流发现。

⑵出示文中语句,读通,读懂,发现作者描写的细腻之处。

⑶作者为何能把爬山虎写得这么细致、具体?思考交流。

⑷读“小林”“小东”的话。

◆成语故事

1、写故事需要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长期的观察,其他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胸有成竹》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懂得成语含义。

3、故事中的哪些语言给你特别深刻的印象?

⑴从“生动传神”及第三自然段的例子,感受画的形象逼真。

⑵文中第二自然段几地四自然段文与可所说的“秘诀”,道出“观察”与其取得成绩的必然联系。

4、说故事。

◆日积月累

1、是呀,有人对每月具有代表性的花也做了细致的观察,编了一首歌。先听老师唱唱。(在原有歌曲中选择合适的曲调)

2、读句正音。

3、仔细读读,你发现这段话有哪些特色?哪些词句用得特别精妙。(“红似火,满枝黄,雪里藏”等词精炼地概括出花的特点,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而这一切无不缘于细致、长期的观察)

2、熟读成诵,吟唱成诵。

第二课时18

口语交际

1、我们的生活千姿百态,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看了这儿的三幅图画,大家都会发觉“细心观察”的感觉真的不错。

2、独立看图,然后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最感兴趣的一幅图,说说看到了什么,还可告诉同学你是怎样发现的?

3、再次观察其他的几幅图,也许还有奥妙没被发现呢。

4、全班交流评议,谁发现的最多、最有趣,谁讲解的最清楚、最精彩,将获得“独具慧眼”奖。

⑴可以讲讲你最得意的一个发现。

⑵可以讲讲经过同桌提醒后,自己的第二次发现结果及心情。

⑶可以讲讲你和同桌就某一幅图的争论过程。

⑷还可以讲讲第一次看图和第二次看图的不同发现和感受。

5、这三幅图除了带给你视觉上的享受以外,还带给你什么呢?

6、评议“独具慧眼”奖的主人选。

1、拓展:这幅图构思奇妙,用好你的慧眼也许会得到丰收的喜悦。仔细看图,清楚的把自己的发现告诉朋友。

第三课时19

习作指导

1、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老师和大家一样,渐渐发觉了观察带给我们的快乐。这节课老师想让大家共同分享这份快乐。谁愿意把自己在课余观察的快乐传递给大家?

2、指名试说,师生共同点评。

着重从以下几点入手:

⑴观察了什么事物,怎样观察的?

⑵有什么新的发现?

⑶在观察过程中,什么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每个人根据这位同学讲过的内容各取一个题目。

⑴学生说题目,师整理。

⑵你喜欢哪个题目,为什么。

4、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察,若把它写下来,肯定很有意思,写时的注意什么呢?讨论明确:

⑴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深刻、深受感动的内容写下来。

⑵能不拘形式的写下来,如果进行连续观察,坚持写日记。可以选几则自己觉得满意的日记,认真的进行修改加工。作为一篇习作,题目可以用《观察日记------》,要注意日记的格式。

⑶选自己喜欢的方式精心拟题。

5、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6、学生就某一片交流,共同评议。

2、修改或批改,着重与用词是否得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清楚。

第四课时20

作文讲评

1、教师在批改过程中,可选以下几类典型,作为学生评议内容及方向。

⑴同一事物,不同观察,描写角度的对比。

⑵同一内容描写,粗略与细致的对比。

⑶优秀习作的赏析。

2、根据评议自我修改文稿。

3、誊写习作。

下载苏教版四上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教版四上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上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9、《巨人的花园》 预设教学目标: 1.学会字词,品味人物语言,体会人物表达的方法; 2.采用引导对话的方法,运用联想、体悟等方法,感悟巨人的任性、冷酷,并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3.通过......

    苏教四上期末试卷2

    语文四年级(上册)期末水平测试卷 小学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识字写字 (16分) 1. 把下面的句子抄写在横线上,注意写得正确、工整。(4分)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读拼音,填写字词。......

    四上语文第二单元拼音(全文5篇)

    第二单元 班级 姓名 一、看拼音写汉字。 jūnyún chónɡdié kònɡxì yèbǐnɡ chùjiǎo hénjì ( ) ( )( )( )( )(......

    苏教版四上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9、泉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读通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

    苏教版四上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16、说勤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两根绿线内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重点:......

    苏教版四上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13、开天辟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会本课的生字及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段落层次。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苏教版四上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范文大全)

    23、雾凇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5个只识不写。结合具体语境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选择“渐渐地”“慢慢地”“轻轻......

    第二单元语文完整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有四篇课文和语文园地二。课文包括《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多想去看看》《一个接一个》《四个太阳》。《吃水不忘挖井人》讲的是毛主席当年带领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