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思故乡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8:49: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月夜思故乡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月夜思故乡教学设计》。

第一篇:月夜思故乡教学设计

第16课 月夜思故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图片的组合。(2)培养图片处理意识和能力。(3)初步了解计算机的文件管理。

(二)教材分析

本课制作《静夜思》诗配画作品,利用两张图片素材和自己画的一个“月亮”,组合成新的画面,画“月亮”有创作的意思,丰富了图像处理的思想方法,提供了新的创作的思路。这比前一课又要复杂一点。

图片选择后的透明设置和图形填充方式的选择是新的知识点。“视野拓展”中进一步介绍了文件和文件夹,使计算机文件管理知识趋于完整。

(三)教学设计与教学建议

教学设计建议

1、教学目标

1)学习图形填充方式的选择。2)能制作《静夜思》诗配画。3)初步了解计算机的文件管理。

2、重、难点

1)图形填充方式的选择。2)计算机文件管理知识。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大家都非常熟悉李白的这首《静夜思》,作者书写了思乡之情,百读不厌,绝妙古今。那你们知道在纸还没有发明以前,我们的祖先曾经在竹片上写字记事。

1、观察图片的组成

这幅作品中,都有什么元素,他是由那些元素组合成的? 教师出示“竹简上的古诗《静夜思》”,让学生观察。生回答: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制作这样的一副非常漂亮的画

二、新授

1、打开画图软件

2、选择打开命令

3、在打开对话框中选择竹片文件

4、点击确定,将图片插入到画图程序中

选择工具栏上的粘贴---粘贴来源,将李白画像,图片文件粘贴的画图区中。

单击工具栏上的选择-------透明选择将李白图片周围白色变为透明 调整李白像的大小,并拖到竹简的右侧

三、画月亮

怎样才能画出有淡淡的云遮挡的圆月呢?

1、画月亮的时候可以调整椭圆的填充方式,就可以画出有淡淡的云遮挡的圆月。

1、选择椭圆工具

2、单击——无轮廓线

3、选择——白颜色

4、填充——— 油画颜料

这样我们就可以画出一轮有淡淡云遮挡的圆月 四:输入文字

1、设置字体为隶书,大小24

2、输入所有文字完成作品

3、保存文件

第二篇:《月夜》教学设计

《月夜》教学设计

从化中学语文备课组

彭亚燕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创作背景,明白知人论世对诗歌学习的意义

2、体会诗人的国难家愁,领悟杜诗的“诗史”特色

3、了解诗歌的曲笔手法(对写法、虚实相生)

4、掌握联系上下句读懂诗歌的方法,感受诗歌炼字精准的特点 教学内容分析 :

《月夜》属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修内容,一般放到高二作为选修课使用。我特意把它放到高一第二学期第四单元《唐诗五首》之后,挪作课外拓展的内容。原因有二:一者,在诗歌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学诗词不会预习,不懂质疑;即便预习了,也是囫囵吞枣,没有养成释词、析句、统篇的能力。选修本的《月夜》恰恰是诗歌绵里藏针的典型。二者,《唐诗五首》其一是杜甫的《登高》,杜甫的作品是唐诗的巅峰,对后世影响深远,我希望乘胜追击带领学生多学一首好诗。我把这首诗歌作为拓展教学,是想和学生一起欣赏诗歌,同时让学生学会就在在字里行间把一首诗读懂,培养他们细心读诗的好习惯。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千年的期盼 不老的情怀

同学们,大家印象最深小学所学的是哪首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不管这是不是第一首,但它是我们情感记忆里的第一。月亮,是中国旧诗坛上空的常客。一轮明月,缺圆盈亏,自古至今,一路流转,走进了中国人广阔的心灵空间,她见证了天地间的沧海桑田,目睹过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中国人对月亮怀着特别的情感,她凝聚着我们古老民族丰富的生命体验和审美情感。

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和月亮有关的选修诗歌。杜甫的《月夜》。

二、预习检测:从提问看问题

1、教师分析学生预习提问作业的情况和存在问题;

2、小结诗歌鉴赏方法:

诗歌内容环环相扣,联系上下句仔细阅读推敲 了解诗歌创作背景,回忆所学的诗人相关知识

三、初读诗歌,感知情感

1、学生齐读全诗,并说说对诗歌情感基调的初步印象

2、纠正错误读音,展示创作背景(小结:知人论世的作用)

四、揣摩字句,理解情感

联系上下,逐联细读,思考并回答问题

(1)谁人何处看月?哪个词最能体现看月情感?

(2)妻子为什么“独看”(提示:联系下句)?颔联哪个字融入了诗人对妻儿的情意?

(3)诗人笔下的妻子形象如何(提示:抓字词)?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4)尾联哪个词和“独看”相呼应?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五、朗诵诗歌,深化认识

1、请学生概括诗歌的思想感情

2、请一位学生根据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声情并茂地朗读全诗

3、交流探究:同是睹月怀人的诗歌,杜甫这首《月夜》不但流传千古,而且被评作“个中龙凤”,你觉得原因有哪些?

4、教师小结:(1)家国情怀,诗中圣哲,文为诗史

(2)富于想象

构思巧妙

炼字精准

5、教师总结读诗方法,强调习惯养成:

联系上下,析句统篇;揣摩字词,体会情感

六、课后作业(略)

教学反思:

我一直认为,诗歌鉴赏技巧千万,但总离不开字词句的揣摩分析。有了这种习惯,诗词鉴赏的能力就能逐渐养成。高一的诗词教学,与其一篇篇囫囵吞枣,然后苦口婆心教技巧,不如在每一篇的教学过程中花更多心思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培养他们对文字的敏感和兴趣。当然,只告诉学生鉴赏方法,而没有细读练习也没用。在这里,教师在诗歌解读上的示范指导作用,就显现出来了,不仅重要而且必要。

这节课如果说有什么实效,那就是老师和学生一起,通过方法引导,一步步读懂了对基础薄弱孩子们来说并不容易的一首诗。想取得更好的成果,还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持之以恒的训练。

第三篇:《月夜》教学设计

《月夜》教学设计

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秦岭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意境,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歌主旨。2.学习诗人运用想象和对面着笔来表情达意的虚实相生的写法。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解决诗歌鉴赏表现手法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赏析诗歌意境,把握诗歌主旨。

2.指导学生运用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分析本诗艺术特点,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与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创作背景:

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入潼关,玄宗南逃,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今陕西富县),寄居在羌村。七月,肃宗在灵武即位(今属宁夏)。杜甫得知肃宗即位的消息后,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今延安),企图赶到灵武,为平叛效力。但当时叛军势力已膨胀到鄜州以北,他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捉住,困在沦陷后的长安,在一个月夜,诗人望月生情,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作《月夜》。杜甫其人: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积累,说说对杜甫的了解。)(多媒体展示)

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又称“杜工部”,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被后人称为“诗圣”,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二、品读诗歌,读准读畅。

1.学生自读,注意字音和节奏。2.出示难读字字音,正音。

3.听录音范读,(指导学生把握节奏、语速及语气。)

三、自主学习,梳通诗意。

1.自己对照课下注释和相关资料自译。2.说给同桌听,合作解决疑难词句。3.学生自主展示。(教师点拨指导。)

四、精读细品,探究新知。

(一)整体感知,初步体会意境。

学生自读诗歌,思考:诗人在诗中共写了几个场面? 妻子思念丈夫的场面(想象)

诗人与妻子团圆的美好场面(想象)诗人思念妻子儿女的场面(现实)

(教师适当点拨并板书,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思念之情。)

(二)研读诗歌,探究情感。

1、诗中望月之人是谁?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闺中的妻子。这种手法叫对写法,也即从对面写来,也叫对面落笔,属于曲笔的一种。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念对方,而是写对方如何思念自己,通过这种手法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思念之情,比起一般的直诉自己的情感的忆内之作,一开篇意思就深了一层。只提被忆的一方,抒写角度的转换,使得辞旨婉切,更显出诗人对妻子的一往情深。

2、从诗歌可以看到,在家里的不仅有妻子,还有儿女。为什么作者却说是闺中“独”看呢?

明确: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啊!用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了那个“独”字,又进一层。

3、“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有人说这一联中有两个字用得格外形象生动,含蓄凝练,你认为是哪两个字,并简要说明理由。

明确:是“湿”和“寒”。一“湿”一“寒”可触可感,形象生动,表现了妻子望月之久,忆夫之深。“湿”和“寒的表象是诗人的想象和联想,其实是写诗人看月之久,忆妻之深的痛苦现实。明写妻子思夫之深,暗写杜甫思妻之切。

4、诗歌之中有两个相互照应的一诗之眼的词语,请找出来并分析其中蕴涵的感情? 明确:“独看”:写现实。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双照”兼包回忆与希望。感伤“今夜”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虚幌”、对月舒愁的希望寄托在不知“何时”的未来。“双照”泪痕才干,表达诗人希望尽早结束这种两地思念的痛苦生活,“独看”泪痕不干也就包含其中了。“独看”的泪痕里浸透着天下乱离的悲哀,“双照”的清辉中闪耀着四海升平的理想,渴望和平的生活,包含战乱之中广大人民的共同心声。“独看”和“双照”是这首诗的诗眼,是最能体现主旨的关键词。

5、本诗只写个人的遭遇与亲人的离散之痛,对吗? 明确:诗中所写的个人于亲人离散的痛苦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中人民的悲苦生活。其中写夫妇、父子之爱已与忧国忧民、悯时伤乱之情融为一体,这就是文学的典型性。

——与杜甫的《述怀》比较,进一步深层探究主旨。述怀

[唐]杜甫

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朝廷愍生还,亲故伤老丑。涕泪授拾遗,流离主恩厚。柴门虽得去,未忍即开口。寄书问三川,不知家在否。比闻同罹祸,杀戮到鸡狗。山中漏茅屋,谁复依户牖。摧颓苍松根,地冷骨未朽。几人全性命,尽室岂相偶。嶔岑猛虎场,郁结回我首。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汉运初中兴,生平老耽酒。沉思欢会处,恐作穷独叟。(出示《述怀》的相关诗句,通过分析《述怀》,结合写作背景及杜甫济世情怀点拨学生进一步研读诗歌主旨。)“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 “寄书问三川,不知家在否”; “几人全性命?尽室岂相偶!”

(明确:在诗人“独看”的泪痕里,不仅表现了对妻子思念之情,也浸透着天下离乱的悲哀;在“双照”的清辉中,闪耀着诗人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

五、拓展学习

出示《邯郸冬至夜思家》,学生自学,进一步学习对面着笔的写法。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代: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明确:“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坐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呆坐的“影”陪伴着抱膝呆坐的“身”,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的孤寂心情。)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写得怎样?

(明确:作者主要通过借人映己、对方着笔的表现手法,通过想象家人思念自己的画面,突出自己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深。)

七、课后小结

以“月”为线索,贯通全诗,采用对面着笔、借人映己的表现手法,通过写诗人对妻子的思念,反映了乱离时代人民的痛苦,表达了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

八、布置作业 1.背诵《月夜》。

2.分析《夜雨寄北》中虚实相生的表达效果。

【教学资料】

一、背景:

天宝十五载(756)春,安禄山由洛阳攻潼关。五月,杜甫从奉先移家至潼关以北白水(今陕西白水县)的舅父处。六月,长安陷落,玄宗逃蜀,叛军入白水,杜甫携家逃往鄜州羌村。七月,肃宗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即位,杜甫获悉即从鄜州只身奔向灵武,不料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押回长安。这首诗即是困居长安时所作,虽然长安和鄜州距离不远,但相逢无期,表达了对离乱中的妻子家小的深切挂念。

二、内容及情感:

这首诗是作者为平安史之乱叛军,途中不幸被叛军掳至长安时所作。诗的开头便充满了浓情厚意,用明月高挂,拉近长安与鄜州距离,牵动夫妻两颗心,彼此相互揣想,相互思念。此诗艺术构思巧妙,以“月”为线索,贯通全诗,采用借景抒情、暗示手法望月怀人,通过写诗人对妻子的思念,反映了乱离时代人民的痛苦,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杜甫推己爱人,心忧天下的胸怀和境界倍受后人景仰。而他关爱妻儿,不离不弃的无私精神同样感人至深。在《月夜》的诗里,他置自己的沦落辛酸于不顾,而去惦记家人,设想妻儿情形,足见其高尚、伟大。该诗以明月为线索,把对家 人的眷念融入月夜中,从几方面特写夫妻的挚爱之情。

杜表现对妻子的感情,不像李白那样从自我的角度来写其思恋之苦,而是写妻子望月和自己一样望月。其内心之感触如何,并无一字直接表述。只用“独看”两个字暗示。独看,就是孤单,对月之时,不是两人共看。独看,一为自身孤独之感,二为,思念远方之夫。三为,暗示内心深处的回忆。回忆什么呢?杜甫不说,回忆共看,而说,小儿女并不理解母亲在“忆长安”。这里的“忆长安”,有点蹊跷。小孩子不懂得回忆家在长安的情景,有什么好“怜”的。之所以值得“怜”,一下,(也就是显得可“爱”----怜就是爱).母亲在那里是回忆长安十年的生活吗?母亲的回忆是无声的,而小孩子却一点不懂得母亲在那里想爸爸,这才显得天真烂漫。杜甫在这里,拐了三个弯,一个弯是自己在望月,思念太太,却写太太在望月,思念自己。第二个拐弯是,太太在怀念家在长安之时两个共看明月,却说孩子不知道母亲在回忆长安。第三个弯,不说是太太在回忆夫妻二人共看情景,却说小孩子家不懂得母亲在的的回忆的内涵。第四,这种回忆应该是比较甜蜜的。正是往日的甜蜜,才衬托出此时的忧愁。这种忧愁是太太的,也是自己的。这种忧愁当然是苦的,也是甜蜜的忧愁。

诗人首联点明时间、地点:“今夜”,实指今夜,也希望只有“今夜”;“鄜州”,妻室所在的地方;“闺中”,指代妻子。明明是诗人在长安望月,思念妻子,却从对方着笔,想象远在鄜州的妻子独自望月,思念长安的丈夫。构思独特,曲折深婉。一个“独”字,写尽了妻子孤单落寞的凄楚情状,既显示了夫妻之间往日相守的深情,又饱含诗人对妻子独居异地的怜惜之情,而且还与下联的“未解忆长安”、尾联的“双照”照应。所以,“独看”是全诗的诗眼所在。

颔联联想“小儿女”的情状:孩子还小,既不懂父亲在长安处境的危恶,更不懂母亲是怎样牵肠挂肚地思念他们远在长安的父亲。小儿女的“不解”衬托妻子的“独看”,并点明“独看”在于“忆长安”。不仅忆身在长安的夫君,更忆以往全家在长安团聚的美好时光、盼望重回长安完聚。从而加重了看月时的孤独,使“忆”更加悲切落寞。“遥怜”,相隔遥远,即使爱怜也无济于事,更突出了孤单凄恻的情怀。这些都是对“独看”的进一步延伸。

颈联进一步描绘妻子看月忆长安的情状:“香雾”和“清辉”写环境的清丽;“云鬟”和“玉臂”写妻子的秀美;“湿”和“寒”都是在月下呆得太久了的结果。深夜不寐,久久在月下徘徊凝望,秋夜的雾气沾湿了秀发,清冷的月光洒满洁白如玉的双臂,思念的泪水正充盈眼眶……美丽专情的妻子形象跃然纸上,联想中渗透着诗人对妻子无限关爱的深情,“语丽情悲”。

尾联正面抒写自己的离愁和对妻子的思念:“何时”对应“今夜”;“虚幌”,薄而透明的窗帘,照应“闺中”;“双照”对应“独看”。什么时候才能共倚窗帷、共赏明月、共诉离情?这一问,既是诗人与家人团聚的殷切期盼,伉俪情深、相思如渴,尽在其中;又是诗人渴望故土收复、战乱止息、天下人都能阖家团聚的美好愿望,感时忧国、关怀苍生,暗含其里。首尾关合,章法紧密,境界深远。

全诗构思新颖,用语精工,结构巧妙,笔法婉曲。它先作反叙,再行旁村,复设想象,更加照应,首尾相联,清通一气,在艺术上已完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第四篇:月夜刘教学设计

构思奇巧,情真意切

——杜甫《月夜》教学设计

东莞一中 陈丽红

教学目标:

1、鉴赏《月夜》的艺术表现手法:构思奇巧

2、鉴赏表现主题的传神字眼:独看、双照

3、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4、拓展学习这种奇巧的构思

教学难点:

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

教学重点:

1、传神字眼:独看、双照

2、艺术特色:构思奇巧

教学方法:

引导法、比较法、想象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导语】: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望月倍思亲。月亮总是撩人思绪的,我想同学们最早学的望月思乡诗,应该是李白的《静夜思》了。今天我们再来重温一下这首诗好吗? 一个比李白小11岁的人,在他45岁时,叛军攻进潼关,他带着妻小逃到鄜州(今陕西富县),寄居羌村。七月,听闻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他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今延安),企图赶到灵武,为平叛效力。但他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一个夜晚,他望月思家,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名作。这首诗,叫做《月夜》,这个人,叫做杜甫。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学生自由读,然后全班齐读)

【诗歌解读】:

首联: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问:这句写的是谁思啊?(抓住“鄜州、闺中”)明明是杜甫写的诗,应该是“举头望长安夜,低头思鄜州妻”才对啊。怎么反而写妻子思自己呢?——不说己思家,却说家中妻思己,更见思家心切啊。问:自己只身在外,当然是独自看月。可妻子明明有儿女在身边,怎么说是“独看”呢?我们来看下一句。

颔联: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忆长安”的原来是妻子,孩子还太小,以致不理解望月思亲的母亲,又因为“少年不识愁滋味”,更加不懂得想念在长安的父亲。用小儿女的“未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了“独”。

今夜只独看,这不是分明透露出他和妻子有过“同看”鄜州月而共“忆长安”的往事吗?我们知道,安史之乱以前,作者困处长安达十年之久,其中有一段时间,是与妻子在一起度过的。和妻子一同忍饥受寒,也一同观赏长安的明月,这自然就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当长安沦陷,一家人逃难到了羌村的时候,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共“忆长安”,已不胜其辛酸!如今自己身陷乱军之中,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那“忆”就不仅充满了辛酸,而且交织着忧虑与惊恐。这个“忆”字,是含意深广,耐人寻思的。往日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虽然百感交集,但尚有自己为妻子分忧;如今呢,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遥怜”小儿女们天真幼稚,只能增加她的负担,哪能为她分忧啊!这个“怜”字,也是饱含深情,感人肺腑的。

颈联: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妻子一个人久久望着月,她的如云鬟发大概也被夜里的露水沾湿了吧,会不会受凉呢?在皎洁的月光下,她手臂上白玉般的肌肤,或許也感到一丝寒意了。问:为什么会“湿”,为什么会“寒”?

妻子望月之久,思念之痴。不知不觉就已经夜深了。

尾联: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当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自己也不免伤心落泪。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这就不能不激起结束这种痛苦生活的希望;于是发出了:“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的呼声。“双照”而泪痕始干,则“独看”而泪痕不干,也就意在言外了。

问:古代诗话有“诗眼”的说法,认为“一字之响,能使全句皆奇”。今人认为“诗眼”就是作品中最能表现意境的关键词句。请指出这首诗的诗眼: 独看:浸透了天下乱离的悲哀

双照:反射出和平团圆的理想

小结:战乱时期,饱受相思之苦的又何止杜甫一家?杜甫只不过是发出了广大人民盼团聚、盼和平的共同心声而已。无怪乎称杜诗为“诗史”了。诗歌把夫妻的聚散和时局的安危结合起来,写出了乱离时代亲人别离的痛苦心情和强烈盼望,这种痛苦、这种渴望是普遍的、永恒的,因而这首诗歌也一直引起读者的共鸣。(全班再次自读,然后一个同学有感情的读。全班背诵)

【重点鉴赏】

问: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和李白的《静夜思》是否一致?如果不是,那么又有何不同?

李白:直抒胸臆

杜甫:含蓄委婉,构思奇巧,不说己思妻,却说妻思己,不说己思儿女,却说儿女不解母亲之思。

这样更见己思家之情真意切。

其实像这样的侧面暗示、落笔对方的奇巧构思我们在以前的诗歌当中也见过,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王维《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抒写作客他乡的思家念亲之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李白《渡荆门送别》抒写诗人“辞亲远游”的思乡之情。“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除了上面学过的,我再补充两首,大家一起欣赏一下。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抒写羁旅怀人之情。“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高适的《除夕作》也是采用对面落笔写家人之思,同样具有语短情长,耐人寻味的特点,“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让学生说出哪些诗句是落笔对方。)

【拓展练习】

同学们长年住校,一定常常思念家人,请用杜甫这种奇巧的构思写一段自己思念家人的文字。

【课后作业】

1、比较鉴赏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说说《望月怀远》和《月夜》在艺术手法的异同;如何理解“披衣觉露滋”的“滋”。

板书设计:

月夜 杜甫

(线索)思念家人情真意切 月

落笔对方、构思奇巧

(此文获2006东莞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优秀教学案例评比三等奖)篇二:《月夜》教学设计

《月夜》教学设计

从化中学语文备课组 彭亚燕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创作背景,明白知人论世对诗歌学习的意义

2、体会诗人的国难家愁,领悟杜诗的“诗史”特色

3、了解诗歌的曲笔手法(对写法、虚实相生)

4、掌握联系上下句读懂诗歌的方法,感受诗歌炼字精准的特点 教学内容分析 : 《月夜》属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修内容,一般放到高二作为选修课使用。我特意把它放到高一第二学期第四单元《唐诗五首》之后,挪作课外拓展的内容。原因有二:一者,在诗歌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学诗词不会预习,不懂质疑;即便预习了,也是囫囵吞枣,没有养成释词、析句、统篇的能力。选修本的《月夜》恰恰是诗歌绵里藏针的典型。二者,《唐诗五首》其一是杜甫的《登高》,杜甫的作品是唐诗的巅峰,对后世影响深远,我希望乘胜追击带领学生多学一首好诗。我把这首诗歌作为拓展教学,是想和学生一起欣赏诗歌,同时让学生学会就在在字里行间把一首诗读懂,培养他们细心读诗的好习惯。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千年的期盼 不老的情怀

同学们,大家印象最深小学所学的是哪首诗?“床前明月光,疑

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不管这是不是第一首,但它是我们情感记忆里的第一。月亮,是中国旧诗坛上空的常客。一轮明月,缺圆盈亏,自古至今,一路流转,走进了中国人广阔的心灵空间,她见证了天地间的沧海桑田,目睹过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中国人对月亮怀着特别的情感,她凝聚着我们古老民族丰富的生命体验和审美情感。

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和月亮有关的选修诗歌。杜甫的《月夜》。

二、预习检测:从提问看问题

1、教师分析学生预习提问作业的情况和存在问题;

2、小结诗歌鉴赏方法:

诗歌内容环环相扣,联系上下句仔细阅读推敲

了解诗歌创作背景,回忆所学的诗人相关知识

三、初读诗歌,感知情感

1、学生齐读全诗,并说说对诗歌情感基调的初步印象

2、纠正错误读音,展示创作背景(小结:知人论世的作用)

四、揣摩字句,理解情感

联系上下,逐联细读,思考并回答问题

(1)谁人何处看月?哪个词最能体现看月情感?

(2)妻子为什么“独看”(提示:联系下句)?颔联哪个字融入了诗人对妻儿的情意?

(3)诗人笔下的妻子形象如何(提示:抓字词)?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

(4)尾联哪个词和“独看”相呼应?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五、朗诵诗歌,深化认识

1、请学生概括诗歌的思想感情

2、请一位学生根据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声情并茂地朗读全诗

3、交流探究:同是睹月怀人的诗歌,杜甫这首《月夜》不但流传千古,而且被评作“个中龙凤”,你觉得原因有哪些?

4、教师小结:(1)家国情怀,诗中圣哲,文为诗史

(2)富于想象 构思巧妙 炼字精准

5、教师总结读诗方法,强调习惯养成:

联系上下,析句统篇;揣摩字词,体会情感

六、课后作业(略)

教学反思:

我一直认为,诗歌鉴赏技巧千万,但总离不开字词句的揣摩分析。有了这种习惯,诗词鉴赏的能力就能逐渐养成。高一的诗词教学,与其一篇篇囫囵吞枣,然后苦口婆心教技巧,不如在每一篇的教学过程中花更多心思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培养他们对文字的敏感和兴趣。当然,只告诉学生鉴赏方法,而没有细读练习也没用。在这里,教师在诗歌解读上的示范指导作用,就显现出来了,不仅重要而且必要。

这节课如果说有什么实效,那就是老师和学生一起,通过方法引导,一步步读懂了对基础薄弱孩子们来说并不容易的一首诗。想取得更好的成果,还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持之以恒的训练。篇三:月夜教案

《月夜》教案简案 教学设想:注重依循诗歌内容,依托学生生活,发挥想像,真切体会诗歌意境,产生审美感受,得到思想陶冶。并在体会诗歌意境的同时,学习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一、教学目标:

1、体会诗歌意境

2、学习本诗的炼字精准

3、了解本诗的曲笔写法

4、了解此诗在当时的典型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体会诗歌意境

三、教学方法:活动法、引导学生想像、析读法、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①学生背有关明月的诗文: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苍天??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李白《哭晁卿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得出明月能激起人的思念之情。

②背景介绍:身历安史之乱的杜甫也在一个月亮皎洁的晚上,面对似乎能说话,惹人相思的明月,因景生情,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名诗《月夜》。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五载,当时杜甫被“安史之乱”叛军俘虏,押到长安,而妻子和女儿因避乱暂住鹿 州。自己被俘长安,生死未卜,妻儿与自己长时间分离,挑起家庭的重担,在明月之夜,杜甫看着那一轮圆月,缕缕思绪油然而生,于是写下这一首诗。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

(二)通过想像,体会意境

教师范读(或学生齐读)。注音释义:鹿 鬟(预习完成)虚幌

1、“今夜鹿 州月,闺中只独看。”

闺中,指的是妻子。“闺中只独看”这一句,哪个字最能突出杜甫妻子的形象?强调“独”,在孤独中,她望着那一轮明月,望着丈夫北去的方向,她忧心地想:?? 或:是一个“独”字,这幅大画面中,最突出的就是妻子那孤独的望月形象,我们能具体想像一下他妻子那孤独的望月形象吗?大家闭上眼睛,和我一起想像:杜甫站在月下,望着明月,想像的翅膀飞到了鹿 州,飞到遥远的妻子那里,那是一个山野里的小村子,小村子的周围长满了许多阴森森的树,在树的包围中有一个破旧的草房,草房前是杜甫妻子那孤独的身影,月光透过树枝的空隙照下来,照在杜甫妻子的身上,只见这个孤独女人正仰首凝望明月,身后,在皎洁的月光照亮下身影拉得好长好长,显得那么清瘦。周围一片寂静,只听见夜虫的鸣叫,还有远处传来的不安的几声狗吠。在孤独中,她望着那一轮明月,望着丈夫北去的方向,她忧心地想,她忧心地想,她忧心地想些什么呢??? 在孤独中,她望着那一轮明月,望着丈夫北去的方向,她似乎又在回忆着什么,她回忆着什么呢?

2、“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①介绍曾在长安的时光并猜想杜甫妻子此时的心情: 安史之乱前,杜甫曾困守长安十年,其间有一段时间是与妻子共同度过的。这其间夫妻二人一定曾共同看过明月,留下的记

忆是深刻的。当长安沦陷后,一家人逃到鹿 州羌村,与妻子同看明月时也一定会回忆起在长安时同看明月的情景。而如今,只有妻子一人在凄凉孤寂的羌村独看明月,独自回忆与丈夫一起在长安共同度过的艰难岁月,那一段岁月中,虽然丈夫仕途不畅,生活困顿,但夫妻可以共同看一本书,共同探讨一个话题,同赏一轮明月,共同商量解决生活困难的办法。那时生活虽然困顿,但夫妻俩会相互体贴,互相关爱,所以可以说,那时的生活虽然有些酸楚,但也不无幸福;虽然有些艰难,但也生活得安宁,她不由得会产生一种向往之情。而如今,却只有她一个人独在羌村,看月,孤孤单单;生活的困境,需要她独自一人承担。当房子坏了,需要母亲自己去修补;当家里人的衣服破了,需要母亲一针一线地去缝补;当锅里没米没菜了,需要母亲自己去地里一棵一株地种植??母亲必须承担家里所有的负担,更令母亲忧心的是,孩子们的父亲,自己的丈夫,现在何处呢,身体还好吗?在安史之乱中,在那战火纷飞,哀鸿遍野的日子里,丈夫是死是活呢?这正是她此时独自望月的忧愁啊,当她想到这些,她一定会——潸然泪下。(以教师说前句,学生说后句的形式)②可是,明明有小儿女,为什么说她是“独看”呢?

虽然有小儿女,但他们能理解母亲的心吗?想想这帮天真幼稚的小儿女们,他们面对母亲的忧思,而对母亲的哭泣,也许会说些什么样的话?做些什么样的事? 他们哪里知道,他们与父亲离散后,母亲的辛苦?

回扣“怜”字。(炼字)

3、“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①从“香雾”“云鬟”“玉臂”这些词语,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女子?你能根据诗句,大体描绘一下吗?

教师用语言完整描绘:

②假如明月你有情,请你(明月)??动作

假如明月你有情,请你??语言

回扣“独”“怜”(联系资料信息)

4、虚:妻子这些独自望月时的可怜场景,诗人杜甫都亲眼看到吗?(想像中,是写)曲笔:

4、“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诗人想像着妻子独在鹿 州望月时的凄冷形象,不由伤心落泪,于是发出长叹:“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三)典型意义:联系杜甫其诗其人,得出杜甫的思想境界,从而让学生受到熏陶。诗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名句

“国破山河在??”

板书设计:

月夜

只独看

忆 怜思 香雾 云鬟 玉臂篇四:

3、春江花月夜(刘会贞)课 时 教 学 设 计 首 页

第1页(共7页)

第2页(共7页)

第3页(共7页)

第4页(共7页)

第5页(共7页)篇五:第八课《月夜》教案

湘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第八课《月夜》教案 2011-11-30 【字号:大 中 小】【背景色 ■ ■ ■ ■ ■ ■ ■】 【收藏此页】 【打印】 【投稿】

【关闭】

关键词:追月 彩云 听辨 切分 彩云追月 民族乐器 板书 音节 下册 月夜

《湘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第八课“月夜”教案》摘要:能听辨出各种民族乐器特有的音色。教学重点: 切分音:xx x ; 切分音节奏:xx x x x。教学难点: 处理好歌曲中含有切分音节奏的部分;欣赏乐曲时能听辨出民族乐器的音色。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板书皎洁...相 关: ◇ 北师大:《栽蒜苗二》教学 >>详细 ◇ 北师大:《栽蒜苗二》教学 >>详细 ◇ 人教实验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详细 ◇ 一年级小学语文第一册第八 >>详细

教学内容:小精灵网

歌曲《彩云追月》、欣赏《彩云追月》。

教学目标:

1、学习切分音、切分音节奏xx x x x,充分感受切分音的特点,并在歌曲的学习中体验含切分音的节奏。

2、怀着真挚的感情,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理解作者盼望两岸早日统一的迫切心情。

3、欣赏富有民族管弦乐《彩云追月》,了解乐曲的节奏、情绪、速度。并能听辨出各种民族乐器特有的音色。

教学重点:

切分音:xx x ; 切分音节奏:xx x x x。

教学难点:

处理好歌曲中含有切分音节奏的部分;欣赏乐曲时能听辨出民族乐器的音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板书“皎洁明月动,彩云紧相随”

2、学生齐读板书。

今天,老师来当一回明月,邀你们这些彩云们一起参与这节音乐课。但是,首先得读准这个节奏哦。

二、认识切分音

1、出示节奏卡一。

节奏卡一:x x x x a、学生自己练习。b、指名边打拍边用“da”读出节奏。c、集体用“da”读节奏。

2、增加难度,在第二第三两个音符上添加连线,再请同学读一读。

节奏卡一:x x x x ↓↓ ↓

节奏卡二:x x x 再把中间两个半拍的音符合并成一个一拍的音符,出示节奏卡二。a、第二个音:是前一拍中的弱部分。

第三个音:是后一拍中的较强部分。b、这个一拍的音,是从前一拍子的弱部分开始,延续到后一拍较强的部分,改变了基本强弱关系的这个音叫做切分音。(x x x)c、学生读一读节奏,说一说什么叫切分音。

3、出示带有切分音节奏的节奏卡片,请学生读一读: a:x x x x x b:x x x x x x

三、歌曲教学

1、找出课本歌曲中带有切分音节奏的歌谱,并唱一唱。

2、听歌曲范唱,着重注意歌曲的节奏。

3、用整体听唱法学唱歌曲。

4、请学生找出有困难的乐句,单独练习。

5、全班演唱歌曲,老师提出需要改进的意见,并练习。

6、分组演唱:女生唱第一段,男生唱第二段。

7、小结。

四、欣赏教学

1、听听用民族乐器是怎样来表现“彩云追月”的?听的时候思考两个问题:

(一)、这首乐曲的节奏、情绪、速度有哪些特点?看课本相应的选项并做出选择。

(二)、主旋律部分用了哪些我们熟悉的民族乐器来演奏的?

(播放音乐,老师巡回提问:主题音乐用了什么民族乐器?)

2、讨论并回答问题

(一)。

节奏平稳的;情绪抒情的;速度稍慢。

3、讨论问题

(二)。

小结:第一三主题是竹笛独奏,二四主题是二胡齐奏。乐曲用竹笛独奏来代表明月,二胡齐奏代表彩云,给我们展示了一副“皎洁明月动,彩云紧相随”的迷人景色!

五、结束课业!

《萤 火 虫》

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萤火虫》

2、创设歌曲带来的表现夜晚迷人的意境——肢体语言

教学目标:

情感—— 让学生欣赏女声独唱《萤火虫》感受乐曲优美抒情的情绪,启发学生从小树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

认知——通过表演各种助人为乐的小品的过程,更进一步升华学生从小良好的思想品德。培养学生的观察、模仿、合作能力。

拓展——通过一些与《萤火虫》相匹配的舞蹈肢体的动作,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即兴创作的多元化能力。

教学的重点难点:

1、欣赏女声独唱《萤火虫》,感受乐曲优美抒情的情绪,启发学生从小树立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

2、能哼唱《萤火虫》歌词,并能跟着音乐即兴舞蹈肢体的表演,表现夜晚迷人的意境。教学背景:刚踏上工作岗位,见习期间,担任小学三——五年级的音乐

教学全息过程:

(一)导入 分 析

在这一环节,对于三年级的学生用歌唱的形式问好,似乎更好些。

让学生自己来想象夜晚的景象,而不是让老师来告诉,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想象能力。

学生的回答教师立刻要给予肯定

让学生自己课外收集萤火虫的资料。丰富课外知识。让它们自己知道关于萤火虫的答案。

在歌曲的情绪回答中,学生的回答非常出色,在这里就能够看出学生平时的知识积累是很丰富的。在此教师立刻给予了肯定和表扬。

这里的歌唱不是学唱而是跟唱,因为让学生有预习歌曲的,在唱的过程中学生的节奏不稳定,教师就立刻纠正。以打节拍的形式告诉学生正确答案。

在优美的歌声中让学生总结萤火虫的优秀的品质。从这里接开始启发了学生的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先让学生说一说,再让学生来编演,切入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思想教育,素质教育的灌输。教学过程很自然的就进入到学生的创编过程。学生的创编内容就是一个“扶盲人过马路”,这个内容与萤火虫用光亮点燃来照亮黑暗的精神内涵很贴近,学生也很聪明的领悟到里这一点。他们表演的非常精彩,有的学生还用两个侧面来表演这内容,很现实化,也很具体化。

还有一组学生用对白的形式让大家一目了然。

预备铃声响学生进教室——背景音乐《月光曲》

(在进音乐教室后能够随意就坐,制造一种自由的气氛,仿佛孩子们就在田边等待萤火虫的出现。)

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小小音符真的了不起,能够描写阳光,描写大海也可以描写 夕阳。你听:悠远的钟声里,有一抹晚霞滑过草地。请你们展开想象的 翅膀,有语言勾画一幅夜晚的景象?

生:有满天的星星,美丽的月亮、还有小小的萤火虫?? 师:大家说的很好,晚上的景色的确很美,星星,月亮,还有那些可爱的小飞虫,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听《萤火虫》

(导入新课,并出示课题)(二)欣赏《萤火虫》

教师:请听《萤火虫》感受一下歌曲的意境。(欣赏一段)

师:大家喜欢《萤火虫》这首歌曲吗? 生:喜欢。

第五篇:残月夜思诗歌

残月西风凉

繁星展画堂

一滴相思泪

何处是他乡

浓浓夜色,残月花折伤

淡淡情怀,疏影话凄凉

取一盏墨香,以天作纸,以地为案,写满思念

吟一阕心词,刻骨铭心,情深意长,念念不忘

在暖暖春天想你 心花怒放

在炎炎夏日想你 轻舞飞扬

在瑟瑟秋天想你 欣喜若狂

在冷冷冬天想你 温暖心房

在红尘路口等你

在相思渡口徜徉

为你花开四季,为你红尘守望

相思尽染心意,岁月柔情深藏

惟愿只影成双,倾我一世痴狂

夜已晚,风渐凉,独对天涯望

梦未醒,心已伤,泪眼话衷肠

你那微笑的脸庞

深印我思念期望

似水流年相思伴

无奈红尘独自殇

唐诗难表我心意

宋词难诉我情长

一缕情思,半扇幽窗

一首阕词,墨染成殇

一段心梦,徒留惆怅

一世相思,情泪几行

一段情殇

一世凄凉...

下载月夜思故乡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月夜思故乡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月夜思语诗歌

    每一次皓月当空时,我都会让倦怠的心情避开喧嚣,直寻清幽处。此刻,这里风景独好。如霜的月色轻抚着我飘逸的长发。一个人静静地立在桂花的香风里,凝望----夜空里的星星,把寡淡的心......

    《月夜》教学设计2(合集5篇)

    《月夜》 教学目标: 1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背诵课文,学习佳句。 3学习对月光的写法。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背诵课文,学习佳句。 教学内......

    月夜教学反思(定稿)

    春江花月夜 教学反思为了能够上好这个课,查了很多资料。课件也是一再更改。在开课之前,我请同组的前辈老师来听我的课进行指导。第一次听,前辈们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我一一......

    月夜思伤抒情诗歌[全文5篇]

    一阵心乱正忧伤,西风切切正愁人,切看灯花情已尽,今日又是月圆时,抬头望夜月正圆,银光秋夜影团团,眼望窗外街灯灭,只有银霜抹云楼,望眼月色心中寒,淡淡菊花香自染,谁能知我心中忧?谁能知......

    《故乡》教学设计

    《故乡》教学设计 青石中学 陈细花 [教法]: A.朗读法本课是鲁迅小说中的名篇,篇幅较长,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较快地进入角色,有必要注重朗读训练。诗歌教学......

    《故乡》教学设计

    梅林中学 汪祖强 教材说明:这是一篇短篇小说,小说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通过自己“回故乡”的经历,展现了各方面的变化,从而表现了小说的主题。 教学目标:1、掌握文章涉及的生字生词......

    《故乡》教学设计

    《故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的特点。 2.理解文章主题。 3.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评价人物,探讨人物与主题的关系。 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故乡教学设计

    故乡教学目标: 1.情节的把握; 2.语言、心理、外貌等刻画人物的方法; 3. 了解小说的特点并理解文章主题 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人物,评价人物,探讨人物与主题的关系。 教学时数:三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