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冰心诗四首》教学设计2
《冰心诗四首》教学设计2 《冰心诗四首》教学设计
教法探路 教学目的: 1.体会诗中所要抒发的感情和所蕴涵的深刻的哲理 2.学习这四首诗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诗歌 2.创造性地感悟诗歌,把握作者是如何来抒情和阐述哲理的。教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母亲》、《纸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配乐诗《献给母亲的歌》导入:听完后问同学们,你们怎么样来赞美母亲呢?同学回答后教师概括:母亲是伟大的,无私的,母亲的怀抱是温暖的。先让我们来看看冰心奶奶是怎样来赞美母亲的?简介作者(“爱”的哲学——自然、童贞、母爱。有关作品等)
二、学习《母亲》(找一张母女相依相偎的图片)1.朗读诗歌:
(1)纠正个别字的读音。
(2)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3)你认为哪些字该重点读?
(4)文中的“躲”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再读课文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抒发这种感情的?
3.抽同学朗读。
三、学习《纸船》
.先请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注意纠正读错的地方。
2.讨论:
(1)这首诗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2)作者折纸船的整个过程你能描绘一下吗?
3.再抽读该首诗:注意要有感情。
(1)这只纸船母亲肯定是收不到的,但母亲为什么却能在梦中看见呢?
(2)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抒情的?并区别一下这两首诗的抒情侧重点。
4.齐声朗读这首诗。四.拓展训练
以上两首诗都是抒情短诗,它们都是借用特定的物象(具体事物)来抒发感情的,请你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一个事物来抒发赞美母亲的感情。五.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屏幕映出两幅画(一幅绚丽的花,一幅科学家的画像)
教师导入语:这幅花美吗?你羡慕它的明艳吗?这位科学家你熟悉吗?你羡慕他因成功而得到的荣誉吗?好,老师对你们的回答先不做评论,先让冰心来告诉我们这个人生的哲理吧!二.朗读诗歌 1.先请一名学生朗读《成功的花》,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一听该生朗读的节奏,重音是否确当,读后大家帮助纠正 2.讨论问题:
(1)“惊羡”一词什么意思?可以换成“羡慕”吗?“浸透”、“洒遍”分别换成“浸湿”、“洒下”好吗?请说明理由;(2)花的“明艳”与“泪泉”和“血雨”之间有什么关系?(3)花的成功历程给了你什么启示?谈一谈自己的感想;(4)你能举一些名人成功的例子吗? 3.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板书。
泪泉、血雨
芽儿——————→明艳的花 ↓
艰辛、牺牲
人——————→成功的人(事业成功、荣誉夺目)4.学生在领会的基础上,再有感情的朗读(朗读形式:男、女生分读,全班齐读)三.学习第二首诗《嫩绿的芽儿》 1.学生朗读诗歌(提醒读时注意停顿、重音)2.你们能用素描速写笔法将这三小节的意象用三幅图画形象地表示出来吗?
「请一学生上黑板画,其他学生在自己本子上画」 3.讨论问题(1)
找出诗中写色彩的词,体会其作用;(2)
这三小节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3)
诗人以果树生长来比喻青年的成长,用拟人、反复的方法借“芽”、“花”、“果”之口劝勉青年应该怎样做?假如那青年就是你,你该怎么做呢? 4.教师总结、板书:
果
↓
芽儿————→发展、学习提高
↓
人 树
↓
↓
成 成 ↓
花儿————→贡献、努力回报
↓
长 长
↓
↓
的 过
↓
↓
过 程
↓
果儿————→牺牲、贡献社会
↓
程 5.配乐朗读《嫩绿的芽儿》 三.背诵四首诗(开展小组竞赛活动)四.教师小结: 1.总结一下“冰心体”小诗的特点
冰心的小诗,主要是歌颂母亲、自然、童真,这也是冰心早期创作的主题,是她当时“爱的哲学”思想体现。课文中的前两首是抒情短章,以“情”感人,偏重情感,风格温婉;后两首诗是哲理小诗,以“理”明人,侧重理趣,发人深省。四首小诗语言凝练,清丽。五.布置作业: 六.布置作业: 完成“探究练习”四。
1.小作:学习冰心小诗风格,发挥想象,借助形象事物,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自创
一、两首小诗,为办手抄报准备材料; 3.阅读冰心《繁星》、《春水》并作读书笔记。
「可以就一个词或一句诗谈自己的学习体会,也可就一首诗谈意旨」
第二篇:冰心诗四首教学设计(定稿)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亲近文学
冰心诗四首
【课标要求与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材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冰心诗四首》的前两首。本单元的主题是亲近文学,是学生进入初中的第一个单元,编者意在引导学生进入文学之门,让学生见识文学的多种样式,让学生了解文学中展现的多姿多彩的人生画卷,从文学中体会美的情感、美的形象、美的语言。第三课学生欣赏冰心的诗歌直观感知现代诗的美与内涵。四首诗前两首是抒情诗,后两首是哲理诗。冰心的这四首小诗不是感情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此意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把主观感情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特别适合刚入初中的学生理解,也容易引起学生的赏析兴趣,并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
本节课所选两首,《母亲》把母亲是人生唯一可靠的心灵避难所这种思想感情,凝练得更加鲜明、深刻,歌颂了母爱的伟大。《纸船》托物言情,赋予了纸船特别的含义。两首诗意在引导学生探讨母爱、理解母爱、从而感恩母爱。
【学情分析】
学生刚入初中,因小学语文侧重于语言积累,语言品位赏析很少涉及。所以学生对文学知之甚少,更谈不上赏析文学,领悟文学的美。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感悟能力有待提高。学生有模糊的情感倾向但不够明确。文学体裁方面的知识几乎没有。所以经第一课走近文学这扇门后,要领着学生逐步认识各种文学体裁,学会欣赏各种文学体裁的简单方法,尝试着从中体会美感和哲理。引领学生学着融入感情,静心思考。
【教学目标】
1.初步认知诗歌这种文学体裁,简单了解冰心。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学会欣赏诗歌的两种方法:有感情朗读和品味重点词语。
3.体味人世间最神圣的情感——母爱,懂得对母爱的回报。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读懂这两首诗歌,对母爱有新的体会。
难点:理解诗中所选意象的内涵,并能由此体会蕴含的感情。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读法引领,学用并行。
学生活动关键词:读、悟、品、写。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技术,材料辅助,示范引领,创设氛围,为学生搭建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
【使用教材的构想】
“三分诗,七分读”,以读贯穿整节课,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体会。第一首诗教读,第二首诗练读,第二首诗在检测落实第一首诗所学的基础上引入新知,然后再进行较高层次的检测落实。
教学流程
一、导入
老师起个头,咱们一起背古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好熟呀,知道这首诗是在赞颂什么吗?对,是母爱。今天我们学习两首现代诗一起感受母爱。
二、默读诗歌,直观感知
要求学生自由读本课的《母亲》和《纸船》两首诗,了解诗歌的内容。【学生:打开课本第9页,自读两首诗,感受形式,了解内容。】
三、学习文体知识
简要讲述有关诗歌的知识:诗歌是现行四大文学体裁中的一种,主要任务是抒发作者的感情;语言精练,蕴含深意;节奏感强,读来朗朗上口,有韵律美;往往采用多种修辞手法和优美语言相结合来表达感情;诗歌类型一般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和哲理诗。
赏析诗歌首要的途径即是带着感情,用心朗读。PPT展示:
1.诗歌是一种文学样式,主要任务是抒发作者的感情。2.语言精练,蕴含深意。
3.节奏感强,读来朗朗上口,有一种韵律美。
4.往往采用多种修辞手法与优美语言相结合来表达感情。5.诗歌类型一般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
(设计解说:这个设计的目的是给学生科学的语文学科知识。)
四、初步朗读,体会感情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这两首诗,尝试体会作者要抒发的思想感情。【学生行为】
1.独立有感情朗读《母亲》和《纸船》两首诗,尝试体会诗中的感情。2.将自己体会到的感情融进去,有感情地齐读。学生发言预设:PPT展示: 《母亲》
1.表现了诗人寻求母亲保护的心态。2.讴歌母爱的温暖、无私、博大。
3.表达了诗人在心中的风雨来袭时对母亲深情的呼唤。《纸船》
1.热爱母亲。2.思念母亲。3.感恩母亲。
五、了解作者,积累文学常识
有所侧重地介绍作者:这两首诗都是新文学运动的元老,被称为“世纪老人”的冰心写的。选自她的诗集《繁星》,《繁星.春水》是我们初中生必读的书目。
冰心一生信奉爱的哲学,她相信“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母爱、童真、大自然是支撑她爱的哲学的三根支柱。我们今天欣赏的两首诗涉及到的是母爱这一主题。
PPT展示: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因其一生刚好度过了一个世纪,所以被称为“世纪老人”,深受人民的爱戴。她一生都伴随着世纪风云变幻,一直跟随时代的脚步,坚持写作了75年。她是我国第一代儿童文学作家,是著名的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诗人、翻译家。主要作品有《冰心小说散文集》、《冰心散文选》、《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小橘灯》等。
(设计解说:这个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充分了解冰心,积累文学常识。)
六、品析《母亲》
母爱这种情感到底有什么神奇的魅力,令人类从古吟诵至今而不厌烦?我们试着从这两首诗中探求一些。首先品析《母亲》。
我们还是从读开始。有感情朗读诗歌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确定感情基调:或热烈奔放、或轻松愉快、或低沉缓慢、或亲切舒缓。其次还要注意诗歌的停顿和重音。在朗读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读音的高低、长短以及语速。
PPT展示:
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2、根据语境的关系,确定诗句的停顿。
3、根据诗歌意境,确立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
4、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请同学们看,诗中的短斜线即是用来划分节奏的节奏线,朗读时在有节奏线的地方要稍作停顿。力求读出抑扬顿挫的感觉。(同学们试着读)。如果你觉得不合适,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调整,但有一个底线,不能将一个完整的词语分开,也不能将本不相干的两个字并在一块儿读。
PPT展示: 母亲呵!
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母亲呵!”这是对母亲深情的呼唤。读的时候语调应该长一些,语气要重。
天上的风雨指的是自然界的风雨,风雨来袭,鸟儿便想到了自己的巢,因为唯有巢能够倾其全力为自己遮风挡雨,是鸟儿唯一的避难所。那心中的风雨又是什么呢?是内心的苦闷和烦恼,精神上的痛苦和压抑。当无人理解、无处诉说时,只有母亲可以抚慰、可以包容一切。一个特别的动词“躲”,传达出的是对母亲的依恋、信赖。
一个人手捧鲜花,志得意满时,周围会有很多人,当然会有深情微笑着的母亲。而当他错乱迷离甚至锒铛入狱时,当众人散去,仍有一个人在持久坚定地注视着他,不惜一切代价一如既往地呵护着他,这个人便是母亲。
母亲的爱啊,我们得用多少生动的词语,多少形象的描述才能将其诠释呢?现在请同学们静静地回忆自己与母亲相处的点点滴滴,将记忆中最真最深的一件事将给小组的伙伴听。试着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阐释自己对母爱的理解。
【学生:有感情齐读诗歌。积极发言,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谈自己对母爱的理解。】 学生发言预设; 温暖 包容一切 给人慰藉 广博 安全 无私 坦荡
全心全意地付出 忘我 充满温情
倾其一生都报答不完
任何爱在母爱面前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发自天性,不需要法律和道德的支持
六、品析《纸船》
我们拥有母爱,我们幸福无比。我们又该如何表达对母亲的爱呢?1923年8月,冰心大学毕业乘船去美国留学。海浪滔天,天风吹卷,邮轮在颠簸中驶向大洋彼岸。此时此刻,对母亲深深的思念涌上心头,她是如何来表达这份深情呢?接下来品析第二首诗《纸船》。
1.朗读诗歌。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划分节奏,有感情朗读这首诗。PPT展示:
我 ∕从不肯∕ 妄弃了∕ 一张纸,总是∕ 留着——留着,叠成∕ 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 抛下∕ 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 吹卷到∕ 舟中的 ∕窗里,有的 ∕被海浪∕ 打湿,沾在∕ 船头上。我∕ 仍是 ∕不灰心的 ∕每天的∕ 叠着,总希望∕ 有一只∕ 能流到∕ 我要它∕ 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 ∕梦中∕ 看见∕ 一只很小的∕ 白船儿,不要 ∕惊讶它∕ 无端入梦。
这是∕ 你至爱的∕ 女儿∕ 含着泪 ∕叠的,万水千山 ∕求它∕ 载着∕ 她的爱∕ 和悲哀 ∕归去。(说明:配乐朗诵。钢琴曲《秋日私语》)
【学生:在音乐创设的意境中,有感情朗读诗歌;齐声朗读。】 2.理解意象
诗歌抒情总要借助某种形象。托物言情,将自己的感情寄托在某种具体的事物上,这个
事物在诗中叫意象。
茫茫的大海上这小小的纸船有丰厚的内蕴。请同学们仔细体会一下。学生发言预设;
小小纸船代表了诗人漂泊无依的孤独感。纸船代表了诗人思念母亲的一颗心。
作者以叠纸船这种充满童真童趣的方式寄托对母亲的思念。体现了冰心爱的哲学的又一个主题——童真。
3.品味重点词语
用词精炼传神是诗歌的特点。读诗需要字斟句酌。接下来,请大家大声朗读诗歌,针对词语谈理解提困惑。
学生发言预设: PPT展示: “从不肯”、“总是”
——体会到诗人对母亲思念很深,这种深情由来已久。“不灰心”
——体会到诗人对母亲爱的执着。诗人把叠纸船当成寄托思念、排除孤独、排除忧伤的唯一方式。“悲哀”(困惑)
——这个词指的是诗人思念母亲时心灵所受的痛苦和煎熬。
七、检测落实
我们以自己的方式理解母爱,回报母爱。请同学们打开练习本,完成练习。完成后,同桌互相交流,然后推荐好句子全班展示。
PPT展示:
1、仿写句子,理解母爱
母爱是一味良药,能抚平儿女心灵的创伤。母爱是一棵大树,__________。母爱是____,__________。
2、仿照诗作,回报母爱
《纸船》这首诗歌是借助具体的形象来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小诗,来表达对母亲的爱。学生作品预设:
母爱是一棵大树,能为儿女遮风挡雨。母爱是一场春雨,能滋润儿女干涸的心田。母爱是一个火炉,能温暖儿女冰冷的双手。母爱是一阵春风,能吹走儿女心头莫名的烦躁。
八、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母爱这本书,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品读。热爱诗歌吧,它将带领我们阅尽人世间的真、善、美。
课后阅读冰心的《繁星 春水》,抓住自己刹那间闪现的思想,选几种常见的事物作为意象,试着创作几首小诗,为《我爱文学》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做好准备。
让我们一起背诵两首诗,结束这节课。
九、板书设计
冰心诗四首 《母亲》《纸船》
包容
抚慰
母
热爱 温暖
思念 安全
爱
感恩
广博 坦荡
教学设计
冰心诗四首
《母亲》
太原市十五中
孔利青
《纸船》
第三篇:《冰心诗四首》教学设计
《冰心诗四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冰心诗歌的特点
2.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和人生哲理.3.通过欣赏优美诗文,激发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二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诗中抒发的情感及感悟人生哲理.2.朗读并背诵四首诗.3.诗中丰富的想象,奇妙的构思,凝练的语言的把握则是难点
三教具和教学手段
以读开路,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探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母亲
一导入新课
1999年2月28日21时,中国“文坛祖母”冰心老人在北京逝世,时年99岁,冰心老人自“五四”运动步入文坛,在近一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她一直坚持写作,为世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学作品,为中国的文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我们来学习她的四首小诗,藉此来纪念这位文坛世纪老人。
请学生介绍冰心老人: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闽侯县人,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家,作品有〈〈春水〉〉〈〈繁星〉〉〈〈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等。
提问:母亲的怀抱有什么特点?
明确:温暖宽广安全等
请诵读冰心的小诗《母亲》
要求:要悟亲情,注意节奏和重音,把握亲切,舒缓的语调,请学生提出疑问,把握以下两个问题
1.“心中的风雨”指什么?
明确:内心的苦闷,烦恼,精神上的挫折。
2.诗中的“躲”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是对母亲的依恋之情,同时也歌颂了母爱的温暖,伟大。
请学生再次朗读并背诵。
纸船
母爱是永恒的,母爱又是博大的,作为儿女,我们又该如何表达对母亲的爱呢?请大声朗读〈〈纸船〉〉
补充背景:
1923年求,冰心赴美留学,海浪滔滔,天风卷吹,诗人坐在一艘颠簸在太平洋的油轮上,远离亲人,驶入陌生的国度。不知何时回到亲人的怀抱?诗人因强烈思念故国,亲人,越发孤独,惆怅。
指导朗读:
感情基调是思念母亲,孤独忧伤;语调是深情,低沉,缓慢。
引导学生质疑,合作探究:
1“从不肯”“总是”有什么深意?
明确:对母亲思念很深,由来已久。
2纸船不会漂向母亲身边,“我”为什么还是不灰心“叠着叠着”?
明确:愿望能否实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诗人寄托思念,排除孤独,忧伤的惟一方式。
3第三节是诗人的想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想象奇特,想象母亲梦见纸船。强烈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是全诗的高潮所在。
迁移训练:你如何表达对母亲的爱呢?
交流回答:送贺卡,干家务,捶背,逗笑等。
再次朗读并背诵
第二课时
成功的花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成功的花〉〉
引导学生品位语言,找出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并分析作用:
1“明艳”形象地突出了花的“成功”。
2“惊羡”含有惊讶,羡慕,更突出了花的“成功”
3“浸透”突出了眼泪之多。
4“洒遍”突出了血雨洒的范围之广。
引导学生感悟人生哲理:
一个成功的人站在你面前,你很羡慕他吗?花的成功历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明确:成功来自奋斗和牺牲。
请同学找出蕴含此哲理的名言,警句,俗语:
1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2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
3成功的桂冠是用荆棘编织成的
背诵诗歌。
嫩绿的芽儿
我们总想活得潇洒,不辜负青春韶丽的年华,但在社会的汪洋中,应如何把握正确的方向呢?冰心这首〈〈嫩绿的芽儿〉〉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嫩绿的芽儿〉〉。
品位语言:芽儿,花儿,果儿说的话能互换吗?
明确:1不能。因为他们说的话与各自特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不能。芽儿,花儿,果儿的顺序排列暗指果树从抽芽,开花到结果的生长的过程。
让学生找出表示色彩的形容词,并分析体现了芽,花,果的什么特征?
明确:“嫩绿”显示了“芽儿”健壮,旺盛和朝气。
“淡白”蕴涵“花儿”朴素,简洁,不追求华丽的外表。
“深红”象征“果儿”丰硕,甜蜜,美丽。
引导学生感悟人生哲理:
诗人以植物的生长喻青年的成长,劝勉青年人奋发努力,不断充实,提高自己,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背诵诗歌
归纳冰心诗歌的特征:
短小随意,情丽,深沉;寓有诗意,格调柔和。
板书设计:
(一)母爱:温暖
宽广
纸船:思念母亲
(二)成功的花:奋斗精神
嫩绿的芽儿:充实自己
第四篇:冰心诗四首
冰心诗四首 《母亲》《纸 船》
【教学目标及重点】
一、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及深刻的哲理。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讲授《母亲》
一、介绍写作背景。
二、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三、学生理解诗歌的所包含的情感。
歌颂“母爱”的博大无边、伟大无私。
四、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五、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讲授《纸船》
一、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山水寄意,草木传情。”是的,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志士或者借一朵鲜艳的小花,一朵枯萎的小草,或借一滴晶莹的露珠,一股清冽的甘泉来抒发他们内心的情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借物抒情的诗歌——《纸船——寄母亲》(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教学新课
(一)整体感知
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诗歌,钢琴曲伴奏以促进朗读效果,烘托气氛。
学生思考:作者冰心在本诗中抒发了什么情感?
(二)重点学习与训练
1.请根据诗中给出的提示,想象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 2.第一节诗的前两句表达了什么意思?并请找出表达句意的关键词语。明确: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深思念由来已久。关键词语有:从不肯 总是 一只一只(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并对学生的朗读加以指导)
3.第二节中,诗人精心叠出的纸船抛入大海后,发生了什么样的结果?这种结果是令人心碎的,作者自己明明知道没有结果却还是“不灰心地每天地叠着”,又在表达自己的情感上有什么不同?并请找出表达句意的关键词语。明确:愿望能否实现,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诗人能否寄托思念,能否排解孤独、忧伤。只有她自己不停地叠寄托自己对母亲深深思念之情的小纸船,才能最充分地表达出诗人那种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
4、第三节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写法?这种写法在诗中有什么样的作用?并请找出表达句意的关键词语。
明确:在第三节中,作者运用了想象的写法。这种写法充分地写出了诗人对母亲强烈的思念之情。
关键词语有:梦中看见 不要惊讶 含着泪叠的 载着她的爱和悲哀 5、诗中的纸船有什么象征意?(指名几名学生朗读,重在体味诗歌的情感)明确:纸船象征了作者爱母亲、爱祖国的那一片诚挚之心。6、引导学生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明确本诗的写作方法是“借物抒情”。7.选几名学生配乐朗诵这首诗。
(四)梳理、总结、扩展
《纸船——寄母亲》这首诗运用借物抒情的写法,借含泪叠的纸船纸船抒发了作者对母亲、对祖国的那一片深深的诚挚的思念之情。诗歌朗读起来,感情深沉浓郁,令人回味悠长。[布置作业] 把你对同学、伙伴以及长辈的思念之情用借物抒情的写法写出来。字数500字左右。
《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2.补充课外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涵; 3.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 教学重难点:
1.补充课外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涵; 2.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 教学准备: 补充课外阅读材料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成功的花》 一.导入 二.分析课文
1.你羡慕别人的成功吗?成功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艰辛,让我们来看看冰心是怎样用短短的几句诗来概括成功的过程的。2.全班有感情地齐声朗读,注意吐字清晰、有节奏。3.教师指导学生,教学生朗读技巧,重音、语气、语调。3. 句子比较:
A: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B:成功的花,人们惊羡她的明艳。A句和B句哪一句表达效果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 A句的表达效果好,因为A句表现出了人们只惊羡于别人成功所得到的荣誉,却看不到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苦劳动,表达出了作者的感慨。
4. 集体朗读后三句,思考:作者想通过这三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请用简短的话概括出来,你感悟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 成功来自艰苦的奋斗;不经过奋斗和牺牲,哪来成功的“明艳”等。二.课文内容讨论
花的成功历程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谈一谈自己的感想。[参考小结]: 我们要学习花的奋斗和牺牲,从它的成功中吸取成长的经验,这才是最重要的。花的成功如此,人的事业的成功,人的成长发展,不都是如此吗?
四.当堂背诵 五.作业
1.根据《成功的花》所表达的意思创作一幅画或一组画,并把这首诗工整地写在画上,然后在班级上交流。
2.有感情地朗读《嫩绿的芽儿》,巩固背诵《成功的花》。
(二)教学《成功的花》
检查朗读《嫩绿的芽儿》,教师简单评价,全班齐读。大家能说出几种修辞手法?这首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拟人] 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嫩绿的芽儿、淡白的花儿、深红的果儿变成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在对我们讲话,我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的话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大人有大人的腔调,小孩有自己的语言,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他的形象特征,我们看看这三个形象有什么特征呢? [参考答案] 1)嫩绿显示健壮、旺盛和朝气。
2)淡白显出朴素、纯洁,不追求外表的华丽。3)深红象征丰硕、甜蜜和美丽。
4.“芽儿”“花儿”“果儿”说的话能互换吗? [参考答案] 不能。因为它们说的话与各自的特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芽儿”需要成长发展,正如青年需要学习、提高。一旦开出花儿,不是要孤芳自赏,而是要装点大地,有如青年要以自己的青春年华为社会注进旺盛的活力。最终结成“果儿”,又如青年要甘于以牺牲、奉献为社会创造巨大财富,使人生更加辉煌。四.作业
将自己对未来的构想整理成文,200字左右。
《“诺曼底”号遇难记》
【教学目标】:
1、了解雨果在法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中的地位及其作品的价值。
2、认识生命的意义、面对灾难时生命的价值体现以及对待职责的态度。【教学重点、难点】:
对哈尔威船长以身殉职行为的认识和理解。【教学时数】: 1课时。【课前准备】:
教师:
1、收集有关“雨果”及其代表作的资料,确定向学生介绍的内容。
2、反复阅读课文,能很好地读出课文第十六段后“简短有力的对话”的语调、语气。
3、准备好投影仪,写好投影片。
4、准备好课堂研究的话题。
学生:
1、借助工具书,熟悉课文中的字词,编好字词练习,朗读课文。
2、借助图书室、网络等查阅“雨果”的相关资料,摘抄在本子上,课上交流。
3、根据教师提供的研究话题,自行选择,并学会与同学共同研究。【教学过程】:
一、了解作者,导入新课
教师投影作者“雨果”,根据学生准备的资料,有选择的投影出来,进行交流。学生可以补充。此时,教师要通过询问获得资料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学习方法”的掌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作适当分析,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雨果”及其作品的地位,进而导入课文的学习,完成第一个教学目标。
二、学生默读课文(时间3分钟),了解全文情节,准备复述。
三、指名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可以采取“接龙”的形式(即有人说得不够清楚,可以由会说的接替),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达到全面感知。
四、分小组,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动的语段读给同组的同学听,并交流感悟。(时间10分钟)
五、小组推荐同学来朗读,要读出语调、语气,并分析处理的理由。教师根据同学的分析,引导学生从“生命的意义”这一角度来思考阅读的感悟,特别是重点阅读第十六段后的“简短有力的对话”和文章结束对船长的描写,结合“探究·练习一”,引导学生讨论“对船长以身殉职行为的认识和理解”,认识到“面对灾难时生命的价值体现”以及“对待职责的态度”。
六、研究性学习:
(1)蚂蚁在遇到火灾和水灾等时,总是抱成团,以个体的牺牲来保全群体的生存,怎么理解?
(2)去年的高考题,面对危难时,首先丢掉的是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
(3)[探究·练习三]。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课前对这三个话题进行选择,确定自己的研究内容,提出自己的研究见解,与同学合作交流,课堂上由每个专题派出一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其余同学可以提问、质疑。通过研究学习,从中认识到对生命的珍惜,对生命价值的真正理解,对职责的态度。
七、自主学习:请学生投影课前准备的关于字词的练习,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字词的掌握情况。教师对从中发现的掌握较差的学生要加强指导。
八、布置作业:写一段对“生命·职责”的感悟的话,要求真实,字数不限。教学建议:
本课是第一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通过对作家“雨果”的学习指导,教会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在对课文的理解中,着重在运用各种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感悟文章中对生命、对职责的态度,充分感受到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为综合实践活动“我爱文学”作基础;研究学习的话题讨论则是对课文中心的拓展。字词练习,体现自主学习的目的。
资料搜索: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旗手和领袖。他出生于贝尚松城的一个军人家庭,一生几乎经历了整个19世纪,在诗歌、小说、戏剧、政论创作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1826年出版了第一个诗集《歌颂集》,同时期开始写作小说和戏剧。1830年创作了浪漫主义剧本《欧那尼》,第二年又出版了第一部重要小说《巴黎圣母院》。19年流亡期间,他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有长篇小说《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等。雨果是一位高龄多产作家,在长达60多年的文学生涯中,为后人留下了79卷文学作品和4000多幅绘画作品,是法国和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份宝贵遗产。
今年是雨果诞生80周年,为此法国与世界各地人民一道以各种形式来隆重纪念这位“十九世纪无可争议的君主”,在“雨果年”里,让我们一起走近雨果。
早在雨果诞生80周年之时,人们就为他举行了国庆般的盛大活动。法兰西史无前例地为在世的作家举行了如此盛况空前的庆典,因为雨果在人民心中已经成了思想领域里的文学太阳。
1885年5月22日,83岁的雨果老人与世长辞了,法兰西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
《古代寓言二则》
教学目标:
1、发学习了解古代文化的兴趣。
2、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3、掌握文言文学习的一般方法。教学设想:
所选的两篇文言学生并不陌生。《郑人买履》在小学人教版十二册原文出现过,《刻舟求剑》在第六册以白话文的方式出现。现在又出现在初中第一册教材中,虽然有重复之嫌,但也为小学与初中学习过渡降低了难度。在教学时,重点应在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学习方法的指导上。
作为初中文言教学的起始课,进度不宜太快,一课时可能比较紧张,故安排两课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重点:
熟读课文,整体把握。
教给方法,归纳整理。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讲讲小学学过的寓言故事。
2、介绍《韩非子》,导入新课。
二、熟读课文,整体把握。
1、齐读课文。
2、师生评价,正字正音。
(要求学生认真读,注意听与自己不一样的读音,判断正误)
3、学生自读。
4、同桌互读。
三、教给方法,归纳整理。
在活页纸画制表格(先画出框架,抄好原文,空好格。)时间
内容
备注 年.月.日
郑人买履
《韩非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
欲(且):想要,打算。
郑国 想要(lǚ)鞋子
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先自度其足
(duó)量长短
(duó)量长短
度
事先量了自己的脚
(dù)尺码
而置之其坐
置之不理
同“坐”,座位。
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旁边。
2、教师检查指导格式是否正确,原文是否抄好。
3、原文抄好后,请同学对照注释,给加点字注音,解释,翻译句子。
三、布置作业。课上没有完成的,课后继续完成。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整体把握全文大意 1、听录音,听清读音 2、正音
涉 坠 遽 契 惑 3、散读,读准字音 4、齐读
5、再听录音,边听边划好停顿、重音 6、跟读录音,注意停顿节奏、重音 7、复述故事大意
四、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词义
1、掌握下列词的意思
涉江:渡江 其:他 坠:落、掉 遽:急速 契:同“锲”,刻 是:这里 所成坠:落下去的地方 所契者:刻的地方 求:寻找 行:走 不亦――乎:不也是吗 惑:糊涂
2、再读课文
五、学生逐句朗读,解释意思
有一个乘船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落到水中,急忙用刀在船上刻个记号,说:“这里是我的剑落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他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航行”,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六 理清层次,弄清句子的关系
1、哪句话告诉了我们故事的起因?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2、结果找到了吗? 没有
为什么没找到?文中哪句话告诉了我们原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文中哪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这件事有何看法?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这是个什么句?(反问句)
5、按照起因、经过、结果、议论背诵全文
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随客观事物变化而变化,不能墨守成规、因循守旧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讲讲与刻舟求剑相类似的事,加深理解
八、作业
1、背诵全文
3、练习册
第五篇:冰心诗四首
<冰心诗四首》说课稿
一、说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的特点
七年级上册是以生活内容为单元编排的。第一单元以亲近文学为主题。前两首诗歌《母亲》、《纸船》是以母爱为主题的抒情短诗,后两首《成功的花》、《嫩绿的芽》是鼓励青年努力奋斗、积极奉献的哲理小诗。四首诗意蕴隽永,语言清丽,风格细腻明丽。
二、说教学目标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根据这首诗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三维目标:
1.从《母亲》和《纸船》中体验不同年龄阶段对母爱的认同和理解的不同。
2.从《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中探讨美好的青春,积极的人生。3.学习冰心这四首诗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等特点。4.朗诵并默写这四首诗。
三、说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及深刻的哲理。
2.想象的手法,凝练的语言。
四、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时,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时原有的知识能力水平,以及心理特点和生活经验,把教学
内容与学生实际紧密结合,因材施教。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纸船》《母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一篇篇美轮美奂的诗象一串串璀璨夺目的珍珠。谁能为大家朗诵几首诗?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现代著名女诗人冰心的四首小诗。(板书课题)。看投影,了解冰心生平。
二、朗诵大比拼:
下面我们开一个诗歌朗诵会,看看谁是今天的最佳选手!在比赛之前,我们分小组先试读《冰心诗四首》,然后每组推选优秀代表上台朗读。看看同学们是否朗读到位,能否做到有感情,有节奏,抑扬顿挫。同学们,能否说出这样朗读的理由?学生评价,选出最佳选手。
三、整体感知:
⒈提问:你对哪首诗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依据学生的体会,把学生分成几组(相同诗分为一组),让每小组同学讨论,为什么这首诗对你印象最深,并让学生人人做好发言的准备。⒉依据1、2、3、4首诗的顺序回答讨论结果。
力争让每位同学都有发言机会。
四,品读课文:
1.学习《纸船》
(1)导入设问:海浪滔滔,海风吹卷。诗人正坐在一艘颠簸在太平洋的邮轮上,远离亲人,远离祖国,驶向陌生的国度,不知何时才能回到祖国,何时回到母亲的身边。母爱是永恒的,母爱又是博大的,作为儿女,我们又该如何表达对母亲的爱呢?作者挥笔写下了这首《纸船——寄母亲》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大声朗读《纸船》,请说出作者表达了对母亲怎样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强烈地思念故土、思念亲人孤独、惆怅的情感)。
(2)指导学生朗读,要求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这首诗感情基调是思念母亲,孤独忧伤,语调是深情、低沉、缓慢)
(3)品味语言:
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表达诗人强烈感情的诗句,并作批注。小组交流,推荐代表发言。
2.学习《母亲》
(1)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美妙的旋律激发起人们对母亲的思念。集体朗诵《母亲》,思考:母亲的怀抱有什么特点?(温暖、宽广、安全……),你有过亲身体验吗?请说出来。
(2)自由朗读冰心的小诗《母亲》。朗读要求:要感悟亲情,注意节奏和重音。
(3)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①“心中的风雨”指什么?(指内心的苦闷,烦恼,精神上的挫折),这里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借喻)
②诗中的“躲”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对母亲的依恋之情),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请说出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发生的?
3.比较这两首诗的异同:
(1)内容:前者表现母爱的伟大无私,后者表达对母爱的感恩和回报。
(2)形式:前者直抒胸臆,后者委婉含蓄,托物寓意。
五、拓展延伸:
创设情境:在这首诗歌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志,赋予了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象征着作者的孤独无依,象征着作者思念母亲,眷恋祖国的一颗赤子之心。假如明天是母亲节,你将用什么方式表达你对母亲的爱呢?
六、布置作业 :
1.背诵《母亲》《纸船》
2.这两首诗都借助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假如明天是你母亲的生日,请你亲手制作一张贺卡或叠一只纸船,并写一句祝福的话在上面,送给母亲。
3.预习下两首诗。
七、板书设计:
母亲——————歌颂母爱
纸船——————怀念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