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抗战教案及说课稿
第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6课 抗日战争
《课程标准》要求“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根据必修1政治文明进程的主题,本课的落脚点应为让学生深刻理解全民族抗战得胜利对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得深远影响。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日本的全面侵华及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和中国的全民族抗战并且最终取得了抗战的胜利。本节课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因为抗战是中国人民在近代反侵略战争中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从此中华民族开始了由衰转盛的新篇章。所以本节课它起着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教学目标和任务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使学生掌握日军侵华的罪行和中国军民抗战的史实。探究抗战胜利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利用图片等材料再现历史画面,引起学生的兴趣;利用问题探究,对照比较等方式引导学生利用史料推导历史结论;
以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引发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
引导学生明白对于历史重大事件的学习是围绕着“背景(原因)+经过结果+影响”三部曲展开的,让学生学会和掌握学习历史的逻辑思维方法和归纳对比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刻的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这一道理,形成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树立为国家富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国难当头之时,中华民族的儿女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为维护民族独立进行了卓绝斗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战争责任观。引导学生理性爱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增强了我国人民的自尊心、自豪感,而且对于中国近代化进程起到了重大推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日军的滔天罪行和中国全民族团结抗战抗;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及地位;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以及重大意义。
难点: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及成因;抗战胜利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作用;以史为鉴,正确对待中日问题。二.教法学法
(一)教法
讲授法、对比法、问题教学法、合作探究法。本课内容学生已在初中粗浅学过,已形成
(板书)
一、日本侵华的原因以及背景
1、日本:根本原因:经济危机冲击,资本主义发展陷入困境和摆脱困境的对策
现实原因: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侵略野心膨胀 历史原因:“大陆政策”(蓄谋已久)
2、中国:中国近(近水楼台)
中国弱(容易得手)中国肥(地大物博)
国共对峙十年: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奉行不抵抗政策,正在忙于剿共,对日本蓄谋已久的战争未做好准备
3、国际:英法美的绥靖之风盛行 总结:日本局部侵华,民族危机加深
(板书)
二、日本的侵华
注意:本目内容学生初中学习过,因而采取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总结日军侵华的经过,教师最后做补充。
(板书)
1、日本侵华的步骤。(局部→全面)地图展示
补充总结日本侵华历史:
1874年,在美国支持下侵略台湾;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割占台湾; 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
1904-1905年,日俄战争, 扩张到东北; 1914-1915(一战期间),对德宣战,占领山东,提出旨 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 1932年,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 1935年,华北事变;
1937年,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上海)1945年,日本法西斯战败投降。
(板书)
2、日本侵华的罪行。
展示图片资料说明:⑴屠杀中国平民“南京大屠杀”⑵1941年1月25日,日军制造潘家峪惨案,死难者1200余人⑶731细菌部队的恶行。
(板书)
三、中华民族的抗战争及胜利
1、开始标志:卢沟桥事变 1937.7.7 标志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板书)
2、抗战史实:
(板书)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初步形成:1936年西安事变 正式形成:1937年9月
中国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大规模反攻,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板书)四 抗战胜利的原因
1、中国:
⑴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革命与世界反法西斯两重性质的进步和正义的战争(胜利前提);⑵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⑶两大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坚持到抗战胜利(胜利关键).2、国际:国内战场与反法西斯战争的相互配合与协调(特别苏美对日作战加速了抗战胜利的进程)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3、日本:发动的战争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
(板书)
五、抗战胜利的意义
结合材料分析: 材料一:图片资料 得出结论:
国内:①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抵御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②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材料二: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那将是日军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
材料三: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伤亡3500万人,死亡2000多万人,直接经济损失62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美国死亡40.5万人;英国死亡37.5万人。
——摘自《世界近代现代史参考资料》 得出结论:
国际:①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要贡献。②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拓展:
一、抗战精神(整个抗战过程中,体现着什么样的民族精神)(1)民族利益至上、宁死不屈的民族自尊品格;(2)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3)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4)百折不挠、自强自立的民族自强信念;(5)开拓创新、发展新路的民族创造精神;(6)坚持正义、维护和平的民族奉献精神
第二篇:抗战教案
大班音乐:歌唱二小放牛郎第一周 9月2日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了解王二小的英雄事迹,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
2、初步感受旋律中深沉的情感色彩。
3、大胆在同伴面前表现自己。
活动重点:欣赏歌曲,了解歌曲中的英雄事迹。活动难点:感受歌曲旋律中出悲伤的情绪。活动准备:
1、视频《歌唱二小放牛郎》
2、音乐CD
3、歌曲中故事图片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1、教师出示故事图片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张图片,请小朋友们看看,你认识图片上的小朋友吗?
2、教师讲述故事
师:这个图片上讲了一个悲伤的故事。图片上的小朋友叫做王二小。他是一位小英雄。在60多年前的抗日时期,人们生活的很辛苦,日本鬼子经常侵略我们国家,杀人,放火,故事发生在9月16日那个秋天的早上,鬼子准备到一条山沟里干坏事。王二小正在山上放牛,看到了鬼子往山沟里走,他眉头紧皱,心想他们干了许多的坏事,老百姓恨死了他们。正在那十分危急的时候,敌人昏头昏脑的迷了路,看见王二小在放牛,就抓住了他叫他带路。王二小心想:“机会来了!前面有个包围圈,我们的八路军都藏在包围圈里面,我要把他们带进包围圈消灭”,王二小表面上装作很顺从的样子给鬼子带路,心里却想着要把鬼子带进我们的包围圈消灭。他知道如果鬼子知道后会杀了他,可他并不害怕,因为他死了却可以救许多的老百姓。于是,王二小就把鬼子带进了我们的包围圈。忽然,四周响起了乒乒乓乓的枪声,是我们的八路军来了,敌人这时才发现上了当。他们生气地抓住王二小,把他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上面。我们的小英雄王二小牺牲了,可他的脸上却带着微笑。老百姓得救了,当他们知道了王二小牺牲了,都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二、学习歌曲
1、欣赏歌曲,教师播放课件
师:大家为了纪念王二小,把故事编成了一首歌曲,我们先来听听看。
2、讨论歌曲
师:大家在歌曲里听到了什么?你觉得这首歌听上去感觉怎么样? 你能说说歌曲里唱了什么吗?
3、小结
师:这首歌里唱了王二小的故事,这首歌听上去心里酸酸地,感觉很伤心。
4、再次欣赏歌曲,感受歌曲表达的内容
师:故事里的小英雄叫什么名字?平常是做什么的?
敌人抓住他逼他干什么?王二小这样做了吗? 他把敌人带到哪里去了?敌人后来又是怎样对他的?
最后他怎么样了?他牺牲了我们有什么感受?
5、总结 师:王二小是一位小英雄,虽然他小小年纪就牺牲了,但是我们都会记住它,纪念他。
三、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第一段
师:这首歌大家都很喜欢,我们来学一下,先听老师怎么唱。
2、学习歌词
师:歌曲里的歌词大家学会了吗,我们一起来朗诵一下吧。
3、幼儿跟唱歌曲
师:我们一起来跟着大钢琴来唱唱,看谁已经会唱了。
4、幼儿演唱
师:歌曲中的王二小牺牲了,我们都很伤心,在唱这首歌的时候我们要唱出悲伤地感觉,大家来试试看。
三、活动总结
师:小英雄王二小在面对鬼子的时候毫不畏惧、坚强、机智,他为我们的祖国做了这么多的事情,自己却牺牲了,我们也应该像他一样爱自己的祖国,祖国、祖国我爱你。
第三篇:抗战胜利 教案
抗战胜利70周年 教案
四年级语文组
一、教材分析
《抗日战争的胜利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它洗雪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耻辱,从此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开始了一个伟大的转折。本课既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本册书的重点。教学重点: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分析中共“70年胜利”的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的学习对象是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自我意识均有迅速的发展,探究学习的欲望强烈,有很强表现欲。关于本课的内容,学生从不同的渠道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利于对本课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一)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通过学习,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应认识到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国际援助,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精神。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利用多媒体课件、剪辑的视频资源等,通过阅读资料、讨论等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利用歌曲形式导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教师适时地对知识进行讲解分析,对学法给予指导。
五、教学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教具:Powerpoint 多媒体课件 教师准备:
1.自制powerpoint课件。
2.分析学情,查找有关资料,为学生提供阅读材料。学生准备:
提前预习,搜集有关抗战的资料,阅读有关材料。
(二)教学活动过程
1、导入新课
如果说通过学习“全民族的抗战”看到一片片国土的沦丧让我们悲愤;如果说通过学习“日军滔天罪行”看到一幕幕侵华日军的暴行让我们气愤,而伟大的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却自强不息,经过6年局部抗战,8年全面抗战,中国人民终于迎来的抗战胜利的曙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2、新课讲授
(1)中共七大
(讨论并归纳出本次代表大会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①时间:1945年4月
地点:延安
(学生回答)②背景(在肯定学生回答后详细讲解)
A、世界反法西斯和中国抗战即将胜利(1939—194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意日结成了法西斯同盟。1943年意大利溃败;1945年此时的德国受到英美两国的东西夹击,德国投降已成定局;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中共抓住这一时机,将日军压缩在铁路沿线及较大城市,此时的日本已经处于中国人民的包围之中)
B、国民党抢夺抗战胜利果实,中国面临着光明、黑暗两种前途和命运的选择。(正当中国抗日战争处于战略大反攻的前夜,代表大地主大资本家的国民党企图在抗战胜利建立独裁专制政府,这给即将到来的胜利蒙上了一层阴影。为了实现光明前途,中共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大会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了全国121万党员。)③ 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在肯定学生的答案后进行归纳讲解)A、提问:毛泽东在会上做了什么报告? 生:《论联合政府》
师:报告中科学地、客观地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郑重提出中国人民强烈希望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打败日本建设新中国的需要。
B、提问:在这个报告中,党为争取走向光明前途,制定了怎样的政治路线?
生: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C、大会通过新党章的规定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特别指出毛泽东思想不是他个人的观点和主张而是全体中国共产党员集体智慧的结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都是毛泽东思想的体现,毛泽东思想博大精深,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还要了解更多。有它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全党同事更加团结)
D、提问:大会还选举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核心人物是? 生:毛泽东 ④ 意义:
A、这次大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重要的一次大会。(此次大会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前期,中国处在两种前途选择的关键时刻召开的)
B、它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中国共产党的史册,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
提问:团结体现在哪里?胜利体现在哪里?
师:(肯定学生回答,进行归纳)团结是因为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全体党员空前团结。胜利是此次大会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过渡一:大会闭幕时,陈毅作了一首诗肯定了“七大”的成果,那么中华九州最后有谁做主? 生:共产党。
师:共产党代表谁的利益? 生:人民
师:中国人民期盼已久的时刻终于到来——日本无条件投降(2)抗日战争的胜利 ① 日本无条件投降
A、学生活动:找一找哪些因素促使了日本无条件投降 a、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掷两颗原子弹。
b、苏联对日宣战并进攻中国东北的日军。(苏联投入174万人与日本最为精锐的陆军关东军进行殊死搏战)
c、中国抗日军民展开大规模反攻。(毛泽东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将原本分散的抗日革命根据地一一连通,彻底粉碎了日本想要灭亡中国的迷梦)
B、课件打出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图,直观的了解这三股强大攻势,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C、播放视频:抗战胜利和日本投降
过渡二:抗战胜利后,举国欢庆,阔别大陆50年之久的台湾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②台湾光复
A、课件打出台湾光复的图片及资料
B、师提问:近代台湾是如何和祖国分离的?
生: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与日本签订的《马关条约》割让了台湾 C、师提问:现在的台湾呢?
生:蒋介石退居台湾后,与大陆分离。
D、师:近年来台独分子气焰嚣张企图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哪些史实可以说明台湾自古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学生讨论)教师肯定学生回答后归纳总结 台湾古称夷洲、流求,流球。
公元三世纪和七世纪,三国孙吴政权和隋朝政府都曾先后派万余人去台。元朝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彭湖和流球。
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康熙时)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③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学生阅读课文回答)
国内:A、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一百年是从1840年开始算起;为什么说是第一次反帝侵略取得胜利?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都是中国以失败告终)
B、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洗雪了近代以来的哪些耻辱?历次反侵略战争中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丧失领土完整和各种主权而这一次是日本无条件的投降)
国际: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 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通过“三巨头”对中国抗战的评价及中国伤亡人数的说明了中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所以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丰碑上,永远镌刻着中国人民的卓著功勋。)
④抗战胜利的原因(学生根据已给资料进行讨论)
胜
利
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人民战争路线;国共两党相互配合,相互支援;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相互援助。
3、小结
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进入反攻阶段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的局部反攻也取得了重大胜利。及时召开的中共“七大”为夺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战后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特别是中国人民的英勇反击下,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
4、巩固练习
①在哪次会议上正式提出了以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C)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②1945年8月,《新华日报》的一篇社论中写道:“八年间的死亡惨烈,苦难艰辛,在今天这一天获得了报酬„„接受了你们无条件投降”材料中的“这一天”是(D)A、8月5日
B、8月10日
C、8月12日
D、8月15日
③八年抗战胜利后,被日本割占50年之久,回到祖国怀抱的地区是(C)A、香港
B、澳门
C、台湾
D、山东
5、情感升华
大家都知道在今年10月16日,西安的大学生举行了游行,导致这次游行的根本原因就是日本在抗日战争之后的这65年里反省意识太弱,反思成果太少,近年来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迹象越来越明显。比如:(课件打出日本右翼分子的过激行为)
A、(学生讨论)面对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和军国主义逆流,我们应该采取哪些对策? B、学生的答案很多。教师一一评价。最后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为国贡献。(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智则中国智!!同学们,让我们为了中华之崛起而努力读书吧!!)
6、课外活动
制作一期关于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主题的小报
7、板书
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日本无条件投降
台湾光复
(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抗日战争胜利的成之一)
六、教学反思
优点:课前播放革命歌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在进入新课后,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充分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认识抗战胜利的史实、分析抗战胜利的意义。当堂讨论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争论,培养了学生的质疑、发散等创新思维品质,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学生的练习和教师的归纳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总体可以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不足: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个别知识点还未讲透这方面应再思考、再挖掘。因为紧张出现两次口误,今后要加大在语言组织方面的锻炼。对学生的鼓励还是不够,平日上课还需注意该方面的改进。
第四篇:抗战说课教案
高中年级历史说课稿《伟大的抗日战争》说课稿
说教材:
此课《伟大的抗日战争》是高一历史(人民版)上册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第三部分内容。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这百年时间内,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严重践踏中国主权。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成为中华民族再次振兴的转折点,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抗战开始时间的问题。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二、抗战阶段: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局部侵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中国人民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伟大的抗日战争开始了。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全面大举侵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国军民众志成城,同仇敌忾,显示出了无坚不摧的民族凝聚力。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
三、抗战特点:中国抗战的最大特点是“全”。全体现在各阶级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地区、各种作战方式各种正义力量的支持。中共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如何体现。其次是一场持久战;最后是属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中国抗战的伟大体现:从抗战的历史意义分析出,国内意义:中国的抗战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洗雪了百年来的民族耻辱,扞卫了民族尊严,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际意义有: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上五大国,并担任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说教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多维情境模式,围绕重点、难点及亮点精心设计问题群,促进学生互动讨论、辩论纠误,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将本课内容设计为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形式展开教学,教师本人将担任抗战纪念馆馆长,并在课前布置好预习课题。
说学法:
学生以参观抗日战争纪年馆的形式来学习《伟大的抗日战争》这节内容,四位同学将担任抗战纪念馆分馆馆长并做好为其他同学讲解的课前准备。其余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在课堂上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在体念中自主、互动学习,进行知识的辨析和迁移。
说教学手段:
制作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以学生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的方式完成对本课的教学。
说教学理念:
1、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2、教学过程中渗透教学评价,教中有评,评中有教,体现一种过程引导、及时反馈和激励鞭策的教学理念。
3、注重情景体验和理性分析、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4、屏弃原来的以教材为中心,一纲一本的观念,树立新的教材观,以课标为依据,参照教学指导意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我的课堂教学观可以概括为“六点论”,即凸显重点、破袭难点、呈现亮点、追踪热点、教的有效点、学的轻松点。
说教学目标:
在“六点论”课堂教学观的指导下,制定合理的三维教学目标。主要是体现“合理”性,可能性,避免“假、大、空”。知识与能力:一方面,落实“双基”;另一方面,一堂课不可能解决学生各种能力问题,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意识;
过程与方法:角色扮演法、材料法、图片法、图示法、研究性学习法、讨论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科学、合理、客观评价事物的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信心,体会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含义。
说教学重点:
分析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原因、表现及结果,探究抗战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确立依据:因为她在地域上是真正的全国战争(前线和后方),全国各阶级、各阶层都参加了战斗。从中日两国实力对比来看,中国是个弱国,只有全民族抗战才能取得抗战的胜利。抗日战争是近代史上唯一一次全民族反对外敌入侵又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说教学难点:
理解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
确立依据:从中日两国实力对比来看,中国是个弱国,日本是一个强国,因而只有全民族抗战才能取得抗战的胜利。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她的胜利彻底改变了中国近代因战争失败而割地、赔款、出让国家主权的屈辱历史,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说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布置预习作业,做好扮演纪念馆馆长的准备工作。
学生:完成预习作业,做好扮演专题馆分馆馆长的准备工作。
说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展示受侵华军细菌战毒害的中国民众和王选女士为细菌战受害者索赔而奔走街头这两张照片引出本课的内容--伟大的抗日战争。教师作为抗日战争纪念馆的讲解员为同学们讲解57年前的那场战争。二 教材处理
抗日战争这一章节内容在老教材中需要6个课时才能讲授完而新课程只安排一个课时。因此我将本课内容设计为一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模式,教师客串纪念馆馆长,个别同学担任分馆馆长身份的形式带领学生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来完成对本课的教学。三 参观纪念馆 馆长:同学们此次参观的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本纪念馆分为一个综合馆和五个专题馆(日军罪行、中国抗战、铁血忠魂、、影音经典、献花留言)。同学们可按展厅依次参观。综合馆
内容简介 :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轨道,反诬中国军队破坏,炮轰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制造了“九一八事变”。日本发动了局部侵华战争。由于当时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日军在不到半年时间内侵占了整个东北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到了1935年,为分离和蚕食华北,日军制造了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开始成为最主要矛盾。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卢沟桥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
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军的武装侵略和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中国军民义愤填膺,吁请抗战,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中国共产党、东北抗日武装力量、国民党爱国官兵及关外人民以各种方式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华北事变后,中共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积极筹划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日本相继发动了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国民政府随即改变中共领导的军队并公布由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开始了。全民族抗战分为三个阶段: 战略防御:(1937.7,7-1938,10月)国民政府积极组织了四次会战,分别是凇沪、太原、徐州、武汉会战,在正面战场上抗击了大量的侵华日军。战略相持:(1938.10-1945.8)日军侵占广州武汉后,迫于战线太长,兵力、物力、财力不足和抗日根据地严重威胁,基本上停止对正面战场大规模进攻。而中国人民抗日力量还需要经过长期艰苦斗争才能打败侵略者。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战略反攻:(1945.8-1945.9)1944年敌后战场开始了局部反攻,1945年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配合下,中国军民展开全面反攻。日本政府在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署了投降书。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战的最终胜利。
第五篇:《全民族的抗战》教案
《全民族的抗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结合时政,简单回顾七七事变的过程和影响;
B、通过阅读课文及史料,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过程及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的史实;
C、研读史料,讨论交流,说明国民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任务,明确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探究、分析、归纳,创设情境,分析两个战场的作用,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B、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提升学习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A、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中华民族英勇不屈、顽强抵抗的民族精神,学生能明白团结一致的重要性,从而培养起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
B、认识中国人民的团结抗日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树立爱国意识和培养热爱和平、追求和平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知道国民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
2.难点: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与国共合作的重要性;理解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抗战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三、教学思想和策略方法:
1、教学思想:“依标施教”、“以史导论”、以学为中心、“提升学力”“史地结合”
2、策略方法:史料化、问题化、活动化、趣味化、个别化和协作化、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关注现实
(ppt显示)出示《满江红》(据岳飞原作改写)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六十年来仇与恨,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南京耻,犹未雪;
家国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富士山缺。
壮志饥餐东虏肉,笑谈渴饮倭奴血。
待从头,收拾小日本,雄世界。
师:这是互联网上流传的一首词。请同学们思考,对岳飞《满江红》的这一改写反映了当前中国民间对日本的一种什么态度?
学生:一部分人敌视日本,“仇日”心态。
师:“仇日”现象在当前中国并不罕见,特别是一些年轻人以“愤青”自居,编写了大量这种“仇日”作品。为什么他们会产生这种“仇日”心态呢?
生:历史上日本曾侵略中国,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现实中,日本还在否认侵略事实,造成了当前中日关系的紧张。师:“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一段历史——全民族的抗战。(板书:全民族的抗战)让我们重温历史,走进历史。
(二)民族抗争:国共合作,携手抗日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多媒体呈现图1: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图2:蒋介石在庐山发表抗日演讲。教师引导学生明白:只有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才能实现全民族抗战并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当时中华民族的唯一出路。
◎接着,教师可出示以下资料,让学生结合教材,了解“七七事变“后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反应以及回应。
资料1:日本帝国主义武力侵占平津与华北的危险,已经放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面前。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中共中央《为日军进占卢沟桥通电》,1937年7月8日
资料2: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发表讲话:“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思考:中共抗日通电和蒋介石的讲话分别是在什么形势下发出的?这能够说明什么?
(答案略,见教参P162)
◎最后,教师结合教材中的问题,并引用毛泽东的话,让学生明白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的意义:
2.全民族的抗战
全民族的抗战是本课的重点。教师可指导学生结合教材和图片,全面了解什么是全民族的抗战,中华民族是如何进行全民族的抗战的。教学时,可将此部分内容分为以下两个环节。
环节一: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
◎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图3-
17、图3-18,简单讲述平型关战斗和台儿庄战役的经过及其在抗战中的作用。
◎平型关战斗。可让学生在课前阅读一些通俗读物,增加感性认识。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请几位学生讲一讲他们知道的“平型关战斗”。同时,多媒体播放——电影《太行山上》、电视剧《八路军》或《亮剑》等选段。
◎台儿庄战役。可先向学生展示“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中国的情况,让学生大致了解敌我双方形势;其次,在讲血战台儿庄时,可以结合相关资料展开,让学生体会中国军人的英雄顽强、不怕牺牲、为国捐躯的精神和各阶层众志成城,一致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爱国主义精神。
◎百团大战。让学生自主学习——P77“阅读卡”
百团大战是为了粉碎日军企图彻底摧毁抗日根据地的图谋,打破其“囚笼政策”发动的,其主要目的是破袭日军在华北的交通线。百团大战经历了两个主动进攻阶段和一个反“扫荡”阶段。图3-20表现的是百团大战的直接指挥者彭德怀在战壕里,一面观察敌情,一面指挥作战的情景。从战争全局看,百团大战牵制了日军兵力,推迟了日军南进的时间,并对支持正面战场作战,抑制国民党顽固派的投降逆流,争取时局好转起了积极作用。
思考: 国民党正面战场与共产党敌后战场在全民族抗战中分别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设计意图:平型关战斗和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期间重要战役的代表,教师可以进一步结合图3-19及相关文字资料讲解。课堂上,可以请学生展示资料,也可以用表格形式列出战役名称、时间、指挥者、结果等。知道战役的概况并不是为了让学生记住上述细节,而是通过示意图,了解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的积极军事行动,体会国共两党的合作、团结抗战、为抗战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环节二:众志成城与共赴国难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图3-
21、图3-
22、图3-23,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全民族抗战。其中,图3-21表现的是具有“攻无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之誉的冀中回民支队,他们是全民族抗战中少数民族的杰出代表。图2-22表现的是海外华侨全力以赴支援抗日,给抗战提供物质上的援助。图3-23的杨靖宇是抗战中英雄群体的代表,它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精神。
◎多媒体出示图3:《海外华侨捐赠的救护车》;图4:华侨领袖陈嘉庚画像
说明:抗日战争期间,在华侨抗日社团和爱国华侨的影响和带动下,世界各地为捐资助战的华侨抗日筹赈运动如火如荼。在抗日战争中,凡是有华侨居住的地方,就有捐资助战的事例。抗战期间,华侨不仅在当地对祖国的抗战进行现金和物质方面的捐助,更为国内的抗日战场送上了一批批优秀儿女。抗战爆发后,海外华侨曾出现过两次大规模回国参战的热潮。
◎知识衔接:连连看(课堂活动,巩固知识)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在讲述战场军事行动的基础上,选取抗战洪流中不同群体,从多角度展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人们是如何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的。教学时,利用丰富的影视资料和史料,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全民族的抗战?全民族的抗战及海外华人、华侨和国际人士的援助,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师过渡:我们的抗日战争把各方的力量组合在一起,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而延安 就是把革命火种播撒到全国的地方。请学生朗读《延安颂》。
问题讨论:结合所学知识与课文内容,说一说为什么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三)民族启示(略)
五、作业布置(略)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书本上内容不多,需要补充大量的课外知识,这部分内容以老师的讲解为主。我想,如果事先让学生准备,去查找资料,由学生自己讲出来,效果会更好。虽然,在课堂讨论中,同学们积极踊跃。课堂讨论是开展新课程教学的一个有效手段,课堂讨论我认为有以下好处:首先,是解放了学生的思维。有些问题,经讨论,思路一下就清晰多了,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其次,是新教材所提倡的学生主动参与。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还可以调动课堂的气氛。但我也发现个别同学并没有容入讨论之中,或者依附于他人的思考,而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性。讨论是种好办法,更多的是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和学生明确的目的,不能坐享其成。在学生自主思考基础上的有效讨论才是课堂需要的,千万不能为讨论而讨论。所以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要制定合适的讨论题目,更加有效的组织讨论。教学中我还十分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冷静地剖析历史、正视历史,树立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感,避免在学生中出现盲目的民族复仇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