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设计
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材依据:
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三单元的第一节 设计思路:
本节课在学生认识了纵向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发现、合作交流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让学生根据以前的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初步分析数据,通过分析寻找信息,并作出进一步的判断和决策。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横向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搜集到的数据绘制统计图。
方法与过程:使学生初步经历简单的数据分析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的作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横向条形统计图,能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教学难点:学会数据分析,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并加以理解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学。
教师给学生讲“小猴争夺蛋糕”的故事(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猴。有一天,小猴子们正在树上玩耍,突然他们看到不远处的小溪里过来一个又大香的蛋糕。这时,小猴子们瞪大了眼睛,急忙从树上跳下,你夺我抢,闹得不可开交。此时,年迈的老族长走过来,捡起水面上的蛋糕说:“现在我将你们分成一、二、三、四、四个组。从现在开始以小组为单位做好事,组内成员每做一件好事,我将给你们组奖励一面小红旗,一周以后,我们评出蛋糕的得主。”一周后„.)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课件出示,四个小组赢得的红旗。
2、师:(课件出示统计表)老师把每组小猴赢得的红旗数,制成了一个统计表。同学们请观察,你从表中可以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生:独立汇报自己发现的数学信息。
3、师:(课件出示纵向条形统计图)要想把同学们观察的这些信息更直观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便于我们直观的获取信息,可以把这些数据在(统计)图中表示出来。请同学们说一说:①横轴和竖轴分别表示什么?②每小格表示()个单位? 生:独立汇报。
4、师:(课件出示横向条形统计图)淘气的统计图想和同学们一起玩耍。看,它把自己变了个样。问题:①谁能看出它有什么变化?②现在横轴和竖轴又分别表示什么?③每小格表示()个单位?
生:独立思考完成。
5、师:课件出示纵向条形统计图与横向条形统计图,进行比较观察。比一比,并在组内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生:学生汇报结果。
师:教师小结板书:形式改变,内容没变。
6、(课件出示横向条形统计图)整体感知,学习、认识横向条形统计图。回答:①通过观察,你认为哪一组做的最好?哪一组应该再努力?②如果你是老祖长,你会把蛋糕奖励给哪一组?为什么?③通过观察,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题?
三、巩固练习
1、师:(课件出示教科书38页主题图)
生:分角色读对话,了解相关信息。
2、师:(课件出示矿泉水销售统计表)作业:根据统计表。将统计图补充完整。生:独立完成。
3、课件出示矿泉水销售统计师生对照纠正课堂作业。
4、独立思考并回答:“如果下周要进货,你认为哪种矿泉水应多进,哪种矿泉水应少进?”
(四)、课外延伸,灵活应用
调查本班同学的课余体育生活(如跳绳、踢毽子、打球等),并制成横向条形统计图,看谁能把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从而巩固所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
简单的数据分析 横向条形统计图 形式改变,内容没变
(六)、课后反思: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要使学生把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财富,必须自己主动学习。在这种教育思想指导下,本节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在如下几方面:
1、“小猴争蛋糕”的导入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自主探究,获取新知做好铺垫。
2、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进行迁移退类,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并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形象生动地展示了条形统计图由纵向横向的的过程。不仅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逐步升华,应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
3、小学生学习数学应该是生活中的数学。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以“商店统计的销售矿泉水的数量”为巩固练习内容。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生边,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第二篇: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教案 下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内容:
简单的数据分析(横向条形统计图)例1,练习十第1题(第1课时)教学目标:
1)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例1用:每人一张空白的统计图(纵向),四人小组一张空白的格子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A:出示情境图及统计表,让学生说说统计表上收集到的数据
B:根据这些数据,引导学生独立画出纵向条形统计图。(师事先准备的空白统计图)C:师提问: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每一小格表示多少数量?
二.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A:师谈话:画出条形统计图,我们就能清楚的看出卖出的各种矿泉水之间的差异,但是,有时候纸的空间太小,不够画出这样纵向的条形统计图,那怎么办呢?
B:引出新课:如果我们把纵向的条形统计图变成横放的条形统计图,那占的上下空间就小了。这样横轴就变成表示矿泉水卖出的数量,纵轴变成表示各种不同品牌矿泉水。
三.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A:师问:你能和四人小组的伙伴讨论讨论,再试着设计设计吗?
B: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讨论设计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C:交流汇报展示四人小组的作品。学生自己介绍本组设计的条形统计图 D:师肯定孩子的创作,并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
E:全班学生说说横向条形统计图横轴、纵轴、每一小格表示的意思
F:全班学生完成书上没画完的横向统计图
四.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A:师提问:根据横向统计图上的数据,你知道了什么? B: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C:你认为应多进哪种矿泉水,为什么?
D:师小结:你看,统计图还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帮我们决策
五.巩固练习—练习十第1题
A:看横向统计图,说说统计图各部分表示的意思(同桌交流)B: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六.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获得什么知识?
第三篇:人教三年级下册面积教学设计
《面积》教学设计
乌鲁木齐市第93小学
陈艳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1~7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说一说、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涂一涂等活动中,理解面积的意义,形成正确的表象,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
2.在比一比活动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建立面积的表象。教学难点:在操作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学具:水彩笔,单位面积的图形若干,作业纸。教学过程: 一.感知面积。1.情境导入,(1)出示两块黑板报的版面。引发思考:要换新的板报,擦哪块黑板用的时间短?为什么?
(2)总结:黑板面的大小不同。2.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
(1)请学生找找其他物体的面并汇报交流。(2)拿起数学书,组织学生找出数学书的面。(3)师生击掌,说说谁的手掌面大,谁的手掌面小。(4)引导学生在自己的身体上找找哪个部位的面比手掌面小。(5)说明: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3.感知封闭图形的大小。
(1)课件出示一些物体的画面,说明将它们的一个面画了下来,说说这些图形的形状。
(2)引导思考: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小?(3)总结:它们都是封闭图形。
(4)出示一个角的平面图形,将它变成封闭图形,再给它涂上颜色。(5)说明: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的面积。4.引导学生小结什么是面积。二.比较面积。
1.出示两个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引发学生思考:怎么比较出它们面积的大小。
2.展示比较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统一比较标准的必要。3.组织学生比较作业纸中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4.引导学生思考:要想知道咱们85小操场的面积,还能用这些办法吗? 三.创作:创作图形,使它的面积占7个方格。四.全课总结
第四篇: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平均数教学设计(范文)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教案 下册平均数
教学内容:
平均数例1、2(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体会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区别不同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这一统计学上的意义
3)使学生认识统计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
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篮球,秒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们进行一次拍球比赛,一二组叫开心队,三四组叫幸运队,每队选出3名代表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个队拍球的总数最多,哪个队就为胜利队。
二、解决问题,探求新知
1.感受平均数产生的需要
1)每队各派3名代表参加拍球比赛,每人拍5秒钟
师把各队拍球的数量板书在黑板上(开心队:9、13、14,幸运队:12、14、16)
2)生计算每队的结果。师宣布:“通过比总数,开心队拍了42个,幸运队拍了36个,开心队胜了。”
3)这时老师请求加入乙队,现场拍球5秒种,使乙队拍球数增加了12个。老师又一次重新宣布乙队为获胜队(乙队抗议)
4)师:看来人数不相等,用比总数的办法来决定胜负不公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比较这两队总体拍球水平的高低?
2.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
1)生提出求平均的方法,师肯定其方法,告诉学生:当比总数不公平时可以用求“平均数”的方法来比较
2)怎样计算每个队拍球的平均数?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提出了计算的方法:(8+13+14+12)÷4和(11+14+16)÷3
3)学生计算结果(有余数时用近似数表示):幸运队大约是12,开心队大约是14---要使人数少的那队平均数大
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开心队称甲,幸运队称乙)
1)师:求平均数用什么方法?(除法)用什么除以什么?
小结:平均数=总数÷相应的总份数
2)师以乙队的平均数为例追问:12表示什么?
生:表示乙队拍球的平均数
师:你怎么认识理解12这个数?这个数与乙队每个选手实际拍的次数相比,你有什么发现?是某某拍的吗?是拍得最多的吗?还是拍得最少的呢?
拍得最多的是14个,怎么变成了12个?拍得最少的怎么也变成12个?
生:把多的给少的师:你们的意思是说,把多的给少的,这样就——(生接:平均了)
3)师:平均数可能多于14个吗?或者少于8个呢?(不可能,因为要多的给少的)
4)师总结:平均数并不表示实际每个同学拍的,而是处于最多和最少中间的一个平均水平,只表示这个小组的平均水平,12这个数是8、13、14、12这一组数的平均数,它比较好地表示了这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
5)同样的方法分析甲队的平均数,再次巩固平均数概念
6)师:当人数不相等,比总数不公平,是谁出现在我们的课堂?生:平均数
师:此时此刻,你不想对平均数发自内心地说两句吗?
生1:平均数啊平均数,你很公平。生2:平均数,你使不公平的事变公平了
4.沟通平均数与生活的联系
师: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遇到平均数。像这次考试,老师会说我们班的平均分是94分,这个94分是每个人都考的成绩吗?(不是)它是怎么得到的?(多的给少的)如果用计算应该怎么列式?(全班的总分÷全班的人数)
师:看来平均数不是一个实际的数,而是多的给少的,这才每个人一样多。而且平
均分不可能高于最高分,也不可能低于最低分。
三、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师:学习了平均数能为我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吗?让我们继续研究
(一)门票统计问题
1)出示统计图,学生观察
厦门五一期间鼓浪屿售出门票统计图
师: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师:面对这么多信息,你还想了解什么?(让生提问题)
3)师提问:这五天中平均每天售出门票大约多少张?
A.让生动笔列式计算
B.集体订正,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结合平均数公式)
生:我把五天售出的票加起来再除以5
4)师:大家计算得准不准呢?你们有没有不同的方法验证?
启发学生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平均每天售出门票1000张
生:我从1300中拿出300张分给5日,从1100张中拿出100张分给4日,这样每天售出门票都是1000张了。
5)师让同学给自己的方法起个名字:“先加后除法”“移多补少法”
(二)月平均用水量
1.电脑出现一则信息:(出示小刚家各季度用水情况统计表)小刚家每季度用水分别是:16吨、24吨、36吨、27吨”
请你帮他算一算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吨。应该选择下面哪个算式?
出示算式:
(1)(16+24+36+27)÷4
(2)(16+24+36+27)÷12
(3)(16+24+36+27)÷365
2.同学们形成不同意见
1)师请代表说明理由:“题目让我们求平均每用水多少吨,一年有12个月”
2)师电脑演示:÷4表示求每个季度;÷12表示求每个月;÷365表示求每天
3.师: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小刚家要节约用水
四、总结评价,提高认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平均数=总数÷相应的总份数
2)平均数不是一个实际的数,它在最多数和最少数之间,表示总体的平均水平
五.延伸----过河
一条小河平均水深1米10厘米,小明身高1米30厘米,小明到河里玩会有危险吗? 强调:平均水深的意义
第五篇:人教语文三年级下册《果园机器人》教学设计doc
《果园机器人》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2.了解机器人的“利”与“弊”。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学科学的情感。学习重点:
了解机器人的神奇,给果农带来的喜与忧。学习难点:
让学生有爱科学、学科学的情感。教学准备:
1.准备果园的图片。
2.上网查询机器人的资料。学习过程:
一、导入课题,感受果农的喜与忧
1、出示一个苹果(半个苹果是高兴的脸,半个苹果是发愁的脸。)
看着苹果,谁能说出一对反义词?(高兴——发愁)指名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表示心情的词语)
2、是啊,这果子啊让果农们真是又高兴又发愁。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呢?
(1)果农们怎么会这样高兴呀?(出示果园的图片。让学生边看图边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果农们看到自己辛勤付出的汗水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感受劳动的快乐,体验丰收的喜悦。)
(2)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眼看着可以赚很多钱了,可果农们为什么又发愁了呢?
自由读课本P99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划划原因吧。
出示句子:要把果子从树上摘下来。要把它们运到很远的地方去卖。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实在忙不过来。
指名读句子,果农们忙得不可开交,需要做得活太多了,人手不够,你能想个办法帮助他们吗?
出示课题:果园机器人
二、整体感知,了解机器人的“利”与“弊”
1、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指名分节读课文,边听边思考:果园里来的特殊的帮手又让果农们既高兴又发愁,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1)果园机器人是怎样给果农带来快乐的呢?自由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出示:它们能把成熟的果子从树上摘下来,整齐地装进纸箱,然后运到指定的地方。
你觉得这个机器人干起活来怎么样?(聪明能干、厉害、有条理、很听指挥)板书:聪明能干
指导朗读: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它的这些特点的?(成熟整齐指定)指名读,齐读。
假如你刚好看到果园机器人开工的场面,你会怎么去夸赞它?
(2)这些机器人这么聪明能干,不愧为果农们的好帮手,高兴之余,果农们又免不了发愁,到底是什么事呢?让我们好好读读第三自然段。交流反馈。
抓机器人“罢工”和“饿倒”的相关句子读读议议,感受机器人的不足之处。板书:“罢工”“饿倒”
三、科学大挑战,使果农消愁享乐
1、这样看来,如果没有电的话,机器人就会“罢工”,会“饿倒”,给果农带来了不少麻烦。现在,我们来当一回小小的科学家。设计一种更完美的果园机器人。
2、学生交流反馈。
3、自由读课文第4、5小节,看看科学家们想设计发明的机器人有什么特点?并划出有关句子。
4、汇报交流:
A、这些机器人只要捡掉在地上的水果“吃”,就能不停地工作。
B、要是有机器人报告,地上的水果不够“吃”了,主人就会立刻告诉它,从树上摘些果子“吃”吧。
板书:自己充电
5、如果真有一天,科学家们研究成功了这样完美无缺的果园机器人,假如你就是果园机器人的代言人,你该如何向果农们推荐新一代的机器人呢?(学生练说)
6、教师小结。小朋友,有了能自己充电、而且又这么多功能的机器人,果农们终于可以放心地让他们去摘果子了。瞧,到处有机器人在采摘果子,果园里弥漫着浓浓的喜庆气氛。(板书:造福于民)
四、设计独特的机器人
备注:因为本单元的口语交际主题是《我想发明的机器人》,所以把这一环节归并到口语交际中学习。
板书:
果园机器人
自己充电
“罢工”、“饿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