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植物的种子
植物的种子
教学目标:
1、能用绘图和语言描述出自已观察到的种子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根据种子的内部结构和生活经验,预测种子的各部分将会变成什么;在教师提供实验材料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观察种子发芽、了解各部分变化的实验。
2、对自已种植的植物的生长感到好奇,对它们将会长成什么样表示关心;从心里上为进行为期一个月左右的种植和观察、记录活动做好半途而废 备。具有创新的勇气,对于种子各部分变化的预测和观察实验设计,敢于表达自子已怕观点。
3、了解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认识一些在自已家乡常见的种子,了解植物种子的多样性。
本课是按照:提出问题观察——预测——设计实验——记录——交流的思路编写的,一共有四个活动。
内容设计:
(1)“植物生长研究会”,交流各自在前一个单元学习的同时,对植物生长变化的观察、记录和发现。由此提出题:“植物的一生是从哪儿开始的?”“小小的种子会长成一棵高大的植物?”
(2)观察双子植物的种子,先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并且画下来。再解剖种子,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也画下来。一般双子叶植物都有种皮和胚,胚包括两片比较容易观察到的子叶和由胚根、胚轴、胚芽组成的夹在两片子叶中的小芽,生一般也会画出种皮、子叶和“小芽”这三部分,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常见的种子(如豆类)结构基本由这三部分构成。
(3)预测种子各部分会变成什么。在此活动中,让学生预测种子发芽长大后,种子的各部分会有什么变化,并将自己怕预测画下来。通过学生在预测过程中阐述自已的理由,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已有经验。接着学生再自行设计实验,检验预测是否正确。检验性的实验需要两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因而学生要为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做好准备。在预测和检验活动中,激发起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的好奇心,初步培养学生进行较长时间栽培植物的耐心和对植物关心。
(4)认识更多的种子。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种子比较多,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了解到植物种类是多种多样的,植物的种子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学准备:
活动(1):学生准备——观察春天植物的记录。
活动(2):教师准备——蚕豆干种子、浸泡过的蚕豆种子,其它一些豆类种子和浸泡种子如:菜豆、大豆、花生等;镊子;培养皿;放大镜。
学生准备——从家中带来一些种子。铅笔、彩笔记录本。
活动(3):学生准备——铅笔、记录本。
活动(4):老师准备——各种各样的种子。
学生准备——学生从家里带来的种子。
1植物的种子 导入新课: 谈话:春天来了,树、小草呀都长出了嫩芽,到处是一派生机勃 勃的景象,想一想,它们的生是从哪里开始的? 板书:“种子”
一、指导学生认识蚕豆种子的构造
(1)、观察蚕豆种子的种皮.小组观察 提问:蚕豆皮是什么样的? 讲述:蚕豆皮很厚,具有保护种子的作用,蚕豆皮的科学名字是“种皮”。
..(2)、观察蚕豆种子的子叶
1)提问蚕豆种皮的里面有什么?是什么样的?
2)学生观察并回答,个别同学到黑板上画出所见到的内容。
讲述:分开的两瓣叫子叶,是供给营养的。
两个小芽,分别是胚芽和胚根。
在黑板上示意画出:与长大后的植物比较总结。
二、指导学生设计观察种子发育过程的实验。
1、想一想,怎样进行?利用哪些材料。
2、提供材料:塑料杯、棉花。
3、三人一组、进行实验。
制定实验步骤及实验注意事项。
4、确定一周内的观察日记 可以记录、也可以拍照、记录发育的全过程。
三、认识更多的种子
1、椒、葡萄、南瓜、苦瓜、玉米、绿豆、芝麻、菜豆、芸豆、香瓜、西瓜、莲子、蓖麻、向日葵、红豆、花生、豌豆、大豆。
2、说一说,你的家乡,都种植上面这些种子吗? 通常是什么季节才种?
板书:
子叶
胚芽
胚根
胚芽——茎叶
胚根——根
小结:以往带着孩子们种过种子,兴致和效果不是很好,这一次,我改为三人一 组,把种好的种子放在班里进行竞争,这样一来,一下子就激起孩子们的 斗志,誓争本小组获胜。
第二篇:人教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学一点种植技术
学一点种植技术
教学目标:
1、能设计简单的水栽植物和做扦播的实验;学会简单的无土栽培和扦播方法;能用自己的语言、画图等方式把自己的研究向他人介绍;体会到这两种看似简单的方法,却需要人们去研究部,去总结经验,找到规律。
2、活动中积极与同学合作,乐于交流和倾听,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够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乐于纠正。
3、了解两个现在学用种植技术:无土栽培和扦插,能举例子说明两种方法。内容设计:
第2 课中学生了解了科技化温室中如何栽培植物,有的栽培方法并不复杂。在这一课里,学生亲自动手,偿试运用无土栽培和扦插的方法来种植物,这也是本课的两个活动。通过这两个活动,增强学生对植物种植技术的兴趣,使他们能够关注植物种植技术的发展。
(1)进行简单的无土栽培。无土栽培是节约土地、提高产量的常用办法。用于无土栽培的介质除水外,还有蛭石、陶粒等。有的植物适合于水培,有的植物需要用蛭石。在这个活动中,鼓励学生用除土壤以外的介质来培养一段时间植物,观察植物生长效果。体会到无土栽培的方法即干净,又便于管理。在学生栽培植物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烂根、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度的情况,这些情况的出现有利于学生理解:在科技温室中,针对不同的植物,要采用不同无土栽培的条件,如培养介质、营养成分和浓度。这些方法都上植物专家通过实验摸索出来的。
(2)扦插植物。扦插是我国农业史上很早就运用的方法。有的植物易于扦插成活,有的植物的各个部分都可以进行扦插,有的植物产不易于扦插成活。这个活动鼓励学生多用几种植物进行扦插,看哪些植物能成活。这个活动重在参与,扦插的植物能够成活与否都不重要。教学准备:
活动(1):无土栽培的容器、漂浮的泡沫塑料、植物营养、固定用材料等。
活动(2):物色几种当地适宜扦插的植物,适宜扦插的植物参考资料中有介绍。导入:前一段时间,我们种植一些豆类种子,我们是用什么方法种植 的。
(无土栽培)
一、学习种植技术。
1、无土栽培技术 用含有营养的水和其他材料代替一然土壤种植植物
2、各小组确定研究问题:
(1)怎样配制营养液
(2)鱼缸种能种吗?
(3)每天换水吗?
(4)加多少水合适?
3、扦插技术: 介绍:在相同环境条件下,草本植物比木本植物容易生根,木本植物中灌木比乔木容易生根,在灌科,葡萄型 比直立型容易生根。
极易生根植物:杨、柳、黄杨、连翘、月季、迎春……
容易生根植物:泡桐、山茶、茶花、银杏、番茄……..较难生根植物:枣、松柏种、梨、、桃…….生根困难的植物“月桂、柿、板栗……..扦插方法依据营养器官的不同分为枝(茎)插,叶插、芽插。
二、同学们尝试进行扦插
植物选择:月季、绿萝……。
小结:学一些种植技术,在准备一有些难度。扦插植物有,但 是即不够每个孩子的都有一个数量,回想在原来赵老师 种的那些植物,现在想起来,那都是有用处的,下学期,在自然教室中,还要多种些花草。
第三篇:人教三年级下册面积教学设计
《面积》教学设计
乌鲁木齐市第93小学
陈艳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1~7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说一说、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涂一涂等活动中,理解面积的意义,形成正确的表象,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
2.在比一比活动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建立面积的表象。教学难点:在操作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学具:水彩笔,单位面积的图形若干,作业纸。教学过程: 一.感知面积。1.情境导入,(1)出示两块黑板报的版面。引发思考:要换新的板报,擦哪块黑板用的时间短?为什么?
(2)总结:黑板面的大小不同。2.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
(1)请学生找找其他物体的面并汇报交流。(2)拿起数学书,组织学生找出数学书的面。(3)师生击掌,说说谁的手掌面大,谁的手掌面小。(4)引导学生在自己的身体上找找哪个部位的面比手掌面小。(5)说明: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3.感知封闭图形的大小。
(1)课件出示一些物体的画面,说明将它们的一个面画了下来,说说这些图形的形状。
(2)引导思考: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小?(3)总结:它们都是封闭图形。
(4)出示一个角的平面图形,将它变成封闭图形,再给它涂上颜色。(5)说明: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的面积。4.引导学生小结什么是面积。二.比较面积。
1.出示两个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引发学生思考:怎么比较出它们面积的大小。
2.展示比较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统一比较标准的必要。3.组织学生比较作业纸中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4.引导学生思考:要想知道咱们85小操场的面积,还能用这些办法吗? 三.创作:创作图形,使它的面积占7个方格。四.全课总结
第四篇:人教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我为植物做什么
4我为植物做什么
导入:我们的校园里植物也有很多,老师带你们去看一看。
一、参观植物 边走,边介绍植物的名称。
二、回到教室,汇报。
1、问:在参观过程中,你有什么问题发现?
2、汇报(生)形状不同
叶子不同
长了虫子
有些很干燥了
3、出现了这些问题,怎么办?
生讨论
4、制定一个爱护植物的计划或宣传报。
小结:本节课的讨论过程中发现一个小意外,三、2 班刘昊同学提出了一个独特见解:为树刷上反光防虫剂,这样既可以防虫又可以晚上司机叔叔撞树,主意不错,想把它写一写,做一做。
第五篇: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冰融化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
2、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
1、观测并记录冰块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和现象。
2、观测并记录冰块周围空气的温度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初次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
【教学重点】经历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现象的观察。
【教学难点】探究促进冰融化的因素。
【教学准备】小组:烧杯一只(内盛半杯冰块),温度计3支,温度记录表1张,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
播放视频,提出问题:那厚厚的冰雪在什么条件下就融化成水了呢?
二、观察冰的融化
1、上节课我们探究后得出了液态的水在0℃以下就会凝固成冰,我们也知道固态的冰也能够重新变成液态的水,那么冰在什么条件下能够变成水呢?
2、猜一猜
4、测量冰块融化时的温度和周围空气的温度。
5、小组测量,师巡视指导。
三、探究冰融化的秘密
1、认真观察、分析记录表,你们有什么发现?
2、紧靠烧杯外壁的空气温度为什么下降?
3、有趣的现象
烧杯外壁的的小水珠从哪里来的呢,我们下节课就来探究这个有趣的问题。
4、加快冰融化的方法
五、练习
四、小结
六、作业:
板书设计:冰融化了
(融化)水(液态)
(吸收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