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18《肌肉》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18《肌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针对人体肌肉提出问题;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假设性解释 ;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对探究的问题做出初步的结论;能根据需要从更多渠道查阅有关资料。
2、想知道,爱提问;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肌肉的作用,能认识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能积极参加煅炼,注重个人保健。
二、教学重点:识记五大肌肉名称;理解肌肉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理解肌肉有影响骨运动的作用。
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上臂模型
五、教学过程:
(一)趣味谈话,纠错导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体育比赛吗?上一星期天就在我们广饶文体中心举行了一场比赛,你知道是什么比赛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篮球运动员的风采?
(出示健美运动员图片)学生议论,纠错。你觉得他身上哪里最引人注目?
同学们请你摸一摸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看看那里有肌肉。肌肉很多光长在骨骼上的就有600多块,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几块较大的肌肉。(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1、首先对照《肌肉图》让学生识记五大肌肉的名称和部位。每块肌肉都有自己的名字,看一看,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肌肉叫什么名字?
(师指,生说,并把“肱”、“腓”等字注音)讲解五块肌肉的位置特点。
巩固练习,通过游戏的方式说肌肉名称,找肌肉位置,巩固新知。
2、肌肉的作用
(1)参与活动,体验肌肉变化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人体每一个部位都有肌肉,肌肉几乎占去了人体体重的40℅,那么肌肉到底有什么作用呢?让我们来活动活动找一找答案吧。请大家像老师这样,(示范)手心向上,握紧拳头,做屈臂运动,试一试,哪几块肌肉参与了活动,它们有什么变化?反复试一试。
(重点以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为例讲解肌肉的运动形式,体会肌肉的作用。)
让学生亲身做一下曲臂的动作,体会到:曲臂时肱二头肌,变粗变短,肱三头肌,变细变长。
(2)投影演示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变化,体会肌肉的收缩和舒张。(板书)粗短
——
收缩
细长
——
舒张(3)模拟实验体会肌肉的作用。
首先让学生猜想一下伸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如何变化? 讲解试验方法: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还有肌肉在人体活动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就让我们来做个模拟实验来验证一下,这是我们的手臂骨骼,上面的皮筋代表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做,除了验证猜想外还要用心想一想肌肉的作用。学生动手实验。
小结:通过刚才亲自体验、观察和讨论,我们可以发现:肌肉的两端分别长在不同的骨上。肌肉有弹性,能收缩和舒张,从而牵引所连接的骨运动。也就是说肌肉具有帮助运动的功能.(4)巩固体验,看一看平日做的其他活动项目,那些肌肉参与了活动?
小结:人体的各种动作不是有一块肌肉来完成的,而是有几块肌肉共同完成的。这些肌肉在收缩、舒张时是相互配合的,有些肌肉收缩,有些肌肉舒张。
三、怎样使肌肉更有力
1、游戏:做掰手腕游戏。使学生明确块头大并不代表肌肉多。(出示图片)看陈一冰、李小龙他俩块头并不大但他们的肌肉却粗壮、有力。
2、提问:想一想,陈一冰、李小龙的肌肉为什么会这样的粗壮、有力呢?
(引导生回答:经常进行体育锻炼。)
小结过渡:只要你们肯运动也能锻炼出粗壮有力的肌肉。但是,大家在锻炼时可能会用力过猛或剧烈运动,而造成肌肉拉伤。你的肌肉有没有拉伤过?你知道肌肉拉伤怎么办吗?(课件出示拉伤知识)
3、学生交流怎样锻炼才科学?
小结:希望大家多参加体育活动,用合理的方法,去锻炼肌肉,争取每个人都有一个健康结实的身体。
四、拓展活动
1、查阅资料:植物人脸上没有喜怒哀乐,就象木偶一样。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2、在身体上找出与肌肉有关的有趣的现象。如:眼睛为什么会睁会闭?嘴巴为什么能张能合?等等。
点评:广饶街道教研室
韩吉成
一、结合实际,由图入手,导入自然。
课开始,李老师出示了一组图片(健美运动员),问学生,通过欣赏、观察这组图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生答:运动员健美、强壮的肌肉。自然而然的引出今天的课题“肌肉”。这样导课直观、简洁、明了。
二、牢牢把握本节课的重点,采取多种方式,多途径剖析重点,讲清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运动是靠肌肉的收缩和舒张来完成的,教师通过三种方式来讲清这个重点。
1、学生做手臂弯曲动作。让学生亲身感受一下在做这一动作时,手臂肌肉的变化(粗短、细长)----收缩、舒张。
2、上述活动学生只能感受到肌肉的变化,但看不到,怎么办?教师适时的出示手臂弯曲的课件,让学生亲眼看到弯曲手臂时,肌肉的变化,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3、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精心制作了手臂弯曲模型,手臂模型的出现进一步使学生明白了手臂弯曲运动不仅依靠肱二头肌的收缩,还要依靠肱三头肌的舒张互相协作完成动作。
三、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科学的主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一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
整堂课,学生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实验、自我感悟、自我发现和总结。
四、尊重学生,教师能够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
五、注重学科间的渗透。
虽然上的是科学课,但对“肱”和“腓”字的读音李老师不轻易放过,这体现了李老师严谨的教学态度。另外,李老师在巩固部分,融合了体育锻炼的常识,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科学是无处不在的。
第二篇: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跷跷板》教学设计
《跷跷板》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跷跷板》一课是青岛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常见的力》的第三课。“游戏”是孩子们童年生活的一部分,而“跷跷板”这一活动更是孩子们乐于参与的。教材从引导学生回顾玩跷跷板时的发现入手,引领学生提出问题,进而利用杠杆尺“想办法找平衡”。使学生在动手中寻找杠杆平衡的规律。
探究怎样才能让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 教学目标:
1、能用观察、体验和已有知识经验对杠杆尺平衡作出假设性解释;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平衡规律。
2、学会在游戏中合作交流,善于提出和发现问题;关心人们运用杠杆原理的技术成果,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了解天平的主要构造,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教学准备:
1、杠杆尺、钩码、蜡烛、火柴等。
2、有关平衡现象的图片、制作简易天平的材料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观看资料-玩跷跷板 师:看过这段资料后,你们有什么发现吗?有哪些不同的地
1哈哈1如果是大人和小孩能一起玩跷跷板吗?
2、学生交流汇报。
3、师: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跷跷板平衡的秘密。(板书:跷跷板)
(二)制定计划,实验探究
1、师:请看,这是一个特殊的跷跷板,它叫杠杆尺,这是底座、竖杆、平衡尺,仔细观察杠杆尺,大家有什么发现?从中间往左数是第1格、第2格、第3格、第4格,从中间往右数是第1格、第2格、第3格、第4格,左边第一格和右边第一格到中间的距离是一样的,那么左边第4格和右边第4格到中间的距离也是一样。这是钩码,它可以挂到杠杆尺上。我在左边第一格挂1个钩码,有什么现象发生?(左边沉下去了)看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你想怎样做?其他同学的想法和他一样吗?好,你来试一试,如果成功了,给他点掌声好不好(鼓掌),现在我把他的方法记录在杠杆尺图上,贴到黑板上。
2、师:刚才,我们演示的只是一种玩法,要想研究平衡的秘密,仅靠一种玩法是不行的,需要大量的玩法,你们还想怎样玩,使杠杆尺平衡呢?
学生自由发言,如实验中要做好记录,教师予以鼓励。
3、师:同学们使杠杆尺平衡的方法可真不少!下面让我们按自己的想法使
桌上的杠杆尺平衡,注意两点要求:一是小组要分工,要有操作员、记录员、汇报员、问题员,问题员可以随时提问题,让操做员讲一讲为什么能平衡?二是平衡了的杠杆尺可以放到一边,别乱动。开始做吧。
(师巡回指导,督促学生做好记录,问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平衡?两边比较,两边挂一样多钩码会怎样,两边不一样多时会怎样?)
4、师:同学们找到这么多平衡的方法,真了不起,下面让我们以自己喜欢的方法交流一下,可以拿着平衡了的杠杆尺作介绍,可以展示你的杠杆尺图,谁的玩法有趣,我们就把它贴在黑板上。
(学生在实物投影前介绍,教师提问“你怎么想的?”“一边一个还可以怎样挂”“大家看他画得对不对,谁画这种玩法的图了?”“有没有一边挂两个的吗?”“谁能给他提问题,谁来补充一下?”等,适当进行鼓励性评价,如“你的想法真奇妙,还有别的挂法吗?”“你的挂法还挺复杂呢?有没有用很少的钩码让它平衡的?”)让我们用实验来探究一下杠杆在什么条件下平衡?L1L2杠杆oF2F1平衡螺母
5、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6幅平衡图,你们有什么发现?你们觉得哪些杠杆尺的平衡很相像?(学生汇报)师板书:一样多(重)一样长(格),平衡;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平衡。
6、师:如果一样多,不一样长能不能平衡?(可以演示一下)
(师生讨论分析第二类为什么能平衡?总结出挂的多的一边离中间近,挂得少的一边离中间远;重的一边离中间近,轻的一
边
离
中
间
远。)
提问: 你的实验结论与你的假设一致吗?你的结论是什么?总之,杠杆的平衡条件是F1·L1=F2·L2这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三)联系生活,知识应用
师:同学们,平衡现象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你们了解多少?
学生自由交流,如人们利用平衡现象发明了秤、天平、体重计;挑水时扁担放到肩部中间;起重机吊起重物而不倒;走钢丝的杂技演员做动作时要保持平衡等。
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四)自由活动:玩“蜡烛跷跷板”,并说出其中的道理。
(五)总结评价,拓展活动
1、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哪个同学表现最好?你觉得自己表现怎么样?除了你们小组之外,还有哪个小组表现最好,你们觉得老师今天表现怎样?
2、师:这节课同学们探究了有关平衡规律方面的知识,你打算用它来干什么?
(学生交流。)
师:(出示关于平衡的小玩具)请同学们课下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动动脑,动动手,看谁制作的更好,更新颖。
第三篇:《肌肉》教学设计
《肌肉》教学设计 羊市塔希望小学 刘继祥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人体内大约有600多块肌肉,约占体重的40%左右;知道人体内有三类肌肉: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2、知道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带动骨、关节实现的。
3、了解手臂是如何运动的,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总是成对在一起工作,一个收缩,另一个就放松。
4、了解肌肉的卫生保健知识。
(二)探究能力目标
1、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人体肌肉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肌肉的分布。
2、能够小组合作并借助手臂活动模型了解肌肉的工作方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能积极参与探究肌肉的工作方式,愿意与小组同学共同合作探究。
2、乐于用所获得的肌肉知识进行自我保健。教学重难点
了解肌肉的工作方式。教学准备
即时贴、人体肌肉模型、课件
课前活动:争夺科学的桂冠.老师说前进、退步的规则。激发学生争夺科学桂冠的信心.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体育比赛吗? 生:喜欢
老师也很喜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健美运动员的比赛时的风采?(出示健美运动员图片)。
你觉得他身上的什么最引人注目?
(设计意图:课开始,老师出示了一组图片(健美运动员),问学生,通过欣赏、观察这组图片,你觉得他身上的什么最引人注目?生答:运动员健美、强壮的肌肉。自然而然的引出今天的课题“肌肉”。)师板书(肌肉)
二、了解肌肉的分布和类型
1、师:你们知道肌肉长在哪里吗?让我们找一名同学作模特,大家凭你的生活经验来找一找他的身上哪个地方有肌肉.谁愿意做模特?(设计意图:让学生凭自己的生活经验找身体上的肌肉,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以生活中的科学为逻辑起点。)生上台
师:为了科学探究你先暂时受冻一会,让我们奖励他进步一格。你像大力士一样给大家做几个动作如伸臂、曲臂、踢腿、弯腰、嘴巴张合、眼睛睁闭,让大家摸到你的肌肉。同学们认为他哪里有肌肉,你上来在有肌肉的部位给他贴上标签。生贴
师:让我们看看标签贴在哪里?这么多,看来我们全身都有肌肉。这里有标签,这块肌肉叫什么呢?你知道吗?来,请大家看这里。师:让我们一起去认识这块肌肉的名称(出示课件),让生读出肌肉的名称。
老师随机介绍7大肌肉的名称。
(设计意图: 全面认识肌肉并有侧重点的认识7大肌肉的名称。虽然上的是科学课,但对“肱”和“腓”字的读音对三年级的孩子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老师不轻易放过,加上拼音帮助孩子学习。)请你(指着模特),马上把标签摘下来穿上衣服吧。孩子们,现在天冷不容易看到肌肉那你们想看看我们全身的肌肉吗?看老师会变魔术,拿出模型。
师:你看到模型想说什么? 生:红色的是全身的肌肉。
上面一丝一缕的表示肌肉的肌纤维。师:你知道的真多,都是我的老师了。
师:你们记住这些肌肉的名称了吗?我们来做个小测试看看,老师说名称你们做动作快速找到相应的肌肉。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通过游戏的方式说肌肉名称,找肌肉位置,巩固新知。)
师:这些肌肉都附着在我们的骨头上我们能看到的。那身体其他部位还有肌肉吗? 生:脸、头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做动作让相应的部位动起来。师:看来能运动的地方就有肌肉。师:我们在睡觉时我们身体还有那些部位在动呢? 生:心脏,肠、胃、心、肺、血管 师:这些器官的部位有肌肉吗? 师:你的知识真丰富,真是班级小博士.师:我们来看这段资料相信你会有答案。(出示课件)生交流
师:附着在骨头上的是骨骼肌,今天我们重点研究肱二头肌。请你再摸一摸它长什么样?来摸一摸自己的肱二头肌,画出肌肉的样子 生:画
师:让我们来看一下你是怎么画的? 生展示
师:你为什么这样画? 生说形状表示什么
师: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来看老师也画了你们欣赏一下.(出示课件)肌肉大体呈梭形,中间部分柔软而富有弹性叫肌腹,它有收缩性。肌腹的两端是肌腱,肌腱是白色,很强韧,但没有收缩性。师:你再摸一摸它怎样附着在骨头上呢?是在一块骨头上吗? 生:不是,它附着在两块骨面上。
师:孩子们学的真快,我们再来看一下人体肌肉的有关肌肉之最的知识放松一下。师:你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把探究到的肌肉的形状表达出来,能加深对肌肉的深度了解。)
三、探究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师:刚才我们通过摸了解了肌肉的很多知识,知道我们身上有600多块的肌肉,那它们对我们人体有什么作用呢? 生:脸上的肌肉使人看上去更漂亮 师:还有其他作用吗?你大胆猜测一下。
(设计意图:能针对人体肌肉提出问题;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假设性解释 ;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对探究的问题做出初步的结论。)生:能运动
师:让我们通过活动来探究一下你的猜测正确吗?为了让我们的活动更好的开展,看友情提示。(出示课件)指名读。
1、模特做屈臂和伸臂的动作。
2、模特反复做同一个动作,直到让别人感知到肌肉变化为止。
3、最后借助手臂活动模型来观察肌肉变化。好,大家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活动吧!生活动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科学的主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一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重点以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为例讲解肌肉的运动形式,体会肌肉的作用。让学生亲身做一下屈臂的动作,体会到:屈臂时肱二头肌收缩变短,肱三头肌放松变长。在做伸臂的动作,体会到:肱三头肌收缩变短,肱二头肌放松变长了。)
师:这个小组以他们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他们的活动已经完成了,让他们向科学的高峰前进一步。
其他小组也应像他们一样。谁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活动结果 生:展示表格。记录员看表格边介绍,模特边做动作。师:这个小组的探究很深入,让他们向科学的高峰前进一格。师:出示手臂模型,讲解这个硬纸板代表骨骼,塑料绳代表骨骼上的肌肉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它们的两端分别长在不同的骨头上。(设计意图:教师精心制作了手臂活动模型,手臂模型的出现进一步使学生明白了手臂弯曲运动不仅依靠肱二头肌的收缩,还要依靠肱三头肌的舒张互相协作完成动作。)
先做曲臂活动,上面的塑料绳鼓起来了表示肱二头肌鼓起,肌肉收缩变短了。同时下面的肱三头肌放松变长了。
在做伸臂运动,上面的塑料绳肱二头肌又恢复到原来的样子,表示上面的肌肉又放松了。同时下面的塑料绳鼓起来了表示肱三头肌鼓起,它收缩变短了。(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活动学生只能感受到肌肉的变化,但看不到,怎么办?教师适时的出示手臂活动的课件,让学生亲眼看到屈臂和伸臂时,肌肉的变化,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你们看我们在做伸臂和曲臂的动作时,我们的肌肉参与活动了吗?
生:参与了。师:不仅是手臂的运动,人体的各种动作离不开肌肉的运动。并且不是有一块肌肉来完成的,而是有几块肌肉共同完成的。这些肌肉在收缩、舒张时是相互配合的,有些肌肉收缩,有些肌肉舒张。
师:我们来看资料,相信你会了解地更透彻。(出示课件)师:你知道了什么?
师:肌肉怎么参与人体的运动呢?出示课件。你知道了什么? 生交流。
四、肌肉保健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与研究,我们有对人体的肌肉有了和以前不一样的新的知识。让我们做游戏放松一下。像老师这样一只手的大拇指和和食指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以尽可能快地速度来回捏,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像医生摸脉搏一样放在上面。好活动开始。生活动
师:你活动的手上的现在肌肉有什么感觉? 生:酸麻,疲劳
师:肌肉会疲劳,我们应该怎样做让肌肉更好的为我们服务呢? 生交流
师:我们看这个资料袋,你会有更多的保健知识。(出示课件)(设计意图:巩固部分,融合了体育锻炼的常识,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科学是无处不在的。)生看
师;你们作为小学生如何使肌肉更强壮呢? 生交流
师:现在你们长身体的阶段,在运动的同时也多吃些有营养的食物。希望大家多参加体育活动,用合理科学的方法,去锻炼肌肉,争取每个人都有一个健康结实的身体。
师:来看我们的夺冠之路,最好,把掌声送给他们小组表示祝贺。其他小组成绩也不错。把掌声送给自己来结束我们今天的科学探究之旅吧。
第四篇: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太阳和影子》教学设计
《太阳和影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与温度、时间变化的关系;知道同一物体在阳光下影子长短和方向变化的规律,并能运用太阳和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来辨别方向。
2、引导学生对日常事物进行观察,置疑。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养成长期观察的好习惯。
3、知道利用太阳光和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为人们的生活做一些有益的事。
二、教学重点
了解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与温度、时间变化的关系;知道同一物体在阳光下影子长短和方向变化的规律,并能运用太阳和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来辨别方向。
三、教学准备
1.手电筒、铅笔、直尺、A4纸、投影仪
2.课件:各种有关太阳和影子的图片;根据太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来猜时间的课件。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游戏导入
(导入的设计:意在解决影子是怎样形成的?从而引出本课要研究的内容:太阳和影子。因为知道了影子是怎样形成的概念,为顺利解决本课的教学目标奠定的基础)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关于手影游戏的视频,想不想看?(想)好!请大家注意看了? 播放手影视频。
师:这段手影游戏好玩吗?(好玩)想不想上来玩一玩?(想)谁愿意给大家表演一段?
指名上台表演手影。
(教师等第2个同学表演的正起劲的时候,突然把幻灯机关上,学生表演无法进行。)并问:哎?影子怎么看不见了?
学生猜测。
师小结:看来呀要想看到清晰的影子,首先要有光?(对)有光就有影子吗?(教师打开手电)哎!怎么还没有影子?
生可能回答:还要有物体。
师:好,我把这个放上,有影子吗?(有)(教师拿两到三件不透明的物体进行演示。)那我们来看,这是不是物体?我们把它放在这,(教师放一块透明的玻璃)怎么没有影子?
学生再猜测
师:那么通过刚才的观察,谁来总结一下,要想看到清晰的影子都需要那些条件呢?
生回答,师生共同小结:看来呀,要看到清晰的影子,就必须把光照在不透明的物体上才能看见清晰的影子。
(板书:光 不透明的物体 影子)
师:除了刚才的手影,你在日常生活中还在什么情况下也看见过影子?
学生讨论回答
看来大家知道的还真不少,灯光下、月光下、阳光下都能有物体的影子,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太阳和影子。(出示:课题《太阳和影子》)
(二)交流观察,探究特点 师:课前我已经让大家观察了太阳位置的变化,以及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有什么特点和规律。下面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们的发现,呆会儿进行汇报。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倾听!
1、交流一天中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变化规律?
学生交流后回答。
师总结:以后万一我们迷失了方向,相信大家肯定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帮我们认路。
2、交流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有什么特点呢?太阳位置的变化与物体的影子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交流
师总结:你们组发现中午的影子短,早晨和傍晚的影子长,(板书:影长 影短 影长)师:你们的观察是把影子跟影子进行得比较。那么,影子的长短和物体自身相比,你有什么发现?
(第一种情况:如果说不出来,师:老师这儿有早晨、中午、傍晚的三张照片,同学们来观察一下。学生观察,说出观察结果。师解释:冬天中午的影子和夏天中午的影子有什么不同。)(第二种情况:如果学生说出:师同学们的观察非常仔细,我们再来看一组照片和同学们的观察结果一样吗?师解释:冬天中午的影子和夏天中午的影子有什么不同。(板书:影长
影短
影长)
师:看来只要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注意认真观察,留心研究,就能发现许多科学的秘密。
(三)动手作画,深化认识。
师:既然影子有这么些特点,那么,我们就根据影子的这些特点来做一个画影子的游戏好吗?(好)老师准备了手电筒、铅笔、纸,我们把手电筒看作是太阳,铅笔是物体,在铅笔的上方慢慢移动手电筒的位置,就像太阳在天空中移动位置一样,仔细观察铅笔影子的变化。请各个小组长把手电筒和铅笔、纸拿出来,小组内分工合作,画出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我们看哪个组画的又对又快,下面开始!
学生开始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展示作品,进行评价。师生进行点评。(好,好在哪里?不好,不好在哪里?)
(师总结:太阳的影子在物体相对的两边,并且在一条支线上。)
现在同学们知道画中物体的影子应该怎样画了吧?下面请各组在下面看一看你们的影子有没有画错,如果有,请把它改正过来。
学生进行观察,修改。
师小结:看来科学来不得半点马虎,即使一个平常的观察,我们也要仔细认真,只有认真观察,你才能得出正确的观察结果。
(四)猜猜时间,体验生活。
师: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假如我们的身上没带手表和其他计时工具,大家能不能根据太阳在天空中位置,来估计一下大约是什么时间呢?(能)好!我下面就来试一试大家的眼力,请大家看屏幕。
师:每天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升到这个位置时大约是早晨六点,过一段时间,太阳又生到这个位置,同学们猜猜看,大约是几点?(9点到10点;8点到九点)
师:太阳升到这个位置时大约是几点?……
出示课件让学生猜。教师及时评价。
师:同学们真聪明,一猜就猜出来了,那我要是给你一个物体的影子,你能不能根据物体的影子来猜时间呢?(能)
出示课件让学生猜。教师及时评价。
(五)深入探究,发现新知。
大家能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和影子的方向来估计时间,那么,除了一天中太阳位置有变化,影子的方向有变化,一天中的温度有什么变化?
师总结:大家都同意他的观点吗?(同意)也就是:早晨温度低,(板书:温度低)中午温度高,(板书:温度高)傍晚温度低,(板书:温度低)
(六)拓展应用
活动一:一天中温度的变化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影响呢?
生回答,师总结:
早晚温度比较低,人们要多穿衣服,中午少穿一点,避免感冒。
塑料大棚在冬天要到快中午的时候要把草连揭开,让太阳光照进大棚提高棚内温度。到了傍晚前要及时把草连放下来,保持棚内的温度,有利于蔬菜的生长。
比如多晒太阳会增加钙质有利于身体健康。
中午太阳温度高晒被子能够杀死细菌等,晚上温度低时要早一点收被子,以免受潮。
活动二:人们利用太阳光能来干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活动三:人们利用太阳光下的影子可以做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七)总结延伸
其实呀!我们真的要感谢太阳和太阳下物体的影子朋友,他们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欢乐和好处。那么我们的古代人没有现在的手表以及其他计时工具,他们是怎样知道时间的呢?同学们猜猜看?
学生交流
师:你们看这就是日晷(出示图片),他就是我国古代劳动人们发明的计时工具,如果大家想进一步了解有关日晷的资料,课后请可以到图书馆或上网查一查,相信你会有更多的了解,你们也可以自己亲手作一个日晷,感受一下太阳给我们的恩赐,好吗?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第五篇: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灯泡亮了》教学设计
灯泡亮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只有电流通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⑵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连接起来;
⑶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 ⑷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2.过程与方法: ⑴连接简单电路。
⑵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⑶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⑵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⑶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二、教学背景分析
在本课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将要利用一根导线和一个电池来点亮小灯泡,并尝试用更多的方法使小灯泡亮起来。明白建立一个电路,需要电池、导线以及用电器,一个电路的连接要形成一个回路,认识到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么样流动的。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小灯泡的连接方法,认识“回路”。2.教学难点
分析“点亮”小灯泡的方法,发现“点亮”小灯泡的规律,最终认识“回路”。
四、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为每组准备:1只小灯泡,一节1号的干电池,1根导线,实验记录单。
老师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请大家观看大屏幕,看完之后请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1.屏幕出示济宁城市夜景图,让学生欣赏。
欣赏后教师提问:请你说出是什么把城市的夜景装扮的如此美丽?是什么把我们的校园打扮的五颜六色?
学生回答:灯泡。
教师:大家说的非常好,那今天咱们就来学习19课《灯泡亮了》,让我们一起了解有关灯泡的科学认识吧。
(二)探究活动 1.认识小灯泡
⑴谈话:请同学们拿出小灯泡,仔细观察它是什么样的? 要求:要有顺序的观察(按从上到下、从外到内的顺序看)
⑵学生汇报观察结果。⑶教师小结:
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小电珠由玻璃泡和金属部分组成,玻璃泡里有一根灯丝连在两根金属柱上,金属部分有螺纹,下面有一个小圆点。但是它的内部我们就看不见了,你想看得更清楚吗?老师这里有一个解剖开的大灯泡,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一根金属柱与金属螺纹相连,另一根金属柱与下面的小圆点相连。
⑷学生分组观察。⑸汇报观察结果:
小电珠的上面是用玻璃泡做的,下面是金属做的,周围有一圈圈的螺纹;最底下还有一个小圆点。小电珠的玻璃泡里面有一根细灯丝。
⑹观看灯泡剖面,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
通过对小灯泡构造的完整认识,为后面“回路”概念的建构起到铺垫作用。
2.“点亮”小灯泡
⑴谈话:认识了小灯泡,你能试着用一根导线、一节电池来“点亮”小灯泡吗?(板图)
要求:实验中我们不可能一次就成功,那我们也应该向科学家那样将一次次不成功的实验过程利用图示记录下来,直到成功了,也将成功的方法记录下来,这样才能便于你的研究与总结。⑵学生实验: ⑶学生汇报:
⑷教师小结:同学们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从失败到成功的过程,真正的科学家在进行研究时也是这样的。
⑸分析提升:(收集更多的实验记录单)我们来看看大家成功“点亮”小灯泡的方法,你们能肯定这样连接小灯泡都会亮吗?可为什么这几种连接小灯泡都会亮,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吗?
⑹小结:我们看到不管是怎样的连接,都必须使电从电池的正极流出,从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再经过灯丝从另一个连接点流出,通过导线流回电池的负极,形成一条回路,这时小灯泡就亮了。电在电路里流动我们虽然看不到的,但你能想象一下它的流动线路吗?请一个同学上台来用红色粉笔试着画一画。
⑺提问: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为什么最初“点亮”小灯泡时有的不亮呢?像这样当电池两端被导线直接连起来时,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小灯泡不亮还会损坏电池电线。像这样的情况称为“断路”。
(三)自由活动
教师提问:了解了电路的组成,那么你认为电从哪里来的呢?
说一说,课前你收集到的有关资料,学生介绍后,老师出示课件。
课件:各种发电设备,那么有什么用处呢?伏特电池。
(四)拓展活动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奇特的电池,来看一看,(用东西将水果遮住,等灯光发亮后,去掉遮挡物)
想不想做一个?请大家参考P77内容。自己做一个水果电池。
六、板书设计 19 灯泡亮了 短路 断路
七、教后反思
《灯泡亮了》教学反思
课堂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科学探究过程更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整个课堂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习热情很高,全班所有学生都投入了学习活动,都动手做了实验,在实验中认真观察、研究,并有一定的收获。完成了学习目标,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成功之处
1.材料准备要充分。本课是一节典型的实验探究课,因此实验材料的准备非常重要,这是上好这节课的前提。为了上好这节课,课前进行了充分的材料准备,准备导线、开关、电池,并且针对教学内容中的实验要求,把每一组准备的实验材料亲自实验一番,并且保证每组材料的数量充足。由于材料准备充分,学生在课堂上才表现出空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分工明确,提高课堂效率。科学实验教学主张学生独立自主地获取知识,所以,教学中我把全班同学分成8个小组,每6人一个小组,组内分工明确,有小组长、记录员、观察员等,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分工合作,提高了课堂效率。如:在连一连让小灯泡亮起来这个环节中,组内制订实验方案后,组长领取实验材料,组员合作连接电路,观察员仔细观察并记下连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记录员画出电路图,这样分工明确,基本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提高了课堂探究效率。
3.实验过程教师对实验进行恰当的指导和引领。通过让学生观察幻灯片,大致描述电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的。让学生观察灯泡的结构,观察电池盒、电池和开关的特点,认识到一个完整的电路包括电池(电源)、开关、小灯泡(用电器)、导线四部分,并了解到各部分起到的作用。这些对学生最终理解电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的是很有帮助的。在实验过程中,我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启发指导,起到了组织者、引领者、合作伙伴的作用,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方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的成就感不断增强。
二、不足之处
1.在连接电路的实验过程中,有一个小组始终没有让小灯泡亮起来,在其它小组接二连三“亮了、亮了“的欢呼声中,这个小组的同学就有些手忙脚乱了,没有认真检查线路接头、检查小灯泡、电池是否有电等,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给他们适时而 合理的指导,而是安排他们课后继续研究,使这个小组的同学没有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失望情绪一直蔓延到下课,影响到课堂效率。
2.在连接电路的实验过程中,要求记录员画出电路图,本来我认为学生会连接电路,画电路图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其实不然,让三年级的孩子自己根据电路,画出电路图其实很难,由于课前在备学生方面不够充分,在这一知识点浪费了过多的时间,效果也不是很好。
在今后的科学教学中,要为学生尽可能提供一种参与实践活动的空间,最大限度地保护孩子们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充分挖掘这种极难得的宝贵的教育资源,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习惯,提高学生科学探究得 能力和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