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推荐)

时间:2019-05-15 15:13: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推荐)》。

第一篇: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推荐)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的习惯。

2、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人类祖先的生活习性进行猜想。

3、培养学生认真听取他人意见,积极开展评价的习惯。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的习惯。

教学难点:

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人类祖先的生活习性进行猜想。

教学准备:

关于人类起源的相关课件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提问:“你是从哪里来的?你的爸爸妈妈又是从哪里来的?那你的爷爷奶奶呢?……”学生说一说,激发学习的兴趣。教师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猜想。

二、活动探究。

1、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将他们存入“问题银行”。

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活动。

(1)学生分小组整理和评议所提出的问题,并从中选择一两个既感兴趣又有能力研究的问题进行研究。

教师指导:选择好主题后,要大胆的有根据的进行猜想,并用自己擅长的形式表达出来。

三、集体交流。

1、学生代表说一说自己的问题和猜想,并说说自己猜想的依据。

2、师生评议.

第二篇: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科学六年级下册《垃圾的处理》教学设计

三堡寄宿制小学

项秀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前主要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和焚烧,简单的填埋和焚烧会造成环境污染;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可以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过程和方法:通过垃圾填埋的模拟实验,观察分析简单填埋垃圾的危害,从而考虑并尝试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同时了解现代新型垃圾填埋场的设施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对垃圾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做垃圾简单填埋的模拟实验,观察分析简单填埋垃圾的危害,由此讨论并尝试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2.进一步了解新型垃圾填埋场的设施及功能,意识到再先进的垃圾处理方式对环境仍然有影响。

【教学难点】

了解新型垃圾填埋场的设施及功能,意识到再先进的垃圾处理方式对环境仍然有影响。

【器材准备】

1.组实验材料:玻璃瓶、洗净的小石子、墨水、纸巾、塑料瓶(瓶盖上大一些小孔)。

2.现代新型垃圾填埋厂构造图。

3.填埋场和焚烧场垃圾处理过程的视频、图片、文字等资料。【教学设计】

一、导入

谈话:通过上节课的了解,我们知道了每天都会产生大量垃圾,这些垃圾是怎么处理的,我们一起来看几张图片。

出示几张露天堆放垃圾的照片,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的垃圾如果露天堆放会有什么危害?

小组交流讨论并汇报。(如:破坏环境,污染空气和水,还会引起疾病,发生火灾等)

教师讲解:人们通常通过挖坑填埋的方法处理垃圾,现在城市都建立了大规模的垃圾填埋厂,在目前,全国大约80%以上的垃圾都是采用填埋的方式来处理的。(出示大型垃圾填埋厂图)。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垃圾的处理

二、简单垃圾填埋的研究

1.教师讲述:让我们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简单垃圾填埋。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72页内容:在广口瓶中放入淘洗干净的细石子约3厘米厚,然后加入清水,使水刚好位于石子的一半。用镊子往瓶中靠瓶壁处放入几团浸过墨水的纸巾,用细石子埋住,再慢慢地往上面喷水。

3.分析填埋模拟实验:

(1)这个实验模拟的是什么?(垃圾填埋场)

(2)实验的各个部分代表了什么?(小石子表示土壤,石子下的清水表示地下水,染有墨水的纸巾表示垃圾,纸巾带有的墨水表示垃圾中的污水,从上面洒下来的水表示雨水。)

小组交流讨论并汇报各组意见。4.学生按书上的步骤分组实验。

思考: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

5.讨论:如果是真正的垃圾填埋场,还会对周围的环境带来哪些危害? 小组交流讨论后汇报。(垃圾会产生大量臭气,滋生苍蝇、蟑螂等害虫;垃圾比较松软,容易坍塌。)教师相机介绍:把垃圾简单地填埋,垃圾中的污水会扩散。污水扩散到周围的土壤,如果被污染的土壤中种了蔬菜和粮食,你愿意买来吃吗?更可怕的是,随着垃圾中污水的扩散,还会污染地下水。而地下水会四处流动,那么,污水中的病菌、毒素会随着地下水扩散到更广大的范围,危害人们的健康。另外,垃圾堆得时间过长会产生沼气,还会发生爆炸。

三、探索减少污染的垃圾填埋场

1.提出任务:怎样解决垃圾填埋场对周围环境的危害问题?我们能设计一个更好的垃圾填埋场吗?

提示:先考虑解决什么问题(主要是污染地下水),然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把垃圾和环境隔离起来)。

2.小组内尝试设计,记录设计的重点。3.汇报交流各小组的设计,大家评价。

4.观察真正的垃圾填埋场的构造图,分析它是怎么防止垃圾污染环境的。(先观察书上73页示意图,再通过多媒体展示大型垃圾填埋场杭州天子岭垃圾填埋场,它的技术十分先进,是全国十大填埋厂之一,杭州70%的垃圾就是在那里填埋的,接着介绍天子岭垃圾填埋场的防渗技术、沼气发电厂、污水处理。)

5.思考:这样的垃圾填埋场就永远安全了吗?能在上面种植庄稼、建造房屋吗?

教师介绍:填埋场在填满垃圾以后,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园、体育场,但是不能用来建筑房屋和种植庄稼。

四、垃圾焚烧的分析

1.教师介绍:焚烧是处理垃圾的另一种方法,就是把垃圾在焚烧炉里烧掉。

2.讨论:焚烧垃圾有什么优点和问题?(教师说明建垃圾焚烧设施还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用多媒体展示杭州绿能环保发电有限公司。它投资近2亿元人民币,技术全国领先,十分先进。)学生讨论并发表自己小组的观点。教师小结:

优点:占地小,避免了垃圾污染地下水,产生的热量可以发电等。缺点:会消耗大量的电能,留下残余物,如果控制不好,还会产生有毒物质,造成第二次污染等。

五、拓展提高

思考:怎样做才是解决垃圾问题更有效的办法呢?

六、课堂小结

整理目前处理垃圾的方法及其利弊,记录解决垃圾问题的有效办法。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哪些感受?

七、板书设计

垃圾的处理

填埋

处理方法

焚烧

第三篇: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十四《降落伞》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十四《降落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降落伞的结构、原理、种类、用途等相关知识,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降落伞。

2、能掌握对比试验的方法,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实验过程的乐趣,提升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了解降落伞的结构、原理、种类等相关知识,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降落伞。

2、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难点: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查有关降落伞的信息资料及制作一个自己设计的降落伞。

教师准备:准备有关降落伞的图片资料、实验准备材料及课件。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玻璃小瓶,如果我把手一松,会发生什么现象?(生猜测小瓶破碎)

你有什么办法能让小瓶摔不破吗?(学生自由发言)刚才有的同学说到了在小瓶上面挂上一个降落伞,这个方法可行吗?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师把提前做好的降落伞挂到了另一个同样的小瓶上,从同一高度释放小瓶,小瓶安然落地。为什么挂上降落伞小瓶就摔不破了呢?(学生自由回答)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降落伞的秘密。(师板书课题——降落伞)

二、认识降落伞

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搜查有关降落伞的信息,同学们都做了吗?(学生回答)

好!哪位同学想先来汇报一下你的搜查结果?

指同学汇报。

从同学的汇报情况来看,同学们的课前准备做的非常好。老师也有要和同学们分享的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教师出示课件并讲解。

三、探究降落伞

1、自制降落伞展示比赛

关于降落伞的知识我们已经了解了不少,课前老师还布置同学们制作降落伞。下面请各小组选一个你们认为最好的降落伞,并派一名代表到前面来展示一下。先请各组代表对降落伞进行简单介

绍,然后让降落伞在同一高度同时下落。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现象。

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回答)

你们认为降落速度慢的降落伞好还是降落速度快的降落伞好?

(学生回答)

2、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原因

(1)猜测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原因

我听到很多同学说降落速度慢的降落伞好,因为这样能更好地保护重物。怎样能让我们的降落伞下降速度慢一些呢?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学生自由发言)

(通过观察,学生一般能回答出因为伞面大小、伞面材料、伞绳长短、重物轻重、风力大小等几方面的原因)

这些因素又是怎样影响降落伞的下降速度的呢?(学生猜测各种因素对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影响)(2)设计实验方案

这些都是我们的猜测,你有什么办法验证一下你的猜想吗?由于我们在室内,风力大小的影响不好验证,同学们可以课后进行验证。今天这节课我们先验证一下伞面大小、伞面材料、伞绳长短、重物轻重对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影响。下面请各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研究,设计一个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为了考虑到这四方面都能验证到,咱们先确定好每个小组要研究的方面。

(各小组汇报研究的方面)

(各小组开始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师巡回指导)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方案?(各小组依次汇报)

(3)小组实验,探究各因素对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影响

同学们都非常善于思考,实验方案设计的很全面、具体,而且注意到了一些关键的问题,我们在研究一方面的时候,另外几方面的因素必须要保证不变。同学们,你们真是太棒了!

在大家开始实验之前,老师有几个小小的温馨提示,希望同学们注意一下:

1、组长一定要合理分工,组员合作,迅速完成实验。

2、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观察,记录员及时记录,实验完成后共同得出结论。

3、多试验几次,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4、实验结束后,整理好实验材料,把实验材料放到桌子的右上角。

5、有什么问题,请轻轻地告诉老师或同学。下面就请各小组根据你们的设计方案进行验证吧!

(师发实验材料、实验记录表,小组开始实验,师巡回指导)(4)交流实验结果

刚才老师发现同学们都探究的特别起劲儿,很多同学现在仍然意犹未尽,还沉浸在的探究之中。哪个小组想先来汇报一下你们亲自设计,亲自验证的研究结果?

(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并进行简单的解说)

学生汇报,师边板书。

师总结:通过验证,我们发现:伞面越小,下降速度越快;伞面越大,下降速度越慢。伞面材料透气性越好,下降速度越快;伞面材料透气性越差,下降速度越慢。伞绳越长,下降速度越快;伞绳越短,下降速度越慢。重物越重,下降速度越快;重物越轻,下降速度越慢。

四、拓展延伸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很多降落伞的秘密,相信大家一定收获不少。通过本节课的探究,我们知道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有很多。如果再让大家设计一个降落伞,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设计的更出色。

下面老师想考考大家。在一个纸杯中有一个鸡蛋,你能不能设计一个降落伞,保护这个鸡蛋,让它从三楼掉下去摔不破呢?

(学生自由发言,兴趣达到了高潮。)师对同学们的回答给予引导、肯定或表扬。

第四篇: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识月相变化及变化规律 科学概念: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的形成: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过程与方法:

1、持之以恒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自己、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观察持续时间长,在观察过程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太阳在天空的位置要详实。【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用月相挂图、月相成因示意图、月相变化示意图、电灯、乒乓球。【教学过程】

一、画月相

1、创设情境,引出月相话题:

引用苏轼的《水调歌头》里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词句,看来人们很早就发现了月球有圆缺变化的情况,说说你曾经见到过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当学生说到满月时,请他说出阴历时间)

2、讲解: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3、让学生把看到过的月相画下来

(教师给每个学生几张相同大小的圆纸片,请学生在纸上画月相,然后把它们剪下来。)

4、展示学生作品,观察分析这些月相与实际生活中能见到月相的异同,为什么?

5、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判断黑板上所画月相的正误。

6、说说这些月相分别出现的时间。

二、给月相排序

1、请每位学生将画的月相并剪下来。

2、小组中讨论,自己剪出的月相大致是农历什么时候的?并按时间排序。

3、寻找月相变化规律。

4、教师出示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过程图,让学生找月相的变化规律,有什么规律?你们认为下半月的月相将如何变化?

5、模拟实验:电灯-太阳;乒乓球-月亮;自己人头-地球。

6、小结: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或者:

1、一个月中月相的变化规律是:初二向左弯,初八右半边明亮,十五月圆,二十二左半边明亮,二十八向右弯。

2、月相的变化经历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的过程。

3、上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侧。)

三、观察白天的月相

1、你们认为什么时间观察月相比较合适?

2、引导学生确定观察月相的时间,清晨或傍晚观察月相。

如果自己的教学时间在农历的上半月,请引导学生在傍晚观察;下半月,则应在清晨观察。(从农历十六—二十七八月亮升起得越来越晚,因此在清晨观察比较合适。)

4、思考讨论:观察月相,主要观察记录月相的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了解月相的记录内容:月相的形状、亮面的朝向、月相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以及观察时的具体时刻等。

5、讨论:如果我们观察不到天空中的月相,该怎么办?

6、说说你们认为在观察过程中,还会有什么问题或困难存在?

四、课外拓展:

每天下午放学后的傍晚时分和上午上学前的清晨时分进行观察,并记录天空中的月相。

板书设计:

1、月相变化

规律: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

2、成因: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的相对位置决定的

五、布置课下作业

第五篇: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7.钻木取火》教学设计

钻木取火

【教材分析】:

取火——人类支配自然的开端。钻木取火是最古老的取火方法,是古代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利用自然的见证。对于学生来说,钻木取火的故事学生通过多种媒体已有了解,但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许多学生没有细致的探究。本课是在上一课探究了机械能内部动能、势能相互转化的基础上,以古人钻木取火的故事为切入点,组织学生研究钻木取火的道理,进一步认识机械能与其他能的转化,使学生会用简单的器材做“摩擦生热”的模拟试验,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的情感。【教学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钻木取火的原理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模拟试验;能利用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获得相关信息。

2.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钻木取火的道理,了解人类用火的历史;初步认识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热能。

【教学重点、难点】:

手钻的使用,机械能转换为热能的探究。【教学过程】:

一、以神话故事引出探究学习的主题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那是在大约6000余年前,燧人氏偶然发现啄木鸟用尖长的嘴在树木身上小窟窿里找虫子吃,由于虫钻的深,啄木鸟嘴巴够不上,只好用尖硬的嘴去钻,不料却钻出浓烟火种。燧人氏受到这个启发后,把坚硬而尖锐的木头,在另一块硬木头上使劲地钻,钻出火星来。从此,人类就掌握了一种取火的方法,大家知道是什么方法吗?

(学生自由回答)

对,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钻木取火。(板书课题:钻木取火)

二、对钻木取火道理的猜想和验证 1.提出问题。

为什么“钻木”就能“取火”?你能用能量转化的观点加以解释吗? 2.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请大家先在小组内将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汇总,对钻木取火的道理进行大胆猜想,提出自己的见解。

(学生进行组内交流)

然后,每组选派一个代表发言,进行全班交流。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分组活动时,为了防止出现课堂混乱、表面热闹实际低效的局面,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1.为了培养学生对信息资料的处理、应用能力,交流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先将小组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和分类,做到条理清晰。2.提醒学生组内交流时,要轮流发言,既不能抢说,也不能不说,各组的小组长控制好局面。3.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3.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猜想。(1)实验指导。

教科书为我们提供了四幅实验情境图,第一幅是两个学生合作,用手钻钻木;第二幅是一个学生正在搓手;第三幅是一个学生用砂纸打磨铁条;第四幅是在黑板上摩擦火柴。你们可以任选一个实验去做,如果有时间,最好都做一遍。如果你们还有其他可行的试验方法,不妨也试一试。用老师也为同学们准备了木板、砂纸、铁丝、手钻、火柴等实验器材,你们可按照本组所选的实验,到老师这儿领取实验器材。

(学生选实验,领器材。)

现在,请各组同学先确定好实验方案,并分好工,然后再开始实验。实验中同学们要注意配合好,要认真、细心,还要有耐心。特别是用手钻的同学要注意安全。实验时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2)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活动。

(在学生进行实验之时,教师要进一步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设计意图【在提醒学生安全实验的同时,教师将实验中的观察作为指导重点,目的是让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搜集观察实验中的大量的信息,以便为学生互相交流、归纳结论提供事实依据。同时,也是为了防止学生出现“只知道热热闹闹做实验,而忽略了实验的真实目的”的现象。】

(3)学生交流与交流。

(简单评价学生的实验情况)现在各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实验现象。(4)学生讨论分析实验现象。

通过分析实验现象,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与钻木取火有什么关系?(学生交流)(5)小结: 钻木取火的道理:

燃烧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有足够的氧气;二是达到可燃物燃点的温度。钻木的时候因为摩擦会产生热量,当这种热量积累到一定温度,就会达到木屑的燃点,因为大气中本来就有足够的氧气,所以就点着火苗了……因此,钻木取火的实质是摩擦生热,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说,钻木取火的过程是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

设计意图【本活动主要运用交流与思考、猜想与验证、表达与交流的方式展开探究活动,从而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使学生初步养成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的情感态度。】

三、列举生活中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

钻木取火的道理是摩擦生热或者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生活中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有很多(引导学生看课本插图)。除此之外,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交流)

设计意图【从生活经验出发,用能量转化的观点解释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学科学、用科学。】

四、放飞思想,自由探索 1.提出问题。

我们已经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地方会出现摩擦生热现象。那么,摩擦生热现象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不利的影响呢?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2.学生分组展开讨论与交流。

(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探索摩擦生热现象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并讨论、思考解决的办法,提出自己的设想和建议,阐述观点,做出合理解释。)

3.(对学生的交流交流给予适当的评价)小结: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人们在利用科学技术服务生活的同时,还要注意科学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何消除这些负面影响,是值得每一个同学思考的问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强调每个学生都应是学习的主人、问题的主人,给学生充足的、开放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甚至于解决问题,找到答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保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五、课后拓展

1.引导课下探究的问题。

学习这节课之后同学们想做些什么?(学生自由谈想法)2.激发学生课下探究。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资料,进一步探究:

(1)机械能除了可以转化成热能,还能转化成什么能?(2)机械能为什么能转化成其他多种能量?

设计意图【本拓展活动主要是对课堂探究活动的一个延伸,目的是进一步拓展探究空间,解决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并以此引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板书设计】

7.钻木取火 摩擦生热 机械能——热能

【体会与反思】:

本课在教学活动设计上主要体现了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

新课改倡导学生勤于动手和思考,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如果没有一定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探究创新的能力也将无从谈起。在本课中,我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资料,学生通过查阅图书、报刊、网络,甚至调查研究,在此过程中就会扩大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然后在课上我又指导学生将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和分类,让学生在众多信息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并加以利用,从小培养探求知识的兴趣。

二、注重学生动手的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在《钻木取火》一节中,为了探究钻木取火的道理,我放手让学生进行试验。学生有的合作(手钻),有的自己完成(搓手、用砂纸打磨铁条、摩擦火柴),同学们做完一个,又做一个,乐此不疲,有的同学甚至四个都做了。还有的同学发现了自己的试验方法,如用手搓脸、火柴在衣服或桌子上摩擦、用美工刀切割泡沫塑料时,美工刀会发烫等。可见学生是乐于动手,巧于动手的,只要老师给他们提供充足的时间和机会。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在动手操作前,让学生明白所要操作的对象或要解决的问题。(2)引导学生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3)教给学生必要的操作步骤,并指出注意事项。但教师不能为了追求“效率”而一味要求学生按自己的演示步骤去模仿,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4)指导学生从具体操作中分析、比较、概括出结论。然后教师以语言为中介,帮助学生将实验现象概括为科学知识,再应用于实践,形成能力。如果就停留在动手操作阶段,学生只能做到理解,谈不上掌握和应用,也无从谈动手能力的提高。(5)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过程和得出的结论要做精要的评价。(6)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那么学生自己的探索和发现很可能流于形式,不利于学生全面地获取知识。

三、注重学生交流表达的能力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交流作为一种学习过程,是以思维为主,通过与教师、同学的交流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主动完善认知结构,获得情感交流;交流作为一种教学活动,它同实验、猜想等活动一样,引发认知结构的重组,积累合作交流的体验,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交流作为一种学习的方式,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主动与他人交换意见,感受同伴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对自己已有的学习结果进行反思,形成主动学习。

可以说,本课很多问题都是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解决的,对钻木取火的道理进行猜想时的交流、动手试验后对实验现象的交流、生活中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的交流以及摩擦生热现象对生活的不利影响的交流等。通过交流,达到资源共享,成果共享;通过交流,锻炼了学生进行分析、整理、归纳、概括的能力;通过交流,同学们抽丝剥茧,加深了对问题的认识;通过交流,增进了同学们的感情,培养了合作精神,进一步激起学生继续研究的兴趣。

四、培养学生生成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学生只要能提出一个问题,就说明他在思考、在分析、在探究,只要能用心去钻研一个问题,就一定会有收获。

课堂探究中,学生在听了古人钻木取火的故事后,就会产生疑问:“钻木为什么会取到火?”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动手试验了解钻木取火的道理。学生观察了试验现象后,又会产生疑问:“摩擦为什么会生热?”此时可引导学生向能量转化的方向思考。在知道了摩擦生热是因为机械能转化成热能以后,又有新问题产生了:“机械能为什么能转化成其他能量呢?”问题一个接一个,内容一环扣一环,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不断探索。

下载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科学下册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雨具的改进第1课时寻找雨具的缺点教学目标1、运用各种渠道搜集源于生活的需求,我们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2、开展科学探空活动,不仅要求我们仔细观察、善于思考,还要具......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苗陇九年制学校 龙美英 这一学期,我担任六年级三个班的科学课教学任务,感受颇多。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同学习,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提高科......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 工作总结 ——— 蔡春平这一学期,我任教六年级科学课,感受颇多。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同学习,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提高科学课的实效性。我本人积......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在这一学期,我任教六年级科学课,感受颇多。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同学习,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提高科学课的实效性。我本人积极参加科学课竞......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小学六年级科学课的教学工作,转眼学期即将结束,本学期我从学生实际出发,转变育人观念,进一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加强学科质量意识,认......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这一学期,我任教六年级科学课,感受颇多。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同学习,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提高科学课的实效性。我本人积极学习新课标,和教......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紧张而忙碌的一学期科学教学工作即将结束,当我空闲下来仔细回顾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时,我深深的感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当然也不了一些遗憾和困惑。......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工作总结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结论的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学习和工作中的优缺点,因此好好准备一份总结吧。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