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3.3串联与并联人教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2:58: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3.3串联与并联人教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3.3串联与并联人教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第一篇:人教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3.3串联与并联人教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串联与并联》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人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离不开的电 》 第3课

【教学目标】

1、能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认识串联与并联电路的特点。经历归纳、概括、分析比较等思维加工过程。

2、能认真细致地完成实验;愿与同学合作;乐于倾听他人的建议; 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3、初步建立串联与并联电路的概念;知道串联与并联电路的不同。

【教学重点】

1、认识串联与并联电路连接方法的不同特点。

2、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初步建立串联和并联电路的概念。

【教学难点】

1、并联电路的连接操作。

2、经历归纳概括、分析比较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演示材料:自制串联、并联电路演示板各1块;典型的串联、并联电路实物连接各1套;灯泡、电池、导线、开关电路元件1套;实物投影1台;磁扣40个等。

分组材料:

1、电池1节、灯泡2个、导线4根。

2、灯泡实物图2个、电池实物图1个、记录纸1张、胶棒1个、红色记号笔1支。

3、开关1个。

【授课时间】

1课时

【教学活动过程】

一、探究两个灯泡的连接方式

1、明确要研究的问题

师:(实物投影)同学们请看老师这里有一些材料。一节电池,一个灯泡,几根导线,谁能用这些材料连接出让一个小灯泡亮起来的电路呢?

生:(大多数举手)

师:昨天大家已经学会了连接这样的简单电路,对不对?今天,张老师要考考大家,我要和三年五班的同学来上一节四年级的课,你们敢不敢?

生:敢

师:现在,张老师给各组再增加一个小灯泡,请你们想办法连接出让两个小灯泡都亮起来的电路。然后,把成功的电路画下来,连出一种马上研究下一种,成功几种就画几种。实验前请大家想一想,你们有哪些事需要做呀?谁来连导线?谁来画画?对吧?下面我们就来比一比,在10分钟里,哪个组连接出的这种电路最多?

2、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

师:各组都成功没有? 生:(举手)

师:请各组组长把连接成功的电路实物图拿到前面来。

生:(把图用瓷扣贴在黑板上)

师:现在,请同学们一张一张地仔细看一看黑板上这些电路实物图,它们是怎样连接的?谁愿意代表你们组到前面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怎样连接的?这是哪个组连接的?你们来一个人汇报一下。

师:(指名,实物投影)请你看着电路图,一边指一边说,你们是怎样连接的?从哪连到哪?什么连什么?下面的同学仔细听,认真看,有不同的意见咱给他提出来,好吗?

生:我们先从电池负极连接到灯泡,再从这个灯泡连接到另外一个灯泡,再从这个灯泡的旁边连接到电池的负极。

师:仔细看一看。

生:连接到电池的正极。

师:从电池的正极连出几根导线?

生:一根。

师:然后连接到灯泡的什么地方?从灯泡的这个连接点是怎样连接的?

生:从电池的正极连出一根导线,连接到一个灯泡的连接点,再从这个灯泡的另一个连接点连接到另一个灯泡的连接点,再从另外一个连接点到负极。

师:刚才是有张老师帮忙,下面这种你们自己说,从哪连到哪?连出几根导线?怎么连的?好不好?

师:(指名)他说时我们给他帮帮忙,提出修改意见。

生:我们先用一个灯泡,从正极连到连接点,再从负极连到另外一个连接点,再从另外一个灯泡连接点连到正极,再从另一个连接点连到负极,灯泡会亮一些。

4、研讨:

师:这种连接方法和刚才那一种有什么不同呢?

生:这种灯泡亮一些,那种不亮。

师:你发现这个问题了,刚才我们问的是连接方法。

生;这个实物图的导线交叉了。

师:我们仔细观察这张实物图是怎样交叉的,从那交叉的?

生:从正极引出两根线,然后一根线从正极到第一个灯泡连接点,另一根从正极到到第二个灯泡的连接点,然后从另一个连接点到负极。

师:黑板上这些电路实物图如果从连接方法上看,你认为可以分成几类?

生:我认为可以分成三类。

师:请你来说一说,你这样分的理由。

生:从电池正极连到一个灯泡第一个连接点,再从另一个连接点连到第二个灯泡的连接点,再从另一个连接点连回负极。

师:他说的第一类都是这样连接的,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你赢得了大家的支持,接着说。

生:从电池正极连到第一个灯泡的连接点,再从灯泡另一个连接点连接到第二个灯泡的第一个交叉点,再从第二个灯泡的另一个交叉点连回负极。

师:听了他的分法和理由,你们有什么不同意见?

生:我觉得他的分法很好,很有创意,但我觉得可以分成两类。

师:你的意见是黑板上这三类你可以归纳成两类吗?谁和他的意见是一样的?你来代表大家到前面来分一分。

生:就是我们可以根据面积较大的可以分一类,面积小的分一类。

师:她是按电路实物图的面积大小来分类的,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你们想了吗?她说了你们就同意?我们这样想,如果仔细看黑板上的这些电路图,他们灯泡的位置一样不一样?电池的位置一样不一样?甚至导线的数量也有细微的不同,但是如果从连接方法上看,有些是非常相似的,我们可以大胆的把他们挑出来放在一起,这叫归类,明白吗?黑板上这三类从连接方法上还有没有可以归纳在一起的?哪个可以拿过来?(学生指,老师做,分为两类。)

师:(指第一类)这一类的连接方法有一个特点,你能不能找出来?(指第二类)它的连接方法的特点我们能不能找出来?

生:(指第一类)我觉得这一类没有交叉,(指第二类)这一类的交叉了。

师:这一类没有交叉,它的连法有什么特点呢?

生:它的连法都不交叉。

师:不交叉,那是什么样子的?

生:不交叉就是没有交叉。

(师生笑)

师:谁能把这种连法的特点说出来。

生:它们都是一圈(湖南话发音似“群”)。

师:它们是一群,那边的不也是一群吗?

生:从电池的正极到……

师:还是连接方法,你们看是不是一个串一个,一个串一个,像什么?

生:像圆圈。

生:有一个像海狮。

生:有点像泡泡。

生:有点像汽车。

(师生笑)

师:越说越远了,他们一个串一个,一个串一个,有点像——

生:珠子。

师:这一类连法有一个名字你们知道吗?

生:串(chuān)连法。

师:看来你是真理解了,发音有点问题,读作串(chuàn)联法。(板书)

师:我们来看这一类有什么特点?

生:交叉。

师:看从电池正极出来几根线?

生:2根。

师:然后分到哪去了?

生:分到两个灯泡上去了。

师:数一数分了几个叉?

生:2个叉。

生:4个叉。

师:从正极出来,走,回到负极,这叫一个通路。看看4根线分了几个叉?几个通路?

生:2个叉,2个通路。

师:那边那个叫串联,这边这个分叉的叫什么名字呢?

生:(齐喊)叉连。

师:(笑)看来同学们是真懂了,这个名字不太好听,他科学的名字叫并联。(板书)

师:刚才给同学们的时间可能有点短,并联电路只连接出一种,我相信大家经过努力能够连接出很多种。

5、巩固:

师:(出示电路演示板)老师这里还有两个电路,你们来看一看哪个是串联?哪个是并联?

生:(一边指一边说)这边是串联,那边是并联。

二、比较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不同

1、灯泡亮度不同。

师:你们这么明白串联和并联,那么除了连接方法的不同,你们还能发现他们还有别的不同吗?

生:第一个是用3根导线连的,第二个是有4根导线连的。

师:这是连接方法,告诉大家除了这些连接方法的不同,还有什么不同?谁在刚才实验中发现了?

生:第一个串联只有一个圈,第二个并联有两个圈。

师:还是连接方法,有没有同学在实验中非常细致,除了发现它们一个是串成串的,另一个是分叉的这种连接方法的不同,你还发现它们灯泡的亮度一样吗?

生:(齐声喊)不一样。

师:不一样,哪个更亮一些?

师:是串联还是并联?

生:并联。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们一看就知道了。

生:我们连过,发现的。

师:哪些同学也发现了?

生:(举手)

师:那我们来验证一下。

(指名演示)

2、灯泡之间的相互影响。

师:那还有什么不同?

生:是它们位置不同。

生:那个灯泡是倾斜着摆的。师:还是连接方法,你们看这两个电路都连了几个灯泡?

生:两个。

师:如果我拿走其中的一个会怎样?

生:灭掉。

师:都灭了?

生:都灭,串联都灭。

生:并联也都灭。

师:谁有不同意见?

生:串联质有一个会灭,并联都会灭。不是,串联都会灭,并联只有一个会灭。

师:你们怎么发现的?

生:因为我们做过实验了。

师:谁也发现了?

生:(少数举手)

师:验证一下,好不好?

(指名,一人挑好一个灯泡,同时拿开,大家看。)

师: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想一想这里面的原因是什么?

生:(举手)

师:你原因都知道了,厉害,你说。

生:串联都连在一起,摘走一个都灭。

师:你不是说会解释原因吗?

生:摘走一个,串联电路就断了。

师:从哪里断的? 生:就是从这里。(手指灯泡边的一个连接点)

师:从哪里?

生:(手指灯座处)从灯泡被拿走的地方断的,电路就不同了。

师:那这一个呢?

生:因为并联导线连的是两根,断了一根,上面就不亮了,导线被断掉了,导线并在一起,另一个还是亮的。

师:所以验证了串联电路有几个通路?

生:一个。

师:并联电路呢?

生:两个。

师:摘走一个另一个呢?

生:亮。

师:(出示:开关)老师这里有一个开关,请你们把它也连接到电路中——

生:(打断老师发言,指着黑板上的一张图。)张老师,刚才的分类还是有问题,如果分成两类,这个还是不行。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里只连接了一个交叉口。

师:(实物投影出示该图)大家请看他说的这个电路,这个看着像个串联,也像个并联,实际有没有问题?

生:有。

师:知道错在哪吗?

生:这个导线该连在这里,不该连在那里。

师:大家还要感谢他,非常细心。

三、拓展

1、探究利用一个开关控制电路。

师:我还是接着说这道题把,再给各组一个开关,请同学们想办法把这个开关也连接到电路中,让这个开关同时控制两个灯泡的亮灭,你会吗?有兴趣的同学回家研究一下。

指导教师: 天津市教育教学研究室

刘唐育

执教教师: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

张元喜

【教学内容】人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离不开的电 》 第3课

【教学目标】

1、能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认识串联与并联电路的特点。经历归纳、概括、分析比较等思维加工过程。

2、能认真细致地完成实验;愿与同学合作;乐于倾听他人的建议; 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3、初步建立串联与并联电路的概念;知道串联与并联电路的不同。

【教学重点】

1、认识串联与并联电路连接方法的不同特点。

2、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初步建立串联和并联电路的概念。

【教学难点】

1、并联电路的连接操作。

2、经历归纳概括、分析比较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演示材料:自制串联、并联电路演示板各1块;典型的串联、并联电路实物连接各1套;灯泡、电池、导线、开关电路元件1套;实物投影1台;磁扣40个等。

分组材料:

1、电池1节、灯泡2个、导线4根。

2、灯泡实物图2个、电池实物图1个、记录纸1张、胶棒1个、红色记号笔1支。

3、开关1个。

【授课时间】

1课时

【教学活动过程】

一、探究两个灯泡的连接方式

1、明确要研究的问题

师:(实物投影)同学们请看老师这里有一些材料。一节电池,一个灯泡,几根导线,谁能用这些材料连接出让一个小灯泡亮起来的电路呢?

生:(大多数举手)

师:昨天大家已经学会了连接这样的简单电路,对不对?今天,张老师要考考大家,我要和三年五班的同学来上一节四年级的课,你们敢不敢?

生:敢

师:现在,张老师给各组再增加一个小灯泡,请你们想办法连接出让两个小灯泡都亮起来的电路。然后,把成功的电路画下来,连出一种马上研究下一种,成功几种就画几种。实验前请大家想一想,你们有哪些事需要做呀?谁来连导线?谁来画画?对吧?下面我们就来比一比,在10分钟里,哪个组连接出的这种电路最多?

2、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

师:各组都成功没有?

生:(举手)

师:请各组组长把连接成功的电路实物图拿到前面来。

生:(把图用瓷扣贴在黑板上)

师:现在,请同学们一张一张地仔细看一看黑板上这些电路实物图,它们是怎样连接的?谁愿意代表你们组到前面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怎样连接的?这是哪个组连接的?你们来一个人汇报一下。

师:(指名,实物投影)请你看着电路图,一边指一边说,你们是怎样连接的?从哪连到哪?什么连什么?下面的同学仔细听,认真看,有不同的意见咱给他提出来,好吗?

生:我们先从电池负极连接到灯泡,再从这个灯泡连接到另外一个灯泡,再从这个灯泡的旁边连接到电池的负极。

师:仔细看一看。

生:连接到电池的正极。

师:从电池的正极连出几根导线?

生:一根。

师:然后连接到灯泡的什么地方?从灯泡的这个连接点是怎样连接的?

生:从电池的正极连出一根导线,连接到一个灯泡的连接点,再从这个灯泡的另一个连接点连接到另一个灯泡的连接点,再从另外一个连接点到负极。

师:刚才是有张老师帮忙,下面这种你们自己说,从哪连到哪?连出几根导线?怎么连的?好不好?

师:(指名)他说时我们给他帮帮忙,提出修改意见。

生:我们先用一个灯泡,从正极连到连接点,再从负极连到另外一个连接点,再从另外一个灯泡连接点连到正极,再从另一个连接点连到负极,灯泡会亮一些。

4、研讨:

师:这种连接方法和刚才那一种有什么不同呢?

生:这种灯泡亮一些,那种不亮。

师:你发现这个问题了,刚才我们问的是连接方法。

生;这个实物图的导线交叉了。

师:我们仔细观察这张实物图是怎样交叉的,从那交叉的?

生:从正极引出两根线,然后一根线从正极到第一个灯泡连接点,另一根从正极到到第二个灯泡的连接点,然后从另一个连接点到负极。

师:黑板上这些电路实物图如果从连接方法上看,你认为可以分成几类?

生:我认为可以分成三类。

师:请你来说一说,你这样分的理由。

生:从电池正极连到一个灯泡第一个连接点,再从另一个连接点连到第二个灯泡的连接点,再从另一个连接点连回负极。

师:他说的第一类都是这样连接的,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你赢得了大家的支持,接着说。

生:从电池正极连到第一个灯泡的连接点,再从灯泡另一个连接点连接到第二个灯泡的第一个交叉点,再从第二个灯泡的另一个交叉点连回负极。

师:听了他的分法和理由,你们有什么不同意见?

生:我觉得他的分法很好,很有创意,但我觉得可以分成两类。

师:你的意见是黑板上这三类你可以归纳成两类吗?谁和他的意见是一样的?你来代表大家到前面来分一分。

生:就是我们可以根据面积较大的可以分一类,面积小的分一类。师:她是按电路实物图的面积大小来分类的,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你们想了吗?她说了你们就同意?我们这样想,如果仔细看黑板上的这些电路图,他们灯泡的位置一样不一样?电池的位置一样不一样?甚至导线的数量也有细微的不同,但是如果从连接方法上看,有些是非常相似的,我们可以大胆的把他们挑出来放在一起,这叫归类,明白吗?黑板上这三类从连接方法上还有没有可以归纳在一起的?哪个可以拿过来?

(学生指,老师做,分为两类。)

师:(指第一类)这一类的连接方法有一个特点,你能不能找出来?(指第二类)它的连接方法的特点我们能不能找出来?

生:(指第一类)我觉得这一类没有交叉,(指第二类)这一类的交叉了。

师:这一类没有交叉,它的连法有什么特点呢?

生:它的连法都不交叉。

师:不交叉,那是什么样子的?

生:不交叉就是没有交叉。

(师生笑)

师:谁能把这种连法的特点说出来。

生:它们都是一圈(湖南话发音似“群”)。

师:它们是一群,那边的不也是一群吗?

生:从电池的正极到……

师:还是连接方法,你们看是不是一个串一个,一个串一个,像什么?

生:像圆圈。

生:有一个像海狮。

生:有点像泡泡。

生:有点像汽车。(师生笑)

师:越说越远了,他们一个串一个,一个串一个,有点像——

生:珠子。

师:这一类连法有一个名字你们知道吗?

生:串(chuān)连法。

师:看来你是真理解了,发音有点问题,读作串(chuàn)联法。(板书)

师:我们来看这一类有什么特点?

生:交叉。

师:看从电池正极出来几根线?

生:2根。

师:然后分到哪去了?

生:分到两个灯泡上去了。

师:数一数分了几个叉?

生:2个叉。

生:4个叉。

师:从正极出来,走,回到负极,这叫一个通路。看看4根线分了几个叉?几个通路?

生:2个叉,2个通路。

师:那边那个叫串联,这边这个分叉的叫什么名字呢?

生:(齐喊)叉连。

师:(笑)看来同学们是真懂了,这个名字不太好听,他科学的名字叫并联。(板书)

师:刚才给同学们的时间可能有点短,并联电路只连接出一种,我相信大家经过努力能够连接出很多种。

5、巩固: 师:(出示电路演示板)老师这里还有两个电路,你们来看一看哪个是串联?哪个是并联?

生:(一边指一边说)这边是串联,那边是并联。

二、比较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不同

1、灯泡亮度不同。

师:你们这么明白串联和并联,那么除了连接方法的不同,你们还能发现他们还有别的不同吗?

生:第一个是用3根导线连的,第二个是有4根导线连的。

师:这是连接方法,告诉大家除了这些连接方法的不同,还有什么不同?谁在刚才实验中发现了?

生:第一个串联只有一个圈,第二个并联有两个圈。

师:还是连接方法,有没有同学在实验中非常细致,除了发现它们一个是串成串的,另一个是分叉的这种连接方法的不同,你还发现它们灯泡的亮度一样吗?

生:(齐声喊)不一样。

师:不一样,哪个更亮一些?

师:是串联还是并联?

生:并联。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们一看就知道了。

生:我们连过,发现的。

师:哪些同学也发现了?

生:(举手)

师:那我们来验证一下。

(指名演示)

2、灯泡之间的相互影响。

师:那还有什么不同?

生:是它们位置不同。

生:那个灯泡是倾斜着摆的。

师:还是连接方法,你们看这两个电路都连了几个灯泡?

生:两个。

师:如果我拿走其中的一个会怎样?

生:灭掉。

师:都灭了?

生:都灭,串联都灭。

生:并联也都灭。

师:谁有不同意见?

生:串联质有一个会灭,并联都会灭。不是,串联都会灭,并联只有一个会灭。

师:你们怎么发现的?

生:因为我们做过实验了。

师:谁也发现了?

生:(少数举手)

师:验证一下,好不好?

(指名,一人挑好一个灯泡,同时拿开,大家看。)

师: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想一想这里面的原因是什么?

生:(举手)

师:你原因都知道了,厉害,你说。

生:串联都连在一起,摘走一个都灭。

师:你不是说会解释原因吗?

生:摘走一个,串联电路就断了。

师:从哪里断的?

生:就是从这里。(手指灯泡边的一个连接点)

师:从哪里?

生:(手指灯座处)从灯泡被拿走的地方断的,电路就不同了。

师:那这一个呢?

生:因为并联导线连的是两根,断了一根,上面就不亮了,导线被断掉了,导线并在一起,另一个还是亮的。

师:所以验证了串联电路有几个通路?

生:一个。

师:并联电路呢?

生:两个。

师:摘走一个另一个呢?

生:亮。

师:(出示:开关)老师这里有一个开关,请你们把它也连接到电路中——

生:(打断老师发言,指着黑板上的一张图。)张老师,刚才的分类还是有问题,如果分成两类,这个还是不行。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里只连接了一个交叉口。

师:(实物投影出示该图)大家请看他说的这个电路,这个看着像个串联,也像个并联,实际有没有问题? 生:有。

师:知道错在哪吗?

生:这个导线该连在这里,不该连在那里。

师:大家还要感谢他,非常细心。

三、拓展

1、探究利用一个开关控制电路。

师:我还是接着说这道题把,再给各组一个开关,请同学们想办法把这个开关也连接到电路中,让这个开关同时控制两个灯泡的亮灭,你会吗?有兴趣的同学回家研究一下。

第二篇:人教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学一点种植技术

学一点种植技术

教学目标:

1、能设计简单的水栽植物和做扦播的实验;学会简单的无土栽培和扦播方法;能用自己的语言、画图等方式把自己的研究向他人介绍;体会到这两种看似简单的方法,却需要人们去研究部,去总结经验,找到规律。

2、活动中积极与同学合作,乐于交流和倾听,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够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乐于纠正。

3、了解两个现在学用种植技术:无土栽培和扦插,能举例子说明两种方法。内容设计:

第2 课中学生了解了科技化温室中如何栽培植物,有的栽培方法并不复杂。在这一课里,学生亲自动手,偿试运用无土栽培和扦插的方法来种植物,这也是本课的两个活动。通过这两个活动,增强学生对植物种植技术的兴趣,使他们能够关注植物种植技术的发展。

(1)进行简单的无土栽培。无土栽培是节约土地、提高产量的常用办法。用于无土栽培的介质除水外,还有蛭石、陶粒等。有的植物适合于水培,有的植物需要用蛭石。在这个活动中,鼓励学生用除土壤以外的介质来培养一段时间植物,观察植物生长效果。体会到无土栽培的方法即干净,又便于管理。在学生栽培植物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烂根、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度的情况,这些情况的出现有利于学生理解:在科技温室中,针对不同的植物,要采用不同无土栽培的条件,如培养介质、营养成分和浓度。这些方法都上植物专家通过实验摸索出来的。

(2)扦插植物。扦插是我国农业史上很早就运用的方法。有的植物易于扦插成活,有的植物的各个部分都可以进行扦插,有的植物产不易于扦插成活。这个活动鼓励学生多用几种植物进行扦插,看哪些植物能成活。这个活动重在参与,扦插的植物能够成活与否都不重要。教学准备:

活动(1):无土栽培的容器、漂浮的泡沫塑料、植物营养、固定用材料等。

活动(2):物色几种当地适宜扦插的植物,适宜扦插的植物参考资料中有介绍。导入:前一段时间,我们种植一些豆类种子,我们是用什么方法种植 的。

(无土栽培)

一、学习种植技术。

1、无土栽培技术 用含有营养的水和其他材料代替一然土壤种植植物

2、各小组确定研究问题:

(1)怎样配制营养液

(2)鱼缸种能种吗?

(3)每天换水吗?

(4)加多少水合适?

3、扦插技术: 介绍:在相同环境条件下,草本植物比木本植物容易生根,木本植物中灌木比乔木容易生根,在灌科,葡萄型 比直立型容易生根。

极易生根植物:杨、柳、黄杨、连翘、月季、迎春……

容易生根植物:泡桐、山茶、茶花、银杏、番茄……..较难生根植物:枣、松柏种、梨、、桃…….生根困难的植物“月桂、柿、板栗……..扦插方法依据营养器官的不同分为枝(茎)插,叶插、芽插。

二、同学们尝试进行扦插

植物选择:月季、绿萝……。

小结:学一些种植技术,在准备一有些难度。扦插植物有,但 是即不够每个孩子的都有一个数量,回想在原来赵老师 种的那些植物,现在想起来,那都是有用处的,下学期,在自然教室中,还要多种些花草。

第三篇:人教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植物的种子

植物的种子

教学目标:

1、能用绘图和语言描述出自已观察到的种子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根据种子的内部结构和生活经验,预测种子的各部分将会变成什么;在教师提供实验材料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观察种子发芽、了解各部分变化的实验。

2、对自已种植的植物的生长感到好奇,对它们将会长成什么样表示关心;从心里上为进行为期一个月左右的种植和观察、记录活动做好半途而废 备。具有创新的勇气,对于种子各部分变化的预测和观察实验设计,敢于表达自子已怕观点。

3、了解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认识一些在自已家乡常见的种子,了解植物种子的多样性。

本课是按照:提出问题观察——预测——设计实验——记录——交流的思路编写的,一共有四个活动。

内容设计:

(1)“植物生长研究会”,交流各自在前一个单元学习的同时,对植物生长变化的观察、记录和发现。由此提出题:“植物的一生是从哪儿开始的?”“小小的种子会长成一棵高大的植物?”

(2)观察双子植物的种子,先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并且画下来。再解剖种子,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也画下来。一般双子叶植物都有种皮和胚,胚包括两片比较容易观察到的子叶和由胚根、胚轴、胚芽组成的夹在两片子叶中的小芽,生一般也会画出种皮、子叶和“小芽”这三部分,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常见的种子(如豆类)结构基本由这三部分构成。

(3)预测种子各部分会变成什么。在此活动中,让学生预测种子发芽长大后,种子的各部分会有什么变化,并将自己怕预测画下来。通过学生在预测过程中阐述自已的理由,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已有经验。接着学生再自行设计实验,检验预测是否正确。检验性的实验需要两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因而学生要为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做好准备。在预测和检验活动中,激发起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的好奇心,初步培养学生进行较长时间栽培植物的耐心和对植物关心。

(4)认识更多的种子。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种子比较多,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了解到植物种类是多种多样的,植物的种子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学准备:

活动(1):学生准备——观察春天植物的记录。

活动(2):教师准备——蚕豆干种子、浸泡过的蚕豆种子,其它一些豆类种子和浸泡种子如:菜豆、大豆、花生等;镊子;培养皿;放大镜。

学生准备——从家中带来一些种子。铅笔、彩笔记录本。

活动(3):学生准备——铅笔、记录本。

活动(4):老师准备——各种各样的种子。

学生准备——学生从家里带来的种子。

1植物的种子 导入新课: 谈话:春天来了,树、小草呀都长出了嫩芽,到处是一派生机勃 勃的景象,想一想,它们的生是从哪里开始的? 板书:“种子”

一、指导学生认识蚕豆种子的构造

(1)、观察蚕豆种子的种皮.小组观察 提问:蚕豆皮是什么样的? 讲述:蚕豆皮很厚,具有保护种子的作用,蚕豆皮的科学名字是“种皮”。

..(2)、观察蚕豆种子的子叶

1)提问蚕豆种皮的里面有什么?是什么样的?

2)学生观察并回答,个别同学到黑板上画出所见到的内容。

讲述:分开的两瓣叫子叶,是供给营养的。

两个小芽,分别是胚芽和胚根。

在黑板上示意画出:与长大后的植物比较总结。

二、指导学生设计观察种子发育过程的实验。

1、想一想,怎样进行?利用哪些材料。

2、提供材料:塑料杯、棉花。

3、三人一组、进行实验。

制定实验步骤及实验注意事项。

4、确定一周内的观察日记 可以记录、也可以拍照、记录发育的全过程。

三、认识更多的种子

1、椒、葡萄、南瓜、苦瓜、玉米、绿豆、芝麻、菜豆、芸豆、香瓜、西瓜、莲子、蓖麻、向日葵、红豆、花生、豌豆、大豆。

2、说一说,你的家乡,都种植上面这些种子吗? 通常是什么季节才种?

板书:

子叶

胚芽

胚根

胚芽——茎叶

胚根——根

小结:以往带着孩子们种过种子,兴致和效果不是很好,这一次,我改为三人一 组,把种好的种子放在班里进行竞争,这样一来,一下子就激起孩子们的 斗志,誓争本小组获胜。

第四篇: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导体和绝缘体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导体与绝缘体》

教学设计

石柱县西沱镇小学 黎均

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导体与绝缘体》

教材分析:

《导体与绝缘体》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它是研究物体导电性能的一篇探究课文,其教学内容分2个部分。第一部分:检测更多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第二部分: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材料和安全用电事项。根据科学课程标,我将《导体与绝缘体》一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悉心引导学生经历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

教材以检测一块橡皮作为研究的开始,为了让学生能更容易的理解导体和绝缘体概念,我将检测橡皮改为了检测铜丝和塑料,用电路检测器检测铜丝和塑料是简单的,这里的编写意图显然不在于对铜丝和塑料的检测结果,而是在于展开一项有价值的研究活动。同时列举了一个小组的研究计划,这份研究计划的实施一一用电路检测器检测铜丝和塑料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让我们先来看看要求学生学会的用电路检测器检测铜丝和塑料的过程。

1、先预测电流是否容易通过铜丝和塑料使灯泡发亮,把预测结果记录下来,将铜丝和塑料放在实验桌右边。

2、把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一下,看灯泡是否发亮。

3、用两个检测头分别接触铜丝的两端,看灯泡是否发亮;然后用两个检测头分别接触塑料的两端,看灯泡是否发亮。

4、再重复检测一次,把检测时灯泡是否发亮的情况记录下来。

5、把检测完的铜丝和塑料放在实验桌左边。我们仔细分析这份计划中5个探究活动的科学内涵,不难看出活动体现了科学研究的有序性;体现了科学工作的常用做法;体现了工具的重要性;体现了检测方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要让四年级孩子通过自己的讨论制订出这一计划是十分困难的,曾做过多次这样的实验,每次都是浪费了大量时间,而结果都事倍功半,由于

时间关系,后面的研究活动只能草草收场。本课教学是让学生自己学会制定一种检测计划,还是让学生学会并理解一种科学规范的检测计划呢?我在这两方面的价值意义上做了一番抉择,其实作为学生开始学习制订科学规范检测计划的第一课,学会并理解一种科学规范的检测计划才是更重要的,这是切合学生现有科学探究水平的,也是今后课堂教学由“扶”走向“放”的基础,我们引导学生学习一种科学规范的检测方法,学生在今后的自行探究活动中才能派生出更多的、富有生命力的方法。将检测铜丝和塑料的检测计划以直接呈现的方式出现在课堂上这是我在本课教学设计上的一大突破,这种做法为学生“动手做”的探究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而学生按照这一过程去做了,去体验了,去检测更多物体的时候,他们就会明白以上每个步骤都是富有意义的,只有这样的一种过程才是科学规范的,今后如果再让他们去讨论拟制这样的计划,他们就会有更全面的考虑,同时学会一种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这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一种质的飞跃。

在科学知识方面,尽管学生原来都或多或少具有一些“导体和绝缘体”的信息,但这些对学生来说都是模糊的,课堂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检测更多种物体,让学生获取足够多的感性经验建立起来的对导体和绝缘体的认识才是一种具体形象、充满生命力的认识。

学生情况分析:

科学探究方面:课程标准要求孩子能提出进行科学探究的大致思路,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做书面计划。然而在实际过程中,要让学生自己独立制作一份完美的计划,或许在整个小学科学学习过程中都很难出现,要求四年级孩子做这么一份科学规范的检测计划,是不近现实的。这节课是学生开始制定科学规范计划的第一课,如何悉心引导学生经历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这是本课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

情感态度方面:四年级的学生还往往容易以自己原有的经验判断甚至是想象来替代实际科学实验情况,有些孩子在课堂中甚至会只凭经验不加

实验地将导体和绝缘体分类,因此要在课堂中非常强调科学活动的实证精神的培养。活动中每个物体要检测两次以上,渗透了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四年级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合作意识,但是如何科学合理的分工,孩子还难以处理。因此本课教学要继续强调学会分工与合作,并对存在困难的小组提供相应的帮助策略。

年龄特征方面:四年级的孩子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发展的阶段,他们的思维形式还是以形式运算思维为主,在课堂上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汇报的时候,孩子往往无法脱离实物。如何强化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的过渡呢?本课教学学生汇报时要求脱离实物,根据科学文件夹进行科学报告会活动,正是为了达成这一目的。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通过引导学生自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并构建适合儿童理解的导体和绝缘体的基本概念。

2、科学探究:经历检测铜丝和塑料是否导电的过程,能依据检测铜丝和塑料的“科学规范”计划去检测更多的物体,能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并提出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与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检测区分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教学难点:科学分工,合作完成探究计划。

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

教学手段:实物、投影

教学准备:

学生:每组一套材料,包括实验盒(电路检测器,科学记录表、回形针、干布条、铁片、纸板、铜片等)待检测物体。

教师:演示用的电路装置,电线(铜丝和塑料)、插头等,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1、师:指着教室里的物体让学生认识。

2、师:在我们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物体,例如:桌子、板凳、铜、铁等等。这些物体有的容易让电流从自己身上流过,有的则不容易让电流从自己的身上流过。

3、师:拿出一根塑料和一根铜丝,抽同学辨别:老师拿的是什么物体?

4、生作答。

5、师:你认为哪部分容易让电流通过?哪部分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生预测)

6、师:同学们的预测是不是就可以作为结论呢?

7、生:作答。

8、师:到底塑料和铜丝哪部分容易电流通过?哪部分不容易让电流通过?我们可以用我们学过的什么仪器来检测它们呢?

9、生:电路检测器(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原有经验出发,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二、学习用电路检测器检测铜丝和塑料导电性的方法

1师:下面我们以塑料和铜丝为例,用科学的方法通过电路检测器来检测一下塑料和铜丝是否容易让电流通过?

首先学习一下检测的方法。(课件出示方法学生齐读)

(1)先预测电流是否容易通过铜丝和塑料使灯泡发亮,把预测结果记录下来,将铜丝和塑料放在实验桌左边。

(2)把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一下,看灯泡是否发亮。

(3)用两个检测头分别接触铜丝的两端,看灯泡是否发亮;然后用两个检测头分别接触塑料的两端,看灯泡是否发亮。

(4)再重复检测一次,把检测时灯泡是否发亮的情况记录下来。(5)把检测完的铜丝和塑料放在实验桌右边。

2师:老师说这个检测方法很科学,那么到底科学性在哪里,谁能说说?

生:把橡皮预测后放实验桌左边,检测完后放到右边去,这样在检测多种物品时才不会发生混淆。

生:在检测前要把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一下,看看灯泡是否发光,这样可以保证电路检测器是好的。

生:连续重复检测一次是为了提高检测的准确性,而且可以节省时间。3师:课件演示科学的检测方法

4师:通过刚才这个小实验,你发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5生:发现用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将铜丝连接起来小灯泡亮了,说明铜丝容易让电流通过;用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将电线外面的塑料连接起来小灯泡不亮;说明塑料不容易让电流通过。

6师生小结:电流容易通过铜丝使小灯泡发亮,说明铜丝容易导电;电流不容易通过塑料使小灯泡发亮,说明塑料不容易导电。

设计意图:先请学生按原有经验检测,从而与科学的检测方法相比较,体会科学操作方法的意义,领会科学的严谨性,并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是一个质的飞跃。

三、检测更多种物品

1师:同学们都认识了正确的检测方法,现在摆放在桌子上的实验盒里有许多种物体,到底哪些容易让电流通过,哪些不容易让电流通过呢?想不想自己动手试试。

2师:下面我们以小组长为单位进行一下实验竞赛,小组认为容易让电流通过使小灯泡发亮的,在这个物体对应的方框内打勾,有疑问的可以打个问号。(师示范课件——我们的记录),竞赛中看哪组实验最安静,速度快,完成的质量又高。

设计意图:先对这些物体是否导电进行猜测。对同学们的猜测结果进行分类,一目了然,有争议的打上问号,从而引出谁的猜测正确。对有不同意见的问问他的依据是什么,了解他的生活经验和先前有的知识。

3师:在大家动手做之前老师这里先提几点要求。

 第一,要求大家学会分工与合作。课前大家都分工好了吗?

第二,我们在检测每个物体时一定要按照刚才老师检测塑料和铜丝一样,先预测、检测、再检测,如果不一样,还要进行第三、第四次的检测,然后才能做出判断。

 第三,老师给大家提供的只是我们生活中很少部分的物体,如果同学们检测好了老师给你们提供的材料以后,可以自己寻找身边的材料做研究,比如说可以检测笔、钥匙等等。

第四,小组内部如果需要交流,请控制好你们的声音,免得出现噪音。在研究活动中,老师给同学们配上一段美妙的音乐,老师叫停下时,每个小组也自觉停下来,好吗?

4师:我们开始吧!(背景音乐)

5师:学生开始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四年级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合作意识,但是如何科学合理的分工孩子还难以处理,因此,继续强调学会分工与合作,并对存在困难的小组提供相应的帮助策略。同时这个实验较花费时间,因此给学生规定一定的时间,可以促其抓紧时间展开实验。

四、交流汇报,丰富概念

1、师:(给出停止信号)我们检测已经结束,现在我们请小组派代表,拿着你们的实验记录表到实物投影仪上进行汇报,哪些物体容易让电流通过,哪些物体不容易让电流通过。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如果有不同意见的拿好笔做好记录。等他们汇报完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

2、生:汇报。

设计意图:把检测结果与预测情况对照可以看我们预测时出错了多少,并且直观地看出容易让电流通过的一些物体的共性。

它们都是()

亮,它们都是()

1们?

、师生共同总结:(课件展示)()、()、()等物体容易让电流通过使小灯泡发亮,材料做的,我们给它们取了个名字叫()。()、()、()等物体不容易让电流通过,小灯泡不发材料做的,我们给它们取了个名字叫()。设计意图:通过检测,观察,归纳,丰富了学生导体概念的外延。

五、安全教育、瞧瞧教室里的电器设备哪些使用了绝缘体,应该怎样正确使用它

2、出示插头。哪部分是导体,哪部分是绝缘体?为什么这样设计?

3、总结:人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需要的地方,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不需要有电的地方。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并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

六、课堂小结

七、板书设计

像 铜丝 一样 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称为导体

回形针、铁片、铜片(多为金属)

像 塑料 一样 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称为绝缘体

橡皮、干布条、纸板(多为非金属)

《导体与绝缘体》说课稿

石柱县西沱镇小学 黎均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内容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的第五课《导体与绝缘体》。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是教会学生区分导体,还要掌握一定的安全用电方法。由于四年级学生年龄还小,对电的知识还很陌生和缺乏,对于电路的知识组织的材料等都没有很好的科学认识,但他们同时喜欢做小实验,爱探究,喜欢在做中学,做中认识。

二、说重难点与教学目标

教材的重点是检测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的实验过程,难点是引发知识冲突,提出新的问题。

根据教材内容、重难点和学生的情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经历对多种物体进行检测,会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

情感目标: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意识。

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学会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常见导体与绝缘体的判断能力。

三、说教法与学法

为了使课堂更具有效性,我特选定了以下几种教法与学法:

1、说教法

①情景教学法。四年级学生思维正处在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具体形象。因此,在教学时,我设计并运用课件。让学生置身于本课所描述的情景之中,缩短了学生与教材内容的距离,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让学生学习兴趣更浓,对知识的理解就会更深刻,也更容易接受。

②实验探究法,教学中引导学生以日常经验出发,通过让学生猜想,实验,让学生有自己真实的,可行性研究。这个过程是一个培养学生收集事实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过程,着重训练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找出结论。

2、说学法

我主要采用探究实验法。教学时遵循重视学生个体参与,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的原则,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活动,展示交流,主动探索,构建新知,体验收获。

针对以上学法,我在准备学具时,分开了老师和学生。

1学生方面:每组学生一份材料: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验材料,有的实验材料让学生自己准备,这样能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责任心。

2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四、说教学教程

1、情景激趣,引出问题。

理念: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将导入与学生经常见到的事物融合,为新课的教学创造贴近生活的氛围。而采用这种方式引出课题,能唤起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

2、实验探究

1)、在检测计划的指导下,对各种物品进行检测区分,并做好记录以及组内进行分析交流情况。

2)、温馨提示,让学生在提醒中强化行为;同时以小组竞赛为形式,减少学生走神的现象。

3)、老师加强对各组的指导,引导学生解决检测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3、交流汇报会

1)、老师创设平等、自由、认真、有序的汇报会氛围,让学生根据科学文件夹的检测结果进行交流与汇报,对被检测物品进行分类。

2)、通过分类,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去归纳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4、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老师归纳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并马上判断课室内的导体和绝缘体。

2)、针对插头,引发知识冲突,通过老师演示学生得出: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

理念:这是一个学生汇报收获、问题和感受的过程,也是学生交流心得、互相评价的过程。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包括尊重别人的发言,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更重要的是在解决问题和交流过程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学以致用,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在掌握知识后把它转化为技能,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5、课堂小结

师生交流,自己在本节课中获得了哪些知识?

理念:归纳、总结我们的课堂,对学生的进行发展性评价。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反思

石柱县西沱镇小学 黎均

本课的教学设计一直处于研讨生成状态,先后几次改稿;最后执教的过程中也是有得有失,感受颇多。现小结如下:

一、用教材教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我们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

比如,本课提到检测20种物体的导电性,在课堂做20种物体,对于四年级的小朋友们而言任务还是十分艰巨的,而对于生活中的物体而言,这个检测的面又过于狭窄。总之,不管检测数量有多少,我认为关键在于教会学生怎样进行实验,怎样去检测,这是至关重要的。只有给予学生以钥匙,学生才会去开启导体、绝缘体的概念。

始于教材而不止于教材,相信教材但不迷信教材,这始终是我努力的方向。

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引导学生亲历亲为是科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在此过程中,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习得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勤于动脑、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

对于《导体和绝缘体》一课的教学来说,绝非只是让学生记住两个抽象的概念——导体和绝缘体,引领孩子们亲身经历、亲身体验这两个概念“诞生”的过程,才是重中之重。

鉴于此,我设计了“检测老师提供的材料”和“现场寻找身边材料”并检测其导电性的两个层次的分组实验,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实物的检测实现由具体实物到抽象概念的概括,学生理解起来会更自然。

对于上述两点,自我感觉比较满意;但下面的两点,不能不说有些遗憾。

因为这是一节公开棵,所以我在课上不敢信马由缰,有时显得畏首畏尾,本该“放”的地方没放开,导致课上缺少了生成的精彩。孩子们普遍显得有些拘谨。比如,在汇报自己找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的情况时,虽然我在巡视时发现最少的一小组也增加了两种自选材料,多的补充了四、五种,但孩子们好象和我有距离感,没人敢站起来发言,使课堂气氛显得比较沉闷。这也是我和孩子课前沟通少的原因,孩子对我感到些许陌生。

不过,不管怎么说,经历了这次活动的摔打与锤炼,我觉得自己得到了充实,也有了些许提高,我会再接再厉、不断进取,从实践中积累经验,从同行身上汲取智慧和力量,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再上新台阶,同时也希望能为小学科学教育做点力所能及的贡献!

第五篇: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导体和绝缘体教学设计

石柱县小学科学教研课堂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导体与绝缘体》

教学设计

石柱县西沱镇小学 黎均

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导体与绝缘体》 教材分析:

《导体与绝缘体》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它是研究物体导电性能的一篇探究课文,其教学内容分2个部分。第一部分:检测更多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第二部分: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材料和安全用电事项。根据科学课程标,我将《导体与绝缘体》一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悉心引导学生经历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教材以检测一块橡皮作为研究的开始,为了让学生能更容易的理解导体和绝缘体概念,我将检测橡皮改为了检测铜丝和塑料,用电路检测器检测铜丝和塑料是简单的,这里的编写意图显然不在于对铜丝和塑料的检测结果,而是在于展开一项有价值的研究活动。同时列举了一个小组的研究计划,这份研究计划的实施一一用电路检测器检测铜丝和塑料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让我们先来看看要求学生学会的用电路检测器检测铜丝和塑料的过程。

1、先预测电流是否容易通过铜丝和塑料使灯泡发亮,把预测结果记录下来,将铜丝和塑料放在实验桌右边。

2、把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一下,看灯泡是否发亮。

3、用两个检测头分别接触铜丝的两端,看灯泡是否发亮;然后用两个检测头分别接触塑料的两端,看灯泡是否发亮。

4、再重复检测一次,把检测时灯泡是否发亮的情况记录下来。

5、把检测完的铜丝和塑料放在实验桌左边。我们仔细分析这份计划中5个探究活动的科学内涵,不难看出活动体现了科学研究的有序性;体现了科学工作的常用做法;体现了工具的重要性;体现了检测方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要让四年级孩子通过自己的讨论制订出这一计划是十分困难的,曾做过多次这样的实验,每次都是浪费了大量时间,而结果都事倍功半,由于

石柱县小学科学教研课堂教学设计

时间关系,后面的研究活动只能草草收场。本课教学是让学生自己学会制定一种检测计划,还是让学生学会并理解一种科学规范的检测计划呢?我在这两方面的价值意义上做了一番抉择,其实作为学生开始学习制订科学规范检测计划的第一课,学会并理解一种科学规范的检测计划才是更重要的,这是切合学生现有科学探究水平的,也是今后课堂教学由“扶”走向“放”的基础,我们引导学生学习一种科学规范的检测方法,学生在今后的自行探究活动中才能派生出更多的、富有生命力的方法。将检测铜丝和塑料的检测计划以直接呈现的方式出现在课堂上这是我在本课教学设计上的一大突破,这种做法为学生“动手做”的探究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而学生按照这一过程去做了,去体验了,去检测更多物体的时候,他们就会明白以上每个步骤都是富有意义的,只有这样的一种过程才是科学规范的,今后如果再让他们去讨论拟制这样的计划,他们就会有更全面的考虑,同时学会一种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这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一种质的飞跃。

在科学知识方面,尽管学生原来都或多或少具有一些“导体和绝缘体”的信息,但这些对学生来说都是模糊的,课堂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检测更多种物体,让学生获取足够多的感性经验建立起来的对导体和绝缘体的认识才是一种具体形象、充满生命力的认识。学生情况分析:

科学探究方面:课程标准要求孩子能提出进行科学探究的大致思路,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做书面计划。然而在实际过程中,要让学生自己独立制作一份完美的计划,或许在整个小学科学学习过程中都很难出现,要求四年级孩子做这么一份科学规范的检测计划,是不近现实的。这节课是学生开始制定科学规范计划的第一课,如何悉心引导学生经历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这是本课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

情感态度方面:四年级的学生还往往容易以自己原有的经验判断甚至是想象来替代实际科学实验情况,有些孩子在课堂中甚至会只凭经验不加 2

石柱县小学科学教研课堂教学设计

实验地将导体和绝缘体分类,因此要在课堂中非常强调科学活动的实证精神的培养。活动中每个物体要检测两次以上,渗透了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四年级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合作意识,但是如何科学合理的分工,孩子还难以处理。因此本课教学要继续强调学会分工与合作,并对存在困难的小组提供相应的帮助策略。

年龄特征方面:四年级的孩子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发展的阶段,他们的思维形式还是以形式运算思维为主,在课堂上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汇报的时候,孩子往往无法脱离实物。如何强化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的过渡呢?本课教学学生汇报时要求脱离实物,根据科学文件夹进行科学报告会活动,正是为了达成这一目的。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通过引导学生自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并构建适合儿童理解的导体和绝缘体的基本概念。

2、科学探究:经历检测铜丝和塑料是否导电的过程,能依据检测铜丝和塑料的“科学规范”计划去检测更多的物体,能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并提出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与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教学重点:检测区分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教学难点:科学分工,合作完成探究计划。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 教学手段:实物、投影 教学准备:

学生:每组一套材料,包括实验盒(电路检测器,科学记录表、回形针、干布条、铁片、纸板、铜片等)待检测物体。

教师:演示用的电路装置,电线(铜丝和塑料)、插头等,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石柱县小学科学教研课堂教学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1、师:指着教室里的物体让学生认识。

2、师:在我们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物体,例如:桌子、板凳、铜、铁等等。这些物体有的容易让电流从自己身上流过,有的则不容易让电流从自己的身上流过。

3、师:拿出一根塑料和一根铜丝,抽同学辨别:老师拿的是什么物体?

4、生作答。

5、师:你认为哪部分容易让电流通过?哪部分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生预测)

6、师:同学们的预测是不是就可以作为结论呢?

7、生:作答。

8、师:到底塑料和铜丝哪部分容易电流通过?哪部分不容易让电流通过?我们可以用我们学过的什么仪器来检测它们呢?

9、生:电路检测器(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原有经验出发,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二、学习用电路检测器检测铜丝和塑料导电性的方法

1师:下面我们以塑料和铜丝为例,用科学的方法通过电路检测器来检测一下塑料和铜丝是否容易让电流通过?

首先学习一下检测的方法。(课件出示方法学生齐读)

(1)先预测电流是否容易通过铜丝和塑料使灯泡发亮,把预测结果记录下来,将铜丝和塑料放在实验桌左边。

(2)把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一下,看灯泡是否发亮。(3)用两个检测头分别接触铜丝的两端,看灯泡是否发亮;然后用两个检测头分别接触塑料的两端,看灯泡是否发亮。

(4)再重复检测一次,把检测时灯泡是否发亮的情况记录下来。(5)把检测完的铜丝和塑料放在实验桌右边。

2师:老师说这个检测方法很科学,那么到底科学性在哪里,谁能说说?

石柱县小学科学教研课堂教学设计

生:把橡皮预测后放实验桌左边,检测完后放到右边去,这样在检测多种物品时才不会发生混淆。

生:在检测前要把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一下,看看灯泡是否发光,这样可以保证电路检测器是好的。

生:连续重复检测一次是为了提高检测的准确性,而且可以节省时间。3师:课件演示科学的检测方法

4师:通过刚才这个小实验,你发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5生:发现用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将铜丝连接起来小灯泡亮了,说明铜丝容易让电流通过;用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将电线外面的塑料连接起来小灯泡不亮;说明塑料不容易让电流通过。

6师生小结:电流容易通过铜丝使小灯泡发亮,说明铜丝容易导电;电流不容易通过塑料使小灯泡发亮,说明塑料不容易导电。

设计意图:先请学生按原有经验检测,从而与科学的检测方法相比较,体会科学操作方法的意义,领会科学的严谨性,并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是一个质的飞跃。

三、检测更多种物品

1师:同学们都认识了正确的检测方法,现在摆放在桌子上的实验盒里有许多种物体,到底哪些容易让电流通过,哪些不容易让电流通过呢?想不想自己动手试试。

2师:下面我们以小组长为单位进行一下实验竞赛,小组认为容易让电流通过使小灯泡发亮的,在这个物体对应的方框内打勾,有疑问的可以打个问号。(师示范课件——我们的记录),竞赛中看哪组实验最安静,速度快,完成的质量又高。

设计意图:先对这些物体是否导电进行猜测。对同学们的猜测结果进行分类,一目了然,有争议的打上问号,从而引出谁的猜测正确。对有不同意见的问问他的依据是什么,了解他的生活经验和先前有的知识。

3师:在大家动手做之前老师这里先提几点要求。 第一,要求大家学会分工与合作。课前大家都分工好了吗?

石柱县小学科学教研课堂教学设计

第二,我们在检测每个物体时一定要按照刚才老师检测塑料和铜丝一样,先预测、检测、再检测,如果不一样,还要进行第三、第四次的检测,然后才能做出判断。

 第三,老师给大家提供的只是我们生活中很少部分的物体,如果同学们检测好了老师给你们提供的材料以后,可以自己寻找身边的材料做研究,比如说可以检测笔、钥匙等等。

第四,小组内部如果需要交流,请控制好你们的声音,免得出现噪音。在研究活动中,老师给同学们配上一段美妙的音乐,老师叫停下时,每个小组也自觉停下来,好吗?

4师:我们开始吧!(背景音乐)5师:学生开始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四年级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合作意识,但是如何科学合理的分工孩子还难以处理,因此,继续强调学会分工与合作,并对存在困难的小组提供相应的帮助策略。同时这个实验较花费时间,因此给学生规定一定的时间,可以促其抓紧时间展开实验。

四、交流汇报,丰富概念

1、师:(给出停止信号)我们检测已经结束,现在我们请小组派代表,拿着你们的实验记录表到实物投影仪上进行汇报,哪些物体容易让电流通过,哪些物体不容易让电流通过。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如果有不同意见的拿好笔做好记录。等他们汇报完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

2、生:汇报。

设计意图:把检测结果与预测情况对照可以看我们预测时出错了多少,并且直观地看出容易让电流通过的一些物体的共性。

3、师生共同总结:(课件展示)

()、()、()等物体容易让电流通过使小灯泡发亮,它们都是()材料做的,我们给它们取了个名字叫()。

石柱县小学科学教研课堂教学设计

()、()、()等物体不容易让电流通过,小灯泡不发亮,它们都是()材料做的,我们给它们取了个名字叫()。

设计意图:通过检测,观察,归纳,丰富了学生导体概念的外延。

五、安全教育

1、瞧瞧教室里的电器设备哪些使用了绝缘体,应该怎样正确使用它们?

2、出示插头。哪部分是导体,哪部分是绝缘体?为什么这样设计?

3、总结:人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需要的地方,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不需要有电的地方。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并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

六、课堂小结

七、板书设计

像 铜丝 一样 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称为导体

回形针、铁片、铜片(多为金属)

像 塑料 一样 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称为绝缘体

橡皮、干布条、纸板(多为非金属)

石柱县小学科学教研课堂教学设计

《导体与绝缘体》说课稿

石柱县西沱镇小学 黎均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内容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的第五课《导体与绝缘体》。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是教会学生区分导体,还要掌握一定的安全用电方法。由于四年级学生年龄还小,对电的知识还很陌生和缺乏,对于电路的知识组织的材料等都没有很好的科学认识,但他们同时喜欢做小实验,爱探究,喜欢在做中学,做中认识。

二、说重难点与教学目标

教材的重点是检测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的实验过程,难点是引发知识冲突,提出新的问题。

根据教材内容、重难点和学生的情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经历对多种物体进行检测,会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

情感目标: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意识。

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学会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常见导体与绝缘体的判断能力。

三、说教法与学法

为了使课堂更具有效性,我特选定了以下几种教法与学法:

1、说教法

①情景教学法。四年级学生思维正处在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具体形象。因此,在教学时,我设计并运用课件。让学生置身于本课所描述的情景之中,缩短了学生与教材内容的距离,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让学生学习兴趣更浓,对知识的理解就会更深刻,也更容易接受。

石柱县小学科学教研课堂教学设计

②实验探究法,教学中引导学生以日常经验出发,通过让学生猜想,实验,让学生有自己真实的,可行性研究。这个过程是一个培养学生收集事实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过程,着重训练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找出结论。

2、说学法

我主要采用探究实验法。教学时遵循重视学生个体参与,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的原则,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活动,展示交流,主动探索,构建新知,体验收获。

针对以上学法,我在准备学具时,分开了老师和学生。

1学生方面:每组学生一份材料: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验材料,有的实验材料让学生自己准备,这样能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责任心。

2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四、说教学教程

1、情景激趣,引出问题。

理念: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将导入与学生经常见到的事物融合,为新课的教学创造贴近生活的氛围。而采用这种方式引出课题,能唤起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

2、实验探究

1)、在检测计划的指导下,对各种物品进行检测区分,并做好记录以及组内进行分析交流情况。

2)、温馨提示,让学生在提醒中强化行为;同时以小组竞赛为形式,减少学生走神的现象。

3)、老师加强对各组的指导,引导学生解决检测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3、交流汇报会

1)、老师创设平等、自由、认真、有序的汇报会氛围,让学生根据科学文件夹的检测结果进行交流与汇报,对被检测物品进行分类。2)、通过分类,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去归纳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4、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石柱县小学科学教研课堂教学设计

1)、老师归纳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并马上判断课室内的导体和绝缘体。

2)、针对插头,引发知识冲突,通过老师演示学生得出: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

理念:这是一个学生汇报收获、问题和感受的过程,也是学生交流心得、互相评价的过程。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包括尊重别人的发言,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更重要的是在解决问题和交流过程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学以致用,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在掌握知识后把它转化为技能,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5、课堂小结

师生交流,自己在本节课中获得了哪些知识?

理念:归纳、总结我们的课堂,对学生的进行发展性评价。

石柱县小学科学教研课堂教学设计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反思

石柱县西沱镇小学 黎均

本课的教学设计一直处于研讨生成状态,先后几次改稿;最后执教的过程中也是有得有失,感受颇多。现小结如下:

一、用教材教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我们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

比如,本课提到检测20种物体的导电性,在课堂做20种物体,对于四年级的小朋友们而言任务还是十分艰巨的,而对于生活中的物体而言,这个检测的面又过于狭窄。总之,不管检测数量有多少,我认为关键在于教会学生怎样进行实验,怎样去检测,这是至关重要的。只有给予学生以钥匙,学生才会去开启导体、绝缘体的概念。

始于教材而不止于教材,相信教材但不迷信教材,这始终是我努力的方向。

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引导学生亲历亲为是科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在此过程中,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习得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勤于动脑、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

对于《导体和绝缘体》一课的教学来说,绝非只是让学生记住两个抽象的概念——导体和绝缘体,引领孩子们亲身经历、亲身体验这两个概念“诞生”的过程,才是重中之重。

鉴于此,我设计了“检测老师提供的材料”和“现场寻找身边材料”并检测其导电性的两个层次的分组实验,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实物的检测实现由具体实物到抽象概念的概括,学生理解起来会更自然。

对于上述两点,自我感觉比较满意;但下面的两点,不能不说有些遗憾。

石柱县小学科学教研课堂教学设计

因为这是一节公开棵,所以我在课上不敢信马由缰,有时显得畏首畏尾,本该“放”的地方没放开,导致课上缺少了生成的精彩。孩子们普遍显得有些拘谨。比如,在汇报自己找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的情况时,虽然我在巡视时发现最少的一小组也增加了两种自选材料,多的补充了四、五种,但孩子们好象和我有距离感,没人敢站起来发言,使课堂气氛显得比较沉闷。这也是我和孩子课前沟通少的原因,孩子对我感到些许陌生。

不过,不管怎么说,经历了这次活动的摔打与锤炼,我觉得自己得到了充实,也有了些许提高,我会再接再厉、不断进取,从实践中积累经验,从同行身上汲取智慧和力量,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再上新台阶,同时也希望能为小学科学教育做点力所能及的贡献!

下载人教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3.3串联与并联人教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3.3串联与并联人教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四年级下册语文《全神贯注》教学设计3(★)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自主阅读,自读自悟。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所以,略读课文教学中,......

    人教四年级下册语文《全神贯注》教学设计4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教材研读: 《全神贯注》是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法国大雕塑家罗丹全神贯注修改自己作品的一件事。课文通过对罗丹语言、神态和动作的生动描写,表现了罗丹全......

    人教四年级下册语文《全神贯注》教学设计2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6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2、自读自悟体会罗丹工作的“全神贯注”,并结合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读议......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1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1 第1周课题1.变化的世界类型新授课时二课时 教学目标探究目标1. 能用各种感观察觉到周围的物体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2. 能从物体变化现象中提出......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3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3 四年级下学期 科学教案年5月 第11周课题10.周围的生物类型新授课时三课时教学目标探究目标1.能制定出较完整的观察计划。2.能归纳出生物的基本......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2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2 四年级下学期 科学教案年3月 第5周课题5.天气与生活类型新授课时三课时教学目标探究目标1.能够举例说明天气的变化对人类的生活造成的影响。2.......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4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4 四年级下学期 科学教案年6 第15周课题14.小动物的生长类型新授课时二课时教学目标探究目标1.能从小动物生长过程的记录中,通过比较找出小动物......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地球上有什么》教学设计 (精选合集)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地球上有什么》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 《地球上有什么》一课属于《新课标》里的“ 地球与宇宙”中“地球的概貌与地球的物质”这一范畴,具体内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