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级识字第四课教案
初级识字第四课:方——点(16字);《竹子高高》《勺子弯弯》《分豆子》
一、问候;复习第三课的生字和阅读
二、热身小游戏“兔子舞”加上配乐。
三、教授新知(生字16个,阅读两篇:《竹子高高》《勺子弯弯》《分豆子》)
(一)生字
方----你看,这个积木是方形的,也就是四边都是一样长的,这个就叫做方。这上面还有其他的方形吗?这个字是?
圆-----这是圆形的跑道,这个小朋友在圆形的跑道上跑步,我们这里还有什么是圆形的吗?这是一个圆,这个字是?
尖-----这里尖尖的,尖尖的,我们用手也可以做一个尖尖的,尖尖的。这是尖,这是尖,这是?
大-----这是一个大人,他说我是一个大人,旁边的小朋友说,哇,好大呀,这个人好大,这是大,这也是?
小-----这里有两条小鱼,这两条小鱼也很像我们的小拳头,来你试一下,把你的小拳头拿出来。跟老师比比大小,这是?大小的小。小朋友的小。
高-----这些积木搭得高高的,高高的,这块积木是最高的,高高的。我们来比比高矮,这是高,这也是?高矮的高,高兴的高。长----这里有条布,这条布是最长的。这是长,这也是?
弓----这是一张弓,这张弓是可以射箭的(做一个射箭的姿势),你家有没有这样的弓箭,有这样的弓的小朋友举手。所以这是弓,这是弓,这是?弓箭的弓。
刀-----这是一把刀,这样的刀我们家都有,菜刀。但是刀很危险,我们小朋友不能玩刀。这是刀,这也是?
勺-----这是一把勺子,勺子可以用来干什么呢?对了,勺子可以用来喝汤,可以用来吃饭,这是勺。
面-----这是一碗面,这也是一碗面。你们有谁爱吃面吗?面条也是很营养的,它是用面粉做的。面条的面,面包的面。
豆-----这是豆,我们知道的豆类很多,有黄豆,红豆,黑豆,绿豆,荷包豆等等,这是都豆,豆角的豆。大豆的豆。
气----这个壶里是开水,从壶里跑出来一股气,一股水气,我们也可以吹一口气,这是气,这也是?气球的气,生气的气。
分----这把刀把西瓜分成了两半,它把西瓜分开了,我们小朋友之间座位也是分开的,这是分,分开的分,一分钟的分。
半——这把刀把这些面包分成了两半,这边是一半,这边也是一半。这个字是?半边的半。一半的半。
点-----这个人用毛笔在写点,一共写了几点,一共写了四点。这是点,这是点,这也是?点读机的点,点菜的点。
(二)阅读篇目《竹子高高》《勺子弯弯》《分豆子》
(三)用字卡复习生字(游戏:小手点点)
四、布置作业:
1、复习课本第7——8页,从“方——点”
2、复习阅读《竹子高高》《勺子弯弯》《分豆子》
五、整理桌椅、发奖星,下课
第二篇:第四课教案
第四课《伸出你的手》
《在关爱中成长》葛店中学-------涂小娟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人与人之间有关爱,我们的社会也有关爱;
②许多政策,法律和公益活动,都将关爱带给需要帮助的人;
③懂得这些关爱的手带给我们的帮助。
能力与培养:
①明白我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他人的关怀;
②社会也对我们提供了帮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要把爱心撒在我们的周围;
② 对于关爱我们的人,我们应心存感激,常怀感恩;
③ 把爱心播撒在我们周围。
二、教学重点:
明白我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他人、社会的帮助。
三、教学难点:
对于关爱我们的人,我们应心存感激,用心记住,并常怀感恩之心。
四、教学方法:
讨论、朗读
五、教学设备:
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歌曲“爱的奉献”中的歌词导入课题——《伸出你的手》,学生齐读引文的一段话导入新课------在关爱中成长。
(二)、讲授新课。
1、学生分段阅读《关爱铸就灿烂》一文。
2、问:(1)妈妈,老师和社会的关爱对姜馨田的成长产生了什么影响?
(2)你在成长过程中受到过哪些关爱?
3、小活动:列举一些给我们带来关爱的规定和活动。
4、学生齐读P48页最后一段,问:关爱在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如何对待关爱过我们的人?常怀感恩之心的好处?
5、我们都曾经得到过他人的关爱。问:我们应该如何关爱他人,关爱社会?
6、问:我们到底应该用怎样的行动去关爱他人和社会?
7、学生齐读“感悟角”。
(三)、小结:
在我们每个人的背后,都有无数双关爱的手,我们应用心记住关爱过我们的人,把爱心播撒在我们的周围,让更多的人得到关爱。
(四)、作业巩固:
单项选择:
1、一个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一份份沉甸甸的关爱。这份关爱往往来自(D)
①父母的关爱②老师、同学的关爱③社会的关爱 ④政府的关爱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每年6月1日儿童节,一些城市都会组织一系列活动,关爱农村因父母外出打工而独自留守在家的儿童。关心爱护这些留守儿童(B)
①有利于这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②体现了我们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的温暖③可以保证每个留守儿童都成为最优秀的人才④说明我国不仅人与人之间充满爱,我们的社会也处处有爱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在我国,有许多的政策、法规、和公益活动会将关爱给需要帮助的人。下列能体现这些内容的有(C)
①在农村实行免费义务教育②农村推行新型合作医制度③在城市推行廉租房制度④贵州公益晚会筹得善款支援灾区抗旱救灾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4、2010年6月7日至8日高考期间,锦州市有200多辆出租车参加接送考生
献爱心活动,为考生提供高标准的服务。这一活动体现了司机“(A)
①对他人和社会的关爱②是为了有更多的人乘坐自己的出租车③给需要帮助的人带来了关心和爱护④将来也能得到他人的爱心与帮助
A.①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
板书设计:
在关爱中成长
人:父母、老师、同学、他人
社会:许多政策、法规和公益活动
关爱作用:孕育自信和坚强、正直和善良
态度:心存感激、用心记住、常怀感恩之心
第三篇:第四课教案
第四课 鲨 鱼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1、运用边读、边思考、边记的读书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2、以课文为材料,通过听说读写训练,扩展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3、围绕话题“父爱”,说出自己的想法,不断提高汉语交际能力。知识目标:
1、通过课文学习,识读22个词语。
2、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学会运用下列句子:(1)天气突然变了,变得闷热起来。(2)他们想在大海里比谁游得快。(3)炮手一动也不动。
3、通过词语和课文学习,提高汉子书写能力和词语运用能力。情感目标:
1、学会理解父爱,爱父亲,珍惜亲情。
2、通过汉语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树立学好汉语的信心。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字、词、句的掌握。教学方法:讲解法。教学准备:相关课件。教学课时:7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文的学习
4、鲨 鱼
课时目标:
1、感情朗读课文,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加深对学习方法的认识。
3、通过故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理解父爱,爱父亲,珍惜亲情。教学重点:
1、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感情。
2、学会理解父爱,爱父亲,珍惜亲情。教学难点:
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看鲨鱼图片导入,让学生感受鲨鱼的可怕。
二、初读课文 要求:
1、读通读顺。
2、解决不认识的汉字。
三、深学课文
四、1、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说说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带着问题学习课文:(课时作业)(1)傍晚时,天气发生了什么变化?(2)水兵们是怎样游泳的?那两个孩子呢?(3)炮手是怎样鼓励他的孩子游泳的?(4)人们发现鲨鱼后,表现如何让?(5)发现鲨鱼后,水兵们做了什么?(借机进行情感教育。)
3、就课文内容你还可以对你的同学提哪些问题?(学生问,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完整。)
四、分段学习课文
第一段(1-2):因为天热,大家跳进海里游泳。第二段(3-5):孩子们在海里比谁游得快。
第一段(6-17):鲨鱼突然出现,炮手果断地就下了孩子们。
五、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学生齐读,个别读课文,教师进行情感朗读指导。
六、小结并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七、板书设计:
4、鲨 鱼 第一段(1-2):因为天热,大家跳进海里游泳。第二段(3-5):孩子们在海里比谁游得快。
第一段(6-17):鲨鱼突然出现,炮手果断地就下了孩子们。
第二课时 词语句型学习
课时目标:
1、理解并能灵活运用课文中的词语
2、掌握文中的特殊句型 教学重点:句型的运用 教学难点:词语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词语。
1、看拼音查词典学习下列词语。游泳[yóu yǒng] 1.(动)人或动物在水里游动。
2.(名)体育运动项目之一;人在水里用各种不同的姿势划水前进。造句:大伙儿在游泳比赛前欣赏了跳水表演。爆发[bào fā] 1.(动)火山内部岩浆冲破地壳;向外迸出。
2.(动)通过外部冲突发生质变;如用革命手段推翻旧政权;建立新政权。
3.(动)(力量、情绪等)忽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造句:火山一早突然爆发了。
甲板[jiǎ bǎn] 船舶上分隔上下各层的板,一般指船面的一层。造句:他感觉到脚下甲板的摇动。锚[miáo] 铁制的停船设备;一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钩爪;另一端用铁链连在船上;抛到水底或岩边;用来稳定船舶。
造句:绳子与锚链缠在一起。
鲨鱼[shā yú] 鲨鱼早在恐龙出现前三亿年前就已经存在地球上,至今已超过四亿年,它们在近一亿年来几乎没有改变。鲨鱼,在古代叫作鲛、鲛鲨、沙鱼,是海洋中的庞然大物,所以号称“海中狼”。
造句:他们被一条吃人的鲨鱼所害。魔王[mó wáng] 1.(名)佛教用语;指专做破坏活动的恶鬼。2.(名)比喻非常凶暴的恶人。
造句:魔王很狡猾而且他所指引的路并不存在。
桨[jiǎng] 划船用具;木制;上半圆柱形;下半扁平而略宽。造句:我一声令下,大家就一起用桨把船撑离河岸。
炮[pào] 1.重型武器的一类,有迫击炮、高射炮、火箭炮等:~兵。~弹。
舰长[jiàn zhǎng] :舰长指挥这艘船。
造句:舰长统率舰上的全体官兵。
引火线 :引火线是指用于点火、传火、控制时间的烟火药制品。烟花爆竹用的引火线有纸引、安全引、棉纱引、碳精引、无 烟引等。
造句:引火线已经烧到尽头,就要爆炸了,快躲远点。
小艇[xiǎo tǐng] :1.小型轻快的帆艇。2.小型快速汽艇。造句:你有一艘完全属于自己的小艇,真是个幸运的孩子。干燥[gān zào] 1.(形)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的木头。(作定语)2.(形)枯燥;没有趣味。
造句:沙漠地区气候很干燥。四肢[sì zhī]指动物的四条腿或人的两腿两臂,四肢的血液循环。
造句:他用力摩擦四肢让血液循环开来。
闷热[mēn rè] 气温高,气压低,使人感到燥热气闷﹑不畅快;风小、空气不流畅、气温高的天气。
造句:太闷热了,看来要变天。
泄气[xiè qì] 自气球或轮胎中排出空气或其他气体。造句:到这儿来的路上,不幸我的车胎泄气了。
含糊[hán hu] 1.(形)基本义:不明确;不清晰。他的话很~;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作谓语)
2.(形)不认真;马虎。这事一点儿也不能~。(作谓语)3.(形)示弱(多用于否定)。要比就比;我绝不~。(作谓语)注意:“不含糊”常用做赞美的话;是“有能耐”或“行”的意思。如:他那手活儿可真不含糊。
尖叫[jiānjiào]突然发出尖锐刺耳的叫声,表示恐惧。
她看见老鼠时突然尖叫起来。造句: 他突然发出一声尖叫。
扯开[chě kāi] 拉:扯住不放。牵扯别人;撕破:把信扯开。不拘形式不拘内容地谈:扯谎。扯闲篇。无原则地争论、纠缠、推诿:扯皮。
造句:他扯开大步,去找小福子。起先[qǐ xiān] 最初,开始。造句: “起先我还没发现咱们停下来了。” 愈[yù] 1.(形)(病)好:痊~。2.(形)较好;胜过:彼~于此。造句:他愈讲愈起劲。
二、学习句型(课时作业)
(1)天气突然变了,变得闷热起来。例如:她变得越来越漂亮了。(2)他们想在大海里比谁游得快。例如:他们在比谁的字写得漂亮(3)炮手一动也不动。
例如:他一动也不动地站在那尔。
(让学生自己说)
三、小结并布置作业:
1、用所学词语说话
2、熟读词语
四、板书设计:
4、鲨鱼 句型
(1)天气突然变了,变得闷热起来。例如:她变得越来越漂亮了。(2)他们想在大海里比谁游得快。例如:他们在比谁的字写得漂亮(3)炮手一动也不动。
例如:他一动也不动地站在那尔。
第三课时 用听说读写方式学习课文
课时目标:
1.完成课后听力训练。2.会复述课文。教学过程:
一、听力训练
1、完成教科书上课后听力练习。
听录音,选择正确的答案。
二、说话训练
1、复述课文(课时作业)
每位同学在小组内复述课文,要求不看书,凭自己的理解和记忆复述课文,尽可能做到完善。
2、讲故事比赛。
(1)以小组为单位准备。
(2)每个小组选派代表上台讲故事。(3)师生一同点评。
三、写话练习。
1、写一写当鲨鱼来侵袭时,炮手是怎么做的。
2、师巡视指导,学生边想边写。
3、全班交流,请同学读一读所写内容。
4、点评,表扬写得好的同学。
四、小结并布置作业
1、熟练地复述课文。
五、板书设计
4、鲨鱼 讲故事比赛。
第四课时 课文二的阅读理解
课文二 桥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句,补白想象描述等,锤炼潜心读书的思维品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多层次回环朗读,感悟文章的表达,体察洪水来袭的可怕,老汉的沉稳果敢,舍己救人的力量。感受情感的冲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感受老汉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过程:
一、板题,质疑,1、板题质疑:桥,让你想到了什么?(学生或许会说:桥是连接河两岸的建筑,有铁桥、木桥等)
2、读课题,课文为什么以桥命题,究竟这是一座什么样子的桥呢?
二、以“桥”为切入口,一读文本,初步积淀情感
1、自由朗读课文,想,文中的“桥”是一座怎样的桥?
2、交流,可以初步说说文中依据,随机层层点拨:
窄窄的木桥
不结实的木桥
又窄又不结实的木桥
3、再读课题,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可以是沉重的,郑重的)
引导:又窄又不结实的木桥,平日里或许只是山村里极不起眼的,可在洪水来临时却成了—— 生死桥
逃命桥
生命桥
救命桥
希望桥
三、再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就是这样一座又窄又不够结实的桥,成了洪水突然袭击时的唯一的逃命桥。那么它是否真的能那么轻易地救老百姓的性命呢?当时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划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选择其中感受最深的一句作批注。
1、交流。(课时作业)
2、(1)出示句子进行对比:
①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②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2)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理解“势不可挡”。
3、朗读写人们反应的句子。读了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恐惧不安送进句子中去。读好“你拥我挤 疯了似的 跌跌撞撞”
4. 过渡:当洪水袭来时,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踏在水里。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生路?他们找到了吗?(找到了,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这是一座普通的桥吗?不,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桥,因为它窄窄的身躯上将承载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整个村庄的生命啊!于是,急于求生的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5。讨论: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么的结果?(学生自由猜测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形势的紧张)
6。是的,在危急关头,年迈的村支书没有因为惊慌而失去理智。他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 10.指名读第七到第二十三自然段,找出描写老汉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仔细读一读,然后再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冲、揪、吼、像只豹子”写出了什么?(动作果断,不容置疑。)
②老汉明知道这是自己的儿子,是自己生命的后代,为什么还一定要小伙子排到最后去?这是一个怎么样的老汉?(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殉私情,舍己为人)
③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出示句子:“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①老汉如果能喊,要喊的是什么?写下来。
交流朗读学生所写的句子。②这是一位怎么的老汉?
老汉是村支书记,也是一位父亲,他血气方钢,他也充满父爱。但是,当个人与大家的利益相冲突时,他毅然选择的是“先人后己”!所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想说的太多太多……
3.再读加深感受:再选择第七到二十三自然段中令你最感动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四、启发想象,体验感悟
1。当我们明白老汉原来是小伙子的父亲,小伙子原来是他的儿子的时候,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令人感动的一幕,相信你又会有新的感受。让我们把“儿子”这个充满血缘、充满亲情的字眼带入文章中,一起深情地朗读14——23自然段,我们就能理解这位平凡而伟大的父亲了。引读。
2.想象老汉会喊些什么呢?出示。是啊,眼见自己骨肉被洪水吞噬,试问世间那个父母会不痛心疾首?
3.请你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如果再给老汉一次选择,老汉还会把儿子从队伍里揪出来吗?如果他有机会跟儿子解释,他会对儿子说些什么?
此时此刻,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父爱如山)
4、这样的老汉最终没有留下,和他儿子一起被无情的洪水吞没了。其实就在木桥前,在没腿深的水里,老汉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就在木桥前,在没腰深的水里,老汉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就在木桥前,在没胸部的水里,老汉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就在木桥前,老汉完全可以让儿子一走了之,但是——就在木桥前,老汉完全可以和儿子一走了之,但是——,这是一个怎样的老汉啊!这样的老汉能不受人拥戴吗?
然而,这样的老汉最终还是被无情的洪水吞没了,但凶猛的洪水吞不没的又是什么呢?
5、老汉离我们远去了,面对着残破不堪的木桥,你最想说的又是什么呢?。五、三读课题,总结全文。
再读课题,你对桥又有什么感受?理解桥的象征意义,并总结全文。投影出示读句子: 他像一座山,一座屹立不倒的山,他更像一座桥,一座联结生命的桥。
六、小结并布置作业:准备复述课文。
七、板书设计:
课文二 桥
窄窄的木桥
不结实的木桥
又窄又不结实的木桥 生死桥
逃命桥
生命桥
救命桥
希望桥
第五课时 用听说方式学习课文二
课时目标:
1、完成听力训练。
2、会复述和表演课文。教学过程:
一、听力训练
1、教师把课文内容改编成听力短文,读给学生听。
2、听后做练习,回答问题。
二、说话训练
1、复述课文(课时作业)每位同学在小组内复述课文,要求不看书,凭自己的理解和记忆复述课文,尽可能做到完善。
2、进行朗读比赛
三、小结并布置作业:
1、熟练完整地复述课文。
五、板书设计
课文二 桥
第六课时 学习生字词
课时目标:
1、能够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生字,并会组词。
2、理解并会运用本课词语。教学重点:生字学习。教学难点:词语的掌握。教学过程:
一、生字学习
1、展示本课生字。
2、分析字形结构。
3、指导书写。(课时作业)(教师指导学生要按笔画笔顺规范写生字)
二、学习本课词语。
1、展示本课词语。
2、逐个理解词语。
3、词语运用,用所学词语造句。
4、读词语。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后字词练习。
四、小结并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五、板书设计
课文二 桥
第七课时 口语交际活动
课时目标:
1、完成课后交际活动。
2、结合本课话题能够顺利进行表达。教学重点:积极参与交际活动。
教学难点:能够将自己的想法完整地表达出来。教学过程:
一、真实交际。
1、学生完全脱离教科书进行表达。
2、老师给出情景让学生进行表达。(学生要在已学课文和汉语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课文话题,联系真实情景进行表达。)
二、口语交际。
1、完成教科书上课后练习中的“交际活动”。
2、结合本课话题,设计以下情景,让学生积极讨论表达。
情景:说一说你父亲是怎样疼爱你的。(学生进行讨论表达,教师引导学生表达准确。)
三、小结并布置作业。
1、预习新课
四、板书设计
4、鲨鱼 课文二 桥
教学反思:
第四篇:初级汉语口语课《汉语口语301句 第四课》
初级汉语口语课教案 《汉语口语301句 第四课》
教学目的:
1、通过反复操练,让学生掌握询问姓名方面的基本词语和句式。能较流利地开展交际活动。
2、用“吗”的问句;形容词谓语句;疑问代词句。教学要求:
1、复习巩固前三课讲过的拼音规则。
2、学生为中心,启发学生交谈。设计语言情景,组织、鼓励学生参与语言交际活动。运用提问、会话,或成段表达及讨论等形式进行课堂教学。教学重点:
1、询问姓名的基本词语及句式。
2、基本疑问句式。学时分配:2学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首先复习第三课。组织学生上课,调动学生情绪。以“问好”带入,学生与老师之间互问。A :你好!B: 你好!
A:你工作忙吗?
B:很忙(不太忙,不忙)A:你爸爸妈妈身体好吗? B:很好!谢谢!
二、学习新课
1、生词和句子
⑴. 动词:叫 认识 姓 是 名词:名字 人 大夫 留学生 代词:什么 那 这 形容词:高兴 贵 量词:个
*通过板书将重点词组成词组。并以词性分类。以便使学生掌握其在句子中的位置。
⑵. 基本句
①范读一遍后领读。
②学生朗读2~3遍,提醒学生注意发音并纠正错误发音。③首先启发学生讨论每个基本句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使用。然后教师总结板书:
你姓什么?
(答句)我姓王,我叫王兰
您贵姓?
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大卫
(问句)
您贵姓?
我姓张
她姓什么?
他/她姓王
2、会话
⑴.教师领读。学生跟读(2-3遍)
⑵.学生分组进行会话练习,练习语调、声调。⑶.以真实身份进行会话练习。
3、替换与扩展
以基本句式为基础,把给出的生词替换到对应的位置。
目的:加深学生对基本句式结构的理解。同时掌握更多词语。板书:
我认识你
(他 那个学生 他们老师 玛丽 这个人)
你认识……吗?
她是老师吗?(大夫 留学生 你妹妹 我朋友 我哥哥)她不是老师,他是学生。
4、做练习
⑴. 完成对话⑵. 情景对话
①你和中国朋友初次见面,互相问候,问姓名,表现出高兴的心情。②你不认识弟弟的朋友,你向弟弟问他的姓名、身体和工作情况。⑶. 听述
老师叙述,学生听后把听到的内容复述出来。
或者:由老师设计问题,检验学生是否听懂。
三、布置作业
1、读练习4。
2、预习第五课。
第五篇:第四课牧歌教案
辽阔的草原 《牧歌》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牧歌》,感受蒙古音乐独特的长调风格。
2.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识,认识马头琴音色。3.通过多种形式参与艺术活动,感受音乐的美,提高学生思考与鉴赏音乐的积极性。
4.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体验,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及对祖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教法学法:试唱法、表演法、听赏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 教材分析重点难点:
本课以草原上的蒙古族为主线,通过听、唱、演、思来了解蒙古族民歌以及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中先给学生听无伴奏合唱《牧歌》,与此同时用多媒体展示蒙古草原的风貌,学生在听觉和视觉的享受中开始学唱民歌《牧歌》,从中体会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继而引导学生欣赏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在充分激发学生情感的基础,让学生参与才艺展示活动,自己动手动口动脑来展现蒙古族音乐。
重点: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所选的歌曲和乐曲,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从而加深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
难点:音乐材料多,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草原的音乐、图片、民族风情。
(一)提问导入:
提问,你去过草原吗?你心中的草原是怎样的?想感受古诗中“天苍苍,野茫茫……”的大草原风情吗?
(二)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
今天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听完以后请同学们告诉我这首歌曲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它是哪个民族的?歌曲中有乐器伴奏吗?那你们能听出哪几个声部呀?听后回答
1、名同学描绘一下这首歌曲所表现的画面。(说得非常好)这首歌曲是放牧时演唱的歌曲,叫《牧 歌》。它的色彩非常丰富:蓝蓝的天、洁白的云、碧绿的大草原、雪白的羊群,把我们带进了一幅很有诗意的画里。那么我们同学们知道这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歌吗?(蒙古族)
2、这种只用人声歌唱而不用乐器伴奏的声乐演唱形式,就叫无伴奏合唱。(女高、女低、男高、男低)大型的合唱歌曲一般都是四个声部组成的。师引导生说:这四个声部的旋律就像蒙古族的景色,女高音就像(天空的云),女低音就像(广阔的天空),男高音就像(洁白的羊群),男低音就像(无边无际的大草原)。
3.你是怎么知道这是蒙古的民歌?(请一两名同学谈谈)歌唱草原的歌曲就一定是蒙古民歌吗?还可能是哪儿的民歌?(引导学生说出四大牧场)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草原旅行,了解一下草原上的生活和歌曲。
3.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让学生说出四大牧场的地理位置。(三)说明本课的学习内容
1、学会演唱歌曲《牧歌》,感受蒙古音乐独特的长调风格。
2、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识,认识马头琴音色
3.通过多种形式参与艺术活动,感受美、创造美
4、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体验
5.让学生简介课前搜集的蒙古民族风俗(课件展示图片或录像),然后教师补充。如果你来到蒙古,蒙族同胞会先跟你亲切地说“塔、赛白奴”,“您好”。请同学和我一齐说一遍。然后给你端来可口的奶茶,请你吃烤全羊,让你一饱口福。再带你去参加他们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还会带你去祭拜他们的民族英雄成吉思汗陵。
(四)学唱民歌 《牧歌》 1.教师或磁带范唱民歌《牧歌》
2.提问:蒙古族民歌《牧歌》与无伴奏合唱在表演上有何不同?(在学生对蒙古草原有了初步印象后,再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清新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总结蒙古族民歌的风格特点:宽广、舒展。
4. 一起跟着老师轻轻地哼唱一下歌曲的旋律吧!(用M唱)
5、我们再来念念歌词怎么样? 比较两句:诶,你们有没有发现歌词与旋律高低之间有着什么关系啊?
师:这两句的歌词与旋律是相互对应的,第一句:蓝天白云音很高,第二句:绿草羊群音也随着歌词变得比较低平。(在学唱歌曲时,尽管淡化识谱学习,以降低学习对乐谱的畏惧感,这样学生就摆脱了牵的绳索,教师在帮助学生开拓思维的空间的同时,放手让学生去评述本歌的情绪、线条,并让学生体会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6、教学生一边唱歌,一边加上简单的舞蹈动作,体会歌曲的意境。
7、以多种形式练习歌曲。(可分男女声部,可配合肢体动作)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教学大纲》强调:在音乐教学中,应该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特别是新的课程标准实施以来,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音乐欣赏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也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本文针对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和实践能力略作概括性的论述,以便为新时期音乐教育的革新推波助澜,为新世纪培养合格的、有创造精神、实践能力的新一代贡献力量。
音乐语言不同于美术,它没有概念性、具像性,不是再现事物的具体形象,而是由音乐要素构成的某种特殊声响,依靠这种特殊声响产生的信号激发出人们丰富的想象力。比如,音乐童话《龟兔赛跑》的序奏就是一幅非常优美、充满活力的早晨风景画。它是由具有一定规律的音响使人们联想起来树林、小河、阳光、鸟的形象。在弓弦乐器的震音中,双簧管奏出了优美的主题,长笛模拟着小鸟的鸣叫,这使人们联想起大森林的黎明,宁静优美的湖面;随着音乐力度的增强,旋律上行,使人们联想到早晨的太阳冉冉升起,照在树林中,小动物们开始苏醒,活跃起来。这里除了在标题音乐中有非音乐因素的提示外,主要依靠音乐的音响产生的信号激发出人们丰富的想象力。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自己总结说:“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的启发而来的。”音乐教育家铃木认为:“音乐可以启发人的想象力,音乐启发了爱因斯坦对宇宙的观察,进而发表了著名的相对论。”由此可见,通过欣赏各类中外优秀声乐、器乐作品,能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想象力;提高学生感受、理解音乐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也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鉴于上述认识,我在欣赏教学中提出了:“引发创造,激活兴趣”这一理念,诣在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艺术的氛围中去,更多地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以下是我在教学研究过程中对一节音乐欣赏课《牧歌》所做案例的分析与思考。
一、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过程 板书、投影(课件演示)
1、引入
首先,先让学生复习带有力度变化的发生练习,感受力度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歌声表现出月亮慢慢下山的情景,为新课内容作铺垫。
再让学生复习上学期学过的歌曲《我的小绵羊》,从而让学生回忆带有内蒙民族风味儿歌的特点。课件显示思考题:民歌分为哪几类?你能说出各类的代表曲目吗?教师从旧知导入,让学生学过的民歌,学生们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再让学生一起欣赏几张蒙古族图片,通过欣赏图片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民俗风情。导入新课 课件显示蒙古图片
二、展开
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蒙古族民歌《牧歌》,《牧歌》是流传于东蒙昭乌达盟的蒙古族民歌,经过作曲家瞿希贤把它改编成了无伴奏合唱曲,使这首民歌的形象更加丰满,色彩更加丰富。师:(启发学生讨论)听完《牧歌》,眼前仿佛出现什么景象?什么叫无伴奏合唱?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用课件播放出大草原的风光画面,将他们引入意境,并向学生介绍无伴奏合唱知识:“无伴奏合唱”是只用人声演唱而不用乐器 生:老师,我想到了蓝天、白云、羊群、草原。
师:(让学生复听《牧歌》,再次感受它的内容和旋律美)
师:(将学生分为四小组,引导学生从四个方面对歌曲进行分析)第一组同学从旋律上分析旋律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意境?
生:(反复聆听)旋律高亢、悠扬。
师:第二组同学结合复习歌曲《我的小绵羊》从歌曲的节奏、速度、音乐形象展开对比分析。生:(用列表的方式回答)师:第三组同学从合唱效果上分析。
师:无伴奏合唱《牧歌》是由多声部组成的,主要包括女高、女低、男高、男低。生:(反复聆听)旋律高亢、悠扬。
师:第二组同学结合复习歌曲《我的小绵羊》从歌曲的节奏、速度、音乐形象展开对比分析。生:(用列表的方式回答)
伴奏的一种声乐演唱形式。它起源于欧洲中世纪天主教堂唱诗班所在的参拜席,至文艺复兴后期这种合唱形式才开始用于牧歌等世俗音乐中。这种纯音乐演唱形式能充分发挥各声部、音区、音色的表现力,又能保持音色的协调统一。
三、拓展
师:范唱女高、女低声部,使学生了解女高音音色明亮、女低音音色浑厚,让学生想象什么样的音色表现出什么样的音乐形象。
生:女高音象征着蓝天、白云、女低音象征着草地、羊群;整个四声部丰满的人声音响象征着牧区一派美丽、壮阔的景象。师:第四小组同学从力度的变化上分析。
师:(启发思考)歌曲中哪些地方应标上粒度记号?力度记号在歌曲中起什么作用? 师:(让学生跟着音乐一起哼唱,体会力度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
生:通过反复聆听根据教师在每遍听前作的分析引导,得出结论。“〈”记号表示羊群仿佛从远方来,把我们带进了草原;“〉”记号表示羊群仿佛渐渐远去。
师:通过反复欣赏,同学们对《牧歌》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现在请大家思考,能否用其他的自己喜爱的方式来创作、表现《牧歌》的意境?大家分组讨论,人人参与。
生:(根据自身特长分为四组进行练习,通过各种形式表现《牧歌》,即①声乐组分为两小组,一组唱主旋律,一组用“mu”哼鸣;②器乐组用竖笛吹奏主旋律;③美术组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牧区;④舞蹈组根据歌词即兴创编舞蹈动作)
生:(各组用不同方式表现《牧歌》)
师:(总结)同学们,通过欣赏《牧歌》,我们对蒙古族音乐有了初步感受体验,通过参与讨论和表演,同学们对歌曲有了进一步了解,开阔了视野,使个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展,从感知美、体验美,上升到创造美、表现美,同时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