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组织幼儿园2007年优秀教学论文
关于组织幼儿园2007年优秀教学论文 教学案例(或教学设计)评选的通知
根据绍市研字[2005]3号文件精神,现将绍兴市及市属幼儿园2007年优秀教学论文、教学案例(或教学设计)评选活动的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写作要求
(一)论文要求:
1、质量要求:参评教学论文应突出科学性、前瞻性、学科性、实践性;论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确凿,论证有力,逻辑严密,文字简练,字数一般不超过6000字。严禁抄袭,文责自负。对有抄袭行为的教师我们将取消其参赛、评比资格。以课题报告、调研报告形式撰写的不予评奖。
2、递交的论文必须是该教师现任教学年段的教学论文。
(二)案例要求 1.案例格式应包括:(1)标题。标题应体现一个鲜明的主题。(2)背景或缘起。(3)过程或情境描述。(4)反思与讨论。案例中的事例必须具备真实性、典型性和问题性。事例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别人的;可以是完整的,也可以是片断的。
2.案例内容:体现新纲要新理念,反映在新的教学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在实践中的收获或矛盾、困惑。
3.案例字数以不超出4000字为宜。
(三)教学设计要求 1.教学设计格式应包括:(1)标题。具体、明确。通用格式为“××版××年段××内容的教学活动设计”。可设计一个课时,也可设计几个课时或系列教学。(2)正文。包括设计思想、教材分析、班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策略与手段、课前准备、教学过程、知识结构等10个方面。(3)问题研讨。提出2~3个与本教学活动设计相关的、值得反思和讨论的问题。(4)参考资料。具体列出本课设计的主要参考资料。
2.教学设计要体现新纲要新理念,突出科学性、有效性、操作性。
3.教学设计字数以2000~6000字为宜。
二、选送要求:
(一)教学论文
1.教学论文用A4纸打印,一式4份(其中1份在文章末页底线行注明作者单位、姓名、联系电话,其余3份不必注明上述内容),打印采用word文档,正文字体为小4号宋体。
(二)教学案例(或教学设计)
1、教学案例(或教学设计)一律用A4纸5号字打印,一式3份(其中1份在文章末页底线行注明作者单位、姓名、联系电话,其余2份不必说明上述内容)。打印采用word文档。
三、截止时间:
各幼儿园要将教学设计于4月20前上交中心幼儿园;教学案例及论文于5月25日前上交中心幼儿园,逾期恕不受理。
本次活动我们将择优选送参加高一级评比,同时还将与马山镇幼儿园教师“教学能手”评比活动相结合,因此要求全体幼儿教师人人参与。
四、评奖操作:
本次评比活动将评比一、二、三等奖若干名。
马山镇中心幼儿园 二00七年三月二十日
第二篇:优秀幼儿园教学论文(推荐9篇)
篇1:幼儿园教学论文
幼儿园教学论文模板
幼儿园教学论文模板
一、幼儿园多媒体教学活动存在的一些问题
1.幼儿教师对于多媒体技术认识不清、了解不多幼儿园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活动已经被大多数的幼儿园所重视,因而多数幼儿园针对多媒体教学展开一些培训和课程来使教师熟练多媒体技术,这个过程中往往会因为教学者自身对于多媒体技术认识不清、了解不多而将培训和课程半途而废。将多媒体教学活动与教案、课件的制作结合在一起,是幼儿园开展多媒体教学研究的重要方式。但从多媒体教学的现状来看,较少的教师能够使多媒体设备与教学相融合。
2.幼儿园一线教师对于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华而不实幼儿园教师大多数都能够对多媒体设备保持主动学习的态度,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从目前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掌握情况来看,幼儿园内购置的新型设备,由于有时没有及时对教师进行相关方面的培训和指导,多数教师对于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情况是华而不实的。其多媒体技术的掌握程度不高,更多的时候都是在网络上直接下载一个现成的教学课件。
3.幼儿园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开发课件的能力有限多数教师不能够使用较高层次的软件对教学课件进行生动处理,多媒体技术水平的高低虽然没有直接影响到多媒体教学水平的高低,但是一线教师的多媒体技术水平不能达到更高水平则会限制教师自由地使用和挖掘多媒体的潜能和优势。
例如,在进行儿歌教学时,如果音乐教师能够熟练掌握Flash技术对图片内容进行拼贴和制作,最后集合成为一个flash播放文件,教师还能够主动设计一些台词和游戏,并且将儿歌循环,在教学过程中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环节,而在实际运用中老师也能够更好把握住课堂气氛和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针对幼儿园多媒体教学活动采取的措施
1.加强师资队伍培训,提高一线教师的多媒体技术水平拥有一支具备现代化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幼儿园教学能力的关键。开展多媒体教学需要幼儿园内的技术人员对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多媒体使用方面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也需要幼儿园一线教师从幼儿园教学工作出发,积极参加相关培训活动,逐步提高自身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实际能力。
幼儿教师可以借助在幼儿园内配备的多媒体使用方面的专业的技术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的多媒体使用方面的问题时直接与技术人员交流和沟通,并且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技术交流及教学活动做全程记录,这样不仅能够使得教研活动得到更多的技术保障,而且也使教师清晰自己的教学实况,更进一步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支持一线教师尝试开发新的多媒体软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网络上可供使用的教学课件和软件实际上数量不多,在教师备课的.选择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扰,他们很难找到一个真正能够让自己满意的课件或软件来进行多媒体教学。
每位教师对于自己的课堂都有其主观能动性,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有不同的设计,而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教师需要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课件的设计,从而开发出新的多媒体课件或软件。改进幼儿园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技术还能够对幼儿园教师评价的单一方式进行改革,从而优化教师教学评价的功能,使得教学能动性得到个性化发挥。
3.针对儿童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培养,有意识地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幼儿园内一般配置了一套多媒体设备,教师如果没有将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物质资源浪费。因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对外公开课的形式,而且也可以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上课内容的趣味性。
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下载一些已有的课件或软件,然后利用园内的多媒体设备对其进行改造,重新组合与加工出适合自己班级的课件;另一方面,教师应该针对儿童的非智力因素进行有意识地培养,如幼儿自信心的养成、积极情绪的保持、社会性的发展以及批判性思维的养成等等,激发幼儿参与教学活动的内在动机,让幼儿在多媒体课堂进一步稳定和培养道德认知和判断。
三、结语
幼儿园教学活动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相关的教学设计,同时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一些教学上的问题。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幼儿园的日常教学实践活动时,幼儿园多媒体教学活动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幼儿教师对于多媒体技术认识不清、了解不多,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华而不实,对使用多媒体技术开发课件的能力有限等。而幼儿园教学的实际工作中还应针对这些问题积极参加相关培训活动,加强师资队伍培训,提高教师的多媒体技术水平,支持教师尝试开发新的多媒体软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以此提高幼儿园工作效率,节省人力物力资源。
篇2:幼儿园教学论文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要发展幼儿语言,必须丰富幼儿的生活。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更要精心给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快乐地学习语言。
一、直接感知,在认识周围事物中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幼儿通过听、看、触、摸、尝、闻等感性认识,扩大了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范围,加强了感知深度,而范围的扩大和深度的加强必然会丰富幼儿的语言。
冬天,我在班上的自然科学角里,种植了一些白菜头、胡萝卜根。萝卜挖空后,又在里面种蒜,上水后撒上小麦,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不用我去要求,他们就能自己说出如“嫩绿的叶子”,“绿油油的麦苗”等这些好词语。
在下雪天,我会带着孩子们走出教室,来到户外,我们一起去看雪景。孩子们个个兴致勃勃,争先恐后地说着自己的发现:雪花有六个瓣,是一片片、一团团飘落下来的。我会向孩子们提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这白茫茫的白雪像什么呀?”有的幼儿说:“像雪白的.棉花。”有的说:“像白糖。”有的说:“像厚厚的毯子。”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形容白雪,欣赏雪景,不知不觉中就丰富了词汇。
春天,我会带孩子们去种植,让他们亲自动手实践。孩子们松土、选种、种植、移植……在做每一项工作时,我都是边干边讲,使幼儿知道这种劳动叫什么;我还特意多选几种种子,让幼儿观察,比较异同。孩子们竟然会说:“有的像小米粒,有的像桔子瓣……”出苗了,他们观察得更仔细了,兴趣更浓了。通过种植与照料花草,幼儿生活内容丰富了,思路也就开阔了,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活动让孩子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陶冶了情操。
二、创设情境,在锻炼思维中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而思维的发展,又促进语言的构思能力、逻辑能力及表达能力的发展。
由于幼儿学习语言的途径是靠“听”和听后的模仿“说”,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传统模式更多的是采用了注入式。可是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幼儿背诵了一些儿歌、诗歌,但智力却没有得到最大的提升。所以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要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发展幼儿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
如:学完“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以后,我让孩子们用撕、橡皮泥,每人做一套故事角色:青蛙、蝌蚪、鹅、金鱼、乌龟等。做好后,孩子们边演边讲,教室里面其乐融融,好不惬意。这样做既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记忆与理解,又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想像力。
三、指导鼓励,在看图说话中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图画读物是幼儿的精神粮食,它形象生动可爱,色彩鲜明美丽,深受幼儿喜爱。欲想发挥图书的作用,需要教师作具体的指导和鼓励。
先教幼儿看书的方法。拿到一组图画,要求幼儿先看数码,或按情节排好顺序,然后找出书中的主要角色,记住他们的形象,观察他们的动作,想象他们在干什么?联想组合成故事。如:《刺猬树》是由6幅画组成。我先让孩子们按顺序找好每一幅画,看完(一),看(二)……。接着让他们看里面有谁?第三步让孩子们看图中的这些人都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看完后,请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像讲述故事。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肯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我们不能急于求成,一定要多鼓励:“没关系,继续说吧!…‘讲得不错,有进步。”在教师的鼓励下,孩子们敢说、想说,经过练习,一定能会说。
总之,在培养幼儿的语言时,要把握好每位幼儿的实际情况,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在多看、多听、多说、多练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那么幼儿的语言能力一定会大幅度的提高。
篇3:幼儿园教学论文
幼儿园教学论文
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而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幼儿期的孩子的注意力时间短、自控能力差,那么怎样抓住一个教学活动的时间让孩子愿意学、学进去,换句话说是让教学更有效,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的教学中我感觉做到了解孩子的学习的理解特点、心理特点,提供合理的教学用具,关注孩子当前的兴趣点,将这些在叫学中适时采用,能让教学活动更为有效。以下就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点实践、体会。
一、了解孩子的学习特点,采用适时恰当的教学手段。
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对事物的认识都是从具向思维开始的,对于刚刚开始认识这个世界的孩子更是如此,这点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是都能体会到的。在语言教学中让孩子通过具像思维学习益处是非常明显的如:在学习儿歌《全世界儿童是一家》时,我让孩子先看与诗歌内容一致的图画让孩子理解,再按顺序画好儿歌的图符,在理解儿歌的基础上使孩子看着图符念儿歌,孩子两遍下来基本能看着图符念出来了。可见具像思维学习让孩子较有效的学习了新知识。但孩子在三遍、四遍后却还是不能脱离图符念出来。孩子是依赖上了图符,于是我想到孩子对一些自编的舞蹈动作总能记得很清,因为这是他们亲历亲为的。于是我让孩子根据儿歌内容、顺序创编动作,孩子们不但兴致高昂,通过边做动作边念很快记住了儿歌。让孩子用做动记儿歌并不是否定采取前面的手段对教学产生的有效性。其实做动作也是具像思维学习的一种,如果没有之前对儿歌的理解,直接创编动作,恐怕孩子们是编不出来的,更别说是记住了。因此,在了解孩子的认知特点后,面对众多手段时,适时采用恰当的手段进行教学才使孩子更有效的学到知识。
二、探究孩子学习的心理特点,针对性的采取教学措施。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孩子在新授歌曲的学习中的兴趣往往不如复习课。时常发现一些孩子在新授课开始时由于对新歌曲的好奇,还有些兴趣,但没过一会就提不起劲,我这个老师也越教越没劲,孩子是越反复唱反复纠正、越没劲。在这种教学状态下何谈有效性。反而我们认为枯燥的复习课他们却来了劲,不管平时在学新歌曲时接受慢或快的幼儿都想表现一下。孩子前后有这样的迥异,是因为他们想在老师面前表现好的一面,得到赞扬。于是针对孩子的此心理,在学习新歌之前将歌曲在课间或饭后播放,让孩子对歌曲的旋律熟悉,对歌词有些许的记忆。在正式较这首歌时,孩子们说他们“会”,但我知道他们只是略会皮毛,但正是这点“皮毛”给了他们学习的信心。我让略会一两句的孩子先教给大家,孩子们很愿意跟着同伴学,这样东一句西一句,这首歌大体唱全了。我再把零散的句子理顺、纠正,配上孩子已经较熟悉的旋律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这样通过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针对性的采取积极的措施,让我班孩子在轻松的学习氛围内有效的学习了新歌曲。
三、从孩子的角度思考,合理提供学具。
学具即老师为孩子提供的学习材料,是孩子学习知识的媒介。孩子通过学具间接或直接的学到知识,在自然科学知识的认识中,如:磁铁,他的趣味性能激发孩子对它的探索,因为学具本身就是要学习的内容,而在一些数学教学中我发现并非学具越有趣越好。如:在以前小班数学的教学中的数数的教学活动中,我采用了雪花片,数数要求一说孩子们拿到雪花片后,许多孩子并不数数了而是插起了雪花片玩。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的初衷并非是让孩子去了解雪花片,而是通过雪花片去学习数数。由于教具本身的趣味超过了所学知识本身,是教学变的无效。我想不能一味追求提供的教具的新、奇、有趣,而要提供的合恰到好处,这样才能通过学具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四、关注孩子当前的兴趣点,对教学加以适当的调整。
在我们组织的一些教学活动中,有时会发现孩子的兴趣点转移的现象,孩子的兴趣点有时和大人是不一样的,捕捉的及时,可提高幼儿参与活动中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可在不违反教学的大目标的前提下,适当调整活动。如:那天课间,我班的幼儿一直在谈论近日来全世界都十分关心的汶川地震灾情,第二节教学活动——综合《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开始了,大多数孩子还在谈论地震,当我给孩子讲写信的格式时,孩子们注意力不集中,当问起给爸爸妈妈写些什么时(绘画形式),孩子们也没多少想法。于是我将写信的对象换了,《写给灾区小朋友》的一封信,孩子们却立即踊跃述说想“写”什么给灾区小朋友。有的说,我想写“灾区小朋友,你们受苦了”,有的说“我们已经为你们捐款了,你们可以买东西吃了”,有的说“你们可以来我们这看病,我们还可以去看你们”。在“书写”这封信时,孩子们格外认真,并且还不时的向同伴介绍自己信的内容。我想在当时孩子们的兴趣点正在“地震事件上”,我若继续原有的教学内容,幼儿的积极性不会那么高,整个教学的有效性也将大打折扣。正因为我及时调整了教学方式,不仅仍然让幼儿了解了该怎样写信,也激发了他们对此教学活动的'兴趣,更懂得了怎样去关心他可见兴趣是开启有效教学的金钥匙。
五、挖掘游戏的教学功能,拓展教学课堂。
建筑游戏中,其实也促进着数学逻辑、美术的发展,如:建筑物的色彩搭配、外形的美观需用到美术上的经验;但累高就带着数学知识,到底是从底端开始从小到大排稳,还是从大到小排更稳。让我们能发现建构游戏带动着多教育领域的发展。因此,我常注意引导那些空间智能差和数学逻辑能力差的幼儿玩。玩的过程中问问他们你是怎么把房子累这么高的?你搭这样东西,一共用了多少快长方型积木、几块三角积木。让孩子在有趣的游戏中,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原本枯燥的数学知识,原本不喜欢、不擅长数学的幼儿也乐意说了。经过实际教学中发现一些孩子不太会记录,有的孩子直接用数字加减还很不熟练,我们也可以尝试让孩子在玩建构游戏时来记录所用的不同积木的形状数量,以及计算共用多少积木的方法帮助幼儿掌握。这样抓住游戏的教育面,让教学不只在一个教学活动中,而是融入到了游戏中,以孩子对游戏极大的热情,使教学变的更有趣味也更为有效了。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随着时代的变迁师生之间不再是单纯的传与受的关系了。教师成了学生的学习伙伴,教师的角色也从传授者转向了设计者、促进者、支持者、管理者,这是我们正在做的。我们还应在有效教学的路上做好有心者和研究者,让师生的授与学更有效,让授与学更轻松。
篇4:幼儿园教学论文
早操音乐响起来了,孩子们迅速地将小椅子送回家,“嗖”的一声冲到了我的面前。“我第一,我今天当排头!”“我第一!”“老师,我第一”……孩子们为了争第一、当排头,在我的身边你推我挤,有用胳膊撞的,有用小脚踢的,有用小屁股顶的,完全不甘示弱。看见孩子们之间的争执越来越激烈,我忍不住沉下了脸,语气生硬的说:“请小朋友们走回自己的座位坐好,这样推来推去多危险啊!”孩子们一听我的话,垂头丧气地回位了。
“孩子们,你们都想当小排头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想!”。好奇心驱使我接着问下去,“为什么呢?”小轩轩迫不及待的从座位上跳起来说:“因为当排头就可以和老师手牵手的!”,“是的!我也最喜欢和老师手牵手了……”孩子们在座位上又七嘴八舌的讨论开了。恒恒小朋友小手举得高高的,神气十足地说:“当排头就是和小组长一样的,可以帮老师干活,带着小朋友跑步。”小羽小朋友小嘴里嘟喃着:“老师,我一次都没有当过小排头。”
从孩子们的回答中,我发现:有些孩子们抢排头主要是喜欢老师,想离老师近一些,可以多一些机会和老师交流;一些孩子争当排头是因为有强烈的领袖意识,希望通过当排头来表现自己的组织和领导能力;还有少数小朋友是因为从未有过当排头的经历体验,所以欲发的想要感受。了解到幼儿想当小排头的愿望和原因后,我决定要满足孩子们的小小心愿。
第一,机会均等,人人参与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正是处于各种自信心、责任心、荣誉感、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这个阶段的孩子表现欲旺盛,任何游戏和活动,他们都想有机会去参与,而且只要你给他机会,他就能给我们创造各种惊喜。开学初,我为孩子们制作了精美的值日生牌,每天安排6名小朋友戴牌“上岗”,负责教室内的值日工作。在和小朋友商量一致后,我们决定赋予值日生一项新的任务:当小排头,每天的值日生又是每天的小排头。这样不仅满足了孩子们当小排头的愿望,又促进了值日生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一举两得的'好效果!
第二,正确引导,多多表扬
随着小朋友们自尊心和荣誉感的增强,他们会觉得当小排头就是当官,多了一些“特权”。因此我在日常生活中会引导小排头以服务者的角色出现,帮助集体做各种服务;同时师生共同制定评选优秀排头的标准,鼓励幼儿发现小排头身上的闪光点,并积极地向优秀排头学习。这种方法的实施让小排头们增强了服务意识,获得了更多来自同伴和教师的赏识,也让其他孩子们看到了同伴的长处,班级氛围变得更加的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孩子们不再满足于当排头,而是力争上游当优秀排头!
通过“我要当排头”这个事例,我真切地感受到: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们应更多的从孩子们的心理需求出发,保护他们的自主性和选择权,积极地为他们创造表现自已、肯定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在幼儿园生活中收获自由、收获温暖、收获爱!
篇5:幼儿园教学论文
幼儿园教学论文2000字
幼儿园的孩子们拥有最多的应该是什么?我认为是快乐。在幼儿园孩子们最大的快乐莫过于游戏,游戏是他们最开心的事情。同时,只有快乐还是不够的,一定要让孩子们在快乐游戏中有所收获,有所发展,这才是最重要的。这需要教师有正确的教育理念,也需要教师能时刻把握每一次的教育机会。
幼儿的学习大多数是在游戏中进行的,因此在每次的教育活动中,我都会为孩子创设有趣的情景,精心设计一些小游戏。在2011年的12月初,一天早上下起了小雪,雪只下了一阵,地上有薄薄的一层白雪。这可是这个冬天的第一场雪,孩子们肯定会很感兴趣。我观察这薄薄的雪,不能打雪仗,也不能堆雪人,但是非常适合孩子们踩着玩。于是我在心中形成了一节雪地上的教育活动。
我带孩子们来到了户外空旷的地方,这里有大面积没有留下任何痕迹的'雪地,是那么纯洁无暇。我对孩子们说:“孩子们,你们看,我能用脚在雪地上走出漂亮的装饰线条。”我一脚挨着一脚地向前方走去,每一脚都是向外倾斜的,雪地上留下了一行漂亮的大车轮的痕迹。孩子们欢呼起来,“真好看”。我走到墙边,停下来,说:“我要换一种走法回去,我要变出另外一条不同的装饰线条。”接着,我开始往回走,孩子们瞪着小眼睛盯着我的脚。我横一脚,竖一脚地走回来。雪地上留下了又一种漂亮的线条图案。
看到孩子们开始跃跃欲试,我让他们想好自己的走法,开始尝试着在雪地上走起来。有的孩子是横着走,有的孩子是双脚平行走,有的孩子用脚尖走,有的孩子双脚跳着走……,雪地上留下了一条条漂亮的图案,孩子们在互相观察着,互相介绍着自己是怎么走出这样的图案的。他们的欢笑声回荡在幼儿园里。
接下来,我选了一片雪地,我用脚在雪地上画了一个大大的花瓶,孩子们惊呼起来:“好大的花瓶啊!”我请每个孩子用自己的方法把花瓶装饰漂亮,孩子们又开始兴奋起来,有了前面在雪地上走的经验,孩子们开始大胆尝试用脚来装饰这巨大的花瓶。一会功夫,花瓶装饰好了。孩子们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开始雀跃起来。
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课堂,让孩子感受四季的变化,带领他们去读懂大自然的最好方法就是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中。每到春天,我会带孩子们去赏花,捡拾春雨打落的满地花瓣,夏天带孩子去看雨落在地上溅起来的水花,秋天和孩子们一起去采摘果实,捡拾落叶。现在冬天到了,我们又快乐地玩起了雪。这春夏秋冬四季,装进孩子们的心里,印在孩子们的脑海里。
篇6:幼儿园教学论文
关于幼儿园教学论文
小班幼儿由于其年龄和生理心理特点,尤其喜欢游戏和运动,而数学由于其学科特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和运动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动中学,就既可满足幼儿的游戏和运动需要,又可很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根据这一理论设定,在组织小班数学活动时,我就着手进行数学知识与游戏运动相结合的实验。结果表明,让幼儿在游戏、运动中学数学比单纯的数学集体活动和操作活动效果要好。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经验和体会:
―、在游戏中学数学
教育家说:“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幼儿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游戏深受幼儿喜爱,融入数学知识的游戏或者说将数学活动设计成游戏则更受幼儿的欢迎。在数学活动中,我总是采用游戏的形式,千方百计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这样,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也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小朋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效果也会更好。
1、结合日常生活活动设计数学游戏
日常生活活动在小班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从家长的心理需要考虑,他们也希望老师更多地关注幼儿的生活护理而不是学习,所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中就是小班数学老师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据此,我设计了一些游戏,让幼儿在生活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如:吃饼干的时候,小朋友大多关注的是“吃”这一活动,不会考虑别的更多的东西,我就启发幼儿动脑筋让饼干“变魔术”,一会儿变成三角形,一会儿变成圆形,一会儿变成正方形,这样,在吃饼干这一生活环节中,小朋友们关注的就不再仅仅是吃,同时也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培养了幼儿动脑筋的习惯,还避免了浪费饼干的现象。
2、结合幼儿感兴趣的特例设计数学游戏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较小,不能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对于枯燥的数学更是爱不起来,注意力集中不起来。一次,组织幼儿看魔术表演,我发现在整个过程中小朋友都能高度集中注意力,有滋有味地观看。这说明,小班幼儿不是不能相对时间长一点地集中注意力,而是视内容和形式而定,能吸引幼儿的内容和形式就能让幼儿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受这一生活特例的启发,在帮助幼儿进行数学知识复习时,我就采用了“变魔术”的方法,比如:将颜色和图形结合起来进行复习,我故意用夸张的动作将各色图形藏到背后,嘴里说:“一、二、三,变、变、变!”小朋友都睁大眼睛静观到底变出什么来,注意力高度集中,练习效果也就更好。
篇7:幼儿园教学论文
【摘要】在对邢台市区九所幼儿园科学教育创新活动的调查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对科学概念教学理解不深刻;重知识,轻方法;忽略了幼儿的主体性等。针对这些问题,选用实验法、讨论法、设问法、扩散联想法、疑难设置法等有利于幼儿能力发展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科学教育;概念教学;重知识;轻方法;研究对策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五大领域之一,在幼儿园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科学教育绝不仅是教给幼儿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创新能力。在对邢台市区九所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调查中,发现一些幼儿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目前幼儿科学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科学概念教学理解不深刻
“概念”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其建立要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要有归纳能力。幼儿不可能有完全概念性的思维,也不会建立真正的概念。[1]例如通过一次科学教育活动把目标确定为使幼儿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了解水的性质及其本质都是不恰当的。对科学概念的认识要有一个过程。对水的认识也要不断深化,小班初步认识了解水是液体,可流动,可灭火,中班认识水的浮力,大班认识水的三态变化。这样幼儿对水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有的幼儿教师教学目标中提到通过一次活动,要求学生形成太阳给地球温暖的“概念”,这就不正确了,因为这种活动不能看作是一种抽象、甚至不能看作是一种概括。太阳给地球温暖只是一个事实。
(二)重知识,轻方法
科学教育注重知识教育,轻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要素的教育。如教师指导学生研究“声控小彩灯”活动中,当幼儿通过说话、跺脚、敲击桌椅等手段,小彩灯一闪一闪发亮,他们知道了声音可以像开关一样控制彩灯的明亮。教师仅做到这一步还是不够的。还要指导幼儿们探究声音的大小、距离的远近不同程度对小彩灯的控制情况。这样就体现了科学方法和科学探索精神。让学生观察一棵树,有的学生看到了树叶,有的`看到了树干,有的看到了树上的花等等,还有的学生十分茫然不知道看什么,教师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先从下向上看,先看树根,再看树干、树枝、树叶及花、果实等等。这种有序的观察就是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会科学的方法比学习知识更重要,这些方法是在今后的学习和科学研究中要经常运用到。为幼儿将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会使其终身受益。
(三)忽略幼儿的主体性
幼儿园活动新课程》明确指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促进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当前教育倡导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指导幼儿活动不能越俎代庖,可以作导演,但不能作演员。要让教师从原来的台前来到幕后,指挥幼儿的表演。这样就充分体现了幼儿是学习的中心,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然而目前我国幼儿科学教育中普通存在着幼儿主体性缺失或着说体现不够的现象。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一般教师比较重视知识的传授、重视结果,重视幼儿学习了什么知识,轻视了学习过程及运用什么方法进行学习的。这样会抹杀了幼儿的创造性。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要充分利用种植园、养殖园、自然角、科学发现室等为幼儿准备充足的实验材料和场所。让幼儿运用味觉、触觉、嗅觉、视觉等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知物质世界,这突出了幼儿的主体性。如幼儿园中班《磁铁的奥妙》这一活动,首先准备好积木、图钉、大头针、乒乓球、曲别针、纸片、石子、布条、铁钉等近十种材料,让幼儿用条形、方形、马蹄形等三种不同形状的磁铁分别吸引,反复操作,而后讨论,得出磁铁有磁性,与其形状无关,它能吸收铁的东西这一结论。还有的幼儿发现磁铁的两极吸引铁钉比较多,即两极的磁性要比中间强,这是幼儿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仔细观察的结果。
二、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创新活动的对策
(一)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
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师幼之间,幼儿之间,师幼与环境之间双向沟通的教育形式,[2]其教学过程一般是首先让幼儿利用提供的实验或游戏材料,进行操作实验,带着老师提出的任务或问题进行探索与发现。在教学双方平等的研究、讨论中交流思想、交流观点,它注重鼓励幼儿的积极参与意识,主动创造精神和观察动手能力,注重让幼儿亲自经历科学发现的过程,并在老师的引导下经过幼儿自己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得出科学结论。如有个幼儿拿着一个上面写着“喜”字的苹果,老师先让学生观察,然后提出问题,苹果上的字是如何形成的,经过幼儿思考、讨论,最后告诉幼儿正确的答案。
(二)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为了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彻底摆脱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幼儿对科学产生深厚的兴趣,进而达到知识、能力、态度的完整统一,我们要选用有利于幼儿能力发展的教学方法。
1.实验法:根据学习内容,教师提供游戏材料或实验材料,让幼儿带着问题去玩、去动手操作,并鼓励他们运用多种感官去体验,去探究,从而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在亲自参与的实践中获得科学知识和深厚的兴趣。幼儿亲身经历科学发现的体验和过程是教师用任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演示法以及讲解法所不能代替的。
2.讨论法:在科学创新教育活动中,经常出现对一个问题有不同的意见,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分析,从而做出判断。通过讨论、争论会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最后找出正确的答案。在学了磁铁的性质时,老师用磁铁吸住搪瓷盆时,学生开始了争论,有的学生说:“这种陶瓷与普通陶瓷不同,其中含有铁,因此用磁铁能吸住。”有的学生说:“陶瓷表面的瓷釉中含有铁。”还有的学生说:“里面有铁板,外面涂了一层陶瓷。”通过讨论和教师指导学生,找出答案。学生找到一个旧搪瓷脸盆砸开后,终于验证了答案。讨论法适合大中班学生进行,小班学生身心发展及语言表达还不能进行有效的讨论。
3.设问法:教师提出问题,引起幼儿的兴趣,并引导幼儿去思考、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它不是教师用讲解法直接告诉幼儿答案,用老师的语言替代幼儿自己的观察、操作和思考。如怎样区分盐水、白糖水、白酒、白醋,要幼儿通过尝一尝、闻一闻的方法可区别;小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有这样几个重要阶段,卵变蝌蚪、长出后腿、前腿、脱尾巴、变青蛙。这些通过老师的设问,幼儿不断的观察得出了问题的答案。
4.发散联想法:在幼儿科学创新教育活动中,为了拓展幼儿的经验范围和他们掌握的概念的内涵,发展其知识迁移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要引导幼儿联想他们所见到或所经历过类似的事情。由此发散思维,发散想象。[3]如幼儿学习了“滚动的轮子”,认识了滚动的概念后,让幼儿举例说出在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运用了滚动;当认识了豆腐后,让幼儿说说有哪些豆腐制品;当学过中秋节后,让幼儿思考“你还知道有哪些节日”;当幼儿认识了物体弹性后,可让幼儿说说“在生活中你发现了还有什么东西有弹性”等。
5.疑难设置法:为了提高幼儿发散思维能力和举一反三以及灵活的知识迁移能力,进而提高其创新的能力,当幼儿有了一定和知识积累后,教师可以设置难度较大的问题,把幼儿学到的知识灵活地应用到实践中去。比如学过浮力有关知识后,可让幼儿不用挖洞把洞中皮球用水浮出来;掌握了磁铁的性质后,可让幼儿分离出沙子中的铁屑、寻找落在土中的钢针;学习了热传导的知识,可让幼儿解释暖瓶为什么用木塞或塑料塞以及炒菜用的大铁勺用木头把而不用铁把等等。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的启蒙教育,通过幼儿自身对周围的世界进行探究活动,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强烈兴趣。科学教育活动让幼儿充分体验科学探索过程和发现的过程,使其受到科学的熏陶,让他们在自主的探究学习中积累经验、学会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幼儿的科技意识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
参考文献:
[1]祝耸立,杨钰.浅析幼儿科学教育的特点[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4-09-05.
[2]武金满.幼儿科学教育现状的透视与反思[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5-07-25.
[3]彭琦凡.3-6岁幼儿科学探究的年龄特点及其引导[J].学前教育研究,2010-12-01.
篇8:幼儿园的教学论文
一、培养幼儿的良好性格,提高幼儿情商
情商是一个人的为人处世能力,高的情商可以让智力平平的幼儿创造出不平凡事业,低的情商却可以使人变得平庸。幼儿的性格基本是在幼儿园时期初步形成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父母的态度、家庭环境,幼儿的启蒙教育等等,在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作用下,幼儿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性格特点
幼儿的每一个习惯,在养成以前的教育都是特别重要的,因此,对幼儿的初期教育要坚持原则,不能迁就幼儿,有利于性格成长的就要让幼儿长期坚持,不良的习惯一有迹象就要坚决制止,逐渐地幼儿就会形成良好的性格特点。
幼儿园阶段的幼儿意志行为比较差,随意性强,没有明确的目标,往往是个人兴趣或愿望的需要。因此,要培养幼儿有一定的自制力,做事情先有目标,然后努力实现,并能为实现目标,克服幼儿控制意志差的良好品质。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所谓习惯,就是人们在相同的模式下不断的重复从而形成了模式化的行为方式。习惯的最大特点就是自发性,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发过来影响人的活动,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可以大大提高。
研究发现,幼儿园和小学时期是人的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但是,一些家长总是认为孩子还小,对孩子的不良习惯进行纵容,让孩子在饮食方面养成挑食的坏习惯,有的家长生怕孩子饿着,经常是在孩子后面追着喂,小孩子一般都是喜欢吃的拼命吃,不喜欢的一口不吃,家长为了迎合孩子,每天都做孩子爱吃的饭菜,使孩子养成了偏食的坏习惯
同时,也不能满足孩子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的需要;科学合理的食材搭配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幼儿的教育,需要幼儿园和家庭共同努力,家长也应该在这一关键期多了解孩子的心里特点,给予孩子各方面足够的关爱。
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在生活、学生过程中多陪伴孩子,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鼓励和引导孩子正确的行为规范,帮助孩子形式良好的习惯。
三、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责任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素质,也是人类发展和进步的源泉,所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工作。这个需要幼儿园和家长共同努力。
在幼儿教育中,老教师是幼儿学习和生活的指导者,老师应当以幼儿好朋友的角色,认真倾听幼儿的心声,正确引导幼儿热爱学习和生活,与其他小朋友和谐共处,善于分享,让幼儿在教育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责任心,对自己、家人和小朋友有明确的.责任感。幼儿教师在对幼儿的教育中,要适当的锻炼幼儿的承担能力。给予幼儿适合这个年龄段承担的机会。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适合幼儿的作业,例如让幼儿给别的小朋友分发玩具,共享自己的玩具用品,等等,教师也可以让幼儿进行合作表演,大家一起做游戏等集体的活动,在与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的交流互动过程中,让幼儿在享受其他小朋友的快乐的同时,也要将自己的东西和快乐一起与大家分享,逐渐地培养起孩子的责任心。
教师要在学习生活中,让幼儿有主人翁的意识,在集体活动中正确的引导幼儿的集体观念,要让幼儿有参与和担当的精神,分享大家一起活动的快乐,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看到自己的行为能让大家快乐,孩子的信心就备受鼓舞,产生强烈的荣誉和使命感。
四、全面培养孩子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
目前,大多数家长认为幼儿不生病就是健康,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不够重视,甚至是漠不关心,这种传统的观念是片面的,这样往往会忽视了对幼儿的心理教育,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全面抓起,给家长普及培养幼儿心理健康的作用和方法,在培养孩子生理健康发展的同时,也要重视孩子心理的发展,多关注孩子的心理活动,正确引导幼儿要有积极的心态。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首先老师要保证孩子的生理健康,这个是幼儿学习和生活的基础,让幼儿养成放前边后勤洗手,不挑食偏食,正确的锻炼身体,劳逸结合等等,使幼儿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在此基础上,教师也要大力培养是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在教育过程中开发幼儿的智力,丰富幼儿的感情,让孩子们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教师也应该全面掌握幼儿的心理特点,通过沟通和交流,掌握幼儿内心的需要
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孩子能够独立和自主的完成一些简单的小任务,让幼儿的天赋得到充分的表现,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慢慢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五、初步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幼儿阶段的教育也包括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让幼儿掌握基本的数字以后,可以通过数字,玩具或是食物的数量,适合的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让幼儿通过基本的操作明白加减的初步规则,初步培养幼儿的思维意识,感知数学的规律性。
这个阶段的幼儿基本靠感知和操作来学生,在幼儿初步有了思维意识以后,教师可以适当增加难度,變换物品和数量,或是几种物品混合操作,让幼儿在脑海对数字的加减有初步的人生,教师在给予必要的引导和帮助,鼓励幼儿进行独立的思考,从而培养和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篇9:幼儿园的教学论文
关于幼儿园的教学论文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人们综合素质的提高,幼儿教育也越来越被社会和教育机构所认可,幼儿教育是对学龄前儿童的启蒙教育,对幼儿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幼儿园的教学论文”,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培养幼儿的良好性格,提高幼儿情商
情商是一个人的为人处世能力,高的情商可以让智力平平的幼儿创造出不平凡事业,低的情商却可以使人变得平庸。幼儿的性格基本是在幼儿园时期初步形成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父母的态度、家庭环境,幼儿的启蒙教育等等,在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作用下,幼儿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性格特点。幼儿的每一个习惯,在养成以前的教育都是特别重要的,因此,对幼儿的初期教育要坚持原则,不能迁就幼儿,有利于性格成长的就要让幼儿长期坚持,不良的习惯一有迹象就要坚决制止,逐渐地幼儿就会形成良好的性格特点。幼儿园阶段的幼儿意志行为比较差,随意性强,没有明确的目标,往往是个人兴趣或愿望的需要。因此,要培养幼儿有一定的自制力,做事情先有目标,然后努力实现,并能为实现目标,克服幼儿控制意志差的良好品质。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所谓习惯,就是人们在相同的模式下不断的重复从而形成了模式化的行为方式。习惯的最大特点就是自发性,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发过来影响人的活动,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可以大大提高。研究发现,幼儿园和小学时期是人的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但是,一些家长总是认为孩子还小,对孩子的不良习惯进行纵容,让孩子在饮食方面养成挑食的坏习惯,有的家长生怕孩子饿着,经常是在孩子后面追着喂,小孩子一般都是喜欢吃的拼命吃,不喜欢的一口不吃,家长为了迎合孩子,每天都做孩子爱吃的饭菜,使孩子养成了偏食的坏习惯,同时,也不能满足孩子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的需要;科学合理的食材搭配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幼儿的教育,需要幼儿园和家庭共同努力,家长也应该在这一关键期多了解孩子的心里特点,给予孩子各方面足够的关爱。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在生活、学生过程中多陪伴孩子,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鼓励和引导孩子正确的行为规范,帮助孩子形式良好的习惯。
三、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责任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素质,也是人类发展和进步的源泉,所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工作。这个需要幼儿园和家长共同努力。在幼儿教育中,老教师是幼儿学习和生活的指导者,老师应当以幼儿好朋友的角色,认真倾听幼儿的心声,正确引导幼儿热爱学习和生活,与其他小朋友和谐共处,善于分享,让幼儿在教育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责任心,对自己、家人和小朋友有明确的责任感。幼儿教师在对幼儿的教育中,要适当的锻炼幼儿的承担能力。给予幼儿适合这个年龄段承担的机会。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适合幼儿的作业,例如让幼儿给别的小朋友分发玩具,共享自己的玩具用品,等等,教师也可以让幼儿进行合作表演,大家一起做游戏等集体的活动,在与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的交流互动过程中,让幼儿在享受其他小朋友的快乐的同时,也要将自己的东西和快乐一起与大家分享,逐渐地培养起孩子的责任心。教师要在学习生活中,让幼儿有主人翁的意识,在集体活动中正确的引导幼儿的集体观念,要让幼儿有参与和担当的精神,分享大家一起活动的快乐,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看到自己的行为能让大家快乐,孩子的信心就备受鼓舞,产生强烈的荣誉和使命感。
四、全面培养孩子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
目前,大多数家长认为幼儿不生病就是健康,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不够重视,甚至是漠不关心,这种传统的观念是片面的,这样往往会忽视了对幼儿的心理教育,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全面抓起,给家长普及培养幼儿心理健康的作用和方法,在培养孩子生理健康发展的同时,也要重视孩子心理的发展,多关注孩子的心理活动,正确引导幼儿要有积极的'心态。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首先老师要保证孩子的生理健康,这个是幼儿学习和生活的基础,让幼儿养成放前边后勤洗手,不挑食偏食,正确的锻炼身体,劳逸结合等等,使幼儿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在此基础上,教师也要大力培养是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在教育过程中开发幼儿的智力,丰富幼儿的感情,让孩子们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教师也应该全面掌握幼儿的心理特点,通过沟通和交流,掌握幼儿内心的需要,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孩子能够独立和自主的完成一些简单的小任务,让幼儿的天赋得到充分的表现,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慢慢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五、初步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幼儿阶段的教育也包括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让幼儿掌握基本的数字以后,可以通过数字,玩具或是食物的数量,适合的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让幼儿通过基本的操作明白加减的初步规则,初步培养幼儿的思维意识,感知数学的规律性。这个阶段的幼儿基本靠感知和操作来学生,在幼儿初步有了思维意识以后,教师可以适当增加难度,變换物品和数量,或是几种物品混合操作,让幼儿在脑海对数字的加减有初步的人生,教师在给予必要的引导和帮助,鼓励幼儿进行独立的思考,从而培养和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三篇:幼儿园教学论文
幼儿园教学论文
幼儿园教学论文
《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马克思也曾说过:“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可以说人是环境的产物。《纲要》还要求“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从某种意义而言,幼儿的各种能力都是在游戏中获得的。如何使游戏深入、高质量的开展起来,使幼儿通过游戏全面提高创造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我认为教师必须要为幼儿创造适宜他们自主活动和自我表现的游戏环境,即为幼儿开设一个开放性的游戏环境。
所谓开放性的游戏环境,包括两方面:一是开放的物质环境,即游戏时间、空间以及游戏材料等对幼儿是开放的;二是开放的心理环境,即游戏中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都是平等的、互动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开放的。
一、开放的物质环境
首先,得为孩子们提供足够的游戏材料。玩具、材料是游戏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游戏的工具,幼儿是通过玩具、材料在游戏中学习的。不同的玩具和材料都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但都要以幼儿的操作为基础,具有可操作性。然而,在很多幼儿园里,却常常会看见这样的情景:教师为幼儿准备的玩具和材料,往往为了追求“逼真”的效果,“好看”的目的,而把“饺子”、“汉堡”、“饼干”等一个个精心包好,游戏时不允许孩子们随便拆开,幼儿失去了动手操作、探索的机会。而这些“不许”,大大减弱了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因此,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不要有过多的限制,而应该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玩,给他们动手操作、探索的机会,让他们尽情的把红、黄、蓝颜料兑到水里,发现颜色的奇妙变化、制成“乐百氏”、“雪碧”、“可口可乐”等各种饮料;让他们任意地把纸撕成“面条”„„我们会发现,孩子是多么的赋予想象力和创造力!
其次,提供的游戏材料要不断变化,以便构建的游戏环境具有可变性、新颖性,不断的吸引幼儿,引起幼儿游戏的兴趣。有一次我就遇见这样一件事:“美美加工厂”一直以做各种各样的花为主,一段时间后,选择去“美美加工厂”玩的小朋友越来越少。发现这个问题后,我就在游戏结束进行评价的时候问他们为什么?孩子们纷纷回答说:“这些花我们都会做了。”“我们想做别的东西。”这时我又引导幼儿:“那么,你们认为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呢?”孩子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了:“做裙子”、“做头饰”、“做扇子”、“做食品”„„根据孩子们的意愿,我及时增添了许多原材料。当第二天再开展游戏时,“美美加工厂”的“工人”明显增多了,孩子们有的做帽子,有的做衣服,忙的不亦乐乎!
二、开放的心理环境
即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精神环境。精神环境主要是指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幼儿园的精神环境主要包括幼儿与教师、教师之间、幼儿之间乃至幼儿园的园风、班风。幼儿园的精神是一种无形的环境。但对幼儿的发展,特别是幼儿的情绪、社会性、个性品质的形成、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只有为幼儿提供一个能使他们感到安全、温暖、平等、自由、能鼓励他们探索与创造的精神环境,幼儿才能活泼愉快、积极主动、充满自信的学习和生活,才能获得最佳的发展。
由于幼儿对成人尤其是教师具有特别的信赖与尊重,再加上幼儿情感的易感染性,因此,幼儿园环境的创设首先取决于教师。为此,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作为教师要处理好以下三方面的关系。
(一)、教师与幼儿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幼儿游戏的重要支柱之一。教师要有颗“关爱每一个孩子”的心,要尊重、理解孩子的需求。在幼儿的游戏中,教师既是材料的提供者、游戏的指导者,也是幼儿游戏的参与者。教师的参与会使幼儿感到老师是他们的亲密伙伴,和老师在一起感到自然、温馨,没有压抑感。但教师的参与也要适时、适度,过多或不恰当的参与往往会适得其反。如在一次结构游戏活动中,几个小朋友想搭一艘船,我见他们合作的不错,就没有去干扰,而只是偶尔悄悄关注一下。活动快结束时,我惊奇的发现:在我没有对他们提供任何帮助的情况下,这几个孩子共同合作搭了一艘非常漂亮的轮船!从甲板到驾驶室,从船舱到娱乐设备,一应俱全!在这里,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体现。而在第二次的结构游戏活动时,我有意识的一而再、再而三的叮嘱这几个搭船的小朋友:“今天你们再搭那条船,要和上次一样漂亮!”孩子们开始动工了。这一次,我就呆在他们身边不走,每当看见他们停下来,或是搭的不对时,我就催促、干涉甚至让他们重来。活动结束了,一艘船还没有成功。两次鲜明的对比,让我们不难看出:幼儿在游戏时,教师应当让他们自己去思考,过多的干预只会限制他们,太高的期望会造成幼儿的压力,使得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发挥失常。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明确自己在幼儿游戏中的角色,我们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不是领导,也不是权威,而是幼儿的帮手和支持者。我们的主要任务是鼓励和引导幼儿构思,协助他们创作,但却不可因此去支配幼儿或干预他们的决定,更不是教幼儿如何做或代替他们去做。
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不因幼儿的年幼,而忽视他们的需求;也不把教师的意愿强加于幼儿,而是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轻松、愉快的师生关系。也只有在这种安全、平等的环境中,幼儿才能自然、真实的表现自己。
(二)、建立互助、友爱的同伴关系
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同伴关系是影响其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社会性因素。幼儿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文明礼貌、友好谦让,在游戏中互相协商角色、互相交换玩具等,这些都为游戏的继续深入增加了可能性,提高了幼儿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加强幼儿的情感教育和集体教育,建立互助、友爱、和谐的同伴关系,使幼儿生活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在集体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三)、教师之间的真诚相待、友好合作,是幼儿最好的榜样
教师的形象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活动情绪和积极性。真诚合作、互相尊重的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幼儿建立友好同伴关系的榜样。这些都是幼儿游戏时,建立宽松、愉快的精神环境的积极准备。因而,教师要以良好的自身素质为幼儿树立榜样,教师要做到行为规范、举止端庄、语言文明、态度自然、动作轻柔、着装大方。
心理环境之于物质环境的创设更为重要。起任务也更艰巨。平等、和谐、愉悦的心理环境,是鼓励幼儿与周围人、事、物相互作用的保证。当然,我们也不可忽视物质环境的创设,它与心理环境同样重要,这两者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两者缺一不可,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幼儿在游戏中玩的轻松、愉快,玩的有价值,让他们在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开放环境中健康成长。)
第四篇:最新幼儿园教学论文
最新幼儿园教学论文
最新幼儿园教学论文
摘 要:“数学是最容易学的学科,越是努力教数学的老师就越是很笨的老师”。可见数学并非纯粹的深奥难懂,而现实却不容乐观。培智学校是“谈数学色变”,智障学生往往缺乏对新知识进行思维再加工的能力,他们的思维水平长期停留在直观、具体层面上,因此数学教学已成为培智教育的难点。笔者认为,在培智数学教学中要以动代静,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导火线,适时灵活地运用游戏这一形式,提升培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关键词 :游戏 ;培智数学;作用
游戏作为儿童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儿童获得发展的最佳途径,游戏也是儿童最能够接受的一种方式。智障儿童和正常儿童一样,喜欢玩,喜欢游戏。所以在教学中要针对智障儿童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对理性知识和抽象概念理解能力弱、接受能力差等特点,合理地将游戏引进数学课堂,吸引智障儿童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以下就结合笔者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谈谈游戏在培智数学课堂教学上的作用。
一、运用游戏,激发智障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进行某项工作的内驱力,也是最好的老师。它使学生主动学习,勇于探索,对某一事情只要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求知欲。在培智教学中,兴趣对唤起儿童的注意力有极重要的作用。以游戏为媒介,为了使学生对新的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培智儿童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形式多样、新颖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游戏,让培智儿童产生学习的愉悦感,主动探索新知识,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对培智儿童来说,在课堂教学中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就意味着教育已成功了一半。游戏这一特殊的教育手段,对培养培智学生的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利用游戏时,要做好一下几点才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经验积累
培智学生的动手能力差,在平时各科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比如在生活技能课,游艺与积木等课中教会学生一定的技能,为以后的游戏打下基础。在与家长沟通时,多让家长在家适时的对学生的游戏加以指导,家庭游戏经验的积累对学校教育有很大的帮助。
(二)因特施教
游戏的种类繁多,形式多种多样。对培智学生而言,他们的接受能力有限,因此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殊性选择适合本班学生的游戏,内容浅显易懂,便于学生操作。如果一项游戏学生都无法进行,何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游戏选择时候就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让游戏成为一项轻松易接受的活动。心理学家指出:人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肯定。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因此可以说,学生在学习中重要的心理特征就是希望老师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得到激励与肯定。有鉴于此,在游戏中,我们应多给培智学生一些成功的体验:如先让学生玩一些难度相对较小的游戏,逐渐加强难度,给学生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喝彩,用“你真聪明”“你真棒”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克服了学生我不会做,我不行的自卑心理,建立自信。
(三)组织到位
作为组织者的教师要课前认真研究教学内容,设计合理游戏,在学生游戏活动中充当好组织者的角色。培智学生自控能力差,如果不加引导,只会单纯的以玩为目的,游戏过程中也会发生与同伴争抢的局面,教师要讲解游戏规则,游戏中注意事项,以及游戏的目的,让学生在玩中掌握知识。
做好以上几点,游戏才能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比如,在讲授4减几时,我设计了小猫钓鱼这一游戏,请四名学生扮演鱼的角色,一名学生扮演小猫,当小猫钓上一条鱼时,请学生说一说还剩几条,并写出减法算式,学生乐在其中,争先恐后的来写算式。在学习物体的高矮时,我设计了击鼓传花这一游戏,拿到花的两名学生到前面来,其他学生比较他们的高矮,这一游戏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单一的比较两人的高矮效果好。爱看动画片是孩子的天性,培智学生对动画片更是倍加喜欢。我利用小头儿子大头爸爸这一动画片的内容,制作了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头饰,请两学生来表演片中的小场景,学生模仿所看的动画片内容,我加以表扬并重点讲解了为什么叫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学生在玩中理解了大小,对这一概念也有了很深的印象。
二、运用游戏,丰富智障学生的感性认识
培智学生对抽象的概念难以掌握,这就要求教师运用特殊的教育方法,把复杂的知识浅显化。在讲授数字7时,我出了一个数字游戏“一根拐杖天天用,一个星期用几天?”学生都在积极动脑筋。我把这句数字谜语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加以表述,并做了一定的指导,学生很快就猜出了是数字7。我抓住机会,又告诉学生,一个星期有7天,我们上5天学,休息2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了数字7,也明白了一个星期共有7天这一知识。
三、运用游戏,补偿智障学生的生理缺陷
培智儿童由于大脑受损,使其运动神经受到限制,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相对同年龄的儿童较差。培智儿童腕骨和指骨正处在生长过程中,指挥小肌肉群的神经系统的机能尚未成熟,手部动作精确性较差,使他们产生学习上的障碍。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促使学生小肌肉群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游戏教学则是补偿培智学生的生理缺陷的重要途径。
在讲授得数是5的加法运算时,我为每位学生准备了两份珠子,请学生从第一份中夹出1颗珠子,第二份中夹出4颗珠子,把夹出的珠子放在文具盒盖中,数一数文具盒中珠子的总数。依此类推,夹出2颗和3颗,3颗和2颗,4颗和1颗。在简单的夹珠游戏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得数是5的加法还锻炼了手部力量。
在学习数字1-5时,我编了一首数字儿歌,并教会学生手指游戏:1像毛毛虫---游游游、2像小白兔---跳跳跳、3像小花猫---喵喵喵、4像小乌龟---爬爬爬、5像蝴蝶---飞飞飞。学生在手指游戏中学会了数数,也学会用手指表演各种小动物了。
在学习大于号和小于号时,许多学生分辨不清,我采用手指游戏来帮助学生认识辨别:右手的中指和食指能搭出大于号“>”,左手的中指和食指能搭出小于号“<”。教师提问:“大于号怎样记?”学生回答:“伸出右手剪一剪”;教师提问:“小于号怎样记?”学生回答:“伸出左手剪一剪”,并配上动作,既生动又形象,学生掌握后就不会再混淆。
四、运用游戏,增强培智学生的适应能力
培智学生生活适应能力差,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学生能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公民。平时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使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根据培智学生数学教育的需要,设计情境游戏,在模拟环境下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活动,为培智学生提供较为自由,自主,和谐的的环境,使他们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消除畏惧,紧张害怕的情绪,建立自信,掌握知识,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另外,还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强化学生的感性知识,使培智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概括过渡,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在认识时钟时,先教会学生认识时针,知道整点。然后教会学生认识分针,知道几时几分,最后认识秒针,知道几时几分几秒。在学生学习了时针,分针,秒针的基础上,讲述一天中,人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我设计了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游戏活动:我的一天。我戴着红领巾,充当一名小学生,请另外一名辅教充当时钟。我讲述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所做的事情:7点起床,7点30吃早饭,8点到学校,11点放学回家,12点午休,1点20上学校,4点40放学,6点吃晚饭,8点睡觉。我一边讲述辅教一边显示时钟,学生聚精会神的听着我的故事,也数着时钟上的时间。我表演完请学生讲故事,扮演钟的角色。学生虽然不能连贯的说出自己的一天,但能准确的把握起床,放学,睡觉的时间了。在此游戏中,学生知道每个时间有每个时间该做的事情,晚上再也不能贪玩,早早的睡觉了,早上起床后会主动要求上学,生活适应能力大大得到了提高。
在认识钱币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认一认,数一数,算一算,换一换钱币后,进行情境游戏。
模拟场景一:教师充当售票员,学生充当乘客,要求学生自己拿钱买票。
模拟场景二:教师充当营业员,学生充当顾客,要求学生拿钱买自己所需要的物品。
通过交换情景,穿插游戏进行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并加深对所教知识的理解。在愉快的场景环境中交流知识,增进感情,培养了良好的心境,增强了社会适应能力。
五、运用游戏,培养智障学生的合作意识
培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游戏,在游戏活动中合作交流,共享群体智慧,拓展个体的知识视野,培养了学生交往、评价能力。如在教学“图形的认识”时,用“找朋友”的音乐游戏,就能起到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我让每个培智学生挂上图形卡片,先看看自己身上挂的是什么图形,然后引导培智学生寻找和自己身上图形挂卡相同的“图形娃娃”做朋友,找到朋友后,握握手敬个礼站在一起。在游戏中培智学生情绪积极,经过理性思考之后,积极地去寻找答案。在寻找的过程中轻度培智学生会主动帮助中重度培智学生。这样将数学活动与音乐游戏科学有机地相结合,既提高了培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他们的团结合作意识。
游戏是培智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它在培智数学教学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运用形式多样的游戏,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培智学生寓教于乐,而且还能挖掘培智学生的内在潜能,增强他们的参与合作意识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游戏有效地打破了学科界限,实现了资源共享,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肖非.《智力落后儿童心理与教育》[M].辽宁: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6-57.[2]刘全礼.《特殊教育导论》[M].山东: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20-22.[3]王春燕.《以游戏精神实现教学与游戏的融合》[M].山西: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2.[4]余文森.《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6-57.[5] 刘东刚.《现代特殊教育论丛》[M].江苏:简论教学游戏的教育功能,1999:87-89..
第五篇:幼儿园教学论文
幼儿园教学论文
幼儿园教学论文
摘要:幼儿园
关键词:家长投诉;家园联系;有效沟通
案例背景:
随着国人维权意识不断增强,有不少家长一旦觉得学校或者老师的做法不合她的意,就会“寻找”合适的维权途径,比如打电话“投诉”或者到学校找领导,以为有领导“撑腰”就可以摆平所有的事。殊不知,很多时候很多情况在家长看来觉得老师限制了孩子的自由,侵害了孩子的权利,其实本来就没什么,只是老师在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或者培养孩子遵守规则的意识。说到底,老师和家长都爱孩子,只是老师和家长爱孩子的方式不同而已。
案例描述:
一大早我刚走进幼儿园,大(2)班小朋友的奶奶就在门口拦着我,怒气冲冲地说:“你们幼儿园的老师什么素质,吃饭不让孩子喝汤,孩子怎么吃得下去?”我一听吃了一惊,这个班的老师虽然是刚接班的,可她们的教育保育经验都十分丰富,怎么可能不让幼儿喝汤呢?我一边安抚家长的情绪,一边了解事情的经过,原来这个孩子从小养成了吃汤泡饭的坏习惯。以前的跟班老师都根据家长的要求给孩子吃汤泡饭,到了大班换了新老师,而这位老师比较负责,坚持要求幼儿要么先吃饭,要么先喝汤,并给幼儿讲了吃汤泡饭的害处,不许幼儿吃汤泡饭。按理说家长应该感谢老师,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可是家长却“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一大早就跑到学校来找我,要求处理这位老师。我把这位家长请进园长室,耐心地给她讲吃汤泡饭的害处,也给她介绍我们这位老师平时的工作成绩。经过沟通,老人告诉我,这个孩子刚断奶爸爸妈妈就出国打工,孩子7岁了,跟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也没有7个月,一直跟着老人。也正是因为这个,老人生怕委屈了孩子,事事处处无原则地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只要是孩子提出的,她会不惜一切代价满足孩子,从而养成了孩子骄横跋扈的脾气,只要一点不如意,就哭闹不已,经常用不吃饭威胁奶奶,奶奶对孙子也无可奈何。
案例评析:
在幼儿园,我们家长和老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是存在很多分歧,其实换个角度来看,家长和老师都爱孩子,只不过爱的方式不一样而已。就拿吃饭来说,就家长而言,孩子吃的好、吃的多,身体棒棒的就好;而幼儿在幼儿园内就餐,作为幼儿园除了要考虑食品卫生、营养、食物的多样性等、以及幼儿该吃多少量合适,我们老师更要加强孩子就餐的习惯教育,如:饭前洗手、吃饭不说话、不挑食荤素搭配更有营养等„„
家长对学校的种种要求,有时是片面的,有时是不科学的。正确的要求我们必须要满足,当家长提出无理要求的时候,我们没有几个老师敢理直气壮地跟家长说“不”。大多数时候,我们的老师往往采取息事宁人的做法。你怎么说,我就怎么做,反正不能得罪家长。得罪了家长,领导就会批评,甚至影响自己工作的考核。我觉得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坏的变成好的了,好的变成坏的。幼儿是一张白纸,他们信任老师家长,认为老师家长说的就是正确的。记得以前,我们总能听到孩子们骄傲地说:“我们老师说的!”孩子们把老师的话扛在前面,来反抗家长的一些错误做法。现在的孩子老师给他一点规矩,让他感觉稍有不如意,就会警告老师,“我回去告诉我**”于是就有了不分缘由闹到学校的家长,或者电话打到某个领导,要求处理老师„„搞得老师有问题不敢管、不愿意管,任其发展。导致的结果就是,家长与老师之间的关系紧张。家长和老师应有共同的目标:“如何让孩子更好地发展?”为什么我们不能选择有效沟通呢?当我们老师发现问题时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与家长沟通,作为家长也可以把自己的困惑告诉老师,共同探讨如何提高教育效果。作为家长要多向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树立科学育儿的思想;作为教师也应该换位思考,体谅家长的爱子之情。
总之,做对的事,坚持正确的做法。为此,可能受到暂时的不理解,暂时的指责。我相信只要坚持了,时间久了家长会理解的。
思考与建议:
园长是办好幼儿园的中心人物,能否使幼儿园更好的发展、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同时使家长安心、放心,园长在家园纠纷面前要敢于承担责任,姿态要高,注重沟通,宽容、理解、重情。如果园长妥善处理好家园问题,园长的威信一定更高,定会得到教师的尊重、信赖和拥护。加强家园共育工作,我们不仅能从家长所拥有的知识、生活经验中获取帮助,而且也可以由此加深对教育、对社会的认识。我们如果能够与家长合作,获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那么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成效就能得到强化,并形成影响幼儿发展的合力,保证教育要求的一致性、一贯性。反之,就会使教育效果削弱甚至抵消。因此我们要在实践中,探索家长工作的方式,注意通过多种途径,锲而不舍地做好家长工作,不断改善和提高教育服务的质量,有意识地引导和帮助家长,转变不适宜的教养观念与方式,双方对孩子的教育达成共识,结成教育过程中的合作伙伴,家园联手共同撑起一片蓝天。
作为老师都不喜欢被家长投诉,特别是经过努力获得的工作成果却得不到家长的肯定时。但是老师们必须有一颗宽宏大量的心来面对发生的各种事情。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告诫自己,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可以闹情绪,因为在心平气和时你的大脑运作比你激动时要出色得多,有很多情况我们老师都没有做错,只是家长不了解情况,产生一些误会。这时我们千万不可以生气,我们要发挥才智,给家长一个最好的解释,把误会降到最低。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我们应了解幼儿的一般心理,并且不断地在实践中捕捉幼儿心理的每一点变化。当发现幼儿有一些“坏毛病”时,既不能百依百顺地迁就,也不应该非常情绪化地简单批评了事。而应该尽快通过谈话、观察等方式,搞清楚幼儿发生问题的真正原因和幼儿的真实想法,以便于与家长及时沟通,共同教育好我们的孩子。
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确,天底下哪有父母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呢?然而,他们爱孩子的方式却并不一定都是恰当的,效果有时会适得其反。作为家长,要坚持做到以下两点:
1.要宠爱,不要溺爱
宠爱和溺爱往往只差一步。宠爱可以,毕竟孩子是上天赐给父母最宝贵的礼物,应该哄(他)她开心,陪她玩耍,不能冻着,不能饿着。但是过分的宠爱就成了溺爱。为了哄他(她)开心,要什么你给买什么;为了陪他(她)玩耍,让爷爷奶奶当牛做马;非名牌不穿,你担心他(她)冻着,就不顾经济条件给他(她)买回来;挑食不吃饭,你担心他(她)饿着,顿顿让他去肯德基,这就成了溺爱。
孩子不懂得体谅父母,任性妄为,这叫不懂事的孩子,不过,孩子的错都是父母的错,归根到底还是父母的教育方法有问题,爱他可以,但是要有限度、有条件、有前提,这是宠爱。反之,没有限度、没有条件、没有前提就成了溺爱。宠爱是一种宽容,溺爱则是一种纵容。两者都是父母的一种态度,你以什么态度培养孩子,他就会给你相应的结果。
2.父爱如山,母爱似水,一个都不能少
当今社会生活中,夫妻或因感情不和而分道扬镳,或因配偶死亡等原因,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已是不争的事实。中国的单亲家庭多由母亲与孩子组成,这类单亲家庭大约占单亲家庭总数的85%以上,由单亲母亲支撑的单亲家庭,构成中国单亲家庭的主体。
有调查显示:单亲孩子多表现出孤僻、多疑、敏感、自卑等性格倾向。无论是司法界人士还是从事青少年犯罪研究的专家,他们都有这样一个共识:由于家庭的不健全,大多数单亲孩子心理上和人格上容易出现缺陷,而这些缺陷又极易诱发一些孩子犯罪。犯罪率更是高达40%。
健全的家庭包括母亲、父亲和孩子,缺了那一个都不成。父亲爱如山,他给孩子崇高的感觉,是孩子的守护神,是安全的象征。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亲,父亲教会孩子怎么做事,以后在社会上怎么与人打交道,怎么去生存,行为处事父亲是导师。
母爱如水,她的爱温柔细腻,滋润着孩子的心田。孩子的成长离不来母亲,母亲教会孩子怎么做人,品格的形成母亲是关键。只有在双亲健全的家庭孩子才有幸福的保障和健康的身心。
因此,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自己的梦想,让我们换一种方式去爱孩子吧!
参考文献:
1.刘波 《走出误区:教育孩子的100个对策》东方出版社 2006.3
2.周弘《爱孩子,更要懂孩子》 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2008年6月1日
3.孙京媛《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5.1
4.唐渊 《换种方式爱孩子》中国致公出版社 2009年5月1日
5.李洪曾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6月第一版
6.李季湄、冯晓霞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