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科学课教学的新型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小学科学课教学的新型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参赛组别:小学科学组 工作单位:甘肃省宕昌县城关第四小学 姓名:陈婵萍 职称:小学高级教师 邮编:748500 联系电话:*** 邮箱:1181359578@qq.com
关键词:科学课 课堂教学设计 自主学习动手实验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 : “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 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 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 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 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形成大胆想象 ,尊重证据, 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大自然、欣赏大自然, 珍爱生命, 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我在科学课的具体教学中采用课前先让学生预习、观察具体生活、在书中找资料和通过网络查资料、引导学生自己制作学具的方法让学生从中学到知识, 培养学习科学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才会认真去做。
上课时要大胆地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虽然这种动手一开始并不是有目的、有成效的,但我们应允许学生动手,鼓励学生动手,激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促使他们将操作与思维紧密地联系起来,让无意操作变为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的定向实验。只有学生在参与中探究,在探究中动脑才能激发起学习科学的兴趣从中学到知识。
在科学课中学生可以动手做的东西有:量杯、蜡花、小潜水艇、小水轮、做小玩具、简单的小乐器;学生可以尽情玩一玩自己制作的小玩具;画一画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可以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画一幅科学幻想画,编一个科幻小故事;试一试自己制作的风向仪、雨量器,测一测当地的气温、风向等。
我觉得科学教师在教学时,千万不要受一种方法的束缚,让学 生自己学会学习,在玩中学,从静态学习走向动态学习,从讲述性学习走向探究型学习。正如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所言:“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当学生面对妙趣横生的科学世界时,会产生无比的激情和盎然的情趣。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学生营造宽松、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教师要成为学生科学学习活动的激发者、个体成长的辅导者、探究能力与科学精神的培养者,要注意“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树立开放教学内容的观念,担当起科学课程开发者、开展对学生科学的启蒙教育和科学态度、科学情感、科学价值等科学素养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一种自信、安全的心理状态下积极发展。让学生身处有限的教室,思维却遨游在无限的空间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做到要让全体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才能体现学生的参与性、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一种自觉、积极、进取的良好心态中学习,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
科学课上有很多学生自主探究的素材,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或引导下去进行调查、考察或实验,但有些活动课堂上是无法用实验的形式完全展现的,如《植物怎样喝水》这一课,反反复复讲解理论学生都很难理解,这时我们就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看到植物根的水与植物茎、叶脉向上输送的水缓缓流动的情景,再在重点处点拨,植物“喝水”这一难点就解决了。再比如《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等一系列天文知识课文,《食物链》等表现多种生物类课文,都可以利 2 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观看,使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不限于课堂上,实现学习时空的拓展。
科学课中,可教学的方法很多,我们应灵活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大胆鼓励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只有把理论学习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学到知识,激发起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科学课》(3—6年级)2004年2月上半月 孔令强 《开放的空间 创新的教材》 湖北教育报刊社
《科学》(3—6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育科学出版社
第二篇: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模版)
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
《食物中的营养》教学设计
贵州省湄潭县湄江镇东南逸夫小学申茂林
邮编654100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调查,使学生认识到人体所需的营养是从食物中来的。2。人体保持健康需要的成份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3。蛋白质是构成我们身体的主要成份之一,糠类和脂肪能提供身体需要和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3。没有一种食物会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所以我们要吃各种不同的食物。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调查、阅读资料获取信息,丰富对食物的营养成份、营养类别等方面的认识,并扩
充到记录中,完善对一天中的食物的统计活动。2。通过实验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对食物营养成分的认识中,感受各种营养与支撑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2。在完善一天中食物统计的记录活动中,帮助学生建立严谨的研究态度。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探究思路获得知识,懂得人体保持健康需要的成份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三.教学难点
通过调查、动手实验,培养学生探索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一天的食物”记录卡
教师准备:1食物的营养成分、营养分类等相关资料;2脂肪辨别的实验器材:食用油、肥肉、棉签、白纸3。淀粉辨别的实验器材:淀粉、水、碘洒、滴管、小碗、米饭。
五.教学方法:调查实验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第三篇:小学科学课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科学课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科学课课堂教学心得体会1
20xx年3月30日,我很荣幸的参加了20xx年小学科学新教科版教材教法培训,使我收获很多,获益匪浅。回首培训的足迹,发现自己的教育观念得到了洗礼,教育科学理论学习得到了升华,课堂教学艺术研究获得了新感悟,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的角度,许多疑问得到了启发解决……
新的科学课程改革使课堂充满了活力,充分调动了各个层面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教师层面上看,科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具有开放性和生成性,这就对任课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科学知识,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维品质特别是科学教师,更应当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如多元智能理论、网络互动学习方式等),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从学生层面看,小学生对科学充满好奇,是学生喜欢的学科之一。因为各种各样的活动材料,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他们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必然要开口说,动手做,产生参与活动的冲动,在缺乏自制力的前提下,使课堂出现难控制的局面。但仔细分析这很正常,那怎样把握好课堂的调空艺术,让学生既动起来,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就显的很重要。
随着小学科学课堂改革的推进,科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通过培训我感觉实施科学的教学策略有以下几点:
1、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职有望,教育学生“从科学的角度提出问题”。
2、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在猜想过程中注意学生的思维训练。
3、探究学习应重视教师的指导,把握好探究的时间和材料。
4、培养学生大胆发言和善于倾听的良好习惯。
5、多媒体的运用要恰到好处、雪中送炭、画龙点睛。
总之,科学课堂困难重重。只有作好科学教学的充分准备,进行精心的预设,才会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才会使他们感到无限快乐。
小学科学课课堂教学心得体会2
二零xx年五月十八日至二十一日,我和县里其他学校的五位老师,去泰安参加了《山东省教学研究室十二五研究课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规律地研究”》课题实验开题会议,历时四天。十八日报到,十九日在泰安师范附属小学听课七节,二十日上午听课,下午听了北京的专家应飞教授的《怎样上好科学课》的专题报告,听了山东省教研室科学教研员韩绪金老师的课题开题报告。
会上,韩绪金老师对课题的相关工作做了部署,对怎样上好科学课,谈了他的'看法和体会,概括起来有两点:一是,一节好科学课,必须首先是一节好课,即必须符合一般教学规律的好课;二是,一节好的科学课,必须突出科学课课堂教学的特点。从课堂结构上讲,课堂教学,环节要大一点,少一点,深一点。从师生关系上说,教师要少说少讲,学生要多做多交流。
应飞教授的《怎样上好科学课》,讲了有两个多小时,讲的形象生动,深入浅出,理论深刻,课例生动。特别是结合刚听的课做实例,让老师们印象深刻,受益匪浅。应飞教授主要从五个方面讲述了怎样上好一节科学课。一是把握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发挥好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应教授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体方面,学生是客体方面;二是研究好教材掌握好学科教学知识;三是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四是做好课堂教学组织;五是训练学生良好的学习常规。
优秀课堂展示方面,我一共听了十一节课,全身各地的都有。收到了教育,开阔了眼界。特别是一些优秀的课,使自己受到了震动,使自己对科学课及怎样上好科学课,多了些思考。现把这次学习的心得好体会,总结如次:
一、深入研究教材,掌握科学教学知识。科学教学涉及的知识比较多,天文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等无所不有。教师一般在某个或几个方面,比较掌握,别的方面就可能不太精通了。所有,科学教师要加强学习,增加自己的科学知识。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最少一桶水,现在网络时代,最好有长流水,不断补充知识才行。
二、深入研究学生,掌握学生情况。俗语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们只有了解了学生的情况,知道每个学生的学习层次和状态,我们才能有的放矢,根据班级学生的情况,设计使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三、精心进行课堂设计。要想上好每一节科学课,我们都要进行精心的课堂设计。怎样导入,怎样提出问题,怎样引导学生探究,怎样设计实验,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都需要我们课前进行设计,考虑好。
小学科学课课堂教学心得体会3
小学科学课要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做“导演”,学生做“演员”。担任科学课的教学以来,每次上课,我都会有一些新的收获,以下是本人对科学课教学的几点心得:
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角色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知识的传授为重点”,教师在课堂上将知识和技能加以分解,一部分一部分地教给学生,最后将各部分知识组成整体,学生只需听、练、背,记住教材中的知识即可。教师的角色是教学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材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的评判者。多年来,我们已习惯了这种角色,总是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那么,当代教师的角色是什么呢?《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教师应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从这个观点来看,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让孩子们自己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在他们的摸索过程中给予帮助和引导,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系统知识。教师充当的角色应是学生科学探究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
在科学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应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在问题面前教师应和孩子们一起寻找答案,在探究科学的道路上成为学生的伙伴和知心朋友。因此,在科学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使教师长期以来的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成“学生科学探究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
⑴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认真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到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
⑵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适当的方式,给学生精神上的安慰与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的热情更加高涨。
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同学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
⑷教师应全程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动脑,而非代替学生探究,代替学生思考,教师应陪伴学生共同成长,做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启蒙者。
课堂教学要从问题入手
科学课最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强调课堂教学要从问题入手,教师得用课改的新思想、新理念指导着自己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从问题入手,使学生带着渴望知识的愿望去学习,教会孩子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从提出问题,经过一系列的研究过程,运用一系列的科学方法,最后把问题解决了,才是科学教育的全过程。在经历过程和运用方法的.研究过程中,学生必然会获得相关的知识,掌握一定的技能,发展一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都是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实现、要达到的目标。
如果学生有了这种寻找知识的办法,将来在工作、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就知道到哪儿去寻找知识,就能知道在众多的知识中,知道怎样挑选对自己有用的知识,知道用这些知识可以干什么,知道怎么去解决自己所面临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培养学生、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希望能听到这样的声音:
⑴希望同学们在课堂上能够大胆地提出问题,认真地思考问题,积极地回答问题,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让我们共同度过这愉快而又有意义的四十分钟。
⑵同学们开始实验,在动手之前要先动脑,小组中先研究一下实验的步骤和方法,讨论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共同制定一份实验计划,然后再进行实验。
⑶实验后你能给大家讲讲你的想法吗?
⑷同学们,关于电磁铁,你想研究哪些问题?
⑸谁能就这个问题,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的这些带有鼓励性、启发性的语言,能使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
课堂教学要以科学探究为主
科学探究活动在科学学习中,学生们通过“做科学”来“学科学”,可以把科学知识与观察、推理和思维的技能结合起来,从而可以能动地获得对科学的理解。在科学探究的活动中,在参与解决问题、参与做计划、参与决策、参与小组讨论、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们将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同他们从多种渠道获得的科学知识联系起来,并把所学的科学内容应用到新的问题中去。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生们对科学探究的手段、使用证据的规则、形成问题的方式、提出解释的方法等一系列问题有了亲身的体验,而不仅仅是听到或记住有关的知识和结论;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生以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的性质等一系列问题,有了切身的认识和体验,而不仅仅是获得了关于这些问题的标准答案。
科学探究的核心是“动手做”,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计划。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这样教学,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参与度高,课堂研究的兴趣才浓厚,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将科学的教育理念真正地融入到自然教学中,教师真正成了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和指导者,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者和合作者。而我们教师本人,也要与新课程共同成长,不断学习,成为新课程的实践者、研究者和开发者。
小学科学课课堂教学心得体会4
研讨会内容包括中青年名师的课堂教学展示、交流研讨和专家主题讲座,来自长郡雨花外国语第一附属小学的科学教师雷镇带来了展示课《不同材料的餐具》,长沙市天心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科学教研员康龙带来了展示课《热起来了》,还有来自浙江杭州、湖州、嘉兴、丽水等地的科学名师纷纷进行了课例展示。听了这么多科学教育专家的讲座和报告,并进行交流学习,收获了很多,也有很多感触:
一、更明确了作为一个科学老师的责任。
自20xx年9月开始,小学一、二年级开设科学课。课时更多了,如何把传统的侧重于科学知识传递的科学课,转变成培养和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探究的科学课?让学生在科学课堂上实践真正有价值的科学探究?这是现阶段小学科学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虽然每一个科学教师的力量很渺小,但是汇聚起来就是一片天地。有了这样的使命感,职业才会变成事业,培育出的学生才会有思想、会学习、人品好,并能够适应未来,成为未来需要的人。
二、有效的指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更是孕育创造能力的基础和前提,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叶军老师上的《电动机》一课,当学生玩过电动机之后产生了许多有趣的问题,例如:电动机为什么会动?为什么要拨到中间才会动?与旁边的磁铁有什么关系?老师将这些问题一一梳理,引导学生聚焦到电动机怎么才会转起来?是什么力使它转起来?这两个问题上来,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探究,使学生更加关注电动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还有一节钱军红老师的《电磁铁》也让我眼前一亮,非常重视提出学生的问题和想法,问题来源于老师不如直接来源于学生,他们通过自主探究解决自己的问题,最后认识一项新的事物,非常值得我学习!
三、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
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这也是我本次学习最大的体会。科学的学习是学生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这次学习在这方面体会最深刻的一节课是康龙老师的《热起来了》,这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的内容,赵老师把基于感觉的经历转化成测量,用一堆棉花导入新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认真的思考:把一个从冰块取出的铜管放在棉花里,会发生什么变化?把一个暖袋放进棉花里,会发生什么变化?整个的教学活动完全由学生自己掌握,教师为其提供充足的教具和时间,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收获知识。《电磁铁》这一课,叶老师全程放手让孩子们自主探究,寻找证据来验证自己的观点,学生就在这种开放式的交流讨论中,思维的火花得到了碰撞,科学研究更加地深入和完善。
非常感谢学校给我的这次宝贵的外出学习的机会,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更深刻的理解到,作为一个科学老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多参加鼓励,适当引导。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事情,从身边的科学现象开始,将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探索活动的导火索。让学生置身于探索问题的情境之中,自觉的发问,围绕问题,主动探究。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学习习惯,让课堂成为了展示个性和思维的平台。希望以后自己能守住课堂,把教学研究的根本放在课堂中,真正的让学生有效的动手动脑,向有思维有深度的探究课迈进,这才是我不断进步的基石和方向。
小学科学课课堂教学心得体会5
20xx年xx月xx日——xx日,我有幸参加了“临沂市小学科学研讨会暨小学生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评比活动”。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却让我学习到了很多之前未曾接触过的知识。我的思想又一次更新,教育观念又一次得到了转变,这次主要培训了科学教学中“解暗箱”这一课型。通过学习,我明确了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拘泥于课本,而应跃出课本,鼓励学生亲历、体验,以促进学科教学有质的飞跃。现将我的心得小结如下:
作为一名初次接触科学的老师,我感到很迷茫。在科学课上,我究竟该教什么?怎样教?这些问题时时刻刻萦绕心头,一直得不到顺利的解决。通过这两天的培训,使我对科学的课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对教学策略有了更深入的体会。在这次学习中,我很幸运的聆听了四位优秀老师的研究课。邢丽梅老师的落落大方、周晓静老师的温文尔雅、颜世萍老师的淡定从容、吴士珂老师的幽默诙谐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四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均立足于生活实际,关注课堂的生成点,使学生在有趣、有序、有目的的.科学学习活动中不知不觉的度过一堂课。课上,授课老师对课堂的掌控,对细节的处理,无不表露出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对三维目标的处理也是恰到好处,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也对科学知识加以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纠正了学生的模糊意识,指导学生通过不断的实验,分析问题,继而解决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些都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所欠缺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学以致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
听课的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每位老师都很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这是我们很多农村小学普遍容易忽视的问题。“好习惯可以使人终身受益”,培养习惯关键在小学时期。四位老师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到位,这也让我进一步反思了我的教学,需要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还很大!
大会总结时,王玉强老师对科学这一科目提出的“七个注重”使我受益匪浅。“七个注重”即注重猜想的合理性、注重问题的针对性、注重设计方案的实用性、注重动手操作的科学性、注重小组讨论的实效性、注重汇报交流的深刻性、注重感知材料的丰富性和典型性。很有价值的总结,也给我的科学教学很好的导航。我将认真反思,争取早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我在紧张工作之余,时刻觉得自己有一种被淘汰的紧迫感受,要为自己充充电,特别是作为一名小学的科学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似乎懂得要更多一些,然而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对科学学科教学经验不足,总觉得自己在各个方面的知识还欠缺,教学上时常遇到一些知识上的难点。所以平时我要抓紧时间给自己“充电”,以防“掉队”。
这次培训是充实、忙碌、有序交织在一起的,通过培训我认识到,为了我们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也为了我们自己,时时处处都要注重加强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有目的地总结教育经验,反思教学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实担负起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为农村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小学科学课课堂教学心得体会6
2月3日我参加了“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研活动,在教研中各位老师各抒己见谈自己的想法和实践经验。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也认识到要想打造高效益的课堂,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落实。
一、做好课前充分准备。
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我们首先要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深刻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应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有利于学生做探究为原则,选择实验操作的材料,设计恰当的课堂形式。教学内容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我们利用导学案的优势指引学生自己去找适合课堂中所需要的实验材料。对于学生不常见的比如像《细菌和病毒》这样的课,我们可以利用课件来辅助学生学习。不同的学习内容我们要设计恰当的课堂形式,让学生贴近科学,不感觉生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进科学探究措施,保证有效课堂。
增强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是实现科学探究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攻坚战。如何通过有效的教与学的手段促进学生科学探究力发展的措施尤为重要:一是依据探究程序,明确课堂探究的重点。探究教学的一般过程是“形成问题——建立假设——制定研究方案——检验假设——作出结论——交流评价。”虽然不必环环紧扣,或在一节课中让学生经历所有的步骤,但内在的程序不能颠倒;二是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探究时间。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生需要有时间提出问题、有时间作出各种猜想、预测、假设、需要有时间进行设计方案、计划、实验、需要有时间进行表达与交流、需要有时间相互评价……与此同时,教师应合理分配时间,规划好小组学习、个别学习和师生互动学习的时间之比,策划好每一单位时间学生做什么、学生有什么问题、教师从哪里入手予以帮助和支持。三是把握好探究的开放度,实现由扶到放。实际上,学生不可能一开始就能独立从事探究学习,年龄越小越是如此,学生的探究与教师的大量指导是分不开的,它的开展需要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
另一方面,我们应引导学生抓住主要的问题进行探究、步步为营层层深入、把一堂课的重点定位于探究的`某一环节上,教师倡导“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因势利导,及时疏导学生思维盲点,促使学生的思维泛起层层涟漪,教学一步一步推向高潮,最终达成理想的目标。
三、课堂中要培养合作探究的协调性。
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在刚开始,就要重视学生科学学习常规的养成,让学生讨论制定探究、合作、交流等各种活动的规则,让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有章可循;做到细致入微,( )放手而不是放任,自主而不是自流。
1、不过分强调合作,提倡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必须建立在个体思考的基础上,否则往往会产生个别思维活跃的学生包办或掩盖了其他同学,“陪客”现象自然产生。课堂中能够自主探索解决的问题不一定要合作探究。如:小游戏活动时,让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2、小组合作探索中,既要分工又要合作。
首先要有分工,小学科学强调分工,这有利于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分工中要有必要的合作,在探索中“观察结果”应该是每一个学生共同的任务,也是第一任务,是建立在个体任务之上的。
3、对于小组内得出的结论要得到小组内一致的认同,有异议的要反复论证,这样就凸显了科学课的文化现象特点。同样,全班学生得出的结论也须全体同学的认同,对于结论概括不能老是停留在口头上,更多的要考虑让每一个学生动口说、动手填一填、写一写,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科学知识。
这次教研活动告诉我对于新课改,我们需要足够的热情,但我们同样需要足够的理智和冷静,把学生的一切放在首位。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的真实标准在于能否建立起一个促使所有学生参与学习、获得发展的系统。需要我们教师仔细琢磨,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加以探索和实践。
小学科学课课堂教学心得体会7
20xx年4月17日—21日,浙江省20xx年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比在金华市东苑小学举行。本次评比共有11位教学高手参加,他们将围绕“生命科学领域”专题,分别选择了《食物中的营养》(四下)、《食物链和食物网》(五上)、《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六下)中的一个内容进行了现场教学观摩。和历届省课堂教学评比不同,本次活动在评比内容上进行了创新,除了“现场课”,增加了“实验操作和教具制作”、“写评课稿和教学改进意见”、“理论考试”等内容。
两年一度!四项全能!专题研讨!同课异构!这一个个醒目的字眼,赚足了大家的眼球,当然让能亲临现场观摩的我无比兴奋——万万没有料到的是,作为网络管理团队的成员,我要负责现场大屏幕切换和QQ群中的宣传,无法静下心来好好观赏各位高手的精彩课堂,自然没有多少触及内心的感受。而今,市研修班的作业截止日期已在眉睫,不想背负不按时完成作业的恶名,只能是绞尽脑汁,继续在键盘上打出一段段文字。
一、电子白板——不能不学的绝技
这次课堂教学评比,金华市的王伟文老师第一个登台,他一出手就让所有的观众眼前一亮。在《食物网和食物链》一课中,他率先使用电子白板技术,借助屏幕捕获、层技术和图形编辑等功能,把静态的图形变成动态,学生的兴趣被激发,效果十分明显。而之后杭州市的陈滔老师,更是把电子白板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虽然其中出现了点小失误,但瑕不掩瑜,让全体看课老师深刻感受到了白板的魅力。最终,两人都拿下了省一等奖的荣誉证书,其中电子白板的巧妙使用可谓功不可没。
写到这里,我脸红了。这个学期,在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的资助下,我校终于有了一个第一个小学科学专用实验室——新课程探究实验室,其中就有电子白板。而我,一直把它作为普通的投影使用,没有真正去学习和开发其强大的功能,实在暴殄天物。前段时间听一朋友说她已经通过自学掌握了不少白板技术,看来我也该好好地琢磨琢磨了。
二、实验操作——规范离我有多远
这次评比“实验操作和教具制作”的内容是作喷泉,要求用酒精灯烧制玻璃管喷嘴,并把玻璃管插入软木塞中。说实话,完成这个制作对我来说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问题是我不能保证整个过程操作的规范性。回想起自己的平时教学,因为材料准备的困难和专业知识储备不足,许多课堂实验操作被省略或偷工减料,从而制约了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良好科学素养的养成。让学生做的实验首先教师自己要会做,而且是规范的操作,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应该心中有数,而这一切对我来说是一软肋。曾经协助过初中科学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指导,发现他们的实验要求是相当的具体和规范,以后要向他们多学习!
三、专家点评——被说出来的秘密
在课堂上,经常听到这样的问答。师:“刚才大家说的是不是正确?我们要怎样来证明?”学生齐声回答:“做实验。”这样的问答有问题吗?没有问题啊!肯定有许多老师会这样认为。是的,科学实验是检验猜测的重要手段,课程标准也要求让学生动手探究。问题是,是不是所有的实验都需要做?对此,浙江教育学院徐月明副教授的观点是:“不是所有的实验都需要做,有些不做没有关系。用实验方法得出的观点与严谨的科学现象不一样的时候,可以不做。”
这话说到我的心坎上了。在自己和别人的课堂里,发现许多时候学生通过实验后得出的结果往往是错误的、非常不靠谱的,老师花很多的口舌也无法让他们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导致学生很难建构正确的科学概念。这让我很是苦恼和困惑,而现在,我到实验进行取舍的时候终于有靠山了。
百度了一下,科学实验要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制订实验方案、步骤,设计记录表格,合理地选择仪器和方法,人为地控制或干预研究对象,使某种事件或现象在有利于观察的条件下发生或重演,正确地使用仪器进行测量,严密地整理、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从而得出准确的定性结论或精确的定量的结论。并不是获得正确的东西非要科学实验,而且科学实验也不一定确保能获得真理,但有科学实验在内的探索活动往往比仅凭一般实践、亲眼目睹、经验证明等等获得真理的可靠性高许多。看来,在条件允许下,多做实验还是很需要的。
四、简约课堂——永无止境的追求
和在萧山举行的省小学科学教育学会活动比,本次观摩课在教学时间的控制上有了明显好转,大多数老师都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估计这和喻伯军老师提出“追求简约课堂”的观点有很大关系。我概括了一下,要实现简约课堂,重点要从“教学目标明确合理”、“教学环节整合简化”、“新课导入有效聚焦”、“活动组织紧凑衔接”、“辅助媒介实用恰当”和“板书设计浓缩精华”这些方面去努力。
上个星期,终于收到本次省课堂教学评比观摩活动的订购光盘,其中包括11节评比课、1节观摩课,还有专家精彩感言,我一定会抽空好好地品尝,弥补心中的遗憾。
小学科学课课堂教学心得体会8
小学科学课程是要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的,适应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新教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因此在科学教学工作过程中,我坚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现在就把本学期的教学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明确课程理念、目标、任务,充分掌握教材的特点,从而做出与教材相符,与学生年龄特点相符的教学设计。例如三年级科学教材的内容主要是生命科学方面的内容,是适应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的,我从学生最熟悉的事物——米饭出发,引发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这些都是贴近生活的内容。因此,教学设计便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将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比如第一单元中“大树的观察”,就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初步了解科学观察的意义的内容。因此,设计教案时,就尽可能地以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为重点,以引导学生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为难点,同时重视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热爱生命、保护环境等意识的培养。
2、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活动。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较强烈,因此,在教学中都尽量放手他们主动参与科学的学习探究。例如,三年级上册的教材非常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注重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结合,提供他们能直接参
与的各种问题,让他们更容易地进行科学的各种实际观察和操作。这样也比教师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促进学生的科学能力的提高。比如,让学生自己设计观察方案,并通过户外的观察记录自己的发现,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他们分享观察和实验的快乐,也提高彼此观察、实验的能力。同时,教师在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这样的开放的课堂环境下,学生对科学便会产生浓厚的兴趣,经过多次的实际观察和实验活动后,自然也就提高了学生的科学能力。
3、设计好学生实验与课堂演示实验,要求学生掌握相关实验的方法。科学知识的掌握,很大部分都来自实际实验中所得到的启示和验证。同时,实验也是探究式教学与探究式学习的最主要的载体之一,依靠实验,一些客观的科学现实能够转变了学习探究的科学规律,从而使学习在科学的实验操作过程中体会着科学规律有存在,体验着科学知识的形成。所以,每一次的实验都必须严格设计,同时,也教给学生进行准确的科学实验方法。
二、还有待进一步改进的'方面
1、虽有挖掘教材资料,但在拓展课外相关知识方面深度还不够。为了结合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要求,转变评价方式与知识的形成的方式,我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同时也尽量引导学生通过教材资源的学习去发现更多的课外知识,使知识更加全面,充实。比如,在探究水与液体的区别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交流水,海水,油,饮料,浴液……凡是学生能够举出的事物都可以放手让他们去讨论。但是在有些知识的拓展方面给予学生的自主探究就不够,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在把握好教材资料的同时,引导学生挖掘课外的相关知识,让学生的知识更全面,这样才能让学生对科学和生活有更深更广的了解。
2、未能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去完成科学实验。
科学离不开实验。材料的准备要更完善。如电磁铁的电池由于长时间使用及使用不当使电池电量流失,在实验,用这一环节时,有2个小组使用2节电池还不如1节电池吸起的大头针多,每个小组都采用串联来接通电源,因此实验完成情况不太好。在材料准备时,教师如能在这一环节使用新电池及备有两根较长的导线,引领学生运用以前所学知识,用并联的方法来连接电池使电量增加,会使学生在实验中体验到动手、动脑的乐趣。因此,科学教学很重要的一环节就是要引导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实验。虽然在教学中,我都会设计一些观察和实验方案让学生分小组去探究,但由于涉及到安全的问题,有些实验未能让学生亲身去体验。比如,淀粉加热的实验,由于要用火,就没能放心让学生亲自去操作。因此,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应该让学生明确知道安全实验的重要性,并严格遵守实验的步骤,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安全的科学实验。当然,能有另外的教师协助更好。毕竟,小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是比较弱的。所以,如果涉及危险性大的实验还是由教师来示范比较妥当。
小学科学课课堂教学心得体会9
11月1日—2日临沂市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研讨会暨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评选在罗庄隆重召开,本人有幸在我县教研室钟英老师带领下参加了学习。通过学习我受到了很大启发,自我感觉收获颇丰,不虚此行,现将主要收获汇报如下。
首先我们依次观摩了邢丽梅执教的《地震》,周晓静执教的《我们的呼吸》,颜世萍执教的《四季更替》,吴士珂执教的《弯弯的月亮》这四节属于“解暗箱”课型的课。总的来说这四位老师的课上的非常精彩,教师把握教材,组织教学,调控课堂的能力都很强,知识底蕴十分丰厚,科学态度十分严谨。无伦是在教学材料的准备上还是在教学中所涉及到的实验探究活动,都能灵活恰当地运用解暗箱的教学方法。他们能够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对外部的可感知到的`事物和现象的研究,去想象、猜想、推断出不能直接感知的道理或规律,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得到提高,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课后四位老师还进行了说课和反思。然后由听课的各县区老师针对这四节课进行研讨交流。大家通过激烈的研讨把看课时产生的困惑、疑问通通拿出来进行交流。
最后,王玉强主任对“解暗箱”课型教学提出了七点要求:
1、注重猜想的合理性,
2、注重问题的针对性,
3、注重设计方案的实用性,
4、注重动手操作的可行性,
5、注重小组讨论的实效性,
6、注重汇报交流的深刻性,
7、注重感知材料的丰富性、典型性。
徐文达主任作了大会总结,并要求我们运用“解暗箱”教学法上课时要首先感知哪儿是“暗箱”,“解暗箱”后学生知道了什么,“解暗箱”突破口在哪儿,“暗箱”打开的时机,什么时候打开。这样我们对“解暗箱”课型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会议休息期间,我们到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展室进行了参观。我们发现很多作品集科学性、艺术性、创新性、节约性为一体,呈现出“小处着手,大处寓意”的特点,作品新颖、科学、实用、小巧,富有启发性、创造性等特征,实用价值高。通过参观学习,我们认识到今后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营造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氛围,调动学生从小就学科学、爱科学的积极性和探究兴趣,加强指导,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加了这样的培训活动,我感觉很有实效性。对于“解暗箱”课型教学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对于今后如何有效的上好科学课更有信心了。
小学科学课课堂教学心得体会10
作为一位科学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科学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维品质,特别是骨干教师,更应当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在科学的探究过程中,教师不再把科学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教学任务和目的,也不再把主要精力花费在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上,而是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在问题面前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寻找答案,在探究科学的道路上教师成为学生的伙伴和知心朋友。因此,在科学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对科学课堂教学我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1、课堂教学强调从问题入手。科学课最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强调课堂教学要从问题入手,这是自然课与科学课最重要的区别之一。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从问题入手,使学生带着渴望知识的愿望去学习。在课堂中,学生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中间要经过一大段过程,没有过程和方法,解决问题也是一句空话。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教会孩子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他从提出问题,经过一系列的研究过程,运用一系列的科学方法,最后把问题解决了,才是科学教育的全过程。在经历过程和运用方法的研究过程中,学生必然会获得相关的知识,掌握一定的技能,发展一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都是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实现、要达到的`目标。
2、课堂教学以科学探究为主。《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这意味着小学科学教育的教学策略将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研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科学探究活动在科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做科学来学科学,学生们可以把科学知识与观察、推理和思维的技能结合起来,从而可以能动地获得对科学的理解。在科学探究的活动中,在参与解决问题、参与做计划、参与决策、参与小组讨论、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们将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同他们从多种渠道获得的科学知识联系起来,并把所学的科学内容应用到新的问题中去。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生们对科学探究的手段、使用证据的规则、形成问题的方式、提出解释的方法等一系列问题有了亲身的体验,而不仅仅是听到或记住有关的知识和结论;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生对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的性质等一系列问题,有了切身的认识和体验,而不仅仅是获得了关于这些问题的标准答案。
第四篇: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的策略
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的策略
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的策略
一、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的内涵及意义
简单地说,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就是指小学科学课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
具体地说,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是指小学科学课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的实施方案。
2、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的意义:
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是上好小学科学课的前提,是促进小学科学教师理性地思考教学,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双发展的主要凭借。
二、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的实施策略:
A、与文本对话
(一)与课程标准对话:全面理解课程标准精神、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对课标的独特理解(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小学科学教学的基本要求)
设计应体现课标中的基本理念
1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应表现在教学的各个阶段
2、学生是学习科学的主体
教师勇敢地退下来,适时地走进去
3、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尽量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从而实现一箭多雕。
4、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
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 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发展——有个性的发展,有头脑的发展.所以,我们强调,科学探究的重点是思维训练(各个阶段)
5、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
内容(课内、课外;课前、课后)、实验材料、实验方法、时间、空间、结论等方面的开放。
6、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形成与发展的评价
多元化的发展性评价(课堂中评价以口头评价、激励卡评价为主)
重申:师对生的评价以激励、引导为主,同时倡导评价延迟,但必要时应适时指出学生的错误。
设计应落实课标中的教学建议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对事物、现象充满好奇(特别对新奇的事物和现象)但注意
力容易分散(情景创设、形象描述);敢想、敢干但经验不足(营造氛围,精选内容,大胆放手,加适时指导)、争强好胜(尊重差异、多表扬少批评)。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活动(课内、课外)
亲历活动是指学生经历科学活动,包括科学考察、测量、实验、探究、制作乃至课题(科学小论文)等活动。学生积极参与、亲身经历各种科学活动的时候,他们的眼、耳、鼻、舌、身多种感官协同活动,真正地做到动手动脑学科学。所以,科学教师应当用丰富多彩、具有科学教育意义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活动。
这些活动应该符合下列条件:(1)精心设计,具有典型科学教育意义。如让学生养蚕、种花等,在日复一日的照料、观察、测量、记录等科学活动中,学生们逐渐知道了一些科学知识,掌握了一系列相关的科学技能,同时也形成了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难度适当,充满儿童情趣。注意选择儿童比较熟悉的、能够操作的、易于引起他们直接兴趣的活动。
(3)因地制宜。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开展亲历活动如对具有地方特色的社区资源进行积极开发和利用。
(4)注意安全,防范一切可能发生的意外。亲历活动时间有长有短,可能在课堂上进行,也可能需要课外活动的配合,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安全,及时给予提醒和忠告。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科学课强调学生亲身的经历,强调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1)给学生提供亲自参与活动的机会
在活动中,年幼的儿童需要教师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和指导,但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教师要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从事包括活动的设计、执行、交流和评价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逐渐地由说明者、讲述者、指导者转向服务人员、咨询人员和提供帮助的人。
(2)提供有结构的材料,材料要简单,能为每个学生开辟一条有趣探究之路;材料要丰富,让学生有可能通过多样的学习路子去探索
(3)进行发散性提问的训练。
发现科学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学习科学、获取知识的基本能力,判断学生学得好与不好,不仅要看学生回答了多少问题,还要看学生提出了多少问题及问题的价值。所以,教师应创设问题和探究的情境,培养学生发散性提问的能力。
(4)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做多种假设和预测。(5)指导学生制订行动计划,并选择方案实施。
(6)引导学生思考、研讨,自己得出结论。
a.个人思考和集体研讨相结合。
b.要善于抓矛盾,启迪诱导学生深入思考,开展讨论研究。c.给学生提供心理上的安全感,创造良好的研讨氛围。
(7)对活动的反馈与调控要适当
5、(教师)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陶行知先生说过:“要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空间和时间,并且给予充分的营养。让他们置身自然,研究自然,较之于几十平方米的教室,学习的时空更加广阔,手、口也更加自由了,他们就会感到自主、轻松、愉快。”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的开放性,表现在时间、空间、过程、内容、资源、结论等多方面。”所以,教师应具备开放的教学观念。关键有三点:
其一,教师不是权威,不是传授知识的工具,而是学生学习伙伴,帮助学生更好地探究知识的宝库。
其二,课堂是学习知识的一个场所,但不是惟一场所。科学课不受课时的束缚,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课外的学习活动;科学课不受课堂的束缚,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向校园、家庭、社会和大自然。
其三,科学结论不一定非要从课堂上获得,换言之,科学教师不一定要在课堂上把科学结论硬性灌输给学生。这就意味着,教师既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把妙趣横生的科学世界,在规定的课时里全部
奉献给学生。那么,教师的作用是什么?首先,他是一个向导,他引领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地点可以是课堂,更应该到校园、家庭、社会和大自然中去,所以,科学教师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的那些时数,而要重视引导学生课外的学科学用科学活动。同时,科学教师也是一个学习伙伴,他与学生一起探究、一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或预测;一起制订计划、搜集证据、验证假设;一起概括探究的结果并且得出结论进行交流??这个伙伴是一个很重要的伙伴,他善于启发学生拓展信息渠道,善于鼓励学生利用存在于教科书以外的各种资源。教师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天地;
教师不要把上下课铃当做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小学生探究科学的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
学生对问题已有的经验和认识是重要的教学前提,同时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课后开展后续活动;
要拓展学生的信息渠道,广泛利用存在于教科书以外的各种资源;
不要拘泥于教科书上规定的教学内容,孩子眼中的科学世界永远是妙趣横生的;
要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的答案有时不是惟一的,要允许学生存有己见,既关注别人的答案又反省自己的答案。(例如,电磁铁的磁极与线圈绕向和电池正负级接法的关系)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科学课教师要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为满足这种新的更高的要求,应该具备更多的学习指导策略,以便针对性、有变通性、及时地解决问题。科学教师对学生科学学习活动的具体指导策略有: 教师要悉心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把握好以下几点: ①重视学生的学习基础、从生活经历中提出 的鲜活问题以及教学与周围环境的和谐,要能够根据这些情况适当地调整、补充教学计划和教材内容。
②亲身介入并认真观察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随时掌握他们在活动中所取得的进展、面临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
③对活动的状况及时作出判断,并决定应当采取的指导策略。④把确有价值的和学生在探究中产生的问题及时地纳入教学内
容之中,使之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
⑤根据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新情况,适 当地修改活动方案,调整教学进程,使教学具灵活性、变通性和针对性。
⑥不过早地出现结论,肯花时间让学生对某一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和体验的机会。
7.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实际生活在一个信息环境中。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全新的教学天地,它应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手段和工具。
现代教育技术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调整教学进度,提高学习效率;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为终身教育打基础;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高质量的科学信息;能为教师提供更多样、更先进的教学手段??现代教育技术为今天的教学开拓了广阔的天地。
在一切有条件的地方,科学课程的教学应尽可能地运用以下方面的现代教育技术:
①各种音像资源。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广播、电视等,它们可以为学生提供许多无法亲身体验的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②计算机软件。各种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文字处理软件、数据库软件、画图软件、教学评价软件,甚至包括某些智力游戏,都是很好的教学资源或工具。如可以用计算机模拟来代替一些在实验室无法完成的实验,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用数据库来记录和整理数据,用文字处理和画图软件来表达结论。教师可以使用现成的软件,也可以为满足特定教学过程的需要而开发自己的软件(课件)。
③网络。包括各种局域网(如校园网、地区网)和国际互联网,可以充分实现资源共享。如可以利用校园网发布气象消息,建立学生自己的科学网站。互联网上存在大量科学方面的信息,还有一些互动性的科学学习项目。所以,只要有条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同时,这也可以锻炼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时要注意:首先不要为用而用,要为教学内容服务,要与教学过程有机地结合。我们不能用现代教育技术去替代他们应该亲身经历的探究自然的过程,这点对小学生尤其重要。
(二)与教材对话(教学内容分析及重难点的确定):
通览全局,整体把握;以“科学探究”视角解读教材。
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特点,研读本课教材,理清本课的主要内容、结构、与前后的联系,分析教材的思维、推理的逻辑路线,把握编者的设计意图、重点难点、时间分配。
B、与学生对话(学生基础分析)
奥苏伯尔:“如果我不得不将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人的知识在脑中是呈网状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
已有经验:原有认识(可能是错误的)、儿童的生活世界、现实发展水平(认知因素、非认知因素)。
平时注意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发展情况,如认知能力、知识基础、言谈举止、行为表现、情绪情感、态度等,积累这些方面的感性认识,并分析总结每个儿童的变化发展规律和主要特征。
分析当前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发展状况。分析学生对于本课的认知基础。
分析与本课相关联的学生的生活经验。
分析学生学习本课的能力水平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综合以上分析,思考学生的学习基础与需求。
只有把学生的一切“了然于胸”,教学活动才有开展的可能与意义。
C、与课程资源对话(教学资源的初步准备设想):
思考儿童个人生活经验方面的课程资源。
思考儿童家庭生活方面的课程资源。
思考儿童学校生活方面的课程资源。
思考儿童社会生活方面的课程资源。
思考书刊、教师用书、他人的教学设计、网络等媒体的课程资源。对以上几个方面的课程资源进行筛选,确定本课的课程资源。
学生准备(学具准备、课前搜集资料、课前实践等)
教师准备(演示用实验材料、课件、挂图等)
D、与自己对话(怎样组织教学——教法和学法的初步确定)考虑自己的基础,努力作到扬长避短。
考虑组织教学过程和应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意外表现。
考虑怎样凸现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利用教材实现1+1﹥2的效果。
完成上述对话后,就可以根据学生、教师的实际和教材编者的意图确立教学目标了。
说明:与课程标准和与学生对话的过程应持续保持在平时,真正撰写教学设计时主要考虑与教材的对话、与教学资源的对话、与自己的对话。
三、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的(改为要素)具体内容
(一)课题
(二)教学内容分析
(三)学生基础分析
(四)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书写要领
教学目标编制要把握四个基本的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1、行为主体应是学生(或师生共同体)
由于课程标准检验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有没有达到,而不是直接评价教师有没有完成某一项工作,因此,课程标准的陈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陈述行为结果的典型特征,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能以教师为目标的行为主体。
2、目标一般分领域、分层次陈述(三维或四维目标)
3、行为动词应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观察的;
科学探究(会、能够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感受、意识等)科学知识(知道、认识、理解等)(课标50页附录)
4、要有具体的表现程度;
5、必要时附上产生目标指向的结果行为的条件
6、目标还应该是可操作、可评价的。
符合要求的教学目标陈述
科学探究:学生能够用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如大小、程度、轻重、形状、颜色、冷热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把自己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告诉其他同学;并愿意倾听别人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科学知识:在认识材料的活动中,知道某些常见材料的一般特性和常见用途。
(五)教学重难点
(六)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教师准备)
(七)教学过程(含教法设计、学法设计、多元化发展性评价设计、趣味型拓展活动设计等,通常还附有对应的设计理念)
(八)教学反思留空:实践表明,无论教师课前如何周密设计,在“以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中都会出现一些教师始料未及的情况发现,自然教师必须另做灵活性处理,而这一过程,是非常宝贵的教学资源,所以我们倡导教师在课后写出教学反思,为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提供经验、教训。
荐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1500荐荐荐
字] 字字 一科中上学 三班
科上
学教教学
案案
教
(5000[1000案)
]
科1 荐科学教案 [1000字]
第五篇:小学科学课课堂教学常规的培养
小学科学课课堂教学常规的培养
北浦小学
姚明良
科学课的课堂教学要不要常规?答案是肯定的,新课程并不排斥常规的养成与训练。中国有句古老的名言叫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通过教育,可以促进学生自觉性、独立性、自制力等良好个性品质形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增加学习的乐趣。
科学课的课堂常规教育可以分为五个方面:
1、课前常规。俗话说不打无准备的仗。课前常规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什么事都要有所准备的好习惯。课前常规包括预习需要研究的主题、准备好课本、准备好学生自己收集的实验研究材料等。这些准备包括学生的自主准备,也包括老师提前布置的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准备的。例如四年级的《天气》单元,我在课前要求学生在家认真听天气预报,并及时记录。五年级的《生物与环境》单元,我要求学生在家里种植绿豆,养小动物,并认真观察。这些活动需要学生在家提前完成,否则就无法完成教学任务。
2、课堂常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想看到的是思维的活跃,而非是动作的张扬,我时常强调学生在养成“能动能静”的习惯,什么时候是该自主自由的活动,什么时候应该安静的听老师、同学的讲解或解释等。我们科学课的特点就是学生的实验活动较多,在实验的过程中,允许学生离开座位,允许学生互相讨论。
3、合作常规。科学课的学习非常强调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因此,合作常规也是学生必须养成的。合作常规要求学生之间彼此尊重、平等互助、友好交流,这对于现在都是独生子女的学生来说,要做到这一点是比较困难的。为了强化学生的小组意识,我对学生的评价都是以小组为单位的,让小组成员一荣俱荣。三年级刚开始科学课的学习,这时是训练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期。我在教学三年级时,所有的活动都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小组成员之间要有不同的分工,明确自己的任务。虽然科学小组成员的学习水平是不同的,但经过特别加强训练,学生之间就会形成彼此尊重、平等互助、友好交流的氛围,从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
4、实验室常规。实验室不同于普通的教室或是活动室,我们虽然不提倡把小学的实验室弄得很神秘,让学生觉得生畏,但也不能让学生觉得实验室就是活动室,是自由市场。
5、课后常规。科学课的学习不是以下课的铃声为终止的。它需要一定的延续和拓展、深化。课后常规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主题做进一步的研究学习,以及对自己的学习收获与家长进行分享等。例如,五年级的《生物与环境》单元,绿豆的发芽、生长,生态瓶的研究,这几个过程在实验室里是无法完成的,课后必须让学生在家里延续和深化。我也对学生说,允许家长参与你们的种植和养殖活动,但不能由家长代替你们的工作,而应该是以你为主的。